TW201527560A - 蒸鍍遮罩、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及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蒸鍍遮罩、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及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7560A
TW201527560A TW103139231A TW103139231A TW201527560A TW 201527560 A TW201527560 A TW 201527560A TW 103139231 A TW103139231 A TW 103139231A TW 103139231 A TW103139231 A TW 103139231A TW 201527560 A TW201527560 A TW 2015275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vapor deposition
point
intersection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9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7073B (zh
Inventor
Toshihiko Takeda
Katsunari Obata
Hiroshi Kawasaki
Original Assignee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27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7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7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70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 H10K71/16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using selective deposition, e.g. using a mas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2/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 B05B12/1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 B05B12/20Masking elements, i.e. elements defining uncoated areas on an object to be co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21/00Accessories or implements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19/00
    • B05C21/005Masking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4Coating on selected surface areas, e.g. using masks
    • C23C14/042Coating on selected surface areas, e.g. using masks using mas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24Vacuum evapo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6/00Chemical coating by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without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i.e.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CVD] processes
    • C23C16/04Coating on selected surface areas, e.g. using masks
    • C23C16/042Coating on selected surface areas, e.g. using masks using mas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 H10K71/164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using vacuum de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20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active layer in the devices, e.g. patterning
    • H10K71/231Changing the shape of the active layer in the devices, e.g. patterning by etching of existing lay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即使在大型化之情況下,亦可滿足高精細化和輕量化之雙方,並且可邊保持開口部之強度,邊抑制陰蔽產生的蒸鍍遮罩,或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及提供可以精度佳地製造有機半導體元件之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係在設置有與蒸鍍製作之圖案對應的開口部(25)之樹脂遮罩(20)之一方表面上,疊層設置有縫隙(15)之金屬遮罩(10)而構成的蒸鍍遮罩(100),其中用以構成開口部之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具有至少一個曲折點,將樹脂遮罩之不與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第1面)和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1交點(Q1),將樹脂遮罩之與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第2面)與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2交點(Q2),將曲折點中從第1交點朝向第2交點位於最初的曲折點設為第1曲折點(S1)時,使連結第1交點和第1曲折點之直線(T1)和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θ1)大於連結第1曲折點和第2交點之直線(T2)和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θ2),並將厚度方向剖面中內壁面之形狀設成從第1面朝向第2面側持有擴大之形狀,藉此來解決上述課題。

Description

蒸鍍遮罩、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及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蒸鍍遮罩、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及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隨著使用有機EL元件之製品的大型化或基板尺寸之大型化,即使對蒸鍍遮罩也不斷增加大型化的需求。而且,使用於製作由金屬所構成之蒸鍍遮罩的金屬板也大型化。但是,在現在之金屬加工技術中,難以在大型之金屬板精度佳地形成縫隙,無法對應於縫隙之高精細化。再者,於作為僅由金屬所構成之蒸鍍遮罩之時,由於隨著大型化,其質量也增大,包含框架之總質量也增大,故有導致處理困難之情形。
在如此之狀況下,於專利文獻1提案有疊層設置有縫隙之金屬遮罩,和位於金屬遮罩之表面,且與蒸鍍製作之圖案對應的開口部被縱橫地配置複數列的樹脂遮罩所構成之蒸鍍遮罩。若藉由專利文獻1所提案之蒸鍍遮罩時,即使在大型化之情況下,亦可以滿足高精細化和輕 量化之雙方,再者可以進行高精細之蒸鍍圖案之形成。
再者,於上述專利文獻1,係針對為了抑制使用蒸鍍遮罩之蒸鍍製作時產生陰蔽,開口部之剖面形狀或縫隙之剖面形狀以在蒸鍍源側持有擴大之形狀為佳之點而予以揭示。並且,陰蔽係指由於從蒸鍍源釋放出之蒸鍍材之一部分與金屬遮罩之縫隙,或樹脂遮罩之開口部之內壁面衝突而不到達至蒸鍍對象物,而生成較期待之蒸鍍膜厚薄的膜厚之未蒸鍍部分的現象。並且,在上述專利文獻1,係針對連結樹脂遮罩之開口部中之下底前端和樹脂遮罩之開口部中之上底前端的直線,和樹脂遮罩之表面所構成之角度以在5°~85°之範圍內為佳,以在15°~80°之範圍內為更佳,以在25°~65°之範圍內為最佳之點而予以揭示。當檢討上述專利文獻1之內容時,為了有效果地防止陰蔽產生,認為開口部之剖面形狀設成朝向蒸鍍源側持有更擴大的形狀為佳。換言之,認為以將連結樹脂遮罩之開口部中之下底前端,和樹脂遮罩之開口部中之上底前端的直線,和樹脂遮罩之不與金屬遮罩相接之側之表面所構成之角度盡量設成小角度為佳。
然而,即使在將開口部之剖面形狀設為朝向蒸鍍源側持有擴大之形狀之情況下,於樹脂遮罩之厚度厚之時,也會產生無法充分防止陰蔽產生的情形。因此,為了充分抑制陰蔽產生,認為必須將開口部之剖面形狀設為持有朝向蒸鍍源側變得更大之形狀,並且施予使樹脂遮罩之厚度變薄的對策。但是,於進行該對策之時,樹脂遮罩 之開口部之強度變低,再者,樹脂遮罩之不與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中之開口部之尺寸精度變差。再者,隨著縮小連結上述樹脂遮罩之開口部中之下底前端,和樹脂遮罩之開口部中之上底前端的直線,和樹脂遮罩表面所構成之角度,與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中之開口部之開口尺寸變大。於樹脂遮罩之與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中之開口部之開口尺寸變大之情況下,也有相鄰接之開口部間之間距也變窄,要在縱方向或橫方向鄰接之開口部間,配置用以構成金屬遮罩之縫隙的金屬部分之時成為阻礙之情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288072號公報
本發明係鑒於如此之狀況而創作出,其主要課題為提供即使在大型化之情況下,亦可滿足高精細化和輕量化之雙方,並且可邊保持開口部之強度,邊抑制陰蔽產生的蒸鍍遮罩,或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及提供可以精度佳地製造有機半導體元件之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用以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係在設置有與蒸鍍製作之圖案對應的開口部之樹脂遮罩之一方表面上,疊層設置有縫隙之金屬遮罩而構成的蒸鍍遮罩,其特徵在於:用以構成上述樹脂遮罩之上述開口部之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具有至少一個變曲折點,在上述厚度方向剖面,當將上述樹脂遮罩之不與上述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第1面)與上述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1交點,將上述樹脂遮罩之與上述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第2面)與上述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2交點,將上述曲折點中從上述第1交點朝向第2交點位於最初的曲折點設為第1曲折點之時,連結上述第1交點和上述第1曲折點之直線與上述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θ1)大於連結上述第1曲折點和上述第2交點之直線與上述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θ2),上述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從上述第1面朝向上述第2面側為持有擴大的形狀。
再者,即使連結上述第1曲折點和上述第1交點之直線與上述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θ1)為60°~90°之範圍,連結上述第1曲折點和上述第2交點之直線和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θ2)為30°~70°之範圍內亦可。
再者,即使在上述金屬遮罩設置複數縫隙,在上述樹脂遮罩設置為了構成複數畫面所需的開口部,各上述縫隙被設置在至少與1畫面全體重疊之位置亦可。
再者,即使在上述金屬遮罩設置一個縫隙,在上述樹脂遮罩設置複數開口部,上述複數之開口部全部 被設置在與上述一個縫隙重疊之位置亦可。
再者,在上述發明中,即使樹脂遮罩之厚度為3μm以上10μm未滿亦可。
再者,用以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為一種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使用蒸鍍遮罩被固定在框架之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而在蒸鍍對象物形成蒸鍍圖案之工程,在形成上述蒸鍍圖案之工程中,被固定於上述框架之上述蒸鍍遮罩,係在設置有與蒸鍍製作之圖案對應的開口部之樹脂遮罩之一方表面上,疊層設置有縫隙之金屬遮罩而構成,用以構成上述樹脂遮罩之上述開口部之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具有至少一個變曲折點,在上述厚度方向剖面,當將上述樹脂遮罩之不與上述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第1面)與上述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1交點,將上述樹脂遮罩之與上述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第2面)與上述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2交點,將上述曲折點中從上述第1交點朝向第2交點位於最初的曲折點設為第1曲折點之時,連結上述第1交點和上述第1曲折點之直線與上述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θ1)大於連結上述第1曲折點和上述第2交點之直線與上述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θ2),上述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從上述第1面朝向上述第2面側為持有擴大的形狀。
再者,用以解決上述課題之本發明係一種蒸鍍遮罩被固定在框架而構成之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其特徵在於:上述蒸鍍遮罩係在設置有與蒸鍍製作之圖案對應 的開口部之樹脂遮罩之一方表面上,疊層設置有縫隙之金屬遮罩而構成,用以構成上述樹脂遮罩之上述開口部之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具有至少一個曲折點,在上述厚度方向剖面,當將上述樹脂遮罩之不與上述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第1面)與上述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1交點,將上述樹脂遮罩之與上述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第2面)與上述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2交點,將上述曲折點中從上述第1交點朝向第2交點位於最初的曲折點設為第1曲折點之時,連結上述第1交點和上述第1曲折點之直線與上述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θ1)大於連結上述第1曲折點和上述第2交點之直線與上述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θ2),上述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從上述第1面朝向上述第2面側為持有擴大的形狀。
若藉由本發明之蒸鍍遮罩或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時,即使在大型化之情況下亦可以滿足高精細化和輕量化之雙方,並且可以邊保持開口部之強度,邊抑制陰蔽產生。再者,若藉由本發明之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時,可以精度佳地製造有機半導體元件。
200‧‧‧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
100‧‧‧蒸鍍遮罩
10‧‧‧金屬遮罩
15‧‧‧縫隙
16‧‧‧貫通孔
20‧‧‧樹脂遮罩
25‧‧‧開口部
30‧‧‧樹脂板
50‧‧‧附有樹脂板之金屬遮罩
60‧‧‧框架
圖1為從金屬遮罩側觀看一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之前 視圖。
圖2為圖1所示之蒸鍍遮罩之A-A部分概略剖面圖,用以說明開口部之內壁面之厚度方向剖面之形狀的圖示。
圖3為用以說明開口部之內壁面之厚度方向剖面之形狀的圖示。
圖4為用以說明開口部之內壁面之厚度方向剖面之形狀的圖示。
圖5為用以說明開口部之內壁面之厚度方向剖面之形狀的圖示。
圖6為從金屬遮罩側觀看一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之前視圖。
圖7為圖1所示之蒸鍍遮罩之B-B剖面之一例。
圖8為從金屬遮罩側觀看第1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之前視圖。
圖9為從金屬遮罩側觀看第1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之前視圖。
圖10為從金屬遮罩側觀看第1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之前視圖。
圖11為從金屬遮罩側觀看第1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之前視圖。
圖12為從金屬遮罩側觀看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之前視圖。
圖13為從金屬遮罩側觀看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 之前視圖。
圖14為用以說明一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之製造方法的圖示,(a)~(c)分別為剖面圖。
圖15為從樹脂遮罩側觀看一實施形態之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的前視圖。
圖16為從樹脂遮罩側觀看一實施形態之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的前視圖。
[蒸鍍遮罩]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100具體性地予以說明。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100係如圖1所示般,採用在設置有與蒸鍍製作之圖案對應之開口部25的樹脂遮罩20之一方的表面上,疊層設置有縫隙15之金屬遮罩10的構成。以下,針對一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中之各構成予以說明。
(樹脂遮罩)
如圖1所示般,在樹脂遮罩20設置有複數開口部25。圖1為從金屬遮罩側觀看一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之前視圖。然後,本發明如圖2~圖5所示般,其特徵在於:用以構成樹脂遮罩20之開口部25的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 面中具有至少一個曲折點(S1),在該厚度方向剖面中,將樹脂遮罩20之不與金屬遮罩10相接之側的表面(第1面)和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1交點(Q1),將樹脂遮罩20之與金屬遮罩10相接之側的表面(第2面)與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2交點(Q2),將曲折點中從第1交點(Q1)朝向第2交點(Q2)位於最初的曲折點設為第1曲折點(S1)時,連結第1交點(Q1)和第1曲折點(S1)之直線(T1)和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θ1)大於連結第1曲折點(S1)和第2交點(Q2)之直線(T2)和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θ2),內壁面係在厚度方向剖面從第1面朝向第2面側持有擴大的形狀。並且,圖2~圖5為圖1之A-A部分概略剖面圖,用以說明開口部25之內壁面之剖面形狀之圖示。在本案說明書中所稱的「用以構成開口部之內壁面」係指在厚度方向貫通樹脂遮罩20之開口部,形成有該開口部之樹脂遮罩的表面,換言之,面對於開口部之空間的表面。
若藉由具有上述特徵之一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時,可以邊保持開口部之強度,邊充分抑制遮蔽產生。以下,以用以構成開口部之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不具有曲折點之情形為例(以下,稱為比較例),說明本發明之優位性。
在比較例中,為了抑制陰蔽產生,藉由連結在各圖中所示之第1交點(Q1)和第2交點(Q2)之直線,和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決定樹脂遮罩與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中之開口部的開口尺寸。為了抑制陰蔽產生,雖然 必須縮小連結第1交點(Q1)和第2交點(Q2)之直線和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但是於將該角度縮小至近似於各圖中所示(θ2)程度之時,有開口部之強度下降,成為在使用蒸鍍遮的蒸鍍製作時,產生蒸鍍圖案不良等之不理想狀況的原因。再者,成為不與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樹脂遮罩之開口部之開口尺寸精度下降之原因。並且,不與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稅之遮罩中之開口部之開口尺寸,對應於使用蒸鍍遮罩而進行蒸鍍製作之圖案形狀。
再者,在比較例中,將連結在各圖中所示之第1交點和第2交點之直線和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縮小至近似於在各圖中所示之(θ2)之角度之時,在與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中之開口部之開口尺寸成為大於本發明中之開口部之開口尺寸的尺寸。在橫方向或縱方向規則性地配置開口部之時,與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中之開口部之開口尺寸變大之情況下,也有相鄰接之開口部間之距離變窄,要在鄰接之開口部間配置用以構成金屬遮罩之縫隙的金屬部分之時成為阻礙的情形。
並且,在本說明書中所稱的「縱方向」、「橫方向」係指圖面之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即使為蒸鍍遮罩、樹脂遮罩、金屬遮罩之長邊方向、寬度方向中之任一方向亦可。例如,即使將蒸鍍遮罩、樹脂遮罩、金屬遮罩之長邊方向設為「縱方向」,將寬方向設為「縱方向」亦可。再者,在本案說明書中,雖然以俯視觀看蒸鍍遮罩之時的形狀為矩形狀之情形為例而進行說明,但是即使除 此以外之形狀,例如圓形狀、菱形形狀等亦可。此時,若將對角線之長邊方向或徑向或任意之方向設為「長邊方向」,將與該「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設為「寬度方向(也有稱為短邊方向之情形)」即可。
另外,在本發明中,在內壁面之厚度方向剖面具有至少一個曲折點,並且由於滿足連結第1交點(Q1)和第1曲折點(S1)之直線(T1)和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θ1)>連結第1曲折點(S1)和第2交點(Q2)之直線(T2)和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θ2)之關係,故即使在如可以使該(θ1)之角度大於在上述比較例中連結第1交點(Q1)和第2交點(Q2)之直線和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使樹脂遮罩之厚度變薄之情況下,亦可以充分滿足開口部之強度。再者,若藉由本發明時,將在比較例中連結第1交點(Q1)和第2交點(Q2)之直線和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設為與(θ2)相同角度之情況下,與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樹脂遮罩表面中之開口部25之開口尺寸小於比較例之開口部之開口尺寸。依此,可以邊確保要在鄰接之開口部間配置用以構成金屬遮罩之縫隙的金屬部分之時不會成為阻礙之開口部之距離(間距),邊可以充分地抑制陰蔽產生。
一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中,用以構成一個開口部之所有的內壁面之厚度方向剖面具有上述特徵並非必要條件,若用以構成一個開口部之內壁面之至少一個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中具有上述特徵即可。例如,即使為用以構成開口部25之內壁面中,在橫方向或縱方向中相向 之內壁面的厚度方向剖面具有上述特徵者亦可,即使為用以構成一個開口部25之所有的內壁面之厚度方向剖面具有上述特徵者亦可。例如,在使用本發明之蒸鍍遮罩之蒸鍍圖案的形成中,於使用將蒸鍍遮罩之橫方向設為掃描方向之線性蒸鍍源之情況下,以用以構成開口部之內壁面中,相向於縱方向之內壁面之厚度方向剖面具有上述特徵為佳。
再者,在各圖所示之形態中,開口部25之開口形状呈現矩形状,針對開口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即使開口部25之開口形状為菱形、多角形狀亦可,即使為具有圓、橢圓等之曲率的形状亦可。並且,與具有圓或橢圓等之曲率的開口形状做比較,矩形或多角形状之開口形状可取較大發光面之點,可以說為開口部25的最佳開口形状。
再者,在本案說明書中所稱的「厚度方向剖面」係指開口部之開口形状為矩形或多角形状之情況下,垂直於該開口部之內壁面的厚度方向剖面,於具有圓或橢圓等曲率之情況下,與接線正交之厚度方向剖面。
如圖2~圖5所示般,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具有至少一個曲折點。並且,在圖2所示之形態中,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具有一個曲折點,在圖3~圖5所示之形態中,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具有兩個以上之曲折點。
若滿足θ1>θ2之關係時,針對θ1、θ2之具體 角度並無特別限定,可以在滿足該關係之範圍內適當設定。並且,於θ1之角度為60°未滿時,有由於樹脂遮罩之厚度,開口部25之下降,再者,與樹脂遮罩不相接之側的表面之開口部之尺寸精度下降的傾向。因此,當考慮到此點時,以連結第1曲折點和第1交點之直線和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θ1)以60°以上為佳。針對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為90°。
再者,即使於滿足上述關係之情況下,在連結第1曲折點(S1)和第2交點(Q2)之直線(T2)和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θ2)超過70°之時,有抑制陰蔽產生之效果下降之傾向。因此,當考慮此點時,θ2以70°以下為佳。雖然針對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但是當考慮與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上之開口部的開口尺寸,及從蒸鍍源被釋放出之蒸鍍材之擴散時時,以30°以上為佳。
再者,如圖3~圖5所示般,於內壁面之厚度方向剖面具有複數曲折點之情況下,針對連結第1曲折點(S1)以外之曲折點和第2交點(Q2)之直線,和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並不做任何限定。例如,在圖3所示之形態中,連結第2曲折點(S2)和第2交點(Q2)之直線,和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成為90°,在圖4所示之形態中,成為略90°。再者,在圖5中,雖然連結第2曲折點(S2)和第3曲折點之直線和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雖然成為小於θ1,且小於連結第4曲折點(S4)和第2交點之直線和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的角度,但是即使連結第2曲折點(S2)和第3 曲折點(S3)之直線和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成為大於θ1、連結第4曲折點(S4)和第2交點之直線和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的角度亦可。即是,針對θ1、θ2以外之角度並不做任何限定。
雖然針對樹脂遮罩20之厚度並不特別限定,但是於使陰蔽產生之抑制效果更提升之情況下,樹脂遮罩20之厚度以25μm以下為佳,以10μm未滿為更佳,以8μm以下為最佳。雖然針對下限值之最佳範圍並不特別限定,但是於樹脂遮罩20之厚度為3μm未滿時,容易產生針孔等之缺陷,再者變形等之風險變高。尤其,藉由將樹脂遮罩20之厚度設為3μm以上10μm未滿,更佳為4μm以上8μm以下,與構成上述開口部25之內壁面之厚度方向之剖面形狀相輔相成,可以更有效果地防止形成超過400ppi之高精細圖案之時的陰蔽影響。樹脂遮罩20和後述金屬遮罩10即使直接性被接合亦可,即使隔著黏著劑層而被接合亦可,但是於隔著黏著劑層而接合樹脂遮罩20和金屬遮罩10之時,樹脂遮罩20和黏著劑層之合計的厚度以在上述較佳之厚度的範圍內為佳。
針對從第1面至第1曲折點(S1)之厚度方向(垂直方向)之距離(圖2中所示之D1)並無特別限定,但是於將樹脂遮罩全體之厚度設為100之時,以20~80左右為佳。藉由將距離(D1)設為該範圍內,可以邊充分滿足開口部25之強度,邊更有效果地抑制陰蔽產生。從第1曲折點(S1)至第2面的厚度方向之距離可以因應上述距離 (D1)而適當設定。
樹脂遮罩20係可以適當選擇使用以往所知的樹脂材料,針對其材料,並不限別限定,可藉由雷射加工等而形成高精細之開口部25,以使用在熱或時間經過的尺寸變化率或吸濕率小,輕量的材料為佳。作為如此之材料,可以舉出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酯樹脂、聚乙烯樹脂、聚乙烯醇樹脂、聚丙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丙烯腈樹脂、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樹脂、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樹脂、聚氯乙烯樹脂、聚偏二氯乙烯樹脂、玻璃紙、離子聚合物樹脂等。即使在上述例示之材料中,以其熱膨脹係數為16ppm/℃以下之樹脂材料為佳,以吸濕率為1.0%以下之樹脂材料為佳,以具備此雙方條件之樹脂材料為最佳。
再者,亦可以在構成樹脂遮罩20之開口部25的內壁面設置阻障層。就以阻障層而言,可以使用無機氧化物或無機氮化物、金屬之薄膜層或蒸鍍層。就以無機氧化物而言,可以使用鋁或矽、銦、錫、鎂之氧化物,且金屬可以使用鋁等。
並且,在上述說明之形態中,雖然開口部25規則性地被配置在縱方向及橫方向,但是並不限定於該形態,例如圖6所示般,可以採用開口部25被配置成互相不同之形態。藉由將開口部25配置成互相不同,即使在樹脂遮罩20熱膨脹之時,亦可以藉由開口部25吸收在各 處產生之膨脹,並可以防止膨脹累積而產生大變形之情形。
(金屬遮罩)
如圖7所示般,在樹脂遮罩20之一方上,疊層金屬遮罩10。金屬遮罩10係由金屬所構成,配置有在縱方向或橫方向延伸之縫隙15。縫隙15與開口同義。縫隙之配置例並不特別限定,即使如圖2所示般在縱方向及橫方向延伸之縫隙在縱方向及橫方向被配置複數列亦可,在縱方向延伸之縫隙即使在橫方向配置複數列亦可,在橫方向延伸之縫隙在縱方向配置複數列亦可。再者,在縱方向或橫方向僅配置1列亦可。並且,圖7為圖1所示之蒸鍍遮罩之B-B剖面,相向於橫方向之內壁面之厚度方向剖面分別呈現圖2~圖5等中例示之形状。
針對金屬遮罩10之材料並不特別限定,在蒸鍍遮罩之領域中,可以適當選擇使用先前眾知的材料,例如不鏽鋼、鐵鎳合金、鋁合金等之金屬材料。其中,因為鐵鎳合金之因瓦合金材因熱而產生的變形比較少,故適合使用。
即使針對金屬遮罩10之厚度也並無特別限定,為了更有效果地防止陰蔽,以100μm以下為佳,以50μm以下為更佳,以35μm以下為最佳。並且,於設為較5μm薄之時,有破斷或變形之風險變高,並且難以作業之傾向。
再者,在圖1所示之形態中,縫隙15之開口形状雖然呈現矩形状,但是針對開口形状並不特別限定,縫隙15之開口形状即使為梯形、圖形状等之任何形状亦可。
雖然即使針對被形成在金屬遮罩10之縫隙15之剖面形狀,也並無特別限定,但是以如圖7所示般朝向蒸鍍源持有擴開的形状為佳。換言之,在金屬遮罩之表面,從與樹脂遮罩20相接之側的表面,朝向不與樹脂遮罩20相接之側的表面持有擴大的形状。更具體而言,連結金屬遮罩10之縫隙15中之下底前端,和同樣在金屬遮罩10之縫隙15中之上底前端的直線,和遮罩10之底面所構成之角度,換言之,在構成金屬遮罩10之縫隙15的內壁面之厚度方向剖面,縫隙15之內壁面和金屬遮罩10之與樹脂遮罩20相接之側的表面(在圖示之形態中,為金屬遮罩之下面)所構成之角度,以在5°~85°之範圍內為佳,以在15°~85°之範圍內為更佳,以25°~65°之範圍內為最佳。尤其,在該範圍內,以小於所使用之蒸鍍機之蒸鍍角度的角度為佳。
針對在樹脂遮罩上疊層金屬遮罩10之方法,並不特別限定,即使使用各種黏著劑貼合樹脂遮罩20和金屬遮罩10亦可,即使使用具有自己黏著性的樹脂遮罩亦可。即使樹脂遮罩20和金屬遮罩10之大小相同亦可。即使為不同大小亦可。並且,以考慮之後任意進行的朝框架固定,以使樹脂遮罩20之尺寸小於金屬遮罩10,當為 金屬遮罩10之外周部分露出之狀態時,容易固定金屬遮罩10和框架為佳。
以下,針對可更高精細地製作蒸鍍圖案之蒸鍍遮罩之形態,以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為例予以說明。並且,本發明之蒸鍍遮罩100並不限定於以下說明之形態,若疊層形成有縫隙15之金屬遮罩10,和形成有與蒸鍍製作的圖案對應之開口部25的樹脂遮罩20,用以構成開口部25之內壁面的剖面形状滿足上述所說明之條件者時,即使為任何形態亦可。例如,被形成在金屬遮罩10之縫隙15即使為條紋狀態(無圖示)亦可。再者,即使在不與1畫面重疊之位置,設置金屬遮罩10之縫隙15亦可。針對1畫面於後述。
[第1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
如圖8所示般,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100為用以同時形成複數畫面分之蒸鍍圖案的蒸鍍遮罩,其特徵在於:在樹脂遮罩20之一方之表面上,疊層設置有複數縫隙15之金屬遮罩10,在樹脂遮罩20,設置有為了構成複數畫面所需之開口部25,各縫隙15被設置在至少與1畫面全體重疊之位置。又,第1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100之特徵在於:用以構成樹脂遮罩20之開口部25的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中具有至少一個曲折點(S1),將樹脂遮罩20之不與金屬遮罩10相接之側的表面(第1面)和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1交點(Q1),將樹脂遮罩20之與金 屬遮罩10相接之側的表面(第2面)與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2交點(Q2),將曲折點中從第1交點(Q1)朝向第2交點(Q2)位於最初的曲折點設為第1曲折點(S1)時,連結第1交點(Q1)和第1曲折點(S1)之直線(T1)和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θ1)大於連結第1曲折點(S1)和第2交點(Q2)之直線(T2)和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θ2),內壁面係在厚度方向剖面從第1面朝向第2面側持有擴大的形狀。
第1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100係被用於同時形成複數畫面分之蒸鍍圖案的蒸鍍遮罩,可以以一個蒸鍍遮罩100,同時形成與複數製品對應之蒸鍍圖案。第1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中所稱之「開口部」係指使用第1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100而製作出的圖案之意,例如於有機EL顯示器中之有機層的形成使用該蒸鍍遮罩之時,開口部25之形状成為該有機層之形状。再者,「1畫面」係由與一個製品對應之開口部25之集合體所構成,於該一個製品為有機EL顯示器之時,為了形成一個有機EL顯示器所需之有機層的集合體,即是成為有機層的開口部25之集合體成為「1畫面」。然後,第1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100為了同時形成複數畫面分之蒸鍍遮罩,在樹脂遮罩20隔著特定間隔在複數畫面分配置有上述「1畫面」。即是,在樹脂遮罩20設置有為了構成複數畫面所需的開口部25。
第1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之特徵在於在樹脂遮罩之一方之表面上,設置設有複數縫隙15之金屬遮罩 10,各縫隙分別被設置在與至少1畫面全體重疊之位置上之點。換言之,其特徵在於:在為了構成1畫面所需之開口部25間,於橫方向鄰接之開口部25間,不存在與縫隙15之縱方向之長度相同之長度,即具有與金屬遮罩10相同厚度之金屬線部分,或在縱方向鄰接之開口部25間,不存在與縫隙15之橫方向之長度相同之長度,即具有與金屬遮罩10相同厚度之金屬線部分。以下,統稱與縫隙15之縱方向之長度相同之長度,即具有與金屬遮罩10相同厚度之金屬線部分,或與縫隙15之橫方向之長度相同之長度,即具有與金屬遮罩10相同厚度的金屬部分,有單稱為金屬線部分之情形。
若藉由第1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100時,於縮窄為了構成1畫面所需之開口部25之大小,或構成1畫面之開口部25間的間距之情況下,例如即使在為了形成超過400ppi之畫面,將開口部25之大小或開口部25間之間距設為極微小之時,亦可以防止由於金屬線所產生之干擾,可形成高精細之畫像。並且,於1畫面藉由複數縫隙被分割之情況下,換言之,於構成1畫面之開口部25間存在距有與金屬遮罩10相同厚度的金屬線部分之時,隨著構成1畫面之開口部25間之間距變窄,存在於開口部25間之金屬線部分成為要在蒸鍍對象物形成蒸鍍圖案時的阻礙,難以形成高精細之蒸鍍圖案。換言之,在構成1畫面之開口部25間存在具有與金屬遮罩10相同厚度之金屬線部分之情況下,該金屬線部分會引起陰蔽產生 而難以形成高精細畫面。
接著,參照圖8~圖11,針對構成1畫面之開口部25之一例予以說明。並且,在圖示之形態中,以虛線所封閉之區域成為1畫面。在圖示之形態中,為了便於說明雖然以少數之開口部25之集合體設為1畫面,但是並不限定於該形態,例如即使將一個開口部25設為1畫素時,即使在1畫面不存在數百萬畫素之開口部25亦可。
在圖8所示之形態中,藉由在縱方向、橫方向設置複數開口部25而構成之開口部25之集合體而構成1畫面。在圖9所示之形態中,藉由在橫方向設置複數開口部25而構成之開口部25之集合體而構成1畫面。在圖10所示之形態中,藉由在縱方向設置複數開口部25而構成之開口部25之集合體而構成1畫面。然後,在圖8~圖10中,於與1畫面全體重疊之位置設置有縫隙15。
如上述說明般,縫隙15即使被設置在僅與1畫面重疊之位置上亦可,如圖11(a)、(b)所示般,即使被設置在與兩個以上之畫面全體重疊之位置上亦可。在圖11(a)中,在圖8所示之樹脂遮罩10中,與在橫方向連續的2畫面全體重疊之位置設置有縫隙15。在圖11(b)中,於與在縱方向連續的3畫面全體重疊之位置設置有縫隙15。
接著,以圖8所示之形態為例,針對構成1畫面之開口部25間之間距、畫面間之間距予以說明。針 對構成1畫面之開口部25間之間距,或開口部25之大小,並不特別限定,可以因應蒸鍍製作之圖案而適當設定。例如,於進行400psi之高精細的蒸鍍圖案之形成時,在構成1畫面之開口部25鄰接之開口部25之橫方向之間距(P1)、縱方向之間距(P2)成為60μm左右。再者,開口部之大小成為500μm2~1000μm2左右。再者,一個開口部25並不限定於與1畫素對應,例如也可以依照畫素配列,結合複數畫素設置一個開口部25。
即使針對畫面間之橫方向間距(P3)、縱方向間距(P4),也無特別限定,但是如圖8所示般,一個縫隙15被設置在與1畫面全體重疊之位置之時,在各畫面間存在金屬線部分。因此,在各畫面間之縱方向間距(P4)、橫方向之間距(P3)小於被設置在1畫面內之開口部25之縱方向間距(P2)、橫方向間距(P1)之情況下,或是略同等之情況下,存在於各畫面間之金屬線部分容易斷線。因此,當考慮到此點時,以畫面間之間距(P3、P4)較構成1畫面之開口部25間之間距(P1、P2)寬為佳。就以畫面間之間距(P3、P4)之一例而言,為1mm~100mm左右。並且,畫面間之間距係指在1畫面和與該1畫面鄰接之其他畫面,鄰接的開口部間之間距。此針對後述之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中之開口部25之間距、畫面間之間距也相同。
並且,如圖11所示般,一個縫隙15於被設置在與兩個以上之畫面全體重疊之位置上之情況下,在被設置在一個縫隙15內之複數畫面間,不存在構成縫隙之 內壁面的金屬部分。因此,此時,被設置在與一個縫隙15重疊之位置的兩個以上之畫面間的間距,即使與構成1畫面之開口部25間的間距略同等亦可。
再者,即使在樹脂遮罩20形成在樹脂遮罩20之縱方向或橫方向延伸的溝亦可。於蒸鍍時施加熱之時,雖然會有由於樹脂遮罩20熱膨脹而使得開口部25之尺寸或位置產生變化的可能性,但是藉由形成溝可以吸收樹脂遮罩之膨脹,並且可以防止由於在樹脂遮罩之各處所產生之熱膨脹累積使得樹脂遮罩20全體朝特定方向膨脹而產生開口部25之尺寸或位置變化之情形。針對溝之形成位置並無限定,即使被設置在構成1畫面之開口部25間,或與開口部25重疊之位置亦可,以設置在縱畫面間為佳。再者,溝即使設置在樹脂遮罩之一方之表面,例如僅設置在與金屬遮罩接合之側的表面亦可,即使僅設置在不與金屬遮罩接合之側的表面亦可。或是,即使設置在樹脂遮罩20之兩面亦可。
再者,即使設為在鄰接之畫面間延伸於縱方向之溝亦可,即使形成在鄰接之畫面間於橫方向延伸之溝亦可。並且,亦可在組合該些之態樣下形成溝。
雖然針對溝之深度或其寬度並無特別限定,但是於溝之深度過深之時或寬度過寬之時,由於有樹脂遮罩20之剛性下降之傾向,故必須考慮此點而加以設定。再者,即使針對溝之剖面形狀也無特別限定,若考慮U字形狀或V字形狀等、加工方法等而任意選擇即可。針對第 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也相同。
[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
接著,針對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予以說明。如圖12所示般,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之特徵在於:在設置複數與蒸鍍製作之圖案對應的開口部25之樹脂遮罩20之一方表面上,疊層設置有一個縫隙(一個貫通孔16)之金屬遮罩10而構成,該複數之開口部25全部被設置在與被設置在金屬遮罩10之一個貫通孔重疊的位置上之點。並且,即使在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其特徵也在於:用以構成樹脂遮罩20之開口部25的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中具有至少一個曲折點(S1),將樹脂遮罩20之不與金屬遮罩10相接之側的表面(第1面)和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1交點(Q1),將樹脂遮罩20之與金屬遮罩10相接之側的表面(第2面)與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2交點(Q2),將曲折點中從第1交點(Q1)朝向第2交點(Q2)位於最初的曲折點設為第1曲折點(S1)時,連結第1交點(Q1)和第1曲折點(S1)之直線(T1)和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θ1)大於連結第1曲折點(S1)和第2交點(Q2)之直線(T2)和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θ2),內壁面係在厚度方向剖面從第1面朝向第2面側持有擴大的形狀。
在第2實施形態中所稱的開口部25係指為了在蒸鍍對象物形成蒸鍍圖案所需之開口部,不需要為了在蒸鍍對象物形成蒸鍍圖案的開口部即使被設置在不與一個 貫通孔16重疊之位置亦可。並且,圖12係從金屬遮罩側觀看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之一例的蒸鍍遮罩的前視圖。
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100係在具有複數開口部25之樹脂遮罩20上設置有具有一個貫通孔16之金屬遮罩10,並且,複數開口部25全部被設置在與該一個貫通孔16重疊之位置上。在具有該構成之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100中,由於在開口部25間,不存在與金屬遮罩之厚度相同之厚度,或是較金屬遮罩厚度厚的金屬線部分,故如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說明般,不會受到金屬線部分所導致的干擾,可如同設置在樹脂遮罩20之開口部25之尺寸般形成高精細的蒸鍍圖案。
再者,若藉由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時,即使增加金屬遮罩10之厚度,也幾乎不會受到陰蔽之影響,可以將金屬遮罩10之厚度增厚到充分滿足耐久性或操作性,並且可以邊形成高精細之蒸鍍圖案,邊提升耐久性或操作性。
(樹脂遮罩)
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中之樹脂遮罩20係由樹脂構成,如圖12所示般,在與一個貫通孔16重疊之位置上設置複數與蒸鍍製作之圖案對應的開口部25。開口部25對應於蒸鍍製作之圖案,從蒸鍍源釋放出之蒸鍍材通過開口部25,在蒸鍍對象物形成與開口部25對應的蒸鍍圖 案。並且,在圖示之形態中,雖然以縱橫配置複數列開口部為例而進行說明,但是即使僅配置在縱方向或橫方向亦可。
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100即使為用於形成與1畫面對應的蒸鍍圖案者亦可,即使為用於同時形成與兩個以上之畫面對應的蒸鍍圖案者亦可。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中之「1畫面」係指與一個製品對應之開口部25之集合體之意,於該一個製品為有機EL顯示器之時,為了形成一個有機EL顯示器所需之有機層的集合體,即是成為有機層的開口部25之集合體成為「1畫面」。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即使為僅由「1畫面」所構成者亦可,該「畫面」以複數畫面分被配置者亦可,於「1畫面」以複數畫面分被配置之時,以每畫面單位隔著特定間隔而設置有開口部25為佳(參照第1實施形態之圖11)。針對「1畫面」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於將一個開口部25設為1畫素之時,也可以藉由數百個開口部25而構成1畫面。
(金屬遮罩)
第2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100中之金屬遮罩10由金屬所構成,具有一個貫通孔16。然後,在本發明中,該一個貫通孔16係從金屬遮罩10之正面觀看時,被設置在與全部開口部25重疊之位置,換言之,看得到被配置在樹脂遮罩20之全部開口部25的位置上。
構成金屬遮罩10之金屬部分,即是一個貫通孔16以外之部分即使如圖12所示般,沿著蒸鍍遮罩100之外緣而設置亦可,即使如圖13所示般,使金屬遮罩10之尺寸小於樹脂遮罩20,露出樹脂遮罩20之外周部分亦可。再者,即使使金屬遮罩10之尺寸大於樹脂遮罩20,而使金屬部分之一部分出至樹脂遮罩之橫方向外方或是縱方向外方亦可。並且,即使在任一情況下,一個貫通孔16之尺寸皆被構成小於樹脂遮罩20之尺寸。
針對圖12所示之構成金屬遮罩10之一個貫通孔之璧面的橫方向之寬度(W1),或縱方向之寬度(W2)雖然並不特別限定,但有隨著W1、W2之寬度變窄,耐久性或操作性下降之傾向。因此,W1、W2以可以充分滿足耐久性、操作性之寬度為佳。雖然可以因應金屬遮罩10之厚度而適當設定合適之寬度,但是就以較佳之寬度的一例而言,與第1實施形態之金屬遮罩相同,W1、W2也都為1mm~100mm左右。
(蒸鍍遮罩之製造方法)
接著,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之製造方法的一例。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係如圖14(a)所示般準備在樹脂板30之一方的表面上疊層設置有縫隙15之金屬遮罩10的附有樹脂板之金屬遮罩50,接著,如圖14(b)所示般,對附有樹脂板之金屬遮罩50,從金屬遮 罩10側通過縫隙15而照射雷射,並如圖14(c)所示般,藉由在樹脂板30形成與蒸鍍製作之圖案對應的開口部25而可以取得。
就以附有樹脂板之金屬遮罩50之形成方法而言,在樹脂板30之一方之表面上,疊層設置有縫隙15之金屬遮罩10。樹脂板30可以使用在上述樹脂遮罩20中所說明的材料。
就以設置有縫隙15之金屬遮罩10之形成方法而言,藉由在金屬板之表面塗佈遮蔽構件,例如光阻材,使特定部位露出,並予以顯像,最終形成殘留在形成有縫隙15之位置的光阻圖案。作為遮蔽構件所使用之光阻材,以處理性佳,具有期待解像性者為佳。接著,將該光阻圖案當作耐蝕刻遮罩使用而藉由蝕刻方法而進行蝕刻加工。於蝕刻結束後,洗淨除去光阻圖案。依此取得設置有縫隙15之金屬遮罩10。用以形成縫隙15之蝕刻即使從金屬板之單面側進行亦可,即使從兩面進行亦可。再者,使用在金屬板設置樹脂板之疊層板,而在金屬板形成縫隙15之情況下,於金屬板之不與樹脂板接合之側的表面,塗佈遮蔽構件,藉由從單面側的蝕刻形成縫隙15。並且,在樹脂板對金屬板之蝕刻材具有耐蝕刻性之情況下,不需要遮蔽樹脂板表面,在樹脂板對金屬板之蝕刻材不具有耐性之情況下,在樹脂板之表面必須塗佈遮蔽構件。再者,在上述中,雖然以遮蔽構件以光阻材為中心進行說明,但是即使層壓乾膜光阻取代塗佈光阻材,進行相 同的圖案製作亦可。
在上述方法中,構成附有樹脂板之金屬遮罩50的樹脂板30不僅板狀之樹脂,即使為藉由塗佈而所形成的樹脂層或樹脂層亦可。即是,樹脂板即使為事先準備者亦可,於使用金屬板和樹脂板30而形成附有樹脂板之金屬遮罩50之情況下,也可以在金屬板上,藉由先前眾知之塗佈法等,形成最終成為樹脂遮罩之樹脂層或樹脂膜。
就以開口部25之形成方法而言,對在上述所準備之附有樹脂版之金屬遮罩50,藉由使用雷射加工法、精密沖壓、光微影加工等,使樹脂板貫通,並在樹脂板形成與蒸鍍製作之圖案對應的開口部25,取得在設置有與蒸鍍製作之圖案對應的開口部25之樹脂遮罩20之一方之表面上,疊層設置有縫隙15之金屬遮罩10的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蒸鍍遮罩100。並且,從可以容易形成高精細之開口部25之點,為了形成開口部25,以使用雷射加工法為佳。即使針對使成為在上述說明之開口部之內壁面之厚度方向剖面形狀的方法,也無特別限定,可以使用多階段之雷射加工或光微影加工法,而適當形成。例如,在光微影加工法中,藉由適當設定多階段之蝕刻加工時之蝕刻材、蝕刻率、蝕刻時間等,也可以使開口部之厚度方向產生側蝕刻,並將開口部之厚度方向剖面中之上述(θ1)、(θ2)成為特定角度之範圍內。再者,亦可以併用雷射加工和光微影加工而形成內壁面之厚度方向剖面形狀成 為上述中所說明之形狀的開口部。
再者,上述開口部25之形成以在將附有樹脂板之金屬遮罩50固定在框架之後進行為佳。若藉由該開口部25之形成方法時,因對被固定在框架之狀態的附有樹脂板之金屬遮罩,從後方設置上述特徵之開口部25,故可以格外地提升開口部25之位置座標精度。並且,於將完成的蒸鍍遮罩100固定在框架之時,為了將決定開口之金屬遮罩一面拉伸一面固定在框架,開口部25之位置座標精度下降。針對框架於後述。
(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予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具有藉由使用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之蒸鍍法,形成蒸鍍圖案之工程,在形成該有機半導體元件之工程中,使用以下的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之點具有特徵。針對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之蒸鍍法並不做任何限定,例如可以舉出反應性濺鍍法、真空蒸鍍法、離子蒸鍍法、電子束蒸鍍法等之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熱CVD、電漿CVD、光CVD法等之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等。
藉由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的蒸鍍法而形成蒸鍍圖案之工程的一實施形態之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具有在基板上形成電極之電極形成工程、有機層形成 工程、對向電極形成工程、密封層形成工程等,在各任意工程中,藉由使用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的蒸鍍法,在基板上形成蒸鍍圖案。例如,在有機EL顯示器之R、G、B各色之發光層形成工程,分別適用使用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的蒸鍍法之情況下,在基板上形成各色發光層之蒸鍍圖案。並且,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並不限定於該些工程,可適用使用蒸鍍法之先前眾知的有機半導體元件之任意工程。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係在形成上述蒸鍍圖案之工程中,被固定在框架之上述蒸鍍遮罩,係在上述中說明的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蒸鍍遮罩。
針對構成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之蒸鍍遮罩,可以直接使用在上述說明中的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100,在此省略其詳細說明。若藉由在上述中所說明的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時,可以形成具有高精細圖案之有機半導體元件。就以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製造出之有機半導體元件,例如可以舉出有機EL元件之有機層、發光層或陰極電極等。尤其,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可以適用於要求高精細之圖案之有機EL元件之R、G、B發光層之製造。
用於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的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若為滿足固定有在上述中說明的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的條件即可,針對其他條件並不特別限 定。例如,如圖15所示般,即使使用在框架60被固定一個蒸鍍遮罩100而構成之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200亦可,即使如圖16所示般,使用在框架60於縱方向或橫方向固定複數蒸鍍遮罩(圖示之形態中為4個蒸鍍遮罩)的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200亦可。
框架60為略矩形形狀之框構件,具有用以使設置在最終被固定之蒸鍍遮罩100之樹脂遮罩20的開口部25露出至蒸鍍源側之開口。針對框架之材料並不特別限定,若為可以支撐蒸鍍遮罩之構件即可,可以使用例如金屬框架、陶瓷框架等。其中,以金屬框架具有容易進行與蒸鍍遮罩之金屬遮罩的熔接,變形等之影響小之點為佳。作為金屬框架之材料,以剛性大之金屬材料,例如SUS或因瓦合金材等為佳。
框架之厚度並不特別限定,從剛性等之點來看,以10mm~30mm左右為佳。框架之開口之內周端面和框架之外周端面間之寬度,若為可以固定該框架和蒸鍍框架之寬度時,並不特別限定,例如可以例示10mm~70mm左右之寬度。
再者,在不妨礙構成蒸鍍遮罩100之樹脂遮罩20之開口部25露出之範圍下,即使在框架之開口存在補強框架65等亦可。換言之,框架60所具有之開口即使具有藉由補強框架等而被分割之構成亦可。在圖15、圖16所示之形態中,雖然在縱方向配置複數延伸於橫方向之補強框架,但是即使代替該補強框架65,或者在橫方 向配置複數列延伸於縱方向之補強框架亦可。藉由使用配置有補強框架65之框架60,在該框架60,於縱方向及橫方向排列並固定複數在上述中所說明之各種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100時,即使在該補強框架和蒸鍍遮罩重疊之位置,亦可以在金屬框架60固定蒸鍍遮罩。
即使針對框架60,和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蒸鍍遮罩100之固定方法並不特別限定,可以使用藉由雷射光之光點熔接、黏著劑、固定螺絲等來固定。
[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
接著,針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予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200係如圖15、圖16所示般,其特徵在於:在框架60固定蒸鍍遮罩100,被固定在框架之蒸鍍遮罩100為在上述中說明的蒸鍍遮罩100。即是作為被固定在框架60之蒸鍍遮罩,在設置有與蒸鍍製作之圖案對應的開口部25的樹脂遮罩20之一方之表面上,疊層設置有與開口部25重疊之縫隙15的金屬遮罩10,並且,用以構成樹脂遮罩20之開口部25的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中具有至少一個曲折點(S1),在該厚度方向剖面中,將樹脂遮罩20之不與金屬遮罩10相接之側的表面(第1面)和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1交點(Q1),將樹脂遮罩20之與金屬遮罩10相接之側的表面(第2面)與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2交點(Q2),將曲折點中從第1交點(Q1)朝向第2交點(Q2)位於最初的曲 折點設為第1曲折點(S1)時,連結第1交點(Q1)和第1曲折點(S1)之直線(T1)和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θ1)大於連結第1曲折點(S1)和第2交點(Q2)之直線(T2)和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θ2),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從第1面朝向第2面側持有擴大的形狀。
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200可以直接使用在上述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中所說明之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在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若藉由一實施形態之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200時,可以邊保持開口部之強度,邊充分抑制陰蔽產生,可以在蒸鍍對像物製作高精性之蒸鍍圖案。
10‧‧‧金屬遮罩
15‧‧‧縫隙
20‧‧‧樹脂遮罩
25‧‧‧開口部
100‧‧‧蒸鍍遮罩

Claims (7)

  1. 一種蒸鍍遮罩,在設置有與蒸鍍製作之圖案對應的開口部之樹脂遮罩之一方表面,疊層設置有縫隙之金屬遮罩而構成,其特徵在於:用以構成上述樹脂遮罩之上述開口部之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具有至少一個曲折點,在上述厚度方向剖面,當將上述樹脂遮罩之不與上述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第1面)與上述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1交點,將上述樹脂遮罩之與上述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第2面)與上述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2交點,將上述曲折點中從上述第1交點朝向第2交點位於最初的曲折點設為第1曲折點之時,連結上述第1交點和上述第1曲折點之直線與上述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θ1)大於連結上述第1曲折點和上述第2交點之直線與上述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θ2),上述內壁面係在厚度方向剖面從上述第1面朝向上述第2面側為持有擴大的形狀。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蒸鍍遮罩,其中連結上述第1曲折點和上述第1交點之直線和上述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θ1)為60°~90°之範圍,連結上述第1曲折點和上述第2交點之直線與上述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θ2)為30°~70°之範圍內。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蒸鍍遮罩,其中,在上述金屬遮罩設置複數縫隙, 在上述樹脂遮罩設置為了構成複數畫面所需的開口部,各上述縫隙被設置在至少與1畫面全體重疊之位置上。
  4.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蒸鍍遮罩,其中,在上述金屬遮罩設置一個縫隙,在上述樹脂遮罩設置複數開口部,上述複數之開口部全部被設置在與上述一個縫隙重疊之位置上。
  5. 如請求項1至4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蒸鍍遮罩,其中上述樹脂遮罩之脂厚度為3μm以上10μm未滿。
  6. 一種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係蒸鍍遮罩被固定在框架上而構成,其特徵在於:上述蒸鍍遮罩係在設置有與蒸鍍製作之圖案對應的開口部之樹脂遮罩之一方表面上,疊層設置有縫隙之金屬遮罩而構成,用以構成上述樹脂遮罩之上述開口部之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具有至少一個曲折點,在上述厚度方向剖面,當將上述樹脂遮罩之不與上述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第1面)與上述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1交點,將上述樹脂遮罩之與上述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第2面)與上述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2交點,將上述曲折點中從上述第1交點朝向第2交點位於最初的曲折 點設為第1曲折點之時,連結上述第1交點和上述第1曲折點之直線與上述第1面構成之角度(θ1)大於連結上述第1曲折點和上述第2交點之直線與上述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θ2),上述內壁面係在厚度方向剖面從上述第1面朝向上述第2面側為持有擴大的形狀。
  7. 一種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使用蒸鍍遮罩被固定在框架之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而在蒸鍍對象物形成蒸鍍圖案之工程,在形成上述蒸鍍圖案之工程中,被固定於上述框架之上述蒸鍍遮罩,係在設置有與蒸鍍製作之圖案對應的開口部之樹脂遮罩之一方表面上,疊層設置有縫隙之金屬遮罩而構成,用以構成上述樹脂遮罩之上述開口部之內壁面在厚度方向剖面具有至少一個曲折點,在上述厚度方向剖面,當將上述樹脂遮罩之不與上述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第1面)與上述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1交點,將上述樹脂遮罩之與上述金屬遮罩相接之側的表面(第2面)與上述內壁面之交點設為第2交點,將上述曲折點中從上述第1交點朝向第2交點位於最初的曲折點設為第1曲折點之時,連結上述第1交點和上述第1曲折點之直線與上述第1面所構成之角度(θ1)大於連結上述第1曲折點和上述第2交點之直線與上述第2面所構成之角度(θ2), 上述內壁面具有在厚度方向剖面從上述第1面朝向上述第2面側為持有擴大的形狀。
TW103139231A 2013-11-14 2014-11-12 蒸鍍遮罩、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及圖案之製造方法 TWI6370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5711 2013-11-14
JP2013-235711 2013-11-14
JP2014-207030 2014-10-08
JP2014207030A JP5780350B2 (ja) 2013-11-14 2014-10-08 蒸着マスク、フレーム付き蒸着マスク、及び有機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7560A true TW201527560A (zh) 2015-07-16
TWI637073B TWI637073B (zh) 2018-10-01

Family

ID=5305719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9231A TWI637073B (zh) 2013-11-14 2014-11-12 蒸鍍遮罩、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及圖案之製造方法
TW109133528A TWI766381B (zh) 2013-11-14 2014-11-12 蒸鍍遮罩、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蒸鍍遮罩之製造方法及圖案之形成方法
TW108125700A TWI707964B (zh) 2013-11-14 2014-11-12 蒸鍍遮罩、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及蒸鍍遮罩之製造方法
TW107122645A TWI673377B (zh) 2013-11-14 2014-11-12 蒸鍍遮罩、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及圖案之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3528A TWI766381B (zh) 2013-11-14 2014-11-12 蒸鍍遮罩、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蒸鍍遮罩之製造方法及圖案之形成方法
TW108125700A TWI707964B (zh) 2013-11-14 2014-11-12 蒸鍍遮罩、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及蒸鍍遮罩之製造方法
TW107122645A TWI673377B (zh) 2013-11-14 2014-11-12 蒸鍍遮罩、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及圖案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4) US9806257B2 (zh)
JP (1) JP5780350B2 (zh)
KR (6) KR102106329B1 (zh)
CN (3) CN110578120B (zh)
TW (4) TWI637073B (zh)
WO (1) WO201507225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0272A1 (en) * 2015-08-05 2017-02-09 Applied Materials, Inc. A shadow mask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manufacture
TWI638224B (zh) * 2016-03-10 2018-10-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沈積罩幕、沈積罩幕用罩幕元件、及沈積罩幕的製造方法及有機el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689122B (zh) * 2016-12-27 2020-03-21 創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遮罩
TWI749079B (zh) * 2016-10-06 2021-12-11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蒸鍍遮罩之製造方法、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之製造方法
TWI784196B (zh) * 2018-09-07 2022-11-21 日商凸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蒸鍍遮罩中間體、蒸鍍遮罩、及蒸鍍遮罩的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7312B2 (ja) * 2013-12-20 2018-07-11 株式会社ブイ・テクノロジー 成膜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成膜マスク
CN103882375B (zh) * 2014-03-12 2016-03-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掩膜板及其制作方法
JP6160747B2 (ja) 2015-07-03 2017-07-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蒸着マスクの製造方法、蒸着マスク準備体、有機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蒸着マスク
CN113403574A (zh) 2015-07-17 2021-09-1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金属掩模用基材及其制造方法、蒸镀用金属掩模及其制造方法
DE112016003224T5 (de) 2015-07-17 2018-04-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Metallmaskensubstrat für dampfabscheidung, metallmaske für dampfabscheidung,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metallmaskensubstrat für dampfabscheidung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metallmaske für dampfabscheidung
CN107406964B (zh) 2015-07-17 2018-12-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金属掩模基材、金属掩模基材的管理方法、金属掩模以及金属掩模的制造方法
CN107849681A (zh) 2015-07-17 2018-03-2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金属掩模基材、金属掩模、以及金属掩模的制造方法
JP6376483B2 (ja) * 2017-01-10 2018-08-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蒸着マスクの製造方法、蒸着マスク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蒸着マスクの良否判定方法
KR102418174B1 (ko) 2017-07-05 2022-07-08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증착 마스크, 증착 마스크 장치, 증착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및 증착 마스크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190014272A (ko) * 2017-07-31 2019-02-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WO2019045240A1 (ko) * 2017-09-01 2019-03-07 주식회사 티지오테크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JP2019044253A (ja) * 2017-09-07 2019-03-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蒸着マスク、蒸着マスクの作製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09210911U (zh) * 2017-10-13 2019-08-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蒸镀掩模
KR20190096577A (ko) * 2018-02-09 2019-08-20 주식회사 티지오테크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 및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KR20200065142A (ko) 2018-11-29 2020-06-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마스크 조립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1773477B2 (en) 2018-12-25 2023-10-03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Deposition mask
CN111378924A (zh) * 2018-12-25 2020-07-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蒸镀掩模
WO2020158566A1 (ja) * 2019-01-31 2020-08-0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蒸着マスク群、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JP7432133B2 (ja) * 2019-03-25 2024-02-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マスク
WO2021092759A1 (zh) * 2019-11-12 2021-05-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掩模板
US11805678B2 (en) 2019-11-21 2023-10-3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mask assembl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mask assembly,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device
KR20210091382A (ko) * 2020-01-13 2021-07-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마스크,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표시 패널 제조 방법
JP2021175824A (ja) * 2020-03-13 2021-11-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デバイスの製造装置の蒸着室の評価方法、評価方法で用いられる標準マスク装置及び標準基板、標準マスク装置の製造方法、評価方法で評価された蒸着室を備える有機デバイスの製造装置、評価方法で評価された蒸着室において形成された蒸着層を備える有機デバイス、並びに有機デバイスの製造装置の蒸着室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KR20220016383A (ko) * 2020-07-31 2022-02-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마스크 및 마스크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88072A (en) 1976-01-17 1977-07-22 Citizen Watch Co Ltd Electronic watch with leghting
EP0338110B1 (en) * 1988-04-21 1993-03-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a photoresist pattern and apparatus applicable with said method
JP3039890B2 (ja) 1992-04-03 2000-05-08 ヤンマーディーゼル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付発電装置
JP3984689B2 (ja) * 1996-11-11 2007-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H11222664A (ja) * 1998-02-04 1999-08-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メタルマスク、このメタルマスクを用いた抵抗体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このメタルマスクを用いた抵抗器の製造方法
JP4046269B2 (ja) * 2001-05-24 2008-02-13 九州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用蒸着マスクと有機el素子用蒸着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03272858A (ja) * 2002-03-20 2003-09-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480705B1 (ko) 2002-07-03 2005-04-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 el 소자 제작용 새도우 마스크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104964B2 (ja) 2002-12-09 2008-06-18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パターニングされたマスク被膜と支持体からなる積層構造の薄膜パターン形成用マ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534580B1 (ko) * 2003-03-27 2005-12-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증착 마스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05042147A (ja) * 2003-07-25 2005-02-17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蒸着用マス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蒸着用マスク
JP4441282B2 (ja) * 2004-02-02 2010-03-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蒸着マスク及び有機el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05276480A (ja) * 2004-03-23 2005-10-06 Seiko Epson Corp マスク、マスクの製造方法、薄膜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6059599A (ja) 2004-08-18 2006-03-02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6222378A (ja) 2005-02-14 2006-08-24 Pentax Corp ステンシルマ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28337B2 (ja) * 2005-12-02 2010-03-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9041054A (ja) * 2007-08-07 2009-02-26 Sony Corp 蒸着用マ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262226B2 (ja) 2007-08-24 2013-08-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蒸着マスクおよび蒸着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09052073A (ja) * 2007-08-24 2009-03-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蒸着マスク付シート、蒸着マスク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蒸着マスク付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4985227B2 (ja) * 2007-08-24 2012-07-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蒸着マスク、蒸着マスク装置、蒸着マスクの製造方法、蒸着マスク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蒸着マスク用シート状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09068082A (ja) * 2007-09-14 2009-04-02 Sony Corp 蒸着マスクの作製方法および蒸着マスク
JP2010216000A (ja) 2009-03-19 2010-09-30 Seiko Epson Corp 蒸着マスク
JP2012004486A (ja) * 2010-06-21 2012-01-05 Panasonic Corp 窒化物半導体装置及び窒化物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2059631A (ja) * 2010-09-10 2012-03-22 Hitachi Displays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用マスク
JP3164800U (ja) 2010-10-05 2010-12-16 Tdk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5849265B2 (ja) * 2011-08-31 2016-01-27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弾性表面波型加速度センサおよびセンサ素子基体
JP5935179B2 (ja) * 2011-12-13 2016-06-15 株式会社ブイ・テクノロジー 蒸着マスク及び蒸着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KR101972920B1 (ko) * 2012-01-12 2019-08-23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수지판을 구비한 금속 마스크, 증착 마스크, 증착 마스크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기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JP5895540B2 (ja) * 2012-01-12 2016-03-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蒸着マスク
TWI463024B (zh) * 2012-01-12 2014-12-01 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imposition-type deposition mask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resulting stencil sheet and an 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2097574B1 (ko) * 2012-01-12 2020-04-06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수지층이 형성된 금속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CN103205695B (zh) * 2012-01-16 2015-11-25 昆山允升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蒸镀用掩模板及其制作工艺
CN103205673A (zh) * 2012-01-16 2013-07-17 昆山允升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蒸镀用掩模板的制备方法
CN103022375A (zh) * 2012-12-05 2013-04-03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14619A (zh) * 2012-12-26 2013-04-03 唐军 一种掩模板及其加工方法
TWI665320B (zh) * 2013-03-26 2019-07-11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蒸鍍遮罩、蒸鍍遮罩之製造方法、及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KR102418817B1 (ko) * 2013-04-12 2022-07-08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증착 마스크, 증착 마스크 준비체, 증착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기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JP6357312B2 (ja) 2013-12-20 2018-07-11 株式会社ブイ・テクノロジー 成膜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成膜マス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20272A1 (en) * 2015-08-05 2017-02-09 Applied Materials, Inc. A shadow mask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manufacture
TWI638224B (zh) * 2016-03-10 2018-10-1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沈積罩幕、沈積罩幕用罩幕元件、及沈積罩幕的製造方法及有機el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749079B (zh) * 2016-10-06 2021-12-11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蒸鍍遮罩之製造方法、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之製造方法
TWI689122B (zh) * 2016-12-27 2020-03-21 創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遮罩
TWI784196B (zh) * 2018-09-07 2022-11-21 日商凸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蒸鍍遮罩中間體、蒸鍍遮罩、及蒸鍍遮罩的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13363B1 (ko) 2018-10-31
TWI707964B (zh) 2020-10-21
KR102078089B1 (ko) 2020-02-17
US10825989B2 (en) 2020-11-03
KR20160085824A (ko) 2016-07-18
US9806257B2 (en) 2017-10-31
CN110578120B (zh) 2022-03-08
KR20210019602A (ko) 2021-02-22
US20160293844A1 (en) 2016-10-06
CN110578120A (zh) 2019-12-17
TWI766381B (zh) 2022-06-01
US20180026190A1 (en) 2018-01-25
KR102106329B1 (ko) 2020-05-04
US20210020840A1 (en) 2021-01-21
CN109267006A (zh) 2019-01-25
WO2015072251A1 (ja) 2015-05-21
TW201940717A (zh) 2019-10-16
JP2015117432A (ja) 2015-06-25
KR20200018719A (ko) 2020-02-19
KR102218206B1 (ko) 2021-02-22
CN105637113A (zh) 2016-06-01
TW202106902A (zh) 2021-02-16
US20190305223A1 (en) 2019-10-03
KR20180118809A (ko) 2018-10-31
TWI637073B (zh) 2018-10-01
US11404640B2 (en) 2022-08-02
KR102036073B1 (ko) 2019-10-24
KR20190120447A (ko) 2019-10-23
TWI673377B (zh) 2019-10-01
TW201839155A (zh) 2018-11-01
US10355209B2 (en) 2019-07-16
KR102245984B1 (ko) 2021-04-29
KR20200045016A (ko) 2020-04-29
CN105637113B (zh) 2019-10-15
JP5780350B2 (ja)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27560A (zh) 蒸鍍遮罩、附有框架之蒸鍍遮罩及有機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JP5288072B2 (ja) 蒸着マスク、蒸着マスク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WO2017204194A1 (ja) 蒸着マスク、フレーム付き蒸着マスク、有機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KR102444139B1 (ko) 증착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유기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기 el 디스플레이의 제조 방법
JP5895539B2 (ja) 蒸着マスク
JP2020037742A (ja) 蒸着マスク、フレーム付き蒸着マスク、有機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蒸着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16166413A (ja) 蒸着マスク、蒸着マスク装置、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191712B2 (ja) 蒸着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蒸着マス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127281B2 (ja) 蒸着マスク、フレーム付き蒸着マスク、蒸着マスク準備体、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蒸着マスクの製造方法、有機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