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5557A - 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及透鏡位置控制裝置以及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及透鏡位置控制裝置以及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5557A
TW201525557A TW103142218A TW103142218A TW201525557A TW 201525557 A TW201525557 A TW 201525557A TW 103142218 A TW103142218 A TW 103142218A TW 103142218 A TW103142218 A TW 103142218A TW 201525557 A TW201525557 A TW 2015255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ignal
code value
target posi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2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9060B (zh
Inventor
Arata Kasamatsu
Kazuomi Isogai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Microde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Microde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Microde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25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5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9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90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5/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 H02P25/02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motor
    • H02P25/06Linear mo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能夠於將攝像元件與致動器組合而成之相機模組之狀態下,將任意之對焦被攝體距離最佳化之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及透鏡位置控制裝置以及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本發明包括:位置感測器(53),其檢測透鏡(50)之位置並輸出檢測位置信號;記憶部(541),其記憶與成為透鏡之焦距之透鏡位置對應之位置碼值,且可進行覆寫;目標位置信號產生部(542),其基於位置碼值與目標位置碼值而輸出目標位置信號;及控制部(543),其基於目標位置信號與檢測位置信號而產生控制信號。

Description

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及透鏡位置控制裝置以及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及透鏡位置控制裝置以及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更詳細而言,關於一種能夠於使攝像元件與致動器組合而成之相機模組之狀態下,使1點或1點以上之任意之對焦被攝體距離(於任意之被攝體距離中,為聚焦之透鏡與攝像元件之距離)最佳化之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及透鏡位置控制裝置以及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於搭載於普通之數位相機及行動電話機、以及作為與網際網路之親和性較高且以電腦之功能為基礎而製造之多功能行動電話之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等上之大多數相機模組,搭載有自動對焦(AF)功能。於此種搭載於小型化之相機上之自動對焦功能中,多採用對比度檢測方式。該對比度檢測方式係使透鏡實際地移動,對使攝像圖像內之被攝體之對比度最大化之透鏡位置進行檢測,並使透鏡移動至該位置之方式。
此種對比度檢測方式與向被攝體照射紅外線或超音波而測定其反射波至被攝體之距離之主動方式相比,可以低成本而實現。但是,存在於探索使被攝體之對比度最大化之透鏡位置之前花費時間之問題。因此,希望於使用者半按快門按鈕之後,儘可能早地結束對焦於被攝體為止之處理。
且說,搭載於普通之數位相機及行動電話機等上之相機模組之像素數逐年增加,利用該等小型化之相機,亦可拍攝到高精細之圖像。於高精細之圖像中,要求偏焦易引人注目且更高精度之自動對焦控制。
又,一般而言,利用一次函數表示輸入信號及與該輸入信號相對應之移位之裝置被稱為線性運動裝置。於此種線性運動裝置中,例如存在相機之自動對焦透鏡等。
圖1係用以說明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先前之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之構成圖。圖1所示之線性運動裝置112之控制裝置具備磁場感測器113、差動放大器114、非反轉輸出緩衝器115、反轉輸出緩衝器116、第1輸出驅動器117及第2輸出驅動器118。線性運動裝置112係藉由控制裝置而得到反饋控制者,具備透鏡(未圖示)及磁鐵110。
磁場感測器113基於所檢測出之磁場而產生信號,並將其作為輸出信號SA而輸出。磁場感測器113之輸出信號SA與裝置位置指令信號SB分別輸入至差動放大器114之正轉輸入端子與反轉輸入端子。自輸入有磁場感測器113之輸出信號SA及裝置位置指令信號SB之差動放大器114,輸出表示輸出驅動器117、118之操作量(偏差與放大度之積)之操作量信號SC。
流經線性運動裝置112之線圈111之電流方向及電流量根據操作量信號SC之大小而變化。藉由流經該線圈111之電流,而包含磁鐵110之線性運動裝置112之位置產生變化(移動)。此時,磁場感測器113之輸出信號SA隨著磁鐵110之移動而變化。控制裝置根據輸出信號SA之變化,對線性運動裝置112之位置進行檢測,以該位置與藉由自外部輸入之裝置位置指令信號SB而指示之位置一致之方式進行反饋控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99139號公報
且說,於大多情形時,必須於製作相機模組時,對於組裝線性運動裝置112與影像感測器時所產生之透鏡與影像間之距離進行調整。
一般而言,設定成可活動線性運動裝置112之影像感測器側之端點之位置之構造,於與影像感測器組合時,機械地進行調整之情形或限制位置指令信號SB之輸入範圍之情形較多。於進行機械調整之情形時,線性運動裝置需要調整用之構造,因此製造成本增加,又,物理性地進行調整,因此會導致製造時間之增加。又,亦考慮到限制位置指令信號SB之輸入範圍之情形、位置控制之解析度變低而無法進行準確之位置控制之情形。
又,提供有如下方法:普通之自動對焦用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作為致動器單體之功能,於致動器內之2個機械端點間有效利用AF透鏡,自提高畫質之觀點而言,例如,對施加於磁場感測器之線圈磁場之干涉進行修正(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即,意思為先前技術敍述了僅利用致動器單體提高畫質之內容,對於作為相機模組而提高畫質之內容並未加以敍述。
自先前以來,採用如下方法:於組裝相機模組後,於各相機模組中,使AF透鏡向致動器內之機械端點_FULL、或機械端點_HOME之某一者移動,實施使固定於磁鐵之AF透鏡機械地活動之調整,使機械端點_FULL、或機械端點_HOME之某一者之對焦時之被攝體距離之差異降低。然而,於該方法中,如上所述,線性運動裝置需要調整用之構造,因此製造成本增加,又,物理性地進行調整,因此會導致製造時間之增加。
本發明係鑒於此種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於使攝像元件與致動器組合而成之相機模組之狀態下,使至少1點以上之任意之對焦被攝體距離最佳化之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及透鏡位置控制裝置以及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以如下之事項為特徵。
(1);一種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該相機模組包括:透鏡;攝像元件,其輸出被攝體之圖像信號;信號處理電路,其自上述圖像信號輸出上述透鏡之目標位置碼值;位置感測器,其檢測上述透鏡之位置並輸出檢測位置信號;透鏡位置控制電路,其具有:記憶部,其記憶與上述透鏡之透鏡位置對應之位置碼值,且可覆寫上述位置碼值;目標位置信號產生部,其基於上述位置碼值與上述目標位置碼值而輸出目標位置信號;及控制部,其基於上述目標位置信號與上述檢測位置信號而產生控制信號;以及驅動部,其基於上述控制信號使上述透鏡移動;該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包括:第1步驟,其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1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上述透鏡向第1透鏡位置移動;及第2步驟,其將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位置碼值以基於上述第1焦距而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覆寫成位置碼值。
(2);於(1)中,進而包括第3步驟,該第3步驟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2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上述透鏡向第2透鏡位置移動,且上述第2步驟將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位置碼值以基於上述第1焦距及上述第2焦距而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覆寫成位置碼值。
(3);於(2)中,上述第2步驟將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位置碼值覆寫成與上述第1透鏡位置至上述第2透鏡位置之間之複數個位置對應之位置碼值。
(4);於(1)至(3)之任一項中,上述第2步驟以上述透鏡於成為近 接焦距之透鏡位置至成為無限遠焦點之透鏡位置之間移動之方式,覆寫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位置碼值。
(5);於(2)或(3)中,上述第1焦距為近接焦點,上述第2焦距為無限遠焦點,且上述第2步驟以上述透鏡在上述第1透鏡位置至上述第2透鏡位置之間之複數個位置移動之方式,覆寫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位置碼值。
(6);於(1)至(5)之任一項中,上述位置碼值具有將上述目標位置碼轉換成上述目標位置信號之轉換碼,且上述第2步驟以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覆寫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轉換碼;或者上述位置碼值具有用以將上述目標位置碼轉換成上述目標位置信號之矩陣,且上述第2步驟以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覆寫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矩陣。
(7);於(1)至(6)之任一項中,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位置碼值為於上述相機模組中上述透鏡於上述透鏡之可動範圍之一端至另一端之間移動之位置碼值。
(8);一種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該相機模組包括:透鏡;攝像元件,其輸出被攝體之圖像信號;轉換部,其按照轉換係數自上述圖像信號轉換為使上述透鏡移動至目標位置之目標位置信號;位置感測器,其檢測上述透鏡之位置並輸出檢測位置信號;控制部,其基於上述目標位置信號與上述檢測位置信號而產生控制信號;驅動部,其基於上述控制信號使上述透鏡移動;及記憶部,其記憶上述轉換係數,且可覆寫上述轉換係數;該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包括:第1步驟,其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1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上述透鏡向第1透鏡位置移動;第2步驟,其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2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上述透鏡向第2透鏡位置移動;及以基於上述第1焦距及上述第2焦距而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覆寫記憶於上述 記憶部之轉換係數。
(9);一種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該相機模組包括:透鏡;攝像元件,其輸出被攝體之圖像信號;信號處理電路,其自上述圖像信號輸出上述透鏡之目標位置碼值;位置感測器,其檢測上述透鏡之位置並輸出檢測位置信號;調整部,其藉由可覆寫之調整信號,調整上述檢測信號並輸出調整檢測位置信號;透鏡位置控制電路,其具有:目標位置信號產生部,其基於上述目標位置碼值而輸出目標位置信號;及控制部,其基於上述目標位置信號與上述調整檢測位置信號而產生控制信號;以及驅動部,其基於上述控制信號使上述透鏡移動;該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包括:第1步驟,其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1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上述透鏡向第1透鏡位置移動;第2步驟,其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2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上述透鏡向第2透鏡位置移動;及第3步驟,其以基於上述第1焦距及上述第2焦距而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覆寫上述調整部之調整信號。
(10);於(9)中,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調整信號為於上述相機模組中以上述透鏡於上述透鏡之可動範圍之一端至另一端之間移動之方式調整上述檢測位置信號之調整信號。
(11);一種透鏡位置控制裝置,其基於表示透鏡之目標位置之目標位置碼值而輸出使透鏡位置移動之控制信號,且包括:位置感測器,其檢測上述透鏡之位置並輸出檢測位置信號;記憶部,其記憶與成為上述透鏡之焦距之透鏡位置對應之位置碼值,且可進行覆寫;目標位置信號產生部,其基於上述位置碼值與上述目標位置碼值而輸出目標位置信號;及控制部,其基於上述目標位置信號與上述檢測位置信號而產生控制信號。
(12);於(11)中,上述位置碼值為以上述透鏡於成為近接焦距之透鏡位置至成為無限遠焦點之透鏡位置之間移動之方式,將上述目標 位置碼值轉換成上述目標位置信號之位置碼值。
(13);於(12)中,進而具備設定上述位置碼值之位置碼值設定部,且上述位置碼值設定部將預先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位置碼值重新設定成新位置碼值。
(14);一種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其包括具有安裝於移動體之磁鐵之線性運動裝置、及配置於該線性運動裝置之上述磁鐵之附近之驅動線圈,利用藉由線圈電流於該驅動線圈中流動而產生之力,使固定於上述磁鐵之透鏡移動;且該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包括:磁場感測器,其檢測上述磁鐵所產生之磁場,並輸出與檢測出之磁場之值對應之檢測位置信號值;控制器部,其輸出指示應將上述線性運動裝置移動之目標位置之目標位置信號值;記憶體,其連接於該控制器部,且記憶透鏡位置及與上述透鏡位置對應之碼值;控制部,其基於上述磁場感測器所檢測之上述檢測位置信號值與上述控制器部所輸出之目標位置信號值,產生用以使上述透鏡移動至上述目標位置之控制信號;及驅動電路,其基於該控制部所產生之上述控制信號,向上述驅動線圈供給驅動電流;且上述控制器部具備設定記憶於上述記憶體之上述碼值之碼設定部。
(15);一種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其包括具有安裝於移動體之磁鐵之線性運動裝置、及配置於該線性運動裝置之上述磁鐵之附近之驅動線圈,利用藉由線圈電流於該驅動線圈中流動而產生之力,使固定於上述磁鐵之透鏡移動;且該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包括:磁場感測器,其檢測上述磁鐵所產生之磁場,並輸出與檢測出之磁場之值對應之檢測位置信號值;控制器部,其輸出指示應將上述線性運動裝置移動之目標位置之目標位置信號值;記憶體,其連接於該控制器部,且記憶透鏡位置及與上述透鏡位置對應之碼值;碼設定部,其設定記憶於該記憶體之上述碼值;控制部,其基於上述磁場感測器所檢 測之上述檢測位置信號值與上述控制器部所輸出之目標位置信號值,產生用以使上述透鏡移動至上述目標位置之控制信號;及驅動電路,其基於該控制部所產生之上述控制信號,向上述驅動線圈供給驅動電流。
(16);於(14)或(15)中,其特徵在於:上述碼設定部將已記憶於上述記憶體之上述碼值重新設定成新碼值。
(17);於(14)至(16)之任一項中,上述碼設定部可由使用者設定上述碼值。
(18);於(14)至(16)之任一項中,上述碼設定部藉由輸入至該碼設定部之外部信號而設定上述碼值。
(19);於(14)至(18)之任一項中,上述控制部藉由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比例積分微分)控制而產生控制信號。
(20);於(14)至(19)之任一項中,上述磁場感測器為霍爾元件。
(21);於(14)至(20)之任一項中,上述線性運動裝置與上述驅動線圈組裝於相機模組中。
(22);一種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方法,其包括具有安裝於移動體之磁鐵之線性運動裝置、及配置於該線性運動裝置之上述磁鐵之附近之驅動線圈,利用藉由線圈電流於該驅動線圈中流動而產生之力,使固定於上述磁鐵之透鏡移動;且該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進行校準,將保存於記憶體之上述透鏡之位置及與上述透鏡之位置對應之碼值覆寫成任意之值;利用控制器部,將自外部經由介面而輸入之目標位置信號轉換成已保存於上述記憶體之值,並輸出目標位置信號值;其次,藉由磁場感測器,檢測上述磁鐵所產生之磁場,並輸出與檢測出之磁場之值對應之檢測位置信號值;利用控制部,基於上述檢測位置信號值與上述目標位置信號值,藉由PID控制而產生用以使上述透鏡移動至目標位置之控制信號;及藉由驅動電路,基於 上述控制信號,向上述驅動線圈供給驅動電流。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可實現一種能夠於使攝像元件與致動器組合而成之相機模組之狀態下,使至少1點以上之任意之對焦被攝體距離最佳化之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及透鏡位置控制裝置以及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可不受相機模組之製造差異之影響地,獲得高精度之畫質。
1‧‧‧AF透鏡
2‧‧‧致動器部
3‧‧‧攝像元件
4‧‧‧信號處理電路
5‧‧‧磁鐵
6‧‧‧驅動線圈
7‧‧‧IC電路
7a‧‧‧磁場感測器(霍爾元件)
7b‧‧‧驅動電路
7c‧‧‧PID控制電路
10‧‧‧相機模組
20‧‧‧控制裝置
21‧‧‧磁場感測器(霍爾元件)
22‧‧‧偏移補償電路
23‧‧‧放大器
24‧‧‧A/D轉換電路
25‧‧‧I2CIF(介面)
26‧‧‧控制器部
26a‧‧‧碼設定部
27‧‧‧記憶體
28‧‧‧PID控制電路
29‧‧‧驅動電路
30‧‧‧驅動線圈
40‧‧‧相機模組
41‧‧‧線性運動裝置
42‧‧‧磁鐵
43‧‧‧AF透鏡
50‧‧‧透鏡
51‧‧‧攝像元件
52‧‧‧信號處理電路
53‧‧‧位置感測器
54‧‧‧透鏡位置控制電路
55‧‧‧驅動部
56‧‧‧轉換部
110‧‧‧磁鐵
111‧‧‧線圈
112‧‧‧線性運動裝置
113‧‧‧磁場感測器
114‧‧‧差動放大器
115‧‧‧非反轉輸出緩衝器
116‧‧‧反轉輸出緩衝器
117‧‧‧第1輸出驅動器
118‧‧‧第2輸出驅動器
541‧‧‧記憶部
542‧‧‧目標位置信號產生部
543‧‧‧控制部
545‧‧‧調整部
A1‧‧‧距離
A2‧‧‧距離
LG1a‧‧‧第1間隙
LG1b‧‧‧第1間隙
LG2‧‧‧第2間隙
LM1‧‧‧被攝體距離
M‧‧‧被攝體
S1‧‧‧步驟
S2‧‧‧步驟
S3‧‧‧步驟
S4‧‧‧步驟
S5‧‧‧步驟
SA‧‧‧輸出信號
SB‧‧‧裝置位置指令信號
SC‧‧‧操作量信號
VPROC‧‧‧檢測位置運算信號值
VTARG‧‧‧目標位置信號值
圖1係用以說明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之先前之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之構成圖。
圖2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相機模組之實施形態1之構成圖。
圖3係將目標位置碼值與透鏡位置之關係表示成曲線之圖。
圖4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相機模組之實施形態2之構成圖。
圖5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相機模組之實施形態3之構成圖。
圖6係將目標位置碼值與透鏡位置之關係表示成曲線之圖。
圖7(a)及(b)係表示於組裝致動器部與攝像元件而成之每個相機模組中,致動器內之對焦之透鏡之位置均不同之圖。
圖8係用以說明本發明應用前後之透鏡位置與碼值之關係之圖。
圖9係用以說明成為本發明之前提之相機模組之構成圖。
圖10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之實施例之構成圖。
圖11係表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方法之流程圖之圖。
於以下之詳細之說明中,為了提供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完全理解而對諸多特定之細節進行記載。然而,應明瞭:即便無該特定之細 節,亦可實施1個以上之實施態樣。此外,為了使圖式簡潔,周知之構造及裝置以簡略圖進行圖示。
<實施形態1>
圖2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相機模組之實施形態1之構成圖。於本實施形態1中,相機模組包括:透鏡50;攝像元件51,其輸出被攝體之圖像信號;信號處理電路52,其自圖像信號輸出透鏡之目標位置碼值;位置感測器53,其對透鏡之位置進行檢測並輸出檢測位置信號;透鏡位置控制電路54,其輸入目標位置碼值與檢測位置信號並輸出控制信號;及驅動部55,其基於控制信號使上述透鏡移動。
攝像元件51輸出圖像信號。作為圖像信號,例如可列舉對比度檢測方式中之對比度信號等。
信號處理電路52基於圖像信號,計算出透鏡之目標位置碼值並將其輸出。目標位置碼值係用以使透鏡移動至成為被攝體之焦距之位置之信號。
位置感測器53對透鏡之位置進行檢測並輸出檢測位置信號。例如為對自安裝於透鏡之磁鐵所產生之磁場進行檢測之磁感測器。作為磁感測器,可列舉霍爾元件、磁阻元件等。
透鏡位置控制電路54具有:記憶部541,其記憶與透鏡之透鏡位置對應之位置碼值,且可覆寫位置碼值;目標位置信號產生部542,其基於位置碼值與目標位置碼值而輸出目標位置信號;及控制部543,其基於目標位置信號與檢測位置信號而產生控制信號。透鏡位置控制電路54基於與當前之透鏡位置對應之檢測位置信號和與目標之透鏡位置對應之目標位置信號之差,產生並輸出控制信號。
於記憶部541,記憶有與透鏡之透鏡位置對應之位置碼值。又,記憶部541構成為可覆寫位置碼值。
目標位置信號產生部542基於記憶於記憶部541之位置碼值、與 已輸入之目標位置碼值,產生與成為目標之透鏡位置對應之目標位置信號。具體而言,於目標位置碼值與目標位置信號處於基於位置碼值之線性關係之情形時,藉由基於位置碼值轉換目標位置碼值而產生目標位置信號。於該情形時,位置碼值既可為目標位置碼值與所輸出之目標位置信號之矩陣,亦可為用以對目標位置碼值進行線性轉換之轉換係數,又,亦可為與2個焦距相關之目標位置碼對應之目標位置信號,而構成為自與該2個焦距相關之位置碼值運算出目標位置信號並將其輸出。即,目標位置信號產生部542將被攝體之焦距相關之目標位置碼值轉換成透鏡相對於位置感測器之距離(與位置感測器之檢測位置信號對應之信號),並將其作為目標位置信號而輸出。
控制部543基於目標位置信號與檢測位置信號而產生控制信號。作為控制部543,例如可列舉PID控制電路等。又,控制部543亦可為具備用以向下述驅動部進行輸出之驅動器之構成。
驅動部55基於控制信號使上述透鏡移動。具體而言,可列舉如下構成:利用藉由使基於控制信號而產生之線圈電流於線圈中流動而產生之線圈磁場,而使安裝於透鏡之磁鐵移動。
又,亦可為進而具備用以覆寫記憶於記憶部541之位置碼值之位置碼值設定部之構成。
<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
本實施形態1之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包括以下之步驟。
1)第1步驟
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1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透鏡向第1透鏡位置移動之步驟
2)第2步驟
將記憶於記憶部541之位置碼值以基於第1焦距而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覆寫成位置碼值之步驟
本實施形態1之調整方法例如係將與相機模組內之端點至端點之透鏡位置(於相機模組中,為透鏡之可動範圍之一端至另一端之間)對應之位置碼值,以基於焦距而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覆寫位置碼值。即,將機械端點至機械端點之位置碼值覆寫成與焦距對應之位置碼值。
於組裝相機模組時,攝像元件與具備透鏡、磁鐵、感測器IC等之模組之間之距離會因組裝誤差而產生差異。於本實施形態1中,基於焦距而覆寫位置碼值,故而於相機模組中,可基於焦距統一地限制透鏡移動之範圍。由於係覆寫位置碼值之調整,故而可容易地對組裝誤差進行調整。進而,由於係以基於焦距限制透鏡移動之範圍之方式進行覆寫,故而可在全範圍(full range)使用目標位置碼值,因此可不使解析度降低地進行調整。
本實施形態1進而包括以下之步驟。
3)第3步驟
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2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透鏡向第2透鏡位置移動之步驟。
作為第2步驟,亦可為如下構成:以除第1焦距外亦基於第2焦距而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覆寫位置碼值。
作為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覆寫,可列舉以下之例。
第2步驟亦可為如下構成:將記憶於記憶部之位置碼值覆寫成與第1透鏡位置至第2透鏡位置之間之複數個位置對應之位置碼值。即,將與相機模組內之端點至端點之透鏡位置對應之位置碼值以基於第1焦距及第2焦距將透鏡之移動範圍限制於第1透鏡位置至第2透鏡位置之間之範圍之方式,覆寫位置碼值。於該情形時,例如亦可為於第1透鏡位置側具有移動範圍之富餘(裕度)之構成。藉此,即便存在溫度變動等環境變化,透鏡亦於具有富餘之範圍內移動,因此可進行亦擅 於應對環境變化之調整。
又,亦可為如下構成:以上述透鏡基於第1焦距及第2焦距於成為近接焦距之透鏡位置至成為無限遠焦點之透鏡位置之間移動之方式,對記憶於記憶部之位置碼值進行覆寫。即,將與相機模組內之端點至端點之透鏡位置對應之位置碼值以基於第1焦距及第2焦距將透鏡之移動範圍限制於成為近接焦距之透鏡位置至成為無限遠焦點之透鏡位置之間之範圍之方式,覆寫位置碼值。
再者,預先記憶於記憶部之位置碼值為與相機模組內之端點至端點之透鏡位置(於相機模組中,為透鏡之可動範圍之一端至另一端之間)對應之位置碼值。上述預先記憶於記憶部之位置碼值為下述實施例中之校準後之位置碼值。
<位置碼值之覆寫>
圖3係將目標位置碼值與透鏡位置之關係表示成曲線之圖。橫軸為目標位置碼值之9bit之例,縱軸為透鏡位置。透鏡位置與位置感測器之檢測位置信號對應。
預先記憶於記憶部之位置碼值之示例由虛線表示,當目標位置碼值為0code之情形時,透鏡位於透鏡可動範圍之端點,當目標位置碼值為511code之情形時,透鏡位於透鏡可動範圍之另一端點。而且,此係透鏡位置相對於目標位置碼值而線性地變化之例。
當按照上述第1步驟,使透鏡移動至第1透鏡位置時,目標位置碼值為Bcode。然後,於第2步驟中,以與第1透鏡位置對應之目標位置碼值成為Ycode之方式,覆寫位置碼值。
同樣地,當按照第3步驟,使透鏡移動至第2透鏡位置時,目標位置碼值為Acode。然後,於第2步驟中,以與第2透鏡位置對應之目標位置碼值成為Xcode之方式,覆寫位置碼值。
覆寫後之位置碼值之示例由實線表示。與預先記憶於記憶部之 位置碼值之示例相比,以透鏡活動之範圍變窄之方式,覆寫位置碼值。
於相機模組中,當與最近接焦距至無限遠焦距對應之透鏡之移動範圍為圖3之縱向箭頭之情形時,於先前之虛線中,會出現不使用之目標位置碼值。另一方面,於實線中,可全範圍地使用目標位置碼值。因此,可不使解析度降低地對組裝誤差進行調整。
例如,當記憶於記憶部之位置碼值係與0code對應之透鏡位置Ph及與511code對應之透鏡位置Pf之資訊之情形時,於第1步驟之後,以與第1透鏡位置對應之目標位置碼值Bcode成為Ycode之方式,於位置碼值設定部進行運算,將透鏡位置Ph與Pf覆寫成Phn與Pfn。
<實施形態2>
圖4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相機模組之實施形態2之構成圖。於本實施形態2中,相機模組包括:透鏡50;攝像元件51;轉換部56,其按照轉換係數自圖像信號向使透鏡移動至目標位置之目標位置信號進行轉換;位置感測器53,其對透鏡之位置進行檢測並輸出檢測位置信號;控制部543,其基於目標位置信號與檢測位置信號而產生控制信號;驅動部55;及記憶部541,其記憶轉換係數,且可覆寫轉換係數。
主要對與本實施形態1不同之點進行說明。
轉換部56將圖像信號轉換成透鏡之目標位置信號並將其輸出。
於記憶部541,記憶有用以自圖像信號向目標位置信號進行轉換之轉換係數。又,記憶部541構成為可覆寫轉換係數。
<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
本實施形態2之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包括以下之步驟。
1)第1步驟
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1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透鏡向 第1透鏡位置移動之步驟
2)第2步驟
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2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透鏡向第2透鏡位置移動之第2步驟
3)第3步驟
以基於第1焦距及第2焦距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對記憶於記憶部之轉換係數進行覆寫之步驟
於本實施形態2中,自圖像信號向目標位置信號進行轉換之轉換係數記憶於記憶部,轉換部基於該轉換係數計算出目標位置信號。轉換係數於上述第3步驟中,基於焦距按照本實施形態1之調整方法而被覆寫。
於相機模組中,當與最近接焦距至無限遠焦距對應之透鏡之移動範圍為圖3之縱向箭頭之情形時,於先前之虛線中,會出現不使用之目標位置碼值。另一方面,於實線中,可全範圍地使用目標位置碼值。因此,可不使解析度降低地對組裝誤差進行調整。
<實施形態3>
圖5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相機模組之實施形態3之構成圖。本實施形態3之相機模組包括:透鏡50;攝像元件51;信號處理電路52,其自圖像信號輸出透鏡之目標位置碼值;位置感測器53,其對透鏡50之位置進行檢測並輸出檢測位置信號;調整部545,其藉由可覆寫之調整信號,對檢測位置信號進行調整並輸出調整檢測位置信號;透鏡位置控制電路54,其具有:目標位置信號產生部542,其基於目標位置碼值而輸出目標位置信號;及控制部543,其基於目標位置信號與調整檢測位置信號而產生控制信號;以及驅動部55,其基於控制信號使透鏡移動。
於本實施形態3中,構成為於位置檢測側,基於焦距對調整位置 檢測信號之調整碼值進行覆寫。
<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
本實施形態3之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包括以下之步驟。
1)第1步驟
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1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透鏡向第1透鏡位置移動之步驟
2)第2步驟
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2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透鏡向第2透鏡位置移動之第2步驟
3)第3步驟
以基於第1焦距及第2焦距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對上述調整部之調整信號進行覆寫之步驟
本實施形態3係基於調整部之調整碼值對檢測位置信號進行調整。調整碼值於上述第3步驟中,基於焦距按照本實施形態1之調整方法而被覆寫。
圖6係將目標位置碼值與透鏡位置之關係表示成曲線之圖。橫軸為目標位置碼值之9bit之例,縱軸為透鏡位置。透鏡位置與位置感測器之檢測位置信號對應。
於相機模組中,當與最近接焦距至無限遠焦距對應之透鏡之移動範圍為圖6之縱向箭頭之情形時,於先前之虛線中,會出現不使用之目標位置碼值。另一方面,於實線中,可全範圍地使用目標位置碼值。因此,可不使解析度降低地對組裝誤差進行調整。再者,於本實施形態3中,對位置感測器之檢測位置信號進行增益調整,因此與目標位置碼值對應之透鏡位置被變更。於該情形時,亦可以能夠全範圍地使用目標位置碼值之方式進行調整。
[實施例]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例進行說明。
首先,以下,對本實施例之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之著眼點進行說明。
圖7(a)及(b)係表示於組裝致動器部與攝像元件而成之每個相機模組中,致動器內之對焦之透鏡之位置均不同之圖。圖中符號1表示AF透鏡,2表示致動器部,3表示攝像元件。
於圖7(a)及(b)中,被攝體M至透鏡1之距離LM1為被攝體距離,致動器部2與攝像元件3之距離LG1(於圖7(a)中為LG1a,於圖7(b)中為LG1b)為第1間隙,透鏡1與攝像元件3之距離LG2為第2間隙。
第2間隙LG2根據被攝體距離LM1而被決定為固定之距離。即,根據被攝體距離LM1,存在最佳之第2間隙LG2。此處,第1間隙LG1根據致動器部2之組裝偏差等而變化。
圖7(a)及(b)中之LG1a與LG1b之值不同,為LG1a>LG1b之關係。即,圖7(a)中之致動器部2較圖7(b)中致動器部2,離攝像元件3更遠。
若如此,則因根據被攝體距離LM1而第2間隙LG2為固定之值,故致動器部內之透鏡1之位置不同。即,圖7(a)中之致動器部2之被攝體M側之端部至透鏡1之距離A1較圖7(b)中致動器部2之被攝體M側之端部至透鏡1之距離A2更長。
例如,於圖7(a)中,設定表示透鏡1之位置之碼值(位置暫存器之值)為50碼(code),於圖7(b)中,當50code時不對焦,當100code時對焦。即,於致動器部2所組裝之每個單體,對焦之碼值均不同。
因此,本實施例對致動器部2所組裝之每個單體均覆寫存在差異之碼值,無論是於圖7(a)中還是於圖7(b)中,均將對焦之透鏡之位置覆寫成某任意之碼(Code)。
圖8係用以說明本實施例之應用前後之透鏡位置與碼值之關係之圖。於剛校準之後,碼值與透鏡位置之關係為圖7之粗虛線所示,於 該情形時,表示與任意之第1被攝體距離(例如,10cm)對應之透鏡位置之碼值為Bcode,表示與任意之第2被攝體距離(例如,3m)對應之透鏡位置之碼值為Acode。
著眼點在於:將其轉換成AcodeXcode、BcodeYcode,重新獲得粗實線之透鏡之位置與位置暫存器之關係。
即,於上述圖7(a)及(b)中,僅圖示有1點之透鏡位置。圖3中所謂之Acode(或Bcode)成為圖7中所謂之50code或100code。即,本實施例係於每個模組中Acode(或Bcode)均改變,但將其轉換成任意之Xcode(或Ycode)。
圖9係用以說明成為本實施例之前提之相機模組之構成圖。相機模組10包括:致動器部2,其使AF透鏡1線性運動;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感測器或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器等攝像元件3;及信號處理電路4,其根據自該攝像元件3發送而來之被攝體M之對比度信號,決定AF透鏡1之目標位置信號。再者,信號處理電路4亦可存在於相機模組10之外部。
致動器部2包括:磁鐵5,其固定於線性運動之AF透鏡1;驅動線圈6,其產生用以使該磁鐵5線性運動之斥力與引力;及IC電路7(相當於圖10中之符號20),其對磁鐵5之位置進行偵測,對於驅動線圈6中流動之電流之量與方向進行控制。又,IC電路7包括:磁場感測器7a,其對磁鐵5之位置進行偵測;驅動電路7b,其決定於驅動線圈6中流動之電流之量與方向;及PID控制電路7c,其根據磁鐵5之位置與目標位置之偏差,決定驅動電路7b之操作量。
AF透鏡1按照經過數位化之目標位置信號,於致動器內之機械端點_FULL與機械端點_HOME間離散地線性運動。AF控制係藉由使AF透鏡1向被攝體之對比度信號變得最大之點移動之動作,根據被攝體 M與相機模組10間之被攝體距離,使對比度信號變得最大之AF透鏡1之位置不同。因此,AF控制使用有如下之對比度檢測方式或測距方式等,上述對比度檢測方式係針對AF透鏡1,藉由逐次比較尋找攝像元件3所輸出之被攝體M之對比度信號變得最大之點;上述測距方式係藉由測距感測器測量被攝體M與相機模組10間之被攝體距離,根據被攝體距離計算出對比度信號變得最大之AF透鏡1之位置,並使AF透鏡1移動。
一般而言,為了利用量產之相機模組獲得高精度之圖像,較理想為不受致動器以及相機模組之製造差異之影響,無磁鐵位於機械端點_FULL與機械端點_HOME之情形之、對焦時之被攝體距離之分佈。然而,於組裝時,致動器會於機械端點_FULL與機械端點_HOME間之衝程中產生製造差異,相機模組於組裝時,機械端點_HOME與攝像元件間之間隙會產生製造差異。
再者,當對焦時之被攝體距離距相機模組較遠之情形時,AF透鏡位於機械端點_HOME近邊,當對焦時之被攝體距離距相機模組較近之情形時,AF透鏡位於機械端點_FULL近邊。
通常,每個相機模組均會於影像信號處理器(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或外部之記憶體中保存有被攝體距離(焦距)與碼值之關係,ISP參照該已保存之內容,使AF透鏡於預先決定之被攝體距離內活動。此處,若每個相機模組均如上所述,於機械端點_HOME與攝像元件間之間隙產生製造差異,則碼值與被攝體距離(焦距)之關係於每個相機模組中均不同。於該情形時,使AF透鏡自本來不使用之AF透鏡位置活動。即,需要使AF透鏡於無用區間活動,從而AF速度變慢。因此,先前,對於每個相機模組,均限制可使用之碼值之範圍、或以物理性地使致動器與攝像元件之距離為任意之距離之方式進行調整。
圖10係用以說明本實施例之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之構成圖。圖中符號20表示控制裝置,21(7a)表示磁場感測器(霍爾元件),22表示偏移補償電路,23表示放大器,24表示A/D(Analog/Digital,模擬/數位)轉換電路,25表示I2CIF(介面),26表示控制器部,26a表示碼設定部,27表示記憶體,28(7c)表示PID控制電路(控制部),29表示驅動電路,30(6)表示驅動線圈,40表示相機模組,41表示線性運動裝置,42(5)表示磁鐵,43(1)表示AF透鏡。再者,對於具有與圖8相同之功能之構成要素標註相同之符號。
又,I2C(I-squared-C,ICC)為串行總線,將低速之周邊機器連接於母板、或於組裝之系統、行動電話等中使用,為Inter-Integrated Circuit之簡寫,I-squared-C(I平方C)係正式之讀法,亦多表述為I2C。
本實施例之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20可於包含具有安裝於移動體43之磁鐵42之線性運動裝置41、及配置於該線性運動裝置41之磁鐵42之附近之驅動線圈30之致動器模組中,利用藉由使線圈電流於該驅動線圈30中流動而產生之力,使固定於磁鐵42之透鏡43移動。
磁場感測器21對磁鐵42所產生之磁場進行檢測,並輸出與所檢測出之磁場之值對應之檢測位置信號值VPROC。控制器部26輸出對應將線性運動裝置41移動之目標位置進行指示之目標位置信號值VTARG。
記憶體27記憶來自基準位置之透鏡位置及與透鏡位置對應之碼值。連接於記憶體27之控制器部26具備將已記憶於記憶體27之碼值重新設定成新碼值之碼設定部。碼設定部26a既可為藉由使用者而對碼值進行設定,亦可為藉由自與外部連接之SDA/SCL端子輸入之外部信號而對碼值進行設定。
再者,此處所謂校準係指獲得與第1位置信號值NEGCAL、及第2位置信號值POSCAL對應之檢測位置運算信號值VPROC,並使其記憶 於記憶體27,上述第1位置信號值NEGCAL與線性運動裝置41之主位置(home position)對應,上述第2位置信號值POSCAL與線性運動裝置41之全位置(full position)對應。
PID控制電路28基於磁場感測器21所感測到之檢測位置信號值VPROC與控制器部26所感測到之目標位置信號值VTARG,藉由PID控制產生用以使透鏡43移動至目標位置之控制信號。
驅動電路29基於PID控制電路28所產生之控制信號,向驅動線圈30供給驅動電流。
於圖10中,對應用於進行相機模組40之透鏡之位置調整之控制裝置20之情形進行說明。該控制裝置(位置控制電路)20例如係作為IC電路而構成。再者,相機模組40包含線性運動裝置41、及使透鏡43移動之驅動線圈30。因此,藉由使電流於驅動線圈30中流動,而移動磁鐵42,可調整固定於該磁鐵42之透鏡43之位置。
即,線性運動裝置41之控制裝置20構成為包含具有安裝於透鏡(移動體)43之磁鐵42之線性運動裝置41、及配置於該線性運動裝置41之磁鐵42之附近之驅動線圈30,利用藉由使線圈電流於該驅動線圈30中流動而產生之力,使磁鐵42移動。
磁場感測器21對磁鐵42所產生之磁場進行檢測,並輸出與所檢測出之磁場之值對應之檢測位置信號值VPROC。即,磁場感測器21將相機模組40之磁鐵42所發出之磁場轉換成電信號,並將檢測位置信號輸出至放大器23。放大器23經由偏移補償電路22將自磁場感測器21輸入之檢測位置信號放大。再者,該磁場感測器21較理想為霍爾元件。
又,A/D轉換電路24藉由放大器23將來自磁場感測器21之檢測位置信號放大而進行A/D轉換,並獲得經過A/D轉換之檢測位置信號值VPROC。
又,控制器部26對裝置(透鏡)位置進行控制,輸出目標位置信號值VTARG,且連接於PID控制電路28。
又,PID控制電路28連接於A/D轉換電路24與控制器部26,將作為來自A/D轉換電路24之輸出信號之檢測位置信號值VPROC、及作為來自控制器部26之輸出信號之目標位置信號值VTARG作為輸入,進行PID控制。即,PID控制電路28輸入來自A/D轉換電路24之檢測位置信號值VPROC、及利用裝置(透鏡)位置控制器部26而產生之透鏡位置之目標位置信號值VTARG,並根據透鏡43之當前位置、及藉由目標位置信號值VTARG而指示之透鏡43之目標位置,輸出用以使透鏡43移動至目標位置之控制信號。
此處所謂PID控制係反饋控制之一種,係指根據輸出值與目標值之偏差、其積分及微分3個要素而進行輸入值之控制之方法。作為基本之反饋控制,存在比例控制(P控制)。其係將輸入值作為輸出值與目標值之偏差之一次函數而進行控制者。於PID控制中,將使輸入值與該偏差成比例地變化之動作稱為比例動作或P動作(P為PROPORTIONAL之縮略)。即,發揮如下作用:若存在偏差之狀態持續較長時間,則相應地擴大輸入值之變化,以使其接近於目標值。將使輸入值與該偏差之積分成比例地變化之動作稱為積分動作或I動作(I為INTEGRAL之縮略)。如此將使比例動作與積分動作組合所成之控制方法稱為PI(Proportion Integration,比例積分)控制。將使輸入值與該偏差之微分成比例地變化之動作稱為微分動作或D動作(D為DERIVATIVE或DIFFERENTIAL之縮略)。將使比例動作、積分動作及微分動作組合所成之控制方法稱為PID控制。
來自PID控制電路28之輸出信號藉由D/A轉換電路(未圖示)而得以D/A轉換,藉由驅動電路29,基於檢測位置運算信號值VPROC與目標位置信號值VTARG,向驅動線圈30供給驅動電流。即,驅動電路 29基於來自PID控制電路28之控制信號,產生輸出信號Vout1、Vout2。該輸出信號Vout1、Vout2供給至相機模組40之驅動線圈30之兩端。
再者,於以上之說明中,線性運動裝置設定為包含透鏡(移動體)43、及安裝於該透鏡(移動體)43之磁鐵42,但亦可包含驅動線圈而成為線性運動裝置。
如此設定,即便於變更透鏡之活動範圍之情形時,亦可不使線性運動裝置之應答特性產生變化地,進行準確之位置控制。
即,獲得與第1位置信號值NEGCAL、及第2位置信號值POSCAL對應之檢測位置運算信號值(VPROC)之校準時之透鏡之位置及與該透鏡之位置對應之碼值保存於記憶體27,上述第1位置信號值NEGCAL與線性運動裝置41之主位置對應,上述第2位置信號值POSCAL與線性運動裝置41之全位置對應。
於本實施例中,對配置於任意之被攝體距離之被攝體,覆寫保存於記憶體27之透鏡之位置及與該透鏡之位置對應之碼值。對焦於配置於圖9所示之特定之被攝體距離(例如3m或10cm)之被攝體之透鏡位置及與該透鏡位置對應之碼值(此處設為A與B)於剛校準後立即寫入至該記憶體27,將該A與B被覆寫成X及Y。
再者,以上,以控制器部26具備碼設定部26a之情形為中心進行了說明,但亦可於控制器部26外存在碼設定部。
圖11係表示用以說明本實施例之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方法之流程圖之圖。應用本實施例之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方法分為前期準備與實際動作2個部分。
作為前期準備,進行校準,使用本實施例之控制方法,將保存於記憶體之透鏡之位置及與該透鏡之位置對應之碼值覆寫成任意之值(步驟S1)。
作為實際動作,包含具有安裝於移動體43之磁鐵42之線性運動裝置41、及配置於該線性運動裝置41之磁鐵42之附近之驅動線圈30,對線性運動裝置41進行控制,該線性運動裝置41利用藉由使線圈電流於該驅動線圈30中流動而產生之力,使固定於磁鐵42之透鏡43移動。
首先,利用控制器部,將自外部經由I2CIF25而輸入之目標位置信號轉換成已保存於記憶體之值,輸出目標位置信號值VTARG(步驟S2)。其次,藉由磁場感測器21,對磁鐵42所產生之磁場進行檢測,並輸出與所檢測出之磁場之值對應之檢測位置信號值(步驟S3)。
其次,利用控制部28,基於檢測位置信號值VPROC與目標位置信號值VTARG,藉由PID控制而產生用以使透鏡43移動至目標位置之控制信號(步驟S4)。其次,藉由驅動電路29,基於控制信號,向驅動線圈30供給驅動電流(步驟S5)。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可實現一種能夠於使攝像元件與致動器組合而成之相機模組之狀態下,使至少1點以上之任意之對焦被攝體距離最佳化之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及透鏡位置控制裝置以及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可不受相機模組之製造差異之影響地,獲得高精度之畫質,且亦可提高AF速度。
如上所述,參照特定之實施形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並非意欲藉由該等說明限定發明。業者藉由參照本發明之說明,對於已揭示之實施形態之各種變化例以及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亦明瞭。因此,應瞭解申請專利範圍亦包括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及主旨中所包含之該等變化例或實施形態。
50‧‧‧透鏡
51‧‧‧攝像元件
52‧‧‧信號處理電路
53‧‧‧位置感測器
54‧‧‧透鏡位置控制電路
541‧‧‧記憶部
542‧‧‧目標位置信號產生部
543‧‧‧控制部

Claims (22)

  1. 一種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該相機模組包括:透鏡;攝像元件,其輸出被攝體之圖像信號;信號處理電路,其自上述圖像信號輸出上述透鏡之目標位置碼值;位置感測器,其檢測上述透鏡之位置並輸出檢測位置信號;透鏡位置控制電路,其具有:記憶部,其記憶與上述透鏡之透鏡位置對應之位置碼值,且可覆寫上述位置碼值;目標位置信號產生部,其基於上述位置碼值與上述目標位置碼值而輸出目標位置信號;及控制部,其基於上述目標位置信號與上述檢測位置信號而產生控制信號;以及驅動部,其基於上述控制信號使上述透鏡移動;該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包括:第1步驟,其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1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上述透鏡向第1透鏡位置移動;及第2步驟,其將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位置碼值,以基於上述第1焦距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覆寫成位置碼值。
  2. 如請求項1之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其進而包括第3步驟,該第3步驟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2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上述透鏡向第2透鏡位置移動,且上述第2步驟將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位置碼值以基於上述第1焦距及上述第2焦距而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覆寫成位置碼值。
  3. 如請求項2之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其中上述第2步驟將記憶於 上述記憶部之位置碼值覆寫成與上述第1透鏡位置至上述第2透鏡位置之間之複數個位置對應之位置碼值。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其中上述第2步驟以上述透鏡於成為近接焦距之透鏡位置至成為無限遠焦點之透鏡位置之間移動之方式,覆寫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位置碼值。
  5. 如請求項2或3之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其中上述第1焦距為近接焦點,上述第2焦距為無限遠焦點,且上述第2步驟以上述透鏡在上述第1透鏡位置至上述第2透鏡位置之間之複數個位置移動之方式,覆寫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位置碼值。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其中上述位置碼值具有將上述目標位置碼轉換成上述目標位置信號之轉換碼,且上述第2步驟以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覆寫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轉換碼;或者上述位置碼值具有用以將上述目標位置碼轉換成上述目標位置信號之矩陣,且上述第2步驟以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覆寫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矩陣。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其中預先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位置碼值為於上述相機模組中上述透鏡於上述透鏡之可動範圍之一端至另一端之間移動之位置碼值。
  8. 一種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該相機模組包括:透鏡;攝像元件,其輸出被攝體之圖像信號;轉換部,其按照轉換係數自上述圖像信號轉換為使上述透鏡移動至目標位置之目標位置信號;位置感測器,其檢測上述透鏡之位置並輸出檢測位置信號; 控制部,其基於上述目標位置信號與上述檢測位置信號而產生控制信號;驅動部,其基於上述控制信號使上述透鏡移動;及記憶部,其記憶上述轉換係數,且可覆寫上述轉換係數;該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包括:第1步驟,其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1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上述透鏡向第1透鏡位置移動;第2步驟,其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2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上述透鏡向第2透鏡位置移動;及以基於上述第1焦距及上述第2焦距而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覆寫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轉換係數。
  9. 一種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該相機模組包括:透鏡;攝像元件,其輸出被攝體之圖像信號;信號處理電路,其自上述圖像信號輸出上述透鏡之目標位置碼值;位置感測器,其檢測上述透鏡之位置並輸出檢測位置信號;調整部,其藉由可覆寫之調整信號,調整上述檢測信號並輸出調整檢測位置信號;透鏡位置控制電路,其具有:目標位置信號產生部,其基於上述目標位置碼值而輸出目標位置信號;及控制部,其基於上述目標位置信號與上述調整檢測位置信號而產生控制信號;以及驅動部,其基於上述控制信號使上述透鏡移動;該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包括: 第1步驟,其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1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上述透鏡向第1透鏡位置移動;第2步驟,其以聚焦於配置於成為第2焦距之位置之被攝體之方式,使上述透鏡向第2透鏡位置移動;及第3步驟,其以基於上述第1焦距及上述第2焦距而限制透鏡之移動範圍之方式,覆寫上述調整部之調整信號。
  10. 如請求項9之相機模組之調整方法,其中預先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調整信號為於上述相機模組中以上述透鏡於上述透鏡之可動範圍之一端至另一端之間移動之方式調整上述檢測位置信號之調整信號。
  11. 一種透鏡位置控制裝置,其基於表示透鏡之目標位置之目標位置碼值而輸出使透鏡位置移動之控制信號,且包括:位置感測器,其檢測上述透鏡之位置並輸出檢測位置信號;記憶部,其記憶與成為上述透鏡之焦距之透鏡位置對應之位置碼值,且可進行覆寫;目標位置信號產生部,其基於上述位置碼值與上述目標位置碼值而輸出目標位置信號;及控制部,其基於上述目標位置信號與上述檢測位置信號而產生控制信號。
  12. 如請求項11之透鏡位置控制裝置,其中上述位置碼值為以上述透鏡於成為近接焦距之透鏡位置至成為無限遠焦點之透鏡位置之間移動之方式,將上述目標位置碼值轉換成上述目標位置信號之位置碼值。
  13. 如請求項12之透鏡位置控制裝置,其中進而具備設定上述位置碼值之位置碼值設定部,且上述位置碼值設定部將預先記憶於上述記憶部之位置碼值重 新設定成新位置碼值。
  14. 一種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其包含具有安裝於移動體之磁鐵之線性運動裝置、及配置於該線性運動裝置之上述磁鐵之附近之驅動線圈,利用藉由線圈電流於該驅動線圈中流動而產生之力,使固定於上述磁鐵之透鏡移動;且該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包括:磁場感測器,其檢測上述磁鐵所產生之磁場,並輸出與檢測出之磁場之值對應之檢測位置信號值;控制器部,其輸出指示應將上述線性運動裝置移動之目標位置之目標位置信號值;記憶體,其連接於該控制器部,且記憶透鏡位置及與上述透鏡位置對應之碼值;控制部,其基於上述磁場感測器所檢測之上述檢測位置信號值與上述控制器部所輸出之目標位置信號值,產生用以使上述透鏡移動至上述目標位置之控制信號;及驅動電路,其基於該控制部所產生之上述控制信號,向上述驅動線圈供給驅動電流;且上述控制器部具備設定記憶於上述記憶體之上述碼值之碼設定部。
  15. 一種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其包含具有安裝於移動體之磁鐵之線性運動裝置、及配置於該線性運動裝置之上述磁鐵之附近之驅動線圈,利用藉由線圈電流於該驅動線圈中流動而產生之力,使固定於上述磁鐵之透鏡移動;且該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包括:磁場感測器,其檢測上述磁鐵所產生之磁場,並輸出與檢測出之磁場之值對應之檢測位置信號值; 控制器部,其輸出指示應將上述線性運動裝置移動之目標位置之目標位置信號值;記憶體,其連接於該控制器部,且記憶透鏡位置及與上述透鏡位置對應之碼值;碼設定部,其設定記憶於該記憶體之上述碼值;控制部,其基於上述磁場感測器所檢測之上述檢測位置信號值與上述控制器部所輸出之目標位置信號值,產生用以使上述透鏡移動至上述目標位置之控制信號;及驅動電路,其基於該控制部所產生之上述控制信號,向上述驅動線圈供給驅動電流。
  16. 如請求項14或15之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其中上述碼設定部將已記憶於上述記憶體之上述碼值重新設定成新碼值。
  17. 如請求項14至16中任一項之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其中上述碼設定部可由使用者設定上述碼值。
  18. 如請求項14至16中任一項之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其中上述碼設定部藉由輸入至該碼設定部之外部信號而設定上述碼值。
  19. 如請求項14至18中任一項之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藉由PID控制而產生控制信號。
  20. 如請求項14至19中任一項之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其中上述磁場感測器為霍爾元件。
  21. 如請求項14至20中任一項之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裝置,其中上述線性運動裝置與上述驅動線圈組裝於相機模組中。
  22. 一種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方法,其包含具有安裝於移動體之磁鐵之線性運動裝置、及配置於該線性運動裝置之上述磁鐵之附近之驅動線圈,利用藉由線圈電流於該驅動線圈中流動而產生 之力,使固定於上述磁鐵之透鏡移動;且該線性運動裝置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進行校準,將保存於記憶體之上述透鏡之位置及與上述透鏡之位置對應之碼值覆寫成任意之值;利用控制器部,將自外部經由介面而輸入之目標位置信號轉換成已保存於上述記憶體之值,並輸出目標位置信號值;藉由磁場感測器,檢測上述磁鐵所產生之磁場,並輸出與檢測出之磁場之值對應之檢測位置信號值;利用控制部,基於上述檢測位置信號值與上述目標位置信號值,藉由PID控制而產生用以使上述透鏡移動至目標位置之控制信號;及藉由驅動電路,基於上述控制信號,向上述驅動線圈供給驅動電流。
TW103142218A 2013-12-04 2014-12-04 Adjustment method of camera module and lens posit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device of linear mo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5690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1217 2013-1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5557A true TW201525557A (zh) 2015-07-01
TWI569060B TWI569060B (zh) 2017-02-01

Family

ID=53273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2218A TWI569060B (zh) 2013-12-04 2014-12-04 Adjustment method of camera module and lens posit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device of linear mo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154189B2 (zh)
JP (1) JP6212135B2 (zh)
KR (1) KR101920130B1 (zh)
CN (1) CN105793754B (zh)
TW (1) TWI569060B (zh)
WO (1) WO201508335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3579A (zh) * 2017-09-05 2018-01-30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摄像头对焦一致性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09854B1 (ko) * 2015-05-28 2017-02-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액츄에이터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전자 장치 및 액츄에이터 구동 제어 방법
JP6664177B2 (ja) * 2015-09-28 2020-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検出装置、予測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CN106998411A (zh) * 2016-01-26 2017-08-01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终端及控制方法
KR101832606B1 (ko) * 2016-05-04 2018-02-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 액추에이터의 센서리스 제어 장치
EP3521923B1 (en) * 2016-09-30 2020-08-12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e device
KR102059820B1 (ko) * 2016-11-30 2019-12-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의 액츄에이터
WO2018108250A1 (en) * 2016-12-13 2018-06-21 Abb Schweiz Ag A multi-client/multi-server managing method and system with a routine of rejection of already connected clients for balancing the system
CN106604027A (zh) * 2017-01-24 2017-04-26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电子设备内摄像头振动杂音的方法
JP6869049B2 (ja) * 2017-02-24 2021-05-12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ドライバ、撮像装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JP6823503B2 (ja) * 2017-03-06 2021-02-03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ドライバおよび撮像装置、電子機器
US10165170B2 (en) * 2017-03-06 2018-12-25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focus
JP2018189703A (ja) * 2017-04-28 2018-11-29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電子機器
US20180316840A1 (en) * 2017-05-01 2018-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gyroscope alignment
KR101886361B1 (ko) * 2017-05-26 2018-08-09 주식회사 동운아나텍 액츄에이터 이동감지 소자의 슬레이브 식별정보 설정방법
TWI722217B (zh) * 2017-07-13 2021-03-21 顥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裝配光學模塊的裝配裝置
CN107370950B (zh) * 2017-08-09 2019-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对焦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KR102412291B1 (ko) * 2017-08-18 2022-06-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에 포함된 렌즈부의 흔들림을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08344356A (zh) * 2017-12-29 2018-07-31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进行马达精度校准的方法
CN110971787B (zh) * 2018-09-28 2022-08-1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可调焦光学传感器
KR102223575B1 (ko) * 2019-03-20 2021-03-05 주식회사 지니틱스 충격에 의한 발진을 방지하는 af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012609B2 (en) * 2019-06-28 2021-05-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1032964A (ja) * 2019-08-20 2021-03-01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z Dji Technology Co.,Ltd 制御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989123B (zh) * 2019-12-16 2022-07-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70201A (zh) * 2021-08-24 2021-11-19 杭州微影软件有限公司 标定数据生成方法、装置及标定数据生成系统
CN114260577B (zh) * 2021-12-03 2024-01-05 重庆海尔制冷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激光打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079369B (zh) * 2022-05-25 2023-12-26 北京都视科技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的光学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镜头模组
CN115514896B (zh) * 2022-11-01 2023-04-07 季华实验室 面阵相机像移补偿方法、装置、系统与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5247A (ja) * 1994-05-31 1995-12-12 Nikon Corp 自動合焦装置
JP3397497B2 (ja) * 1995-02-08 2003-04-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位置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H11183775A (ja) * 1997-12-19 1999-07-09 Canon Inc 光学機器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3673636B2 (ja) * 1998-02-10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制御装置、レンズ制御方法、記憶媒体
JP2002156573A (ja) * 2000-11-17 2002-05-31 Canon Inc レンズ駆動制御装置
JP2003337277A (ja) * 2002-05-20 2003-11-28 Canon Inc 光学機器
JP2003338727A (ja) 2002-05-21 2003-11-28 Piedekku Gijutsu Kenkyusho:Kk 水晶ユニット
US7634185B2 (en) * 2006-02-02 2009-1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ocusing device,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JP2007316401A (ja) * 2006-05-26 2007-12-06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制御方法
JP4379490B2 (ja) * 2007-05-18 2009-1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
KR100880672B1 (ko) * 2007-07-18 2009-02-02 자화전자 주식회사 자동초점 기능을 구비한 카메라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4483950B2 (ja) * 2008-01-18 2010-06-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US8279267B2 (en) * 2009-03-09 2012-10-02 Mediatek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images of a scene
CN101930150B (zh) 2009-06-18 2012-01-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聚焦控制电路
JP2011022563A (ja) 2009-06-18 2011-02-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フォーカス制御回路
JP5751803B2 (ja) * 2010-11-15 2015-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ラッキング曲線の調整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US8994298B2 (en) 2011-02-24 2015-03-3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ovement control apparatus, movement control method, and movement control circuit
JP5161397B2 (ja) * 2011-03-29 2013-03-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交換レンズ及びカメラボディ
JP5731951B2 (ja) 2011-11-01 2015-06-10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線形運動デバイスの制御装置、線形運動デバイスの制御方法
US9413988B2 (en) * 2012-07-24 2016-08-09 Fluke Corporation Thermal imaging camera with graphical temperature plo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3579A (zh) * 2017-09-05 2018-01-30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摄像头对焦一致性的方法
CN107643579B (zh) * 2017-09-05 2020-05-12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摄像头对焦一致性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74070B2 (en) 2020-06-02
JP6212135B2 (ja) 2017-10-11
CN105793754A (zh) 2016-07-20
KR101920130B1 (ko) 2018-11-19
US20190068871A1 (en) 2019-02-28
TWI569060B (zh) 2017-02-01
WO2015083356A1 (ja) 2015-06-11
KR20160080110A (ko) 2016-07-07
US10154189B2 (en) 2018-12-11
CN105793754B (zh) 2018-11-16
US20160295099A1 (en) 2016-10-06
JPWO2015083356A1 (ja)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9060B (zh) Adjustment method of camera module and lens posit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device of linear mo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101574057B1 (ko) 선형 운동 디바이스의 제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1930150B (zh) 聚焦控制电路
US20170013199A1 (en) Focal point adjustment device, camera system, and focal point adjustment method for imaging device
US8908085B2 (en) Tracking controllable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1329493A (zh) 用于相机的自动对焦设备和方法
JP2012022037A5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トラッキングデータの調整方法
JP4857257B2 (ja) レンズ制御装置、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2013238822A (ja) 線形運動デバイスの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7215574A (ja) レン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612886B2 (ja)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JP2006227274A (ja) 撮像装置
CN101957538B (zh) 聚焦控制电路
JP2009239460A (ja) 焦点制御方法、測距装置、撮像装置
CN112014938B (zh) 镜头装置、照相机、照相机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5368237B2 (ja) 温度補正量修正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US11829000B2 (en) Optical apparatus, it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3238821A (ja) 線形運動デバイスの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6136837A (ja) 線形運動デバイスの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243489A (ja) 絞り値検出回路
JP6472166B2 (ja) 位置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21012234A (ja)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8249826A (ja) 撮影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JP2017116818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撮像装置
JP2014036288A (ja) 光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