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5221A - 用於製造包含軀幹與腿部之編織物的方法與機器及由此獲得之物品 - Google Patents

用於製造包含軀幹與腿部之編織物的方法與機器及由此獲得之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5221A
TW201525221A TW103135916A TW103135916A TW201525221A TW 201525221 A TW201525221 A TW 201525221A TW 103135916 A TW103135916 A TW 103135916A TW 103135916 A TW103135916 A TW 103135916A TW 201525221 A TW201525221 A TW 2015252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pocket
column
columns
tors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5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7173B (zh
Inventor
Nerino Grassi
Paolo Conti
Original Assignee
Golden Lady Co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lden Lady Co Spa filed Critical Golden Lady Co Spa
Publication of TW201525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5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7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71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3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upper parts of panties; pa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8Gussets, e.g. pouches or heel or toe por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34Devices for cutting knitted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2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narrowing or widening; with reciprocatory action, e.g. for knitting of flat por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2Underwear
    • D10B2501/021Hosiery; Panti-ho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Socks And Pantyhose (AREA)

Abstract

根據本發明,製造一衣服(1),該衣服包含兩個腿部(3,5)及一軀幹,其中該軀幹(7)包含織物之兩個側口袋(17,19)及較佳一在該兩個側口袋之間的中央部分(15)。該軀幹係以紗線之複數個饋送件製造。此外,該等口袋係藉由針筒之往復運動形成且該中央部分係藉由針筒之連續運動形成。

Description

用於製造包含軀幹與腿部之編織物的方法與機器及由此獲得之物品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製造包含兩個腿部及一個軀幹之物品或衣服(例如,褲襪、緊身衣或其類似者)之方法的改良。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用於將單一編織製程用於具備單一或雙重針床之圓編織機器上而製造上述提及類型之無縫衣服的方法。
在緊身衣、褲襪及類似編織物之製造領域中,不斷尋求用於自動化編織製程以獲得在圓編機上以單一製造製程編織的無縫連續物品或衣服之新方法及系統。
一些研究係基於20世紀60年代開發之製程,其提供待在單一製程期間於圓編織機器上編織的管狀物品,製程自第一腿部之末端開始直至第二腿部之末端,編織三個後續管狀部分或區段以形成(除兩個腿部外)物品之軀幹。自圓編織機器卸載的管狀物品接著在中央區域中被切割以形成開口,圍繞該開口縫補彈性邊緣以形成軀幹腰身。在GB-1235361中詳述此已知製程。為了增加合身性,軀幹係以較寬針腳編織,使得管狀物品或衣服之中央部分具有稍大於腿部之區段的區段。
GB-1235361中描述之方法係非常快的,因為該方法可在圓 編織機器上以連續運動來執行。然而,藉由此方法製造的物品不太成功,因為以具有與管狀腿每原料相同數目個針腳之管狀織物形成的軀幹不充分緊密地合身。更詳言之,軀幹高度太有限且彈性邊緣太接近褲襠線。
已研究對此方法之許多改良,試圖克服其限制及缺陷。
US-2962884揭示一種方法,其中在已編織第一腿部之後且在編織第二腿部之前,藉由以往復運動編織逐漸減少且接著增加長度之列在圓編織機器上製造兩個織物口袋。以往復運動編織的兩個口袋形成衣服之軀幹,其因此比用最初在GB-1235361中描述之方法製造的軀幹更合身。
然而,US2962884中揭示之方法特別慢,因為衣服的大部分且尤其整個軀幹係藉由往復運動以僅一個饋送件(亦即,饋送僅一個紗線至針筒且因此在針筒每一次旋轉時形成僅一列針腳)編織。儘管有此不便,但目前使用此方法製造無縫緊身衣。特定而言,奧地利公司沃爾福德(Wolford)之無縫緊身衣係以此方法製造,該方法將用於編織腿部之連續運動與用於編織軀幹之往復運動組合。
US4022035描述一種用於在單一製程中於圓編織機器上藉由類似於US2962884之技術的技術製造緊身衣的方法。在此另外具體實施方式中,在以往復運動編織軀幹中央部分的同時,針被精確地選擇,以便直接在圓編機上形成衣服之開口。又,此製程係特別慢的,因為其主要以針筒之往復運動完成。
因此,需要進一步改良用於將單一製程用於圓編織機器上而編織褲襪、緊身衣及具有軀幹及兩個腿部之類似物品或衣服的方法,其克服或減少仍使用的已知方法之缺點。
為了藉由一更有效且更快之製程來製造具有一個軀幹及兩個腿部之物品或衣服,提供一種包含以下步驟之方法:藉由連續運動以複數個饋送件編織一第一腿部;自第一腿部之末端列起始,藉由往復運動以複數個饋送件編織織物之第一口袋,織物之該第一口袋形成軀幹之第一側部分;較佳地,藉由連續運動以複數個饋送件編織軀幹之中央部分;自軀幹之中央部分起始直至第二腿部之起始列,藉由往復運動以複數個饋送件編織織物之第二口袋,該第二口袋形成軀幹之第二側部分;藉由連續運動以複數個饋送件編織第二腿部。
以複數個饋送件編織整個軀幹允許達成高製造速度。形成織物之兩個側口袋改良了衣服的緊密貼合。將往復運動僅用於形成側口袋允許具有一穿著舒適之特別規則織物,而將連續運動用於編織軀幹之中央或中間部分允許減少製造衣服所必需的時間。
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圍繞圓針床配置複數個饋送件,每一饋送件包含:一用於將各別紗線饋送給圓針床之饋送件;一用於提昇針之凸輪;及一用於降低針之凸輪;將經操作以在圓針床順時針旋轉時選擇針之第一選擇器及經操作以在圓針床逆時針旋轉時選擇針之第二選擇器與每一饋送件相關聯;根據圓針床之旋轉方向,在藉由往復運動編織織物之第一口袋及第二口袋的同時選擇性地致動第一選擇器或第二選擇器。
在有利具體實施方式中,用於編織衣服之不同部分的饋送件 之數目總是相同。較佳地,首先,若將Z紗線及S紗線用於形成各種針腳列,則使用偶數個饋送件有優勢。
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使用兩個饋送件。然而,饋送件之數目較佳將較大(例如,四個或六個饋送件),只要針筒之直徑尺寸允許便可。一般而言,饋送件之數目愈大,製造速度愈高。
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藉由往復運動編織織物之第一口袋之步驟包含以下步驟:自第一腿部起始,逐漸地減少操作針之數目,藉由往復運動編織部分列之第一序列,因此形成具有逐漸減少長度之部分列,直至具有最小長度之部分列之群組;自具有最小長度之部分列之群組起始,逐漸地增加操作針之數目,藉由往復運動編織部分列之第二序列,因此形成具有逐漸增加長度之部分列。
每當圓針床在一方向上旋轉時且每當圓針床在相反方向上旋轉時,以對應於饋送件之數目的數目形成複數個列。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在針筒在一方向上及在相反方向上之每一角行程下形成的列之群組可具有相同長度,儘管此並非嚴格需要的。
在本描述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針腳之列的長度大體上意謂表示為針腳數目的長度。因此,具有相等長度之兩列由相同數目之針腳形成。
以鏡像式方式,藉由往復運動編織織物之第二口袋之步驟包含以下步驟:自軀幹中央部分起始,逐漸地減少操作針之數目,藉由往復運動編織 部分列之第三序列,因此形成具有逐漸減少長度之部分列,直至具有最小長度之部分列之群組;自具有最小長度之部分列之群組起始,逐漸地增加操作針之數目,藉由往復運動編織部分列之第四序列,因此形成具有逐漸增加長度之部分列。
每當圓針床在一方向上旋轉時且每當圓針床在相反方向上旋轉時,以對應於饋送件之數目的數目形成複數個列。再次,在此狀況下,在針筒之每一旋轉或角行程下形成的列可為相等或不同長度。
為了達成織物之更好的美學外觀及較高抗拉強度,在藉由往復運動編織織物之第一及第二口袋的同時藉由針床在一方向上或在相反方向上之旋轉(亦即,在針筒之每一角行程下)形成的複數個部分列一者相對於另一者偏移適當數目之針腳。此允許在穿著衣服時經編織織物結構中的應力之更好分佈,因此與在針筒之每一往復運動下形成的所有列終止於同一點處(亦即,在同一針腳行處)的情況相比,減少破損的危險。實際上,偏移藉由往復運動編織的連續部分列之末端導致此等末端沿包含複數個針腳行之織物帶配置,而非集中於兩個針腳行上。
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部分列相對於彼此而偏移包含於2與15之間、較佳3與10之間且更佳3與7之間的數目個針腳。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在形成減少列(亦即,具有減少長度之列)及增加列(亦即,具有增加長度之列)兩者時連續部分列之末端的偏移皆固定。然而,此並非嚴格必需的。根據一些具體實施方式,在形成織物之口袋的同時,連續列偏移的針腳之數目對於連續列可不相同且甚至可沿織物口袋之延伸而改變。舉例而言,在編織第一減少列的同時可存在N個針腳之偏移,且接著 M個針腳,其中M不同於N。
根據另外態樣,本發明提供一包含一軀幹及兩個管狀腿部之經編織物或衣服,其中該軀幹包含經編織織物之兩個側口袋,每一口袋由部分列之第一系列及部分列之第二系列形成,部分列之第一系列構成經編織織物之形成兩個管狀腿部的延伸,部分列之該第一系列具有自各別腿部起始直至各別口袋之具有最小長度的部分列之群組的減少之長度,部分列之第二系列具有自具有最小長度之部分列的各別群組起始直至各別完整列的增加之長度;且其中該等織物口袋係以複數個饋送件藉由往復運動而形成。
針筒之(往復或連續)運動導致成品衣服中的針腳之列的給定配置,對應於形成針腳所根據的軌跡。在藉由連續運動編織的織物之部分中,根據連續螺旋線配置列,而在藉由往復運動編織之織物的區域中,根據Z字形圖案配置列。因此,藉由指示用於編織衣服的運動之類型而界定衣服之織物之各種區域的結構對應於界定形成織物之針腳的列之配置。
有利地,軀幹進一步包含配置於兩個織物口袋之間並藉由連續運動以複數個饋送件形成的中央部分。
以複數個饋送件形成並對應於每一往復編織運動的部分列有利地相對於彼此而偏移,使得部分列之末端彼此間隔等於或大於1且較佳等於或大於2且更佳等於或大於3的數目個針腳。
根據另外態樣,本發明係關於包含具有圓針床、凸輪罩及選擇器之針筒、紗線之複數個饋送件及控制單元的編織機器,其中該控制單元執行實施如上文所描述之編織方法的程式。
下文描述且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進一步界定特性及具體實施方式,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形成本發明之整體部分。上文簡要描述識別本發明之各種具體實施方式之特性,使得以下詳細描述可被更好地理解且目的在於可更好瞭解對本技術領域之貢獻。顯然存在將進一步描述並將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指示的本發明之其他特性。關於此,在詳細說明本發明之不同具體實施方式之前,必須理解本發明之各種具體實施方式的應用不限於構造細節及在以下描述中描述或在圖式中說明的組件之配置。本發明可實施於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且以各種方式實施並投入使用。又,必需理解此處使用的措辭及術語僅為說明之目的且不應被認為限制性的。
因此,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本發明基於之概念可迅速地用作設計其他結構、其他方法及/或其他系統之基礎以實施本發明之各種目標。因此,重要的是申請專利範圍被認為包含不偏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的彼等等效構造。
藉由遵循描述及隨附圖式將較佳理解本發明,隨附圖式展示本發明之非限制性實際具體實施方式。更特定言之,在圖式中:圖1為藉由本文中描述之方法製造的經編織物或衣服之一部分的示意正視圖;圖2為圖1之衣服之立體圖;圖3為用於使用本文中描述之方法製造衣服的圓編織機器之示意縱向橫截面;圖4為軀幹之織物之口袋中的部分列之區域的示意放大; 圖5A至圖5M展示用於編織軀幹之織物之口袋中的具有減少長度之列的方法之示意序列的平面圖;圖6A至圖6F展示類似於圖4之放大的示意放大,其中在軀幹之織物之口袋之區域中形成一連串的增加之部分列;圖7示意地展示以四個饋送件形成於形成織物口袋之區域中的針腳之列的配置;圖8展示在另一具體實施方式中的類似於圖4之放大的示意放大;圖9展示類似於圖7的以四個饋送件形成於圖8之具體實施方式中的形成織物口袋之區域中的針腳之列的配置;圖10A至圖10C展示在藉由連續運動及藉由在旋轉之逆時針及順時針方向上的往復運動編織的同時凸輪罩及選擇器之延伸及其操作;圖11及圖12展示具有用於在編織的同時藉由電阻器形成軀幹中之開口的系統的針筒之縱向截面;且圖13、圖14及圖15展示在一修改具體實施方式中用於編織形成軀幹之織物口袋中之一者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圖14及圖15為圖13之細節XIV及XV的放大。
參看隨附圖式進行實例具體實施方式之以下詳細描述。不同圖式中之相同參考數字識別相等或類似元件。此外,圖式不一定按比例繪製。下文詳細描述不限制本發明。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係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
在描述中,提及「一具體實施方式」或「該具體實施方式」 或「一些具體實施方式」意謂參考具體實施方式描述之特定特徵、結構或元件包含在所描述物件之至少一具體實施方式中。在描述中之句子「在一具體實施方式中」或「在該具體實施方式中」或「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因此未必皆指代相同具體實施方式。此外,可在一或多個具體實施方式中以任何合適方式組合特定特徵、結構或元件。
圖1示意性地展示根據下文描述之方法製造的物品或衣服之平坦化正視圖。圖2為同一物品或衣服之立體圖。
圖3示意地展示根據含有編織機器的針筒之旋轉軸之垂直平面的截面,可藉由該編織機器使用本文中描述之方法編織衣服。如所熟知,機器包含一具備圓針床的針筒101,及(視情況而定)配置於每一針A下方之挺針片J。筒101根據如下文描述之編織步驟繞其自身軸A-A以連續或往復運動旋轉,使得針可以自兩個或兩個以上饋送件(此圖中未展示)饋送的紗線編織衣服。針之運動係藉由凸輪103、選擇器105及用於控制針所必需之任何其他構件之群組控制。針致動及控制構件較佳為靜止的,亦即,其不繞針筒101之軸A-A旋轉。針盤105可與針筒101相關聯。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如所熟知,機器可包含兩個重疊針筒。可用於編織本文中描述之類型的衣服的編織機器之細節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且不需要進一步解釋。然而,下文將描述用以根據本發明之編織方法最佳化機器的控制凸輪之一些特徵。
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以參考數字1整體指示的衣服或物品包含第一管狀腿部3及第二管狀腿部5。兩個管狀腿部3及5中之每一者自各別腳趾或末端(圖中未示)(其可為開口或閉合的)延伸直至軀幹7。 管狀腿部可延伸直至形成物品(例如,在緊身衣或褲襪之狀況下)之各別腳的末端。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管狀腿部3及管狀腿部5可較短且可包含更少的針腳列,以便連同軀幹7一起形成一種燈籠褲。
軀幹7具有開口9,其由以11指示之完成邊緣(較佳彈性邊緣)環繞。圖2中展示彈性邊緣11,而圖1展示尚未完成之物品或衣服,且詳言之在邊緣11已應用於其之前的物品。僅在軀幹7之上部部分中具有開口13,隨後沿開口之邊緣縫補邊緣11。可在已編織衣服1之後藉由切割而形成開口13。
在有利具體實施方式中,軀幹7包含三個部分:中央部分15以及兩個側部分17及19。如下文將較佳地詳述,側部分17及側部分19中之每一者包含織物之至少一各別口袋。
形成兩個側部分17、19之織物的每一口袋包含藉由針筒之往復運動製造的具有逐漸減少及逐漸增加之長度的針腳之部分列。反之亦然,軀幹7之中央部分15可有利地類似於腿部藉由針筒之連續運動而編織。
在所有編織步驟中,筒之針係由至少兩個饋送件(亦即,以至少兩個紗線)來饋送。在較佳具體實施方式中,提供四個饋送件以饋送四個紗線至筒101之針A之圓床。若針筒之直徑尺寸允許,則饋送件之數目亦可大於四,例如六個或更多個饋送件。以此方式,減少了製造物品或衣服必需之時間且最終產品具有更佳的品質。實際上,在針筒101之每一旋轉時,形成等於經饋送紗線之數目的數目個(完整或部分)列。
由於織物口袋17、19,衣服之緊密貼合得以改良,軀幹中央部分之彈性不受限制,且因此物品或衣服亦可由穿著相對較大尺碼的人 使用。
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視情況,藉由在圓編機(例如,具有針盤之單筒圓編機)上之單一編織操作製造物品或衣服1。
編織製程實質上由一連串步驟組成,在該等步驟結束時,製成具有軀幹及管狀腿部之完整物品。更詳言之,編織製程可(例如)被再分成七個連續步驟,如下文將解釋。
編織製程可無關緊要地自管狀腿部3或自管狀腿部5起始。為了描述之實用性,下文將參考以編織管狀腿部3起始並以編織管狀腿部5結束的製程,然而應理解,製程可顛倒,以編織管狀腿部5起始並以編織管狀腿部3結束。
在圓編織機器101(圖2)上之第一編織步驟中,使用傳統編織藉由連續運動來編織管狀腿部3,其中針控制凸輪較佳為靜止的且針筒101以連續運動繞其自身軸A-A旋轉。為了編織管狀腿部3,可能使用所有針或選擇其中之一些以產生特定編織效果。然而,因為腿部具有管狀延伸,所以大體上形成至少部分地在針床之全部周邊延伸的針腳之列。
為了編織管狀腿部3,可能藉由一或多個饋送件(亦即,將一或多個紗線)饋送給針A之圓床。較佳地使用至少四個饋送件,且更一般而言偶數個饋送件,例如六個饋送件。以此方式,每當針筒旋轉,形成等於饋送件之數目的數目個列。
在至少兩個饋送件之情況下,可使用Z型或S型之塗佈紗線,亦即,例如具有由順時針加撚之細絲(Z紗線)及逆時針加撚之細絲(S紗線)覆蓋的彈性體核心之紗線。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Z紗線及S 紗線之同時使用允許物品之更好的一致性,其不易於扭曲。
可能使用所謂雙股紗線(亦即,其中覆蓋紗線根據相反螺旋繞彈性體核心加撚,使得紗線不易於扭曲),而非組合使用S紗線及Z紗線。然而,雙股紗線比S撚紗線及Z撚紗線更貴;因此,使用S紗線及Z紗線而非雙股紗線之機會具有顯著經濟優勢。
管狀腿部3之編織以形成針腳之最後圓列(以23指示)結束。完整列23較佳包含等於圓編織機器所具備的針之數目的數目個針腳,儘管此並非強制性需要的。重要的僅是此列係完整的,亦即,其環繞整個腿部而延伸。
因此,沿管狀腿部3形成實質上水平延伸的針腳之列(圖1中以RG3指示)。形成列RG3之針腳係根據沿管狀腿部3之延伸的針腳之實質上縱向行(如圖2中以CG3展示)配置。
接著在圓編織機器上執行製程之第二步驟;此步驟由藉由往復運動編織具有逐漸減少長度之部分列的第一系列以形成織物之口袋17之第一部分17D組成。下文將參看圖4及圖5A至圖5M之序列更詳細地來描述如何形成口袋之此部分及口袋17、19之剩餘部分。
類似於腿部,口袋17之部分17D亦以複數個饋送件來編織。較佳地,使用等於用於編織第一管狀腿部3之饋送件之數目的數目個饋送件,亦即,至少兩個且較佳至少四個或更多饋送件。
口袋17之部分17D可以用於編織管狀腿部3的相同紗線形成。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可替換一些或所有紗線,使得口袋17之部分17D係以等於用於腿部3之紗線之數目的數目個紗線形成,但此等紗線為不 同類型;例如,此等紗線可具有不同丹尼(denier),或不同組成或結構。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在編織口袋17之部分17D的同時可一或多遍地改變紗線之類型。
在形成口袋17之部分17D的同時,針腳之部分列(以R17指示)被順序地編織,其長度自最後完整列23(在編織腿部3的同時形成)起始直至具有最小長度之列RM17(結束編織製程之此第二步驟)逐漸地減少。更精確地,亦因為織物之口袋17係以複數個饋送件編織且因此在針筒101在一方向上或在相反方向上之每一旋轉下形成複數個列,所以口袋17之部分17D的編織以形成等於用於此步驟之饋送件的數目(例如,四個饋送件)之數目個最小長度列RM17而結束。
最小長度之列RM17或列之群組自兩個相反線L17之一末端點延伸至另一末端點(兩者皆以C1指示)。
如將在下文較詳細地描述,為了使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自下文詳細描述清楚地瞭解,以來自各種饋送件之紗線在每一往復行程下(亦即,在往復運動中針筒101在一方向上或在相反方向上之每一旋轉下)形成之單一列相對於彼此偏移一或多個針腳,較佳兩個或兩個以上針腳,更佳三個或三個以上針腳(例如,3至10個針腳)。
在編織織物之口袋17之部分17D的同時編織的部分列之第一群組(以圖1中之Rx17整體地指示)係藉由僅操作針A之圓床的部分弧而編織,且因此其具有比形成腿部的列之針腳之數目低的數目個針腳。在機器包含(例如)400個針之狀況下,腿部3之(且類似地,腿部5之)列RG3中之每一者可包含400個針腳,而口袋17之部分17D的第一部分列R17 可包含等於幾乎其一半的數目個針腳,因為其係藉由筒101之針A之半弧而編織,其他針不在作用中。每當針筒101之往復旋轉逆轉時,以來自各種作用中饋送件之紗線形成的部分列之長度減少。舉例而言,每當運動逆轉時,列之長度可減少兩個針腳,使在每一部分列之每一末端處的一根針不工作。
基本上,藉由循環逆轉針筒101之旋轉方向而接連編織的部分17D之部分列因此具有逐漸減少之長度,亦即逐漸減少之數目個針腳,因為其係藉由使逐漸增加數目個針不工作直至形成具有最小長度之複數個部分列RM17而編織。
此外,在一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上之單一往復行程期間以來自各種饋送件之紗線形成的所有列較佳具有相同數目之針腳(亦即,相同長度)。然而,在針筒101之每一往復行程或振盪期間形成的列相對於彼此而偏移,亦即,相等長度的單一列之末端針腳彼此不在單一行上對準而是偏移給定數目之針腳。
沿口袋17之部分17D跟隨彼此的部分列之末端係根據以傾斜方式自列23延伸直至具有最小長度之列RM17的兩個相反定界線L17(一線在衣服之前面且另一線在衣服之後面)而配置。必需理解,即使圖式中未展示,但在口袋17之區域中,實際上仍存在兩個實質上鏡像式線L17,一線在前面且另一線在後面。此等相反線L17藉由對準在編織製程之此步驟中形成的部分列之末端而構成。
一旦口袋17之此部分17D已完全地形成,便起始編織口袋17之標記為17C之第二部分的隨後步驟。亦藉由針筒之往復運動並逐漸增 加地(亦即,在編織口袋17之此部分17C的同時,跟隨彼此的列之長度逐漸增加地)編織口袋17之部分17C。口袋17之部分17C亦係藉由將來自複數個饋送件(較佳與用於編織腿部3及口袋17之部分17D的彼等饋送件相同之數目個饋送件)的紗線饋送給針筒101(其以往復運動旋轉)而形成。
因此,如已經參考形成口袋17之部分17D的具有減少長度之列而描述,在形成口袋17之部分17C的同時,在針筒101在一方向上或在相反方向上之每一旋轉下,實際上形成列之群組,每一群組包含等於饋送件之數目的數目個列。在所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中,每一群組之列具有相同長度,亦即,其包含相同數目之針腳。此係較佳的,但非嚴格地必需。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每一群組之列可具有彼此不同之長度。
此外,即使每一群組之列具有相同長度,但其相對於彼此而偏移,類似於在編織部分17D的同時形成的群組之列。針腳之數目(且因此部分列之長度)自列RM17之最小長度起、自列之一群組至下一群組逐漸地增加。
在用於形成口袋17之部分17C的編織製程之第三步驟期間形成的各種部分列在其末端處接合形成部分17D的具有減少長度之部分列。如下文將參看圖4、圖5A至圖5M、圖6A至圖6F較佳地描述,減少之部分列及增加之部分列沿線L17接合在一起。
口袋17之部分17C的編織繼續,單一部分列R17之長度逐漸增加,直至形成部分17C之以Ry17指示的最後部分列(或更確切而言形成部分列之最後群組)。
編織製程之第四步驟現在開始,以針筒101之連續運動進行 並再次自第一完整列25起始。列25具有一環形延伸且較佳地由等於機器之針之總數的數目個針腳形成。在此第四步驟中,軀幹7之中央部分15係藉由針筒101之連續運動而編織,針形成具有環形延伸並實質上平行於列25的完整列25X之序列。最後完整列27之形成結束軀幹7之中央部分15之編織。
如圖2中詳細地展示,在口袋17之部分17C中及在軀幹7之中央部分15中,根據實質上平行於界定藉以穿上衣服或物品1的開口之邊緣11的行配置所形成之織物的針腳。因此,針腳之列實質上垂直於行,如圖1中所示。
在隨後第五編織步驟中,使用與用於形成口袋17之製程基本上對稱的製程形成織物之口袋19之兩個部分19D及19C。在編織織物之口袋19的同時,使用複數個饋送件,較佳等於用於編織製程之先前四個步驟中的饋送件之數目。每當針筒101在一方向上或在相反方向上旋轉時,列以等於饋送件之數目的數目形成並具有相同長度。在一方向上或在相反方向上的每一旋轉或往復行程下形成並較佳具有相同長度的列相對於彼此而偏移。每當運動逆轉時,列之長度減少較佳兩個針腳。
更詳言之,編織製程之第五步驟包含自列27起始藉由針筒101之往復運動形成具有逐漸減少長度的一系列部分列,從而完成軀幹7之中央部分15。Rx19指示部分列之第一群組。類似於列Ry17,部分列Rx19可具有等於筒101之針之數目之幾乎一半的數目之針腳。在部分列Ry19之後的列以R19指示並具有逐漸減少之長度。
形成口袋19之部分19D的部分列具有沿兩個線L19配置的 末端,該等線中之僅一者在圖式中展示且另一者係其鏡像。線L19與線L17基本上對稱。
以RM19指示的具有最小長度之部分列之群組的形成結束編織製程之第五步驟;此等部分列自兩個相反線L19之一末端點C2延伸至另一末端點。
在此第五編織步驟後,第六編織步驟開始,其係形成口袋19之第二部分19C。在此第六步驟中,自具有最小長度之列R19起始直至具有最大長度之部分列Ry19之最後群組形成具有逐漸增加長度之針腳的部分列(再次以R19指示)。在一方向上或在另一方向上之每一旋轉下形成的列之數目等於饋送件之數目且此等列較佳具有相同長度但其相對於彼此而偏移,如已經關於部分17C之編織所描述。
隨後第七步驟為編織製程之最後步驟;其以形成具有較佳藉由等於可用於機器上之針之數目的數目個針腳形成的環形延伸的完整列29開始。編織繼續自起始列29起形成連續列RG5,構成管狀腿部5之開頭,直至其末端之最後列(圖中未示)。自列29起始,藉由針之連續運動並以較佳等於用於形成物品或衣服之先前部分的饋送件之數目的數目個饋送件(例如,四個饋送件)進行編織。
與關於口袋17及管狀腿部3所描述內容對稱,沿口袋19之部分19D,實質上平行於邊緣11配置針腳之行CC,同時沿部分19C及沿腿部5,根據管狀腿部5之縱向延伸配置行,如由線CG5示意地展示。
下文將參看圖4及圖5A至圖5M之序列較詳細地描述用於以往復運動形成織物之口袋17、19的製程。應注意,下文描述之內容指代 特定狀況,其中機器使用四個饋送件來形成衣服或物品1。此係用於編織衣服或物品1的目前較佳之饋送件數目。自此例示性描述,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理解可如何使用不同數目之饋送件製造物品或衣服。
下文將提及(如上文簡要描述)以形成具有逐漸減少列(亦即,具有列長度減少之區域)之部分17D開始,繼之以編織具有部分列之長度逐漸增加的區域17C的編織口袋17之步驟。自編織製程之此等兩個步驟的描述,易於理解如何以相應方式編織口袋19。
下文將描述一製程,其中部分列之長度以均勻且線性方式減少,亦即,在針筒101之每一旋轉或鐘擺運動下,存在列之長度的相等減少,該長度被理解為形成單一列的針腳之數目。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此係較佳操作製程,但本文中描述之方法亦可以不同方式實施,例如在編織織物之口袋的同時在隨後循環(亦即,往復行程)中將部分列之長度減少不同數目之針腳。
兩個口袋17及19中的減少及增加之(亦即,具有增加及減少長度之列的)圖案將較佳為鏡像式,但對於衣服之前面部分及後面部分,序列不必需要相等。此意謂可在織物之兩個部分(前面及後面)上以不同方式增加或減少不同長度之隨後列的長度。在下文描述中假定,每當運動逆轉時,針腳之列的長度在每一末端處減少一個針腳。
圖4展示形成於口袋17之區域中的織物之示意放大簡化圖。以鏡像式方式形成口袋19。應理解,圖4僅展示給定數目之列;在現實中,形成口袋17及19的部分列之數目顯著大於圖4中所示之列的數目。此外,圖4僅展示減少及增加之部分列的區域,省略(除非常有限數目之 列外)在編織織物之口袋之前及之後的藉由連續運動形成的織物之部分。此外,歸因於表示之緣故,圖4僅展示部分列之末端;此等列經展示為中斷的,且省略其中央區域。
在圖4中,「Ai」指示針,其中「i」指示在機器之圓針床中針之序號。在所說明之實例中,提供四百個針,編號自A1至A400。將相同參考Ai用以指示由第i個針形成之針腳。F1、F2、F3、F4指示自機器具備的四個不同饋送件饋送的四個紗線。針A之筒101的旋轉方向係以F指示。
圖5A至圖5M展示針A之圓床之示意平面圖,其中指示四個饋送件,由分別饋送紗線F1、F2、F3及F4的各別紗線導引器G1、G2、G3及G4表示。參考G1至G4亦將用以指示各別饋送件。F指示圓針床之(亦即,針A之筒101之)旋轉方向。S1A、S2A、S3A、S4A指示用於當針筒101在逆時針方向上旋轉時,選擇分別與四個饋送件G1至G4相關聯之針的選擇器。S10、S20、S30及S40分別指示當針筒101在順時針方向上旋轉時,饋送件G1至G4之選擇器。圖5A至圖5M僅展示作用中之選擇器,亦即,在圖中表示之各別步驟中操作的選擇器。
最初參看圖4,RG3指示藉由機器1之筒101以連續運動編織的最後圓形完整列。在所說明之具體實施方式中,已經假定連續運動為逆時針(僅藉由實例說明)。圖5A示意地展示此藉由連續運動編織腿部3之結束步驟。
機器之所有針A1至A400在作用中並以紗線F1至F4形成以圖4中之RG3指示的最後四個完整列。
圖5B結合圖4展示口袋17之部分17D的以紗線F1形成並以圖4中之RxF1指示的第一部分列已被完全編織的步驟。針筒101在逆時針方向(箭頭F)上旋轉。在饋送件G1上游配置之選擇器S1A已使在針A200後之針退出工作。針A200形成列RxF1之最後針腳,而未由選擇器S1A選擇的針A201及隨後之針在不形成針腳的情況下在饋送件G1前面通過。
結合圖4參看圖5C,筒101繼續逆時針旋轉,使得針A200及隨後之針在選擇器S2A前面及在第二饋送件G2前面通過。由選擇器S2A選擇之最後針為針A197,從而以第二饋送件G2之紗線F2形成以RxF2指示的隨後部分列之最後針腳。在針A197後之針未經選擇且因此其不藉由紗線F2形成針腳。部分列RxF2之末端相對於先前以紗線F1形成的列RxF1之末端偏移三個針腳。
結合圖4參看圖5D,針筒101繼續逆時針旋轉,首先將針A200至A197帶到與第三饋送件G3相關聯的選擇器S3A前面且接著帶到第三饋送件G3前面。選擇器S3A選擇針A194作為最後針,且讓隨後針A195、A195、……不在作用中。自第三饋送件G3饋送的紗線F3因此停止形成對應於針A194之針腳,使得以紗線F3形成並以圖4中之RxF3指示的部分列相對於以紗線F2形成的先前列RxF2偏移三個針腳且相對於以紗線F1形成的列RxF1偏移六個針腳。
結合圖4參看圖5E,針筒101繼續逆時針旋轉直至將針A220、A199……帶到選擇器S4A前面且接著帶到第四饋送件G4前面。選擇器S4A選擇針A191作為最後針,且讓隨後針降低。來自第四饋送件之紗線F4因此形成相對於列RxF3偏移三個針腳、相對於列RxF2偏移六個針腳 及相對於列RxF1偏移九個針腳的第一部分列RxF4。
圖5展示針筒101之運動逆轉(參見雙箭頭F)的角位置。一旦固持部分列RxF1、RxF2、RxF3及RxF4之末端針腳的針A200、A197、A194及A191已大量移動(幾乎30度)超出選擇器S4A之位置,此便發生。
當針筒101在逆時針方向上之連續運動完成時,因此形成了四個部分列,以藉由針A200(對於第一饋送件之紗線F1)、A197(對於第二饋送件之紗線F2)、A194(對於第三饋送件之紗線F3)及A191(對於第四饋送件之紗線F4)形成的各別最後針腳結束。四個列RxF1至RxF4之此等偏移末端沿線L17配置(圖2、圖3)。此等部分列之末端相對於彼此偏移三個針,且因此偏移三個針腳(僅藉由實例說明)。應理解,可能存在在部分列之末端與隨後部分列之末端之間的三個以上針腳(例如,5至9個針腳)。
結合圖4參看圖5G,現在描述用於形成織物之口袋17的方法之隨後步驟,其中針筒101已逆轉旋轉並起始順時針旋轉(圖5G之箭頭F)。與第四饋送件G4相關聯之選擇器S4O選擇針A190作為第一針,並選擇在旋轉方向上的隨後之針(亦即,針A189、A188、……),且讓其他針A191、A192……等不在作用中。所以開始以紗線F4形成隨後列。此列在圖4中以RF4指示。
結合圖4參看圖5H,在針筒101繼續在順時針方向上旋轉的同時,選擇器S3O開始選擇以第三饋送件G3之紗線F3形成針腳之列的針。第一選定針為針A193。在隨後針A192、A191、A190形成以紗線F3形成的列(以圖4中之RF3指示)之隨後針腳的同時,先前針(A194、A195……) 不在作用中。
結合圖4參看圖5I,在針筒101繼續順時針旋轉與第二饋送件G2相關聯並相對於順時針方向在此饋送件上游配置的選擇器S2O的同時,選擇針A196作為第一針,讓先前針(A197、A198、A199……)不在作用中並選擇隨後針(A195、A194……),使得起始以第二饋送件之紗線F2形成列RF2。同時,與第四饋送件G4相關聯之選擇器S4O選擇最後針(A2)以結束以第四饋送件之紗線F4形成部分列RF4。隨後針(A1、A400……)在不形成針腳的情況下在第四饋送件前面通過。因此,部分列RF4自藉由針A197形成的針腳延伸直至藉由針A2形成之針腳。
結合圖4參看圖5J,在針筒101繼續順時針旋轉的同時,與第一饋送件G1相關聯並相對於順時針方向在此饋送件之上游配置的選擇器S1O選擇用於以第一饋送件之紗線F1形成針腳的針,從而製造部分列RF1。第一選定之針為A199,而先前針(A200、A201…)不在作用中。再次參看圖5J,與第三饋送件相關聯之選擇器S3O降低在針A5後之針,使得以第三饋送件之紗線F3形成的部分列RF3以藉由針A5形成之針腳結束,且因此藉由由針腳A193、A192、A191……A5產生之針腳形成。
針筒101繼續順時針旋轉,如圖5K中所示。在此圖中,與第二饋送件G2相關聯之選擇器S2O已選擇針A8作為用於形成列RF2之最後針腳的最後針,而針A7、A6及隨後的針不在作用中。以紗線F2形成之部分列RF2因此包含藉由針A8、A9、A10……A195形成的針腳。選擇器S4O不選擇任何針。
針筒101繼續順時針旋轉直至已完全形成部分列RF1為止, 如結合圖4在圖5L中所示。A11為由選擇器S1O選擇用於形成部分列RF1的最後針。隨後針A10、A9、A8……被降低且不形成針腳。部分列RF1(圖4)因此包含藉由針A199、A198、A197、……A11形成之針腳。
針筒101繼續順時針旋轉直至圖5M中所示之位置,亦即,直至由選擇器S1O選擇之最後針已通過隨後選擇器S1A為止。以此方式,當針筒101之旋轉再次逆轉時,選擇器S1A可正確地選擇針以用於形成隨後部分列。
此製程之結果清楚地展示於圖4中。藉由連續運動在針筒之最後逆時針旋轉期間形成的最後部分列RxF1、RxF2、RxF3、RxF4結束於偏移點,亦即,在此等列中之每一者中形成的最後針腳相對於相鄰部分列之最後針腳偏移。以第一饋送件G1之紗線F1形成的列RxF1以藉由針A200形成之針腳結束。以第二饋送件G2之紗線F2形成的列RxF2以藉由針A197形成之針腳結束。以第三饋送件G3之紗線F3形成的列RxF3以藉由針A194形成之針腳結束。最後,以第四饋送件G4之紗線F4形成的列RxF4以藉由針A191形成之針腳結束。每一列之末端針腳因此相對於彼此偏移三個針腳(在具體實施方式之此實例中)。部分列之第一系列係藉由將每一列之長度減少兩個針腳(在各別列之每一末端處的一個針腳)而形成。舉例而言,第一饋送件之紗線F1(其已藉由針A200形成最後針腳)起始以針A199編織隨後的列RF1。此外,部分列RF4、RF3、RF2、RF1在相對於彼此偏移三個針腳之點處起始,且類似地以相對於彼此偏移相同數目之針腳的方式終止,使得此等列中之每一者由相等數目之針腳形成:‧列RF4係由藉由針A190直至A2形成的針腳形成; ‧列RF3係由藉由針A193直至A5形成的針腳形成;‧列RF2係由藉由針A196直至A8形成的針腳形成;‧列RF1係由藉由針A199直至A11形成的針腳形成。
然而,在角行程期間(亦即,在針筒101之旋轉運動之振盪或往復行程期間)以不同饋送件形成的各種部分列之末端針腳不在相同針腳行上對準,而是偏移。
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由紗線形成之每一列可相對於先前列在其兩末端處減少一個以上針腳。
仍參看圖6,可清楚地理解在編織織物之每一口袋之第二部分期間,在針筒運動之每一逆轉後,部分列之長度逐漸地增加。在所示之具體實施方式中,在每一逆轉處執行此增加,使得每一列在其兩末端處增長。在例示性具體實施方式中,列長度之增長係在列之每一末端處增加一個針腳,亦即,具有增加長度之每一列具有在其兩個末端處之相對於先前(較短)列的額外針。應理解,增加的針腳數目可不同於每終端一個(亦即,每列兩個以上)。
當編織運動再次在逆時針方向上起始(自圖5M中所示之位置起始)時,第一饋送件G1開始以鄰近於已形成部分列RF1之最後針腳的針之針形成針腳;因此,以紗線F1形成的隨後列之第一針腳為由針A12形成之針腳。所述列係以圖4中之RF1'指示。此列延伸直至藉由針A198形成之針腳,且因此相對於以第一饋送件G1之紗線F1形成的先前部分列RF1減少兩個針腳(因此,其短兩個針腳)。
類似地,第二饋送件之紗線F2開始自鄰近於已在先前順時 針運動中形成最後針腳的針A8之針A9起始形成針腳,並以藉由針A195形成的針腳結束部分列RF2'的形成,因此相對於先前以相同饋送件形成之列RF2短兩個針腳。兩個列RF1'、RF2'相對於彼此偏移三個針腳(列RF1'自針A12起始並在針A198處結束,而列RF2'自針A9起始並在針A195處結束)。
如圖4中展示,編織製程繼續編織具有減少長度之四個部分列之集合,使得在針筒101之每一振盪或往復行程下形成的四個列相對於彼此偏移三個針腳。
在所描述具體實施方式中,針經選擇,使得以四個饋送件形成之列以定序方式相對於彼此偏移三個針腳,亦即,例如,列RF1至RF4之起始末端三個三個地偏移,自以第一饋送件(紗線F1)形成的列起始直至以第四饋送件(紗線F4)形成的列。在相反末端處,列RF1'至RF4'之起始點逆轉地偏移,自以紗線F4形成的第一針腳起始直至以紗線F1形成之第一針腳。然而,此並非嚴格必需的;在一些狀況下,序列可經修改,如下文將清楚地顯而易見。
作為所描述編織製程之結果,沿織物之口袋17之線L17,部分列R17(在圖4之細節中其為單一列RF1至RF4、RF1'至RF4'及隨後列)之末端不一致;該等末端改為在針腳之帶上分佈,因此導致集中在單一紗線上之抗拉應力較低的更均勻織物。
一旦已編織形成口袋17之部分17D的減少之部分列,製程繼續形成具有逐漸增加長度之部分列(如圖4中所示)以用於形成織物之部分17C。製程實質上與經描述用於形成具有減少長度之部分列的製程對 稱。又,在針筒101在一方向上或在相反方向上的每一角行程下以四個饋送件形成的具有逐漸增加長度之部分列相對於彼此偏移三個針腳,如上文關於部分17D之形成所描述。以來自給定饋送件之紗線形成的每一列相對於以相同饋送件形成的先前列增加兩個針腳。形成織物之部分17C的部分列之長度增加直至等於190個針腳之長度。具有190個針腳之長度的四個列為對應於圖1之線25的列。
為清楚起見,圖6A至圖6F之序列展示形成具有增加長度之部分列的六個隨後步驟。在每一步驟中,四個列係以來自四個饋送件G1至G4之紗線F1至F4編織。
更詳言之,圖6A展示以紗線F4、F3、F2、F1形成的四個減少列之最後系列的形成。在此實例中,針筒之最後運動係在順時針方向上。
圖6B展示當形成具有增加長度之列的織物之部分17C之四個列(按順序以紗線F1、F2、F3、F4形成)的第一系列時在逆時針方向上的隨後往復運動之結束。
圖6C展示當以紗線F4、F3、F2、F1形成列的新系列時在順時針方向上的隨後往復運動之結束,每一列相對於在先前循環期間形成之列長兩個針腳。隨後圖6D至圖6F展示此製程如何繼續。
應理解,在圖4、圖5A至圖5M、圖6A至圖6F之示意實例中,展示了減少數目的具有減少及增加長度的列,因為最短列為195-15=180針腳長。然而,在現實中,減少列之數目較大,因為在較大長度之部分列包含(例如)200個針腳的同時,最小長度之列(圖3中之列RM17)具有一包含(例如)在40與120個針腳之間(較佳地,在70與90個針腳 之間,例如,約80個針腳)的長度。顯然,此等值及數目僅為非限制實例。
一旦已沿線25完成最後部分列,針筒101便起始再次逆時針旋轉以用於藉由連續運動形成軀幹7之中央部分15。圖4示意地展示在腿部3之最後連續列與軀幹7之中央部分15之第一連續列之間的形成織物之口袋17的減少列及增加列。
圖7示意地展示根據上文描述之方法以紗線F1至F4形成的列。藉由四個紗線形成之列係以四個不同類型線指示。
自列27之群組起始,根據參看圖4、圖5A至圖5M、圖6A至圖6F描述之相同程序製造織物之口袋19。首先,自列Rx19起始直至列RM19,形成減少之部分列,從而形成織物之部分19D。此步驟中藉由針筒101之往復運動形成的部分列具有自190針腳之最大值直至列RM19之最小長度的逐漸減少之長度。以與用於口袋17相同之方式,當形成織物之部分19D時,每當運動逆轉,列相對於在先前角行程期間形成的列減少兩個針腳。在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上之每一運動下以來自四個饋送件之紗線形成的四個列相對於彼此而偏移;在所說明之實例中,其偏移三個針腳。
類似於部分17C,織物之部分19C的形成以列之長度的逐漸增加起始,自列RM19之最小長度直至在往復運動之最後部分旋轉期間以來自四個饋送件之紗線形成的最後四個部分列的190個針腳之最大長度。接著,編織繼續在逆時針方向上之連續運動以形成第二腿部5之管狀織物。
參看圖4、圖5A至圖5M、圖6A至圖6F、圖7,已針對編織織物之口袋17及19描述編織製程,其中藉由來自機器具備的各種饋送件之紗線F1至F4形成的列之每一群組的列之序列在一方向上的每一往復行 程下與在相反方向上之先前往復行程期間產生的列之序列對稱地重複。舉例而言,參看圖4,列RxF1至RxF4係藉由以下紗線序列形成:F1、F2、F3、F4。四個隨後列RF4至RF1之群組係藉由序列F4、F3、F2、F1形成。隨後之列的群組將藉由序列F1、F2、F3、F4等等形成。
然而,此特定逆轉序列並非嚴格必需,儘管其係較佳的,因為其導致紗線之較容易運動。圖8展示(例如)以根據以下序列彼此相繼的四個饋送件G1至G4之紗線F1至F4形成的列:對於在連續運動的情況下的列之最後系列的F1、F2、F3、F4,接著F3 F2 F1 F4 F1 F2 F3 F4 F3 F2 F1 F4 F1 F2 F3 F4…等。當使用Z撚及S撚紗線(亦即,以繞彈性體核心分別在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上螺旋地纏繞之外部紗線覆蓋的彈性體紗線)時,此序列特別有用。紗線F1及F3可(例如)為Z撚紗線,而紗線F2及F4可為S撚紗線。藉由上文界定之序列,S撚紗線及Z撚紗線彼此交替:以S撚紗線製成之每一列繼之以以Z撚紗線製成之列,且以Z撚紗線製成之每一列繼之以以S撚紗線製成之列。
然而,具有減少及增加長度之部分列總是相對於彼此偏移,如圖4之具體實施方式之實例中。
類似於圖7,圖9展示以圖8之具體實施方式中的四個紗線F1、F2、F3、F4形成的列。
圖10A、圖10B及圖10C展示可用於實施本文中描述之編織方法的具有用於選擇針之各別選擇器之編織機器之凸輪支撐件的可能組態之平面圖。在左邊,兩個或三個針被示意地展示(以A指示)於在編織期間所佔據的各種位置中。T指示針A之踵部。TA及TT分別指示針A之鉤 的軌跡及針A之踵部的軌跡。G1、G2、G3及G4指示用於四個紗線F1、F2、F3、F4之四個饋送件的紗線導引器。S1A、S2A、S3A、S4A指示用於與饋送件G1、G2、G3、G4相關聯的針之選擇器,其用於具有往復運動之編織步驟並在針筒101逆時針旋轉時操作。反之亦然,S1O、S2O、S3O、S4O指示與相同饋送件G1至G4相關聯之選擇器,用於順時針旋轉,如參看圖5A至圖5M所描述。
C1及C2分別指示用於提昇及降低針之凸輪。一對凸輪C1、C2與每一饋送件G1至G4相關聯。C3指示用於降低針之輔助凸輪,其僅在以往復運動編織時操作,如將在下文更好地解釋。輔助凸輪C3在連續運動編織期間縮回支撐件內部,使得其不對針A之踵部起作用。在圖10B及圖10C中,挺針片J亦被指示為在其基於各別針是被選擇還是不在作用中而選擇性地佔據的兩個位置中。J1及J2指示挺針片之上部踵部及下部踵部且TJ1及TJ2指示此等踵部J1及J2之各別運動軌跡。TJ指示挺針片之頭的軌跡。圖10B及圖10C之下部部分展示用於降低挺針片J之凸輪C4;C5指示用於提昇與各種饋送件G1至G4及各別選擇器相關聯的此等挺針片J之凸輪。
圖10A示意地表示在以連續運動逆時針旋轉期間(例如,在形成腿部3、5或軀幹7之中央部分15期間)的操作。針筒101之運動藉由箭頭F表示。所有針在工作且其全部遵循同一軌跡TA。圖以自針筒101內部觀看的視角展示編織構件,亦即,凸輪支撐件。
圖10B及圖10C展示在藉由往復運動編織部分列的同時針之運動。更詳言之,圖10B展示在針筒101之逆時針旋轉期間針之運動, 而圖10C展示在針筒101之順時針旋轉期間針之運動。T0指示未被選擇的針(亦即,非作用中針)之踵部的軌跡,且TT指示選定針之軌跡。輔助凸輪C3在作用中且在抓住來自與每一輔助凸輪C3相關聯之饋送件的各別紗線之前引起每一選定針自最大高度(以Q1指示)部分降低至中間高度(以Q2指示)。舉例而言,圖10B展示藉由在饋送件G2之上游的輔助凸輪C3致動之自高度Q1至高度Q2的部分降低。如在圖10B中的左邊所展示,高度Q2係使得在此高度之針與其自身針舌L一起運動直至沈降片P的針腳形成平面PM之高度。每一選定針降低至高度Q2確保正確地自各別饋送件抓住紗線並防止紗線在針舌之位準下方移動。此危險可歸因於紗線軌跡而在往復運動編織期間發生,但不發生在連續運動編織期間,因此不為連續運動編織提供針部分降低之中間高度。
圖10C使用與圖10B中相同之準則及相同參考數字展示在以往復運動編織的同時在針筒101之順時針運動期間選定及未選定(非作用中)針及挺針片之軌跡。
如特定參看圖4、圖6A至圖6F自凸輪支撐件之描述及自編織織物之口袋的製程清楚,在藉由往復運動編織織物之兩個口袋期間,所有針被卸載,亦即,亦在形成口袋之列的長度減少及增加的步驟期間,每一所形成之針腳被從各別針卸載,使得織物不具有保留之針腳。
即使在所說明之具體實施方式中,軀幹係以藉由往復運動編織的織物之僅兩個側口袋形成,但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可形成較大數目之口袋,例如,在軀幹之每一側的織物之兩個口袋。
在上文描述之製程中,假定物品或衣服被製造有一軀幹及兩 個腿部,當物品或衣服被從圓編織機器移除時其完全地閉合(亦即,不具有用於穿著衣服之開口),且視情況僅具備對應於腿部之末端的開口。一旦已自機器移除衣服,便藉由沿線13切割及根據已知方法應用一彈性邊緣11來製造對應於用於穿著衣服之腰的開口。
圖11及圖12展示圓編織機器之筒101之部分縱向橫截面,其具有用於在藉由筒101之圓針床編織物品或衣服的同時切割所製造的物品或衣服之切割裝置。201泛指切割裝置。
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切割裝置201包含電阻器203,亦即藉由流過其之電流以焦耳效應加熱的元件。
電阻器203可藉由連接器205電連接至兩個電線。每一電線207處於與接觸刷208電接觸中。此等接觸刷向電阻器203供電,同時其與針A之筒101一起旋轉。
電阻器203及連接器205可由環繞針筒之軸A-A並與針筒101一起旋轉的環形支撐元件209支撐。支撐元件209具備垂直運動(亦即,根據箭頭f209,平行於針筒之軸A-A的運動),以便交替地佔據圖11及圖12中分別展示的兩個位置。在第一位置(圖11)中,支撐元件209及電阻器203在最低位置中。電阻器203脫離正由針筒101之針A編織的經編織物品或衣服1。在此情況下,切割裝置201不對正形成的物品或衣服1起作用。
在圖12中,支撐元件209及切割裝置201在上部或經提昇位置中。電阻器203穿透正編織之物品或衣服1。由電阻器203產生之熱局部地熔融形成經編織物品之紗線,從而在其中產生一開口。該開口在針腳 之行的方向(亦即,正交於針腳之列)上延伸。
電阻器203之提昇及降低運動與編織製程同步,使得在所需位置中形成開口。
根據一些具體實施方式,切割裝置201之操作可使得一旦停止編織便對經編織物品起作用。舉例而言,可能首先編織如上文描述的軀幹之第一部分且接著啟動切割裝置201。編織機器停止且裝置201被提昇以切割固持於針筒中的衣服中之開口部分。接著,切割裝置201降低,亦即,使其不在作用中且編織再次起始以形成物品或衣服1之隨後部分。接著,編織機器再次停止且切割製程藉由再次提昇切割裝置而重複。製程重複直至形成充分長度之開口。此製程需要時間但切割裝置201不必以與針筒101同步之方式旋轉。
根據較佳具體實施方式,為了加速編織製程,切割裝置201與針筒101一起旋轉。以此方式,切割裝置201可在編織應被切割(紗線熔融)之軀幹之部分所需的時間內被提昇並固持於提昇的作用中位置中。一旦形成了充分長的開口,編織便繼續同時使切割裝置201不在作用中且被帶入降低之非作用中位置中。
圖11及圖12展示此最後具體實施方式,其中切割裝置201與針筒101同步地旋轉。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支撐元件209安裝於朝環213向下延伸的垂直立柱211上。環213繞針筒101之軸A-A與針筒101及衣服1之收集管214一起旋轉。用於收集衣服的收集管214之上部部分可為漏斗形以促進將物品或衣服1收集在管214內部。
環213可具備一嚙合滾輪或輪217的環形通道215,該滾輪 或輪217可由以呈叉形之遠端部分219A終止之可移動臂219支撐,從而載運輪217。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臂219可繞水平軸鉸接至編織機器之固定結構。可提供致動器221以根據雙箭頭f219振盪臂219。臂219之振盪藉由立桿211控制環213及支撐元件209之提昇及降低運動。輪217嚙合於環形通道215中並允許立桿211、環213及支撐元件209與針筒101一起繞同一筒之軸A-A旋轉。以此方式,電阻器203可與針筒101一起旋轉,且可根據箭頭f209自圖11之位置垂直地移動至圖12之位置,且可根據箭頭f209自圖12之位置垂直地移動至圖11之位置。
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可使用不同切割裝置,例如包含雷射源,或一並非電阻器203之機械切割裝置。在一些具體實施方式中,例如,當使用雷射束時,可省略用於致動及解除致動切割裝置之垂直運動。
圖13、圖14及圖15以類似於圖4及圖6f之方式說明在修改具體實施方式中的織物之口袋的一部分及針腳之相關配置。參考數字F1、F2、F3及F4指示四個饋送件之紗線。圖4之中央部分中及圖14與圖15之放大(展示圖13之部分XIV及XV之放大)之間的箭頭指示各別針腳列之形成期間的編織筒之運動方向。在例示性具體實施方式中,使用所示之四個饋送件及對應四個紗線。可改為使用不同數目之紗線(較佳偶數個紗線,諸如六或八個紗線)。參考數字Rx、Ry及Rz指示針腳之選定路線或列。每列針腳係在針筒101的同一旋轉期間由同一紗線形成,其之b隨後針A。參考數字C11、C12、C13、C14、C15及C16指示針腳之行,每行之針腳係由針筒101之同一針A形成。
如在圖14及圖15之放大中詳細可見,在每一往復行程之每 一結束處,針腳之兩列相對於針腳之其他兩列偏移。更特定言之,在圖14中,由紗線F1及F4形成的針腳之列相對於由紗線F2及F4形成的針腳之兩列朝右偏移一個針腳。在逆向運動中,由紗線F2及F4形成的針腳之兩列相對於由紗線F1及F3形成的針腳之兩列朝左偏移一個針腳。例如,參看圖14之第一部分列,紗線F1及F3形成行C1中之終端針腳。相反地,紗線F2及F4形成相鄰行C12中之終端針腳。在另一末端(圖15)上,紗線F1及F3以行C14中之各別終端針腳終止針腳形成,而紗線F2及F4終止相鄰行C15中之針腳形成。
類似於(例如)圖4中展示的先前描述之具體實施方式,因此,在同一往復行程中由不同紗線形成的針腳之列偏移。然而,不同於圖4,並非每一列皆相對於另一列偏移,而是該等列配對,亦即,由紗線F1及F3形成之列彼此對準,使得兩列之終端或末端針腳位於同一針腳行(例如,行C11)中,參見圖14。由紗線F2及F4形成之列亦彼此對準(例如,沿行C12),參見圖14。然而,由紗線F1及F3形成之列相對於由紗線F2、F4形成之列偏移(在圖13、圖14、圖15中所示之具體實施方式中,偏移一個針腳)。偏移一個針腳係舉例而言,應理解,由紗線F1、F3形成的針腳之列可相對於由紗線F2、F4形成之列不只偏移一個針腳(亦即,一行)。
此外,在圖13、圖14及圖15之具體實施方式中,與先前描述之實例相反,針腳之每一列的長度僅在一末端處而非在列之兩個末端處減少。此可藉由參看(例如)圖14及圖15最好地理解。
吾人例示性地考慮紗線F3,但同樣適用於剩餘紗線F1、F2、F4。在圖15中,由紗線F3形成的針腳之列Rx包含形成於產生針腳之行 C14之針上的終端針腳。亦即,列Rx具有在行C14中之第一終端針腳。同一列Rx具有在行C11中之第二終端針腳,參看圖14。因此,列Rx具有一自行C11跨越至行C14之長度。
在針筒旋轉逆轉時,同一紗線F3便起始形成針腳之下一列或路線Ry。在列Ry之左端的第一針腳(圖15)形成於同一針腳行C14中。然而,列Ry終止於行C13處之相反側,亦即,短於先前形成之列Rx。在圖13、圖14及圖15中所示之具體實施方式中,列Rx、Ry(亦即,在針筒101之往復旋轉運動逆轉時,由相同紗線形成的兩個隨後列)具有等於五個針腳之長度差,亦即,行C11及行C13相距五個針腳。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此長度差可大於或小於五。重要的是每一紗線產生針腳之路線,其長度僅在旋轉運動之每兩次逆轉時減少。換言之,每一紗線僅在一末端處(但並非在列之相反末端處)在運動逆轉時減少所形成的針腳之數目。實際上,若再次考慮同一紗線F3,則在運動逆轉時,由該紗線形成的下一列Rz在行C13(亦即,列Ry終止之同一行)中起始,但將僅延伸至行C16,亦即,列Rz比列Ry短五個針腳。
上文描述並在圖式中說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已被詳細地解釋為本發明之具體實施方式之實例。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應清楚地瞭解,在不背離如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中界定的本發明之原理、概念之範疇及教示的情況下,修改、變更、添加及省略係可能的。因此,本發明之範疇應專門地基於附加申請專利範圍之最廣泛解釋來判定,其中此等修改、變更、添加及省略包括於此範疇內。術語「包含」及其類似者並不排除除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中特定列出之彼等元件或步驟外的其他元件或步驟之存在。 在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之元件、構件或特徵前的術語「一」並不排除複數個此等元件、構件或特徵的存在。若裝置項主張複數個「構件」,則一些或全部此等「構件」可由單一組件、部件或結構致動。在不同附屬項中對給定元件、特徵或構件之闡明並不排除將該等元件、特徵或構件組合在一起的可能性。當方法項列出步驟之序列時,若特定序列並未被指示為有約束力的,則此等步驟的列出序列並無約束力且可被改變。提供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之任何參考數字以促進參考描述及參看圖式閱讀申請專利範圍,且不限制由申請專利範圍表示的保護範疇。

Claims (36)

  1. 一種用於在一具有至少一圓針床之圓編織機器上製造一具有兩個腿部及一個軀幹之編織物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藉由連續運動以複數個饋送件編織一第一腿部;自該第一腿部之一末端列起始,藉由往復運動以複數個饋送件編織織物之一第一口袋,織物之該第一口袋形成該軀幹之一第一側部分;藉由往復運動以複數個饋送件編織織物之一第二口袋,直至一第二腿部之一起始列,該第二口袋形成該軀幹之一第二側部分;藉由連續運動以複數個饋送件編織該第二腿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圍繞該圓針床配置複數個饋送件,每一饋送件包含:一用於將一各別紗線饋送給該圓針床之饋送件;一用於提昇針之凸輪;及一用於降低該等針之凸輪;將一經操作以在該圓針床順時針旋轉時選擇該等針的第一選擇器及一經操作以在該圓針床逆時針旋轉時選擇該等針的第二選擇器與每一饋送件相關聯;根據該圓針床之旋轉方向,在藉由往復運動編織織物之該第一口袋及該第二口袋的同時選擇性地致動該第一選擇器或該第二選擇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包含將一用於部分降低該等針之輔助凸輪與每一饋送件相關聯的步驟,該輔助凸輪在藉由往復運動編織織物之該第一口袋及該第二口袋的同時在作用中,且在藉由連續運動編織的同時不在作用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方法,其中該等針係藉由作用於選針片之該等選擇器選擇,一選針片與每一針相關聯。
  5.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之一或多項的方法,其中在織物之該第一口袋已藉由往復運動編織後且在織物之該第二口袋藉由往復運動編織前,藉由連續運動以複數個饋送件編織而在該兩個口袋之間形成該軀幹之一中央部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織物之該第一口袋、織物之該第二口袋、該第一腿部、該第二腿部及該軀幹之該中央部分係以一相同數目之饋送件編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之方法,其中織物之該第一口袋、織物之該第二口袋、該軀幹之該中央部分、該第一腿部及該第二腿部係以一偶數個饋送件編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6或7項之方法,其中織物之該第一口袋、織物之該第二口袋、該軀幹之該中央部分、該第一腿部及該第二腿部係以至少兩個饋送件且較佳以至少四個饋送件編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至少一Z撚紗線及至少一S撚紗線用於形成該第一腿部、該第二腿部、織物之該第一口袋、織物之該第二口袋,及該軀幹之該中央部分。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9項中之一或多項的方法,其中該軀幹之該中央部分具有一包含複數個完整針腳列之管狀結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10項中之一或多項的方法,其中該藉由連續運動編織該軀幹之一中央部分的步驟係使用該整個圓針床編織織物之一 管狀部分來執行,同時該等編織織物之該第一口袋及該第二口袋的步驟係使用該圓針床之一作用中弧上的一減少數目之針來執行,針之一互補弧保持在非作用中。
  12.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之一或多項的方法,其中該藉由往復運動編織織物之該第一口袋的步驟包含以下步驟:自該第一腿部起始,逐漸地減少操作針之數目來藉由往復運動編織部分列之一第一序列,因此形成具有逐漸減少長度之部分列,直至具有最小長度之部分列之一群組;自具有最小長度之部分列之該群組起始,逐漸地增加操作針之數目來藉由往復運動編織部分列之一第二序列,因此形成具有逐漸增加長度之部分列;且其中每當該圓針床在一方向上旋轉時且每當該圓針床在相反方向上旋轉時,以對應於饋送件之數目的一數目形成複數個列。
  13.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之一或多項的方法,其中該藉由往復運動編織織物之該第二口袋的步驟包含以下步驟:逐漸地減少操作針之數目,藉由往復運動編織部分列之一第三序列,因此形成具有逐漸減少長度之部分列,直至具有最小長度之部分列之一群組;自具有最小長度之部分列之該群組起始,逐漸地增加操作針之數目來藉由往復運動編織部分列之一第四序列,因此形成具有逐漸增加長度之部分列;且其中每當該圓針床在一方向上旋轉時且每當該圓針床在相反方向上 旋轉時,以對應於饋送件之數目的一數目形成複數個列。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13項之方法,其中在該往復運動期間,所有該等饋送件之該等紗線在該針床的在一方向上或相反方向上的旋轉中形成一相同數目之針腳,使得在織物之該第一口袋及該第二口袋之形成期間的每一往復旋轉中,在該圓針床之往復行程中之每一者期間形成具有相等長度及數目等於饋送件之數目的部分列。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在編織部分列之該第一序列及/或部分列之該第三序列期間,列長度在該列之兩末端處逐漸地減少。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15項之方法,其中在編織部分列之該第二序列及/或部分列之該第四序列期間,列長度在該列之兩末端處逐漸地增加。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16項中任一項的方法,其中在藉由往復運動形成織物之該第一口袋及該第二口袋期間,藉由該針床之在一方向上的一旋轉形成的該複數個部分列與藉由該針床之在相反方向上的一旋轉形成的該隨後複數個部分列相對於彼此偏移一數目之針腳。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方法,其中該等部分列相對於彼此偏移包含於2與15之間,較佳在3與10之間且更佳在3與7個針腳之間的一數目之針腳。
  19.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之一或多項的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該在編織該軀幹的同時產生該軀幹中之一開口的步驟。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方法,其中該軀幹之該開口係藉由一沿一開口線熔融形成該軀幹之該等針腳之該等紗線的加熱元件形成。
  21.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之一或多項的方法,其包含該閉合該等腿部之末端的步驟。
  22.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之一或多項的方法,其中在該藉由往復運動編織織物之該第一口袋及該第二口袋的步驟期間,藉由控制該等針使得所有操作針被卸載而形成具有逐漸減少及逐漸增加之長度的列。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13項之方法,其中在編織織物之該第一口袋及織物之第二口袋期間,由紗線之各別對形成的列之對相對於彼此偏移,使得至少一對非連續列之終端針腳經配置於一針腳行中,該針腳行相對於其中配置至少另一對非連續列之終端針腳的一針腳行偏移。
  24. 一種包含一個軀幹及兩個管狀腿部之經編織衣服,其中該軀幹包含經編織織物之兩個側口袋,每一口袋係由部分列之一第一系列及部分列之一第二系列形成,部分列之該第一系列構成一經編織織物之形成該兩個管狀腿部的延伸,部分列之該第一系列中之該等列具有自該各別腿部起始直至該各別口袋之具有最小長度的部分列之一群組的減少長度,部分列之該第二系列具有自具有最小長度之部分列的該各別群組起始直至一各別完整列的增加之長度;且其中該等織物口袋係藉由往復運動以複數個饋送件形成。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衣服,其中該軀幹進一步包含在該兩個織物口袋之間的藉由連續運動以複數個饋送件形成的一中央部分。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25項之衣服,其中每一織物口袋係以至少兩個饋送件且較佳以至少四個饋送件形成。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25或26項之衣服,其中該兩個腿部包含一藉由 連續運動以複數個饋送件形成的管狀織物。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至27項中之一或多項的衣服,其中該等織物口袋、該等腿部及若存在的該軀幹之該中央部分全部以一相等數目之饋送件形成。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至28項中之一或多項的衣服,其中以該複數個饋送件形成並對應於每一往復編織運動之該等部分列相對於彼此偏移,使得該等部分列之末端彼此間隔包含於2與15之間且較佳在3與10之間且更佳在3與7之間的一數目之針腳。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至29項中之一或多項的衣服,其中該等部分列被再分成部分列之群組,每一群組包含等於用於編織的饋送件之數目的一數目之列,且其中部分列之每一群組的該等部分列具有相同長度,亦即,相同數目之針腳。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至30項中之一或多項的衣服,其中形成該軀幹之織物之該等口袋的所有該等針腳為卸載之針腳。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至31項中之一或多項的衣服,其包含以S撚紗線及Z撚紗線形成的列。
  33. 一種編織機器,其包含一具有一圓針床、一凸輪罩及選擇器之針筒、複數個饋送件及一控制單元,其中該控制單元執行一實施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3項中一或多項之一編織方法的程式。
  34. 一種編織機器,其包含:一具有一圓針床之針筒;圍繞該圓針床之複數個饋送件,每一饋送件包含:一用於將一各別紗 線饋送給該圓針床之饋送件;一用於提昇針之凸輪;及一用於降低該等針之凸輪;將一第一選擇器及一第二選擇器與每一饋送件相關聯,該第一選擇器經設計並經控制以在該針床順時針旋轉的同時選擇該圓床之該等針,且該第二選擇器經設計並經控制以在該針床逆時針旋轉的同時選擇該圓床之該等針。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機器,其中一輔助凸輪與每一饋送件相關聯以用於降低該針,其經設計並經控制以在該針筒之往復運動期間操作。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或35項之機器,其中該圓床之每一針與一單一選針片相關聯,該第一選擇器及該第二選擇器選擇性地作用於該單一選針片。
TW103135916A 2013-10-17 2014-10-17 用於製造包含軀幹與腿部之編織物的方法與機器及由此獲得之物品 TWI6571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000247A ITFI20130247A1 (it) 2013-10-17 2013-10-17 "metodo e macchina per la produzione di un indumento a maglia con corpino e gambali, e relativo prodotto ottenuto"
??FI2013A000247 2013-10-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5221A true TW201525221A (zh) 2015-07-01
TWI657173B TWI657173B (zh) 2019-04-21

Family

ID=49780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5916A TWI657173B (zh) 2013-10-17 2014-10-17 用於製造包含軀幹與腿部之編織物的方法與機器及由此獲得之物品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21509B2 (zh)
EP (1) EP3058125B1 (zh)
JP (1) JP2016540132A (zh)
CN (1) CN105793480B (zh)
CA (1) CA2927804C (zh)
ES (1) ES2843487T3 (zh)
HR (1) HRP20210054T1 (zh)
IT (1) ITFI20130247A1 (zh)
PL (1) PL3058125T3 (zh)
RS (1) RS61315B1 (zh)
RU (1) RU2681592C2 (zh)
TW (1) TWI657173B (zh)
WO (1) WO20150558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700010630A1 (it) * 2017-02-01 2018-08-01 Lonati Spa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manufatti del tipo mutanda o simili con un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o per calzetteria e manufatto ottenuto con il procedimento.
IT201700044778A1 (it) * 2017-04-24 2018-10-24 Santoni & C Spa Attuatore a levette per macchine circolari per maglieri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e metodo di movimentazione di aghi di un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CN110512345B (zh) * 2019-08-14 2020-09-01 江南大学 一种圆纬机积极送纱方式送纱量的计算方法
IT202000005536A1 (it) * 2020-03-16 2021-09-16 Golden Lady Co Spa Apparato e metodo per unire tra loro una fascia anulare e un manufatto tessile comprendente un corpino
US11877605B2 (en) 2020-11-19 2024-01-23 Nike, Inc. Knit lower-body garment
CH718832B1 (de) * 2021-07-15 2024-03-15 Sigvaris Ag Flachgestrickte Kompressionsversorg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23968C (zh) 1959-09-16
US3109300A (en) * 1960-09-12 1963-11-05 Pilot Res Corp Seamless knit garment having increased length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DE1815936C2 (de) * 1967-12-29 1982-07-29 Vinicio Prato Firenze Luchi Verfahren zum Stricken eines Beutels und mehrsystemige Rundstrick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GB1239049A (zh) * 1967-12-29 1971-07-14
GB1235361A (en) 1968-01-16 1971-06-16 Pretty Polly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rticles of clothing
JPS479392Y1 (zh) 1969-11-19 1972-04-10
BE789616A (fr) * 1971-10-04 1973-02-01 Pilot Res Corp Vetements tels que des collants tricotes sans couture, et leur procede de fabrication
IT940590B (it) * 1971-11-13 1973-02-20 Lonati Cost Mecc Procedimento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calze particolarmente del tipo collant macchina per la realizza zione di detto procedimento e pro dotto ottenuto
US3802229A (en) * 1972-04-10 1974-04-09 Pilot Res Corp Seamless garment with partial and full course fashioning and method
IT1045298B (it) 1973-09-10 1980-05-10 Lonati Cost Mecc Procelimento di fabbricazione delle calze del tipo oollant periottemere l apertura corrispon conte al airo di vita dell indumen towsreeso, denza sfilacciatura
US4000630A (en) * 1973-05-22 1977-01-04 Burlington Industries, Inc. Seamless panty hose and method
IT992176B (it) * 1973-07-02 1975-09-10 Billi Spa Procedimento per la formazione di un manufatto a calza mutanda con formazione di una sfinestratura in termedia tramite azionamento del ci lindro degli aghi con moto alterna to
US4041736A (en) * 1973-10-16 1977-08-16 Pilot Research Corporation Lower body gar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IT1018227B (it) * 1974-08-27 1977-09-30 Matec Spa Procedimento per la formazione di un manufatto a calza mutanda su di una macchina circolare da maglieria e da calze in specie e prodotto relativo
JPS5134049A (ja) * 1974-09-18 1976-03-23 Naigai Amimono Kk Taitsu
CS176624B1 (zh) * 1974-12-12 1977-06-30
DE2548208C3 (de) * 1975-10-28 1984-06-28 Fred Vatter Strumpffabriken Schongau-Altenstadt GmbH, 8920 Schongau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Einstückstrumpfhose
IT1054956B (it) * 1976-01-15 1981-11-30 Calzificio Milanese Luigi Cioc Procedimento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calze mutande o calzecosiddet te collant e macchina circolare per calze per l attuazione del medesimo procedimento
IT1099256B (it) * 1977-10-07 1985-09-18 Spaichingen Gmbh Maschf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IT1133568B (it) * 1980-05-12 1986-07-09 Brematex Spa Attrezzatura per la formazione di sacche per tallone e per punta,in articoli di clazetteria da fabbricare con macchine in cui cilindro e' dotato di moto alternato
IT1239515B (it) * 1990-03-30 1993-11-03 Irmac Sp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calze, calzini e simili
IT1238718B (it) * 1990-04-27 1993-09-01 Meritex Srl Metodo perfezionato per la formazione di una sacca o tallone con moto alternato in un manufatto tubolare a maglia, e manufatto con sacca cosi' realizzato
JPH08269803A (ja) * 1995-04-04 1996-10-15 Scala- Haitatsuchi Kk ワンピースパンティストッキン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ITMI20031368A1 (it) * 2003-07-03 2005-01-04 Santoni & C Spa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manufatti a maglia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capi di abbigliamento del tipo body, top, magliette, reggiseni, mutande o simili, senza cuciture laterali, con un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IT1398620B1 (it) * 2009-07-10 2013-03-08 Conti P "metodo di tessitura di un indumento quale un collant o simile , macchina per attuarlo ed indumento cosi' prodotto"
IT1401279B1 (it) * 2010-07-30 2013-07-18 Golden Lady Co Spa Metodo e macchina per produrre un manufatto a maglia e manufatto ottenut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FI20130247A1 (it) 2015-04-18
HRP20210054T1 (hr) 2021-03-05
CN105793480A (zh) 2016-07-20
CN105793480B (zh) 2018-02-09
RU2681592C2 (ru) 2019-03-11
TWI657173B (zh) 2019-04-21
ES2843487T3 (es) 2021-07-19
PL3058125T3 (pl) 2021-06-28
RU2016118845A3 (zh) 2018-06-20
RU2016118845A (ru) 2017-11-21
EP3058125B1 (en) 2020-10-14
CA2927804C (en) 2021-09-07
US20160251783A1 (en) 2016-09-01
CA2927804A1 (en) 2015-04-23
US10221509B2 (en) 2019-03-05
RS61315B1 (sr) 2021-02-26
JP2016540132A (ja) 2016-12-22
WO2015055803A1 (en) 2015-04-23
EP3058125A1 (en)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7173B (zh) 用於製造包含軀幹與腿部之編織物的方法與機器及由此獲得之物品
KR101414029B1 (ko) 통 모양 편성포 및 그 편성방법
CN102373568B (zh) 衣料用筒状针织品和袜子
CN101677635A (zh) 一种袜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85266A (zh) 一种可透视双贾卡提花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JP2017115282A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0451407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TW201002889A (en) Spacer fabric and also method and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TW201736657A (zh) 花邊編織物
US2858685A (en) Knitted fabric
CN204000143U (zh) 斜纹针织品及具有斜纹针织品的袜子或袜子罗口
CN105408538B (zh) 生产针织制品的方法以及由此生产的制品
TW201520393A (zh) 用於製造編織物件的方法
KR20050061461A (ko) 통상편지 및 편성방법
JP6732267B1 (ja) レース地
US2924956A (en) Method of knitting patterned fabric
CN104005167A (zh) 斜纹针织品、编织方法及其应用
JP3129453U (ja) 房部を有する経編レース地
WO2001068964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ompound manufactured items of tubular fabric and products obtained thereby
JPS62223351A (ja) 経編機による一体成形シヤツの編成方法
JPH11124757A (ja) 吊りバンド付筒状体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12368435A (zh) 蕾丝针织物
TW201600670A (zh) 用於製造編織物件的方法,及以此方法製造的物件
ITMI972869A1 (it)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manufatti mediante macchine per maglieria o calzetteria ad effetto di compressione o di contenime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