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3480B - 用于制造具有本体和腿部部件的针织产品的方法和机器以及由此获得的产品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具有本体和腿部部件的针织产品的方法和机器以及由此获得的产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93480B CN105793480B CN201480066777.6A CN201480066777A CN105793480B CN 105793480 B CN105793480 B CN 105793480B CN 201480066777 A CN201480066777 A CN 201480066777A CN 105793480 B CN105793480 B CN 1057934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w
- knitting
- knitted
- pin
- fabric po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3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6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35611 fee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10392 Bone Fractur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7076 Fractur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86 fabric fo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58 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3—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upper parts of panties; pa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8—Gussets, e.g. pouches or heel or toe por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34—Devices for cutting knitted fabric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2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narrowing or widening; with reciprocatory action, e.g. for knitting of flat por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2—Underwear
- D10B2501/021—Hosiery; Panti-ho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Socks And Pantyhose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生产服装(1),所述服装包括两个腿部部件(3,5)和本体,其中,所述本体(7)包括两个侧织物袋状件(17,19)并优选地包括位于两个侧织物袋状件之间的中央部分(15)。所述本体由多个喂纱器制造。此外,利用往复运动形成袋状件,利用针筒的连续运动形成中央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包括两个腿部部件和一个本体部分的产品或服装(例如,连裤袜、紧身衣或类似物)的方法的改进。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在设置有单个或两个针床的圆形针织机上使用单个针织工艺制造上述类型的无缝服装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紧身衣、连裤袜和类似针织产品的制造领域中,不断地探索用于使针织过程自动化的新的方法和系统,以便获得在单个生产工艺中在圆形机上针织的无缝的连续产品或服装。
某些探索是基于60年代发展出来的工艺,所述工艺用于在单个工艺期间在圆形针织机上针织管状产品,在从第一腿部部件的端部开始,直到第二腿部部件的端部,针织三个后续的管状部分或者区段,以便除了两个腿部部件之外还形成产品的本体。然后,在中央区域切割从圆形针织机上卸载的管状产品,以形成开口,在所述开口周围缝制弹性边缘,以形成本体的腰部。GB-1235361中详细描述了这种已知工艺。为了增加其配合,本体利用较宽的缝线(stitiches)针织,使得管状产品或服装的中央部分的区段略微大于腿部部件的区段。
GB-1235361中描述的方法是非常快速的,原因在于该方法能够以连续运动在圆形针织机上执行。然而,因形成有管状织物(其每行具有与管状腿部相同的缝线)的本体不能充分紧密地配合,故由这种方法制造的产品成功率低。更特别地,本体高度非常有限并且弹性边缘太靠近裤裆线。
已经研究了这种方法的多种改进,从而试图克服其限制和缺陷。
US-2962884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在已经针织第一腿部部件之后且在针织第二腿部部件之前,通过往复运动针织长度逐渐减小然后增大的行而在圆形针织机上生产两个织物袋状件。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的两个袋状件形成服装的本体部分,较之由初始在GB-1235361中描述的方法生产的本体部分,该服装的本体部分配合更好。
然而,在US2962884中公开的方法过程特别缓慢,因为利用仅一个喂纱器(即,将仅一根纱线供给到针筒并且因此在针筒每次旋转时形成仅一行缝线)通过往复运动针织服装的大部分,尤其是整个本体部分。尽管这种不便,但目前都是使用这种方法制造无缝紧身衣。特别地,由这种方法制造Austrian company Wolford的无缝紧身衣,组合了用于针织腿部部件的连续运动和用于针织本体部分的往复运动。
US4022035描述了一种用于利用与US2962884类似的技术在圆形针织机上以单个工艺制造紧身衣的方法。在该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本体的中央部分时,精确选择针,以便直接在圆形机上形成服装的开口。因为主要利用针筒往复运动来实施这个工艺,所以这个工艺也特别缓慢。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用于在圆形针织机上使用单个工艺针织具有本体和两个腿部部件的连裤袜、紧身衣和类似产品或服装的方法,其克服或减小仍然在用的已知方法所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借助于更加有效以及更加快速的工艺生产具有本体和两个腿部部件的产品或服装,提供了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
-由多个喂纱器利用连续运动针织第一腿部部件;
-从第一腿部部件的结束行开始,由多个喂纱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一织物袋状件,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形成本体的第一侧部分;
-优选地,由多个喂纱器利用连续运动针织本体的中央部分;
-从本体的中央部分开始,直到第二腿部部件的开始行,由多个喂纱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二织物袋状件,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形成本体的第二侧部分;
-由多个喂纱器利用连续运动针织第二腿部部件。
利用多个喂纱器针织整个本体允许实现高生产速度。形成两个侧织物袋状件提高了服装的适贴配合。通过使用往复运动仅仅用于形成侧袋状件允许具有穿戴舒适的特定规则织物,同时通过使用连续运动用于针织本体的中央或中间部分允许减少制造服装所需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个喂纱器布置在圆形针床周围,每个喂纱器均包括:将相应的纱线供给圆形针床的喂纱器;用于提升针的凸轮;和用于降低针的凸轮;
-将第一选择器和第二选择器关联到每个喂纱器,在圆形针床顺时针旋转时,所述第一选择器操作以选择针,在圆形针床逆时针旋转时,所述第二选择器操作以选择针;
-根据圆形针床的旋转方向,选择性地致动第一选择器或第二选择器,同时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一织物袋状件和第二织物袋状件。
在有利实施例中,用于针织服装的不同部分的喂纱器的数量总是相等的。优选地,首先,如果Z型纱线和S型纱线用于形成不同行的缝线,则有利的是使用偶数个喂纱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两个喂纱器。然而,喂纱器的数量优选地更多,例如四个或六个喂纱器,只要针筒的直径尺寸允许即可。一般来说,喂纱器的数量越大,则生产速度越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一织物袋状件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一序列的局部行,从第一腿部部件开始,逐渐减小操作针的数量,从而形成具有逐渐减小的长度的局部行,直到具有最小长度的局部行的组;
-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二序列的局部行,从所述具有最小长度的局部行的组开始,逐渐增加操作针的数量,从而形成具有逐渐增大的长度的局部行。
每次圆形针床沿着一个方向旋转时以及每次圆形针床沿着相反方向旋转时,形成了多行,所述行的数量对应于喂纱器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针筒沿着一个方向和相反方向的每次角行程时形成的行的组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即使这不是严格必需的。
在本说明书和附带的权利要求中,缝线行的长度通常是指表示为缝线数量的长度。因此由相同数量的缝线形成具有相同长度的两行。
以镜像方式,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二织物袋状件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三序列的局部行,从本体的中央部分开始,逐渐减小操作针的数量,从而形成具有逐渐减小的长度的局部行,直到具有最小长度的局部行的组;
-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四序列的局部行,从所述具有最小长度的局部行的组开始,逐渐增加操作针的数量,从而形成具有逐渐增大的长度的局部行。
每次圆形针床沿着一个方向旋转时以及每次圆形针床沿着相反方向旋转时,形成了多行,所述行的数量对应于喂纱器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中,在针筒每次旋转或角行程时形成的行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长度。
为了实现更好的美学外观和更高的织物拉伸强度,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一和第二织物袋状件时通过针床沿着一个方向或者沿着相反方向(即,在针筒每次角行程时)形成的多个局部行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地移位适当数量的缝线。这允许在穿戴服装时更好地分布针织织物结构中的应力,从而相对于在当针筒每次往复运动时形成的所有行都结束在同一点、即结束在同一列缝线处的情况下发生的断裂,降低断裂的风险。实际上,通过移位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的连续的局部行的端部,致使这些端部沿着包括多个缝线列的织物带布置,而不是集中在两个缝线列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局部行彼此相对地移位的缝线数量介于2到15之间,优选地介于3到10之间,更优选地介于3到7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连续的局部行的端部的移位,同时既形成减小行(即,具有减小长度的行)又形成增大行(即,具有增大长度的行)。然而,这并不是严格必需的。根据一些实施例,在形成织物袋状件时,连续行移位的缝线数量对于连续行而言可以不同,并且可以沿着织物袋状件的延伸部而均匀变化。例如,在针织第一减小行时,可以移位N个缝线,然后移位M个缝线,其中,M与N不同。
根据其它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织产品或服装,所述针织产品或服装包括本体和两个管状腿部部件,其中,本体包括两个侧针织织物袋状件,每个袋状件由第一系列的局部行和第二系列的局部行形成,构成针织织物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形成两个管状腿部部件;从相应腿部部件开始,直到相应袋状件的具有最小长度的局部行的组,所述第一系列的局部行中的行具有减小的长度;从具有最小长度的局部行的相应组开始,直到相应的完整行,所述第二系列的局部行具有增大的长度;并且其中,所述织物袋状件由多个喂纱器利用往复运动形成。
针筒的运动(往复运动或者连续运动)导致在完成的服装中产生缝线行的给定布置,其对应于形成缝线所依据的轨迹。在利用连续运动针织的织物部分中,依据连续螺旋线布置行,而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的织物区域中,根据之字图案布置行。因此,通过表明用于针织的运动类型而限定服装的多个织物区域的结构,对应了限定形成织物的缝线行的布置。
有利地,本体还包括中央部分,所述中央部分布置在两个织物袋状件之间并且由多个喂纱器利用连续运动形成。
由多个喂纱器形成并对应于每个往复针织运动形成的局部行有利地相对于彼此移位,使得局部行的端部相互间隔开数量等于或大于1的缝线,优选间隔开数量等于或大于2的缝线,更优选间隔开等于或大于3的缝线。
根据进一步的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所述针织机包括:针筒,所述针筒具有圆形针床、凸轮罩盖(mantle)和选择器;用于纱线的多个喂纱器;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用于实施如上所述的针织方法的程序。
在下文描述并且进一步在附带的权利要求中限定了形成本发明的整体部分的特征和实施例。上述简要描述确定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特征,使得可以更好地理解下文的详细描述并且以便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本领域的贡献。显而易见,本发明还有其他特征将进一步描述并将指示在所附带的权利要求中。参照此,在详细阐释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之前,必须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应用并不局限于下面的说明书所描述或者附图中所示出的部件的构造细节和布置。本发明可以以其它实施例实施并且以多种方式实施和使用。而且,必须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措辞和术语仅仅为了描述目的并且不必理解为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因此将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基于的构思可以即刻用作设计其它结构、其它方法和/或其它系统的基础以实施本发明的各个目的。因此重要的是,权利要求被认为包括那些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等同构造。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的描述和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所述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更特别地,在附图中:
图1是利用在此描述的方法生产的针织产品或服装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2是图1的服装的透视图;
图3是用于利用在此描述的方法生产服装的圆形针织机的示意性纵向横截面;
图4是本体的织物袋状件中的局部行的区域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5A至图5M示出了用于针织本体的织物袋状件中的具有减小长度的行的方法的示意性顺序的平面图;
图6A至图6F示出了类似于图4的示意性放大图以及在本体的织物袋状件的区域中形成增大的局部行的顺序;
图7示意性示出了在形成织物袋状件的区域中由四个喂纱器形成的缝线行的布置;
图8示出了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的类似于图4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9与图7类似,示出了在图8的实施例中形成织物袋状件的区域中由四个喂纱器形成的缝线行的布置;
图10A至图10C示出了凸轮罩盖的延伸部和选择器以及它们在利用连续运动及沿逆时针旋转方向和顺时针旋转方向往复运动时的操作;
图11和12示出了针筒的纵向截面,所述针筒具有用于在针织时借助于电阻在本体中制成开口的系统;
图13、14和15示出了在变形实施例中用于针织形成本体的织物袋状件之一的示意图,图14和15是图13的细节XIV和XV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在下文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不同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而且,附图不必按照比例绘制。下文的详细描述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由附带的权利要求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指的是参考实施例所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元件包含在所述主题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中的句子“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必涉及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按照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具体特征、结构或元素。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下述方法生产的产品或服装的展开正视图。图2是该产品或服装的透视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包含针织机的针筒的旋转轴线的竖直平面的截面,借助于所述针织机使用在此描述的方法能够针织服装。众所周知,所述针织机包括针筒101,所述针筒设置有圆形针床,并且视情况而定,所述针筒包括推片J,所述推片布置在每根针A下方。针筒101根据如下所述的针织步骤以连续运动或往复运动围绕其自身的轴线A-A旋转,使得针能够利用从两个或更多个喂纱器(在该图中未示出)供给的纱线针织服装。针的运动借助于凸轮103、选择器105和用于控制针所需的任何其它构件的组控制。针致动和控制构件优选地是固定的,即它们不能围绕针筒101的轴线A-A旋转。转盘105可以与针筒101相联。在其它实施例中,如众所周知的那样,针织机可以包括两个叠置的针筒。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用于针织在此所述类型的服装的针织机的细节,因而不需要进一步解释。然而,将在下文描述用于根据本发明的针织方法优化针织机的控制凸轮的一些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附图标记1整体表示的服装或产品包括第一管状腿部部件3和第二管状腿部部件5。这两个管状腿部部件3和5中的每个均从相应的足尖或端部(未示出)延伸直到本体7,所述足尖或端部可以是敞口的或闭合的。管状腿部部件可以延伸直到形成产品的相应足部的端部,例如在紧身衣或连裤袜的情况中。在其它实施例中,管状腿部部件3和5可以更短,而且可以包括甚至更少的缝线行,以便与本体7一起形成短裤类型。
本体7具有由用11表示的最终边缘(优选弹性边缘)围绕的开口9。图2中示出了弹性边缘11,而图1示出了还没有完成的产品或服装,并且特别地示出了已经施加边缘11之前的产品。在本体7的上部分中仅具有开口13,边缘11随后沿着该开口的边缘被缝制。可以在针织服装1之后通过切割而制成开口13。
在有利实施例中,本体7包括三个部分:中央部分15和两个侧部分17和19。如下文更加详细描述的那样,侧部分17和19中的每个均包括至少一个相应的织物袋状件。
形成两个侧部分17、19的每个织物袋状件均包括利用针筒的往复运动生产的缝线的局部行,所述缝线的局部行具有逐渐减小和逐渐增大的长度。反之亦然,与腿部部件类似,可以有利地利用针筒的连续运动针织本体7的中央部分15。
在所有针织步骤中,由至少两个喂纱器,即将至少两根纱线供给到针筒的针。在优选实施例中,设置四个喂纱器,以将四根纱线供给到针筒101的针A的圆形床。如果针筒的直径尺寸允许,则喂纱器的数量也可以大于四个,例如,六个或更多个喂纱器。以这种方式,缩短产品或服装所需的生产时间并且完成的产品具有更高的质量。实际上,在针筒101每次旋转时,所形成的行(完整行或局部行)的数量等于供给纱线的数量。
由于织物袋状件17、19的缘故,提高了服装的适贴配合,本体的中央部分的弹性不受限,并且因此穿戴较大尺寸的消费者也可以穿戴这种产品或服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圆形机上利用单个针织操作生产产品或服装1,所述圆形机例如具有转盘的单筒圆形机,视情况而定。
针织工艺基本上包括一系列步骤,在其结束时就生产了具有本体和管状腿部部件的完整产品。更特别地,针织工艺可以例如分成七个连续步骤,如将在下文将要解释的那样。
针织工艺可以无关紧要地从管状腿部部件3或者从管状腿部部件5开始。为了描述的实用性,将在下文参照从针织管状腿部部件3开始并且结束于针织管状腿部部件5的工艺,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可以以颠倒该工艺,从针织管状腿部部件5开始而结束于针织管状腿部部件3。
在圆形针织机101上的第一针织步骤中(图2),使用利用连续运动的传统针织来针织管状腿部部件3,其中,针控制凸轮优选地是固定的并且针筒101围绕其自身的轴线A-A以连续运动旋转。为了针织管状腿部部件3,可以使用所有针或者选择针中的一些来产生特定的针织效果。然而,因为腿部部件具有管状延伸部,所以通常形成至少部分地延伸针床的全部圆周的缝线行。
为了针织管状腿部部件3,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喂纱器,即将一根或多根纱线供给到针A的圆形针床。优选地使用至少四个喂纱器,更一般地,使用偶数个喂纱器,例如六个喂纱器。以这种方式,每次针筒旋转时,所形成的行的数量等于喂纱器的数量。
在至少两个喂纱器的情况中,可以使用Z型或S型包覆(coated)纱线,即,例如具有由顺时针加捻的长丝(Z型纱线)和逆时针加捻的长丝(S型纱线)包覆的弹性体芯部的纱线。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那样,同时使用Z型纱线和S型纱线允许产品拥有更好的一致性,产品不会趋于加捻。
替代组合使用S型纱线和Z型纱线,可以使用所谓的双股纱线,即,其中包覆纱线根据相反的螺旋围绕弹性体芯部加捻,使得纱线不会趋于加捻。然而,双合股纱线比S捻纱线和Z捻纱线更昂贵;因此,使用Z型纱线和S型纱线替代双股纱线的机会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
针织管状腿部部件3结束于形成由23表示的最后一个圆形缝线行。完整行23优选地包括数量等于圆形针织机所设置的针的数量的缝线,即使这不是强制的。重要的仅仅是这个行是完整的,即其围绕整个腿部部件延伸。
因此由图1中的RG3表示的基本水平地延伸的缝线行沿着管状腿部部件3形成。形成行RG3的缝线沿着管状腿部部件3的延伸部依据大体纵向列的缝线布置,如图2中的CG3所示。
然后在圆形针织机上实施工艺的第二步骤;这个步骤包括利用往复运动针织具有逐渐减小的长度的第一系列的局部行,以形成织物袋状件17的第一部分17D。参照图4以及图5A-5M,将在下文更加详细地描述如何形成袋状件的这个部分和袋状件17、19的其余部分。
与腿部部件类似,也是由多个喂纱器针织袋状件17的部分17D。优选地,所使用的喂纱器的数量等于用于针织第一管状腿部部件3的喂纱器的数量,即,至少两个喂纱器,优选至少四个或更多个喂纱器。
袋状件17的部分17D可以利用与针织管状腿部部件3所用的纱线相同的纱线形成。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替换一些或所有纱线,使得袋状件17的部分17D由数量等于腿部部件3所用的纱线的数量的纱线形成,但是这些纱线可以是不同的类型;例如,这些纱线可以具有不同的密度、或者不同的成分或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纱线类型可以在针织袋状件17的部分17D时改变一次或多次。
在形成袋状件17的部分17D时,顺序针织用R17表示的缝线局部行,所述缝线局部行的长度从在针织腿部部件3时形成的最后一个完整行23开始直到具有最小长度的行RM17逐渐减小,从而结束针织工艺的第二步骤。更精确地,还随着由多个喂纱器针织织物袋状件17并且因此在针筒101沿着一个方向或者沿着相反方向每次旋转时形成多个行,袋状件17的部分17D的针织结束于形成一定数量的具有最小长度的行RM17,所述具有最小长度的行的数量等于在这个步骤使用的喂纱器的数量,例如四个喂纱器。
具有最小长度的行RM17的行或组从两条相对线L17的一个端点至另一个端点(两个端点都用C1表示)延伸。
如将在下文详细描述的那样,在每次往复行程时、即在针筒101沿着一个方向或者沿着相反方向以往复运动每次旋转时由来自各个喂纱器的纱线形成的各个单行相对于彼此移位一个或多个缝线,优选地移位两个或更多个缝线,更优选地移位三个或更多个缝线,例如移位3至10个缝线,清楚的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目的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
整体用图1中的Rx17表示的在针织织物袋状件17的部分17D时针织的局部行的第一组是通过仅仅操作针A的圆形床的局部弧针织的,并且因此其缝线的数量小于形成腿部部件的行的缝线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中,针织机包括例如400根针,腿部部件3的行RG3中的每个行(以及,类似地,腿部部件5的行)可以由400个缝线构成,而袋状件17的部分17D的第一局部行R17可以包括数量等于近似其一半的缝线,这是因为其是借助于针筒101的针A的半弧针织的,其它针不工作。每次针筒101的往复运动反向时,由来自各个工作喂纱器的纱线形成的局部行的长度减小。例如,每次运动反向时,行的长度可以减小两个缝线,在每个局部行的每个端部处不让一个针工作。
基本上,通过使针筒101的旋转方向周期地反向,顺序针织的部分17D的局部行因此具有逐渐减小的长度,即具有数量逐渐减少的缝线,原因在于它们是通过不让逐渐增加数量的针工作直到形成具有最小长度的多个局部行RM17而针织的。
此外,在由来自各个喂纱器的纱线在沿着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单个往复行程期间形成的所有行都优选地具有相同数量的缝线,即具有相同长度。然而,在针筒101的每次往复行程或摆动期间形成的行相对于彼此移位,即,长度相等的各个单行的结束缝线在单列上没有彼此对准,而是移位了给定数量的缝线。
依据两个相对的界定线L17布置沿着袋状件17的部分17D彼此相继的局部行的端部,所述两条相对的界定线L17(一条位于服装的前部而另一条位于服装的背部)从行23以倾斜方式延伸直到具有最小长度的行RM17。必须理解的是,即使在附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在袋状件17的区域中实际上也存在两条基本镜像的线L17,一条位于前部而另一条位于背部。通过使在针织工艺的这个步骤中形成的局部行的端部对准而构成这些相对的线L17。
一旦已经完全形成袋状件17的这个部分17D,就开始针织袋状件17的第二部分17C的后续步骤。袋状件17的部分17C也是利用针筒的往复运动针织,并且在针织袋状件17的部分17C时逐渐增加,即彼此相继的行的长度逐渐增大。而且通过向针筒101喂纱,利用来自多个喂纱器的纱线形成袋状件17的部分17C,所述针筒101往复运动旋转,所述多个喂纱器的数量优选与用于针织腿部部件3和袋状件17的部分17D的喂纱器的数量相等。
因此,如参照形成袋状件17的部分17D的具有逐渐减小的长度的行已经描述的那样,在形成袋状件17的部分17C时,在针筒101沿着一个方向或者沿着相反方向每次旋转时,实际形成多组的行,每组均包括数量等于喂纱器的数量的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每组的行具有相同的长度,即它们由相同数量的缝线构成。这是优选的,但不是严格必须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每组的行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
而且,即使每组的行具有相同的长度,它们也相对于彼此移位,这与在针织部分17D时形成的组的行类似。缝线的数量并且因此局部行的长度从行RM17的最小长度开始,由一组行至下一组行逐渐增大。
在形成袋状件17的部分17C的针织工艺的第三步骤期间形成的各个局部行在其端部处连结形成部分17D的具有逐渐减小长度的局部行。减小的局部行和增大的局部行沿着线L17连结在一起,如参照图4、5A至5M、6A至6F在下文充分描述的那样。
袋状件17的部分17C的针织继续逐渐增大各个单个局部行R17的长度直到形成部分17C的由Ry17表示的最后一个局部行,或者更加准确地说,形成最后一组的局部行。
现在,开始针织工艺的第四步骤,利用针筒101的连续运动进行,并且再次从第一完整行25开始。行25具有环形延伸部并且优选地由数量等于针织机的针的总数量的缝线形成。在第四步骤中,利用针筒101的连续运动针织本体7的中央部分15,针形成完整行序列25X,这些完整行具有环形延伸部并且与行25大体平行。最后的完整行27的形成终止于本体7的中央部分15的针织。
特别地如图2所示,在袋状件17的部分17C中并且在本体7的中央部分15中,根据基本平行于限定开口的边缘11的列布置所形成的织物的缝线,通过所述开口穿戴服装或产品1。因此,缝线行基本正交于列,如图1所示。
在后续的第五针织步骤中,使用与用于形成袋状件17的过程基本对称的过程形成织物袋状件19的两个部分19D和19C。在针织织物袋状件19时,使用多个喂纱器,其数量优选地等于在针织工艺的前四个步骤中使用的喂纱器的数量。每次针筒101沿着一个方向或者沿着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形成数量等于喂纱器的数量并且具有相等的长度的行。这些在沿着一个方向或者沿着相反方向每次旋转或者往复行程时形成并且优选地具有相等的长度的行相对于彼此移位。每次运动反向时,行的长度减小,优选减小两个缝线。
更特别地,针织工艺的第五步骤包括从完成本体7的中央部分15的行27开始,利用针筒101的往复运动形成一系列的具有逐渐减小长度的局部行。Rx19表示第一组局部行。与行Ry17类似,局部行Rx19可以具有数量大约等于针筒101的针的数量的一半的缝线。局部行Ry19之后的行用R19表示并且具有逐渐减小的长度。
形成袋状件19的部分19D的局部行具有沿着两条线L19布置的端部,在附图中仅示出了所述两条线中的一条,另一条与这一条成镜像。线L19与线L17基本对称。
由RM19表示的具有最小长度的局部行的组的形成结束于针织工艺的第五步骤;这些局部行从两条相对的线L19的一个端点C2延伸到另一个点。
在这个第五针织步骤之后,第六针织步骤开始于形成袋状件19的第二部分19C。在这个第六步骤中,从具有最小长度的行RM19开始,直到具有最大长度的局部行Rx19的最后一组,形成具有逐渐增大长度的缝线的局部行,这些局部行还是由R19表示。在沿着一个方向或者沿着另一方向每次旋转时形成的行的数量等于喂纱器的数量并且这些行优选地具有相等的长度,但是它们相对于彼此移位,如参照部分17C的针织已经在上文描述的那样。
后续的第七步骤是针织工艺的最后一个步骤;第七步骤开始于形成完整行29,所述完整行29具有环形延伸部,所述完整行优选由数量等于在针织机上可用的针的数量的缝线形成。针织继续,从开始行29形成连续行RG5,构成管状腿部部件5的开始,直到其端部的最后一行(未示出)。从行29开始,利用针的连续运动并且由多个喂纱器进行针织,所述喂纱器的数量优选地等于用于形成产品或服装的之前部分所使用的喂纱器的数量,例如四个喂纱器。
与参照袋状件17和管状腿部部件3描述的内容对称,沿着袋状件19的部分19D,缝线列CC布置成基本平行于边缘11,而沿着部分19C并且沿着腿部部件5,这些列依据管状腿部部件5的纵向延伸部布置,如由线CG5示意性所示的那样。
下面将参照图4、图5A至5M更加详细描述用于利用往复运动形成织物袋状件17、19的工艺。应当注意的是,下面描述的内容参照的是特定情况,其中,针织机使用四个喂纱器用于形成服装或产品1。对于针织服装或者产品1而言,这是目前优选的喂纱器数量。根据这个示例性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如何使用不同数量的喂纱器来制造产品或服装。
下面将参照针织袋状件17的步骤,针织袋状件17的步骤(如上简述)在针织其局部行的长度逐渐增大的区域17C之后开始于形成具有逐渐减小的行的部分17D,即开始于行长度减小的区域。根据针织工艺的这两个步骤的描述,容易理解如何以对应方式针织袋状件19。
下文将描述这样的工艺,其中,局部行的长度以均匀且线性的方式减小,即在针筒101每次旋转或摇摆运动时,行的长度相等地减小,所述长度理解为形成单行的缝线的数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这是优选的操作工艺,但是在此描述的方法也可以以不同方式来实施,例如,在针织织物袋状件时,在后续的循环中、即在往复行程中,使局部行的长度减小不同数量的缝线。
两个袋状件17和19中减小和增大的模式、即具有增大长度和减小长度的行的模式将优选地是镜像的,但是对于服装的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而言顺序不必相等。这意味着在织物的两个部分(前部和后部)上具有不同长度的后续行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增大或减小。在下面的描述中认为在每次运动反向时,缝线行的长度在每个端部处减小一个缝线。
图4示出了在袋状件17的区域中形成的织物的示意性放大简图。以镜像方式形成袋状件19。应当理解的是,图4仅仅示出了给定数量的行;实际上,形成袋状件17和19的局部行的数量明显大于图4中示出的行的数量。此外,图4仅仅示出了减小和增大的局部行的区域,省略了(除了数量非常有限的行之外)在已经针织织物袋状件之前和之后利用连续运动形成的织物部分。而且,为了表示起见,图4仅仅示出了局部行的端部;这些行示出为间断的,并且省略了其中央区域。
在图4中,“Ai”表示针,其中,“i”表示针织机的圆形针床中的针的序列号。在所示的示例中,设置了从A1至A400的四百根针。该附图标记Ai用于表示由第i根针形成的缝线。F1、F2、F3、F4表示由四个不同的喂纱器供给的四根纱线,所述针织机设置有四个不同的喂纱器。由F表示针A的针筒101的旋转方向。
图5A至5M示出了针A的圆形针床的示意性平面图,其中显示了四个喂纱器,分别由相应的纱线引导件G1、G2、G3和G4表示,分别供给纱线F1、F2、F3和F4。附图标记G1-G4还将用于表示相应的喂纱器。F表示圆形针床的旋转方向,即针A的针筒101的旋转方向。S1A、S2A、S3A、S4A表示选择器,所述选择器用于当针筒101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选择分别与四个喂纱器G1-G4相联的针。S1O、S2O、S3O、S4O分别表示当针筒101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用于喂纱器G1-G4的选择器。图5A至图5M仅示出了工作选择器,即在图中示出的相应步骤中正在操作的选择器。
首先参照图4,RG3表示借助于针织机1的针筒101利用连续运动针织的最后一个圆形完整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仅举例说明假定连续运动为逆时针。图5A示意性示出了利用连续运动针织腿部部件3的这个结束步骤。
针织机的所有针A1-A400都工作并且利用纱线F1-F4形成最后四个完整行,在图4中用RG3表示。
图5B与图4组合示出了如下的步骤,在该步骤期间,已经完整地针织了袋状件17的部分17D的由纱线F1形成并且由图4中的RxF1表示的第一局部行。针筒101沿着逆时针方向(箭头F)旋转。布置在喂纱器G1上游处的选择器S1A已经使针A200之后的针不工作。针A200形成行RxF1的最后一个缝线,而针A201及其随后的针,没有被选择器S1A选择,而是在喂纱器G1的前面经过,不形成缝线。
参照图5C并组合图4,针筒101继续逆时针旋转,使得针A200及其随后的针在选择器S2A的前面和第二喂纱器G2的前面经过。由选择器S2A选择的最后一个针是针A197,该针利用第二喂纱器G2的纱线F2形成由RxF2表示的后续局部行的最后一个缝线。针A197之后的针没有被选择,因此它们没有利用纱线F2形成缝线。局部行RxF2的端部相对于先前由纱线F1形成的行RxF1的端部移位了三个缝线。
参照图5D并组合图4,针筒101继续逆时针旋转,使针A200-A197首先位于与第三喂纱器G3相联的选择器S3A的前面,然后使之位于第三喂纱器的前面。选择器S3A选择针A194作为最后一个针,并且使得随后的针A195、A196、……不工作。由第三喂纱器G3供给的纱线F3因此停止形成对应于针A194的缝线,使得由纱线F3形成并且由图4中的RxF3表示的局部行相对于由纱线F2形成的先前行RxF2移位了三个缝线并且相对于由纱线F1形成的行RxF1移位了六个缝线。
参照图5E并组合图4,针筒101继续逆时针旋转,直到使针A220、A199……位于选择器S4A的前面,然后使之位于第四喂纱器G4的前面。选择器S4A选择针A191作为最后一个针,并且使得后续的针降低。来自第四喂纱器的纱线F4因此形成第一局部行RxF4,所述第一局部行相对于行RxF3移位三个缝线,相对于行RxF2移位六个缝线,并且相对于行RxF1移位九个缝线。
图5示出了角位置,在所述角位置,针筒101的运动反向(参见双箭头F)。这在保持局部行RxF1、RxF2、RxF3和RxF4的结束缝线的针A200、A197、A194和A191大幅运动(近似30度)超过选择器S4A的位置时就会发生。
当针筒101沿着逆时针方向的连续运动完成时,四个局部行由此已经形成,所述四个局部行结束于由针A200(用于第一喂纱器的纱线F1)、A197(用于第二喂纱器的纱线F2)、A194(用于第三喂纱器的纱线F3)和A191(用于第四喂纱器的纱线F4)形成的相应最后一个缝线。沿着线L17(图2、3)布置四个行RxF1-RxF4的这些被移位的端部。仅举例说明,这些局部行的端部相对于彼此移位三根针,因此移位三个缝线。应当理解的是,在局部行的端部和后续局部行的端部之间可以有大于三个的缝线,例如5到9个缝线。
参照图5G并组合图4,现在描述用于形成织物袋状件17的方法的后续步骤,其中,针筒101的旋转已被反向并且开始顺时针旋转(图5G的箭头F)。与第四喂纱器G4相联的选择器S4O选择针A190作为第一针以及沿着旋转方向选择随后的针(即针A189、A188、……),但使其它针A191、A192……等不工作。由此开始用纱线F4形成随后的行。在图4中用RF4表示这个行。
参照图5H并组合图4,在针筒101沿着顺时针方向继续旋转时,选择器S3O开始选择针,利用第三喂纱器G3的纱线F3形成缝线行。第一个被选择的针是针A193。先前的针(A194、A195……)不工作,而随后的针A192、A191、A190形成由纱线F3形成的行的后续缝线,由图4中的RF3表示。
参照图5I并组合图4,在针筒101继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第二喂纱器G2相联并相对于顺时针方向布置在这个喂纱器的上游的选择器S2O选择针A196作为第一针,使先前的针(A197、A198、A199……)不工作,并且选择随后的针(A195、A194……),以便开始用第二喂纱器的纱线F2形成行RF2。同时,与第四喂纱器G4相联的选择器S4O选择最后一个针(A2),以结束用第四喂纱器的纱线F4形成局部行RF4。随后的针(A1、A400……)在第四喂纱器的前面经过而不形成缝线。因此,局部行RF4从借助于针A197形成的缝线延伸直到借助于针A2形成的缝线。
参照图5J并组合图4,在针筒101继续顺时针旋转时,与第一喂纱器G1相联并且相对于顺时针方向布置在这个喂纱器的上游的选择器S1O选择针,用于利用第一喂纱器的纱线F1形成缝线,从而生产局部行RF1。第一个被选择的针是A199,而先前的针(A200、A201……)不工作。再次参照图5J,与第三喂纱器相联的选择器S3O降低了针A5之后的针,使得由第三喂纱器的纱线F3形成的局部行RF3结束于由针A5形成的缝线,并且因此由针A193、A192、A191……A5产生的缝线形成所述局部行RF3。
针筒101继续顺时针旋转,如图5K所示。在这个图中,与第二喂纱器G2相联的选择器S2O已经选择针A8作为最后一针,用于形成行RF2的最后一个缝线,而针A7、A6及随后的针不工作。因此由纱线F2形成的局部行RF2包括了由针A8、A9、A10……A195形成的缝线。选择器S4O没有选择任何针。
针筒101继续顺时针旋转直到完整地形成局部行RF1,如图5L并组合图4所示。A11是由选择器S1O选择的最后一个针,用于形成局部行RF1。随后的针A10、A9、A8……降低并且不会形成缝线。因此局部行RF1(图4)包括了由针A199、A198、A197、……A11形成的缝线。
针筒101继续顺时针旋转直到图5M所示的位置,即直到由选择器S1O选择的最后的针超过随后的选择器S1A。以这种方式,当针筒101的旋转被再次反向时,选择器S1A能够正确地选择用于形成后续局部行的针。
在图4中清楚地示出了这个工艺的结果。利用连续运动在针筒的最后逆时针旋转期间形成的最后的局部行RxF1、RxF2、RxF3、RxF4结束于被移位的点,即在这些行的每行中形成的最后一个缝线相对于相邻的局部行的最后缝线移位。由第一喂纱器G1的纱线F1形成的行RxF1结束于由针A200形成的缝线。由第二喂纱器G2的纱线F2形成的行RxF2结束于由针A197形成的缝线。由第三喂纱器G3的纱线F3形成的行RxF3结束于由针A194形成的缝线。最后,由第四喂纱器G43的纱线F4形成的行RxF4结束于由针A191形成的缝线。因此每行的结束缝线相对于彼此移位三个缝线(在这个实施例的示例中)。通过使每行的长度减小两个缝线来形成第一系列局部行,在相应行的每个端部处各一个缝线。例如,已由针A200形成最后一个缝线的第一喂纱器的纱线F1开始用针A199针织随后的行RF1。此外,局部行RF4、RF3、RF2、RF1开始于相对于彼此移位三个缝线的点,并且类似地,终结于相对于彼此移位相同数量的缝线的点,使得这些行中的每行由相同数量的缝线形成:
●由针A190直至A2形成的缝线形成行RF4;
●由针A193直至A5形成的缝线形成行RF3;
●由针A196直至A8形成的缝线形成行RF2;
●由针A199直至A11形成的缝线形成行RF1。
然而,在角行程期间、即在针筒101的旋转运动的摆动或往复行程期间由不同的喂纱器形成的各个局部行的结束缝线在同一缝线列上不对准,而是被移位。
在其它实施例中,相对于先前的行,由纱线形成的每行在两个端部处可以减小大于一个的缝线。
仍然参照图6,可以清楚地理解的是在针织每个织物袋状件的第二部分期间,局部行的长度在针筒运动每次反向时逐渐增大。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每次反向时进行这种增大,使得每行在其两个端部处增长(grow)。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行的长度在该行的每个端部处增长一个缝线,即相对于先前的行(更短的行),具有增大长度的每行在其两个端部处具有附加的缝线。应当理解的是,增大的缝线的数量可以与每个末端一个缝线不同(即,多于每行两个)。
当再次沿着逆时针方向开始针织运动时,从图5M中示出的位置开始,第一喂纱器G1开始用与已经形成局部行RF1的最后一个缝线的针相邻的针形成缝线;因此,由纱线F1形成的随后的行的第一缝线是由针A12形成的缝线。所讨论的行由图4中的RF1’表示。这个行延伸直到由针A198形成的缝线并且因此相对于由第一喂纱器G1的纱线F1形成的先前的局部行RF1减小了两个缝线(因此其缩短了两个缝线)。
类似地,第二喂纱器的纱线F2从针A9(其与在先前顺时针运动中形成最后一个缝线的针A8相邻)开始形成缝线,并且结束于凭借由先前的针A195形成的缝线形成局部行RF2’,因此相对于由同一喂纱器先前形成的行RF2缩短了两个缝线。这两个行RF1’、RF2’相对于彼此移位了三个缝线(行RF1’从针A12开始并且结束于针A198,而行RF2’从针A9开始并且结束于针A195)。
如图4所示,针织工艺继续针织多组具有减小长度的四个局部行,使得在针筒101每次摆动或往复行程中形成的四个行相对于彼此移位三个缝线。
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选择针,使得由四个喂纱器形成的行以有序方式相对于彼此移位三个缝线,即例如,从由第一喂纱器(纱线F1)形成的行开始直到由第四喂纱器(纱线F4)形成的行,行RF1-RF4的开始端部移位三个缝线。在相对的端部处,从由纱线F4形成的第一缝线开始直到由纱线F1形成的第一缝线,行RF1’-RF4’的开始点反向移位。然而,这不是严格必须的;在一些情况中,顺序可以改变,如下文清楚地显而易见的那样。
由于所述的针织工艺,沿着织物袋状件17的线L17,局部行R17的端部(在图4的细节中,这些局部行为各个单行RF1-RF4、RF1’-RF4’及随后的行)不重合;而是,这些局部行分布在缝线带上,从而产生更加均匀的织物,所述均匀织物在各个单个纱线上具有低拉伸应力密度。
一旦已经针织形成袋状件17的部分17D的减小局部行,该工艺就继续形成具有逐渐增大长度的局部行,如图4所示,用于形成织物的部分17C。该工艺与所述的用于形成具有减小长度的局部行的工艺基本对称。而且,在针筒101沿着一个方向或者沿着相反方向每次角行程时由四个喂纱器形成的具有逐渐增大长度的局部行也相对于彼此移位三个缝线,如上文参照部分17D的形成所描述的那样。由来自给定喂纱器的纱线形成的每行相对于利用同一喂纱器形成的先前的行增加两个缝线。形成织物的部分17C的局部行的长度增大,直至等于190个缝线的长度。长度为190缝线的四个行是对应于图1的线25的行。
为了清楚起见,图6A至图6F的顺序示出了形成具有增大长度的局部行的六个后续步骤。在每个步骤中,由来自四个喂纱器G1-G4的纱线F1-F4针织四个行。
更特别地,图6A示出了由纱线F4、F3、F2、F1形成的四个减小行的最后系列的形成。在这个示例中,针筒的最后运动沿着顺时针方向。
图6B示出了当形成具有增大长度的行的织物的部分17C的四个行(由纱线F1、F2、F3、F4顺序形成)的第一系列时沿着逆时针方向的后续往复运动的结束。
图6C示出了当由纱线F4、F3、F2、F1形成新的行系列时沿着顺时针方向的后续往复运动的结束,每行均比在先前周期期间形成的行长两个缝线。后续的图6D至6F示出了这个工艺的继续。
应当理解的是,在图4、5A至5M、6A至6F的示意性示例中,示出了减少数量的具有减小长度和增大长度的行,因为最短的行的长度为195-15=180个缝线。然而,实际上,减小行的数量更多,这是因为在具有更大长度的局部行包括例如200个缝线时,具有最小长度的行(图3中的行RM17)具有例如介于40到120个缝线之间的长度,优选地具有介于70到90个缝线之间的长度,例如具有大约80个缝线的长度。显而易见,这些值和数量仅仅是非限制性示例。
一旦沿着线25已经完成最后的局部行,针筒101便开始再次逆时针旋转,以便利用连续运动形成本体7的中央部分15。图4示意性示出了腿部部件3的最后的连续行和本体7的中央部分15的第一连续行之间的形成织物袋状件17的减小行和增大行。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上述方法由纱线F1-F4形成的行。由四根纱线形成的行用四条不同类型的线表示。
从行27的组开始,根据参照图4、5A至5M、6A至6F描述的同一程序制造织物袋状件19。首先,从行Rx19开始,直到行RM19,形成减小的局部行,从而形成织物的部分19D。利用针筒101的往复运动在这个步骤中形成的局部行具有逐渐减小的长度,所述长度从190个缝线的最大长度逐渐减小直到行RM19的最小长度。以与袋状件17相同的方式,当每次运动反向形成织物的部分19D时,行相对于先前角行程期间形成的行减小了两个缝线。由来自四个喂纱器的纱线在每次沿着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运动时形成的四个行相对于彼此移位;在所示的示例中,它们移位三个缝线。
与部分17C类似,织物的部分19C的形成开始于行的长度逐渐增大,所述行的长度从行RM19的最小长度逐渐增大直到在往复运动的最后部分旋转期间由来自四个喂纱器的纱线形成的最后四个局部行的具有190个缝线的最大长度。然后,利用沿着逆时针方向的连续运动继续针织,以形成第二腿部部件5的管状织物。
参照图4、5A至5M、6A至6F、7,已经描述了用于针织织物袋状件17和19的针织工艺,其中,与在沿着相反方向的先前往复行程期间产生的行的序列对称地,在每次沿着一个方向往复行程时重复由来自针织机所设置的各个喂纱器的纱线F1-F4形成的每组行中的行的序列。例如,参照图4,行RxF1-RxF4由以下纱线序列形成:F1、F2、F3、F4。由序列F1、F2、F3、F4形成依序随后的行的组,等等。
然而,即使这是优选的,这个特定反向的序列也不是严格必须的,因为这导致纱线更容易运动。图8例如示出了根据以下序列:利用连续运动针对最后行系列的F1、F2、F3、F4,然后F3、F2、F1、F4、F1、F2、F3、F4、F3、F2、F1、F4、F1、F2、F3、F4……等等,由一个接一个的四个喂纱器G1-G4的纱线F1-F4形成的行。当使用Z加捻纱线和S加捻纱线时,即当使用包覆有分别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围绕弹性体芯部螺旋卷绕的外纱线的弹性体纱线时,这个序列尤为有用。纱线F1和F3可以是例如Z加捻纱线,而纱线F2和F4可以是S加捻纱线。利用上文限定的序列,S加捻纱线和Z加捻纱线相互交替:由S加捻纱线制成的每行之后为由Z加捻纱线制成的行,并且反之亦然。
然而,具有减小和增大长度的局部行总是相对于彼此移位,如在图4的实施例的示例中那样。
与图7类似,图9示出了由图8的实施例中的四根纱线F1、F2、F3、F4形成的行。
图10A、10B和10C示出了可以用于实施在此描述的针织方法的针织机的凸轮支撑件的可行构造的平面图,所述针织机具有相应的用于选择针的选择器。在左侧,示意性示出了用A表示的两根或三根针,所述两根或三根针在针织期间采取各个位置。T表示针A的针踵。TA和TT分别表示针A的针钩的轨迹和针A的针踵的轨迹。G1、G2、G3和G4表示用于四根纱线F1、F2、F3、F4的四个喂纱器的纱线引导件。S1A、S2A、S3A、S4A表示用于与喂纱器G1、G2、G3和G4相联的针的选择器,这些选择器在利用往复运动的针织步骤中使用并且在针筒101逆时针旋转时操作。反之亦然,S1O、S2O、S3O、S4O表示与喂纱器G1-G4相联的选择器,这些选择器在顺时针旋转中使用,如参照图5A至5M所述的那样。
C1和C2分别表示用于提升和降低针的凸轮。一对凸轮C1、C2与每个喂纱器G1-G4相联。G3表示用于降低针的辅助凸轮,所述辅助凸轮仅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时操作,如在下文更加详细解释的那样。辅助凸轮C3在连续运动针织期间缩回到支撑件内部,使得它们不会作用在针A的针踵上。在图10B和10C中,推片J也示出在两个位置,基于相应的针被选择还是不工作,所述推片选择性地采取这两个位置。J1和J2表示推片的上踵和下踵,TJ1和TJ2表示上踵J1和下踵J2的相应运动轨迹。TJ表示推片的头部的轨迹。图10B和10C的下部分示出了用于降低这些推片J的凸轮C4;C5表示用于提升这些推片J的凸轮,这些推片J与各个喂纱器G1-G4和相应选择器相联。
图10A示意性示出了逆时针连续运动的旋转期间的操作,例如在形成本体7的腿部部件3、5或者本体7的中央部分15期间的操作。由箭头F表示针筒101的运动。所有针都正在工作并且它们都遵循相同的轨迹TA。该图以从针筒101的内部的视角示出了针织构件,即凸轮支撑件。
图10B和10C示出了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局部行时针的运动。更特别地,图10B示出了在针筒101逆时针旋转期间针的运动,而图10C示出了在针筒101顺时针旋转期间针的运动。T0表示未被选择的针的针踵的轨迹、即不工作的针的针踵的轨迹,TT表示被选择的针的轨迹。在捕获来自每个辅助凸轮C3相联的喂纱器的相应纱线之前,辅助凸轮C3是工作的并且致使每个被选择的针从最大高度(由Q1表示)部分地降低至中间高度(由Q2表示)。例如,图10B示出了由位于喂纱器G2上游的辅助凸轮C3致动的从高度Q1部分地降低至高度Q2的操作。如在附图10B左侧示出的那样,高度Q2使得处于这个高度处的针随着其自身的针舌L运动直到沉降片P的缝线形成平面PM的高度。通过将每根被选择的针降低到高度Q2,确保从相应喂纱器准确地捕获纱线并且防止纱线在针舌水平高度下方运动。这种风险可能由于纱线轨迹而在往复运动针织期间而非在连续运动针织期间发生,因此不提供针部分降低的中间高度。
图10C使用与图10B相同的准则和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了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时针筒101顺时针运动期间被选择和未被选择(不工作)的针和推片的轨迹。
如从凸轮支撑件的描述和针织织物袋状件的工艺清楚的是,特别参照图4、6A至6F,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两个织物袋状件期间,所有针被卸载,即,也是在当形成袋状件的行的长度减小和增大时的步骤期间,从相应针上卸载所形成的每个缝线,使得织物不具有被保持的缝线。
即使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本体由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的仅两个织物侧袋状件形成,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形成更多数量的袋状件,例如在本体的每一侧上形成两个织物袋状件。
在上述工艺中,假定产品或服装由本体和两个腿部部件生产,当从圆形针织机移除时,所述产品或服装是完全闭合的,即没有用于穿戴服装的开口,并且视情况而定,仅仅设置有与腿部部件的端部对应的开口。一旦从针织机移除服装,就通过沿着线13切割并且根据已知方法施加弹性边缘11,而生产与用于穿戴服装的腰部对应的开口。
图11和图12示出了具有切割装置的圆形针织机的针筒101的局部纵向横截面,所述切割装置用于在借助于针筒101的圆形针床针织产品或服装的同时切割正在生产的产品和服装。201整体上表示切割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割装置201包括电阻203,即借助于流过其的电流通过焦耳效应被加热的元件。
电阻203可以通过连接件205电连接到两根电线。每根电线207均与接触刷208电接触。这些接触刷向电阻203提供电力,与此同时其连同针A的针筒101一起旋转。
电阻203和连接件205可以由环形支撑元件209支撑,所述环形支撑元件208围绕针筒的轴线A-A并且与针筒101一起旋转。支撑元件209设置有根据箭头f209的竖直运动,即平行于针筒的轴线A-A的运动,以便交替地采取分别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两个位置。在第一位置(图11),支撑元件209和电阻203处于最低位置。电阻203与由针筒101的针A针织的针织产品或服装1脱离。在这个情况下,切割装置201不作用于正在形成的产品或服装1。
在图12中,支撑元件209和切割装置201处于上方或提升位置。电阻203穿过正在针织的产品或服装1。由电阻203产生的热量局部熔融形成针织产品的纱线,从而在其中产生开口。开口沿着缝线列的方向延伸,即正交于缝线行延伸。
电阻203的提升和降低运动与针织工艺同步,使得在所需位置制成开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一旦已经停止针织操作,切割装置201的操作就可以例如作用在针织产品上。例如,可以如上所述首先针织本体的第一部分,然后激活切割装置201。针织机停止,切割装置201被提升,以切割保持在针筒上的服装的开口部分。然后,降低切割装置201,即使其不工作,并且再次开始针织,以形成产品或服装1的后续部分。接着,针织机再次停止,通过再次提升切割装置而重复切割处理。重复处理直到制成具有足够长度的开口。这个处理需要时间,但是切割装置201不必以与针筒101同步的方式旋转。
根据优选实施例,为了加速针织工艺,切割装置201与针筒101一起旋转。以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切割装置201并将其在工作的提升位置保持针织本体的将被切割(纱线熔融)的部分所需的时间。一旦已经制成具有足够长度的开口,就在使切割装置201不工作并使之进入不工作的降低位置的同时继续针织。
图11和12示出了这个最后的实施例,其中,切割装置201与针筒101同步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元件209安装在竖直的直立件211上,所述竖直的直立件朝环213向下延伸。环213连同针筒101和用于服装的收集管214一起围绕针筒101的轴线A-A旋转。用于收集服装的收集管214的上部分可以成漏斗形,以有利于将产品或服装1收集到管214内部。
环213可以设置有环形通道215,所述环形通道接合辊或轮217,可以由可动臂219支撑所述辊或轮,所述可动臂结束于叉状的远侧部分219A,所述远侧部分承载轮217。在一些实施例中,臂219可以围绕水平轴线关节连接到针织机的固定结构时间昂。致动器221可以设置成使臂219根据双箭头f219摆动。臂2189的摆动通过直立件211控制环213和支撑元件209的提升和降低运动。轮217接合在环形通道215中并且允许直立件211、环213和支撑元件209与针筒101一起围绕该针筒的轴线A-A旋转。以这种方式,电阻203可以与针筒101一起旋转并且可以根据箭头f209从图11的位置竖直运动至图12的位置,反之亦然。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例如包括激光源或机械切割装置来替代电阻203。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当使用激光束时,可以省略用于致动切割装置以及解除致动切割装置的竖直运动。
图13、14和15以与图4和图6f类似的方式示出了变形实施例中的织物袋状件的部分和缝线的相关布置。附图标记F1、F2、F3和F4表示四个喂纱器的纱线。图4的中央部分中的箭头以及图14和15的放大图(示出了图13的部分XIV和XV的放大)之间的箭头表示在形成相应缝线行期间的针织筒的运动方向。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了四个喂纱器和对应的四根纱线。替代地,可以使用不同数量的纱线,优选地使用偶数根纱线,诸如六根或八根纱线。附图标记Rx、Ry和Rz表示被选择的缝线行或路线。在针筒101及针筒101的b个后续针A的同一旋转期间由同一纱线形成每行缝线。附图标记C11、C12、C13、C14、C15和C16表示缝线列,由针筒101的同一针A形成每列缝线。
如特别地在图14和15的放大图中可见的那样,在每个往复行程结束时,两个缝线行相对于另外两个缝线行移位。更具体地,在图14中,由纱线F1和F4形成的缝线行相对于由纱线F2和F4形成的两个缝线行朝右移位一个缝线。在反向运动中,由纱线F2和F4形成的两个缝线行相对于由纱线F1和F3形成的两个缝线行朝左移位一个缝线。参照例如图14的第一局部行,纱线F1和F3形成列C1中的末端缝线。相反地,纱线F2和F4形成相邻列C12中的末端缝线。在另一个端部上(图15),纱线F1和F3终结于由列C14中的相应末端缝线形成缝线,而纱线F2和F4终结于在相邻列C15中形成缝线。
因此,与例如在图4中示出的之前描述的实施例类似,在同一往复行程中由不同纱线形成的缝线行移位。然而,与图4不同,不是每一行都相对于另外的行移位,而是它们成对,即由纱线F1和F3形成的行彼此对准,使得两行的末端或结束缝线位于同一缝线列中,例如,列C11中,参见图14。由纱线F2和F4形成的行也例如沿着列12彼此对准,参见图14。然而,由纱线F1和F3形成的行相对于由纱线F2、F4形成的行移位(在图13、14、15示出的实施例中,移位了一个缝线)。移位一个缝线是举例说明,应当理解的是由纱线F1、F3形成的缝线行可以相对于由纱线F2、F4形成的行移位大于正好一个的缝线(即,一个列)。
而且,在图13、14和15的实施例中,与之前描述的实施例相比,每个缝线行的长度仅在行的一个端部处、而非在行的两个端部处减小。这可以通过观察例如图14和15而更好地理解。
考虑纱线F3为例,但这同样适用于其余纱线F1、F2、F4。在图15中,由纱线F3形成的缝线行Rx包括形成在产生缝线列C14的针上的末端缝线。即,行Rx在列C14中具有第一末端缝线。该行Rx在列C11中具有第二末端缝线,参见图14。因此,行Rx具有从列C11至列C14的长度。
在针筒旋转反向时,该纱线F3开始形成缝线的下一行或路线Ry。行Ry的左端部上的第一缝线(图15)被形成在同一缝线列C14中。然而,行Ry终结于列C13处的相对侧上,即比先前形成的行Rx短。在图13、14和15示出的实施例中,行Rx、Ry(即,在针筒101往复旋转运动反向时由同一纱线形成的两个后续行)具有等于五个缝线的长度差,即列C11和列C13间隔开五个缝线。在其它实施例中,该长度差可以大于或小于五个缝线。重要的是每根纱线产生缝线路线,其长度仅在旋转运动每两次反向时减小。换言之,每根纱线仅在行的一个端部处减少运动反向时所形成的缝线数量,但在该行的相对端部处不减少运动反向时所形成的缝线数量。实际上,如果再次考虑同一根纱线F3,在运动反向时,由所述纱线形成的下一行Rz在列C13(即,行Ry终结所在的同一列)中开始,而且将仅延伸到列C16,即,行Rz比行Ry短五个缝线。
上文描述和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已经被详细解释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清楚地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所附带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原理、构思范围和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修改、变形、添加和省略。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根据所附带的权利要求的最宽泛的解释排他地确定,其中,这些修改、变形、添加和省略都包含在这个范围内。术语“包括”、“包含”等并不排除存在除了在权利要求中具体列出的那些之外的其它元件或步骤。权利要求的元件、装置或特征之前的术语“一”并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装置或特征。如果装置权利要求要求保护多个“装置”,那么这些“装置”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由单个部件、构件或结构致动。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的元件、特征或装置并不排除将这些元件、特征或装置组合成一起的可能性。当方法权利要求列出了步骤顺序时,这些步骤所列出的顺序不受约束并且可以改变,只要特定的顺序没有表示为约束性的。所附带的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都用来方便参照说明书和附图阅读权利要求而非用来限制由权利要求所代表的保护范围。
Claims (34)
1.一种在具有至少一个圆形针床的圆形针织机上生产具有本体和两个腿部部件的针织产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多个喂纱器利用连续运动针织第一腿部部件;
-从所述第一腿部部件的结束行开始,由多个喂纱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一织物袋状件,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形成所述本体的第一侧部分;其中,针织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的步骤包括:
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一序列的局部行,从所述第一腿部部件开始,逐渐减小操作针的数量,从而形成具有逐渐减小长度的局部行,直到具有最小长度的局部行的组;
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二序列的局部行,从所述具有最小长度的局部行的组开始,逐渐增加操作针的数量,从而形成具有逐渐增大长度的局部行;
-由多个喂纱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二织物袋状件,直到第二腿部部件的开始行,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形成所述本体的第二侧部分;其中,针织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的步骤包括:
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三序列的局部行,逐渐减小操作针的数量,从而形成具有逐渐减小长度的局部行,直到具有最小长度的局部行的组;
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第四序列的局部行,从所述具有最小长度的局部行的组开始,逐渐增加操作针的数量,从而形成具有逐渐增大长度的局部行;
-由多个喂纱器利用连续运动针织所述第二腿部部件;
其中,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的步骤期间,每次所述圆形针床沿着一个方向旋转时以及每次所述圆形针床沿着相反方向旋转时,形成了数量对应于喂纱器的数量的多行;并且其中,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和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的步骤期间,通过控制针而形成长度逐渐减小和长度逐渐增大的行,使得所形成的每个缝线从已经形成该缝线的相应操作针卸载并且使得由此形成的织物不具有被保持的缝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个喂纱器布置在所述圆形针床周围,每个喂纱器包括:用于将相应纱线供给所述圆形针床的喂纱器;用于提升针的凸轮;和用于降低针的凸轮;
-将第一选择器和第二选择器关联到每个喂纱器,在所述圆形针床顺时针旋转时,所述第一选择器操作以选择针,在所述圆形针床逆时针旋转时,所述第二选择器操作以选择针;
-根据所述圆形针床的旋转方向,选择性地致动所述第一选择器或者所述第二选择器,同时利用往复运动针织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和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用于部分地降低针的辅助凸轮关联到每个喂纱器的步骤,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和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时所述辅助凸轮工作,而在利用连续运动针织时所述辅助凸轮不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借助于作用在选择推片上的第一选择器和第二选择器选择所述针,在每根针下方布置一个选择推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借助于作用在选择推片上的第一选择器和第二选择器选择所述针,在每根针下方布置一个选择推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已经利用往复运动针织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之后且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之前,由多个喂纱器利用连续运动在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与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之间针织形成所述本体的中央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已经利用往复运动针织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之后且在利用往复运动针织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之前,由多个喂纱器利用连续运动在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与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之间针织形成所述本体的中央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由相同数量的喂纱器针织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所述第一腿部部件、所述第二腿部部件和所述本体的中央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由偶数个喂纱器针织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所述第一腿部部件、所述第二腿部部件和所述本体的中央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由偶数个喂纱器针织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所述第一腿部部件、所述第二腿部部件和所述本体的中央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由至少两个喂纱器针织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所述第一腿部部件、所述第二腿部部件和所述本体的中央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至少一根Z加捻纱线和至少一根S加捻纱线形成所述第一腿部部件、所述第二腿部部件、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和所述本体的中央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本体的中央部分具有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包括多个完整缝线行。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使用整个圆形针床针织织物管状部分来进行利用连续运动针织所述本体的中央部分的步骤,而通过使用所述圆形针床的工作弧上的减少数量的针来进行针织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和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的步骤,互补弧的针保持不工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6、9和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往复运动期间,所有喂纱器的纱线在所述针床沿着一个方向或者沿着相反方向的旋转中形成相同数量的缝线,使得在形成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和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期间的每次往复旋转中,形成的局部行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其数量等于在所述圆形针床的每一个往复行程期间的喂纱器的数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针织第一序列的局部行和/或第三序列的局部行期间,行长度在行的两个端部处逐渐减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针织第二序列的局部行和/或第四序列的局部行期间,行长度在行的两个端部处逐渐增大。
18.根据权利要求1-6、9和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利用往复运动形成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和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期间,利用所述针床沿着一个方向的旋转形成的多个局部行和利用所述针床沿着相反方向的旋转形成的后续的多个局部行相对于彼此移位多个缝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局部行相对于彼此移位多个缝线,所述多个缝线的数量介于2到15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6、9和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针织所述本体时在所述本体中产生开口的步骤。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借助于加热元件形成所述本体的所述开口,所述加热元件熔融沿着开口线形成所述本体的缝线的纱线。
22.根据权利要求1-6、9和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闭合所述第一腿部部件和第二腿部部件的端部的步骤。
23.根据权利要求1-6、9和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针织所述第一织物袋状件和所述第二织物袋状件期间,由相应成对的纱线形成的行对相对于彼此移位,使得至少一对非连续行的末端缝线布置成缝线列,所述缝线列相对于至少另一对非连续行的末端缝线所布置成的缝线列移位。
24.一种针织服装,其包括一个本体和两个管状腿部部件,其中,所述本体包括两个侧针织织物袋状件,每个侧针织织物袋状件由第一系列的局部行和第二系列的局部行形成,所述第一系列的局部行构成形成所述两个管状腿部部件的针织织物的延伸部,所述第一系列的局部行中的行的长度从相应的管状腿部部件开始直到相应侧针织织物袋状件的具有最小长度的局部行的组减小,所述第二系列的局部行的长度从具有最小长度的局部行的相应组开始直到相应完整行增大;其中,利用往复运动由多个喂纱器形成所述侧针织织物袋状件,并且其中形成所述本体的所述侧针织织物袋状件的所有缝线都是被卸载的缝线。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两个侧针织织物袋状件之间的中央部分,由多个喂纱器利用连续运动形成所述中央部分。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服装,其中,每个侧针织织物袋状件由至少两个喂纱器形成。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服装,其中,每个侧针织织物袋状件由至少两个喂纱器形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两个管状腿部部件包括管状织物,由多个喂纱器利用连续运动形成所述管状织物。
29.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两个管状腿部部件包括管状织物,由多个喂纱器利用连续运动形成所述管状织物。
30.根据权利要求24-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侧针织织物袋状件、所述腿部部件以及如果有,所述本体的中央部分,都由相同数量的喂纱器形成。
31.根据权利要求24-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服装,其中,由多个喂纱器形成并且对应于每个往复针织运动的局部行相对于彼此移位,使得局部行的端部相互间隔开多个缝线,所述多个缝线的数量介于2到15之间。
32.根据权利要求24-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局部行被分成多组局部行,每组包括数量等于用于针织的喂纱器的数量的多行,并且其中,每组局部行中的局部行具有相同的长度,即具有相同数量的缝线。
33.根据权利要求24-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服装,所述服装包括由S加捻纱线和Z加捻纱线形成的行。
34.一种针织机,其包括:针筒,所述针筒具有圆形针床、凸轮罩盖和选择器;多个喂纱器;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用于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的一项所述的针织方法的程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T000247A ITFI20130247A1 (it) | 2013-10-17 | 2013-10-17 | "metodo e macchina per la produzione di un indumento a maglia con corpino e gambali, e relativo prodotto ottenuto" |
ITFI2013A000247 | 2013-10-17 | ||
PCT/EP2014/072295 WO2015055803A1 (en) | 2013-10-17 | 2014-10-17 | Method and machine for producing a knitted article with body and leg pieces, and article thus obtained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93480A CN105793480A (zh) | 2016-07-20 |
CN105793480B true CN105793480B (zh) | 2018-02-09 |
Family
ID=49780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66777.6A Active CN105793480B (zh) | 2013-10-17 | 2014-10-17 | 用于制造具有本体和腿部部件的针织产品的方法和机器以及由此获得的产品 |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21509B2 (zh) |
EP (1) | EP3058125B1 (zh) |
JP (1) | JP2016540132A (zh) |
CN (1) | CN105793480B (zh) |
CA (1) | CA2927804C (zh) |
ES (1) | ES2843487T3 (zh) |
HR (1) | HRP20210054T1 (zh) |
IT (1) | ITFI20130247A1 (zh) |
PL (1) | PL3058125T3 (zh) |
RS (1) | RS61315B1 (zh) |
RU (1) | RU2681592C2 (zh) |
TW (1) | TWI657173B (zh) |
WO (1) | WO201505580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201700010630A1 (it) * | 2017-02-01 | 2018-08-01 | Lonati Spa |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manufatti del tipo mutanda o simili con un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o per calzetteria e manufatto ottenuto con il procedimento. |
IT201700044778A1 (it) * | 2017-04-24 | 2018-10-24 | Santoni & C Spa | Attuatore a levette per macchine circolari per maglieri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e metodo di movimentazione di aghi di un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
CN110512345B (zh) * | 2019-08-14 | 2020-09-01 | 江南大学 | 一种圆纬机积极送纱方式送纱量的计算方法 |
IT202000005536A1 (it) * | 2020-03-16 | 2021-09-16 | Golden Lady Co Spa | Apparato e metodo per unire tra loro una fascia anulare e un manufatto tessile comprendente un corpino |
US11877605B2 (en) | 2020-11-19 | 2024-01-23 | Nike, Inc. | Knit lower-body garment |
CH718832B1 (de) * | 2021-07-15 | 2024-03-15 | Sigvaris Ag | Flachgestrickte Kompressionsversorgung.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39049A (zh) * | 1967-12-29 | 1971-07-14 | ||
US3802229A (en) * | 1972-04-10 | 1974-04-09 | Pilot Res Corp | Seamless garment with partial and full course fashioning and method |
DE2548208A1 (de) * | 1975-10-28 | 1977-05-05 | J H Vatter Nachf Gmbh Feinstru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in einem arbeitsgang gefertigten strumpfhosenpaares |
US4041736A (en) * | 1973-10-16 | 1977-08-16 | Pilot Research Corporation | Lower body gar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GB2006840A (en) * | 1977-10-07 | 1979-05-10 | Spaichingen Gmbh Maschf | Fashioning on Circular Knitting-Machines |
GB2078265A (en) * | 1980-05-12 | 1982-01-06 | Brematex Spa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
EP0454196A2 (en) * | 1990-03-30 | 1991-10-30 | IRMAC S.p.A.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manufacturing stockings, socks and the like |
EP0454631A2 (en) * | 1990-04-27 | 1991-10-30 | MERITEX S.r.l. | Method for the formation of a pocket or heel in a tubular knitted article us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and article thus produced |
CN1816656A (zh) * | 2003-07-03 | 2006-08-09 | 山德霓股份公司 | 用圆型针织机制造可形成诸如紧身连衫裤、无袖上衣、汗衫、胸罩、内裤等之类无侧线缝的衣物的针织品的方法 |
CN102482813A (zh) * | 2009-07-10 | 2012-05-30 | 金莱迪公司 | 如紧身衣或类似衣物之类服装的双吃线针织方法、执行所述方法的针织机及由其所制成的服装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123968C (zh) | 1959-09-16 | |||
US3109300A (en) * | 1960-09-12 | 1963-11-05 | Pilot Res Corp | Seamless knit garment having increased length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DE1815936C2 (de) * | 1967-12-29 | 1982-07-29 | Vinicio Prato Firenze Luchi | Verfahren zum Stricken eines Beutels und mehrsystemige Rundstrick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GB1235361A (en) | 1968-01-16 | 1971-06-16 | Pretty Polly Ltd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rticles of clothing |
JPS479392Y1 (zh) | 1969-11-19 | 1972-04-10 | ||
BE789616A (fr) * | 1971-10-04 | 1973-02-01 | Pilot Res Corp | Vetements tels que des collants tricotes sans couture, et leur procede de fabrication |
IT940590B (it) * | 1971-11-13 | 1973-02-20 | Lonati Cost Mecc | Procedimento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calze particolarmente del tipo collant macchina per la realizza zione di detto procedimento e pro dotto ottenuto |
IT1045298B (it) | 1973-09-10 | 1980-05-10 | Lonati Cost Mecc | Procelimento di fabbricazione delle calze del tipo oollant periottemere l apertura corrispon conte al airo di vita dell indumen towsreeso, denza sfilacciatura |
US4000630A (en) * | 1973-05-22 | 1977-01-04 | Burlington Industries, Inc. | Seamless panty hose and method |
IT992176B (it) * | 1973-07-02 | 1975-09-10 | Billi Spa | Procedimento per la formazione di un manufatto a calza mutanda con formazione di una sfinestratura in termedia tramite azionamento del ci lindro degli aghi con moto alterna to |
IT1018227B (it) * | 1974-08-27 | 1977-09-30 | Matec Spa | Procedimento per la formazione di un manufatto a calza mutanda su di una macchina circolare da maglieria e da calze in specie e prodotto relativo |
JPS5134049A (ja) * | 1974-09-18 | 1976-03-23 | Naigai Amimono Kk | Taitsu |
CS176624B1 (zh) * | 1974-12-12 | 1977-06-30 | ||
IT1054956B (it) * | 1976-01-15 | 1981-11-30 | Calzificio Milanese Luigi Cioc | Procedimento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calze mutande o calzecosiddet te collant e macchina circolare per calze per l attuazione del medesimo procedimento |
JPH08269803A (ja) | 1995-04-04 | 1996-10-15 | Scala- Haitatsuchi Kk | ワンピースパンティストッキン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IT1401279B1 (it) | 2010-07-30 | 2013-07-18 | Golden Lady Co Spa | Metodo e macchina per produrre un manufatto a maglia e manufatto ottenuto. |
-
2013
- 2013-10-17 IT IT000247A patent/ITFI20130247A1/it unknown
-
2014
- 2014-10-17 EP EP14786177.7A patent/EP3058125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0-17 PL PL14786177T patent/PL3058125T3/pl unknown
- 2014-10-17 CN CN201480066777.6A patent/CN105793480B/zh active Active
- 2014-10-17 WO PCT/EP2014/072295 patent/WO201505580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0-17 CA CA2927804A patent/CA2927804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10-17 JP JP2016524038A patent/JP2016540132A/ja active Pending
- 2014-10-17 ES ES14786177T patent/ES2843487T3/es active Active
- 2014-10-17 RU RU2016118845A patent/RU2681592C2/ru active
- 2014-10-17 US US15/029,850 patent/US10221509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0-17 RS RS20210009A patent/RS61315B1/sr unknown
- 2014-10-17 TW TW103135916A patent/TWI657173B/zh active
-
2021
- 2021-01-13 HR HRP20210054TT patent/HRP20210054T1/hr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239049A (zh) * | 1967-12-29 | 1971-07-14 | ||
US3802229A (en) * | 1972-04-10 | 1974-04-09 | Pilot Res Corp | Seamless garment with partial and full course fashioning and method |
US4041736A (en) * | 1973-10-16 | 1977-08-16 | Pilot Research Corporation | Lower body gar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DE2548208A1 (de) * | 1975-10-28 | 1977-05-05 | J H Vatter Nachf Gmbh Feinstru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in einem arbeitsgang gefertigten strumpfhosenpaares |
GB2006840A (en) * | 1977-10-07 | 1979-05-10 | Spaichingen Gmbh Maschf | Fashioning on Circular Knitting-Machines |
GB2078265A (en) * | 1980-05-12 | 1982-01-06 | Brematex Spa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
EP0454196A2 (en) * | 1990-03-30 | 1991-10-30 | IRMAC S.p.A. |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manufacturing stockings, socks and the like |
EP0454631A2 (en) * | 1990-04-27 | 1991-10-30 | MERITEX S.r.l. | Method for the formation of a pocket or heel in a tubular knitted article us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and article thus produced |
CN1816656A (zh) * | 2003-07-03 | 2006-08-09 | 山德霓股份公司 | 用圆型针织机制造可形成诸如紧身连衫裤、无袖上衣、汗衫、胸罩、内裤等之类无侧线缝的衣物的针织品的方法 |
CN102482813A (zh) * | 2009-07-10 | 2012-05-30 | 金莱迪公司 | 如紧身衣或类似衣物之类服装的双吃线针织方法、执行所述方法的针织机及由其所制成的服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058125B1 (en) | 2020-10-14 |
RU2016118845A3 (zh) | 2018-06-20 |
US10221509B2 (en) | 2019-03-05 |
ITFI20130247A1 (it) | 2015-04-18 |
CN105793480A (zh) | 2016-07-20 |
RU2016118845A (ru) | 2017-11-21 |
RS61315B1 (sr) | 2021-02-26 |
TW201525221A (zh) | 2015-07-01 |
HRP20210054T1 (hr) | 2021-03-05 |
RU2681592C2 (ru) | 2019-03-11 |
TWI657173B (zh) | 2019-04-21 |
CA2927804A1 (en) | 2015-04-23 |
WO2015055803A1 (en) | 2015-04-23 |
PL3058125T3 (pl) | 2021-06-28 |
ES2843487T3 (es) | 2021-07-19 |
JP2016540132A (ja) | 2016-12-22 |
CA2927804C (en) | 2021-09-07 |
EP3058125A1 (en) | 2016-08-24 |
US20160251783A1 (en) | 2016-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93480B (zh) | 用于制造具有本体和腿部部件的针织产品的方法和机器以及由此获得的产品 | |
KR101414029B1 (ko) | 통 모양 편성포 및 그 편성방법 | |
CN101155953B (zh) |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00436684C (zh) | 伸缩性服装 | |
CN104514074B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08385266A (zh) | 一种可透视双贾卡提花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1351586B (zh) | 末端编织组织及具有该末端编织组织的衣物 | |
JP4945115B2 (ja) | 経編地および該経編地を有する衣料 | |
CN100368614C (zh) | 能编织出半转是x纱半转是y纱结构组织的方法 | |
CN102199835B (zh) | 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 | |
CN1166543A (zh) | 花边编织物的制造方法及花边编织物 | |
US2403793A (en) | Knitted fabric | |
CN105408538B (zh) | 生产针织制品的方法以及由此生产的制品 | |
CN106192197B (zh) | 袜口缝合方法及结构 | |
CN204000143U (zh) | 斜纹针织品及具有斜纹针织品的袜子或袜子罗口 | |
KR20050061461A (ko) | 통상편지 및 편성방법 | |
TW201520393A (zh) | 用於製造編織物件的方法 | |
CN104687272B (zh) | 一种厚型无缝收腹提臀天鹅绒连裤袜及其制造方法 | |
JP3359616B2 (ja) | 両端にパワー編地部分を有し縦横に伸縮可能な経編地 | |
CN209243309U (zh) | 圆筒针织机织物半成品及成品 | |
CN105951290B (zh) | 一种圈绒织物锁边组织结构及其生产工艺 | |
CN1981653A (zh) | 伸缩性服装 | |
US1475659A (en) | Ornamental hand-woven fabric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
TW201600670A (zh) | 用於製造編織物件的方法,及以此方法製造的物件 | |
Omdahl | A Knitting Wrapsody: Innovative Designs to Wrap, Drape, and Ti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