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2813A - 如紧身衣或类似衣物之类服装的双吃线针织方法、执行所述方法的针织机及由其所制成的服装 - Google Patents

如紧身衣或类似衣物之类服装的双吃线针织方法、执行所述方法的针织机及由其所制成的服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2813A
CN102482813A CN2009801603840A CN200980160384A CN102482813A CN 102482813 A CN102482813 A CN 102482813A CN 2009801603840 A CN2009801603840 A CN 2009801603840A CN 200980160384 A CN200980160384 A CN 200980160384A CN 102482813 A CN102482813 A CN 102482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ing
syringe
knitting needle
suture
syrin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03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2813B (zh
Inventor
P·孔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lden Lady SpA
Golden Lady Co SpA
Original Assignee
Golden Lady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lden Lady SpA filed Critical Golden Lady SpA
Publication of CN102482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2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2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28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6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stocking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3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upper parts of panties; pa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06Sink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4Needle cylind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4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d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1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needle cylinders for purl work or for Links-Links loop form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4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42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9/46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stockings, or portions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阶段:通过双针筒针织机的两针筒的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1)的至少一个部分(5A、5B);通过两针筒(11、13)的连续旋转运动来针织裤筒件(9A、9B),由所述两针筒的第一针筒针织第一裤筒件,由所述两针筒的第二针筒针织第二裤筒件。通过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1)的所述至少一部分(5A、5B)时,在所述两针筒的每一针筒上设置保持暂时不工作的织针弧(C)。另外,在通过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1)的所述至少一部分(5A、5B)结束时,设定所述暂时不工作的织针工作,从而形成用于连接两裤筒件(9A、9B)的交织线(CC),然后用两针筒(11、13)的所有织针(15)通过连续旋转运动继续进行针织。

Description

如紧身衣或类似衣物之类服装的双吃线针织方法、执行所述方法的针织机及由其所制成的服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装,诸如贴身的短内裤、紧身衣或类似衣物,还涉及一种针织该服装的方法及针织机。
背景技术
目前最普遍用于生产紧身衣或类似服装的方法是:在单针筒圆型针织机上针织两个管型针织织物,在短裤区域沿长度方向将它们裁剪开,然后通过将相应裁剪开的边缘缝合在一起而将它们连接起来。以这种方式生产的紧身衣很合身,但是存在接缝,尤其是腹股沟区域存在接缝,显得不美观且不舒适。为了获得更大的舒适感,在某些情况下,将织物三角形衬料缝合在服装的腹股沟区域,但是这样增加紧身衣的生产成本。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已经开发出用于生产紧身衣的各种方法及相应的针织机,当紧身衣从针织机中生产出来时,其已经具有可穿戴的构型,而短裤区域不需要另外的接缝。
这些针织方法之一例如在1977年3月15日被授予专利权的美国专利4011738中有描述,其用于通过双针筒圆型针织机来针织这种服装。该针织机通过两针筒来生产适于适合骨盆的第一管形织物,所述两针筒往复运动地旋转,并且它们加工相同的纱线,当针筒在一方向上旋转时,一针筒的织针加工该管形织物的第一半部,而当针筒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另一针筒的织针加工管形织物的另一半部。之后,针织机开始连续运动地旋转,利用两针筒同时生产出两个另外的管形织物,每个针筒生产出用于腿部的一个管形织物(下文将称之为“裤筒件”),将每个腿部件针织为第一管形织物的相应半部的延长部分。
即使乍一看这种服装的外观由于在短裤上没有接缝而完全满足要求,但是,这种服装具有一些阻碍这种针织系统的工业应用的严重缺陷。尤其在通过往复运动加工短裤时,针织机的两个面对的针筒必须尽可能地朝向朝彼此运动,以使连接第一管形织物的两个半部的内缝线最小化。为了使一针筒的织针运动以拾取纱线、在一个或多个供纱器中形成缝线而不会干扰另一针筒的相应织针,因此,在两针筒上仅仅使用交替布置的织针,例如,下针筒中用奇数个织针而上针筒中用偶数个织针。因而,利用每一针筒中可用的半数织针来加工短裤部分,从而与以典型方式缝合并且在同样精良的针织机上针织的等同服装相比获得一多半的针脚密度,因此,这尤其对于大尺寸服装而言,极大地限制了服装的合身性和覆盖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用于服装的针织方法,该服装具有本体和两裤筒件,该服装诸如是美国专利4011738中所描述类型的贴身短内裤、紧身裤或类似物,但进行了改进,以部分地或完全地克服上述缺点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目的通过一种通过双针筒圆型针织机来针织针织服装的方法来实现,该针织服装包括本体和两个裤筒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两针筒的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的至少一部分;
-通过两针筒的连续旋转运动来针织裤筒件,由所述针筒的第一针筒针织第一裤筒件,由所述针筒的第二针筒针织第二裤筒件;
其中,在通过两针筒的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时,设定上针筒的至少一个织针弧的所有织针以及下针筒的相应织针弧的所有织针工作;以及使用至少两个供纱器和至少两根纱线。
以这种方式,本体和裤筒件都以相似的针迹密度制成。服装更合身。另外,也可使用至少两根纱线和供纱器来针织本体,组合地使用所谓的“S”型和“Z”型纱线组合是可能的。这些纱线是通过用包覆丝覆盖由纱线形成的纱芯获得的,该包覆丝螺旋地缠绕纱芯。根据包覆丝的缠绕方向,这些纱线被称为“S”型或“Z”型。由于以这种方式被覆盖的每一纱线趋于根据包覆丝的缠绕方向弯曲,“S”型和“Z”型纱线允许均衡两种纱线趋于以相反方式弯曲,从而获得质量较好的服装。这种技术在袜子生产领域是已知的,但不能应用到美国专利4,011,738所描述的方法中。可替代地,可使用数量等于二或大于二的平行纱线,因而也可使用奇数根纱线,例如通过三个供纱器供给的三根纱线。
可从两裤筒件的脚趾部或远端部开始针织,通过两针筒的连续运动同时针织两裤筒件;随后通过往复运动针织本体。但是,优选首先从本体的腰部开始针织本体,随后通过连续运动同时针织两裤筒件,最后针织裤筒件的脚趾部。具体参照下面的第二方法实施例,但是必须理解的是,参照该第二方法描述的有益特征和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些也能在第一方法中获得。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使用由相邻织针构成的、度数小于360°,(即使用了数量少于针筒的总织针数的织针)的第一弧,基本上由两针筒通过往复运动来针织第一管形织物(即本体的上部部分),其后,当已针织完所述第一管形织物时,两针筒使用所有织针通过连续运动来针织本体的下部部分以及两个形成紧身衣的裤筒件的织物。该第二阶段开始时,两针筒上的在前一阶段未进行针织的织针拾取同一纱线来形成用于连接裤筒件的两个管形织物的缝线的至少一条共同最初局部迹线,该缝线的局部迹线在成品服装中界定了服装的分叉线的下部段。优选地,该局部迹线由两根纱线形成。形成该局部迹线的纱线界定了交织线,交织线的长度与在往复运动针织阶段期间不工作的织针数量成比例。这些纱线是与在往复运动针织阶段期间已经形成紧身衣本体的第一部分相同的纱线。
以这种方式,与利用美国专利4011738所述的方法制成的紧身裤相比,显然根据本发明的紧身裤合身、舒适、明显耐穿。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过双针筒针织机来实施该方法,其中,每一个针筒的织针相对于另一个针筒的织针偏置半个节距。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沉降片具有落纱装置或凹部以允许另一个针筒的相应织针形成缝线。如此设计的针织机允许两针筒彼此非常靠近,从而得到高质量的针织织物。
以这种方式,对于通过往复运动加工第一管形织物,可使用两针筒的所有织针,包括相邻织针的所述第一弧上的织针在内。例如,对于针织短裤,每一针筒可使用270°弧上的织针,从而获得与在同等精度的针织机上以典型方式缝纫的紧身裤的针迹密度类似的针迹密度;同时,如上所述,紧身裤的裤筒件根据连接线彼此连接;连接线沿分叉伸展90°的织针弧。因而,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紧身裤比已知的紧身裤穿着更舒适。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双针筒圆型针织机来针织针织服装的方法,该服装包括本体和两个裤筒件,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两针筒的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的至少一部分;
-通过两针筒的连续旋转运动来针织裤筒件,由所述针筒的第一针筒针织第一裤筒件,由所述针筒的第二针筒针织第二裤筒件。
另外,在通过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的所述至少一部分期间,在所述两针筒的每一针筒上设置暂时不工作的织针弧;在通过往复运动针织本体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结束时,设定所述暂时不工作的织针工作,从而形成了用于连接两裤筒件的交织线,然后用两针筒的所有织针通过连续旋转运动继续针织。
在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服装设置成通过连接三个管形织物来形成。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第一管形织物通过针织机的两针筒来形成,该两针筒往复运动地旋转并且加工由至少一个供纱器的至少一个导纱器供给的纱线,当一针筒在一方向上旋转时,该针筒的织针工作,当另一针筒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该另一针筒的织针工作。另外,另外两个管形织物通过下述方式获得:通过连续运动地旋转第一针筒和第二针筒和为所述第一针筒和第二针筒中的每一个供给来自每一针筒的至少两个供纱器的两个相应导纱器的至少两根相应纱线同时并且分别地由第一针筒针织另外两个管形织物中的第一个以及由第二针筒针织另外两个管形织物中的第二个。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优选地,为了加工第一管形织物,每一针筒使用相邻织针的第一弧,该弧上的织针数量小于该针筒的总织针数量,优选地,为每一针筒保持相应的不工作织针弧;通过相应针筒的所有织针来针织另外两个管形织物中的每一个。
在针织本体的所述第一部分时保持不工作的织针弧处,交织操作沿服装分叉线形成有共同缝线的至少一条局部迹线,所述至少一条局部迹线是通过两针筒的保持不工作的织针弧上的织针针织的。该缝线的局部迹线优选由两根纱线形成,该两根纱线在先前阶段已经通过往复运动针织了本体的上部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用于生产诸如贴身短内裤、紧身衣或类似物之类的服装的针筒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通过编程来执行上述针织方法。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双针筒圆型针织机本身是已知的,因而在此不需进行特别解释。通常,这种针织机包括下针筒和上针筒,该上针筒和下针筒彼此同轴并且设置有相对的织针,即下针筒的针具有面朝上的钩,上针筒的针具有面朝下的钩。
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两针筒相对于彼此偏置一角度,以这种方式,每一针筒呈现出其织针与另一针筒的沉降片对准,以使得在加工服装时一针筒的织针不会干扰另一针筒的织针,两针筒可以其高精度用于针织服装的所有部分。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诸如紧身衣、贴身短内裤或类似物的服装,该服装通过连接管形织物而形成,其中,所述管形织物根据缝线的相应迹线以无缝方式连接在一起,该服装通过上述方法获得。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织服装,该服装包括本体和沿分叉区域连接起来的两个裤筒件,其中所述本体和所述裤筒件通过连续的无缝针织物形成,在分叉区域中,设置有用来连接两裤筒件的连接线,该连接线由两裤筒件共同的至少一条交织迹线形成。该连接线优选通过至少两条迹线的交织而形成。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诸如紧身裤、贴身短内裤或类似物的服装,该服装通过连接管形织物而形成,该管形织物限定了本体和两裤筒件,其中本体和裤筒件都通过至少两条纱线形成,其中本体和裤筒件的针迹密度相似。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包括至少一部分,该至少一部分以大于形成单裤筒件的缝线列数的缝线列数形成。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的所述部分的缝线列数等于两裤筒件的缝线列数之和。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本体的所述部分的缝线列数介于形成单个裤筒件的缝线列数的1.4倍至2倍之间。优选地,本体的所述部分的缝线列数介于形成单个裤筒件的缝线列数的1.5倍至1.9倍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包括至少一个上部部分,该上部部分通过沿两条内缝线连接起来的两部分形成,该内缝合线是这样形成的:使针筒的往复运动反向、然后使纱线从双针筒针织机的两个圆形针床的一个穿过另一个,制品是在所述针织机上进行针织的。两条内缝线形成于服装的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包括下部部分,该下部部分构成了上部部分的延续部分、并延展直到其形成服装的分叉区域和裤筒件。内缝线在本体的上部部分上延伸,前部内缝线与后部内缝线通过两裤筒件之间的交织连接线连接起来,所述交织线沿本体的下部部分延伸。实际上,该两条内缝线和分叉的交织线根据一曲线形成,该曲线从边缘部分的前部中心区域延伸到服装边缘部分的后部中心区域、然后经过腹股沟区域(即,两裤筒件之间的区域)。
实际上,本体可通过从本体的腰部延伸到裤筒件的两缝线纵列有利地形成,在下部部分中,通过从所述交织线伸展到所述裤筒件的另外的缝线纵列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往复运动针织本体的上部部分和分叉的交织线时,两针筒的每一针筒与相应织针致动凸轮一起通过特定装置尽可能朝向彼此轴向运动。以这种方式,内缝线的长度(在通过往复运动针织本体期间,纱线从一个针筒的织针穿过另一个针筒的织针的距离)减小,使得用于连接通过一针筒的往复运动针织的本体的一部分及在另一针筒上针织的对应部分的连接线几乎不可见。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拾取纱线以及为了形成缝线,在往复运动期间,每一针筒的织针部分地插入在相对针筒的织针之间。这种情形下,在如此插置的织针之间,最小外边间隙与针筒相切。例如,对于直径为4英尺、具有四百个织针的针筒而言,该间隙约为0.05毫米;因而,对于两针筒之间的运动传动,显然需要高准确性,以避免一个针筒的织针接触另一个针筒的织针,该准确性可通过矫正齿轮来实现,由于可以是占据任何结构间隙的双齿轮的情况,因而这使得相对于传统针织机而言成本会显著增加。
为了避免这种缺点,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针筒之间设置了角度连接装置,该角度连接装置仅仅在针筒通过往复运动进行针织而彼此靠近时才使用。该装置包括固定在一针筒内部一位置处的轴向销,在该位置处,在通过往复运动针织本体期间,发生往复运动反向,纱线从两针筒中的一个针筒穿过另一个针筒。该销朝向另一针筒轴向突出,所述另一针筒支承用于所述销的相应支座。销和支座设置成:织针在工作布置中朝向彼此轴向运动以通过往复运动形成本体的部分时,销插入支座中,即使存在传动间隙,也能使两针筒相互处于一特定角度位置中;同时,当两针筒远离彼此轴向移动以通过连续运动来加工紧身衣的部件时,销完全从支座中释放出来。
在通过连续运动进行加工期间,销和支座彼此间隔开,以使紧身裤的裤筒件在其加工期间通过;同时,插入支座中的销在往复运动期间不会妨碍本体的织物通过,这是因为:在加工紧身裤的该阶段中,本体的织物被形成为两个边界织物(该两边界织物根据两缝线纵列在相应端部处连接在一起),在针织阶段,该两边界织物在销的相对侧通过;这在下面的描述中将是显而易见的。
下面将参照实施例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的例子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针织机及服装的其他有利特征和实施例,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构成了本说明书的一体部分。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描述及附图更容易理解本发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非限制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更具体地,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紧身裤的透视图;
图1A示出了类似于图1的另一变型实施例的视图;
图2和3示出了处于图1中的紧身衣的两个针织阶段的圆型针织机的两针筒的局部示意性透视图,两个针织阶段分别是针织短裤期间和针织两裤筒件期间;
图4示出了在图2和3中的紧身裤从针织机上掉落时展现自身时的侧部透视图;
图4A示出了类似于图4的另一变型实施例的视图;
图5是根据图4的紧身衣的V-V的截面图;
图6是图3中的细节部VI的放大视图;
图7是图6中的细节部VII-VII的放大视图;
图8是根据图7的VIII-VIII的视图,为更清楚起见,处于平面布局并且通过将其水平展开而变形;
图9示出了类似于图7的视图,其中针织机正利用下针筒形成缝线;
图10示出了沉降片17的放大视图;
图11、12和13分别示出了控制凸轮在不同工作阶段从外侧控制图2中的针织机的织针、下针和沉降片的平面图;
图14示出了根据图7的VIII-VIII的视图,其处于在两裤筒件之间形成连接的阶段;
图15和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针织机的轴向截面图,其中两针筒分别朝向彼此轴向运动和远离彼此轴向运动;
图17示出了根据图16的XVII-XVII的截面图;
图18和19示出了使用了图15中的两针筒的针织机的头部的示意性截面图,随后,分别示出了针筒轴向彼此靠近的布置和针筒轴向运动远离彼此的布置;
图20示意性示出了类似于图4的处于中间工作阶段的紧身裤,该紧身裤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变型实施例的方法和针织机形成,其中,在针织本体时所有织针在两针筒的360°角展开区上使用;以及
图21示出了图20中的紧身裤处于被伸展且被打开状态,该图与图1相对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了一种用于生产紧身裤的针织方法,该紧身裤具有本体和两个裤筒件,裤筒件可端接不漏脚趾或漏脚趾的裤脚部,该裤脚部之后在针织机外被缝合。但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也可用于针织其他类型服装,例如贴身的短内裤或类似物,其中裤筒件被减小到仅仅织物的围绕用于腹股沟区域附近的裤筒的开口的很小部分。
另外,下面将描述一个特别有益的过程。其中,在针织本体时,排除一织针弧以形成分叉区域,即本体与裤筒件之间的连接区域,其并不是如从美国专利4011738获知的工艺中的那样的点状。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效果较差的实施例中,也可使用两针筒的整个圆形针床(因此为360°弧)来针织本体。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分别使用带“S”型纱线和“Z”型纱线的至少两个供纱器来针织本体,无论如何获得下述优点:针迹密度(stitch density)等于由针织机的精良性所允许的最大针迹密度,且等于裤筒件或裤筒的针迹密度。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紧身裤的局部示意性透视图,其中重点突出了一些几何部件,重点在于理解紧身衣的针织方法。通过双针筒针织机(即具有两个叠置的轴向针筒的针织机)来执行针织操作,每一针筒带有圆形针床,一个针筒的织针与另一个针筒的织针相对。
具体而言,图1中示出了本体1,本体1包括:围绕服装(紧身裤)的口部的弹性腰带部3A、3B;适于覆盖盆腔上部部分的区域5A、5B(下文表示为“本体的上部部分”);以及将本体的上部部分与裤筒件9A、9B连接起来的区域7A、7B(下文表示为“本体的下部部分”)。在双针筒圆形针织针织机中通过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的上部部分5A、5B,在一针筒上针织左半部5A(在观察图1时),在另一针筒上针织右半部5B,这两个半部被沿紧身裤中央的两条理想直线(m,n)(分别为前部线和后部线)连接起来。在针织过程中,通过使旋转运动反向,纱线就沿这些线从双针筒针织机的两个叠置针筒的两个圆形针床中的一个移到另一个。因而,这些线形成了内缝线,用于连接本体1的上部部分的左部分和右部分。
相反地,通过连续运动来加工本体1的下部部分7A、7B和裤筒件9A、9B,在针织机的一针筒上加工左部分7A和左裤筒件9A,在针织机的另一针筒上加工右部分7B和右裤筒件9B。两虚线A1、A2表示通过往复运动加工的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和通过连续运动加工的本体1的下部部分7A、7B之间的缝线经过迹线。裤筒件9A、9B沿缝线CC的局部弧相互连接,缝线CC限定出紧身裤的分叉线,而且在线A1和A2的连接端点C1、C2之间延伸,缝线CC实际上通过缝合的一个或多个局部迹线而形成,下文将参照针织方法来对此进行更好的描述。通过已形成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并被上下两针筒的织针同时啮合的纱线所形成的交织获得这些局部迹线。
图1中,用实线表示由单针形成的缝线的纵列图案。如该图所示,缝线纵列从弹性腰带部3A、3B沿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并且沿着本体1的下部部分7A、7B伸展,从而形成了单个管形织物,它们随后被分开以形成两个裤筒件9A、9B。但是,缝线纵列中的形成裤筒件9A、9B的内部分的一部分开始于线CC处,线CC由局部的连接迹线形成而且在在点C1和C2之间的分叉区域中延伸,迹线A1、A2与线m、n分别相交于点C1和C2。
概括而言,该服装如下地形成:
-由双针筒针织机的两针筒之一来针织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中的部分5A、本体1的下部部分7A、7B中的部分7A以及裤筒件9A;
-由双针筒针织机两针筒中的另一针筒来针织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中的部分5B、本体的下部部分7A、7B中的部分7B以及裤筒件9B;
-缝线纵列除了形成分叉区域和裤筒件内部分的中心缝线纵列以外从弹性腰带部开始伸展以形成裤筒件,该裤筒件内部部分始于沿着处于点C1和C2之间的线CC交织的连接处。
图2示出了弹性腰带部3A、3B的针织阶段和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的针织阶段。在该阶段,两个针筒,下针筒11和上针筒13往复运动地旋转来利用每个针筒的一个或多个供纱器(优选针筒的两个供纱器)中的相同纱线(优选两根纱线)来形成弹性腰带部3A、3B的相应半部以及形成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的相应半部。当该对针筒在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下针筒11的织针针织弹性腰带部3A、3B的相应半部3A或针织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的半部5A,此时,上针筒13的织针保持不工作,其中相应的针钩被提升到沉降片的脱圈平面的高度;当该对针筒在相反方向(即,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下针筒11的织针保持不工作,其中相应针钩被降低到脱圈平面的高度,此时,上针筒13的织针针织腰带部3A、3B的另一半部3B或者针织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的另一半部5B。
通过使针筒的旋转运动反向,每个供纱器中用来形成弹性腰带部或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的纱线因而从一针筒的织针穿过另一针筒的织针,从而在运动反向点处、在相应迹线的端部处形成了长度比轴向彼此靠近的两针筒小得多的内缝线。这些运动反向点界定了已提到的中心线(m、n),该中心线(m、n)用于连接弹性腰带部的两个半部3A、3B以及本体1的上部部分的两个半部5A、5B。
应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并不是针筒11和13的所有织针都在工作,每一针筒中,使用由连续织针(对应于全部织针的本体)所构成的弧,例如,对于具有400个织针的针筒来说,使用350个织针,从而形成连续的工作织针弧。剩下织针形成了不工作的织针弧C。对于针筒11和13两者而言都存在这种情况。每一针筒弧C的织针基本上处于相同的角度位置,即它们相互相对。它们不工作,即当针筒顺时针方向旋转和当针筒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它们总是保持不工作。反之亦然,如之前所提到的,剩下的织针形成与不工作的织针弧C互补的弧,该剩下的织针交替工作,当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一针筒的织针工作,当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另一针筒的织针工作。
因而,该针织方法与在本说明书的背景技术提到的现有技术专利文献所述的针织方法基本不同,该专利文献所述的针织方法中,在往复运动针织阶段,上针筒和下针筒两者的所有织针都设定为交替工作,在顺时针旋转时首先一针筒的织针工作,而在逆时针旋转时,另一针筒的织针工作。实际上,可通过使用每一针筒的织针的本体(如具有400个织针的针筒中的350个织针)来针织腰带部3A、3B以及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以这种方式,弹性腰带部3A、3B以及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的缝线纵列总数等于700。以下,N5将表示本体的上部部分5A、5B的缝线数量,Nc/2将表示在利用往复运动的针织过程中保持不工作的织针数量。
利用往复运动以相应端部局部迹线A1、A2针织本体1的上部部分的两个半部5A、5B之后,开始进行本体1的下部部分7A、7B的针织阶段,随后开始进行裤筒件9A、9B(参见图3)的针织阶段。通过使两针筒11、13在相同方向上连续运动地旋转来执行这两个阶段,该两针筒对来自相应供纱器的纱线进行针织,每一个针筒利用所有织针(例如400个织针)首先生产出本体1的下部部分7A或7B,随后生产出相应裤筒件9A、9B,也就是说,设定沿两针筒11、13的弧C先前保持不工作的织针也工作,所述先前保持不工作的织针数量为Nc/2(这个例子中等于50)。
这个阶段开始时,两针筒的弧C上的、在往复运动期间保持不工作的织针被设定成与已针织出弹性腰带部部分3A、3B及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的那些织针一起工作。先前保持不工作的这些织针形成一个或多个局部迹线CC,与相应针筒的所有其他织针一起连续运动地继续针织本体1的下部部分7A、7B以及接着针织裤筒件9A、9B。下面将详细描述这一经历阶段。
因而,利用数量等于两针筒总织针数的织针来针织本体1的下部部分7A、7B。反之亦然,利用针筒11或13的织针来针织每个裤筒件9A、9B。因而,每个裤筒件具有等于针筒的织针数(在本例子中为400个织针)的缝线纵列数N9。本体的下部部分7A、7B具有等于2xN9缝线纵列数,即等于每一针筒11、13的织针数的两倍。这些缝线纵列中的一部分从半迹线A1、A2朝裤筒件9A、9B延伸,该半迹线A1、A2是利用往复运动被针织的部分的端部;同时,这些缝线纵列中的一部分形成了交织线C,这部分缝线纵列从交织线C朝裤筒件9A、9B延伸。由于每一针筒11、13上的、在前述的利用往复运动针织本体1上部部分5A、5B的阶段期间保持不工作的织针数量为Nc/2,因而涉及交织的缝线纵列数等于Nc。
针织期间,在下针筒11内部,通过传统的吸入系统(图中未示出)从底部产生空气流。以这种方式,在形成紧身裤时,紧身裤被吸到底部、在下针筒11内运动,其中腰带部的部分3B、短裤的部分5B及裤筒件9B插入紧身裤的对应部分3A、5A和9A内部,以使得在将紧身裤从针织机中抽出时,紧身裤处于如图4和5所示状态,为了使紧身裤处于图1的可穿戴形式,必须沿图5中的箭头F将右裤筒件9B从左裤筒件9A中抽出;从而,在将裤筒件9B翻面之后,也展开本体的上部部分5A、5B的右部分5A以及弹性腰带部的右部分3A。
一旦结束紧身衣的针织,通过初始从形成裤筒件9B的织针13拆开内部裤筒件9B,同时使向上的气流方向反向,这样在已针织好紧身裤之后,也可在针织机上自动执行将一裤筒件从另一裤筒件中抽出的操作。以这种方式,当另一裤筒件9A的最后缝合迹线仍附连在已经形成裤筒件9A的织针15上时,内部裤筒件9B从外部裤筒件9A中滑出,向上展开。此时,外部裤筒件9A的最后缝合迹线被从织针15上拆掉,紧身裤以图1所示的展开布置被向上或向下排出就不重要了。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针织机的上针筒11、下针筒13的面对端部的轴向部段,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紧身裤的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正处于往复运动的针织阶段。
在每一针筒内,可看到织针15,织针15在控制凸轮和下针(下面将对下针进行描述)的作用下沿针筒的外纵向槽11A、13A滑动,沉降片17沿与针筒11、13成一体的相应板或“外环”19、21的径向槽水平滑动。对于每一针筒而言,沉降片受分别由相应环27、29支承的凸轮23、25控制,通过针织机非旋转件的特定角度止挡部(未示出)防止相应环27、29旋转。
图8中,为使图更清晰,织针与沉降片之间的水平距离被放大,显示出下针筒11的织针15如何与上针筒13的织针15密切配合,以使得一针筒的织针15与另一针筒的沉降片17对准。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有益的实施例中,沉降片17具有十分靠近相应钩17A的深凹部17B(参照图10、6和7),实际上深凹槽17B位于钩17A与针踵17T之间,从而允许相对针筒的织针15在它们从所述针筒中伸出时通过从而拾取供纱器的纱线。
因而,在图7中,示出了上针筒13的织针15,该织针15通过使其从针筒13中伸出、经过相对沉降片的空间17B而被降低以拾取来自导纱器55A的纱线31;同时,相对针筒11的织针不工作,大致在它们的针筒11的沉降片17上边缘的高度处保持缩回。请注意的是,在该阶段,导纱器55A稍高于表示与针筒11和13等距离的水平面的线(f),以使得上针筒13的织针可能以正确方式拾取纱线。另外,不形成缝线的针筒的沉降片17被保持处于图7所示的被推进的位置中,从而在上针筒的织针形成缝线时这些织针不会受到干扰(根据本发明这是由于空间17B的缘故)。
这种配置允许利用往复运动使用每一针筒的工作织针弧上的所有织针来加工弹性腰带部3A、3B和本体的上部部分5A、5B,即如上所述,使用针织机的真实精良性来在本体中获得所需的针迹密度。
图9示出了在用下针筒11形成缝线以通过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的上部部分时织针15和沉降片17的相互位置。在这个阶段,致动下针筒11的织针15来拾取来自在先前的摆动中上针筒13(图6)的织针所使用的相同的导纱器55A的供纱器的相同纱线31。请注意的是,在图9的阶段中,已经将导纱器55A稍微提升到线(f)之上,从而下针筒的织针能以正确方式拾取纱线。通过具体装置(图中未示出)获得导纱器55A在针筒的往复运动冲程过程之间的移位,该具体装置例如是美国专利4011738所述的那种类型的装置。
在通过往复运动针织腰带部3A、3B以及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期间,如上所述,必要的是两个面对的针筒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以尽可能减小内缝线,该内缝线连接由两针筒形成的迹线的端部,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沉降片17具有与相应钩17A的上部部分处于相同高度的脱圈平面17C(图10)。以这种方式,可保持两针筒彼此靠近,以使得两针筒11、13的沉降片17之间的距离(d)(图7)正好是让针织织物穿过所要求的距离。
图11、12和13示出了在针织机的相应工作阶段中两针筒的织针15以及下针16的操作凸轮装置的展开图。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在相应工作行程的展开图的左侧示出了织针15和下针16。从底部开始,可看到:下针筒的提升凸轮35A、35B、35C、35D和下降凸轮37A、37B、37C、37D,它们用于提升和降低下针16;可通过任何已知的机械或电子选择装置以传统方式来控制的选择杆组件39;四组用于形成缝线的织针控制凸轮41A、41B、41C、41D;对于上针筒,可区别开类似部件,如三组用于形成缝线的织针控制凸轮43A、43B、43C、用于提升和降低下针16的提升凸轮45A、45B、45C和下降凸轮47A、47B、以及选择杆组件49。
在织针和下针控制凸轮的展开图上方和下方分别示出了上针筒和下针筒的沉降片17的底部17T的轨迹51、53,以显示沉降片相对于上下针筒的运动,其与织针控制件在同一平面上延伸。但是,应注意的是,实际上,沉降片17沿水平面运动,而织针和下针分别在针织机针筒的相应槽中竖直运动。
在所示出的沉降片轨迹的较长水平部段51A、53A中,沉降片处于图6所示的被完全推进的位置。该位置允许另一针筒的相应织针15轴向伸出到该针筒外部来拾取纱线,而不会撞到沉降片。然而,这些轨迹的较短水平部段51B、53B表示沉降片17在向心方向上处于完全被拉出的位置,如图9所示的下针筒的沉降片,传统地,它们分别对应于针织机的相应供纱器的缝线形成凸轮41A-41D和43A-43C。
另外,图11中(与在图12和13中类似),在线(f)附近,示出了织针的轨迹,对应于在该图所涉及的阶段中工作的供纱器,这种情况下,下针筒11的织针15通过从导纱器55A、55B拾取纱线来形成缝线。
在图11的阶段中,针筒逆时针旋转(箭头F1)以通过下针筒的相邻织针(例如共400个织针中的350个织针)构成的弧在相应的导纱器55A、55B上形成弹性腰的半部3A(也参照图1)或者短裤的上部部分5A的半部的两条缝合迹线。在这个阶段中,使用缝线形成凸轮组41B、41C和相应的下针提升凸轮35A、35B;同时,上针筒的织针15保持不工作,其中钩处于相应沉降片17的脱圈面的高度处,如图9所示。下针筒的沉降片17沿图11所示的轨迹运动,以通常方式与在所述凸轮组41B、41C上形成缝线的织针协作;同时,上针筒的沉降片控制凸轮逆时针旋转一角度(α),从而延迟所述沉降片的向心运动到一定程度,以足以在形成缝线期间不阻碍下针筒的织针。以如下方式来简单地获得对上针筒的沉降片凸轮在逆时针方向上的这种有限旋转:仅通过摩擦使这些凸轮的支承件29(图6)旋转到角度止挡部(图中未示出)为止。
在图12的阶段中,针筒沿顺时针方向(箭头F2)旋转,以利用上针筒通过由相邻织针(例如共400个织针中的350个织针)构成的弧分别在相应供纱器55A、55B(已用在图11的阶段中)上形成弹性腰带部的半部3B(也参见图1)的两条缝合迹线或短裤的上部部分的半部5B的两条缝合迹线。在该阶段中,使用了缝线形成凸轮组43A,43B和相应的用于降低和提升下针的下降凸轮47A,47B和提升凸轮45A,45B。上针筒的沉降片17遵循图12所示的轨迹,以通常方式与相应的织针15协作,在所述凸轮组43A、43B上形成缝线;同时,使下针筒的沉降片的控制凸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角度(β),从而延迟相应沉降片的向心运动到一定程度,以足以在上述缝线形成期间不阻碍上针筒的织针。以如下方式来简单地获得下针筒的沉降片凸轮沿顺时针方向的这种有限旋转:使所述凸轮的支承件27旋转到所设置的角度止挡部(图中未示出)为止。
在图13的阶段中,针筒以连续运动沿逆时针方向(箭头F1)旋转,从而在两种情况下都使所有织针工作来形成短裤下部部分的相应半部7A、7B或相应裤筒件9A、9B。特别地,在该阶段中,在每次旋转时,通过缝线形成凸轮组41A、41D和相应的下针提升凸轮35D、35C来拾取来自导纱器55D、55C的纱线,下针筒形成两条缝合迹线;同时,通过缝线形成凸轮组43B、43C和相应的下针降低凸轮47A、47B来拾取来自导纱器55A、55B的纱线,上针筒形成两条缝迹线。上针筒13和下针筒11二者的沉降片17沿图13所示的轨迹运动,以通常方式与相应织针15协作,从而在所述凸轮组43B、43C;41A、41D上形成缝合线,当两针筒(如图10清楚所示的)在角度相互偏置的供纱器上形成缝线时,相应控制凸轮不会相互偏置,由于根据本发明的沉降片的特殊形状(如上所述),因而一个针筒的沉降片不会干扰另一针筒的织针。
在连续运动针织阶段开始时,两针筒的所有织针都工作,即通过往复运动形成腰带部3A、3B和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的织针和沿着两针筒11、13的不工作织针弧C上的织针,由于不工作织针没有参与先前的针织阶段而在它们的柄部上没有缝线。在连续运动针织阶段开始时,在先前阶段保持不工作的织针弧C在连续运动针织阶段开始时形成一个或多个迹线,以用于沿分叉线CC(也参照图1)连接裤筒件。为设定这些织针工作,它们必须啮合至少一根纱线以形成第一缝合迹线。
图14示出了该阶段的利用第一纱线WA所形成的第一缝合迹线的过程。在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已经形成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以及弹性腰带部3A、3B的纱线是下针筒11的导纱器的纱线,因而第一纱线wA(其是已形成本体1的部分5A、5B的纱线中的一根)被下针筒11的织针啮合。这些织针拾取来自供纱器41B(参照图13)的导纱器55A的纱线。如下所述,利用由供纱器4C的导纱器55B供给的另一纱线wB(其也已经形成本体1的部分5A、5B)来形成第二缝合迹线。
在形成第一迹线(wA)期间,当针筒11、13的先前保持不工作(其闭锁器先前已经通过普通的织针打开装置打开,图中未示出)的织针弧C在导纱器55A的前方经过以拾取该纱线时,上针筒上处于奇数位置(b1、b3等)的织针和下针筒上处于偶数位置(a2、a4等)的织针被致动。以这种方式,如图14所示,在织针弧C处,纱线wA以z形布置。继续使针筒沿方向F1旋转,在下一供纱器处,即在图13的供纱器41C处,两针筒11、13的弧C上的织针以与图14所示的相反的选择方式来拾取由导纱器55B承载的纱线wB,也就是说,它们被致动以仅仅从下针筒11的奇数织针(a1,a3等)和上针筒13的偶数织针(b2,b4等)拾取纱线。图14中,该阶段被上针筒13的偶数织针和下针筒的奇数织针啮合的纱线WB的轨迹用虚线示出。
以这种方式,两条相互交织的最初的缝合迹线在织针弧处形成,之后针筒11、13的弧C上的所有织针与两针筒的所有其他织针一起工作(如图13所示),从而针织本体1的下部部分7A、7B以及相应裤筒件9A、9B。这呈现为沿分叉处的弓形曲线CC的连接交织线。
在上面的描述中,已经假设:使用下针筒的两个下供纱器和两个上供纱器通过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所述供纱器具有两个工作导纱器55A、55B。因而,通过供给纱线wA、wB的相同的下导纱器来获得在先前阶段在每一针筒11、13上不工作的织针弧C所形成的交织缝线的最初迹线,这些不工作的织针在往复运动结束并且连续针织运动开始时被设定成工作,其中用所述纱线wA、wB已经针织了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然而,也能以相反方式操作,即利用上针筒的导纱器供给两根纱线来形成本体1。在这种情况下,交织缝线由两根纱线wA、wB形成,所述两根纱线wA、wB在往复运动针织阶段已被上针筒的导纱器供给到两针筒中以形成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
也可能通过往复运动来获得这种交织缝线,但该方案较复杂而且较慢。
因此,在往复运动期间,必要的是保持两针筒彼此的准确相位,其中相应织针偏置半个节距。这可通过通常方式来获得:通过矫正齿轮在针筒之间进行运动传动;以及在组装阶段通过使用双齿轮来恢复传动不可避免的间隙。但这样成本非常高。
为了克服这种缺点,如图15至1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特殊布置。其中通过螺钉101将中空块103固定到下针筒11上,所述块设置有上部孔,圆柱形衬套105被压入该上部孔内。衬套的轴线Y-Y平行于针筒轴线X-X并且布置在形成紧身裤分叉C的织针的内侧附近,并与针织运动反向并且形成图1的缝线纵列m,n的织针等距。
通过螺钉111将类似的中空块109固定到上针筒13,所述块下部具有孔,角坐标插头107被压入该孔内部,插头107也具有轴Y-Y。插头107可插入衬套105中、与衬套105保持最小的径向间隙,所述最小间距仅仅足以保证插头自由地轴向往复滑动。
图15的布置中,两针筒尽可能彼此靠近,以通过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的5A、5B部分以及弹性腰带部的3A、3B。这种布置中,插头107以最小间隙插入支座105中,以保持针筒11、13彼此角度对准,以这种方式,在一个针筒的织针被致动以形成缝线时,这些织针可自由地插入在另一针筒的织针之间,而不会相互干扰,如图8所示。使通过往复运动制成的织物的两组边缘部分3A、5A;3B、5B如图2和3所示那样一组在另一组内运动,然后根据线m,n在相应端部处连接在一起。由于上述插头107的布置,它在织物加工过程中不干扰织物的这两组边缘部分,因为织物边缘部分在插头107相对侧穿过时与插头不发生干扰。
以这种方式,恢复针筒11和13之间由机械传动所引起的任意角度间隙,尤其是恢复齿轮的间隙以及形成齿轮的任意连接件的间隙,因而就不需使用矫正齿轮。
在图16的布置中,示出了针筒11、13在通过连续运动针织裤筒件9A、9B时针筒11、13的相互轴向位置,针筒彼此间隔一距离,以使得相应织针在被致动以形成缝线时可与另一针筒的织针保持轴向隔开,因而就不需要织针的精确相对角度定位。在该位置中,插头107完全从支座105中拔出并且保持与支座间隔开的程度足以允许裤筒件9A、9B在其针织期间在插头与支座之间穿过。
图18示出了上述双针筒针织机的头部的侧视图,其中下针筒11与上针筒13处于图15所示的相邻布置。实际上,针织机具有两个相对的半头部200、300,每一半头部包括基板202、302,基板202、302通过轴承204、206;304、306支承相应针筒11、13。针筒通过驱动轴308以及相应的两对齿轮210、212;310、312彼此连接,驱动轴实际上是通过连接件将两个同轴的杆214、314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该连接件具有可轴向滑动的花键轮廓216。
每一头部200、300还包括:用于控制相应织针和下针(图中未示出)的控制凸轮,以及应用于支承所谓的“罩盖”218、220;318、320的凸轮,所述“罩盖”分别固定到中间板222;322和基板202;302上。
下端基板搁置在针织机的基底324上,头部通过齿形带和滑轮326接收针筒的旋转运动。
上半头部300具有基板302,该基板302与棱柱形导向装置330的导向块328一体构成,棱柱形导向装置330与针筒轴线X-X平行并且被固定到侧支承板上,该侧支承板又与下半头部200的基板202一体构成。气动致动器334插入在两个半头部的基板202、302之间,从而使得基板202、302朝向彼此运动或远离彼此运动,这种移位运动由可调节的止挡部(未示出)来限定。
因而,在图18的布置中,通过相关的半头部200、300可能使针筒11、13朝彼此运动,从而可根据上述方法通过往复运动来针织紧身裤的各部分;或者,在图19的布置中,通过所述两半头部可能使所述针筒远离彼此运动,从而通过连续运动来针织紧身裤的其他部分。
应该理解的是:特别有益的是,在通过往复运动进行针织的阶段中,两针筒朝向彼此轴向运动,其中一针筒的织针插入相对针筒的织针之间,因为它能够获得更规则的成品,其中在两针筒反向运动处所得到的本体的区域实际上是看不到的。但是,也可能在本体的往复运动针织阶段期间使两针筒彼此隔开。这种情况下,机械结构虽然不太复杂,但是成品质量较低。图1A和4A示意性示出了与图1和4类似的服装的视图,但表明内缝线m,n较宽,即存在两相邻缝线纵列的相互间隔更大的区域,原因在于:在该区域中,整个针织过程中,由于两针筒保持较大距离,纱线从一针筒穿过另一针筒从而形成比两针筒靠近的情况大的位移。
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一个实施例,其中,通过往复运动针织本体时,织针弧保持不工作,设定所述织针工作以在分叉封闭区域中形成交织线。以这种方式,可能获得高质量且更合身的服装,与根据现有技术的方法所获得的服装相比,得到显著改善。特别地,制品在本体的区域中具有与利用传统系统获得的缝线密度更大的缝线密度,其中,本体仅通过针筒的半数织针来针织,也就是说,仅使每个针筒的奇数织针或偶数织针保持工作。仅仅在交织线C处保持不工作的织针仅仅与整个圆形针床的织针的一部分相对应,通过往复运动针织本体的那部分的缝线纵列数明显大于单裤筒件的缝线纵列数。例如,如果每一圆形针床(每一针筒)上的四分之一织针在往复运动针织阶段被排除在外,则针织本体(在通过往复运动所形成的部分中)的缝线纵列数为单裤筒件的缝线纵列数的1.5倍。典型地,然而,在往复运动阶段被排除在外的织针数量通常小于织针总数的25%。例如,在具有400个织针的针织机上,有50个织针在往复运动针织阶段停止工作,因此,通过每一针筒的50个织针来形成交织线C,同时,由2*(400-50)=700个织针通过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的那部分。
在本发明的效果较差的其他实施例中,可能使用两针筒的所有圆形针床上的所有织针(并不是现有技术中的交错布置的织针)来通过往复运动针织本体,即,使用两针筒的针床的所有360°弧度上的织针来针织本体。图20与图4相对应,示意性示出了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中处于中间工作阶段的服装。图21示出了类似于图1的服装。与上述相比,针织机结构及针织过程保持基本不变,但在往复运动针织阶段,所有织针都参与针织缝线。以这种方式制成的服装在两裤筒件中包括相等的缝线列数,同时,在本体的整个展开面上以等于形成两裤筒件的缝线总列数之和的缝线纵列数形成本体,因而整个服装上的针迹密度相等。例如,在具有400个织针的针织机上,用400个织针针织每一裤筒件,用800个织针针织本体。
如说明书的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可能通过两针筒的连续运动从裤筒件脚趾部分开始针织,最后针织本体的腰部。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通过在从裤筒件针织到本体针织时使两针筒上的织针弧停止工作来形成交织线C。例如,可通过使用熔喷纱线、或用1/1交织法、或采用莱卡碎片或其他已知方法来稳定交织线或防止交织线脱散。
应理解的是,附图仅示出了通过本发明实际布置所提供的例子,可以改变这些例子的形式和结构而不超出以本发明为基础的构思的范围。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附图标记仅用于根据说明书及附图方便阅读权利要求,而没有以任何方式限制由权利要求所表示的保护范围。

Claims (45)

1.一种用于通过双针筒(11、13)圆型针织机来针织针织服装的方法,该服装包括本体(1)和两裤筒件(9A、9B),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两针筒的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1)的至少一个部分(5A、5B);
-通过两针筒(11、13)的连续旋转运动来针织裤筒件(9A、9B),由所述两针筒的第一针筒针织第一裤筒件,由所述两针筒的第二针筒针织第二裤筒件,
其特征在于:在通过两针筒(11、13)的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1)时,设定上针筒的至少一个织针弧的所有织针以及下针筒的相应织针弧的所有织针工作;以及使用至少两个供纱器和至少两根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针织本体的腰部;针织本体;随后针织裤筒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同时针织裤筒件的脚趾部;针织裤筒件;随后针织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往复运动针织本体的所述至少一个部分(5A、5B)时,使用偶数数量的供纱器和纱线,其中至少一根纱线为“S”型和至少一根纱线为“Z”型;以及使用至少两个供纱器以及至少一根“S”型纱线和一根“Z”型纱线来针织每一裤筒件。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的所述至少一个部分(5A、5B)时,保持所述两针筒的每一针筒上的弧(C)的织针暂时不工作;以及利用所述暂时不工作的织针形成用于连接两裤筒件(9A、9B)的交织线(CC)。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通过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的至少一个部分,且保持所述弧(C)的织针不工作;在本体的至少一个部分的针织结束时,设定暂时不工作的所述织针工作,以形成用于连接两裤筒件(9A、9B)的交织线(CC);然后借助于两针筒(11、13)的所有织针(15)通过连续旋转运动来继续针织所述裤筒件(9A、9B)。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连接三个管形织物来形成所述服装;其中通过往复运动地旋转的两针筒(11、13)和由至少两个供纱器的至少两个导纱器(55A、55B)供给的纱线来获得第一管形织物(3A、3B;5A、5B),当一个针筒在一方向上旋转时该一个针筒的织针工作,而当另一个针筒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该另一个针筒的织针工作;其中另外两个管形织物(7A、7B;9A、9B)通过下述方式获得:通过连续运动地旋转第一针筒和第二针筒和为所述第一针筒和第二针筒中的每一个供给来自每一针筒的至少两个供纱器的两个相应导纱器(55C、55D;55A、55B)的至少两根相应纱线同时并且分别地由第一针筒(11)针织另外两个管形织物中的第一个以及由第二针筒(13)针织另外两个管形织物中的第二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了加工所述第一管形织物(3A、3B;5A、5B),每个针筒(11;13)使用第一织针弧上的所有织针,该弧上的织针数量小于该针筒的织针总数,为每一针筒留下不工作的相应织针弧(C);
-通过相应针筒(11;13)的所有织针(15)来进行另外两个管形织物(7A、7B;9A、9B)中的每一个的针织。
9.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针织本体的所述第一部分(5A、5B)时保持不工作的所述织针弧(C)处,所述交织沿服装分叉线(CC)形成有共同缝线的至少一条局部迹线(wA;wB),优选形成有共同缝线的至少两条局部迹线,所述至少一条局部迹线是通过两针筒(11、13)的保持不工作的织针弧(C)的织针针织的。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针织本体(1)的所述第一部分(5A、5B)时保持不工作的织针弧(C)处,所述交织沿服装分叉线(CC)形成有共同缝线的至少两条局部迹线(wA;wB),所述两条局部迹线是通过两针筒(11、13)的保持不工作的织针弧(C)的织针针织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已针织了本体(1)的所述第一部分(5A、5B)的一根纱线来形成所述至少一条局部迹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已针织了本体(1)的所述第一部分(5A、5B)的两根纱线来形成所述至少两条局部迹线。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针织本体(1)的所述第一部分(5A、5B)时保持不工作的织针弧(C)所针织的共同缝线的至少一条局部迹线通过以下方式形成:两针筒的保持不工作的织针弧(C)的交错布置的织针(a2、a4、...;b1、b3、...)啮合至少一根纱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针织本体(1)的所述第一部分(5A、5B)时保持不工作的织针弧(C)所针织的共同缝限的所述两条局部迹线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第一针筒的保持不工作的织针弧(C)上的偶数织针(a2、a4、...)和第二针筒的保持不工作的织针弧(C)上的奇数织针(b1、b3、...)啮合至少一根第一纱线(wA),随后第一针筒的保持不工作的织针弧(C)上的奇数织针(a1、a3、...)和第二针筒的保持不工作的织针弧(C)上的偶数织针(b2、b4、...)啮合第二纱线(wB)。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两针筒(11、13)的连续且同时的旋转运动来针织缝线的所述至少一条局部迹线或所述两条局部迹线。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由两个导纱器供给的至少两根纱线来针织本体(1)的所述第一部分(5A、5B),所述至少两根纱线被交替地在一方向上旋转期间供给第一针筒(11)以及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期间供给第二针筒(13)。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第一针筒的两个供纱器和第二针筒的两个供纱器来针织本体(1)的所述第一部分(5A、5B)。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往复运动来针织本体(1)的所述至少一个部分(5A、5B)时,双针筒针织机的两针筒(11、13)朝向彼此轴向运动到相邻的工作位置中,以使得一个针筒的织针插入另一个针筒的织针之间;在通过连续旋转运动针织时,所述两针筒远离彼此轴向移动到隔开的工作位置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往复运动针织时,所述两针筒通过布置在两针筒内部的角度连接装置而扭转地彼此连接起来。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针织本体时和针织裤筒件时,所述两针筒(11、13)都保持一距离,以使得一个针筒的织针没有插入到另一个针筒的织针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2、3、4、7、16、17、18、19、20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往复运动针织本体(1)的所述至少一部分(5A、5B)的针织阶段,针筒(11、13)的所有织针形成缝线。
22.一种用于生产诸如贴身短内裤、紧身衣或类似物的服装的双针筒(11、13)圆型针织机,其特征在于:通过编程来执行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针织方法。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两针筒(11、13)相对于彼此偏置一角度,以使得每一针筒(11、13)使其自己的织针(15)与另一针筒(13,11)的沉降片(17)对准,从而在加工服装时一个针筒的织针(11)不会干扰另一个针筒的织针,两针筒都以它们的有效细度用于针织服装的所有部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沉降片(17)具有钩(17A)和针踵(17T),所述钩和针踵之间设置有凹部(17B),凹部(17B)适于允许相对针筒上的相应织针(15)在该相对针筒形成缝线时通过,一个针筒(13,11)的沉降片(17)在另一个针筒(11、13)的织针(15)被致动以形成缝线时保持被推进。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两针筒(11、13)的沉降片(17)具有缝线形成平面(17C),该缝线形成平面几乎与钩(17A)的上部部分对齐。
26.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每一针筒(11、13)包括用来控制相应沉降片(17)的控制凸轮(23,25),设置有角度运动器,以在针织机的各工作阶段允许改变凸轮的角度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在往复运动的每一返回冲程中,其中所述两针筒中的一个针筒的织针不工作,用于控制织针不工作的所述针筒的沉降片(17)的控制凸轮(23、25)相对于其在连续运动阶段所用的正常角度位置偏置一角度(α;β),从而相对于所述两针筒中的织针正在工作的另一针筒的缝线形成点而言延迟相应沉降片(17)的推出,因而避免了干扰所述另一针筒的工作织针。
28.根据权利要求22至27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两针筒能移动以交替地呈现两个针织位置,分别为两针筒的第一相邻位置和第二隔开位置;角度连接装置设置用于在两针筒处于第一相邻位置时可扭转地约束两针筒。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角度恢复装置设置在两针筒内部。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恢复装置包括由所述针筒的第一针筒支承的销以及由所述针筒的第二针筒支承的支座,两针筒的轴向推进运动使得销穿入支座中。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销和所述支座刚性连接到相应的针筒上。
32.针织服装,所述针织服装包括本体(1)和沿分叉区域连接起来的两个裤筒件(9A、9B),其中所述本体(1)和所述裤筒件(9A、9B)通过连续的针织织物以无缝方式形成,其特征在于:本体和裤筒件都由至少两根纱线形成,本体以大于形成所述裤筒件之一的缝线纵列数的缝线纵列数形成。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本体的至少一部分的缝线纵列数介于形成所述裤筒件之一的缝线纵列数的1.4倍至1.9倍之间,优选介于1.5倍至1.9倍之间,更优选介于1.6倍至1.9倍之间。
34.根据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本体和裤筒件都由至少一根“S”型纱线和至少一根“Z”型纱线形成。
35.根据权利要求32、33或34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所述裤筒件由管型针织织物的相应部分形成,形成本体的缝线纵列延伸直至形成裤筒件的一部分。
36.根据权利要求32至35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至少一个上部部分(5A、5B),所述至少一个上部部分通过沿形成于服装的前部部分和后部部分上的两条内缝线(m、n)连接起来的两部分形成。
37.根据权利要求32至36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上部部分的缝线纵列数大于形成所述裤筒件之一的缝线纵列数。
3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在分叉区域设有用于连接两裤筒件(9A、9B)的连接线(CC),所述连接线由两裤筒件共同的至少一条交织迹线形成,优选由两裤筒件共同的两条交织迹线形成。
39.根据权利要求37和38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下部部分(7A,7B),该下部部分构成了上部部分(5A、5B)的延续部分、并延展直到它形成服装的分叉区域和裤筒件(9A、9B);所述内缝线(m,n)在本体的上部部分(5A、5B)中延伸,前部内缝线(m)与后部内缝线(n)通过所述交织线(CC)连接,所述交织线(CC)沿本体(1)的下部部分(7A,7B)延伸。
40.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线(CC)由形成所述本体(1)的上部部分(5A、5B)的纱线形成。
41.根据权利要求38至40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通过从本体(1)的腰部(3A、3B)延伸到裤筒件(9A、9B)的缝线纵列形成,在下部部分中,通过从所述交织线(CC)延伸到所述裤筒件(9A、9B)的另外的缝线纵列形成。
42.根据权利要求38至41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裤筒件(9A、9B)以相等数量(N9)的裤筒件缝线纵列形成;所述交织线(CC)以交织缝线纵列数(Nc)形成;所述本体(1)包括上部部分(5A、5B),该上部部分以本体缝线纵列数(N5)形成,该本体缝线纵列数等于两裤筒件(9A、9B)的缝线纵列数(N9)的总和减去交织缝线(CC)纵列数(Nc)。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下部部分(7A、7B)以等于两裤筒件(9A、9B)的缝线纵列数(N9)总和的缝线纵列形成,两裤筒件的一部分缝线纵列形成了所述交织线(CC)。
44.根据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缝线纵列数(Nc)小于每个裤筒件(9A、9B)的缝线纵列数(N9)的一半。
45.根据权利要求32至37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裤筒件(9A、9B)以数量相等的缝线纵列形成,以及所述本体(1)以等于两裤筒件的缝线纵列数总和的缝线纵列数形成。
CN200980160384.0A 2009-07-10 2009-12-11 如紧身衣或类似衣物的双吃线针织方法、执行所述方法的针织机及由其所制成的服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28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FI2009A000156A IT1398620B1 (it) 2009-07-10 2009-07-10 "metodo di tessitura di un indumento quale un collant o simile , macchina per attuarlo ed indumento cosi' prodotto"
ITFI2009A000156 2009-07-10
PCT/IT2009/000559 WO2011004407A1 (en) 2009-07-10 2009-12-11 Double-feed knitting method for a garment such as tights or the like, machine to implement said method and garment produced therewith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2813A true CN102482813A (zh) 2012-05-30
CN102482813B CN102482813B (zh) 2014-01-15

Family

ID=421025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040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1962B (zh) 2009-07-10 2009-12-11 紧身裤之类的服装的针织方法、相应的针织机及服装
CN20098016038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2813B (zh) 2009-07-10 2009-12-11 如紧身衣或类似衣物的双吃线针织方法、执行所述方法的针织机及由其所制成的服装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040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1962B (zh) 2009-07-10 2009-12-11 紧身裤之类的服装的针织方法、相应的针织机及服装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2) US8474288B2 (zh)
EP (2) EP2452003A1 (zh)
JP (2) JP2012533004A (zh)
KR (2) KR20120050438A (zh)
CN (2) CN102471962B (zh)
AU (2) AU2009349586A1 (zh)
BR (2) BR112012000632A2 (zh)
CA (2) CA2767363A1 (zh)
HK (1) HK1167166A1 (zh)
IL (2) IL217346A0 (zh)
IT (1) IT1398620B1 (zh)
RU (2) RU2517126C2 (zh)
WO (2) WO201100440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6379A (zh) * 2013-11-15 2014-02-05 加宝利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无缝针织裤和一种无缝针织裤的织造工艺
CN104099717A (zh) * 2014-07-03 2014-10-15 杭州佳谷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无缝内衣机高速3d编织方法
CN105793480A (zh) * 2013-10-17 2016-07-20 金莱迪公司 用于制造具有本体和腿部部件的针织产品的方法和机器以及由此获得的产品
CN107109727A (zh) * 2014-10-10 2017-08-29 斯塔乌布利意大利股份公司 用于编织管状针织制品的方法和机器
CN114667373A (zh) * 2020-03-24 2022-06-24 罗纳地股份公司 用于制造管状物品的圆形袜类针织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FI20110039A1 (it) 2011-03-16 2012-09-17 Golden Lady Co Spa "metodo di tessitura a maglia di un indumento, macchina per attuarlo ed indumento cosi' prodotto"
ITFI20130062A1 (it) * 2013-03-26 2014-09-27 Golden Lady Co Spa "macchina da maglieria a doppio cilindro con dispositivo rovesciatore e relativo metodo"
CA2844463A1 (en) * 2013-11-26 2015-05-26 Nygard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Pants
US10227717B2 (en) * 2014-03-10 2019-03-12 Steps Holding B.V. Foot-covering garm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foot-covering garment and a circular machine for knitwear or hosiery
US10368587B2 (en) * 2014-11-04 2019-08-06 Lori Bundschuh Oliver Seamlessly transitioned, double layer, dual fabric garment
US10377703B2 (en) * 2015-07-21 2019-08-13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producing 4-(trifluoromethylsulfonyl)phenol compoun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5924A (en) * 1973-08-10 1976-08-24 Solis S.R.L. Process for the forming of a collant article or the like with a two opposite cylinders circular hosiery machine
US4011738A (en) * 1971-08-12 1977-03-15 Nova Tec Establishment Manufacturing of pantyhose or tights using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EP0046737A1 (en) * 1980-08-25 1982-03-03 Officine Savio S.p.A. Procedure which can be carried out o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needle bars so as to form a panty-hose product or so-called "tights" with continuous-motion processing
US4608840A (en) * 1983-09-20 1986-09-02 Paolo Conti And Meritex S.R.I. Method and machine for knitting garments having legs and a body portion
CN1045429A (zh) * 1989-03-07 1990-09-19 拉姆布达公司 紧身裤形产品的织造方法及其产品
CN1234082A (zh) * 1996-11-06 1999-11-03 金莱迪公司 在单一阶段内生产整件带体部和腿的针织服装的方法和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98965A (de) * 1968-07-22 1970-11-15 Elitex Zavody Textilniho Verfahren zum Stricken und Schliessen der Spitzenteile von Strümpfen
ES393142A1 (es) * 1970-07-15 1975-05-16 Billi Spa Un metodo para la fabricacion de un articulo tubular sin costura.
GB1369371A (en) * 1971-01-25 1974-10-09 Sangiacomo F Method of making panty-hose garments
DE2340384A1 (de) * 1972-08-12 1974-02-21 Billi Spa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artikels mit drei sich verengenden schlauchfoermigen wirkteilen von enganliegenden hosen oder dergleichen
CN1008280B (zh) * 1986-01-23 1990-06-06 帕劳·康蒂 制造连裤袜及类似织物的工艺及圆型针织机
SU1416553A1 (ru) * 1987-01-30 1988-08-15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рикотаж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 двойного борта чулочно-носочного издели
JP2805156B2 (ja) * 1988-07-20 1998-09-30 株式会社福原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に使用する丸編機
IT1277121B1 (it) * 1995-12-20 1997-11-04 Matec Srl Macchina circolare a doppio cilindro per maglieria calzetteria o simile con azionamento degli aghi perfezionato
JP2005307420A (ja) * 2004-03-24 2005-11-04 Toko Kk ストッキング
CZ2005293A3 (cs) * 2005-05-09 2006-12-13 Pletený výrobek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1738A (en) * 1971-08-12 1977-03-15 Nova Tec Establishment Manufacturing of pantyhose or tights using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US3975924A (en) * 1973-08-10 1976-08-24 Solis S.R.L. Process for the forming of a collant article or the like with a two opposite cylinders circular hosiery machine
EP0046737A1 (en) * 1980-08-25 1982-03-03 Officine Savio S.p.A. Procedure which can be carried out o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needle bars so as to form a panty-hose product or so-called "tights" with continuous-motion processing
US4608840A (en) * 1983-09-20 1986-09-02 Paolo Conti And Meritex S.R.I. Method and machine for knitting garments having legs and a body portion
CN1045429A (zh) * 1989-03-07 1990-09-19 拉姆布达公司 紧身裤形产品的织造方法及其产品
CN1234082A (zh) * 1996-11-06 1999-11-03 金莱迪公司 在单一阶段内生产整件带体部和腿的针织服装的方法和机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3480A (zh) * 2013-10-17 2016-07-20 金莱迪公司 用于制造具有本体和腿部部件的针织产品的方法和机器以及由此获得的产品
CN105793480B (zh) * 2013-10-17 2018-02-09 金莱迪公司 用于制造具有本体和腿部部件的针织产品的方法和机器以及由此获得的产品
CN103556379A (zh) * 2013-11-15 2014-02-05 加宝利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无缝针织裤和一种无缝针织裤的织造工艺
CN103556379B (zh) * 2013-11-15 2015-11-25 加宝利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无缝针织裤和一种无缝针织裤的织造工艺
CN104099717A (zh) * 2014-07-03 2014-10-15 杭州佳谷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无缝内衣机高速3d编织方法
CN104099717B (zh) * 2014-07-03 2015-12-30 杭州佳谷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无缝内衣机高速3d编织方法
CN107109727A (zh) * 2014-10-10 2017-08-29 斯塔乌布利意大利股份公司 用于编织管状针织制品的方法和机器
CN107109727B (zh) * 2014-10-10 2019-03-15 斯塔乌布利意大利股份公司 用于编织管状针织制品的方法和机器
CN114667373A (zh) * 2020-03-24 2022-06-24 罗纳地股份公司 用于制造管状物品的圆形袜类针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2813B (zh) 2014-01-15
US8365557B2 (en) 2013-02-05
BR112012000640A2 (pt) 2016-02-10
US20120204605A1 (en) 2012-08-16
IL217347A0 (en) 2012-02-29
US8474288B2 (en) 2013-07-02
CN102471962A (zh) 2012-05-23
CN102471962B (zh) 2014-08-20
RU2012104653A (ru) 2013-08-20
RU2012104637A (ru) 2013-08-20
JP2012533003A (ja) 2012-12-20
CA2767363A1 (en) 2011-01-13
RU2517126C2 (ru) 2014-05-27
IL217346A0 (en) 2012-02-29
ITFI20090156A1 (it) 2011-01-11
JP2012533004A (ja) 2012-12-20
BR112012000632A2 (pt) 2019-09-24
US20120131721A1 (en) 2012-05-31
AU2009349586A1 (en) 2012-02-09
AU2009349631A1 (en) 2012-02-09
KR20120049864A (ko) 2012-05-17
CA2767608A1 (en) 2011-01-13
EP2452004A1 (en) 2012-05-16
RU2499854C2 (ru) 2013-11-27
IT1398620B1 (it) 2013-03-08
WO2011004408A1 (en) 2011-01-13
EP2452003A1 (en) 2012-05-16
HK1167166A1 (zh) 2012-11-23
WO2011004407A1 (en) 2011-01-13
KR20120050438A (ko) 2012-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2813B (zh) 如紧身衣或类似衣物的双吃线针织方法、执行所述方法的针织机及由其所制成的服装
US4038699A (en) Sock with integrally knit pocket and method
KR101232703B1 (ko) 통모양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AU739436B2 (en) Improved footwear garment,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knitting machine
KR20010074977A (ko) 3차원 편물 제조방법
EP114145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ree-dimensional knitwear and hosiery items and products obtained thereby
GB2228750A (en) Knitting tubular fabric with fashion lines on a flat machine
CN100537869C (zh) 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
KR20080012280A (ko) 몸통 통모양부에 트임부를 구비하는 니트웨어 및 그편성방법
JP2003500558A (ja) 少なくともブレース、肩紐、ループ等が設けられた筒状ニットウェア製品を自動的に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並びにこれにより得られた製品
US4513589A (en) Sock with simulated lace edge and method
US3605452A (en) Knitted garment blanks
WO2012014246A1 (en) A method and a machine for knitting a garment and a garment obtained thereby
ER Developments in apparel knitting technology
JP2006183229A (ja) ニットガーメントとその編成方法及び編成プログラム
JPH05302247A (ja) 横編ニット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24034129A (ja) 下半身用衣類
PL137735B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stock-like articles on a knitting machine with two needle beds
JPH03137201A (ja) ニツト製衣服
JPH04327201A (ja) チューブラーストッキン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13049A (ja) ニットウエ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L33873B1 (pl) Dziana ponczocha lub skarpetka bez szwu przebiegajacego wzdluz oraz sposób ich wytwarzan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71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671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