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1304A - 電連接器和包含在電連接器中的端子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和包含在電連接器中的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1304A
TW201521304A TW103135131A TW103135131A TW201521304A TW 201521304 A TW201521304 A TW 201521304A TW 103135131 A TW103135131 A TW 103135131A TW 103135131 A TW103135131 A TW 103135131A TW 201521304 A TW201521304 A TW 2015213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upport
terminal
axis
core w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5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0807B (zh
Inventor
Junji Osaka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21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1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0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08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16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 H01R4/2445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additional means acting on the insulation or the wire, e.g. additional insulation penetrating means, strain relief means or wire cutting knives
    • H01R4/245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additional means acting on the insulation or the wire, e.g. additional insulation penetrating means, strain relief means or wire cutting knives the additional means having two or more slotted flat portions
    • H01R4/245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additional means acting on the insulation or the wire, e.g. additional insulation penetrating means, strain relief means or wire cutting knives the additional means having two or more slotted flat portions forming a U-shape with slotted branch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由單個金屬片製成的端子(400),端子(400)包括其中夾置有電纜的芯線的支撐單元(410),支撐單元(410)包括第一部分(420)和遠離第一部分(420)的第二部分(430),第一和第二部分(420,430)在其端部彼此連接,第一和第二部分(420,430)在其上形成有狹縫(450),當沿著芯線的軸線延伸的方向觀察時,存在於第一部分上的狹縫(451)的中心線和存在於第二部分上的狹縫(452)的中心線彼此偏離。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和包含在電連接器中的端子
本發明涉及與電纜的芯線機械和電接觸的電連接器,並進一步涉及包含在電連接器中的端子。
例如,同軸電纜包括作為芯線的中心電導體,覆蓋中心電導體的內部電絕緣體,以及包括例如網狀線並圍繞內部電絕緣體的外部電導體。中心電導體和外部電導體用作電信號傳輸所通過的線。如下,已經提出了多種電連接器用作電連接這種同軸電纜的電連接器。
圖12示出了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2005-332632提出的用於同軸電纜的連接器1100。
在連接器1100中,當蓋外殼1101耦合至主外殼1102時,佈置在凹槽1103中的刀片1104對同軸電纜1105按照外部絕緣保護層、外部電導體和內部絕緣保護層的順序切割,因此使得刀片1104與內部電導體接觸。同時,使形成在蓋外殼101上的接地觸頭1106與外部電導體接觸。
在連接器1100中,當形成在蓋外殼1101上的一對擠壓部1107將同軸電纜1105擠壓到傾斜的凸輪表面1108上時所產生的擠壓力轉化成在與刀片1104相反的方向上拉動同軸電纜的力。因此,在使刀片1104與同軸電纜1105的內部電導體擠壓接觸的情況下,外部電導體在與形成在 主外殼1102上的突出部1109相反的方向上被撕開,並且因為突出部1109起間隔層(wall)的作用,所以防止了刀片1104與外部電導體接觸。因此,有可能使刀片1104確定地僅與內部電導體接觸。
圖13A-13D示出了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2007-48696提出的電纜所連接至的觸頭1000。
觸頭1000具有V-形狹縫1001(參見圖13A),限定V-形狹縫1001或者夾置在V-形狹縫1001之間的部分用作擠壓端子1002。形成有波浪狀溝槽1003的沖模1004被擠壓至觸頭1000,從而使上述限定V-形狹縫1001或者夾置在V-形狹縫1001之間的部分朝向狹縫1001塌陷,如圖13C所示,結果使電纜1005的芯線(中心電導體)1006夾置在上述部分之間。
作為另一實施例的,圖14A-14C示出了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2007-48696提出的電纜所連接至的觸頭1008。
在所示的實施例中,擠壓端子1007A之一朝向其他擠壓端子1007B彎曲,並且擠壓端子1007B朝向擠壓端子1007A彎曲,從而使它們的遠端部彼此互不干擾。因此,完成觸頭1008。
在圖12所示的連接器1100中,刀片1104對同軸電纜1105按照外部絕緣保護層、外部電導體和內部絕緣保護層的順序切割,因此使得刀片1104與內部電導體接觸。因此,當蓋外殼1101耦合至主外殼1102時,內部電導體可以被刀片1104意外地損壞或切割。特別地,因為最近的同軸電纜被設計為具有小的直徑,所以,如果內部電導體被損壞或切割,同軸電纜1105和連接器1100之間的電接觸的可靠性將降低。此外,當內部絕緣保護層被刀片1104切割時,如果內部絕緣保護層附著至刀片1104並且 與刀片1104一起進入內部電導體,這將引起電連接的故障。
為了避免上述問題,圖13A-13D所示的觸頭1000被設計為與通過剝離外部和內部絕緣保護層而裸露佈置的中心電導體1006電接觸。在觸頭1000中,中心電導體1006通過關閉V-形狹縫1001被夾置在狹縫1001中間,因此使得觸頭1000與電纜1005彼此擠壓接觸。因此,如果中心電導體1006由一束細線構成,細線不能保持捆綁,就會使得電纜1005和觸頭1000之間的電連接的可靠性降低。
圖14A-14C所示的觸頭1008提供了如下有益效果:因為擠壓端子1007A和1007B被彎曲以使它們的遠端部彼此不干擾,所以容納中心電導體的空間可以具有小的直徑,確保中心電導體可以被確定地保持在該空間中。然而,當狹縫1009關閉時,擠壓端子1007A和1007B對中心電導體施加剪切應力,就像某物被一把剪刀切割,結果,中心電導體可以被擠壓端子1007A和1007B意外地切割。
鑒於傳統連接器中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即使芯線由一束細線構成也能夠確定地保持芯線,並且能夠進一步提高電連接器和芯線之間的電連接的可靠性的電連接器。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電連接器中使用的電端子。
在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由單個金屬片製成的端子,端子包括其中夾置有電纜的芯線的支撐單元,該支撐單元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與芯線的軸線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擴展,而所述第二部分遠離第一部分,並且在與芯線的軸線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 上擴展,第一和第二部分在其端部彼此連接,第一和第二部分在其上形成有狹縫,當沿芯線的軸線延伸的方向觀察時,存在於第一部分上的狹縫的中心線與存在於第二部分上的狹縫的中心線彼此偏離。
例如,存在於第一部分上的狹縫相對於第一部分的位置和存在於第二部分上的狹縫相對於第二部分的位置彼此相同,並且當沿芯線的軸線延伸的方向觀察時,第一和第二部分的位置彼此偏離。
優選地,端子還包括相對於芯線的軸線傾斜的第三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通過第三部分彼此連接。
例如,存在於第一部分上的狹縫相對於第一部分的位置和存在於第二部分上的狹縫相對於第二部分的位置彼此不同,從而使得沿芯線的軸線延伸的方向觀察時,中心線彼此偏離。
優選地,存在於第一部分上的狹縫和存在於第二部分上的狹縫在第一和第二部分彼此連接的端部是呈V形的或U形的。
優選地,存在於第一部分上的狹縫和存在於第二部分上的狹縫的寬度小於芯線的寬度。
優選地,端子還包括平板形式的端子部,端子平板從第一或第二部分的另一端部沿芯線的軸線延伸的方向延伸。
優選地,當沿與芯線的軸線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觀察時,第一和第二部分是U-形的。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包含包括上述端子的第一端子的電連接器,以及包含第二支撐物和第三支撐物的外殼,第二和第三支撐物沿芯線的軸線延伸的方向彼此遠離,在與芯線的軸線延伸的方向垂直 的方向上,第二支撐物在電纜的一側支撐電纜,而第三支撐物在電纜的另一側支撐電纜。
當電纜由同軸電纜組成時,優選地,第一端子支撐並且電接觸電纜的芯線或中心電導體,並且第二和第三支撐物通過包圍覆蓋電纜的中心電導體的內部電絕緣體的外部電導體支撐電纜。
優選地,電連接器還包括其中容納有電纜的電纜空間,電纜空間關於第一端子而定位於第二和第三支撐物的相對側,電纜空間具有沿芯線的軸線延伸的方向延伸的中心線,中心線從芯線的軸線偏離。
通過前述本發明獲得的有益效果將在下文描述。
即使芯線是由一束細線組成,根據本發明的電連接器和包含在電連接器中的端子也能夠確定地保持芯線,並進一步提高電連接器和芯線之間的電連接的可靠性。
10‧‧‧電連接器
20‧‧‧蓋
21‧‧‧開口
30‧‧‧外殼
31‧‧‧臂部
32‧‧‧電纜空間
100‧‧‧同軸電纜
101‧‧‧第一觸頭
102‧‧‧第二觸頭
103‧‧‧第三觸頭
111‧‧‧外部絕緣保護層
112‧‧‧外部電導體
113‧‧‧內部絕緣保護層
114‧‧‧中心電導體
400、400A‧‧‧第一端子
401‧‧‧第二支撐物
402‧‧‧第二支撐物/第三支撐物
403‧‧‧第三支撐物
410‧‧‧支撐單元
411‧‧‧端子部分
420‧‧‧第一部分
421、431‧‧‧接觸表面
430‧‧‧第二部分
440‧‧‧第三部分
450‧‧‧狹縫
451‧‧‧第一狹縫
451A、452A‧‧‧中心線
452‧‧‧第二狹縫
1000‧‧‧觸頭
1001‧‧‧狹縫
1002、1007A、1007B‧‧‧擠壓端子
1003‧‧‧波浪狀溝槽
1004‧‧‧沖模
1005‧‧‧電纜
1006‧‧‧芯線/中心電導體
1008‧‧‧觸頭
1100‧‧‧連接器
1101‧‧‧蓋外殼
1102‧‧‧主外殼
1103‧‧‧凹槽
1104‧‧‧刀片
1105‧‧‧同軸電纜
1106‧‧‧接地觸頭
1107‧‧‧擠壓部
1108‧‧‧凸輪表面
1109‧‧‧突出部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2是外殼和端子的立體圖。
圖3是圖2的部分放大視圖。
圖4A是第一端子的立體圖。
圖4B是第一端子的前視圖。
圖4C是第一端子的右側視圖。
圖4D是第一端子的俯視圖。
圖4E是第一端子的底視圖。
圖4F是第一端子的後視圖。
圖5是第一端子的部分放大視圖。
圖6是平行佈置的同軸電纜的立體圖。
圖7是佈置有同軸電纜(圖6)的外殼(圖2)的立體圖。
圖8是圖7的部分放大視圖。
圖9是由第二和第三支撐物支撐的同軸電纜的俯視圖。
圖10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用於電連接器的第一端子的立體圖。
圖11是圖10所示的第一端子的俯視圖。
圖12是傳統連接器(插座式連接器)的截面視圖。
圖13A是具有沖模單元的另一傳統連接器的前視圖。
圖13B是圖13A所示的觸頭的俯視圖,電纜連接至觸頭。
圖13C是圖13A所示的觸頭的前視圖,示出觸頭在被沖模單元擠壓之後保持芯線。
圖13D是圖13A的部分側視圖。
圖14A是另一傳統觸頭的前視圖。
圖14B是圖14A所示的觸頭的側視圖。
圖14C是圖14A所示的觸頭的前視圖,示出觸頭保持電纜。
第一實施例
圖1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10。例如,電連接器10電連接至多個同軸電纜100(參見圖6)。例如,電連接器10 可以應用於液晶顯示器(LCD)。
電連接器10包括由金屬製成的蓋20,外殼30,以及多個第一端子400。蓋20耦合至外殼30以覆蓋外殼30。蓋20形成有多個開口21,當蓋20耦合至外殼30時,開口21與後面提到的第二支撐物402和後面提到的第三支撐物403嚙合。如圖1所示,開口21以Z字形佈置在兩行中。
外殼30被設計為在其相對的端部包括臂部31以將蓋20固定至外殼30。如圖2所示,外殼30形成有多個電纜空間32,同軸電纜100插入每一個電纜空間32中。每一個電纜空間32為溝槽的形式。電纜空間32佈置在外殼30的縱向的一條線上。
如圖3所示,每一個電纜空間32包括第二支撐物401和第三支撐物402,並且上述第一端子400插入每一個電纜空間32中。第一端子400與中心電導體114或同軸電纜100的芯線機械和電接觸,而第二和第三支撐物401和402與同軸電纜100的外部電導體112機械接觸以支撐同軸電纜100。
下文參考附圖4A-4F說明第一端子400。
第一端子400由單個金屬片製成,並且包括支撐單元410和端子部分411,同軸電纜100的中心電導體114夾置在支撐單元410中,端子部分411從支撐單元410的下端沿著遠離支撐單元411的方向延伸,並且被設計為與另一電連接器(未示出)電接觸。
支撐單元410包括第一部分420、第二部分430以及定位於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之間的第三部分440。第一和第二部分420和430彼此配合以夾置住它們之間的中心電導體114。
第一部分420在與同軸電纜110的中心電導體114延伸的方向(即端子部分411延伸的方向)基本垂直的平面上擴展。第二部分430遠離第一部分420,並且與第一部分420類似地,在與同軸電纜110的中心電導體114延伸的方向基本垂直的平面上擴展。
第一部分420在一個端部(圖4C中的上端部)通過第三部分440與第二部分430的一個端部(圖4C中的上端部)連接。如圖4C所示,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作為一個整體呈倒U-形。
具體地,第一部分420在一個端部(圖4C中的上端部)通過第三部分440與第二部分430的一個端部(圖4C中的上端部)連接,並且在另一端部(下端部)是自由的。第二部分430在另一端部(圖4C中的下端部)連接至端子部分411的一個端部。端子部分411在另一端部是自由的。
如圖4A,4B和4D所示,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大致在其中心形成有穿過它的狹縫450。在下文,狹縫450存在於第一部分420上的這部分被稱為第一狹縫451,而狹縫450存在於第二部分430上的這部分被稱為第二狹縫452。
第一狹縫451具有一對彼此面對的接觸表面421,同軸電纜100的中心電導體114夾置在接觸表面421之間。類似地,第二狹縫452具有一對彼此面對的接觸表面431,同軸電纜100的中心電導體114夾置在接觸表面431之間。
第一狹縫451的寬度(即接觸表面421之間的距離)和第二狹縫452的寬度(即接觸表面431之間的距離)被設計為小於中心電導體 114的外徑。
如圖4A,4B,4D和4E所示,當沿著同軸電纜100的中心電導體114的軸線方向觀察時,第一狹縫451的中心線和第二狹縫452的中心線彼此不重合,即彼此偏離。
具體地,第一狹縫451相對於第一部分420的相對位置和第二狹縫452相對於第二部分430的相對位置彼此相同,然而,當沿著同軸電纜100的中心電導體114的軸線方向觀察時,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的位置彼此偏離。因此,第一狹縫451的中心線和第二狹縫452的中心線彼此偏離。
這是因為第三部分440存在於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之間。
如圖4A,4D和4E所示,第三部分440相對於同軸電纜100的中心電導體114的軸線方向傾斜(或扭曲)。因此,通過第三部分440彼此連接的第一和第二部分420和430位於相對於彼此偏離的位置。
圖5是第一和第二部分420和430的俯視圖,示出了製造它們的方法。
如圖5所示,通過沿箭頭1F所示的方向擠壓第一部分420,同時沿箭頭2F所示的方向(即,與箭頭1F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擠壓第二部分430以製造第一端子400。因此,第一部分420完全地移向1F方向,而第二部分430完全地移向2F方向。結果,由於製造第一端子400的金屬的延展性,位於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之間的部分被迫延伸,因此形成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之間的第三部分440。
因此,當沿同軸電纜100的中心電導體114的軸線方向觀察時位於相同位置的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朝相反的方向1F和2F偏移或者移動。因此,第一狹縫451的中心線和第二狹縫452的中心線彼此偏離。
將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移向相反的方向1F和2F的步驟可以在任意時刻實施。例如,可以當接觸表面421和431面對一個共同的方向時實施該步驟,或者可以當使接觸表面421和431彼此面對時實施該步驟。
如圖4B和4F所示,第一狹縫451和第二狹縫452被設計成在其頂點為V-形。具體地,接觸表面421和431之間的空間在較靠近支撐單元410的頂點(上端部)的位置更大。如圖4B所示,當沿同軸電纜100的中心電導體114的軸線方向觀察時,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是U-形的。
如圖4A-4C和4E所示,第三部分440使第一部分420的上端部和第二部分430的上端部彼此連接,因此,其位於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之間。因為當沿同軸電纜100的中心電導體114的軸線方向觀察時,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彼此偏離,使得第三部分440相對於中心電導體114的軸線傾斜。
端子部分411插入形成在外殼30中的電纜空間32的溝槽中(參見圖3),從而使得當電連接器10連接至相對的電連接器時,端子部分411與相對的觸頭接觸。
如圖3所示,為了夾置住第二支撐物401和第三支撐物402之間的同軸電纜100的外部電導體112,第二支撐物401和第三支撐物402 限定一對彎鉤。第二支撐物401和第三支撐物402被設計成彈性的。當蓋20耦合至外殼30時,開口21降低以向內推動彎鉤的遠端部,因此,第二支撐物401和第三支撐物402夾置住它們之間的外部電導體112。第二支撐物401和第三支撐物402交替定位。具體的,第二支撐物401位於第一位置,在該位置第二支撐物401嚙合至外部電導體112,而第三支撐物402位於第二位置,在該位置第三支撐物402嚙合至外部電導體112。第二位置比第一位置離第一端子400更遠。
下文參照附圖說明怎樣使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10。
如圖6所示,準備了多個同軸電纜100。可以使用電纜AWG28作為同軸電纜100,電纜AWG28包括七根芯線(中心電導體),每根芯線的直徑為0.127mm,外徑(包括外保護層)大約0.5mm,如圖12所示的電連接器1100中使用的。作為替代,可以使用較細的同軸電纜作為同軸電纜100。
首先,外部絕緣保護層111(最外面的保護層)和被外部絕緣保護層111包圍的外部電導體112從端部(圖6中的左端部)至同軸電纜100與第一端子400接觸的位置被剝離,從而使得包圍中心電導體114的內部絕緣保護層113暴露。然後,在同軸電纜100與第一端子400接觸的位置剝離內部絕緣保護層113,從而使中心電導體114暴露。中心電導體114的暴露部分限定第一觸頭101,同軸電纜100通過該第一觸頭101與第一端子400接觸。
然後,根據均位於第一位置的第二支撐物401和第三支撐物 402,外部絕緣保護層111從同軸電纜100剝離以使包圍內部絕緣保護層113的外部電導體112暴露。此外,根據均位於第二位置的第二支撐物401和第三支撐物402,外部絕緣保護層111從同軸電纜100剝離以使外部電導體112暴露。外部絕緣保護層111從所有的同軸電纜100剝離,因此使外部電導體112暴露。
在第一位置暴露外部電導體112的這部分同軸電纜100限定第二觸頭102,同軸電纜100通過第二觸頭102與第二支撐物401和第三支撐物402接觸,在第二位置暴露外部電導體112的這部分同軸電纜100限定第三觸頭103,同軸電纜100通過第三觸頭103與第二支撐物401和第三支撐物402接觸。
然後,同軸電纜100以圖7和8所示的方式被佈置在外殼30中,此外,中心電導體114被暴露處的第一觸頭101插入第一端子400的第一和第二狹縫451和452,而外部電導體112都被暴露處的第二觸頭102和第三觸頭103插入第二支撐物401和第二支撐物402。
因為第一和第二狹縫451和452在其上端部是V-形的,所以即使第一和第二狹縫451和452具有小於中心電導體114的外徑的寬度,中心電導體114也可以很容易地插入第一和第二狹縫451和452。
此外,因為第一和第二狹縫451和452被設計為具有小於中心電導體114的外徑的寬度,所以,由於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所施加的彈性反作用力,被推入第一和第二狹縫451和452中的中心電導體114可以被保持在第一和第二狹縫451和452中。
因此,相比圖14A-14C所示的觸頭1008(其中擠壓端子1007A 和1007B在它們的遠端部彈性地形變以保持其中的芯線),能夠借助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所施加的彈性反作用力將中心電導體114保持在第一和第二狹縫451和452中的第一端子400確保第一端子400和同軸電纜100之間的穩定的電連接。
圖9示出中心電導體114,第一狹縫451,第二狹縫452和電纜空間32之間的位置關係。
在圖9中,“LL”指由第二支撐物401和第三支撐物402保持的同軸電纜100的軸線,“1P”指第一狹縫451的中心線,“2P”指第二狹縫452的中心線,以及“3P”指電纜空間32的中心線,電纜空間32容納同軸電纜100超出支撐單元410的部分。
如圖9所示,第一狹縫451的中心線1P相對於由第二支撐物401和第三支撐物402保持的同軸電纜100的軸線LL在圖9中向右偏離。因此,通過被插入第一狹縫451,由第二支撐物401和第三支撐物402保持的同軸電纜100被保持在向右偏離或向右彎曲的狀態。
如圖9所示,第二狹縫452的中心線2P相對於同軸電纜100的軸線LL在圖9中向左偏離。因此,插入第一狹縫451並進一步插入第二狹縫452的同軸電纜100的中心電導體114被保持在從中心線1P向中心線2P偏離的狀態。具體地,根據第三部分440傾斜的方向,中心電導體114的軸線從中心線1P逐漸偏移至中心線2P。中心電導體114的軸線位於第一狹縫451的中心線1P,以及第二狹縫452的中心線2P。
如圖9所示,電纜空間32的中心線3P在圖9中相對於同軸電纜100的軸線LL向右偏離。
因此,通過插入電纜空間32,中心電導體114的軸線從中心線2P偏移至中心線3P。
如上所述,同軸電纜100被第二支撐物401和第三支撐物402保持,並且被保持在電纜空間32中以使同軸電纜100的中心電導體114的軸線呈Z字形彎曲,如圖9的雙點劃線1L所示。
支撐單元410以上述方式將中心電導體114夾置在其中,以使支撐單元410對暴露的中心電導體114的彎曲軸線LL施加接觸壓力。因此,即使中心電導體114是由一束細線組成的,也有可能確定地保持中心電導體114,並將中心電導體114保持為束的形式,確保提高電連接器10和中心電導體114或同軸電纜100之間的電連接的可靠性。
因為第一部分420的中心線1P相對於由第二和第三支撐物401和402支撐的同軸電纜100的軸線LL向右偏離,軸線LL通過第一部分420向右彎曲。此外,因為第二部分430的中心線2P相對於同軸電纜100的軸線LL向左偏離,軸線通過第二部分430向左彎曲。因此,支撐單元410可與中心電導體114緊密接觸。
因為第三部分440位於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之間,所以根據第三部分440的傾度,中心電導體114從中心線1P向中心線2P彎曲,確保可以釋放因為被多次彎曲而作用於中心電導體114上的應力。
此外,因為容納超過第二部分430的同軸電纜100的電纜空間32的中心線3P相對於同軸電纜100的軸線LL向右偏離,所以通過第二部分430向左彎曲的中心電導體114進一步通過電纜空間32向右彎曲,確保第二部分430可以與中心電導體114緊密接觸。
因為第一和第二部分420和430在其上端部彼此連接,所以當中心電導體114插入第一狹縫451和第二狹縫452時,有可能保持都使中心電導體114根據中心線1P和2P彎曲的第一和第二部分420和430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二實施例
圖10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用於電連接器的第一端子400A的立體圖,而圖11是第一端子400A的俯視圖。
根據第二實施例的電連接器被設計為使用第一端子400A代替第一實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端子400。根據第二實施例的電連接器被設計為除了用第一端子400A代替第一端子400,其具有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10相同的結構。
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10中,第一狹縫451相對於第一部分420的相對位置和第二狹縫452相對於第二部分430的相對位置彼此相同,然而,當沿同軸電纜100的中心電導體114的軸線LL方向觀察時,第一部分420和第二部分430的位置彼此偏離。因此,第一狹縫451的中心線和第二狹縫452的中心線彼此偏離。
相反,在根據第二實施例的電連接器中,第一狹縫451相對於第一部分420的相對位置和第二狹縫452相對於第二部分430的相對位置被設計為彼此不同,從而使第一狹縫451的中心線與第二狹縫452的中心線彼此偏離。
具體地,如圖11所示,第二實施例中的第一和第二狹縫451和452被配置為使第一狹縫451的中心線451A(與同軸電纜100的軸線LL 平行延伸的中心線)和第二狹縫452的中心線452A(與同軸電纜100的軸線LL平行延伸的中心線)被設計為當沿同軸電纜100的軸線LL的方向觀察時彼此偏離。
因為第一狹縫451的中心線451A和第二狹縫452的中心線452A被設計為最初彼此偏離,所以不再需要形成第一和第二部分420和430以使它們彼此偏離,換言之,不再需要形成第三部分440,這與第一實施例不同。
使用第一端子400A代替第一端子400的第二實施例提供了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電連接器10相同的有益效果。
作為連接至第一和第二實施例中的電連接器的電纜,使用包含由一束細線組成的中心電導體的同軸電纜100。需要注意,包含由一束細線組成的中心電導體的同軸電纜,不包含外部電導體的單線電纜,或者雙絞線電纜可以用來代替同軸電纜100。
工業實用性
根據本發明的電連接器能夠廣泛地在諸如汽車工業、電氣/電子設備工業和各種機械工業等各種領域用作連接器,作為連接至用於發射/接收電信號的電纜的裝置。
400‧‧‧第一端子
410‧‧‧支撐單元
411‧‧‧端子部分
420‧‧‧第一部分
421‧‧‧接觸表面
430‧‧‧第二部分
440‧‧‧第三部分
450‧‧‧狹縫
451‧‧‧第一狹縫
452‧‧‧第二狹縫

Claims (11)

  1. 一種由單個金屬片製成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其中夾置有電纜的芯線的支撐單元,所述支撐單元包括:第一部分,其在與所述芯線的軸線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擴展;以及第二部分,其遠離所述第一部分,並且在與所述芯線的所述軸線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擴展,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在其端部處彼此連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在其上形成有狹縫,當沿著所述芯線的所述軸線延伸的方向觀察時,存在於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所述狹縫的中心線與存在於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所述狹縫的中心線彼此偏離。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端子,其中存在於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所述狹縫相對於所述第一部分的位置和存在於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所述狹縫相對於所述第二部分的位置彼此相同,並且當沿著所述芯線的所述軸線延伸的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位置彼此偏離。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端子,進一步包括相對於所述芯線的所述軸線傾斜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過所述第三部分彼此連接。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端子,其中存在於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所述狹縫相對於所述第一部分的位置和存在於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所述狹縫相對於所述第二部分的位置彼此不同,從而使得當沿著所述芯線的所述軸線延伸的方 向觀察時,所述中心線彼此偏離。
  5.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端子,其中存在於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所述狹縫和存在於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所述狹縫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彼此連接的端部處是呈V形的或U形的。
  6.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端子,其中存在於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所述狹縫和存在於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所述狹縫所具有的寬度小於所述芯線的寬度。
  7.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端子,進一步包括具有平板形式的端子部,所述端子平板從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部沿著所述芯線的所述軸延伸的方向延伸。
  8.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端子,其中當沿著與所述芯線的所述軸線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是呈U形的。
  9.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包括請求項1-8中任一項所限定的端子的第一端子;以及包括第二支撐物和第三支撐物的外殼,所述第二支撐物和所述第三支撐物在所述芯線的所述軸延伸的方向上彼此遠離,在與所述芯線的所述軸線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撐物在所述電纜的一側處支撐所述電纜,而所述第三支撐物在所述電纜的另一側處支撐所述電纜。
  10.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電纜包括同軸電纜,所述第一端子支撐並且進行與所述電纜的芯線或中心電導體的電接觸,以及 所述第二支撐物和所述第三支撐物通過外部電導體來支撐所述電纜,所述外部電導體包圍將所述電纜的所述中心電導體覆蓋的內部電絕緣體。
  11.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電連接器,進一步包括其中容納有所述電纜的電纜空間,所述電纜空間關於所述第一端子而定位於所述第二支撐物和所述第三支撐物的相對側處,所述電纜空間具有沿著所述芯線的所述軸線延伸的方向延伸的中心線,所述中心線從所述芯線的所述軸線偏離。
TW103135131A 2013-10-15 2014-10-09 電連接器和包含在電連接器中的端子 TWI5408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4959A JP5765402B2 (ja) 2013-10-15 2013-10-15 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1304A true TW201521304A (zh) 2015-06-01
TWI540807B TWI540807B (zh) 2016-07-01

Family

ID=52810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5131A TWI540807B (zh) 2013-10-15 2014-10-09 電連接器和包含在電連接器中的端子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18816B2 (zh)
JP (1) JP5765402B2 (zh)
KR (1) KR101629402B1 (zh)
CN (1) CN104577395B (zh)
TW (1) TWI5408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2226B (zh) * 2015-09-03 2020-12-01 美商康寧光纖通信射頻有限責任公司 同軸電纜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5402B2 (ja) * 2013-10-15 2015-08-1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4530A (en) * 1972-12-05 1974-07-16 Amp Inc Installation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on wires intermediate the ends thereof
US4097107A (en) * 1976-12-08 1978-06-2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terminal
US4118103A (en) * 1977-09-15 1978-10-03 Amp Incorporated Double-ended connecting device
US4220390A (en) * 1978-07-25 1980-09-02 Amp Incorporated Terminating means for terminating more than one wire in a single slotted terminal
FR2507393A1 (fr) * 1981-06-05 1982-12-10 Ctm Borne de contact electrique pour branchement rapide d'un conducteur isole
JPH0569859U (ja) * 1992-02-24 1993-09-21 沖電線株式会社 導電端子
JP3140505B2 (ja) 1991-09-11 2001-03-0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JP2681430B2 (ja) * 1992-05-28 1997-11-2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ケーブルの接続部構造
JP3207615B2 (ja) 1992-06-24 2001-09-10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
JPH0677470B2 (ja) * 1992-12-17 1994-09-28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圧接コンタクトの製法
KR970005165B1 (ko) 1993-08-20 1997-04-12 학교법인 해인학원 초음파를 이용한 자유 전자 레이저용 마이크로위글러
FR2710463B1 (fr) * 1993-09-20 1995-11-10 Alcatel Cable Interface Contact hermaphrodite et connexion définie par une paire de tels contacts.
US5399098A (en) * 1993-10-29 1995-03-21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therefor for mating with a blade contact
JP2849899B2 (ja) 1994-06-29 1999-01-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接端子構造
JP2935165B2 (ja) * 1994-12-06 1999-08-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接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とその構造
GB9425107D0 (en) * 1994-12-13 1995-02-08 Amp Gmbh IDC branch connector for large range of wire sizes
KR20000048658A (ko) * 1996-09-27 2000-07-25 칼 하인쯔 호르닝어 2중 피어싱 클램프를 갖는 콘택 부재
JPH117989A (ja) * 1997-06-17 1999-01-12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圧接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906502A (en) * 1997-12-08 1999-05-25 Porta Systems Corp. Two wire termination connection strip
DE29822880U1 (de) 1998-12-23 2000-05-04 Bosch Gmbh Robert Verbindungsklemme
DE19937313C1 (de) * 1999-08-10 2001-08-23 Fritz Eigen Messerkontakt
JP3905425B2 (ja) * 2002-06-12 2007-04-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圧接端子
JP4043033B2 (ja) 2004-05-18 2008-02-06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の圧接構造および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4744977B2 (ja) * 2005-08-12 2011-08-10 Smk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ンタクト及び当該コンタクトを用いた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US7134903B1 (en) * 2005-10-12 2006-11-14 Lear Corporatio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ion
US7326069B1 (en) * 2007-03-19 2008-02-0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Grounding clip system with a sliding shuttle
CN201167140Y (zh) * 2008-03-03 2008-12-17 周展力 一种多功能绝缘位移连接器接触柱
DE102009006828A1 (de) * 2009-01-30 2010-08-05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Schneidklemmkontakt mit Entkopplungsstelle und Kontaktanordnung mit Schneidklemmkontakt
JP5765402B2 (ja) * 2013-10-15 2015-08-1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2226B (zh) * 2015-09-03 2020-12-01 美商康寧光纖通信射頻有限責任公司 同軸電纜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0807B (zh) 2016-07-01
CN104577395B (zh) 2017-04-12
KR20150043998A (ko) 2015-04-23
CN104577395A (zh) 2015-04-29
US20150104975A1 (en) 2015-04-16
JP2015079595A (ja) 2015-04-23
US9318816B2 (en) 2016-04-19
KR101629402B1 (ko) 2016-06-10
JP5765402B2 (ja)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94271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wire management member thereof
JP4652742B2 (ja) コネクタ
US10312608B2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TWI540807B (zh) 電連接器和包含在電連接器中的端子
TW201316617A (zh) 導線架、接觸件群組之製造方法及連接器
JP2007502514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プラグコネクタ装置
JP3691564B2 (ja) 分岐型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コンタクト
US6960097B2 (en) Pressure connection structure with coaxial cable
JP5433322B2 (ja) コネクタ、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及び半導体試験装置
TWI547044B (zh) 纜線連接方法
JP4068092B2 (ja) 多極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て方法
EP1978599A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small diameter shielded cable
JP2009037748A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JP2014075245A (ja) 電線及び該電線の接続構造
JP2008077952A (ja) コネクタ
WO2010119905A1 (ja) コネクタ
JP2015097142A (ja) 中間圧着端子およびスプライス構造
JP2010108738A (ja) 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JP6718704B2 (ja) 圧接コネクタ
JP2006019025A (ja) コネクタ
JP4381959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07796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JP2020194718A (ja) 金属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CN115084893A (zh) 端子配件以及带端子的电线
JP2015072847A (ja) 電線のスプライス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