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0338A - 鉸鏈裝置及收納裝置 - Google Patents

鉸鏈裝置及收納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0338A
TW201510338A TW103141954A TW103141954A TW201510338A TW 201510338 A TW201510338 A TW 201510338A TW 103141954 A TW103141954 A TW 103141954A TW 103141954 A TW103141954 A TW 103141954A TW 201510338 A TW201510338 A TW 2015103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rotating shaft
mounting
mounting body
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1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1767B (zh
Inventor
Jun Sugasawara
Kazuyoshi Oshima
Original Assignee
Sugatsune Kogy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077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0680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677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0688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gatsune Kogyo filed Critical Sugatsune Kogyo
Publication of TW201510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0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1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176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4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vertical pla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28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horizontal plane
    • E05D15/32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horizontal plane with two pairs of pivoted arms
    • E05D15/34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horizontal plane with two pairs of pivoted arms with wings opening parallel to themsel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4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vertical planes
    • E05D15/4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vertical planes with two pairs of pivoted a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 E05D3/14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four parallel pins and two a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Holders; Stops; Val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1Brak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Holders; Stops; Val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52Type of friction
    • E05Y2201/254Fluid or viscous friction
    • E05Y2201/256Fluid or viscous friction with pistons or va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Holders; Stops; Val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262Type of motion, e.g. braking
    • E05Y2201/264Type of motion, e.g. braking linea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4Transmission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6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2Synchronisation of 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22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elements
    • E05Y2201/638Cams; Ram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22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elements
    • E05Y2201/686Rods, lin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22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elements
    • E05Y2201/688Roll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2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furniture, e.g. cabi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inge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須在框體之前方設置較大的空間即可使門在閉位置與開位置之間移動的收納裝置。 於前表面2a具有開口部之框體2之側面內面安裝有第1連結體20。於開閉框體2之開口部之門3的背面3a安裝有第2連結體30。在第1連結體20與第2連結體30之間配置有第1、第2及第3連桿42、43、41。藉由第1連結體20、第2連結體30及第1、第2及第3連桿42、43、41而構成平行連桿機構。藉此使門3平行移動。

Description

鉸鏈裝置及收納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鉸鏈裝置及使用該鉸鏈裝置之收納裝置。
一般而言,如下述專利文獻1、2所記載,收納箱等之收納裝置具有:前表面開口之框體、開閉該框體之開口部之門、及將該門可旋轉地連結於框體之鉸鏈裝置。鉸鏈裝置具有安裝於框體之內側面之第1安裝體、及安裝於門上之第2安裝體,第1安裝體與第2安裝體經由第1及第2連桿而可旋轉地連結。藉此,門經由鉸鏈裝置而可旋轉地支持於框體上,且門在關閉框體之開口部之閉位置、與打開框體之開口部之開位置間可旋轉。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12445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5-240465號公報
於習知之收納裝置所使用之鉸鏈裝置中,第1連桿與第2連桿之長度互不相同。因此,門在位於閉位置時,與框體之前表面平行,而在位於開位置時,則相對於框體之前表面而傾斜或正交。亦即,門在自閉位置到達開位置期間係以鉸鏈裝置側之一端部為中心並以另一端部朝向前方之方式而旋轉。因此,在框體之前方,需要足以容許門旋轉之較大空間。特別是當門之左右方向長度較長時,需要更大的空間。因此,當框體之前方空間較窄時,存在著無法將門充分打開之問題。
又,在上述收納裝置中,存在著框體之可利用內部空間因鉸鏈裝置而大幅變窄之問題。因此,迫切期望開發出一種可擴大框體之可有效利用內部空間的鉸鏈裝置及收納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兩個問題中之前者,本發明之第1態樣提供一種鉸鏈裝置,其具備:第1安裝體,安裝於框體;第2安裝體,安裝於門;及第1及第2連桿,該等各自之基端部可旋轉地安裝於上述第1安裝體,各自之前端部可旋轉地安裝於上述第2安裝體;其特徵在於:藉由上述第1安裝體、上述第2安裝體、上述第1連桿及上述第2連桿而構成平行連桿機構。
此時,較理想的是,上述第1安裝體具有安裝於上述框體之基材、及可裝卸地安裝於該基材之連結構件,於上述連結構件可旋轉地安裝有上述第1及第2連桿之基端部,並且藉由上述連結構件、上述第2安裝體、上述第1連桿及上述第2連桿而構成平行連桿機構。
較理想的是,上述連結構件更進一步具備構成與上述第2安裝體及上述第1連桿或上述第2連桿平行之連桿機構的第3連桿,並配置成使上述第3連桿之基端部相對於上述連結構件之旋轉中心、與上述第1及第2連桿相對於上述連結構件之旋轉中心形成三角形。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可使第1、第2及第3連桿對門之支持強度提高。
較理想的是,上述第1、第2及第3連桿在各自之中間部被彎曲,上述第1、第2及第3連桿之各彎曲部相對於連結各自之基端部之旋轉中心與前端部之旋轉中心的直線而彼此位於同一側處。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在使門移動至開位置時,可防止第1、第2及第3連桿對框體之干涉。換言之,僅由可防止第1、第2及第3連桿對框體產生干涉即可相應地將門大幅打開。
較理想的是,上述連結構件具有可旋轉地安裝上述第1至第3連桿之 基端部的安裝板部,上述第1至第3連桿中之兩個連桿配置於上述安裝板部之一側,另一個連桿配置於上述安裝板部之另一側,上述兩個連桿中之一連桿幾乎接觸到上述安裝板部而配置,另一連桿為不與上述一連桿干涉,而配置成經由與上述一連桿之厚度具有同等以上之厚度的間隔件(spacer)而與上述安裝板部接觸。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可防止第1、第2及第3連桿在各自旋轉時相互干涉。
較理想的是,在上述基材與上述連結構件之間,設置有框體側調節機構,其調節以與上述第1至第3連桿之旋轉中心平行之軸線為中心之上述連結構件的姿勢,上述第2安裝體具有安裝於上述門之基部、及安裝於該基部且可旋轉地安裝有上述第1至第3連桿之各前端部的支持部,在上述基部與上述支持部之間設置有門側調節機構,其調節以與上述第1至第3連桿之旋轉中心平行之軸線為中心之上述支持部的姿勢。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可藉由框體側調節機構與門側調節機構中之至少一者來調節以與第1至第3連桿之旋轉中心平行之軸線為中心之門的姿勢。特別是在藉由門側調節機構來調節門的姿勢的情況下,可不取出框體內收納之物品而調節門的姿勢。
較理想的是,上述框體側調節機構(B2、23a)係藉由使上述連結構件(28)中連結有上述第1至第3連桿(42、43、41)之一端部以上述連結構件(28)之另一端部為中心旋轉來調節上述連結構件(28)的姿勢。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若連結構件旋轉,則不僅門的姿勢會發生變化,而且連結構件之一端部會向第2安裝體之平行移動方向進行移動。因此,在相對於門平行移動方向之安裝位置存在誤差的情況下,可藉由使連結構件旋轉來消除誤差。然而,在誤差消失之同時,門的姿勢會發生變化。因此,可藉由門側調節機構來調節門的姿勢發生變化之情況,使門的姿勢恢復至原本之正確的姿 勢。
較理想的是,在上述基材與上述連結構件之間設置有框體側調節機構,其調節以與上述第1及第2連桿之旋轉中心平行之軸線為中心之上述連結構件的姿勢,上述第2安裝體具有安裝於上述門上之基部、及安裝於該基部上且可旋轉地安裝有上述第1及第2連桿之前端部的支持部,在上述基部與上述支持部之間設置有門側調節機構,其調節以與上述第1及第2連桿之旋轉中心平行之軸線為中心之上述支持部的姿勢。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可藉由框體側調節機構與門側調節機構中之至少一者來調節以與第1及第2連桿之旋轉中心平行之軸線為中心之門的姿勢。特別是在藉由門側調節機構來調節門的姿勢的情況下,可不取出框體內收納之物品而調節門的姿勢。特別理想的是,此時,上述框體側調節機構係藉由使上述連結構件中連結有上述第1及第2連桿之一端部以上述連結構件之另一端部為中心進行旋轉來調節上述連結構件的姿勢。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若連結構件旋轉,則不僅門的姿勢會發生變化,而且連結構件之一端部會向第2安裝體之平行移動方向移動。因此,在相對於門之平行移動方向之安裝位置存在誤差的情況下,可藉由使連結構件旋轉來消除誤差。然而,在誤差消失之同時,門的姿勢會發生變化。因此,可藉由門側調節機構來調節門的姿勢發生變化之情況,使門的姿勢恢復至原本之正確的姿勢。
較理想的是,其更進一步具備賦予旋轉勢能手段,在上述第2安裝體相對於上述第1安裝體而朝一方向平行移動並到達既定之位置後,為使上述第2安裝體朝上述一方向進一步平行移動,對上述第1連桿朝一方向賦予旋轉勢能。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例如在將一方向作為門之閉方向時,使門自開位置側向閉位置側移動,當門自閉位置移動既定之距離而到達近前之位置時,可藉由賦予旋轉勢能手段而使門移動至閉位置。
較理想的是,上述賦予旋轉勢能手段具備:臂,其一端部可旋轉地連結於上述第2安裝體,另一端部可移位地連結於上述第1連桿,以便隨著上述第1連桿之旋轉而以上述一端部為中心進行旋轉;凸輪部,其設置於上述第2安裝體;可動構件,其係朝接近或遠離上述凸輪部之方向可移動地設置於上述臂;及賦予勢能構件,使該可動構件按壓接觸於上述凸輪部;而藉由相互抵觸之上述可動構件及上述凸輪部,使得上述賦予勢能構件之作用力轉換成使上述第1連桿朝上述一方向旋轉之旋轉作用力。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藉由將臂配置成與第1連桿平行,同時將賦予勢能構件配置於臂,可謀求鉸鏈裝置之小型化。
為了解決上述兩個問題中之前者,本發明之第2態樣提供一種收納裝置,其具備:框體,具有開口部;門,開閉該框體之開口部;及鉸鏈裝置,使該門在關閉上述開口部之閉位置與打開上述開口部之開位置之間可移動地連結於上述框體;上述鉸鏈裝置具有:第1安裝體,安裝於上述框體之內面;第2安裝體,安裝於上述門之背面;及第1及第2連桿,該等各自之基端部可旋轉地安裝於上述第1安裝體,各自之前端部可旋轉地安裝於上述第2安裝體上;特徵在於:藉由上述第1安裝體、上述第2安裝體、上述第1連桿及上述第2連桿而構成平行連桿機構。
此時,較理想的是,上述第1安裝體具有安裝於上述框體內面之基材、及可裝卸地安裝於該基材上之連結構件,於上述連結構件可旋轉地安裝有上述第1及第2連桿之基端部,並且藉由上述連結構件、上述第2安裝體、上述第1連桿及上述第2連桿而構成平行連桿機構。
較理想的是,其更進一步具備構成與上述連結構件(28)、上述第2安裝體(30)及上述第1連桿(42)或上述第2連桿(43)平行之連桿機構的第3連桿(41),並配置成使上述第3連桿(41)之基端部相對於上述連結構件(28)之 旋轉中心、與上述第1及第2連桿(42、43)相對於上述連結構件(28)之旋轉中心形成三角形。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可使第1、第2及第3連桿對門之支持強度提高。
較理想的是,可旋轉地連結上述第1至第3連桿之上述連結構件之三個部分中的一個部分自上述框體之開口部向外部突出,且於上述門之背面形成有凹部,在上述門位於閉位置及其附近時上述連結構件中自上述開口部突出之上述一部分會進入該凹部。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在使門移動至閉位置時,第1至第3連桿會進入至框體內,但可使第1至第3連桿於框體內之進入深度縮小至使第1安裝體之一部分自框體之開口部向外部突出之程度,而可擴大框體內之可有效利用之空間。並且,由於第1安裝體之突出之一部分會進入至凹部,故可防止該一部分對門之干涉。
較理想的是,上述第1、第2及第3連桿在各自之各中間部被彎曲,上述第1、第2及第3連桿之各彎曲部相對於連結各自之基端部之旋轉中心與前端部之旋轉中心的直線而彼此位於同一側。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在使門移動至開位置時可防止第1、第2及第3連桿對框體之干涉。換言之,僅由可防止第1、第2及第3連桿對框體之干涉即可相應地將門大幅打開。
較理想的是,上述連結構件具有可旋轉地安裝上述第1至第3連桿之基端部的安裝板部,上述第1至第3連桿中之兩個連桿配置於上述安裝板部之一側,另一個連桿配置於上述安裝板部之另一側,上述兩個連桿中之一連桿幾乎接觸到上述安裝板部而配置,另一連桿為不與上述一連桿干涉,而配置成經由與上述一連桿之厚度具有同等以上之厚度的間隔件而與上述安裝板部接觸。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可防止第1、第2及第3連桿各自旋轉時相互干涉。
較理想的是,在上述基材(21)與上述連結構件(28)之間設置有框體側調 節機構(B2、23a),其調節以與上述第1至第3連桿(42、43、41)之旋轉中心平行之軸線為中心之上述連結構件(28)的姿勢,上述第2安裝體(30)具有安裝於上述門(3)之基部(31)、及安裝於該基部(31)且可旋轉地安裝有上述第1至第3連桿(42、43、41)之各前端部的支持部(32),在上述基部(31)與上述支持部(32)之間設置有門側調節機構(32b、33),其調節以與上述第1至第3連桿(42、43、41)之旋轉中心平行之軸線為中心之上述支持部(32)的姿勢。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可藉由框體側調節機構與門側調節機構中之至少一者來調節以與第1至第3連桿之旋轉中心平行之軸線為中心之門的姿勢。特別是在藉由門側調節機構來調節門的姿勢時,可不取出框體內收納之物品而調節門的姿勢。
較理想的是,上述框體側調節機構係藉由使上述連結構件中連結有上述第1至第3連桿之一端部以上述連結構件之另一端部為中心旋轉來調節上述連結構件的姿勢。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若連結構件旋轉,則不僅門的姿勢會發生變化,而且連結構件之一端部會朝第2安裝體之平行移動方向進行移動。因此,在相對於門之平行移動方向之安裝位置存在誤差時,可藉由使連結構件旋轉來消除誤差。然而,在誤差消失之同時,門的姿勢會發生變化。因此,可藉由門側調節機構來調節門的姿勢發生變化之情況,使門的姿勢恢復至原本之正確的姿勢。
較理想的是,在上述基材與上述連結構件之間設置有框體側調節機構,其調節以與上述第1及第2連桿之旋轉中心平行之軸線為中心之上述連結構件的姿勢,上述第2安裝體具有安裝於上述門之基部、及安裝於該基部且可旋轉地安裝有上述第1及第2連桿之前端部的支持部,在上述基部與上述支持部之間設置有門側調節機構,其調節以與上述第1及第2連桿之旋轉中心平行之軸線為中心之上述支持部的姿勢。當以上述方式構成 時,可藉由框體側調節機構與門側調節機構中之至少一者,來調節以與第1及第2連桿之旋轉中心平行之軸線為中心之門的姿勢。特別是在藉由門側調節機構來調節門的姿勢的情況下,可不取出框體內收納之物品而調節門的姿勢。特別理想的是,此時,上述框體側調節機構係藉由使上述連結構件中連結有上述第1及第2連桿之一端部以上述連結構件之另一端部為中心進行旋轉來調節上述連結構件的姿勢。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若連結構件旋轉,則不僅門的姿勢會發生變化,而且連結構件之一端部會朝第2安裝體之平行移動方向移動。因此,在相對於門之平行移動方向之安裝位置存在誤差時,可藉由使連結構件旋轉來消除誤差。然而,在與誤差消失之同時,門的姿勢會發生變化。因此,可藉由門側調節機構來調節門的姿勢發生變化之情況,使門的姿勢恢復至原本之正確的姿勢。
較理想的是,其更進一步具備賦予旋轉勢能手段,當在上述第2安裝體相對於上述第1安裝體而朝一方向平行移動並到達既定之位置後,為了使上述第2安裝體朝上述一方向進一步平行移動,對上述第1連桿朝一方向賦予旋轉勢能。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例如在將一方向作為門之閉方向時,可使門自開位置側向閉位置側移動,當門自閉位置移動既定之距離而到達近前之位置時,可藉由賦予旋轉勢能手段而使門移動至閉位置。
較理想的是,上述賦予旋轉勢能手段具備:臂,其一端部可旋轉地連結於上述第2安裝體,另一端部可移位地連結於上述第1連桿,隨著上述第1連桿之旋轉而以上述一端部為中心旋轉;凸輪部,設置於上述第2安裝體;可動構件,朝接近或遠離上述凸輪部之方向可移動地設置於上述臂;及賦予勢能構件,其使該可動構件按壓接觸於上述凸輪部;藉由相互抵觸之上述可動構件及上述凸輪部,使上述賦予勢能構件之作用力轉換成使上述第1連桿朝上述一方向旋轉之旋轉作用力。當以上述方式構成時,藉由 將臂配置成與第1連桿平行、同時將賦予勢能構件配置於臂,可謀求鉸鏈裝置之小型化。
為了解決上述兩個問題中之後者,本發明之第3態樣提供一種鉸鏈裝置,其具備:第1安裝體,具有平坦的第1安裝面;第1及第2連桿,該等各基端部分別以第1旋轉軸及與該第1旋轉軸平行之第2旋轉軸為中心而可旋轉地連結於該第1安裝體;及第2安裝體,其具有平坦的第2安裝面,將上述第1及第2連桿之各前端部分別以與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平行之第3及第4旋轉軸為中心而可旋轉地加以連結,藉此經由上述第1及第2連桿而在閉位置與開位置之間可旋轉地連結於上述第1安裝體;當上述第2安裝體位於上述閉位置時,上述第1安裝面與上述第2安裝面所成之角度大致成直角,同時上述第1至第4旋轉軸就上述第1安裝面而位於上述第2安裝面同一側處,更進一步,上述第3及第4旋轉軸較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更遠離上述第1安裝面;其特徵在於:其以如下方式進行配置,即,當上述第2安裝體位於上述閉位置時,上述第1安裝面之全部或者大部分就上述第2安裝面而位於一側,同時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中之至少一者隔著上述第2安裝面而位於與上述第1安裝面之全部或者大部分所在之側為相反側處。
為了解決上述兩個問題中之後者,本發明之第4態樣提供一種鉸鏈裝置,其具備:第1安裝體,具有平坦的第1安裝面;第1及第2連桿,該等各基端部分別以第1旋轉軸及與該第1旋轉軸平行之第2旋轉軸為中心而可旋轉地連結於該第1安裝體;及第2安裝體,其具有平坦的第2安裝面,將上述第1及第2連桿之各前端部分別以與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平行之第3及第4旋轉軸為中心而可旋轉地加以連結,藉此經由上述第1及第2連桿而在閉位置與開位置之間可旋轉地連結於上述第1安裝體;當上 述第2安裝體位於上述閉位置時,上述第1安裝面與上述第2安裝面所成之角度大致成直角,同時上述第1至第4旋轉軸關於上述第1安裝面而位於與上述第2安裝面為同一側處,更進一步,上述第3及第4旋轉軸較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更遠離上述第1安裝面;其特徵在於:以如下方式配置上述第1旋轉軸及上述第2旋轉軸,即,當上述第2安裝體位於上述閉位置時,使上述第1旋轉軸及上述第2旋轉軸中之一者就上述第2安裝面而位於一側,且另一者位於相反側。
在第3及第4態樣中,較理想的是,以如下方式配置上述第1旋轉軸及上述第2旋轉軸,即,當上述第2安裝體位於上述閉位置時,上述第1旋轉軸及上述第2旋轉軸中之一者位於上述一側處,且另一者位於上述相反側處。
較理想的是,藉由上述第1安裝體、上述第1連桿、上述第2連桿及上述第2安裝體而構成平行連桿機構,且將上述第1旋轉軸與上述第3旋轉軸之間的軸間距離、及上述第2旋轉軸與上述第4旋轉軸之間的軸間距離設定為較上述第1旋轉軸與上述第2旋轉軸之間的軸間距離還長。
為了解決上述兩個問題中之後者,本發明之第5態樣提供一種收納裝置,其具備:框體,其一端部外表面形成有開口部;及門,經由鉸鏈裝置而在閉位置與開位置之間可旋轉地連結於該框體;而上述鉸鏈裝置具有:第1安裝體,安裝於上述框體內面中之一側部內面的上述一端部外表面附近;第1及第2連桿,該等各基端部分別以第1旋轉軸及與該第1旋轉軸平行之第2旋轉軸為中心而可旋轉地連結於該第1安裝體;及第2安裝體,安裝於上述門之背面,分別以與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平行之第3及第4旋轉軸為中心而可旋轉地連結於上述第1及第2連桿之各前端部,藉此使上述門在上述閉位置與上述開位置之間可旋轉地連結於上述框體;其並以 如下方式進行配置,即,當上述門位於上述閉位置時,上述第2安裝體在自安裝有上述第1安裝體之上述一側部內面朝向另一側部之方向位於較上述第1安裝體更靠近另一側部側;其特徵在於: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之至少一者配置於較上述框體之內面更靠近外側處。
此時,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之至少一者可自上述框體中形成有上述開口部之上述一端部外表面向前方突出而配置,亦可配置於較上述框體中安裝有上述第1安裝體之上述一側部內面更靠近外側,或者亦可配置於較上述框體中安裝有上述第1安裝體之上述一側部內面所鄰接之外表面更靠近外側。又,可在上述框體中形成有上述開口部之上述一側部外表面與上述框體中安裝有上述第1安裝體之上述一側部內面的交叉部形成切口部,且將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之至少一者配置於上述切口部內。
較理想的是,當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之至少一者自上述框體中形成有上述開口部之上述一端部外表面向前方突出而配置時,若上述門位於上述閉位置,則當上述門之背面抵觸到上述框體中形成有上述開口部之上述一端部外表面時,在上述門之背面上,形成有當上述門位於閉位置時可出沒地收納上述第1旋轉軸之凹部。
較理想的是,藉由上述第1安裝體、上述第1連桿、上述第2連桿及上述第2安裝體而構成平行連桿機構,且將上述第1旋轉軸與上述第3旋轉軸之間的軸間距離、及上述第2旋轉軸與上述第4旋轉軸之間的軸間距離設定為較上述第1旋轉軸與上述第2旋轉軸之間的軸間距離還長。
根據具有上述特徵構成之本發明第1及第2態樣,以第1安裝體、第2安裝體、第1連桿及第2連桿構成平行連桿,故門不會旋轉成另一端部以鉸鏈裝置側之一端部為中心向前方移動,而是在閉位置與開位置之間平行 移動。因此,在框體之前方無須設置用於旋轉門之較大空間,即使該空間狹窄,亦可將門充分地開閉。
根據具有上述特徵構成之本發明第3、第4及第5態樣,第1及第2旋轉軸之至少一者較框體內面更靠近外部而突出,故可將第1安裝體靠近形成有開口部之框體端面而配置。因此,第1及第2連桿亦可配置於框體之開口部側。而可擴大框體之可有效利用的內部空間。
B1‧‧‧螺釘
B2‧‧‧螺釘(框體側調節機構)
1‧‧‧收納裝置
1A‧‧‧收納裝置
1B‧‧‧收納裝置
1C‧‧‧收納裝置
1D‧‧‧收納裝置
2‧‧‧框體
2a‧‧‧前表面(一端部外表面)
2b‧‧‧開口部
2c‧‧‧側壁
2d‧‧‧內側面(一側部內面)
2e‧‧‧切口部
3‧‧‧門
3a‧‧‧背面
3b‧‧‧凹部
5‧‧‧連結板
10‧‧‧鉸鏈裝置
10B‧‧‧鉸鏈裝置
10C‧‧‧鉸鏈裝置
10D‧‧‧鉸鏈裝置
20‧‧‧第1安裝體
21‧‧‧基材
21a‧‧‧第1安裝面
22‧‧‧高度調節構件
22a、22b‧‧‧卡合凹部
23‧‧‧安裝構件
23a‧‧‧螺孔(框體側調節機構)
24、25‧‧‧卡合軸
26‧‧‧卡合解除構件
26a‧‧‧長孔
27‧‧‧彈簧
28‧‧‧連結構件
28a‧‧‧側板部(安裝板部)
28b‧‧‧側板部(安裝板部)
28c‧‧‧突出部
28d‧‧‧突出部
28e‧‧‧突出部
28f‧‧‧突出部
30‧‧‧第2安裝體
31‧‧‧基部
31a‧‧‧第2安裝面
31b‧‧‧突出板部
32‧‧‧支持部
32A‧‧‧平板部
32a‧‧‧凸輪板部
32b‧‧‧螺孔(門側調節機構)
32c‧‧‧圓弧部
32d‧‧‧凸輪面(凸輪部)
33‧‧‧調節螺釘(門側調節機構)
41‧‧‧第3連桿(第1連桿)
42‧‧‧第1連桿(第2連桿)
43‧‧‧第2連桿
44‧‧‧間隔件
51‧‧‧旋轉軸(第1旋轉軸、旋轉中心)
52‧‧‧旋轉軸(第2旋轉軸、旋轉中心)
53‧‧‧旋轉軸(旋轉中心)
61‧‧‧旋轉軸(第3旋轉軸、旋轉中心)
62‧‧‧旋轉軸(第4旋轉軸、旋轉中心)
63‧‧‧旋轉軸(旋轉中心)
70‧‧‧賦予旋轉勢能手段
71‧‧‧臂
71a‧‧‧導引溝
72‧‧‧軸
73‧‧‧輥(可動構件)
74‧‧‧支持軸
75‧‧‧賦予勢能構件
80‧‧‧阻尼器裝置
81‧‧‧本體部
82‧‧‧可動桿
圖1係在使門位於閉位置之狀態下表示本發明收納裝置之第1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圖2係在使門位於閉位置之狀態下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的俯視剖視圖。
圖3係在使門位於閉位置與開位置之間的中間位置之狀態下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圖4係在使門位於閉位置與開位置之間的中間位置之狀態下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的俯視剖視圖。
圖5係在使門位於開位置之狀態下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的立體圖。
圖6係在使門位於開位置之狀態下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的俯視剖視圖。
圖7係在門位於閉位置時之狀態下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中所使用之鉸鏈裝置的立體圖。
圖8係自與圖7不同之方向觀察上述鉸鏈裝置的立體圖。
圖9係在門位於開位置時之狀態下表示上述鉸鏈裝置的立體圖。
圖10係在門位於閉位置時之狀態下表示上述鉸鏈裝置之賦予旋轉勢 能手段及阻尼器裝置的透視俯視圖。
圖11係在門位於中間位置時之狀態下表示上述鉸鏈裝置之賦予旋轉勢能手段及阻尼器裝置的透視俯視圖。
圖12係在門位於開位置時之狀態下表示上述鉸鏈裝置之賦予旋轉勢能手段及阻尼器裝置的透視俯視圖。
圖13係表示上述鉸鏈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14係在組裝第1安裝體之狀態下表示上述鉸鏈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15係表示上述鉸鏈裝置之第1安裝體的立體圖。
圖16係上述第1安裝體的俯視圖。
圖17係沿著圖16之X-X線的剖視圖。
圖18係上述第1安裝體的分解立體圖。
圖19係在將上述鉸鏈裝置之第2安裝體安裝於門之狀態下表示的俯視圖。
圖20係在使支持部相對於基部之姿勢成為與圖19所示之姿勢不同之姿勢的狀態下表示上述第2安裝體的俯視圖。
圖21係表示上述鉸鏈裝置之第2安裝體及其附近部分的俯視圖。
圖22係圖21的X箭視圖。
圖23係沿著圖21之Y-Y線的剖視圖。
圖24係在使門位於閉位置之狀態下表示本發明收納裝置之第2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的俯視剖視圖。
圖25係在使門位於閉位置之狀態下表示本發明收納裝置之第3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的俯視剖視圖。
圖26係在使門位於開位置之狀態下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的俯視剖視圖。
圖27係在使門位於閉位置之狀態下表示本發明收納裝置之第4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的俯視剖視圖。
圖28係在使門位於開位置之狀態下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的俯視剖視圖。
圖29係在使門位於閉位置之狀態下表示本發明收納裝置之第5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的俯視剖視圖。
圖30係在使門位於開位置之狀態下表示上述實施形態之主要部分的俯視剖視圖。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用以實施本發明之最佳形態。
圖1、圖3及圖5係表示本發明收納裝置之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圖2、圖4及圖6係上述收納裝置之主要部分之俯視剖視圖。如該等圖所示,收納裝置1具有框體2、門3及上下兩個鉸鏈裝置10。
框體2為四角形之箱狀,於其鉛直之前表面2a形成有開口部2b。框體2中,亦可不將開口部2b形成於前表面2a,而是於其左右任一鉛直的側面或者水平的上表面形成開口部。
門3為平板狀,具有鉛直的背面3a。門3經由上下兩個鉸鏈裝置10、10而朝水平方向可旋轉地支持於框體2,而可於自圖1及圖2所示之閉位置起經由圖3及圖4所示之中間位置直至圖5及圖6所示之開位置之間進行旋轉(平行移動)。門3之閉位置係藉由門3之背面3a抵觸到框體2之前表面2a而決定。門3之中間位置及開位置如後所述係由鉸鏈裝置10而決定。
鉸鏈裝置10具有第1安裝體20、作為門側安裝構件之第2安裝體30、及設置於該等第1安裝體20與第2安裝體30之間的第1、第2及第3連桿 42、43、41。
特別是如圖15至圖18所示,第1安裝體20具有基板21。於基板21上,形成有成平面狀之第1安裝面21a。該第1安裝面21a係與框體2之內面中之一側部內面、亦即框體2之左右任一側壁(本實施形態中,自框體2之前方觀察下為左側之側壁)2c之鉛直的內側面(一側部內面)2d面接觸,並於該狀態下將基板21固定於框體2。藉此,將第1安裝體20安裝於框體2上。基板21配置於前表面2a之附近。因此,第1安裝體20亦配置於前表面2a之附近。
於基板21,朝上下方向(圖17中紙面之表裏方向)可調節位置地安裝有高度調節構件22。高度調節構件22之剖面成大致「」字狀,並以使其長度方向朝向前後方向並且使開放部與基板21對向之狀態而安裝。在高度調節構件22,可裝卸地設置有安裝構件23。安裝構件23之剖面成「」字狀,並以覆蓋高度調節構件22之方式而配置。在安裝構件23之前後端部,設置有於上下方向上延伸之卡合軸24、25。而且,該卡合軸24、25可裝卸地卡合於分別設置於高度調節構件22之前後兩端部的卡合凹部22a、22b,藉此將安裝構件23可裝卸地安裝於高度調節構件22上。
為了自高度調節構件22上拆下安裝構件23,而使用卡合解除構件26。卡合解除構件26係以包圍安裝構件23之上下兩側部及後端部的方式而形成為俯視時成大致「」字狀。卡合解除構件26之前端部經由卡合軸24而可旋轉地安裝於安裝構件23之前端部。在卡合解除構件26之後端部,形成有長孔26a。於該長孔26a中,朝長孔26a之長度方向可移動地插入有卡合軸25。卡合解除構件26之後端部藉由彈簧27而自安裝構件23之後端部向基板21側被賦予勢能。藉由該彈簧27之作用力,使卡合軸24、25分別卡合於卡合凹部22a、22b。藉此,可將安裝構件23安裝於高度調節構件 22上。當自高度調節構件22拆下安裝構件23時,使卡合解除構件26之後端部抵抗彈簧27之作用力而朝自基板21離開之方向移動,從而使卡合解除構件26以卡合軸24為中心而旋轉。如此一來,卡合軸25自卡合凹部22b上脫離。其結果為,可自高度調節構件22拆下安裝構件23。又,安裝構件23可藉由如下方式而安裝於高度調節構件22,即,使卡合軸24卡合於卡合凹部22a,且使安裝構件23依其後端部接近於高度調節構件22之方式以卡合軸24為中心進行旋轉,或者使卡合軸25卡合於卡合凹部22b,且使安裝構件23依其前端部接近於高度調節構件22之方式以卡合軸25為中心進行旋轉。
在安裝構件23上,安裝有連結構件28。連結構件28之剖面成「」字狀,並具有相互平行且在上下方向相對向之一對側板部(安裝板部)28a、28b。連結構件28係使其長度方向朝向前後方向而配置,且於其內部收納有安裝構件23及卡合解除構件26。連結構件28之後端部可相對於安裝構件23而朝前後方向(圖17中為左右方向)進行位置調節,且在位置調節後,將貫通連結構件28而螺合於安裝構件23中之螺釘B1緊固,藉此固定於安裝構件23。另一方面,連結構件28之前端部可相對於安裝構件23而朝左右方向(圖17中為上下方向)進行位置調節,於連結構件28之前端部,可旋轉且不可朝左右方向移動地插通有使長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之螺釘B2。該螺釘B2螺合於安裝構件23之螺孔23a中。因此,若使螺釘B2朝相反方向旋轉,則連結構件28之前端部會以其後端部(位於與螺釘B1之頭部為同一部位之連結構件28之後端部)為中心而朝水平方向旋轉。並且,對應其旋轉量,連結構件28之前端部會朝左右方向移動。此時,若使螺釘B2朝一方向旋轉,則連結構件28之前端部會朝自安裝構件23離開之方向(圖16中為上方)移動,若使螺釘B2朝另一方向旋轉,則連結構件28之前端部會以後 端部為中心而在接近於安裝構件23之方向(圖16中為下方)上移動。由此可明確瞭解,藉由螺釘B2與螺孔23a而構成使連結構件28之前端部以後端部為中心進行旋轉的框體側調節機構。
將連結構件28安裝於安裝構件23,將安裝構件23安裝於高度調節構件22,進一步將高度調節構件22安裝於基板21,因此,連結構件28可相對於基板21而朝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進行位置調節。又,連結構件28之前端部可朝左右方向進行位置調節。上述構成於例如日本專利特開平10-238199號公報中所揭示而公知。因此,省略更進一步之詳細說明。
特別是如圖14及圖19至圖23所示,第2安裝體30具有基部31及支持部32。基部31成平板狀,並形成有成平面狀之第2安裝面31a。在使該第2安裝面31a與門3之背面3a面接觸之狀態下,將基部31藉由螺釘等之固定手段(未圖示)而按壓固定於門3之背面3a。藉此,將第2安裝體30安裝於門3。第2安裝體30被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位於與第1安裝體20為大致同一位置,且在水平方向位於背面3a之大致中央部。因此,如圖2所示,當門3位於閉位置時,第2安裝體30相對於第1安裝體20而自內側面2d朝向與其對向之另一內側面所對的方向(圖2之下方)離開。
在基部31,形成有一對突出板部31b、31b(僅圖示一突出板部31b)。突出板部31b以與背面3a所成之角度為直角之方式而豎起。因此,在門3位於閉位置時,突出板部31b自框體2之前表面2a側向裏側突出。亦即,向後方突出。並且,一對突出板部31b、31b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對向地配置。
支持部32具有平板部32A。該平板部32A相對於基部31而與框體2側隔開既定距離,例如2~數mm左右,且與基部31在前後方向對向地配置(門3位於閉位置時之狀態)。在平板部32A,形成有一對凸輪板部32a、32a。該一對凸輪板部32a、32a自平板部32A向框體2側彎曲成直角,且 上下對向地形成。並且,一對凸輪板部32a、32a被插入至突出板部31b、31b之間。而且,一對凸輪板部32a、32a外表面與一對突出板部31b、31b之內面(對向面)幾乎接觸。又,凸輪板部32a、32a使突出板部31b、31b及凸輪板部32a、32a藉由貫通於上下之旋轉軸(第3旋轉軸)61而朝水平方向可旋轉地連結於突出板部31b、31b。
如圖13、圖14及圖21所示,在平板部32A之左右方向一端部,形成有螺孔32b。於該螺孔32b中,以貫通狀態螺合有調節螺釘33。貫通螺孔32b之調節螺釘33之一端部可旋轉且不可朝調節螺釘33之長度方向(前後方向)移動地連結於基部31。因此,若朝相反方向旋轉操作調節螺釘33,則支持部32相對於基部31會以旋轉軸61為中心而朝水平方向進行旋轉。藉此,可改變支持部32相對於基部31的姿勢(參照圖19及圖20)。如後所述,實際上,會使基部31相對於支持部32之姿勢改變。由此可明確瞭解,藉由調節螺釘33及螺孔32b而構成門側調節機構。再者,較理想的是,使螺帽(未圖示)螺合於調節螺釘33之另一端部,當支持部32的姿勢調節結束後,緊固螺帽而將調節螺釘33固定於基部31,藉此將支持部32固定於基部31。
在平板部32A,形成有大致成半圓狀之一對圓弧部32c、32c。一對圓弧部32c、32c朝上下方向相互分開,且相互對向地配置。並且,上側之圓弧部32c相對於上側之凸輪板部32a以既定距離而配置於上方,下側之圓弧部32c相對於下側之凸輪板部32a以既定距離而配置於下方。由圖19及圖20可明確瞭解,圓弧部32c之內徑較凸輪板部32a之外徑大。
特別是如圖1至圖9所示,支持部32經由第1連桿42、第2連桿43及第3連桿41而在圖1及圖2所示之閉位置與圖5及圖6所示之開位置之間可旋轉地連結於連結構件28。
即,特別是如圖7及圖14所示,第1連桿(第2連桿)42具有與旋轉軸52之軸線之延伸方向相對向的兩個側板部、及連結該兩個側板部之一側部彼此的連結板部,而形成為剖面「」字狀。第1連桿42之兩側板部之基端部(圖8中為下端部)與連結構件28之兩側板部28a、28b之前端部在上下方向(圖8中為左右方向)對向,第1連桿42之兩側板部之基端部之內面分別與連結構件28之兩側板部28a、28b之前端部外表面相接觸。而且,第1連桿42之兩側板部之基端部經由上下延伸之旋轉軸(第2旋轉軸)52而可旋轉地連結於連結構件28之兩側板部28a、28b前端部(圖2中為左端部)。
第2連桿43成平板狀,且使用兩個。兩個第2連桿43、43分別配置於第1連桿42兩側板部之基端部外側(上側及下側)。第2連桿43、43之各基端部經由上下延伸之旋轉軸53而可旋轉地連結於連結構件28之側板部28a、28b之前端部。而且,第2連桿43、43之基端部分別經由圓板狀之間隔件44、44而與連結構件28之側板部28a、28b外表面相接。間隔件44之厚度被設定為與第1連桿42之側板部之厚度同等或稍厚。因此,當第1、第2連桿42、43分別以旋轉軸52、53為中心進行旋轉時,第1、第2連桿42、43不會相互抵觸。
第3連桿(第1連桿)41成平板狀,且僅使用一個。當然,亦可使用兩個。第3連桿41之基端部配置成與連結構件28之一側板部28a之前端部內面相接。第3連桿41亦可配置成與另一側板部28b之內面相接。並且,在使用兩個第3連桿41時,各第3連桿41配置成分別與連結構件28之兩側板部28a、28b之內面相接。第3連桿41之基端部經由上下延伸之旋轉軸(第1旋轉軸)51而可旋轉地連結於連結構件28之一側板部28a。第3連桿41相對於第1連桿42之上側之側板部而朝下方隔開達連結構件28之上側側板部28a之厚度的量。因此,當第1、第3連桿42、41分別以旋轉軸 52、51為中心旋轉時,第1、第3連桿42、41不會相互干涉。當然,第2、第3連桿43、41亦不會產生干涉。
第1連桿42之兩側板部各前端部分別與支持部32之一對圓弧部32c、32c之內面(圓弧部32c、32c之對向面)相接而插入至該等間。並且,第1連桿42之兩側板部之各前端部經由上下方向延伸之旋轉軸62而可旋轉地連結於一對圓弧部32c、32c。
一對第2連桿43、43之各前端部配置成分別與支持部32之一對圓弧部32c、32c外表面相接,且經由上下延伸之旋轉軸63而可旋轉地連結於一對圓弧部32c、32c。
第3連桿43之前端部被插入至基部31下側之突出板部31b與支持部32下側之凸輪板部32a間,且經由上述旋轉軸61而可旋轉地連結於突出板部31b及凸輪板部32a。
旋轉軸51~53及旋轉軸61~63均在上下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而且,自該等之長度方向(上下方向)觀察時,旋轉軸51~53及旋轉軸61~63配置成各自之軸線(旋轉中心)位於三角形之頂點。並且,旋轉軸51~53及旋轉軸61~63被配置為具有以下之關係。即,旋轉軸51、61之中心間距離、旋轉軸52、62之中心間距離及旋轉軸53、63之中心間距離設定為彼此相等之大小。而且,旋轉軸51、52之中心間距離與旋轉軸61、62之中心間距離設定為彼此相等,旋轉軸52、53之中心間距離與旋轉軸62、63之中心間距離設定為彼此相等,旋轉軸53、51之中心間距離與旋轉軸63、61之中心間距離設定為彼此相等。其結果為,藉由連結構件28(第1安裝體20)、支持部32(第2安裝體30)、第1連桿42、第2連桿43及第3連桿41而構成平行連桿機構。因此,於該收納裝置1中,支持部32相對於連結構件28而平行移動。亦即,支持部32一面相對於連結構件28而維持固定的 姿勢,一面圍繞連結構件28旋轉。藉此,門3亦相對於框體2而平行移動。此外,以如下方式配置第1、第2及第3旋轉軸52、53、51的軸線:當第2安裝體30位於閉位置時,於連結第1旋轉軸52之軸線和第4旋轉軸62之軸線的方向上,使第1旋轉軸52之軸線最接近第2安裝體30,並於與連結第1旋轉軸52之軸線和第4旋轉軸62之軸線的方向正交,且第2安裝體30自閉位置開始朝開位置側平行移動的方向上,使第3旋轉軸51之軸線位於最前方。然後,於第2安裝體30自閉位置平行移動至開位置的期間,第5旋轉軸63之軸線可朝第1至第3連桿42、43、41的旋轉方向超越第4及第6旋轉軸62、61之軸線,且第4旋轉軸62之軸線可朝第1至第3連桿42、43、41的旋轉方向超越第6旋轉軸61之軸線。而且,以如下方式配置上述第1、第2及第3旋轉中心線:於連結第1旋轉軸52之軸線和第4旋轉軸62之軸線的方向上,使第3旋轉軸51之軸線最遠離第2安裝體30,並於與連結第1旋轉軸52之軸線和第4旋轉軸62之軸線的方向正交,且第2安裝體30自閉位置開始朝開位置側平行移動的方向上,使第2旋轉軸53之軸線位於最後方。再者,以使第1連桿42之連結板部的前端部可位於較第3連桿41的前端部更朝第2安裝體30的開位置側平行移動時之第1連桿42之旋轉方向前方的方式,使設有第1連桿42之第4旋轉軸62之軸線之側板部的前端部配置於較其連結板部之前端更前端側,藉此使上述第4旋轉軸62之軸線可超越第6旋轉軸61之軸線。
配置於框體2上側的鉸鏈裝置10之第1連桿42與配置於下側的鉸鏈裝置10之第1連桿42中,為使彼此同步旋轉,而將彼此同一部位以連結板5加以連結。藉此,可相互加強兩個鉸鏈裝置10、10。
門3係在圖1及圖2所示之閉位置與圖5及圖6所示之開位置間平行移動。門3在位於閉位置時,其背面3a抵觸到框體2之前表面2a,而關閉 框體2之整個開口部。另一方面,在位於開位置時,整個門3位於較框體2之開口部更靠近左側方(圖6中為上方),而打開整個開口部。再者,由圖6可明確瞭解,門3之開位置係藉由第1連桿42抵觸到軸53來決定。門3之開位置亦可藉由第1至第3連桿42、43、41中之任一者抵觸到可旋轉地支持其之軸以外之軸、即旋轉軸51~53中之任一者來決定。
門3雖被設計成當位於閉位置時,其背面3a會遍及全周地接觸到框體2之前表面2a,但有時僅背面3a之左右方向一端部或者另一端部接觸到框體2之前表面2a,而另一端部或者一端部自框體2之前表面2a沿前後方向離開。在此情況下,利用框體側調節機構使連結構件28朝水平方向旋轉,或者利用門側調節機構使基部31相對於支持部32朝水平方向旋轉,或利用兩個調節機構使連結構件28及基部31兩者朝水平方向旋轉,藉此可使門3在水平方向適當旋轉,而使門3之背面3a相對於框體2之前表面2a遍及其全周地接觸。特別是在利用門側調節機構進行調節時,即便框體2內收納有各種物品,亦可在不自框體2中取出該收納物下調節門3的姿勢。並且,當利用框體側調節機構使連結構件28朝水平方向旋轉時,連結構件28之前端部以與該旋轉量對應之量朝左右方向移動。之後,利用門側調節機構來調節門3的姿勢,藉此不僅可調節門3的姿勢,而且亦可調節門3左右方向之位置。
如圖2所示,在連結構件28之前端部,形成有朝向前方突出之突出部28c。該突出部28c自框體2之前表面2a向前方突出。並且,在自前表面2a向前方突出之突出部28c前端部設置有旋轉軸(第1旋轉軸)51。因此,旋轉軸51自前表面2a向前方突出地配置。其結果為,在門3位於閉位置時,旋轉軸51位於較門3之背面3a及第2安裝體30之第2安裝面31a更靠近前方。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整個第1安裝面21a配置於較前表面 2a更靠近後方,故旋轉軸51隔著第2安裝面31a而位於與整個第1安裝面21a為相反側,但當第1安裝面21a之前側一部分位於較前表面2a(第2安裝面31a)更靠近前方時,相對於佔據第1安裝面21a之大部分且較前表面2a更靠近後側之部分,旋轉軸51隔著第2安裝面31a而位於相反側。旋轉軸51及突出部28c自前表面2a向前方突出,故在門3旋轉至閉位置時,必須防止旋轉軸51及突出部28c抵觸到門3之背面3a。因此,在門3之背面3a,形成有可出沒地收納突出部28c及旋轉軸51之凹部3b。
又,由圖2可明確瞭解,當門3位於閉位置時,旋轉軸51~53及旋轉軸61~63被配置在內側面2d之同一側、亦即自內側面2d朝向另一側部側之空間內。而且,旋轉軸61~63在自內側面2d朝向另一側部側之方向較旋轉軸51~53更離開內側面2d。
再者,亦可代替旋轉軸51而使旋轉軸52或旋轉軸53自前表面2a突出。在此情況下,自前表面a2突出之旋轉軸52或旋轉軸53成為第1旋轉軸,剩餘之旋轉軸51及旋轉軸53(52)中之一者成為第2旋轉軸。若進一步詳細描述三個旋轉軸51~53之關係,則可將三個旋轉軸51~53中之任意一個旋轉軸51(52、53)配置於較前表面2a更靠近外側(相反側),將剩餘兩個旋轉軸52、53(53、51;51、52)配置於較前表面2a更靠近內側(一側),亦可將任意兩個旋轉軸51、52(52、53;53、51)配置於較前表面2a更靠近外側,將剩餘一個旋轉軸53(51;52)配置於較前表面2a更靠近內側,或者亦可將所有旋轉軸51、52、53配置於較前表面更靠近外側。該點於後述第2至第5實施形態中亦相同。
收納裝置1除上述構成以外,更進一步具有賦予旋轉勢能手段70及阻尼器(damper)裝置80。
賦予旋轉勢能手段70係在門3位於開位置及自此處起朝向閉位置隔開 既定距離(例如,當換算成第1連桿41之旋轉角度後,其相當於大致20°之距離)之位置(以下,稱為賦予勢能開始位置)之間時,對第1連桿41朝閉位置側賦予旋轉勢能而使門3移動至閉位置為止,同時維持於閉位置者。另一方面,阻尼器機構80係將賦予旋轉勢能手段使門3向閉位置側移動之移動速度抑制為低速,藉此緩和門3對框體2發生碰撞時之衝擊者。
以下對賦予旋轉勢能手段70進行說明,如圖10~圖12及圖21~圖23所示,賦予旋轉勢能手段70具有臂71。臂71沿上下方向配置在第1連桿42之下側側板部與第1連桿43之間而與該等平行。臂71之前端部(第2安裝體30側之端部)插入至支持部32之凸輪板部32a、32a間,且經由上述旋轉軸61而可旋轉地連結於凸輪板部32a、32a。另一方面,臂71之基端部(第1連桿42之基端側端部)形成有導引溝71a。於該導引溝71a中,朝導引溝71a之長度方向可移動地插入有軸線朝向上下方向受固定於第1連桿42之軸72。因此,若第1連桿42隨著門3移動而旋轉,則隨此,臂71會以軸61為中心而旋轉。換言之,若臂71旋轉,則隨此,第1連桿42會旋轉,而使門3旋轉。並且,若臂71旋轉,則軸72會隨此而在導引溝71a內沿其長度方向移動。於此情況下,若第1連桿42旋轉使門3向閉位置側移動,則軸72會在導引溝71a內自第1連桿42之基端側朝向前端側移動,若第1連桿42旋轉使門3向開位置側移動,則軸72會在導引溝71a內自第1連桿42之前端側向基端側移動。
在支持部32之一對凸輪板部32a各外周面,形成有凸輪面(凸輪部)32d。另一方面,在臂71之前端部,經由支持軸74而可旋轉且朝接近或離開凸輪面32d之方向(以軸61為中心之圓直徑方向)可移動地設置有軸線朝向上下方向之輥(可動構件)73。在臂71之內部設置有螺旋彈簧(coil spring)等之賦予勢能構件75,使其長度方向朝向臂71之長度方向。該賦予勢能構 件75經由支持軸74而對輥73賦予勢能,並按壓於凸輪面32d。藉由相互按壓之凸輪面32d及輥73,而將賦予勢能構件75之作用力轉換成使臂71旋轉之旋轉作用力。並且,藉由臂71之旋轉而使門進行開閉旋轉。在此情況下,藉由賦予旋轉勢能手段70,當門3位於閉位置及自此處起朝向開位置側隔開既定角度(例如,20°)之位置間時,會自開位置側旋轉至閉位置而維持於閉位置,當其位於自閉位置與開位置間的既定之中間位置分別朝閉位置側及開位置側隔開既定角度(例如20°)之位置間時,會旋轉至中間位置為止並維持於中間位置,當位於開位置及自此處起朝向閉位置側隔開既定角度(例如20°)之位置間時,會自閉位置側旋轉至開位置而維持於開位置。當門3位於上述範圍以外之位置時,賦予勢能構件75之作用力不會藉由凸輪面32d及輥73而轉換成旋轉作用力,因而門3可停止於任意位置。
當如上所述構成賦予旋轉勢能手段70時,臂71與第1連桿42呈平行地配置,賦予勢能構件75以其長度方向朝向臂71之長度方向之狀態而設置於臂71內,故可使賦予旋轉勢能手段70小型化,更進一步可使鉸鏈裝置10小型化。
作為賦予旋轉勢能手段,亦可代替上述構成之賦予旋轉勢能手段70而採用其他構造者。例如,亦可將抵接構件可移動且不可旋轉地設置於臂71,使該抵接構件按壓於凸輪面32d。又,還可利用螺旋扭轉彈簧等對第1連桿42直接賦予旋轉勢能。
在臂71中,內置有阻尼器裝置80。阻尼器裝置80具有:長度方向朝向臂71之長度方向而設置於臂71之本體部81、及朝其長度方向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本體部81之可動桿82。本體部81固定位置被設置於臂71。另一方面,可動桿82朝出沒之方向可移動地設置於本體部81。可動桿82雖可朝自本體部81突出之方向高速移動,但藉由內置於本體部81中之阻尼器 機構(未圖示),朝著向本體部81內退縮之方向的高速移動受到阻止,僅可以低速而移動。而且,可動桿82在處於其未受到外力作用之自然狀態時,藉由內置於本體部81中之螺旋彈簧等之賦予勢能手段(未圖示)而朝自本體部81突出之方向被賦予勢能,而位於既定之初始位置。
在門3已自開位置側向閉位置側移動的情況下,若到達自閉位置起隔開既定角度(例如20°)之近前位置,則藉由賦予旋轉勢能手段70而使門3向閉位置側旋轉。若門3藉由賦予旋轉勢能手段70而向閉位置側旋轉既定角度,例如當旋轉10°時,則軸72會抵觸到可動桿82之前端面。因而,此後朝向臂71前端側之軸72的移動速度被抑制為低速。其結果為,臂71及第1連桿42朝向閉位置側之旋轉速度被抑制為低速,進一步,門3朝向閉位置側之移動速度被抑制為低速。因此,門3會以低速抵觸到框體2之前表面2a,而可緩和碰撞時之衝擊。
在上述構成之收納裝置1中,當前,門3係位於閉位置。當門3到達至圖3及圖4所示之中間位置,且第1至第3連桿42、43、41隨此而旋轉大致90°時,門3將自框體2之前表面2a向最前方突出。此時門3之突出量相當於第1至第3連桿42、43、41之長度(中心間距離),該等長度為門3左右方向長度的大致一半。因此,該收納裝置1中,與門3以其左右方向之一側部為中心且另一側部向前方旋轉90度之習知收納裝置相比,可縮小在框體2前方所需要之空間。換言之,即使存在於框體2前方的空間狹窄,亦可將門3充分打開。
如圖6所示,對第1連桿42自作為其旋轉中心之軸51、61軸線方向(上下方向)觀察時,第1連桿42在較其中央部(軸52、62間之中央部)更偏向基端部側之中間部彎曲。第1連桿42之彎曲部在門3移動至開位置時相對於連結軸52、62之直線而位於前方。第2及第3連桿43、41亦同樣地彎 曲。若使第1、第2及第3連桿42、43、41以此方式彎曲,則在使門3移動至開位置側時,可防止第1、第2及第3連桿42、43、41干涉至框體2之前表面2a之開口部端緣。換言之,第1、第2及第3連桿42、43、41可向開位置側大幅地旋轉與其彎曲程度相當的量,藉此可將門3大幅打開。再者,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框體2之前表面部開口,故當門3移動至開位置時,使第1至第3連桿42、43、41彎曲成第1至第3連桿42、43、41之彎曲部相對於連結中心之直線而位於前方,而在框體2之側面部開口之情況下,當門3移動至開位置時,使各連桿42、43、41彎曲成各連桿41~43之彎曲部相對於連結中心之直線而位於左右之側方、且框體2之外側,並且在框體2之上面部開口之情況下,當門3移動至開位置時,使各連桿42、43、41彎曲成各連桿42、43、41之各彎曲部相對於連結中心之直線位於上方。
又,使用三根連桿42、43、41作為將連結構件28與支持部32加以連結之連桿,且配置成作為各連桿42、43、41旋轉中心之軸52、53、51;62、63、61位於三角形之頂點,因此當門3位於閉位置與開位置之間的任何位置時,即使以與門3正交之線為中心之轉矩(rotation moment)作用於門3上,亦可以充分之強度支持該轉矩。亦即,若假設僅使用第1至第3連桿42、43、41中之兩個連桿,則自兩個連桿之旋轉中心線之長度方向觀察時,有時兩個連桿會根據門3之位置而彼此大致重合。在如此之狀況下,當如上所述之轉矩作用於門3時,兩個連桿無法對該轉矩發揮充分之強度。然而,在該收納裝置1中所使用的鉸鏈裝置10中,三根連桿42、43、41之旋轉中心分別配置於三角形之頂點,因此無論門3移動至何種位置時,三根連桿42、43、41在旋轉中心線方向上不會彼此重合,而是至少一根連桿相對於其他兩根連桿而在與旋轉中心線正交之方向隔開。因此,即使上述轉矩 作用於門3,三根連桿42、43、41亦可以充分之強度支持該轉矩。
又,作為第3連桿(第1連桿)41之旋轉中心的旋轉軸51係自框體2之前表面2a朝前方突出於外部,故與將旋轉軸51配置於框體2內部之情況相比,可至少對應於旋轉軸51之突出量而相應地將第1安裝體20及第1至第3連桿42、43、41配置於前方。因此,可擴大可有效利用之框體2的內部空間。而且,由於第3連桿41自前表面2a向前方突出,故幾乎無須使其中間部彎曲,即便其彎曲,亦可減小彎曲量。並且,第1及第2連桿42、43雖配置於較前表面2a更靠近後方,但可對應於將第3連桿41配置於前方而相應地配置於前方,故對於第1及第2連桿42、43,亦可減小該等之彎曲量。因此,當門3位於閉位置時,可減小彎曲部進入至框體2之裏側的量。因此,可更進一步擴大可有效利用之框體2之內部空間。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再者,關於以下之實施形態,僅對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之構成進行說明,而對於相同之構成部分則標附同一元件符號,省略其說明。並且,在以下之實施形態中,省略賦予旋轉勢能手段70及阻尼器裝置80。
圖24表示本發明收納裝置之第2實施形態。在本實施形態之收納裝置1A中,當門3位於閉位置時,門3之背面3a雖與框體2之前表面2a平行,卻不會抵觸到前表面2a,而是相對於前表面2a朝前方隔開。關閉時門3之背面3a與框體2之前表面2a之間的距離值被設定為與突出部28c自前表面2a之突出量相等或稍大。因此,突出部28c及旋轉軸51不會抵觸到門3之背面3a。藉此,背面3a未形成有凹部3b。再者,門3之閉位置與開位置同樣地係由鉸鏈裝置10來決定。又,門3之開位置為與上述實施形態大致相同之位置。
圖25及圖26表示本發明收納裝置之第3實施形態。在本實施形態之 收納裝置1B中,當門3到達閉位置時,亦會使門位於自前表面2a朝前方隔開之處。而且,門3自前表面2a之間隔距離被設定為較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間隔距離大。再者,門3之閉位置係由代替鉸鏈裝置10而使用的鉸鏈裝置10B來決定。此時,鉸鏈裝置10B中門3之閉位置係藉由與鉸鏈裝置10中決定門3之開位置之手段相同的手段而決定。
又,在該收納裝置1B之鉸鏈裝置10B中,在連結構件28之前端部形成有代替突出部28c之突出部28d。該突出部28d在自前表面2a向前方突出之後,沿著前表面2a朝向外側,並到達與側壁2c之外表面大致相同之位置。在突出部28d之前端部,設置有旋轉軸51。因此,旋轉軸51被配置成不僅位於較前表面2a更靠近前方,而且相對於內側面2d更位於外側(圖25中為上側)。由於旋轉軸51以此方式而配置,故第3連桿41之旋轉軸51側一端部與前表面2a相對向,當門3位於閉位置時會與前表面2a接觸。藉此,決定門3之閉位置。又,作為第3連桿41另一端部之旋轉中心的旋轉軸61設置於支持部32之圓弧部32c。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僅設置有第1及第2連桿42、43中之第1連桿42,但亦可省略第1連桿42而使用第2連桿43。此方式在以下所述之實施形態中亦相同。
在上述構成之收納裝置1B中,由於第3連桿(第1連桿)41之旋轉軸51被配置於較前表面2a更靠近前方,故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可擴大可有效利用之框體2之內部空間。又,由於旋轉軸51配置於較內側面2d更靠近外側,故即便使第1連桿42之旋轉軸52接近於前表面2a,亦可充分擴大旋轉軸51、52間之距離。換言之,在將旋轉軸51、52間之距離設定為固定時,可對應於將旋轉軸51配置於較內側面2d更靠近外側而相應地將旋轉軸52接近於前表面2a進行配置。因此,可更進一步擴大可有效利用之框體2之內部空間。
圖27及圖28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在本實施形態之收納裝置1C中,使用鉸鏈裝置10C來代替鉸鏈裝置10B。在該鉸鏈裝置10C之連結構件28前端部,形成有突出部28e。突出部28e自前表面2a朝前方突出後,沿著前表面2a向外側延伸,並進一步沿著側壁2c之外表面(與內側面2d相鄰之外表面)向後方延伸。當門3自開位置側旋轉而到達閉位置時,第3連桿41會抵觸到前表面2a,同時抵觸到側壁2c之外表面。藉此,決定門3之閉位置。
在沿著側壁2c外表面之突出部28e的前端部,設置有第3連桿(第1連桿)41之旋轉軸51。因此,旋轉軸51在前後方向配置於較前表面2a更靠近後方,在左右方向則配置於內側面2d之外側。
在該收納裝置1C中,旋轉軸51配置於較前表面2a更靠近後方,但卻配置於內側面2d之外側,故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可將旋轉軸52接近於前表面2a而配置。因此,能擴大可有效利用之框體2之內部空間。
圖29及圖30表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在本實施形態之收納裝置1D中,在框體2之前表面2a形成有左右橫切側壁2c之切口部2e。該切口部2e沿上下方向配置於與連結構件28相同之位置。
又,在該收納裝置1D中,使用有鉸鏈裝置10D。在該鉸鏈裝置10D之連結構件28,形成有突出部28f。該突出部28f配置於連結構件28之前端部中與切口部2e對向之部位,且向側壁2c之外側突出而進入至切口部2e內。在突出部28f進入至切口部2e內之部位,設置有旋轉軸51。因此,旋轉軸51雖位於較前表面2a更靠近後方,但卻配置於較內側面2d更靠近外側。
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情況同樣之理由,故可擴大可有效利用之框體2之內部空間。
再者,本發明並不受限於上述實施形態,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可採用各種變形例。
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使用有第1、第2及第3三個連桿42、43、41,但亦可僅使用該等三個連桿42、43、41中之任兩個。
並且,在上述實施形態中,由固定於框體2之基板21、固定於該基板21之高度調節構件22、可裝卸地安裝於高度調節構件22之安裝構件23、卡合解除構件26、及連結構件28而構成第1安裝體20,但若無須調節連結構件28之位置,則可使整個第1安裝體20形成為一體,或者亦可在連結構件28形成第1安裝面,將連結構件28直接固定於框體2。該點對於第2安裝體30亦相同。亦即,可將基部31與支持部32形成為一體,或者亦可在支持部32形成第2安裝面,將支持部32直接固定於門3。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用於將門藉由具有連桿機構之鉸鏈門而可開閉轉動地連結於框體所成的收納裝置中。
2‧‧‧框體
2a‧‧‧前表面(一端部外表面)
2b‧‧‧開口部
2c‧‧‧側壁
2d‧‧‧內側面(一側部內面)
3‧‧‧門
3a‧‧‧背面
3b‧‧‧凹部
10‧‧‧鉸鏈裝置
20‧‧‧第1安裝體
21‧‧‧基材
21a‧‧‧第1安裝面
28‧‧‧連結構件
28c‧‧‧突出部
30‧‧‧第2安裝體
31‧‧‧基部
31a‧‧‧第2安裝面
31b‧‧‧突出板部
32‧‧‧支持部
32a‧‧‧凸輪板部
32c‧‧‧圓弧部
32d‧‧‧凸輪面(凸輪部)
41‧‧‧第3連桿(第1連桿)
42‧‧‧第1連桿(第2連桿)
43‧‧‧第2連桿
51‧‧‧旋轉軸(第1旋轉軸、旋轉中心)
52‧‧‧旋轉軸(第2旋轉軸、旋轉中心)
53、63‧‧‧旋轉軸(旋轉中心)
61‧‧‧旋轉軸(第3旋轉軸、旋轉中心)
62‧‧‧旋轉軸(第4旋轉軸、旋轉中心)
72‧‧‧軸

Claims (11)

  1. 一種鉸鏈裝置,其具備有:第1安裝體(20),具有平坦的第1安裝面(21a);第1及第2連桿(41、42),該等各基端部分別以第1旋轉軸(51)及與該第1旋轉軸(51)平行之第2旋轉軸(52)為中心而可旋轉地連結於該第1安裝體(20);及第2安裝體(30),其具有平坦的第2安裝面(31a),將上述第1及第2連桿(41、42)之各前端部分別以與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51、52)平行之第3及第4旋轉軸(61、62)為中心而可旋轉地加以連結,藉此經由上述第1及第2連桿(41、42)而在閉位置與開位置之間可旋轉地連結於上述第1安裝體(20);當上述第2安裝體(30)位於上述閉位置時,上述第1安裝面(21a)與上述第2安裝面(31a)所成之角度大致為直角,同時上述第1至第4旋轉軸(51、52、61、62)就上述第1安裝面(21a)而位於上述第2安裝面(31a)同一側處,更進一步,上述第3及第4旋轉軸(61、62)較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51、52)更遠離上述第1安裝面(21a);其特徵在於:其以如下方式進行配置,即,當上述第2安裝體(20)位於上述閉位置時,使上述第1安裝面(21a)之全部或大部分就上述第2安裝面(31a)而位於一側,同時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51、52)之至少一者隔著上述第2安裝面(31a)而位於與上述第1安裝面(21a)之全部或大部分所在之側為相反側處。
  2. 一種鉸鏈裝置,其具備有:第1安裝體(20),具有平坦的第1安裝面(21a);第1及第2連桿(41、42),該等各基端部分別以第1旋轉軸(51)及與該第1旋轉軸(51)平行之第2旋轉軸(52)為中心而可旋轉地連結於該第1安裝體(20);及第2安裝體(30),其具有平坦的第2安裝面(31a),將上述第1及第2連桿(41、42)之各前端部分別以與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51、52)平行之第3及第4旋轉軸(61、62)為中心而可旋轉地加以連結,藉此經由上述第1及第2連桿(41、42)而在閉位置與開位置之間可旋轉地連結於上述第1 安裝體(20);當上述第2安裝體(30)位於上述閉位置時,上述第1安裝面(21a)與上述第2安裝面(31a)所成之角度大致成直角,同時上述第1至第4旋轉軸(51、52、61、62)就上述第1安裝面(21a)而位於與上述第2安裝面(31a)同一側處,更進一步,上述第3及第4旋轉軸(61、62)較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51、52)更遠離上述第1安裝面(21a);其特徵在於:以如下方式配置上述第1旋轉軸(51)及上述第2旋轉軸(52),即,當上述第2安裝體(20)位於上述閉位置時,使上述第1旋轉軸(51)及上述第2旋轉軸(52)中之一者(51)就上述第2安裝面(31a)而位於一側,且另一者(52)位於相反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鉸鏈裝置,其中,藉由上述第1安裝體(20)、上述第1連桿(41)、上述第2連桿(42)及上述第2安裝體(30)而構成平行連桿機構,且將上述第1旋轉軸(51)與上述第3旋轉軸(61)之間的軸間距離、及上述第2旋轉軸(52)與上述第4旋轉軸(62)之間的軸間距離設定為較上述第1旋轉軸(51)與上述第2旋轉軸(52)之間的軸間距離還長。
  4. 一種收納裝置,其具備有:框體(2),其一端部外表面(2a)形成有開口部(2b);及門(3),經由鉸鏈裝置(10、10A、10B、10C、10D)而在閉位置與開位置之間可旋轉地連結於該框體(2);而上述鉸鏈裝置(10、10A、10B、10C、10D)具有:第1安裝體(20),安裝於上述框體(2)內面中之一側部內面(2d)的上述一端部外表面(2a)附近;第1及第2連桿(41、42),該等各基端部分別以第1旋轉軸(51)及與該第1旋轉軸(51)平行之第2旋轉軸(52)為中心而可旋轉地連結於該第1安裝體(20);及第2安裝體(30),安裝於上述門(3)之背面(3a)上,分別以與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51、52)平行之第3及第4旋轉軸(61、62)為中心而可旋轉地連結於上述第1及第2連桿(41、42)之各前端部,藉此使上述門(3)在上述閉位置與上述開位置之間可旋轉地連結 於上述框體(2);其並以如下方式進行配置,即,當上述門(3)位於上述閉位置時,使上述第2安裝體(30)在自安裝有上述第1安裝體(20)之上述一側部內面(2d)朝向另一側部之方向位於較上述第1安裝體(20)更靠近另一側部側;其特徵在於: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51、52)之至少一者(51)配置於較上述框體(2)之內面(2d)更靠近外側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收納裝置,其中,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51、52)之至少一者(51)係自上述框體(2)中形成有上述開口部(2b)之上述一端部外表面(2a)朝前方突出而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收納裝置,其中,當上述門(3)位於上述閉位置時,上述門(3)之背面(3a)抵觸到上述框體(2)中形成有上述開口部(2b)之上述一端部外表面(2a),於上述門(3)之背面(3a),形成有當上述門(3)位於閉位置時可出沒地收納上述第1旋轉軸(51)之凹部(3b)。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收納裝置,其中,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51、52)之至少一者(51)配置於較上述框體(2)中安裝有上述第1安裝體(20)之上述一側部內面(2d)更靠近外側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收納裝置,其中,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51、52)之至少一者(51)配置於較上述框體(2)中安裝有上述第1安裝體(20)之上述一側部內面(2d)更靠近外側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收納裝置,其中,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51、52)之至少一者配置於較上述框體(2)之安裝有上述第1安裝體(20)中上述一側部內面(2d)所鄰接之外表面更靠近外側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收納裝置,其中,在上述框體(2)中形成有上述開口部(2b)之上述一側部外表面(2a)與上述框體(2)中安裝有上述第1安 裝體(20)之上述一側部內面(2d)之交叉部,形成有切口部(2e),上述第1及第2旋轉軸(51、52)之至少一者(51)配置於上述切口部(2e)內。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10項中任一項之收納裝置,其中,藉由上述第1安裝體(20)、上述第1連桿(41)、上述第2連桿(42)及上述第2安裝體(30)而構成平行連桿機構,且將上述第1旋轉軸(51)與上述第3旋轉軸(61)之間的軸間距離、及上述第2旋轉軸(52)與上述第4旋轉軸(62)之間的軸間距離設定為較上述第1旋轉軸(51)與上述第2旋轉軸(52)之間的軸間距離還長。
TW103141954A 2008-08-12 2009-08-12 Hinge device and storage device TWI551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7747A JP4906809B2 (ja) 2008-08-12 2008-08-12 スライドヒンジ及び収容装置
JP2009067763A JP4906880B2 (ja) 2009-03-19 2009-03-19 ヒンジ装置及び収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0338A true TW201510338A (zh) 2015-03-16
TWI551767B TWI551767B (zh) 2016-10-01

Family

ID=416688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7083A TWI477688B (zh) 2008-08-12 2009-08-12 Hinge device and storage device
TW103141954A TWI551767B (zh) 2008-08-12 2009-08-12 Hinge device and storage device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7083A TWI477688B (zh) 2008-08-12 2009-08-12 Hinge device and storage devic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904600B2 (zh)
EP (1) EP2325425B1 (zh)
KR (1) KR101275477B1 (zh)
CN (2) CN103334661B (zh)
CA (1) CA2740564C (zh)
RU (1) RU2471951C2 (zh)
TW (2) TWI477688B (zh)
WO (1) WO20100186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MI20110297A1 (it) * 2011-02-28 2012-08-29 Salice Arturo Spa Sistema di sollevamento per ante di un mobile oscillanti attorno ad un asse orizzontale
JP5415490B2 (ja) * 2011-07-29 2014-02-12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支持部材付き扉開閉装置及び扉開閉装置用の支持部材
JP5415491B2 (ja) * 2011-07-29 2014-02-12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扉開閉装置ユニット及び扉開閉装置ユニットの取付け方法
JP2015086638A (ja) * 2013-11-01 2015-05-0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
US9217269B2 (en) * 2014-05-02 2015-12-2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inge assembly
AT516783B1 (de) 2015-02-13 2017-05-15 Blum Gmbh Julius Stützvorrichtung für eine Möbelklappe
CN105588398A (zh) * 2015-12-29 2016-05-18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冰箱门体的铰链组件及冰箱
US11168502B2 (en) * 2017-05-24 2021-11-09 Sugatsune Kogyo Co., Ltd. Door device
EP3460154A1 (de) * 2017-09-26 2019-03-27 FLAP Competence Center kft Halteelement für einen deckel oder eine klappe eines möbels
IT201800004535A1 (it) * 2018-04-16 2019-10-16 Ante incernierate per armadi, cabine armadio e mobili in genere con dispositivi di smorzamento e richiamo magnetici
US10876341B2 (en) * 2018-07-24 2020-12-2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amberg Door drive system
EP3872287B1 (en) * 2018-10-23 2024-09-04 Sugatsune Kogyo Co., Ltd. Door opening/closing device and hinge
FR3097194B1 (fr) * 2019-06-15 2024-01-19 Latecoere Porte d’aéronef avec charnières de bras de support ajustables
CN111364868A (zh) * 2020-03-10 2020-07-03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自动开关门装置
FR3119158A1 (fr) * 2021-01-28 2022-07-29 Latecoere Porte d’aéronef équipée d’un système de réglage en position et procédé d’installation d’une telle porte.
IT202100021140A1 (it) * 2021-08-04 2023-02-04 De Molli Giancarlo Ind S P A Cinematismo a doppio quadrilatero articolato per porte, ante e similari
US20240309686A1 (en) * 2023-03-14 2024-09-19 The Boeing Company Articulated hinge assembly for an aircraft do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09485A1 (de) * 1971-03-01 1972-09-07 Zeiser, Manfred P., Dr., 7141 Schwieberdingen Scharnier zum Anlenken einer Schranktür
DE2617071C2 (de) * 1976-04-17 1984-04-05 Karl Lautenschläger KG, Möbelbeschlagfabrik, 6107 Reinheim Möbelscharnier
DE3630094A1 (de) * 1986-09-04 1988-03-17 Standard Elektrik Lorenz Ag Scharnier fuer selbstkassierergehaeuse
JPH027185U (zh) * 1988-06-29 1990-01-17
DE3914100C2 (de) * 1989-04-28 1998-07-30 Lautenschlaeger Mepla Werke Kreuzgelenkscharnier mit Schließmechanismus
IT217648Z2 (it) * 1989-07-28 1992-01-07 T G N Spa Cerniera per mobili. con basi non incassate
US5458412A (en) * 1992-10-31 1995-10-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or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for a refrigerator
JP3054097B2 (ja) 1997-02-25 2000-06-19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JP2001115727A (ja) * 1999-10-15 2001-04-24 Ota Seisakusho:Kk 扉の開閉装置
DE20115250U1 (de) * 2001-07-06 2002-11-14 Lautenschlaeger Mepla Werke Dämpfungsvorrichtung
DE10211294B4 (de) * 2002-03-14 2013-10-17 Grass Gmbh Möbelbeschlag mit Brems-und Dämpfungsvorrichtung
DE20207036U1 (de) * 2002-05-03 2003-09-18 Mepla-Werke Lautenschläger GmbH & Co. KG, 64354 Reinheim Kreuzgelenkscharnier
JP3853721B2 (ja) 2002-10-01 2006-12-06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機器用ケース
JP3951891B2 (ja) * 2002-11-06 2007-08-01 オイレスEco株式会社 ブラインド装置用のスラット支持部材、そのスラット支持部材を具備したスラット支持機構及びそのスラット支持機構を具備したブラインド装置
JP3773113B2 (ja) 2003-01-27 2006-05-10 株式会社ダイドー 収納庫扉開閉構造
JP2005240465A (ja) * 2004-02-27 2005-09-08 Arai Tekko:Kk 扉体開閉装置
CN2697250Y (zh) * 2004-03-19 2005-05-04 刘江波 滑撑机构和采用该滑撑机构的电动门窗
CN2720047Y (zh) * 2004-08-10 2005-08-24 陈庆元 一种平开铰链
AT502944A1 (de) * 2005-03-21 2007-06-15 Blum Gmbh Julius Möbel mit einem möbelkorpus und wenigstens einer hochbewegbaren klappe
CN2916076Y (zh) * 2006-05-31 2007-06-27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驾驶室车门的活动装饰板装置
DE102006059247A1 (de) * 2006-12-15 2008-06-19 Liberty Hardware Mfg. Corp. Möbelscharnier mit einer Dämpfungsvorrichtung
DE202007004621U1 (de) * 2007-03-29 2008-08-07 Hettich-Oni Gmbh & Co. Kg Mehrgelenkscharnier
KR100899239B1 (ko) * 2007-06-20 2009-05-26 이상용 회전 각도 제한 기능을 갖는 경첩
KR100955447B1 (ko) * 2007-09-21 2010-05-04 (주)삼우 도어힌지
KR101181958B1 (ko) * 2008-11-07 2012-09-11 박정원 다용도 창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04600B2 (en) 2014-12-09
WO2010018683A1 (ja) 2010-02-18
RU2011108452A (ru) 2012-09-20
CN103334661A (zh) 2013-10-02
EP2325425A4 (en) 2016-06-15
EP2325425B1 (en) 2019-02-27
KR101275477B1 (ko) 2013-06-17
CN102112693A (zh) 2011-06-29
CA2740564C (en) 2014-03-11
TWI477688B (zh) 2015-03-21
KR20110043665A (ko) 2011-04-27
CA2740564A1 (en) 2010-02-18
EP2325425A1 (en) 2011-05-25
CN102112693B (zh) 2013-11-06
US20110204072A1 (en) 2011-08-25
TWI551767B (zh) 2016-10-01
TW201013032A (en) 2010-04-01
CN103334661B (zh) 2014-11-19
RU2471951C2 (ru) 201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1767B (zh) Hinge device and storage device
JP5778793B2 (ja) 扉開閉装置
JP4768048B2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ヒンジ装置用取付部材
JP4731539B2 (ja) ヒンジ機構
JP4723013B2 (ja) 位置調節機能付きカップ埋め込み式ヒンジ装置
JP4440930B2 (ja) 扉開閉装置
JP4657812B2 (ja) ヒンジ装置
JP2008008015A (ja) 隠し蝶番
JP5118387B2 (ja) 四節リンク式隠し丁番
JPWO2009060723A1 (ja) 収容装置及び扉開閉装置
JP5135957B2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そのヒンジ装置を備えた機器
JP4906809B2 (ja) スライドヒンジ及び収容装置
JP5135958B2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そのヒンジ装置を備えた機器
JP2010209638A (ja) ヒンジ装置
JP5886942B2 (ja) 開扉保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ドアヒンジ装置
JP6537880B2 (ja) ヒンジ
JP6771220B2 (ja) 引き戸扉用ロック装置
JP4906880B2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収容装置
JP3658737B2 (ja) 扉開閉用蝶番装置
JPH1046967A (ja) 跳ね上げ式開閉門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