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2693B - 铰接装置及收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铰接装置及收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2693B
CN102112693B CN2009801308360A CN200980130836A CN102112693B CN 102112693 B CN102112693 B CN 102112693B CN 2009801308360 A CN2009801308360 A CN 2009801308360A CN 200980130836 A CN200980130836 A CN 200980130836A CN 102112693 B CN102112693 B CN 1021126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necting rod
rotation centerline
rotation
doo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08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2693A (zh
Inventor
菅佐原纯
大嶋一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gatsune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gatsune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077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0680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677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0688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gatsune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gatsune Ko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12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2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2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26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4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vertical pla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28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horizontal plane
    • E05D15/32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horizontal plane with two pairs of pivoted arms
    • E05D15/34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horizontal plane with two pairs of pivoted arms with wings opening parallel to themsel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4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vertical planes
    • E05D15/4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vertical planes with two pairs of pivoted a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 E05D3/14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four parallel pins and two a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e.g. clutches; Holders, e.g. locks; Stop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21Brak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e.g. clutches; Holders, e.g. locks; Stop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252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e.g. clutches; Holders, e.g. locks; Stops; Accessories therefore characterised by type of friction
    • E05Y2201/254Fluid or viscous friction
    • E05Y2201/256Fluid or viscous friction with pistons or va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e.g. clutches; Holders, e.g. locks; Stop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262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e.g. clutches; Holders, e.g. locks; Stops; Accessories therefore characterised by type of motion
    • E05Y2201/264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e.g. clutches; Holders, e.g. locks; Stops; Accessories therefore characterised by type of motion linea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04Transmission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06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2Synchronisation of transmission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22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elements
    • E05Y2201/638Cams; Ram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22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elements
    • E05Y2201/686Rods, lin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22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elements
    • E05Y2201/688Roll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2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furnitures, e.g. cabinets

Abstract

提供一种壳体前方无需较大空间即可使门部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收纳装置。在前表面(2a)具有开口部的壳体(2)的侧面内表面安装有第一连接体(20)。在对壳体(2)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门部(3)的背面(3a)安装有第二连接体(30)。在第一连接体(20)和第二连接体(30)之间配置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42、43、41)。通过第一连接体(20)、第二连接体(30)以及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42、43、41)构成平行连杆机构。由此使门部(3)平行移动。

Description

铰接装置及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铰接装置及使用了该铰接装置的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2所述,收纳箱等的收纳装置具备前表面开口的壳体、对该壳体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门部以及将该门部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壳体连接的铰接装置。铰接装置具有安装在壳体的内侧面的第一安装体和安装在门部上的第二安装体,第一安装体和第二安装体之间经由第一及第二连杆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由此,门部经由铰接装置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壳体,门部能够在将壳体的开口部关闭的关闭位置和将开口部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44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40465号公报
在以往的收纳装置中使用的铰接装置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长度相互不同。因此,门部在位于关闭位置时与壳体的前表面平行,而在位于打开位置时与壳体的前表面倾斜或正交。换言之,门部在从关闭位置到达打开位置的期间,以铰接装置侧的一端部为中心,另一端侧朝向前方旋转。因此,在壳体的前方需要有用于容纳门部的旋转的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在门部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较长的情况下,需要有更大的空间。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壳体前方的空间狭窄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地打开门部。
此外,在上述收纳装置中,存在壳体的可利用内部空间因铰接装置而大幅度减小的问题。因此,有待于开发出能够增大壳体的可有效利用空间的铰接装置及收纳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之中的前者,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铰接装置,具备:第一安装体,安装在壳体上;第二安装体,安装在门部上;以及第一及第二连杆,各自的基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上述第一安装体上,各自的前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上述第二安装体上,其特征在于,由上述第一安装体、上述第二安装体、上述第一连杆及上述第二连杆构成平行连杆机构。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安装体具有安装在上述壳体上的基材和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在该基材上的连接部件,上述连接部件上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的基端部,由上述连接部件、上述第二安装体、上述第一连杆及上述第二连杆构成平行连杆机构。
优选的是,还具有与上述连接部件、上述第二安装体及上述第一连杆或上述第二连杆一起构成平行连杆机构的第三连杆,并且配置成,上述第三连杆的基端部相对于上述连接部件的旋转中心与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相对于上述连接部件的旋转中心形成三角形。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对门部的支撑强度。
优选的是,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在各自的中间部分别弯曲,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的各弯曲部相对于连接各自的基端部的旋转中心和前端部的旋转中心的直线相互位于同一侧。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使门部移动至打开位置时,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与壳体发生干扰。换言之,能够与防止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对壳体的干扰相对应地更大地将门部打开。
优选的是,上述连接部件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基端部的安装板部,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中的两个连杆配置在上述安装板部的一侧,另一个连杆配置在上述安装板部的另一侧,上述两个连杆中的一个连杆与上述安装板部几乎接触地配置,另一个连杆夹着垫片与上述安装板部接触地配置,以便不与上述一个连杆发生干扰,其中上述垫片的厚度在上述一个连杆的厚度以上。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分别旋转时的相互干扰。
优选的是,在上述基材和上述连接部件之间,设有以与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旋转中心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用于调节上述连接部件的姿势的壳体侧调节机构,上述第二安装体具有安装在上述门部上的基部和安装在该基部上且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各前端部的支撑部,在上述基部和上述支撑部之间,设有以与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旋转中心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用于调节上述支撑部的姿势的门部侧调节机构。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壳体侧调节机构和门部侧调节机构的至少一方来调节以与第一至第三连杆的旋转中心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门部的姿势。特别是,在通过门部侧调节机构来调节门部的姿势的情况下,能够在不将收纳在壳体内的物品取出的状况下对门部的姿势进行调节。
优选的是,上述壳体侧调节机构(B2、23a)通过使上述连接部件(28)的连接有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42、43、41)的一端部以上述连接部件(28)的另一端部为中心旋转,来调节上述连接部件(28)的姿势。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若连接部件旋转,则不仅门部的姿势变化,而且连接部件的一端部也向第二安装体的平行移动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在相对于门部的平行移动方向的安装位置存在误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连接部件旋转来消除误差。但是,在误差消除的同时,门部的姿势也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利用门部侧调节结构对门部的姿势发生变化的变化量进行调节,能够使门部的姿势返回到原来的正确姿势。
优选的是,在上述基材和上述连接部件之间,设有以与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的旋转中心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用于调节上述连接部件的姿势的壳体侧调节机构,上述第二安装体具有安装在上述门部上的基部和安装在该基部上且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的前端部的支撑部,在上述基部和上述支撑部之间,设有以与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的旋转中心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用于调节上述支撑部的姿势的门部侧调节机构。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壳体侧调节机构和门部侧调节机构中的至少一方来调节以与第一及第二连杆的旋转中心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门部的姿势。特别是,在通过门部侧调节机构来调节门部的姿势的情况下,能够在不将收纳在壳体内的物品取出的情况下对门部的姿势进行调节。
特别是,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壳体侧调节机构通过使上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有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的一端部以上述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为中心旋转,来调节上述连接部件的姿势。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若连接部件旋转,则不仅门部的姿势变化,而且连接部件的一端部也向第二安装体的平行移动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在相对于门部的平行移动方向的安装位置存在误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连接部件旋转来消除误差。但是,在误差消除的同时,门部的姿势也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利用门部侧调节结构对门部的姿势发生变化的变化量进行调节,能够使门部的姿势返回到原来的正确姿势。
优选的是,还具有旋转施力单元,在上述第二安装体相对于上述第一安装体向一方向平行移动而到达规定位置时,为使上述第二安装体进一步向上述一方向平行移动,该旋转施力单元对上述第一连杆向一方向旋转施力。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例如在将一方向设为门部的关闭方向时,使门部从打开位置侧向关闭位置侧移动,若门部移动到距关闭位置为规定距离的位置,则通过旋转施力单元使门部移动至关闭位置。
优选的是,上述旋转施力单元具有:臂部,以可位移的方式与上述第一连杆连接,使得其一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安装体连接,另一端部伴随着上述第一连杆的旋转以上述一端部为中心旋转;凸轮部,设置在上述第二安装体上;可动部件,以能够向接近或远离上述凸轮部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臂部上;以及施力部件,按压该可动部件以使该可动部件与上述凸轮部接触;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通过相互抵接的上述可动部件及上述凸轮部被转换为使上述第一连杆向上述一方向旋转的旋转作用力。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将臂部与第一连杆平行配置,并且,在臂部上配置施力部件,由此能够实现铰接装置的小型化。
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之中的前者,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收纳装置具有:壳体,具有开口部;门部,对该壳体的开口部进行开闭;以及铰接装置,将该门部以能够在将该开口部关闭的关闭位置和将上述开口部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与上述壳体连接;上述铰接装置具有:第一安装体,安装在上述壳体的内表面;第二安装体,安装在上述门部的背面;以及第一及第二连杆,各自的基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上述第一安装体上,各自的前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上述第二安装体上;其特征在于,由上述第一安装体、上述第二安装体上述第一连杆及上述第二连杆构成平行连杆机构。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安装体具有安装在上述壳体的内表面的基材和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在该基材上的连接部件,上述连接部件上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的基端部,由上述连接部件、上述第二安装体、上述第一连杆及上述第二连杆构成平行连杆机构。
优选的是,还具有与上述连接部件(28)、上述第二安装体(30)及上述第一连杆(42)或上述第二连杆(43)一起构成平行连杆机构的第三连杆(41),并且配置成,上述第三连杆(41)的基端部相对于上述连接部件(28)的旋转中心与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42、43)相对于上述连接部件(28)的旋转中心形成三角形。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对门部的支撑強度。
优选的是,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上述连接部件的三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从上述壳体的开口部向外部突出,在上述门部的背面形成有凹部,在上述门部位于关闭位置及其附近时,从上述连接部件的上述开口部突出的上述一个部分进入该该凹部中。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在使门部移动至关闭位置时,第一至第三连杆进入壳体内,但是,能够使第一至第三连杆进入壳体内的进入深度变小与第一安装体的一部从壳体的开口部向外部突出的量相当的量,能够增大壳体内的可有效利用的空间。此外,由于第一安装体的突出的一部分进入凹部,因此能防止该一部分与门部干扰。
优选的是,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在各自的中间部分别弯曲,相对于连接各自的基端部的旋转中心和前端部的旋转中心的直线,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的各弯曲部相互位于同一侧。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门部移动至打开位置时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与壳体干扰。换言之,能够与防止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对壳体的干扰相对应地更大地将门部打开。
优选的是,上述连接部件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基端部的安装板部,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中的两个连杆配置在上述安装板部的一侧,另一个连杆配置在上述安装板部另一侧,上述两个连杆中的一个连杆与上述安装板部几乎接触地配置,另一个连杆夹着垫片与上述安装板部接触而配置,以便不与上述一个连杆发生干扰,其中上述垫片的厚度在上述一个连杆的厚度以上。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分别旋转时的相互干扰。
优选的是,在上述基材(21)和上述连接部件(28)之间,设有以与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42、43、41)的旋转中心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用于调节上述连接部件(28)的姿势的壳体侧调节机构(B2、23a),上述第二安装体(30)具有安装在上述门部(3)上的基部(31)和安装在该基部(31)上且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42、43、44)的各前端部的支撑部(32),在上述基部(31)和上述支撑部(32)之间,设有以与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42、43、44)的旋转中心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用于调节上述支撑部(32)的姿势的门部侧调节机构(32b、33)。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壳体侧调节机构和门部侧调节机构中的至少一方来调节以与第一至第三连杆的旋转中心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门部的姿势。特别是,在通过门部侧调节机构来调节门部的姿势的情况下,能够在不将收纳在壳体内的物品取出的情况下对门部的姿势进行调节。
优选的是,上述壳体侧调节机构通过使上述连接部件的与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连接的一端部以上述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为中心旋转,来调节上述连接部件的姿势。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若连接部件旋转,则不仅门部的姿势变化,而且连接部件的一端部也向第二安装体的平行移动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在相对于门部的平行移动方向的安装位置存在误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连接部件旋转来消除误差。但是,在误差消除的同时,门部的姿势也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利用门部侧调节结构对门部的姿势发生变化的变化量进行调节,能够使门部的姿势返回到原来的正确姿势。
优选的是,在上述基材和上述连接部件之间,设有以与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的旋转中心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用于调节上述连接部件的姿势的壳体侧调节机构,上述第二安装体具有安装在上述门部上的基部和安装在该基部上且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的前端部的支撑部,在上述基部和上述支撑部之间,设有以与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的旋转中心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用于调节上述支撑部的姿势的门部侧调节机构。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壳体侧调节机构和门部侧调节机构中的至少一方来调节以与第一及第二连杆的旋转中心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门部的姿势。
特别是,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壳体侧调节机构通过使上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有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的一端部以上述连接部件的另一端部为中心旋转,来调节上述连接部件的姿势。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若连接部件旋转,则不仅门部的姿势变化,而且连接部件的一端部也向第二安装体的平行移动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在相对于门部的平行移动方向的安装位置存在误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连接部件旋转来消除误差。但是,在误差消除的同时,门部的姿势也发生变化。因此,能够利用门部侧调节结构对门部的姿势发生变化的变化量进行调节,能够使门部的姿势返回到原来的正确姿势。
优选的是,还具有旋转施力单元,在上述第二安装体相对于上述第一安装体向一方向平行移动而到达规定位置时,为使上述第二安装体进一步向上述一方向平行移动,该旋转施力单元对上述第一连杆向该一方向旋转施力。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例如在将一方向设为门部的关闭方向时,使门部从打开位置侧向关闭位置侧移动,若门部移动到关闭位置之前的距关闭位置为规定距离的位置,则通过旋转施力单元使门部移动至关闭位置。
优选的是上述旋转施力单元具有:臂部,以可位移的方式与上述第一连杆连接,使得其一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二安装体连接,另一端部伴随着上述第一连杆的旋转以上述一端部为中心旋转;凸轮部,设置在上述第二安装体上;可动部件,以能够向接近或远离上述凸轮部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臂部上;以及施力部件,按压该可动部件以使该可动部件与上述凸轮部接触;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通过相互抵接的上述可动部件及上述凸轮部被转换为使上述第一连杆向上述一方向旋转的旋转作用力。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将臂部与第一连杆平行配置,并且,在臂部上配置施力部件,由此能够实现铰接装置的小型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后者,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铰接装置具备:第一安装体,具有平坦的第一安装面;第一及第二连杆,各基端部以分别能够以第一旋转轴及平行于该第一旋转轴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与该第一安装体连接;以及第二安装体,具有平坦的第二安装面,通过以分别能够以平行于上述第一及第二旋转轴的第三及第四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连接有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的各前端部,经由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以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安装体连接;在上述第二安装体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上述第一安装面与上述第二安装面所成的角度基本为直角,并且上述第一至第四旋转轴相对于上述第一安装面位于与上述第二安装面相同的一侧,而且,上述第三及第四旋转轴比上述第一及第二旋转轴更远离上述第一安装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装置配置成,在上述第二安装体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上述第一安装面的全部或大部分相对于上述第二安装面位于一侧,并且,在使上述第二安装面处于中间时,上述第一及第二旋转轴中的至少一方位于与上述第一安装面的全部或大部分所处一侧相反的一侧。
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中的后者,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中,铰接装置具备:第一安装体,具有平坦的第一安装面;第一及第二连杆,各基端部以分别能够以第一旋转轴及平行于该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与该第一安装体连接;以及第二安装体,具有平坦的第二安装面,通过以分别能够以平行于上述第一及第二旋转轴的第三及第四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连接有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的各前端部,经由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以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安装体连接;在上述第二安装体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上述第一安装面与上述第二安装面所成的角度基本为直角,并且,上述第一至第四旋转轴(相对于上述第一安装面位于与上述第二安装面相同的一侧,而且,上述第三及第四旋转轴比上述第一及第二旋转轴更远离上述第一安装面,其特征在于,配置上述第一旋转轴及上述第二旋转轴,使得在上述第二安装体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上述第一旋转轴及上述第二旋转轴中的一方相对于上述第二安装面位于一侧,另一方位于相反侧。
优选的是,在第三及第四方式中,配置上述第一旋转轴及上述第二旋转轴,使得在上述第二安装体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上述第一旋转轴及上述第二旋转轴中的一方位于上述一侧,另一方位于上述相反侧。
优选的是,由上述第一安装体、上述第一连杆、上述第二连杆及上述第二安装体构成平行连杆机构,上述第一旋转轴与上述第三旋转轴之间的轴间距离及上述第二旋转轴与上述第四旋转轴之间的轴间距离被设定成比上述第一旋转轴与上述第二旋转轴之间的轴间距离长。
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中的后者,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中,收纳装置具备:壳体,在一端部的外表面形成有开口部;以及门部,经由铰接装置以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与该壳体连接;上述铰接装置具有:第一安装体,安装在上述壳体的内表面中的一侧部内表面的上述一端部外表面附近;第一及第二连杆,各基端部以分别能够以第一旋转轴及平行于该第一旋转轴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与该第一安装体连接;以及第二安装体,安装在上述门部的背面,通过以分别能够以平行于上述第一及第二旋转轴的第三及第四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一及第二连杆的各前端部连接,来将上述门部以可在上述关闭位置和上述打开位置之间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壳体连接;在上述门部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在从安装有上述第一安装体的上述一侧部内表面朝向另一侧部的方向上,上述第二安装体比上述第一安装体更靠近另一侧部的一侧,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及第二旋转轴的至少一方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内表面的外侧。
在该情况下,可以使上述第一及第二旋转轴的至少一方从上述壳体的形成有上述开口部的上述一端部外表面向前方突出地配置,也可以配置在上述壳体的安装有上述第一安装体的上述一侧部内表面的外侧,也可以配置在上述壳体的与安装有上述第一安装体的上述一侧部内表面邻接的外表面的外侧。此外,在形成有上述开口部的上述壳体的上述一侧部外表面与上述壳体的安装有上述第一安装体的上述一侧部内表面之间的交叉部形成有切口部,上述第一及第二旋转轴的至少一方配置在上述切口部内。
优选的是,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旋转轴的至少一方从上述壳体的形成有上述开口部的上述一端部外表面向前方突出配置的情况下,在上述门部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上述门部的背面抵接于上述壳体的形成有上述开口部的上述一端部外表面,上述门部的背面形成有凹部,在上述门部位于关闭位置时,该凹部以上述第一旋转轴可进出该凹部的方式收纳该第一旋转轴。
优选的是,由上述第一安装体、上述第一连杆、上述第二连杆及上述第二安装体(30)构成平行连杆机构,上述第一旋转轴与上述第三旋转轴之间的轴间距离及上述第二旋转轴与上述第四旋转轴之间的轴间距离被设定成比上述第一旋转轴与上述第二旋转轴之间的轴间距离长。
发明效果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结构的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方式,由于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构成了平行连杆,因此,门部不是按照以铰接装置侧的一端部为中心另一端部向前方移动的方式进行旋转,而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平行移动。因此,在壳体的前方不需要有用于门部旋转的较大空间,即使在空间很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对门部进行开闭。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结构的本发明的第三、第四及第五方式,由于第一及第二旋转轴的至少一方从壳体的内表面向外部突出,因此,能够靠近形成有开口部的壳体的端面地配置第一安装体。因此,第一及第二连杆也能够配置在壳体的开口部一侧。因此,能够增大壳体的可有效利用的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收纳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以使门部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将该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以使门部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将该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以使门部位于处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将该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以使门部位于处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剖视图。
图5是将该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以使门部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6是将该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以使门部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剖视图。
图7是将用于该实施方式的铰接装置以门部位于关闭位置时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8是从与图7不同的方向观察该铰接装置时的立体图。
图9是将该铰接装置以门部位于打开位置时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10是将该铰接装置的旋转施力单元及缓冲装置以门部位于关闭位置时的状态进行表示的透视俯视图。
图11是将该铰接装置的旋转施力单元及缓冲装置以门部位于中间位置时的状态进行表示的透视俯视图。
图12是将该铰接装置的旋转施力单元及缓冲装置以门部位于打开位置时的状态进行表示的透视俯视图。
图13是表示该铰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将该铰接装置以组装了第一安装体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该铰接装置的第一安装体的立体图。
图16是该第一安装体的俯视图。
图17是沿图16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8是该第一安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以将该铰接装置的第二安装体安装在门部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20是将该第二安装体以将支撑部相对于基部的姿势设置成与
图19所示姿势不同的姿势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该铰接装置的第二安装体及其附近部分的俯视图。
图22是图21的X方向的向视图。
图23是沿图21的Y-Y线的剖视图。
图24是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收纳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以使门部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剖视图。
图25是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收纳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以使门部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剖视图。
图26是将该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以使门部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剖视图。
图27是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收纳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以使门部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剖视图。
图28是将该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以使门部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剖视图。
图29是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收纳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以使门部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剖视图。
图30是将该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以使门部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进行表示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选的方式。
图1、图3及图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收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图4及图6是表示该收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收纳装置1具有壳体2、门部3及上下两个铰接装置10。
壳体2形成四方形的箱状,在其竖直的前表面2a形成开口部2b。壳体2有时不是在前表面2a形成开口部2b,取而代之,而是在左右某个竖直的侧面或水平的上表面形成开口部。
门部3形成平板状,具有竖直的背面3a。门部3经由上下两个铰接装置10、10以可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壳体2上,能够在从图1及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经由图3及图4所示的中间位置到达图5及图6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平行移动)。通过门部3的背面3a碰撞壳体2的前表面2a而决定了门部3的关闭位置。如后文所述,门部3的中间位置及打开位置通过铰接装置10来决定。
铰接装置10具有第一安装体20、第二安装体30以及设置在第一安装体20和第二安装体30之间的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41、42、43。
特别如图15至图18所示,第一安装体20具有基板21。基板21上形成有呈平面状的第一安装面21a。该第一安装面21a与壳体2的内表面中的一侧部内表面、即壳体2的左右某一侧壁(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从壳体2的前方观察时的左侧的侧壁)2c的竖直的内侧面(一侧部内表面)2d面接触,并在该状态下,基板21被固定于壳体2。由此,第一安装体20被安装在壳体2上。基板21配置在前表面2a的附近。因此,第一安装体20也配置在前表面2a的附近。
高度调节部件22以能够在上下方向(图17中为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进行位置调节的方式安装在基板21上。高度调节部件22的截面大致呈“コ”字形,被以其长边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并且使开放部与基板21相向的状态安装。高度调节部件22上以可装卸的方式设有安装固定部件23。安装固定部件23的截面呈“コ”字形,以覆盖高度调节部件23的方式进行配置。在安装固定部件23的前后端部,设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卡合轴24、25。并且,该卡合轴24、25以可卡合或脱离的方式卡合在分别设置于高度调节部件22的前后两端部上的卡合凹部22a、22b中,由此能够将安装固定部件23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在高度调节部件22上。
为了将安装固定部件23从高度调节部件22拆下,使用卡合解除部件26。卡合解除部件26形成为俯视大致呈“コ”字形,以覆盖安装固定部件23的上下两侧部及后端部。卡合解除部件26的前端部经由卡合轴24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安装固定部件23的前端部。卡合解除部件26的后端部形成有长孔26a。卡合轴25以可沿长孔26a的长边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于该长孔26a中。卡合解除部件26的后端部通过弹簧27被从安装固定部件23的后端部朝向基板21一侧施力。通过该弹簧27的作用力,卡合轴24、25分别卡合在卡合凹部22a、22b中。由此,安装固定部件23被安装在高度调节部件22上。在将安装固定部件23从高度调节部件22拆下的情况下,使卡合解除部件26的后端部克服弹簧27的作用力朝着远离基板21的方向移动,使卡合解除部件26以卡合轴24为中心旋转。于是,卡合轴25与卡合凹部22b脱离。结果,安装固定部件23能够从高度调节部件22拆下。此外,对于安装固定部件23,或者使卡合轴24卡合于卡合凹部22a,并使安装固定部件23以卡合轴24为中心旋转,以使安装固定部件23的后端部接近高度调节部件22,或者使卡合轴25卡合于卡合凹部22b,并使安装固定部件23以卡合轴25为中心旋转,以使安装固定部件23的前端部接近高度调节部件22,由此安装固定部件23能够安装在高度调节部件22上。
安装固定部件23上安装有连接部件28。连接部件28具有“コ”字形截面,并具有相互平行且在上下方向上相向的一对侧板部(安装板部)28a、28b。连接部件28被配置成使其长边方向朝着前后方向,在其内部收纳有安装固定部件23及卡合解除部件26。连接部件28的后端部能够相对于安装固定部件23向前后方向(图17中为左右方向)进行位置调节,并且,在位置调节之后,通过将贯穿连接部件28而螺合于安装固定部件23的螺栓B1紧固而被固定到安装固定部件23上。另一方面,连接部件28的前端部能够相对于安装固定部件23向左右方向(图17中为上下方向)进行位置调节,长边方向朝着左右方向的螺栓B2以可旋转且不可向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连接部件28的前端部。该螺栓B2螺合于安装固定部件23的螺纹孔23a中。因此,若使螺栓B2向正反方向旋转,则连接部件28的前端部以其后端部(与螺栓B1的头部位于相同部位的连接部件28的后端部)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并且,连接部件28的前端部根据旋转量向左右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若使螺栓B2向一方向旋转,则连接部件28的前端部朝着远离安装固定部件23的方向(图16中为上方)移动;若使螺栓B2朝向另一方向旋转,则连接部件28的前端部以后端部为中心向接近安装固定部件23的方向(图16中为下方)移动。由此可知,构成了通过螺栓B2和螺纹孔23a使连接部件28的前端部以后端部为中心旋转的壳体侧调节机构。
连接部件28安装于安装固定部件23,安装固定部件23安装于高度调节部件22,并且高度调节部件22安装于基板21,因此,连接部件28能够相对于基板21向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进行位置调节。此外,连接部件28的前端部能够向左右方向进行位置调节。例如,如日本特开平10-238199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这样的结构是公知的。因此,省略除此之外的详细说明。
特别如图14及图19至图23所示,第二安装体30具有基部31和支撑部32。基部31呈平板状,形成有呈平面状的第二安装面31a。在该第二安装面31a与门部3的背面3a面接触的状态下,基部31通过螺栓等固定单元(未图示)被按压固定于门部3的背面3a上。由此,第二安装体30被安装于门部3。第二安装体30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安装体20基本位于同一位置,在水平方向上位于背面3a的大致中央部。因此,如图2所示,在门部3位于关闭位置时,相对于第一安装体20,第二安装体30从内侧面2d向着朝向与该内侧面2d相向的另一内侧面的方向(图2的下方)远离。
基部31上形成有一对突出板部31b、31b(只图示出了一个突出板部31b)。突出板部31b以与背面3a所成的角度为直角的方式立起。因此,在门部3位于关闭位置时,突出板部31b从壳体2的前表面2a一侧朝向内侧突出。即,朝向后方突出。而且,一对突出板部31b、31b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向地配置。
支撑部32具有平板部32A。该平板部32A相对于基部31向壳体2一侧分离规定距离例如2至几毫米左右,并且,相对于基部31前后方向相向地配置(门部3位于关闭位置时的状态)。平板部32A上形成有一对凸轮板部32a、32a。上述一对凸轮板部32a、32a从平板部32A向壳体2一侧以直角弯曲并且上下相向地形成。一对凸轮板部32a、32a插入突出板部31b、31b之间。而且,一对凸轮板部32a、32a的外表面与一对突出板部31b、31b的内表面(相向面)几乎接触。并且,凸轮板部32a、32a通过上下贯穿突出板部31b、31b及凸轮板部32a、32a的旋转轴(第三旋转轴)61以可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方式与突出板部31b、31b连接。
如图13、图14及图21所示,平板部32A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螺纹孔32b。该螺纹孔32b中以贯穿的状态螺合有调节螺钉33。贯穿了螺纹孔32b的调节螺钉33的一端部以可旋转且不可向调节螺钉33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与基部31连接。因此,若对调节螺钉33进行向正反方向的旋转操作,则支撑部32相对于基部31以旋转轴61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由此,能够改变支撑部32相对于基部31的姿势(参照图19及图20)。如后文所述,实际上是基部31相对于支撑部32改变其姿势。由此可知,由调节螺钉33及螺纹孔32b构成门部侧调节机构。另外,优选的是,将螺母(未图示)螺合到调节螺钉33的另一端部上,在支撑部32的姿势调节结束后,紧固螺母以将调节螺钉33固定到基部31上,由此将支撑部32固定于基部31。
平板部32A上形成有大致呈半圆形的一对圆弧部32c、32c。一对圆弧部32c、32c分别向上下方向相互分离,并且彼此相向地配置。而且,上侧的圆弧部32c相对于上侧的凸轮板部32a以规定距离配置在上方,下侧的圆弧部32c相对于下侧的凸轮板部32a以规定距离配置在下方。根据图19及图20可知,圆弧部32c的内径大于凸轮板部32a的外径。
特别是如图1至图9所示,支撑部32经由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及第三连杆41以能够在图1及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和图5及图6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旋转的方式与连接部件28连接。
即,特别如图7及图14所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42形成为截面“コ”字形。第一连杆42的两侧板部的基端部(图8中为下端部)与连接部件28的两侧板部28a、28b的前端部在上下方向(图8中为左右方向)上相向,第一连杆42的两侧板部的基端部的内表面与连接部件28的两侧板部28a、28b的前端部的外表面分别接触。而且,第一连杆42的两侧板部的基端部经由上下延伸的旋转轴(第二旋转轴)52以可旋转的方式与连接部件28的两侧板部28a、28b的前端部(图2中为左端部)连接。
第二连杆43呈平板状,使用了两个。两个第二连杆43、43分别配置在第一连杆42的两侧板部的基端部的外侧(上侧及下侧)。第二连杆43、43的各基端部经由上下延伸的旋转轴53以可旋转的方式与连接部件28的侧板部28a、28b的前端部连接。而且,第二连杆43、43的基端部夹着圆板状的垫片44、44分别与连接部件28的侧板部28a、28b的外表面接触。垫片44的厚度设定成与第一连杆42的侧板部的厚度相同或者稍厚。因此,在第一、第二连杆42、43分别以轴52、53为中心旋转时,第一、第二连杆42、43之间不会互相冲撞。
第三连杆(第一连杆)41呈平板状,使用了一个。当然也可以使用两个。第三连杆41的基端部配置成与连接部件28的一个侧板部28a的前端部的内表面接触。第三连杆41也可以配置成与另一个侧板部28b的内表面接触。此外,在使用两个第三连杆41的情况下,配置成各第三连杆41分别与连接部件28的两侧板部28a、28b的内表面接触。第三连杆41的基端部经由上下延伸的旋转轴(第一旋转轴)51以可旋转的方式与连接部件28的一个侧板部28a连接。第三连杆41相对于第一连杆42的上侧的侧板部向下方分离与连接部件28的上侧的侧板部28a的厚度相对应的量。因此,在第一、第三连杆42、41以轴52、51为中心分别旋转时,第一、第三连杆42、41不会互相干扰。当然,第二、第三连杆43、41也不会发生干扰。
第一连杆42的两侧板部的各前端部以与支撑部32的一对圆弧部32c、32c的内表面(圆弧部32c、32c的相向面)分别接触的方式插入到该一对圆弧部32c、32c的内表面之间。并且,第一连杆42的两侧板部的各前端部经由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62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一对圆弧部32c、32c连接。
一对第二连杆43、43的各前端部配置成与支撑部32的一对圆弧部32c、32c的外表面分别接触,并经由上下延伸的轴63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一对圆弧部32c、32c连接。
第三连杆43的前端部插入到基部31的下侧的突出板部31b和支撑部32的下侧的凸轮板部32a之间,经由上述旋转轴61以可旋转的方式与突出板部31b及凸轮板部32a连接。
旋转轴51至53及旋转轴61至63都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互相平行。而且,旋转轴51至53及旋转轴61至63配置成,在从它们的长边方向(上下方向)观察时,各自的轴线(旋转中心)位于三角形的顶点。此外,旋转轴51至53及旋转轴61至63配置成具有下述的关系。即,轴51、61的中心间距离、轴52、62的中心间距离及轴53、63的中心间距离被设定成相互相等的大小。而且,轴51、52的中心间距离与轴61、62的中心间距离被设定成相互相等,轴52、53的中心间距离和轴62、63的中心间距离设定成相互相等,轴53、51的中心间距离和轴63、61的中心间距离被设定成相互相等。结果,由连接部件28(第一安装体20)、支撑部32(第二安装体30)、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及第三连杆41构成了平行连杆机构。因此,在该收纳装置1中,支撑部32相对于连接部件28平行移动。换言之,支撑部32在相对于连接部件28维持一定姿势同时绕连接部件28旋转。因此,门部3也相对于壳体2平行移动。
配置在壳体2的上侧的铰接装置10的第一连杆42和配置在下侧的铰接装置10的第一连杆42彼此的同一部位通过连接板5连接,以使得两者相互同步旋转。由此,两个铰接装置10、10相互加强。
门部3在图1及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和图5及图6所示的打开位置之间平行移动。门部3在位于关闭位置时,其背面3a抵接于壳体2的前表面2a,将壳体2的开口部整体关闭。另一方面,在位于打开位置时,门部3整体位于壳体2的开口部的左侧(图6中为上方),将开口部整体打开。另外,根据图6可知,门部3的打开位置是通过第一连杆41碰撞上轴53来规定的。也可以通过第一至第三连杆41至43中的某个连杆抵接在除了可旋转地支撑该某个连杆的轴之外的、轴51至53中的某个轴,来规定门部3的打开位置。
门部3设计成在位于关闭位置时,其背面3a的全周与壳体2的前表面2a接触,但是,也有时设计成,只有背面3a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或另一端部与壳体2的前表面2a接触,另一端部或一端部在前后方向上与壳体2的前表面2a分离。在该情况下,通过由壳体侧调节机构使连接部件28在水平方向上旋转或者由门部侧调节机构使基部31相对于支撑部32在水平方向上旋转,或者通过由两调节机构使连接部件28及基部31的两者在水平方向上旋转,能够使门部3在水平方向上适当地旋转,使门部3的背面3a的全周与壳体2的前表面2a相接触。特别是,在通过门部侧调节机构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即使在壳体2内收纳了各种物品,也能够在不将收纳物从壳体2中取出的状态下调节门部3的姿势。此外,在通过壳体侧调节机构使连接部件28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情况下,连接部件28的前端部仅向左右方向移动与其旋转量相对应的量。之后,由门部侧调节机构调节门部3的姿势,由此,不仅能够调节门部3的姿势,也能够调节门部3的左右方向的位置。
如图2所示,连接部件28的前端部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28c。该突出部28c从壳体2的前表面2a向前方突出。并且,在从前表面2a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28c的前端部,设有旋转轴(第一旋转轴)51。因此,旋转轴51从前表面2a向前方突出地配置。结果,在门部3位于关闭位置时,旋转轴51比门部3的背面3a及第二安装体30的第二安装面31a位置靠前。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安装面21a整体比前表面2a靠后,因而,在使第二安装面31a处于中间时,旋转轴51位于与第一安装面21a的整体侧(第二安装面31a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第二安装面31a的另一侧),在第一安装面21a的前侧的一部分比前表面2a(第二安装面31a)靠前的情况下,在使第二安装面31a处于中间时,相对于占第一安装面21a的大部分的、比前表面2a靠后的部分,旋转轴51位于相反的一侧。由于旋转轴51及突出部28c从前表面2a向前方突出,因此,需要防止门部3向关闭位置旋转时旋转轴51及突出部28c冲撞在门部3的背面3a上。因此,门部3的背面3a上形成有以可使突出部28c及旋转轴51出入的方式收纳该突出部28c及旋转轴51的凹部3b。
此外,根据图2可知,在门部3位于关闭位置时,旋转轴51至53及旋转轴61至63相对于内侧面2d位于同一侧,换言之,配置在从内侧面2d朝向另一侧部一侧的空间内。而且,旋转轴61至63在从内侧面2d朝向另一侧部侧的方向上比旋转轴51至53远离内侧面2d。
另外,也可以代替旋转轴51使旋转轴52或旋转轴53从前表面2a突出。在该情况下,从前表面a2突出的旋转轴52或旋转轴53作为第一旋转轴,其余的旋转轴51及旋转轴53(52)中的一方作为第二旋转轴。详细地描述三个旋转轴51至53的关系。关于三个旋转轴51至53,可以是使其中的任意一个旋转轴51(52、53)从前表面2a配置在外侧(相反侧),其余的两个旋转轴52、53(53、51;51、52)配置在前表面2a的内侧(一侧),可以是使任意的两个旋转轴51、52(52、53;53、51)配置在前表面2a的外侧,其余的一个旋转轴53(51、52)配置在前表面2a的内侧,或者也可以是使全部的旋转轴51、52、53配置在前表面的外侧。关于这一点,后述的第二至第五实施方式中也一样。
除了上述结构之外,收纳装置1还具有旋转施力单元70及缓冲装置80。旋转施力单元70用于在门部3位于打开位置和从该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离开规定距离(例如,换算成第一连杆41的旋转角度相当于大约20度的距离)的位置(以下称作“施力开始位置”)之间时,对第一连杆41向关闭位置一侧旋转施力,使门部3移动至关闭位置并且维持在关闭位置。另一方面,缓冲装置80用于将旋转施力单元使门部3向关闭位置侧移动时的移动速度抑制为低速,由此来缓和门部3冲撞壳体2时的冲击。
对旋转施力单元70进行说明,如图10至图12及图21至图23所示,旋转施力单元70具有臂部71。臂部71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第一连杆42下侧的侧板部和第一连杆43之间并与它们平行地配置。臂部71的前端部(位于第二安装体30一侧的端部)插入于支撑部32的凸轮板部32a、32a之间,经由上述旋转轴61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凸轮板部32a、32a连接。另一方面,臂部71的基端部(第一连杆42的基端侧的端部)形成有引导槽71a。轴线朝着上下方向地固定于第一连杆42上的轴72以能够向引导槽71a的长边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在该引导槽71a中。因此,若第一连杆42伴随着门部3的移动而旋转,则臂部71随之以轴61为中心旋转。换言之,若臂部71旋转,则第一连杆42随之而旋转,门部3旋转。而且,若臂部71旋转,则轴72随之在引导槽71a内沿着其长边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若第一连杆42以门部3向关闭位置侧移动的方式旋转,则轴72在引导槽71a内从第一连杆42的基端侧向前端侧移动;若第一连杆42以门部3向打开位置侧移动的方式旋转,则轴72在引导槽71a内从第一连杆42的前端侧向基端侧移动。
支撑部32的一对凸轮板部32a的各外周面形成有凸轮面(凸轮部)32d。另一方面,臂部71的前端部经由支撑轴74设有轴线朝向上下方向的辊(可动部件)73,该辊73能够旋转,并且能够向接近或远离凸轮面32d的方向(以轴61为中心的圆的径向)移动。在臂部71的内部设有使长边方向朝向臂部71的长边方向的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75。该施力部件75夹着支撑轴74对辊73施力,将该辊73按压在凸轮面32d。通过被相互按压的凸轮面32d及辊73,施力部件75的作用力被转换为使臂部71旋转的旋转作用力。并且,通过臂部71旋转,能够使门部开闭旋转。在该情况下,通过旋转施力单元70,在位于关闭位置和从该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侧离开规定角度(例如20度)的位置之间时,门部3从打开位置侧旋转至关闭位置并被维持在关闭位置;在位于从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的规定中间位置分别朝向关闭位置侧及打开位置侧离开规定角度(例如20度)的位置之间时,门部3旋转至中间位置并维持在中间位置;在位于打开位置和从该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侧分离规定角度(例如20度)的位置之间时,门部3从关闭位置侧旋转至打开位置并维持在打开位置。在门部3位于上述范围之外的位置时,施力部件75的作用力不会被凸轮面32d及辊73转换为旋转作用力,门部3能够在任意位置停止。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旋转施力单元70的情况下,臂部71与第一连杆42平行配置,施力部件75以其长边方向朝向臂部71的长边方向的状态设置在臂部71内,因此,能够使旋转施力单元70小型化,进而能够使铰接装置10小型化。
作为旋转施力单元,也可以代替上述结构的旋转施力单元70而采用其他构造的单元。例如也可以在臂部71上以可移动且不可转动的方式设置抵接部件,将该抵接部件按压在凸轮面32d上。此外,也可以通过受扭螺旋弹簧等直接对第一连杆42旋转施力。
臂部71中内置有缓冲装置80。缓冲装置80具有:使长边方向朝向臂部71的长边方向地设在臂部71中的本体部81和能够在本体部81的长边方向上移动地设置在该本体部81上的可动杆82。本体部81位置固定地设置在臂部71中。另一方面,可动杆82能够在进出方向上移动地设置在本体部81上。可动杆82能够从本体部81向突出的方向高速移动,但是,通过内置在本体部81中的缓冲装置(未图示),向本体部81内退回的方向上的高速移动被阻止,仅能低速移动。而且,可动杆82在不受外力的自然状态下,通过内置在本体部81中的螺旋弹簧等施力单元(未图示)被向从本体部81突出的方向施力,而处于规定的初始位置。
在门部3从打开位置侧向关闭位置侧移动的情况下,若到达至距离关闭位置规定角度(例如20度)的位置,则通过旋转施力单元70使门部3向关闭位置侧旋转。若门部3通过旋转施力单元70向关闭位置侧旋转了规定角度,例如旋转了10度,则轴72碰撞到可动杆82的前端面上。因此,此后,轴72向臂部71的前端侧的移动速度被抑制为低速。结果,臂部71及第一连杆42向关闭位置侧的旋转速度被抑制为低速,进而门部3向关闭位置侧的移动速度被抑制为低速。因此,门部3以低速碰撞上壳体2的前表面2a,能够缓和冲撞时的冲击。
上述结构的收纳装置1中,设目前门部3位于关闭位置。若门部3到达图3及图4所示的中间位置,伴随与此第一至第三连杆42、43、41旋转大约90度,则门部3从壳体2的前表面2a向前方最大程度地突出。此时的门部3的突出量与第一至第三连杆42、43、41的长度(中心间距离)相当,上述长度大约是门部3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因此,在该收纳装置1中,与以门部3的左右方向的一侧部为中心另一侧部向前方旋转90度的现有收纳装置相比,能够减小壳体2前方的所需空间。换言之,即使在壳体2前方存在的空间狭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将门部3打开。
如图6所示,在从作为第一连杆42的旋转中心的轴51、61的轴线方向(上下方向)观察第一连杆42时,第一连杆42在比其中央部(轴52、62之间的中央部)靠近基端部侧的中间部弯曲。第一连杆42的弯曲部在门部3移动至打开位置时,相对于连接轴52、62的直线位于前方。第二及第三连杆43、41也同样地弯曲。若使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42、43、41这样弯曲,则在使门部3移动至打开位置侧时,能够防止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42、43、41与壳体2的前表面2a的开口部的端缘发生干扰。换言之,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42、43、41能够向打开位置侧较大地旋转与其弯曲相对应的量,由此能够将门部3较大地打开。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的前表面部开口,因此,在门部3移动至打开位置时,第一至第三连杆42、43、41以第一至第三连杆42、43、41的弯曲部相对于连接中心的直线位于前方的方式弯曲,但是,在壳体2的侧面部开口的情况下,当门部3移动至打开位置时,各连杆42、43、41以各连杆41至43的弯曲部相对于连接中心的直线位于左右侧方即壳体2的外侧的方式弯曲;并且,在壳体2的上表面部开口的情况下,当门部3移动至打开位置时,各连杆42、43、41以各连杆42、43、41的各弯曲部相对于连接中心的直线位于上方的方式弯曲。
此外,使用了3个连杆42、43、41作为连接连接部件28和支撑部32的连杆,并配置成作为各连杆42、43、41的旋转中心的轴52、53、51及62、63、61位于三角形的顶点,因此,不管门部3位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任何位置,即使门部3上作用有以与门部3正交的线为中心的旋转力矩,也能够具有充分强度来支撑该力矩。即,假设仅使用了第一至第三连杆42、43、41中的两个连杆,在从两个连杆的旋转中心线的长边方向观察时,根据门部3的位置,有时两个连杆几乎相互重叠。在这样的状况下,当门部3上作用有上述的旋转力矩时,两个连杆不能够对该旋转力矩发挥充分的强度。然而,在本收纳装置1所使用的铰接装置10中,由于3个连杆42、43、41的旋转中心分别配置在三角形的顶点,因此,无论门部3移动至任何位置,3个连杆42、43、41在旋转中心线方向上都不会重叠,至少一个连杆在与旋转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与另外两个连杆分离。因此,即使门部3上作用有上述的旋转力矩,三个连杆42、43、41也能够以充分的强度支撑该旋转力矩。
此外,由于作为第三连杆(第一连杆)41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51从壳体2的前表面2a向前方突出至外部,因此,与旋转轴51配置在壳体2内部的情况相比,至少能够将第一安装体20及第一至第三连杆42、43、41向前方配置与旋转轴51的突出量相当的量。因此,能够增大壳体2的可有效利用的内部空间。而且,第三连杆41从前表面2a向前方突出,因此,几乎不需要使其中间部弯曲,即使中间部弯曲,也是较小地弯曲即可。此外,第一及第二连杆42、43虽然配置在前表面2a的后方,但是能够与第三连杆41向前方配置的量相对应地向前方配置,因此,第一及第二连杆42、43也能够缩小其弯曲量。因此,在门部3位于关闭位置时,能够减小弯曲部进入壳体2的内侧的量。因而,能够进一步增大壳体2的可有效利用的内部空间。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另外,关于以下实施方式,仅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省略了旋转施力单元70及缓冲装置80。
图24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收纳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装置1A中,在门部3位于关闭位置时,门部3的背面3a与壳体2的前表面2a平行,但是不会碰撞上前表面2a,相对于前表面2a向前方分离。关闭时的门部3的背面3a与壳体2的前表面2a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与突出部28c从前表面2a突出的突出量相等或比其稍大的值。因此,突出部28c及旋转轴51不会碰撞到门部3的背面3a上。因而,背面3a上没有形成凹部3b。另外,门部3的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相同,都是由铰接装置10来确定。此外,门部3的打开位置是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位置。
图25及图26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收纳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装置1B中也是,当门部3到达关闭位置时,门部位于从前表面2a向前方分离的位置。而且,门部3从前表面2a分离的距离被设定成大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离距离。另外,代替使用铰接装置10,门部3的关闭位置使用铰接装置10B来确定。在该情况下,取决于铰接装置10B的门部3的关闭位置是通过与确定取决于铰接装置10的门部3的打开位置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确定的。
此外,在该收纳装置1B的铰接装置10B中,在连接部件28的前端部形成突出部28d来代替突出部28c。该突出部28d在从前表面2a向前方突出之后,沿着前表面2a朝向外侧到达与侧壁2c的外表面大致相同的位置。突出部28d的前端部设有旋转轴51。因此,旋转轴51不仅配置成位于前表面2a的前方,而且还相对于内侧面2d位于外侧(图25中为上侧)。由于这样配置旋转轴51,因此,第三连杆41在旋转轴51侧的一端部与前表面2a相向,在门部3位于关闭位置时与前表面2a接触。由此,门部3的关闭位置被确定。此外,作为第三连杆41的另一端部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61设置在支撑部32的圆弧部32c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设置了第一及第二连杆42、43中的第一连杆42,但是也可以省略第一连杆42,而使用第二连杆43。这在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中也一样。
在上述结构的收纳装置1B中,第三连杆(第一连杆)41的旋转轴51配置在前表面2a的前方,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能够增大壳体2的可有效利用的内部空间。此外,旋转轴51配置在内侧面2d的外侧,因此即使第一连杆42的旋转轴52接近前表面2a,也可以将旋转轴51、52之间的距离设定得足够大。换言之,在将旋转轴51、52之间的距离设定为一定距离的情况下,能够将旋转轴52靠近前表面2a地配置与将旋转轴51配置在内侧面2d的外侧相当的量。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壳体2的可有效利用的内部空间。
图27及图2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收纳装置1C中,代替铰接装置10B而使用铰接装置10C。在该铰接装置10C的连接部件28的前端部形成有突出部28e。突出部28e在从前表面2a向前方突出之后,沿着前表面2a向外侧延伸,进而沿着侧壁2c的外表面(与内侧面2d邻接的外表面)向后方延伸。若门部3从打开位置侧旋转而到达关闭位置,则第三连杆41碰撞上前表面2a并且碰撞上侧壁2c的外表面。由此,门部3的关闭位置被确定。
在沿着侧壁2c的外表面的突出部28e的前端部设有第三连杆(第一连杆)41的旋转轴51。因此,旋转轴51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前表面2a的后方,但是也可以是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内侧面2d的外侧。
在该收纳装置1C中,旋转轴51配置在前表面2a的后方,却配置在内侧面2d的外侧,因此,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能够使旋转轴52接近前表面2a地配置。因此,能够增大壳体2的可有效利用的内部空间。
图29及图3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的收纳装置1D中,在壳体2的前表面2a形成有左右横截侧壁2c的切口部2e。该切口部2e在上下方向上与连接部件28配置在相同位置。
此外,在该收纳装置1D中使用了铰接装置10D。在该铰接装置10D的连接部件28上形成有突出部28f。该突出部28f配置在与连接部件28前端部的切口部2e相向的部位上,朝向侧壁2c的外侧突出而进入切口部2e内。在突出部28f的进入到切口部2e内的部位设置旋转轴51。因此,旋转轴51虽配置在前表面2a的后方,却配置在内侧面2d的外侧。
在该实施方式中,基于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理由,能够增大壳体2的可有效利用的内部空间。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第一、第二及第三这三个连杆42、43、41,但是也可以只使用这三个连杆42、43、41中的任意两个。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体20包括固定在壳体2上的基板21、固定在该基板21上的高度调节部件22、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在高度调节部件22上的安装固定部件23、卡合解除部件26及连接部件28,但是,如果不需要进行连接部件28的位置调节,则也可以将第一安装体20整体一体地形成,或者也可以在连接部件28上形成第一安装面,将连接部件28直接固定在壳体2上。关于这一点,第二安装体30也一样。换言之,可以将基部31和支撑部32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在支撑部32上形成第二安装面,将支撑部32直接固定在门部3上。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将门部通过具有连杆机构的铰接门部以可转动开闭的方式连接在壳体上而形成的收纳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B2螺栓(壳体侧调节机构)
1收纳装置
1A收纳装置
1B收纳装置
1C收纳装置
1D收纳装置
2壳体
2a前表面(一端部外表面)
2b开口部
2d内侧面(一侧部内表面)
2e切口部
3门部
3a背面
10铰接装置
10B铰接装置
10C铰接装置
10D铰接装置
20第一安装体
21a第一安装面
23a螺纹孔(壳体侧调节机构)
28a侧板部(安装板部)
28b侧板部(安装板部)
30第二安装体
31基部
31a第二安装面
32支撑部
32b螺纹孔(门部侧调节机构)
32d凸轮面(凸轮部)
33调节螺钉(门部侧调节机构)
41第三连杆(第一连杆)
42第一连杆(第二连杆)
43第二连杆
44垫片
51旋转轴(第一旋转轴;旋转中心)
52旋转轴(第二旋转轴;旋转中心)
53旋转轴(旋转中心)
61旋转轴(第三旋转轴;旋转中心)
62旋转轴(第四旋转轴;旋转中心)
63旋转轴(旋转中心)
70旋转施力单元
71臂部
73辊(可动部件)
75施力部件

Claims (16)

1.一种铰接装置,具备:连接部件,安装在壳体上;门部侧安装部件,安装在门部上;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各自的基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连接部件上,并且各自的前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上;由上述连接部件、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上述第一连杆、上述第二连杆及上述第三连杆构成平行连杆机构,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能够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平行移动,
上述铰接装置的特征在于,
配置成,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的相对于上述连接部件的旋转中心线从长度方向看位于三角形的顶点;
将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的相对于上述连接部件的旋转中心线分别设为第一、第二及第三旋转中心线,将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的相对于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的旋转中心线分别设为第四、第五及第六旋转中心线,且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旋转中心线配置成:在连接上述第一旋转中心线与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的方向上,上述第一旋转中心线最接近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在和连接上述第一旋转中心线与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的方向正交、且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开始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打开位置侧平行移动的方向上,上述第三旋转中心线位于最前方;
在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从上述关闭位置平行移动至上述打开位置的期间,上述第五旋转中心线能够向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旋转方向超过上述第四及第六旋转中心线,且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能够向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旋转方向超过上述第六旋转中心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旋转中心线配置成:在连接上述第一旋转中心线与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的方向上,上述第三旋转中心线最远离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在和连接上述第一旋转中心线与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的方向正交、且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开始从上述关闭位置向上述打开位置侧平行移动的方向上,上述第二旋转中心线位于最后方。
3.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件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基端部的安装板部,
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中的两个连杆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上述安装板部的一侧,另一个连杆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上述安装板部的另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示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件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基端部的安装板部,
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中的两个连杆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上述安装板部的一侧,另一个连杆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上述安装板部的另一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连杆具有在上述旋转中心线延伸的方向上相向的两个侧板部及将上述两个侧板部的一侧部彼此连接起来的连接板部而形成“コ”字形截面;
上述第一连杆配置成上述安装板部进入到该第一连杆的内部;
上述第一连杆的两个侧板部中的一个侧板部的内表面配置于上述安装板部的上述一侧,并且,该一侧的侧板部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上述安装板部上;
上述第三连杆配置于上述第一连杆的内侧;
上述第一连杆的设置有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的上述侧板部的前端部配置得比上述连接板部的前端靠近前端侧,使得上述第一连杆的连接板部的前端部的位置能够比上述第三连杆的前端部靠近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向打开位置侧平行移动时的上述第一连杆的旋转方向前方,由此,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能够超过上述第六旋转中心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连杆具有在上述旋转中心线延伸的方向上相向的两个侧板部及将上述两个侧板部的一侧部彼此连接起来的连接板部而形成“コ”字形截面;
上述第一连杆配置成上述安装板部进入到该第一连杆的内部;
上述第一连杆的两个侧板部中的一个侧板部的内表面配置于上述安装板部的上述一侧,并且,该一侧的侧板部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上述安装板部上;
上述第三连杆配置于上述第一连杆的内侧;
上述第一连杆的设置有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的上述侧板部的前端部配置得比上述连接板部的前端靠近前端侧,使得上述第一连杆的连接板部的前端部的位置能够比上述第三连杆的前端部靠近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向打开位置侧平行移动时的上述第一连杆的旋转方向前方,由此,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能够超过上述第六旋转中心线。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具有:安装在上述门部上的基部和安装在该基部上且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各前端部的支撑部,
在上述基部和上述支撑部之间,设有以与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旋转中心线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用于调节上述支撑部的姿势的门部侧调节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相对于上述支撑部的旋转中心线被用作对上述支撑部的姿势进行调节的上述门部侧调节机构的上述轴线。
9.一种收容装置,其具备:具有开口部的壳体、对该壳体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门部、将上述门部以能够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和打开上述开口部的打开位置之间平行移动的方式连接到上述壳体上的铰接装置,
上述铰接装置具备:连接部件,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内表面上;门部侧安装部件,安装于上述门部的背面上;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各自的基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连接部件上,并且各自的前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上;由上述连接部件、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上述第一连杆、上述第二连杆及上述第三连杆构成平行连杆机构,上述门部能够在上述关闭位置与上述打开位置之间进行平行移动,
上述收容装置的特征在于,
配置成,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的相对于上述连接部件的旋转中心线从长度方向看位于三角形的顶点;
将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的相对于上述连接部件的旋转中心线分别设为第一、第二及第三旋转中心线,将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连杆的相对于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的旋转中心线分别设为第四、第五及第六旋转中心线,且上述门部位于上述关闭位置时,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旋转中心线配置成:在连接上述第一旋转中心线与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的方向上,上述第一旋转中心线最接近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在和连接上述第一旋转中心线与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的方向正交、且从上述壳体的里侧朝向上述开口部侧的方向上,上述第三旋转中心线位于最前方;
在上述门部从上述关闭位置平行移动至上述打开位置的期间,上述第五旋转中心线能够向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旋转方向超过上述第四及第六旋转中心线,且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能够向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旋转方向超过上述第六旋转中心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旋转中心线配置成:在连接上述第一旋转中心线与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的方向上,上述第三旋转中心线最远离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在和连接上述第一旋转中心线与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的方向正交、且从上述壳体的里侧朝向上述开口部侧的方向上,上述第二旋转中心线位于最后方。
11.如权利要求9所示的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件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基端部的安装板部,
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中的两个连杆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上述安装板部的一侧,另一个连杆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上述安装板部的另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0所示的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件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基端部的安装板部,
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中的两个连杆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上述安装板部的一侧,另一个连杆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在上述安装板部的另一侧。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连杆具有在上述旋转中心线延伸的方向上相向的两个侧板部及将上述两个侧板部的一侧部彼此连接起来的连接板部而形成“コ”字形截面;
上述第一连杆配置成上述安装板部进入到该第一连杆的内部;
上述第一连杆的两个侧板部中的一个侧板部的内表面配置于上述安装板部的上述一侧,并且,该一侧的侧板部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上述安装板部上;
上述第三连杆配置于上述第一连杆的内侧;
上述第一连杆的设置有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的上述侧板部的前端部配置得比上述连接板部的前端靠近前端侧,使得上述第一连杆的连接板部的前端部的位置能够比上述第三连杆的前端部靠近上述门部向打开位置侧平行移动时的上述第一连杆的旋转方向前方,由此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能够超过上述第六旋转中心线。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连杆具有在上述旋转中心线延伸的方向上相向的两个侧板部及将上述两个侧板部的一侧部彼此连接起来的连接板部而形成“コ”字形截面;
上述第一连杆配置成上述安装板部进入到该第一连杆的内部;
上述第一连杆的两个侧板部中的一个侧板部的内表面配置于上述安装板部的上述一侧,并且,该一侧的侧板部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上述安装板部上;
上述第三连杆配置于上述第一连杆的内侧;
上述第一连杆的设置有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的上述侧板部的前端部配置得比上述连接板部的前端靠近前端侧,使得上述第一连杆的连接板部的前端部的位置能够比上述第三连杆的前端部靠近上述门部向打开位置侧平行移动时的上述第一连杆的旋转方向前方,由此上述第四旋转中心线能够超过上述第六旋转中心线。
15.如权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门部侧安装部件具有:安装在上述门部上的基部和安装在该基部上且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各前端部的支撑部,
在上述基部和上述支撑部之间,设有以与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旋转中心线平行的轴线为中心的、用于调节上述支撑部的姿势的门部侧调节机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收容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至第三连杆的相对于上述支撑部的旋转中心线被用作对上述支撑部的姿势进行调节的上述门部侧调节机构的上述轴线。
CN2009801308360A 2008-08-12 2009-08-10 铰接装置及收纳装置 Active CN1021126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7747 2008-08-12
JP2008207747A JP4906809B2 (ja) 2008-08-12 2008-08-12 スライドヒンジ及び収容装置
JP2009-067763 2009-03-19
JP2009067763A JP4906880B2 (ja) 2009-03-19 2009-03-19 ヒンジ装置及び収容装置
PCT/JP2009/003839 WO2010018683A1 (ja) 2008-08-12 2009-08-10 ヒンジ装置及び収容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6628.5A Division CN103334661B (zh) 2008-08-12 2009-08-10 铰接装置及收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2693A CN102112693A (zh) 2011-06-29
CN102112693B true CN102112693B (zh) 2013-11-06

Family

ID=416688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6628.5A Active CN103334661B (zh) 2008-08-12 2009-08-10 铰接装置及收纳装置
CN2009801308360A Active CN102112693B (zh) 2008-08-12 2009-08-10 铰接装置及收纳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6628.5A Active CN103334661B (zh) 2008-08-12 2009-08-10 铰接装置及收纳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904600B2 (zh)
EP (1) EP2325425B1 (zh)
KR (1) KR101275477B1 (zh)
CN (2) CN103334661B (zh)
CA (1) CA2740564C (zh)
RU (1) RU2471951C2 (zh)
TW (2) TWI477688B (zh)
WO (1) WO20100186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MI20110297A1 (it) * 2011-02-28 2012-08-29 Salice Arturo Spa Sistema di sollevamento per ante di un mobile oscillanti attorno ad un asse orizzontale
JP5415490B2 (ja) * 2011-07-29 2014-02-12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支持部材付き扉開閉装置及び扉開閉装置用の支持部材
JP5415491B2 (ja) 2011-07-29 2014-02-12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扉開閉装置ユニット及び扉開閉装置ユニットの取付け方法
JP2015086638A (ja) * 2013-11-01 2015-05-0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
US9217269B2 (en) * 2014-05-02 2015-12-2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inge assembly
AT516783B1 (de) 2015-02-13 2017-05-15 Blum Gmbh Julius Stützvorrichtung für eine Möbelklappe
CN105588398A (zh) * 2015-12-29 2016-05-18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冰箱门体的铰链组件及冰箱
US11168502B2 (en) * 2017-05-24 2021-11-09 Sugatsune Kogyo Co., Ltd. Door device
EP3460154A1 (de) * 2017-09-26 2019-03-27 FLAP Competence Center kft Halteelement für einen deckel oder eine klappe eines möbels
IT201800004535A1 (it) * 2018-04-16 2019-10-16 Ante incernierate per armadi, cabine armadio e mobili in genere con dispositivi di smorzamento e richiamo magnetici
US10876341B2 (en) * 2018-07-24 2020-12-2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amberg Door drive system
WO2020085043A1 (ja) * 2018-10-23 2020-04-30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扉開閉装置及びヒンジ
FR3097194B1 (fr) * 2019-06-15 2024-01-19 Latecoere Porte d’aéronef avec charnières de bras de support ajustables
CN111364868A (zh) * 2020-03-10 2020-07-03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自动开关门装置
FR3119158A1 (fr) * 2021-01-28 2022-07-29 Latecoere Porte d’aéronef équipée d’un système de réglage en position et procédé d’installation d’une telle porte.
IT202100021140A1 (it) * 2021-08-04 2023-02-04 De Molli Giancarlo Ind S P A Cinematismo a doppio quadrilatero articolato per porte, ante e similari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7250Y (zh) * 2004-03-19 2005-05-04 刘江波 滑撑机构和采用该滑撑机构的电动门窗
CN2916076Y (zh) * 2006-05-31 2007-06-27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驾驶室车门的活动装饰板装置
CN101142368A (zh) * 2005-03-21 2008-03-12 尤利乌斯·布卢姆有限公司 家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09485A1 (de) * 1971-03-01 1972-09-07 Zeiser, Manfred P., Dr., 7141 Schwieberdingen Scharnier zum Anlenken einer Schranktür
DE2617071C2 (de) * 1976-04-17 1984-04-05 Karl Lautenschläger KG, Möbelbeschlagfabrik, 6107 Reinheim Möbelscharnier
DE3630094A1 (de) * 1986-09-04 1988-03-17 Standard Elektrik Lorenz Ag Scharnier fuer selbstkassierergehaeuse
JPH027185U (zh) * 1988-06-29 1990-01-17
DE3914100C2 (de) * 1989-04-28 1998-07-30 Lautenschlaeger Mepla Werke Kreuzgelenkscharnier mit Schließmechanismus
IT217648Z2 (it) * 1989-07-28 1992-01-07 T G N Spa Cerniera per mobili. con basi non incassate
US5458412A (en) * 1992-10-31 1995-10-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or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for a refrigerator
JP3054097B2 (ja) 1997-02-25 2000-06-19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
JP2001115727A (ja) * 1999-10-15 2001-04-24 Ota Seisakusho:Kk 扉の開閉装置
DE20115250U1 (de) * 2001-07-06 2002-11-14 Lautenschlaeger Mepla Werke Dämpfungsvorrichtung
DE10211294B4 (de) * 2002-03-14 2013-10-17 Grass Gmbh Möbelbeschlag mit Brems-und Dämpfungsvorrichtung
DE20207036U1 (de) * 2002-05-03 2003-09-18 Lautenschlaeger Mepla Werke Kreuzgelenkscharnier
JP3853721B2 (ja) * 2002-10-01 2006-12-06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機器用ケース
JP3951891B2 (ja) * 2002-11-06 2007-08-01 オイレスEco株式会社 ブラインド装置用のスラット支持部材、そのスラット支持部材を具備したスラット支持機構及びそのスラット支持機構を具備したブラインド装置
JP3773113B2 (ja) * 2003-01-27 2006-05-10 株式会社ダイドー 収納庫扉開閉構造
JP2005240465A (ja) * 2004-02-27 2005-09-08 Arai Tekko:Kk 扉体開閉装置
CN2720047Y (zh) * 2004-08-10 2005-08-24 陈庆元 一种平开铰链
DE102006059247A1 (de) * 2006-12-15 2008-06-19 Liberty Hardware Mfg. Corp. Möbelscharnier mit einer Dämpfungsvorrichtung
DE202007004621U1 (de) * 2007-03-29 2008-08-07 Hettich-Oni Gmbh & Co. Kg Mehrgelenkscharnier
KR100899239B1 (ko) * 2007-06-20 2009-05-26 이상용 회전 각도 제한 기능을 갖는 경첩
KR100955447B1 (ko) * 2007-09-21 2010-05-04 (주)삼우 도어힌지
KR101181958B1 (ko) * 2008-11-07 2012-09-11 박정원 다용도 창호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7250Y (zh) * 2004-03-19 2005-05-04 刘江波 滑撑机构和采用该滑撑机构的电动门窗
CN101142368A (zh) * 2005-03-21 2008-03-12 尤利乌斯·布卢姆有限公司 家具
CN2916076Y (zh) * 2006-05-31 2007-06-27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驾驶室车门的活动装饰板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2-7185U 1990.01.17
JP特开2004-225451A 2004.08.12
JP特开2005-240465A 2005.09.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04072A1 (en) 2011-08-25
EP2325425A1 (en) 2011-05-25
TW201013032A (en) 2010-04-01
CN102112693A (zh) 2011-06-29
TWI551767B (zh) 2016-10-01
EP2325425B1 (en) 2019-02-27
EP2325425A4 (en) 2016-06-15
RU2471951C2 (ru) 2013-01-10
CA2740564C (en) 2014-03-11
CA2740564A1 (en) 2010-02-18
KR101275477B1 (ko) 2013-06-17
CN103334661B (zh) 2014-11-19
WO2010018683A1 (ja) 2010-02-18
CN103334661A (zh) 2013-10-02
KR20110043665A (ko) 2011-04-27
US8904600B2 (en) 2014-12-09
RU2011108452A (ru) 2012-09-20
TW201510338A (zh) 2015-03-16
TWI477688B (zh) 2015-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2693B (zh) 铰接装置及收纳装置
AU2020202942B2 (en) Refrigerator
US10914108B2 (en) Opposed type sliding door device of vehicle using planetary gear reducer
CN113090149A (zh) 铰链结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05008645B (zh) 开闭装置
CN101101020A (zh) 双轴铰链装置
CN101858178A (zh) 铰链装置及铰链装置用安装部件
KR20180108729A (ko) 힌지기구 및 가구
US2022003457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0100201A (ja) 車両用収納装置
JP5118387B2 (ja) 四節リンク式隠し丁番
US20050130718A1 (en) Rotary folder-typ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KR102501553B1 (ko) 도어 에지 프로텍터 장치
CN102016213A (zh) 闩锁装置
CN104302858B (zh) 合叶装置
CN210768283U (zh) 一种翻转铰链机构
CN217401434U (zh) 一种铰链及双屏联动结构
JP2018197437A (ja) ヒンジ装置
CN219808869U (zh) 一种限位铰链及合页
CN212927442U (zh) 铰链及冷柜
JP4906880B2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収容装置
CN102693580B (zh) 翻转平移机构
WO2014206453A1 (en) Eccentric hinge
JP3895626B2 (ja) 収容ボックス
CN217581742U (zh) 一种平开门连接组件、平开门结构及镜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