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9472A - 白色反射薄膜 - Google Patents

白色反射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9472A
TW201439472A TW103106264A TW103106264A TW201439472A TW 201439472 A TW201439472 A TW 201439472A TW 103106264 A TW103106264 A TW 103106264A TW 103106264 A TW103106264 A TW 103106264A TW 201439472 A TW201439472 A TW 2014394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s
reflective film
white reflective
layer
surfac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62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5192B (zh
Inventor
Masahiro Kuragaki
Masato Asai
Hiroshi Kusume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345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8520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345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2293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39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9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5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51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8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refl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Abstract

一種白色反射薄膜,其係具有由反射層A,與含有粒子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表面層B,於與上述表面層B之上述反射層A相反側的表面,具有由上述粒子所形成之突起,且在該表面之高度5μm以上之突起個數為104~1010個/m2之白色反射薄膜,其特徵為a.係表面層B為經配向之層,且粒子有比較高的壓縮率,或b.粒子具有比較低的10%壓縮強度且突起具比較高維氏硬度(Vickers hardness)。此薄膜可充分抑制與導光板的貼附,又可充分抑制導光板的刮傷。

Description

白色反射薄膜
本發明係關於白色反射薄膜。尤其是關於液晶顯示裝置所使用之白色反射薄膜。
於液晶顯示裝置(LCD)的背光單元,係具有於液晶顯示面板的背面具備光源及進一步於其背面具備反射薄膜之直下型,與於液晶顯示面板的背面,於背面配置具備反射板之導光板,並於該導光板的側面具備光源之邊緣照明型。以往作為大型LCD所使用之背光單元,從螢幕的明亮度及螢幕內的明亮度之均勻性優異的觀點來看,主要係使用直下型(主要直下型CCFL),邊緣照明型雖常常被用在筆記型PC等比較小型的LCD,但近年來由於光源或導光板的發展,即使邊緣照明型的背光單元亦已提昇明亮度及螢幕內的明亮度之均勻性,不僅僅是在比較小型者即使是在大型之LCD,亦變成使用邊緣照明型的背光單元。此係因為LCD有可變薄的優點。
邊緣照明型背光單元中,變成導光板與反射薄膜直接接觸之構造。因此,在該構造一旦貼附導光板與反射薄 膜,有貼附部分的亮度變為異常,產生亮度的面內不均勻的問題。於此,於導光板與反射薄膜之間具有間隙,有必要將該間隙保持在一定。例如,可藉由於反射薄膜的表面具有珠粒,可將導光板與反射薄膜之間的間隙保持在一定,可防止此等之貼附。然而此時,由比較柔軟的素材所構成之導光板與反射薄膜接觸時,會由於反射薄膜或表面之珠粒而有導光板刮傷的問題。作為此對策,例如專利文獻1~3,有報告於反射薄膜的表面藉由塗佈含有彈性體系之珠粒以形成防劃傷層。
另外,根據本發明者們的研究,即使為如專利文獻1~3般之防劃傷層,藉由含有珠粒之硬度與其珠粒之表面層突起的硬度(表面層的硬度)之關係,判斷出確保反射板與導光板的間隙,及防止因反射板造成導光板的刮傷無法兩全。
又,於藉由如專利文獻1~3般之塗佈之防劃傷層的形成,必須設置塗佈步驟等變成有成本提高的問題。所以,認為將珠粒添加於反射薄膜中,確保導光板與反射薄膜之間的間隙。然而,根據本發明者們的研究,瞭解到藉由珠粒降低反射薄膜的製膜性,變成於反射薄膜的製膜中容易產生破裂。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9201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08-51271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9-244509號公報
所以,本發明之目的第1係提供一種可充分抑制與導光板之貼附的同時,並可充分抑制導光板的刮傷之白色反射薄膜。
又,本發明之目的第2係提供一種可充分抑制與導光板之貼附,又可充分抑制導光板的刮傷的同時,提供一種薄膜的製膜性優異之白色反射薄膜。
本發明係為了達成上述課題而採用以下之構成者。
1.一種白色反射薄膜,其係具有由反射層A,與含有粒子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表面層B,於與上述表面層B之上述反射層A相反側的表面,具有由上述粒子所形成之突起,且在該表面之高度5μm以上之突起個數為104~1010個/m2之白色反射薄膜,其特徵為a.係上述表面層B為經配向之層,以上述粒子的荷重0.3gf壓縮時的壓縮率為40%以上之白色反射薄膜a,或b.係以上述粒子的荷重3gf壓縮時的10%壓縮強度為0.1~10MPa,上述突起的維氏硬度(Vickers hardness)為5~30之白色反射薄膜b。
2.如上述1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粒子為凝聚粒子。
3.如上述2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凝聚粒子係由聚酯凝聚粒子、丙烯酸基凝聚粒子、聚胺基甲酸乙酯凝聚粒子及聚乙烯凝聚粒子的有機凝聚粒子,及由二氧化 矽凝聚粒子、氧化鋁凝聚粒子及陶瓷凝聚粒子的無機凝聚粒子所構成之群中選出至少1種。
4.如上述1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粒子的平均粒子徑d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5.如上述2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凝聚粒子的2次粒徑ds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6.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係上述白色反射薄膜a,將表面層B的體積作為基準,在上述表面層B之上述粒子的含量為30體積%以下。
7.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係上述白色反射薄膜a,將表面層B的體積作為基準,在上述表面層B之上述粒子的含量為1體積%以上,且30體積%以下。
8.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白色反射薄膜為上述白色反射薄膜b。
9.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係上述白色反射薄膜b,將表面層B的體積作為基準,在上述表面層B之上述粒子的含量為50體積%以下。
10.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係上述白色反射薄膜b,將表面層B的體積作為基準,在上述表面層B之上述粒子的含量為1體積%以上,且50體積%以下。
11.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反射層A的孔隙體積率為15體積%以上,且70體積 %以下。
12.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表面層B的孔隙體積率為0體積%以上,且未達15體積%。
13.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揮發有機溶劑量為10ppm以下。
14.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係作為具備導光板之面光源反射板使用。
15.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係作為邊緣照明型背光單元用反射板使用。
1‧‧‧手柄部分
2‧‧‧鐵板
3‧‧‧反射薄膜
4‧‧‧導光板
5‧‧‧500g的荷重
6‧‧‧底盤(Chassis)
7‧‧‧光學薄片3枚(擴散薄膜2枚、棱鏡1枚)
401‧‧‧圓點
801‧‧‧正三角形型之台
802‧‧‧15kg之荷重
圖1為表示在本發明之導光板的刮傷評估及粒子的脫落評估之方法之模式圖。
圖2為表示用在本發明之密著斑評估之構成體之模式圖。
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係白色反射薄膜a也好白色反射薄膜b也好都具有反射層A與表面層B。
以下,對於構成本發明之各構成成分進行詳細說明。
[反射層A]
在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a及白色反射薄膜b(表示 此等雙方時,有時單指白色反射薄膜)之反射層A,係由熱可塑性樹脂與孔隙形成劑所構成,藉由此其含有孔隙形成劑,而於層中含有孔隙,如呈現白色般之層。作為該孔隙形成劑,細節雖於後述,但例如可使用無機粒子,與構成該反射層A之熱可塑性樹脂非相溶之樹脂(以下,有時稱為非相溶樹脂)。又,在反射層A之波長550nm的反射率較佳為95%以上,再更佳為96%以上,特佳為97%以上。藉此使白色反射薄膜的反射率較易變成較佳範圍。
反射層A雖為於如上述之層中具有孔隙者,但該孔隙之體積相對於反射層A之體積所佔有之比例(孔隙體積率)以15體積%以上,且70體積%以下為佳。藉由成為如此之範圍可提高反射率的提昇效果,較易得到如上述般之反射率。又,可提高製膜性的提昇效果。孔隙體積率過低時,有變成難以得到較佳反射率之傾向。從如此之觀點來看,在反射層A之孔隙體積率再更佳為30體積%以上,特佳為40體積%以上。另外,過高時,有製膜性的提昇效果降低的傾向。從如此之觀點來看,在反射層A之孔隙體積率再更佳為65體積%以下,特佳為60體積%以下。
孔隙體積率可藉由調整在反射層A之孔隙形成劑之種類或大小、量予以達成。
(熱可塑性樹脂)
作為構成反射層A之熱可塑性樹脂,例如可列舉聚 酯、聚烯烴、聚苯乙烯、丙烯酸基所構成之熱可塑性樹脂。其中,從得到機械特性及熱穩定性優異之白色反射薄膜觀點來看,以聚酯為佳。
作為該聚酯,以使用由二羧酸成分與二醇成分所構成之聚酯者為佳。作為此二羧酸成分,可列舉來自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4,4’-二苯基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等之成分。作為二醇成分,可列舉來自乙二醇、1,4-丁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1,6-己二醇等之成分。此等聚酯當中以芳香族聚酯為佳,尤其是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為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雖可為均聚物,但從薄膜拉伸至1軸或2軸時,抑制結晶化而提高拉伸性、製膜性的提昇效果的點來看,以共聚物為佳。作為共聚合成分,雖可列舉上述之二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但從高耐熱性,且高製膜性的提昇效果的觀點來看,以間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為佳。共聚合成分的比例,將聚酯之全二羧酸成分100莫耳%作為基準,例如為1~20莫耳%,較佳為2~18莫耳%,再更佳為3~15莫耳%,特佳為7~11莫耳%。藉由將共聚合成分的比例定於此範圍,故製膜性的提昇效果優異。又,熱尺寸法穩定性優異。
(孔隙形成劑)
反射層A中,使用無機粒子作為孔隙形成劑時,作為無機粒子,以白色無機粒子為佳。作為此白色無機粒子,可例示硫酸鋇、二氧化鈦、二氧化矽、碳酸鈣的粒子。此 等無機粒子若選擇白色反射薄膜如具有適當反射率般之平均粒子徑或含量,則此等即無特別限定。較佳係反射層A或白色反射薄膜的反射率如成為在本發明較佳之範圍即可。又,在反射層A之孔隙體積率如成為在本發明較佳之範圍即可。考量這些,無機粒子的平均粒子徑,例如為0.2~3.0μm,較佳為0.3~2.5μm,更佳為0.4~2.0μm。又其含量將反射層A之質量作為基準,以20~60質量%為佳,以25~55質量%更佳,最佳為31~53質量%。又,藉由採用如上述之粒子態樣,在聚酯中可使其適度分散,難以引起粒子的凝聚,可得到無粗大突起的薄膜,又同時亦抑制以粗大粒子成為起點之拉伸時的破裂。無機粒子可為任何的粒子形狀,例如可為板狀、球狀。無機粒子可進行用以使其提昇分散性之表面處理。
使用非相溶樹脂作為孔隙形成劑時,作為非相溶樹脂,若為與構成層之熱可塑性樹脂為非相溶則無特別限定。例如該熱可塑性樹脂為聚酯時,以聚烯烴、聚苯乙烯等為佳。此等可為粒子的態樣。又其含量與無機粒子的情況相同,若選擇白色反射薄膜如具有適當反射率般之平均粒子徑或含量,則此等即無特別限定。較佳係反射層A或白色反射薄膜的反射率如成為在本發明較佳之範圍即可。又,在反射層A之孔隙體積率如成為在本發明較佳之範圍即可。考量這些,含量係將反射層A的質量作為基準以10~50質量%為佳,以12~40質量%更佳,最佳為13~35質量%。
(其他成分)
反射層A在未阻礙本發明之目的的範圍內,可含有其他成分例如與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抗靜電劑、螢光增白劑、蠟、孔隙形成劑不同之粒子或樹脂等。
[表面層B]
本發明中白色反射薄膜由含有粒子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表面層B係形成白色反射薄膜的至少一側之最外層。而且於與形成該最外層之表面層B之反射層A相反側之表面(以下有時稱為最外層表面),具有由上述粒子所形成之突起。
而且該突起從導光板與薄膜之間隙確保的觀點來看,最外層表面中必須以適度之頻度具有適當高度之突起。因此本發明中,在最外層表面,通常高度5μm以上之突起個數(突起頻度)必須為104~1010個/m2。藉此可充分確保導光板與薄膜之間隙,故貼附抑制效果優異。突起頻度過少時,貼附抑制效果劣化。另外,突起頻度過多時,有提昇粒子脫落之確率,或又降低反射率之傾向。
又,本發明中,在最外層表面之十點平均粗糙度(Rz),與構成表面層B之粒子的平均粒子徑d(粒子為凝聚粒子時其2次粒徑為ds)以滿足下述式為佳。
0.1×d(μm)≦Rz(μm)≦0.7×d(μm)
藉由滿足上述式,最外層表面中粒子由表面層B中適 當嵌入,且變成更適當之突出,變成容易具有具適當高度之表面凹凸,可藉由其提高間隙確保的提昇效果。上述式中,Rz之值較左邊之值更小時,粒子表現更加嵌入表面層B中的態樣,因此有降低間隙確保的提昇效果之傾向。從該觀點來看,更佳為滿足0.2×d(μm)≦Rz(μm),再更佳為滿足0.3×d(μm)≦Rz(μm)的態樣。另外,Rz之值比右邊之值更大時,粒子表現過度從表面層B突出的態樣,有在與導光板之接觸時之粒子脫落的抑制效果降低的傾向。從該觀點來看,更佳為滿足Rz(μm)≦0.6×d(μm),再更佳為滿足Rz(μm)≦0.5×d(μm)的態樣。
為了成為如上述之態樣,考量所使用之粒子的平均粒子徑d(粒子為後述之凝聚粒子時,其2次粒徑為ds),只要調整表面層B的厚度即可。例如具有某平均粒子徑之粒子中,表面層B的厚度變薄時,Rz之值有提高的傾向,另外,增厚表面層B的厚度時,Rz之值有降低的傾向。可考慮如此之傾向來進行調整。對於粒子的平均粒子徑與表面層B的厚度較佳之關係將於後述。
本發明作為如此之表面層B的粒子,係指採用壓縮率高或10%壓縮強度(S10強度)低之柔軟粒子的同時,藉由成為配向表面層B之層或成為堅硬突起,以抑制與導光板之貼附的同時,並抑制導光板的刮傷者。
以下,對於具備具有高壓縮率之粒子與經配向之表面層B之白色反射薄膜a,及具備具有低S10強度之粒子與堅硬突起之白色反射薄膜b,在各種態樣之表面層B之態 樣進行說明。
[白色反射薄膜a之表面層B]
在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a之表面層B係由含有粒子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而成,經配向之層。於此所謂「經配向之層」,並非係指於拉伸已完成之薄膜藉由塗液之塗佈所形成之層,而是表示有如後述之較佳製造方法般,例如藉由進行共擠出法等,其次作出拉伸所形成之層。關於表面層B之形成方法,表面層B係以配向聚酯薄膜層為佳,以配向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層更佳。再更佳為二軸配向聚酯薄膜層,特佳為二軸配向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層。藉由此可提高製膜性的提昇效果。
(熱可塑性樹脂)
對於白色反射薄膜a之熱可塑性樹脂的態樣將於後述。
(粒子)
本發明中含有白色反射薄膜a之表面層B之粒子係藉由後述之測定方法所求得荷重0.3gf壓縮時的壓縮率為40%以上之粒子。本發明中,作為形成用以確保間隙與抑制導光板之貼附之表面凹凸之粒子,藉由採用如上述之粒子,同時可抑制導光板的刮傷。又,薄膜的製膜性優異。此被認為係由於如以下之機制。亦即,如上述藉由粒子的 壓縮率為40%以上,在薄膜的製膜步驟尤其是拉伸步驟,粒子可跟隨薄膜的變形而適當變形,藉此,認為係為了抑制起因於粒子不跟隨薄膜的變形之薄膜破裂。尤其是本發明中,為了確保間隙,係表面層B的表面中具有特定突起之態樣者,為了得到如此突起之態樣,較佳雖可採用粒徑比較大之粒子,但如此一來薄膜含有具有比較大粒徑之粒子時,通常容易產生將該粒子作為起點之薄膜破裂,本發明係藉由採用具有上述之特定壓縮率之粒子予以抑制此者。
從如此之觀點來看,以粒子的荷重0.3gf壓縮時的壓縮率較佳為42%以上,更佳為44%以上,再更佳為45%以上。
另外,該壓縮率過高時,於表面層B的表面變成有難以形成突起之傾向,變成有容易與導光板密著之傾向。該觀點中,以粒子的荷重0.3gf壓縮時的壓縮率以95%以下為佳,以90%以下較佳,以85%以下更佳。
本發明中,在白色反射薄膜a之表面層B之粒子,可滿足在規定本發明之表面層B表面之突起的態樣,若能滿足上述壓縮率的態樣則並無特別限定,可為有機粒子,可為無機粒子,亦可為有機無機複合粒子。又,粒子的形狀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球狀粒子或平板狀粒子、凝聚粒子、中空粒子等。其中以凝聚粒子為佳,對於白色反射薄膜a之較佳凝聚粒子的態樣將於後述。
[白色反射薄膜b之表面層B]
在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b之表面層B係由含有粒子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
(熱可塑性樹脂)
對於白色反射薄膜b之熱可塑性樹脂的態樣將於後述。
(粒子及突起)
本發明中,如上述,含有粒子之表面層B形成白色反射薄膜的至少一側之最外層,於與形成該最外層之表面層B之反射層A相反側的表面,具有由上述粒子所形成之突起。
本發明中,藉由該粒子後述之測定方法所求得之以荷重3gf壓縮時的10%壓縮強度(S10強度)為0.1MPa以上,且10MPa以下,同時藉由該突起後述之測定方法所求得之有必要為以加重500N測定時的維氏硬度為5以上,且30以下。本發明係作為形成用以抑制確保間隙之與導光板之貼附的表面凹凸之粒子,採用如上述比較柔軟之粒子的同時,如上述藉由使突起的硬度變得更硬,並可同時達成與導光板之貼附抑制效果與導光板的刮傷抑制效果者。此被認為係由於如以下之機制。亦即,首先對於反射板和與導光板之貼附,認為成為如押附導光板與反射板之動作,由此對於突起由於在與突起之高度方向平行之方 向(與薄膜面垂直之方向)與該應力相關連,藉由將突起之高度方向之維氏硬度成為如上述數值範圍之比較硬的區域,可進行抑制。另外,對於導光板的刮傷,認為將導光板與反射板成為如擦合之動作,由此對於突起由於在與突起之高度方向垂直之方向(與薄膜面平行之方向)與該應力相關連,突起在與高度方向垂直之方向多少可進行變形而歪斜,或藉由將形成該突起之粒子的S10強度成為如上述數值範圍之比較柔軟的區域可進行抑制。
粒子的S10強度過高時,於與突起高度方向垂直之方向施加應力時,變成有難以產生粒子的變形之傾向,由於導光板的刮傷抑制效果劣化,故較佳為5.0MPa以下,更佳為2.0MPa以下,再更佳為1.0MPa以下,特佳為0.8MPa以下。又,粒子的S10強度過高時,有突起之維氏硬度變得過高的情況。另外,粒子的S10強度過低時,由於有難以提高突起之維氏硬度之傾向,故較佳為0.12MPa以上,更佳為0.13MPa以上,再更佳為0.14MPa以上,特佳為0.15MPa以上。
又,突起之維氏硬度過低時,由於與導光板之貼附抑制效果劣化,故較佳為8以上,更佳為10以上,再更佳為12以上。另外,過高時,由原本如上述般比較柔軟之粒子形成非常堅硬突起係有困難,又,粒子即使易成為比較柔軟之突起之變形,依然克服硬的突起,導光板的刮傷抑制效果劣化。從該觀點來看,突起之維氏硬度較佳為25以下,更佳為20以下,再更佳為15以下。
本發明中,在白色反射薄膜b之表面層B之粒子,可滿足在規定本發明之表面層B表面之突起的態樣,若能滿足上述S10強度的態樣則並無特別限定,可為有機粒子,可為無機粒子,亦可為有機無機複合粒子。又,粒子的形狀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球狀粒子或平板狀粒子、凝聚粒子、中空粒子等。其中以凝聚粒子為佳,對於白色反射薄膜b之較佳凝聚粒子的態樣將於後述。
在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b之表面層B若為滿足上述要件之範圍則無論其形成方法。例如使其與反射層A之材料同時熔融,亦可藉由將從同一或鄰接之金屬蓋擠出形成之薄片進行拉伸.結晶化而得之方法(熔融共擠出法),亦可藉由將熱可塑性樹脂與粒子塗佈溶解於適當溶劑或水等之塗佈液後進行乾燥之方法(塗佈法)予以設置。其中從與反射層A之製膜同時可有效率形成表面層B之觀點來看,以熔融共擠出法、及從將水作為溶劑之塗佈液的形成為佳。藉由分析加熱所形成之薄膜時之有機溶劑量,可確認並非由有機溶劑之塗佈,而是以從共擠出法或將水作為溶劑之塗佈液的形成。本發明中,其中從一邊使用S10強度低之粒子一邊容易將表面層B之突起成為適當硬度的觀點來看,以將添加粒子之樹脂與反射層A之材料同時使其熔融,拉伸.結晶化從同一或鄰接之金屬蓋所擠出形成之薄片之方法最佳。
關於如此表面層B之較佳形成方法,白色反射薄膜b之表面層B以配向聚酯薄膜層為佳,以配向聚對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薄膜層更佳。再更佳為二軸配向聚酯薄膜層,特佳為二軸配向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層。藉此變得容易得到適當突起之維氏硬度。
[表面層B之成分]
以下,對於構成上述之白色反射薄膜a及白色反射薄膜b之成分進行說明。
(熱可塑性樹脂)
作為構成表面層B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之熱可塑性樹脂,可使用與構成上述之反射層A之熱可塑性樹脂相同的熱可塑性樹脂。其中從得到機械特性及熱穩定性優異之白色反射薄膜的觀點來看,又,從易得到經配向之表面層B,或易得到適當突起之維氏硬度的觀點來看,以聚酯為佳。
作為該聚酯,可使用與在上述反射層A之聚酯相同之聚酯。此等之聚酯當中,從得到機械特性及熱穩定性優異之白色反射薄膜的觀點來看,以芳香族聚酯為佳,尤其是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為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雖可為均聚物,但從將薄膜拉伸於1軸或2軸時抑制結晶化而提高拉伸性、製膜性的提昇效果的點來看,以共聚物為佳。作為該共聚合成分,雖可列舉上述之二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但從耐熱性高,製膜性的提昇效果高的觀點來看,以間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為佳。共聚合成分之比 例係將聚酯之全二羧酸成分100莫耳%作為基準,例如為1~20莫耳%,較佳為2~18莫耳%,再更佳為3~17莫耳%,特佳為12~16莫耳%。藉由將共聚合成分之比例定於此範圍,製膜性的提昇效果優異。又,易達成突起之維氏硬度。進而熱尺寸法穩定性優異。
(凝聚粒子)
本發明中,作為適合使用在上述之白色反射薄膜a之表面層B,及白色反射薄膜b之表面層B之粒子,以凝聚粒子為佳。藉此,一邊藉由具有適當耐熱性,使適當突起形成更容易,可使上述壓縮率或S10強度之達成更為容易。藉由非凝聚粒子之粒子欲達成上述壓縮率或S10強度時,亦即一般而言係採用柔軟之樹脂粒子,如此一來該樹脂粒子係低耐熱性情況增多,擠出步驟等之薄膜製造步驟中,粒子有難以保持作為粒子之形狀之傾向,有難以得到適當表面突起的態樣之傾向。
作為該凝聚粒子,可為有機凝聚粒子,可為無機凝聚粒子。作為有機凝聚粒子,從易得到適當壓縮率或S10強度的觀點及上述之耐熱性及表面突起形成的觀點來看,較佳可列舉聚酯凝聚粒子、丙烯酸基凝聚粒子、聚胺基甲酸乙酯凝聚粒子、聚乙烯凝聚粒子。其中,聚酯凝聚粒子由於與作為主原料之聚酯的相溶性良好對製膜性的影響亦少故較佳。又,作為無機凝聚粒子,從易得到適當壓縮率或S10強度的觀點來看,較佳可列舉二氧化矽凝聚粒子、氧 化鋁凝聚粒子、陶瓷凝聚粒子。其中尤其是從易得到適當壓縮率或S10強度,以二氧化矽凝聚粒子為佳。
本發明中,作為表面層B之粒子,從易得到適當壓縮率或S10強度的觀點,及耐熱性優異,容易進行表面突起形成的觀點來看,以無機凝聚粒子為佳,亦即以二氧化矽凝聚粒子特佳。
(粒子的粒徑)
在表面層B之凝聚粒子,以2次粒徑(ds)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為佳。藉此,變成易滿足在規定本發明之表面層B表面之突起的態樣,將導光板與薄膜之間隔保持在一定,可進一步良好抑制貼附此等的同時,並提高薄膜的製膜性的提昇效果。2次粒徑過小時,白色反射薄膜有一部分變成容易密著於導光板之傾向。從如此之觀點來看,2次粒徑更佳為6μm以上,再更佳為8μm以上,特佳為10μm以上。另外,過大時,有降低製膜性的提昇效果之傾向。又,粒子有變成容易脫落之傾向,產生脫落時在背光單元成為白點缺點。從如此之觀點來看,對於白色反射薄膜a,2次粒徑較佳為90μm以下,更佳為80μm以下,再更佳為70μm以下,特佳為60μm以下,最佳為50μm以下。又,對於白色反射薄膜b,2次粒徑較佳為95μm以下,更佳為90μm以下,再更佳為80μm以下,特佳為30μm以下,最佳為25μm以下。
尚且,在本發明之表面層B之粒子並非凝聚粒子時, 從與上述相同之觀點來看,該粒子的平均粒子徑d以與上述2次粒徑ds相同的範圍為佳。
凝聚粒子的1次粒徑(dp)以0.01μm以上為佳,又以5μm以下為佳。藉由同時滿足此與上述之2次粒徑範圍,易得到適當表面突起態樣,又變成易達成適當粒子的壓縮率或S10強度。進而可進一步提高製膜性的提昇效果。1次粒徑過小時,變成有難以得到充分大小之2次粒徑之傾向,有難以得到適當表面突起的態樣之傾向。從該觀點來看,1次粒徑更佳為0.02μm以上,再更佳為0.03μm以上,特佳為0.05μm以上。另外,過大時,亦變成有難以得到適當表面突起態樣之傾向,又有難以得到適當壓縮率或S10強度之傾向。進而有降低製膜性的提昇效果之傾向。從該觀點來看,更佳為4μm以下,再更佳為3μm以下,特佳為2μm以下,最佳為1μm以下。
(粒子的含量)
白色反射薄膜a中,將表面層B的體積作為基準,在表面層B之粒子,其含量以30體積%以下為佳。藉由成為該範圍而使製膜性優異。又,以1體積%以上,且30體積%以下為佳,本發明中易成為適當表面層B表面的態樣。過少時表面凹凸有減少之傾向,將與導光板的間隔保持在一定有變為困難之傾向。據此,再更佳為2體積%以上,特佳為3體積%以上。另外,過多時有表面層B之強度劣化之傾向,有降低製膜性的提昇效果之傾向,又有降 低所得之薄膜的機械強度之傾向。據此,更佳為25體積%以下,再更佳為20體積%以下,特佳為15體積%以下。
白色反射薄膜b中,在表面層B之粒子,含量以將表面層B的體積作為基準1體積%以上,且50體積%以下為佳。藉由成為該範圍,本發明中易成為適當突起之維氏硬度,又易成為表面層B表面的態樣。過少時,表面凹凸有變少之傾向,將與導光板的間隔保持在一定有變為困難之傾向。據此,再更佳為2體積%以上,特佳為3體積%以上。另外,過多時,變成有難以得到所期望突起之維氏硬度之傾向,又表面層B之強度有劣化之傾向,有降低製膜性的提昇效果之傾向。進而有降低所得之薄膜的機械強度之傾向。據此,更佳為45體積%以下,再更佳為40體積%以下,特佳為30體積%以下。
尚且,粒子的體積分率係可由構成表面層B之熱可塑性樹脂之質量分率及密度,與粒子的質量分率及密度所求得。
(其他成分)
表面層B在不阻礙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可含有上述構成成分以外之成分。作為該成分,例如可列舉與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抗靜電劑、螢光增白劑、蠟、上述凝聚粒子不同之粒子或樹脂等。
又,表面層B在不阻礙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可含有 反射層A中所列舉之孔隙形成劑,藉由成為如此之態樣可提高反射率的提昇效果。其反面,在表面層B之孔隙形成劑的含量減少,或未含有孔隙形成劑時,可提高製膜性的提昇效果。從此等之觀點來看,在表面層B之孔隙體積率(相對於表面層B之體積在表面層B之孔隙之體積比例)以0體積%以上,且未達15體積%為佳,再更佳為5體積%以下,特佳為3體積%以下。尤其是本發明中,由於可同時提高反射特性與製膜性的提昇效果,以同時採用上述之在反射層A較佳之孔隙體積率,與在該表面層B之較佳孔隙體積率特佳。
[層構成]
在本發明之反射層A的厚度以80~300μm為佳。藉此可提高反射率的提昇效果。過薄時反射率的提昇效果降低,另外過厚時會沒有效率。從如此之觀點來看,再更佳為150~250μm。
又,表面層B的厚度(具有複數時,形成成為導光板側之最外層之1層的厚度)以10~70μm為佳。藉此,與上述較佳粒子的態樣一起,將粒子的平均粒子徑d或凝聚粒子的2次粒徑ds與十點平均粗糙度Rz的關係易成為如上述般較佳之態樣,與導光板之間隙確保變為容易。又,Rz及突起頻度的態樣易成為上述之較佳態樣。進而可提高反射率的提昇效果及製膜性的提昇效果。過薄時變成難以達成較佳之Rz,有降低粒子脫落抑制效果之傾向。又 有降低製膜性的提昇效果之傾向。另外,過厚時有降低反射率的提昇效果之傾向,又變成有難以得到較佳Rz及突起頻度之傾向。從該觀點來看,再更佳為20μm以上,又,再更佳為60μm以下。
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a中、表面層B中粒子的平均粒子徑d(凝聚粒子時為2次粒徑ds)與表面層B的厚度t以滿足下述式為佳。
0.05≦d(μm)/t(μm)≦20
藉由滿足上述式,於最外層表面易成為具有具適當高度之表面凹凸,據此,可提高間隙確保的提昇效果。上述式中d/t之值比左邊之值更小時,粒子於表面層B中有變成容易嵌入之傾向,有降低間隙確保的提昇效果之傾向。從該觀點來看,較佳為滿足0.07≦d(μm)/t(μm),更佳為滿足0.09≦d(μm)/t(μm),再更佳為滿足0.3≦d(μm)/t(μm),特佳為滿足0.4≦d(μm)/t(μm)之態樣。另外,d/t之值比右邊之值更大時,粒子變成有易從表面層B突出之傾向,有降低與導光板之接觸時脫落抑制的提昇效果之傾向。從該觀點來看,較佳為滿足d(μm)/t(μm)≦19,更佳為滿足d(μm)/t(μm)≦18,再更佳為滿足d(μm)/t(μm)≦10,特佳為滿足d(μm)/t(μm)≦2的態樣。
又,對於白色反射薄膜b,從較易實現適當突起的硬度之觀點來看,添加於表面層B之粒子的平均粒子徑d(粒子為凝聚粒子時為2次粒徑ds)與表面層B的厚度(在表面層B中粒子未存在突出於表面部分的厚度)t以 1.5d≦t≦5.0d之關係為佳。再更佳為2.0d≦t≦4.0d、最佳為2.5d≦t≦3.5d。
白色反射薄膜的層合構成可列舉反射層A表示A、表面層B表示B時,、B/A之2層構成、B/A/B之3層構成、B/A/B’/A之4層構成(於此B’表示與表面層B相同構成的內層B’),又,將B配置在至少任一單側的最外層之5層以上之多層構成。特佳為B/A之2層構成、B/A/B之3層構成。最佳為B/A/B之3層構成,且製膜性更優異。又,難以產生捲曲等之問題。
反射層A及表面層B將白色反射薄膜整體的厚度定為100%時,反射層A的厚度比率為50~90%,表面層B的厚度比率為5~50%,進而以5~25%之態樣為佳,可使反射特性或製膜性等各特性的平衡更為良好。於此各層的厚度比率具有複數各層時,係指該等之積算厚度彼此的比率。
本發明中,在反射層A與表面層B以外,在不損及本發明之目的的範圍內可具有其他層。例如可具有用以賦予抗靜電性或導電性、紫外線耐久性等之機能之層。又,為了提昇薄膜的製膜性,可設置孔隙體積率比較低之(較佳為0體積%以上,15體積%未達,再更佳為5體積%以下,特佳為3體積%以下)支持層C。
[薄膜的製造方法]
以下,說明製造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之方法之一 例。
製造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時,於藉由熔融擠出法等所得之反射層A,由熔融樹脂塗佈法(包含熔融擠出樹脂塗佈法)、共擠出法及層合法等形成表面層B,形成層合構成,從製膜性的觀點來看較佳。藉此變成易將表面層B作為經配向之層,又,變成易得到所期望突起之維氏硬度。其中,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以將反射層A與表面層B由共擠出法進行層合而被製造者為特佳。又,反射層A與表面層B以由共擠出法被直接層合為佳。如此藉由以共擠出法層合,除了可提高反射層A與表面層B之界面密著性外,由於不需經過用以貼合薄膜,或薄膜的製膜後再形成表面層B之步驟,故可便宜、輕易地量產。
以下,雖對於採用聚酯作為構成反射層A之熱可塑性樹脂及構成表面層B之熱可塑性樹脂,採用共擠出法作為層合方法時之製法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未被限定在該製法,又參考下述即使對於其他態樣亦可同樣地製造。此時,未包含擠出步驟時,以下之「熔融擠出溫度」例如可更換為「熔融溫度」。尚且,所使用聚酯的熔點定為Tm(單位:℃)、玻璃轉移溫度定為Tg(單位:℃)。
首先,作為用以形成反射層A之聚酯組成物,係準備混合聚酯、孔隙形成劑及其他任意成分者。又,作為用以形成表面層B之聚酯組成物,係準備混合聚酯、粒子及其他任意成分者。此等聚酯組成物進行乾燥充分去除水分後使用。
其次,將經乾燥之聚酯組成物分別投入其他擠出機,進行熔融擠出。熔融擠出溫度有必要為Tm以上,成為Tm+40℃左右即可。
又此時,薄膜的製造所使用之聚酯組成物,尤其是反射層A所使用之聚酯組成物以使用由線徑15μm以下之不銹鋼細線所構成之平均篩網距10~100μm之不織布型過濾器進行過濾為佳。藉由進行此過濾,通常抑制凝聚易成為粗大凝聚粒子之粒子的凝聚,可得到粗大異物較少之薄膜。尚且,不織布之平均篩網距較佳為20~50μm,再更佳為15~40μm。將經過濾之聚酯組成物以經熔融之狀態使用共擠模頭(feed block)同時由多層擠出法(共擠出法)從模(Die)以多層狀態擠出,以製造未拉伸層合薄片。將由模所擠出之未拉伸層合薄片以鑄造鼓(Casting drum)進行冷卻固化,以成為未拉伸層合薄膜。
其次,將此未拉伸層合薄膜以輥加熱、紅外線加熱等進行加熱,於製膜機械軸方向(以下有時稱為縱方向或長手方向或MD)拉伸而得到縱拉伸薄膜。此拉伸以利用2個以上輥的周速差進行行為佳。縱拉伸後之薄膜繼續導引至拉幅機,於和縱方向與厚度方向垂直之方向(以下有時稱為橫方向或寬度方向或TD)進行拉伸而成為二軸拉伸薄膜。
作為拉伸溫度,以聚酯(較佳為構成反射層A之聚酯)之Tg以上,且Tg+30℃以下之溫度進行為佳,製膜性更優異,又孔隙易形成較佳。又,作為拉伸倍率,縱方 向、橫方向一樣較佳為2.5~4.3倍,再更佳為2.7~4.2倍。拉伸倍率過低時,薄膜的厚度斑有惡化的傾向,又有難以形成孔隙之傾向,另外過高時,變成有製膜中易產生破裂之傾向。尚且,如實施縱拉伸進行其後橫拉伸般之逐次2軸拉伸時,以第2段(此情況為橫拉伸)較第1段之拉伸溫度更高10~50℃左右為佳。此係起因於藉由以第1段之拉伸進行配向,而提昇作為1軸薄膜之Tg。
又,於各拉伸之前以預熱薄膜為佳。例如橫拉伸之預熱處理係從較聚酯(較佳為構成反射層A之聚酯)更高Tg+5℃之溫度開始緩緩昇溫較佳。於橫拉伸過程之昇溫可連續性可段階性(逐次性),通常為逐次性昇溫。例如將拉幅機之橫拉伸區沿著薄膜行走方向分成複數,於每一區藉由流動所定溫度之加熱媒體進行昇溫。
二軸拉伸後之薄膜雖繼續依熱固定、熱鬆弛之處理順序實施而成為二軸配向薄膜,但從熔融擠出繼續進行拉伸,此等之處理亦可一邊使薄膜運行一邊進行。
二軸拉伸後之薄膜直接以夾子把握住兩端,將聚酯(較佳為構成反射層A之聚酯)之熔點定為Tm(Tm-20℃)~(Tm-100℃)之固定幅度或以10%以下之幅度減少下進行熱處理,並進行熱固定,使其降低熱收縮率即可。該熱處理溫度過高時,薄膜的平面性有惡化之傾向,厚度斑有增大之傾向。另外過低時,有熱收縮率增大之傾向。
又,為了調整熱收縮量,切落正把持住之薄膜的兩 端,調整薄膜縱方向之捲起速度,於縱方向可使其鬆弛。作為使其鬆弛之手段,係調整拉幅機出側之輥群的速度。作為使其鬆弛之比例,相對於拉幅機之薄膜線速度進行輥群之減速,較佳為實施0.1~2.5%,再更佳為0.2~2.3%,特佳為0.3~2.0%之減速來鬆弛薄膜(將此值稱為「鬆弛率」),藉由控制鬆弛率予以調整縱方向之熱收縮率。又,薄膜橫方向以切落兩端為止的過程使其減少幅,可得到所期望之熱收縮率。
尚且,進行二軸拉伸時,除了如上述之縱-橫之逐次二軸拉伸法之外,亦可為橫-縱之逐次二軸拉伸法。又,可使用同時二軸拉伸法製膜。同時二軸拉伸法時,拉伸倍率為縱方向、橫方向同樣例如為2.7~4.3倍,較佳為2.8~4.2倍。
又,作為白色反射薄膜b之表面層B之形成方法,縱拉伸後,塗佈將層之形成材料溶解或分散於水之溶液,使其乾燥後亦可藉由進行橫拉伸形成。乾燥亦可兼顧橫拉伸之預備加熱。
可得到如此般之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
[白色反射薄膜的特性] (反射率、亮度)
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從表面層B側所測定之反射率較佳為96%以上,更佳為97%以上,再更佳為97.5%以上。藉由反射率為96%以上,用在液晶顯示裝置或照明等 時,可得到較高之亮度。該反射率可藉由提高反射層A之孔隙體積率等而成為較佳態樣,或增厚反射層A的厚度,或變薄表面層B的厚度等各層之態樣而成為較佳態樣予以達成。
又,從表面層B側所測定之亮度雖由後述之測定方法所求得,但以5400cd/m2以上為佳,5450cd/m2以上更佳,5500cd/m2以上特佳。
上述反射率及亮度係白色反射薄膜中,與導光板使用時,在成為導光板側之側的面之值。
(揮發有機溶劑量)
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在後述之方法所測定之揮發有機溶劑量較佳為10ppm以下。藉此,表面層B可表示並非是由使用有機溶劑之塗佈法所形成者。又,得到自我回收原料使用其製膜薄膜時,變成難以產生氣痕(Gas mark),提昇製膜性(回收製膜性)。從該觀點來看,更佳為5ppm以下,再更佳為3ppm以下,理想為0ppm。本發明中,為了減少揮發有機溶劑量,表面層B之形成中以未採用有機溶劑之溶液塗佈法,而採用上述之方法為佳。又,藉由有機粒子的使用揮發有機溶劑量亦有增加之傾向。
實施例
以下,由實施例詳述本發明。尚且,各特性值用以下 之方法測定。
(1)光線反射率
於分光光度計(島津製作所製UV-3101PC)安裝積分球,將BaSO4白板定為100%時之反射率以波長550nm測定,將此值作為反射率。尚且,測定細在表面層B側的表面進行。表裏具有不同表面層B時,在成為導光板側之表面層B表面測定。
(2)粒子的平均粒子徑(d)
在粒度分布計(堀場製作所製LA-950)求得粒子的粒度分布,將於d50之粒子徑作為平均粒子徑。
(3)凝聚粒子的1次粒徑(dp)
粒子為凝聚粒子時,採用以下之1次粒徑(dp)測定方法。
對於包含凝聚粒子之薄膜,將樹脂成分使用溶劑使其溶解,將由此回收之粒子(2次粒子)使用日立製作所製S-4700型電場放射型掃描電子顯微鏡,在倍率10000倍下觀察,觀察在2次粒子表面之1次粒子的凝聚狀況,100個任意1次粒子測定粒徑,由其平均值求得1次粒子徑(dp)。
上述方法中,將樹脂成分由溶劑溶解時,凝聚粒子亦溶解時(例如有機粒子的情況),使用摻合前之凝聚粒 子,使用日立製作所製S-4700型電場放射型掃描電子顯微鏡,在倍率10000倍下觀察,觀察在2次粒子表面之1次粒子的凝聚狀況,100個任意1次粒子測定粒徑,由其平均值求得1次粒子徑(dp)。
將1μm以上且未達3μm的情況定為「<3」,未達1μm的情況定為「<1」。
(4)凝聚粒子的2次粒徑(ds)
粒子為凝聚粒子時,採用以下之2次粒徑(ds)測定方法。
對於包含凝聚粒子之薄膜,將樹脂成分使用溶劑使其溶解,將由此回收之粒子(2次粒子)使用日立製作所製S-4700型電場放射型掃描電子顯微鏡,在倍率1000倍下觀察,100個任意粒子測定粒徑,由其平均值求得2次粒徑(ds)。尚且,球狀以外的情況係在(長徑+短徑)/2求得。於此短徑係指與長徑垂直方向之最大徑。
上述方法中,將樹脂成分由溶劑溶解時凝聚粒子亦溶解時(例如有機粒子的情況),使用摻合前之凝聚粒子,使用日立製作所製S-4700型電場放射型掃描電子顯微鏡,在倍率1000倍下觀察,100個任意粒子測定粒徑,由其平均值求得2次粒徑(ds)。尚且,球狀以外的情況係在(長徑+短徑)/2求得。於此短徑係指與長徑垂直方向之最大徑。
(5)粒子的壓縮率(%)
使用島津製作所製微小壓縮試驗機MCTM-200,以負荷荷重0.3gf、負荷速度0.0725gf/秒於每一各粒子進行壓縮試驗,將10點測定平均值定為壓縮率。
(6)10%壓縮強度(S10強度)
使用Elionix公司製微小硬度計ENT-1100a,測定於加重3gf之各粒子的壓縮強度,採用10%變形時之壓縮強度(MPa)。使用5次測定之平均值。
(7)突起之維氏硬度
與上述之10%壓縮強度之測定同樣使用Elionix公司製之微小硬度計ENT-1100a,於加重500N下將壓子擠入各表面層之突起上,算出維氏硬度。使用5次測定之平均值。
(8)薄膜厚度及層構成
將白色反射薄膜在切片機(Microtome)切片進行切出橫截面,對於該橫截面使用日立製作所製S-4700型電場放射型掃描電子顯微鏡,在倍率500倍下觀測,分別求得薄膜整體、反射層A、表面層B的厚度。尚且,薄膜整體及表面層B的厚度係粒子為去除較表面層B表面更突出的部分作為部分的厚度。除了求得各層的厚度(μm)外並算出各層的厚度比。
(9)孔隙體積率的算出
從求得孔隙體積率之層的聚合物、添加粒子、其他各成分之密度與摻合比例求得計算密度。同時剝離該層等進行單離,測量質量及體積,由此等算出實密度,從計算密度與實密度藉由下述式求得。
孔隙體積率=100×(1-(實密度/計算密度))
尚且,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軸拉伸後)之密度定為1.39g/cm3,硫酸鋇之密度定為4.5g/cm3
又,僅單離測定孔隙體積率之層,求得每一單位體積的質量而求得實密度。體積係將樣品切出面積3cm2,將其尺寸的厚度在電動測微計(Electric micrometer)(安立製K-402B)經10點測定之平均值作為厚度,作為面積×厚度算出。質量在電子天秤秤量。
尚且,作為粒子(包含凝聚粒子)之比重,在以下之量筒法使用所求得容積比重之值。於容積1000ml之量筒填充絕乾狀態之粒子,測定整體的重量,由該整體的重量減去量筒的重量而求得該粒子的重量,測定該量筒的容積,藉由將該粒子的重量(g)除以該容積(cm3)而求得。
(10)熔點、玻璃轉移溫度
使用示差掃描熱量測定裝置(TA Instruments 2100 DSC),以昇溫速度20℃/分鐘進行測定。
(11)十點平均粗糙度(Rz)及突起頻度
將薄膜表面之突起外形在三次元粗糙度測定裝置SE-3CKT(小坂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切斷0.25mm、測定長1mm、掃描間距2μm、掃描次數100次進行測定,在高度倍率1000倍、掃描方向倍率200倍記錄突起外形。所得之突起外形中,取出從峰值(Hp)高處之5點與從谷(Hv)之低處之5點,由以下之式求得10點平均粗糙度(Rz、單位:nm)。尚,解析係使用三次元粗糙度解析裝置SPA-11(小坂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
又,從所得之突起外形(橫軸:突起高度、縱軸:突起個數之突起外形),求得高度5μm以上之突起個數(個/m2)作為突起頻度。
(12)亮度
從LG公司製之LED液晶電視(LG42LE5310AKR)取出反射薄膜,將實施例所記載之各種反射薄膜的表面層B側設置在螢幕側(與導光板接觸之側),在背光單元之狀態使用亮度計(大塚電子製Model MC-940),將背光 之中心由正前面以測定距離500mm測定亮度。
(13)密著斑評估(貼附評估)
如圖2,從LG公司製之LED液晶電視(LG42LE5310AKR)取出底盤(Chassis)(6),電視內部側以成為往上的方式放置於水平台上,於其上,將與底盤為幾乎同樣大小之反射薄膜以表面層面成為往上的方式放置,進而於其上,放置原本電視所具備之導光板及光學薄片3枚(擴散薄膜2枚、棱鏡1枚)(7)。其次,於其面內,於包含底盤之凹凸最激烈部分之區域,如圖2所示放置具備三支直徑5mm之圓柱狀腳柱的正三角形型之台(801),於其上進而乘重15kg之荷重(802),該三支腳柱所包圍之區域以目視觀測,若無異常明亮部分記為「無密著斑」(密著斑評估○)。又,有異常明亮部分時,於光學薄片3枚之上進一步放置原本電視所具備之DBEF薄片,同樣以目視觀測,若無法修正異常明亮部分記為「有密著斑」(評估×),若異常明亮部分消失則記為「幾乎無密著斑」(評估△)。尚且,三支足所包圍之區域各邊之長度成為10cm之略正三角形。
(14)製膜性
將實施例所記載之薄膜使用拉幅機觀察在連續製膜法製膜時之製膜穩定性,以下述基準評估。
◎:可8小時以上穩定製膜。
○:可3小時以上未達8小時穩定製膜。
△:未達3小時且1度產生切斷。
×:未達3小時且發生複數次切斷,無法穩定製膜。
(15)揮發有機溶劑量
室溫(23℃)中,將1g之薄膜樣品放入10L之氟樹脂製袋,其中以純氮沖淨並密封。其次,立即從該袋中之氮,以0.2L/分鐘之流量,於2管之分析用TENAX-TA捕集管分別採取0.2L、1.0L之氮,使用此等,由HPLC及GCMS定量經採取之氮中所包含之有機溶劑成分的質量。將所得之值換算成氮10L中的量,從1g之薄膜樣品求得揮發於10L之氮中之有機溶劑的質量,作為揮發有機溶劑量(單位:ppm、薄膜樣品之質量基準)。尚且,醛類以乙腈將醛衍生物化物從捕集管溶出,由HPLC定量。又,HPLC與GCMS之值不同時,採用多數所檢出者之值。
(A)對於實施例1~10、比較例1~2 (16)導光板的刮傷評估(削磨性評估)及粒子的脫落評估(1)
如圖1,於手柄部分(1)之末端強固貼附長度200mm×寬度200mm×厚度3mm之鐵板(2,重量約200g),於其上,將評估面置於上之寬度250mm×長度200mm之反射薄膜(3)從寬度方向之兩端分別25mm的部分以從鐵板突出的方式進行貼附(中央200mm×200mm 之部分以與鐵板重疊重方式進行)。此時,反射薄膜的評估面(表面層面)已變成為外側。又,反射薄膜的寬度方向之兩端所剩餘25mm之部分,折返於鐵板之裏側之反射薄膜的末端部(採樣時由刀等打開刀刃的部分)削磨導光板而排除影響。
其次,具有圓點(401)之圓點面將置於上之導光板(4,至少400mm×200mm之尺寸者)固定於水平台上,將固定在於上述所作成之鐵板之反射薄膜,以評估面與導光板接觸的方式使反射薄膜側之面朝下而置於導光板之上,進而於其上使其承載500g之荷重(5),以距離200mm(以400mm×200mm之區域移動固定在鐵板之反射薄膜)並以1次來回約5~10秒之速度進行15次來回移動。之後,在導光板表面,對於從其削磨程度與反射薄膜脫落之粒子的有無,使用20倍之放大鏡(Loupe)觀察,用以下的基準評估。
在導光板上所擦拭之400mm×200mm的全範圍,於15來回移動後可以放大鏡觀察,無傷痕時記為「無削磨」(削磨評估○),10來回移動後雖無可觀察之傷痕,但15來回移動後有可觀察之傷痕時記為「難以削磨」(削磨評估△),10來回移動後有可觀察之傷痕時記為「可削磨」(削磨評估×)。
又,在15來回移動後,在導光板上所擦拭之400mm×200mm的全範圍,若無可用放大鏡觀察之白色異物則記為「粒子未脫落」(脫落評估○)。有可觀察之白 色異物時,將該白色異物由顯微鏡觀測,確認表面層B之粒子(凝聚粒子),經脫落之粒子若為5個以下則記為「粒子幾乎未脫落」(脫落評估△),若為6個以上則記為「粒子脫落」(脫落評估×)。
尚且,通過上述評估,為了極力抑制圓點尺寸的影響,導光板中選極力圓點尺寸之較大區域,以各評估樣品匯集進行。
(17)白點評估(1)
使用上述(16)之評估所使用之反射薄膜與導光板,於台上,以表面層面成為往上的方式放置反射薄膜,於其上,以圓點面成為朝下的方式放置導光板,導光板的四邊分別放置固定各200g之重量,使用LG公司製之LED液晶電視(LG42LE5310AKR)之背光光源從導光板之側面入射光,若有可以目視觀察之導光板圓點以外之明亮點記為產生白點(評估×)。另外,若有可以目視觀察之異常明亮點則記為未產生白點(評估○)。
(B)對於實施例11~13、比較例3~5 (18)導光板的刮傷評估(削磨性評估)及粒子的脫落評估(2)
上述(16)中,除了使用作為重量(5)之1kg重量之外,其他以相同方式進行評估。
(19)白點評估(2)
除了使用於上述(18)之評估所使用之反射薄膜與導光板之外,其他與上述(17)以相同方式進行評估。
[製造例1: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的合成]
將對苯二甲酸二甲酯136.5質量份、間苯二甲酸二甲酯13.5質量份(相對於所得之聚酯之全酸成分100莫耳%成為9莫耳%)、乙二醇98質量份、二乙二醇1.0質量份、乙酸錳0.05質量份、乙酸鋰0.012質量份注入具備精餾塔、餾出冷凝器(Distillate Condenser)之燒瓶,一邊攪拌一邊於150~240℃加熱而使甲醇餾出進行酯交換反應。餾出甲醇後,添加磷酸三甲酯0.03質量份、二氧化鍺0.04質量份,將反應物移至反應器。其次一邊攪拌一邊慢慢將反應器內減壓至0.3mmHg的同時並昇溫至292℃,進行聚縮合反應,而得到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此聚合物的熔點為235℃。
[製造例2: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的合成]
除了變更為對苯二甲酸二甲酯129.0質量份、間苯二甲酸二甲酯21.0質量份(相對於所得之聚酯之全酸成分100莫耳%成為14莫耳%)之外,其他與上述製造例1相同方式進行,得到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2。此聚合物的熔點為215℃。
[製造例3:粒子主晶片1的作成]
使用於上述所得之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之一部分,及作為孔隙形成劑之平均粒子徑1.0μm之硫酸鋇粒子(表中表記為BaSO4),在神戸製鋼公司製NEX-T60串聯式擠出機,相對於所得之主晶片的質量,以硫酸鋇粒子的含量成為63質量%的方式進行混合,在樹脂溫度260℃下擠出,而作成含有硫酸鋇粒子之粒子主晶片1。
[製造例4:粒子主晶片2的作成]
於上述所得之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作為凝聚粒子A,將東曹.二氧化矽股份有限公司製GO105(凝聚二氧化矽)經風力分級成為平均粒子徑(2次粒徑)15μm之粒子以成為8質量%的方式進行混合,在熔融溫度235℃下擠出,作成粒子主晶片2。
[實施例1] (白色反射薄膜的製造)
分別使用上述所得之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與粒子主晶片1作為反射層(A層)的原料,將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與粒子主晶片2作為表面層(B層)的原料,各別之層以成為如表1 所記載之構成的方式進行混合,投入擠出機,A層在熔融擠出溫度255℃,B層在熔融擠出溫度230℃,如表1所示以成為B層/A層/B層之層構成的方式,使用3層共擠模頭裝置以使其合流,直接以保持其層合狀態由晶粒成形成薄片狀。此時B層/A層/B層的厚度比以2軸拉伸後成為10/80/10的方式以各擠出機的吐出量予以調整。進而將此薄片以表面溫度25℃之冷卻滾筒而成為經冷卻固化之未拉伸薄膜。此未拉伸薄膜通過73℃之預熱區,接著通過75℃之預熱區,導向保持在92℃之縱拉伸區,於縱方向拉伸2.9倍,以25℃之輥群冷卻。接著將薄膜的兩端一邊以夾子保持,一邊通過115℃之預熱區導向保持在130℃橫拉伸區,於橫方向拉伸3.6倍。之後於拉幅機內以185℃進行熱固定,以減少寬度率2%、減少寬度溫度130℃進行橫方向之減少寬度,其次切落薄膜兩端,以縱向鬆弛率2%進行熱鬆弛,冷卻至室溫,得到如表1所示之厚度250μm之薄膜。將所得之薄膜的評估結果示於表2。
[實施例2~10、比較例1~2]
除了將表面層所使用之粒子的態樣分別成為如表1所示之外,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進行而得到白色反射薄膜。將所得之薄膜的評估結果示於表2。
尚且,各別使用之粒子的種類如下述。
凝聚粒子B:將東曹.二氧化矽股份有限公司製AY-601(凝聚二氧化矽)作為經風力分級之平均粒子徑(2 次粒徑)15μm。
凝聚粒子C:將格雷斯日本股份有限公司製C812(凝聚二氧化矽)作為經風力分級之平均粒子徑(2次粒徑)15μm。
凝聚粒子D:將富士Silicia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CARiACT P-10(凝聚二氧化矽)作為經風力分級之平均粒子徑(2次粒徑)15μm。
凝聚粒子E:格雷斯日本股份有限公司製C622(凝聚二氧化矽)作為經風力分級之平均粒子徑(2次粒徑)15μm。
凝聚粒子F:東曹.二氧化矽股份有限公司製AY-601作為經風力分級之平均粒子徑(2次粒徑)20μm。
凝聚粒子G:東曹.二氧化矽股份有限公司製AY-601作為經風力分級之平均粒子徑(2次粒徑)10μm。
交聯丙烯酸基粒子A:積水化成品工業製BMX-30(真球狀粒子)
[製造例5:粒子主晶片3的作成]
於上述所得之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作為凝聚粒子H,將富士Silicia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CARiACT P-10以成為8質量%方式進行混合,在熔融溫度235℃下擠出,作成粒子主晶片3。
[實施例11] (白色反射薄膜的製造)
分別使用上述所得之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與粒子主晶片1作為反射層(A層)的原料,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與粒子主晶片3作為表面層(B層)的原料,各別之層以成為如表3所記載之構成的方式進行混合,投入擠出機,A層在熔融擠出溫度255℃,B層在熔融擠出溫度230℃,以成為B層/A層/B層之層構成的方式,使用3層共擠模頭裝置以使其合流,直接以保持其層合狀態由晶粒成形成薄片狀。此時B層/A層/B層的厚度比以2軸拉伸後成為10/80/10的方式以各擠出機的吐出量予以調整。進而將此薄片以表面溫度25℃之冷卻滾筒而成為經冷卻固化之未拉伸薄膜。此未拉伸薄膜通過73℃之預熱區,接著通過75℃之預熱區,導向保持在92℃之縱拉伸區,於縱方向拉伸2.9倍,以25℃之輥群冷卻。接著將薄膜的兩端一邊以夾子保持,一邊通過115℃之預熱區導向保持在130℃橫拉伸區,於橫方向拉伸3.8倍。之後於拉幅機內以185℃進行熱固 定,以減少寬度率2%、減少寬度溫度130℃進行橫方向之減少寬度,其次切落薄膜兩端,以縱向鬆弛率2%進行熱鬆弛,冷卻至室溫,得到如表3所示之厚度250μm之白色反射薄膜。將所得之薄膜的評估結果示於表4。
[實施例12]
作為表面層B之粒子除了使用東曹二氧化矽公司製AY-603之外,其他與實施例11以相同方式進行而得到白色反射薄膜。將所得之薄膜的評估結果示於表4。
[實施例13]
作為表面層B之粒子除了使用東曹二氧化矽公司製G0105,並將橫拉伸倍率變為4.0倍之外,其他與實施例11以相同方式進行而得到白色反射薄膜。將所得之薄膜的評估結果示於表4。
[比較例3]
除了使用綜研化學製之交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粒子作為表面層B之粒子之外,其中與實施例11以相同方式進行而得到白色反射薄膜。
[比較例4] (塗液之調整)
含有將互應化學公司製之水溶性聚酯黏合劑Z565 (固體成分30%)60質量%作為固體成分,將作為粒子之富士Silicia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CARiACT P-10 35質量%作為固體成分,將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EMULGEN420 5質量%作為固體成分,塗液之整體固體成分濃度以水稀釋成30質量%,作成用以形成表面層B之塗液。
(白色反射薄膜的製造)
分別使用上述所得之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與粒子主晶片1作為反射層(A層)的原料,間苯二甲酸共聚合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作為支持層(C層)的原料,各別之層以成為如表3所記載之構成的方式進行混合,投入擠出機,A層在熔融擠出溫度255℃,C層在熔融擠出溫度230℃,以成為C層/A層之層構成的方式,使用2層共擠模頭裝置以使其合流,直接以保持其層合狀態由晶粒成形成薄片狀。此時C層/A層的厚度比以2軸拉伸後成為20/80的方式以各擠出機的吐出量予以調整。進而將此薄片以表面溫度25℃之冷卻滾筒而成為經冷卻固化之未拉伸薄膜。於此未拉伸薄膜的A層側將上述組成之塗液,於乾燥後,以輥塗佈機將塗佈層厚度塗佈成3μm,此未拉伸薄膜通過73℃之預熱區,接著通過75℃之預熱區,導向保持在92℃之縱拉伸區,於縱方向拉伸2.9倍,以25℃之輥群冷卻。接著將薄膜的兩端一邊以夾子保持,一邊通過115℃之預熱區導向保持在130℃橫拉伸區,於橫方向拉伸3.8倍。可由此步驟同時形 成表面層B。之後於拉幅機內以185℃進行熱固定,以減少寬度率2%、減少寬度溫度130℃進行橫方向之減少寬度,其次切落薄膜兩端,以縱向鬆弛率2%進行熱鬆弛,冷卻至室溫,得到如表3所示之於厚度250μm之基材(A層+C層)形成作為表面層B的厚度3μm之塗佈層B之白色反射薄膜。將所得之薄膜的評估結果示於表4。
[比較例5]
除了將添加於用以形成表面層B之塗液之粒子變更為東曹二氧化矽公司製AY-603之外,其他與比較例4以相同之方式進行而得到白色反射薄膜。將所得之薄膜的評估結果示於表4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充分抑制與導光板之貼附的同時,亦可充分抑制導光板的刮傷之白色反射薄膜。
又,根據本發明較佳之態樣,可提供一種可充分抑制與導光板之貼附,又可充分抑制導光板的刮傷的同時,亦可薄膜的製膜性優異之白色反射薄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白色反射薄膜由於可充分抑制與導光板之貼附,又可充分抑制導光板的刮傷,尤其是作為具備導光板之面光源反射板,其中,例如如液晶顯示裝置等所使用般,可適合用在作為邊緣照明型之背光單元所使用之反射薄膜。
1‧‧‧手柄部分
2‧‧‧鐵板
3‧‧‧反射薄膜
4‧‧‧導光板
5‧‧‧500g的荷重
401‧‧‧圓點

Claims (15)

  1. 一種白色反射薄膜,其係具有由反射層A,與含有粒子之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表面層B,於與上述表面層B之上述反射層A相反側的表面,具有由上述粒子所形成之突起,且在該表面之高度5μm以上之突起個數為104~1010個/m2之白色反射薄膜,其特徵為a.係上述表面層B為經配向之層,以上述粒子的荷重0.3gf壓縮時的壓縮率為40%以上之白色反射薄膜a,或b.係以上述粒子的荷重3gf壓縮時的10%壓縮強度為0.1~10MPa,上述突起的維氏硬度(Vickers hardness)為5~30之白色反射薄膜b。
  2. 如請求項1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粒子為凝聚粒子。
  3. 如請求項2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凝聚粒子係由聚酯凝聚粒子、丙烯酸基凝聚粒子、聚胺基甲酸乙酯凝聚粒子及聚乙烯凝聚粒子的有機凝聚粒子,及由二氧化矽凝聚粒子、氧化鋁凝聚粒子及陶瓷凝聚粒子的無機凝聚粒子所構成之群中選出至少1種。
  4. 如請求項1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粒子的平均粒子徑d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5. 如請求項2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凝聚粒子的2次粒徑ds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係上 述白色反射薄膜a,將表面層B的體積作為基準,在上述表面層B之上述粒子的含量為30體積%以下。
  7.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係上述白色反射薄膜a,將表面層B的體積作為基準,在上述表面層B之上述粒子的含量為1體積%以上,且30體積%以下。
  8.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白色反射薄膜為上述白色反射薄膜b。
  9.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係上述白色反射薄膜b,將表面層B的體積作為基準,在上述表面層B之上述粒子的含量為50體積%以下。
  10.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係上述白色反射薄膜b,將表面層B的體積作為基準,在上述表面層B之上述粒子的含量為1體積%以上,且50體積%以下。
  11.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反射層A的孔隙體積率為15體積%以上,且70體積%以下。
  12.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上述表面層B的孔隙體積率為0體積%以上,且未達15體積%。
  13.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中,揮發有機溶劑量為10ppm以下。
  14.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係 作為具備導光板之面光源反射板使用。
  15.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白色反射薄膜,其係作為邊緣照明型背光單元用反射板使用。
TW103106264A 2013-02-25 2014-02-25 White reflective film TWI5751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4586A JP5785202B2 (ja) 2013-02-25 2013-02-25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2013034587A JP5722937B2 (ja) 2013-02-25 2013-02-25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9472A true TW201439472A (zh) 2014-10-16
TWI575192B TWI575192B (zh) 2017-03-21

Family

ID=51391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6264A TWI575192B (zh) 2013-02-25 2014-02-25 White reflective film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2) KR101587393B1 (zh)
CN (1) CN105190371B (zh)
TW (1) TWI575192B (zh)
WO (1) WO20141296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2267B (zh) * 2015-07-16 2022-08-01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顯示器用白色反射薄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34754B2 (ja) * 1997-08-28 2007-06-20 株式会社クラレ アクリル系多層構造粒状複合体
JP3628295B2 (ja) * 2000-12-08 2005-03-09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光学用積層フィルム
CN100520446C (zh) * 2000-12-08 2009-07-29 东洋纺绩株式会社 光学用被覆膜
JP4712252B2 (ja) 2001-09-19 2011-06-29 恵和株式会社 反射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3270410A (ja) * 2002-03-15 2003-09-25 Kimoto & Co Ltd 光拡散性シート
JP2008512719A (ja) 2004-09-13 2008-04-24 エスケーシー ハース ディスプレイ フィルムズ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反射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採用し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7608070B2 (en) * 2004-09-30 2009-10-27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Foam-based fasteners
JP2009244509A (ja) 2008-03-31 2009-10-2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反射シート
KR20100020906A (ko) * 2008-08-13 2010-02-23 소니 가부시끼가이샤 광학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눈부심방지성 필름, 광학층이 부착된 편광자 및 표시 장치
JP2010224446A (ja) 2009-03-25 2010-10-07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の反射フィルム用白色フィルム
CN102782532B (zh) * 2010-03-23 2015-04-15 东丽株式会社 白色聚酯膜、使用其的光反射板以及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
JP2011209499A (ja) * 2010-03-30 2011-10-20 Toray Ind Inc 面光源反射板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面光源反射板
JP5744484B2 (ja) 2010-11-15 2015-07-08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フィルム
JP5739178B2 (ja) * 2011-01-31 2015-06-24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フィルム
CN202075434U (zh) * 2011-05-11 2011-12-14 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耐划伤、高挺度和高加工性能的反射膜
CN105866866A (zh) * 2012-08-03 2016-08-17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白色反射性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2267B (zh) * 2015-07-16 2022-08-01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顯示器用白色反射薄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65904A (ko) 2015-06-15
CN105190371A (zh) 2015-12-23
KR20150118194A (ko) 2015-10-21
KR101587393B1 (ko) 2016-01-20
TWI575192B (zh) 2017-03-21
WO2014129673A1 (ja) 2014-08-28
KR101599684B1 (ko) 2016-03-07
CN105190371B (zh) 2017-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04962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26512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TWI632403B (zh) White reflective film
JP6211923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TWI575192B (zh) White reflective film
JP5722937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6110220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5785202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6352613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5905915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5495344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5702482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5495345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2015069020A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JP6235299B2 (ja) 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KR20170104455A (ko) 직하형 면광원용 백색 반사 필름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직하형 면광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