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2314A - 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2314A
TW201432314A TW102148023A TW102148023A TW201432314A TW 201432314 A TW201432314 A TW 201432314A TW 102148023 A TW102148023 A TW 102148023A TW 102148023 A TW102148023 A TW 102148023A TW 201432314 A TW201432314 A TW 2014323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wavelength
filter element
liquid crystal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8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orio Na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32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231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04N9/311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the colours sequentially, e.g. by using sequentially activated light sources
    • H04N9/3114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the colours sequentially, e.g. by using sequentially activated light sources by using a sequential colour filter producing one colour at a tim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66Reflectors in illumination b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04N9/3105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all colours simultaneously, e.g. by using two or more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抑制消耗電力且耐久性優異之電子機器。本發明之電子機器包括:發光元件110,其具有固態光源與螢光體103;準直器元件104;第一濾光器元件151,其使波長長於第一截止波長之光透過、使波長短於第一截止波長之光反射;第一光電裝置,其具備使第一光透過之第一彩色濾光器5221;及第二光電裝置;且於準直器元件104與第一光電裝置之間配置有第一濾光器元件151。藉此,提供一種可提高發光元件110之實質發光效率並且第一彩色濾光器5221不易產生褪色劣化、且耐久性優異之電子機器。

Description

電子機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子機器。
被稱為投影器之投射型顯示裝置係如下之電子機器:對透過型光電裝置或反射型光電裝置照射光,並將經該等光電裝置調變之透過光或反射光投射至屏幕上。該電子機器係以將自光源發出之光聚集而入射至光電裝置、並將根據電信號而經調變之透過光或反射光通過投射透鏡而放大投射至屏幕之方式構成者,且具有顯示大畫面之優點。作為使用於此種電子機器之光電裝置,已知有液晶裝置,其係利用液晶之介電各向異性與液晶層中之光之旋光性而形成圖像。
使用液晶裝置之投影器之一例係記載於專利文獻1中。液晶裝置包括複數個像素,與各像素對應地設置有紅綠藍中任一種顏色之彩色濾光器。於投影器中使用金屬鹵素燈作為光源之情形較多,自金屬鹵素燈對液晶裝置照射強烈之光。因此,觀察到該等彩色濾光器因被照射之強烈之光而產生褪色等劣化。因此,基於改善彩色濾光器之耐光性之目的,於專利文獻1中,在耐光性較差之顏色之彩色濾光器中使用無機顏料,在耐光性相對較強之顏色之彩色濾光器中使用有機顏料。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8-338992號公報
然而,存在針對每個像素改變彩色濾光器之顏料之種類在製造上實際上較為困難之問題。尤其,於圖像之高精細化與光電裝置之小型化不斷發展之投影器用途中,像素尺寸變得非常小,因此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方法無法成為實用之解決手段。又,亦存在為了增強光源之光而會使電力消耗變大之問題。換言之,於先前之電子機器中,存在消耗電力較大、而且無法獲得彩色濾光器之實用之耐光性之問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之至少一部分而完成,可作為以下形態或應用例而實現。
(應用例1)本應用例之電子機器之特徵在於包括:發光元件,其包括發出激發光之固態光源與被照射激發光之螢光體;準直器元件,其將自發光元件放射之光(放射光)之至少一部分轉換為大致平行之光(平行光);第一濾光器元件,其使平行光中波長長於第一截止波長之光透過、使波長短於第一截止波長之光反射;第一光電裝置,其包括使第一光透過之第一彩色濾光器;及第二光電裝置;且於準直器元件與第一光電裝置之間配置有第一濾光器元件。
使於光電裝置之彩色濾光器中使用之顏料或染料褪色劣化者主要為藍色光或紫外光等短波長光。另一方面,於自發光元件放射之光(放射光)中混合有具有短波長成分之激發光、及自螢光體發出之具有長波長成分之螢光。根據該構成,由於第一濾光器元件部分地反射平行光中促進褪色劣化之短波長光,故而可提供一種不易使於第一彩色濾光器中使用之顏料或染料褪色劣化且長壽命之電子機器。進而,經第一濾光器元件反射之光(反射光)包含激發光之一部分等短波長光。因此,由於反射光(激發光之一部分等短波長光)再次照射螢光體而使 螢光放出,故而即便減弱固態光源所發出之激發光,亦可實現明亮之顯示。即,可提高發光元件之實質發光效率而抑制電子機器之消耗電力。換言之,可提供一種電子機器,其提高發光元件之實質發光效率而抑制電子機器之消耗電力,並且不易產生彩色濾光器之褪色劣化,且耐久性優異。
(應用例2)於上述應用例之電子機器中,較佳為包括第二濾光器元件,該第二濾光器元件使平行光中波長長於第二截止波長之光透過、使波長短於第二截止波長之光反射,且於準直器元件與第二光電裝置之間配置有第二濾光器元件。
根據該構成,由於經第二濾光器元件反射之光(反射光)再次照射螢光體而使螢光放出,故而即便減弱固態光源所發出之激發光,亦可實現明亮之顯示。又,若第二光電裝置包括第三彩色濾光器,則由於第二濾光器元件部分地反射平行光中之促進褪色劣化之短波長光,故而可提供不易使於第三彩色濾光器中使用之顏料或染料褪色劣化且長壽命之電子機器。換言之,可提供一種電子機器,其提高發光元件之實質發光效率而抑制電子機器之消耗電力,並且不易產生彩色濾光器之褪色劣化,且耐久性優異。
(應用例3)於上述應用例2之電子機器中,較佳為,第一截止波長在480nm~520nm之範圍內,第二截止波長在400nm~445nm之範圍內。
根據該構成,由於第一濾光器元件反射較綠色光為短波長之光,故而可於第一光電裝置配置使用紅色之顏料或染料之紅色彩色濾光器或使用綠色之顏料或染料之綠色彩色濾光器,且可利用第一光電裝置進行紅色與綠色之顯示。進而,由於第二濾光器元件使藍色光透過且使較藍色光為短波長之光反射,故而可利用第二光電裝置進行藍色之顯示。即,可利用電子機器進行彩色顯示。
(應用例4)於上述應用例1至3之電子機器中,較佳為,於準直器元件與第一濾光器元件之間進而配置有偏光分離元件。
根據該構成,可藉由偏光分離元件將p波或s波之一者導引至第一光電裝置而用於顯示,並且將p波或s波之另一者導引至第二光電裝置而用於顯示。即,可將平行光分離而分別使用於第一光電裝置與第二光電裝置。
(應用例5)於上述應用例1至3之電子機器中,較佳為,於準直器元件與第一濾光器元件之間,進而配置有反射第三光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
根據該構成,可利用第三光分色鏡元件將平行光分離而分別使用於第一光電裝置與第二光電裝置。於第三光分色鏡元件例如使藍色光與較藍色光為短波長之光反射、使較藍色光為長波長之光透過之情形時,可於透過光側之光路徑配置包括紅色彩色濾光器或綠色彩色濾光器之光電裝置(例如第一光電裝置),可於反射光側之光路徑配置對藍色光進行調變之光電裝置(第二光電裝置)。藉此,可利用電子機器進行彩色顯示。
(應用例6)於上述應用例1之電子機器中,較佳為,第一截止波長在400nm~445nm之範圍內,且於準直器元件與第一濾光器元件之間配置有選擇性地反射第二光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
根據該構成,可利用第二光分色鏡元件將平行光分離而分別使用於第一光電裝置與第二光電裝置。由於第二光分色鏡元件使第二光(例如綠色光)反射、使除其以外之光透過,故而可於透過光側之光路徑配置包括第一色(例如紅色)彩色濾光器或第三色(例如藍色)彩色濾光器之光電裝置(例如第一光電裝置),可於反射光側之光路徑配置對第二光進行調變之光電裝置(第二光電裝置)。藉此,可利用電子機器進行彩色顯示。
50‧‧‧液晶裝置
51‧‧‧第一液晶裝置
52‧‧‧第二液晶裝置
100‧‧‧照明裝置
101‧‧‧LED
102‧‧‧基材
103‧‧‧螢光體
104‧‧‧準直器元件
110‧‧‧發光元件
121‧‧‧第一單向反射鏡
122‧‧‧第二單向反射鏡
150‧‧‧濾光器元件
151‧‧‧第一濾光器元件
152‧‧‧第二濾光器元件
200‧‧‧照明裝置
204‧‧‧第一反射板
204a‧‧‧反射面
206‧‧‧第二反射板
206a‧‧‧反射面
206b‧‧‧彎曲部
401‧‧‧第一偏光分離元件
402‧‧‧第二偏光分離元件
411‧‧‧第一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
412‧‧‧第二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
421‧‧‧第一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
422‧‧‧第二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
430‧‧‧偏光轉換元件
501‧‧‧資料線驅動電路
502‧‧‧掃描線驅動電路
503‧‧‧檢查電路
504‧‧‧外部連接用端子
505‧‧‧配線
506‧‧‧上下導通部
510‧‧‧元件基板
510s‧‧‧基材
515‧‧‧像素電極
518‧‧‧配向膜
520‧‧‧對向基板
520s‧‧‧基材
521‧‧‧分隔部
522‧‧‧彩色濾光器
523‧‧‧平坦化層
524‧‧‧共用電極
525‧‧‧配向膜
530‧‧‧TFT
540‧‧‧密封材料
550‧‧‧液晶層
601‧‧‧第一投射透鏡
602‧‧‧第二投射透鏡
1000‧‧‧投射型顯示裝置
5221‧‧‧第一彩色濾光器
5222‧‧‧第二彩色濾光器
5223‧‧‧第三彩色濾光器
BL‧‧‧藍色光
CF‧‧‧彩色濾光器
E‧‧‧像素區域
ExL‧‧‧激發光
G‧‧‧綠
GL‧‧‧綠色光
HWL‧‧‧強白色光
HWLp‧‧‧p波
HWLs‧‧‧s波
P‧‧‧子像素
R‧‧‧紅
RfL‧‧‧反射光
RfLB‧‧‧反射光
RfLH‧‧‧反射光
RL‧‧‧紅色光
SWL‧‧‧柔和白色光
TmR‧‧‧透過率
X‧‧‧方向
Y‧‧‧方向
λC‧‧‧截止波長
θ‧‧‧半頂角
圖1係對實施形態1之電子機器中所使用之照明裝置之概要進行說明之概略圖。
圖2係描繪強白色光之波長分散光譜與濾光器元件之透過率之圖。
圖3係對可於電子機器中使用之另一照明裝置之概要進行說明之概略圖。
圖4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
圖5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雙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
圖6(a)、(b)係表示作為光電裝置之液晶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
圖7係對配置於光電裝置之彩色濾光器之透過率進行說明之圖。
圖8係表示作為實施形態2之電子機器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
圖9係表示作為實施形態2之電子機器之雙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
圖10係表示作為實施形態3之電子機器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
圖11係表示作為實施形態3之電子機器之雙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以下各圖中,為了使各層或各構件為可識別之程度之大小而使各層或各構件之尺寸與實際不同。
(實施形態1) 「原理」
圖1係對實施形態1之電子機器中所使用之照明裝置之概要進行說明之概略圖。電子機器包括照明裝置100。以下,參照圖1對照明裝置100及本案發明之原理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電子機器包括照明裝置100,如圖1所示,照明裝置100至少包括發光元件110、準直器元件104、及濾光器元件150。發光元件110包括發出激發光ExL之固態光源與被照射激發光ExL之螢光體103。準直器元件104將自發光元件110呈放射狀出射之光(稱為放射光)之至少一部分轉換為大致平行之光(稱為平行光)。濾光器元件150使如此般獲得之平行光中波長長於截止波長λC(參照圖2)之光透過、使波長短於截止波長λC之光反射而成為反射光RfL。
於本實施形態中,固態光源為發光二極體(以下,稱為LED;Light Emitting Diode)101,LED101發出藍色之激發光ExL。激發光ExL之中心波長為445nm。再者,作為固態光源,除此之外亦可使用發出中心波長不同之激發光ExL之LED101,且進而亦可使用固態雷射。例如,亦可將釔鋁石榴石雷射(YAG(yttrium aluminum garnet)雷射)之三次諧波(激發光ExL之波長為355nm)等用於固態光源。
螢光體103與LED101接觸並覆蓋其周圍,且接收來自LED101之藍色之激發光ExL而發出黃色之螢光。其結果,自發光元件110發出混合有藍色之激發光ExL與黃色之螢光之虛擬白色光。該虛擬白色光由於包含藍色之激發光ExL等高能量光子,故而以下稱為強白色光HWL。作為接收激發光ExL而發出黃色之螢光之螢光體103,例如使用以鈰活化之釔鋁石榴石(YAG:Ce)系螢光體103或鋇-矽化合物(BOS;Barium ortho Silicate)系螢光體103等。
LED101係設置於基材102。基材102具備將隨著LED101之點亮而產生之熱向外部放出的作為散熱器(heat sink)之功能。又,LED101與 螢光體103亦可不直接接觸,且亦可於其等之間介置其他媒介物質。
自發光元件110呈放射狀出射之強白色光HWL係被導引至構成準直器元件104之聚光透鏡並藉由通過準直器元件104而被轉換為大致平行之光(平行光)。總之,於聚光透鏡等準直器元件104之焦點位置附近配置發光元件110,自準直器元件104出射之強白色光HWL成為大致相對於光軸平行之光線。所謂光軸係指通過LED101之中心且與固態光源之發光面垂直相交之軸。即,光軸係表示LED101之主要光放射方向之軸。如下文之例所出現般,於在光軸上配置有單向反射鏡時,光軸亦根據鏡之反射而彎曲。所謂大致平行之光(平行光)係可使下文所述之多層介質膜作為濾光器元件150發揮功能之光束。具體而言,若將光線相對於光軸之角度設為θ,則θ=0°為理想之光線,處於θ為0°以上且未達10°之範圍(0°≦θ<10°)之光線群係作為無問題地與光軸平行之光線(大致平行之光、平行光)而被處理。由於半頂角θ之圓錐之立體角為2π(1-cosθ),故而自準直器元件104放出之光束之主體呈0.03π球面度(steradian)之立體角入射之光線群係無問題地與光軸平行之光線(大致平行之光、平行光)。進而,處於θ為0°以上且未達15°之範圍(0°≦θ<15°)之光線群(自準直器元件104放出之光束之主體呈0.068π球面度之立體角入射之光線群)亦可作為與光軸平行之光線(大致平行之光、平行光)而處理。可將及至處於θ為0°以上且未達20°之範圍(0°≦θ<20°)之光線群(自準直器元件104放出之光束之主體呈0.121π球面度之立體角入射之光線群)作為與光軸平行之光線(大致平行之光、平行光)進行處理。
於準直器元件104之出射側配置有濾光器元件150。換言之,準直器元件104係配置於發光元件110與濾光器元件150之間。於本實施形態中,濾光器元件150為分色濾光片(Dichroic filters),為多層介質膜,此外亦可使用光子晶格(photonic lattice)作為濾光器元件150。濾 光器元件150係相對於成為平行光線之強白色光HWL大致垂直地配置,使波長長於截止波長λC之光透過,並且使波長短於截止波長λC之光反射。換言之,濾光器元件150使較截止波長λC之光更低能量之光通過、使較截止波長λC之光更高能量之光反射而返回至原先之光路徑。經濾光器元件150反射之光(反射光RfL)之至少一部分係反向地沿著自LED101朝向準直器元件104之光路徑而再次照射螢光體103。再者,截止波長λC係由濾光器元件150反射成為與光軸平行之光線之強白色光HWL中所含之激發光ExL之至少一部分之方式設定。如此,通過濾光器元件150之光係自強白色光HWL削減激發光ExL等高能量光子後之光,以下,將通過濾光器元件150之光稱為柔和白色光SWL。
使光電裝置(於本實施形態中為液晶裝置50,參照圖6)之彩色濾光器522(參照圖6)中使用之顏料或染料褪色劣化者主要為藍色光或紫外光等短波長光。另一方面,來自發光元件110之放射光中包含具有短波長成分之激發光ExL、及自螢光體103發出之具有長波長成分之螢光。由於濾光器元件150自強白色光HWL部分地去除激發光ExL之一部分即短波長光,故於照明裝置100所照射之柔和白色光SWL中短波長光之比例降低,而不易出射使顏料或染料褪色劣化之光。進而,經濾光器元件150反射之光(反射光RfL)為激發光ExL之一部分即短波長光,其再次照射螢光體103而使螢光放出。總之,對螢光體103照射來自固態光源之激發光ExL與來自濾光器元件150之反射光RfL,便會發出螢光。因此,即便減弱固態光源之激發光ExL,亦可成為明亮之光源。即,可提高發光元件110之實質發光效率且抑制消耗電力。
再者,如下所述,存在電子機器包括第一濾光器元件151(參照圖4)與第二濾光器元件152(參照圖4)作為濾光器元件150之情形,可於濾光器元件150(第一濾光器元件151或第二濾光器元件152)與準直器元件104之間配置各種光學零件。又,截止波長λC亦可於第一濾光器元 件151與第二濾光器元件152之間不同。即,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使大致垂直地入射至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之平行光中波長長於第一截止波長λC1之光透過、使波長短於第一截止波長λC1之光反射,同樣地,第二濾光器元件152使大致垂直地入射至第二濾光器元件152之平行光中波長長於第二截止波長λC2之光透過、使波長短於第二截止波長λC2之光反射。而且,第一截止波長λC1與第二截止波長λC2亦可不同。進而,此處為了使說明容易理解,而將通過濾光器元件150之光設為柔和白色光SWL,但根據截止波長λC亦有不會成為白色光之情形。詳情將於下文敍述。
圖2係描繪於強白色光之色溫為9000K之情形時強白色光之波長分散光譜與濾光器元件之透過率之圖。接下來,參照圖2對自光源之發光元件110放出之強白色光HWL與濾光器元件150之性能之關係進行說明。
於圖2中,將強白色光HWL之波長分散光譜標準化而進行描繪,並且亦描繪濾光器元件150之透過率TmR。激發光ExL之中心波長為440nm,於強白色光HWL之波長分散光譜中,在440nm附近出現尖銳之激發光ExL之波峰。於強白色光HWL之波長分散光譜中在560nm附近出現之寬幅之波峰為來自螢光體103之螢光。
濾光器元件150係以截止波長λC為基準,於較截止波長λC為低波長側,入射光之透過率TmR變小,於較截止波長λC為高波長側,入射光之透過率TmR變大。所謂濾光器元件150之截止波長λC,具體而言係指入射光於濾光器元件150中之透過率TmR成為50%之波長。於圖2中,截止波長λC係設為445nm。所謂於較截止波長λC為低波長側入射光之透過率TmR變小係指:於較截止波長λC為低波長之任一位置之波長,反射率成為80%以上,透過率TmR變小為未達20%。又,所謂於較截止波長λC為高波長側入射光之透過率TmR變大係指:於較截止波 長λC為高波長之任一位置之波長,透過率TmR成為80%以上。
「另一照明裝置」
圖3係對可於電子機器中使用之另一照明裝置之概要進行說明之概略圖。以下,參照圖3對另一照明裝置200進行說明。
除之前所說明之照明裝置100(圖1)以外,照明裝置200亦可使用於電子機器。如圖3所示,照明裝置200至少包括發光元件110、準直器元件104、及濾光器元件150。照明裝置100(圖1)與照明裝置200(圖3)中,準直器元件104不同。除此以外之構成大致相同。於照明裝置200中,使來自發光元件110之放射光(強白色光HWL)於第一方向反射之四分之一球狀之第一反射板204、使經第一反射板204反射之光於與第一方向不同之第二方向反射之第二反射板206構成準直器元件104。
如圖3所示,發光元件110與照明裝置100(圖1)同樣地包含作為固態光源之LED101、及螢光體103。既存在螢光體103以密封LED101之方式設置之情形,進而亦存在以覆蓋螢光體103之方式密封罩蓋構件之情形。LED101係設置於基材102。基材102具備使隨著LED101之點亮而產生之發熱向外部釋放之作為散熱器之功能、或者用以對外部之散熱器傳導熱之作為散熱片(Heat spreader)之功能。
四分之一球狀之第一反射板204係以覆蓋發光元件110之方式將圓弧狀之一端安裝於基材102之一端部。同樣地圓弧之另一端與基材102之間構成開口部。
第二反射板206包括剖面為抛物線狀之反射面206a、及反射面206a之一端向反射面206a側折彎而成之彎曲部206b。以反射面206a朝向發光元件110側之方式將彎曲部206b安裝於基材102之另一端部。
來自發光元件110之放射光(強白色光HWL)中之通過由基材102與第一反射板204所構成之開口部之光係直接入射至第二反射板206之反射面206a而於第二方向反射。又,自設置於基材102之發光元件110於 法線方向出射之光係於第一反射板204之反射面204a反射,並於掛在基材102之另一端部之彎曲部206b再次反射,而入射至第二反射板206之反射面206a,從而於第二方向反射。進而,相對於法線方向具有角度而向第一反射板204側出射之光係由反射面204a反射而入射至第二反射板206之反射面206a,從而於第二方向反射。如此,來自發光元件110之放射光(強白色光HWL)係藉由第一反射板204與第二反射板206進行1次至3次之反射而成為與第二方向平行之光線進行照射。
於準直器元件104之出射側配置有濾光器元件150。濾光器元件150係相對於成為平行光線之強白色光HWL大致垂直地配置,且使較截止波長λC之光為低能量之光通過,使較截止波長λC之光為高能量之光反射而返回至原先之光路徑。經濾光器元件150反射之光(反射光RfL)之至少一部分係反向地沿著自LED101向濾光器元件150之光路徑而再次照射螢光體103,從而使螢光放出。除此以外之構成與照明裝置100(圖1)大致相同。
根據上述內容,獲得以下效果。
準直器元件104將來自發光元件110之放射光(強白色光HWL)遍及較廣之立體角而轉換為平行光。即,照明裝置200可更加有效率地利用放射光。
「電子機器之構成」
圖4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圖5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雙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接下來,參照圖4與圖5對本實施形態之電子機器進行說明。
如圖4及圖5所示,作為本實施形態之電子機器之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包括:照明裝置100、作為第一光電裝置之第一液晶裝置51、作為第二光電裝置之第二液晶裝置52、及作為投射光學系統之第一投射透鏡601。作為第一光電裝置之第一液晶裝置51包括使第一光(例如 紅色光RL)透過之第一彩色濾光器5221、及使第二光(例如綠色光GL)透過之第二彩色濾光器5222。作為第二光電裝置之第二液晶裝置52包括使第三光(例如藍色光BL)透過之第三彩色濾光器5223。以下,於無需特別區分第一液晶裝置51與第二液晶裝置52之情形時,將兩者一併稱為液晶裝置50(參照圖6)。同樣地,於無需特別區分第一彩色濾光器5221、第二彩色濾光器5222及第三彩色濾光器5223之情形時,將該等一併稱為彩色濾光器522(參照圖6)。
如圖4所示,液晶裝置50包括彩色濾光器522(參照圖6),且基於圖像資訊對自照明裝置100出射之照明光進行調變而將其轉換為顯示光。經轉換之顯示光自液晶裝置50出射且藉由第一投射透鏡601而放映至例如屏幕等。使用於光電裝置之彩色濾光器522係使用顏料或染料之吸收光型。
於電子機器(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中,進而於準直器元件104與第一光電裝置(第一液晶裝置51)之間配置有第一濾光器元件151,於準直器元件104與第二光電裝置(第二液晶裝置52)之間配置有第二濾光器元件152。又,於準直器元件104與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之間配置有第一偏光分離元件401。該第一偏光分離元件401根據偏光將來自發光元件110之光分離。藉由第一偏光分離元件401將p波或s波之一者導引至第一光電裝置而用於顯示,並且將p波或s波之另一者導引至第二光電裝置而用於顯示。即,藉由第一偏光分離元件401將平行光分離而分別使用於第一光電裝置與第二光電裝置。於圖4中,作為一例,使強白色光之p波HWLp直線行進而導引至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且變更強白色光之s波HWLs之光路徑而將其導引至第二濾光器元件152。強白色光之s波HWLs係利用第一偏光分離元件401將光路徑自原先之光軸彎曲90°而導引至第一單向反射鏡121。此處,再次將光路徑彎曲90°而與原先之光軸平行地導引至第二單向反射鏡122。此處,再次將 光路徑彎曲90°而導引至第二濾光器元件152。當然,亦可與此相反,利用第一偏光分離元件401使強白色光之s波HWLs直線行進而導引至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且變更強白色光之p波HWLp之光路徑而將其導引至第二濾光器元件152。
電子機器(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進而於第一液晶裝置51與第一投射透鏡601之間具備第二偏光分離元件402。第二偏光分離元件402亦使p波與s波中之一者直線行進,且將另一者之光路徑彎曲90°。於圖4中,使自第一液晶裝置51出射之第一光(例如紅色光RL)或第二光(例如綠色光GL)直線行進,且將自第二液晶裝置52出射之第三光(例如藍色光BL)之光路徑彎曲90°,從而使第一光或第二光之光軸與第三光之光軸一致。如此,第一偏光分離元件401進行偏光分離,第二偏光分離元件402進行偏光合成。
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之第一截止波長λC1處於480nm~520nm之範圍,於本實施形態中為520nm。即,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使大致垂直地入射至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之平行之強白色光之p波HWLp中的波長長於520nm之光透過,使波長短於520nm之光反射。其結果,可透過第一濾光器元件151與第一液晶裝置51之光成為第一光(例如紅色光RL)與第二光(例如綠色光GL)。又,由第一濾光器元件151反射之光成為包含藍色光之反射光RfLB,且包含藍色光之反射光RfLB反向地沿著光路徑返回至發光元件110而補償螢光體103之發光。由於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不使短波長光透過,故而用於第一液晶裝置51之第一彩色濾光器5221與第二彩色濾光器5222之光劣化得到抑制。
第二濾光器元件152之第二截止波長λC2處於400nm~445nm之範圍,於本實施形態中為445nm。即,第二濾光器元件152使大致垂直地入射至第二濾光器元件152之平行之強白色光之s波HWLs中的波長長於445nm之光透過,使波長短於445nm之光反射。其結果,可透過 第二濾光器元件152與第二液晶裝置52之光成為第三光(例如藍色光BL)。又,由第二濾光器元件152反射之光成為包含高能量光之反射光RfLH,且包含高能量光之反射光RfLH反向地沿著光路徑返回至發光元件110而補償螢光體103之發光。由於第二濾光器元件152不使短波長光透過,故而用於第二液晶裝置52之第三彩色濾光器5223之光劣化得到抑制。
如此,由於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使藍色光BL與較藍色光BL為短波長之光反射,故而可於第一光電裝置配置使用紅色之顏料或染料之紅色彩色濾光器或使用綠色之顏料或染料之綠色彩色濾光器,從而可利用第一光電裝置進行紅色與綠色之顯示。進而,由於第二濾光器元件152使藍色光BL與較藍色光為長波長之光透過,使較藍色光BL為短波長之光反射,故而可利用第二光電裝置進行藍色之顯示。如此,可利用電子機器進行彩色顯示。即,可提供一種電子機器,其提高發光元件110之實質發光效率而抑制電子機器之消耗電力,並且不易產生彩色濾光器522之褪色劣化,且耐久性優異。
再者,發光元件110與準直器元件104、第一偏光分離元件401、第一濾光器元件151、第一液晶裝置51、及第二偏光分離元件402各自之光學中心係配置於同一光軸上。同樣地,發光元件110與準直器元件104、第一偏光分離元件401、第二濾光器元件152、第二液晶裝置52、及第二偏光分離元件402各自之光學中心亦配置於同一光軸上。第一投射透鏡601亦配置於同一光軸上,於進行傾斜投射等情形時刻意地將軸偏移而實現。又,於圖4中,雖未圖示,但亦可視需要於準直器元件104與第一投射透鏡601之間配置蠅眼積分器(flyeyes integrator)或桿積分器(rod integrator)。
使用圖4所說明之電子機器係投射透鏡為一個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但亦可為有2個投射透鏡之雙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 1000。接下來,參照圖5對雙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進行說明。再者,對與使用圖4所說明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相同之構成部位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如圖5所示,於雙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中,與圖4所示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相比,不同點在於,省略第二偏光分離元件402與第二單向反射鏡122,取而代之使用第二投射透鏡602。使用作為投射光學系統之第一投射透鏡601與第二投射透鏡602於屏幕上合成顯示圖像而實現彩色顯示。除此以外之構成與圖4所示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大致相同。
「光電裝置」
圖6係表示作為光電裝置之液晶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a)係俯視圖,(b)係(a)在H-H'線處切開之剖面圖。接下來,參照圖6對液晶裝置50進行說明。
如圖6(a)及(b)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液晶裝置50包括對向配置之元件基板510及對向基板520、及由該等一對基板夾持之液晶層550。元件基板510之基材510s及對向基板520之基材520s係使用透明之例如石英基板或玻璃基板等。
元件基板510較對向基板520大一圈,兩基板係經由沿著對向基板520之外周配置之密封材料540而貼合,且於其等之間隙封入具有正或負介電各向異性之液晶而構成液晶層550。密封材料540係採用例如熱固性或紫外線硬化性環氧樹脂等接著劑。於密封材料540中,混入有用以將一對基板之間隔保持為固定之間隔物(省略圖示)。
於密封材料540之內側設置有分隔部521。分隔部521包含例如遮光性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等,且分隔部521之內側成為像素區域E。於像素區域E中呈矩陣狀配置有複數個子像素P。由於圖6係描繪第一液晶裝置51作為液晶裝置50之例,故而子像素P係與紅色(R)及綠色(G)對 應地設置。於第二液晶裝置52中,子像素P為藍色(B)。由於將來自第一液晶裝置51之圖像與來自第二液晶裝置52之圖像合成而形成彩色之顯示圖像,故而顯示圖像之一像素為包含紅色(R)、綠色(G)、及藍色(B)之子像素。再者,子像素P之構成並不限於該等,而根據電子機器之構成適當變更。例如,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可將第二液晶裝置52之子像素P設為藍色(B)與白色(W)。於該情形時,顯示圖像之一像素成為包含紅色(R)、綠色(G)、藍色(B)、及白色(W)之4個子像素。又,於下文所述之實施形態3中,在第一液晶裝置51中,子像素P成為紅色(R)與藍色(B),在第二液晶裝置52中,子像素P成為綠色(G)。如此,可根據電子機器之構成變更子像素P之構成。
像素區域E亦可包含以包圍有助於顯示之有效之複數個子像素P之方式配置的複數個虛設像素。再者,於圖6中雖省略圖示,但於像素區域E中,於元件基板510與對向基板520亦分別設置有平面地劃分複數個子像素P之遮光部。
於沿著元件基板510之第一邊部之密封材料540與該第一邊部之間設置有資料線驅動電路501。又,於沿著與該第一邊部對向之第二邊部之密封材料540之內側設置有檢查電路503。進而,於沿著與第一邊部正交且相互對向之第三及第四邊部之密封材料540之內側設置有掃描線驅動電路502。於第二邊部之密封材料540之內側,設置有連接2個掃描線驅動電路502之複數個配線505。該等連接於資料線驅動電路501、及掃描線驅動電路502之配線係連接於沿著第一邊部排列之複數個外部連接用端子504。以下,將沿著第一邊部之方向設為X方向,將沿著與第一邊部正交且相互對向之第三及第四邊部之方向設為Y方向而進行說明。
如圖6(b)所示,於基材510s之液晶層550側之表面,形成有針對每個子像素P而設置之具有透光性之像素電極515及作為開關元件之薄 膜電晶體(TFT;Thin Film Transistor,以下稱為TFT)530、信號配線(省略圖示)、及覆蓋複數個像素電極515之配向膜518。又,採用防止光入射至TFT530中之半導體層而使光漏電流流通而成為不適當之開關動作之遮光構造。即,本實施形態中之元件基板510至少包含基材510s、像素電極515、TFT530、信號配線、及配向膜518。
於基材520s之液晶層550側之表面,設置有分隔部521、包含與R及G之各顏色對應之顏料之彩色濾光器522、以覆蓋彩色濾光器522之方式成膜之平坦化層523、以至少遍及像素區域E而覆蓋平坦化層523之方式設置之共用電極524、及覆蓋共用電極524之配向膜525。即,本實施形態中之對向基板520至少包含基材520s、遮光性分隔部521、彩色濾光器522、平坦化層523、共用電極524、及配向膜525。如上所述,由於圖6係描繪第一液晶裝置51作為液晶裝置50之例,故而彩色濾光器522與紅色(R)及綠色(G)對應,但第二液晶裝置52之彩色濾光器522成為藍色(B)。
分隔部521係如圖6(a)所示般設置於平面地與掃描線驅動電路502、檢查電路503重疊之位置。藉此,發揮遮蔽自對向基板520側入射之光而防止由該等包含驅動電路之周邊電路之光所導致之誤動作之作用。又,以不需要之雜散光不會入射至像素區域E之方式進行遮蔽而確保像素區域E之顯示中之較高之對比度。
平坦化層523包含例如氧化矽等無機材料,具有透光性且以覆蓋分隔部521及彩色濾光器522之方式設置。即,平坦化層523緩和因分隔部521或彩色濾光器522而產生於基材520s上之凹凸。作為此種平坦化層523之形成方法,例如可列舉使用電漿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沈積)法等成膜之方法。
共用電極524包含例如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銦錫)等透明導電膜,覆蓋平坦化層523,並且如圖6(a)所示般藉由設置於對向基 板520之四角之上下導通部506而電性連接於元件基板510側之配線。
覆蓋像素電極515之配向膜518及覆蓋共用電極524之配向膜525係基於液晶裝置50之光學設計而選定。例如可列舉:成膜聚醯亞胺等有機材料並藉由對其表面進行摩擦而對具有正介電各向異性之液晶分子實施大致水平配向處理而成者、或使用氣相成長法成膜SiOx(氧化矽)等無機材料並對具有負介電各向異性之液晶分子實施大致垂直配向處理而成者。
此種液晶裝置50為透過型,於本實施形態中採用在子像素P為非驅動時成為暗顯示之常黑模式(normally black mode)之光學設計。根據光學設計,於光之入射側或於入射側與出射側兩者配置偏光元件。而且,只要基於圖像信號驅動液晶裝置50,便可對照明光進行光調變而出射顯示光。再者,偏光元件可使用所謂偏光板,亦可使用組合偏光板與相位差板而成者。又,偏光元件可與液晶裝置50分開設置,或亦可直接貼附於液晶裝置50。
「彩色濾光器」
圖7係對配置於光電裝置之彩色濾光器之透過率進行說明之圖。接下來,參照圖7對本實施形態之效果進行說明。
圖7係表示有無彩色濾光器之褪色劣化之圖,圖7之橫軸表示光之波長,縱軸表示紅色彩色濾光器之透過率。於圖7中記載為實施形態1之曲線表示紅色彩色濾光器之初期之透過率、照射1000小時本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100之光時紅色彩色濾光器之透過率,兩者大致一致。再者,於圖7之實驗中,濾光器元件150之截止波長λC為445nm。如圖7所示,即便照射1000小時來自照明裝置100之柔和白色光SWL,紅色彩色濾光器亦幾乎未褪色劣化。相對於此,關於圖7中記載為比較例之曲線可知,於利用自本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照明裝置100卸除濾光器元件150後之照明裝置對紅色彩色濾光器照射1000小時強白色 光HWL之情形時,波長為450nm以下之光之透過率上升,紅色彩色濾光器褪色劣化。如此,於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中,由於對其光源利用照明裝置100,故而可實現如下之投射型顯示裝置:提高發光元件110之實質發光效率而抑制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之消耗電力,並且不易產生彩色濾光器之褪色劣化,且耐久性優異。
(實施形態2) 「使用分色鏡元件之形態1」
圖8係表示作為實施形態2之電子機器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圖9係表示作為實施形態2之電子機器之雙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接下來,參照圖8及圖9對本實施形態之電子機器進行說明。再者,對與實施形態1相同之構成部位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如圖8及圖9所示,作為本實施形態之電子機器之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包括照明裝置100、作為第一光電裝置之第一液晶裝置51、作為第二光電裝置之第二液晶裝置52、及作為投射光學系統之第一投射透鏡601。作為第一光電裝置之第一液晶裝置51包括使第一光(例如紅色光RL)透過之第一彩色濾光器5221與使第二光(例如綠色光GL)透過之第二彩色濾光器5222。作為第二光電裝置之第二液晶裝置52可包括使第三光(例如藍色光BL)透過之第三彩色濾光器5223,亦可不包括第三彩色濾光器5223。於本實施形態中,第二液晶裝置52不包括彩色濾光器522。
於電子機器(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中,進而於準直器元件104與第一光電裝置(第一液晶裝置51)之間配置有第一濾光器元件151、於準直器元件104與第二光電裝置(第二液晶裝置52)之間配置有第二濾光器元件152。又,於準直器元件104與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之間進而配置有使第三光(例如藍色光BL)反射之第一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 411。藉由第一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411將來自準直器元件104之平行光分離而分別使用於第一光電裝置與第二光電裝置。於圖8中,第一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411使第三光(例如藍色光BL)與較第三光為短波長之光反射,並變更其等之光路徑而導引至第二濾光器元件152。總之,第三光(例如藍色光BL)與較第三光為短波長之光係利用第一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411將光路徑自原先之光軸彎曲90°而導引至第一單向反射鏡121。此處,再次將光路徑彎曲90°而與原先之光軸平行地導引至第二單向反射鏡122。此處,再次將光路徑彎曲90°而導引至第二濾光器元件152。另一方面,第一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411使較第三光為長波長之光透過,並使該等光(例如綠色光GL或紅色光RL)直線行進而導引至第一濾光器元件151。再者,於電子機器(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中,進而於準直器元件104與第一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411之間具備偏光轉換元件430。該偏光轉換元件430係使包含p波與s波之來自準直器元件104之平行光之偏光狀態與p波或s波一致而提高光之利用效率者。
電子機器(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進而於第一液晶裝置51與第一投射透鏡601之間具備第二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412。第二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412亦將第三光(例如藍色光BL)與較第三光為短波長之光之光路徑彎曲90°,且使較第三光為長波長之光直線行進。於圖8中,使自第一液晶裝置51出射之第一光(例如紅色光RL)或第二光(例如綠色光GL)直線行進,且將自第二液晶裝置52出射之第三光(例如藍色光BL)之光路徑彎曲90°,而使第一光或第二光之光軸與第三光之光軸一致。如此,第一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411按照波長將光分離,第二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412進行光之合成。
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之第一截止波長λC1處於480nm~520nm之範圍,於本實施形態中為520nm。其結果,可透過第一濾光器元件151 與第一液晶裝置51之光成為第一光(例如紅色光RL)與第二光(例如綠色光GL)。由於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不使短波長光透過,故而用於第一液晶裝置51之第一彩色濾光器5221與第二彩色濾光器5222之光劣化得到抑制。
第二濾光器元件152之第二截止波長λC2處於400nm~445nm之範圍,於本實施形態中為445nm。即,第二濾光器元件152使大致垂直地入射至第二濾光器元件152之平行之第三光(例如藍色光BL)與較第三光為短波長之光中波長長於445nm之光透過、使波長短於445nm之光反射。其結果,可透過第二濾光器元件152與第二液晶裝置52之光成為第三光(例如藍色光BL)。又,由第二濾光器元件152反射之光成為包含高能量光之反射光RfLH,包含高能量光之反射光RfLH反向地沿著光路徑返回至發光元件110而補償螢光體103之發光。由於第二濾光器元件152不使短波長光透過,故而無需於第二液晶裝置52設置彩色濾光器522。又,即便於在第二液晶裝置52中使用第三彩色濾光器5223之情形時,第三彩色濾光器5223之光劣化亦得到抑制。
如此,藉由於第一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411之透過光側之光路徑配置包括紅色彩色濾光器或綠色彩色濾光器之第一光電裝置,於反射光側之光路徑配置對藍色光BL進行調變之第二光電裝置,可利用電子機器進行彩色顯示。
再者,發光元件110與準直器元件104、偏光轉換元件430、第一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411、第一濾光器元件151、第一液晶裝置51、及第二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412各自之光學中心係配置於同一光軸上。同樣地,發光元件110與準直器元件104、偏光轉換元件430、第一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411、第二濾光器元件152、第二液晶裝置52、及第二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412各自之光學中心亦配置於同一光軸上。第一投射透鏡601亦配置於同一光軸上,於進行傾斜投射等情形時係有 意地使軸偏移而實現。又,於圖8中,雖未圖示,但亦可視需要於準直器元件104與第一投射透鏡601之間配置蠅眼積分器或柱狀積分器。
使用圖8所說明之電子機器係投射透鏡為一個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亦可為有2個投射透鏡之雙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接下來,參照圖9對雙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進行說明。再者,對與使用圖8所說明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相同之構成部位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如圖9所示,於雙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中,與圖8所示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相比,不同點在於,省略第二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412與第二單向反射鏡122,作為代替而使用第二投射透鏡602。使用作為投射光學系統之第一投射透鏡601與第二投射透鏡602於屏幕上合成顯示圖像而實現彩色顯示。除此以外之構成與圖8所示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大致相同。
(實施形態3) 「使用分色鏡元件之形態2」
圖10係表示作為實施形態3之電子機器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圖11係表示作為實施形態3之電子機器之雙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之構成之概略圖。接下來,參照圖10與圖11對本實施形態之電子機器進行說明。再者,對與實施形態1至2相同之構成部位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如圖10及圖11所示,作為本實施形態之電子機器之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包括照明裝置100、作為第一光電裝置之第一液晶裝置51、作為第二光電裝置之第二液晶裝置52、及作為投射光學系統之第一投射透鏡601。作為第一光電裝置之第一液晶裝置51包括使第一光(例如紅色光RL)透過之第一彩色濾光器5221與使第三光(例如藍色光BL)透過之第三彩色濾光器5223。作為第二光電裝置之第二液晶裝置52可包括 使第二光(例如綠色光GL)透過之第二彩色濾光器5222,亦可不包括第二彩色濾光器5222。於本實施形態中,第二液晶裝置52不包括彩色濾光器522。
於電子機器(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中,進而於準直器元件104與第一光電裝置(第一液晶裝置51)之間配置有第一濾光器元件151。又,於準直器元件104與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之間,進而配置有選擇性地使第二光(例如綠色光GL)反射之第一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1。藉由第一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1將來自準直器元件104之平行光分離而分別使用於第一光電裝置與第二光電裝置。於圖10中,第一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1選擇性地使第二光(例如綠色光GL)反射並變更其等之光路徑而將其導引至第二液晶裝置52。總之,第二光(例如綠色光GL)係利用第一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1將光路徑自原先之光軸彎曲90°而導引至第一單向反射鏡121。此處,再次將光路徑彎曲90°而與原先之光軸平行地導引至第二單向反射鏡122。此處,再次將光路徑彎曲90°而導引至第二液晶裝置52。此處,所謂綠色光GL係指波長處於500nm~540nm之範圍之光。另一方面,第一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1使第二光以外之光透過,並使該等光(例如藍色光BL或紅色光RL)直線行進而導引至第一濾光器元件151。再者,於電子機器(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中,進而於準直器元件104與第一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1之間具備偏光轉換元件430。該偏光轉換元件430係使包含p波與s波之來自準直器元件104之平行光之偏光狀態與p波或s波一致而提高光之利用效率者。
電子機器(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進而於第一液晶裝置51與第一投射透鏡601之間具備第二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2。第二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2亦選擇性地將第二光之光路徑彎曲90°,且使第二光以外之光直線行進。於圖10中,使自第一液晶裝置51出射之第一光(例如紅 色光RL)或第三光(例如藍色光BL)直線行進,且將自第二液晶裝置52出射之第二光(例如綠色光GL)之光路徑彎曲90°,而使第一光或第三光之光軸與第二光之光軸一致。如此,第一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1按照波長將光分離,第二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2進行光之合成。
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之第一截止波長λC1處於400nm~445nm之範圍,於本實施形態中為445nm。即,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使包含大致垂直地入射至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之平行之第一光(例如紅色光RL)或第三光(例如藍色光BL)之光中波長長於445nm之光透過、使波長短於445nm之光反射。其結果,由第一濾光器元件151反射之光成為包含高能量光之反射光RfLH,包含高能量光之反射光RfLH反向地沿著光路徑返回至發光元件110而補償螢光體103之發光。由於第一濾光器元件151不使短波長光透過,故而第一液晶裝置51之第一彩色濾光器5221或第三彩色濾光器5223之光劣化得到抑制。
如此,藉由於第一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1之透過光側之光路徑配置包括紅色彩色濾光器或藍色彩色濾光器之第一光電裝置,於反射光側之光路徑配置對綠色光GL進行調變之第二光電裝置,可利用電子機器進行彩色顯示。
再者,發光元件110與準直器元件104、偏光轉換元件430、第一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1、第一濾光器元件151、第一液晶裝置51、及第二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2各自之光學中心係配置於同一光軸上。同樣地,發光元件110與準直器元件104、偏光轉換元件430、第一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1、第二液晶裝置52、及第二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2各自之光學中心亦配置於同一光軸上。第一投射透鏡601亦配置於同一光軸,於進行傾斜投射等情形時係有意地使軸偏移而實現。又,於圖10中,雖未圖示,但亦可視需要於準直器元件104與第一投射透鏡601之間配置蠅眼積分器或柱狀積分器。
使用圖10所說明之電子機器係投射透鏡為一個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亦可為有2個投射透鏡之雙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接下來,參照圖11對雙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進行說明。再者,對與使用圖10所說明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相同之構成部位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如圖11所示,於雙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中,與圖10所示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相比,不同點在於,省略第二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422與第二單向反射鏡122,作為代替而使用第二投射透鏡602。使用作為投射光學系統之第一投射透鏡601與第二投射透鏡602於屏幕上合成顯示圖像而實現彩色顯示。除此以外之構成與圖10所示之單管式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大致相同。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對上述實施形態施加各種變更或改良等。以下敍述變化例。
(變化例1)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中之液晶裝置50並不限定於透過型。亦可採用像素電極515具有光反射性之反射型液晶裝置50。
(變化例2)投射型顯示裝置1000中之光電裝置並不限定於液晶方式。例如,即便為藉由使針對每個子像素P設置之鏡之角度基於圖像資訊可變而對入射光進行調變之鏡裝置,亦可應用本發明之照明裝置100。
100‧‧‧照明裝置
101‧‧‧LED
102‧‧‧基材
103‧‧‧螢光體
104‧‧‧準直器元件
110‧‧‧發光元件
150‧‧‧濾光器元件
ExL‧‧‧激發光
HWL‧‧‧強白色光
RfL‧‧‧反射光
SWL‧‧‧柔和白色光
θ‧‧‧半頂角

Claims (6)

  1. 一種電子機器,其特徵在於包括:發光元件,其包括發出激發光之固態光源與被照射上述激發光之螢光體;準直器元件,其將自上述發光元件放射之光(放射光)之至少一部分轉換為大致平行之光(平行光);第一濾光器元件,其使上述平行光中波長長於第一截止波長之光透過、使波長短於上述第一截止波長之光反射;第一光電裝置,其包括使第一光透過之第一彩色濾光器;及第二光電裝置;且於上述準直器元件與上述第一光電裝置之間配置有上述第一濾光器元件。
  2. 如請求項1之電子機器,其包括第二濾光器元件,該第二濾光器元件係使上述平行光中波長長於第二截止波長之光透過、使波長短於上述第二截止波長之光反射,且於上述準直器元件與上述第二光電裝置之間配置有上述第二濾光器元件。
  3. 如請求項2之電子機器,其中上述第一截止波長在480nm~520nm之範圍內,且上述第二截止波長在400nm~445nm之範圍內。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電子機器,其中於上述準直器元件與上述第一濾光器元件之間進而配置有偏光分離元件。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電子機器,其中於上述準直器元件與上述第一濾光器元件之間,進而配置有反射第三光之第三光分色鏡元件。
  6. 如請求項1之電子機器,其中上述第一截止波長在400nm~445 nm之範圍內,且於上述準直器元件與上述第一濾光器元件之間配置有選擇性地反射第二光之第二光分色鏡元件。
TW102148023A 2012-12-27 2013-12-24 電子機器 TW2014323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4470A JP2014126755A (ja) 2012-12-27 2012-12-27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2314A true TW201432314A (zh) 2014-08-16

Family

ID=51020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8023A TW201432314A (zh) 2012-12-27 2013-12-24 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26755A (zh)
TW (1) TW201432314A (zh)
WO (1) WO20141032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14199B2 (ja) 2014-02-28 2018-10-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色分解合成プリズ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系、プロジェ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5301A (ja) * 1994-05-31 1995-12-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4198998A (ja) * 2002-12-20 2004-07-15 Nikon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5504747B2 (ja) * 2009-08-20 2014-05-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US20130249780A1 (en) * 2011-01-11 2013-09-26 Kenji Ishida Projection display and lack of brightness uniformity compensation method
JP5906986B2 (ja) * 2012-07-31 2016-04-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電子機器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26755A (ja) 2014-07-07
WO2014103215A1 (ja) 2014-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57940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illumination between 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 and reflection element
CN103207507B (zh) 光源模组与投影装置
TWI421448B (zh) 照明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
RU2549910C1 (ru) Проектор
TWI336013B (en)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5492582B2 (ja)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6890470B2 (ja) フォト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5057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7450218B (zh) 光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216824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8092025A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5906986B2 (ja) 照明装置、電子機器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4725456B2 (ja) 固体光源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756010B2 (ja) 発光装置
TW201432314A (zh) 電子機器
JP2017027839A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6179628B2 (ja) 照明装置、電子機器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13222646A (ja) 照明装置、電子機器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9216823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0266845A (ja) 表示装置
JP6277728B2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H0792465A (ja) 透過形カラー画像表示装置
RU2330317C1 (ru) Жидк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ий экран
JP2014186198A (ja) 光源ユニット、投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7462218B2 (ja) 表示装置及び光学調整シー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