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1464A - 電子裝置及其底座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及其底座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1464A
TW201431464A TW102106394A TW102106394A TW201431464A TW 201431464 A TW201431464 A TW 201431464A TW 102106394 A TW102106394 A TW 102106394A TW 102106394 A TW102106394 A TW 102106394A TW 201431464 A TW201431464 A TW 20143146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ushing
push rod
main body
electronic device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6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8641B (zh
Inventor
Peter Yuan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31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1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8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86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5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battery packs and other power supplies such as fuel cells or integrated AC adap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包括主體、蓋體、推桿及操作件。主體包括鏤空部、供容置電池模組之容置槽及電連接部。蓋體可拆卸地結合主體以遮蔽鏤空部。推桿可移動地結合於主體內且其二側分別相鄰容置槽與鏤空部。操作件穿過主體與推桿連接,且可相對於主體帶動推桿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其中於蓋體結合主體後,藉由位於第一位置之推桿與蓋體形成一卡固狀態以固定蓋體;於推桿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推桿會解除與蓋體之卡固狀態並推動蓋體朝主體外脫離,同時推桿使電池模組解除與電連接部之電性連接。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及其底座結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特別是一種提高底座結構內部零件更換之便利性及安全性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
一般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等,在設計上會透過底座設置掀蓋或容置槽,以供容置或更換儲存裝置、電池模組或相關零組件。傳統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多採用螺固方式鎖固底座之各式掀蓋,但每次進行零組件之拆裝更換時,必須以工具反覆鬆脫或鎖固複數螺固元件,易造成使用者之困擾。因此,有部分可攜式電子裝置排除螺固設計,改以結構卡固方式固定掀蓋,並於掀蓋旁設置對應之凹孔;對可攜式電子裝置有拆裝需求時,使用者可直接用手伸入凹孔以扳開掀蓋,進行零組件之拆裝更換。然而,增設之凹孔需具有一定尺寸,如此往往會破壞裝置外觀之美觀及整體一致性,此非為使用者所樂見的。
再者,一般在進行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零組件之拆裝更換時,會要求將裝置之電池模組先行拆下。若使用者忽略此一步驟,在徒手更換零組件之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產生靜電而損害其他零組件之原有功能,嚴重者更會造成裝置無法順利開機運作。
因此,如何能針對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進一步改良,使其便於拆裝且防止靜電產生之可能性,實為一值得研究之課題。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便於拆裝且防止靜電產生之可能性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
為達到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包括主體、蓋體、推桿及操作件。主體包括鏤空部、容置槽及電連接部,容置槽供容置電池模組,且電連接部供電性連接電池模組。蓋體可拆卸地結合主體以遮蔽鏤空部,蓋體包括至少一作動件。推桿可移動地結合於主體內,且推桿之二側分別相鄰容置槽與鏤空部。推桿包括至少一第一推動部及至少一第二推動部,至少一第一推動部對應鏤空部,且至少一第二推動部對應容置槽。操作件穿過主體且與推桿連接,操作件可相對於主體帶動推桿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其中於蓋體結合主體後,位於第一位置之推桿藉由至少一第一推動部與蓋體之至少一作動件形成一卡固狀態以固定蓋體;於推桿自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至少一第一推動部解除與至少一作動件之卡固狀態,並且推動至少一作動件以使蓋體朝主體外脫離,同時至少一第二推動部使電池模組解除與電連接部之電性連接。
藉由本發明之設計,當需要拆裝或更換電子裝置之底座內部之零組件(例如硬碟、記憶體等)時,僅需推動外露於主體外之操作件,即可令推桿推動蓋體以將蓋體與主體分離,同時推桿亦會推動電池模組使電池模組脫離與主體之電性連接,即可避免拆裝或更換零組件時可能產生之靜電影響,且對蓋體之拆裝更為簡易。
為能讓 貴審查委員能更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特舉出較佳實施例說明如下。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為可攜式電腦,例如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等,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亦可應用於具有類似架構之電子裝置。
請先參考圖1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之結構爆炸圖。如圖1所示,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1包括主體10、蓋體20、推桿30及操作件40。主體10包括鏤空部11、容置槽12及電連接部13。鏤空部11為位於主體10表面之鏤空結構,其可對應於主體10內之可更換零組件(例如硬碟、記憶體等)之設置位置,以便使用者直接透過鏤空部11進行該些零組件之拆裝或更換。容置槽12為朝主體10內部凹入之容置空間,供容置電池模組80。其中電池模組80具有電連接器81,當電池模組80置入容置槽12後,其電連接器81可與主體10內之電連接部13電性連接,而電連接部13又電性連接主體10內之各零組件,以供應裝置所需之電源。而容置槽12於鄰近設置推桿30之一側包括至少一開孔121。
蓋體20係可拆卸地結合主體10,當蓋體20結合主體10時可遮蔽住鏤空部11,以防止主體10內零組件外露,且蓋體20之形狀尺寸可依據不同之鏤空部11設計而改變。蓋體20包括一平板部21及至少一作動件22,各作動件22各別連接平板部21,且各作動件22位於平板部21鄰近推桿30之一側。此外,蓋體20更包括至少一輔助固定件23,設置於蓋體20之周邊部位,用以提供蓋體20結合於主體10時之輔助固定功能。各輔助固定件23可採用一卡勾結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相對地,於主體10對應至少一輔助固定件23之位置處設置有至少一固定部14,各固定部14可採用一卡固槽結構,前述卡勾結構穿過卡固槽結構並彼此固定。
推桿30可移動地結合於主體10內,且推桿30之二側分別相鄰容置槽12與鏤空部11。推桿30包括相對之第一側30a及第二側30b,第一側30a對應主體10之鏤空部11,第二側30b則對應主體10之容置槽12。於第一側30a包括至少一第一推動部31,第二側30b包括至少一第二推動部32。第一推動部31之設置位置及數量因應蓋體20之作動件22之設置而加以調整;而第二推動部32之設置位置及數量則因應電池模組80之對應作動結構82而加以調整。各第一推動部31凸出於第一側30a表面,而各第二推動部32凸出於第二側30b表面。因此,藉由推桿30之移動,使得至少一第一推動部31與蓋體20之至少一作動件22間彼此作動,以控制蓋體20與主體10之結合與否。至少一第二推動部32可穿過容置槽12之至少一開孔 121,而藉由前述推桿30之移動,使得至少一第二推動部32與已置入容置槽12內之電池模組80間彼此作動,以控制電池模組80脫離與主體10之電連接部13間之電性連接。
操作件40包括操作部41及連接部42,操作部41外露於主體10外,供使用者手動施力操作;連接部42之一端連接操作部41,另一端則穿過主體10與推桿30連接。操作件40可相對於主體10移動,而藉由操作件40與推桿30相連接,使得推桿30可被操作件40帶動以相對於主體10移動至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
此外,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1更包括彈性件50,彈性件50包括第一端51及第二端52,第一端51連接推桿30,第二端52連接主體10,藉由彈性件50可提供推桿30被移動後回到第一位置之彈性恢復力。
請參考圖2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1之蓋體20示意圖。如圖1及圖2所示,蓋體20之各作動件22包括支持部221、凸柱結構222及凸肋結構223。支持部221之一端連接平板部21,且支持部221實質上垂直於平板部21。凸柱結構222及凸肋結構223均自支持部221凸出而延伸,且其延伸方向實質上平行於平板部21。
凸柱結構222包括斜面222a及抵接部222b,斜面222a相對於平板部21呈一角度,而抵接部222b為凸柱結構222中最接近平板部21且實質上平行於平板部21之平面結構;在本實施例之作動件22之結構設計上,凸柱結構222為類似梯型之凸柱,但其結構形式不以此為限。 凸肋結構223則為相對於平板部21呈另一角度之凸條,在設計上,凸肋結構223與平板部21之間呈小於90度之第一傾斜角θ 1,而凸柱結構222之斜面222a則與平板部21之間呈大於90度而小於180度之第二傾斜角θ 2。前述第一傾斜角θ 1及第二傾斜角θ 2如圖2所示。藉此,作動件22可因應第一推動部31沿不同方向之移動,藉由凸肋結構223或凸柱結構222與其彼此作動,而產生不同效果。
此外,為方便本發明之蓋體20之作動件22與推桿30之各第一推動部31間之彼此作動,在本實施例中,作動件22之凸柱結構222與凸肋結構223間之一第一距離D1至少要恰可容許推桿30之各第一推動部31通過,使得本實施例中第一推動部31能於凸柱結構222與凸肋結構223間斜向移動;而凸柱結構222之抵接部222b與平板部221間之一第二距離D2亦至少要恰可容許各第一推動部31通過,使得本實施例中第一推動部31能於凸柱結構222之抵接部222b與平板部221間實質上水平移動,但前述第一距離或第二距離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以下請參考圖3A及圖3B。圖3A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1之推桿30之第一側30a示意圖;圖3B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1之推桿30之第二側30b示意圖。
如圖3A所示,推桿30之第一側30a設有至少一第一推動部31,各第一推動部31包括對應斜面31a及對應抵接部31b。第一推動部31之對應斜面31a用以配合圖2中 蓋體20之凸柱結構222之斜面222a作動,而第一推動部31之對應抵接部31b用以配合圖2中蓋體20之凸柱結構222之抵接部222b作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推動部31為類似梯型之凸柱,但其結構形式不以此為限。
如圖3B所示,推桿30之第二側30b設有至少一第二推動部32,各第二推動部32包括一推抵端32a,此推抵端32a用以配合電池模組之對應作動結構作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推動部32為類似T字形之凸柱,但其結構形式不以此為限。
請一併參考圖4A至圖4C。圖4A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1於蓋體20結合主體10之過程中之立體示意圖;圖4B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1於蓋體20結合主體10之過程中之剖視圖;圖4C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1於蓋體20結合主體10後之剖視圖。需注意的是,為清楚表示蓋體20與主體10間之作動,於前述剖視圖中僅顯示推桿30之部分結構截面,特此說明。
如圖4A及圖4B所示,當蓋體20欲與主體10結合時,對蓋體20沿圖中箭頭方向施加外力,使蓋體20朝主體10移動。此時推桿30位於第一位置P1,且推桿30之各第一推動部31之位置實質上垂直對應於蓋體20之作動件22之凸柱結構222。當蓋體20持續朝主體10移動時,各凸柱結構222之斜面222a會接觸到各第一推動部31之對應斜面31a,此時藉由兩斜面相互作用,使得推桿30會被各第一推動部31帶動而沿實質上水平方向移動,同時推桿30會一併拉伸彈性件50。藉由前述圖2中凸柱結構222 與凸肋結構223間之第一距離D1之設計,使得各第一推動部31會隨著蓋體20下壓而逐漸通過凸柱結構222與凸肋結構223之間,直到各第一推動部31之對應斜面31a脫離與各凸柱結構222之斜面222a之接觸狀態。
如圖4C所示,當蓋體20朝主體10移動至抵住主體10時,各第一推動部31之對應斜面31a已脫離與各凸柱結構222之斜面222a之接觸狀態,如圖4C中以虛線表示之第一推動部31所在位置。此時在推桿30之各第一推動部31未受阻擋之狀態下,推桿30將藉由彈性件50之彈性恢復力回復至第一位置,進而帶動各第一推動部31移動至如圖4C中以實線表示之第一推動部31所在位置。此時各第一推動部31位於各凸柱結構222之上方,藉由各第一推動部31之對應抵接部31b與凸柱結構222之抵接部222b相互止擋而形成卡固狀態,以將與主體10結合之蓋體20固定於主體10。在此蓋體20與本體10結合之狀態下,凸肋結構223與平板部21間之第一最近距離S1不大於此時推桿30之第一推動部31與平板部21間之第二最近距離S2,以便後續第一推動部31能與凸肋結構223彼此順利作動。
請一併參考圖5A及圖5B。圖5A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1之位於第一位置P1之推桿30與蓋體20之相對位置示意圖;圖5B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1之位於第一位置P1之推桿30與電池模組80之相對位置示意圖。需注意的是,為清楚表示推桿30與蓋體20、電池模組80間之相互作動,於前述圖中推桿30之大部分結 構以虛線表示,而顯示推桿30之各第一推動部31及各第二推動部32之結構截面,特此說明。
如圖5A所示,蓋體20與主體10保持固定結合,且操作件40與推桿30均在未受外力推動之狀態下維持在第一位置P1;此時各凸柱結構222仍受到各第一推動部31之止擋(即圖中於實質上垂直方向之指擋)。如圖5B所示,在操作件40與推桿30維持在第一位置P1之狀態下,電池模組80整體容置於主體10內,而電池模組80之電連接器81與主體之電連接部13(如圖中虛線方框所示範圍)保持電性連接。此時,各第二推動部31尚未與電池模組80之對應作動結構82相互作動。
請一併參考圖6A及圖6B。圖6A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1之朝第二位置P2移動之推桿30與蓋體20之相對位置示意圖;圖6B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1之朝第二位置P2移動之推桿30與電池模組80之相對位置示意圖。同樣地,為清楚表示推桿30與蓋體20、電池模組80間之相互作動,於前述圖中推桿30之大部分結構以虛線表示,而顯示推桿30之各第一推動部31及各第二推動部32之結構截面,特此說明。
如圖6A所示,想要將蓋體20自主體10脫離時,藉由朝圖中水平箭頭方向施力於操作件40,以帶動推桿30離開第一位置P1,並朝第二位置P2移動。在推桿30移動之過程中,各第一推動部31沿圖中箭頭方向實質上水平移動,並拉動彈性件50進入拉伸狀態。隨著各第一推動部31之移動,使得各凸柱結構222原本於圖5A中與各第一 推動部31間之卡固狀態逐漸被解除,且各第一推動部31朝向各凸肋結構223所在位置移動,直到各第一推動部31接觸到各凸肋結構223所形成之斜面。而如圖6B所示,隨著前述推桿30之移動,各第二推動部31亦同時開始推動電池模組80之對應作動結構82,使得電池模組80開始朝實質上垂直推桿30之移動方向之方向產生位移,亦即驅使各第二推動部31朝主體10外頂出電池模組80。
當推桿30自前述圖6A之位置持續朝各凸肋結構223所在位置實質上水平移動時,各第一推動部31開始推抵各凸肋結構223所形成之斜面並沿著斜面移動,藉由斜面作用使得各凸肋結構223朝實質上垂直推桿30之移動方向之方向移動,進而帶動蓋體20之平板部21逐漸離開與本體10結合之原位置。同時各第二推動部31亦持續推動電池模組80之對應作動結構82,使得電池模組80繼續朝實質上垂直推桿30之移動方向之方向產生位移。
請一併參考圖7A及圖7B。圖7A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1之位於第二位置P2之推桿30與蓋體20之相對位置示意圖;圖7B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1之位於第二位置P2之推桿30與電池模組80之相對位置示意圖。同樣地,為清楚表示推桿30與蓋體20、電池模組80間之相互作動,於前述圖中推桿30之大部分結構以虛線表示,而顯示推桿30之各第一推動部31及各第二推動部32之結構截面,特此說明。
如圖7A所示,當操作件40已帶動推桿30移動至第二位置P2後,各第一推動部31已推抵各凸肋結構223至最末端,使得蓋體20之平板部21與主體10間已產生一間距;此時使用者可藉由手動扳起蓋體20之平板部21,以使蓋體20脫離主體10,達到拆卸蓋體20之效果。又如圖7B所示,同時各第二推動部31亦已將電池模組80朝主體10外頂出,而解除電池模組80之電連接器81與主體10之電連接部13之電性連接狀態,以保護主體10內其他零組件因使用者不慎觸碰而產生靜電損害之可能性。
而在蓋體20脫離主體10後,推桿30之各第一推動部31在未受阻擋之狀態下,推桿30將藉由彈性件50之彈性恢復力自第二位置P2回復至如圖4B所示之第一位置P1,以便因應後續蓋體20結合主體10之對應操作。
綜上所陳,本發明無論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在在均顯示其迥異於習知技術之特徵。惟須注意,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之範圍。任何熟於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技術原理及精神下,對實施例作修改與變化。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述。
1‧‧‧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
10‧‧‧主體
11‧‧‧鏤空部
12‧‧‧容置槽
121‧‧‧開孔
13‧‧‧電連接部
14‧‧‧固定部
20‧‧‧蓋體
21‧‧‧平板部
22‧‧‧作動件
221‧‧‧支持部
222‧‧‧凸柱結構
222a‧‧‧斜面
222b‧‧‧抵接部
223‧‧‧凸肋結構
23‧‧‧輔助固定件
30‧‧‧推桿
30a‧‧‧第一側
30b‧‧‧第二側
31‧‧‧第一推動部
31a‧‧‧對應斜面
31b‧‧‧對應抵接部
32‧‧‧第二推動部
32a‧‧‧推抵端
40‧‧‧操作件
41‧‧‧操作部
42‧‧‧連接部
50‧‧‧彈性件
51‧‧‧第一端
52‧‧‧第二端
80‧‧‧電池模組
81‧‧‧電連接部
82‧‧‧對應作動結構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S1‧‧‧第一最近距離
S2‧‧‧第二最近距離
θ 1‧‧‧第一傾斜角
θ 2‧‧‧第二傾斜角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圖1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之結構爆炸圖。
圖2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之蓋體示意圖。
圖3A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之推桿之第一側示意圖。
圖3B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之推桿之第二側示意圖。
圖4A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於蓋體結合主體之過程中之立體示意圖。
圖4B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於蓋體結合主體之過程中之剖視圖。
圖4C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於蓋體結合主體後之剖視圖。
圖5A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之位於第一位置之推桿與蓋體之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5B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之位於第一位置之推桿與電池模組之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6A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之朝第二位置移動之推桿與蓋體之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6B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之朝第二位置移動之推桿與電池模組之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7A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之位於第二位置之推桿與蓋體之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7B係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之位於第二位置之推桿與電池模組之相對位置示意圖。
1‧‧‧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
10‧‧‧主體
11‧‧‧鏤空部
12‧‧‧容置槽
121‧‧‧開孔
13‧‧‧電連接部
14‧‧‧固定部
20‧‧‧蓋體
21‧‧‧平板部
22‧‧‧作動件
23‧‧‧輔助固定件
30‧‧‧推桿
30a‧‧‧第一側
30b‧‧‧第二側
31‧‧‧第一推動部
32‧‧‧第二推動部
40‧‧‧操作件
41‧‧‧操作部
42‧‧‧連接部
50‧‧‧彈性件
51‧‧‧第一端
52‧‧‧第二端
80‧‧‧電池模組
81‧‧‧電連接部
82‧‧‧對應作動結構

Claims (20)

  1. 一種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包括:一主體,包括一鏤空部及、一容置槽及一電連接部,該容置槽供容置一電池模組,且該電連接部供電性連接該電池模組;一蓋體,可拆卸地結合該主體以遮蔽該鏤空部,該蓋體包括至少一作動件;一推桿,可移動地結合於該主體內,且該推桿之二側分別相鄰該容置槽與該鏤空部;該推桿包括至少一第一推動部及至少一第二推動部,該至少一第一推動部對應該鏤空部,而該至少一第二推動部對應該容置槽;以及一操作件,穿過該主體且與該推桿連接,該操作件可相對於該主體帶動該推桿至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其中於該蓋體結合該主體後,位於該第一位置之該推桿藉由該至少一第一推動部與該蓋體之該至少一作動件形成一卡固狀態以固定該蓋體;於該推桿自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至少一第一推動部解除與該至少一作動件之該卡固狀態,並且推動該至少一作動件使該蓋體朝該主體外脫離,同時該至少一第二推動部使該電池模組解除與該電連接部之電性連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其中各該作動件包括一支持部、一凸柱結構及一凸肋結構,該凸柱結構及該凸肋結構凸出於該支持部,且該凸柱結構與該凸肋結構間之一第一距離可容許各該第一推動部通過。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其中該蓋體更包括一平板部,該凸柱結構與該平板部間之一第二距離可容許各該第一推動部通過。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其中於該蓋體結合該主體之狀態下,各該凸肋結構與該平板部間之一第一最近距離不大於該推桿之各該第一推動部與該平板部間之一第二最近距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其中各該凸柱結構包括一斜面及一抵接部,且各該第一推動部包括一對應斜面及一對應抵接部;於該蓋體結合該主體之過程中,藉由各該凸柱結構之該斜面推抵各該第一推動部之該對應斜面,以驅使該推桿離開該第一位置;並於該蓋體結合該主體後,藉由該推桿回到該第一位置以使各該第一推動部之該對應抵接部抵住各該凸柱結構之該抵接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其中各該凸肋結構與該平板部之間呈一第一傾斜角,且該凸柱結構之該斜面與該平板部之間呈一第二傾斜角,該第一傾斜角小於90度,而該第二傾斜角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其中該容置槽包括至少一開孔,該推桿之該至少一第二推動部穿過該至少一開孔以推抵該電池模組。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其中該蓋體更包括至少一輔助固定件,用以輔助該蓋體結合於該主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其中各該第二推動部包括一推抵端,於該推桿自該第一位置朝該第二位置移動之過程中,藉由各該第二推動部之該推抵端朝該主體外頂出該電池模組。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子裝置之底座結構,更包括一彈性件,該彈性件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連接該推桿,該第二端連接該主體,該推桿藉由該彈性件之彈性恢復力回復至該第一位置。
  1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底座結構,該底座結構包括:一主體,包括一鏤空部及、一容置槽及一電連接部,該容置槽供容置一電池模組,且該電連接部供電性連接該電池模組之一電連接器;一蓋體,可拆卸地結合該主體以遮蔽該鏤空部,該蓋體包括至少一作動件;一推桿,可移動地結合於該主體內,且該推桿之二側分別相鄰該容置槽與該鏤空部;該推桿包括至少一第一推動部及至少一第二推動部,該至少一第一推動部對應該鏤空部,而該至少一第二推動部對應該容置槽;以及一操作件,穿過該主體且與該推桿連接,該操作件可相對於該主體帶動該推桿至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 其中於該蓋體結合該主體後,位於該第一位置之該推桿藉由該至少一第一推動部與該蓋體之該至少一作動件形成一卡固狀態以固定該蓋體;於該推桿自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至少一第一推動部解除與該至少一作動件之該卡固狀態,並且推動該至少一作動件使該蓋體朝該主體外脫離,同時該至少一第二推動部使該電池模組解除與該電連接部之電性連接。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各該作動件包括一支持部、一凸柱結構及一凸肋結構,該凸柱結構及該凸肋結構凸出於該支持部,且該凸柱結構與該凸肋結構間之一第一距離可容許各該第一推動部通過。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蓋體更包括一平板部,該凸柱結構與該平板部間之一第二距離可容許各該第一推動部通過。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於該蓋體結合該主體之狀態下,各該凸肋結構與該平板部間之一第一最近距離不大於該推桿之各該第一推動部與該平板部間之一第二最近距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各該凸柱結構包括一斜面及一抵接部,且各該第一推動部包括一對應斜面及一對應抵接部;於該蓋體結合該主體之過程中,藉由各該凸柱結構之該斜面推抵各該第一推動部之該對應斜面,以驅使該推桿離開該第一位置;並於該蓋體結合該主體後,藉由該推桿回到該第一位置以使各該 第一推動部之該對應抵接部抵住各該凸柱結構之該抵接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各該凸肋結構與該平板部之間呈一第一傾斜角,且該凸柱結構之該斜面與該平板部之間呈一第二傾斜角,該第一傾斜角小於90度,而該第二傾斜角大於90度且小於180度。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容置槽包括至少一開孔,該推桿之該至少一第二推動部穿過該至少一開孔以推抵該電池模組。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蓋體更包括至少一輔助固定件,用以輔助該蓋體結合於該主體。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各該第二推動部包括一推抵端,於該推桿自該第一位置朝該第二位置移動之過程中,藉由各該第二推動部之該推抵端朝該主體外頂出該電池模組。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至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子裝置,更包括一彈性件,該彈性件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連接該推桿,該第二端連接該主體,該推桿藉由該彈性件之彈性恢復力回復至該第一位置。
TW102106394A 2013-01-25 2013-02-23 電子裝置及其底座結構 TWI5086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0488.8A CN103970191B (zh) 2013-01-25 2013-01-25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底座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1464A true TW201431464A (zh) 2014-08-01
TWI508641B TWI508641B (zh) 2015-11-11

Family

ID=51222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6394A TWI508641B (zh) 2013-01-25 2013-02-23 電子裝置及其底座結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10633B2 (zh)
CN (1) CN103970191B (zh)
TW (1) TWI5086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27969B (zh) * 2012-05-22 2016-04-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滑動開關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TWI731582B (zh) * 2020-02-13 2021-06-2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結構及其相關的電子裝置
WO2021215102A1 (ja) * 2020-04-24 2021-10-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0883A (en) * 1989-06-23 1993-04-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an external battery mounting portion and optional device mounting portion
JPH03144816A (ja) * 1989-10-31 1991-06-20 Toshiba Corp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H03145195A (ja) * 1989-10-31 1991-06-20 Toshiba Corp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766354B2 (ja) * 1989-11-30 1998-06-18 株式会社東芝 小型電子機器
JPH03171313A (ja) * 1989-11-30 1991-07-24 Toshiba Corp 小型電子機器
US5251105A (en) * 1990-06-25 1993-10-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battery pack with a mechanism for latching and an independent mechanism for temporarily preventing detachment
JPH0455921A (ja) * 1990-06-25 1992-02-24 Toshiba Corp 携帯形機器
US5225293A (en) * 1992-01-24 1993-07-06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Dual action battery latch for a notebook computer
JP3054306B2 (ja) * 1994-02-04 2000-06-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ノートブック型パソコン及びバッテリーケース
CN2377684Y (zh) * 1999-06-22 2000-05-10 神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电器的电池装置
US6421233B1 (en) * 2000-06-12 2002-07-16 High Tech Computer Corporation Pocket personal computer with improved battery compartment enclosing structure
US6785141B2 (en) * 2002-10-03 2004-08-31 Quanta Computer, Inc. Locking and ejecting device for removable module in a portable computer
JP3766393B2 (ja) * 2003-02-28 2006-04-12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7321488B2 (en) * 2003-06-10 2008-01-22 Fujitsu Limit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flap unit
TWM260893U (en) * 2004-06-11 2005-04-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ortable device with a charge moudle
CN101167036B (zh) * 2005-04-27 2012-05-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TWM286957U (en) * 2005-10-28 2006-02-01 Quanta Comp Inc Battery apparatus for different kinds of notebook computer
TWI290671B (en) * 2006-02-17 2007-12-01 Quanta Comp Inc Locking device
TWI292297B (en) * 2006-06-01 2008-01-01 Asustek Comp Inc Electronic device
JP4819618B2 (ja) * 2006-08-16 2011-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08112328A (ja) * 2006-10-31 2008-05-15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TW200900898A (en) * 2007-06-21 2009-01-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Latching mechanism and base casing of notebook using the same
JP4786611B2 (ja) * 2007-08-09 2011-10-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09134553A (ja) * 2007-11-30 2009-06-18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2009163292A (ja) * 2007-12-28 2009-07-23 Fujitsu Ltd 電子機器
JP4621243B2 (ja) * 2007-12-28 2011-01-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7835150B2 (en) * 2008-10-13 2010-11-16 Apple Inc. Portable computer latch structures
CN101751078B (zh) * 2008-11-28 2011-11-16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计算机及其卡合机构
CN102414926B (zh) * 2009-04-14 2014-06-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US8399117B2 (en) * 2009-06-24 2013-03-19 Dell Products, L.P.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battery installation
TWI400831B (zh) * 2010-04-20 2013-07-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便於安裝和取出電池的電子裝置
CN201884895U (zh) * 2010-04-23 2011-06-29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器底座结构
JP5464097B2 (ja) * 2010-08-10 2014-04-09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装置
TWM399580U (en) * 2010-08-26 2011-03-01 Quanta Comp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396798B (zh) * 2010-09-10 2013-05-21 Wistron Corp 拆卸裝置
TWI409020B (zh) * 2010-12-23 2013-09-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資料處理設備及其電源配接機構與方法
TWI435503B (zh) * 2011-05-31 2014-04-21 Altek Corp 可攜式電子裝置以及電池固定模組
TWM417591U (en) * 2011-07-13 2011-12-01 Wistron Corp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battery module withdrawing structure with foot pad function
TW201305778A (zh) * 2011-07-27 2013-0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子裝置
KR101825925B1 (ko) * 2011-10-18 2018-02-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케이스의 잠금 장치 및 이를 가지는 케이스
JP6048045B2 (ja) * 2012-09-28 2016-12-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及び弾性式スライドロック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0191A (zh) 2014-08-06
TWI508641B (zh) 2015-11-11
US20140211381A1 (en) 2014-07-31
US9110633B2 (en) 2015-08-18
CN103970191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9926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擴充平台
US8498120B2 (en) Locking structure for draw-type electronic device
TWI507855B (zh) 電子裝置的擴充座
TWI526140B (zh) 電子裝置及其遮蓋結構
TWI526135B (zh) 鎖固機構及其箱型設備
US20200112774A1 (en)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puller of the same
TWI498716B (zh) 電子裝置
TW201421464A (zh) 電子裝置及其可拆裝組件
TWI508641B (zh) 電子裝置及其底座結構
TWI479980B (zh) 可拆卸式結合裝置
US871155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509389B (zh) 擴充底座
TW201505527A (zh) 資料存儲設備固定裝置
TWI548973B (zh) 擴充裝置
TWI612869B (zh) 可提供電路板快拆功能的機殼模組及其電子裝置
TWI446864B (zh) 具電池扣合結構的電子裝置
JP6693510B2 (ja) 載置装置
TWM425501U (en) Buckling mechanism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328512A (zh) 用來固定資料儲存裝置之扣合機構及其資料儲存模組
TWI557328B (zh) 殼體裝置
JP2011065637A (ja) ノートパソコン
TWI690792B (zh) 連接機構與電子裝置
TWI769489B (zh) 支架模組及其連接機構及搭配連接機構的解鎖元件
US9329641B2 (en) Securing structur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TWI583293B (zh) 固定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