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9742A - 端子單元、墨水供給單元及配接器 - Google Patents

端子單元、墨水供給單元及配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29742A
TW201429742A TW102144260A TW102144260A TW201429742A TW 201429742 A TW201429742 A TW 201429742A TW 102144260 A TW102144260 A TW 102144260A TW 102144260 A TW102144260 A TW 102144260A TW 201429742 A TW201429742 A TW 2014297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k
unit
terminal
accommodating
ink supp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4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9491B (zh
Inventor
Atsushi Kobayashi
Izumi Nozawa
Tadahiro Mizutani
Hiroyuki Na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29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9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94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94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與匣座之電連接部良好地連接而傳遞所需之資訊從而可使墨水噴射頭進行穩定之印刷動作之端子單元、或可將墨水順暢地供給至與墨水噴射頭連通之墨水導入部而進行穩定之印刷動作之墨水供給單元、或具備兩者之功能之配接器。端子單元71係裝設於匣座37,該匣座37包括:墨水導入部51,其設置於可收容墨匣之收容部38內,且將墨水導入至墨水噴射頭33;電連接部46;貫通孔66;及限制部43b,其可限制墨匣向取出方向移動。而且,端子單元71包括:端子構件75,其於裝設於匣座37時與電連接部46接觸;卡止部74,其卡止於限制部43b;及單元側定位部79,其定位於貫通孔66。

Description

端子單元、墨水供給單元及配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裝設於例如噴墨式印表機之匣座(cartridge holder)之端子單元、墨水供給單元及配接器(adapter)。
一般而言,已知有自記錄頭對用紙噴射墨水而進行印刷之噴墨式印表機。此種印表機具備裝設收容有墨水之墨匣(ink cartridge)之匣座。而且,藉由將墨匣內之墨水經由設置於匣座之墨水供給針供給至記錄頭,且自記錄頭將該所供給之墨水噴射至用紙而進行印刷。
此種印表機中,於進行相對較大量之印刷之情形時,為了向記錄頭連續且穩定地供給墨水,而提出自墨水之收容容量大於墨匣之墨水罐(ink tank)供給墨水。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如下構成:將於在側面安裝有電路基板之殼體內導入有墨水供給管之匣形態之附件(attachment)裝設於匣座,且自外部將墨水經由附件及墨水供給管供給至設置於印表機之墨水供給針。又,作為更簡便地自外部連續地供給墨水之構成,亦考慮不經由附件而將墨水供給管直接連接於墨水供給針之構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224529號公報
然而,於如上所述之印表機中,通常於將墨匣或匣形態之附件裝設於匣座時,將設置於墨匣等之殼體之側面之電路基板(端子群)連接於設置在匣座上之端子部(電連接部)。
藉此,讀取記憶於電路基板之特定之資訊(例如墨匣之識別資料或墨水之餘量資料等)。繼而,基於該特定之資訊進行印表機之印刷動作、即自記錄頭噴出墨水之動作。
然而,如上所述,於不經由在殼體之側面安裝有電路基板之匣形態之附件而將墨水自墨水供給管供給至墨水供給針之構成中,由於不自電路基板讀取特定之資訊,故而存在即便供給墨水亦無法進行印刷之問題。
本發明係著眼於此種先前技術所存在之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與匣座之電連接部良好地連接而傳遞所需之資訊從而可使墨水噴射頭進行穩定之印刷動作之端子單元、或可將墨水順利地供給至與墨水噴射頭連通之墨水導入部而進行穩定之印刷動作之墨水供給單元、或具備兩者之功能之配接器。
以下,對用以解決上述問題之手段及其作用效果進行記載。
解決上述問題之端子單元可裝設於匣座,該匣座包括:墨水導入部,其設置於可收容墨匣之收容部之內底面,且導入用以供給至墨水噴射頭之墨水;電連接部,其設置於上述收容部內之於與上述內底面交叉之方向延伸之傾斜面;收容部側定位部,其設置於上述收容部內之上述傾斜面與上述墨水導入部之間;及桿,其具有可限制處於收容於上述收容部之狀態之上述墨匣於自上述收容部取出之方向移動之限制部;且該端子單元包括:端子群,其於裝設於上述匣座時與上述電連接部接觸;卡止部,其卡止於上述桿之上述限制部;及單元側定位部,其定位於上述收容部側定位部。
根據該構成,端子單元係藉由卡止部限制墨匣向取出方向移動,另一方面,於較墨水導入部更靠傾斜面側藉由收容部側定位部將單元側定位部定位而裝設於匣座,因此,能以小型化之構造使端子群與電連接部之連接良好。又,若將該端子單元裝設於匣座,則於自不具備與匣座之電連接部相對應之端子群之墨水供給單元將墨水經由匣座之墨水導入部而供給至墨水噴射頭之情形時,亦可進行自墨水噴射頭噴射墨水之動作。
於上述端子單元中,較佳為上述端子群係配置於上述卡止部與上述單元側定位部之間。
根據該構成,由於端子群係配置於卡止部與單元側定位部之間,故而於將端子單元裝設於匣座時,卡止部卡止於桿之限制部並且單元側定位部由收容部側定位部定位,藉此可精度良好地連接電連接部與端子群。
於上述端子單元中,較佳為上述單元側定位部卡止於上述收容部側定位部。
根據該構成,於將端子單元裝設於匣座時,卡止部卡止於桿之限制部並且單元側定位部卡止於收容部側定位部,藉此可抑制端子單元自匣座脫離。
於上述端子單元中,較佳為於上述匣座上,於相同方向分別並排配置2個以上之上述墨水導入部及上述電連接部,且上述端子群以與上述各電連接部相對應之方式於與該各電連接部之排列方向相同之方向上並排設置有2個以上。
根據該構成,藉由端子單元之1次裝設動作可達成2個以上之電連接部與端子群之連接,從而可提高裝設效率。
於上述端子單元中,較佳為上述卡止部之數量少於上述端子群之群數。
根據該構成,與卡止部與端子群之數量相同之情形相比,可減少卡止部與桿之卡止部位。因此,於自匣座卸除端子單元時,可減少解除卡止部與桿之限制部之卡合狀態之部位。
於上述端子單元中,較佳為上述單元側定位部之數量少於上述端子群之群數。
根據該構成,與單元側定位部與端子群之數量相同之情形相比,可減少單元側定位部與收容部側定位部之定位部位。
於上述端子單元中,較佳為上述單元側定位部係配置於在上述端子群之排列方向上隔著至少1個上述端子群之兩側。
根據該構成,於將端子單元裝設於匣座時,至少可精度良好地連接於端子群之排列方向上被夾在單元側定位部間之端子群與電連接部。又,於在端子群之排列方向上將2個以上之端子群夾在中間而於兩側設置單元側定位部之情形時,可減少定位部位。
於上述端子單元中,較佳為進而包括切斷部,該切斷部基於外部操作切斷上述端子群中之至少一部分端子與上述電連接部之連接。
根據該構成,僅操作切斷部便可容易地切斷端子群中之至少一部分端子與電連接部之連接。藉此,可使液體噴射裝置識別已將端子單元自匣座卸除之狀態,從而可實施例如伴隨著於裝卸墨匣時進行之墨匣之更換之噴射頭清洗(head cleaning)等。
於上述端子單元中,較佳為上述單元側定位部與形成於上述收容部之內底面之貫通孔即上述收容部側定位部卡合。
根據該構成,可容易地形成收容部側定位部。又,藉由單元側定位部與收容部側定位部之卡合,可使端子群與電連接部之連接良好。
解決上述問題之墨水供給單元可裝設於匣座,該匣座包括:墨水導入部,其設置於可收容墨匣之收容部之內底面,且導入用以供給 至墨水噴射頭之墨水;收容部側限制部,其設置於上述收容部內之與上述內底面交叉之側面且限制上述墨匣向取出方向移動;及收容部側卡合部,其相對於上述內底面上之上述墨水導入部而設置於與上述收容部側限制部為相反側之位置;且該墨水供給單元包括:單元側第1卡合部,其可與上述收容部側限制部卡合;單元側第2卡合部,其可與上述收容部側卡合部卡合;墨水導出部,其配置於上述單元側第1卡合部與上述單元側第2卡合部之間且可與上述墨水導入部連接;及墨水供給路徑,其與上述墨水導出部連通。
根據該構成,藉由將墨水供給單元裝設於匣座,而不需要墨匣便可將墨水供給至墨水導入部。又,由於墨水供給單元係將墨水導出部配置於單元側第1卡合部與單元側第2卡合部之間,故而於裝設於匣座時,單元側第1卡合部與收容部側限制部卡合,並且單元側第2卡合部與收容部側卡合部卡合。因此,確實地連接墨水導出部與匣座側之墨水導入部,故而可順利地向墨水導入部進行墨水之供給。
於上述墨水供給單元中,較佳為進而包括可供用以將墨水自上述收容部之外部供給至上述墨水供給路徑之管連接的連接部。
根據該構成,藉由將管連接於連接部,可自收容部之外部經由管對墨水供給路徑供給墨水,因此,可自容量大於墨匣之墨水貯存部供給墨水。
於上述墨水供給單元中,較佳為上述連接部係由中空之墨水供給針構成。
根據該構成,於連接部不僅可連接管,而且亦可連接具備由膜或橡膠等密封構件密封之墨水導出口之匣配接器。
於上述墨水供給單元中,較佳為包括於裝設在上述匣座時與上述墨水導入部面接觸之過濾器,且於上述過濾器之內側配置有多孔質構件、及向上述墨水導入部側對上述多孔質構件施壓之施壓構件。
根據該構成,由於藉由施壓構件經由多孔質構件向墨水導入部側對過濾器施壓,故而可將過濾器穩定地壓抵於墨水導入部,從而可將墨水自墨水供給單元之墨水導出部順利地供給至匣座之墨水導入部。
於上述墨水供給單元中,較佳為包括於裝設在上述匣座時與上述墨水導入部面接觸之過濾器,且於上述過濾器之內側配置有具有彈性之多孔質構件。
根據該構成,由於藉由多孔質構件之彈性向墨水導入部側對過濾器施壓,故而可將過濾器穩定地壓抵於墨水導入部,從而可將墨水自墨水供給單元之墨水導出部順利地供給至匣座之墨水導入部。
於上述墨水供給單元中,較佳為進而包括用以排出上述墨水供給路徑內之空氣之空氣排出路徑。
根據該構成,藉由經由空氣排出路徑抽吸墨水供給路徑內,而可去除混入至墨水供給路徑內之墨水中之空氣。
解決上述問題之配接器可裝設於匣座,該匣座包括:墨水導入部,其設置於可收容墨匣之收容部之內底面,且導入用以供給至墨水噴射頭之墨水;電連接部,其設置於上述收容部內之於與上述內底面交叉之方向延伸之傾斜面;收容部側限制部,其設置於上述收容部內之與上述內底面交叉之側面且限制上述墨匣向取出方向移動;及桿,其具有可限制處於收容於上述收容部之狀態之上述墨匣向自上述收容部取出之方向移動之限制部;且該配接器包括:墨水導出部,其於裝設於上述匣座時與上述墨水導入部連接;端子群,其與上述電連接部接觸;卡止部,其卡止於上述桿之上述限制部;及單元側第1卡合部,其與上述收容部側限制部卡合;且上述墨水導出部及上述端子群係配置於上述卡止部與上述單元側第1卡合部之間。
根據該構成,由於墨水導出部及端子群係配置於卡止部與單元 側第1卡合部之間,故而於將配接器裝設於匣座時,卡止部卡止於桿之限制部,並且單元側第1卡合部與收容部側限制部卡合。因此,可良好地進行墨水導入部與墨水導出部之連接、及電連接部與端子群之連接。
11‧‧‧複合機
12‧‧‧印表機
13‧‧‧掃描器單元
14‧‧‧操作面板部
15‧‧‧液晶顯示器
16‧‧‧操作按鈕
17‧‧‧管
18‧‧‧墨水罐
19‧‧‧固定構件
20‧‧‧間隙形成構件
21‧‧‧紙匣
22‧‧‧搬送機構
23‧‧‧記錄部
24‧‧‧進給機構
25‧‧‧進給驅動輥
26‧‧‧進給從動輥
27‧‧‧分離輥
28‧‧‧拾取輥
29‧‧‧輸紙輥
30‧‧‧排紙輥對
31‧‧‧支持台
32‧‧‧托架
33‧‧‧墨水噴射頭
34‧‧‧上壁
35‧‧‧開口部
36‧‧‧墨匣
36a‧‧‧前表面
36b‧‧‧底面
36c‧‧‧後表面
36d‧‧‧斜面部
37‧‧‧匣座
38‧‧‧收容部
38a‧‧‧前側壁
38b‧‧‧內底面
38c‧‧‧後側壁
39‧‧‧裝設口
40‧‧‧缺口部
41‧‧‧施壓機構
42‧‧‧保持機構
43‧‧‧桿
43a‧‧‧操作部
43b‧‧‧限制部
43c‧‧‧彈簧卡止部
43d‧‧‧傾斜部
44‧‧‧彈簧勾掛部
45‧‧‧螺旋彈簧
46‧‧‧電連接部
47‧‧‧電路基板
49‧‧‧可動接觸部
50‧‧‧限制銷
51‧‧‧墨水導入部
53‧‧‧密封構件
54‧‧‧作為收容部側限制部之一例之凹部
55‧‧‧凸部
56‧‧‧墨水供給部
57‧‧‧墨水供給孔
58‧‧‧環狀突起
59‧‧‧導出構件
62‧‧‧定位孔
63‧‧‧卡合突部
64‧‧‧傾斜面
65‧‧‧稜鏡
66‧‧‧作為收容部側定位部及收容部側卡合部之一例之貫通孔
70‧‧‧墨水供給單元
71‧‧‧端子單元
72‧‧‧單元側斜面部
73‧‧‧垂直部
74‧‧‧卡止部
75‧‧‧端子構件
76‧‧‧端子
77‧‧‧端子群
78‧‧‧插入凹部
79‧‧‧單元側定位部
79a‧‧‧卡止爪
80‧‧‧作為切斷部之一例之重設按鈕
81‧‧‧供給單元本體
82‧‧‧單元側第1卡合部
83‧‧‧單元側第2卡合部
83a‧‧‧卡止爪
84‧‧‧墨水導出部
85‧‧‧環狀突起
86‧‧‧供給凹部
86a‧‧‧內底面
87‧‧‧單元側過濾器(過濾器)
88‧‧‧多孔質構件
89‧‧‧作為施壓構件之一例之彈簧構件
90‧‧‧受壓部
91‧‧‧板彈簧部
92‧‧‧孔
93‧‧‧隔板
94‧‧‧墨水供給路徑
95‧‧‧連通孔
96‧‧‧作為連接部之一例之墨水供給針
96a‧‧‧針連通孔
97‧‧‧收容部側過濾器
98‧‧‧頭側供給路徑
99‧‧‧空氣排出管
99a‧‧‧空氣排出路徑
100‧‧‧配接器
P‧‧‧用紙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圖1係一實施形態之複合機之立體圖。
圖2係圖1之剖面圖。
圖3係使用墨匣之情形時之複合機之印表機之俯視圖。
圖4係表示將墨匣裝設於該印表機之匣座時之狀態之剖面圖。
圖5係圖3之5-5線箭線剖面圖。
圖6係圖5之主要部分放大俯視圖。
圖7係圖6之7-7線箭線剖面圖。
圖8係使用墨水罐代替墨匣之情形時之複合機之印表機之俯視圖。
圖9係圖8之9-9線箭線剖面圖。
圖10係端子單元之立體圖。
圖11係墨水供給單元之立體圖。
圖12係將墨水供給單元及端子單元裝設於匣座之狀態之自托架之前側觀察之立體圖。
圖13係自圖12之托架之後側觀察之立體圖。
圖14係圖9之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
圖15係表示變更例中之將墨水供給單元裝設於匣座時之狀態之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
圖16係表示另一變更例中之將墨水供給單元裝設於匣座時之狀態之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
圖17係表示又一變更例中之將墨水供給單元裝設於匣座時之狀 態之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
圖18係於變更例之端子單元中,(a)係自上側觀察之立體圖,(b)係自下側觀察之立體圖。
圖19係於變更例之墨水供給單元中,(a)係自上側觀察之立體圖,(b)係自下側觀察之立體圖。
圖20係於變更例中,組合墨水供給單元及端子單元而構成之配接器之立體圖。
以下,按照圖式對複合機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複合機11整體上形成為大致長方體狀,並且包括作為液體噴射裝置之一種之噴墨式印表機12、及開閉自如地設置於印表機12上之掃描器單元13。以下,將重力方向(下方向)及反重力方向(上方向)此兩方向設為上下方向Z,將與上下方向Z正交之複合機11之寬度方向設為左右方向X,將與上下方向Z及左右方向X之兩者正交之複合機11之長度方向設為前後方向Y而進行說明。
於印表機12之前表面側配置有旋動式之操作面板部14。於操作面板部14之前表面側設置有用以顯示選單畫面等之液晶顯示器15及用以進行各種操作之操作按鈕16。又,於印表機12,可經由用以供給墨水之管17而連接配置於印表機12之外側之大容量之墨水貯存部即墨水罐18。因此,收容於墨水罐18內之墨水可經由管17而供給至印表機12。
如圖2所示,於印表機12內之底部,可裝卸地裝設有能夠將作為記錄媒體之一種之複數張用紙P以積層狀態收容之用紙盒21。於用紙盒21之上側配置有將用紙P沿著其搬送路徑搬送之搬送機構22、及對由搬送機構22搬送之用紙P進行印刷之記錄部23。
搬送機構22包括將收容於用紙盒21之用紙P1張張地朝向記錄部 23進給之進給機構24。進給機構24包括進給驅動輥25、一面與進給驅動輥25夾持用紙P一面從動旋轉之進給從動輥26、分離輥27、及拾取輥28。
進而,搬送機構22包括朝向記錄部23供給自進給機構24進給之用紙P之輸紙輥對29、及排出由記錄部23印刷後之用紙P之排紙輥對30。於用紙P之搬送路徑上之輸紙輥對29與排紙輥對30之間配置有支持由記錄部23印刷之用紙P之支持台31。
於印表機12內之支持台31之上方,可沿著主掃描方向X(左右方向X)往返移動地支持有構成記錄部23之托架32。於托架32之下部支持有可對被支持於支持台31上之用紙P噴射墨水之墨水噴射頭33。而且,藉由自墨水噴射頭33對由搬送機構22搬送至支持台31上之用紙P噴射墨水,而對用紙P進行印刷。
於印表機12之上壁34,在托架32之沿著主掃描方向X(左右方向X)之移動區域之上方形成有與該移動區域相對應之形狀之開口部35。而且,於使掃描器單元13處於開啟狀態之情形時,托架32經由形成於印表機12之上壁34之開口部35而露出。
如圖3所示,於托架32之上部搭載有可供能夠收容墨水之墨匣36裝卸自如地裝設之匣座37。匣座37具備可收容墨匣36之收容部38。於收容部38中,以沿左右方向X排列之方式收容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中為6個)墨匣36。
收容部38具有於其上端開口之裝設口39。因此,若將掃描器單元13(參照圖2)設為開啟狀態,則托架32之上表面側露出。藉此,可經由裝設口39將墨匣36插入至收容部38內,或自收容部38內取出墨匣36。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上方向成為自收容部38內取出墨匣36之方向。
又,印表機12之開口部35於左右方向X上延伸。於開口部35之前 側之靠近左右方向X之一方(於圖3中靠左)之位置上形成有缺口部40。而且,於對匣座37進行墨匣36之裝卸操作之情形時,形成有該缺口部40之位置成為配置托架32之裝卸位置。
其次,對匣座37之構成進行詳細敍述。
如圖3所示,匣座37包括:施壓機構41,其將收容於收容部38之墨匣36朝向成為其取出方向之上方向施壓;及保持機構42,其用以抵抗該施壓機構41之施壓力而將收容於收容部38內之墨匣36保持於收容部38內。
保持機構42包含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中為6個)桿43,其等係以於可旋動之狀態下在左右方向X上等間隔地排列之方式安裝於在上下方向Z上成為收容部38之裝設口39側之位置、且於前後方向Y上成為收容部38之前側之位置。
桿43包括:操作部43a,其於成為較旋動中心更上側之位置受到來自外部之操作力;及限制部43b,其於成為較旋動中心更下側之位置卡合於墨匣36而限制處於收容於收容部38之狀態之墨匣36向上方向(取出方向)移動。
又,形成於開口部35之缺口部40係在用以於主掃描方向X上進行墨匣36之裝卸之裝卸位置上,為接受來自外部之操作力而使設置於匣座37之操作部43a露出。另一方面,於裝卸位置以外之位置上,成為使操作部43a隱藏於印表機12內之態樣。
因此,桿43之操作部43a於將托架32配置於裝卸位置(圖3之以實線表示之位置)之情形時,通過缺口部40露出而成為可進行操作之狀態。另一方面,於將托架32配置於裝卸位置以外之位置(例如,圖3之以二點鏈線表示之位置)之情形時,桿43之操作部43a被印表機12之上壁34覆蓋而成為無法操作之狀態。
如圖4所示,於桿43之下端部,於後側(於圖4中為右側)形成有限 制部43b,另一方面,於前側(於圖4中為左側)形成有彈簧卡止部43c。又,於桿43之後表面形成有隨著自旋動中心側(上側)朝向限制部43b側(下側)以朝向後側之方式傾斜之傾斜部43d。
於收容部38之位於前側之內側壁即前側壁38a上,自於上下方向Z上成為裝設口39側(上側)之位置朝向斜下方突設有彈簧勾掛部44。於彈簧勾掛部44與桿43之彈簧卡止部43c之間介裝有朝向後側(於圖4中為右側)對桿43之下端側施壓之螺旋彈簧45。
於收容部38內之內底面38b之前側,以與內底面38b鄰接之方式形成有於與內底面38b交叉之方向上延伸之傾斜面64。於傾斜面64上,沿左右方向X並排形成有可分別與各墨匣36所具有之電路基板47連接之複數個電連接部46(於本實施形態中為6個)。於電路基板47記憶有特定之資訊(例如墨匣36之識別資料或墨水之餘量資料等)。
各電連接部46分別具有突出至收容部38內之可動接觸部49。各可動接觸部49分別由分別具有彈性之金屬構件構成。因此,可動接觸部49於與收容於收容部38之墨匣36之電路基板47接觸之情形時,根據此時之接觸壓力產生彈性變形。進而,各電連接部46分別與複合機11所包含之未圖示之控制裝置電性連接。
而且,藉由電路基板47與電連接部46之可動接觸部49連接,而於複合機11側讀取電路基板47之特定之資訊。而且,於以此方式讀取到墨匣36之特定資訊之情形時,進行印表機12之印刷動作、即自墨水噴射頭33噴射墨水之動作。
如圖3及圖4所示,於收容部38之內底面38b上之電連接部46之後側,朝向上方突設有限制銷50。於收容部38之內底面38b上之緊靠限制銷50之後側形成有作為收容部側定位部及收容部側卡合部之一例之貫通孔66。
貫通孔66係用於根據配置於托架32之下方之發光部(省略圖示)對 墨匣36於其下表面所具有之稜鏡65照射光且受光部(省略圖示)接收其反射光之光量判定墨匣36之內部之墨水之有無。於本實施形態中,左右一對貫通孔66係以與各墨匣36之稜鏡65分別對應地排列於左右方向X上之方式形成有6組。
於收容部38之內底面38b上之靠近後端之位置,於左右方向X(各電連接部46之排列方向)上並排設置有導入用以自墨匣36供給至墨水噴射頭33之墨水的複數個墨水導入部51(於本實施形態中為6個)。因此,各貫通孔66位於收容部38之內底面38b上之傾斜面64與墨水導入部51之間。再者,各墨水導入部51分別由收容部側過濾器97(參照圖14)覆蓋。
於各墨水導入部51之周圍,以包圍各墨水導入部51之方式分別配置有密封構件53。密封構件53係合成橡膠等具有彈性之構件,於將墨匣36與墨水導入部51連接時,抑制墨水之漏出或蒸發。
又,於收容部38之位於後側之內側壁即後側壁38c上,在上下方向Z之中央部形成有作為收容部側限制部之一例之凹部54。即,凹部54係設置於收容部38內之與內底面38b交叉之側面(後側壁38c之內側面)。再者,凹部54係以分別與各墨匣36對向之方式,於左右方向X上並排形成有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中為6個)。
其次,對墨匣36之構成進行詳細敍述。
如圖4所示,墨匣36形成為大致長方體狀,於裝設於匣座之情形時沿著前後方向Y之方向成為長度方向。墨匣36具有於收容於收容部38之情形時,與前側壁38a對向之前表面36a、與內底面38b對向之底面36b、及與後側壁38c對向之後表面36c。而且,於墨匣36之前表面36a與底面36b之間形成有斜面部36d。
於墨匣36之後表面36c突設有可卡合於凹部54之凸部55。又,於墨匣36之底面36b上之靠近後端之位置設置有墨水供給部56。
墨水供給部56包括用以排出收容於墨匣36內之墨水之墨水供給孔57、及以包圍墨水供給孔57之周圍之方式形成之環狀突起58。於墨水供給孔57內配置有由合成樹脂性之發泡體等構成之導出構件59。
而且,若將墨匣收容於收容部38,則首先環狀突起58抵接於墨水導入部51之密封構件53。繼而,墨水供給孔57內之導出構件59與墨水導入部51接觸,而可將墨匣36內之墨水向墨水導入部51導出。
又,於墨匣36之墨水供給孔57與匣座37之墨水導入部51連接之情形時,伴隨著密封構件53之彈性變形之反作用力作為對墨匣36之向上方之施壓力而發揮作用。因此,電連接部46之可動接觸部49及密封構件53構成對收容於收容部38之墨匣36朝向其取出方向即上方向施壓之施壓機構41。
又,於墨匣36之斜面部36d安裝有電路基板47。於斜面部36d上之較電路基板47更靠底面36b側之位置形成有可供限制銷50插通之定位孔62。另一方面,於斜面部36d上之較電路基板47更靠前表面36a側之位置,朝向成為桿43側之前方而突設有卡合突部63。
其次,對墨匣36相對於匣座37之裝卸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於將墨匣36裝設於匣座37之情形時,首先,將托架32配置於裝卸位置。藉此,通過開口部35之缺口部40而露出設置於匣座37之桿43之操作部43a。此時,於未將墨匣36裝設於匣座37之情形時,桿43變為藉由螺旋彈簧45之施壓力使下端側向後側突出之狀態。
而且,如圖4所示,若將墨匣36插入至收容部38中而使墨匣36之後表面36c之凸部55卡合於凹部54,則墨匣藉由自重使前端側以凸部55為中心旋動,結果卡合突部63抵接於桿43之傾斜部43d。此時,墨匣36係配置於前側上部自裝設口39露出之取出位置(圖4所示之位置)。
繼而,若朝向下方壓入位於取出位置之墨匣36之前側上部,則 墨匣36之卡合突部63一面朝向前方側推壓桿43之斜面部36d一面朝向下方滑動。藉此,桿43以其下端部與螺旋彈簧45之施壓力對抗而朝向前方側移動之方式沿圖4中之順時針方向旋動。
此時,墨匣36自因電路基板47抵接於電連接部46之可動接觸部49而產生彈性變形之可動接觸部49受到作為反作用力之施壓力。此外,墨匣36於將墨水供給孔57連接於墨水導入部51之過程中,自產生彈性變形之密封構件53受到作為反作用力之施壓力。而且,若將限制銷50插通於墨匣36之定位孔62中,則限制墨匣36於收容部38內向左右方向X移動。
繼而,若與螺旋彈簧45、可動接觸部49、密封構件53之施壓力對抗而將墨匣36進一步向收容部38內壓入,則墨匣36之卡合突部63移動至桿43之下側。如此一來,桿43藉由螺旋彈簧45之施壓力而返回至原來之位置,如圖5所示,成為欲藉由施壓機構41之施壓力向上方向移動之墨匣36之卡合突部63由桿43之限制部43b卡止之狀態。
即,保持機構42(限制部43b)於將墨匣36收容於收容部38之情形時,與施壓機構41之施壓力對抗而限制墨匣36自收容部38向取出方向(上方向)移動。
若如上所述般將墨匣36收容於收容部38,且將墨水供給部56連接於墨水導入部51,則完成墨匣36相對於匣座37之裝設。藉此,成為可將收容於墨匣36之墨水通過墨水導入部51向墨水噴射頭33供給之狀態,故而可自墨水噴射頭33噴射墨水。
另一方面,於自收容部38取出裝設於匣座37之墨匣36之情形時,與安裝時同樣地,首先,使托架32移動至裝卸位置,而使桿43之操作部43a露出。繼而,如圖6所示,如箭頭所示般朝向後方推壓桿43之操作部43a。
如此一來,如圖7所示,桿43自以二點鏈線表示之限制位置朝向 以實線表示之退避位置沿順時針方向旋動,從而限制部43b自墨匣36之卡合突部63離開。即,保持機構42於自外部對操作部43a賦予有操作力之情形時,容許墨匣36自收容部38向取出方向(上方向)移動。再者,於圖7中,為了明示托架32之構成,而省略了上壁34之圖示。
若限制部43b自卡合突部63離開而解除限制部43b與卡合突部63之卡合狀態,則墨匣36藉由施壓機構41之施壓力而向取出方向即上方向移動。
於該情形時,施壓機構41具有於解除與對墨匣36之施壓力對抗之限制部43b與卡合突部63之卡合狀態時,使墨匣36移動至墨匣之一部分自裝設口39向上方露出之取出位置為止的施壓力。因此,墨匣36以如藉由施壓機構41之施壓力使前端側朝向上方翹起之態樣上浮。
而且,若不自外部對桿43賦予操作力,則桿43藉由螺旋彈簧45之施壓力沿圖7中之逆時針方向旋動而自退避位置移位至限制位置。因此,藉由施壓機構41之施壓力而移動至取出位置為止之狀態之墨匣36於卡合突部63由桿43之斜面部36d支持。藉此,如圖4所示,墨匣36係於上部之一部分自裝設口39向上方露出之取出位置被保持。
其次,對代替收容於墨匣36內之墨水而自墨水導入部51導入收容於墨水罐18內之墨水之情形時之印表機12之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8所示,於自托架32之墨水導入部51導入收容於墨水罐18內之墨水之情形時,以如下方式進行。即,代替墨匣36,以與匣座37中之各墨水導入部51相對應之方式分別裝設墨水供給單元70,並且以與匣座37中之所有電連接部46相對應之方式裝設1個端子單元71。
如圖9及圖13所示,端子單元71具有整體上與6個墨匣36(參照圖4)之前表面36a至斜面部36d之部位大致相同之形狀部分。即,端子單元71包括與收容部38內之傾斜面64相對應之矩形板狀之單元側斜面部72、及自單元側斜面部72之上端向上側筆直延伸之矩形板狀之垂直部 73。
如圖9及圖10所示,於垂直部73之收容部38之前側壁38a側之面之下端部,以於左右方向X上等間隔地排列之方式,突設有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中為6個)於將端子單元71裝設於匣座37時分別卡止於各桿43之限制部43b之卡止部74。各卡止部74成為與墨匣36(參照圖4)之卡合突部63大致相同之形狀。
於單元側斜面部72上之收容部38內之傾斜面64側之面上,以沿左右方向X排列之方式,安裝有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中為6個)於將端子單元71裝設於匣座37時分別連接於各電連接部46之端子構件75。即,各端子構件75係以分別與各電連接部46相對應之方式於與各電連接部46之排列方向相同之左右方向X上等間隔地並排設置。再者,各端子構件75成為與墨匣36(參照圖4)之電路基板47相同之構成。
各端子構件75分別具備端子群77,該端子群77包含與各可動接觸部49分別接觸之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中為9個)端子76。於單元側斜面部72上之各端子構件75之後側,形成有供限制銷50插入之插入凹部78。又,於單元側斜面部72之前端之左右方向X之兩端部,以成對之方式設置有單元側定位部79。
因此,各端子構件75於前後方向Y上配置於各卡止部74與各單元側定位部79之間。進而,於該情形時,2個單元側定位部79於各端子構件75(各端子群77)之排列方向即左右方向X上,配置於隔著6個端子構件75中之內側之4個端子構件75之兩側。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端子單元71中,由於單元側定位部79之數量為2個,端子構件75之數量為6個,故而單元側定位部79之數量少於端子構件75之數量。即,端子單元71中,單元側定位部79之數量少於端子群77之群數。
各單元側定位部79形成為大致矩形板狀,且自單元側斜面部72 之前端朝向下方延伸。於各單元側定位部79之後表面上之下端部設置有朝向後方突出之卡止爪79a。
而且,於將端子單元71裝設於匣座37時,如圖8所示,各單元側定位部79分別插入至各對貫通孔66中之位於左右兩端之2組成對之貫通孔66中之左側之貫通孔66中而定位。此時,各單元側定位部79之卡止爪79a分別卡止於各貫通孔66。即,單元側定位部79與貫通孔66(收容部側定位部)卡合。
如圖9及圖13所示,於端子單元71之單元側斜面部72中之與各端子構件75側為相反側之面上,設置有可電性切斷各端子構件75之端子群77之一部分端子76與各電連接部46之可動接觸部49之連接的作為切斷部之一例之重設按鈕80。重設按鈕80係配置於單元側斜面部72之中央部。
而且,若使用者進行按壓重設按鈕80之外部操作,則電性切斷各端子構件75之端子群77之一部分端子76與各電連接部46之可動接觸部49之連接,藉此,複合機11(印表機12)識別已自匣座37卸除端子單元71之狀態。又,亦可設為藉由按壓重設按鈕80而變更端子單元71之通訊資料或記憶體之內容之觸發器(trigger)。
再者,若於各端子構件75之端子群77之一部分端子76與各電連接部46之可動接觸部49之連接被電性切斷之狀態下,使用者再次按壓重設按鈕80,則各端子構件75之端子群77之一部分端子76與各電連接部46之可動接觸部49電性連接。
如圖9、圖11及圖12所示,墨水供給單元70具有整體上與1個墨匣36(參照圖4)之底面36b至後表面36c之部位大致相同之形狀部分。即,墨水供給單元70包括構成於前後方向Y上較長之大致塊狀之供給單元本體81。於供給單元本體81之後表面突設有單元側第1卡合部82,該單元側第1卡合部82於將墨水供給單元70裝設於匣座37時與凹 部54(收容部側限制部)卡合。
另一方面,於供給單元本體81之前表面設置有單元側第2卡合部83。單元側第2卡合部83係於自供給單元本體81之前表面向正上方延伸且向前方呈直角彎曲而筆直地延伸後,向正下方呈直角彎曲而筆直地延伸。而且,於單元側第2卡合部83之前端部(下端部)設置有朝向前方突出之卡止爪83a。再者,墨水供給單元70之左右方向X之兩側之開口係由未圖示之密封膜密封。
而且,於將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中為6個)墨水供給單元70裝設於匣座37時,如圖8所示,各單元側第2卡合部83分別插入至各對貫通孔66中之右側之貫通孔66中而定位。此時,各單元側第2卡合部83之卡止爪83a分別卡止於各貫通孔66。即,各單元側第2卡合部83分別與貫通孔66(收容部側卡合部)卡合。
如圖11及圖14所示,於供給單元本體81之底部設置有於將墨水供給單元70裝設於匣座37時與墨水導入部51連接之墨水導出部84、及包圍墨水導出部84之周圍之環狀突起85。因此,墨水導出部84係於前後方向Y上配置於單元側第1卡合部82與單元側第2卡合部83之間。
如圖14所示,墨水導出部84包括:供給凹部86,其下側(墨水導入部51側)開口;單元側過濾器87,其覆蓋供給凹部86之開口;多孔質構件88,其配置於單元側過濾器87之內側;及彈簧構件89,其配置於供給凹部86內且作為施壓構件之一例向下側對多孔質構件88施壓。具備多個細孔之多孔質構件88具有彈性。
彈簧構件89包括抵接於多孔質構件88之平板狀之受壓部90、及抵接於供給凹部86之內底面86a之板彈簧部91。於受壓部90,以貫通之方式形成有複數個孔92。於墨水供給單元70中之供給凹部86之上側,隔著隔板93而形成有墨水供給路徑94。於隔板93形成有連通墨水供給路徑94與供給凹部86之複數個連通孔95。因此,墨水供給路徑94 與墨水導出部84係經由連通孔95而連通。
進而,於墨水供給單元70中之墨水供給路徑94之上側設置有可供用以將墨水自配置於印表機12(參照圖1)之外部之墨水罐18(參照圖1)供給至墨水供給路徑94之管17連接的作為連接部之一例之中空墨水供給針96。於墨水供給針96之前端部形成有連通墨水供給針96之內外之針連通孔96a。
而且,於將墨水供給單元70裝設於匣座37之狀態下,墨水導出部84之單元側過濾器87與墨水導入部51面接觸,藉此,將墨水導出部84連接於墨水導入部51。於該情形時,由於墨水導入部51由收容部側過濾器97覆蓋,故而單元側過濾器87與收容部側過濾器97面接觸。
此時,若壓縮彈簧構件89之板彈簧部91,則多孔質構件88受到彈簧構件89之施壓力,藉此使自墨水供給路徑94側供給之墨水朝向單元側過濾器87側呈面狀擴散。該經擴散之墨水係於透過單元側過濾器87及收容部側過濾器97之後,經由頭側供給路徑98向墨水噴射頭33(參照圖9)供給。
其次,對管17相對於印表機12之連接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1及圖8所示,自墨水罐18延伸之管17係藉由固定構件19而固定於印表機12之側面(於圖1中為右側面)。於印表機12與掃描器單元13之間配置有形成間隙之形成為大致C字狀之間隙形成構件20。
而且,於間隙形成構件20中插通有管17。插通於間隙形成構件20中之管17係於在上壁34之上表面側自開口部35之前側朝向開口部35內引繞後,連接於墨水供給單元70之墨水供給針96。於該情形時,管17亦由固定構件19固定於上壁34。再者,管17及墨水罐18係根據墨水供給單元70之數量而設置有複數個(於本實施形態中為6個)。
其次,著眼於不使用墨匣36而自墨水罐18將墨水供給至印表機12從而進行印刷之情形對以上述方式構成之複合機11之印表機12之作 用進行說明。
然後,如圖9所示,於自墨水罐18將墨水供給至印表機12而進行印刷之情形時,首先,代替墨匣36,將6個墨水供給單元70以其等之墨水導出部84與各墨水導入部51相對應之方式分別裝設於匣座37。如此一來,各墨水供給單元70中,單元側第1卡合部82與凹部54卡合,並且單元側第2卡合部83卡合於對應之貫通孔66。於該情形時,單元側第2卡合部83之卡止爪83a自下側相對於貫通孔66卡止。
而且,由於墨水供給單元70中之墨水導出部84係配置於單元側第1卡合部82與單元側第2卡合部83之間,故而確實地連接墨水導出部84與墨水導入部51。
其次,將1個端子單元71以其各端子構件75與各電連接部46分別對應之方式裝設於匣座37。如此一來,端子單元71係其各卡止部74分別卡止於對應之各桿43之限制部43b,並且各單元側定位部79分別插入至對應之貫通孔66中而定位。於該情形時,單元側定位部79之卡止爪79a自下側相對於貫通孔66卡止。
而且,端子單元71於各卡止部74藉由各限制部43b限制向上方向之移動,另一方面,各單元側定位部79由對應之貫通孔66定位。因此,較佳地維持位於各卡止部74與各單元側定位部79之間之各端子構件75與各電連接部46之各連接。藉此,於印表機12(複合機11)側讀取各端子構件75之特定資訊,故而進行印表機12之印刷動作、即自墨水噴射頭33噴射墨水之動作。
繼而,如上所述,於將6個墨水供給單元70與1個端子單元71裝設於匣座37之狀態下,將自墨水罐18延伸之各管17分別連接於各墨水供給單元70之墨水供給針96。如此一來,經由各管17及各墨水供給單元70向墨水噴射頭33側供給墨水罐18之墨水。
此時,由於確實地連接各墨水供給單元70之墨水導出部84與匣 座37之各墨水導入部51,故而自各墨水供給單元70側向墨水噴射頭33側順利地供給墨水。而且,藉由自墨水噴射頭33對支持台31上之用紙P噴射該所供給之墨水,而進行用紙P之印刷。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2中,藉由將端子單元71裝設於匣座37,即便於將墨水自不具備與電連接部46相對應之端子構件75之墨水供給單元70經由墨水導入部51供給至墨水噴射頭33之情形時,亦進行自墨水噴射頭33噴射墨水之動作。
而且,印表機12於在用紙P之印刷中,基於各端子構件75之墨水餘量資訊而識別出墨匣36內之墨水已變空之情形時,停止印刷。於此種情形時,若使用者按壓端子單元71之重設按鈕80,則電性切斷各端子構件75之端子群77之一部分端子76與各電連接部46之可動接觸部49之連接。
藉此,印表機12識別自匣座37卸除端子單元71之狀態。而且,若使用者按壓端子單元71之重設按鈕80,則使各端子構件75之端子群77之一部分端子76與各電連接部46之可動接觸部49再次電性連接。如此一來,印表機12識別將新的墨匣36裝設於匣座37之狀態,因此,實施伴隨著墨匣36之更換之墨水噴射頭33之清洗即更換清洗。
根據以上所詳細敍述之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效果。
(1)端子單元71係由各卡止部74限制向上方向(墨匣36之取出方向)之移動,另一方面,於較各墨水導入部51更靠傾斜面64側將單元側定位部79由各貫通孔66分別定位而裝設於匣座37。因此,能以小型化之構造使各端子構件75之端子群77之各端子76與各電連接部46之可動接觸部49之連接良好。又,若將端子單元71裝設於匣座37,則於將墨水自不具備與匣座37之各電連接部46相對應之各端子構件75之墨水供給單元70經由墨水導入部51供給至墨水噴射頭33之情形時,可進行自墨水噴射頭33噴射墨水之動作。
(2)於端子單元71中,各端子構件75係配置於前後方向Y上之各卡止部74與單元側定位部79之間。因此,於將端子單元71裝設於匣座37時,各卡止部74卡止於桿43之限制部43b並且各單元側定位部79分別由各貫通孔66定位,藉此,可分別精度良好地且確實地連接各電連接部46與各端子構件75。
(3)於將端子單元71裝設於匣座37時,由於端子單元71之各單元側定位部79卡止於各貫通孔66,故而可抑制端子單元71自匣座37脫離。
(4)於匣座37中,墨水導入部51及電連接部46係於相同方向(左右方向X)上分別並排配置有6個,且端子單元71之端子構件75係以與各電連接部46相對應之方式於與各電連接部46之排列方向(左右方向X)相同之方向上並排設置有6個。因此,藉由端子單元71向匣座37之1次裝設動作可達成6個電連接部與6個端子構件75之連接。因此,可使端子單元71相對於匣座37之裝設效率提高。
(5)於端子單元71中,單元側定位部79之數量少於端子構件75之數量(端子群77之群數)。因此,與單元側定位部79與端子構件75之數量相同之情形相比,可減少單元側定位部79與貫通孔66之定位部位。
(6)於端子單元71中,單元側定位部79係於端子構件75之排列方向即左右方向X上,在隔著內側之4個端子構件75之兩側各配置有1個。因此,於將端子單元71裝設於匣座37時,可精度良好地連接於端子構件75之排列方向上被夾在2個單元側定位部79間之各端子構件75與各電連接部46。
(7)端子單元71具備重設按鈕80,該重設按鈕80可基於外部操作,電性切斷各端子構件75之端子群77之一部分端子76與各電連接部46之可動接觸部49之連接。因此,使用者僅藉由按壓重設按鈕80便可容易地切斷各端子構件75之端子群77之一部分端子76與各電連接部46 之可動接觸部49之連接。即,不自匣座37卸除端子單元71便可使印表機12識別已將端子單元71自匣座37卸除之狀態。因此,即便於不使用墨匣36而利用墨水罐18之墨水進行用紙P之印刷之情形時,亦可使印表機12實施伴隨著於將墨匣36安裝於匣座37或自匣座37卸除時進行之墨匣之更換的更換清洗。
(8)於將端子單元71裝設於匣座37時,端子單元71之單元側定位部79與形成於收容部38之內底面38b之貫通孔66即收容部側定位部卡合。因此,可容易地形成收容部側定位部,並且藉由單元側定位部79與收容部側定位部(貫通孔66)之卡合,可確實且較佳地連接各端子構件75與各電連接部46。
(9)墨水供給單元70包括:單元側第1卡合部82,其可與凹部54卡合;單元側第2卡合部83,其可與貫通孔66卡合;墨水導出部84,其配置於單元側第1卡合部82與單元側第2卡合部83之間且可與墨水導入部51連接;及墨水供給路徑94,其與墨水導出部84連通。因此,藉由將墨水供給單元70裝設於匣座37,無需墨匣36便可將墨水供給至墨水導入部51。又,墨水供給單元70由於在單元側第1卡合部82與單元側第2卡合部83之間配置有墨水導出部84,故而於裝設於匣座37時,單元側第1卡合部82與凹部54卡合,並且單元側第2卡合部83與貫通孔66卡合。因此,使墨水供給單元70之墨水導出部84與匣座37側之墨水導入部51確實地連接,故而可順利地向墨水導入部51供給墨水。
(10)墨水供給單元70包括可供用以將墨水自收容部38之外部供給至墨水供給路徑94之管17連接之作為連接部之中空墨水供給針96。因此,藉由將管17連接於墨水供給針96,可將墨水自配置於收容部38(印表機12)之外部之容量大於墨匣36之墨水罐18經由管17供給至墨水供給路徑94。又,由於連接部係由中空之墨水供給針96構成,故而於連接部不僅可連接管17,而且亦可連接具備由膜或橡膠等密封構件 密封之墨水導出口之匣配接器。
(11)墨水供給單元70包括於裝設於匣座37時與墨水導入部51面接觸之單元側過濾器87,且於單元側過濾器87之內側配置有多孔質構件88、及向墨水導入部51側對多孔質構件88施壓之彈簧構件89。因此,由於藉由彈簧構件89經由多孔質構件88向墨水導入部51側對單元側過濾器87施壓,故而可將單元側過濾器87穩定地壓抵於墨水導入部51。因此,可將墨水自墨水供給單元70之墨水導出部84順利地供給至匣座37之墨水導入部51。
(變更例)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亦可如下所述般進行變更。
如圖15所示,於墨水供給單元70中,亦可省略彈簧構件89,並且以多孔質構件88之上表面抵接於供給凹部86之內底面86a之方式變更多孔質構件88之厚度。若如此般進行變更,則利用多孔質構件88之彈性向墨水導入部51側對單元側過濾器87施壓,故而不使用彈簧構件89便可將單元側過濾器87穩定地壓抵於墨水導入部51。因此,可將墨水自墨水供給單元70之墨水導出部84順利地供給至匣座37之墨水導入部51。
如圖16所示,於墨水供給單元70中,亦可省略單元側過濾器87、多孔質構件88、及彈簧構件89。
如圖17所示,於墨水供給單元70中,亦可設置具有用以排出墨水供給路徑94內之空氣之空氣排出路徑99a的空氣排出管99。若如此般設置,則藉由抽吸經由空氣排出路徑99a與墨水供給路徑94連通之供給凹部86內,可去除混入至供給凹部86內及墨水供給路徑94內之墨水中之空氣。
如圖18(a)、(b)所示,端子單元71亦可設為以分別與匣座37中之各電連接部46對應之方式個別地分割之形態。於該情形時,較佳為於 個別地分割而成之各端子單元71設置重設按鈕80。又,端子單元71亦可設為以2個單位、或3個單位等任意數量分割之形態。
如圖19(a)、(b)所示,墨水供給單元70亦可設為以與匣座37中之所有墨水導入部51對應之方式一體形成6個而成之形態。於該情形時,較佳為墨水供給單元70中之單元側第1卡合部82及單元側第2卡合部83分別於左右方向X之兩端部各設置1個。
如圖20所示,亦可藉由以連接圖10所示之端子單元71之單元側定位部79側與圖19(a)、(b)所示之墨水供給單元70之單元側第2卡合部83側之方式一體形成而構成配接器100。於該情形時,省略6個卡止部74中之除兩端之2個以外之內側之4個卡止部74、單元側定位部79、及單元側第2卡合部83,並且墨水導出部84及端子構件75(端子群77)於前後方向Y上配置於卡止部74與單元側第1卡合部82之間。若如此般設置,則可使配接器100發揮墨水供給單元70及端子單元71之兩者之功能。即,若將配接器100裝設於匣座37,則各卡止部74分別卡止於對應之桿43之限制部43b,並且各單元側第1卡合部82分別與對應之凹部54卡合。因此,可良好地進行各墨水導入部51與各墨水導出部84之連接、及各電連接部46與各端子構件75之連接。又,具備墨水供給單元70及端子單元71之兩者之功能的配接器100亦可設為以1個單位、或2個單位等任意數量分割之形態。
於墨水供給單元70中,亦可使用可供管17連接之筒狀部代替墨水供給針96作為連接部。或者,亦可使用可供管17插嵌之孔代替墨水供給針96作為連接部。
於墨水供給單元70中,墨水導出部84亦可不必配置於前後方向Y上之單元側第1卡合部82與單元側第2卡合部83之間。
於墨水供給單元70中,多孔質構件88亦可不必具有彈性。
於端子單元71中,亦可使卡止部74之數量少於端子構件75之數 量(端子群77之群數)。若如此般設置,則與卡止部74與端子構件75之數量相同之情形相比,可減少卡止部74與桿43之卡止部位。因此,於自匣座37卸除端子單元71時,可減少解除卡止部74與桿43之限制部43b之卡合狀態之部位。
端子單元71亦可以如下方式構成:藉由按壓重設按鈕80,使各端子構件75之端子群77之一部分端子76與各電連接部46之可動接觸部49分離而物理性地切斷其等之連接。
端子單元71亦可以如下方式構成:藉由按壓重設按鈕80,而電性或物理性地切斷各端子構件75之端子群77之全部端子76與各電連接部46之可動接觸部49之連接。
於端子單元71中,單元側定位部79亦可僅設置1個,或亦可設置3個以上。再者,於僅設置1個單元側定位部79之情形時,較佳為將單元側定位部79配置於端子單元71中之左右方向X之中央部。
於端子單元71中,單元側定位部79亦可不必配置於在左右方向X上隔著端子構件75(端子群77)之兩側。
根據端子單元71中之各單元側定位部79之配置,各單元側定位部79於左右方向X上夾隔之端子構件75(端子群77)之數量亦可任意變更。
於端子單元71中,單元側定位部79之數量亦可為端子構件75(端子群77之群數)之數量以上。
於端子單元71中,單元側定位部79亦可構成為可與貫通孔66嵌合。
於端子單元71中,端子構件75(端子群77)亦可不必配置於前後方向Y上之卡止部74與單元側定位部79之間。
墨水罐18係只要為收容部38之外部,則亦可配置於印表機12內。
亦可將凹部54變更為作為收容部側限制部之一例之貫通孔。
印表機12亦可為列印機(line printer)。
23‧‧‧記錄部
32‧‧‧托架
33‧‧‧墨水噴射頭
37‧‧‧匣座
38‧‧‧收容部
38a‧‧‧前側壁
38b‧‧‧內底面
38c‧‧‧後側壁
39‧‧‧裝設口
43‧‧‧桿
43a‧‧‧操作部
43b‧‧‧限制部
45‧‧‧螺旋彈簧
46‧‧‧電連接部
49‧‧‧可動接觸部
50‧‧‧限制銷
51‧‧‧墨水導入部
53‧‧‧密封構件
54‧‧‧作為收容部側限制部之一例之凹部
64‧‧‧傾斜面
66‧‧‧作為收容部側定位部及收容部側卡合部之一例之貫通孔
70‧‧‧墨水供給單元
71‧‧‧端子單元
72‧‧‧單元側斜面部
73‧‧‧垂直部
74‧‧‧卡止部
75‧‧‧端子構件
78‧‧‧插入凹部
79‧‧‧單元側定位部
79a‧‧‧卡止爪
80‧‧‧作為切斷部之一例之重設按鈕
81‧‧‧供給單元本體
82‧‧‧單元側第1卡合部
83‧‧‧單元側第2卡合部
83a‧‧‧卡止爪
84‧‧‧墨水導出部
85‧‧‧環狀突起
94‧‧‧墨水供給路徑
95‧‧‧連通孔
96‧‧‧作為連接部之一例之墨水供給針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Claims (16)

  1. 一種端子單元,其可裝設於匣座,該匣座包括:墨水導入部,其設置於可收容墨匣之收容部之內底面,且導入用以供給至墨水噴射頭之墨水;電連接部,其設置於上述收容部內之於與上述內底面交叉之方向延伸之傾斜面;收容部側定位部,其設置於上述收容部內之上述傾斜面與上述墨水導入部之間;及桿,其具有可限制處於收容於上述收容部之狀態之上述墨匣於自上述收容部取出之方向移動之限制部;且該端子單元之特徵在於包括:端子群,其於裝設於上述匣座時與上述電連接部接觸;卡止部,其卡止於上述桿之上述限制部;及單元側定位部,其定位於上述收容部側定位部。
  2. 如請求項1之端子單元,其中上述端子群係配置於上述卡止部與上述單元側定位部之間。
  3. 如請求項1或2之端子單元,其中上述單元側定位部係卡止於上述收容部側定位部。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端子單元,其中於上述匣座上,於相同方向分別並排配置2個以上之上述墨水導入部及上述電連接部;上述端子群係以與上述各電連接部相對應之方式於與該各電連接部之排列方向相同之方向上並排設置有2個以上。
  5. 如請求項4之端子單元,其中上述卡止部之數量少於上述端子群之群數。
  6. 如請求項4或5之端子單元,其中上述單元側定位部之數量少於上述端子群之群數。
  7. 如請求項4至6中任一項之端子單元,其中上述單元側定位部係配置於在上述端子群之排列方向上隔著至少1個上述端子群之兩側。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端子單元,其進而包括切斷部,該切斷部基於外部操作而切斷上述端子群中之至少一部分端子與上述電連接部之連接。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端子單元,其中上述單元側定位部與形成於上述收容部之內底面之貫通孔即上述收容部側定位部卡合。
  10. 一種墨水供給單元,其可裝設於匣座,該匣座包括:墨水導入部,其設置於可收容墨匣之收容部之內底面,且導入用以供給至墨水噴射頭之墨水;收容部側限制部,其設置於上述收容部內之與上述內底面交叉之側面且限制上述墨匣向取出方向移動;及收容部側卡合部,其相對於上述內底面上之上述墨水導入部而設置於與上述收容部側限制部為相反側之位置;且該墨水供給單元之特徵在於包括:單元側第1卡合部,其可與上述收容部側限制部卡合;單元側第2卡合部,其可與上述收容部側卡合部卡合;墨水導出部,其配置於上述單元側第1卡合部與上述單元側第2卡合部之間且可與上述墨水導入部連接;及墨水供給路徑,其與上述墨水導出部連通。
  11. 如請求項10之墨水供給單元,其進而包括可供用以將墨水自上述收容部之外部供給至上述墨水供給路徑之管連接之連接部。
  12. 如請求項11之墨水供給單元,其中上述連接部係由中空之墨水供給針構成。
  13. 如請求項10至12中任一項之墨水供給單元,其包括於裝設於上 述匣座時與上述墨水導入部面接觸之過濾器;且於上述過濾器之內側配置有多孔質構件、及向上述墨水導入部側對上述多孔質構件施壓之施壓構件。
  14. 如上述請求項10至12中任一項之墨水供給單元,其包括於裝設於上述匣座時與上述墨水導入部面接觸之過濾器;且於上述過濾器之內側配置有具有彈性之多孔質構件。
  15. 如請求項10至14中任一項之墨水供給單元,其進而包括用以排出上述墨水供給路徑內之空氣之空氣排出路徑。
  16. 一種配接器,其可裝設於匣座,該匣座包括:墨水導入部,其設置於可收容墨匣之收容部之內底面,且導入用以供給至墨水噴射頭之墨水;電連接部,其設置於上述收容部內之於與上述內底面交叉之方向延伸之傾斜面;收容部側限制部,其設置於上述收容部內之與上述內底面交叉之側面且限制上述墨匣向取出方向移動;及桿,其具有可限制處於收容於上述收容部之狀態之上述墨匣向自上述收容部取出之方向移動之限制部;且該配接器之特徵在於包括:墨水導出部,其於裝設於上述匣座時與上述墨水導入部連接;端子群,其與上述電連接部接觸;卡止部,其卡止於上述桿之上述限制部;及單元側第1卡合部,其與上述收容部側限制部卡合;且上述墨水導出部及上述端子群係配置於上述卡止部與上述單元側第1卡合部之間。
TW102144260A 2012-12-07 2013-12-03 Terminal unit, ink supply unit and adapter TWI5994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8386A JP6160074B2 (ja) 2012-12-07 2012-12-07 端子ユニット、インク供給ユニット及びアダプ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9742A true TW201429742A (zh) 2014-08-01
TWI599491B TWI599491B (zh) 2017-09-21

Family

ID=50883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4260A TWI599491B (zh) 2012-12-07 2013-12-03 Terminal unit, ink supply unit and adapter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393797B2 (zh)
EP (1) EP2930027B1 (zh)
JP (1) JP6160074B2 (zh)
KR (1) KR20150092267A (zh)
CN (1) CN103862875B (zh)
BR (1) BR112015013069A2 (zh)
ES (1) ES2742295T3 (zh)
RU (1) RU2638627C2 (zh)
TW (1) TWI599491B (zh)
WO (1) WO20140876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1500B2 (ja) * 2015-07-17 2019-11-27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供給方法、及び液体吐出システム
JP6641927B2 (ja) * 2015-11-27 2020-02-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976735B2 (ja) * 2017-06-15 2021-1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と液体吐出ヘッドの取付方法
JP7363420B2 (ja) * 2019-11-29 2023-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22086229A (ja) * 2020-11-30 2022-06-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供給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71562D1 (en) * 1980-06-06 1985-09-05 Epson Corp Ink supply system for a printer
JP2510083B2 (ja) * 1984-07-09 1996-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JP3188056B2 (ja) * 1993-07-21 2001-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001058418A (ja) * 1999-08-20 2001-03-06 Canon Inc キャ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S2382127T3 (es) * 2000-01-21 2012-06-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ucho de tinta para uso con aparato de registro y aparato de registro de inyección de tinta
JP2002046286A (ja) * 2000-08-03 2002-02-12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A2371040A1 (en) * 2001-02-09 2002-08-09 Nobuyuki Hatasa Liquid container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3624948B2 (ja) * 2001-04-03 2005-03-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058436B2 (ja) 2003-12-26 2008-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収納容器
JP4058434B2 (ja) * 2003-12-26 2008-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システム
CN100421953C (zh) * 2004-09-08 2008-10-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打印机构
EP2383122B1 (en) 2005-02-02 2015-11-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JP4561395B2 (ja) 2005-02-18 2010-10-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液体供給装置
CN101982315A (zh) * 2005-11-29 2011-03-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5000409B2 (ja) * 2007-07-26 2012-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
JP5720148B2 (ja) * 2010-09-03 2015-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材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JP5720273B2 (ja) * 2011-02-02 2015-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97739B1 (en) * 2012-03-02 2012-10-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30027A1 (en) 2015-10-14
TWI599491B (zh) 2017-09-21
US20150266304A1 (en) 2015-09-24
EP2930027B1 (en) 2019-07-17
RU2015126535A (ru) 2017-01-12
BR112015013069A2 (pt) 2017-07-11
JP2014113725A (ja) 2014-06-26
EP2930027A4 (en) 2016-11-02
RU2638627C2 (ru) 2017-12-14
US9393797B2 (en) 2016-07-19
KR20150092267A (ko) 2015-08-12
WO2014087625A1 (ja) 2014-06-12
CN103862875B (zh) 2017-04-12
CN103862875A (zh) 2014-06-18
ES2742295T3 (es) 2020-02-13
JP6160074B2 (ja) 2017-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9491B (zh) Terminal unit, ink supply unit and adapter
EP2425978B1 (en) Liquid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8899725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8870349B2 (en) Adaptor
US9085162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TW200821164A (en) Liquid container, container holder, and liquid consumption device
JP2018187888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4929917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ホルダの組み付け構造及び記録装置
US6900774B2 (en) Shielding device for antenna board,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9315035B2 (en) Liquid container retaining unit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11356591B (zh) 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US7735985B2 (en) Cartridge holder
JP687888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040711A (ja) 液体消費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2012196803A (ja) 廃液収容体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CN111409365B (zh) 液体喷射系统和墨盒
JP6131529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2196799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20111035A (ja) システム
CN214928229U (zh) 液体容纳体及图像形成设备
JP2019188712A (ja) 再生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2008149575A (ja) 液体収容体、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加圧供給方法、液体収容体装着方法、液体収容体取り外し方法、及び液体収容体着脱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