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51255A - 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 - Google Patents
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51255A TW201351255A TW102106967A TW102106967A TW201351255A TW 201351255 A TW201351255 A TW 201351255A TW 102106967 A TW102106967 A TW 102106967A TW 102106967 A TW102106967 A TW 102106967A TW 201351255 A TW201351255 A TW 20135125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loop
- loop coil
- axis direction
- sens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00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ordinates of poi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將導出線路部在基板上所佔據的無謂之區域作排除,並且能夠將與外部之間的連接銷數量減少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解決手段〕具備有特定之形狀的迴圈部之第1迴圈線圈,係在第1方向上被作複數個配置,並且,具備有特定之形狀的迴圈部之第2迴圈線圈,係在與第1方向相正交之第2方向上被作複數個配置。第1以及第2迴圈線圈,係分別具備有被與迴圈部連續性地作連接之由相互平行之第1線路和第2線路所成的導出線路部。在位置檢測區域內,將第1迴圈線圈之第1或者是第2線路的其中一方之線路,與其他之第1迴圈線圈的第1或者是第2線路之其中一方的線路或者是與第2迴圈線圈之迴圈部的線路的至少其中一方作連接,藉由此來進行共通化。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特別是有關於被形成在基板上之迴圈線圈的圖案構成。
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係由將多數之迴圈線圈配設在座標軸之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上所成的感測器、和具備有由線圈和電容器所成之共振電路的位置指示器,而構成之,並基於位置指示器和感測器之間的電磁感應作用,來將藉由位置指示器所作了指示的位置之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的座標值檢測出來。
圖9,係為對於在先前技術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處之導體圖案的構成例作展示之圖。在此例之感測器100A中,係於基板3之其中一面上而被形成有X軸方向(例如基板3之橫方向)之迴圈線圈群1,並在此基板3之與前述其中一面相反側之另外一面上,被形成有Y軸方向(例如基板3之縱方向)之迴圈線圈群2。
X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1,在圖9之例中,係
由12個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1X1~1X12所成。X軸方向迴圈線圈1X1、1X2、…、1X12之各個,係由在Y軸方向上而包圍細長之矩形區域的迴圈部1X1L、1X2L、…、1X12L,和分別連續性地被連接於此迴圈部1X1L、1X2L、…、1X12L處之導出線路部1X1E、1X2E、…、1X12E所成。
而,12個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1X1~1X12,
係以使其之迴圈部1X1L~1X12L在X軸方向上而並排的方式來作配置,並且以從迴圈部1X1L~1X12L之各個而分別朝向Y軸方向延伸出去的方式,來形成導出線路部1X1E~1X12E。又,導出線路部1X1E~1X12E之各個,係被朝向X軸方向而直角地彎折,並被連接於連接部4處。
又,Y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2,在圖9之例
中,係由8個的Y軸方向迴圈線圈2Y1~2Y8所成。Y軸方向迴圈線圈2Y1、2Y2、…、2Y8之各個,係由在X軸方向上而包圍細長之矩形區域的迴圈部2Y1L、2Y2L、…、2Y8L,和分別連續性地被連接於此迴圈部2Y1L、2Y2L、…、2Y8L處之導出線路部2Y1E、2Y2E、…、2Y8E所成。
而,8個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2Y1~2Y8,係
以使其之迴圈部2Y1L~2Y8L在Y軸方向上而並排的方式來作配置,並且以從迴圈部2Y1L~2Y8L之各個而分別朝向Y軸方向延伸出去的方式,來形成導出線路部2Y1E~
2Y8E。又,導出線路部2Y1E~2Y8E之各個,係在適宜被朝向X軸方向而直角地彎折之後,再度被朝向Y軸方向彎折,並被連接於連接部4處。
另外,導出線路部1X1E~1X12E以及導出線
路部2Y1E~2Y8E之各個,係由用以供給訊號或者是將訊號取出之前進線路和被連接於基準電位(例如接地電位)處之回歸線路的2根之線路所成。
在此例之感測器100A中,12個的X軸方向
迴圈線圈1X1~1X12之迴圈部1X1L~1X12L和8個的Y軸方向迴圈線圈2Y1~2Y8之迴圈部2Y1L~2Y8L所佔據的面積區域,係成為由位置指示器所致之指示位置的位置檢測區域5。
如圖9中所示一般,感測器100A,係在位置
檢測區域5之外側處,需要存在有導出線路部X1E~X12E以及Y1E~Y8E所佔據之大的面積區域,相較於基板3之全部面積的位置檢測區域5之面積係會變小。因此,在將此基板3例如收容在電子機器之框體中並作為座標輸入裝置來使用的情況時,會有著相較於框體全體之面積而座標輸入區域變小的問題。
有鑑於此問題,本案申請人,首先係如同在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2842717號公報)中所示一般,提供有下述一般之發明:亦即是,在1枚的基板上,將導出線路部形成於位置檢測區域內,並與迴圈部形成在相異之平面上,藉由此,來將為了導出線路部所必須的感測器
之位置檢測區域的外側處的區域之面積縮小。
圖10,係為對於在上述之專利文獻1中所提
案的感測器100B處之導體圖案的構成例作展示之圖。在此例之感測器100B中,係於具備有表面和背面之基板13的其中一面上,而被形成有X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11,並在基板13之與前述其中一面相反側之面上,被形成有Y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12。
Y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12,雖係設為與圖9
之例的感測器100A處之Y軸方向的迴圈線圈群2相同的構成,但是,X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11,其之導出線路部的構成,則係與圖9之例的感測器100A處之X軸方向的迴圈線圈群1相異。
亦即是,如圖10中所示一般,X軸方向之迴
圈線圈群11之12個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11X1~11X12之迴圈部11X1L~11X12L,係被形成在基板13之其中一面上。相對於此,12個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11X1~11X12之導出線路部11X1E~11X12E,係在基板13之另外一面側處,而被形成在與位置檢測區域15內相對應之區域內。於此情況,基板13之另外一面側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11X1~11X12之導出線路部11X1E~11X12E,係經由省略圖示之通孔而被與基板13之其中一面側的迴圈部11X1L~11X12L作連接。
藉由此,X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11之12個
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11X1~11X12之導出線路部11X1E~
11X12E,由於係能夠形成在位置檢測區域15內,因此,相較於感測器100A,係能夠將基板13之Y軸方向的長度縮短。因此,係能夠將基板13之位置檢測區域15的周邊部縮小。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2842717號公報
然而,圖10之例的感測器100B,雖然能夠將基板13之大小縮小,但是,X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11以及Y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12的迴圈線圈之各別的導出線路部,係分別需要具備有前進線路和回歸線路之線路對,導出線路部之導體線數量,係成為需要具有迴圈線圈之數量的2倍。因此,在通過連接部而將感測器與外部之電路部作連接的情況時,該連接部之連接銷數量亦係成為迴圈線圈之數量的2倍,而有著使連接部14之大小變大的問題。
若是作為導出線路部而使用較細的圖案配線,則係能夠將連接部之大小更加小型化,但是,在使用此種較細之圖案配線的情況時,係會產生使成本增高之其他的問題。
另一方面,作為將與連接部作連接之導出線
路部的線路數量作削減並減少連接部之連接銷數量的方法,係存在有將導出線路部之中的回歸線路在位置檢測區域外而相互共通地連接於1點的方法。於此情況,當採用連接於該1點之共通連接點處的方法時,為了成為不會檢測出非必要之磁通量,係有必要將前述共通連接點設為具備有特定之面積的平塗圖案。
亦即是,當將此方法適用在前述之感測器
100B中的情況時,雖省略圖示,但是,係在基板13之位置檢測區域15外設置特定之面積的平塗圖案,並將被導出至位置檢測區域15之外部的導出線路部中之回歸線路,共通地連接於此平塗圖案處。
但是,在設置此種平塗圖案的情況時,係必
須要使基板13作相應於該圖案面積之量的增大。又,在進行與位置指示器之間的電磁感應訊號之授受時,會由於在該平塗圖案處之渦電流損失的原因,而使磁通量衰減,特別是,在位置檢測區域15內,接近於平塗圖案之部分處的位置檢測係會有變得不安定之虞。
本發明,係為了避免上述之問題點,而以提
供一種能夠將導出線路部所佔據的面積設為必要之最小限度而將在基板處所佔據之無謂的區域作排除,並且能夠將與外部之間的連接銷數量設為較迴圈線圈數量之倍數而更少的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一事,作為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電
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其係被形成有:第1迴圈線圈群,係將第1迴圈線圈在第1方向上作複數個的配置,該第1迴圈線圈,係具備有由被相互平行地形成之第1以及第2線路所成的第1導出線路部、和被連續性地連接於前述第1導出線路部之前述第1以及第2線路處並且成為將特定之面積區域作包圍一般之形狀的第1迴圈部;和第2迴圈線圈群,係將第2迴圈線圈在與前述第1方向相正交之第2方向上作複數個的配置,該第2迴圈線圈,係由被相互平行地形成之第3以及第4線路所成的第2導出線路部、和被連續性地連接於前述第2導出線路部之前述第3以及第4線路處並且成為將特定之面積區域作包圍一般之形狀的第2迴圈部,並且,該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係將前述第1迴圈線圈群以及前述第2迴圈線圈群之前述第1迴圈部以及第2迴圈部所佔據之區域,作為位置檢測區域,該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其特徵為:在前述位置檢測區域內,將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或第2線路中的其中一方之線路,與其他之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或第2線路的其中一方之線路、或者是與前述第2迴圈線圈之第2迴圈部的線路,此兩者之至少其中一方作連接,藉由此來作共通化,並且,將前述把線路作了共通化的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
第1或第2線路的另外一方,與前述作了共通化的線路相平行地作近接配設。
若依據上述構成之由本發明所致之感測器,
則係在位置檢測區域內,將第1迴圈線圈之第1導出線路部的第1或者是第2線路的其中一方之線路,與其他之第1迴圈線圈的第1導出線路部的第1或者是第2線路之其中一方的線路或者是與第2迴圈線圈之第2迴圈部的線路的至少其中一方作連接,藉由此來進行共通化。
故而,導出線路數量,係相較於迴圈線圈數量之2倍而減少與作了共通化之線路相應之量的數量。又,進行共通化之線路的連接,由於係在位置檢測區域內而進行,因此,係並不需要在基板之位置檢測區域外而形成像是平塗圖案等的無謂之區域。因此,係能夠將基板之大小設為必要之最小限度。
又,線路被作了共通化之迴圈線圈的第1或第2線路之另外一方的線路,由於係與被作了共通化之其中一方的線路相平行並且近接地作配設,因此,就算是在位置檢測區域內而被作連接並作了共通化,亦能夠將由於與位置指示器之間的電磁耦合所致的磁通量相互交鏈的部分之面積縮小為非常小。故而,就算是起因於由位置指示器和感測器之間的電磁耦合所致的磁通量在該面積部分處而相互交鏈,而導致有相對於位置檢測而產生誤差之虞,亦能夠將該誤差抑制為非常小之值。
進而,由於係並不需要在基板之位置檢測區
域的近旁處配置用以將線路共通化之平塗圖案,因此,係不會發生在前述平塗圖案之近旁處的與位置指示器之間的電磁耦合中之磁通量的衰減。
若依據本發明,則係能夠將導出線路部所佔據的面積設為必要之最小限度而將在基板處所佔據之無謂的區域作排除,並且能夠將與外部之間的連接銷數量設為較迴圈線圈數量之倍數而更少。
20A、20B‧‧‧感測器
21‧‧‧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
21X1~21Xn‧‧‧X軸方向迴圈線圈
21X1L~21XnL‧‧‧X軸方向迴圈線圈之迴圈部
21X1E~21XnE‧‧‧X軸方向迴圈線圈之導出線路部
22‧‧‧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
22Y1~22Ym‧‧‧Y軸方向迴圈線圈
22Y1L~22YmL‧‧‧Y軸方向迴圈線圈之迴圈部
22Y1E~22YmE‧‧‧Y軸方向迴圈線圈之導出線路部
X1Es~XnEs、Y1Es~YmEs‧‧‧前進線路
X1Eg~XnEg、Y1Eg~YmEg‧‧‧回歸線路
CMg、CMg1、CMg2、CMYg、CMYg1、CMYg2‧‧‧共通回歸線路
〔圖1〕用以對於在本發明所致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中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和Y軸方向迴圈線圈之線路圖案作說明的圖。
〔圖2〕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位置檢測電路作說明之圖。
〔圖3〕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之第1實施形態的重要部分作說明之圖。
〔圖4〕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之第1實施形態作說明之圖。
〔圖5〕用以對於圖4之構成的一部份作說明之圖。
〔圖6〕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
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之第2實施形態的重要部分作說明之圖。
〔圖7〕用以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之第2實施形態作說明之圖。
〔圖8〕用以對於圖7之構成的一部份作說明之圖。
〔圖9〕用以對於先前技術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之構成例作說明之圖。
〔圖10〕用以對於先前技術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之其他構成例作說明之圖。
以下,參考圖面,對於由本發明所致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之實施形態作說明。
首先,在對由本發明所致之感測器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之前,先使用圖2來對於使用有以下所說明之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感測器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構成例作說明。另外,被與此例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200一同作使用的筆型之位置指示器300,係如圖2中所示一般,內藏有由線圈301和被與此線圈301作並聯連接之電容器302所構成的共振電路。
在此例之座標輸入裝置200的感測器20中,係如圖2中所示一般,在基板23之上面以及背面的各面
處,將X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21和Y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22以作空間性重疊的方式來進行配設。另外,在以下所說明之例中,係將感測器20之基板23的橫方向作為X軸方向,並將縱方向作為Y軸方向。
於此例之情況,如圖2中所示一般,X軸方
向之迴圈線圈群21,係由被配列在X軸方向上之n(n為2以上之整數)根的矩形之迴圈線圈21X1~21Xn所成,又,Y軸方向之迴圈線圈22,係由被配列在Y軸方向上之m(m為2以上之整數)根的迴圈線圈22Y1~22Ym所成。在此感測器20中,係藉由X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21的迴圈部和Y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22的迴圈部,而構成位置檢測區域25。
此感測器20,係經由省略圖示之連接部,而
被與位置檢測電路26作連接。此位置檢測電路26,係具備有:選擇電路261、振盪器262、電流驅動器263、送受訊切換電路264、受訊放大器265、檢波電路266、低通濾波器267、取樣保持電路268、A/D(Analog to Digital)變換電路269、以及處理控制部260。
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
圈群22,係被與選擇電路261作連接。此選擇電路261,係根據從處理控制部260而來之控制指示,而依序對於2個的迴圈線圈群21、22中之1個的迴圈線圈作選擇。
振盪器262,係產生頻率f0之交流訊號。此交流訊號,係被供給至電流驅動器263處並被變換為電
流,之後,被送出至送受訊切換電路264處。送受訊切換電路264,係藉由處理控制部260的控制,而對於經由選擇電路261所選擇了的迴圈線圈所被作連接之連接目標(送訊側端子T、受訊側端子R),在每經過特定時間時作切換。在送訊側端子T處,係被連接有電流驅動器263,在受訊側端子R處,係被連接有受訊放大器265。
故而,在送訊時,經由送受訊切換電路264
之送訊側端子T,從電流驅動器263而來之交流訊號,係被供給至正被選擇電路261所選擇之迴圈線圈處。又,在受訊時,在被選擇電路261所選擇了的迴圈線圈處而產生之感應電壓,係經由選擇電路261以及送受訊切換電路264之受訊側端子R,而被送至受訊放大器265處並被放大,再送出至檢波電路266處。
藉由檢波電路266所被檢波到之訊號,係經
由低域濾波器267以及取樣保持電路268而被供給至A/D變換電路269處。在A/D變換電路269處,係將類比訊號變換為數位訊號,並供給至處理控制部260處。
處理控制部260,係進行用以檢測出位置之控
制。亦即是,處理控制部260,係對在選擇電路261處之迴圈線圈的選擇、送受訊切換電路264處之訊號切換控制、取樣保持電路268的時序等作控制。
處理控制部260,係藉由以將送受訊切換電路
264連接於送訊側端子T處的方式來進行切換,而對於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或者是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中之
正被選擇電路261所選擇的迴圈線圈進行通電控制,並使其送出電磁波。位置指示器300的共振電路,係接收從此迴圈線圈所送出之電磁波並積蓄能量。
接著,處理控制部260,係以將送受訊切換電
路264與受訊側端子R作連接的方式,而進行切換。如此一來,在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之各迴圈線圈處,係藉由從位置指示器300所送訊而來之電磁波而產生有感應電壓。處理控制部260,係根據此在各迴圈線圈處所產生了的感應電壓之電壓值的準位,而算出在感測器20之位置檢測區域25中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指示位置的座標值。之後,處理控制部260,係將所算出之座標值的資訊,例如供給至外部之電腦等處。
圖1,係為用以針對在被適用於圖2之感測器20中的第1實施形態之感測器20A處,X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21之各1根的迴圈線圈21Xi(i為1,2,...n之任一者)、和Y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群22之各1根的迴圈線圈22Yj(j為1,2,...m之任一者),是如何地對於基板23來形成一事,而進行說明者。
圖1(A),係為對於基板23而從其之其中
一面23a側來作了觀察之圖,圖1(B),係為對於基板23而從與其之厚度方向相垂直之方向來作了觀察之圖。
在圖1(B)中,係將構成迴圈線圈21Xi以及22Yj之導體圖案的圖示作了省略。
如此圖1(A)、(B)中所示一般,此例之
基板23,係被設為薄的薄片狀之可撓性基板。而,在此基板23之其中一面23a側處,係被形成有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之包圍有矩形區域的形狀之迴圈部21XiL中的與Y軸方向相平行之直線部XiLa、XiLb,在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側處,係被形成有迴圈部21XiL中之用以將前述直線部XiLa、XiLb之間作連接的與X軸方向相平行之直線部XiLc、XiLd。基板23之其中一面23a側的直線部XiLa、XiLb,和另外一面23b側的直線部XiLc、XiLd,係通過通孔31ai、31bi、31ci、31di而被作連接。
又,被設置在基板23之其中一面23a側處的
迴圈部21XiL中的直線部XiLa、XiLb之其中一方,在圖1之例中,直線部XiLb,係為了與由相互平行之第1以及第2線路所成的導出線路部21XiE作連接,而在其之中間處被作切斷。
構成導出線路部21XiE之第1以及第2線路
的其中一方,係藉由通過連接部24而與前述之位置檢測電路26的選擇電路261作連接,來成為被供給有訊號或者是用以將訊號取出之線路。以下,將此其中一方之線路,稱作前進線路XiEs。又,構成導出線路部21XiE之第1以及第2線路的另外一方,係為被與基準電位、例如被與接地電位作連接之線路。以下,將此另外一方之線路,
稱作回歸線路XiEg。另外,後述之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j,亦同樣的具備有具備相互平行之第3以及第4線路的導出線路部22YjE,且將第3以及第4線路中之被供給有訊號或者是用以將訊號取出之其中一方的線路,稱作前進線路YjEs,且將被與基準電位、例如被與接地電位作連接之另外一方的線路,稱作回歸線路YjEg。
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之迴圈部21XiL的直
線部XiLb之切斷部的其中一方之端部,係通過通孔31ei而與被形成在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側處的導出線路部21XiE之前進線路XiEs作連接,並且,直線部XiLb之切斷部的另外一方之端部,係通過通孔31fi,而與被形成在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側處的導出線路部21XiE之回歸線路XiEg作連接。前進線路XiEs和回歸線路XiEg,在此例中,係作為X軸方向之直線,而被相互平行地近接作配設。
如圖1中所示一般,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
之導出線路部21XiE,於此例中,係亦存在於位置檢測區域25內,至少,此位置檢測區域25內之導出線路部21XiE的前進線路XiEs和回歸線路XiEg,係作為相互近接了的平行之X軸方向之直線而被作配設。前進線路XiEs和回歸線路XiEg之間的間隔,例如係設為0.1mm。
將前進線路XiEs和回歸線路XiEg如此這般
地而作為相互近接了的平行之成對之直線的原因,係在於:由於導出線路部21XiE係亦存在於位置檢測區域25
內,因此,若是磁通量通過該對直線所作出之細長的面,則會產生多餘的電流,且該多餘之電流會成為進行在座標檢測電路處之位置檢測時的誤差訊號,因此係需要盡可能地將該誤差訊號抑制為小之故。
又,在此例中,導出線路部21XiE的前進線
路XiEs以及回歸線路XiEg,係與被設置在位置檢測區域25之外側處的連接部24作連接。
又,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j,其之包圍有矩
形區域之形狀的迴圈部22YjL中之與X軸方向相平行的直線部YjLa、YjLb,係被形成在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側處。而,在基板23之其中一面23a側處,係被形成有迴圈部22YjL中之用以將前述直線部YjLa、YjLb之間作連接的與Y軸方向相平行之直線部YjLc、YjLd。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側的直線部YjLa、YjLb,和其中一面23a側的直線部YjLc、YjLd,係通過通孔32aj、32bj、32cj而被作連接。
又,被設置在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側處的
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j之迴圈部22YjL中的直線部YjLa、YjLb之其中一方,在圖1之例中,直線部YjLb,係朝向X軸方向而被延長至較位置檢測區域25更為外側處,並被作為導出線路部22YjE之回歸線路YjEg。又,在位置檢測區域25中而位在X軸方向之最接近連接器側的位置處之迴圈部22YjL的直線部YjLc,係通過通孔32dj,而與在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側處而被形成在X
軸方向上的導出線路部22YjE之前進線路YjEs作連接。此前進線路YjEs,係與回歸線路YjEg相平行地而近接配設。
導出線路部22YjE之前進線路YjEs,係藉由與前述之位置檢測電路26的選擇電路261作連接,來成為被供給有訊號或者是用以將訊號取出之線路。回歸線路YjEg,係為被與基準電位、例如被與接地電位作連接之線路。此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j之導出線路部22YjE的前進線路YjEs以及回歸線路YjEg,亦係被與連接部24作連接。
另外,當然的,感測器20A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j之迴圈部21XiL以及22YiL,係為將對於用以使感測器與位置指示器300之間的由電磁感應所致的磁通量相交鏈一事而言為充分的特定之面積部分作包圍者。
在第1實施形態之感測器20A中,係設為藉由將如同上述一般而被形成於基板23處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的導出線路部21XiE之回歸線路XiEg和其他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k(但是,i≠k)之導出線路部21XkE的回歸線路XkEg的兩者共通化,來將用以從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而與位置檢測區域25之外側的連接部24作連接之導出線路的總計之線路數量作削減。
圖3,係為用以對於第1實施形態之感測器
20A的被形成於基板23處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中的任意之2個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之間之回歸線路的共通化作說明之圖,此圖3,係對於藉由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之導出線路21XiE和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k之導出線路21XkE來將回歸線路作了共通化的情況作展示。在此圖3中,與圖1相同的,實線之直線,係代表被形成在基板23之其中一面23a上的線路,點線之直線,係代表被形成在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上的線路。
如同前述一般,被形成在基板23之其中一面
23a處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之迴圈部21XiL的直線部XiLa以及XiLb,係通過通孔31ai、31bi、31ci、31di,而與被形成在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處的直線部XiLc以及XiLd作連接。同樣的,被形成在基板23之其中一面23a處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k之迴圈部21XkL的直線部XkLa以及XkLb,係通過通孔31ak、31bk、31ck、31dk,而與被形成在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處的直線部XkLc以及XkLd作連接。
又,被形成在基板23之其中一面23a上的X
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之迴圈部21XiL以及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k之迴圈部21XkL的直線部XiLb以及直線部XkLb,係使其之切斷部的其中一方之端部分別通過通孔31ei以及31ek,而與導出線路21XiE以及導出線路21XkE之前進線路XiEs以及XkEs作連接。
又,直線部XiLb以及直線部XkLb之切斷部
的另外一方之端部,係分別通過通孔31fi以及31fk,而被與導出線路21XiE以及導出線路21XkE之回歸線路XiEg以及XkEg作連接。於此情況,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之導出線路部21XiE的回歸線路XiEg,其之與通孔31fk作了連接之後的線路部,係成為被與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k之回歸線路XkEg作共用。亦即是,回歸線路XiEg和回歸線路XkEg,係被設為共通回歸線路CMg之構成。
又,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之導出線路部
21XiE的前進線路XiEs,係與共通回歸線路CMg相互平行地而被作近接配設,並且,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k之導出線路部21XkE的前進線路XkEs,係亦與共通回歸線路CMg相互平行地而被作近接配設。
如此這般,在第1實施形態中,藉由將X軸
方向之迴圈線圈的回歸線路與其他的X軸方向之迴圈線圈的回歸線路作共通化,在先前技術中,係作為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之導出線路部21XiE而需要2根的導出線路,並作為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k之導出線路部21XkE而需要2根的導出線路,而需要合計4根的導出線路,但是,在第1實施形態中,係能夠設為減少了1根之3根的導出線路。
又,在第1實施形態中,係更進而構成為:
將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之導出線路部21XiE的前進線路XiEs、和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k之導出線路部21XkE
的前進線路XkEs,以共通回歸線路CMg為中心地而形成於兩側處。因此,通孔31ei和31ek,係形成在橫跨共通回歸線路CMg之位置處。
如此這般,藉由設為以共通回歸線路CMg作
為中心而在兩側處配設前進線路XiEs和前進線路XkEs,係能夠使前進線路XiEs和共通回歸線路CMg之間的間隔以及前進線路XkEs和共通回歸線路CMg之間的間隔成為相等,而例如能夠將雙方之間隔設為0.1mm。藉由此,係能夠將由前進線路和回歸線路所形成之面積部分維持為最小的狀態,而能夠使誤差訊號之產生成為最小。
如同上述一般,針對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
之n個的迴圈線圈21X1~21Xn之各2根,藉由將導出線路21X1~21Xn之回歸線路作共通化,係能夠將從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所導出的導出線路之全體的回歸線路之線數量,設為先前技術的1/2。
進而,藉由將對於回歸線路作了共通化的X
軸方向迴圈線圈之數量設為3以上,係能夠將從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所導出的導出線路之全體的回歸線路之線數量更進一步減少。
例如,如圖4中所示一般,藉由將X軸方向
迴圈線圈群21之n個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1~21Xn,分成各由2根以上所成之群組G1、G2、...之複數個,並在各群組之每一者處而將回歸線路共通化,係能夠將從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所導出之導出線路的全體之回歸線
路的線數量,設為與該群組之數量相等的數量。亦即是,如圖4中所示一般,係可構成為在各群組G1、G2、...之每一者處而各具備有1根的共通回歸線路CMg1、CMg2、...。另外,當然的,構成各群組G1、G2、...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的數量,係可為相同之數量,亦可為相異之數量。
針對在被形成於基板23上時之1個的群組中
之複數個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之線路圖案的例子,以群組G1為藉由6個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1~21X6而被形成的情況為例,來在圖5中作展示。在其他之群組中之由複數個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所致之線路圖案,亦係成為相同之構成。
亦即是,圖5,係為針對從基板23之其中一
面23a側所觀察到的線路圖案以及通孔,而僅將群組G1作了展示者。在此圖5中,亦同樣的,係以實線來對於基板23之其中一面23a側的線路圖案作展示,並以點線來對於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側的線路圖案作展示。
構成迴圈線圈21X1~21X6之各迴圈部21X1L
~21X6L之各4個的直線部X1La、X1Lb、X1Lc、X1Ld~X6La、X6Lb、X6Lc、X6Ld,係如同使用圖3而作了說明一般,為分別通過通孔31a1、31b1、31c1、31d1~31a6、31b6、31c6、31d6而被作連接。
又,被形成在基板23之其中一面23a上的直
線部X1Lb~直線部X6Lb,係使其之切斷部的其中一方之
端部分別通過通孔31e1~31e6而與前進線路X1Es~X6Es作連接。
又,直線部X1Lb~X6Lb之切斷部的另外一方
之端部,係分別通過通孔31f1~31f6,而被與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側的回歸線路圖案作連接,但是,於此情況,在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側處,通孔31f1~31f6,由於係藉由身為1個的線路圖案之共通回歸線路CMg1而被作連接,因此,直線部X1Lb~X6Lb之切斷部的另外一方之端部,係全部被連接於共通回歸線路CMg1處。亦即是,6個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1~21X6之導出線路部21X1E~21X6E的回歸線路,係被設為作了共通化之1根的共通回歸線路CMg1。
其結果,若是先前技術,則作為6個的X軸
方向迴圈線圈21X1~21X6之導出線路部的線路數量,係需要前進線路和回歸線路之6對的12根線路,但是,在圖5之例中,係成為需要6根的前進線路和1根的共通回歸線路之總計7根的線路數量,而能夠作大幅度的削減。
又,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1~21X6之導出線
路部21X1E~21X6E的前進線路X1Es~X6Es之各個,係與共通回歸線路CMg1相平行地而被作近接配設。在此例中,亦同樣的,線路X1Es~X6Es以及CMg1之彼此相鄰接者的間隔,係被設為0.1mm。
於此情況,6根的前進線路X1Es~X6Es,係
如圖5中所示一般,以共通回歸線路CMg1作為中心而被
配設於其之兩側處。又,6根的前進線路X1Es~X6Es,當從連接部24側來作觀察時,係從迴圈部為位於較遠之位置處者起,而依序交互地被配設在共通回歸線路CMg1之兩側處。依據此,在圖5之例中,6根前進線路中之3根的前進線路X1Es、X3Es、X5Es,係被配設在共通回歸線路CMg1之上側處,剩餘之3根的前進線路X2Es、X4Es、X6Es,係被配設在共通回歸線路CMg1之下側處。於此情況,6根的前進線路X1Es~X6Es,係為了成為不會相互重合,而成為若是越接近連接部24則會成為越接近共通回歸線路CMg1之內側的位置。
如此這般,藉由將複數根之前進線路配設在
共通回歸線路CMg1之兩側處,相較於例如僅在共通回歸線路CMg1之單側處而將複數根之前進線路全部作配設的情況,係能夠將前進線路和共通回歸線路之間隔的最大值設為1/2。故而,係能夠將由前進線路和回歸線路之間隔所形成之面積部分盡可能地縮小,而能夠減輕誤差訊號之產生。又,藉由因應於X軸方向迴圈線圈之迴圈部的與連接部側間之距離,來將前進線路交互地配設在共通回歸線路之兩側處,係亦有著能夠將由於在導出線路部中之誤差訊號所導致的變動盡可能地設為均一之效果。
如同上述一般,若依據第1實施形態,則藉
由將X軸方向迴圈線圈之回歸線路與其他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之回歸線路作共通化,相較於先前技術,係能夠將導出線路之線路數量作削減。並且,由於係並未設置如同
先前技術一般之平塗圖案,因此,係能夠避免在平塗圖案之近旁所產生的在與位置指示器之間的電磁耦合中之磁通量的衰減。
又,當將感測器20A和位置檢測電路26藉由
連接部來作連接的情況時,係能夠將連接銷減少,而能夠進行連接部之小型化,並成為能夠降低成本。
另外,當然,亦可將n根的X軸方向迴圈線
圈21X1~21Xn之導出線路部21X1E~21XnE的回歸線路X1Eg~XnEg之全部作共通化,並設為1根的共通回歸線路CMg。但是,當X軸方向迴圈線圈之根數為多的情況時,由於共通回歸線路CMg和最外側的前進線路之間的間隔係會變大,而成為必須要對於誤差訊號之影響作考慮,因此,較理想,係如圖4以及圖5中所示一般,而分成複數的群組。
另外,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雖係僅針對X
軸方向迴圈線圈群而作了說明,但是,針對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亦可完全相同地將第1實施形態作適用。於此情況,導出線路之回歸線路的數量之最小值,係可設為針對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之1根和針對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之1根的合計2根。
另外,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說明中,雖
係設為將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和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之雙方的導出線路部共通地連接於1個的連接部處,但是,係亦可在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和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
將導出線路部之線路形成方向分別設為相互正交之方向。
又,在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說明中,雖係
設為使用1枚的基板23之第1面和其相反側之第2面的兩面,來形成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和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但是,亦可使用將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和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形成在相異之基板上,並將該2枚的基板作了貼合之2層基板的構成。
在此第2實施形態之感測器20B中,亦同樣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Xi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Yj之各個,係如圖1中所示一般地對於基板23而形成之。
但是,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係如圖6中所
示一般,將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的導出線路部21XiE之回歸線路XiEg和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j之迴圈部22YjL之1個的直線部YjLb作連接,而將此直線部YjLb亦作為回歸線路XiEg來使用,藉由此來作共通化,並將用以從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而與位置檢測區域25之外側的連接部24作連接之導出線路的總計之線路數量作削減。另外,在圖6中,亦與圖1相同的,實線之直線,係代表被形成在基板23之其中一面23a上的線路,點線之直線,係代表被形成在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上的線路。
亦即是,如圖6中所示一般,Y軸方向迴圈
線圈22Yj,係使基板之另外一面23b側的X軸方向之直線部YjLa以及YjLb,和其中一面23a側的Y軸方向之直線部YjLc以及YjLd,通過通孔32aj、32bj、32cj而被作連接,並藉由此而形成其之迴圈部22YjL。
之後,如同於前亦有所敘述一般,基板23之
其中一面23a的直線部YjLc,係通過通孔32dj,而在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處,於位置檢測區域25之外側處,與和X軸方向相平行地所形成之前進線路YjEs作連接。
又,被形成在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側處的X軸方向之直線部YjLb,係在位置檢測區域25之外側處,藉由更進而朝向X軸方向延長地來形成,而被設為回歸線路YjEg。
另一方面,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係與圖3
相同地,使基板23之其中一面23a側的直線部XiLa以及XiLb和另外一面23b側的直線部XiLc以及XiLd,通過通孔31ai、31bi、31ci、31di而被作連接,藉由此,來形成其之迴圈部21XiL。
又,被形成在基板23之其中一面23a上的直
線部XiLb之切斷部的其中一方之端部,係通過通孔31ei,而與被形成在基板23之另外一面23b側處的導出線路21XiE之前進線路XiEs作連接。此前進線路XiEs,係與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j之迴圈部22YjL的直線部YjLb相平行地作近接配設。前進線路XiEs和迴圈部22YjL之直線部YjLb之間的間隔,例如係設為0.1mm。
而,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直線部XiLb之切
斷部的另外一方之端部,係通過通孔31fi,而被與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j之迴圈部22YjL的直線部YjLb之中間部作連接。此迴圈部22YjL之直線部YjLb,係如同前述一般,為將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j之導出線路部22YjE的回歸線路YjEg設為其之延長部的線路。
又,如同前述一般,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j
之迴圈部22YjL的此直線部YjLb,係與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之導出線路部21XiE的前進線路XiEs相平行地作近接配設。
故而,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j之迴圈部
22YjL的此直線部YjLb,其之從與通過了通孔31fi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的直線部XiLb之間之連接點起直到連接部24為止的部份,係成為亦作為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之導出線路部21XiE的回歸線路XiEg而被作共用化。
又,在此第2實施形態中,在從位置檢測區
域25起而用以與其之外部的連接部24(在圖6中係省略圖示)作連接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i之導出線路部21XiE和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j之導出線路部22YjE處,係構成為具備有作了共通化的共通回歸線路CMYg者。
如同上述一般,在第2實施形態中,從X軸
方向迴圈線圈21Xi而來之導出線路部21XiE,係成為並不
需要個別地設置回歸線路,相應於此,係能夠對於導出線路之數量作相應之量的削減。
又,在第2實施形態中,當X軸方向迴圈線
圈群21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的數量係成為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之Y軸方向迴圈線圈的數量以下的情況時,係能夠將X軸方向迴圈線圈之各個,在與互為相異之Y軸方向迴圈線圈之間來進行回歸線路之共通化。於此情況,針對存在於位置檢測區域25內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的導出線路(前進線路和共通回歸線路(Y軸方向迴圈線圈之迴圈部的直線部))之間的間隔,係能夠恆常設為最小之間隔(例如0.1mm),而能夠將誤差訊號之產生抑制為最小。
又,由於作為從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之X
軸方向迴圈線圈之各個而來的導出線路,係成為不需要回歸線路,因此,係能夠將從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之全體而來的導出線路之回歸線路的數量,設為與Y軸方向迴圈線圈之數量相同。故而,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的情況,係能夠將從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之全體而來的導出線路之回歸線路的數量更加減少。
另外,當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之X軸方向
迴圈線圈的數量係成為較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之Y軸方向迴圈線圈的數量而更多的情況時,係只要將把Y軸方向迴圈線圈之迴圈部的直線部之一部分作為回歸線路而作
共用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的數量設為複數個即可。亦即是,係只要設為將第1實施形態和第2實施形態作了組合的形態即可。
圖7,係為針對將第1實施形態之圖5之例適
用在第2實施形態中的情況作展示者。在此圖7之例中,群組G1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1~21X6的回歸線路,係被與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u之迴圈部22YuL的一部分作共用,並作為共通回歸線路CMYg1而被導出至位置檢測區域25外。又,群組G2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7~21X12的回歸線路,係被與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v之迴圈部22YvL的一部分作共用,並作為共通回歸線路CMYg2而被導出至位置檢測區域25外。
圖8,係為針對在圖7中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
的情況時之群組G1處的基板23之線路圖案的例子作展示者。另外,在圖7以及圖8中,針對和圖4以及圖5相同之部分,係附加相同的參考符號。
如圖8中所示一般,各群組G1、G2、...之
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1~21X6、21X7~21X12、...的回歸線路,係如同在前述之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一般,被作了共通化。又,在第2實施形態中,於群組G1處,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u之迴圈部22YuL的直線部YuLb之一部分,係被與群組G1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1~21X6的被作了共通化之回歸線路作共用化,在位置檢測區域25之外側處,係被設為共通回歸線路CMYg1。又,於群
組G2處,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v之迴圈部22YvL的直線部YvLb之一部分,係被與群組G2之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7~21X12的被作了共通化之回歸線路作共用化,在位置檢測區域25之外側處,係被設為共通回歸線路CMYg2。
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u之導出線路部YuE的
前進線路YuEs,在此例中,係作為與共通回歸線路CMYg1相平行之最為近接的線路而形成之。同樣的,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v之導出線路部YvE的前進線路YvEs,在此例中,係作為與共通回歸線路CMYg2相平行之最為近接的線路而形成之。
如同上述一般,在第2實施形態中,藉由將
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之全部的X軸方向迴圈線路之回歸線路,連接於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之Y軸方向迴圈線圈之迴圈部的線路中之被連接有回歸線路者(亦包含有如同上述之例一般之被作延長並作為回歸線路的情況)處,係亦能夠將該Y軸方向迴圈線圈之迴圈部的線路作為X軸方向迴圈線圈之回歸線路而作共用化。因此,係能夠將從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之全體而來的導出線路,設為與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1~22Ym相同之量,而能夠設為先前技術之1/2。
又,當針對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1~22Ym而
更進而適用第1實施形態的情況時,由於係能夠將從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而來之導出線路的回歸線路,設為最
小為1根,因此,係能夠將從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之全體而來的導出線路之回歸線路設為最小為1根,而能夠大幅削減線路數量。
故而,若依據第2實施形態,則係能夠得到
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但是,由於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係能夠使導出線路之削減數量更為增多,因此,其效果係為更大。
另外,在第2實施形態中,亦同樣的,係並
不需要將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如同圖8之例一般地而分成各群組並將在各群組之每一者中所共有之Y軸方向迴圈線圈設為相異者,而亦可設為將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之全部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21X1~21Xn之回歸線路,與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中之任意之1根的Y軸方向迴圈線圈22Yj之迴圈部作連接並作共用化。
又,亦可採用將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X
軸方向迴圈線圈群和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之間的關係設為相反之構成。又,在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中,雖係構成為將從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而來之雙方的導出線路部,形成在與X軸方向相平行之方向上,並共通地連接於1個連接部處,但是,係亦可構成為形成在與Y軸方向相平行之方向上,並共通地連接於1個連接部處。
進而,亦可構成為從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之
各X軸方向迴圈線圈而僅將前進線路朝向X軸方向導
出,並從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之Y軸方向迴圈線圈而將各前進線路或者是共通回歸線路朝向Y軸方向導出。
又,在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的說明中,雖係
設為使用1枚的基板23之第1面和其相反側之第2面的兩面,來形成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和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但是,亦可使用將X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1和Y軸方向迴圈線圈群22形成在相異之基板上,並將該2枚的基板作了貼合之2層基板的構成。於此情況,X軸方向迴圈線圈之回歸線路和Y軸方向迴圈線圈之迴圈部的線路,係為通過貫通孔而被作連接者。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第1以及第2迴圈線圈之例的X軸方向迴圈線圈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係將其之迴圈部設為具備有將矩形區域作包圍一般之矩形形狀者,但是,可將本發明作適用之第1以及第2迴圈線圈的迴圈部之形狀,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具備有圓形、橢圓形、扇形、三角形等之各種形狀者。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X軸方向迴圈線圈以及Y軸方向迴圈線圈之迴圈部,雖係設為1圈捲繞,但是,可將本發明作適用之第1以及第2迴圈線圈的迴圈部,係亦可設為2圈捲繞以上之多重捲繞。
又,由本發明所致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係可作為如同被稱作智慧型手機之高功能行動電話終
端一般的重疊於顯示裝置之顯示畫面上而使用的感測器,來使用之。進而,當然的,亦可作為具備有將座標輸入裝置作了內藏的顯示裝置之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之感測器來使用,並且亦可作為並未內藏有畫面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來適用之。
20A‧‧‧感測器
21Xi‧‧‧X軸方向迴圈線圈
21XiL‧‧‧X軸方向迴圈線圈之迴圈部
21XiE‧‧‧X軸方向迴圈線圈之導出線路部
22Yj‧‧‧Y軸方向迴圈線圈
22YjL‧‧‧Y軸方向迴圈線圈之迴圈部
22YjE‧‧‧Y軸方向迴圈線圈之導出線路部
23‧‧‧基板
23a‧‧‧基板之其中一面
23b‧‧‧基板之另外一面
24‧‧‧連接部
25‧‧‧位置檢測區域
31ai、31bi、31ci、31di、31ei、31fi‧‧‧通孔
32aj、32bj、32cj、32dj‧‧‧通孔
XiEs、YjEs‧‧‧前進線路
XiEg、YjEg‧‧‧回歸線路
XiLa、XiLb、XiLc、XiLd‧‧‧直線部
YjLa、YjLb、YjLc、YjLd‧‧‧直線部
Claims (10)
- 一種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其特徵為,係被形成有:第1迴圈線圈群,係將第1迴圈線圈在第1方向上作複數個的配置,該第1迴圈線圈,係具備有由被相互平行地形成之第1以及第2線路所成的第1導出線路部、和被連續性地連接於前述第1導出線路部之前述第1以及第2線路處並且成為將特定之面積區域作包圍一般之形狀的第1迴圈部;和第2迴圈線圈群,係將第2迴圈線圈在與前述第1方向相正交之第2方向上作複數個的配置,該第2迴圈線圈,係具備有由被相互平行地形成之第3以及第4線路所成的第2導出線路部、和被連續性地連接於前述第2導出線路部之前述第3以及第4線路處並且成為將特定之面積區域作包圍般之形狀的第2迴圈部,並且,該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係將前述第1迴圈線圈群以及前述第2迴圈線圈群之前述第1迴圈部以及第2迴圈部所佔據之區域,作為位置檢測區域,該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係在前述位置檢測區域內,將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或第2線路中的其中一方之線路,與其他之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或第2線路的其中一方之線路、或者是與前述第2迴圈線圈之第2迴圈部的線路,此兩者之至少其中一方作連接,藉由此來作共通化,並且,將前述把線路作了共 通化的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或第2線路的另外一方,與前述作了共通化的線路相平行地作近接配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其中,前述第1導出線路部之前述第1線路,係為用以供給訊號或者是將訊號取出之線路,前述第2線路,係為被連接於基準電位之線路,將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導出線路部的前述第2線路,與其他之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導出線路部的第2線路、或者是與前述第2迴圈線圈之第2迴圈部的線路,此兩者中之至少一者作連接,藉由此來作共通化,並且,將把前述第2線路作了共通化的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線路,與前述作了共通化的線平行地作了近接配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其中,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迴圈部的至少與前述第1方向相交叉的部份,係被形成在前述基板之第1面上,同時,前述第1導出線路部,係被形成在與前述基板之前述第1面相反側的第2面上,並且係經由被設置在前述基板處之通孔,而將前述第1導出線路部和前述第1迴圈部作連接,前述第2迴圈線圈之前述第2迴圈部的至少與前述第2方向相交叉的部份,係被形成在前述基板之第2面上,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以及第2線路的其中一方之線路和前述另外之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以及第2線路的其中一方之線路或者是前述第2迴圈線圈之前述第2迴圈部的至少其中一方之間 的連接,係在前述基板之前述第2面上而進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其中,在前述位置檢測區域內,係藉由將前述第1迴圈線圈群之複數個的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導出線路部的前述第2線路與前述第1迴圈線圈群之其他的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導出線路部的前述第2線路作共通連接,來進行共通化,並且,將使前述第2線路作了共通化的前述複數個的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線路,設為與前述進行了共通化的第2線路相平行地而並排前進。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其中,被與前述進行了共通化的前述第2線路平行地作了配設之將前述第2線路作了共通化的前述複數個的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導出線路部的前述第1線路,係在前述進行了共通化的前述第2線路之兩側處,以將前述進行了共通化的前述第2線路作為中心地來交互配置的方式而被形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其中,前述第1迴圈線圈群之前述複數個的迴圈線圈,係被分割成複數個的群組,並設為將在前述複數個的群組之各個中之各別的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導出線路部的前述第2線路作了共通化之線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 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其中,在前述位置檢測區域內,係藉由將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導出線路部的前述第2線路,與前述第2迴圈線圈之前述第2迴圈部作連接,來將前述第2迴圈部之線路作為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2線路而進行共用化,並且,將使前述第2線路作了共用化的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1線路,設為與前述進行了共用化的前述第2迴圈部之線路相平行地而並排前進。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其中,在前述位置檢測區域內,係藉由將前述第1迴圈線圈群之複數個的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2線路與前述第1迴圈線圈群之其他的前述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第2線路作共通連接,來進行共通化,並且,在前述位置檢測區域內,藉由將使前述第2線路作了共通化的前述複數個的第1迴圈線圈之前述進行了共通化的前述第2線路,與前述第2迴圈線圈之前述第2迴圈部作連接,來將前述第2迴圈部之線路作為前述複數之第1迴圈線圈的前述第2線路來共用化,更進而,將使前述第2線路作了共通化的前述複數之第1迴圈線圈的前述第1線路,設為與前述進行了共用化的前述第2迴圈部之線路相平行地而並排前進。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其中,前述第1迴圈線圈群之前述複數個的第1迴圈線圈,係相互重合,並且,前述第2 迴圈線圈群之前述複數個的第2迴圈線圈,係相互重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其中,前述第1導出線路部和前述第2導出線路部,係均為與前述第1方向相平行地而被作配列並被連接於1個的連接部處所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52683A JP5888733B2 (ja) | 2012-03-09 | 2012-03-09 | 電磁誘導方式の座標入力装置のセンサ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51255A true TW201351255A (zh) | 2013-12-16 |
TWI550497B TWI550497B (zh) | 2016-09-21 |
Family
ID=47912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06967A TWI550497B (zh) | 2012-03-09 | 2013-02-27 | 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60436B2 (zh) |
EP (1) | EP2637082B1 (zh) |
JP (1) | JP5888733B2 (zh) |
KR (1) | KR102030185B1 (zh) |
CN (2) | CN103309545B (zh) |
DE (1) | DE202013012596U1 (zh) |
TW (1) | TWI55049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1328B (zh) * | 2018-11-12 | 2020-01-01 | 劉志岷 | 多點陣列式天線收發感應觸控板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88733B2 (ja) * | 2012-03-09 | 2016-03-22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磁誘導方式の座標入力装置のセンサ |
CN103615961B (zh) * | 2013-11-19 | 2016-03-23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螺旋光电位敏定位装置及方法 |
JP2016029519A (ja) * | 2014-07-25 | 2016-03-03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検出用センサ及び位置検出用センサの製法 |
KR102535941B1 (ko) * | 2015-04-17 | 2023-05-25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 전자 유도 방식의 위치 검출 센서 |
JP5984281B1 (ja) * | 2015-04-17 | 2016-09-06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磁誘導方式の位置検出センサ及び電磁誘導方式の位置検出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
JPWO2016194543A1 (ja) | 2015-06-01 | 2017-12-14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検出センサ及び位置検出センサの製法 |
CN106933437B (zh) * | 2017-02-13 | 2018-11-27 | 深圳市华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写输入装置 |
CN107066165B (zh) * | 2017-02-13 | 2018-06-12 | 深圳市华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编码磁信号定位感应装置 |
JPWO2021182017A1 (zh) | 2020-03-11 | 2021-09-16 | ||
KR20230058716A (ko) | 2020-11-06 | 2023-05-03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와코무 | 센서 |
KR102519345B1 (ko) * | 2020-12-22 | 2023-04-10 | 유현우 | 오브젝트의 위치 및 종류 식별 장치 |
KR20230039889A (ko) * | 2021-09-14 | 2023-03-2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KR20230172643A (ko) * | 2022-06-15 | 2023-12-2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센싱 시스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42717B2 (ja) * | 1991-11-08 | 1999-01-06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座標入力装置のセンス部 |
JPH06242873A (ja) * | 1993-02-17 | 1994-09-02 | Hitachi Seiko Ltd | 座標検出装置の布線板 |
JP3502664B2 (ja) * | 1994-06-20 | 2004-03-02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検出装置 |
JP3517449B2 (ja) * | 1994-07-27 | 2004-04-12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検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3015269B2 (ja) * | 1994-12-05 | 2000-03-06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
TWI253003B (en) * | 2002-05-10 | 2006-04-11 | Waltop Int Corp | Antenna layout and coordinate positioning method for electromagnetic-induction systems |
JP4405247B2 (ja) * | 2003-11-28 | 2010-01-27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座標入力装置のセンス部 |
JP2008191860A (ja) * | 2007-02-02 | 2008-08-21 | Casio Comput Co Ltd | 電磁誘導型入力パネル及び電磁誘導型入力パネル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JP5067763B2 (ja) * | 2008-10-08 | 2012-11-07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 接触検出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接触検出方法 |
JP5886489B2 (ja) * | 2009-09-21 | 2016-03-16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検出装置 |
JP5275959B2 (ja) * | 2009-11-17 | 2013-08-28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コイル、位置指示器、位置検出装置及びコイル巻回方法 |
TWM379806U (en) * | 2009-12-07 | 2010-05-01 | Waltop Int Corp | Touch apparatus |
CN201754208U (zh) * | 2010-01-20 | 2011-03-02 |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式显示装置 |
TW201131460A (en) * | 2010-03-04 | 2011-09-16 |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 Touch panel apparatus with shared output pin configur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
JP5427070B2 (ja) * | 2010-03-05 | 2014-02-26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位置検出装置 |
TWI441063B (zh) * | 2010-05-05 | 2014-06-11 | Waltop Int Corp | 電磁天線迴路佈局 |
JP5888733B2 (ja) * | 2012-03-09 | 2016-03-22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電磁誘導方式の座標入力装置のセンサ |
-
2012
- 2012-03-09 JP JP2012052683A patent/JP5888733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2-08 US US13/763,323 patent/US8860436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2-21 CN CN201310055703.XA patent/CN103309545B/zh active Active
- 2013-02-21 CN CN2013200804761U patent/CN20313380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 2013-02-27 TW TW102106967A patent/TWI550497B/zh active
- 2013-03-04 KR KR1020130022874A patent/KR10203018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3-05 EP EP13157741.3A patent/EP2637082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3-05 DE DE202013012596.9U patent/DE202013012596U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1328B (zh) * | 2018-11-12 | 2020-01-01 | 劉志岷 | 多點陣列式天線收發感應觸控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186784A (ja) | 2013-09-19 |
KR102030185B1 (ko) | 2019-10-08 |
CN203133807U (zh) | 2013-08-14 |
EP2637082A3 (en) | 2017-08-02 |
DE202013012596U1 (de) | 2017-09-21 |
US8860436B2 (en) | 2014-10-14 |
CN103309545A (zh) | 2013-09-18 |
EP2637082A2 (en) | 2013-09-11 |
JP5888733B2 (ja) | 2016-03-22 |
TWI550497B (zh) | 2016-09-21 |
CN103309545B (zh) | 2017-09-15 |
KR20130103375A (ko) | 2013-09-23 |
US20130234730A1 (en) | 2013-09-12 |
EP2637082B1 (en) | 2020-04-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50497B (zh) | 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輸入裝置的感測器 | |
JP7285784B2 (ja) | 大面積スケーラブル高共振ワイヤレス電力コイル | |
US20170074908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current sensor | |
JP5024366B2 (ja) | アンテナコイル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 | |
EP2372838B1 (en) | Coil for two-way transmission and two-way transmission device using same | |
US9829551B2 (en) | RF coil unit and MRI apparatus | |
JP2013186784A5 (zh) | ||
CN103699288B (zh) | 电磁感应方式的位置检测传感器 | |
JP2007249669A (ja) | 位置検出装置、位置入力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 | |
WO2021005905A1 (ja) | 位置検出用センサ及び電子機器 | |
CN107533399B (zh) | 电磁感应方式的位置检测传感器 | |
JP2024511467A (ja) | タッチ入力装置 | |
US20240280648A1 (en) | Magnetic detection device | |
GB2475842A (en) | Isolation arrangement between magnetically coupled 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s | |
KR20130131092A (ko) | 좌표 표시 장치의 입력 좌표를 측정하는 좌표 측정 장치 | |
KR20150082953A (ko) | 알에프 코일 및 이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알에프 코일 어셈블리 | |
CN117075761A (zh) | 电磁感应通道线分组并联的电磁触控感应器及显示器 | |
KR20190098669A (ko) |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 |
KR20190098670A (ko) |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 |
JP2000323761A (ja) | 超伝導量子干渉素子 | |
JP2010233808A (ja) | コイル装置およ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