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9404A - 拉門機構 - Google Patents

拉門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9404A
TW201339404A TW101133088A TW101133088A TW201339404A TW 201339404 A TW201339404 A TW 201339404A TW 101133088 A TW101133088 A TW 101133088A TW 101133088 A TW101133088 A TW 101133088A TW 201339404 A TW201339404 A TW 2013394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locking
movable
fixed
gauze
outdo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3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9037B (zh
Inventor
Shinpei Eda
Original Assignee
Ykk Architectur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Architectural filed Critical Ykk Architectural
Publication of TW201339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9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9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9037B/zh

Link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提供一種藉由簡單的操作即可使面材與紗網適當地連動的雙滑動窗。雙滑動窗係具備用以使外側拉窗與網連動的連動機構60,連動機構60係具備:在可動桿54中之朝該可動桿54之長度方向並排設置的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63;固定在外側拉窗中之可分別與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63相對向之位置之與可動連動構件63相同數量的固定連動構件64;設在可動桿54的室內側把手622;及依據室內側把手622的操作,在使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63分別與複數個固定連動構件64接觸而使外側拉窗與網成為可連動的連動位置、及不與複數個固定連動構件64分別接觸而使外側拉窗與網成為不可連動之非連動位置之間,使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63移動的連動軌61。

Description

拉門機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拉門機構。
以往,在各種窗等的拉門機構中,已知有一種可左右或上下開閉自如而且可捲繞防蟲網(net)等之紗網(screen)的紗網裝置(請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
該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做為紗網裝置的收納紗窗係具備:固定在窗格(sash)框架之左右一對網體捲繞裝置;用以分別連結網體捲繞裝置之上部間及下部間的上下一對護軌(guard rail);沿著一對護軌滑動的左右一對可動桿:及連結於各可動桿並且以各網體捲繞裝置所捲繞的左右一對網體。
在可動桿之縱材之長度方向中間部,係安裝有紗窗開閉操作構件。此紗窗開閉操作構件係具備:固定於可動桿的固定構件;及設為可相對於固定構件上下移動自如的可動構件。此外,在以移動自如之方式裝設於窗格框架的外拉窗,係固設有連結突起。
再者,在可動構件相對於固定構件為下方的第2位置時,由於可動構件係位在較連結突起的下部更下方,因此即使外拉窗朝面內方向移動,連結突起也不會與可動構件產生干擾。另一方面,在可動構件相對於固定構件為上方的第1位置時,可動構件之上端部會成為與連結突起之下端部份大致相同高度,當外拉窗朝面內方向移動時,連結 突起即與可動構件產生干擾(面接觸),而可動桿則與外拉窗連動而移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622077號公報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構成中,紗窗開閉操作構件及連結突起係僅設在上下方向大致中央的1個位置。因此,可動桿與外拉窗連動而移動時,可動桿之例如上端側會傾斜成位於較下端側更靠近移動方向的前方側,而有無法使可動桿順暢地移動之虞。
為了解決此缺失,雖可考慮在上下設置複數個一對紗窗開閉操作構件及連結突起,但操作複數個紗窗開閉操作構件的作業極為繁雜。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提供一種藉由簡單的操作即可使面材與紗網適當連動的拉門機構。
本發明之拉門機構係具備:框架體;面材,在前述框架體內以可於橫寬方向滑動自如之方式被支撐;紗網裝置,具有被捲繞成可與前述面材之滑動方向平行地被拉出的紗網、及設於前述紗網之拉出方向之前端緣的可動桿,且安裝於前述框架體;及連動機構,用以使前述面材與前述紗網連動;前述連動機構係具備: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設 在前述可動桿及前述面材中之一方之構成元件;與前述可動連動構件相同數量的固定連動構件固定在前述可動桿及前述面材中之另一方構成元件中之可分別與前述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相對向之位置;操作構件,設於前述一方之構成元件;及可動連動構件移動裝置,依據前述操作構件的操作,在前述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分別接觸於前述複數個固定連動構件而使前述面材與前述紗網成為可連動的連動位置、及分別不接觸於前述複數個固定連動構件而使前述面材與前述紗網成為不可連動的非連動位置之間,使前述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移動。
在此,以紗網而言,係可例示具有防蟲、遮光、隔熱、遮眼等之功能的網材、布材等。此外,以紗網的拉出方向而言,亦可為上下或左右任一方向。再者,以紗網裝置而言,係可為可配置在窗、玄關、展示櫃(showcase)之屋內側或屋外側者。此外,以面材而言,亦可為在由上框、下框及左右縱框所構成之框組之內部,嵌入有單層或複數層的玻璃或樹脂面板、對接玻璃、附網玻璃等之面板者。
依據本發明,僅藉由操作構件的操作,即可使設於可動桿及面材中之一方之構成元件之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在與固定於另一方之構成元件之複數個固定連動構件接觸的連動位置、與不與固定於另一方之構成元件之複數個固定連動構件接觸的非連動位置之間移動。因此,在使可動連動構件移動至連動位置之後,藉由使面材及可動桿中之一方滑動,即可使可動連動構件與固定連動構件接觸,而 與一方連動而使另一方滑動。
因此,僅藉由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的簡單方法,即可使面材與紗網連動。此外,由於分別各設有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與固定連動構件,因此面材與可動桿連動滑動時,例如可動桿之複數個部位幾乎會被固定連動構件以大致相同的力所推壓,而可抑制可動桿傾斜。
在本發明之拉門機構中,較佳為前述面材係具備面板(panel)、及包圍前述面板的框架;前述可動連動構件移動裝置係為在前述可動桿及前述面材之前述框架中之一方之構成元件之內部中設為可朝長度方向滑動自如,且固定有前述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的連動軌。
依據本發明,藉由僅使連動軌滑動的簡單構成,即可使可動連動構件在連動位置與非連動位置之間移動。
在本發明之拉門機構中,較佳為在前述一方的構成元件中係設有被卡合部;前述連動機構係具備:滑動限制部,構成為從前述連動軌突出而可卡合於前述被卡合部,且藉由前述卡合來限制前述連動軌的滑動而將前述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定位在前述連動位置或前述非連動位置,且藉由解除前述卡合而使前述連動軌成為可滑動;及滑動限制控制部,依據前述操作構件的操作,使前述滑動限制部在卡合於前述被卡合部的位置與不卡合於前述被卡合部的位置之間移動。
依據本發明,依據操作構件的操作,使滑動限制部卡合於被卡合部,藉此即可將可動連動構件定位在連動位置 或非連動位置。因此,例如,可防止可動連動構件因為連動軌的本身重量而從連動位置或非連動位置移動。
在本發明之拉門機構中,較佳為前述操作構件係隔著前述一方之構成元件中之前述面材或前述紗網而分別配置於兩側。
依據本發明,可從隔著面材或紗網的兩側,進行使面材與紗網連動的操作,而可提升拉門機構的便利性。
在本發明之拉門機構中,較佳為在前述可動連動構件及前述固定連動構件中之一方之構件中之前述滑動方向的一側,係設有在前述面材與前述紗網連動時與另一方構件接觸的接觸部,而在另一側則設有朝前述一側傾斜而使前述另一方構件可滑動的傾斜面部。
依據本發明,例如在將傾斜面部設於可動連動構件時,固定連動構件係相對於可動連動構件位於面材之滑動方向的另一側(設有傾斜面部之側),而且,可動連動構件位於連動位置時,即使誤將面材朝一側(以使固定連動構件接近傾斜面部之方式)滑動,由於固定連動構件也會與可動連動構件的傾斜面部接觸而滑動,因此可緩和其接觸時的衝擊。因此,可抑制固定連動構件或可動連動構件的破損或掉落。
再者,只要可動桿以朝橫寬方向若干偏移或可撓曲之方式設置,則不需使可動連動構件回到非連動位置,藉由一面使固定連動構件滑動於傾斜面部一面使可動連動構件偏移或撓曲,就可使之移動至可動連動構件的一側,且從 此移動的狀態藉由使面材滑動,就可使紗網連動。
以下根據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
首先說明做為拉門機構之雙滑動窗1之整體構成。另外,在以下說明中,顯示「右」、「左」等之方向或位置的用語,係以從室外觀看的方向為基準。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雙滑動窗1係構成為包括:固定於建築物之外壁開口部之屬於框架體的窗框架2;以開閉自如之方式支撐於該窗框架2之內側拉窗3及作為面材的外側拉窗4;及安裝於窗框架2之屋外之橫寬面之作為紗網裝置的滾輪紗窗5。
窗框架2係具備上框架21、下框架22及左右的縱框架23、縱框架24。
上框架21係具備形成為下方開口的剖面橫U字形,且將內側拉窗3之上端保持為滑動自如的拉窗上導引(guide)部251。此外,上框架21係具備從拉窗上導引部251之上端延伸至室外的延出部211、及從該延出部211之前端朝上下延伸的上橫寬面部212。再者,在延出部211之縱深方向大致中央,係設有朝下方延伸的拉窗上軌道261。
下框架22係具備:從室內朝向室外以接近下方之方式傾斜的下框架傾斜面部221;從下框架傾斜面部221之縱深方向大致中央朝上方延伸之拉窗下軌道252;從較拉窗下軌道252更室外側朝上方延伸的拉窗下軌道262;從下框架傾斜面部221之前端朝下方延伸的立下部222;從 立下部222之上下方向大致中央朝室外延伸之室外底面部223;及從室外底面部223之前端朝上方延伸的下橫寬面部224。
此外,如第1圖所示,窗框架2係固定於軀體罩蓋(cover)G。在被該軀體罩蓋G與窗框架2之立下部222與室外底面部223所包圍的區域中,係充填有密封材S。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滾輪紗窗5係具備:捲繞軸50;以可拉出之方式捲繞於該捲繞軸50之做為紗網的網51;用以使外側拉窗4與網51連動開閉的連動機構60;藉由網51開閉的紗網框架70;及將紗網框架70固定於窗框架2的附接件(attachment)90。
網51係構成為具備:網本體52,透過雙面膠帶510固定於捲繞軸50;固定帶(fastener tape)53,設在該網本體52中之沿著開閉方向之端緣(與網本體52之拉出方向平行的端緣)的上下端緣;及可動桿54,設在網本體52之封閉方向側的側端緣。
如第3圖至第6圖所示,可動桿54係具備四角筒狀之可動桿本體541。在該可動桿本體541的右側面,係設有內軌道(inner rail)保持部542。此內軌道保持部542係用以保持設在網本體52之門前側之端緣的可動桿內軌道543。
此外,在可動桿54之室外側的側面及室內側的側面,係分別設有做為被卡合部的室外中間孔544及室內中間孔545。此室外中間孔544及室內中間孔545係設在上下方向 大致中央,且形成於朝上下延伸的長方形。此外,在室內中間孔545的上方及下方,係分別設有朝上下延伸的室內端側孔546。
再者,在可動桿本體541之室內側的面,係設有與外側拉窗4滑接的馬海毛(mohair)547。此外,在可動桿本體541的上端及下端,係分別設有上滑動片548及下滑動片549。上滑動片548及下滑動片549雖藉由上軌道框架82及下軌道框架84引導分別自如地朝左右滑動,但形成為可若干偏移至室外側及室內側(縱深方向)。
連動機構60係具備:以可升降之方式收容在可動桿本體541內之做為可動連動構件移動裝置的連動軌道61;用以操作該連動軌道61的把手部62;與連動軌道61同步升降的可動連動構件63;設在外側拉窗4且與可動連動構件63卡合的固定連動構件64;及限制連動軌道61之下降的連動鎖65。
連動軌道61係例如藉由金屬所形成,且藉由朝上下延伸之長方形板狀之軌道本體611、從該軌道本體611之室外側端緣朝右方延伸之室外面部612、從軌道本體611之室內側端緣與室外面部612平行延伸之室內面部613而形成為剖面大致橫U字形。
在室外面部612及室內面部613之上下方向大致中央,係分別設有用以收容連動鎖65的鎖收容凹部614。此外,在室外面部612中之鎖收容凹部614的上方,係設有朝上下延伸的室外側把手用孔615。此外,在室內面部613中 之鎖收容凹部614的上方,係設有朝上下延伸之室內側把手用孔616。室內側把手用孔616係設成下端位置位於與室外側把手用孔615之下端相同的高度,而上端位置則位於較室外側把手用孔615之上端更下方。此外,在室內面部613之上端側及下端側,係設有母螺紋部617。
如第4圖及第6圖所詳示,把手部62係具備:設在室外側之長方形板狀之做為操作構件的室外側把手621;及設在室內側且與室外側把手621相同形狀之做為操作構件的室內側把手622。
在室外側把手621之室內側面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係設有朝向室內側突出的棒狀部623。在棒狀部623的內部,係設有卡合凹部624。再者,在棒狀部623,係設有朝向下方延伸成大致梯形板狀之做為滑動限制控制部的鎖操作部625。鎖操作部625中之室內側的側面,係形成為以從上端朝向下端接近室外之方式傾斜的把手側操作傾斜部626。
在室內側把手622之室外側面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係設有朝向室外側突出的卡合突部627。
再者,藉由室外中間孔544與插通於室外側把手用孔615之棒狀部623之卡合凹部624、及室內中間孔545與插通於室內側把手用孔616之卡合突部627卡合,使得室外側把手621與室內側把手622連結成可相對於可動桿54滑動。
如第4圖及第5圖所詳示,可動連動構件63係藉由 樹脂或金屬而形成為大致塊(block)狀。此可動連動構件63係分別設在可動桿54的上側及下側。具體而言,可動連動構件63係藉由貫通可動桿54之室內端側孔546而螺合於連動軌道61之母螺紋部617的螺釘630而固定於連動軌道61,且與連動軌道61連動而升降。
此外,可動連動構件63係具備:朝上下延伸之大致長方形塊狀的可動連動本體631;及從可動連動本體631之右側面之室內側朝右方延伸之做為接觸部的可動卡合片632。可動卡合片632的延出前端係形成為曲面狀。
再者,可動連動構件63之室內側的面,係包括從可動卡合片632之延出前端至可動連動本體631之左右方向大致中央的部分且為與外側拉窗4之室外面大致平行之平行面部633、及較平行面部633靠左側之部分且為以從右朝向左接近室外之方式傾斜(以從外側拉窗4離開之方式傾斜)之做為傾斜面部的可動傾斜面部634。
此外,在可動連動構件63之室外側之面的大致中央,係設有突出於室外之定位突部635。螺釘630係從該定位突部635之室外側的面突出而螺合於母螺紋部617。
固定連動構件64係藉由與可動連動構件63相同的材料而形成為大致塊狀,且藉由螺合於構成外側拉窗4之面板40之右側之縱框41的螺釘640(參照第3圖)而分別固定於外側拉窗4之上側及下側。
此外,固定連動構件64係具備:朝上下延伸之大致長方形塊狀的固定連動本體641;及從固定連動本體641 之左側面中之室內側朝左方延伸之做為接觸部的固定卡合片642。固定卡合片642的延出前端係形成為曲面狀。
再者,固定連動構件64之室內側的面,係包括從固定卡合片642之延出前端至固定連動本體641之左右方向大致中央的部分且與外側拉窗4之室外面大致平行的平行面部643、及較平行面部643更右側之部分且以從左朝向右接近室內之方式傾斜之做為傾斜面部的固定傾斜面部644。
再者,固定連動構件64係固定為:當連動軌道61藉由把手部62的操作下降至下限位置時,可動連動構件63即位於固定連動構件64伴隨著外側拉窗4之滑動之移動軌跡上的連動位置,而於連動軌道61上升至上限位置時,則可動連動構件63位於從固定連動構件64之移動軌跡偏離的非連動位置。
藉由此種構成,當外側拉窗4在可動連動構件63位於連動位置的狀態下被操作而打開時,固定卡合片642與可動卡合片632即卡合,且與外側拉窗4連動而使滾輪紗窗5打開。此外,當滾輪紗窗5在可動卡合片632與固定卡合片642卡合的狀態下被操作而關閉時,外側拉窗4即與滾輪紗窗5連動而關閉。
亦即,以可動連動構件63為基準來考量時,在可動連動構件63之外側拉窗4之滑動方向的一側(右側),係設有卡合在固定連動構件64之外側拉窗4之滑動方向之另一側(左側)之固定卡合片642的可動卡合片632。此外,在 可動連動構件63之前述另一側(左側),係設有朝前述一側(右側)傾斜的可動傾斜面部634。
另一方面,以固定連動構件64為基準來考量時,在固定連動構件64之外側拉窗4之滑動方向的一側(左側),係設有卡合在可動連動構件63之外側拉窗4之滑動方向之另一側(右側)之可動卡合片632的固定卡合片642。此外,在固定連動構件64之前述另一側(右側),係設有朝前述一側(左側)傾斜的固定傾斜面部644。
如第6圖及第7圖所詳示,連動鎖65係具備:大致長方形箱狀的鎖殼體(case)66;及設在該鎖殼體66內之做為滑動限制部的鎖本體68。
鎖殼體66係藉由長方形板狀的下面部661、立設在下面部661之短邊方向之兩側緣的左右縱深面部662、立設在下面部661之長度方向之一側緣的室內面部663、及將左右縱深面部662中之室外側之上端彼此予以連結的連結部664,而形成為上面及室外側之面開口的形狀。
在下面部661之室內側及室外側的縱深方向大致中央,係設有與鎖收容凹部614之定位凹部618卡合,以限制該鎖殼體66朝橫寬方向移動的第1定位突部665。在下面部661中,係設有用以連通鎖殼體66內部與外部的連通孔666。
此外,在下面部661之下面及左右之縱深面部662的上面,係突出有抵接於室外面部612,用來限制該鎖殼體66朝室內側移動的第2定位突部667。
再者,在左右之縱深面部662的上端,係設有朝彼此接近之方向突出之殼體上面突部668。該殼體上面突部668係從縱深方向大致中央設置至室內面部663。
此外,在室內面部663之室內側的面,係設有朝向室外突出之彈簧用突部669。
鎖本體68係藉由大致長方形板狀的下面部681、立設在下面部681之短邊方向之兩側緣之左右的縱深面部682、立設在下面部681之長度方向之一側緣的室外面部683、及立設在該長度方向之另一側緣的室內面部684,而形成為上面開口的形狀。
在下面部681之室外面部683側,係設有用以連通鎖本體68內部與外部的連通孔685。
在左右的縱深面部682中,係設有在下方形成缺口的缺口部686。此外,在左右的縱深面部682,係設有從缺口部686之室內側之端部的上端朝向室外水平延伸之大致棒狀的彈性變形部687。
在該彈性變形部687的前端,係設有突出防止部688。該突出防止部688係形成為該突出防止部688之上端位於較室外面部683及室內面部684之上表面更上方。此外,突出防止部688之上表面,係構成以從室外朝向室內接近下方之方式傾斜的滑接傾斜面部689。
此外,在室內面部684之室外側之面的橫寬方向兩端,係設有以從上端朝向下端接近室外之方式傾斜的鎖側操作傾斜部696。再者,在室外面部683之室內側的面,係設 有朝向室內突出之彈簧用突部691。
藉由此種構成,即使鎖本體68藉由鎖彈推彈簧650的復原力而彈推於室外側,也會因為突出防止部688之室外側的面與連結部664之室內側之面的抵接,而限制鎖本體68朝室外側的移動,而可防止鎖本體68從鎖殼體66突出。此外,在突出防止部688之室外側之面與連結部664之室內側之面抵接的狀態下,由於彈簧用突部669與彈簧用突部691係分開,因此可將鎖本體68推入至鎖殼體66內,直到鎖本體68不會從鎖殼體66的室外側端部突出為止。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紗網框架70係具備從室外觀看時以位於窗框架2之右端側之方式固定的收容殼體71、從該收容殼體71之上端朝左方延伸的上軌道框架82、及從收容殼體71之下端朝左方延伸的下軌道框架84,且構成為從室外側觀看時左方開口的大致橫U字形。
收容殼體71係具備:大致四角筒狀的收容體72;用以封住該收容體72之上端的殼體蓋(CAP)74;及用以封住收容體72之下端的棘輪(ratchet)76。
收容體72係具備:大致L字板狀的殼體本體720,具有與窗框架2相對向之室內面部721及從該室內面部721之右端朝室外側延伸之右面部722;及大致L字板狀的殼體罩蓋730,具有與室內面部721相對向之室外面部731及從該室外面部731之左端朝室內側延伸之左面部732。再者,殼體本體720係透過雙面膠帶727而固定於縱框架 24。
在室外面部731的右端,係設有以覆蓋旋轉軸片726之方式嵌合的剖面大致C字形的嵌合凹部733。藉由此種構成,即可將殼體罩蓋730相對於殼體本體720為室外側開閉。
棘輪76係設有以可旋轉之方式支撐捲繞軸50之下端的下軸承部764、及用以調整捲繞軸50之捲繞速度的捲繞速度調整部765。
再者,殼體蓋74及棘輪76係藉由螺釘745及螺釘775螺合於殼體本體720而固定於殼體本體720。再者,殼體罩蓋730係在關閉的狀態下,藉由將插通於該殼體罩蓋730之螺釘735螺合於棘輪76,而得以維持無法打開的狀態。
此外,在收容殼體71之室內側之面的上端側,係安裝有上部固定金具79。再者,在收容殼體71之室內側之面的下端側,係藉由螺釘806而安裝有下部固定金具80。
在上軌道框架82內及下軌道框架84內,係分別設有上導軌823及下導軌843。此上導軌823及下導軌843係將網51之下上的固定帶53往左右滑動引導。
附接件90係具備:上框架附接件91,用以將紗網框架70之上端側固定在窗框架2之上框架21的橫寬面;及下框架附接件93,用以將紗網框架70之下端側固定在窗框架2之下框架22的橫寬面。
再者,上框架附接件91係藉由從下側插通而螺合於上框架21的螺釘918而固定於上框架21。此外,下框架 附接件93係藉由從室外側插通而螺合於下框架22之下框架附接件固定用螺釘937而固定於下框架22。
紗網框架70之收容殼體71係藉由從室內側插通於上框架附接件91而螺合於上部固定金具79之上紗網框架固定用螺釘919、及從上方插通於下部固定金具80而螺合於下框架附接件93之下紗網框架固定用螺釘938而固定於上框架附接件91及下框架附接件93。
此外,紗網框架70之上軌道框架82,係藉由從室內側插通於上框架附接件91而螺合之上紗網框架固定用螺釘919而固定於上框架附接件91。
再者,紗網框架70之下軌道框架84係藉由從上方螺合之下紗網框架固定用螺釘938而固定於下框架附接件93。
接著說明連動機構60的組裝方法。
首先,作業者將連動鎖65收容於連動軌道61的鎖收容凹部614內,且如第8圖所示,將連動軌道61插入於可動桿54內直到室外側把手用孔615位於室外中間孔544內為止。
之後,將棒狀部623插入於室外中間孔544及室外側把手用孔615,並一面使室外側把手621與可動桿54的側面密接一面往下方移動,且如第9圖所示,將鎖操作部625插入於鎖本體68內,再使把手側操作傾斜部626抵接於鎖側操作傾斜部690。在此狀態下,由於鎖操作部625嵌入於鎖本體68,且該鎖操作部625與室外側把手621之下端 部份成為包夾室外面部612及可動桿本體541的狀態,因此即使作業者將手從室外側把手621放開,室外側把手621也不會掉落。
之後,如第10圖所示,作業者將卡合突部627插入於室內中間孔545及室內側把手用孔616,且卡合於卡合凹部624再將室內側把手622固定於室外側把手621。再者,使定位突部635位於室內端側孔546內且將螺釘630螺合於母螺紋部617,藉以將可動連動構件63固定於連動軌道61。此外,以相同之方式,將可動連動構件63亦固定於連動軌道61的下端側。
之後,連動軌道61藉由本身重量而下降,直到定位突部635之下端抵接於室內端側孔546的下端為止。此外,把手部62(室外側把手621及室內側把手622)係藉由本身重量而下降,直到棒狀部623及卡合突部627抵接於室外側把手用孔615及室內側把手用孔616的下端為止。
在上述作業之後或在作業之前,藉由將固定連動構件64安裝於外側拉窗4,即完成連動機構60的組裝。
接著說明外側拉窗4及滾輪紗窗5的開閉操作方法。
首先說明使可動連動構件63從非連動位置移動至連動位置,再使外側拉窗4與滾輪紗窗5連動時的操作方法。
在可動連動構件63位於非連動位置的狀態下,如第11圖所示,藉由鎖彈推彈簧650的彈推力使鎖本體68從鎖殼體66突出而卡合於室外中間孔544內,且使鎖本體68之室外面部683的下端與室外中間孔544的下端接觸。 藉由此室外面部683之下端與室外中間孔544之下端的接觸,來限制由連動軌道61之本身重量導致相對於可動桿54的下降(以下將藉由室外面部683之下端與室外中間孔544之下端的接觸而限制連動軌道61相對於可動桿54之下降的狀態稱為「鎖定(lock)狀態」)。
此外,此時,由於連結部664與突出防止部688接觸,因此限制鎖本體68的突出,而維持室外面部683不接觸室外側把手621的狀態。因此,室外側把手621與室外面部683之間不會產生摩擦力,且在室外側把手621的操作上不會產生障礙。
另一方面,因本身重量所產生的力雖會作用於把手部62,但會藉由把手側操作傾斜部626與鎖側操作傾斜部690的接觸、及鎖彈推彈簧650的彈力而限制朝下方的移動,且在卡合突部627接觸於室內側把手用孔616之上端的狀態下定位。亦即,把手部62係在相對於可動桿54及連動軌道61可往下方滑動的狀態下定位。
之後當利用者使把手部62往下方滑動時,鎖操作部625即進入至收容於鎖定狀態之連動軌道61之鎖本體68內,且把手側操作傾斜部626與鎖側操作傾斜部690即一面滑接,鎖操作部625一面往下方移動。伴隨著該鎖操作部625往下方的移動,如第12圖所示,鎖本體68即抵抗鎖彈推彈簧650的彈推力而移動至鎖殼體66內,而使室外面部683整體收容於鎖殼體66內。再者,室外面部683之下端從室外中間孔544之下端離開,解除連動軌道61 相對於可動桿54之下降的限制(以下將藉由室外面部683之下端與室外中間孔544之下端之接觸的解除,來限制連動軌道61相對於可動桿54之下降限制的狀態稱為「鎖定解除狀態」)。
當利用者從此鎖定解除狀態使把手部62往下方滑動時,卡合突部627即與室內側把手用孔616的下端接觸,連動軌道61亦隨著把手部62的移動而往下方移動。
之後,如第13圖所示,當棒狀部623及卡合突部627之下端與室外中間孔544及室內中間孔545之下端接觸時,即限制把手部62往下方的滑動。在限制該把手部62的滑動之後,由於連動軌道61為鎖定解除狀態,因此會因為本身重量而相對於可動桿54更往下方移動。再者,如第14圖所示,當可動連動構件63之定位突部635之下端與室內端側孔546的下端接觸時,即限制連動軌道61往下方的移動,而完成可動連動構件63往固定連動構件64之移動軌跡上之連動位置的移動。
例如,如第2圖所示,當外側拉窗4關閉,而且滾輪紗窗5打開的狀態下,亦即,從室外觀看固定連動構件64位於較可動連動構件63更靠右側的狀態下,當可動連動構件63從非連動位置移動至連動位置之後打開外側拉窗4時(移動至第2圖之左側)時,固定卡合片642即與可動卡合片632卡合,而可與外側拉窗4連動而打開滾輪紗窗5。
此外,如第15圖二點鏈線所示,當外側拉窗4打開,而且如實線所示滾輪紗窗5亦打開的狀態下,當可動連動 構件63從非連動位置移動至連動位置之後將外側拉窗4關閉(移動至第15圖之右側)時,固定連動構件64即從左側與可動連動構件63接觸。此時,固定連動構件64之固定傾斜面部644與可動連動構件63之可動傾斜面部634係大致面接觸,再者,當關閉外側拉窗4時,固定傾斜面部644即滑動於可動傾斜面部634而使可動桿54偏移至室外側。再者,當固定連動構件64到達較可動連動構件63靠右側時,可動桿54即回到偏移之前的狀態,且如實線所示,可動卡合片632與固定卡合片642成為可卡合的狀態。
若從此狀態打開外側拉窗4(若移動至第15圖的左側),就可連動地關閉滾輪紗窗5。
接著說明使可動連動構件63從連動位置移動至非連動位置,且不使外側拉窗4與滾輪紗窗5連動時的操作方法。
如第14圖所示,當利用者從可動連動構件63位於連動位置的狀態使把手部62往上方滑動時,直到卡合突部627與室內側把手用孔616之上端接觸為止,都只有把手部62移動,而連動軌道61則不移動。之後,當卡合突部627與室內側把手用孔616的上端接觸之後,當進一步使把手部62往上方滑動時,連動軌道61也往上方移動。然後,當連動軌道61移動至室外面部683的下端成為與室外中間孔544之下端相同高度為止時,鎖本體68即因為鎖彈推彈簧650的彈推力而從鎖殼體66突出而進入於室外中間孔544內,成為第11圖所示的鎖固狀態,而完成可動連動 構件63往非連動位置的移動。
依據本實施形態,可獲得以下的效果。
(1)構成為藉由使把手部62滑動,而可使可動連動構件63移動至固定連動構件64之移動軌跡上的連動位置(可動連動構件63可與固定連動構件64接觸的連動位置)、及從固定連動構件64之移動軌跡偏移的非連動位置(可動連動構件63無法與固定連動構件64接觸的非連動位置)。
因此,藉由僅操作把手部62之簡單的方法,就可使外側拉窗4與滾輪紗窗5連動。此外,由於在包夾可動桿54及外側拉窗4之上下方向中央的上側及下側分別設有可動連動構件63及固定連動構件64,因此當外側拉窗4與滾輪紗窗5連動滑動時,可動桿54之上側與下側會被固定連動構件64以大致相同的力量推壓,而可抑制可動桿54傾斜。
(2)將可動連動構件63固定在以可升降之方式設於可動桿54內的連動軌道61。
因此,只要藉由使連動軌道61升降的簡單構成,就可使可動連動構件63在連動位置與非連動位置之間移動。
(3)在連動機構60設有:鎖本體68,係以從連動軌道61突出而可卡合於可動桿54之室外中間孔544之方式構成;及鎖操作部65,依據室內側把手622的操作使鎖本體68在卡合於室外中間孔544的位置與不卡合於室外中間孔544之位置之間移動。
因此,依據室內側把手622的操作,藉由將鎖本體68 卡合於室外中間孔544,即可將可動連動構件63定位於非連動位置。因此,可防止可動連動構件63會因為連動軌道61的本身重量而下降,而從非連動位置移動。
(4)在可動桿54之室外側與室內側,分別設有室外側把手621與室內側把手622。
因此,可從室內側及室外側的兩方進行使外側拉窗4與滾輪紗窗5連動的操作,而可提升雙滑動窗1的便利性。
(5)構成為從室外觀看時在可動連動構件63的右側設置可動卡合片632並且在固定連動構件64的左側設置固定卡合片642,可將可動卡合片632與固定卡合片642卡合。因此,相較於在外側拉窗4與滾輪紗窗5連動時只使可動連動構件63與固定連動構件64面接觸的情形,可降低解除可動連動構件63與固定連動構件64之接觸狀態的可能性,即使設置成可動桿54在滑動中朝縱深方向若干偏移,也可使外側拉窗4與滾輪紗窗5適當地連動。
此外,從室外觀看時在可動連動構件63的左側設置往右側傾斜的可動傾斜面部634,並且在固定連動構件64的右側設置往左側傾斜的固定傾斜面部644。因此,在外側拉窗4及滾輪紗窗5之兩方為打開的狀態,而且可動連動構件63位於連動位置的狀態下,即使誤將外側拉窗4關閉時,可動連動構件63之可動傾斜面部634仍會接觸固定傾斜面部644而滑動,因此可緩和該接觸時的衝擊。因此,可抑制可動連動構件63或固定連動構件64的破損或掉落。
(6)在外側拉窗4及滾輪紗窗5之兩方打開的狀態,而且可動連動構件63位於連動位置的狀態下,當關閉外側拉窗4時,使固定連動構件64之固定傾斜面部644滑動於可動連動構件63之可動傾斜面部634,並且使可動桿54往室外側錯開,使得即使不將可動連動構件63回到非連動位置,仍可使固定連動構件64移動至可動連動構件63的右側而使外側拉窗4與滾輪紗窗5連動。
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亦可包含可達成本發明之目的的其他構成等,以下所示的變形例亦包括在本發明中。
例如,亦可設為以1個把手部62來操作3個以上可動連動構件63及固定連動構件64的構成。此外,亦可將以1個把手部62操作2個以上可動連動構件63的構成,設置2組以上。
此外,以操作構件而言,亦可為旋轉操作者,以可動連動構件而言,亦可為與鎖本體68同樣地以從可動桿54突沒自如之方式設置者。
再者,亦可在可動桿54設置固定連動構件64,在外側拉窗4之右側的縱框41設置連動軌道61、把手部62、可動連動構件63、連動鎖65、室外中間孔544、室內中間孔545、室內端側孔546等。
此外,亦可設為將可動卡合片632或固定卡合片642中之一方形成為與另一方形狀對應的凹狀,且使可動卡合片632與固定卡合片642卡合的構成。
此外,例如亦可在固定連動構件64之右側不設置固定傾斜面部644而設置與平行面部643正交的縱深面。亦即,亦可在固定連動構件64的右側設置角部。在此情形下,亦可緩和該固定連動構件64之角部與可動傾斜面部634接觸時的衝擊,並且可使該角部滑動於可動傾斜面部634。
此外,雖已例示可左右開閉自如之橫拉的滾輪紗窗5,但亦可為可上下開閉的縱拉者,或亦可為可上下左右以外之方向開閉者。此外,滾輪紗窗5亦可設在窗框架2之室內側的橫寬面。
此外,用以實施本發明之最佳構成、方法等雖已揭示在上述的記載中,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即,本發明主要特別就特定實施形態予以特別圖示而且加以說明,但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及目的的範圍,針對以上所述的實施形態,在形狀、材質、數量、其他詳細構成下,該相關業者均可施加各種的變形。
因此,限定上述所揭示的形狀、材質等的記載,均係為使易於理解本發明所例示記載者,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因此以去除掉該等形狀、材質等之限定的一部分或所有限定之構件之名稱的記載,均包括在本發明中。
1‧‧‧雙滑動窗(拉門機構)
2‧‧‧窗框架(框架體)
3‧‧‧內側拉窗
4‧‧‧外側拉窗(面材)
5‧‧‧滾輪紗窗(紗網裝置)
21‧‧‧上框架
22‧‧‧下框架
23、24‧‧‧縱框架
40‧‧‧面板
41‧‧‧縱框
50‧‧‧捲繞軸
51‧‧‧網(紗網)
52‧‧‧網本體
53‧‧‧固定帶
54‧‧‧可動桿
60‧‧‧連動機構
61‧‧‧連動軌道(可動連動構件移動裝置)
62‧‧‧把手部
63‧‧‧可動連動構件
64‧‧‧固定連動構件
65‧‧‧鎖操作部
66‧‧‧鎖殼體
68‧‧‧鎖本體(滑動限制部)
70‧‧‧紗網框架
71‧‧‧收容殼體
72‧‧‧收容體
74‧‧‧殼體蓋
76‧‧‧棘輪
79‧‧‧上部固定金具
80‧‧‧下部固定金具
82‧‧‧上軌道框架
84‧‧‧下軌道框架
90‧‧‧附接件
91‧‧‧上框架附接件
93‧‧‧下框架附接件
211‧‧‧延出部
212‧‧‧上橫寬面部
221‧‧‧下框架傾斜面部
222‧‧‧立下部
223‧‧‧室外底面部
224‧‧‧下橫寬面部
251‧‧‧拉窗上導引部
252、262‧‧‧拉窗下軌道
261‧‧‧拉窗上軌道
510‧‧‧雙面膠帶
541‧‧‧可動桿本體
542‧‧‧內軌道保持部
543‧‧‧可動桿內軌道
544‧‧‧室外中間孔(被卡合部)
545‧‧‧室內中間孔
546‧‧‧室內端側孔
547‧‧‧馬海毛
548‧‧‧上滑動片
549‧‧‧下滑動片
611‧‧‧軌道本體
612、683、731‧‧‧室外面部
613、663、684‧‧‧室內面部
614‧‧‧鎖收容凹部
615‧‧‧室外側把手用孔
616‧‧‧室內側把手用孔
617‧‧‧母螺紋部
618‧‧‧定位凹部
621‧‧‧室外側把手(操作構件)
622‧‧‧室內側把手(操作構件)
623‧‧‧棒狀部
624‧‧‧卡合凹部
625‧‧‧鎖操作部(滑動限制控制部)
626‧‧‧把手側操作傾斜部
627‧‧‧卡合突部
630‧‧‧螺釘
631‧‧‧可動連動本體
632‧‧‧可動卡合片(接觸部)
634‧‧‧可動傾斜面部(傾斜面部)
635‧‧‧定位突部
640‧‧‧螺釘
641‧‧‧固定連動本體
642‧‧‧固定卡合片(接觸部)
643‧‧‧平行面部
644‧‧‧固定傾斜面部(傾斜面部)
650‧‧‧鎖彈推彈簧
661、681‧‧‧下面部
662、682‧‧‧縱深面部
664‧‧‧連結部
665‧‧‧第1定位突部
666、685‧‧‧連通孔
667‧‧‧第2定位突部
668‧‧‧殼體上面突部
669、691‧‧‧彈簧用突部
686‧‧‧缺口部
687‧‧‧彈性變形部
688‧‧‧突出防止部
689‧‧‧滑接傾斜面部
690‧‧‧鎖側操作傾斜部
720‧‧‧殼體本體
721‧‧‧室內面部
722‧‧‧右面部
726‧‧‧旋轉軸片
727‧‧‧雙面膠帶
730‧‧‧殼體罩蓋
732‧‧‧左面部
733‧‧‧嵌合凹部
735、745、775、806、918‧‧‧螺釘
764‧‧‧下軸承部
765‧‧‧捲繞速度調整部
823‧‧‧上導軌
843‧‧‧下導軌
919‧‧‧上紗網框架固定用螺釘
937‧‧‧下框架附接件固定用螺釘
938‧‧‧下紗網框架固定用螺釘
G‧‧‧軀體罩蓋
S‧‧‧密封材
第1圖係為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拉門機構的縱剖面圖。
第2圖係為前述拉門機構的橫剖面圖,且顯示外側拉 窗及滾輪(roll)紗窗關閉的狀態。
第3圖係為前述拉門機構的分解斜視圖。
第4圖係為前述拉門機構之可動桿及連動機構的分解斜視圖。
第5圖係為將前述連動機構放大顯示的橫剖面圖。
第6圖係為將前述可動桿及連動機構放大顯示的縱剖面圖。
第7圖係為前述連動機構之連動鎖的斜視圖。
第8圖係為顯示前述連動機構之組裝方法的縱剖面圖。
第9圖係為顯示前述組裝方法的縱剖面圖,且顯示接續第8圖的狀態。
第10圖係為顯示前述組裝方法的縱剖面圖,且顯示接續第9圖的狀態。
第11圖係為顯示前述開閉操作方法的縱剖面圖,且顯示前述連動機構之可動連動構件位於非連動位置的狀態。
第12圖係為顯示前述開閉操作方法的縱剖面圖,且顯示接續第11圖的狀態。
第13圖係為顯示前述開閉操作方法的縱剖面圖,且顯示接續第12圖的狀態。
第14圖係為顯示前述開閉操作方法的縱剖面圖,且顯示前述可動連動構件位於連動位置的狀態。
第15圖係為顯示從前述外側拉窗及前述滾輪紗窗開 啟之狀態將外側拉窗關閉而使固定連動構件與可動連動構件卡合之狀態的示意圖。
54‧‧‧可動桿
60‧‧‧連動機構
61‧‧‧連動軌道(可動連動構件移動裝置)
62‧‧‧把手部
63‧‧‧可動連動構件
64‧‧‧固定連動構件
65‧‧‧鎖操作部
66‧‧‧鎖殼體
68‧‧‧鎖本體(滑動限制部)
541‧‧‧可動桿本體
544‧‧‧室外中間孔(被卡合部)
545‧‧‧室內中間孔
546‧‧‧室內端側孔
611‧‧‧軌道本體
612、683‧‧‧室外面部
613‧‧‧室內面部
614‧‧‧鎖收容凹部
615‧‧‧室外側把手用孔
616‧‧‧室內側把手用孔
617‧‧‧母螺紋部
621‧‧‧室外側把手(操作構件)
622‧‧‧室內側把手(操作構件)
623‧‧‧棒狀部
624‧‧‧卡合凹部
625‧‧‧鎖操作部(滑動限制控制部)
626‧‧‧把手側操作傾斜部
627‧‧‧卡合突部
630‧‧‧螺釘
635‧‧‧定位突部
650‧‧‧鎖彈推彈簧
690‧‧‧鎖側操作傾斜部

Claims (5)

  1. 一種拉門機構,係具備:框架體;面材,在前述框架體內以可於橫寬方向滑動自如之方式被支撐;紗網裝置,具有被捲繞成可與前述面材之滑動方向平行地被拉出的紗網、及設於前述紗網之拉出方向之前端緣的可動桿,且安裝於前述框架體;及連動機構,用以使前述面材與前述紗網連動;前述連動機構係具備: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設在前述可動桿及前述面材中之一方之構成元件;與前述可動連動構件相同數量的固定連動構件,固定在前述可動桿及前述面材中之另一方構成元件中之可分別與前述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相對向之位置;操作構件,設於前述一方之構成元件;及可動連動構件移動裝置,依據前述操作構件的操作,在前述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分別接觸於前述複數個固定連動構件而使前述面材與前述紗網成為可連動的連動位置、及分別不接觸於前述複數個固定連動構件而使前述面材與前述紗網成為不可連動的非連動位置之間,使前述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拉門機構,其中,前述面材係具備面板(panel)、及包圍前述面板的框架; 前述可動連動構件移動裝置係為在前述可動桿及前述面材之前述框架中之一方之構成元件之內部中設為可朝長度方向滑動自如,且固定有前述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的連動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拉門機構,其中,在前述一方的構成元件中係設有被卡合部;前述連動機構係具備:滑動限制部,構成為從前述連動軌突出從而可卡合於前述被卡合部,且藉由前述卡合來限制前述連動軌的滑動而將前述複數個可動連動構件定位在前述連動位置或前述非連動位置,且藉由解除前述卡合而使前述連動軌成為可滑動;及滑動限制控制部,依據前述操作構件的操作,使前述滑動限制部在卡合於前述被卡合部的位置與不卡合於前述被卡合部的位置之間移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拉門機構,其中,前述操作構件係隔著前述一方之構成元件中之前述面材或前述紗網而分別配置於兩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拉門機構,其中,在前述可動連動構件及前述固定連動構件中之一方之構件中之前述滑動方向的一側,係設有在前述面材與前述紗網連動時與另一方構件接觸的接觸部,而在另一側則設有朝前述一側傾斜而使前述另一方構件可滑動的傾斜面部。
TW101133088A 2012-03-21 2012-09-11 拉門機構 TWI4890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3467A JP5827156B2 (ja) 2012-03-21 2012-03-21 建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9404A true TW201339404A (zh) 2013-10-01
TWI489037B TWI489037B (zh) 2015-06-21

Family

ID=49190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3088A TWI489037B (zh) 2012-03-21 2012-09-11 拉門機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27156B2 (zh)
CN (1) CN103321563B (zh)
TW (1) TWI4890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179B (zh) * 2018-03-30 2019-06-11 台灣華可貴股份有限公司 門窗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2727B (zh) * 2019-12-10 2021-09-03 涡阳县幸福门业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多开型护院金属门
CN114829734A (zh) * 2019-12-20 2022-07-29 Vkr控股公司 具有改进的手柄部分的卷帘
JP7489832B2 (ja) 2020-06-08 2024-05-24 株式会社Lixil 建具
JP7464514B2 (ja) * 2020-12-22 2024-04-09 Ykk Ap株式会社 移動制限装置及び建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5089Y2 (zh) * 1973-03-28 1977-04-05
US4483745A (en) * 1982-09-29 1984-11-20 Beloi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heet transfer using a nonporous smooth surfaced belt
JP3532805B2 (ja) * 1999-11-11 2004-05-31 新日軽株式会社 窓用スクリーン装置
TW440652B (en) * 2000-03-01 2001-06-16 G E Aluminum Sash Corp Vertical reel window screen
JP4823608B2 (ja) * 2005-08-22 2011-11-24 株式会社Lixil ロール網戸
CN2876284Y (zh) * 2006-03-20 2007-03-07 毛风 推拉移窗的新型隐形纱窗
JP2009191600A (ja) * 2008-02-18 2009-08-27 Amix Corp 引き違いサッシ用ロール網戸
JP5270945B2 (ja) * 2008-03-31 2013-08-21 不二サッシ株式会社 網戸装置
CN201835732U (zh) * 2010-09-25 2011-05-18 张云峰 一种推拉窗外挂式隐形纱窗
JP5830417B2 (ja) * 2012-03-16 2015-12-09 Ykk Ap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装置、および、建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179B (zh) * 2018-03-30 2019-06-11 台灣華可貴股份有限公司 門窗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89037B (zh) 2015-06-21
CN103321563B (zh) 2015-08-19
JP2013194445A (ja) 2013-09-30
CN103321563A (zh) 2013-09-25
JP5827156B2 (ja)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9037B (zh) 拉門機構
JP5384433B2 (ja) 上げ下げ窓
AU2013362827A1 (en) Latch mechanism
JP5031706B2 (ja) 建具
CN108118986B (zh) 门窗
KR101989754B1 (ko) 미닫이방식의 시스템 창호
KR101066430B1 (ko) 방범기능을 갖는 창문장치
JP5439286B2 (ja) 上げ下げ窓
JP2020066906A (ja) 網戸付きサッシ
KR101211761B1 (ko) 개선된 힌지부를 가지는 프로젝트 및 케이스먼트 운동이가능한 창호
JP7081957B2 (ja) 建具
JP6890383B2 (ja) 建具
JP4659776B2 (ja) 建具
KR200464215Y1 (ko) 창호
JP2003148070A (ja) 建築用シャッター装置
KR101661459B1 (ko) 미서기창
JP7317164B2 (ja) 建具
JP5665379B2 (ja) 上げ下げ窓
JP7162437B2 (ja) 建具
JP4823712B2 (ja) シャッター
JP3997399B2 (ja) 建築用シャッター装置
JPH0247198Y2 (zh)
JPH0234388Y2 (zh)
JP2023030909A (ja) 網戸自走防止装置
JP2022105696A (ja) 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