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1563B - 门窗 - Google Patents
门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21563B CN103321563B CN201310050172.5A CN201310050172A CN103321563B CN 103321563 B CN103321563 B CN 103321563B CN 201310050172 A CN201310050172 A CN 201310050172A CN 103321563 B CN103321563 B CN 1033215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 linkage part
- lattice
- window
- link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门窗,具体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使面材和网屏适当地联动的双推拉窗。双推拉窗包括用于使外侧拉窗和网联动的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包括:多个可动联动部件,沿着可动格棂的纵长方向并排设置于该可动格棂;与可动联动部件相同数量的固定联动部件,固定于外侧拉窗的能够与多个可动联动部件分别对置的位置;室内侧把手,设置于可动格棂;以及联动轨道,对应于室内侧把手的操作使多个可动联动部件在联动位置与非联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联动位置为多个可动联动部件与多个固定联动部件分别接触而使外侧拉窗与网能够联动的位置,所述非联动位置为多个可动联动部件与多个固定联动部件都不接触而使外侧拉窗与网不能联动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窗。
背景技术
以往,在各种窗户等门窗中,公知有左右或上下开闭自如且能够卷绕防虫网等网屏的网屏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作为网屏装置的收纳纱窗包括:固定于窗框的左右一对的纱体卷绕装置;分别连结纱体卷绕装置的上部之间和下部之间的上下一对的导轨;沿着一对导轨滑动的左右一对的可动格棂;以及与各可动格棂连结并且由各纱体卷绕装置卷绕的左右一对纱体。
在可动格棂的纵材中的纵长方向中间部安装有纱窗开闭操作部件。该纱窗开闭操作部件具有:固定于可动格棂的固定部件;和设置成相对于固定部件上下移动自如的可动部件。另外,在移动自如地装配于窗框的外拉窗固定安装有连结突起。
并且,当可动部件相对于固定部件位于下方的第二位置时,可动部件位于比连结突起的下部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即使外拉窗向面内方向移动,连结突起也不会与可动部件干涉。另一方面,当可动部件相对于固定部件位于上方的第一位置时,可动部件的上端部处于与连结突起的下端部分大致相同的高度,当外拉窗向面内方向移动时,连结突起与可动部件干涉(面接触),可动格棂与外拉窗联动地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22077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纱窗开闭操作部件和连结突起仅设置在上下方向大致中央的一个部位。因此,当可动格棂与外拉窗联动地移动时,可动格棂以例如上端侧位于比下端侧靠移动方向的前方侧的位置的方式倾斜,从而可能无法使可动格棂顺畅地移动。
除了消除这样的不良情况,考虑了将一对纱窗开闭操作部件和连结突起沿上下设置多个的情况,但是操作多个纱窗开闭操作部件的作业很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使面材和网屏适当地联动的门窗。
本发明的门窗包括:框体;面材,以沿着外观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框体内;网屏装置,安装于所述框体,具有:卷绕成能够与所述面材的滑动方向平行地拉出的网屏;和设置在所述网屏的拉出方向的前端缘的可动格棂;以及联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面材和所述网屏联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多个可动联动部件,设置于所述可动格棂和所述面材中的一方的构成要素;与所述可动联动部件相同数量的固定联动部件,固定于所述可动格棂和所述面材中的另一方的构成要素中的能够与所述多个可动联动部件分别对置的位置;操作部件,设置于所述一方的构成要素;以及可动联动部件移动机构,对应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使所述多个可动联动部件在联动位置与非联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联动位置为所述多个可动联动部件与所述多个固定联动部件分别接触而使所述面材与所述网屏能够联动的位置,所述非联动位置为所述多个可动联动部件与所述多个固定联动部件都不接触而使所述面材与所述网屏不能联动的位置。
这里,作为网屏,可以例示具有防虫、遮光、隔热、隐形等功能的网材料、布材料等。另外作为网屏的拉出方向,可以是上下或左右中的任一个方向。另外,作为网屏装置,可以是能够配置于窗户、玄关、橱窗的屋内侧或屋外侧的装置。另外,作为面材,可以是在由上框、下框和左右的纵框构成的框架组件的内部嵌入有单层或多层的玻璃、树脂面板、夹层玻璃、嵌网玻璃等面板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仅通过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就能够使设置于可动格棂和面材中的一方的构成要素的多个可动连接部件在与固定于另一方的构成要素的多个固定联动部件接触的联动位置、与不接触的非联动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在使可动联动部件移动到联动位置之后,通过使面材和可动格棂中的一方滑动,使得可动联动部件与固定联动部件接触,从而能够与一方联动地使另一方滑动。
因此,仅通过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的简单的方法,就能够使面材与网屏联动。另外,由于可动联动部件和固定联动部件分别各设置有多个,因此,在面材与可动格棂联动地滑动时,例如可动格棂的多个部位被固定联动部件以大致相同的力按压,从而能够抑制可动格棂倾斜。
在本发明的门窗中,优选的是,所述面材包括面板和包围所述面板的框架,所述可动联动部件移动机构是联动轨道,该联动轨道以沿着纵长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可动格棂和所述面材的所述框架中的一方的构成要素的内部,并且所述多个可动联动部件固定于该联动轨道。
根据本发明,通过仅使联动轨道滑动的简单的结构,就能够使可动联动部件在联动位置与非联动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发明的门窗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一方的构成要素设置有被卡合部,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滑动限制部,构成为通过从所述联动轨道突出而能够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并通过所述卡合来限制所述联动轨道的滑动,从而将所述多个可动联动部件定位于所述联动位置或者所述非联动位置,该滑动限制部通过解除所述卡合而使所述联动轨道能够滑动;以及滑动限制控制部,对应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使所述滑动限制部在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位置和不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发明,通过对应于操作部件的操作使滑动限制部与被卡合部卡合,能够将可动联动部件定位于联动位置或者非联动位置。因此,例如能够防止可动联动部件由于联动轨道的自重而从联动位置或非联动位置动作。
在本发明的门窗中,优选的是,所述操作部件夹着所述一方的构成要素中的所述面材或所述网屏分别配置在两侧。
根据本发明,能够从夹着面材或网屏的两侧进行使面材与网屏联动的操作,从而能够提高门窗的便利性。
在本发明的门窗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可动联动部件和所述固定联动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的所述滑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接触部,该接触部在所述面材与所述网屏联动时与另一方的部件接触,在另一侧设置有向所述一侧倾斜的倾斜面部,所述另一方的部件能够在该倾斜面部滑动。
根据本发明,在例如将倾斜面部设置于可动联动部件的情况下,当固定联动部件相对于可动联动部件位于面材的滑动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倾斜面部的一侧)并且可动联动部件处于联动位置时,即使误使面材向一侧(以使固定联动部件接近倾斜面部的方式)滑动,由于固定联动部件与可动联动部件的倾斜面部接触地滑动,因此能够缓和该接触时的冲击。因此,能够抑制固定联动部件和可动联动部件的破损或下落。
另外,如果可动格棂设置成能够沿着进深方向稍微错位或挠曲,则无需使可动联动部件返回到非联动位置,通过在使固定联动部件沿倾斜面部滑动的同时使可动格棂错位或挠曲,能够使其向可动联动部件的一侧移动,通过从该移动后的状态使面材滑动,能够使网屏联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门窗的纵剖视图。
图2是所述门窗的横剖视图,表示外侧拉窗和卷绕纱窗关闭的状态。
图3是所述门窗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所述门窗的可动格棂和联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放大表示所述联动机构的横剖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所述可动格棂和联动机构的纵剖视图。
图7是所述联动机构的联动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所述联动机构的组装方法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所述组装方法的纵剖视图,表示紧接着图8的状态。
图10是表示所述组装方法的纵剖视图,表示紧接着图9的状态。
图11是表示所述开闭操作方法的纵剖视图,表示所述联动机构的可动联动部件处于非联动位置的状态。
图12是表示所述开闭操作方法的纵剖视图,表示紧接着图11的状态。
图13是表示所述开闭操作方法的纵剖视图,表示紧接着图12的状态。
图14是表示所述开闭操作方法的纵剖视图,表示所述可动联动部件处于联动位置的状态。
图15是表示从所述外侧拉窗和所述卷绕纱窗打开的状态关闭外侧拉窗而使固定联动部件与可动联动部件卡合的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双推拉窗(门窗);2窗框(框体);4外侧拉窗(面材);5卷绕纱窗(网屏装置);40面板;41纵框;51网(网屏);54可动格棂;60联动机构;61联动轨道(可动联动部件移动机构);68锁主体(滑动限制部);621、622室外侧、室内侧把手(操作部件);625锁操作部(滑动限制控制部);63可动联动部件;64固定联动部件;544室外中间孔(被卡合部);632可动卡合片(接触部);634可动倾斜面部(倾斜面部);642固定卡合片(接触部);644固定倾斜面部(倾斜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作为门窗的双推拉窗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下文中,“右”、“左”等表示方向或位置的用语是以从室外观察的方向为基准的。
如图1和图2所示,双推拉窗1构成为包括:作为固定于建筑物的外墙开口部的框体的窗框2;开闭自如地支承于该窗框2的内侧拉窗3和作为面材的外侧拉窗4;以及安装于窗框2的屋外的外观面的作为网屏装置的卷绕纱窗5。
窗框2具有上框21、下框22和左右的纵框23、纵框24。
上框21形成为下方开口的截面コ字状,并具有将内侧拉窗3的上端保持为滑动自如的拉窗上引导部251。并且,上框21包括:从拉窗上引导部251的上端向室外延伸的伸出部211;以及从该伸出部211的前端上下延伸的上外观面部212。另外,在伸出部211的进深方向大致中央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拉窗上轨道261。
下框22包括:随着从室内朝向室外而以接近下方的方式倾斜的下框倾斜面部221;从下框倾斜面部221的进深方向大致中央向上方延伸的拉窗下轨道252;比拉窗下轨道252从室外侧向上方延伸的拉窗下轨道262;从下框倾斜面部221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下降部222;从下降部222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向室外延伸的室外底面部223;以及从室外底面部223的前端向上方延伸的下外观面部224。
另外,如图1所示,窗框2固定于主体罩G。在由该主体罩G、窗框2的下降部222及室外底面部223围成的区域填充有密封材料S。
如图1至图3所示,卷绕纱窗5包括:卷绕轴50;能够拉出地卷绕于该卷绕轴50的作为网屏的网51;用于使外侧拉窗4和网51联动地开闭的联动机构60;通过网51而开闭的网屏框70;以及将网屏框70固定于窗框2的附件90。
网51构成为具有:经由双面胶带510固定于卷绕轴50的网主体52;设置于该网主体52的沿着开闭方向的端缘(网主体52的与拉出方向平行的端缘)即上下端缘的紧固带53;以及设置于网主体52的封闭方向侧的侧端缘的可动格棂54。
还如图3至图6所示,可动格棂54具有四方筒状的可动格棂主体541。在该可动格棂主体541的右侧面设置有内部轨道保持部542。该内部轨道保持部542对设置于网主体52的门端侧的端缘的可动格棂内部轨道543进行保持。
另外,在可动格棂54的室外侧的侧面和室内侧的侧面分别设置有作为被卡合部的室外中间孔544和室内中间孔545。该室外中间孔544和室内中间孔545设置在上下方向大致中央,形成为上下延伸的长方形形状。另外,在室内中间孔545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室内端侧孔546。
而且,在可动格棂主体541的室内侧的表面设置有与外侧拉窗4滑动接触的毛条547。另外,在可动格棂主体54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滑动件548和下滑动件549。上滑动件548和下滑动件549分别被上轨道框82和下轨道框84引导成左右滑动自如,但是可以向室外侧和室内侧(进深方向)稍微错位。
联动机构60包括:能够升降地收纳在可动格棂主体541内的作为可动联动部件移动机构的联动轨道61;用于操作该联动轨道61的把手部62;与联动轨道61同步地升降的可动联动部件63;设置于外侧拉窗4并与可动联动部件63卡合的固定联动部件64;以及限制联动轨道61的下降的联动锁65。
联动轨道61例如由金属形成,并通过下述部分形成为截面大致コ字状:上下延伸的长方形板状的轨道主体611;从该轨道主体611的室外侧端缘向右侧延伸的室外面部612;以及从轨道主体611的室内侧端缘与室外面部612平行地延伸的室内面部613。
在室外面部612和室内面部613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分别设置有用于收纳联动锁65的锁收纳凹部614。并且,在室外面部612中的锁收纳凹部614的上方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室外侧把手用孔615。并且,在室内面部613中的锁收纳凹部614的上方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室内侧把手用孔616。室内侧把手用孔616设置成:其下端的位置位于与室外侧把手用孔615的下端相同的高度,其上端的位置位于比室外侧把手用孔615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在室内面部613的上端侧和下端侧设置有内螺纹部617。
如图4和图6详细所示,把手部62具有:设置于室外侧的长方形板状的作为操作部件的室外侧把手621;和设置于室内侧且形状与室外侧把手621相同的作为操作部件的室内侧把手622。
在室外侧把手621的室内侧面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设置有朝向室内侧突出的棒状部623。在棒状部623的内部设置有卡合凹部624。另外,在棒状部623设置有朝向下方呈大致梯形板状地延伸的作为滑动限制控制部的锁操作部625。锁操作部625的室内侧的侧面成为从上端朝向下端以接近室外的方式倾斜的把手侧操作倾斜部626。
在室内侧把手622的室外侧面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设置有朝向室外侧突出的卡合突部627。
并且,通过贯穿插入在室外中间孔544和室外侧把手用孔615中的棒状部623的卡合凹部624与贯穿插入在室内中间孔545和室内侧把手用孔616中的卡合突部627卡合,将室外侧把手621和室内侧把手622以相对于可动格棂54能够滑动的方式连结。
如图4和图5详细所示,可动联动部件63由树脂或金属形成为大致块状。该可动联动部件63分别设置在可动格棂54的上侧和下侧。具体来说,可动联动部件63通过小螺钉630固定于联动轨道61,并与联动轨道61联动地升降,小螺钉630贯穿可动格棂54的室内端侧孔546而与联动轨道61的内螺纹部617旋合。
另外,可动联动部件63包括:上下延伸的大致长方形块状的可动联动主体631;以及在可动联动主体631的右侧面从室内侧向右侧延伸的作为接触部的可动卡合片632。可动卡合片632的伸出前端形成为曲面状。
另外,可动联动部件63的室内侧的表面由平行面部633和作为倾斜面部的可动倾斜面部634构成,所述平行面部633是从可动卡合片632的伸出前端直到可动联动主体631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为止的部分,与外侧拉窗4的室外面大致平行,所述可动倾斜面部634是比平行面部633靠左侧的部分,从右向左以接近室外的方式倾斜(以离开外侧拉窗4的方式倾斜)。
此外,在可动联动部件63的室外侧的表面的大致中央设置有向室外突出的定位突部635。小螺钉630从该定位突部635的室外侧的表面突出并与内螺纹部617旋合。
固定联动部件64由与可动联动部件63同样的材料形成为大致块状,并通过小螺钉640(参照图3)分别固定在外侧拉窗4的上侧和下侧,所述小螺钉640与构成外侧拉窗4的面板40的右侧的纵框41旋合。
另外,固定联动部件64具有:上下延伸的大致长方形块状的固定联动主体641;和在固定联动主体641的左侧面从室内侧向左侧延伸的作为接触部的固定卡合片642。固定卡合片642的伸出前端形成为曲面状。
另外,固定联动部件64的室内侧的表面由平行面部643和作为倾斜面部的固定倾斜面部644构成,所述平行面部643是从固定卡合片642的伸出前端到固定联动主体641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为止的部分,与外侧拉窗4的室外面大致平行,所述固定倾斜面部644是比平行面部643靠右侧的部分,从左向右以接近室内的方式倾斜。
并且,固定联动部件64被固定成:当联动轨道61通过把手部62的操作而下降至下限位置时,可动联动部件63位于伴随着外侧拉窗4的滑动的固定联动部件64的移动轨迹上的联动位置,当联动轨道61上升至上限位置时,可动联动部件63位于偏离固定联动部件64的移动轨迹的非联动位置。
通过这样的结构,当在可动联动部件63位于联动位置的状态下对外侧拉窗4进行操作而打开时,固定卡合片642与可动卡合片632卡合,卷绕纱窗5与外侧拉窗4联动地打开。并且,当在可动卡合片632与固定卡合片642卡合的状态下对卷绕纱窗5进行操作而关闭时,外侧拉窗4与卷绕纱窗5联动地关闭。
即,在以可动联动部件63为基准考虑的情况下,在可动联动部件63的沿着外侧拉窗4的滑动方向的一侧(右侧)设置有可动卡合片632,该可动卡合片632与固定联动部件64的沿着外侧拉窗4的滑动方向的另一侧(左侧)的固定卡合片642卡合。另外,在可动联动部件63的所述另一侧(左侧)设置有向所述一侧(右侧)倾斜的可动倾斜面部634。
另一方面,在以固定联动部件64为基准考虑的情况下,在固定联动部件64的沿着外侧拉窗4的滑动方向的一侧(左侧)设置有固定卡合片642,该固定卡合片642与可动联动部件63的沿着外侧拉窗4的滑动方向的另一侧(右侧)的可动卡合片632卡合。另外,在固定联动部件64的所述另一侧(右侧)设置有向所述一侧(左侧)倾斜的固定倾斜面部644。
如图6和图7所示,联动锁65包括:大致长方形箱状的锁壳66;以及设置于该锁壳66内的作为滑动限制部的锁主体68。
锁壳66通过以下部分形成为上表面和室外侧的表面开口的形状:长方形板状的下表面部661;立设在下表面部661的短边方向的两侧缘的左右的进深面部662;立设在下表面部661的纵长方向的一侧缘的室内面部663;以及连结左右的进深面部662中的室外侧的上端彼此的连结部664。
在下表面部661的室内侧和室外侧的进深方向大致中央设置有第一定位突部665,该第一定位突部665通过与锁收纳凹部614的定位凹部618卡合,从而限制该锁壳66向外观方向的移动。在下表面部661设置有使锁壳66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孔666。
另外,在下表面部661的下表面和左右的进深面部662的上表面突出有第二定位突部667,该第二定位突部667通过与室外面部612抵接从而限制该锁壳66向室内侧的移动。
另外,在左右的进深面部662的上端设置有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突出的壳上表面突部668。该壳上表面突部668从进深方向大致中央设置到室内面部663。
此外,在室内面部663的室内侧的表面设置有朝向室外突出的弹簧用突部669。
锁主体68通过以下部分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形状:大致长方形板状的下表面部681;立设于下表面部681的短边方向的两侧缘的左右的进深面部682;立设于下表面部681的纵长方向的一侧缘的室外面部683;以及立设于该纵长方向的另一侧缘的室内面部684。
在下表面部681的室外面部683侧设置有使锁主体68内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孔685。
在左右的进深面部682设置有向下方切掉而形成的切口部686。另外,在左右的进深面部682设置有大致棒状的弹性变形部687,该弹性变形部687从切口部686的室内侧的端部的上端朝向室外水平地延伸。
在该弹性变形部687的前端设置有弹出防止部688。该弹出防止部688形成为该弹出防止部688的上端位于比室外面部683和室内面部684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另外,弹出防止部688的上表面构成了从室外朝向室内以接近下方的方式倾斜的滑动接触倾斜面部689。
另外,在室内面部684的室外侧的表面的外观方向两端设置有从上端朝向下端以接近室外的方式倾斜的锁侧操作倾斜部690。而且,在室外面部683的室内侧的表面设置有朝向室内突出的弹簧用突部691。
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通过锁施力弹簧650的回复力对锁主体68向室外侧施力,通过弹出防止部688的室外侧的表面与连结部644的室内侧的表面的抵接,也能够限制锁主体68向室外侧的移动,从而防止锁主体68从锁壳66弹出。另外,在弹出防止部688的室外侧的表面与连结部664的室内侧的表面抵接的状态下,弹簧用突部669与弹簧用突部691分离,因此,能够将锁主体68压入到锁壳66内,直到锁主体68不从锁壳66的室外侧端部突出。
如图1至图3所示,网屏框70包括:收纳壳71,固定成当从室外观察时位于窗框2的右端侧;上轨道框82,从该收纳壳71的上端向左侧延伸;以及下轨道框84,从收纳壳71的下端向左侧延伸;网屏框70构成为当从室外侧观察时成为左侧开口的大致コ字状。
收纳壳71包括:大致方筒状的收纳体72;封闭该收纳体72的上端的壳帽74;以及封闭收纳体72的下端的棘轮76。
收纳体72包括:大致L字板状的壳主体720,具有与窗框2对置的室内面部721以及从该室内面部721的右端向室外侧延伸的右面部722;以及大致L字板状的壳盖730,具有与室内面部721对置的室外面部731以及从该室外面部731的左端向室内侧延伸的左面部732。并且,壳主体720经由双面胶带727固定在纵框24上。
在室外面部731的右端设置有截面为大致C字状的嵌合凹部733,该嵌合凹部733以覆盖旋转轴片726的方式嵌合。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壳盖730相对于壳主体720向室外侧开闭。
棘轮76设置有:将卷绕轴50的下端支承成能够旋转的下轴承部764;以及用于调节卷绕轴50的卷绕速度的卷绕速度调节部765。
并且,通过使小螺钉745和小螺钉755旋合于壳主体720,将壳帽74和棘轮76固定于壳主体720。此外,在壳盖730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将贯穿插入于该壳盖730的小螺钉735旋合于棘轮76,能够维持不能打开的状态。
另外,在收纳壳71的室内侧的表面的上端侧安装有上部固定配件79。此外,在收纳壳71的室内侧的表面的下端侧,通过小螺钉806安装有下部固定配件80。
在上轨道框82内和下轨道框84内分别设置有上导轨823和下导轨843。该上导轨823和下导轨843对网51的上下的紧固带53沿左右进行滑动引导。
附件90具有:上框附件91,用于将网屏框70的上端侧固定到窗框2的上框21的外观面;以及下框附件93,用于将网屏框70的下端侧固定到窗框2的下框22的外观面。
并且,上框附件91利用从下侧贯穿插入并旋合于上框21的小螺钉918而固定于上框21。而且,下框附件93利用从室外侧贯穿插入并旋合于下框22的下框附件固定用小螺钉937而固定于下框22。
网屏框70的收纳壳71利用上网屏框固定用小螺钉919和下网屏框固定用小螺钉938而固定于上框附件91和下框附件93,上网屏框固定用小螺钉919从室内侧贯穿插入于上框附件91并旋合于上部固定配件79,下网屏框固定用小螺钉938从上方贯穿插入于下部固定配件80并旋合于下框附件93。
另外,网屏框70的上轨道框82利用从室内侧贯穿插入并旋合于上框附件91的上网屏框固定用小螺钉919而固定于上框附件91。
此外,网屏框70的下轨道框84利用从上方旋合的下网屏框固定用小螺钉938而固定于下框附件93。
下面,对联动机构6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作业人员将联动锁65收纳到联动轨道61的锁收纳凹部614内,如图8所示,将联动轨道61插入到可动格棂54内,直到室外侧把手用孔615位于室外中间孔544内。
然后,将棒状部623插入到室外中间孔544和室外侧把手用孔615中,使室外侧把手621与可动格棂54的侧面紧密接触着向下方移动,如图9所示,将锁操作部625插入到锁主体68内,使把手侧操作倾斜部626与锁侧操作倾斜部690抵接。在该状态下,锁操作部625嵌入到锁主体68,该锁操作部625和室外侧把手621的下端部分成为夹着室外面部612和可动格棂主体541的状态,因此,即使作业人员的手离开室外侧把手621,室外侧把手621也不会下落。
然后,如图10所示,作业人员将卡合突部627插入到室内中间孔545和室内侧把手用孔616中,使其与卡合凹部624卡合从而将室内侧把手622固定于室外侧把手621。然后,通过使定位突部635位于室内端侧孔546内并将小螺钉630旋合于内螺纹部617,来将可动联动部件63固定于联动轨道61。另外,同样地,在联动轨道61的下端侧也固定可动联动部件63。
然后,联动轨道61由于自重而下降,直到定位突部635的下端与室内端侧孔546的下端抵接为止。另外,把手部62(室外侧把手621和室内侧把手622)通过自重而下降,直到棒状部623和卡合突部627与室外侧把手用孔615和室内侧把手用孔616的下端抵接为止。
在上述的作业之后或者作业之前,通过将固定联动部件64安装于外侧拉窗4,而完成联动机构60的组装。
接下来,对外侧拉窗4和卷绕纱窗5的开闭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使可动联动部件63从非联动位置移动到联动位置从而使外侧拉窗4与卷绕纱窗5联动时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在可动联动部件63处于非联动位置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利用锁施力弹簧650的作用力,使锁主体68从锁壳66突出而卡合到室外中间孔544内,锁主体68的室外面部683的下端与室外中间孔544的下端接触。通过该室外面部683的下端与室外中间孔544的下端的接触,来限制联动轨道61由于自重而引起的相对于可动格棂54的下降(以下,将通过室外面部683的下端与室外中间孔544的下端的接触来限制联动轨道61相对于可动格棂54的下降的状态称为“锁定状态”)。
另外此时,由于连结部664与弹出防止部688接触,因此,锁主体68的突出被限制,从而维持室外面部683不与室外侧把手621接触的状态。因此,在室外侧把手621与室外面部683之间不产生摩擦力,不会对室外侧把手621的操作产生妨碍。
另一方面,在把手部62作用有由于自重产生的力,但是通过把手侧操作倾斜部626与锁侧操作倾斜部690的接触以及锁施力弹簧659的弹性力,使得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在卡合突部627与室内侧把手用孔616的上端接触的状态下被定位。即,把手部62以相对于可动格棂54和联动轨道61能够向下方滑动的状态被定位。
之后,当使用者使把手部62向下方滑动时,锁操作部625进入到收纳于锁定状态的联动轨道61的锁主体68内,在把手侧操作倾斜部626和锁侧操作倾斜部690滑动接触的同时,锁操作部625向下方移动。伴随着该锁操作部625向下方的移动,如图12所示,锁主体68克服锁施力弹簧650的作用力移动到锁壳66内,室外面部683整体被收纳到锁壳66内。并且,室外面部683的下端从室外中间孔544的下端离开,解除了对联动轨道61相对于可动格棂54的下降的限制(以下,将通过室外面部683的下端与室外中间孔544的下端的接触的解除而解除了对联动轨道61相对于可动格棂54的下降限制的状态称为“锁定解除状态”)。
当使用者使把手部62从该锁定解除状态进一步向下方滑动时,卡合突部627与室内侧把手用孔616的下端接触,伴随着把手部62的移动,联动轨道61也向下方移动。
然后,如图13所示,当棒状部623和卡合突部627的下端与室外中间孔544和室内中间孔545的下端接触时,把手部62的向下方的滑动被限制。在该把手部62的滑动被限制之后,联动轨道61由于处于锁定解除状态,因此通过自重而相对于可动格棂54进一步向下方移动。然后,如图14所示,当可动联动部件63的定位突部635的下端与室内端侧孔546的下端接触时,联动轨道61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可动联动部件63向固定联动部件64的移动轨迹上的联动位置的移动完成。
例如,如图2所示,在外侧拉窗4关闭并且卷绕纱窗5打开的状态下,即在从室外观察固定联动部件64处于比可动联动部件63靠右侧的位置的状态下,在可动联动部件63从非联动位置移动到联动位置之后打开外侧拉窗4(向图2中的左侧移动)时,固定卡合片642与可动卡合片632卡合,从而能够与外侧拉窗4联动地打开卷绕纱窗5。
另外,在如图15的双点划线所示外侧拉窗4打开并且如实线所示卷绕纱窗5也打开的状态下,当在可动联动部件63从非联动位置移动到联动位置后打开外侧拉窗4(向图15中的右侧移动)时,固定联动部件64从左侧与可动联动部件63接触。此时,固定联动部件64的固定倾斜面部644与可动联动部件63的可动倾斜面部634大致面接触,当进一步关闭外侧拉窗4时,固定倾斜面部644与可动倾斜面部634滑动接触,可动格棂54向室外侧错位。然后,当固定联动部件64到达比可动联动部件63靠右侧的位置时,可动格棂54返回到错位前的状态,如实线所示,成为可动卡合片632与固定卡合片642能够卡合的状态。
若从该状态打开外侧拉窗4(若向图15中的左侧移动),则能够联动地关闭卷绕纱窗5。
接下来,对使可动联动部件63从联动位置移动到非联动位置从而使外侧拉窗4与卷绕纱窗5不联动时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当使用者从可动联动部件63处于联动位置的状态使把手部62向上方滑动时,只有把手部62移动而联动杆61不移动,直到卡合突部627与室内侧把手用孔616的上端接触为止。然后,在卡合突部627与室内侧把手用孔616的上端接触后,当使把手部62进一步向上方滑动时,联动轨道61也向上方移动。然后,当联动轨道61移动直到室外面部683的下端与室外中间孔544的下端成为相同高度时,利用锁施力弹簧650的作用力,使锁主体68从锁壳66突出而进入到室外中间孔544内,成为图11所示的锁定状态,可动联动部件63向非联动位置的移动完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1)通过使把手部62滑动,能够使可动联动部件63在固定联动部件64的移动轨迹上的联动位置(可动联动部件63能够与固定联动部件64接触的联动位置)、和从固定联动部件64的移动轨迹脱离的非联动位置(可动联动部件63不能与固定联动部件64接触的非联动位置)之间移动。
因此,通过仅操作把手部62这一简单的方法,就能够使外侧拉窗4和卷绕纱窗5联动。另外,由于在可动格棂54和外侧拉窗4的夹着上下方向中央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可动联动部件63和固定联动部件64,因此,在外侧拉窗4和卷绕纱窗5联动地滑动时,可动格棂54的上侧和下侧被固定联动部件64以大致相同的力按压,从而能够抑制可动格棂54倾斜。
(2)在能够升降地设置于可动格棂54内的联动轨道61固定有可动联动部件63。
因此,能够通过仅使联动轨道61升降的简单的结构,就能够使可动联动部件63在联动位置和非联动位置之间移动。
(3)在联动机构60上设置有:锁主体68,构成为从联动轨道61突出而能够与可动格棂54的室外中间孔544卡合;以及锁操作部65,对应于室内侧把手622的操作使锁主体68在与室外中间孔544卡合的位置和不卡合的位置之间移动。
因此,通过对应于室内侧把手622的操作使锁主体68与室外中间孔544卡合,能够将可动联动部件63定位在非联动位置。因此,能够防止联动轨道61由于自重而下降以及可动联动部件63从非联动位置动作的情况。
(4)在可动格棂54的室外侧和室内侧分别设置有室外侧把手621和室内侧把手622。
因此,能够从室外侧和室内侧双方进行使外侧拉窗4和卷绕纱窗5联动的操作,能够提高双推拉窗1的便利性。
(5)从室外观察,在可动联动部件63的右侧设置可动卡合片632,并且在固定联动部件64的左侧设置固定卡合片642,可动卡合片632与固定卡合片642为能够卡合的构成。因此,与在外侧拉窗4与卷绕纱窗5的联动时使可动联动部件63与固定联动部件64单纯地面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可动联动部件63与固定联动部件64的接触状态被解除的可能性,即使设置成在滑动过程中可动格棂54向进深方向能够稍稍错位,也能够使外侧拉窗4与卷绕纱窗5适当地联动。
另外,从室外观察,在可动联动部件63的左侧设置向右侧倾斜的可动倾斜面部634,并且在固定联动部件64的右侧设置向左侧倾斜的固定倾斜面部644。因此,在外侧拉窗4与卷绕纱窗5两者都打开的状态下,并且在可动联动部件63处于联动位置的状态下,即使在误将外侧拉窗4关闭了的情况下,由于可动联动部件63的可动倾斜面部634与固定倾斜面部644接触着滑动,因此也能够缓和该接触时的冲击。因此,能够抑制可动联动部件63和固定联动部件64的破损或下落。
(6)在外侧拉窗4和卷绕纱窗5两者都打开的状态下,并且在可动联动部件63处于联动位置的状态下,在关闭了外侧拉窗4的情况下,通过使固定联动部件64的固定倾斜面部644在可动联动部件63的可动倾斜面部634滑动并且使可动格棂54向室外侧错位,即使可动联动部件63不返回到非联动位置,也能够使固定联动部件64移动到可动联动部件63的右侧从而使外侧拉窗4与卷绕纱窗5联动。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包含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其它结构等,以下所示的变形等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利用一个把手部62来操作三个以上的可动联动部件63和固定联动部件64。另外也可以将利用一个把手部62操作两个以上的可动联动部件63的结构设置两组以上。
另外,作为操作部件,可以是进行旋转操作的操作部件,作为可动联动部件,可以与锁主体68同样地设置成从可动格棂54出没自如。
此外,也可以在可动格棂54上设置固定联动部件64,在外侧拉窗4的右侧的纵框41上设置联动轨道61、把手部62、可动联动部件63、联动锁65、室外中间孔544、室内中间孔545以及室内端侧孔546等。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可动卡合片632或固定卡合片642中的一方形成为与另一方的形状对应的凹状,并使可动卡合片632和固定卡合片642卡合。
另外,例如也可以在固定联动部件64的右侧不设置固定倾斜面部644而设置与平行面部643正交的进深面。即,也可以在固定联动部件64的右侧设置角部。在该情况下,也能够缓和该固定联动部件64的角部与可动倾斜面部634接触时的冲击,而且能够使该角部在可动倾斜面部634滑动。
另外,虽然例示了左右开闭自如的横拉的卷绕纱窗5,但是也可以是上下能够开闭的纵拉式,也可以是能够沿着上下左右以外的方向开闭的方式。另外,卷绕纱窗5也可以设置在窗框2的室内侧的外观面。
此外,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结构和方法等虽然在以上的记载中进行了公开,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本发明主要对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了特别图示并且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目的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对形状、材质、数量和其它详细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因此,上述所公开的限定了形状和材质等的记载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而例示性的记载,并不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因此脱离了这些形状和材质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限定的利用部件的名称的记载包含在本发明中。
Claims (3)
1.一种门窗,包括:
框体;
面材,以沿着外观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框体内;
网屏装置,安装于所述框体,具有:卷绕成能够与所述面材的滑动方向平行地拉出的网屏;和设置在所述网屏的拉出方向的前端缘的可动格棂;以及
联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面材和所述网屏联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多个可动联动部件,设置于所述可动格棂和所述面材中的一方的构成要素;
与所述可动联动部件相同数量的固定联动部件,固定于所述可动格棂和所述面材中的另一方的构成要素中的能够与所述多个可动联动部件分别对置的位置;
操作部件,设置于所述一方的构成要素;以及
可动联动部件移动机构,对应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使所述多个可动联动部件在联动位置与非联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联动位置为所述多个可动联动部件与所述多个固定联动部件分别接触而使所述面材与所述网屏能够联动的位置,所述非联动位置为所述多个可动联动部件与所述多个固定联动部件都不接触而使所述面材与所述网屏不能联动的位置,
所述面材具有面板和包围所述面板的框架,
所述可动联动部件移动机构是联动轨道,该联动轨道以沿着纵长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可动格棂和所述面材的所述框架中的一方的构成要素的内部,并且所述多个可动联动部件固定于该联动轨道,
在所述一方的构成要素设置有被卡合部,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滑动限制部,构成为通过从所述联动轨道突出而能够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并通过所述卡合来限制所述联动轨道的滑动,从而将所述多个可动联动部件定位于所述联动位置或者所述非联动位置,该滑动限制部通过解除所述卡合而使所述联动轨道能够滑动;以及
滑动限制控制部,对应于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使所述滑动限制部在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位置和不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位置之间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夹着所述一方的构成要素中的所述面材或所述网屏分别配置在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联动部件和所述固定联动部件中的一方的部件的所述滑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接触部,该接触部在所述面材与所述网屏联动时与另一方的部件接触,在另一侧设置有向所述一侧倾斜的倾斜面部,所述另一方的部件能够在该倾斜面部滑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63467 | 2012-03-21 | ||
JP2012063467A JP5827156B2 (ja) | 2012-03-21 | 2012-03-21 | 建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21563A CN103321563A (zh) | 2013-09-25 |
CN103321563B true CN103321563B (zh) | 2015-08-19 |
Family
ID=49190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50172.5A Active CN103321563B (zh) | 2012-03-21 | 2013-02-08 | 门窗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827156B2 (zh) |
CN (1) | CN103321563B (zh) |
TW (1) | TWI48903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62179B (zh) * | 2018-03-30 | 2019-06-11 | 台灣華可貴股份有限公司 | 門窗組件 |
CN111042727B (zh) * | 2019-12-10 | 2021-09-03 | 涡阳县幸福门业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多开型护院金属门 |
PL4077862T3 (pl) * | 2019-12-20 | 2024-07-15 | Vkr Holding A/S | Roleta z ulepszoną częścią uchwytową |
JP7489832B2 (ja) | 2020-06-08 | 2024-05-24 | 株式会社Lixil | 建具 |
JP7464514B2 (ja) * | 2020-12-22 | 2024-04-09 | Ykk Ap株式会社 | 移動制限装置及び建具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40561A (ja) * | 1999-11-11 | 2001-05-22 | Shin Nikkei Co Ltd | 窓用スクリーン装置 |
CN2876284Y (zh) * | 2006-03-20 | 2007-03-07 | 毛风 | 推拉移窗的新型隐形纱窗 |
JP2007056447A (ja) * | 2005-08-22 | 2007-03-08 | Tostem Corp | ロール網戸 |
JP2009191600A (ja) * | 2008-02-18 | 2009-08-27 | Amix Corp | 引き違いサッシ用ロール網戸 |
CN201835732U (zh) * | 2010-09-25 | 2011-05-18 | 张云峰 | 一种推拉窗外挂式隐形纱窗 |
CN103306596A (zh) * | 2012-03-16 | 2013-09-18 | Ykkap株式会社 | 网屏装置及门窗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15089Y2 (zh) * | 1973-03-28 | 1977-04-05 | ||
US4483745A (en) * | 1982-09-29 | 1984-11-20 | Beloi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heet transfer using a nonporous smooth surfaced belt |
TW440652B (en) * | 2000-03-01 | 2001-06-16 | G E Aluminum Sash Corp | Vertical reel window screen |
JP5270945B2 (ja) * | 2008-03-31 | 2013-08-21 | 不二サッシ株式会社 | 網戸装置 |
-
2012
- 2012-03-21 JP JP2012063467A patent/JP5827156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9-11 TW TW101133088A patent/TWI489037B/zh active
-
2013
- 2013-02-08 CN CN201310050172.5A patent/CN1033215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40561A (ja) * | 1999-11-11 | 2001-05-22 | Shin Nikkei Co Ltd | 窓用スクリーン装置 |
JP2007056447A (ja) * | 2005-08-22 | 2007-03-08 | Tostem Corp | ロール網戸 |
CN2876284Y (zh) * | 2006-03-20 | 2007-03-07 | 毛风 | 推拉移窗的新型隐形纱窗 |
JP2009191600A (ja) * | 2008-02-18 | 2009-08-27 | Amix Corp | 引き違いサッシ用ロール網戸 |
CN201835732U (zh) * | 2010-09-25 | 2011-05-18 | 张云峰 | 一种推拉窗外挂式隐形纱窗 |
CN103306596A (zh) * | 2012-03-16 | 2013-09-18 | Ykkap株式会社 | 网屏装置及门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194445A (ja) | 2013-09-30 |
TW201339404A (zh) | 2013-10-01 |
JP5827156B2 (ja) | 2015-12-02 |
TWI489037B (zh) | 2015-06-21 |
CN103321563A (zh) | 2013-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21563B (zh) | 门窗 | |
JP4818362B2 (ja) | 引戸具 | |
JP6000807B2 (ja) | スクリーン装置のスライドガイド枠部 | |
EP3023719A1 (en) | Refrigerator | |
KR101352533B1 (ko) | 안전성이 개선된 롤 블라인드 | |
CN103306596B (zh) | 网屏装置及门窗 | |
CN104641066A (zh) | 具有改进气密性的滑窗 | |
JP6456798B2 (ja) | スクリーン装置 | |
EP3037619A1 (en) | Shielding for doors or windows frame equipped with side-scrolling lateral box suitable to be free of lower guide | |
US20160348426A1 (en) | Blinds system for installation next to a window or door pane or which can generally be used as partition | |
JP5270945B2 (ja) | 網戸装置 | |
KR101451223B1 (ko) | 미닫이와 오르내리는 형식이 결합된 창호 | |
JP6741604B2 (ja) | スクリーン装置 | |
JP6983564B2 (ja) | スクリーンの固定構造およびスクリーン装置 | |
EP3023574A1 (en) | Retractable fly-screen with a handicapped accessible lower guide | |
JP4808644B2 (ja) | 建具 | |
JP6426534B2 (ja) | バリアフリー型横引きロールスクリーン装置 | |
JP2007297818A (ja) | 網戸装置 | |
JP2014152555A (ja) | 補助扉内蔵引戸 | |
JP2001227265A (ja) | 窓サッシ用スクリーン装置 | |
JP2754417B2 (ja) | 車両窓用カーテン装置 | |
JP2007247311A (ja) | 開口遮蔽装置および建具 | |
CN203925229U (zh) | 一种防风防盗加强型卷帘门窗 | |
JP2001164854A (ja) | 窓サッシ用網戸の巻き出し装置 | |
JP2007138518A (ja) | シャッター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