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9682A - 連接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連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9682A
TW201319682A TW101128062A TW101128062A TW201319682A TW 201319682 A TW201319682 A TW 201319682A TW 101128062 A TW101128062 A TW 101128062A TW 101128062 A TW101128062 A TW 101128062A TW 201319682 A TW201319682 A TW 2013196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region
total reflection
sensitive adhesive
connec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8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6681B (zh
Inventor
Yoo-Min Lee
Eung-Jin Jang
Tae-Hun Kim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19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9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66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668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B32B37/00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laminating machines comprising rolle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roll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連接裝置以及一種利用其之層疊體之製造方法。連接裝置可以高精確度地連接各種元件。例如,連接裝置可以高精確度地連接用於顯示3D影像的液晶面板和光學濾波器,以提供減少串音干擾的3D影像裝置。

Description

連接裝置
本申請案優先權追溯至於2011年8月5日向韓國專利局提出之韓國專利第2011-0077983號申請案以及2012年7月30日向韓國專利局提出之韓國專利第2012-0083052號申請案,其中該案所揭露之內容全部併入本案以供參考。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連接裝置以及一種利用其之層疊體之製造方法。
於製造一顯示裝置的製程中,例如液晶顯示器或其他電子產品,常常需要執行兩個或兩個以上元件的連接製程。這種製程的其中一個例子可以是用於將LCD面板與光學薄膜彼此連接,例如偏光膜或相位差膜。例如,如圖1示意性所示,為了建構一個3D影像顯示裝置,在液晶面板100上產生右眼訊號及左眼訊號的區域(1001、1002)(以下稱「R訊號」及「L訊號」)係分開形成於其上,而用於差異性調整R訊號及L訊號之偏振狀態的圖案(2001、2002)形成於光學濾波器200上,且液晶面板100與光學濾波器200應彼此連接。在3D影像顯示裝置中,從液晶面板100產生R信號的區域1001(以下稱「UR區域」)所發送的信號會通過光學濾波器調整R信號偏振狀態的區域2001(以下稱「FR區域」)。同樣,從液晶面板100產生L信號的區域1002(以下稱「UL區域」)所發送的信號會通過光學濾波器調整L信號偏振狀態的區域2002(以下稱「FL區域」),而且R信號和L信號會彼此分 開,然後到達觀察者。因此,需要液晶面板和光學濾波器彼此連接以使得UR區域與濾光器FR區域彼此相配,且UL區域與光學濾波器的FL區域高度精確匹配。如果液晶面板UR區域的一部分連接至光學濾波器的FL區域,則R訊號不能進入到右眼,而是進入到左眼。因此,串音干擾(crosstalk)表示在3D影像裝置中,進入左眼的R信號相對於進入左眼L信號之百分比增加,使得觀看者觀看3D影像有困難。因此,在製造3D顯示裝置的製程中,需要利用可以高度精準地將液晶面板與光學薄膜彼此連接的連接裝置。
本發明提供一種連接裝置以及一種利用其之層疊體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係提出一種連接裝置,包括一第一支撐部,用以固定一第一元件;一第二支撐部,包含用以固定一第二元件之一壓敏黏合墊;以及一傳輸部,用以控制第一支撐部及第二支撐部的相對位置,以使固定於第一支撐部之第一元件及固定於第二支撐部之第二元件彼此層疊。
在本說明書中,表示「安裝使第一元件可被固定」是指當連接裝置執行一個連接過程,第一元件可以被固定到第一支撐部。不在運行狀態下的連接裝置可以不包括第一元件。此外,表示「壓敏粘合墊可固定第二元件」可具有相同含義。
在本說明書中使用的術語「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第一支撐部」及「第二支撐部」,其序數是任意設置用於說明是兩個元件和兩個支撐部。因此,第一元件可被放置在第二支撐部,而第二元件可被放置在第一支撐部。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支撐部其中之一可透過壓敏黏合墊固定元件。例如,在本說明書中,「第二支撐部」可指支撐部利用壓敏黏合墊。
在一實施例中,壓敏黏合墊可包括基板層以及在基板層一表面上形成之壓敏黏合層。第一或第二元件可被裝載至壓敏黏合層的表面上。
例如,基板層可為其上形成有壓敏黏合層的基板。在一實施例中,可利用透明聚合物基板、不透明聚合物基板以及玻璃作為上述基板。另外,在上述基板中,為了透過稍後將描述的多重視覺系統(multi-vision system)觀察元件的配置,可利用透明聚合物基板。作為上述基板之一例,如聚氨酯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基材,和丙烯酸基板及類似基板也可使用。
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係與壓敏黏合層接觸,且施加壓力至上述第一或第二元件使得元件可以連接到壓敏黏合層。可使用壓敏黏合層領域中已知的習知成分。例如,一多孔聚合物層或壓敏黏合組合物之固化物皆可被用作壓敏黏合層。
例如,多孔聚合物層可以是玻璃工廠所採用之用於固定玻璃的材料。多個孔可形成在上述材料中,且孔可存在 於表面上,使黏合物可附著於上述材料。一旦附著有黏合物,例如,於適當壓力下設置於這類材料上的板狀元件,藉由於材料中形成孔來產生真空狀態,使得雖然沒有執行吸入程序,元件也可以固定至材料。像這種多孔聚合物層,已為本領域中所使用習知的構造,本發明皆可無限制地使用。例如,發泡聚酯可被用作多孔聚合物層。發泡聚酯可由在本領域中已知的各種方法製造。例如,首先,添加有四羧酸二酐的聚酯樹脂被引入到擠出機中,並在約200℃的溫度下熔化。然後,通過形成於擠出機入口的開口,將發泡劑供給至熔融混合物以產生發泡聚酯。例如,藉由縮合-聚合芳香族二羧酸與二醇化合物所獲得的樹脂也可以採用作為聚酯樹脂。具體而言,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萘甲酸和二苯醚二羧酸可為芳香族二羧酸的例子。二醇化合物可使用乙二醇、四乙二醇、環己烷二甲醇和1,4-丁二醇。
此外,很容易汽化的液體,或可熱分解的化合物也可作為發泡劑。例如,也可使用惰性氣體如二氧化碳做為發泡劑。本領域中所使用之可以利用聚酯樹脂和發泡劑來製造發泡聚酯的擠出機,本發明皆可無限制地使用這類裝置。例如,單葉螺旋槳、雙葉螺旋槳或綜合螺旋槳皆可做為擠出機。
例如,壓敏黏合組合物的固化層可能是具有黏彈性的材料。上述材料,在室溫下,基本上可以有永久的黏度。黏彈性材料是指可以通過低壓黏附,並僅通過施加壓力而不需使用熱、水或溶劑來引起黏附。在有適當壓力施加的 狀態下,一旦黏合物被黏附至固化層,固化層展現很強的保持性、內聚力和彈性。另外,一旦固化層分離,固化層可以無殘留消除。如果固化層被用作壓敏黏合層,元件可僅通過將元件放置在固化層上並施加適當壓力來固定。包括有在壓敏黏合劑領域中已知壓敏黏合組合物在固化狀態下的固化層也可以作為上述固化層。欲獲得壓敏黏合組合物,可將如異氰酸酯等固化劑添加至如天然橡膠、合成橡膠、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基烷基醚、聚丙烯酸酯或是改性聚烯烴系壓敏黏合劑等聚合物中。
如果利用如上所述之壓敏黏合層,在固定過程中不需吸入程序,所以可在元件保持平坦的狀態下固定元件。
由於上述情況,因此能防止元件發生捲曲或波浪,並確保對元件翹曲的容忍度。在一實施例中,通過壓敏黏合墊被固定的元件可為一個如板狀或片狀的容易產生捲曲或波浪的元件。
在一實施例中,如果元件藉由壓敏黏合墊固定,具有各種尺寸的元件也可有效地被固定。因此,連接裝置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撐部也可利用吸取方式的吸力使第一元件固定至第一支撐部。例如,第一支撐部可包括支撐片,用以使第一元件被保持於其上,並具有至少一個孔形成於其上;以及固定裝置,當第一元件被保持在支撐片上時,固定裝置用以使第一元件利用孔透過吸取程序固定至支撐片。
在一實施例中,為了防止第一元件因第一支撐部的吸力而被偏轉朝向第一支撐部,能夠將第一支撐部的中心處吸力調整為小於邊緣處吸力。
在一實施例中,為了將第一支撐部的中心處吸力調整為小於邊緣處吸力,支撐片包括多個孔,且支撐片邊緣上形成的孔的密度可大於支撐片中心上形成的孔的密度。於此,孔的密度是指單位表面積中多個孔的表面積比率。例如,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形成於支撐片邊緣上和支撐片中心上的孔具有相同的表面積,則高密度的孔表示在單位面積中形成許多孔。此外,參照圖2,當支撐片的整個區域,在橫貫方向上被劃分為具有相同面積的三個區域,且在縱向方向上被劃分為具有相同面積的三個區域時,支撐片的邊緣1111可指邊緣上的一個區域。因此,支撐片的中心1112可指除了支撐片邊緣以外,位於支撐片中心處的區域。
如果支撐片在其上形成有一孔,可以採用本技術領域中使用的結構而沒有任何限制。例如,可使用網狀板作為支撐片。
在一實施例中,像第二支撐部,第一支撐部可包括一個壓敏黏合墊以固定第一元件。於此,作為被包括在第一支撐部的壓敏黏合墊,可採用具有上述結構的壓敏黏合墊。
在一實施例中,連接裝置可提供具有多重視覺系統,該系統可以識別第一和第二元件的位置。例如,多重視覺系統可包含第一視覺系統,用以透過光學訊號觀察第一元件的狀態;第二視覺系統,用以透過光學訊號觀察第二元 件的狀態;以及全反射透鏡。於此,「觀察元件的狀態」的意義可以解釋為「識別元件的位置」。
根據一實施例的多重視覺系統可建構一個視覺結構於將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設置在基本上封閉結構的狀態下。在封閉結構中,例如,在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間的距離可為10毫米或以下、9毫米或以下、8毫米或以下、7毫米或以下、6毫米或以下、5毫米或以下、4毫米或以下、3毫米或以下、2毫米或以下、或是1毫米或以下。此外,如果將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緊密放置,可以增強第一和第二元件之精準連接的程度,使得在封閉結構中第一和第二元件之間的距離下限沒有限制。例如,第一和第二元件之間的距離可以是0(零)或更多。
全反射透鏡根據入射角可以是光穿過的透鏡,或是光完全反射的透鏡。具體而言,輸入到全反射透鏡的光可以無折射地穿過全反射透鏡,或先折射然後穿過全反射透鏡,或被全反射透鏡全反射。
在一實施例中,全反射透鏡可以設置用於允許從第一視覺相機發射的光訊號或從第二視覺相機發射的光訊號,通過全反射透鏡然後到達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
例如,全反射透鏡可設置以使得光訊號之一可通過全反射透鏡並到達第一和第二元件其中一者,而另一訊號由全反射透鏡完全反射或折射然後到達第一和第二元件中的另一個。穿過全反射透鏡並到達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的訊號可以不折射發送或是折射後發送。
可設置全反射透鏡以使得光訊號通過全反射透鏡並到達第一及第二元件其中之一,以及由全反射透鏡全反射或折射然後到達第一和第二元件中的另一個的光訊號,可以到達第一和第二元件的相同位置。
於此,關於第一和第二元件的相同位置,在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為重疊排列的狀態下,第二元件的位置是與貫穿第一元件並垂直第一元件貫穿表面的一個假想線相接觸,可以解釋為與第一元件的位置是相同的位置。然而,鑑於實際錯誤,相同位置可能包括在距離假想線與第二元件接觸的點為圓心,至半徑為5毫米、3毫米、1毫米或0.5毫米的區域內。
通過多重視覺系統觀察第一和第二元件的相同位置,可以將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堆疊於所需的配置。
在一實施例中,為了使第一和第二元件的相同位置可透過多重視覺系統來觀察,可提供全反射透鏡以使其中一個訊號穿過的位置與另一個訊號全反射或折射的位置相同。
此外,全反射透鏡也可以設置以允許通過全反射透鏡的光學訊號與在全反射透鏡上全反射或折射的光學訊號行進方向相同。
因此,設置全反射透鏡以使其中一個訊號穿過的位置與另一訊號全反射或折射的位置以及行進方向都相同,即可觀察到第一與第二元件的相同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視覺相機、第二視覺相機和全反射透鏡可以配備於第一支撐部或第二支撐部。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提供第一或第二支撐部以使得第一或第二支撐部可以由視覺相機拍攝。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視覺相機、第二視覺相機和全反射透鏡可以配備於第一支撐部。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撐部可利用支撐片透過吸入的方式固定元件,如前面提到的固定裝置。在這種情況下,可利用網狀板作為支撐片,而第一視覺相機、第二視覺相機和全反射透鏡可置於網狀板之下。其結果是,第一視覺相機和第二視覺相機能透過網狀板的孔來拍攝第一及第二元件的位置。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撐部可利用壓敏黏合墊固定元件於此。在這種情況下,壓敏黏合墊的基板層和壓敏黏合層通常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所形成。然而,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如果壓敏黏合墊由不透明材料或半透明的材料所形成,至少一部分的壓敏黏合墊亦可由透明材料所形成。在本說明書中,壓敏黏合墊由透明材料形成的部分可稱作「視覺區域」。如圖3所示,在一實施例中,視覺區域1213可形成於壓敏黏合墊上。於壓敏黏合墊上形成視覺區域的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具有相似壓敏黏合墊厚度的透明片材可置於壓敏黏合墊上以形成視覺區域。
像壓敏黏合墊可能涉及第一支撐部,在一實施例中,涉及於第二支撐部的壓敏黏合墊係具有透光性或有視覺區域形成於其上。
在一實施例中,連接裝置可更包括一連接滾輪,用以對藉由傳輸部彼此堆疊的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的層疊體施加壓力。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元件可藉由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使用的方式連接。例如,第一和第二元件可藉由黏合劑或壓敏黏合劑連接。因此,在一實施例中,在黏合劑或壓敏黏合劑置於第一和第二元件之間的狀態下,連接滾輪可對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的層疊體施加壓力。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元件可以是液晶面板。此外,在一實施例中的第二元件可以是一種光學薄膜。所有可用於連接至液晶面板的薄膜皆可作為光學薄膜而不受限制。例如,光學薄膜可以是用於顯示3D影像的偏光板、相位差膜或是光學濾波器。
如果元件是由壓敏黏合墊固定,則有可能防止元件捲曲或波動的發生。因此,在液晶面板和光學薄膜連接的情況下的實施例中,光學薄膜可透過壓敏黏合墊來固定。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當使用液晶面板時,液晶面板可透過抽吸法或利用壓敏黏合墊固定至支撐部。此外,液晶面板亦可透過上述方法以外的其他種方式固定至支撐部。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元件可以是其上有UR區域和UL區域形成的液晶面板,而第二元件可以是一個用於顯示3D影像且其上有FR區域和FL區域形成的光學濾波器。因此,連接裝置可以是3D影像顯示裝置的製造裝置,或者是3D影像顯示裝置的製造裝置的一部分。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關於一種製造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層疊體,包括將第二元件放置於壓敏黏合墊上;施加壓力於第二元件上以將第二元件固定於第二支撐部上;以及移動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的相對位置以將已固定的第二元件與固定至第一支撐部上的第一元件彼此堆疊。
在一實施例中,製造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層疊體的方法可利用上述連接裝置來執行。
第一元件可透過抽吸藉由吸力固定至第一支撐部上
在一實施例中,為了防止第一元件因第一支撐部的吸力而被偏轉朝向第一支撐部,能夠將第一支撐部的中心處吸力調整為小於邊緣處吸力。
在一實施例中,為了使在第一支撐部中心處的吸力小於在邊緣的吸力,通過一個在支撐片邊緣的孔所施加的吸力可以被調整,以使得在上述支撐片邊緣的吸力大於在支撐片中心的吸力。參閱圖2可以理解支撐片的邊緣和中心。
然而,除了上述方式,第一元件可透過另一種方法固定至第一支撐部。例如,第一元件可透過壓敏黏合墊以固定至第一支撐部。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元件可具有不同特性的圖案形成於其上,圖案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而第二元件可具有不同特性的圖案形成於其上,圖案包括第三區域和第四區域。此外,第一和第二元件的堆疊可以在層疊體中以第一區域重疊第三區域以及第二區域重疊第四區域的方式進行。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元件可以是用於顯示3D影像的液晶面板,其包括一個UR區域作為第一區域以及一個UL區域作為第二區域。此外,第二元件可以是一個用於顯示3D影像的光學過濾器,其包括一個FR區域作為第三區域以及一個FL區域作為第四區域。因此,用於顯示3D影像的液晶面板和用於顯示3D影像的光學過濾器的堆疊可以在層疊體中以UR區域重疊FR區域以及UL區域重疊FL區域的方式進行。
在一個實施例中,層疊體的製造方法可更利用一個多重視覺系統,它可以在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形成一封閉空間的狀態下識別第一和第二元件的位置。
如上所述,例如,多重視覺系統可包括一第一視覺相機,第二視覺相機和全反射透鏡。換句話說,全反射透鏡可使得從第一視覺相機或第二視覺相機發出的光學訊號通過全反射透鏡然後到達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多重視覺系統的操作可如前所述。
在一實施例中,層疊體的製造方法可進一步包括:將壓力通過連接滾輪施加至第一和第二元件的層疊體。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元件的層疊體中,可於第一和第二元件的層疊體之間使用常見的黏合劑或壓敏黏合劑,如上所述。因此,黏合劑或壓敏黏合劑設置於第一和第二元件層疊體之間,可透過連接滾輪藉由施加壓力來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層疊體的製造方法可為3D影像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或是3D影像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部分。
參照附圖,將詳細描述本發明範例性實施例細節如下。
在下文中,參照圖4~6,將示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然而,本發明的範圍並不限於以下實施例。
圖4係根據一實施例之連接裝置之側邊示意圖,圖5係圖4所示連接裝置之俯視圖,而圖6係圖4所示連接裝置之仰視圖。當從上面觀察連接裝置,第一元件100將被第一支撐部11隱藏,所以,圖5的第一元件100以虛線所示。此外,當從下方觀察連接裝置,無法觀察到第二元件200,因此,圖6的第二元件200以虛線所示。圖4~6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元件。
在一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連接裝置可包括第一支撐部11、第二支撐部12和傳輸部(未示出)。圖4顯示連接裝置在一點上的狀態,並顯示第一支撐部11和第二支撐部12是彼此面對而垂直配置。然而,第一支撐部11和第二支撐部12的配置的可透過傳輸部自由變化。如圖4所示,連接裝置是有多重視覺系統13安裝於其中並提供連接滾輪14。如圖4所示,在一實施例中,多重視覺系統13和連接滾輪14可安裝於第二支撐部12中。詳細而言,多重視覺系統13可被安裝在第一支撐部或第二支撐部,以於封閉結構中辨認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在確認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安裝位置後,安裝製程可以立即進行,以提高連接精確度。然而,圖4僅描述了一個實施例,在連接裝 置設置多重視覺系統的位置、以及連接滾輪安裝的位置,可由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輕易地變化。
參照圖7和8,顯示一實施例,顯示連接裝置的第一支撐部或第二支撐部。
包括在連接裝置中的第一和第二支撐部,其中之一可包括能固定元件的壓敏黏合墊。例如,第二支撐部12可包括能固定第二元件200的壓敏黏合墊121。如圖7所示,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壓敏黏合墊121可包括基板層1211以及形成於基板層上的壓敏黏合劑層1212。壓敏黏合劑層1212是元件可透過在一定壓力下與其接觸即可連接的一層。例如,上述多孔聚合物層或壓敏黏合劑組合物的固化層可作為壓敏黏合劑層。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撐部可包括壓敏黏合墊以固定第一元件。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支撐部的壓敏黏合墊可具有與被包括在第二支撐部的壓敏黏合墊相同的結構。
此外,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撐部可包括前面提到的支撐片和固定裝置。參照圖8顯示一實施例,顯示利用抽吸方法的第一支撐部。支撐部11可包括使第一元件100可保持於其上的支撐片111。例如,支撐片可具有至少一個孔113形成在其上。在該圖中,誇張地示出支撐片111的孔113,實際的孔113可以是非常小的。例如,可利用網狀板作為支撐片。
此外,第一支撐部11可包括一個固定裝置112,其可以通過該孔利用抽吸過程固定第一元件100。圖8中,固定裝 置112經由支撐片111的孔113將氣體吸入的流動方向如箭頭所示。如圖8所示的第一支撐部11包括支撐片111及固定裝置112,光元件134被設置在支撐片111上沒有形成孔的區域上,以構建具有與圖4第一支撐部相同結構的第一支撐部。
雖然圖4至6中未示出傳輸部,但傳輸部可用以使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的相對位置被改變,而可無限制地使用本發明涉及技術領域中所常用之傳輸部的結構。
多重視覺系統可使連接裝置高度精確地連接第一和第二元件。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元件的高度精確連接可意味著:當其上形成的圖案包括具有不同特性的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的第一元件100與其上形成的圖案包括具有不同特性的第三區域和第四區域的第二元件200,兩者連接以形成層疊體300,且在第一和第二元件層疊體的第一和第三區域之間重疊與第二和第四區域之間重疊幾乎不存在誤差。上述誤差包括在實務產生的製造誤差,例如可包括100 μm或更少、50 μm或更少、30 μm或更少、或10 μm或更少的公差。
如圖9所示一實施例中,可將多重視覺系統設置於第一元件100和第二元件200下。如上所述,多視覺系統13可包括:第一視覺相機131、第二視覺相機132和全反射透鏡133。例如,如上所述,根據進入全反射透鏡的光線入射角, 全反射透鏡可無折射地透射光線或可先折射後透射光線,或者可全反射光線。
如圖9所示一實施例中,全反射透鏡133可以用以使第一視覺相機131的光學訊號藉由全反射透鏡133折射,並到達第一和第二元件其中之一,且第二視覺相機132的光學訊號可以穿過全反射透鏡並到達第一和第二元件中的另一個。此外,如圖9所示,全反射透鏡也用以使光學訊號在全反射透鏡上相同位置處被折射並穿透而朝相同方向進行,因此可以觀察到第一和第二元件的相同位置。上述的「相同位置」可如圖所示含意來理解。
如果藉由多重視覺系統來辨識第一和第二元件配置的結構與辨識第一和第二元件層疊體配置的結構類似,則可高精確度地連接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這就是為什麼如果第一和第二元件的配置在第一和第二元件緊密設置的狀態下可被辨認,且第一和第二元件在第一和第二元件保持配置的狀態下可以最少動作連接的原因。如果可辨識第一和第二元件配置的結構是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間隔一特定距離,雖然第一和第二元件的配置被精確地調整,當第一和第二元件的相對位置被改變時,第一或第二元件從初始配置偏離以連接第一和第二元件。因此,第一和第二元件的連接精確度可能會降低。
多重視覺系統13如圖9所示實施例配置,可在第一元件100和第二元件200設置於基本上封閉結構的狀態下,在正在運行的連結裝置上辨認位置。例如,在這個時候,第一 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間形成封閉結構的距離可以是10毫米或更小、9毫米或更小、8毫米或更小、7毫米或更小、6毫米或更小、5毫米或更小、4毫米或更小、3毫米或更小、2毫米或更小、或1毫米或更小。因此,通過利用多重視覺系統,可以提高的第一和第二元件的精密程度。
在一實施例中,多重視覺系統可進一步包括光元件。例如,光元件134可在利用視覺相機辨認元件位置的製程中發揮作用。此外,例如圖4所示,光元件134可配置為朝向第一和第二視覺相機。
在一實施例中,連接滾輪14可用以對第一元件100和第二元件200的層疊體施加壓力。此時,在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相對位置被傳輸部改變的狀態下,可允許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彼此堆疊。
例如,如圖4和6所示,連接滾輪14可設置於第二支撐部12中。在一實施例中,當連接裝置不在運作中,連接滾輪14可與支撐片隔開一定距離。此外,雖然連接裝置運作中,除了當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連接以外,連接滾輪14可與壓敏黏合墊間隔一定距離。然而,當壓力被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元件時,此時連接滾輪14移動且與壓敏黏合墊的後表面接觸,以使在連接滾輪與壓敏黏合墊後表面接觸的狀態下,施加壓力至第一和第二元件。
連接裝置是一種用於將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彼此連接的裝置,例如,連接的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可為需要精確連接的光學裝置的元件。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元件和第二 元件其中之一可為液晶面板,而另一者可為光學薄膜。此外,光學薄膜可為用於顯示3D影像的偏光板、相位差膜、保護膜或光學濾波器
在一實施例中,連接裝置可為一個用於製造3D影像顯示裝置的裝置,或用於製造3D影像顯示裝置的部分裝置。
參考圖10,其顯示利用上述連接裝置製造第一和第二元件層疊體的方法。
參照圖10顯示一實施例,第一元件100可置於第一支撐部11上。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元件100可透過抽吸製程或利用壓敏黏合墊以固定於第一支撐部11。此外,第二元件200可被固定到第二支撐部12。例如,可使用利用壓敏黏合墊的方法以將第二元件200固定至第二支撐部12。固定至第一支撐部11的第一元件100與固定至第二支撐部12的第二元件200的相對位置是由傳輸部(圖中未示出)移動,從而使第一元件100和第二元件200可彼此堆疊以提供層疊體。
此時,為了使層疊體高度精確地連接,第一和第二元件的配置可藉由多重視覺系統的手段來調整。此外,為了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連接良好,可藉由連接滾輪來施加壓力至第一和第二元件的層疊體。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元件可以是一個其上具有不同特性圖案形成的元件,該圖案包含第一區域1001及第二區域1002,而第二元件可以是一個其上具有不同特性圖案形成的元件,該圖案包含第三區域2001及第四區域2002。如上所示,例如,第一元件可以是其上有圖案形成的液晶面板, 該圖案包括UR區域和UL區域,第二元件可以是用於顯示3D影像的光學濾波器,該圖案包括FR區域和FL區域。換言之,液晶面板的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可分別是UR區域和UL區域,而用於顯示3D影像的光學濾波器的第三區域和第四區域可分別是FR區域和FL區域。因此,在用於顯示3D影像的液晶面板與光學濾波器相互堆疊的狀態下,多重視覺系統可以辨認UR區域是否匹配FR區域、UL區域是否匹配FL區域。上述匹配意指UR與FL區域不重疊,但與FR區域精確地重疊。然而,在上述的匹配可包括實際生產的製造誤差;如上所述,製造誤差的範圍可為100 μm或以下、50 μm或更小、30 μm或更小、或10 μm或更少。
如果上述的匹配錯誤,可調整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的相對位置,以獲得精確的匹配。透過上述製程,第一和第二元件可高度精確地連接。在一實施例中,層疊體是3D影像顯示裝置的情況下,用於顯示3D影像的液晶面板的UR區域和光學濾波器的FR區域可準確地彼此相匹配,且UL區域與FL區域可準確地彼此相匹配。因此,由上述製造方法製造的3D影像顯示裝置極少有機會產生串音干擾現象,以產生高品質的3D影像。
在一實施例中,透過多重視覺系統獲得第一和第二元件相位的辨認,如上所述可在封閉結構中進行。因此,在第一和第二元件被配置成兩元件匹配的狀態下,第一和第二元件可僅以最小動作堆疊。
在保持兩元件配置的狀態下,由多重視覺系統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元件能夠彼此堆疊。如果多重視覺系統的封閉結構在第一和第二元件彼此接觸的狀態下運作,本來調整第一和第二元件相對位置以用於堆疊第一和第二元件的操作可以省略。
第一和第二元件層疊體可藉由在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間設置習知的黏合劑或壓敏黏合劑來形成。此時,第一和第二元件藉由透過連接滾輪施加壓力至第一和第二元件層疊體而連接。
透過上述製程所製造的第一和第二元件層疊體被卸載並作為產品出廠,或被輸送至後續製程。
本發明之範例型連接裝置可以高精確度連接各種元件。例如,連接裝置可以高精確度連接用於顯示3D影像的液晶面板和光學濾波器,以提供產生最小串音干擾的3D影像。
100‧‧‧液晶面板
1001‧‧‧UR區域
1002‧‧‧UL區域
11‧‧‧第一支撐部
111‧‧‧支撐片
1111‧‧‧支撐片邊緣
1112‧‧‧支撐片中心
112‧‧‧固定裝置
113‧‧‧孔
12‧‧‧第二支撐部
121‧‧‧壓敏黏合墊
1211‧‧‧基板層
1212‧‧‧黏合劑層
1213‧‧‧視覺區域
13‧‧‧多重視覺系統
131‧‧‧第一視覺相機
132‧‧‧第二視覺相機
133‧‧‧全反射透鏡
134‧‧‧光元件
14‧‧‧連接滾輪
200‧‧‧光學濾波器
2001‧‧‧FR區域
2002‧‧‧FL區域
300‧‧‧層疊體
圖1係藉由連接用於顯示3D影像的液晶面板及光學濾波器所製造的3D影像顯示裝置之一範例性狀態之示意圖,(a)為所製造的3D影像顯示裝置之側視圖,(b)為3D影像顯示裝置之前視圖;圖2係支撐片的邊緣與中心之實施例之示意圖;圖3係壓敏黏合墊的視覺區域之實施例之示意圖;圖4係根據一實施例之連接裝置之側邊示意圖; 圖5係圖4所示連接裝置之俯視圖;圖6係圖4所示連接裝置之仰視圖;圖7係壓敏黏合墊之一實施例之側視圖;圖8係置於抽吸式支撐部上的第一元件之一實施例之狀態示意圖;圖9係圖4所示多重視覺系統觀察形成封閉結構的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的相同位置之狀態示意圖;以及圖10係根據一實施例製造層疊體的製程之示意圖。
11‧‧‧第一支撐部
12‧‧‧第二支撐部
13‧‧‧多重視覺系統
14‧‧‧連接滾輪
100‧‧‧液晶面板
134‧‧‧光元件
200‧‧‧第二元件

Claims (20)

  1. 一種連接裝置,包含:一第一支撐部,用以固定一第一元件;一第二支撐部,包含用以固定一第二元件之一壓敏黏合墊;以及一傳輸部,用以控制該第一支撐部及該第二支撐部之相對位置,以使固定於該第一支撐部之該第一元件及固定於該第二支撐部之該第二元件彼此堆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撐部包含一支撐片及一固定裝置,該支撐片係使該第一元件保持於其上,且具有至少一孔洞形成於其上;當該第一元件保持於該支撐片上時,該固定裝置係用以使該第一元件利用該等孔洞藉由抽吸程序固定於該支撐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撐部包含一壓敏黏合墊,使該第一元件可被固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裝置,更包含一第一視覺相機,用以藉由一光學訊號觀察該第一元件之狀態;一第二視覺相機,用以藉由一光學訊號觀察該第二元件之狀態;以及一全反射透鏡,允許從該第一視覺相機發出之該光學訊號或從該第二視覺相機發出之該光學訊號,穿過該全反射透鏡而後到達該第一元件或該第二元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連接裝置,其中該全反射透鏡用以使該第一視覺相機之該光學訊號與該第二視覺相機之該光學訊號之其中一者穿透過該全反射透鏡傳 輸,並到達該第一元件或該第二元件之其中一者,而另一個訊號就由該全反射透鏡進行全反射或折射以到達該第一元件與該第二元件之另一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連接裝置,其中該全反射透鏡用以允許該光學訊號折射或全反射之位置與該光學訊號穿透傳輸之位置相同。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連接裝置,其中該全反射透鏡用以允許該光學訊號穿透該全反射透鏡之進行方向與折射或全反射於該全反射透鏡上之進行方向相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連接裝置,其中該第一視覺相機、該第二視覺相機以及該全反射透鏡皆裝備於該第一支撐部或該第二支撐部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裝置,更包含一連接滾輪,用以對藉由該傳輸部而將該第一元件及該第二元件彼此堆疊之一層疊體施加壓力。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裝置,其中該壓敏黏合墊包含一基板層以及一壓敏黏合層。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連接裝置,其中該壓敏黏合層係為一多孔聚合物層或一壓敏黏合組合物之一固化物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裝置,其中該壓敏黏合墊具有透光性。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裝置,其中該壓敏黏合墊具有一視覺區域於其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接裝置,其中該第一元件係為一液晶面板,而該第二元件係為一光學薄膜。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連接裝置,其中該光學薄膜係用於顯示一三維(3D)影像之一偏光板、一相位差膜或一光學濾波器。
  16. 一種一第一元件與一第二元件之層疊體之製造方法,包含:設置該第二元件於一壓敏黏合墊上;對該第二元件施加壓力以固定該第二元件於一第二支稱部;以及移動該第一元件與該第二元件之相對位置,以允許已固定之該第二元件與固定於一第一支撐部之該第一元件彼此堆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元件具有一圖案,其包含具有不同特性而形成於其上之一第一區域與一第二區域;該第二元件具有一圖案,其包含具有不同特性而形成於其上之一第三區域與一第四區域;且堆疊該第一元件與該第二元件,使該層疊體中該第一區域係與該第三區域重疊,以及該第二區域係與該第四區域重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元件係用於顯示一三維(3D)影像之一液晶面板,該第一元件包含一右眼影像訊號形成區域作為該第一區域、以及一左眼影像訊號形成區域作為該第二區域;該第二元件係 用於顯示一三維(3D)影像之一光學濾波器,其包含用於調整該右眼影像訊號之偏光之區域作為該第三區域、以及用於調整該左眼眼影像訊號之偏光之區域作為該第四區域。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製造方法,更包含:在該第一元件與該第二元件形成一封閉結構之狀態下,利用一系統來辨認該第一元件與該第二元件之位置,其中該系統包含一第一視覺相機、一第二視覺相機以及一全反射透鏡,用以允許從該第一視覺相機或該第二視覺相機發出之光學訊號穿透該全反射透鏡,然後到達該第一元件或該第二元件。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製造方法,更包含:透過一連接滾輪而對該第一元件與該第二元件之該層疊體施加壓力。
TW101128062A 2011-08-05 2012-08-03 連接裝置 TWI4866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10077983 2011-08-05
KR1020120083052A KR101550486B1 (ko) 2011-08-05 2012-07-30 부착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9682A true TW201319682A (zh) 2013-05-16
TWI486681B TWI486681B (zh) 2015-06-01

Family

ID=478957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8062A TWI486681B (zh) 2011-08-05 2012-08-03 連接裝置
TW101128066A TWI490594B (zh) 2011-08-05 2012-08-03 連接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8066A TWI490594B (zh) 2011-08-05 2012-08-03 連接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2013544376A (zh)
KR (2) KR101550486B1 (zh)
CN (2) CN103270449B (zh)
TW (2) TWI4866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24188B1 (ko) 2013-03-13 2020-06-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를 처리하는 전자장치 및 방법
EP2779629B1 (en) 2013-03-13 2018-1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JP6151288B2 (ja) * 2015-02-17 2017-06-21 クライム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の貼合装置、および貼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1651B2 (ja) * 1991-02-26 2000-07-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貼り合わせ装置
JP3088327B2 (ja) * 1997-03-24 2000-09-18 鹿児島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ガラス基板分断方法
JP2001042315A (ja) * 1999-08-04 2001-02-16 Nec Eng Ltd 液晶表示素子用フィルム貼付装置及び液晶表示素子用フィルム貼付方法
JP2003043458A (ja) * 2001-07-31 2003-02-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基板の吸着方法及び液晶表示素子基板の吸着装置
JP2004021051A (ja) * 2002-06-19 2004-01-22 Takatori Corp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を液晶パネルに圧着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2004118073A (ja) * 2002-09-27 2004-04-15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基板の貼合わせ装置
JP4124022B2 (ja) * 2003-01-23 2008-07-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貼り合わせ装置および貼り合わせ方法
KR100643504B1 (ko) * 2004-02-13 2006-11-10 주식회사 에이디피엔지니어링 액정 패널용 기판의 합착 장치 및 기판 합착 방법
JP2008090158A (ja) * 2006-10-04 2008-04-17 Sharp Corp シート状光学部材の貼り付け方法およびシート状光学部材の貼り付け装置
KR20080105658A (ko) * 2007-05-31 2008-1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평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합착방법 및 그 장치
JP5151326B2 (ja) * 2007-09-04 2013-02-27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真空吸着制御機構装置、フィルム貼付装置、表示装置
JP2009145795A (ja) * 2007-12-18 2009-07-02 Ishiyama Seisakusho:Kk フィルム貼付装置
JP4962411B2 (ja) * 2008-05-22 2012-06-27 株式会社有沢製作所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86681B (zh) 2015-06-01
KR101550486B1 (ko) 2015-09-04
JP2014524592A (ja) 2014-09-22
JP2013544376A (ja) 2013-12-12
KR101561329B1 (ko) 2015-10-19
TWI490594B (zh) 2015-07-01
TW201321833A (zh) 2013-06-01
CN103270449A (zh) 2013-08-28
KR20130016076A (ko) 2013-02-14
KR20130016077A (ko) 2013-02-14
CN103270449B (zh) 2015-10-14
CN103765301A (zh) 201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28333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982504B1 (ko) 입체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482588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166437A1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TWI486681B (zh) 連接裝置
JP6696616B2 (ja) 調光部材、サンバイザ及び移動体
JP2019032415A (ja) 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188868B1 (ja)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0856440A (zh) 制造具有偏振选择性涂层的复合玻璃板的方法
JP2010134404A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40024402A (ko) 점착층을 가진 편광기 어셈블리
CN107436459B (zh) 偏振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13165A (zh) 平面显示板以及附着于其的保护膜偏振片叠层
WO2017026403A1 (ja) 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TW201905508A (zh) 影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及藉由該製造方法製得之影像顯示裝置
JP2012053077A (ja) ロール状偏光板の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4811431B2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009360A (ja) 光学積層体
KR102328502B1 (ko)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792083B (zh) 偏光板疊層以及其製造方法
JP2018036655A (ja)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575769B (en) Method of peeling optical member and peeling sheet for the same
KR20230174212A (ko) 광학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TW202035124A (zh) 圖像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WO2013022209A1 (ko) 부착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