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9729A - 新穎調節劑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新穎調節劑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9729A
TW201309729A TW101105374A TW101105374A TW201309729A TW 201309729 A TW201309729 A TW 201309729A TW 101105374 A TW101105374 A TW 101105374A TW 101105374 A TW101105374 A TW 101105374A TW 201309729 A TW201309729 A TW 2013097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q
ptk7
antibody
tumor
modul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5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4476B (zh
Inventor
Orit Foord
Scott J Dylla
Robert A Stull
Alex Bankovich
Alexandra Leida Liana Lazetic
Jeffrey Bernstein
Original Assignee
Stem Centr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US2011/05045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2031280A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Stem Centrx Inc filed Critical Stem Centrx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09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9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4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44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3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from tumour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01Drug-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conjugates defined by the pharmacologically o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61K47/6803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7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n enzy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2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leukem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32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translation products of oncog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enzym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2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immunoglobul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34Cells from the blood or the immune system
    • C12N5/0636T lymphocy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4Identification of a linear epitope shorter than 20 amino acid residues or of a conformational epitope defined by amino acid resid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40/00Reverse transcribing RNA viruses
    • C12N2740/00011Details
    • C12N2740/10011Retroviridae
    • C12N2740/15011Lentivirus, not HIV, e.g. FIV, SIV
    • C12N2740/15041Use of virus, viral particle or viral elements as a vector
    • C12N2740/15043Use of virus, viral particle or viral elements as a vector viral genome or elements thereof as genetic vect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Steroid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包括抗體及其衍生物之新穎調節劑,及使用該等調節劑治療過度增殖性病症之方法。

Description

新穎調節劑及使用方法
本申請案大體關於新穎組合物及其在預防、治療或改善過度增殖性病症及其任何擴增、重現、復發或轉移中之使用方法。在一廣泛態樣中,本發明係關於包括抗PTK7抗體及融合構築體之蛋白質酪胺酸激酶7(PTK7)調節劑之用途,其係用於治療、診斷或預防贅生性病症。本發明之尤其較佳實施例提供該等PTK7調節劑之用途,其係用於惡性疾病之免疫治療性治療,包含降低腫瘤起始細胞頻率。
交叉參考之申請案
本申請案主張2011年2月18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444,614號及2011年9月2日申請之專利合作條約(PCT)第PCT/US2011/050451號之優先權,各文獻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幹細胞及祖細胞分化及細胞增殖為正常進行之過程,該等過程協同作用以支持器官形成期間之組織生長及所有活生物體一生中大部分組織之細胞置換及修復。分化及增殖決定通常由經平衡以維持細胞命運決定及組織骨架之許多因子及信號控制。正常組織骨架主要由對調節細胞分裂及組織成熟之微環境提示作出反應的細胞維持。因此,細胞增殖及分化通常僅在置換受損或垂死細胞或生長需要時發生。不幸的是,細胞增殖及/或分化之破環可由大量因素導致,該等因素包括例如各種信號傳導化學品過少或過 多、存在微環境改變、遺傳突變或其一些組合。當正常細胞增殖及/或分化受到干擾或以某種方式破壞時,其可導致各種疾病或病症,包括過度增殖性病症,諸如癌症。
癌症之習知治療包括化學療法、放射線療法、手術、免疫療法(例如或生物反應調節劑、疫苗或靶向治療劑)或其組合。悲哀的是,太多癌症對該等習知治療無反應或反應程度微弱,致使患者的選擇極少。舉例而言,儘管所選療法通常有效,但在一些患者中,某些癌症呈現使其無反應之基因突變。此外,視癌症類型而定,諸如手術之一些可用治療可能並非可行之替代方案。當試圖護理已進行先前治療且隨後復發之患者時,當前標準護理治療劑所固有之限制尤其明顯。在該等情況下,失敗之治療方案及所導致之患者惡化可能促成難治性腫瘤,其通常本身表現為最終證明不可治癒之相對侵襲性疾病。儘管近幾年來癌症之診斷及治療有很大改進,但由於現有療法對於預防復發、腫瘤重現及轉移無效,因此許多實體腫瘤之總體存活率仍保持基本上不變。因此,研發更有靶向性且有效之療法仍為一個挑戰。
一個有前景的研究領域涉及使用靶向治療劑來指向似乎為許多癌症之基礎的致腫瘤「種子」細胞。為此,目前已知大多數實體組織含有產生構成大部分該組織之分化細胞類型的成體組織駐留性幹細胞群。此等組織中產生之腫瘤類似地由亦由幹細胞產生之異質細胞群組成,但明顯不同之處在於其總體增殖及組織。儘管日益認識到大部分腫瘤 細胞之增殖能力有限,但一小群癌症細胞(通常稱為癌症幹細胞或CSC)具有獨特的廣泛自我更新能力,由此使固有腫瘤能夠重新起始。更特定言之,癌症幹細胞假定提出在各腫瘤內存在不同細胞子集(亦即CSC)(約0.1%至10%),其由於分化成腫瘤祖細胞且隨後分化成終末分化腫瘤細胞而能夠無限自我更新且產生複製能力逐漸受限之腫瘤細胞。
近年來愈加明瞭,此等CSC(亦稱為腫瘤永續細胞或TPC)對傳統化學治療劑或輻射可能更具抗性且因此在標準護理臨床療法之後仍持續加速難治性腫瘤、繼發性腫瘤之生長且促進轉移。此外,愈來愈多的證據表明在CSC中調節器官形成及/或正常組織駐留性幹細胞之自我更新的路徑失調或改變,從而導致自我更新癌細胞及腫瘤形成不斷擴增。一般參見Al-Hajj等人,2004,PMID:15378087;及Dalerba等人,2007,PMID:17548814;各文獻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因此,傳統以及較新靶向治療方法之有效性顯然因抗性癌細胞之存在及/或出現而受到限制,該等癌細胞甚至面對此等不同治療方法時仍能夠使癌症永續。Huff等人,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42:1293-1297(2006)及Zhou等人,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8:806-823(2009),各文獻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該等觀測結果藉由當患者罹患實體腫瘤時傳統減積劑一致不能實質上增加患者存活率且經由獲得關於腫瘤生長、復發及轉移方式之日益深入之理解而得到確認。因此,治療贅生性病症之最近策略認識到消除、消耗、靜止或促進腫瘤永 續細胞之分化,以便減弱導致患者復發之腫瘤重現或轉移之可能性的重要性。
研發該等策略之努力包含最近涉及非傳統異種移植(NTX)模型之工作,其中僅在免疫功能不全小鼠中植入初級人類實體腫瘤試樣且進行繼代。在許多癌症中,該等技術確認具有產生異質腫瘤且加速其無限生長之獨特能力的細胞子群之存在。如先前所假設,NTX模型中之工作已確認所鑑別之腫瘤細胞CSC子群似乎對諸如化學療法及輻射之減積方案更具抗性,潛在地說明臨床反應率與總體存活率之間的差異。此外,在CSC研究中採用NTX模型已引起藥物發現及可導致對腫瘤重現及轉移產生重大影響由此改良患者存活率之CSC靶向療法的藥物候選者之臨床前評估之根本性改變。儘管已取得進展,但與處理初級及/或異種移植腫瘤組織相關之固有技術困難以及缺乏用於表徵CSC身分及分化潛能之實驗平台成為主要挑戰。因而,仍對選擇性靶向癌症幹細胞及研發可用於治療、預防及/或管理過度增殖性病症之診斷性、預防性或治療性化合物或方法存在實質性需要。
本發明提供此等及其他目標,本發明在廣義上係針對可用於治療PTK7相關性病症(例如過度增殖性病症或贅生性病症)之方法、化合物、組合物及製品。為此,本發明提供有效靶向腫瘤細胞及/或癌症幹細胞且可用以治療罹患多種惡性疾病之患者的新穎蛋白質酪胺酸激酶7(或PTK7) 調節劑。如本文所更詳細論述,目前存在若干已知PTK7同功異型物且所揭示之調節劑較佳包含一或多種該等PTK7同功異型物或與一或多種該等PTK7同功異型物締合。此外,在某些實施例中,所揭示之PTK7調節劑可包含識別、促效、拮抗PTK7多肽或基因(或其片段)、與其競爭、相互作用、結合或締合及調節、調整、更改、改變或修改PTK7蛋白質對一或多種生理路徑之影響的任何化合物。因此,在廣義上,本發明一般係針對經分離PTK7調節劑及其用途。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更特定言之係針對包含抗體(亦即與PTK7之至少一種同功異型物免疫優先結合、反應或締合之抗體)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此外,如下文所廣泛論述,該等調節劑可用以提供適用於預防、診斷或治療增殖性病症之醫藥組合物。
在本發明之所選實施例中,PTK7調節劑可包含呈分離形式或與其他部分融合或締合之PTK7多肽或其片段(例如與靶向部分締合之Fc-PTK7、PEG-PTK7或PTK7)。在其他所選實施例中,PTK7調節劑可包含PTK7拮抗劑,出於本申請案之目的,應認為該等PTK7拮抗劑意謂識別PTK7、與其競爭、相互作用、結合或締合且中和、消除、降低、敏化、再程式化、抑制或控制包括腫瘤起始細胞之贅生性細胞之生長的任何構築體或化合物。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包含抗PTK7抗體或其片段或衍生物,意外發現該等抗PTK7抗體或其片段或衍生物會靜止、中和、降低、減少、消耗、緩和、減弱、再程式化、消除或 以其他方式抑制腫瘤起始細胞傳播、維持、擴增、增殖或以其他方式促進贅生性細胞存活、重現、再生及/或轉移之能力。在尤其較佳實施例中,抗體或免疫反應性片段可與一或多種抗癌劑(例如細胞毒性劑)締合或結合。
在所選實施例中,相容PTK7調節劑可包含具有輕鏈可變區及重鏈可變區之抗體,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由如下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0、SEQ ID NO:22、SEQ ID NO:24、SEQ ID NO:26、SEQ ID NO:28、SEQ ID NO:30、SEQ ID NO:32、SEQ ID NO:34、SEQ ID NO:36、SEQ ID NO:38、SEQ ID NO:40、SEQ ID NO:42、SEQ ID NO:44、SEQ ID NO:46、SEQ ID NO:48、SEQ ID NO:50、SEQ ID NO:52、SEQ ID NO:54、SEQ ID NO:56、SEQ ID NO:58及SEQ ID NO:60,且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由如下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1、SEQ ID NO:23、SEQ ID NO:25、SEQ ID NO:27、SEQ ID NO:29、SEQ ID NO:31、SEQ ID NO:33、SEQ ID NO:35、SEQ ID NO:37、SEQ ID NO:39、SEQ ID NO:41、SEQ ID NO:43、SEQ ID NO:45、SEQ ID NO:47、SEQ ID NO:49、SEQ ID NO:51、SEQ ID NO:53、SEQ ID NO:55、SEQ ID NO:57、SEQ ID NO:59及SEQ ID NO:61。
當然,鑒於本發明,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在不進行過度實 驗之情況下容易地鑑別與各前述重鏈及輕鏈可變區相關之CDR且使用彼等CDR工程改造或製造嵌合、人類化或CDR移植抗體。因而,在所選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針對包含來自圖6A或圖6B中所示之可變區序列之一或多個CDR的抗PTK7抗體。在較佳實施例中,該等抗體將包含單株抗體,且在甚至更佳實施例中,將包含嵌合、CDR移植或人類化抗體。如下文所更詳細論述,其他實施例將包含與一或多種細胞毒性劑結合或締合之該等抗體。
因此,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將包含選自由hSC6.23、hSC6.24、hSC6.41及hSC6.58組成之群的PTK7調節劑。其他實施例係針對一種包含人類化抗體之PTK7調節劑,其中該人類化抗體包含輕鏈可變區及重鏈可變區,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由如下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2、SEQ ID NO:64、SEQ ID NO:66及SEQ ID NO:68,且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由如下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3、SEQ ID NO:65、SEQ ID NO:67及SEQ ID NO:69。
如先前所示,本發明之一個態樣包含PTK7多肽與癌症幹細胞之意外締合。因此,在某些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將包含投與個體時降低腫瘤起始細胞之頻率的PTK7調節劑。頻率降低較佳使用活體外或活體內限制稀釋分析來測定。在尤其較佳實施例中,該等分析可使用包含將活人類 腫瘤細胞移植至免疫功能不全小鼠中之活體內限制稀釋分析進行。或者,限制稀釋分析可使用包含將活人類腫瘤細胞限制稀釋沈積於活體外群落支持條件中之活體外限制稀釋分析進行。在任一情況下,頻率降低之分析、計算或定量較佳包含使用泊松分佈統計(Poisson distribution statistic)來提供精確計算。應瞭解,儘管該等定量方法較佳,但亦可使用諸如流動式細胞測量術或免疫組織化學之其他勞動強度較低之方法來提供所要值,且因此明確涵蓋在本發明之範疇內。在該等情況下,頻率降低可使用對於腫瘤起始細胞而言已知增濃之腫瘤細胞表面標記之流動式細胞測量分析或免疫組織化學偵測進行測定。
因而,在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包含治療PTK7相關病症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之PTK7調節劑,藉此使腫瘤起始細胞之頻率降低。PTK7相關病症較佳包含贅生性病症。此外,腫瘤起始細胞頻率之降低較佳使用活體外或活體內限制稀釋分析測定。
就此而言,應瞭解,本發明至少部分基於PTK7免疫原與在各種瘤形成之病源學中涉及的腫瘤永續細胞(亦即癌症幹細胞)相關之發現。更特定言之,本申請案意外證明投與各種例示性PTK7調節劑可藉由腫瘤起始細胞調節、降低、消耗、抑制或消除致腫瘤信號傳導(亦即降低腫瘤起始細胞之頻率)。此藉由消耗、中和、降低、消除、再程式化或靜止腫瘤起始細胞或藉由修改腫瘤細胞形態(例如誘導分化、小生境破環)降低之信號傳導又允許藉由抑 制腫瘤形成、腫瘤維持、擴增及/或轉移及重現更有效治療PTK7相關病症。
除與癌症幹細胞之前述締合外,亦有證據說明PTK7同功異型物可參與血管生成、內皮細胞遷移及與腫瘤發生相聯繫之特定發育信號級聯(亦即Wnt信號傳導路徑)。使用本文所述之新穎PTK7調節劑干預該等細胞相互作用由此可藉由一種以上機制(亦即腫瘤起始細胞降低及破環致癌路徑信號傳導)來改善或治療病症以提供累加效應或協同效應。其他較佳實施例可利用細胞表面PTK7之細胞內化來傳遞調節劑介導之抗癌劑。就此而言,應瞭解,本發明不受任何特定作用機制限制,而是涵蓋廣泛使用所揭示之調節劑來治療PTK7相關病症(包括各種瘤形成)。
因此,本發明之其他方面利用所揭示調節劑可能破壞致癌存活路徑同時靜止腫瘤起始細胞之能力。可證明該等多活性PTK7調節劑(例如PTK7拮抗劑)當與標準護理抗癌劑或減積劑組合使用時尤其有效。因此,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包含使用所揭示之調節劑作為抗轉移劑用於初始治療後之維持療法。另外,根據本發明教示可組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PTK7拮抗劑(例如特定言之結合PTK7上之兩個離散抗原決定基之抗體)。此外,如下文一定程度之詳細論述,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可以結合或非結合狀態使用,且視情況與多種化學或生物抗癌劑組合用作敏化劑。
因此,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包含敏化個體之腫瘤以用抗癌劑治療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PTK7調節劑 之步驟。其他實施例包含減少治療後之轉移之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PTK7調節劑。在本發明之一尤其較佳態樣中,PTK7調節劑特異性引起腫瘤起始細胞頻率降低,如使用活體外或活體內限制稀釋分析所測定。
本發明之更通常較佳實施例包含治療有需要個體之PTK7相關病症之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PTK7調節劑之步驟。在尤其較佳實施例中,PTK7調節劑將與抗癌劑締合(例如結合)。在其他實施例中,PTK7調節劑將在與細胞表面上或附近之PTK7締合或結合之後內化。此外,不論與正常鄰近組織相比目標腫瘤組織展現PTK7含量升高或PTK7含量降低或下跌,均可達成本發明之有益態樣,包括信號傳導路徑之任何破環及附帶益處。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將包含治療罹患贅生性病症之個體之方法,其包含投與治療有效量之至少一種內化PTK7調節劑之步驟。較佳實施例將包含投與內化抗體調節劑,其中在其他所選實施例中,內化抗體調節劑與細胞毒性劑結合或締合。
其他實施例係針對治療罹患PTK7相關病症之個體的方法,其包含投與治療有效量之至少一種消耗PTK7調節劑之步驟。
在又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維持療法之方法,其中在經設計以移除至少一部分腫瘤物質之初始程序(例如化學治療劑、輻射或手術)之後的一段時間投與所揭示之效應物或調節劑。該等治療方案可投與持續數週之時間、數月 之時間或甚至數年之時間,其中PTK7調節劑可以預防方式用以抑制轉移及/或腫瘤重現。在其他實施例中,所揭示之調節劑可與已知減積方案協同投與以預防或延緩轉移、腫瘤維持或重現。
應進一步瞭解,可製造及選擇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以與PTK7之單一同功異型物或所選數種蛋白質同功異型物(亦即由剪接變異體提供)反應,或相反可包含與一些或所有PTK7同功異型物(當前鑑別出五種)反應或締合之泛PTK7調節劑(pan-PTK7 modulator)。更特定言之,如本文所揭示,可產生及選擇諸如抗體之較佳調節劑以使其與單一剪接變異體所呈現之結構域(例如在特定外顯子接合點處)或與在多種或所有PTK7同功異型物中保守之Ig域反應。此情形對於本發明為重要的,因為某些同功異型物較佳可表現於TIC上且因此可充當治療目標以選擇性降低致腫瘤細胞頻率及/或消耗癌症幹細胞群體。
因此,在一所選實施例中,本發明包含泛PTK7調節劑。在其他所選實施例中,本發明包含與一或多種剪接變異體或同功異型物免疫特異性締合之PTK7調節劑。剪接變異體較佳可選自由同功異型物a、同功異型物b、同功異型物c及同功異型物d組成之群。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包含治療有需要個體之方法,其包含投與治療有效量之泛PTK7調節劑。其他實施例包含治療有需要個體之方法,其包含投與治療有效量之與一或多種同功異型物免疫特異性締合之PTK7調節劑。
除上文所論述之治療用途以外,亦應瞭解,本發明之調節劑可用以診斷PTK7相關性病症且尤其過度增殖性病症。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向個體投與調節劑且進行活體內偵測或監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該等調節劑可用如下文所揭示之標記或報導體標記或與如下文所揭示之標記或報導體締合,且使用多種標準技術(例如MRI、CAT掃描、PET掃描等)中之任一者進行偵測。
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將包含活體內診斷、偵測或監測有需要個體之PTK7相關病症之方法,其包含投與PTK7調節劑之步驟。
在其他情況下,調節劑可使用業內公認之程序用於活體外診斷環境中。因而,一較佳實施例包含診斷有需要個體之過度增殖性病症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a.自該個體獲得組織樣品;b.使組織樣品與至少一種PTK7調節劑接觸;及c.偵測或定量與樣品締合之PTK7調節劑。
該等方法可結合本申請案容易地理解且可使用諸如自動盤讀取器、專用報導體系統等之通常可獲得之商業技術容易地執行。在所選實施例中,PTK7調節劑將與樣品中存在之腫瘤永續細胞締合。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偵測或定量步驟將包含腫瘤起始細胞頻率之降低及其偵測。此外,限制稀釋分析可如先前上文所提及進行,且較佳將使用泊松分佈統計以提供關於頻率降低之精確計算。
在類似情境中,本發明亦提供適用於診斷及監測PTK7 相關病症(諸如癌症)之套組。為此,本發明較佳提供適用於診斷或治療PTK7相關病症之製品,其包含含有PTK7調節劑之容器及使用該PTK7調節劑來治療或診斷PTK7相關病症之說明材料。
本發明之其他較佳實施例亦利用所揭示調節劑之性質作為適用於經由諸如流動式細胞測量分析、螢光活化細胞分選(FACS)或雷射介導切片之方法鑑別、分離、切片或增濃腫瘤起始細胞群體或子群的手段。
因而,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係針對鑑別、分離、切片或增濃腫瘤起始細胞群體之方法,其包含使該等腫瘤起始細胞與PTK7調節劑接觸之步驟。
前述內容為發明內容,且因此必然含有細節之簡化、一般化及省略;因此,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發明內容僅為說明性的,且不欲以任何方式構成限制。在本文所述之教示中,本文所述之方法、組合物及/或裝置及/或其他標的物之其他態樣、特徵及優勢將變得顯而易知。提供該發明內容來以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實施方式中進一步描述的概念之選擇。此發明內容不欲鑑別所主張標的物之關鍵特徵或基本特徵,其亦不欲在確定所主張標的物之範疇中用作輔助。
I.引言
儘管本發明可以許多不同形式實施,但本文所揭示為例示本發明原理之其特定例示性實施例。應強調,本發明不 限於所示特定實施例。此外,任何本文所用之章節標題僅出於組織性目的且不應解釋為限制所述標的物。
如先前所提及,令人驚奇地發現PTK7(包括各種同功異型物)之表現與贅生性生長及過度增殖性病症有關,且該等配位體提供可用於治療相關疾病之適用腫瘤標記。更特定言之,已發現PTK7調節劑,諸如本文所揭示之PTK7調節劑可有利地用於診斷、診斷治療、治療或預防有需要個體之贅生性病症。因此,儘管下文將廣泛論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尤其在癌症幹細胞及其與所揭示調節劑相互作用之情形下進行論述,但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發明之範疇並不受該等例示性實施例限制。相反,本發明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係廣泛且明確針對PTK7調節劑及其在診斷、診斷治療、治療或預防包括贅生性或過度增殖性病症之多種PTK7相關或介導病症中之用途,而與任何特定作用機制或所特異性靶向之腫瘤組分無關。
應進一步瞭解,與各種先前技術揭示內容相反,本發明主要針對PTK7之各種同功異型物之免疫特異性調節劑,而非通用蛋白質酪胺酸激酶調節劑。亦即,儘管該類蛋白質酪胺酸激酶受體已在若干類型之病症中廣泛涉及且通常靶向以供治療性干預,但PTK7特異性調節劑迄今為止仍吸引較少關注。在某種程度上,此情形可能起因於堅信在治療立場看來干擾通用PTK活性(尤其用與保守激酶域相互作用之小分子)更有效,此係因為激酶冗餘可能補償該類別特定成員之任何特異性拮抗作用。此外,PTK7據報導 包含可阻止其用作治療性目標之非活性激酶域(或假性激酶域)。
相反,本發明包含使用優先與PTK7之一或多種同功異型物反應以提供治療效益之免疫特異性調節劑。如上文所簡單論述,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產生及選擇本發明之調節劑與單一PTK7同功異型物締合,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所選調節劑可與PTK7之一種以上同功異型物或所有公認之同功異型物反應。在此等後者實施例中,本發明可包含與一種以上PTK7同功異型物締合或反應由此提供出乎意料之累加效應或協同效應,從而可使一種以上PTK7介導之路徑靜止之調節劑。
更一般而言,如本申請案中所證明,所揭示之免疫特異性PTK7調節劑可有效用以靶向及消除或以其他方式使致腫瘤細胞失能且治療PTK7相關病症(例如瘤形成)。如本文所用,應認為PTK7相關病症意謂在疾病或病症之過程或病源學中根據PTK7表現之表型異常標記、診斷或鑑別的任何病症或疾病(包括增殖性病症)。就此而言,表型異常可例如包含PTK7表現量升高或下跌、某些可定義細胞群體之異常PTK7表現或細胞生命週期之不當時期或病期的異常PTK7表現。
除上文方才所論述之通用締合外,發明者進一步發現所選「腫瘤起始細胞」(TIC)與PTK7之間的迄今為止未知之表型相關性。就此而言,已發現當與一起構成大部分實體腫瘤之正常組織及非致腫瘤細胞(NTG)比較時,所選TIC 表現高含量之PTK7。因此,PTK7同功異型物包含腫瘤相關標記(或抗原或免疫原),且已發現由於細胞表面上或腫瘤微環境中蛋白質之含量改變而為偵測及抑止TIC及相關瘤形成提供有效藥劑。更特定言之,進一步發現PTK7調節劑,包括與蛋白質締合、結合或反應之免疫反應性拮抗劑及抗體,會有效降低腫瘤起始細胞之頻率,且因此適用於消除、消耗此等腫瘤起始細胞、使此等腫瘤起始細胞失能、減少此等腫瘤起始細胞、促進此等腫瘤起始細胞之分化或以其他方式阻止或限制此等腫瘤起始細胞休眠及/或持續加速患者之腫瘤發育、轉移或重現之能力。如下文所更詳細論述,TIC腫瘤細胞子群由腫瘤永續細胞(TPC)與高度增殖性腫瘤祖細胞(TProg)構成。
鑒於此等發現,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發明進一步提供PTK7調節劑及其在降低腫瘤起始細胞頻率中之用途。如下文所廣泛論述,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廣泛包含識別PTK7或PTK7或其基因、與其反應、競爭、拮抗、相互作用、結合、促效PTK7或PTK7或其基因或與其締合之任何化合物。藉由此等相互作用,PTK7調節劑由此降低或緩和腫瘤起始細胞之頻率。本文所揭示之例示性調節劑包含核苷酸、寡核苷酸、聚核苷酸、肽或多肽。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所選調節劑將包含PTK7之抗體或其免疫反應性片段或衍生物。該等抗體本質上可具拮抗或促效性且可視情況與細胞毒性劑結合或締合。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內之調節劑將包含含有PTK7同功異型物或其反應性 片段之PTK7構築體。應瞭解,該等構築體可包含融合蛋白且可包括來自諸如免疫球蛋白或生物反應調節劑之其他多肽的反應性結構域。在其他態樣中,PTK7調節劑將包含在基因組層面發揮所要作用之核酸總成。下文將詳細論述與本發明教示相容之其他調節劑。
不論最終選擇調節劑之何種形式,在引入個體中之前其較佳將呈分離且純化狀態。就此而言,術語經分離PTK7調節劑在廣義上且根據標準醫藥實踐應視為意謂呈實質上不含不當污染物(生物或其他污染物)之狀態的包含調節劑之任何製劑或組合物。如下文在一定程度上詳細地論述,此等製劑可視需要使用各種業內公認之技術純化及調配。當然,應瞭解,該等「經分離」製劑可視需要有意地用惰性或活性成分調配或與惰性或活性成分組合以改良成品之商業、製造或治療態樣且提供醫藥組合物。
II. PTK7生理學
亦稱為結腸癌激酶4(CCK4)之蛋白質酪胺酸激酶(PTK7)為最初自正常人類黑素細胞(Lee等人,Oncogene 8(12),1993)及分別自結腸癌組織(Mossie等人,Oncogene 11(10),1995)選殖之受體酪胺酸激酶。PTK7基因位於6p21.1至p12.2處。已自睪丸cDNA選殖出人類PTK7之5種剪接同功異型物(Jung,Ji等人,Biochim Biophys Acta 1579,2002)。在睪丸與肝癌或結腸癌細胞株之間同功異型物彼此之間相對之相對豐度不同,但此等同功異型物之功能意義(若存在)未知。生物資訊分析已表明小鼠可自選擇性剪接之 mRNA表現可溶性Ptk7同功異型物(Forrest,Taylor等人,Genome Biol 7,2006)。出於本申請案之目的,應瞭解,除非上下文約束條件另外規定,否則術語「PTK7」及「CCK4」可互換使用且包括人類PTK7之剪接變異體、同功異型物、物種直系同源物及同源物。應進一步瞭解,該等術語亦可指PTK7之天然或變異體形式之任何衍生物或片段,其含有PTK7蛋白調節劑(例如抗體或免疫反應性片段)可特異性結合之抗原決定基。
全長PTK7蛋白為具有674個胺基酸之細胞外域(ECD)、繼而為短TM跨膜部分及345個胺基酸之細胞質域的I型跨膜蛋白。人類PTK7之例示性同功異型物(亦即轉錄物變異體PTK7-1)之完全核酸序列之Genbank寄存編號為NM_002821且示於圖1A中(SEQ ID NO:1)。類似地,PTK7-1蛋白之全長例示性胺基酸序列示於圖1B中(SEQ ID NO:2)。應注意,SEQ ID NO:2中之PTK7蛋白與SEQ ID NO:1之加下劃線核酸序列之轉譯產物(亦即如SEQ ID NO:3中所示之同功異型物)的不同之處在於在圖1B中之位置93處存在點突變(L->P)。關於同功異型物,圖1C展示如Genbank中所報導之PTK7之四種例示性同功異型物之胺基酸序列的註解比對(蛋白質寄存編號:同功異型物a=NP_002812,SEQ ID NO:3;同功異型物b=NP_690619,SEQ ID NO:5;同功異型物c=NP_690620,SEQ ID NO:6;同功異型物d=NP_690621,SEQ ID NO:4)。如先前所提及,同功異型物a中所示之序列對應於圖1A中所示PTK7 變異體1之開放閱讀框架之轉譯產物且為最長同功異型物。如所示,其他剪接同功異型物編碼相對於同功異型物a缺乏各種Igcam域之細胞外域。所有同功異型物編碼同一細胞內域。在PTK7比對之下展示蛋白質絲胺酸/酪胺酸激酶之催化域中之保守子基元以及認為會使其激酶域呈非活性的PTK7蛋白質變化之註解(例如子域I及VII中之變化)。
在任何情況下,成熟全長PTK7 ECD均包含7個免疫球蛋白樣結構域,而如圖1C中所示,各種剪接變異體編碼ECD結構不同之PTK7同功異型物。所有同功異型物均含有與通用類別酪胺酸激酶中所發現之結構域實質上同源之細胞質域。然而,PTK7缺乏可偵測酪胺酸激酶活性,且因而屬於假激酶子族,其中各種保守激酶子域之若干胺基酸變化使ATP之結合削弱(Kroiher等人,Bioessays 23(1),2001)。特定言之,在PTK7中子域I及子域VII中之關鍵殘基改變,使得與ATP之不可轉移磷酸酯基之直接相互作用以及橋連此等磷酸酯基之Mg2+輔因子的螯合作用削弱(Hanks等人,Methods Enzymol 200,1991)。
應進一步瞭解,與本發明相容之PTK7多肽可呈『成熟』蛋白質形式或可為諸如融合蛋白之較大蛋白質之一部分。通常宜包括含有分泌序列或前導序列之另一胺基酸序列、前蛋白、原蛋白或前原蛋白序列或在純化中有幫助之序列,諸如親和力標籤,例如(但不限於)多個組胺酸殘基、FLAG標籤、HA標籤或myc標籤。亦可使用在重組體產生期間可提供穩定性之其他序列。該等序列可視情況根 據需要藉由併入可裂解序列作為另一序列或其部分來移除。因此,如本文所定義之PTK7多肽可包含與包括其他多肽之輔助部分融合之構築體。該等其他序列及親和力標籤在此項技術中為熟知的且可使用標準生物化學技術產生。
儘管PTK7之激酶域為非活性的,但PTK7功能之生物重要性可由水螅(Hydra)至果蠅(Drosophila)至雞及人類之保守直系同源物之存在來推斷,藉由序列分析預測各自缺乏激酶活性(Kroiher等人,2001)。基於與螺旋-螺旋締合傾向相關之特定TM域基元之高度保守及RTK通常回應於配位體接合二聚化的事實,提出TM域可介導PTK7二聚化(Kroiher等人,2001)。隨後研究表明PTK7 TM域並不促進自身優先締合(Kobus等人,Biochemistry 44(5),2005),但亦不消除與其他RTK或信號傳導複合物之成員的TM域之異質相互作用。因此,預期PTK7假激酶域本身不直接傳輸信號,但其可作為信號傳導路徑中其他分子之骨架相互作用或可募集其他酪胺酸激酶(Kroiher等人,2001)。
人類PTK7不在成人結腸中表現,但其表現於胎兒結腸及多種結腸癌來源之細胞株中(Mossie等人,同上文,1995)以及轉移性結腸直腸癌中(Saha等人,Science 294(5545)2001)。據報導表現PTK7之其他正常組織及細胞包括肺、甲狀腺及卵巢(Mossie,Jallal等人,1995)、CD4+新近胸腺遷出T細胞(Haines等人,J Exp Med 206(2)2009)及正常骨髓祖細胞及CD34+CD38-骨髓細胞(Prebet等人,Blood 116(13),2010)。關於癌組織,亦已在結腸癌細胞(Mossie 等人,1995);AML樣品(Muller-Tidow等人,Clin Cancer Res 10(4),2004);CD34-前TALL細胞(Shangguan等人,J Proteome Res 7(5)2008)及胃癌(Gorringe等人,Genes Chromosomes Cancer 42(3),2005)中發現PTK7表現。有趣的是,儘管PTK7最初係自正常黑素細胞選殖,但已報導PTK7在轉移性黑素瘤中丟失(Easty等人,Int J Cancer 71(6),1997)。在含有染色體6p21缺失之某些乳癌中PTK7亦可能丟失(Piao等人,Genes Chromosomes Cancer 30(2),2001),但在乳癌細胞株中之表現可變(Su等人,J Cancer 1 2010)。肺腺癌亦表現PTK7,其中較強表現量與此等腫瘤中更有利之預後有關(Endoh等人,J Clin Oncol 22(5),2004)。如藉由qRT-PCR所測定,骨肉瘤中6p12-p21區之擴增之精細定位已展示基因複本數增加未必會引起PTK7過度表現(Lu等人,Mol Cancer Res 6(6),2008)。
PTK7之一或多種配位體尚未知,但PTK7與多種生物信號傳導路徑及發育過程有關。蛋白質之免疫球蛋白樣ECD域結構表明其可能為細胞-細胞接觸及黏附之參與者或感測器。已發現PTK7之果蠅直系同源物OTK與作為軸突導向期間臂板蛋白(semaphorin)信號傳導之潛在輔助受體神經叢蛋白(plexin)相關(Winberg等人,Neuron 32(1),2001)。近來,已證明非洲爪蟾(Xenopus)中神經叢蛋白A1與PTK7之間的相互作用(Wagner等人,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402(2)2010),同時已證實PTK7之雞直系同源物 KLG與對於雞心臟器官形成重要之複合物中之神經叢蛋白A1及Sema6D相互作用(Toyofuku等人,Genes Dev 18(4),2004)。使用可溶性PTK7(sPTK7)證實PTK7在VEGF誘導之血管生成以及人類內皮細胞之活體外管形成、遷移及侵入中之作用(Shin等人,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71(4),2008)。小鼠PTK7亦與需要肌動蛋白細胞骨架重組織及細胞遷移之表皮創口癒合過程有關(Caddy等人,Dev Cell 19(1),2010)。
關於特定信號級聯,PTK7似乎為對於發育重要之各種Wnt信號傳導路徑之組分(Puppo等人,EMBO Rep 12(1),2010)。表現Ptk7中之剔除式或嚴重減效突變之小鼠在周產期死亡,顯示與PTK7在平面細胞極性(PCP)路徑中之作用一致之表型(Lu等人,Nature 430(6995),2004)。類似地,含有在ECD中具有三個胺基酸插入之突變型PTK7蛋白的chuzhoi小鼠顯示PCP缺乏表型(Paudyal,Damrau等人,2010)。鼠類PTK7已展示在遺傳上與包括Vangl2(Lu等人,2004)、Celsr1(Paudyal,Damrau等人,2010)、Scrb1Grhl3(Caddy等人,2010)之其他PCP基因相互作用。1型膜基質金屬蛋白酶(MT1-MMP)使PTK7裂解以釋放可溶性PTK7(亦即sPTK7),且MT1-MMP活性與sPTK7產生之平衡的失調導致斑馬魚(zebrafish)中之會聚延伸缺陷,亦與PTK7在PCP路徑中之作用一致(Golubkov等人,J Biol Chem 285(46),2010)。在非洲爪蟾中,在非典型Wnt信號傳導路徑中與dsh及Wnt受體fz7之複合物中發現PTK7(Shnitsar等 人,Development 135(24),2008),而可證實PTK7與β-索烴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受小鼠細胞中之典型Wnt信號傳導動態影響(Puppo等人,2010)。另外,PTK7啟動子中之保守TCF/LEF-轉錄因子結合位點表明其為Wnt反應基因且可說明某些結腸直腸癌中之PTK7上調,因為對於Wnt路徑信號傳導而言此等腫瘤通常失調(Katoh,Int J Mol Med 20(3),2007)。
在癌組織內,除上文所述其調節Wnt路徑之潛能外,PTK似乎在HCT116結腸癌細胞株中輸送促增殖及抗細胞凋亡信號,該等表型可藉由PTK7之RNAi介導之阻斷基因表現逆轉(Meng等人,PLoS One 5(11),2010)。PTK7抗細胞凋亡信號在AML胚細胞中輸送針對蒽環黴素介導之細胞殺死的抗性,其可使用可溶性PTK7-Fc蛋白逆轉(Prebet等人,2010)。策略中已採用由特定癌細胞過度表現PTK7以便使用結合PTK7且隨後內化之適體使道諾比星(daunorubicin)靶向傳遞至培養物中之T-ALL細胞(Xiao等人,Chemistry 14(6),2008)。
除前述特徵外,本發明亦證明PTK7之表現在各種腫瘤起始細胞群體中升高。連同整體腫瘤中至少一些非致腫瘤細胞中之PTK7之伴隨上調,其使PTK7介導之配位體受體相互作用可觸發與腫瘤增殖、血管新生及/或腫瘤轉移有關之細胞信號級聯的可能性提高。儘管不希望受任何特定理論束縛,但咸信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尤其拮抗或中和實施例)至少部分藉由以與傳統標準護理治療方案(例如伊 立替康)不同之方式或經由免疫治療信號傳導或傳遞能殺死PTK7表現細胞之有效負荷來降低或消除腫瘤起始細胞頻率,由此干擾腫瘤傳播或存活來起作用。舉例而言,藉由拮抗PTK7降低癌症幹細胞活性可包括在面對消除增殖細胞之化學治療方案時簡單地促進細胞增殖,或誘導腫瘤起始細胞分化,以使其失去自我更新能力(亦即無限增殖及維持多能性)。或者,在較佳實施例中,將細胞毒性T細胞募集至PTK7表現細胞或傳遞與能夠內化之抗PTK7抗體結合之有效毒素可選擇性地殺死TPC。
III.腫瘤永續細胞
與先前技術之教示相反,本發明提供特別適用於靶向腫瘤起始細胞,且尤其腫瘤永續細胞之PTK7調節劑,由此有助於治療、管理或預防贅生性病症。更特定言之,如先前所示,已令人驚奇地發現,特定腫瘤細胞子群表現PTK7且可改變對於癌症幹細胞自我更新及細胞存活重要之成形素(rnorphogen)信號傳導的局部協調。因此,在較佳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教示可使用PTK7之調節劑來降低腫瘤起始細胞頻率且由此有助於治療或管理過度增殖性疾病。
如本文所用,術語腫瘤起始細胞(TIC)涵蓋腫瘤永續細胞(TPC;亦即癌症幹細胞或CSC)及高度增殖性腫瘤祖細胞(稱為TProg),其一起通常構成整體腫瘤或腫塊之獨特子群(亦即0.1%至40%)。出於本發明之目的,術語腫瘤永續細胞及癌症幹細胞或贅生性幹細胞等同且在本文中可互換 使用。相反,TPC與TProg之不同之處在於其可完全概括腫瘤內存在之腫瘤細胞的組成且如少量分離之細胞的連續移植(經由小鼠之兩次或兩次以上繼代)所證明具有無限自我更新能力。如下文所更詳細論述,使用適當細胞表面標記之螢光活化細胞分選(FACS)至少部分由於其區分單細胞與細胞塊(亦即二倍體等)之能力而為分離高度增濃細胞子群(純度>99.5%)之可靠方法。已使用該等技術證實,當將低細胞數量之高度純化TProg細胞移植至免疫功能不全小鼠中時,其可加速初級移植物中之腫瘤生長。然而,不同於經純化TPC子群,Tprog產生之腫瘤在表型細胞異質性方面不完全反映親本腫瘤,且可證明在後續移植物中再起始腫瘤形成方面無效。相反,TPC子群完全復原親本腫瘤之細胞異質性且當連續分離且移植時可有效起始腫瘤。因此,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儘管TPC與Tprog在初級移植物中皆可產生腫瘤,但TPC與TProg之間的確定差異為以低細胞數量連續移植時TPC持續加速異質腫瘤生長之獨特能力。表徵TPC之其他常見方法涉及細胞表面標記之形態及檢驗、轉錄概況及藥物反應,但標記表現可隨培養條件及活體外細胞株繼代而變化。
因此,出於本發明之目的,腫瘤永續細胞,如支持正常組織中之細胞層級的正常幹細胞較佳藉由其無限自我更新同時維持多譜系分化之能力的能力來定義。腫瘤永續細胞因此能夠產生致腫瘤子代(亦即腫瘤起始細胞:TPC及TProg)與非致腫瘤(NTG)子代。如本文所用,非致腫瘤細 胞(NTG)係指自腫瘤起始細胞產生但本身不具有自我更新或產生構成腫瘤之腫瘤細胞之異質譜系之能力的腫瘤細胞。實驗上,甚至當以過量細胞數量移植時,NTG細胞不能在小鼠中可再現地形成腫瘤。
如所示,TProg由於其有限的在小鼠中產生腫瘤之能力亦歸類為腫瘤起始細胞(或TIC)。TProg為TPC之子代且通常能夠產生有限次數之非自我更新細胞分裂。此外,TProg細胞可進一步分成早期腫瘤祖細胞(ETP)及晚期腫瘤祖細胞(LTP),各自可藉由表型(例如細胞表面標記)及重演腫瘤細胞骨架之不同能力進行區別。儘管存在該等技術差異,但ETP與LTP兩者與TPC在功能上之不同之處在於其以低細胞數量移植時連續復原腫瘤之能力通常較弱,且通常不反映親本腫瘤之異質性。儘管存在上述區別,但亦顯示各種TProg群體偶爾可獲得通常歸於幹細胞之自我更新能力且本身變為TPC(或CSC)。在任何情況下,兩種類型之腫瘤起始細胞皆可能在單一患者之典型腫瘤塊中出現且用如本文所揭示之調節劑進行治療。亦即,所揭示之組合物在降低頻率或改變該等PTK7陽性腫瘤起始細胞之化學敏感性中通常有效,而與腫瘤中所出現之特定實施例或混合物無關。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與TProg(ETP與LTP)、NTG細胞及構成腫瘤塊之腫瘤浸潤性非TPC來源細胞(例如纖維母細胞/基質、內皮及造血細胞)相比,TPC更具致腫瘤性、相對更靜止且通常更具化學抗性。鑒於習知療法及方案大部 分設計成減積腫瘤與攻擊快速增殖之細胞,因此與較快增殖之TProg及其他整體腫瘤細胞群體相比,TPC可能對習知療法及方案更具抗性。此外,TPC通常表現使其對習知療法相對更具化學抗性之其他特徵,諸如多藥抗性轉運體之表現增加、DNA修復機制及抗細胞凋亡蛋白質增強。藉由TPC有助於耐藥性之此等性質構成確保大多數患有晚期瘤形成之患者的長遠利益之標準腫瘤學治療方案失敗之關鍵原因;亦即無法充分靶向及根除加速連續腫瘤生長及重現之彼等細胞(亦即TPC或CSC)。
不同於許多前述先前技術治療,本發明之新穎組合物較佳在投與個體時降低腫瘤起始細胞之頻率,而與所選調節劑之形式或特定目標無關(例如遺傳物質、PTK7抗體或配位體融合構築體)。如上文所述,腫瘤起始細胞頻率之降低可能由於以下原因出現:a)消除、消耗、敏化、靜止或抑制腫瘤起始細胞;b)控制腫瘤起始細胞之生長、擴增或重現;c)中斷腫瘤起始細胞之起始、傳播、維持或增殖;或d)以其他方式阻止致腫瘤細胞之存活、再生及/或轉移。在一些實施例中,腫瘤起始細胞之頻率降低由於一或多種生理路徑之變化而出現。藉由降低或消除腫瘤起始細胞或修改其潛能(例如誘導分化、小生境破環)或以其他方式干擾其對腫瘤環境或其他細胞施加影響之能力產生之路徑變化又允許藉由抑制腫瘤形成、腫瘤維持及/或轉移及重現更有效地治療PTK7相關病症。
可用以評估該種腫瘤起始細胞頻率降低之方法包括活體 外或活體內限制稀釋分析,較佳繼而使用泊松分佈統計清點或評估預定確定事件之頻率,諸如活體內產生或不產生腫瘤之能力。儘管該等限制稀釋法分析為計算腫瘤起始細胞頻率降低之較佳方法,但其他需要較少之方法亦可用以有效地測定所要值,但精確性略差,且與本文之教示完全相容。因此,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瞭解,亦可經由熟知流動式細胞測量或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測定頻率值之降低。關於所有前述方法,參見例如Dylla等人,2008,PMCID:PMC2413402及Hoey等人,2009,PMID:19664991;各文獻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關於限制稀釋分析,腫瘤起始細胞頻率之活體外計數可藉由將分級分離或未分級分離人類腫瘤細胞(例如分別自處理或未處理之腫瘤)沈積於促進群落形成之活體外生長條件中來完成。以此方式,群落形成細胞可藉由簡單計數及表徵群落或藉由由以下組成之分析來清點:例如將人類腫瘤細胞於連續稀釋液中沈積於培養盤中且在塗鋪之後至少10天將各孔之群落形成評判為陽性或陰性。測定腫瘤起始細胞頻率之能力通常更精確之活體內限制稀釋實驗或分析涵蓋將來自未處理對照或處理條件之人類腫瘤細胞於連續稀釋液中移植至例如免疫功能不全小鼠中,且隨後在移植之後至少60天將各小鼠之腫瘤形成評判為陽性或陰性。藉由活體外或活體內限制稀釋分析得出細胞頻率值較佳藉由對已知陽性及陰性事件頻率應用泊松分佈統計,由此提供滿足陽性事件之定義(在此情況下分別為群落或腫瘤形 成)的事件之頻率來進行。
關於可用以計算腫瘤起始細胞頻率之與本發明相容之其他方法,最常見方法包含可定量流動式細胞測量技術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程序。儘管不如上文方才所述之限制稀釋分析技術精確,但此等程序勞動強度小得多且在相對較短時限內提供合理值。因此,應瞭解,熟練技工可使用利用結合對於腫瘤起始細胞而言已知增濃之業內公認細胞表面蛋白(例如如下文實例1中所述之潛在相容標記)的一或多種抗體或試劑之流動式細胞測量細胞表面標記概況測定,且由此量測各種樣品之TIC含量。在另一相容方法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可藉由免疫組織化學方法,使用能夠結合認為可區別此等細胞之細胞表面蛋白之一或多種抗體或試劑當場清點TIC頻率(例如在組織切片中)。
使用上文所提及之任何方法,接著可定量由根據本文之教示所揭示PTK7調節劑(包括與細胞毒性劑結合者)提供之TIC(或其中之TPC)頻率降低。在一些情況下,本發明化合物可降低TIC之頻率(藉由上文所示之多種機制,包括消除、誘導分化、小生境破環、靜止等)達10%、15%、20%、25%,30%或甚至35%。在其他實施例中,TIC頻率之降低可為約40%、45%、50%、55%、60%或65%。在某些實施例中,所揭示化合物可降低TIC頻率達70%、75%、80%、85%、90%或甚至95%。當然應瞭解,TIC頻率之任何降低均可能引起瘤形成之致腫瘤性、持續、重現及侵襲性相應降低。
IV. PTK7調節劑
在任何情況下,本發明係針對包括PTK7拮抗劑之PTK7調節劑之用途,其係用於診斷、診斷治療、治療及/或預防包括許多PTK7相關惡性疾病中之任一者的各種病症。所揭示之調節劑可單獨或聯合諸如化學治療劑或免疫治療劑(例如治療性抗體)或生物反應調節劑之多種抗癌化合物使用。在其他所選實施例中,兩種或兩種以上個別PTK7調節劑可組合使用以提供增強之抗贅生性作用或可用以製造多特異性構築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將包含核苷酸、寡核苷酸、聚核苷酸、肽或多肽。調節劑甚至更佳將包含可溶性PTK7(sPTK7)或其某一形式、變異體、衍生物或片段,包括例如PTK7融合構築體(例如PTK7-Fc、PTK7-靶向部分等)或PTK7結合物(例如PTK7-PEG、PTK7-細胞毒性劑、PTK7-brm等)。亦應瞭解,在其他實施例中,PTK7調節劑包含抗體或其免疫反應性片段或衍生物。在尤其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調節劑將包含中和抗體或其衍生物或片段。在其他實施例中,PTK7調節劑可包含內化抗體或其片段。在其他實施例中,PTK7調節劑可包含消耗抗體或其片段。此外,正如前述融合構築體,此等抗體調節劑可與所選細胞毒性劑、聚合物、生物反應調節劑(BRM)或其類似物結合、連接或以其他方式締合以提供具有各種(且視情況多種)作用機制之定向免疫療法。如上文所提及,該等抗體可為泛PTK7抗體且與兩種或兩種以上PTK7 同功異型物或與單一同功異型物選擇性反應之免疫特異性抗體締合。在其他實施例中,調節劑可在基因層面起作用且可包含呈反義構築體、siRNA、微型RNA及其類似物形式之化合物。
應進一步瞭解,所揭示之PTK7調節劑可經由多種機制消耗、靜止、中和、消除或抑制腫瘤細胞,尤其TPC之生長、傳播或存活及/或相關瘤形成,該等機制包括例如視PTK7調節劑之形式、任何相關有效負荷或給藥及傳遞方法而定促效或拮抗所選路徑或消除特定細胞。因此,儘管本文所揭示之較佳實施例係針對消耗、抑制或靜止特定腫瘤細胞子群,諸如腫瘤永續細胞,但必須強調該等實施例僅為說明性的且在任何意義上均不具限制性。相反,如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述,本發明廣泛針對PTK7調節劑及其在治療、管理或預防各種PTK7相關過度增殖性病症中之用途,而與任何特定機制或目標腫瘤細胞群體無關。
在相同意義上,所揭示之本發明實施例可包含與PTK7締合之一或多種PTK7拮抗劑。為此,應瞭解,本發明之PTK7拮抗劑可包含任何配位體、多肽、肽、融合蛋白、抗體或其免疫活性片段或衍生物,其識別PTK7蛋白質或其片段、與PTK7蛋白質或其片段反應、結合、組合、競爭、締合或與PTK7蛋白質或其片段以其他方式相互作用且消除、靜止、降低、抑制、阻止、約束或控制腫瘤起始細胞或其他贅生性細胞(包括整體腫瘤或NTG細胞)之生長。在所選實施例中,PTK7調節劑包含PTK7拮抗劑。
如本文所用,拮抗劑係指能夠中和、阻斷、抑制、消除、降低或干擾特定或指定蛋白質之活性的分子,包括受體與配位體之結合或酶與受質之相互作用。更一般而言,本發明之拮抗劑可包含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或其衍生物、蛋白質、肽、醣蛋白、醣肽、醣脂、多醣、寡醣、核酸、反義構築體、siRNA、miRNA、生物有機分子、肽模擬物、醫藥劑及其代謝物、轉錄及轉譯控制序列及其類似物。拮抗劑亦可包括小分子抑制劑、融合蛋白、受體分子及特異性結合蛋白質由此阻隔其與其受質目標之結合的衍生物、蛋白質之拮抗劑變異體、針對蛋白質之反義分子、RNA適體及針對蛋白質之核糖核酸酶。
如本文所用及兩種或兩種以上分子或化合物所應用,應認為術語識別或締合意謂分子之共價或非共價反應、結合、特異性結合、組合、相互作用、連接、鍵聯、聯合、聚結、合併或接合,藉此使一種分子對其他分子發揮作用。
此外,如本文實例中所證明,在某些情況下,一些人類PTK7之調節劑可與來自除人類以外之物種(例如鼠類)的PTK7交叉反應。在其他情況下,例示性調節劑可對人類PTK7之一或多種同功異型物具特異性且不顯示與來自其他物種之PTK7直系同源物有交叉反應性。當然,結合本文之教示,該等實施例可包含與來自單一物種之兩種或兩種以上同功異型物締合之泛PTK7抗體或僅與單一同功異型物締合之抗體。
在任何情況下且如下文所更詳細論述,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所揭示之調節劑可以結合或非結合形式使用。亦即,調節劑可與醫藥活性化合物、生物反應調節劑、抗癌劑、細胞毒性劑或細胞生長抑制劑、診斷部分或生物相容性調節劑締合或結合(例如共價或非共價)。在此方面,應瞭解該等結合物可包含肽、多肽、蛋白質、融合蛋白、核酸分子、小分子、模擬劑、合成藥物、無機分子、有機分子及放射性同位素。此外,如本文所示,所選結合物可至少部分視用以實現結合之方法而定以各種莫耳比共價或非共價連接至PTK7調節劑。
V.抗體
a.概述
如先前所提及,本發明之尤其較佳實施例包含優先與PTK7之一或多種同功異型物締合之呈抗體形式之PTK7調節劑。術語抗體以最廣泛意義使用且明確涵蓋合成抗體、單株抗體、寡株或多株(polyclonal)抗體、多株(multiclonal)抗體、重組產生之抗體、胞內抗體、多特異性抗體、雙特異性抗體、單價抗體、多價抗體、人類抗體、人類化抗體、嵌合抗體、CDR移植抗體、靈長類化抗體、Fab片段、F(ab')片段、單鏈FvFc(scFvFc)、單鏈Fv(scFv)、抗個體基因型(抗Id)抗體及任何其他免疫活性抗體片段,只要其展現所要生物活性(亦即免疫特異性或免疫優先PTK7締合或結合)即可。在較廣泛意義上,本發明之抗體包括免疫球蛋白分子及免疫球蛋白分子之免疫活性片段,亦即含 有抗原結合位點之分子,其中此等片段可能融合或可能不融合至另一免疫球蛋白域,包括(但不限於)Fc區或其片段。此外,如本文所更詳細概述,術語抗體明確包括如下文所述之Fc變異體,包括全長抗體及變異型Fc-融合物,包含Fc區或其片段,視情況包含至少一個胺基酸殘基修飾且融合至免疫球蛋白之免疫活性片段。
如下文所更詳細論述,通用術語抗體或免疫球蛋白包含可以生物化學方式區別之5種不同抗體類別,且視其重鏈恆定域之胺基酸序列而定可容易地歸為適當類別。由於歷史原因,完整抗體之主要類別稱為IgA、IgD、IgE、IgG及IgM。在人類中,可視結構及某些生物化學性質而定將IgG及IgA類別進一步分成公認之子類(同型),亦即IgG1、IgG2、IgG3、IgG4、IgA1及IgA2。應瞭解,人類中之IgG同型按其在血清中之豐度次序命名,其中IgG1之豐度最高。
儘管所有5種類別之抗體(亦即IgA、IgD、IgE、IgG及IgM)及所有同型(亦即IgG1、IgG2、IgG3、IgG4、IgA1及IgA2)以及其變化均在本發明之範疇內,但包含IgG類別免疫球蛋白之較佳實施例僅為說明之目的而在一定程度上詳細地論述。然而應瞭解,該揭示內容僅指示例示性組合物及實施本發明之方法且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或其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
在此方面,人類IgG免疫球蛋白視同型而定包含分子量為約23,000道爾頓(Dalton)之兩個相同輕多肽鏈及分子量 為53,000至70,000之兩個相同重鏈。與不同抗體類別對應之重鏈恆定域分別由相應小寫希臘字母α、δ、ε、γ及μ表示。可基於恆定域之胺基酸序列將任何脊椎動物物種之抗體輕鏈歸為兩種明顯不同類型(稱為及λ)中的一種。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不同類別免疫球蛋白之次單元結構及三維組態為熟知的。
四個鏈由雙硫鍵以Y組態接合,其中輕鏈括住自Y之開口起始且經由可變區持續至Y之雙末端的重鏈。各輕鏈藉由一個共價雙硫鍵連接至重鏈,而鉸鏈區中之兩個雙硫鍵接合重鏈。各別重鏈及輕鏈亦具有均勻間隔之鏈內雙硫橋,基於IgG之同型其數目可變化。
各重鏈在一端具有可變域(VH),之後為多個恆定域。各輕鏈在一端具有可變域(VL)且在另一端具有恆定域;輕鏈之恆定域與重鏈之第一恆定域對準且輕鏈可變域與重鏈之可變域對準。就此而言,應瞭解,輕鏈(VL)與重鏈(VH)部分兩者之可變域決定抗原識別及特異性。相反,輕鏈(CL)及重鏈(CH1、CH2或CH3)之恆定域賦予且調節重要生物性質,諸如分泌、介胎盤遷移性、循環半衰期、補體結合及其類似性質。按照慣例,恆定區域之編號隨其變得更遠離抗體之抗原結合位點或胺基端而增加。因此,抗體之胺基端或N端包含可變區且羧基端或C端包含恆定區。因此,CH3及CL域實際上分別包含重鏈及輕鏈之羧基端。
術語可變係指如下事實:在免疫球蛋白之間可變域之某些部分在序列上廣泛不同且此等熱點基本上界定特定抗體 之結合及特異性特徵。在輕鏈與重鏈可變域中此等高變位點本身分別表現為三個區段,稱為互補決定區(CDR)。側接CDR之可變域之更高度保守部分稱為構架區(FR)。更特定言之,在天然存在之單體IgG抗體中,抗體各臂上存在之6個CDR為特別安置以形成抗原結合位點之短非鄰接胺基酸序列,此係因為在水相環境中抗體呈三維組態。
包含其餘重鏈及輕鏈可變域之構架區在胺基酸序列中顯示較低分子間可變性。相反,構架區主要採取β片構形,且CDR形成連接β片結構且在一些情況下形成β片結構之一部分的環。因此,此等構架區用以形成藉由鏈間非共價相互作用以正確方向安置6個CDR之骨架。由所安置CDR形成之抗原結合位點界定與免疫反應性抗原上之抗原決定基互補的表面。此互補表面促進抗體與免疫反應性抗原決定基的非共價結合。應瞭解,一般技術者可使用本文提供之定義容易地鑑別CDR之位置及組成。
如下文所更詳細論述,可使用標準重組及表現技術重組或工程改造所有或一部分重鏈及輕鏈可變區以提供有效抗體。亦即,可將來自第一抗體(或其任何部分)之重鏈或輕鏈可變區與來自第二抗體之重鏈或輕鏈可變區之任何所選部分混合及匹配。舉例而言,在一個實施例中,包含第一抗體之三個輕鏈CDR之整個輕鏈可變區可與包含第二抗體之三個重鏈CDR之整個重鏈可變區配對以提供有效抗體。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可混合及匹配源於各種抗體之個別重鏈及輕鏈CDR以提供具有最佳化特徵之所要抗體。因 此,例示性抗體可包含來自第一抗體之三個輕鏈CDR、源於第二抗體之兩個重鏈CDR及來自第三抗體之第三重鏈CDR。
更特定言之,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應瞭解,源於圖6A或圖6B中所示之鼠類可變區胺基酸序列的任何所揭示之重鏈及輕鏈CDR可以此方式重排以提供根據本發明教示之最佳化抗PTK7(例如抗hPTK7)抗體。亦即,可將源於圖6A中所示之鄰接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0至60,偶數)或圖6B中所示之鄰接重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1至61,奇數)之一或多個CDR併入PTK7調節劑中,且在尤其較佳實施例中,併入與一或多種PTK7同功異型物免疫特異性締合之CDR移植或人類化抗體中。該等人類化調節劑之輕鏈(SEQ ID NO:62至68,偶數)且重鏈(SEQ ID NO:63至69,奇數)可變區胺基酸序列之實例亦示於圖6A及圖6B中。總之,此等新穎胺基酸序列描繪本發明之21種鼠類及4種人類化例示性調節劑。此外,圖6A及圖6B中所示之21種例示性鼠類調節劑及4種人類化調節劑各自的相應核酸序列包括在本申請案隨附之序列表內(SEQ ID NO:120至169)。
在任何情況下,互補決定區殘基編號可根據Kabat等人之編號定義(1991,NIH Publication 91-3242,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Springfield,Va.),特定言之,輕鏈可變域中之殘基24至34(CDR1)、50至56(CDR2)及89至97(CDR3)及重鏈可變域中之31至35(CDR1)、50至 65(CDR2)及95至102(CDR3)。應注意,CDR在抗體與抗體之間可顯著不同(且根據定義與Kabat共同序列將不顯示同源性)。構架殘基之最大比對通常需要在用於Fv區之編號系統中插入間隔殘基。另外,由於種間或對偶基因分異度,故任何指定Kabat位點編號處之某些個別殘基之一致性可能在抗體鏈與抗體鏈之間不同。亦參見Chothia等人,J.Mol.Biol.196:901-917(1987);Chothia等人,Nature 342,第877-883頁(1989)及MacCallum等人,J.Mol.Biol.262:732-745(1996),其中定義包括彼此比較時胺基酸殘基之重疊或子集。各前述參考文獻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且闡述涵蓋如上文所引用之各參考文獻所定義之CDR的胺基酸殘基進行比較。
CDR定義
如所論述,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容易地定義、鑑別、推導及/或清點圖6A或圖6B中所示每一各別重鏈及輕鏈序列之如Kabat等人、Chothia等人或MacCallum等人所定義之CDR。因此,所有該等命名法所定義之各目標CDR及包含CDR之抗體明確包括在本發明之範疇內。更廣泛而言,術 語可變區CDR胺基酸殘基包括如使用如上所述任何基於序列或結構之方法所鑑別之CDR中的胺基酸。
如本文所用,術語可變區構架(FR)胺基酸殘基係指Ig鏈之構架區中之彼等胺基酸。如本文所用,術語構架區或FR區包括作為可變區之部分但非CDR之部分(例如使用CDR之Kabat定義)的胺基酸殘基。因此,可變區構架為長度在約100至120個胺基酸之間的非鄰接序列,但僅包括CDR以外之彼等胺基酸。
對於重鏈可變區之特定實例且對於如Kabat等人所定義之CDR,構架區1對應於涵蓋胺基酸1至30之可變區之結構域;構架區2對應於涵蓋胺基酸36至49之可變區之結構域;構架區3對應於涵蓋胺基酸66至94之可變區之結構域;且構架區4對應於自胺基酸103至可變區末端之可變區之結構域。輕鏈之構架區類似地由各輕鏈可變區CDR分離。類似地,使用Chothia等人或McCallum等人之CDR之定義,構架區邊界由如上所述之各別CDR末端分離。
考慮前述結構因素,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發明抗體可包含多種功能實施例中之任一者。在此方面,相容抗體可包含在個體體內提供所要生理反應之任何免疫反應性抗體(當該術語如本文所定義時)。儘管任何所揭示抗體均可聯合本發明教示使用,但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將包含嵌合、人類化或人類單株抗體或其免疫反應性片段。其他實施例可例如包含均質或異質多聚構築體、Fc變異體及結合或糖基化改變之抗體。此外,應瞭解該等組態不互相排斥 且相容之個別抗體可包含一或多個本文所揭示之功能態樣。舉例而言,相容抗體可包含具有人類化可變區之單鏈雙功能抗體或具有改變糖基化型態以調節血清半衰期之Fc修飾之完全人類全長IgG3抗體。其他例示性實施例對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顯而易知,且可容易地辨別為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b.抗體產生
眾所周知且如本文實例中所示,可對包括兔子、小鼠、大鼠等之各種宿主動物進行接種且用以提供根據本文教示之抗體。視所接種之物種而定,可用以增強免疫反應之業內已知佐劑包括(但不限於)弗氏佐劑(Freund's)(完全及不完全)、礦物凝膠(諸如氫氧化鋁)、表面活性物質(諸如溶血卵磷脂、普洛尼克多元醇(pluronic polyols)、聚陰離子、肽、油乳液、匙孔螺血氰蛋白、二硝基苯酚)及可能適用之人類佐劑(諸如BCG(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及短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parvum))。該等佐劑可藉由將抗原螯合於局部沈積物中來保護該抗原以免快速分散,或其可含有刺激宿主分泌對巨噬細胞及免疫系統之其他組分具有趨化性之因子的物質。較佳地,若投與多肽,則免疫時程將涉及分兩次或兩次以上投與多肽,為期數週。
在用可包含所選同功異型物及/或肽或表現所要蛋白質之活細胞或細胞製劑之PTK7免疫原(例如可溶性PTK7或sPTK7)免疫動物之後,可使用業內公認之技術自動物獲得 抗體及/或產生抗體之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多株抗PTK7抗體之血清藉由放血或處死動物獲得。該血清可以自動物獲得之形式用於研究目的,或在替代實施例中,可將抗PTK7抗體部分或完全純化以提供免疫球蛋白部分或均質抗體製劑。
c.單株抗體
儘管多株抗體可聯合本發明之某些態樣一起使用,但較佳實施例包含使用PTK7反應性單株抗體。如本文所用,術語單株抗體或mAb係指獲自實質上均質抗體群體的抗體,亦即構成該群體之個別抗體除可以少量存在之可能突變(例如天然存在之突變)以外均相同。因此,調節劑單株指示該抗體之特徵為並非個別抗體之混合物且可聯合任何類型之抗體一起使用。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種單株抗體包括包含結合或締合PTK7之多肽序列的抗體,其中PTK7結合多肽序列係藉由包括自複數個多肽序列中選擇單個目標結合多肽序列之方法獲得。
在較佳實施例中,可由自經免疫動物分離之細胞製備產生抗體之細胞株。在免疫之後,處死動物且藉由如隨附實例中所示之此項技術中熟知之方式使淋巴結及/或脾B細胞永生化。使細胞永生化之方法包括(但不限於)將其用致癌基因轉染、使其感染致癌病毒及在針對永生化細胞選擇之條件下對其進行培養、使其經受致癌或突變化合物、使其與永生化細胞(例如骨髓瘤細胞)融合及使腫瘤抑制基因不活化。若使用與骨髓瘤細胞融合,則該等骨髓瘤細胞較佳 不分泌免疫球蛋白多肽(非分泌性細胞株)。如下文實例中所述,永生化細胞可使用PTK7(包括所選同功異型物)或其免疫反應性部分進行篩選。在一較佳實施例中,使用酶聯免疫分析(ELISA)或放射免疫分析法來進行初始篩檢。
更一般而言,與本發明一致之個別單株抗體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多種技術來製備,該等技術包括融合瘤、重組技術、噬菌體呈現技術、酵母文庫、轉殖基因動物(例如XenoMouse®或HuMAb Mouse®)或其一些組合。舉例而言,單株抗體可使用諸如上文廣泛描述且在Harlow等人,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第2版1988);Hammerling等人,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T-Cell Hybridomas 563-681(Elsevier,N.Y.,1981)中更詳細教示之技術產生,各文獻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使用所揭示之方案,較佳藉由多次皮下或腹膜內注射相關抗原及佐劑在哺乳動物中產生抗體。如先前所論述,此免疫通常引發免疫反應,其包含自活化脾細胞或淋巴細胞產生抗原反應性抗體(若經免疫動物為轉殖基因動物,則其可為完全人類抗體)。儘管可自動物血清收集所得抗體以提供多株製劑,但通常更需要自脾臟、淋巴結或周邊血液分離個別淋巴細胞以提供單株抗體之均質製劑。淋巴細胞最通常自脾臟獲得且經永生化以提供融合瘤。
舉例而言,如上文所述,選擇方法可為自複數個純系(諸如融合瘤純系、噬菌體純系或重組DNA純系之池)選擇 獨特純系。應瞭解,可進一步改變所選PTK7結合序列例如以改良對目標之親和力、使目標結合序列人類化、改良其在細胞培養物中之產生、降低其活體內免疫原性、產生多特異性抗體等,且包含經改變之目標結合序列之抗體亦為本發明之單株抗體。與通常包括針對不同決定子(抗原決定基)之個別抗體之多株抗體製劑相反,單株抗體製劑之各單株抗體係針對抗原上之單一決定子。除其特異性之外,單株抗體製劑之有利之處亦在於其通常未受可能交叉反應之其他免疫球蛋白污染。
d.嵌合抗體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抗體可包含源於至少兩個不同物種或類型之抗體的共價接合蛋白質區段的嵌合抗體。應瞭解,如本文所用,術語嵌合抗體係針對一部分重鏈及/或輕鏈與源於特定物種或屬於特定抗體類別或子類之抗體中之相應序列一致或同源,而鏈之其餘部分與源於另一物種或屬於另一抗體類別或子類之抗體中之相應序列一致或同源的構築體,以及該等抗體之片段,只要其展現所要生物活性即可(美國專利第4,816,567號;Morrison等人,Proc.Natl.Acad.Sci.USA,81:6851-6855(1984))。在一個例示性實施例中,根據本文教示之嵌合抗體可包含鼠類VH及VL胺基酸序列及源於人類來源之恆定區。在其他相容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嵌合抗體可包含如本文所述之CDR移植或人類化抗體。
一般而言,製造嵌合抗體之目的為產生來自預定目標物 種之胺基酸數目最大之嵌合體。一個實例為CDR移植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一或多個來自特定物種或屬於特定抗體類別或子類之互補決定區(CDR),而抗體鏈之其餘部分與源於另一物種或屬於另一抗體類別或子類之抗體中之相應序列一致或同源。對於在人類中使用,通常將來自齧齒動物抗體之可變區或所選CDR移植於人類抗體中,置換天然存在之人類抗體可變區或CDR。此等構築體通常具有提供全強度調節劑功能(例如CDC、ADCC等)同時降低標的物對抗體之不當免疫反應之優勢。
e.人類化抗體
與CDR移植抗體類似的為人類化抗體。人類化抗體一般自最初在非人類動物中產生之單株抗體產生。如本文所用,非人類(例如鼠類)抗體之人類化形式為含有源於非人類免疫球蛋白之最小序列的嵌合抗體。在一個實施例中,人類化抗體為人類免疫球蛋白(接受者或接受體抗體),其中接受者抗體CDR之殘基經來自具有所要特異性、親和力及/或能力之非人類物種(供體抗體)(諸如小鼠、大鼠、兔子或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之CDR殘基置換。
抗體之人類化通常包含分析供體與接受者抗體之序列同源性及典型結構。在所選實施例中,接受者抗體可包含共同序列。為產生共同人類構架,可比對來自若干人類重鏈或輕鏈胺基酸序列之構架以鑑別共同胺基酸序列。此外,在許多情況下,人類免疫球蛋白之可變域中之一或多個構架殘基經來自供體抗體之相應非人類殘基置換。此等構架 取代藉由此項技術中熟知之方法鑑別,例如藉由對CDR與構架殘基之相互作用進行模型化以鑑別對抗原結合重要之構架殘基以及進行序列比較以鑑別特定位置之不常見構架殘基。該等取代有助於維持所移植CDR之適當三維組態,且通常改良無窮性優於無構架取代之類似構築體。此外,人類化抗體可包含接受者抗體或供體抗體中未見之殘基。可進行此等修飾以使用熟知技術進一步改進抗體效能。
CDR移植及人類化抗體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第6,180,370號、第5,693,762號、第5,693,761號、第5,585,089號及第5,530,101號中。一般而言,人類化抗體將包含至少一個且通常兩個可變域之實質上全部,其中全部或實質上全部CDR對應於非人類免疫球蛋白之CDR,且全部或實質上全部構架區為人類免疫球蛋白序列之構架區。人類化抗體視情況亦將包含至少一部分免疫球蛋白恆定區(Fc),通常為人類免疫球蛋白之恆定區。關於更多詳情,請參見Jones等人,Nature 321:522-525(1986);Riechmann等人,Nature 332:323-329(1988);及Presta,Curr.Op.Struct.Biol.2:593-596(1992)。亦參見例如Vaswani及Hamilton,Ann.Allergy,Asthma & Immunol.1:105-115(1998);Harris,Biochem.Soc.Transactions 23:1035-1038(1995);Hurle及Gross,Curr.Op.Biotech.5:428-433(1994);及美國專利第6,982,321號及第7,087,409號。另一方法稱為人類工程改造(humaneering)且描述於例如U.S.2005/0008625中。出於本申請案之目的,認為術語人類化抗體明確包括無構架取代 或有最小構架取代之CDR移植抗體(亦即包含一或多個移植非人類CDR之人類抗體)。
另外,非人類抗PTK7抗體亦可藉由人類T細胞抗原決定基之特異性缺失或以WO 98/52976及WO 00/34317中所揭示之方法去免疫化進行修飾。簡言之,可針對結合II類MHC之肽分析抗體之重鏈及輕鏈可變區;此等肽代表潛在T細胞抗原決定基(如WO 98/52976及WO 00/34317中所定義)。為偵測潛在T細胞抗原決定基,可應用稱為肽穿線(peptide threading)之電腦模型化方法,且另外,可搜尋人類II類MHC結合肽之資料庫中VH及VL序列中所存在之基元,如WO 98/52976及WO 00/34317中所述。此等基元結合18種主要II類MHC DR異型中之任一者,且因此構成潛在T細胞抗原決定基。所偵測到之潛在T細胞抗原決定基可藉由取代可變區中之少數胺基酸殘基或藉由單一胺基酸取代基而消除。儘可能進行保守性取代。通常但並不排外,可使用人類生殖系抗體序列中之位置上常見的胺基酸。在鑑別出去免疫變化之後,可藉由突變誘發或其他合成方法(例如重新合成、卡匣置換等)來構築編碼VH及VL之核酸。突變誘發之可變序列可視情況融合至人類恆定區。
在所選實施例中,至少60%、65%、70%、75%或80%之人類化抗體可變區殘基與親本構架區(FR)及CDR序列之殘基相對應。在其他實施例中,至少85%或90%之人類化抗體殘基與親本構架區(FR)及CDR序列之殘基相對應。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95%以上人類化抗體殘基與親本構架區 (FR)及CDR序列之殘基相對應。
人類化抗體可使用如本文所述之常用分子生物學及生物分子工程改造技術製造。此等方法包括分離、操縱及表現編碼來自重鏈或輕鏈中至少一者之全部或一部分免疫球蛋白Fv可變區的核酸序列。該核酸之來源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且例如可自如上文所述產生針對預定目標之抗體或免疫反應性片段的融合瘤、真核細胞或噬菌體、自生殖系免疫球蛋白基因或自合成構築體獲得。可接著將編碼人類化抗體之重組DNA選殖至適當表現載體中。
人類生殖系序列例如揭示於Tomlinson,I.A.等人,(1992)J.Mol.Biol.227:776-798;Cook,G.P.等人,(1995)Immunol.Today 16:237-242;Chothia,D.等人,(1992)J.Mol.Bio.227:799-817;及Tomlinson等人,(1995)EMBO J14:4628-4638中。V BASE目錄提供人類免疫球蛋白可變區序列之詳盡目錄(參見Retter等人,(2005)Nuc Acid Res 33:671-674)。此等序列可用作人類序列之來源,例如用於構架區及CDR。如本文所述,亦可使用共同人類構架區,例如如美國專利第6,300,064號所述。
f.人類抗體
除前述抗體之外,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發明抗體亦可包含完全人類抗體。出於本申請案之目的,術語人類抗體包含具有與人類所產生之抗體的胺基酸序列對應之胺基酸序列及/或已使用製造如本文所揭示之人類抗體的任何技術製得之抗體。人類抗體之此定義明確排除包含非人類 抗原結合殘基之人類化抗體。
人類抗體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各種技術產生。如上文所提及,可根據本發明教示使用噬菌體呈現技術提供免疫活性結合區。因此,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提供產生抗PTK7抗體或其抗原結合部分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在噬菌體上合成(較佳人類)抗體之文庫、用所選PTK7或其抗體結合部分篩選文庫、分離結合PTK7之噬菌體及自噬菌體獲得免疫反應性片段。舉例而言,一種製備用於噬菌體呈現技術之抗體文庫之方法包含以下步驟:用所選PTK7或其抗原部分免疫包含人類或非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座之非人類動物以產生免疫反應、自經免疫之動物萃取產生抗體之細胞;自所萃取細胞分離編碼本發明抗體之重鏈及輕鏈之RNA、反轉錄RNA以產生cDNA、使用引子擴增cDNA及將cDNA插入噬菌體呈現載體中以使得抗體表現於噬菌體上。更特定言之,藉由PCR使編碼VH及VL域之DNA與scFv連接子重組於一起且選殖至噬菌粒載體中(例如p CANTAB 6或pComb 3 HSS)。接著可使載體電穿孔至大腸桿菌中,且接著用輔助噬菌體感染大腸桿菌。此等方法中所用之噬菌體通常為包括fd及M13之絲狀噬菌體,且VH及VL域通常重組融合於噬菌體基因III或基因VIII。
本發明之重組人類抗PTK7抗體可藉由篩選如上文所製備之重組組合抗體文庫進行分離。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文庫為使用由自B細胞分離之mRNA製備的人類VL及VHcDNA產生之scFv噬菌體呈現文庫。製備及篩選該等文庫 之方法在此項技術中為熟知的且用於產生噬菌體呈現文庫之套組可購得(例如Pharmacia Recombinant Phage Antibody System,目錄號27-9400-01;及Stratagene SurfZAPTM噬菌體呈現套組,目錄號240612)。亦存在可用於產生及篩選抗體呈現文庫之其他方法及試劑(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5,223,409號;PCT公開案第WO 92/18619號、第WO 91/17271號、第WO 92/20791號、第WO 92/15679號、第WO 93/01288號、第WO 92/01047號、第WO 92/09690號;Fuchs等人,Bio/Technology 9:1370-1372(1991);Hay等人,Hum.Antibod.Hybridomas 3:81-85(1992);Huse等人,Science 246:1275-1281(1989);McCafferty等人,Nature 348:552-554(1990);Griffiths等人,EMBO J.12:725-734(1993);Hawkins等人,J.Mol.Biol.226:889-896(1992);Clackson等人,Nature 352:624-628(1991);Gram等人,Proc.Natl.Acad.Sci.USA 89:3576-3580(1992);Garrad等人,Bio/Technology 9:1373-1377(1991);Hoogenboom等人,Nuc.Acid Res.19:4133-4137(1991);及Barbas等人,Proc.Natl.Acad.Sci.USA 88:7978-7982(1991))。
未處理文庫(天然或合成)所產生之抗體可具有中等親和力(Ka為約106至107 M-1),但亦可藉由自第二文庫構築及再選擇來活體外模擬親和力成熟,如此項技術中所述。舉例而言,在Hawkins等人,J.Mol.Biol.,226:889-896(1992)之方法中或Gram等人,Proc.Natl.Acad.Sci.USA,89:3576-3580(1992)之方法中,可藉由使用易錯聚合酶 (Leung等人,Technique,1:11-15(1989)中所報導)在活體外隨機引入突變。另外,可藉由例如用帶有涵蓋所關注CDR之隨機序列的引子使用PCR在所選個別Fv純系中使一或多個CDR隨機突變並篩選較高親和力純系來進行親和力成熟。WO 9607754描述在免疫球蛋白輕鏈之互補決定區中誘導突變誘發以產生輕鏈基因文庫之方法。另一有效方法為將藉由噬菌體呈現所選擇之VH或VL域與獲自未免疫供體之天然存在V域變異體譜系重組且在數輪鏈改組中針對較高親和力進行篩選,如Marks等人,Biotechnol.,10:779-783(1992)中所述。此技術允許製造解離常數Kd(koff/kon)為約10-9 M或10-9 M以下之抗體及抗體片段。
應進一步瞭解,可使用包含在細胞表面表現結合對之真核細胞(例如酵母)之文庫來利用類似程序。正如噬菌體呈現技術,針對所關注之抗原(亦即PTK7)篩選真核文庫且分離及選殖表現候選結合對之細胞。可採用最佳化文庫內含物及使反應性結合對親和力成熟之步驟。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7,700,302號及U.S.S.N.12/404,059。在一個實施例中,人類抗體係選自噬菌體文庫,其中彼噬菌體文庫表現人類抗體(Vaughan等人,Nature Biotechnology 14:309-314(1996);Sheets等人,Proc.Natl.Acad.Sci.95:6157-6162(1998);Hoogenboom及Winter,J.Mol.Biol,227:381(1991);Marks等人,J.Mol.Biol,222:581(1991))。在其他實施例中,人類結合對可自在真核細胞(諸如酵母)中產生之組合抗體文庫分離。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7,700,302號。 該等技術有利地允許篩選大量候選調節劑且提供相對容易之候選序列操縱(例如藉由親和力成熟或重組改組)。
亦可藉由將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座引入轉殖基因動物中來製備人類抗體,該轉殖基因動物例如內源性免疫球蛋白基因已部分或完全不活化之小鼠。攻擊時,觀察人類抗體產生,其在各方面均密切類似於人類中所見,包括基因重排、組裝及抗體譜系。此方法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第5,545,807號;第5,545,806號;第5,569,825號;第5,625,126號;第5,633,425號;第5,661,016號及關於Xenomouse®技術之美國專利第6,075,181號及第6,150,584號,以及以下科學出版物中:Marks等人,Bio/Technology 10:779-783(1992);Lonberg等人,Nature 368:856-859(1994);Morrison,Nature 368:812-13(1994);Fishwild等人,Nature Biotechnology 14:845-51(1996);Neuberger,Nature Biotechnology 14:826(1996);Lonberg及Huszar,Intern.Rev.Immunol.13:65-93(1995)。或者,人類抗體可經由使產生針對目標抗原之抗體之人類B-淋巴細胞永生化來製備(該等B-淋巴細胞可自罹患贅生性病症之個體回收或可在活體外免疫)。參見例如Cole等人,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Alan R.Liss,第77頁(1985);Boerner等人,J.Immunol,147(1):86-95(1991);及美國專利第5,750,373號。
VI.抗體特徵
無論如何獲得或抗體調節劑呈何種前述形式(例如人類 化、人類等),所揭示調節劑之較佳實施例均可展現各種特徵。就此而言,可針對所要特徵選擇、選殖及進一步篩選產生抗PTK7抗體之細胞(例如融合瘤或酵母群落),該等特徵包括例如穩固生長、高抗體產量及如下文所更詳細論述之所要抗體特徵。融合瘤可在同基因動物、缺乏免疫系統之動物(例如裸小鼠)中活體內擴增或在細胞培養物中活體外擴增。一般技術者熟知選擇、選殖及擴增各自產生個別抗體種類之融合瘤及/或群落的方法。
a.中和抗體
在尤其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調節劑將包含中和抗體或其衍生物或片段。術語中和抗體或中和拮抗劑係指結合PTK7分子或與PTK7分子相互作用且阻止配位體與任何結合搭配物結合或締合由此中斷本來會由分子相互作用引起之生物反應(例如磷酸化或VEGF誘導之血管生成)之抗體或拮抗劑。在評估抗體或其免疫功能片段或衍生物之結合及特異性時,當如藉由例如磷酸化或所選受質(Shin等人,Biochem and Biophys Res Com,第371:4卷)或在活體外競爭性結合分析中所量測,過量抗體使與目標分子結合之結合搭配物之量降低至少約20%、30%、40%、50%、60%、70%、80%、85%、90%、95%、97%、99%或99%以上時,抗體或片段實質上抑制配位體與其結合搭配物或受質之結合。在例如針對PTK7之抗體之情況下,中和抗體或拮抗劑較佳將使PTK7對於特定受質之磷酸化能力減弱至少約20%、30%、40%、50%、60%、70%、80%、85%、90%、 95%、97%、99%或99%以上。應瞭解,此減弱之活性可使用業內公認之技術直接量測或可由該降低將對諸如血管生成之次級活性的影響進行量測。
b.內化抗體
儘管證據指示PTK7或其所選同功異型物可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但至少一些PTK7可能仍保持與細胞表面締合,由此允許所揭示之調節劑內化。因此,本發明之抗PTK7抗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由表現PTK7之細胞內化。例如,結合腫瘤起始細胞表面上之PTK7的抗PTK7抗體可由腫瘤起始細胞內化。在尤其較佳實施例中,該等抗PTK7抗體可與諸如在內化時殺死細胞之細胞毒性部分之抗癌劑締合或結合。
如本文所用,內化之抗PTK7抗體為在結合與哺乳動物細胞締合之PTK7時由細胞攝取之抗體。內化抗體包括抗體片段、人類或人類化抗體及抗體結合物。內化可在活體外或活體內發生。對於治療性應用而言,內化可在活體內發生。內化之抗體分子之數目可足以或足夠殺死表現PTK7之細胞,尤其表現PTK7之腫瘤起始細胞。視抗體或抗體結合物之效能而定,在一些情況下,單一抗體分子攝入細胞中足以殺死抗體所結合之目標細胞。舉例而言,某些毒素在殺死方面極其有效,使得內化與抗體結合之一個毒素分子即足以殺死該腫瘤細胞。在結合哺乳動物細胞上之PTK7時抗PTK7抗體是否內化可藉由包括下文實例(例如實例12及實例13)中所述之分析法的各種分析法來確定。 偵測抗體是否內化至細胞中之方法亦描述於美國專利第7,619,068號中,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c.消耗抗體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調節劑將包含消耗抗體或其衍生物或片段。術語消耗抗體係指與細胞表面上或附近之PTK7結合或締合且誘導、促進或導致細胞死亡、失能或消除(例如藉由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或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之抗體或片段。在下文更充分論述之一些實施例中,所選消耗抗體將與細胞毒性劑締合或結合。消耗抗體較佳將能夠移除、失能、消除或殺死至少20%、30%、40%、50%、60%、70%、80%、85%、90%、95%、97%或99%規定細胞群體中之腫瘤永續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細胞群體可包含增濃、切片、純化或分離之腫瘤永續細胞。在其他實施例中,細胞群體可包含含有腫瘤永續細胞之全腫瘤樣品或異質腫瘤萃取物。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使用如下文實例(例如實例13及實例14)中所述之標準生物化學技術來監測及定量根據本文教示之致腫瘤細胞或腫瘤永續細胞之消耗。
d.抗原決定基結合
應進一步瞭解,所揭示抗PTK7抗體將與由所選目標呈遞之個別抗原決定基或決定子締合或結合。如本文所用,術語抗原決定基係指目標抗原中能夠由特定抗體識別及特異性結合之部分。當抗原為諸如PTK7之多肽時,抗原決定基可由鄰接胺基酸與因蛋白質之三級摺疊而並置之非鄰 接胺基酸形成。由鄰接胺基酸形成之抗原決定基在蛋白質變性時通常保留,而由三級摺疊形成之抗原決定基在蛋白質變性時通常失去。抗原決定基通常包括至少3個且更通常至少5個或8至10個呈獨特空間構形之胺基酸。更特定言之,熟練技工應瞭解,術語抗原決定基包括能夠特異性結合免疫球蛋白或T細胞受體或以其他方式與分子相互作用之任何蛋白質決定子。抗原決定基決定子通常由諸如胺基酸或碳水化合物或糖側鏈之分子之化學活性表面分組組成且通常具有特定三維結構特徵以及特定電荷特徵。另外,抗原決定基可為線性或構形抗原決定基。在線性抗原決定基中,在蛋白質與相互作用分子(諸如抗體)之間的所有相互作用點沿著該蛋白質之一級胺基酸序列呈線性存在。在構形抗原決定基中,相互作用點存在於蛋白質上彼此線性隔開之胺基酸殘基之間。
一旦確定抗原上之所要抗原決定基,則可例如藉由使用本發明中所述之技術用包含該抗原決定基之肽免疫產生針對彼抗原決定基之抗體。或者,在發現過程中,抗體之產生及表徵可闡明所要抗原決定基之有關資訊。根據此資訊,則可能競爭性篩檢結合相同抗原決定基之抗體。達成此目的之方法為進行發現彼此競爭結合之抗體,亦即抗體競爭結合抗原的競爭研究。基於抗體之交叉競爭的格化(binning)抗體之高產量方法描述於WO 03/48731中。
如本文所用,術語格化係指基於抗體之抗原結合特徵將抗體分組之方法。視所觀測到之測試抗體之結合型態的不 同程度而定,格之分配在某種程度上為任意的。因此,儘管該技術為分類本發明抗體之適用手段,但格始終與抗原決定基不直接相關,且抗原決定基結合之該等初始測定應進一步藉由如本文所述之其他業內公認之方法確認。
根據此說明,可藉由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且在本文實例中所述之方法確定所選一次抗體(或其片段)是否結合相同抗原決定基或與第二抗體交叉競爭結合。在一個實施例中,允許本發明之一次抗體在飽和條件下結合PTK7,且接著量測二次抗體結合PTK7之能力。若測試抗體能夠與一次抗PTK7抗體同時結合PTK7,則二次抗體結合不同於一次抗體之抗原決定基。然而,若二次抗體不能同時結合PTK7,則二次抗體結合相同抗原決定基、重疊抗原決定基或緊接一次抗體所結合抗原決定基之抗原決定基。如此項技術中所已知且在下文實例中所詳述,所要資料可使用固相直接或間接放射免疫分析(RIA)、固相直接或間接酶免疫分析(EIA)、夾心競爭分析、BiacoreTM系統(亦即表面電漿子共振-GE Healthcare)、ForteBio®分析器(亦即生物膜層干涉量測法-ForteBio,Inc.)或流動式細胞測量方法來獲得。如本文所用,術語表面電漿子共振係指允許藉由偵測生物感測器基質內蛋白質濃度之改變分析即時特異性相互作用的光學現象。在一尤其較佳實施例中,分析使用如下文實例中所示之Biacore或ForteBio儀器執行。
術語競爭當用於抗體之情形中時意謂如分析所確定之抗體之間的競爭,其中測試中之抗體或免疫功能片段阻止或 抑制參考抗體與共同抗原之特異性結合。通常,該種分析涉及使用與固體表面結合之純化抗原或帶有此等抗原之細胞、未標記測試免疫球蛋白及經標記之參考免疫球蛋白。競爭性抑制藉由測定在測試免疫球蛋白存在下與固體表面或細胞結合之標記的量來量測。測試免疫球蛋白通常以過量存在。由競爭分析鑑別之抗體(競爭抗體)包括與參考抗體結合相同抗原決定基的抗體及結合足夠接近於由參考抗體結合之抗原決定基的鄰近抗原決定基而導致發生位阻之抗體。關於測定競爭性結合之方法的其他詳情提供於本文實例中。通常,當競爭性抗體以過量存在時,其將抑制參考抗體與共同抗原之特異性結合達至少40%、45%、50%、55%、60%、65%、70%或75%。在一些情況下,結合被抑制至少80%、85%、90%、95%、或97%或97%以上。
除抗原決定基特異性之外,所揭示之抗體亦可使用包括例如結合親和力、熔融溫度(Tm)及等電點之多種不同物理特徵進行表徵。
e.結合親和力
在此方面,本發明進一步涵蓋使用對所選PTK7,或在泛抗體(pan-antibody)之情況下,一種以上類型之PTK7具有高結合親和力的抗體。當解離常數Kd(koff/kon)為10-8 M時,稱本發明之抗體特異性結合其目標抗原。當Kd 5×10-9 M時抗體以高親和力特異性結合抗原,且當Kd 5×10-10 M時以極高親和力特異性結合抗原。在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 中,抗體之Kd 10-9 M且解離速率為約1×10-4/秒。在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中,解離速率<1×10-5/秒。在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中,抗體將以約10-8 M與10-10 M之間的Kd結合PTK7,且在又一實施例中,其結合之Kd 2×10-10 M。本發明之其他所選實施例包含離解常數或Kd(koff/kon)小於10-2 M、小於5×10-2 M、小於10-3 M、小於5×10-3 M、小於10-4 M、小於5×10-4 M、小於10-5 M、小於5×10-5 M、小於10-6 M、小於5×10-6 M、小於10-7 M,小於5×10-7 M、小於10-8 M、小於5×10-8 M、小於10-9 M、小於5×10-9 M、小於10-10 M、小於5×10-10 M、小於10-11 M、小於5×10-11 M、小於10-12 M、小於5×10-12 M、小於10-13 M、小於5×10-13 M、小於10-14 M,小於5×10-14 M、小於10-15 M或小於5×10-15 M之抗體。
在特定實施例中,免疫特異性結合PTK7之本發明抗體之締合速率常數或k on 速率(PTK7(Ab)+抗原(Ag)k on←Ab-Ag)為至少105 M-1s-1、至少2×105 M-1s-1、至少5×105 M-1s-1、至少106 M-1s-1、至少5×106 M-1s-1、至少107 M-1S-1、至少5×107M-1s-1、或至少108M-1s-1
在另一實施例中,免疫特異性結合PTK7之本發明抗體之離解速率常數或k off 速率(PTK7(Ab)+抗原(Ag)koff←Ab-Ag)小於10-1 s-1、小於5×10-1 s-1、小於10-2 s-1、小於5×10-2 s-1、小於10-3 s-1、小於5×10-3 s-1、小於10-4 s-1、小於5×10-4 s-1、小於10-5s -1、小於5×10-5 s-1、小於10-6 s-1、小於5×10-6 s-1、小於10-7 s-1、小於5×10-7 s-1、小於10-8 s-1、 小於5×10-8 s-1、小於10-9 s-1、小於5×10-9 s-1或小於10-10 s-1
在本發明之其他所選實施例中,抗PTK7抗體之親和常數或Ka(kon/koff)為至少102 M-1、至少5×102 M-1、至少103 M-1、至少5×103 M-1、至少104 M-1、至少5×104 M-1、至少105 M-1、至少5×105 M-1、至少106 M-1、至少5×106 M-1、至少107 M-1、至少5×107 M-1、至少108 M-1、至少5×108 M-1、至少109 M-1、至少5×109 M-1、至少1010 M-1、至少5×1010 M-1、至少1011 M-1、至少5×1011 M-1、至少1012 M-1、至少5×1012 M-1、至少1013 M-1、至少5×1013 M-1、至少1014 M-1、至少5×1014 M-1、至少1015 M-1或至少5×1015 M-1
f.等電點
除前述結合性質之外,抗PTK7抗體及其片段,如所有多肽均具有等電點(pI),其通常定義為多肽不帶淨電荷時之pH值。在此項技術中已知當溶液之pH值等於蛋白質之等電點(pI)時,蛋白質溶解性通常最低。因此,可藉由改變抗體中可電離殘基之數量及位置以調節pI來最佳化溶解性。舉例而言,多肽之pI可藉由進行適當胺基酸取代(例如藉由用諸如離胺酸之帶電胺基酸取代諸如丙胺酸之不帶電殘基)來操縱。不希望受任何特定理論束縛,抗體中引起該抗體之pI變化的胺基酸取代可改良抗體之溶解性及/或穩定性。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何種胺基酸取代最適於特定抗體達成所要pI。
蛋白質之pI可藉由多種方法來測定,該等方法包括(但不限於)等電聚焦及各種電腦演算法(參見例如Bjellqvist等人,1993,Electrophoresis 14:1023)。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抗PTK7抗體之pI高於約6.5、約7.0、約7.5、約8.0、約8.5或約9.0。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抗PTK7抗體之pI高於6.5、7.0、7.5、8.0、8.5或9.0。在又一實施例中,引起本發明抗體之pI改變的取代並不明顯減弱其對PTK7之結合親和力。如下文所更詳細論述,明確預期引起與FcγR之結合改變的Fc區之取代亦可引起pI變化。在一較佳實施例中,Fc區之取代經特別選擇以實現FcγR結合之所要改變與pI之任何所要變化。如本文所用,pI值定義為主要電荷形式之pI。
g.熱穩定性
應進一步瞭解,抗體Fab域之Tm可為抗體熱穩定性之良好指標且可進一步提供存放期之指示。Tm僅為指定結構域或序列50%伸展之溫度。較低Tm指示較多聚集/較低穩定性,而較高Tm指示較少聚集/較高穩定性。因此,具有較高Tm之抗體或片段或衍生物較佳。此外,使用業內公認之技術,可改變抗PTK7抗體或其結構域之組成以增加或最佳化分子穩定性。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7,960,142號。因此,在一個實施例中,所選抗體之Fab域之Tm值高於至少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或120℃。在另一實施例中,抗體之Fab域之Tm值高於至少約50℃、約 55℃、約60℃、約65℃、約70℃、約75℃、約80℃、約85℃、約90℃、約95℃、約100℃、約105℃、約110℃、約115℃或約120℃。蛋白質結構域(例如Fab域)之熱熔融溫度(Tm)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標準方法,例如藉由差示掃描熱量測定來量測(參見例如Vermeer等人,2000,Biophys.J.78:394-404;Vermeer等人,2000,Biophys.J.79:2150-2154,兩篇文獻皆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VII. PTK7調節劑片段及衍生物
不論本發明之藥劑是否包含完整融合構築體、抗體、片段或衍生物,所選調節劑均將與PTK7反應、結合、組合、複合、連接、附接、接合、相互作用或以其他方式締合且由此提供所要抗贅生性作用。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調節劑包含經由抗體上表現之一或多個結合位點與PTK7相互作用或締合之抗PTK7抗體。更特定言之,如本文所用,術語結合位點包含多肽中負責選擇性結合所關注目標分子(例如酶、抗原、配位體、受體、受質或抑制劑)的區域。結合域包含至少一個結合位點(例如完整IgG抗體將具有兩個結合域及兩個結合位點)。例示性結合域包括抗體可變域、配位體之受體結合域、受體之配位體結合域或酶域。出於本發明之目的,PTK7之典型活性區域(例如作為Fc-PTK7融合構築體之一部分)可包含受質之結合位點或促進磷酸化。
a.片段
與選擇何種形式之調節劑(例如嵌合、人類化等)實施本 發明無關,應瞭解,該調節劑之免疫反應性片段可根據本文之教示使用。在最廣泛意義上,術語抗體片段包含完整抗體之至少一部分(例如天然存在之免疫球蛋白)。更特定言之,術語片段係指抗體或抗體鏈(或在Fc融合之情況下為PTK7分子)中與完整或完全抗體或抗體鏈相比包含較少胺基酸殘基之部分。術語抗原結合片段係指結合抗原或與完整抗體(亦即其所來源之完整抗體)競爭結合(亦即特異性結合)抗原之免疫球蛋白或抗體之多肽片段。如本文所用,術語抗體分子之片段包括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例如抗體輕鏈(VL)、抗體重鏈(VH)、單鏈抗體(scFv)、F(ab')2片段、Fab片段、Fd片段、Fv片段、單域抗體片段、雙功能抗體、線性抗體、單鏈抗體分子及由抗體片段形成之多特異性抗體。類似地,PTK7之活性片段包含PTK7分子中保留其與PTK7受質或受體相互作用及以類似於完整PTK7之方式對其進行修飾(例如磷酸化-但可能效率稍低)之能力的部分。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片段可經由完整或完全調節劑(例如抗體或抗體鏈)之化學或酶促處理或藉由重組方法獲得。就此而言,儘管各種抗體片段均根據消化完整抗體來定義,但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該等片段可以化學方式或藉由使用重組DNA方法重新合成。因此,如本文所用,術語抗體明確包括藉由修飾完整抗體產生或使用重組DNA方法重新合成之抗體或其片段或衍生物。
更特定言之,抗體之番木瓜蛋白酶消化產生各自具有單 一抗原結合位點之稱為Fab片段之兩個相同抗原結合片段,及殘餘Fc片段,其名稱反映其易於結晶之能力。胃蛋白酶處理產生F(ab')2片段,其具有兩個抗原結合位點且仍能交聯抗原。Fab片段亦含有輕鏈恆定域及重鏈第一恆定域(CH1)。Fab'片段與Fab片段之不同之處在於在重鏈CH1域之羧基端添加有少數殘基,包括一或多個來自抗體鉸鏈區之半胱胺酸。Fab'-SH在本文中為對於恆定域之半胱胺酸殘基帶有至少一個游離硫醇基之Fab'的命名。F(ab')2抗體片段起初作為其間具有鉸鏈半胱胺酸之Fab'片段對產生。亦已知抗體片段之其他化學偶合。關於其他抗體片段之更詳細描述,請參見例如Fundamental Immunology,W.E.Paul,編,Raven Press,N.Y.(1999)。
應進一步瞭解,Fv片段為含有完全抗原識別及結合位點之抗體片段。此區域由緊密締合(其例如在例如在scFv中本質上可為共價的)之一個重鏈及一個輕鏈可變域之二聚體構成。在此組態中,各可變域之三個CDR相互作用以界定VH-VL二聚體表面上之抗原結合位點。六個CDR或其子集共同對抗體賦予抗原結合特異性。然而,甚至單一可變域(或僅包含三個抗原特異性CDR的一半Fv)亦具有識別且結合抗原之能力,但其親和力通常低於整個結合位點。
在其他實施例中,抗體片段(例如包含Fc區者)保留當存在於完整抗體中時通常與Fc區相關的至少一種生物學功能,諸如FcRn結合、抗體半衰期調節、ADCC功能及補體結合。在一個實施例中,抗體片段為具有實質上類似於完 整抗體的活體內半衰期之單價抗體。舉例而言,該種抗體片段可包含連接至能夠對該片段賦予活體內穩定性之Fc序列的抗原結合臂。
b.衍生物
在另一實施例中,應進一步瞭解,本發明調節劑可為單價或多價(例如二價、三價等)調節劑。如本文所用,術語價數係指與抗體相關之潛在目標(亦即PTK7)結合位點的數目。各目標結合位點特異性結合一個目標分子或目標分子上之特定位置或基因座。當本發明抗體包含一個以上目標結合位點(多價)時,各目標結合位點可特異性結合相同或不同分子(例如可結合不同配位體或不同抗原,或相同抗原上之不同抗原決定基或位置)。出於本發明之目的,目標抗體較佳具有至少一個人類PTK7特異性結合位點。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抗體將為單價抗體,其中分子之各結合位點將特異性結合單一PTK7位置或抗原決定基。在其他實施例中,抗體將為多價抗體,其中其包含一個以上結合位點且不同結合位點與一個以上位置或抗原決定基特異性締合。在該等情況下,多個抗原決定基可存在於所選PTK7多肽或剪接變異體上,或單一抗原決定基可存在於PTK7上,而第二不同抗原決定基可存在於另一分子或表面上。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2009/0130105號。
如上文所提及,多價抗體可免疫特異性結合所要目標分子之不同抗原決定基,或可免疫特異性結合目標分子以及異源抗原決定基,諸如異源多肽或固體載體材料。儘管抗 PTK7抗體之較佳實施例僅結合兩個抗原(亦即雙特異性抗體),但本發明亦涵蓋具有附加特異性之抗體(諸如三特異性抗體)。雙特異性抗體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一個臂針對PTK7且另一臂針對任何其他抗原(例如調節劑細胞標記)之抗體。此項技術中已知製造雙特異性抗體之方法。全長雙特異性抗體之傳統製備係基於共同表現兩個免疫球蛋白重鏈-輕鏈對,其中兩個鏈具有不同特異性(Millstein等人,1983,Nature,305:537-539)。其他更成熟相容多特異性構築體及其製造方法闡述於美國專利第2009/0155255號中。
在其他實施例中,使具所要結合特異性(抗體-抗原組合位點)之抗體可變域融合至免疫球蛋白恆定域序列。融合較佳係與包含至少部分鉸鏈區、CH2及CH3區之免疫球蛋白重鏈恆定域之融合。在一個實例中,含有輕鏈結合所必需之位點的第一重鏈恆定區(CH1)存在於至少一種融合體中。將編碼免疫球蛋白重鏈融合體及必要時免疫球蛋白輕鏈之DNA插入各別表現載體中,且共轉染至適合宿主生物體中。此在構築中所使用之三個多肽鏈之不等比率提供最佳產率時提供在實施例中調整三個多肽片段之相互比例的極大靈活性。然而,當等比率之至少兩個多肽鏈的表現產生高產率或當比率並非特別重要時,可將兩個或所有三個多肽鏈之編碼序列插入一個表現載體中。
在此方法之一個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由一個臂中具有第一結合特異性之雜交免疫球蛋白重鏈(例如PTK7)與另一個臂中之雜交免疫球蛋白重鏈-輕鏈對(提供第二結合特 異性)構成。已發現由於免疫球蛋白輕鏈僅存在於一半雙特異性分子中提供一種簡便之分離方式,故此不對稱結構有助於使所要雙特異性化合物與不合需要之免疫球蛋白鏈組合分離。此方法揭示於WO 94/04690中。關於產生雙特異性抗體之更多詳情,請參見例如Suresh等人,1986,Methods in Enzymology,121:210。根據WO 96/27011中所述之另一方法,可對一對抗體分子進行工程改造以使由重組細胞培養物回收之雜二聚體之百分比達到最大。較佳界面包含抗體恆定域之至少一部分CH3域。以此方法,使來自第一抗體分子界面之一或多個小胺基酸側鏈置換為較大側鏈(例如酪胺酸或色胺酸)。尺寸與大側鏈相同或類似之互補空腔藉由將大胺基酸側鏈置換為較小胺基酸側鏈(例如丙胺酸或蘇胺酸)而形成於第二抗體分子之界面上。此舉提供使異源二聚體之產率增加超過其他不合需要最終產物(諸如同源二聚體)的機制。
雙特異性抗體亦包括交聯或異結合抗體。舉例而言,異結合物中之抗體中之一者可與抗生物素蛋白偶合,另一者與生物素偶合。提出該等抗體例如可使免疫系統細胞靶向不合需要之細胞(美國專利第4,676,980號)且可用於治療HIV感染(WO 91/00360、WO 92/00373及EP 03089)。異結合抗體可使用任何適宜交聯方法製備。適合交聯劑在此項技術中為熟知的,且揭示於美國專利第4,676,980號以及多種交聯技術中。
VIII. PTK7調節劑-恆定區修飾
a. Fc區及Fc受體
除上文所述之所揭示調節劑(例如Fc-PTK7或抗PTK7抗體)之可變區或結合區之各種修飾、取代、添加或缺失以外,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發明之所選實施例亦可包含恆定區(亦即Fc區)之取代或修飾。更特定言之,預期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可尤其含有一或多個其他胺基酸殘基取代、突變及/或修飾,由此產生具有較佳特徵之化合物,該等較佳特徵包括(但不限於):藥物動力學改變、血清半衰期增加、結合親和力增加、免疫原性降低、產量增加、Fc配位體結合改變、ADCC或CDC活性提高或降低、糖基化及/或雙硫鍵改變及結合特異性改變。就此而言,應瞭解此等Fc變異體可有利地用以增強所揭示調節劑之有效抗贅生性質。
本文中之術語Fc區用於定義免疫球蛋白重鏈之C端區,包括原生序列Fc區及變異型Fc區。儘管免疫球蛋白重鏈之Fc區之邊界可變化,但人類IgG重鏈Fc區通常界定為自位置Cys226或自Pro230之胺基酸殘基伸展至其羧基端。Fc區之C端離胺酸(殘基447,根據EU編號系統)可例如在抗體產生或純化期間或藉由對編碼抗體重鏈之核酸進行重組工程改造來移除。因此,完整抗體之組成可包含移除了所有K447殘基之抗體群體、未移除K447殘基之抗體群體及具有有或無K447殘基之抗體之混合物的抗體群體。功能性Fc區具有原生序列Fc區之效應功能。例示性效應功能包括Clq結合;CDC;Fc受體結合;ADCC;吞噬作用;細胞表 面受體(例如B細胞受體;BCR)下調等。該等效應功能通常需要Fc區與結合域(例如抗體可變域)組合且可使用如例如本文定義中所揭示之各種分析進行評定。
Fc受體或FcR描述結合抗體之Fc區的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FcR為原生人類FcR。在一些實施例中,FcR為結合IgG抗體(γ受體)之FcR且包括FcγRI、FcγRII及FcγRIII子類之受體,包括彼等受體之對偶基因變異體及替代剪接形式。FcγII受體包括FcγRIIA(活化受體)及FcγRIIB(抑制受體),其具有主要在其細胞質域中不同之相似胺基酸序列。活化受體FcγRIIA在其細胞質域中含有基於免疫受體酪胺酸之活化基元(ITAM)。抑制受體FcγRIIB在其細胞質域中含有基於免疫受體酪胺酸之抑制基元(ITIM)(參見例如Daeron,Annu.Rev.Immunol.15:203-234(1997))。FcR回顧於例如Ravetch及Kinet,Annu.Rev.Immunol 9:457-92(1991);Capel等人,Immunomethods 4:25-34(1994);及de Haas等人,J.Lab.Clin.Med.126:330-41(1995)中。其他FcR,包括將來待鑑別之FcR在本文中由術語FcR涵蓋。術語Fc受體或FcR亦包括新生兒受體FcRn,其在某些情況下負責將母親之IgG轉移至胎兒(Guyer等人,J.Immunol.117:587(1976)及Kim等人,J.Immunol.24:249(1994))及調節免疫球蛋白之恆定。量測與FcRn之結合的方法為已知的(參見例如Ghetie及Ward.,Immunol.Today 18(12):592-598(1997);Ghetie等人,Nature Biotechnology,15(7):637-640(1997);Hinton等人,J.Biol.Chem.279(8):6213-6216 (2004);WO 2004/92219(Hinton等人))。
b. Fc功能
如本文所用,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及CDC係指目標細胞在補體存在下溶解。補體活化路徑藉由補體系統之第一組分(Clq)結合至分子,例如與同源抗原複合之抗體來起始。為評估補體活化,可進行CDC分析,例如Gazzano-Santoro等人,1996,J.Immunol.Methods,202:163中所述。
此外,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或ADCC係指一種細胞毒性形式,其中結合於某些細胞毒性細胞(例如自然殺手(NK)細胞、嗜中性白血球及巨噬細胞)上所存在之Fc受體(FcR)的分泌型Ig使得此等細胞毒性效應物細胞能夠特異性結合帶有抗原之目標細胞且隨後用細胞毒素殺死該目標細胞。針對目標臂細胞毒性細胞之特異性高親和力IgG抗體絕對為該等殺死所需。目標細胞之溶解為細胞外的,需要直接細胞與細胞接觸且不涉及補體。
FcR結合親和力或ADCC活性改變之PTK7調節劑變異體為與親本或未修飾抗體或包含原生序列Fc區之調節劑相比FcR結合活性及/或ADCC活性增強或降低之調節劑。顯示FcR結合增加的調節劑變異體結合至少一種FcR之親和力與親本或未修飾抗體或包含原生序列Fc區之調節劑相比較佳。顯示FcR結合減少的變異體結合至少一種FcR之親和力與親本或未修飾抗體或包含原生序列Fc區之調節劑相比較差。顯示FcR結合減少的該等變異體與原生序列IgG Fc區相比可具有極少或無明顯FcR結合,例如0至20% FcR結 合,例如如此項技術中熟知之技術所測定。
關於FcRn,本發明抗體亦包含或涵蓋恆定區經修飾之Fc變異體,其提供在哺乳動物,較佳在人類中大於5天、大於10天、大於15天、較佳大於20天、大於25天、大於30天、大於35天、大於40天、大於45天、大於2個月、大於3個月、大於4個月或大於5個月之半衰期(例如血清半衰期)。在哺乳動物,較佳在人類中本發明抗體(或含有Fc之分子)的半衰期增加在哺乳動物中產生該等抗體或抗體片段之較高血清效價,且因此降低投與該等抗體或抗體片段之頻率及/或降低待投與之該等抗體或抗體片段之濃度。活體內半衰期增加之抗體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技術產生。舉例而言,活體內半衰期增加之抗體可藉由修飾(例如取代、缺失或添加)鑑別為參與Fc域與FcRn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之胺基酸殘基產生(參見例如國際公開案第WO 97/34631號;第WO 04/029207號;美國專利第6,737,056號及美國專利第2003/0190311號)。可在例如表現人類FcRn之轉殖基因小鼠或轉染人類細胞株或投與了具有變異型Fc區之多肽的靈長類動物中分析活體內人類FcRn結合及人類FcRn高親和力結合多肽之血清半衰期。WO 2000/42072描述FcRn結合改良或減弱之抗體變異體。亦參見例如Shields等人J.Biol.Chem.9(2):6591-6604(2001)。
c.糖基化修飾
在其他實施例中,修飾本發明抗體之糖基化型態或組成。更特定言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可包含一或多種工 程改造之糖型,亦即改變之糖基化型態或改變之共價連接至包含Fc區之分子的碳水化合物組成。工程改造之糖型可適用於多種目的,包括(但不限於)增強或降低效應功能、增加抗體對目標抗原之親和力或促進抗體產生。在需要效應功能降低之情況下,應瞭解分子可經工程改造以表現為去糖基化形式。該等碳水化合物修飾可藉由例如改變抗體序列內之一或多個糖化位點實現。亦即,可進行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使得一或多個可變區構架糖基化位點消除,由此消除彼位點之糖基化(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5,714,350號及第6,350,861號)。相反,可藉由一或多個其他糖基化位點之工程改造賦予含有Fc之分子增強的效應功能或改良之結合。
或者或另外,可製造具有諸如以下改變之糖基化組成的Fc變異體:岩藻糖基殘基之量降低之低岩藻糖基化抗體或二等分GlcNAc結構增加之抗體。已證明此等及類似改變之糖基化型態會增強抗體之ADCC能力。工程改造之糖型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方法,例如藉由使用工程改造或變異型表現菌株、藉由與一或多種酶(例如N-乙醯基葡糖胺基轉移酶III(GnTI11))共同表現、藉由在各種生物體或來自各種生物體之細胞株中表現包含Fc區之分子或在包含Fc區之分子表現之後藉由修飾碳水化合物而產生。參見例如Shields,R.L.等人,(2002)J.Biol.Chem.277:26733-26740;Umana等人,(1999)Nat.Biotech.17:176-1以及歐洲專利第EP 1,176,195號;PCT公開案WO 03/035835;WO 99/54342,Umana等人,1999,Nat.Biotechnol 17:176-180;Davies等人,20017 Biotechnol Bioeng 74:288-294;Shields等人,2002,J Biol Chem 277:26733-26740;Shinkawa等人,2003,J Biol Chem 278:3466-3473;美國專利第6,602,684號;U.S.S.N.10/277,370;U.S.S.N.10/113,929;PCT WO 00/61739A1;PCT WO 01/292246A1;PCT WO 02/311140A1;PCT WO02/30954A1;PotillegentTM技術(Biowa,Inc.);GlycoMAbTM糖基化工程改造技術(GLYCART biotechnology AG);WO 00061739;EA01229125;美國專利第2003/0115614號;Okazaki等人,2004,JMB,336:1239-49。
IX.調節劑表現
a.概述
編碼所要PTK7調節劑之DNA可容易地使用習知程序(例如藉由使用能夠特異性結合編碼抗體重鏈及輕鏈之基因的寡核苷酸探針)分離及定序。若調節劑為抗體,則分離及次選殖之融合瘤細胞(或噬菌體或酵母來源之群落)可充當該DNA之較佳來源。必要時,可如本文所述進一步操縱核酸以產生包括融合蛋白或嵌合、人類化或完全人類抗體之藥劑。更特定言之,可使用分離之DNA(其可加以修飾)選殖用於製造抗體之恆定區及可變區序列,如美國專利第7,709,611號所述。
此例示性方法需要自所選細胞萃取RNA、轉化成cDNA及使用抗體特異性引子藉由PCR擴增。適合引子在此項技 術中已熟知,且如本文所例示容易自許多商業來源獲得。應瞭解,為表現藉由篩選組合文庫所分離之重組人類或非人類抗體,將編碼抗體之DNA選殖至重組表現載體中且引入包括哺乳動物細胞、昆蟲細胞、植物細胞、酵母及細菌之宿主細胞中。在其他實施例中,將調節劑引入不以其他方式產生所要構築體之猿COS細胞、NS0細胞、中國倉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細胞或骨髓瘤細胞中且由該等細胞表現。如下文所更詳細論述,表現所要調節劑之轉型細胞可以相當大量生長以提供融合構築體或免疫球蛋白之臨床及商業供應。
不論編碼PTK7調節劑之所要部分之核酸是否獲自或源於噬菌體呈現技術、酵母文庫、基於融合瘤之技術、合成或商業來源,均應理解本發明明確涵蓋編碼包括融合蛋白及抗PTK7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其衍生物之PTK7調節劑的核酸分子及序列。本發明進一步涵蓋在高嚴格性下或者在中等或較低嚴格性雜交條件下(例如如下文所定義)與具有編碼本發明調節劑或其片段或變異體之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互補之聚核苷酸雜交之核酸或核酸分子(例如聚核苷酸)。如本文所用,術語核酸分子或經分離核酸分子意欲至少包括DNA分子及RNA分子。核酸分子可為單股或雙股,但較佳為雙股DNA。此外,本發明包含併有調節劑編碼聚核苷酸之任何載具或構築體,包括(但不限於)載體、質體、宿主細胞、黏質體或病毒構築體。
術語經分離核酸意謂核酸(i)例如藉由聚合酶鏈反應 (PCR)活體外擴增,(ii)藉由選殖重組產生,(iii)例如藉由裂解及凝膠電泳分級分離(gel-electrophoretic fractionation)純化,或(iv)例如藉由化學合成法合成。經分離核酸為可用於藉由重組DNA技術操縱之核酸。
更特定言之,亦提供編碼調節劑之核酸,該調節劑包括本發明抗體之一或兩個鏈或其片段、衍生物、突變型蛋白或變異體,足以用作雜交探針之聚核苷酸、用於鑑別、分析、突變或擴增編碼多肽之聚核苷酸的PCR引子或定序引子、用於抑制聚核苷酸表現之反義核酸及上述序列之互補序列。核酸可為任何長度。其長度可為例如5、10、15、20、25、30、35、40、45、50、75、100、125、150、175、200、250、300、350、400、450、500、750、1,000、1,500、3,000、5,000個或5,000個以上核苷酸,及/或可包含一或多個其他序列(例如調節序列)及/或為較大核酸(例如載體)之一部分。此等核酸可為單股或雙股的且可包含RNA及/或DNA核苷酸及其人工變異體(例如肽核酸)。編碼本發明調節劑(包括抗體或其免疫反應性片段或衍生物)之核酸較佳如上文所述分離。
b.雜交及一致性
如所指示,本發明進一步提供在特定雜交條件下與其他核酸雜交之核酸。雜交核酸之方法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參見例如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John Wiley & Sons,N.Y.(1989),6.3.1-6.3.6。出於本申請案之目的,中等嚴格雜交條件使用含有5×氯化鈉/檸檬酸鈉 (SSC)、0.5% SDS、1.0 mM EDTA(pH 8.0)之預洗滌溶液,約50%甲醯胺、6×SSC之雜交緩衝液,及55℃之雜交溫度(或其他類似雜交溶液,諸如含有約50%甲醯胺之雜交溶液,42℃之雜交溫度)及60℃下於0.5×SSC、0.1% SDS中之洗滌條件。嚴格雜交條件在6×SSC中在45℃下雜交,之後在68℃下用0.1×SSC、0.2% SDS洗滌一或多次。此外,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操縱雜交及/或洗滌條件以增加或降低雜交嚴格性,以使得包含彼此至少65%、70%、75%、80%、85%、90%、95%、98%或99%一致之核苷酸序列之核酸通常保持彼此雜交。更一般而言,出於本發明之目的,關於核酸序列之術語實質上一致可解釋為與參考核酸序列顯示至少約85%、或90%、或95%、或97%序列一致性之核苷酸序列。
影響雜交條件之選擇的基本參數及設計適合條件之指南由例如Sambrook,Fritsch及Maniatis(1989,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Cold Spring Harbor,N.Y.,第9及11章;及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1995,Ausubel等人編,John Wiley & Sons,Inc.,第2.10及6.3-6.4節)闡述,且可由一般技術者基於例如核酸之長度及/或鹼基組成容易地確定。
應進一步瞭解,根據本發明,核酸可單獨或與可能同源或異源之其他核酸組合存在。在較佳實施例中,核酸功能性連接至與該核酸可能同源或異源之表現控制序列。在此情形中,術語同源意謂核酸在天然情況下亦功能性連接至 該表現控制序列,且術語異源意謂核酸在天然情況下並不功能性連接至該表現控制序列。
c.表現
若核酸(諸如表現RNA之核酸)及/或蛋白質或肽及表現控制序列以使得該核酸之表現或轉錄受表現控制序列控制或影響之方式彼此共價連接,則該核酸與該表現控制序列彼此功能性連接。若核酸轉譯成功能性蛋白質,則在存在功能性連接至編碼序列之表現控制序列之情況下,誘導該表現控制序列引起該核酸轉錄,而不會在編碼序列中產生框移或該編碼序列不能轉譯成所要蛋白質或肽。
根據本發明,術語表現控制序列包含啟動子、核糖體結合位點、強化子及調節基因轉錄或mRNA轉譯之其他控制元件。在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中,表現控制序列可調節。表現控制序列之確切結構可根據物種或細胞類型而改變,但通常包含分別與起始轉錄及轉譯有關之5'-非轉錄及5'-非轉譯及3'-非轉譯序列,諸如TATA盒、加帽序列、CAAT序列及其類似物。更特定言之,5'-非轉錄表現控制序列包含包括用於功能性連接之核酸之轉錄控制的啟動子序列之啟動子區。表現控制序列亦可包含強化子序列或上游活化因子序列。
根據本發明,術語啟動子或啟動子區涉及位於所表現核酸序列上游(5')且藉由提供RNA聚合酶之識別及結合位點控制序列表現的核酸序列。啟動子區可包括參與調節基因轉錄之其他因子的其他識別及結合位點。啟動子可控制原 核或真核基因轉錄。此外,啟動子可為誘導性啟動子且可回應於誘導劑起始轉錄,或在轉錄不受誘導劑控制之情況下可為組成性啟動子。若誘導劑不存在,則受誘導性啟動子控制之基因不表現或僅少量表現。在誘導劑存在下,基因啟動轉錄或轉錄量增加。其一般由特定轉錄因子之結合介導。
根據本發明較佳之啟動子包括用於SP6、T3及T7聚合酶之啟動子、人類U6 RNA啟動子、CMV啟動子及其人工雜交啟動子(例如CMV),其中一部分或多個部分融合至其他細胞蛋白質之基因之啟動子的一部分或多個部分,諸如人類GAPDH(甘油醛-3-磷酸去氫酶),且包括或不包括其他內含子。
根據本發明,術語表現以其最普通含義使用且包含產生RNA或RNA及蛋白質/肽。其亦包含核酸之部分表現。此外,可進行短暫或穩定表現。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根據本發明,核酸分子存在於載體中,適當時與控制核酸之表現的啟動子一起。術語載體以其最普通含義使用且包含用於能使該核酸例如能夠引入原核及/或真核細胞中,且適當時整合至基因組中之核酸的任何中間載具。此類載體較佳在細胞中複製及/或表現。載體可包含質體、噬菌粒、噬菌體或病毒基因組。如本文所用,術語質體通常涉及染色體外遺傳物質之構築體,通常為環狀DNA雙鏈體,其可獨立於染色體DNA進行複製。
在實施本發明時,應瞭解,視情況使用分子生物學、微 生物學及重組DNA技術中之許多習知技術。該等習知技術涉及如本文所定義之載體、宿主細胞及重組方法。此等技術已熟知且在以下文獻中說明:例如Berger及Kimmel,Guide to Molecular Cloning Techniques,Methods in Enzymology volume 152 Academic Press,Inc.,San Diego,Calif.;Sambrook等人,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第3版),第1-3卷,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Cold Spring Harbor,N.Y.,2000及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F.M.Ausubel等人編,同上。例如用於細胞分離及培養(例如用於後續核酸或蛋白質分離)之其他適用參考文獻包括Freshney(1994)Culture of Animal Cells,a Manual of Basic Technique,第3版,Wiley-Liss,New York及其中所引用之參考文獻;Payne等人,(1992)Plant Cell and Tissue Culture in Liquid Systems John Wiley & Sons,Inc.New York,N.Y.;Gamborg及Phillips(編)(1995)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Fundamental Methods Springer Lab Manual,Springer-Verlag(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及Atlas及Parks(編)The Handbook of Microbiological Media(1993)CRC Press,Boca Raton,Fla。製備核酸(例如藉由活體外擴增、自細胞純化或化學合成)之方法、操縱核酸之方法(例如定點突變誘發、藉由限制酶消化、連接等)及適用於操縱及製備核酸之各種載體、細胞株及其類似物描述於以上參考文獻中。另外,基本上任何聚核苷酸(包括例如經標記或生物素化之聚核苷 酸)均可為定製的或自多種商業來源中之任一者定購之標準物。
因此,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允許重組表現本發明抗體或其部分之重組宿主細胞。藉由在該等重組宿主細胞中表現產生之抗體在本文中稱為重組抗體。本發明亦提供該等宿主細胞之子代細胞及由其產生之抗體。
如本文所用,術語重組宿主細胞(或簡稱為宿主細胞)意謂重組表現載體已引入其中之細胞。應瞭解重組宿主細胞及宿主細胞不僅意謂特定個體細胞,而且亦意謂該種細胞之子代。因為某些修飾可能因突變或環境影響而存在於後代中,所以該子代實際上可能不與親本細胞相同,但其仍包括在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宿主細胞之範疇內。該等細胞可包含如上文所述之本發明載體。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製備如本文所述之抗體或其部分之方法。根據一個實施例,該方法包含培養經如上所述之載體轉染或轉型之細胞及回收抗體或其部分。
如上文所示,本發明抗體(或其片段或變異體)之表現較佳包含含有編碼所要抗PTK7抗體之聚核苷酸之表現載體。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之方法來構築包含抗體編碼序列及適當轉錄及轉譯控制信號之表現載體。此等方法包括例如活體外重組DNA技術、合成技術及活體內遺傳重組。因此,本發明之實施例提供包含可操作地連接於啟動子之編碼本發明抗PTK7抗體之核苷酸序列(例如完整抗體、抗體之重鏈或輕鏈、抗體之重鏈或輕鏈可變域或其部 分、或重鏈或輕鏈CDR、單鏈Fv或其片段或變異體)的可複製載體。在較佳實施例中,該等載體可包括編碼抗體分子(或其片段)之重鏈的核苷酸序列、編碼抗體(或其片段)之輕鏈的核苷酸序列或編碼該重鏈與輕鏈兩者之核苷酸序列。
一旦本發明之核苷酸已根據本文之教示分離及修飾,則其可用以產生包括抗PTK7抗體或其片段之所選調節劑。
X.調節劑產生及純化
使用業內公認之分子生物學技術及當前蛋白質表現方法,可產生大量所要調節劑。更特定言之,可將編碼調節劑(諸如如上文所述獲得及工程改造之抗體)之核酸分子整合至包含各種類型宿主細胞之熟知且可購得之蛋白質生產系統中以提供臨床前、臨床或商業量之所要醫藥產品。應瞭解,在較佳實施例中,將編碼調節劑之核酸分子工程改造至有效整合至所選宿主細胞中且隨後提供高表現量之所要PTK7調節劑的載體或表現載體中。
編碼PTK7調節劑之核酸分子及包含此等核酸分子之載體較佳可用於轉染適合哺乳動物、植物、細菌或酵母宿主細胞,但應瞭解,原核系統可用於調節劑製備。可藉由用於將聚核苷酸引入宿主細胞中之任何已知方法進行轉染。用於將異源聚核苷酸引入哺乳動物細胞中的方法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且包括聚葡萄糖介導之轉染、磷酸鈣沈澱、聚凝胺介導之轉染、原生質體融合、電穿孔、將聚核苷酸囊封於脂質體中及將DNA直接顯微注射至細胞核中。此 外,核酸分子可藉由病毒載體引入哺乳動物細胞中。哺乳動物細胞之轉型方法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4,399,216號、第4,912,040號、第4,740,461號及第4,959,455號。此外,植物細胞之轉型方法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包括例如農桿菌介導之轉型、生物彈轉型、直接注射、電穿孔及病毒轉型。細菌及酵母細胞之轉型方法在此項技術中亦熟知。
此外,宿主細胞可用兩種本發明之表現載體共同轉染,例如編碼重鏈來源多肽之第一載體及編碼輕鏈來源多肽之第二載體。兩種載體可含有使重鏈及輕鏈多肽之表現實質上相等之相同可選擇標記。或者,可使用編碼且能夠表現重鏈與輕鏈多肽兩者之單個載體。在該等情形下,輕鏈較佳位於重鏈之前以避免毒性游離重鏈過多。重鏈及輕鏈之編碼序列可包含cDNA或基因組DNA。
a.宿主表現系統
多種宿主表現載體系統(許多可購得)與本文教示相容,且可用以表現本發明之調節劑。該等宿主表現系統代表可表現且隨後純化所關注編碼序列之載具,而且亦代表用適當核苷酸編碼序列轉型或轉染時可當場表現本發明分子之細胞。該等系統包括(但不限於)微生物,諸如經含有調節劑編碼序列之重組噬菌體DNA、質體DNA或黏質體DNA表現載體轉型之細菌(例如大腸桿菌(E.coli)、枯草桿菌(B.subtilis)、鏈黴菌(streptomyces));經含有調節劑編碼序列之重組酵母表現載體轉染之酵母(例如酵母菌(Saccharomyces)、 畢赤酵母(Pichia));經含有調節劑編碼序列之重組病毒表現載體(例如桿狀病毒)感染之昆蟲細胞系統;經重組病毒表現載體(例如花椰菜花葉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菸草花葉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感染或經含有調節劑編碼序列之重組質體表現載體(例如Ti質體)轉染之植物細胞系統(例如菸草(Nicotiana)、芥菜(Arabidopsis)、浮萍(duckweed)、玉蜀黍、小麥、馬鈴薯等);或具有含有源於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組(例如金屬硫蛋白啟動子)或哺乳動物病毒(例如腺病毒晚期啟動子;痘瘡病毒7.5K啟動子)之啟動子的重組表現構築體之哺乳動物細胞系統(例如COS、CHO、BHK、293、3T3細胞)。
在細菌系統中,宜視所表現之分子的預期用途而定選擇許多表現載體。舉例而言,當產生大量該種蛋白質時,對於產生調節劑之醫藥組合物,可能需要引導表現高含量易於純化之融合蛋白產物的載體。該等載體包括(但不限於)大腸桿菌表現載體pUR278(Ruther等人,EMBO 1.2:1791(1983)),其中編碼序列可個別地連接至載體中與lac Z編碼區同框以便產生融合蛋白;pIN載體(Inouye及Inouye,Nucleic Acids Res.13:3101-3109(1985);Van Heeke及Schuster,J.Biol.Chem.24:5503-5509(1989));及其類似物。pGEX載體亦可用以表現外源多肽與麩胱甘肽5-轉移酶(GST)之融合蛋白。一般而言,該等融合蛋白可溶且可藉由吸附及結合至基質麩胱甘肽瓊脂糖珠粒,之後在游離麩胱甘肽存在下溶離容易地自溶解之細胞純化。pGEX載 體經設計以包括凝血酶或因子Xa蛋白酶裂解位點,以便所選殖之目標基因產物可自GST部分釋放。
在昆蟲系統中,可使用苜蓿銀紋夜蛾核多角體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NPV)作為載體來表現外源基因。病毒在草地黏蟲(Spodoptera frugiperda)細胞中生長。可將編碼序列個別地選殖至病毒之非必需區(例如多角體蛋白基因)中且置於AcNPV啟動子(例如多角體蛋白啟動子)控制下。
在哺乳動物宿主細胞中,可使用許多基於病毒之表現系統來引入所要核苷酸序列。在使用腺病毒作為表現載體之情況下,所關注之編碼序列可連接至腺病毒轉錄/轉譯控制複合物,例如晚期啟動子及三聯前導序列。接著可藉由活體外或活體內重組將此嵌合基因插入腺病毒基因組中。插入病毒基因組之非必需區(例如E1區或E3區)中將產生有活力且能夠在受感染宿主中表現分子之重組病毒(例如參見Logan及Shenk,Proc.Natl.Acad.Sci.USA 8 1:355-359(1984))。特定起始信號亦可為所插入編碼序列的有效轉譯所需。此等信號包括ATG起始密碼子及鄰近序列。此外,起始密碼子必須與所要編碼序列之閱讀框架同相以確保整個插入物之轉譯。此等外源性轉譯控制信號及起始密碼子可具有多種天然與合成之來源。表現效率可藉由納入適當轉錄強化子元件、轉錄終止子等提高(參見例如Bittner等人,Methods in Enzymol.153:51-544(1987)))。因此,可作為表現宿主獲得之相容哺乳動物細胞株在此項技術中已熟 知且包括可自美國菌種保存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獲得之許多永生化細胞株。此等細胞株尤其包括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NS0細胞、SP2細胞、HEK-293T細胞、293 Freestyle細胞(Life Technologies)、NIH-3T3細胞、海拉細胞(HeLa cell)、幼倉鼠腎(BHK)細胞、非洲綠猴腎細胞(COS)、人類肝細胞癌細胞(例如Hep G2)、A549細胞及許多其他細胞株。
為長期高產率產生重組蛋白質,穩定表現為較佳的。因此,穩定表現所選調節劑之細胞株可使用業內公認之標準技術進行工程改造。宿主細胞可用受適當表現控制元件(例如啟動子、強化子、序列、轉錄終止子、聚腺苷酸化位點等)控制之DNA及可選擇標記轉型,而非使用含有病毒複製起點之表現載體。在引入外源DNA之後,可使工程改造之細胞於增濃培養基中生長1至2天且接著轉換為選擇性培養基。重組質體中之可選擇標記賦予選擇抗性且允許細胞將質體穩定整合至其染色體中且生長以形成中心點,其可轉而選殖且擴增成細胞株。此方法可有利地用以工程改造表現分子之細胞株。該等工程改造之細胞株尤其可適用於篩選及評估與分子直接或間接相互作用之組合物。
許多選擇系統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且可使用,其包括(但不限於)可分別用於tk-細胞、hgprt-細胞或aprt-細胞中之單純性疱疹病毒胸苷激酶(Wigler等人,Cell 11:223(1977))、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基轉移酶(Szybalska及Szybalski,Proc.Natl.Acad.Sci.USA 48:202(1992))及腺 嘌呤磷酸核糖基轉移酶(Lowy等人,Cell 22:8 17(1980))基因。此外,可使用抗代謝物抗性作為以下基因之選擇基礎:dhfr,其賦予甲胺喋呤抗性(Wigler等人,Natl.Acad.Sci.USA 77:357(1980);O'Hare等人,Proc.Natl.Acad.Sci.USA 78:1527(1981));gpt,其賦予黴酚酸抗性(Mulligan及Berg,Proc.Natl.Acad.Sci.USA 78:2072(1981));neo,其賦予胺基糖苷G-418抗性(Clinical Pharmacy 12:488-505;Wu及Wu,Biotherapy 3:87-95(1991);Tolstoshev,Ann.Rev.Pharmacol.Toxicol.32:573-596(1993);Mulligan,Science 260:926-932(1993);及Morgan及Anderson,Ann.Rev.Biochem.62:191-217(1993);TIB TECH 11(5):155-2 15(May,1993));及hygro,其賦予潮黴素抗性(Santerre等人,Gene 30:147(1984))。通常可應用重組DNA技術技術中通常已知之方法來選擇所要重組純系,且該等方法描述於例如Ausubel等人(編),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John Wiley & Sons,NY(1993);Kriegler,Gene Transfer and Expression,A Laboratory Manual,Stockton Press,NY(1990);及第12及13章,Dracopoli等人(編),Current Protocols in Human Genetics,John Wiley & Sons,NY(1994);Colberre-Garapin等人,J.Mol.Biol.150:1(1981)中。應瞭解,一種建立穩定高產率細胞株之尤其較佳方法包含麩醯胺酸合成酶基因表現系統(GS系統),其提供在某些條件下增強表現之有效方法。GS系統全部或部分結合EP專利0 216 846、0 256 055、0 323 997及0 338 841進行論述,該等專利各自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另外,可選擇調節插入序列之表現或以所要特定方式修飾及加工基因產物的宿主細胞株。蛋白質產物之該等修飾(例如糖基化)及加工(例如裂解)對於蛋白質之功能及/或純化可能重要。不同宿主細胞具有蛋白質及基因產物之轉譯後加工及修飾的特徵性及特定機制。如此項技術中所已知,可選擇適當細胞株或宿主系統以確保所表現多肽之所要修飾及加工。為此,對於在本發明中使用而言,具有用於初級轉錄物之適當加工、糖基化及基因產物之磷酸化的細胞機構的真核宿主細胞尤其有效。因此,尤其較佳哺乳動物宿主細胞包括(但不限於)CHO、VERY、BHK、HeLa、COS、NS0、MDCK、293、3T3、W138以及乳癌細胞株(諸如BT483、Hs578T、HTB2、BT2O及T47D)及正常乳腺細胞株(諸如CRL7O3O及HsS78Bst)。視調節劑及所選製備系統而定,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容易地選擇有效表現調節劑之適當宿主細胞且使其最佳化。
b.化學合成
除前述宿主細胞系統之外,應瞭解,本發明之調節劑亦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技術化學合成(例如參見Creighton,1983,Proteins:Structures and Molecular Principles,W.H.Freeman & Co.,N.Y.,及Hunkapiller,M.,等人,1984,Nature 310:105-111)。舉例而言,可使用肽合成器合成對應於本發明之多肽片段的肽。此外,必要時,可引入非經 典胺基酸或化學胺基酸類似物以取代多肽序列或添加至多肽序列中。非經典胺基酸一般包括(但不限於)常見胺基酸之D異構體、2,4-二胺基丁酸、a-胺基異丁酸、4-胺基丁酸、Abu、2-胺基丁酸、g-Abu、e-Ahx、6-胺基己酸、Aib、2-胺基異丁酸,3-胺基丙酸、鳥胺酸、正白胺酸、正纈胺酸、羥脯胺酸、肌胺酸、瓜胺酸、高瓜胺酸、氧化半胱胺酸、第三丁基甘胺酸、第三丁基丙胺酸、苯基甘胺酸、環己基丙胺酸、b-丙胺酸、氟-胺基酸、設計者胺基酸(諸如b-甲基胺基酸、Ca-甲基胺基酸、Na-甲基胺基酸)及胺基酸類似物。此外,胺基酸可為D(右旋)或L(左旋)。
c.轉殖基因系統
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亦可以轉殖基因方式經由產生針對所關注之免疫球蛋白重鏈及輕鏈序列(或其片段或衍生物或變異體)轉殖基因之哺乳動物或植物及產生呈可收回形式之所要化合物而產生。關於哺乳動物中之轉殖基因產生,抗PTK7抗體例如可在山羊、母牛或其他哺乳動物之乳汁中產生及自其中回收。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5,827,690號、第5,756,687號、第5,750,172號及第5,741,957號。在一些實施例中,如上文所述,用PTK7或其免疫原性部分免疫包含人類免疫球蛋白基因座之非人類轉殖基因動物。在植物中製備抗體之方法描述於例如美國專利第6,046,037號及第5,959,177號中。
根據本文之教示,非人類轉殖基因動物或植物可藉由標準轉殖基因技術將一或多個編碼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核 酸分子引入動物或植物中而產生。參見Hogan及美國專利第6,417,429號。用以製造轉殖基因動物之轉殖基因細胞可為胚胎幹細胞或體細胞或受精卵。轉基因非人類生物體可為嵌合、非嵌合異型接合子及非嵌合同型接合子。參見例如Hogan等人,Manipulating the Mouse Embryo:A Laboratory Manual第2版,Cold Spring Harbor Press(1999);Jackson等人,Mouse Genetics and Transgenics:A Practical Approach,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及Pinkert,Transgenic Animal Technology:A Laboratory Handbook,Academic Press(1999)。在一些實施例中,轉殖基因非人類動物因編碼例如所關注之重鏈及/或輕鏈之靶向構築體而具有靶向破環及置換。在一個實施例中,轉殖基因動物包含且表現編碼特異性結合PTK7之重鏈及輕鏈之核酸分子。儘管抗PTK7抗體可在任何轉殖基因動物中製備,但在尤其較佳實施例中,非人類動物為小鼠、大鼠、綿羊、豬、山羊、牛或馬。在其他實施例中,非人類轉殖基因動物在使用業內公認之純化技術可容易地獲得之血液、乳汁、尿、唾液、眼淚、黏液及其他體液中表現所要醫藥產物。
由不同細胞株或在轉殖基因動物中表現之調節劑(包括抗體)可能具有彼此不同之糖基化型態。然而,與分子之糖基化狀態無關,且更一般而言與存在或不存在轉譯後修飾無關,由本文提供之核酸分子編碼或包含本文提供之胺基酸序列的所有調節劑為本發明之一部分。另外本發明涵 蓋在轉譯期間或之後例如藉由糖基化、乙醯化、磷酸化,醯胺化、藉由已知保護/阻斷基團衍生化、蛋白水解裂解、與抗體分子或其他細胞配位體鍵聯等差異修飾之調節劑。許多化學修飾中之任一者可藉由已知技術進行,該等已知技術包括(但不限於)藉由溴化氰、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番木瓜蛋白酶、V8蛋白酶、NaBH4特異性化學裂解、乙醯化、甲醯化、氧化、還原、在衣黴素(tunicamycin)存在下代謝合成等。各種轉譯後修飾亦由本發明涵蓋,包括例如N-連接型或O-連接型碳水化合物鏈、N端或C端之加工、化學部分與胺基酸主鏈連接、N-連接型或O-連接型碳水化合物鏈之化學修飾及由於原核宿主細胞表現產生之N端甲硫胺酸殘基添加或缺失。此外,如正文及下文實例中所述,多肽亦可用可偵測標記(諸如酶促、螢光、放射性同位素或親和力標記)修飾以允許偵測及分離調節劑。
d.純化
一旦本發明調節劑藉由重組表現或任一種本文所揭示之其他技術產生,則其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純化免疫球蛋白之任何方法或更一般而言藉由純化蛋白質之任何其他標準技術純化。在此方面,調節劑可分離。如本文所用,經分離PTK7調節劑為已經鑑別且自其天然環境之組分分離及/或回收的PTK7調節劑。其天然環境之污染物組分為會干擾多肽之診斷或治療用途的物質,且可包括酶、激素及其他蛋白質或非蛋白質溶質。因為多肽天然環境之至少一種組分將不存在,所以經分離調節劑包括位於重組細胞內 原位之調節劑。
當使用重組技術時,PTK7調節劑(例如抗PTK7抗體或其衍生物或片段)可細胞內產生、產生於周質間隙中或直接分泌至培養基中。若所要分子於細胞內產生,則作為第一步驟,可藉由例如離心或超濾移除微粒碎片(宿主細胞或溶解片段)。舉例而言,Carter等人,Bio/Technology 10:163(1992)描述分離分泌至大腸桿菌之周質間隙中之抗體的程序。簡言之,在乙酸鈉(pH 3.5)、EDTA及苯甲基磺醯氟(PMSF)存在下經約30分鐘解凍細胞糊。細胞碎片可藉由離心移除。在抗體分泌至培養基中之情況下,通常首先使用市售蛋白質濃縮過濾器(例如Amicon或Millipore Pellicon超濾單元)濃縮該等表現系統之上清液。在任何先前步驟中可包括諸如PMSF之蛋白酶抑制劑以抑制蛋白水解,且可包括抗生素以防止外來污染物生長。
由細胞製備之調節劑(例如fc-PTK7或抗PTK7抗體)組合物可使用例如羥基磷灰石層析、凝膠電泳、透析及親和層析純化,其中親和層析法為較佳純化技術。蛋白質A作為親和配位體之適用性取決於存在於所選構築體中之任何免疫球蛋白Fc域的種類及同型。蛋白質A可用於純化基於人類IgG1、IgG2或IgG4重鏈之抗體(Lindmark等人,J Immunol Meth 62:1(1983))。對於所有小鼠同型及人類IgG3推薦使用蛋白質G(Guss等人,EMBO J 5:1567(1986))。雖然親和配位體所連接之基質最常為瓊脂糖,但可利用其他基質。與用瓊脂糖可達成之流動速率及處理時間相比, 機械穩定性基質(諸如可控孔度玻璃或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允許較快之流動速率及較短之處理時間。當抗體包含CH3域時,Bakerbond ABXTM樹脂(J.T.Baker;Phillipsburg,N.J.)適用於純化。亦可視欲回收之抗體而定,利用其他用於蛋白質純化之技術,諸如離子交換柱分級分離、乙醇沈澱、逆相HPLC、二氧化矽層析、肝素層析、瓊脂糖陰離子或陽離子交換樹脂(諸如聚天冬胺酸管柱)層析、層析聚焦、SDS-PAGE及硫酸銨沈澱。在尤其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調節劑將至少部分使用蛋白質A或蛋白質G親和層析加以純化。
XI.結合之PTK7調節劑
一旦本發明調節劑已根據本文之教示純化,則其即可與醫藥活性或診斷性部分或生物相容性調節劑連接、融合、結合(例如共價或非共價)或以其他方式締合。如本文所用,術語結合物將廣泛使用且認為意謂與所揭示調節劑締合之任何分子,而與締合方法無關。在此方面,應瞭解該等結合物可包含肽、多肽、蛋白質、聚合物、核酸分子、小分子、模擬劑、合成藥物、無機分子、有機分子及放射性同位素。此外,如上文所示,至少部分視用以實現結合之方法而定,所選結合物可共價或非共價連接至調節劑且顯示各種莫耳比。
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調節劑顯然可與賦予所選特徵之蛋白質、多肽或肽(例如生體毒素、生物標記、純化標籤等)結合或締合。更一般而言,在所選實施例中,本 發明涵蓋使用重組融合或化學結合(包括共價與非共價結合)至異源蛋白質或多肽之調節劑或其片段,其中多肽包含至少10個、至少20個、至少30個、至少40個、至少50個、至少60個、至少70個、至少80個、至少90個或至少100個胺基酸。構築體不一定需要直接連接,而是可經由連接序列進行。舉例而言,可使用抗體以藉由使本發明之調節劑融合或結合至特定細胞表面受體特異性抗體使異源多肽在活體外或活體內靶向表現PTK7之特定細胞類型。此外,融合或結合至異源多肽之調節劑亦可用於活體外免疫分析且可與此項技術中已知之純化方法相容。參見例如國際公開案第WO 93/21232號;歐洲專利第EP 439,095號;Naramura等人,1994,Immunol.Lett.39:91-99;美國專利第5,474,981號;Gillies等人,1992,PNAS 89:1428-1432;及Fell等人,1991,J.Immunol.146:2446-2452。
a.生物相容性調節劑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調節劑可與可視需要用以調節、改變、改良或緩和調節劑特徵之生物相容性調節劑結合或以其他方式締合。舉例而言,活體內半衰期增加之抗體或融合構築體可藉由連接相對高分子量聚合物分子(諸如市售聚乙二醇(PEG))或類似生物相容性聚合物而產生。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獲得呈可經選擇以賦予抗體特定性質(例如半衰期可調整)之許多不同分子量及分子組態之PEG。PEG可在存在或不存在多官能連接子情況下經由PEG與該等抗體或抗體片段之N端或C端之位點特異性 結合或經由離胺酸殘基上存在之ε胺基連接至調節劑或抗體片段或衍生物。可使用引起生物活性損失最小之線性或分支聚合物衍生化。結合程度可藉由SDS-PAGE及質譜分析密切監測以確保PEG分子與抗體分子之最佳結合。未反應PEG可藉由例如尺寸排阻或離子交換層析與抗體-PEG結合物分離。所揭示之調節劑可以類似方式結合至白蛋白以製造在活體內更穩定或具有較長活體內半衰期之抗體或抗體片段。該等技術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參見例如國際公開案第WO 93/15199號、第WO 93/15200號及第WO 01/77137號;及歐洲專利第0 413,622號。其他生物相容性結合物對於一般技術者顯而易知且可根據本文之教示容易地鑑別。
b.診斷劑或偵測劑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調節劑或其片段或衍生物結合至可為生物分子(例如肽或核苷酸)、小分子、螢光團或放射性同位素之診斷劑或可偵測劑、標記或報導體。經標記之調節劑可適用於監測過度增殖性病症之發生或進展或作為臨床測試程序之一部分以確定包括所揭示調節劑(亦即診斷治療劑)之特定療法之功效。該等標記或報導體亦可適用於純化所選調節劑、分隔或分離TIC或用於臨床前程序或毒物學研究。
該等診斷及偵測可藉由使調節劑與可偵測物質偶合來實現,該等可偵測物質包括(但不限於):各種酶,包含例如辣根過氧化酶、鹼性磷酸酶、β-半乳糖苷酶或乙醯膽鹼酯 酶;輔基,諸如(但不限於)抗生蛋白鏈菌素生物素及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螢光物質,諸如(但不限於)傘酮、螢光素、異硫氰酸螢光素、若丹明(rhodamine)、二氯三嗪基胺螢光素、丹磺醯氯或藻紅素;發光物質,諸如(但不限於)魯米諾(luminol);生物發光物質,諸如(但不限於)螢光素酶、蟲螢光素及水母發光蛋白;放射性物質,諸如(但不限於)碘(131I、125I、123I、121I)、碳(14C)、硫(35S)、氚(3H)、銦(115In、113In、112In、111In)及鍀(99Tc)、鉈(201Ti)、鎵(68Ga、67Ga)、鈀(103Pd)、鉬(99Mo)、氙(133Xe)、氟(18F)、153Sm、177Lu、159Gd、149Pm、140La、175Yb、166Ho、90Y、47Sc、186Re、188Re、142Pr、105Rh、97Ru、68Ge、57Co、65Zn、85Sr、32P、153Gd、169Yb、51Cr、54Mn、75Se、113Sn及117Tin;使用各種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術之正電子發射金屬、非放射性順磁性金屬離子及經放射性標記或結合至特定放射性同位素之分子。在該等實施例中,適當偵測方法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且可容易地自許多商業來源獲得。
如上文所示,在其他實施例中,調節劑或其片段可融合至諸如肽或螢光團之標記序列以有助於諸如免疫組織化學或FAC之純化或診斷程序。在較佳實施例中,標記胺基酸序列為六聚組胺酸肽(SEQ ID NO:7),諸如pQE載體(Qiagen Inc.)中所提供之標籤,及其他胺基酸序列,其中許多可購得。如Gentz等人,1989,Proc.Natl.Acad.Sci.USA 86:821-824中所述,例如六聚組胺酸(SEQ ID NO:7) 提供融合蛋白之便利純化。適用於純化之其他肽標籤包括(但不限於)與源於流行性感冒血球凝集素蛋白質之抗原決定基對應之血球凝集素「HA」標籤(Wilson等人,1984,Cell 37:767)及「旗標」標籤(美國專利第4,703,004號)。
c.治療部分
如先前所提及,調節劑或其片段或衍生物亦可與諸如以下之治療部分結合、連接或融合或以其他方式締合:抗癌劑、細胞毒素或細胞毒性劑(例如細胞生長抑制劑或殺細胞劑)、治療劑或放射性金屬離子(例如α或β-發射體)。如本文所用,細胞毒素或細胞毒性劑包括對細胞有害且可抑制細胞生長或存活之任何藥劑或治療部分。實例包括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細胞鬆弛素B(cytochalasin B)、短桿菌肽D(gramicidin D)、溴化乙錠、吐根素(emetine)、絲裂黴素(mitomycin)、依託泊苷(etoposide)、特諾波賽(tenoposide)、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鹼(vinblastine)、秋水仙鹼(colchicin)、小紅莓(doxorubicin)、道諾比星(daunorubicin)、二羥基炭疽菌素(dihydroxy anthracin)、類美登素(諸如DM-1及DM-4(Immunogen,Inc.))、二酮、米托蒽醌(mitoxantrone)、米拉黴素(mithramycin)、放線菌素D(actinomycin D)、1-脫氫睪固酮、糖皮質激素、普魯卡因(procaine)、四卡因(tetracaine)、利多卡因(lidocaine)、普萘洛爾(propranolol)、嘌呤黴素(puromycin)、表柔比星(epirubicin)及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及其類似物或同源物。其他細胞毒素包含阿瑞他汀(auristatin),包括單 甲基阿瑞他汀E(MMAE)及單甲基阿瑞他汀F(MMAF)(Seattle Genetics,Inc.);瓢菌素(amanitins),諸如α-瓢菌素、β-瓢菌素、γ-瓢菌素或ε-瓢菌素(Heidelberg Pharma AG);DNA小溝結合劑,諸如多卡米新衍生物(duocarmycin derivative)(Syntarga,B.V.);及經修飾吡咯并苯并二氮呯二聚體(PBDs,Spirogen,Ltd)。此外,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可與抗CD3結合分子締合以募集細胞毒性T細胞且使其靶向腫瘤起始細胞(BiTE技術;參見例如Fuhrmann,S.等人,AACR年會摘要第5625號(2010),該文獻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其他相容治療部分包含細胞毒性劑,包括(但不限於)抗代謝物(例如甲胺喋呤(methotrexate)、6-巰嘌呤(6-mercaptopurine)、6-硫鳥嘌呤(6-thioguanine)、阿糖胞苷(cytarabine)、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達卡巴嗪(decarbazine))、烷基化劑(例如氮芥(mechlorethamine)、噻替哌(thioepa)、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美法侖(melphalan)、卡莫司汀(carmustine)(BCNU)及洛莫司汀(lomustine)(CCNU)、環磷醯胺(cyclothosphamide)、白消安(busulfan)、二溴甘露醇(dibromomannitol)、鏈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絲裂黴素C(mitomycin C)及順二氯二胺鉑(II)(DDP)、順鉑)、蒽環黴素(例如道諾比星(先前稱為道諾黴素(daunomycin))及小紅莓)、抗生素(例如更生黴素(dactinomycin)(先前稱為放線菌素)、博萊黴素(bleomycin)、米拉黴素(mithramycin)及安麯黴素(anthramycin)(AMC))及 抗有絲分裂劑(例如長春新鹼(vincristine)及長春鹼(vinblastine))。治療部分之更廣泛清單可見於PCT公開案WO 03/075957及美國專利第2009/0155255號中,各文獻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所選調節劑亦可結合至治療部分,諸如適用於結合放射性金屬離子(參見上文放射性物質之實例)之放射性物質或大環螯合劑。在某些實施例中,大環螯合劑為1,4,7,10-四氮雜環十二烷-N,N',N",N"-四乙酸(DOTA),其可經由連接子分子連接至抗體。該等連接分子通常在此項技術中已知且描述於Denardo等人,1998,Clin Cancer Res.4:2483;Peterson等人,1999,Bioconjug.Chem.10:553;及Zimmerman等人,1999,Nucl.Med.Biol.26:943中。
可與本發明之此態樣相容之例示性放射性同位素包括(但不限於)碘(131I、125I、123I、121I)、碳(14C)、銅(62Cu、64Cu、67Cu)、硫(35S)、氚(3H)、銦(115In、113In、112In、111In)、鉍(212Bi、213Bi)、鍀(99Tc)、鉈(201Ti)、鎵(68Ga、67Ga)、鈀(103Pd)、鉬(99Mo)、氙(133Xe)、氟(18F)、153Sm、177Lu、159Gd、149Pm、140La、175Yb、166Ho、90Y、47Sc、186Re、188Re、142Pr、105Rh、97Ru、68Ge、57Co、65Zn、85Sr、32P、153Gd、169Yb、51Cr、54Mn、75Se、113Sn、117Tin、225Ac、76Br及211At。亦可利用其他放射性核素作為診斷劑及治療劑,尤其能量範圍為60 keV至4,000 keV之彼等放射性核素。視待治療之病狀及所要治療概況而定,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容易地選擇適當放射性同位素以供所揭 示之調節劑使用。
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亦可結合至修飾指定生物反應之治療部分或藥物(例如生物反應調節劑或BRM)。亦即,與本發明相容之治療劑或部分不應解釋為限於經典化學治療劑。舉例而言,在尤其較佳實施例中,藥物部分可為具有所要生物活性之蛋白質或多肽或其片段。該等蛋白質可包括例如毒素,諸如相思子毒素(abrin)、篦麻毒素A(ricin A)、Onconase(或另一細胞毒性RNA酶)、綠膿桿菌外毒素(pseudomonas exotoxin)、霍亂菌毒素(cholera toxin)或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蛋白質,諸如腫瘤壞死因子、α-干擾素、β-干擾素、神經生長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組織纖維蛋白溶酶原活化因子、細胞凋亡劑(例如TNF-α、TNF-β、AIM I(參見國際公開案第WO 97/33899號)、AIM II(參見國際公開案第WO 97/34911號)、Fas配位體(Takahashi等人,1994,J.Immunol.,6:1567)及VEGI(參見國際公開案第WO 99/23105號))、血栓形成劑或抗血管生成劑(例如血管生長抑素或內皮生長抑素);或生物反應調節劑,諸如淋巴介質(例如介白素-1(「IL-1」)、介白素-2(「IL-2」)、介白素-6(「IL-6」)、顆粒球巨噬細胞群落刺激因子(「GM-CSF」)及顆粒球細胞群落刺激因子(「G-CSF」))或生長因子(例如生長激素(「GH」))。如上文所述,使調節劑融合或結合至多肽部分之方法在此項技術中已知。除先前所揭示之目標參考文獻之外,亦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5,336,603號;第5,622,929號;第5,359,046號; 第5,349,053號;第5,447,851號及第5,112,946號;EP 307,434;EP 367,166;PCT公開案WO 96/04388及WO 91/06570;Ashkenazi等人,1991,PNAS USA 88:10535;Zheng等人,1995,J Immunol 154:5590;及Vil等人,1992,PNAS USA 89:11337,各文獻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調節劑與部分不一定需要直接締合,而是可經由連接子序列進行。該等連接子分子通常在此項技術中已知且描述於Denardo等人,1998,Clin Cancer Res 4:2483;Peterson等人,1999,Bioconjug Chem 10:553;Zimmerman等人,1999,Nucl Med Biol 26:943;Garnett,2002,Adv Drug Deliv Rev 53:171中,各文獻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更一般而言,已熟知使治療部分或細胞毒性劑與調節劑結合之技術。部分可藉由業內公認之任何方法結合至調節劑,該方法包括(但不限於)醛/席夫(Schiff)鍵聯、巰基鍵聯、酸不穩定鍵聯、順式烏頭醯基鍵聯、腙鍵聯、酶可降解鍵聯(通常參見Garnett,2002,Adv Drug Deliv Rev 53:171)。亦參見例如Amon等人,「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Immunotargeting Of Drugs In Cancer Therapy」,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Cancer Therapy,Reisfeld等人,(編),第243-56頁(Alan R.Liss,Inc.1985);Hellstrom等人,「Antibodies For Drug Delivery」,Controlled Drug Delivery(第2版),Robinson等人,(編),第623-53頁(Marcel Dekker,Inc.1987);Thorpe,「Antibody Carriers Of Cytotoxic Agents In Cancer Therapy:A Review」, Monoclonal Antibodies '84:Biologic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Pinchera等人,(編),第475-506頁(1985);「Analysis,Results,And Future Prospective Of The Therapeutic Use Of Radiolabeled Antibody In Cancer Therapy」,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Cancer Detection And Therapy,Baldwin等人,(編),第303-16頁(Academic Press 1985);及Thorpe等人,1982,Immunol.Rev.62:119。在較佳實施例中,結合至治療部分或細胞毒性劑之PTK7調節劑在結合與細胞表面締合之PTK7分子時可由細胞內化,由此傳遞治療性有效負荷。
XII.診斷學及篩選
a.診斷學
如所指示,本發明提供偵測、診斷或監測過度增殖性病症之活體外或活體內方法及自患者篩選細胞以鑑別包括TPC之致瘤細胞的方法。該等方法包括鑑別患有癌症之個體以供治療或監測癌症進展,包含使患者或自患者獲得之樣品與如本文所述之所選PTK7調節劑接觸及偵測調節劑與樣品中之結合或游離PTK7之締合的存在或不存在或締合程度。當調節劑包含抗體或其免疫活性片段時,與樣品中之特定PTK7之締合可能表示樣品可含有腫瘤永續細胞(例如癌症幹細胞),從而指示患有癌症之個體可用如本文所述之PTK7調節劑有效治療。該等方法可進一步包含比較與對照物之結合程度之步驟。相反,當所選調節劑為Fc-PTK7時,在與樣品接觸以提供所要資訊時可利用及監 測(直接或間接,活體內或活體外)所選PTK7之結合性質。與本文教示相容之其他診斷或診斷治療方法在此項技術中已熟知且可使用諸如專用報導系統之商業材料實施。
在一尤其較佳實施例中,可使用本發明之調節劑來偵測及定量患者樣品(例如血漿或血液)中之PTK7含量,其又可用以偵測、診斷或監測PTK7相關病症,包括過度增殖性病症。
例示性相容分析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競爭性結合分析、螢光免疫分析、免疫墨點分析、西方墨點分析(Western Blot analysis)、流動式細胞測量分析及ELISA分析。更一般而言,生物樣品中PTK7之偵測或PTK7酶活性之量測(或其抑制)可使用任何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分析來實現。相容之活體內診斷治療或診斷可包含業內公認之成像或監測技術,諸如磁共振成像(MRI)、電腦化斷層攝影術(例如CAT掃描)、正電子斷層攝影術(例如PET掃描)、射線照相術、超音波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夠基於病症之病源學、病理表現或臨床進展容易地識別及實施適當偵測、監測或成像技術(通常包含市售來源)。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活體內分析癌症進展及/或發病機理之方法。在另一實施例中,活體內分析癌症進展及/或發病機理包含確定腫瘤進展之程度。在另一實施例中,分析包含鑑別腫瘤。在另一實施例中,對原發性腫瘤進行腫瘤進展分析。在另一實施例中,視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癌症類型而定,隨時間進行分析。在另一 實施例中,活體內分析起源於原發性腫瘤之轉移細胞之繼發性腫瘤的進一步分析。在另一實施例中,分析繼發性腫瘤之大小及形狀。在一些實施例中,進行進一步離體分析。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活體內分析癌症進展及/或發病機理之方法,包括確定細胞轉移。在又一實施例中,細胞轉移之分析包含確定與原發性腫瘤不連續之部位的細胞之進行性生長。在另一實施例中,細胞轉移分析之部位包含贅生性擴散之途徑。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可經由血液血管結構、淋巴、在體腔內或其組合來分散。在另一實施例中,細胞轉移分析鑒於細胞遷移、散佈、外滲、增殖或其組合來進行。
在某些實例中,在療法或方案之前可使用所揭示之調節劑評估或表徵個體或來自個體之樣品中的致腫瘤細胞以建立基線。在其他實例中,樣品源於所治療之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樣品係在個體開始或終止治療之後至少約1、2、4、6、7、8、10、12、14、15、16、18、20、30、60、90天、6個月、9個月、12個月或12月以上自個體獲取。在某些實例中,在一定次數之給藥後(例如在療法之2、5、10、20,30或30次以上給藥之後)評估或表徵致腫瘤細胞。在其他實例中,在接受一或多種療法之後1週、2週、1個月、2個月、1年、2年、3年、4年或4年以上之後表徵或評估致腫瘤細胞。
在另一態樣中且如下文所更詳細論述,本發明提供用於 偵測、監測或診斷過度增殖性病症、鑑別患有該種病症之個體以供可能治療或監測患者之病症進展(或退化)的套組,其中該套組包含如本文所述之調節劑及用於偵測調節劑對樣品之影響的試劑。
b.篩選
PTK7調節劑及包含其之細胞、培養物、群體及組合物(包括其子代)亦可用以篩選或鑑別藉由與PTK7(例如多肽或其遺傳組分)相互作用影響腫瘤起始細胞或其子代之功能或活性之化合物或藥劑(例如藥物)。因此,本發明進一步提供用於評估或鑑別可藉由與PTK7或其受質締合影響腫瘤起始細胞或其子代之功能或活性的化合物或藥劑之系統及方法。該等化合物及藥劑可為針對治療例如過度增殖性病症所篩選之藥物候選物。在一個實施例中,系統或方法包含顯示PTK7之腫瘤起始細胞及化合物或藥劑(例如藥物),其中該等細胞及化合物或藥劑(例如藥物)彼此接觸。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篩選及鑑別用於改變腫瘤起始細胞或子代細胞之活性或功能的PTK7調節劑或藥劑及化合物之方法。在一個實施例中,方法包括使腫瘤起始細胞或其子代與測試藥劑或化合物接觸;及確定測試藥劑或化合物是否調節PTK7相關腫瘤起始細胞的活性或功能。
調節群體內該等腫瘤起始細胞或其子代之PTK7相關活性或功能的測試藥劑或化合物將該測試藥劑或化合物鑑別為活性劑。可調節之例示性活性或功能包括細胞形態、標記表現、分化或去分化、成熟、增殖、活力、細胞凋亡或 細胞死亡神經元祖細胞或其子代之變化。
當關於細胞或細胞培養物或方法步驟或治療使用時,接觸意謂組合物(例如PTK7相關細胞或細胞培養物)與另一參考實體之間的直接或間接相互作用。直接相互作用之特定實例為物理相互作用。間接相互作用之特定實例為組合物作用於中間分子,該中間分子轉而又作用於參考實體(例如細胞或細胞培養物)。
在本發明之此態樣中,調節指示以與偵測對已確定與本發明之腫瘤起始細胞或子代細胞之特定態樣(例如轉移或增殖)有關的細胞活性或功能之作用之影響相容之方式影響腫瘤起始細胞或子代細胞的活性或功能。例示性活性及功能包括(但不限於)量測形態、發育標記、分化、增殖、活力、細胞呼吸、粒線體活性、膜完整性或與某些條件相關之標記的表現。因此,化合物或藥劑(例如藥物候選物)對腫瘤起始細胞或子代細胞之影響可藉由使該等細胞或子代細胞與該化合物或藥劑接觸且量測如本文所揭示之腫瘤起始細胞或子代細胞之活性或功能的任何調節進行評估或將為熟練技工所已知。
篩選及鑑別藥劑及化合物之方法包括適用於高產量篩選之方法,其包括視情況定位於或安置於預定位置或地址之細胞陣列(例如微陣列)。高產量機器人或人工處理方法可探查化學相互作用且確定短時期內許多基因之表現量。已研發利用分子信號(例如螢光團)及以極快速率處理資訊之自動分析的技術(參見例如Pinhasov等人,Comb.Chem. High Throughput Screen.7:133(2004))。舉例而言,微陣列技術已廣泛用以同時探查數千個基因之相互作用,同時提供關於特定基因之資訊(參見例如Mocellin及Rossi,Adv.Exp.Med.Biol.593:19(2007))。
該等篩檢方法(例如高產量)可快速且有效地鑑別活性劑及化合物。舉例而言,可將細胞定位於或安置於(預先接種於)培養皿、管、燒瓶、轉瓶或培養盤(例如單一多孔培養盤或培養皿,諸如8、16、32、64、96、384及1536多孔培養盤或培養皿)上視情況已確定之位置,以供鑑別潛在治療分子。可篩選之文庫包括例如小分子文庫、噬菌體呈現文庫、完全人類抗體酵母呈現文庫(Adimab,LLC)、siRNA文庫及腺病毒轉染載體。
VIII.醫藥製劑及治療用途
a.調配物及投藥途徑
視調節劑之形式以及任何視情況存在之結合物、預定傳遞模式、所治療或監測之疾病及許多其他變數而定,本發明之組合物可使用業內公認之技術視需要進行調配。亦即,在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中,包含PTK7調節劑之組合物利用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進行調配(參見例如Gennaro,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with Facts and Comparisons:Drugfacts Plus,第20版(2003);Ansel等人,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and Drug Delivery Systems,第7版,Lippe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2004);Kibbe等人,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第3版,Pharmaceutical Press(2000))。包括媒劑、佐劑及稀釋劑之各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可容易地自許多商業來源獲得。此外,亦可獲得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助劑物質之分類,諸如pH值調節及緩衝劑、張力調節劑、穩定劑、濕潤劑及其類似物。某些非限制性例示性載劑包括生理食鹽水、緩衝鹽水、右旋糖、水、甘油、乙醇及其組合。
更特定言之,應瞭解,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治療組合物可在無溶劑情況下投與或與極少其他組分一起投與。相反,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可視情況調配成含有包含賦形劑及助劑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適合載劑,該等載劑在此項技術中熟知且為促進投與調節劑或有助於將活性化合物加工成在醫藥學上對於傳遞至作用部位最佳之製劑的相對惰性物質。舉例而言,賦形劑可給予形式或稠度或充當改良調節劑之藥物動力學的稀釋劑。適合賦形劑包括(但不限於)穩定劑、濕潤劑及乳化劑、用於改變容積莫耳滲透濃度之鹽、囊封劑、緩衝劑及皮膚穿透增強劑。
用於全身性投藥之所揭示調節劑可經調配以供經腸、非經腸或局部投藥。實際上,可同時使用所有三種類型之調配物以達成活性成分之全身性投與。用於非經腸及經腸藥物傳遞之賦形劑以及調配物闡述於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20版Mack Publishing(2000)中。適用於非經腸投與之調配物包括呈水溶性形式之活性化合物(例如水溶性鹽)之水溶液。另外,可投與活性化合 物之懸浮液,適當時為油性注射懸浮液。適合親脂性溶劑或媒劑包括脂肪油,例如芝麻油;或合成脂肪酸酯,例如油酸乙酯或三酸甘油酯。水性注射懸浮液可含有增加懸浮液黏度之物質且包括例如羧甲基纖維素鈉、山梨糖醇及/或聚葡萄糖。懸浮液亦視情況可含有穩定劑。亦可使用脂質體以封裝用於傳遞至細胞中之藥劑。
適用於經腸投藥之調配物包括硬或軟明膠膠囊、丸劑、錠劑(包括包衣錠劑)、酏劑、懸浮液、糖漿或吸入劑及其控制釋放形式。
一般而言,可藉由各種途徑將包含PTK7調節劑之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活體內投與有需要之個體,該等途徑包括(但不限於)經口、靜脈內、動脈內、皮下、非經腸、鼻內、肌肉內、心內、心室內、氣管內、頰內、直腸、腹膜內、皮內、局部、經皮及鞘內或藉由植入或吸入之其他方式。可將目標組合物調配成固體、半固體、液體或氣體形式之製劑;包括(但不限於)錠劑、膠囊、散劑、顆粒劑、軟膏、溶液、栓劑、灌腸劑、注射劑、吸入劑及氣霧劑。可根據預定應用及治療方案選擇適當調配物及投藥途徑。
b.劑量
類似地,特定給藥方案,亦即劑量、時序及重複次數,將視特定個體及彼個體之病史而定。諸如藥物動力學(例如半衰期、清除速率等)之經驗考慮因素將有助於確定劑量。投藥之頻率可在治療過程內確定及調整,且係基於降 低過度增殖性或贅生性細胞(包括腫瘤起始細胞)之數目、維持該等贅生性細胞之降低、降低贅生性細胞之增殖或延遲轉移發生。或者,目標治療組合物之持續不斷釋放調配物可能適當。如上文所提及,用於達成持續釋放之各種調配物及裝置在此項技術中已知。
自治療觀點看來,投與有效治療或預防特定適應症之量的醫藥組合物。治療有效量通常取決於所治療個體的體重、其身體或健康狀況、待治療病狀之範圍或所治療個體之年齡。一般而言,本發明PTK7調節劑之投藥量可在每劑每公斤體重約10 μg至每公斤體重約100 mg之範圍內。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PTK7調節劑之投藥量可在每劑每公斤體重約50 μg至每公斤體重約5 mg之範圍內。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PTK7調節劑之投藥量可在每劑每公斤體重約100 μg至每公斤體重約10 mg之範圍內。本發明PTK7調節劑之投藥量視情況可在每劑每公斤體重約100 μg至每公斤體重約20 mg之範圍內。本發明PTK7調節劑之投藥量進一步視情況可在每劑每公斤體重約0.5 mg至每公斤體重約20 mg之範圍內。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本發明之化合物,以每公斤體重至少約100 μg、每公斤體重至少約250 μg、每公斤體重至少約750μg、每公斤體重至少約3 mg、每公斤體重至少約5 mg、每公斤體重至少約10 mg之劑量投與。
其他給藥方案可如美國專利第7,744,877號中所揭示根據體表面積(BSA)計算來預測,該文獻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 入本文中。如此項技術中所熟知,BSA使用患者之身高及體重來計算且提供如由其身體表面積所表示之個體體型之指標。在使用BSA之本發明之所選實施例中,可投與劑量為10 mg/m2至800 mg/m2之調節劑。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投與劑量為50 mg/m2至500 mg/m2,且甚至更佳劑量為100 mg/m2、150 mg/m2、200 mg/m2、250 mg/m2、300 mg/m2、350 mg/m2、400 mg m2或450 mg/m2之調節劑。當然,應瞭解,與劑量如何計算無關,經所選時間段可投與多個劑量以提供實質上高於個別投藥之絕對劑量。
在任何情況下,PTK7調節劑較佳視有需要之個體的需要投與。投藥頻率之確定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諸如主治醫師基於所治療病狀、所治療個體之年齡、所治療病狀之嚴重程度、所治療個體之一般健康狀況之考慮因素進行。一般而言,投與個體有效劑量之PTK7調節劑一或多次。更特定言之,投與個體有效劑量之調節劑一月一次、一月一次以上或少於一月一次。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投與有效劑量之PTK7調節劑多次,包括歷時至少1個月、至少6個月或至少1年之時間。在其他實施例中,投與所揭示調節劑之間可間隔若干天(2、3、4、5、6或7)、若干週(1、2、3、4、5、6、7或8)或若干個月(1、2、3、4、5、6、7或8)。
亦可憑經驗確定已給予一或多次投藥之個體中所揭示治療組合物之劑量及方案。舉例而言,可給予個體遞增劑量之如本文所述製備之治療組合物。為評估所選組合物之功 效,可如先前所述跟蹤特定疾病、病症或病狀之標記。在個體患有癌症之實施例中,此等跟蹤包括經由觸診或目測直接量測腫瘤尺寸、藉由x射線或其他成像技術間接量測腫瘤尺寸;如直接腫瘤生檢及腫瘤樣品之顯微鏡檢驗所評估之改良;量測根據本文所述方法鑑別之間接腫瘤標記(例如用於前列腺癌之PSA)或抗原、疼痛或麻痺減少;語言、視力、呼吸或與腫瘤相關之其他失能改良;食慾增加;或由公認測試所量測之生活品質增加或存活期延長。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知,劑量將視個體、贅生性病狀之類型、贅生性病狀之病期、贅生性病狀是否開始轉移至個體體內之其他位置及所用之過往及當前治療而改變。
c.組合療法
本發明涵蓋之組合療法尤其可適用於降低或抑制不當贅生性細胞增殖(例如內皮細胞)、降低癌症發生、減少或預防癌症重現或減少或預防癌症擴散或轉移。在該等情況下,本發明化合物可藉由移除支持及使腫瘤物質(例如NTG細胞)永續之TPC而充當敏化劑或化學敏化劑,且允許更有效使用當前標準護理減積或抗癌劑。亦即,包含PTK7調節劑及一或多種抗癌劑之組合療法可用以減輕已確定之癌症,例如降低所存在之癌細胞數及/或降低腫瘤負荷或改善癌症之至少一種表現或副作用。因而,組合療法係指投與PTK7調節劑及一或多種抗癌劑,該抗癌劑包括(但不限於)細胞毒性劑、細胞生長抑制劑、化學治療劑、靶向抗癌劑、生物反應調節劑、免疫治療劑、癌症疫 苗、抗血管生成劑、細胞激素、激素療法、輻射療法及抗轉移劑。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不存在對各治療(例如抗PTK7抗體及抗癌劑)分別進行時所觀測到之效應累加之組合結果的需要。儘管一般需要至少累加之效應,但以上一種單一療法之抗腫瘤效應之任何增加均有益。此外,本發明不需要組合治療顯示協同效應。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在包含較佳實施例之某些所選組合下,可觀測到協同作用。
為實施本發明之組合療法,可將PTK7調節劑(例如抗PTK7抗體)與一或多種抗癌劑之組合以在個體體內有效產生抗癌活性之方式投與有需要之個體。視需要,提供在腫瘤環境中有效引起組合存在及組合作用之量的PTK7調節劑及抗癌劑歷時在腫瘤環境中有效引起組合存在及組合作用的時間。為達成此目標,PTK7調節劑及抗癌劑可以單一組合物或呈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組合物形式使用相同或不同投藥途徑同時投與個體。
或者,調節劑可在抗癌劑治療之前或之後例如數分鐘至數週範圍內之時間間隔。在抗癌劑及抗體分別應用於個體之某些實施例中,各傳遞時間之間的時間為使得抗癌劑及調節劑能夠對腫瘤發揮組合效應之時間。在一特定實施例中,預期抗癌劑與PTK7調節劑兩者在彼此間隔約5分鐘至約兩週內投與。
在其他實施例中,投與調節劑及抗癌劑之間可間隔若干 天(2、3、4、5、6或7)、若干週(1、2、3、4、5、6、7或8)或若干個月(1、2、3、4、5、6、7或8)。可投與PTK7調節劑及一或多種抗癌劑(組合療法)一次、兩次或至少一段時間,直至病狀得到治療、緩解或治癒。較佳投與組合療法多次。可投與組合療法每天三次至每6個月一次。投與可按諸如以下之時程:每天三次、每天兩次、每天一次、每兩天一次、每三天一次、每週一次、每兩週一次、每月一次、每兩個月一次、每三個月一次、每6個月一次或可經由小型泵連續投與。如先前所示,組合療法可經由經口、黏膜、頰內、鼻內、吸入、靜脈內、皮下、肌肉內、非經腸、腫瘤內或局部途徑投與。組合療法可在遠離腫瘤部位之部位投與。一般只要腫瘤存在即投與組合療法,其限制條件為組合療法使腫瘤或癌症停止生長或使重量或體積降低。
在一個實施例中,PTK7調節劑與一或多種用於短治療週期之抗癌劑組合投與有需要之個體。用抗體治療之持續時間可根據所用特定抗癌劑而改變。本發明亦涵蓋不連續投藥或分成若干部分投藥之每天劑量。熟練技工應瞭解特定抗癌劑之適當治療次數,且本發明涵蓋持續評估各抗癌劑之最佳治療時程。
本發明涵蓋至少一個週期,較佳一個以上週期,期間投與組合療法。熟練技工應瞭解一個週期之適當時間,亦應瞭解週期總數及週期之間的時間間隔。本發明涵蓋各調節劑及抗癌劑之最佳治療時程之持續評估。此外,本發明亦 提供投與抗PTK7抗體或抗癌劑一次以上。調節劑及抗癌劑可隔天或隔週互換投與;可給予一系列抗體治療,之後給予一或多次抗癌劑療法治療。在任何情況下,如一般技術者所瞭解,化學治療劑之適當劑量一般在已用於該等化學療法單獨或與其他化學療法組合投與的臨床療法之劑量左右。
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可用於維持療法中以降低或消除疾病初始表現後腫瘤重現之機率。病症較佳已進行治療且初始腫瘤物質消除、減少或以其他方式改善,因此患者無症狀或症狀緩解。此時,儘管使用標準診斷程序發現存在極少或不存在疾病適應症,但仍可向個體投與醫藥有效量之所揭示調節劑一或多次。在一些實施例中,效應物按規定時程經一段時間投與。舉例而言,PTK7調節劑可每週、每兩週、每月、每6週、每兩個月、每三個月、每6個月或每年投與。鑒於本文之教示,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容易地確定有利劑量及給藥方案以降低疾病重現之可能性。此外,視患者反應及臨床及診斷參數而定,該等治療可持續數週、數月、數年或甚至無限期之時間。
在又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調節劑可用以在減積程序之後防治性預防或降低腫瘤轉移之可能性。如本發明所用,減積程序定義廣泛且應意謂消除、降低、治療或改善腫瘤或腫瘤增殖之任何程序、技術或方法。例示性減積程序包括(但不限於)手術、輻射治療(亦即射線束輻射)、化 學療法或切除。在熟習此項技術者鑒於本發明容易地確定之適當次數下,可如臨床及診斷或診斷治療程序所表明投與PTK7調節劑以減少腫瘤轉移。可投與如使用標準技術所確定之醫藥有效劑量之調節劑一或多次。給藥方案較佳將伴隨視需要進行修改之適當診斷或監測技術。
d.抗癌劑
如本文所用,術語抗癌劑意謂可用以治療諸如癌症之細胞增殖性病症之任何藥劑,包括細胞毒性劑、細胞生長抑制劑、抗血管生成劑、減積劑、化學治療劑、放射線療法及放射線治療劑、靶向抗癌劑、生物反應調節劑、抗體及免疫治療劑。應瞭解,在如上文所論述之所選實施例中,抗癌劑可包含結合物且可在投藥之前與調節劑締合。
術語細胞毒性劑意謂降低或抑制細胞功能及/或引起細胞破壞之物質,亦即該物質對細胞有毒。通常,該物質為源於活生物體之天然存在之分子。細胞毒性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各物之小分子毒素或酶促活性毒素:細菌(例如白喉毒素(Diptheria toxin)、綠膿桿菌(Pseudomonas)內毒素及外毒素、葡萄球菌腸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真菌(例如α-帚麴菌素(α-sarcin)、侷限麴菌素(restrictocin))、植物(例如相思子毒素(abrin)、篦麻毒素(ricin)、莫迪素(modeccin)、檞寄生素(viscumin)、商陸抗病毒蛋白質(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皂草素(saporin)、白樹素(gelonin)、苦瓜毒素(momoridin)、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大麥毒素、油桐蛋白質(Aleurites fordii protein)、康乃馨蛋白質(dianthin protein)、洋商陸蛋白質(Phytolacca mericana protein)(PAPI、PAPII及PAP-S)、苦瓜抑制劑(Momordica charantia inhibitor)、麻瘋樹毒蛋白(curcin)、巴豆毒素(crotin)、肥皂草抑制劑(saponaria officinalis inhibitor)、白樹素(gelonin)、米特菌素(mitegellin)、侷限麴菌素(restrictocin)、酚黴素(phenomycin)、新黴素(neomycin)及黴菌毒素(tricothecenes))或動物,例如細胞毒性RNA酶,諸如細胞外胰臟RNA酶;DNA酶I,包括其片段及/或變異體。
化學治療劑意謂非特異性降低或抑制癌細胞之生長、增殖及/或存活之化合物(例如細胞毒性劑或細胞生長抑制劑)。該等化學劑通常針對細胞生長或分裂所必需之細胞內過程,且因此尤其有效對抗一般快速生長及分裂之癌細胞。舉例而言,長春新鹼使微管解聚,且因此抑制細胞進入有絲分裂。一般而言,化學治療劑可包括抑制或設計成抑制癌細胞或可能癌變或產生致腫瘤子代之細胞(例如TIC)的任何化學劑。通常投與該等藥劑,且該等藥劑通常呈組合(例如調配物CHOP)時最有效。
可與本發明調節劑組合使用(或結合)之抗癌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烷基化劑、烷基磺酸酯、氮丙啶、乙烯亞胺及甲基三聚氰胺、多聚乙醯、喜樹鹼(camptothecin)、苔蘚抑素(bryostatin)、卡利他汀(callystatin)、CC-1065、念珠藻環肽(cryptophycins)、海兔毒素(dolastatin)、多卡米新(duocarmycin)、艾榴塞洛素(eleutherobin)、水鬼蕉鹼 (pancratistatin)、沙考地汀(sarcodictyin)、海綿抑素(spongistatin)、氮芥、抗生素、烯二炔類抗生素、達內黴素(dynemicin)、雙膦酸酯、埃斯培拉黴素(esperamicin)、色蛋白烯二炔類抗生素發色團、克拉斯米辛(aclacinomysins)、放線菌素(actinomycin)、奧斯拉菌素(authramycin)、偶氮絲胺酸(azaserine)、博萊黴素、放線菌素C(cactinomycin)、卡拉比星(carabicin)、洋紅黴素(carminomycin)、嗜癌菌素(carzinophilin)、色黴素(chromomycinis)、更生黴素、道諾比星、地托比星(detorubicin)、6-重氮基-5-側氧基-L-正白胺酸、ADRIAMYCIN®小紅莓、表柔比星、依索比星(esorubicin)、伊達比星(idarubicin)、麻西羅黴素(marcellomycin)、絲裂黴素、黴酚酸(mycophenolic acid)、諾拉黴素(nogalamycin)、橄欖黴素(olivomycin)、培洛黴素(peplomycin)、泊非黴素(potfiromycin)、嘌呤黴素(puromycin)、三鐵阿黴素(quelamycin)、羅多比星(rodorubicin)、鏈黑黴素(streptonigrin)、鏈脲佐菌素(streptozocin)、殺結核菌素(tubercidin)、烏苯美司(ubenimex)、淨司他丁(zinostatin)、左柔比星(zorubicin);抗代謝物、葉酸類似物、嘌呤類似物、雄激素、抗腎上腺素、葉酸補充劑(諸如夫羅林酸(frolinic acid))、醋葡醛內酯(aceglatone)、醛磷醯胺糖苷、胺基乙醯丙酸、恩尿嘧啶(eniluracil)、安吖啶(amsacrine)、倍思塔布(bestrabucil)、比生群(bisantrene)、艾達曲克(edatraxate)、得弗伐胺(defofamine)、秋水仙胺 (demecolcine)、地吖醌(diaziquone)、依氟鳥胺酸(elfornithine)、依利醋銨(elliptinium acetate)、埃博黴素(epothilone)、依託格魯(etoglucid)、硝酸鎵、羥基脲、香菇多糖(lentinan)、氯尼達明(lonidainine)、類美登素(maytansinoids)、丙脒腙(mitoguazone)、米托蒽醌、莫哌達醇(mopidanmol)、硝拉維林(nitraerine)、噴司他汀(pentostatin)、凡那明(phenamet)、吡柔比星(pirarubicin)、洛索蒽醌(losoxantrone)、足葉草酸(podophyllinic acid)、2-乙基醯肼、丙卡巴肼(procarbazine)、PSK®多醣複合物(JHS Natural Products,Eugene,OR)、雷佐生(razoxane);根瘤菌素(rhizoxin);西佐喃(sizofiran);鍺螺胺(spirogermanium);細交鏈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三亞胺醌(triaziquone);2,2',2"-三氯三乙胺;單端孢黴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尤其T-2毒素、弗納庫林A(verracurin A)、桿孢菌素A(roridin A)及胺癸叮(anguidine));烏拉坦(urethan);長春地辛(vindesine);達卡巴嗪(dacarbazine);甘露莫司汀(mannomustine);二溴甘露醇(mitobronitol);二溴衛矛醇(mitolactol);雙溴丙基哌嗪(pipobroman);甲托辛(gacytosine);阿拉伯糖苷(arabinoside)(「Ara-C」);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噻替派(thiotepa);紫杉烷(taxoids)、苯丁酸氮芥(chloranbucil);GEMZAR®吉西他濱(gemcitabine);6-硫鳥嘌呤;巰嘌呤;甲胺喋呤;鉑類似物、長春鹼;鉑;依託泊苷(VP-16);異環磷醯胺(ifosfamide);米托蒽醌;長春新鹼;NAVELBINE®長春瑞 濱(vinorelbine);諾凡特龍(novantrone);替尼泊苷(teniposide);依達曲沙(edatrexate);道諾黴素;胺基蝶呤;希羅達(xeloda);伊班膦酸鹽(ibandronate);伊立替康(Camptosar,CPT-11)、拓撲異構酶抑制劑RFS 2000;二氟甲基鳥胺酸(DMFO);類視黃素(retinoids);卡西他濱(capecitabine);康柏斯達汀(combretastatin);甲醯四氫葉酸(leucovorin)(LV);奧沙利鉑(oxaliplatin);降低細胞增殖之PKC-α、Raf、H-Ras、EGFR及VEGF-A之抑制劑,及以上任一者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酸或衍生物。此定義內亦包括用以調節或抑制激素對腫瘤之作用的抗激素劑,諸如抗雌激素及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抑制芳香酶之芳香酶抑制劑(其調節腎上腺中之雌激素產生)及抗雄激素;以及曲沙他濱(troxacitabine)(1,3-二氧雜環戊烷核苷胞嘧啶類似物);反義寡核苷酸;核糖核酸酶,諸如VEGF表現抑制劑及HER2表現抑制劑;疫苗、PROLEUKIN® rIL-2;LURTOTECAN®拓撲異構酶1抑制劑;ABARELIX® rmRH;長春瑞濱及埃斯培拉黴素及以上任一者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酸或衍生物。其他實施例包含使用批准用於癌症療法之免疫治療劑,諸如抗體,包括(但不限於)利妥昔單抗(rituximab)、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吉妥珠單抗(gemtuzumab ozogamcin)、阿侖單抗(alemtuzumab)、替伊莫單抗(ibritumomab tiuxetan)、托西莫單抗(tositumomab)、貝伐單抗(bevacizumab)、西妥昔單抗(cetuximab)、帕尼單抗(patitumumab)、奧伐組單抗 (ofatumumab)、伊匹單抗(ipilimumab)及布妥昔單抗(brentuximab vedotin)。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能容易地鑑別與本文教示相容之其他抗癌劑。
e.放射線療法
本發明亦提供PTK7調節劑與放射線療法(亦即在腫瘤細胞內局部誘導DNA損傷之任何機制,諸如γ-輻射、X-射線、UV-輻射、微波、電子發射及其類似物)之組合。亦涵蓋使用向腫瘤細胞定向傳遞放射性同位素之組合療法,且可與靶向抗癌劑或其他靶向方法結合使用。放射線療法通常以脈衝形式經約1週至約2週之時間投與。可將輻射療法投與患有頭頸癌之個體約6週至7週。視情況,輻射療法可以單次劑量或以多次連續劑量投與。
f.贅生性病狀
不論單獨抑或與抗癌劑或放射線療法組合投與,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均尤其適用於大體治療患者或個體之贅生性病狀,該等贅生性病狀可包括良性或惡性腫瘤(例如腎臟癌、肝臟癌、腎癌、膀胱癌、乳癌、胃癌、卵巢癌、結腸直腸癌、前列腺癌、胰臟癌、肺癌、甲狀腺癌、肝癌;肉瘤;神經膠母細胞瘤;及各種頭頸腫瘤);白血病及淋巴惡性疾病;其他病症,諸如神經元病症、神經膠質病症、星形膠質細胞病症、下丘腦病症及其他腺體病症、巨噬細胞病症、上皮病症、基質病症及囊胚腔病症;及發炎性病症、血管生成病症、免疫學病症及由病原體引起之病症。用於用本發明之治療組合物及方法治療之尤其較佳目 標為包含實體腫瘤之贅生性病狀。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調節劑可用於診斷、預防或治療血液科惡性疾病。所治療之個體或患者較佳為人類,但如本文所用,明確認為該等術語亦包含任何哺乳動物物種。
更特定言之,根據本發明進行治療之贅生性病狀可選自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之群:腎上腺腫瘤、AIDS相關癌症、肺泡軟組織肉瘤、星形細胞瘤、膀胱癌(鱗狀細胞癌及移行細胞癌)、骨癌(釉質瘤、動脈瘤骨囊腫、骨軟骨瘤、骨肉瘤)、腦及脊髓癌、轉移性腦腫瘤、乳癌、頸動脈體瘤、子宮頸癌、軟骨肉瘤、脊索瘤、難染腎細胞癌、透明細胞癌、結腸癌、結腸直腸癌、皮膚良性纖維組織細胞瘤、促結締組織增生性小圓細胞腫瘤、室管膜瘤、尤因氏瘤(Ewing's tumor)、骨外黏液軟骨肉瘤、骨纖維發育不全、骨纖維性結構不良、膽囊及膽管癌、妊娠滋養細胞疾病、生殖細胞腫瘤、頭頸癌、胰島細胞瘤、卡波西氏肉瘤(Kaposi's Sarcoma)、腎癌(腎母細胞瘤、乳頭狀腎細胞癌)、白血病、脂肪瘤/良性脂肪腫瘤、脂肉瘤/惡性脂肪腫瘤、肝癌(肝母細胞瘤、肝細胞癌)、淋巴瘤、肺癌(小細胞癌、腺癌、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等)、髓母細胞瘤、黑素瘤、腦膜瘤、多發性內分泌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神經母細胞瘤、神經內分泌腫瘤、卵巢癌、胰臟癌、乳頭狀甲狀腺癌、甲狀旁腺腫瘤、兒科癌症、周邊神經鞘腫瘤、嗜鉻細胞瘤、垂體瘤、前列腺癌、後葡萄膜黑色素瘤、罕見血液科病症、腎轉移性癌症、橫 紋肌腫瘤、橫紋肌肉瘤、肉瘤、皮膚癌、軟組織肉瘤、鱗狀細胞癌、胃癌、滑膜肉瘤、睪丸癌、胸腺癌、胸腺瘤、甲狀腺轉移性癌症及子宮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平滑肌瘤)。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癌細胞係選自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之實體腫瘤之群:乳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小細胞肺癌、胰臟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肉瘤、腎轉移性癌症、甲狀腺轉移性癌症及透明細胞癌。
關於血液科惡性疾病,應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化合物及方法可尤其有效治療多種B細胞淋巴瘤,包括低級/NHL濾泡性細胞淋巴瘤(FCC)、套細胞淋巴瘤(MCL)、彌漫性大細胞淋巴瘤(DLCL)、小淋巴球性(SL)NHL、中級/濾泡性NHL、中級彌漫性NHL、高級免疫母細胞NHL、高級淋巴母細胞NHL、高級小非裂解細胞NHL、巨大腫瘤疾病NHL、瓦爾登斯特倫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淋巴漿細胞淋巴瘤(LPL)、套細胞淋巴瘤(MCL)、濾泡性淋巴瘤(FL)、彌漫性大細胞淋巴瘤(DLCL)、伯基特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AIDS相關淋巴瘤、單核細胞B細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細胞性淋巴結病、小淋巴球性濾泡性彌漫性大細胞、彌漫性小裂解細胞、大細胞免疫母細胞淋巴母細胞瘤、小非裂解伯基特氏及非伯基特氏濾泡性主要大細胞;濾泡性主要小裂解細胞;及濾泡性混合小裂解及大細胞淋巴瘤。參見Gaidono等人,「Lymphomas」,IN CANCER:PRINCIPLES & PRACTICE OF ONCOLOGY,第2卷:2131-2145(DeVita 等人編,第5版1997)。熟習此項技術者應明瞭,由於分類系統之改變,故此等淋巴瘤通常具有不同名稱,且患有歸類為不同名稱之淋巴瘤之患者亦可受益於本發明之組合治療方案。
在其他較佳實施例中,PTK7調節劑可用以有效治療某些骨髓及血液科惡性疾病,包括白血病,諸如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或B-CLL)或急性骨髓白血病AML。該等白血病主要為老年疾病,在五十歲之後發病率開始增加且在快70歲時達到峰值。CLL一般涉及贅生性周邊血液淋巴細胞增殖。CLL之臨床發現結果涉及淋巴細胞增多、淋巴腺病變、脾腫大、貧血及血小板減少症。AML亦稱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髓母細胞性白血病、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ML中之潛在病理生理學包含最早期發生階段之骨髓細胞成熟停滯。在任一病症之情況下,治療方案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鑒於本發明使用臨床上公認之程序容易地得出。
本發明亦提供存在良性或癌症前期腫瘤之個體的預防或防治性治療。認為不應將任何特定類型之腫瘤或贅生性病症排除在使用本發明之治療以外。然而,腫瘤細胞之類型可能與本發明與第二治療劑,尤其化學治療劑及靶向抗癌劑之組合使用有關。
本發明之其他較佳實施例包含使用PTK7調節劑來治療罹患實體腫瘤之個體。在該等個體中,許多此等實體腫瘤包含顯示可使其尤其易受用所揭示效應物治療影響之各種 遺傳突變之組織。舉例而言,在患有結腸直腸癌之患者中KRAS、APC及CTNNB1及CDH1突變相對常見。此外,罹患具有此等突變之腫瘤之患者通常最難由當前療法治療;具有KRAS突變之彼等患者尤其如此。通常引起單一胺基酸取代之KRAS活化突變亦涉及其他難以治療之惡性疾病,包括肺腺癌、黏液腺瘤及胰臟之腺管癌。
目前,結腸直腸癌患者是否對EGFR抑制藥物或VEGF抑制藥物有反應之最可靠預測例如為測試某些KRAS「活化」突變。35%至45%結腸直腸癌中發生KRAS突變,且腫瘤表現突變型KRAS的患者不會對此等藥物有良好反應。舉例而言,KRAS突變預示結腸直腸癌對盤尼圖單抗(panitumumab)及西妥昔單抗療法缺乏反應(Lievre等人,Cancer Res 66:3992-5;Karapetis等人,NEJM 359:1757-1765)。約85%患有結腸直腸癌之患者具有APC基因之突變(Markowitz及Bertagnolli.NEJM 361:2449-60),且在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及結腸直腸癌之患者中已表徵出800個以上APC突變。大部分此等突變產生介導β-索烴素破壞之功能性能力降低的截短APC蛋白。β-索烴素基因(CTNNB1)之突變亦可使蛋白質穩定性增加,從而引起核輸入且隨後活化若干致癌轉錄程式,此亦為由突變型APC未能適當介導β-索烴素破壞所產生之腫瘤發生機制,該破壞為正常細胞增殖及分化程式保持控制所需要。
CDH1(E-鈣黏附蛋白)表現減少為結腸直腸癌中通常在疾病更晚期觀測到之另一常見現象。E-鈣黏附蛋白為連接及 組織上皮層中之細胞的黏附蛋白接合之中心成員。E-鈣黏附蛋白通常在質膜上以物理方式螯合β-索烴素(CTNNB1);在結腸直腸癌中E-鈣黏附蛋白表現減少導致β-索烴素定位於細胞核且轉錄活化β-索烴素/WNT路徑。異常β-索烴素/WNT信號傳導為腫瘤發生之中樞,且核β-索烴素涉及癌症幹細胞性(Schmalhofer等人,2009 PMID 19153669)。E-鈣黏附蛋白為EphA2(上皮細胞中PTK7配位體之一種已知結合搭配物)之表現及功能所需(Dodge Zantek等人,1999 PMID 10511313;Orsulic S及Kemler R,2000 PMID 10769210)。使用結合PTK7配位體且促效或拮抗Eph受體結合之調節劑可修改、中斷或逆轉促致癌過程。或者,PTK7調節劑可基於PTK7調節劑之結合偏好優先結合具有異常PTK7相互作用之腫瘤細胞。因此,患有帶有上述遺傳性狀之癌症的患者可受益於用前述PTK7調節劑治療。
XIV.製品
亦提供包含一或多個包含一或多個劑量之PTK7調節劑之容器的醫藥包裝及套組。在某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單位劑量,其中該單位劑量含有預定量之包含例如抗PTK7抗體且有或無一或多種其他藥劑之組合物。對於其他實施例,該單位劑量於用於注射之單次使用預填充注射器中供應。在其他實施例中,單位劑量中所含之組合物可包含生理食鹽水、蔗糖或其類似物;緩衝劑,諸如磷酸鹽或其類似物;及/或調配於穩定且有效之pH值範圍內。或者,在 某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可以在添加適當液體(例如無菌水)時可復原之凍乾粉末形式提供。在某些較佳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包含一或多種抑制蛋白質聚集之物質,包括(但不限於)蔗糖及精胺酸。容器上或與容器相關之任何標籤指示封裝之組合物係用於診斷或治療所選疾病病狀。
本發明亦提供用於產生PTK7調節劑及視情況選用之一或多種抗癌劑之單次劑量或多次劑量投藥單位的套組。該套組包含容器及在該容器上或與該容器相關之標籤或藥品說明書。適合容器包括例如瓶子、小瓶、注射器等。容器可由諸如玻璃或塑膠之多種材料形成。容器容納有效治療病狀之組合物,且可具有無菌出入孔(例如容器可為具有皮下注射針可刺穿之塞子的靜脈內溶液袋或小瓶)。該等套組一般將在適合容器中含有醫藥學上可接受之PTK7調節劑調配物及視情況在同一或不同容器中含有一或多種抗癌劑。該等套組亦可含有用於診斷或組合療法之其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調配物。舉例而言,除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之外,該等套組亦可含有諸如以下之多種抗癌劑中之任何一或多者: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藥物;抗血管生成劑;抗轉移劑;靶向抗癌劑;細胞毒性劑;及/或其他抗癌劑。該等套組亦可提供用於結合PTK7調節劑與抗癌劑或診斷劑之適當試劑(例如參見美國專利第7,422,739號,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更特定言之,該等套組可具有含有PTK7調節劑且有或無其他組分之單一容器,或其可具有用於各所要藥劑之不 同容器。在提供組合治療劑以供結合之情況下,可將單一溶液以等莫耳當量組合或以一種組分多於另一種預先混合。或者,套組之PTK7調節劑及任何視情況選用之抗癌劑在投與患者之前可分別維持在不同容器內。該等套組亦可包含用於容納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無菌緩衝劑或其他稀釋劑(諸如注射用抑菌水(BWFI)、磷酸鹽緩衝生理食鹽水(PBS)、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及右旋糖溶液)之第二/第三容器構件。
當套組之組分以一或多種液體溶液提供時,液體溶液較佳為水溶液,其中無菌水溶液尤其較佳。然而,套組組分可以乾粉形式提供。當試劑或組分以乾粉形式提供時,該粉末可藉由添加適合溶劑來復原。預想該溶劑亦可提供於另一容器中。
如上文所簡單說明,該套組亦可含有用於將抗體及任何視情況選用之組分投與動物或患者之構件,例如一或多個針或注射器,或甚至滴管、吸液管或其他此類類似裝置,調配物可由該構件注射或引入動物體內或施用於身體之患病區域。本發明之套組通常亦包括用於容納小瓶或與此類類似裝置的構件及密封以進行商業銷售之其他組件,諸如用於置放及保留所要小瓶及其他裝置之注射或吹模塑膠容器。任何標籤或藥品說明書均指示PTK7調節劑組合物係用於治療癌症,例如結腸直腸癌。
XV.研究試劑
本發明之其他較佳實施例亦利用所揭示調節劑之性質作 為適用於經由諸如流動式細胞測量術、螢光活化細胞分選(FACS)、磁性活化細胞分選(MACS)或雷射介導切片之方法鑑別、分離、切片或增濃腫瘤起始細胞群體或子群的手段。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調節劑可用於表徵及操縱包括癌症幹細胞之TIC的若干相容技術中(例如參見U.S.S.N.12/686,359、12/669,136及12/757,649,各文獻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XVI.雜項
除非本文另外定義,否則與本發明結合使用之科學及技術術語應具有一般技術者所通常理解之含義。此外,除非上下文另有所需,否則單數術語應包括複數且複數術語應包括單數。更特定言之,除非本文另外明確規定,否則如本說明書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單數形式「一(a/an)」及「該(the)」包括複數個指示物。因此,舉例而言,提及「一蛋白質」包括複數個蛋白質;提及「一細胞」包括細胞之混合物,及其類似情況。另外,說明書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提供之範圍包括兩個端點及端點之間的所有點。因此,2.0至3.0之範圍包括2.0、3.0及2.0與3.0之間的所有點。
一般而言,與本文所述之細胞及組織培養、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微生物學、遺傳學及蛋白質及核酸化學及雜交有關之命名法及其技術在此項技術中熟知且常用。本發明之方法及技術一般根據此項技術中熟知之習知方法且如各種通用及更特定參考文獻中所述執行,除非另外指出, 否則該等文獻貫穿本專利說明書引用並論述。例如參見Sambrook J.及Russell D.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第3版,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Cold Spring Harbor,N.Y.(2000);Ausubel等人,Shor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A Compendium of Methods from 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Wiley,John & Sons,Inc.(2002);Harlow及Lane Using 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Cold Spring Harbor,N.Y.(1998);及Coligan等人,Short Protocols in Protein Science,Wiley,John & Sons,Inc.(2003)。酶促反應及純化技術係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如此項技術中通常所實現或如本文中所述執行。與本文所述之分析化學、合成有機化學及醫學及藥物化學結合使用之術語及該等化學之實驗室程序及技術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且常用。
本說明書中所揭示或引用之所有參考文獻或文件不加限制地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此外,任何本文所用之分節標題僅出於組織目的且不應解釋為限制所述標的物。
實例
參考以下實例將更容易瞭解上文如此大體描述之本發明,該等實例係以說明之方式提供且不欲限制本發明。該等實例不欲表示以下實驗為所有實驗或所進行之僅有實驗。除非另外指示,否則份為重量份,分子量為重量平均 分子量,溫度以℃計且壓力為大氣壓或接近大氣壓。
實例1
增濃腫瘤起始細胞群體
為表徵實體腫瘤存在於癌症患者中時該等實體腫瘤之細胞異質性、使用特定表型標記闡明腫瘤永續細胞(TPC;亦即癌症幹細胞:CSC)之特性及鑑別臨床上相關之治療目標,使用業內公認之技術發展及維持大非傳統異種移植(NTX)腫瘤庫。包含大量個別腫瘤細胞株之NTX腫瘤庫經由最初獲自許多罹患多種實體腫瘤惡性疾病之癌症患者的異質腫瘤細胞之多次繼代在免疫功能不全小鼠中傳播。具有明確定義之譜系的大量個別早期繼代NTX腫瘤細胞株之持續可用性極大促進鑑別及分離TPC,此係因為其可允許對自細胞株純化之細胞進行可再現及重複表徵。更特定言之,分離或純化之TPC根據其在小鼠中產生表型及形態異質腫瘤的能力回顧性地加以最準確定義,該等腫瘤重演作為細胞來源之患者腫瘤樣品。因此,使用小分離細胞群體在小鼠中產生完全異質腫瘤之能力強烈指示分離細胞包含TPC之事實。在該工作中,使用最少繼代之NTX細胞株會大大簡化活體內實驗且提供容易證實之結果。此外,早期繼代NTX腫瘤亦對諸如伊立替康(亦即Camptosar®)之治療劑有反應,該等治療劑在臨床上用於適當探查驅動腫瘤生長、對當前療法之抗性及腫瘤重現之潛在機制。
當建立NTX腫瘤細胞株時,使用流動式細胞測量術分析組分腫瘤細胞表型以鑑別可用以表徵、分離、純化或增濃 腫瘤起始細胞(TIC)且分離或分析該等群體內之TPC及TProg細胞的個別標記。就此而言,本發明者採用基於蛋白質表現快速表徵細胞且伴隨鑑別可能適用標記的基於蛋白質組學之專有平台(亦即PhenoPrintTM陣列)。PhenoPrint陣列為包含數百個個別結合分子之專有蛋白質組平台,許多結合分子係獲自商業來源,排列於96孔盤中,其中各孔含有藻紅素螢光通道中之不同抗體及排列於盤上每一孔中之不同螢光染料中之多種其他抗體。此允許經由快速納入相關細胞或經由非藻紅素通道消除不相關細胞來測定所選腫瘤細胞之子群中所關注抗原之表現量。當PhenoPrint陣列與此項技術中熟知之組織解離、移植及幹細胞技術組合使用時(Al-Hajj等人,2004,Dalerba等人,2007及Dylla等人,2008,均同上,各文獻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可以極高效率有效鑑別相關標記且隨後分離及移植特定人類腫瘤細胞子群。
因此,當如同在嚴重免疫功能不全小鼠中對於人類腫瘤所通常進行,建立各種NTX腫瘤細胞株時,腫瘤在達到800 mm3至2,000 mm3時自小鼠切除且使用業內公認之酶消化技術將該等細胞解離成單細胞懸浮液(參見例如美國專利第2007/0292414號,其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使用PhenoPrint陣列自此等懸浮液獲得之資料基於逐個細胞提供絕對(每細胞)與相對(相對於群體中之其他細胞)表面蛋白質表現,產生細胞群體之更複雜表徵及分層。更特定言之,使用PhenoPrint陣列允許快速鑑別預期區別TIC或TPC 與NTG整體腫瘤細胞及腫瘤基質且當自NTX腫瘤模型分離時相對快速表徵表現不同含量之特定細胞表面蛋白之腫瘤細胞子群的蛋白質或標記。詳言之,在腫瘤細胞群體中具有異質表現之蛋白質允許分離表現高及低含量特定蛋白質或標記之不同且高度純化之腫瘤細胞子群及將其移植至免疫功能不全小鼠中,由此有助於評估TPC是否在一個子群或另一個子群中增濃。
術語增濃與分離細胞以同義使用,且意謂與起始或初始細胞群體相比,一種類型細胞之產率(分率)高於其他類型細胞之分率。較佳地,增濃係指與起始細胞群體相比細胞群體中一種類型細胞之百分比增加約10%、約20%、約30%、約40%、約50%或大於50%。
如本文所用,在細胞或組織之情況下,標記意謂呈化學或生物實體形式之任何特徵,該化學或生物實體與特定細胞、細胞群體或組織在鑑別上相關或特別發現於特定細胞、細胞群體或組織中或其上,包括在受疾病或病症影響之組織或細胞群體中或其上所鑑別出之化學或生物實體。如所表現,標記本質上可為形態、功能或生物化學標記。在較佳實施例中,標記為由特定細胞類型(例如TPC)或由某些條件下之細胞(例如在細胞生活週期之特定點期間或特定小生境中之細胞)差別或優先表現之細胞表面抗原。該等標記較佳為蛋白質,且更佳具有如此項技術中已知用於抗體、適體或其他結合分子之抗原決定基。然而,標記可由表面上或細胞內所發現之任何分子組成,包括(但不 限於)蛋白質(肽及多肽)、脂質、多醣、核酸及類固醇。形態標記特徵或性狀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形狀、尺寸及核質比。功能標記特徵或性狀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黏附於特定基質之能力、併入或排除特定染料之能力(例如(但不限於)排除親脂性染料)、在特定條件下遷移之能力及沿特定譜系分化之能力。標記亦可為自報導體基因表現之蛋白質,例如由於將編碼報導體基因之核酸序列引入細胞中且轉錄使得產生可用作標記之報導體蛋白質而由細胞表現之報導體基因。可用作標記之該等報導體基因為例如(但不限於)螢光蛋白酶、染色粒蛋白、抗性基因及其類似物。
在相關意義中,在組織、細胞或細胞群體之情形下,術語標記表型(例如穩定TPC表型)意謂可用以表徵、鑑別、分隔、分離或增濃特定細胞或細胞群體(例如藉由FACS)之任何標記或標記之組合。在特定實施例中,標記表型為可藉由偵測或鑑別細胞表面標記之組合的表現測定之細胞表面表型。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已發現許多標記(或其不存在)與各種癌症幹細胞群體相關且用以分離或表徵腫瘤細胞子群。在此方面,例示性癌症幹細胞標記包含OCT4、Nanog、STAT3、EPCAM、CD24、CD34、NB84、TrkA、GD2、CD133、CD20、CD56、CD29、B7H3、CD46、運鐵蛋白受體、JAM3、羧肽酶M、ADAM9、制瘤素M、Lgr5、Lgr6、CD324、CD325、巢蛋白、Sox1、Bmi-1、eed、easyh1、easyh2、mf2、yy1、smarcA3、smarckA5、 smarcD3、smarcE1、mllt3、FZD1、FZD2、FZD3、FZD4、FZD6、FZD7、FZD8、FZD9、FZD10、WNT2、WNT2B、WNT3、WNT5A、WNT10B、WNT16、AXIN1、BCL9、MYC、(TCF4)SLC7A8、IL1RAP、TEM8、TMPRSS4、MUC16、GPRC5B、SLC6A14、SLC4A11、PPAP2C、CAV1、CAV2、PTPN3、EPHA1、EPHA2、SLC1A1、CX3CL1、ADORA2A、MPZL1、FLJ10052、C4.4A、EDG3、RARRES1、TMEPAI、PTS、CEACAM6、NID2、STEAP、ABCA3、CRIM1、IL1R1、OPN3、DAF、MUC1、MCP、CPD、NMA、ADAM9、GJA1、SLC19A2、ABCA1、PCDH7、ADCY9、SLC39A1、NPC1、ENPP1、N33、GPNMB、LY6E、CELSR1、LRP3、C20orf52、TMEPAI、FLVCR、PCDHA10、GPR54、TGFBR3、SEMA4B、PCDHB2、ABCG2、CD166、AFP、BMP-4、β-索烴素、CD2、CD3、CD9、CD14、CD31、CD38、CD44、CD45、CD74、CD90、CXCR4、核心蛋白聚糖、EGFR、CD105、CD64、CD16、CD16a、CD16b、GLI1、GLI2、CD49b及CD49f。參見例如Schulenburg等人,2010,PMID:20185329,美國專利第7,632,678號及美國專利第2007/0292414號、第2008/0175870號、第2010/0275280號、第2010/0162416號及第2011/0020221號,各文獻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應瞭解,許多此等標記均包括在上文所述之PhenoPrint陣列內。
類似地,與某些腫瘤類型之癌症幹細胞相關之細胞表面 表型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CD44hiCD24low、ALDH+、CD133+、CD123+、CD34+CD38-、CD44+CD24-、CD46hiCD324+CD66c-、CD133+CD34+CD10-CD19-、CD138-CD34-CD19+、CD133+RC2+、CD44+α2β1 hiCD133+、CD44+CD24+ESA+、CD271+、ABCB5+以及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其他癌症幹細胞表面表型。參見例如Schulenburg等人,2010,同上,Visvader等人,2008,PMID:18784658及美國專利第2008/0138313號,各文獻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標記表型,諸如上文方才例示之標記表型可聯合標準流動式細胞測量分析及細胞分選技術使用以表徵、分離、純化或增濃TIC及/或TPC細胞或細胞群體以進行進一步分析。關於本發明所關注的是,CD46、CD324及視情況選用之CD66c高度或異質表現於許多人類結腸直腸癌(「CR」)、乳癌(「BR」)、非小細胞肺癌(NSCLC)、小細胞肺癌(SCLC)、胰臟癌(「PA」)、前列腺癌(「PR」)、黑素瘤(「Mel」)、卵巢癌(「OV」)及頭頸癌(「HN」)腫瘤細胞之表面上,而與所分析之腫瘤試樣是否為原發性患者腫瘤試樣或患者來源之NTX腫瘤無關。
本文將具有陰性表現(亦即「-」)之細胞定義為表現少於或等於在標記其他螢光發射通道中所關注其他蛋白質之完全抗體染色混合液存在下利用螢光通道中之同型對照抗體所觀測到之表現的95%之彼等細胞。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此定義陰性事件之程序稱為「螢光減一(fluorescence minus one)」或「FMO」染色。表現多於使用上文所述 FMO染色程序利用同型對照抗體所觀測到之表現的95%之細胞在本文定義為「陽性」(亦即「+」)。如本文所定義,存在廣泛定義為「陽性」之各種細胞群體。首先,表現低之細胞(亦即「lo」)一般定義為所觀測到之表現高於使用FMO染色利用同型對照抗體所測定之95%且在利用同型對照抗體使用上文所述FMO染色程序所觀測到之表現之95%一個標準差以內之彼等細胞。具有「高」表現之細胞(亦即「hi」)可定義為觀測到之表現高於使用FMO染色利用同型對照抗體所測定之95%且高於利用同型對照抗體使用上文所述FMO染色程序所觀測到之表現之95%一個標準差以上之彼等細胞。在其他實施例中,99%較佳可用作陰性及陽性FMO染色之間的分界點,且在尤其較佳實施例中,百分比可大於99%。
使用基於表現強度及異質性對來自結腸直腸癌患者之若干NTX腫瘤快速鑑別及分級結腸直腸腫瘤抗原的技術(諸如上文所述之技術),候選TPC抗原藉由比較腫瘤與正常鄰近組織進一步評估,且接著至少部分基於惡性細胞中特定抗原之上調或下調進行選擇。此外,根據增濃多種細胞表面標記以能夠將異質腫瘤充分移植至小鼠中(亦即致腫瘤能力)之能力對該等標記進行系統性分析且隨後組合此等標記實質上改良該方法之解析度且改良調整螢光活化細胞分選(FACS)技術以鑑別及表徵移植時僅含所有腫瘤產生能力之不同高度增濃腫瘤細胞子群(亦即腫瘤起始細胞)之能力。
重新申明,術語腫瘤起始細胞(TIC)或致腫瘤(TG)細胞涵蓋腫瘤永續細胞(TPC;亦即癌症幹細胞)與高度增殖性腫瘤祖細胞(TProg),一般而言,其一起包含整體腫瘤或物質之獨特子群(亦即0.1%至25%);其特徵係如上文所定義。大部分以此方式表徵之腫瘤細胞缺乏此腫瘤形成能力,且因此可表徵為非致腫瘤性(NTG)。令人驚奇的是,觀測到使用專有PhenoPrint陣列鑑別之大多數不同標記並不證明使用標準FACS方案增濃結腸直腸腫瘤中之腫瘤起始細胞群體的能力,但可使用不同標記組合來鑑別兩個腫瘤起始細胞子群:TPC及TProg。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儘管TPC與TProg皆可為初級移植物中起始之腫瘤,但TPC與TProg之間的定義差異為以低細胞數量連續移植時TPC永久加速腫瘤生長之能力。此外,儘管其他人已定義可類似地用以增濃致腫瘤細胞之細胞表面標記或酶活性(Dylla等人,2008,同上),但在本發明之發明者發現之前尚不知道組合使用以增濃TPC及TProg之標記/蛋白質與任何組織或贅瘤中含有該等活性之細胞有關。如下文所述,接著使用全轉錄組下一代定序法分析使用上文所提及之細胞表面標記組合分離之特定腫瘤細胞子群以鑑別及表徵差異表現之基因。
實例2
自增濃腫瘤起始細胞群體分離及分析RNA樣品
如實例1所述使所建立之結腸直腸NTX腫瘤細胞株SCRX-CR4繼代且用以在免疫功能不全小鼠中起始腫瘤。 一旦平均腫瘤負荷達到約300 mm3,則將小鼠隨機化且用15 mg/kg伊立替康、25 mg/kg吉西他濱或媒劑對照物(PBS)每週處理兩次歷時至少20天之時間,之後實施安樂死。接著移除腫瘤,且一般使用實例1中所述之技術自新近切除之結腸直腸NTX腫瘤分別分離TPC、TProg及NTG細胞,類似地自胰臟NTX腫瘤分離TG及NTG細胞。更特定言之,藉由FACS分離細胞群體,且即刻離心成團塊且於Qiagen RLTplus RNA溶解緩衝液(Qiagen,Inc.)中溶解。接著將溶胞物儲存於-80℃下直至使用。解凍時,使用Qiagen RNeasy分離套組(Qiagen,Inc.)遵循供應商之說明萃取總RNA且經Nanodrop(Thermo Scientific)及Bioanalyzer 2100(Agilent Technologies)再使用供應商之方案及推薦儀器設定進行定量。所得總RNA製劑適用於基因定序及分析。
製備自如上文所述自經媒劑或化學治療劑處理之小鼠所分離之各別細胞群體獲得之總RNA樣品用於使用Applied Biosystems SOLiD 3.0(藉由寡核苷酸連接/偵測定序)下一代定序平台(Life Technologies)之全轉錄組定序法,以每份樣品5 ng總RNA作為起始物。在若干樣品中,由SOLiD平台產生之資料定位於人類基因組之34,609個基因且能夠偵測PTK7。
一般而言,SOLiD3下一代定序平台能夠對連接至珠粒之純系擴增RNA/DNA片段進行平行定序。接著使用藉由與染料標記寡核苷酸連接進行之定序產生樣品中存在之各片段之50個鹼基讀數,其中總計多於5千萬個讀數產生基 因組中蛋白質之mRNA轉錄物表現量之更加精確之表述。SOLiD3平台不僅能夠捕捉表現,而且能夠捕捉SNP、已知及未知替代性剪接事件及僅基於讀數覆蓋(獨特定位於基因組位置之讀數)之可能的新外顯子發現。因此,使用此下一代平台允許測定轉錄物表現量中之差異以及所表現mRNA轉錄物之蛋白質的特定剪接變異體之差異或偏好。此外,用SOLiD3平台使用經修改Applied Biosystems之全轉錄組方案進行之分析僅需要約5 ng起始物質預先擴增。此在自分選細胞群體萃取總RNA時十分重要,其中與NTG或整體腫瘤相比TPC子集之細胞的數量例如大大減少且因產生極少量可用起始物質。
校正來自SOLiD3平台之兩輪定序資料且轉換且如同標準工業實施一般進行倍率計算。如圖2所見,量測各別SCRx-CR4腫瘤細胞子群中之PTK7基因表現量(表示為每百萬定位於外顯子之讀數中之讀數;RPM_外顯子)。資料分析顯示分別在媒劑或伊立替康處理小鼠中PTK7上調,轉錄物含量高於NTG群體2至4倍之間及高於TProg群體50%至200%。
上文詳述之觀測結果顯示在TPC群體中PTK7表現一般升高且表明PTK7在腫瘤形成及腫瘤維持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因此構成免疫治療方法之受關注目標。
實例3
增濃腫瘤起始細胞群體中PTK7之即時PCR分析
為驗證結腸直腸癌中TPC群體對TProg及NTG細胞以及胰 臟癌中TG對NTG細胞中由全轉錄組定序觀測到之差異PTK7表現,使用TaqMan®定量即時PCR量測如上文所述自各種NTX細胞株分離之各別細胞群體中之基因表現量。應瞭解,該即時PCR分析允許使用對所關注之特定基因具有特異性之引子及探針組更直接且快速地量測個別目標之基因表現量。TaqMan®即時定量PCR在Applied Biosystems 7900HT機器(Life Technologies)上執行,其係用以量測多個患者來源NTX細胞株細胞群體及相應對照物中之PTK7及PTK7基因表現。此外,如TaqMan System所提供之說明書所示且使用市售PTK7及PTK7引子/探針組(Life Technologies)進行該分析。
如圖3所見,使用自2種不同結腸直腸NTX腫瘤細胞株(SCRX-CR4及SCRX-CR5)及胰臟腫瘤細胞株(SCRX-PA3)分離之NTG及TPC群體進行基因表現之定量即時PCR詢問。亦分離TProg細胞群體且分析其SCRx-CR4。圖3中所示之資料集顯示結腸直腸TPC中PTK7基因表現相對於來自同一腫瘤之NTG細胞比較時升高2倍以上。在經歷伊立替康處理之小鼠的TPC中及在胰臟腫瘤之TIC細胞群體(例如SCRx-PA3)中PTK7亦升高2倍以上。使用廣泛公認之即時定量PCR方法,與來自結腸直腸及胰臟患者來源NTX腫瘤之NTG細胞對照物相比較,NTX TPC製劑中PTK7表現升高之觀測結果確認先前實例之SOLiD3全轉錄組定序資料更敏感。該等發現結果進一步支持所觀測到PTK7表現量與形成腫瘤之基本細胞之間的關聯、對治療及重現之抗 性。
實例4
PTK7在未分級分離結腸直腸腫瘤試樣中之表現
根據來自結腸直腸腫瘤之TPC群體中PTK7基因表現與來自同一腫瘤之TProg及NTG細胞相比時升高之事實,進行實驗以確定相對於正常鄰近組織(NAT),未分級分離結腸直腸腫瘤樣品中是否可偵測到PTK7表現升高。亦進行量測以確定與正常組織試樣(NL)中之表現量相比腫瘤中PTK7之表現程度。
更特定言之,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技術設計及製造含有110個不同病期之結腸直腸患者腫瘤試樣、正常鄰近組織及48個正常組織之定製TumorScan qPCR(Origene Technologies)384孔陣列。使用實例3中詳述之程序及相同PTK7特異性引子/探針組,在定製盤之各孔中執行TaqMan®即時定量PCR。
圖4A及圖4B顯示針對正常結腸及直腸組織中之平均表現校正之呈圖形格式之表現資料的結果。更特定言之,圖4A概述使用自110位各種疾病病期(I至IV)之結腸直腸癌患者獲得之168個組織試樣(其中35個組織試樣為來自結腸直腸癌患者之正常鄰近(NAT)組織)及48個來自其他位置之正常組織(NL組織)產生之資料。在曲線圖中,來自各組織試樣/患者之資料由點表示,其中X軸上劃定之各群體之幾何平均值表示為線。類似地,圖4B含有來自24個自各種疾病病期(I至IV)之腫瘤(T)或正常鄰近組織(N)獲得之匹配結腸 直腸患者試樣之資料。在此處,繪製之資料係基於不同樣品來呈現,其中來自個別患者之各別腫瘤與正常鄰近組織之間有關聯。相對於正常鄰近組織,在大部分匹配腫瘤中PTK7之表現明顯較高,其中第3期與第4期之差異表現達到統計顯著性(n4,P0.037)。
圖4A與圖4B指示在所呈現之所有4個病期中,相對於正常鄰近組織,在大部分結腸直腸腫瘤中及在匹配腫瘤試樣中,PTK7基因之表現量升高。此外,相對於進行評估之大多數正常組織,結腸直腸癌任何病期之平均PTK7基因表現似乎升高(圖4A)。此等結果表明在結腸直腸癌中PTK7表現增加,且當與在結腸直腸TPC及胰臟TIC中PTK7表現最大之上文觀測結合時,表明表現PTK7之癌症幹細胞之治療性靶向可為癌症患者提供治療效益。
實例5
例示性腫瘤樣品中PTK7之差異表現
為進一步評估其他結腸直腸癌患者腫瘤樣品及來自診斷患有18種不同實體腫瘤類型中之一者之患者的腫瘤試樣中之PTK7基因表現,使用TissueScan qPCR(Origene Technologies)384孔陣列執行Taqman® qRT-PCR,該等陣列係如實例4所述定製,但包括來自18種不同腫瘤類型之實體腫瘤樣品而非僅結腸直腸樣品。量測之結果呈現於圖5A及圖5B中,且顯示在許多實體腫瘤類型中PTK7之基因表現明顯升高。
就此而言,圖5A及圖5B分別展示來自患有18種不同實 體腫瘤類型中之一者之患者的全腫瘤試樣(灰色點)或匹配正常鄰近組織(NAT;白色點)中人類PTK7基因之相對及絕對基因表現量。在圖5A中,針對所分析之各腫瘤類型之NAT中之平均基因表現校正資料。在圖5B中,評估各種組織/腫瘤中PTK7之絕對表現,其中資料繪製為藉由定量即時PCR達到指數擴增所需之循環數(Ct)。未擴增之試樣分配之Ct值為45,其表示實驗方案中之最後擴增循環。各點表示個別組織試樣,其中平均值表示為黑線。
使用定製組合OriGene TissueScan陣列,觀測到大部分診斷患有結腸直腸癌之患者及診斷患有腎上腺癌、子宮內膜癌、食道癌、肝癌、甲狀腺癌及膀胱癌之大多數患者在其腫瘤中具有相對於NAT明顯更高之PTK7基因表現,表明PTK7可能在此等腫瘤之腫瘤形成及/或腫瘤進展中起作用。亦存在相對於NATP TK7表現升高之肺及前列腺癌患者之子集。由此等研究中亦可清楚,在大多數NAT樣品中PTK7基因表現一般處於中等,其中最高表現在乳房、子宮頸、卵巢、胰臟、睪丸及膀胱中觀測到。此外,此等資料表明關於存在所選過度增殖性病症之患者中之腫瘤形成或腫瘤永續,PTK7表現升高具預示性且可能具有決定性。
實例6
構築及表現PTK7免疫原
為產生及表徵某些本發明之PTK7調節劑,構築及表現兩種形式之PTK7免疫原。最初商業表現載體pCMV6-XL4-PTK7係購自Origene,Inc.。確定全長ORF之序列(圖1A之加 下劃線部分),接著藉由PCR次選殖至pCDH-EF1-MCS-T2A-GFP慢病毒載體(System Biosciences)之EcoRI及NotI位點中。此慢病毒載體表現融合至T2A核糖體跳躍肽及GFP可選擇標記之全長PTK7蛋白質,從而能夠多順反表現於轉導細胞中。根據標準方案使用此慢病毒載體轉導293T細胞或BALB/c 3T3細胞。另外,在使用聚伸乙亞胺轉染細胞之後48小時,使用pCMV6-XL4-PTK7在293T細胞之表面上短暫表現PTK7蛋白質。質膜製劑係使用差速離心自PTK7過度表現細胞獲得。
在其他情況下,使用插入了一部分編碼蛋白質之細胞外域(ECD)的PTK7 cDNA之pEE12.4表現載體(Lonza AG)製備及表現可溶性PTK7免疫原,該蛋白質之細胞外域(ECD)係藉由圖1B中之加下劃線胺基酸所表示之序列編碼。在第一種情況下,將ECD片段同框次選殖在IgK前導序列之下游及8xHis抗原決定基標籤(SEQ ID NO:8)之上游。可溶性His標記PTK7 ECD免疫原藉由CHO-KSV細胞之短暫轉染產生,且使用Ni-NTA樹脂及標準方法(Qiagen Inc.)自細胞上清液純化所分泌之蛋白質。除前述PTK7-ECD-His構築體、上文所述質膜製劑及轉染細胞之外,亦產生及表現Fc-PTK7-ECD構築體。此過程使用高保真KOD Hot Start DNA聚合酶(EMD Chemicals)藉由圖1B中所示之ECD片段之PCR擴增起始。此PCR反應中所用之正向引子具有PTK7序列:GCCATTGTCTTCATCAAGCAGCC(SEQ ID NO:9)且亦包括5' HindIII限制性位點及用於使產物分泌至培養物 上清液中之鼠類IgG信號肽/前導序列。用以擴增此等構築體之反向引子具有PTK7序列:CTGGATCATCTTGTAGGGGGGAG(SEQ ID NO:10)且包括允許選殖於作為合成基因(DNA 2.0 Inc.)定購之人類IgG2 Fc蛋白質上游的5' DraIII及BglII限制性位點。
接著使用HindIII及EcoRI限制性位點將擴增或次選殖產物移至最終表現載體pEE12.4(Lonza AG)中,且保真度藉由DNA定序確認。將質體短暫轉染至CHO-S或293T懸浮液細胞中且藉由用於Fc融合產物之His標記蛋白質或蛋白質A之任一鎳親和管柱進行純化。產物藉由尺寸排阻層析法使用Superdex200管柱(GE Healthcare)在磷酸鹽緩衝鹽水(PBS)(pH 7.2)中進一步純化,其中純化融合蛋白使用布萊德福方法(Bradford method)(Bradford,1976:PMID 942051)進行定量。
實例7
使用hPTK7免疫原產生抗PTK7抗體
呈鼠類抗體形式之PTK-7調節劑係根據本文之教示經由分別用如先前實例所述製造之過度表現全長hPTK7、hPTK7-His或hPTK7-Fc之BALB/3T3或HEK 293細胞接種產生。在此方面,用前述PTK7免疫原之製劑免疫三種品系之雌性小鼠(3者各自為:Balb/c、CD-1、FVB)。小鼠全部經由足墊途徑用在各情況下用相等體積TiterMax®或明礬佐劑乳化之10 μg所選PTK7構築體或1×106個細胞免疫。
使用FACS或固相ELISA分析法篩選小鼠血清中對人類 PTK7具有特異性之小鼠IgG抗體。對於ELISA而言,將盤用0.01 μg/mL至1 μg/mL範圍內之不同濃度之PTK7-His之PBS溶液塗佈隔夜。在用含有0.02%(v/v)吐溫20之PBS洗滌之後,各孔在室溫下用每孔200 μL 3%(w/v)BSA之PBS溶液或2% FCS之PBS溶液阻斷1小時。在室溫下在每孔塗佈50 μL PTK7-His之盤上培育小鼠血清稀釋液1小時。洗滌盤且接著在室溫下與每孔50 μL用3% BSA-PBS或2% FCS-PBS以1:10,000稀釋之HRP標記山羊抗小鼠IgG一起培育1小時。洗滌盤且在室溫下每孔添加100 μL TMB受質溶液(Thermo Scientific 34028)歷時15分鐘。最終,添加等體積之2M H2SO4以停止受質顯色且藉由分光光度計在OD 450下進行分析。
如所示,亦藉由FACS針對過度表現與GFP共同轉導之人類PTK7之細胞測試鼠類血清中之抗PTK7抗體。簡言之,每孔1×105個用人類PTK7及GFP轉導之BALB/3T3細胞與100 μL用PBS/2% FCS以1:100稀釋之小鼠血清一起培育30分鐘。用PBS/2% FCS洗滌細胞且接著每樣品與50 μL用PBS/2% FCS以1:200稀釋之DyeLight 649標記山羊抗小鼠IgG Fc片段特異性二次抗體一起培育。在培育15分鐘之後,用PBS/2% FCS洗滌細胞2次且再懸浮於具有DAPI之PBS/2% FCS中且藉由FACS進行分析。
處死血清陽性免疫小鼠且解剖出引流淋巴結(腿彎部及腹股溝,若增大),且用作抗體產生細胞來源。藉由電融合使B細胞之單細胞懸浮液(375×106個細胞)與非分泌性 P3x63Ag8.653骨髓瘤細胞(ATCC編號CRL-1580)以1:1之比率融合。細胞電融合使用BTX Hybrimmune系統或ECM2001(皆來自BTX Harvard Apparatus)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進行。之後,使電融合細胞再懸浮於補充有偶氮絲胺酸(Sigma編號A9666)之融合瘤選擇培養基(DMEM(Cellgro目錄編號15-017-CM)培養基,含有15%胎兒純系I血清(Hyclone)、10% BM Condimed(Roche Applied Sciences)、1 mM丙酮酸鈉、4 mM L-麩醯胺酸、100 IU青黴素-鏈黴素、50 μM 2-巰基乙醇及100 μM次黃嘌呤)中。在第一次融合中,細胞以每孔2×104個塗鋪於平底微量滴定盤中,之後在選擇性HAT培養基(Sigma,CRL P-7185)中培育兩週。在第二次融合中,融合後將細胞塗鋪於四個T225燒瓶中,每燒瓶90 ml選擇培養基。接著將燒瓶置於含有5% CO2及95%空氣之濕潤37℃培育箱中維持6天至7天。
在生長之後,使用FACSAria I細胞分選儀分選T225中包含來自第二次融合之細胞之文庫且以每孔一個細胞塗鋪於Falcon 96孔U型底培養盤(皆來自BD Biosciences)中。必要時將任何剩餘未用融合瘤文庫細胞冷凍以用於未來測試。接著使所選融合瘤於200 μL含有15%胎兒純系I血清(Hyclone)、10% BM-Condimed(Roche Applied Sciences)、1 mM丙酮酸鈉、4 mM L-麩醯胺酸、100 IU青黴素-鏈黴素、50 μM 2-巰基乙醇及100μM次黃嘌呤之培養基中生長。在兩個融合物於96孔培養盤中生長10天至14天之後,使用ELISA或FACS分析對來自各孔之上清液的抗體對鼠類 PTK7之反應性進行分析。
簡言之,在4℃下用1 μg/mL於碳酸鈉緩衝液中之鼠類PTK7-His塗佈96孔盤(VWR,610744)隔夜。洗滌盤且在37℃下用2% FCS-PBS阻斷一小時且即刻使用或保持於4℃下。在室溫下在盤上培育未稀釋融合瘤上清液一小時。洗滌盤且在室溫下用1% BSA-PBS以1:10,000稀釋之HRP標記山羊抗小鼠IgG探查一小時。在如上文所述與受質溶液一起培育之後,在OD 450下讀取盤。
與上文所述類似亦使用FACS分析針對人類PTK7特異性篩選分泌小鼠免疫球蛋白之生長陽性融合瘤孔。簡言之,每孔1×105個用人類PTK7及GFP轉導之BALB/3T3細胞與25 μL至100 μL融合瘤上清液一起培育30分鐘。用PBS/2% FCS洗滌細胞兩次且接著每樣品與50 μL用PBS/2% FCS以1:200稀釋之DyeLight 649標記山羊抗小鼠IgG Fc片段特異性二次抗體一起培育。在培育15分鐘之後,用PBS/2% FCS洗滌細胞2次且再懸浮於具有DAPI(Life Technologies)之PBS/2% FCS中且藉由FACS進行分析。對於第二次融合,使所得PTK7特異性純系融合瘤擴增且低溫保存於CS-10冷凍介質(Biolife Solutions)中且儲存於液態氮中。
對於第一次融合,使用限制稀釋接種對所選抗原陽性孔進行次選殖。目測檢查盤中單一群落生長之存在且接著藉由如上文所述之抗原特異性ELISA及FACS確認篩選來自單一群落孔之上清液。使所得純系群體擴增且低溫保存於冷凍介質(90% FBS、10% DMSO)中且儲存於液態氮中。
對於第一次融合,選擇來自陽性孔之分泌PTK7之融合瘤(4次採樣,在OD405下20 min>0.75)進行進一步表徵。
在48個盤(4608個孔)上接種之第二次融合由數百次採樣產生約65%之選殖效率。所選純系提供幾十種對人類PTK7具有免疫特異性之鼠類抗體,其中一些亦與鼠類PTK7交叉反應。
實例8
PTK7調節劑之定序及人類化
8(a)定序:
基於上述內容,選擇結合固定人類之許多例示性不同單株抗體及與小鼠PTK7以表觀高親和力交叉反應之抗體進行定序及進一步分析。如圖6A及圖6B中以表格方式所示,實例7中產生之所選單株抗體之輕鏈可變區(圖6A)及重鏈可變區(圖6B)之序列分析確定許多序列具有新穎互補決定區且通常顯示新穎VDJ排列。應注意,圖6A及圖6B中所示之互補決定區係根據Chothia等人,同上定義。
更特定言之,圖6A描繪來自抗PTK7抗體之21個新穎鼠類輕鏈可變區之鄰接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0至60,偶數)及源於代表性鼠類輕鏈之4個人類化輕鏈可變區(SEQ ID NO:62至68,偶數)。類似地,圖6B描繪來自相同抗PTK7抗體之21個新穎鼠類重鏈可變區之鄰接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1至61,奇數)及來自與提供人類化輕鏈相同之鼠類抗體之4個人類化重鏈可變區(SEQ ID NO:63至69,奇數)。因此,總之,圖6A及圖6B提供21個鼠類抗 PTK7抗體(稱為SC6.2.35、SC6.10.2、SC6.4.1、SC6.50.1、SC6.3、SC6.4、SC6.6、SC6.7、SC6.13、SC6.14、SC6.15、SC6.19、SC6.20、SC6.21、SC6.23、SC6.24、SC6.26、SC6.29、SC6.41、SC6.58及SC6.59)及4個人類化抗體(稱為hSC6.23、hSC6.24、hSC6.41及hSC6.58)之註解序列。應注意,命名SC6.4.1及SC6.4僅反映命名異常且調節劑實際上包含具有新穎重鏈及輕鏈可變區序列之兩種個別抗體。
出於本申請案之目的,各特定抗體之SEQ ID NO具有連續性。因此,mAb SC6.2.35分別包含輕鏈及重鏈可變區之SEQ ID NO:20及21。就此而言,SC6.10.2包含SEQ ID NO:22及23,SC6.4.1包含SEQ ID NO:24及25等。此外,圖6A及圖6B中各抗體胺基酸序列之相應核酸序列包括在本申請案內作為其隨附序列表。所包括核酸序列包含比相應胺基酸序列(重鏈或輕鏈)大100之SEQ ID NO。因此,編碼mAb SC6.2.35之重鏈及輕鏈可變區胺基酸序列(亦即SEQ ID NO:20及21)之核酸序列包含SEQ ID NO:120及121。其他抗體核酸序列,包括編碼人類化構築體之抗體核酸序列類似地編號。
作為定序例示性調節劑中之第一步,將所選融合瘤細胞於Trizol®試劑(Life Technologies)中溶解以製備RNA。就此而言,使104個至105個細胞再懸浮於1 ml Trizol中且在添加200 μL氯仿之後用力震盪。接著在4℃下離心樣品10分鐘,且將水相轉移至新鮮微離心管中,其中添加等體積 異丙醇。再用力震盪管且在室溫下培育10分鐘,之後在4℃下離心10分鐘。所得RNA離心塊用1 ml 70%乙醇洗滌一次且在室溫下簡單乾燥,之後再懸浮於40 μL DEPC處理水中。RNA製劑之品質藉由於1%瓊脂糖凝膠中分級分離3 μL進行確定,之後儲存於-80℃下直至使用。
各融合瘤之Ig重鏈之可變區使用經設計以靶向完全小鼠VH譜系之包含32種小鼠特異性前導序列引子的5'引子混合物以及對所有小鼠Ig同型具有特異性之3'小鼠Cγ引子進行擴增。使用相同PCR引子自兩端定序VH之400 bp PCR片段。類似地,經設計以擴增各Vk小鼠家族之32種5' Vk前導序列引子混合物與對小鼠恆定區具有特異性之單一反向引子組合用以擴增及定序輕鏈。使用反轉錄酶聚合酶鏈反應(RT-PCR)由100 ng總RNA擴增VH及VL轉錄物。
各融合瘤進行總計8個RT-PCR反應:V輕鏈4個及Vγ重鏈(γ1)4個。使用QIAGEN一步RT-PCR套組進行擴增(Qiagen,Inc.)。此套組提供Sensiscript及Omniscript反轉錄酶、HotStarTaq DNA聚合酶、dNTP混合物、緩衝液及Q-溶液(能夠有效擴增「困難」(例如富GC)模板之新穎添加劑)之摻合物。使用特異性V區引子直接定序所萃取之PCR產物。使用IMGT分析核苷酸序列以鑑別具有最高定序同源性之生殖系V、D及J基因成員。使用V-BASE2(Retter等人,同上)且藉由VH及VL基因與小鼠生殖系資料庫之比對將衍生序列與Ig V-區及J-區之已知生殖系DNA定序比較。
製備包括3 μL RNA、0.5 100 μM重鏈或輕鏈引子、5 μL 5×RT-PCR緩衝液、1 μL dNTP、1 μL含有反轉錄酶及DNA聚合酶之酶混合物及0.4 μL核糖核酸酶抑制劑RNasin(PromegaBioSystems.)之反應混合物。反應混合物含有反轉錄與PCR所需之所有試劑。熱循環儀程式為RT步驟,50℃ 30分鐘,95℃ 15分鐘,之後30個循環(95℃ 30秒、48℃ 30秒、72℃ 1.0分鐘)。接著最終在72℃下培育10分鐘。
為製備用於直接DNA定序之PCR產物,使用QIAquickTM PCR純化套組根據製造商之方案對其進行純化。自旋轉管柱使用50 μL無菌水溶離DNA且接著由兩個股直接定序。此外,使用VBASE2(資料未圖示)分析所得DNA序列以提供圖6A及圖6B中所示之註解序列。更特定言之,如上文所論述,21種鼠類抗PTK7抗體重鏈及輕鏈可變區之註解胺基酸序列示於圖6A及圖6B中。
8(b)人類化:
使用互補決定區(CDR)移植使實例7中所產生之4種鼠類抗體人類化。基於序列及結構相似性關於功能性人類生殖系基因選擇重鏈及輕鏈之人類構架。就此而言,結構相似性藉由比較小鼠典型CDR結構與具有相同典型結構之人類候選者進行評估,如Chothia等人(同上)所述。
更特定言之,使用電腦輔助CDR移植方法(Abysis Database,UCL Business Plc.)及標準分子工程改造技術使鼠類抗體SC6.23、SC6.24、SC6.41及SC6.58人類化以提供hSC6.23、hSC6.24、hSC6.41及hSC6.58調節劑。可變區之 人類構架區係基於其與小鼠構架序列及其典型結構之最高序列同源性進行選擇。出於分析之目的,根據Kabat等人編號將胺基酸分配至各CDR域。製造若干人類化抗體變異體以產生最佳人類化抗體,其中該等人類化抗體一般保持來自小鼠融合瘤之抗原結合互補決定區(CDR)與人類構架區締合。最終發現,人類化SC6.23、SC6.24、SC6.41及SC6.58 mAb以與其鼠類對應物類似之親和力結合人類PTK7抗原,如使用Biacore系統所量測。
使用業內公認之技術進行分子工程改造程序。為此,根據製造商之方案(Trizol® Plus RNA Purification System,Life Technologies)自融合瘤萃取總mRNA。經設計以擴增各融合瘤之序列特異性5'前導序列引子與3'人類Cγ1引子組合使用以擴增及選殖各人類化抗體之可變區。類似地,經設計以特異性擴增各Vk區之5' Vk前導序列與對人類恆定區具有特異性之單一反向引子組合使用以擴增及選殖輕鏈。選殖擴增之片段作為嵌合人類γ1/鏈且充當各人類化mAb之水準點。
自核苷酸序列資訊,獲得關於SC6.23、SC6.24、SC6.41及SC6.58之重鏈及輕鏈之V、D及J基因區段的資料。基於該序列資料,設計對抗體之Ig VH及VK鏈之前導序列具有特異性之新引子組以選殖重組單株抗體。隨後,將V-(D)-J序列與小鼠Ig生殖系序列比對。SC6.23之重鏈基因鑑別為VH36096(V)、DSP2.3(D)及JH3。SC6.24之重鏈基因鑑別為VHJ558(V)、DSP2.7(D)及JH4。SC6.41之重鏈基因鑑別 為IGHV14-4(V)、DFL16.1(D)及JH2。SC6.58之重鏈基因鑑別為IGHV4-1(V)、DFL16.1(D)及JH4。所有四個輕鏈均為K類。SC6.23 mAb之輕鏈基因鑑別為IGKV14-111及JK5,SC6.24 mAb之輕鏈基因鑑別為IGKV3-5及JK1,SC6.41 mAb之輕鏈基因鑑別為IGKV2-137及JK4生殖系序列,且SC6.58輕鏈鑑別為IGKV17-121及JK4生殖系序列。此等結果概述於下方之表1中。
自所有4個純系獲得之重鏈及輕鏈序列與功能性人類可變區序列比對且對同源性及典型結構評述。重鏈及輕鏈分析之結果分別示於表2及表3中。
因為生殖系選擇及CDR移植過程提供一般保留其結合特徵之抗體,所以顯然很少需要在大部分構築體中插入鼠類殘基。
如上文所提及,所有4種抗體之人類化可變區重鏈及人類化輕鏈之胺基酸序列示於圖6A及圖6B中(SEQ ID NO:62至69)且相應核酸序列(SEQ ID NO:162至169)闡述於隨附序列表中。
更特定言之,人類化SC6.23輕鏈(SEQ ID NO:62及162)及人類化重鏈(SEQ ID NO:63及163)之胺基酸序列及相應核酸序列示於圖6A及圖6B及序列表中。類似地,以相同方式展示人類化SC6.24輕鏈(SEQ ID NO:64及164)及人類化重鏈(SEQ ID NO:65及165)之胺基酸序列及相應核酸序列。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藉由人類化SC6.41輕鏈(SEQ ID NO:66及166)及人類化重鏈(SEQ ID NO:67及167)之胺基酸序列及相應核酸序列闡明。在又一實施例中,描述人類化SC6.58輕鏈(SEQ ID NO:68及168)及人類化重鏈(SEQ ID NO:69及169)之胺基酸序列及相應核酸序列。如下文實例中所表明,各前述人類化抗體充當根據本文教示之有效PTK7調節劑。
在任何情況下,使用業內公認之技術表現及分離所揭示之調節劑。為此,將兩種重鏈之合成人類化可變DNA片段(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選殖至人類IgG1表現載體中。將可變輕鏈片段選殖至人類C-表現載體中。抗體藉由將重鏈及輕鏈共同轉染至CHO細胞中進行表現。
更特定言之,對於抗體產生,進行將鼠類及人類化可變基因PCR產物定向選殖至人類免疫球蛋白表現載體中。Ig基因特異性PCR中所用之所有引子均包括限制性位點(對於IgH為AgeI及XhoI,對於IgK為XmaI及DraIII),其允許分別直接選殖至含有人類IgG1及IGK恆定區之表現載體中。簡言之,PCR產物用Qiaquick PCR純化套組(Qiagen,Inc.)純化,之後分別用AgeI及XhoI(IgH),XmaI及DraIII(IgK)消化。消化之PCR產物進行純化,隨後連接至表現載體中。在具有200U T4-DNA連接酶(New England Biolabs)、7.5 μL消化及純化基因特異性PCR產物及25 ng線性載體DNA之10 μL總體積中進行連接反應。勝任型大腸桿菌DH10B細菌(Life Technologies)用3 μL連接產物經由42℃熱休克轉型,且塗鋪於安比西林培養盤(ampicillin plate)(100 μg/mL)上。接著將VH區之AgeI-EcoRI片段插入pEE6.4HuIgG1(Lonza AG)表現載體之相同位點中,同時將合成XmaI-DraIII VK插入物選殖至各別pEE12.4Hu-表現載體之XmaI-DraIII位點中。
產生人類化抗體之細胞藉由使用293fectin用適當質體轉染HEK 293細胞而產生。在此方面,用QIAprep旋轉管柱(Qiagen)純化質體DNA。人類胚腎(HEK)293T(ATCC編號CRL-11268)細胞於150 mm培養盤(Falcon,Becton Dickinson)中在標準條件下在補充有10%熱不活化FCS、100 μg/mL鏈黴素、100 U/mL青黴素G(所有均來自Life Technologies)之達爾伯克氏改良伊格氏培養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中培養。
對於短暫轉染而言,使細胞生長至80%匯合。將等量IgH及相應IgL鏈載體DNA(各載體DNA為12.5 μg)添加至與含50 μL HEK 293轉染試劑之1.5 mL Opti-MEM混合之1.5 mL Opti-MEM中。在室溫下培育混合物30分鐘且均勻分佈於培養盤。在轉染之後3天收集上清液,置換為20 mL補充有10% FBS之新鮮DMEM且在轉染之後第6天再進行收集。培養物上清液藉由在800×g下離心10分鐘清除細胞碎片且儲存於4℃下。用蛋白質G珠粒(GE Healthcare)純化重組嵌合及人類化抗體。
實例9
PTK7調節劑特徵
9(a)通用調節劑特徵
使用各種方法分析如上文所述產生之所選PTK7調節劑(鼠類與人類化)之免疫化學特徵。特定言之,表徵許多此等抗體關於獼猴及鼠類同源物之親和力、動力學、格化及交叉反應性(例如藉由ForteBio)。調節劑之反應性亦由西方墨點法使用還原及非還原樣品量測,以提供關於抗原決定基為線性或不為線性之一些指示。除圖7A中所示之鼠類及人類抗原結合資料之外,所選鼠類調節劑之抗體表徵之結果亦以表格形式示於圖7B中。最終,如圖7C至圖7E中所示,使用生物膜層干涉量測分析在ForteBio RED(ForteBio,Inc.)用標準抗原濃度系列量測所選鼠類及人類化調節劑之親和力。一般而言,所選調節劑顯示在奈莫耳濃度範圍內 之相對較高親和力。
根據本發明,用三種方法量測調節劑親和力以確保精確度。首先,用ELISA量測固定量針對抗原之連續稀釋液探查之抗體之結合信號,以確定相對調節劑活性(資料未圖示)。其次,接著使用生物膜層干涉量測分析在ForteBio RED(ForteBio,Inc.)上用標準抗原濃度系列量測所選效應物之親和力及動力學常數kon及koff。最終,由表面電漿子共振(Biacore System,GE Healthcare)量測所選調節劑之親和力。基於標準抗原濃度系列且使用1:1朗繆爾結合模型(1:1 Langmuir binding model),使用此項技術中常用之技術確定結合抗原之抗體的Kd及動力學常數kon及koff(例如參見圖7C及圖7E)。一般而言,所選效應物(鼠類或人類化)呈現奈莫耳濃度範圍內之相對較高親和力。在圖7B中之表中,上標B表示用Biacore得到之親和力量測值,而上標F表示利用ForteBio得到之量測值。
亦進行初步研究以確定由PTK7效應物識別之抗原決定基是否包含鄰接胺基酸或由藉由抗原之二級結構並接之非鄰接胺基酸形成。在此方面,在還原(例如使用0.5M DTT)及非還原條件下操作西方墨點法。更特定言之,使用此項技術中熟知之標準電泳技術,呈兩種狀態之PTK7抗原在凝膠上進行電泳且塗墨點,之後暴露於所選調節劑。如圖7B中所示,測試顯然僅與抗原反應之兩種PTK7調節劑,其中雙硫鍵完整(NR)。不測試剩餘PTK7調節劑之西方墨點活性。
關於抗體格化,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及業內公認之夾層法[Analytical Biochemistry 386:172-180(2009)]使用ForteBio Octet Red96分析器(ForteBio,Inc.)來鑑別結合至相同或不同格之抗體。簡言之,將抗體(Ab1)捕捉於抗小鼠捕捉晶片上,之後使用15 μg/mL(100 nM)高濃度非結合抗體阻斷晶片且建立基線。接著藉由特異性抗體(Ab1)捕捉如實例6中所提供之單體重組hPTK7-His(同功異型物a)(500 nM),且將尖端浸入具有與對照物相同之抗體(Ab1)的孔或具有不同抗體(Ab2)的孔中,其中兩種抗體皆為4 μg/mL(25 nM)。若在新抗體下觀測到其他結合,則確定Ab1及Ab2處於不同格。若不存在進一步結合,與對照Ab1類似,則確定Ab2處於同一格。可將此過程擴展以在96孔盤中使用一整列表示獨特格之抗體篩選大型獨特抗體文庫。人類與鼠類PTK7抗原之三種代表性調節劑之例示性資料示於圖7A中。圖7A說明儘管SC6.10.2完全不結合小鼠,但SC6.2.35結合約10%人類且SC6.25.1以相同親和力結合小鼠PTK7-His(注意;在圖7A中抗體指定為H2.35、H10.2及H25.1)。進一步確定此等測試抗體各存在於不同格中。以類似方式,對9種其他PTK7調節劑進行格化分析,結果示於圖7B中。此等資料鑑別出至少7個藉由測試調節劑識別之不同格。表中之ND指示資料未測定。
最終,用ForteBio使用包含重組表現單體抗原之濃度系列評估關於獼猴及鼠類同源物之交叉反應性。如圖7B中所列舉,許多例示性調節劑與小鼠PTK7反應,而所有抗體 均與高度類似之獼猴PTK7交叉反應。
9(b)人類化調節劑特徵
使用此實例中上文所述之技術,分析人類化構築體hSC6.23、hSC6.24、hSC6.41及hSC6.58以確定其結合特徵。另外,對於兩種抗體,將人類化抗體結合直接與親本鼠類抗體相比較,以鑑別由人類化過程所產生之速率常數的任何微小變化。
更特定言之,由Biacore使用表面電漿子共振(SPR)量測鼠類SC6.23之親和力以提供圖7C中所示之結果。基於25、12.5及6.25 nM之濃度系列(在圖7C及圖7D中產生由頂部至底部之曲線)且使用1:1朗繆爾結合模型,估算抗體結合抗原之Kd為2.3 nM。接著對人類化SC6.23構築體進行之類似實驗顯示相等結果(圖7D),指示人類化過程對親和力無不利影響。就此而言,量測指示人類化構築體具有3.9 nM之親和力,其完全在治療性抗體之可接受限度內。實例8中描述之各人類化構築體之類似量測示於圖7E中,且連同此實例中所述之其他技術,顯示所揭示之人類化PTK7調節劑具有治療性抗體所需要之品質。
實例10
所選PTK7調節劑之抗原決定基測定
為進一步改進格化資料且確定如上文所述產生之所選PTK7調節劑所界定之抗原決定區,構築且表現PTK7 ECD之若干不同變異體。更特定言之,使用擴增各種PTK7 Ig域且使其融合至作為合成基因(DNA 2.0)定購之人類IgG2 Fc域上游之BglII限制性位點的引子設計PTK7缺失突變體。接著使用HindIII及EcoRI限制性位點將此等Fc融合蛋白選殖至pEE12.4表現載體(Lonza AG)中。使用293Fectin(Life Technologies)使用分離之無內毒素質體DNA(Qiagen Inc.)轉染黏附性293細胞。轉染後72小時收集來自293轉染細胞之上清液。特定言之,設計以下融合至Fc區之缺失構築體:1. PTK7 ECD Ig域1至2 (SEQ ID NO:70) 圖8A 2. PTK7 ECD Ig域3至7 (SEQ ID NO:71) 圖8B 3. PTK7 ECD Ig域1至5 (SEQ ID NO:72) 圖8C 4. PTK7 ECD Ig域6至7 (SEQ ID NO:73) 圖8D 5. PTK7 ECD Ig域2至3 (SEQ ID NO:74) 圖8E 6. PTK7 ECD Ig域1至4 (SEQ ID NO:75) 圖8F 7. PTK7 ECD Ig域1至7 (SEQ ID NO:3) 圖1C-ECD
前6種此等構築體之胺基酸序列示於圖8A至圖8F中(包含所選PTK7 ECD以及Fc區)。第7種構築體之序列包含融合至Fc域之如圖1C中所示之同功異型物a(SEQ ID NO:3)之細胞外域。
使用此等構築體,測試若干調節劑識別缺失規定Ig域之PTK7蛋白質之能力。經由包含使用結構域缺失構築體之ELISA分析且在標準條件下操作。就此而言,使PTK7 Ig域Fc融合物捕捉於塗佈有山羊抗人類IgG Fc特異性(Jackson Immunoresearch)抗體之ELISA盤上。接著用HRP標記山羊抗小鼠Fc特異性抗體偵測各鼠類抗PTK7抗體結合各種缺 失Fc融合蛋白之能力。
使用此分析,鑑別例示性調節劑係針對特定PTK7 Ig域。ELISA結果之實例定義偵測到之各代表性抗原決定基或結合型態且包括在下方表4內。
基於ELISA分析中之不同陽性結合型態,抗PTK7單株抗體顯然識別若干不同抗原決定基(表4及圖8G)。應注意,在圖8G中,調節劑列為6M,相反SC6及SC6.2.35及SC6.10.2列為H2.35及H10.2。並無抗體僅結合Ig域6至7內之抗原決定基,但此等兩個結構域可有助於由SC6.18及SC6.31結合之Ig3至7 Fc融合構築體之二級/三級結構(表中未示)。此外,三種抗體(SC6.2.35、SC6.4.1及SC6.10.2)識別前4個Ig域中之抗原決定基,且並無抗體結合Ig域6至7內之抗原決定基。在前4個Ig域中,SC6.2.35結合至結構域1至2內之抗原決定基。SC6.4.1識別Ig域2及3之邊界內之抗原決定基。相反,SC6.10.2似乎對前4個Ig域內之任何缺失均敏感,且因此所有4個Ig樣域可能涉及界定抗原決定基SC6.10.2。類似地,一些抗體僅結合全長構築體Ig域1至7,表明Ig缺失可破壞此等抗原決定基之一些結合位點或 二級結構。圖8G提供此等結合型態之圖示,其包括其他抗體及顯示所揭示調節劑之結合位置的類似資料,其中PTK7 ECD之7個Ig域以方框形式表示且使用括弧指明各別抗PTK7抗體之此ECD內所闡明之抗原決定基位置。
實例11
例示性腫瘤樣品中之PTK7蛋白表現
在先前實例中記錄升高之基因表現量且產生抗PTK7之抗體之後,尋求關於所選患者腫瘤群體中相應PTK7蛋白表現之證據。在此方面,提供包含來自11種腫瘤類型或其各別正常鄰近組織之432種組織溶胞物之4種稀釋液的逆相癌症蛋白質溶胞物陣列(ProteoScanTM陣列;OriGene Technologies)以及由HEK 293細胞組成且無或有由外源性啟動子驅動之TP53過度表現之對照物。使用如實例7所述產生之小鼠單株PTK7抗體偵測此陣列上溶胞物中之PTK7蛋白表現,且藉由西方墨點法識別PTK7蛋白(例如純系SC6.2.35)。比色偵測試劑及方案由ProteoScan陣列之製造商提供,使用平板掃描儀使用BZScan2 Java軟體(INSERM-TAGC)將所製造陣列上的斑點轉化成數位影像以定量斑點強度。
該等分析之所選結果示於圖9中且指示在結腸直腸癌、胰臟癌、乳癌及卵巢癌患者來源之腫瘤樣品子集中PTK7蛋白之表現上調。更特定言之,圖9A顯示在結腸直腸腫瘤試樣子集中PTK7蛋白表現似乎明顯升高;當與自前期疾病獲得之試樣的正常鄰近組織或腫瘤組織比較時,在患有 第IV期疾病之患者中尤其如此。如圖9B中所示,在大多數神經內分泌胰臟腫瘤中以及在分別患有乳癌(圖9C)及卵巢癌(圖9D)之患者子集中PTK7蛋白表現亦升高。資料係如上文所述產生且表示為每斑點之平均像素強度(斑點強度)。各樣品中之水平黑色條表示每一各別類別中之試樣的平均值。
此等資料支持以上實例中之觀測結果,PTK7過度表現與結腸直腸癌中之TIC及/或TPC有關及可能涉及增殖及/或存活。鑒於前述實例顯示:a)PTK7基因表現主要與結腸直腸癌中之TPC細胞子群及胰臟腫瘤中之TG細胞子群相關;b)PTK7蛋白表現高於TIC細胞子群;c)在來自晚期結腸直腸癌之全部腫瘤試樣中PTK7蛋白表現升高;及d)通常觀測到在晚期腫瘤中TIC頻率較高,PTK7似乎與支持腫瘤生長之細胞、對療法之抗性及腫瘤重現有關,因此加強PTK7可在支持前述腫瘤中之TPC及/或TIC中起主要作用的命題。
鑒於此等結果,使用流動式細胞測量術評估人類乳房(BR)、肺(LU)、卵巢(OV)、結腸(CR)及腎(KDY)腫瘤異種移植物之非致腫瘤(NTG)及癌症幹細胞(CSC)群體內之PTK7表現。如實例1中所述,可分別使用表型標記CD46-/loCD324-及CD46hi CD324+鑑別、監測及增濃NTG及CSC增濃群體。因此,收集來自免疫功能不全小鼠之人類腫瘤異種移植物、解離且用市售抗CD46、抗CD324及抗PTK7(Miltenyi Biotech)抗體共同染色,之後使用流動式細胞測 量術在CD46-/lo CD324- NTG群體及CD46hi CD324+ CSC群體中評估PTK7表現。更特定言之,使用標準技術用BD FACSCantoTM II流動式細胞儀(BD Biosciences)用確認染色特異性所採用之同型染色及螢光減一(FMO)對照物進行流動式細胞測量分析。
例示性乳房、肺、卵巢、結腸直腸及腎腫瘤樣品之結果示於圖9E中,其中同型對照物以實心灰色標記,NTG細胞群體由陰影線(hatched line)表示且CSC增濃群體由實線顯示。應瞭解,儘管在每一此等腫瘤之NTG群體中表面PTK7染色相對較低,但在CSC增濃群體中表面PTK7染色明顯升高。此等結果至今已使用許多所揭示之調節劑確認(資料未圖示)且代表25種以上所測試之獨特NTX細胞株(包含各種實體腫瘤)。
實例12
所選PTK7調節劑由K562及G401細胞內化
篩選能在K562及G401細胞中內化之藉由如上文所述免疫小鼠所產生之融合瘤之PTK7調節劑。
就此而言,在室溫下用人類TruStain(Biolegend,Inc.,422302)阻斷起始濃度為106/mL之K562細胞(單細胞懸浮液)10分鐘。細胞稀釋成每反應50×103個細胞。在冰上用最終體積為50 μL之抗體上清液染色重複樣品30分鐘,接著用FACS染色培養基(FSM;2%胎牛血清/漢克氏(Hank's)緩衝鹽水溶液/25 mM HEPES[pH 7.4];Mediatech,Inc.)洗滌以移除未結合抗體。之後,在冰上用驢抗小鼠Alexa647 (Life Technologies)進行第二次染色30分鐘。接著再洗滌細胞以移除未結合抗體且使樣品再懸浮於內化培養基(2%胎牛血清/伊斯科夫氏改良達爾伯克氏培養基(Iscove's Modified Dulbecco's Medium))中且在5% CO2中在37℃(或對於對照物為4℃)下培育1小時以允許內化。反應藉由將樣品轉移至冰上且添加冰冷FSM停止。為移除未內化且保留於細胞表面上之任何抗體,在冰上用低pH值磷酸鹽緩衝鹽水(PBS[pH 2.0])處理樣品10分鐘。在此「酸脫除(acid-strip)」步驟之後,用FSM廣泛洗滌樣品,再懸浮於150 μL 含有2 μg/ml DAPI(Life Technologies)之FSM中,且用BD FACS Canto流動式細胞儀進行分析。高於由此實驗中自冰上所培育之細胞所偵測的任何螢光增加均由抗體內化能力產生,其在低pH值磷酸鹽緩衝液處理期間保護螢光分子免於脫離細胞表面。除非另外說明,否則所有培育均在FACS染色培養基中進行。
當使用上文所述酸脫除方案篩選含有個別PTK7抗體純系之融合瘤上清液時,若干上清液顯示螢光對未染色細胞及IgG陰性對照抗體之正位移(圖10A及10B)。如若干抗PTK7抗體能保護Alexa647二次抗體免於酸脫除且產生向右螢光位移所表明,利用此等抗體可觀測到抗體內化。抗體純系SC6.10.2(亦即圖10C中之H10)為能藉由具有此活性之抗PTK7抗體進行典型內化之實例。與IgG對照物相比,約15%含PTK7抗體之上清液(4/27)會誘導內化。使用K562細胞,此資料表明能結合PTK7 ECD之抗體子集會接合抗 原,如同其呈現於細胞上一般,且能夠有效內化。
進一步有跡象表明在圖10D中所示之各種例示性細胞株中,所揭示之調節劑可介導內化。更特定言之,發現神經膠母細胞瘤細胞株(G401威姆氏腫瘤細胞(Wilm's Tumor cell)表現較高含量之PTK7(資料未圖示),表明此細胞株在所選分析條件下可能更敏感且因此能更有效鑑別能誘導內化之調節劑。一般而言,使用具有前述酸脫除程序之此等細胞,篩選來自實例7之170個獨特融合瘤上清液以確定其是否含有內化抗體。將上述篩選中所鑑別出之純化抗體SC6.2.35、SC6.10.2及SC6.25.3(圖10D中表示為H2.35、H10.2及H25.3)用作陽性對照(圖10D)。緊接對照物下方顯示6種例示性上清液中存在之調節劑之內化能力(藉由適當命名鑑別)。在此更詳盡分析下,資料顯示以上所論述之免疫程序所提供之許多調節劑能夠結合PTK7且內化(如1A02、1F02、2A03及2F10所證明),但並非每一純系(2F11及2F09)均具有此能力。
在關於所揭示調節劑之性質的另一證明中,發現以重要方式結合G401細胞之所有所篩選抗體以一定程度內化(圖10E)。如圖10E中之虛線所表示,基於小鼠同型對照抗體將陽性細胞染色設定為4%,由此顯示非特異性染色為0%至3%之細胞。在酸脫除步驟之後(亦即內化後)在37℃及4℃下量測用各抗體染色之G401細胞之平均螢光強度,且使用含有已知數量之螢光分子的8峰值Rainbow珠粒(BD Spherotech編號559123)內插成每細胞之相對受體數。內化 受體數藉由自在37℃下自經歷內化步驟之樣品獲得之受體數減去4℃下自經歷內化步驟之樣品獲得之受體數計算。應注意,PTK7特異性抗體為能誘導內化得到內化受體數之差異達10倍的異質抗體,而與細胞結合程度無關(圖10E之右上象限)。
實例13
PTK7調節劑有助於傳遞細胞毒性劑
穩定連接至抗體之細胞毒性藥物之靶向代表對患有實體腫瘤之患者可能具有極大治療效益之授權抗體方法。為確定上文所述內化PTK7特異性抗體是否能夠介導細胞毒性劑傳遞至活細胞,進行活體外細胞殺死分析,其中使與核糖體不活化蛋白皂草素結合之抗生蛋白鏈菌素(Advanced Targeting Systems)結合至生物素化PTK7抗體,且72小時後藉由量測細胞活力來量測此等皂草素複合物內化及殺死細胞之能力。
特定言之,在96孔培養盤之各孔中每孔塗鋪1×104個G401威姆氏腫瘤細胞。自上清液純化如上文所述呈抗PTK7抗體形式之PTK7調節劑,生物素化且接著稀釋至20 μg/mL。各抗體之等分試樣與抗生蛋白鏈菌素-ZAP(Advanced Targeting Systems)以1:1混合,渦動5秒,且接著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接著製造另外三種抗體-皂草素複合物之10倍連續稀釋液,且分別將50 μL各混合物添加至含有G401細胞之孔中。接著在37℃/5% CO2下培育細胞/抗體-皂草素混合物24小時。在此培育之後,使細胞在圓底 96孔盤中離心,移除上清液且將100 μL新鮮培養基添加至各孔中。接著再培育細胞72小時,之後使用CellTiter-Glo(Promega Inc.)根據製造商之方案計數活細胞數。
使用上文所述細胞殺死分析,顯示包含來自純系SC6.2.35、SC6.10.2及SC6.25.3(在圖11A中表示為H2.35、H10.2且H25.3)之抗體的例示性內化PTK7調節劑介導皂草素毒素內化及細胞殺死。更特定言之,圖11A明顯表明與非特異性同型對照抗體(亦即MOPC)相對比,此等調節劑經由PTK7介導之內化實現細胞殺死之能力。該等資料表明所揭示之調節劑對PTK7具有免疫特異性且能經由細胞表面締合有效介導細胞毒性有效負荷之傳遞且殺死PTK7陽性細胞。
在前述殺死分析之延伸中,使用另外四種例示性調節劑(SC6.23、SC6.41、SC6.51及SC6.58)及用作陽性對照之SC6.10.2證明經由PTK7特異性抗體傳遞細胞毒性有效負荷。為此,在添加抗體及毒素之前一天將以下細胞類型於各別培養基中(每孔500個細胞)塗鋪於96孔組織培養盤中:G401威姆氏腫瘤細胞、使用反轉錄病毒轉導工程改造以在其細胞表面上表現PTK7分子之HEK293T(本文表示為293.PTK7細胞)及充當對照物之HEK293T。
對於此分析而言,將各濃度之純化PTK7調節劑添加至含有塗鋪細胞之各孔中。在添加調節劑之後,將固定量之濃度為4 nM之共價連接至皂草素的抗小鼠IgG Fab片段(Fab-ZAP,Advanced Targeting Systems,編號IT-48)添加 至各孔中且培育培養物72小時。如上文所述使用CellTiter-Glo測定活細胞數。將使用含有具有皂草素-Fab片段之細胞的培養物(但無調節劑)得到之原始發光計數設定為100%參考值,且因此計算所有其他計數(稱為「校正RLU」)。
使用此分析,表明所有測試PTK7抗體(而非同型對照抗體)均能殺死目標細胞(圖11B至圖11D),其中圖11B、圖11C及圖11D說明調節劑分別對G401細胞、293.PTK7細胞及HEK293T細胞之影響。應瞭解,調節劑介導之內化及殺死取決於細胞類型(比較圖11B-G401細胞及圖11D-HEK293T細胞)、目標細胞上PTK7之表現量(比較圖11C-293.PTK7細胞及圖11D-HEK293T細胞)及各種調節劑之固有內化能力。該分析進一步表明由於PTK7特異性抗體與細胞表面不需要額外交聯即可結合,故主要發生內化。基於用以產生圖11B至圖11D之劑量反應曲線(及其他調節劑之類似衍生值,未圖示)之資料,確定各測試調節劑/目標細胞組合之半最大有效濃度(「EC50」)。更特定言之,下方表5列舉如使用上文方才所述的分析對三種目標細胞各自所測定之13種調節劑之EC50(以pM計)。ND表明值未測定。
儘管在個別調節劑中注意到關於殺死之一些變化,但根據表5中之資料明顯存在一些一般趨勢。就此而言,與G401細胞或野生型293細胞相比,該等調節劑一般在介導工程改造PTK過度表現293細胞之細胞殺死中更有效。值得關注的是,許多測試調節劑對介導已知在細胞表面上表現PTK7之非工程改造G401腫瘤細胞殺死相對有效。該等可重現結果指示大量如本文所例示之內化PTK7調節劑之治療可能性。
實例14
PTK7調節劑有助於細胞毒性劑傳遞至致腫瘤細胞中
為確證先前實例之結果且證明PTK7調節劑可介導原發性人類腫瘤細胞之毒素內化及細胞殺死,塗鋪消耗小鼠譜 系之NTX細胞(亦即以低繼代異種移植物在免疫功能不全小鼠中傳播之人類腫瘤細胞)且隨後暴露於抗PTK7抗體及Fab-ZAP。
特定言之,將源於肺(LU)癌、卵巢(OV)癌及黑素瘤(SK)患者之NTX腫瘤解離成單細胞懸浮液且使用有利於癌症幹細胞增殖之業內公認之常用技術於補充有生長因子之無血清培養基中塗鋪於PrimariaTM培養盤(BD Biosciences)上。在37℃/5% CO2/5% O2下培養3至5天之後,使細胞與同型對照(IgG2a)抗體或三種鼠類抗PTK7抗體(0.1 nM之SC6.2.35、SC6.10.2或SC6.25.1;標記為SC6.H2、SC6.H10及SC6.H25)中之一者及如先前實例中大體闡述之Fab-ZAP(40 nM)接觸。接著在5至7天後藉由使用CellTiter Glo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定量剩餘細胞數來評估調節劑介導之皂草素細胞毒性。針對未處理細胞對結果進行校正。
如圖12所示,對於所有腫瘤類型而言,暴露於各測試調節劑(但無同型對照物)引起活細胞數減少。在此方面,應瞭解,殺死細胞之量顯然取決於特異性腫瘤細胞株以及特定調節劑。此等資料表明本發明之調節劑可與來自各種腫瘤類型之各種抗原表現細胞免疫特異性締合、內化且由此介導構成細胞殺死。此外,所揭示調節劑關於在有利於如先前所述癌症幹細胞增殖之條件下培養之NTX腫瘤細胞株如此殺死之能力強烈指示其能選擇性消除癌症幹細胞。
實例15
PTK7調節劑降低癌症幹細胞致腫瘤性
為進一步確定所揭示調節劑降低癌症幹細胞頻率且影響其致腫瘤潛能之能力,將NTX乳房腫瘤細胞用SC6.2.35處理且隨後植入免疫功能不全小鼠中。
就此而言,解離兩個乳癌患者來源之NTX腫瘤(BR13及BR64)且在此項技術中已知維持致腫瘤細胞之條件下培養人類腫瘤細胞,且用如先前實例中所述之PTK7調節劑(及同型對照物)及Fab-ZAP處理。接著,在處理後14天使用Cell Titer Glo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根據細胞活力量測細胞毒性。此外,針對未處理細胞對結果進行校正。
分別如圖13A及圖13B所見,源於BR13(圖13A)及BR64(圖13B)之乳房腫瘤細胞經由皂草素細胞毒性劑之PTK7調節劑介導之免疫特異性締合及內化基本上消除。更特定言之,用0.2 nM之PTK7調節劑SC6.2.35(SC6.H2)處理導致消除約70%至80%細胞,而IgG2a對照物處理之細胞基本上未受影響。該等發現結果與實例13中所見之結果一致且基於所揭示調節劑消除源於多種腫瘤之腫瘤永續細胞之能力進一步證明本發明之廣泛適用性。
為確定所揭示調節劑消除腫瘤起始細胞,將來自兩個乳癌細胞株之經處理製劑移植至小鼠中以確定腫瘤起始細胞是否仍存活。更特定言之,各自獨立地收集來自三個重複孔之細胞,用含有2% BSA之PBS洗滌,再懸浮於100 μl中且接著一般使用實例1中所述之程序移植至個別免疫功能不全小鼠中。每週監測小鼠之腫瘤生長且量測所出現之任何腫瘤以計算其體積。僅移植用IgG對照物處理之NTX BR13及BR64細胞之小鼠發生腫瘤,而移植與PTK7調節劑接觸之細胞之彼等小鼠並未生長腫瘤。此等結果表明TIC藉由能介導毒素傳遞之PTK7調節劑消除(圖13C)。
資料評述顯示植入用PTK7調節劑及皂草素處理任一乳癌細胞株之後剩餘之活細胞並不會導致腫瘤形成。相反,來自兩個乳癌細胞株(亦即用同型對照抗體處理者)之對照細胞在植入時能夠重新起始腫瘤生長。詳言之,2/3植入各對照細胞株(BR22及BR64)之小鼠生長可量測之腫瘤,表明植入之細胞包括腫瘤永續細胞。更重要的是,調節劑處理之細胞不能形成腫瘤強烈暗示植入之細胞不包括腫瘤永續細胞。亦即,根據本發明用PTK7調節劑/皂草素組合處理可選擇性靶向及消除腫瘤永續細胞。在任何情況下,此等資料表明用所揭示之調節劑處理有效降低腫瘤細胞之致腫瘤潛能。
實例16
人類化PTK7調節劑介導細胞毒性劑傳遞
因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在治療性環境中可能採用人類化PTK7調節劑,所以進行研究以證明人類化抗PTK7抗體(如實例8所述製造)經由傳遞細胞毒性劑充當細胞殺死之有效介體。
更特定言之,根據本文教示採用三種例示性人類化PTK7調節劑(hSC6.23、hSC6.58及hSC6.24)以介導細胞毒性有效負荷之引入且消除致腫瘤細胞。一般而言,使用上文實例13中所述之方案,使工程改造以表現PTK7之 HEK293細胞(亦即293.PTK7細胞)暴露於不同濃度之所選調節劑及連接至抗人類Fab之皂草素(Fab-ZAP人類,Advanced Targeting Systems)。在培育之後,洗滌細胞且接著在5至7天後藉由使用CellTiter Glo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定量剩餘細胞數來評估調節劑介導之皂草素細胞毒性。針對未處理細胞對結果進行校正且以圖解方式呈現於圖14中。
圖14中所示之曲線的分析顯示所有三種測試PTK7調節劑極有效地誘導細胞毒性有效負荷之內化,從而降低細胞活力。在此方面,濃度在1 pM與10 pM之間的各調節劑提供細胞活力降低50%,且在100 pM之濃度下降低細胞活力80%以上。此外,根據本發明,此等資料指示可免疫特異性介導細胞毒性劑傳遞至所選細胞群體之高度有效調節劑。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進一步瞭解,本發明可在不背離其精神或中心屬性之情況下以其他特定形式實施。由於本發明之上述描述僅揭示其例示性實施例,故應瞭解其他變化亦涵蓋在本發明之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不限於本文已詳細描述之特定實施例。相反,應參考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作為本發明之範疇及內容之指示。
圖1A至圖1C分別描繪編碼人類PTK7之核酸序列(SEQ ID NO:1)、例示性人類PTK7變異體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且圖1C描繪PTK7之四種代表性同功異型物之比 對及標記序列(SEQ ID NO:3至6),其中圖1A中之加下劃線部分表示PTK7-1開放閱讀框架,圖1B中加下劃線部分表示如本文所定義PTK7之細胞外域且圖1C展示如NCBI之基因資料庫(Gene database)中所報導人類PTK7蛋白質之四種已知例示性同功異型物的蛋白質比對(蛋白質寄存編號:同功異型物a=NP_002812,同功異型物b=NP_690619;同功異型物c=NP_690620;同功異型物d=NP_690621)。圖1C分別揭示基元肽,如SEQ ID NO:11至13之「GxGxFGxV」、「HRDLxxxN」及「SDVWSxG」;圖2為描繪如使用獲自全結腸直腸腫瘤試樣子集之高度增濃腫瘤祖細胞(TProg)、腫瘤永續細胞(TPC)及非致腫瘤細胞(NTG)群體之全轉錄組定序所量測的未處理(-)及伊立替康(irinotecan)處理(+)小鼠中PTK7之基因表現量之圖示;圖3為展示如使用定量RT-PCR所量測,獲自帶有三種不同非傳統異種移植(NTX)結腸直腸或胰臟腫瘤細胞株中之一者的小鼠且針對非致腫瘤(NTG)增濃細胞群體校正之高度增濃腫瘤祖細胞(TProg)及腫瘤永續細胞(TPC)群體中人類PTK7之相對基因表現量之圖示;圖4A及圖4B為展示如針對正常結腸及直腸組織中之表現方式所校正(圖4A)或與正常鄰近組織(圖4B)相匹配,在來自患有I至IV期疾病之患者之全結腸直腸腫瘤試樣中如使用RT-PCR所量測之人類PTK7之相對基因表現量的圖示; 圖5A及圖5B為分別展示如藉由RT-PCR在全腫瘤試樣(灰色點)中所量測且使患者之NAT(白色點)與18種不同實體腫瘤類型之一相匹配的人類PTK7基因之相對或絕對基因表現量之圖示;圖6A及圖6B以表格形式提供如本文實例中所述經分離、選殖及工程改造之多種鼠類及人類化例示性PTK7調節劑之重鏈及輕鏈可變區之鄰接胺基酸序列;圖7A至圖7E以圖解及表格表示法提供例示性PTK7調節劑之生理化學特徵,其中圖7A描繪某些調節劑關於鼠類及人類PTK7之結合特徵,圖7B提供所選調節劑之親和力、格化及交叉反應性資料,圖7C及圖7D展示所選鼠類調節劑及其人類化對應物之比較結合特徵且圖7E提供所選調節劑關於人類PTK7及其鼠類直系同源物之結合親和力;圖8A至圖8G描繪本發明之各種PTK7構築體,其中圖8A至圖8F提供呈Ig-PTK7-ECD構築體形式之6種PTK7調節劑變異體之胺基酸序列,其中各構築體之細胞外域部分不同,且圖8G以圖解方式說明PTK7之細胞外部分之7個Ig域以及如括弧所示由ELISA得出的若干PTK7調節劑之結合區;圖9A至圖9E說明不同腫瘤溶胞物及NTX樣品中PTK7蛋白質之表現量,其中圖9A至圖9D描繪與正常鄰近組織對照相比各種腫瘤及疾病病期之腫瘤溶胞物含量,且圖9E提供說明用所選調節劑對人類非傳統異種移植物之染色的直方圖,其中將對照染色(灰色)與非致腫瘤(虛線)及推定癌症幹細胞群體(實線)上之染色相比較; 圖10A至圖10E以圖解方式說明本發明之所選調節劑在與細胞表面上之PTK7結合時內化之能力,其中圖10C展示與例示性調節劑相關之螢光位移(亦即SC6.10.2,圖10C中稱為H10),且圖10A及圖10B表示對照,圖10D表明來自融合瘤上清液之例示性調節劑可與純化對照(SC6.2.35、SC6.10.2及SC6.25.1,分別稱為H2.35、H10.2及H25.1)相比較針對內化進行篩選,且圖10E說明各種調節劑之內化程度(各資料點表示個別調節劑),其中虛線表示背景截止值且回應於結合事件由細胞內化之PTK7分子數繪示於y軸上;圖11A至圖11D以圖解方式說明所揭示調節劑免疫特異性介導細胞毒性劑傳遞及促進細胞殺死之能力,其中圖11A描繪使用三種例示性調節劑(SC6.2.35、SC6.10.2及SC6.25.3,分別稱為H2.35、H10.2及H25.3)作為靶向部分將細胞毒性有效負荷引導至表現PTK7之細胞,且其中圖11B至圖11D說明4種其他例示性調節劑消除三種個別細胞株之能力,其中在各圖中,向下傾斜曲線指示經由內化毒素導致之細胞殺死;圖12顯示三種例示性PTK7調節劑免疫特異性介導細胞毒性劑傳遞且由此降低多種NTX腫瘤細胞株中腫瘤細胞活力之能力;圖13A至圖13C指示所揭示調節劑降低腫瘤永續細胞頻率且抑制其致腫瘤潛能之能力,其中圖13A及圖13B展示調節劑(亦即標記為SC6.H2之SC6.2.35)介導之細胞毒性劑 傳遞會影響兩種個別NTX乳房腫瘤細胞群體之活力,且圖13C描繪植入免疫功能不全小鼠中時經處理細胞株之致腫瘤性降低;及圖14顯示本發明之例示性人類化PTK7調節劑有效介導細胞毒性劑免疫特異性傳遞及內化至PTK7表現細胞之能力。
<110> 美商史坦森特瑞斯公司<120> 新穎調節劑及使用方法<130> 11200.0006-00270 <140> 101105374 <141> 2012-02-17 <150> PCT/us2011/050451 <151> 2011-09-02 <150> 61/444,614 <151> 2011-02-18 <160> 169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4249 <212> DNA <213> 智人<400> 1 <210> 2 <211> 1070 <212> PRT <213> 智人<400> 2 <210> 3 <211> 1070 <212> PRT <213> 智人<400> 3 <210> 4 <211> 1014 <212> PRT <213> 智人<400> 4 <210> 5 <211> 1030 <212> PRT <213> 智人 <400> 5 <210> 6 <211> 940 <212> PRT <213> 智人 <400> 6 <210> 7 <211> 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6xHis標籤<400> 7 <210> 8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8xHis標籤<400> 8 <210> 9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引子<400> 9 <210> 10 <211> 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引子<400> 10 <210> 11 <211> 8 <212> PRT <213> 未知序列<220> <223> 未知序列之描述:基元肽<220> <221> MOD_RES <222> (2)..(2) <223> 任何胺基酸<220> <221> MOD_RES <222> (4)..(4) <223> 任何胺基酸<220> <221> MOD_RES <222> (7)..(7) <223> 任何胺基酸<400> 11 <210> 12 <211> 8 <212> PRT <213> 未知序列<220> <223> 未知序列之描述:基元肽<220> <221> MOD_RES <222> (5)..(7) <223> 任何胺基酸<400> 12 <210> 13 <211> 7 <212> PRT <213> 未知序列<220> <223> 未知序列之描述:基元肽<220> <221> MOD_RES <222> (6)..(6) <223> 任何胺基酸<400> 13 <210> 14 <400> 14 000 <210> 15 <400> 15 000 <210> 16 <400> 16 000 <210> 17 <400> 17 000 <210> 18 <400> 18 000 <210> 19 <400> 19 000 <210> 20 <211> 112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20 <210> 21 <211> 113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21 <210> 22 <211> 108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22 <210> 23 <211> 115 <212> PRT <213> 小鼠屬 <400> 23 <210> 24 <211> 94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24 <210> 25 <211> 123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25 <210> 26 <211> 108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26 <210> 27 <211> 114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27 <210> 28 <211> 114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28 <210> 29 <211> 118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29 <210> 30 <211> 116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30 <210> 31 <211> 118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31 <210> 32 <211> 111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32 <210> 33 <211> 122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33 <210> 34 <211> 107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34 <210> 35 <211> 122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35 <210> 36 <211> 111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36 <210> 37 <211> 113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37 <210> 38 <211> 108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38 <210> 39 <211> 120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39 <210> 40 <211> 111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40 <210> 41 <211> 118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41 <210> 42 <211> 114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42 <210> 43 <211> 116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43 <210> 44 <211> 107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44 <210> 45 <211> 116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45 <210> 46 <211> 113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46 <210> 47 <211> 118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47 <210> 48 <211> 107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48 <210> 49 <211> 120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49 <210> 50 <211> 111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50 <210> 51 <211> 119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51 <210> 52 <211> 111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52 <210> 53 <211> 121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53 <210> 54 <211> 111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54 <210> 55 <211> 118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55 <210> 56 <211> 113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56 <210> 57 <211> 118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57 <210> 58 <211> 107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58 <210> 59 <211> 120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59 <210> 60 <211> 113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60 <210> 61 <211> 120 <212> PRT <213> 小鼠屬<400> 61 <210> 62 <211> 10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400> 62 <210> 63 <211> 1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400> 63 <210> 64 <211> 11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400> 64 <210> 65 <211> 11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400> 65 <210> 66 <211> 11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400> 66 <210> 67 <211> 11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400> 67 <210> 68 <211> 10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400> 68 <210> 69 <211> 12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400> 69 <210> 70 <211> 43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400> 70 <210> 71 <211> 70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400> 71 <210> 72 <211> 70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400> 72 <210> 73 <211> 42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400> 73 <210> 74 <211> 440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400> 74 <210> 75 <211> 6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多肽<400> 75 <210> 76 <400> 76 000 <210> 77 <400> 77 000 <210> 78 <400> 78 000 <210> 79 <400> 79 000 <210> 80 <400> 80 000 <210> 81 <400> 81 000 <210> 82 <400> 82 000 <210> 83 <400> 83 000 <210> 84 <400> 84 000 <210> 85 <400> 85 000 <210> 86 <400> 86 000 <210> 87 <400> 87 000 <210> 88 <400> 88 000 <210> 89 <400> 89 000 <210> 90 <400> 90 000 <210> 91 <400> 91 000 <210> 92 <400> 92 000 <210> 93 <400> 93 000 <210> 94 <400> 94 000 <210> 95 <400> 95 000 <210> 96 <400> 96 000 <210> 97 <400> 97 000 <210> 98 <400> 98 000 <210> 99 <400> 99 000 <210> 100 <400> 100 000 <210> 101 <400> 101 000 <210> 102 <400> 102 000 <210> 103 <400> 103 000 <210> 104 <400> 104 000 <210> 105 <400> 105 000 <210> 106 <400> 106 000 <210> 107 <400> 107 000 <210> 108 <400> 108 000 <210> 109 <400> 109 000 <210> 110 <400> 110 000 <210> 111 <400> 111 000 <210> 112 <400> 112 000 <210> 113 <400> 113 000 <210> 114 <400> 114 000 <210> 115 <400> 115 000 <210> 116 <400> 116 000 <210> 117 <400> 117 000 <210> 118 <400> 118 000 <210> 119 <400> 119 000 <210> 120 <211> 336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20 <210> 121 <211> 339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21 <210> 122 <211> 324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22 <210> 123 <211> 345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23 <210> 124 <211> 282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24 <210> 125 <211> 375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25 <210> 126 <211> 324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26 <210> 127 <211> 333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27 <210> 128 <211> 341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28 <210> 129 <211> 354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29 <210> 130 <211> 323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30 <210> 131 <211> 354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31 <210> 132 <211> 334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32 <210> 133 <211> 363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33 <210> 134 <211> 322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34 <210> 135 <211> 366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35 <210> 136 <211> 334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36 <210> 137 <211> 339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37 <210> 138 <211> 323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38 <210> 139 <211> 360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39 <210> 140 <211> 334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40 <210> 141 <211> 354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41 <210> 142 <211> 341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42 <210> 143 <211> 348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43 <210> 144 <211> 321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44 <210> 145 <211> 348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45 <210> 146 <211> 340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46 <210> 147 <211> 354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47 <210> 148 <211> 322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48 <210> 149 <211> 360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49 <210> 150 <211> 334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50 <210> 151 <211> 357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51 <210> 152 <211> 334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52 <210> 153 <211> 363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53 <210> 154 <211> 334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54 <210> 155 <211> 354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55 <210> 156 <211> 337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56 <210> 157 <211> 354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57 <210> 158 <211> 322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58 <210> 159 <211> 360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59 <210> 160 <211> 340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60 <210> 161 <211> 360 <212> DNA <213> 小鼠屬<400> 161 <210> 162 <211> 3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聚核苷酸<400> 162 <210> 163 <211> 336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聚核苷酸<400> 163 <210> 164 <211> 33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聚核苷酸<400> 164 <210> 165 <211> 35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聚核苷酸<400> 165 <210> 166 <211> 337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聚核苷酸<400> 166 <210> 167 <211> 35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聚核苷酸<400> 167 <210> 168 <211> 32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聚核苷酸<400> 168 <210> 169 <211> 36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220> <223> 人工序列之描述:合成聚核苷酸<400> 169

Claims (97)

  1. 一種經分離PTK7調節劑。
  2. 如請求項1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PTK7調節劑包含PTK7拮抗劑。
  3. 如請求項1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PTK7調節劑包含抗體或其免疫反應性片段。
  4. 如請求項3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抗體或其免疫反應性片段包含單株抗體。
  5. 如請求項4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單株抗體係選自由嵌合抗體、人類化抗體及人類抗體組成之群。
  6. 如請求項4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單株抗體包含中和抗體。
  7. 如請求項4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單株抗體包含內化抗體。
  8. 如請求項4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單株抗體包含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PTK7同功異型物締合之抗體:同功異型物a、同功異型物b、同功異型物c及同功異型物d。
  9. 如請求項8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單株抗體包含與同功異型物a締合之抗體。
  10. 如請求項9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單株抗體包含具有三個互補決定區之輕鏈可變區及具有三個互補決定區之重鏈可變區,其中該等重鏈及輕鏈互補決定區包含選自由如SEQ ID NO:20至69所示之胺基酸序列(如圖6A 及圖6B中所示)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之互補決定區。
  11. 如請求項9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單株抗體包含輕鏈可變區及重鏈可變區,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由如下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0、SEQ ID NO:22、SEQ ID NO:24、SEQ ID NO:26、SEQ ID NO:28、SEQ ID NO:30、SEQ ID NO:32、SEQ ID NO:34、SEQ ID NO:36、SEQ ID NO:38、SEQ ID NO:40、SEQ ID NO:42、SEQ ID NO:44、SEQ ID NO:46、SEQ ID NO:48、SEQ ID NO:50、SEQ ID NO:52、SEQ ID NO:54、SEQ ID NO:56、SEQ ID NO:58及SEQ ID NO:60,且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由如下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1、SEQ ID NO:23、SEQ ID NO:25、SEQ ID NO:27、SEQ ID NO:29、SEQ ID NO:31、SEQ ID NO:33、SEQ ID NO:35、SEQ ID NO:37、SEQ ID NO:39、SEQ ID NO:41、SEQ ID NO:43、SEQ ID NO:45、SEQ ID NO:47、SEQ ID NO:49、SEQ ID NO:51、SEQ ID NO:53、SEQ ID NO:55、SEQ ID NO:57、SEQ ID NO:59及SEQ ID NO:61。
  12. 如請求項10或11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進一步包含細胞毒性劑。
  13. 一種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包含競爭抗體,其中該競爭抗體抑制如請求項10或11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與PTK7 之結合達至少約40%。
  14. 一種核酸,其編碼如請求項11中所定義之胺基酸重鏈可變區或胺基酸輕鏈可變區。
  15. 一種載體,其包含如請求項14之核酸。
  16. 如請求項1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包含如SEQ ID NO:3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片段。
  17. 如請求項16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PTK7調節劑進一步包含至少一部分免疫球蛋白恆定區。
  18. 如請求項1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調節劑在投與有需要之個體時降低腫瘤起始細胞之頻率。
  19. 如請求項18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頻率降低係使用對於腫瘤起始細胞而言已知增濃之腫瘤細胞表面標記之流動式細胞測量分析來測定。
  20. 如請求項18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頻率降低係使用對於腫瘤起始細胞而言已知增濃之腫瘤細胞表面標記之免疫組織化學偵測來測定。
  21. 如請求項18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等腫瘤起始細胞包含腫瘤永續細胞。
  22. 如請求項1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進一步包含細胞毒性劑。
  23.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
  24. 如請求項23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經分離PTK7調節劑包含單株抗體。
  25. 如請求項24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單株抗體包含人類化抗體。
  26. 如請求項25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人類化抗體包含選自由hSC6.23、hSC6.24、hSC6.41及hSC6.58組成之群的抗體。
  27. 如請求項1之經分離PTK7調節劑,其中該PTK7調節劑包含泛PTK7調節劑。
  28. 一種PTK7調節劑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用以治療個體之PTK7相關病症的藥劑。
  29. 如請求項28之用途,其中該PTK7調節劑包含PTK7拮抗劑。
  30. 如請求項28之用途,其中該PTK7調節劑包含抗體或其免疫反應性片段。
  31. 如請求項30之用途,其中該抗體或其免疫反應性片段包含單株抗體。
  32. 如請求項31之用途,其中該單株抗體係選自由嵌合抗體、人類化抗體及人類抗體組成之群。
  33. 如請求項32之用途,其中該單株抗體包含輕鏈可變區及重鏈可變區,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由如下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0、SEQ ID NO:22、SEQ ID NO:24、SEQ ID NO:26、SEQ ID NO:28、SEQ ID NO:30、SEQ ID NO:32、SEQ ID NO:34、SEQ ID NO:36、SEQ ID NO:38、SEQ ID NO:40、SEQ ID NO: 42、SEQ ID NO:44、SEQ ID NO:46、SEQ ID NO:48、SEQ ID NO:50、SEQ ID NO:52、SEQ ID NO:54、SEQ ID NO:56、SEQ ID NO:58及SEQ ID NO:60,且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由如下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21、SEQ ID NO:23、SEQ ID NO:25、SEQ ID NO:27、SEQ ID NO:29、SEQ ID NO:31、SEQ ID NO:33、SEQ ID NO:35、SEQ ID NO:37、SEQ ID NO:39、SEQ ID NO:41、SEQ ID NO:43、SEQ ID NO:45、SEQ ID NO:47、SEQ ID NO:49、SEQ ID NO:51、SEQ ID NO:53、SEQ ID NO:55、SEQ ID NO:57、SEQ ID NO:59及SEQ ID NO:61。
  34. 如請求項33之用途,其中該單株抗體為人類化抗體。
  35. 如請求項31之用途,其中該單株抗體包含中和抗體。
  36. 如請求項31之用途,其中該單株抗體包含內化抗體。
  37. 如請求項36之用途,其中該內化抗體包含細胞毒性劑。
  38. 如請求項28之用途,其中該PTK7相關病症包含過度增殖性病症。
  39. 如請求項38之用途,其中該過度增殖性病症包含贅生性病症。
  40. 如請求項39之用途,其中該贅生性病症包含實體腫瘤。
  41. 如請求項40之用途,其中贅生性病症包含腎上腺癌、膀胱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肝癌、肺癌、卵巢癌、結腸直腸癌、胰臟癌、前列腺癌或乳癌。
  42. 如請求項39之用途,其中該贅生性病症包含血液科惡性疾病。
  43. 如請求項42之用途,其中該血液科惡性疾病包含白血病或淋巴瘤。
  44. 如請求項39之用途,其中罹患該贅生性病症之該個體顯示包含腫瘤起始細胞之腫瘤。
  45. 如請求項44之用途,其中該藥劑用於與降低該個體之腫瘤起始細胞頻率之方法組合使用。
  46. 如請求項45之用途,其中該頻率降低係使用對於腫瘤起始細胞而言已知增濃之腫瘤細胞表面標記的流動式細胞測量分析或對於腫瘤起始細胞而言已知增濃之腫瘤細胞表面標記的免疫組織化學偵測來測定。
  47. 如請求項45之用途,其中該頻率降低係使用活體外或活體內限制稀釋分析來測定。
  48. 如請求項47之用途,其中該頻率降低係使用包含將活人類腫瘤細胞移植至免疫功能不全小鼠中之活體內限制稀釋分析來測定。
  49. 如請求項48之用途,其中使用活體內限制稀釋分析測定之該頻率降低包含使用泊松分佈統計(Poisson distribution statistics)定量腫瘤起始細胞頻率。
  50. 如請求項47之用途,其中該頻率降低係使用包含將活人類腫瘤細胞限制稀釋沈積於活體外群落支持條件中之活體外限制稀釋分析來測定。
  51. 如請求項50之用途,其中使用活體外限制稀釋分析測定 之該頻率降低包含使用泊松分佈統計定量腫瘤起始細胞頻率。
  52. 如請求項28之用途,其中該藥劑用於與抗癌劑組合使用。
  53. 如請求項28之用途,其中該PTK7調節劑包含如SEQ ID NO:3中所示之胺基酸序列或其片段。
  54. 如請求項28之用途,其中該PTK7調節劑包含泛PTK7調節劑。
  55. 一種PTK7調節劑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用以降低個體之腫瘤起始細胞頻率的藥劑。
  56. 如請求項55之用途,其中該等腫瘤起始細胞包含腫瘤永續細胞。
  57. 如請求項56之用途,其中該等腫瘤永續細胞為CD44+或CD133+細胞。
  58. 如請求項55之用途,其中該PTK7調節劑包含抗體。
  59. 如請求項58之用途,其中該抗體包含單株抗體。
  60. 如請求項59之用途,其中該單株抗體進一步包含細胞毒性劑。
  61. 如請求項55之用途,其中該個體罹患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贅生性病症:腎上腺癌、膀胱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肝癌、肺癌、卵巢癌、結腸直腸癌、胰臟癌、前列腺癌及乳癌。
  62. 如請求項55之用途,其中該腫瘤起始細胞頻率降低至少10%。
  63. 如請求項55之用途,其中該頻率降低係使用對於腫瘤起始細胞而言已知增濃之腫瘤細胞表面標記的流動式細胞測量分析或對於腫瘤起始細胞而言已知增濃之腫瘤細胞表面標記的免疫組織化學偵測來測定。
  64. 一種PTK7調節劑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用以治療罹患血液科惡性疾病之個體的藥劑。
  65. 如請求項64之用途,其中該PTK7調節劑包含單株抗體。
  66. 一種PTK7調節劑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用以敏化用於以抗癌劑治療之個體之腫瘤的藥劑。
  67. 如請求項66之用途,其中該PTK7調節劑包含抗體。
  68. 如請求項66之用途,其中該腫瘤為實體腫瘤。
  69. 如請求項66之用途,其中該抗癌劑包含化學治療劑。
  70. 如請求項66之用途,其中該抗癌劑包含免疫治療劑。
  71. 一種診斷有需要之個體之過度增殖性病症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a.自該個體獲得組織樣品;b.使該組織樣品與至少一種PTK7調節劑接觸;及c.偵測或定量與該樣品締合之該PTK7調節劑。
  72. 如請求項71之方法,其中該PTK7調節劑包含單株抗體。
  73. 如請求項72之方法,其中該抗體與報導體可操作地締合。
  74. 一種適用於診斷或治療PTK7相關病症之製品,其包含含有PTK7調節劑之容器及使用該PTK7調節劑來治療或診斷該PTK7相關病症之說明材料。
  75. 如請求項74之製品,其中該PTK7調節劑為單株抗體。
  76. 如請求項74之製品,其中該容器包含可讀取盤。
  77. 一種內化PTK7調節劑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用以治療罹患贅生性病症之個體的藥劑。
  78. 如請求項77之用途,其中該PTK7調節劑包含抗體。
  79. 如請求項78之用途,其中該抗體包含單株抗體。
  80. 如請求項79之用途,其中該單株抗體進一步包含細胞毒性劑。
  81. 如請求項80之用途,其進一步包含投與抗癌劑之步驟。
  82. 一種中和PTK7調節劑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用以治療罹患贅生性病症之個體的藥劑。
  83. 如請求項82之用途,其中該PTK7調節劑包含抗體。
  84. 如請求項83之用途,其中該抗體包含單株抗體。
  85. 如請求項84之用途,其中該單株抗體包含人類化抗體。
  86. 如請求項85之用途,其中該人類化抗體進一步包含細胞毒性劑。
  87. 如請求項82之用途,其中該贅生性病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腎上腺癌、膀胱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肝癌、肺癌、卵巢癌、結腸直腸癌、胰臟癌、前列腺癌及乳癌。
  88. 一種鑑別、分離、切片或增濃腫瘤起始細胞群體之方法,其包含使該等腫瘤起始細胞與PTK7調節劑接觸之步驟。
  89. 如請求項88之方法,其中該PTK7調節劑包含抗體。
  90. 一種PTK7調節劑,其包含人類化抗體,其中該人類化抗體包含輕鏈可變區及重鏈可變區,其中該輕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由如下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2、SEQ ID NO:64、SEQ ID NO:66及SEQ ID NO:68,且其中該重鏈可變區包含與選自由如下所示之胺基酸序列組成之群的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SEQ ID NO:63、SEQ ID NO:65、SEQ ID NO:67及SEQ ID NO:69。
  91. 一種PTK7調節劑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用以抑制或預防個體之轉移的藥劑。
  92. 如請求項91之用途,其中該個體在投與該PTK7調節劑之前或之後經歷減積程序。
  93. 如請求項92之用途,其中該減積程序包含投與至少一種抗癌劑。
  94. 一種PTK7調節劑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用以對個體進行維持療法的藥劑。
  95. 如請求項94之用途,其中在投與該PTK7調節劑之前該個體已針對贅生性病症進行治療。
  96. 一種PTK7調節劑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用以消耗罹患過度增殖性病症之個體之腫瘤起始細胞的藥劑。
  97. 一種PTK7調節劑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用以活體內診斷、偵測或監測個體之PTK7相關病症之藥劑。
TW101105374A 2011-02-18 2012-02-17 新穎調節劑及使用方法 TWI6244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44614P 2011-02-18 2011-02-18
US61/444,614 2011-02-18
PCT/US2011/050451 WO2012031280A2 (en) 2010-09-03 2011-09-02 Identification and enrichment of cell subpopulations
??PCT/US2011/050451 2011-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9729A true TW201309729A (zh) 2013-03-01
TWI624476B TWI624476B (zh) 2018-05-21

Family

ID=466729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5374A TWI624476B (zh) 2011-02-18 2012-02-17 新穎調節劑及使用方法
TW106111590A TWI696635B (zh) 2011-02-18 2012-02-17 新穎調節劑及使用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1590A TWI696635B (zh) 2011-02-18 2012-02-17 新穎調節劑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31)

Country Link
US (3) US9409995B2 (zh)
EP (2) EP2675827B1 (zh)
JP (2) JP6296796B2 (zh)
KR (1) KR102022734B1 (zh)
CN (2) CN107056945A (zh)
AR (1) AR085281A1 (zh)
AU (3) AU2012219313C1 (zh)
BR (1) BR112013021134B1 (zh)
CA (1) CA2827637C (zh)
CO (1) CO6791571A2 (zh)
CY (1) CY1123551T1 (zh)
DK (1) DK2675827T3 (zh)
ES (1) ES2829206T3 (zh)
HR (1) HRP20201399T1 (zh)
HU (1) HUE050657T2 (zh)
IL (3) IL228018A (zh)
LT (1) LT2675827T (zh)
MX (1) MX356434B (zh)
MY (1) MY173880A (zh)
PE (2) PE20141028A1 (zh)
PH (1) PH12018500452A1 (zh)
PL (1) PL2675827T3 (zh)
PT (1) PT2675827T (zh)
RS (1) RS60841B1 (zh)
RU (2) RU2627176C2 (zh)
SA (1) SA112330278B1 (zh)
SG (2) SG10201603926SA (zh)
SI (1) SI2675827T1 (zh)
TW (2) TWI624476B (zh)
WO (1) WO2012112943A1 (zh)
ZA (1) ZA20130695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9022B (zh) * 2014-04-30 2019-12-11 美商輝瑞大藥廠 抗-ptk7抗體-藥物結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78264B2 (en) 2010-09-03 2017-10-03 Abbvie Stemcentrx Llc Identification and enrichment of cell subpopulations
EP2689787A1 (en) 2010-09-03 2014-01-29 Stem Centrx, Inc. Identification and enrichment of cell subpopulations
US20130061340A1 (en) * 2011-09-02 2013-03-07 Stem Centrx, Inc. Identification and Enrichment of Cell Subpopulations
SA112330278B1 (ar) * 2011-02-18 2015-10-09 ستيم سينتركس، انك. مواد ضابطة جديدة وطرق للاستخدام
US10323081B2 (en) * 2011-07-06 2019-06-18 Genmag A/S Modulation of 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through modifications of the C-terminus of antibody heavy chains
US9574013B2 (en) 2012-12-07 2017-02-21 Vanderbilt University Antibodies against factor XII and uses thereof
US10072093B2 (en) * 2013-07-04 2018-09-11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Fusion protein to target and treat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ells
CN105980852B (zh) * 2014-04-17 2019-07-26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细胞分析方法和系统、装置
CN110709101B (zh) * 2017-03-23 2024-05-07 宾夕法尼亚大学理事会 抗C5a抗体及其应用
US10767164B2 (en) 2017-03-30 2020-09-08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Microenvironments for self-assembly of islet organoids from stem cells differentiation
EP3759129A1 (en) 2018-02-28 2021-01-06 Pfizer Inc Il-15 variants and uses thereof
PE20210488A1 (es) 2018-05-23 2021-03-15 Pfizer Anticuerpos especificos para gucy2c y sus usos
TWI793325B (zh) 2018-05-23 2023-02-21 美商輝瑞大藥廠 對cd3具特異性之抗體及其用途
WO2020014175A1 (en) * 2018-07-10 2020-01-16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analyzing immortalized megakaryocyte progenitor cell lines and platelet-like particles derived therefrom
SG11202104631SA (en) 2018-11-07 2021-06-29 Crispr Therapeutics Ag Anti-ptk7 immune cell cancer therapy
US20220370606A1 (en) 2018-12-21 2022-11-24 Pfizer Inc. Combination Treatments Of Cancer Comprising A TLR Agonist
US11339159B2 (en) 2019-07-17 2022-05-24 Pfizer Inc. Toll-like receptor agonists
KR20220114043A (ko) * 2019-12-16 2022-08-17 2세븐티 바이오, 인코포레이티드 항-bcma car 항체, 접합체, 및 사용 방법
MX2022006578A (es) 2019-12-17 2022-07-04 Pfizer Anticuerpos especificos para cd47, pd-l1 y sus usos.
ES2969732T3 (es) 2019-12-18 2024-05-22 Pfizer Régimen de tratamiento del cáncer una vez al día con un inhibidor de PRMT5
WO2021181233A2 (en) 2020-03-09 2021-09-16 Pfizer Inc. Fusion proteins and uses thereof
KR20230008197A (ko) 2020-05-13 2023-01-13 화이자 인코포레이티드 암을 치료하기 위한 방법, 요법 및 용도
EP4182346A1 (en) 2020-07-17 2023-05-24 Pfizer Inc. Therapeutic antibodies and their uses
MX2023003034A (es) 2020-09-14 2023-04-10 Pfizer Metodos, terapias y usos para tratar el cancer.
JP2024500847A (ja) 2020-12-18 2024-01-10 センチュリー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適合可能な受容体特異性を有するキメラ抗原受容体システム
WO2022153161A1 (en) 2021-01-14 2022-07-21 Pfizer Inc. Treatment of cancer using a prmt5 inhibitor
CN115894696A (zh) * 2021-08-18 2023-04-04 和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抗ptk7单域抗体及其应用
WO2023108101A1 (en) * 2021-12-09 2023-06-15 Emory University Antibodies that inhibit glycoprotein ib-ix mediated platelet signaling and uses in managing bleeding conditions
WO2023218320A1 (en) 2022-05-11 2023-11-16 Pfizer Inc. Anti-lymphotoxin beta receptor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WO2023242769A1 (en) 2022-06-17 2023-12-21 Pfizer Inc. Il-12 variants, anti-pd1 antibodies, fusion proteins, and uses thereof
WO2024003773A1 (en) 2022-07-01 2024-01-04 Pfizer Inc. 2,7-naphthyridine compounds as mastl inhibitors
WO2024009191A1 (en) 2022-07-05 2024-01-11 Pfizer Inc. Pyrido[4,3-d]pyrimidine compounds
GB202212077D0 (en) 2022-08-18 2022-10-05 Tribune Therapeutics Ab Agents that inhibit ccn ligand-induced signalling for treating disease
WO2024074977A1 (en) 2022-10-04 2024-04-11 Pfizer Inc. Substituted 1 h-pyrazolo-pyridine and-pyrimidine compounds
WO2024080325A1 (ja) * 2022-10-14 2024-04-18 Jsr株式会社 抗体及びその使用
WO2024084364A1 (en) 2022-10-18 2024-04-25 Pfizer Inc. Compound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WO2024105563A1 (en) 2022-11-16 2024-05-23 Pfizer Inc. Substituted bicyclic pyridone derivativ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5551A (en) 1977-07-13 1981-05-05 U.S. Philips Corporation Drive for transporting and reversing an ink ribbon, and for withdrawing the printing head in printing devices
US4111824A (en) 1977-07-21 1978-09-05 Gulf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iquid dielectric composition based on a fraction derived from the alkylation product of benzene with ethylene
FR2413974A1 (fr) 1978-01-06 1979-08-03 David Bernard Sechoir pour feuilles imprimees par serigraphie
US4399216A (en) 1980-02-25 1983-08-16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Processes for inserting DNA into eucaryotic cells and for producing proteinaceous materials
US4816567A (en) 1983-04-08 1989-03-28 Genentech, Inc. Recombinant immunoglobin preparations
US4740461A (en) 1983-12-27 1988-04-26 Genetics Institute, Inc. Vectors and methods for transformation of eucaryotic cells
US4703004A (en) 1984-01-24 1987-10-27 Immunex Corporation Synthesis of protein with an identification peptide
JP2532858B2 (ja) 1985-04-01 1996-09-11 セルテツク リミテツド 形質転換したミエロ―マ細胞系
US4676980A (en) 1985-09-23 1987-06-3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arget specific cross-linked heteroantibodies
GB8601597D0 (en) 1986-01-23 1986-02-26 Wilson R H Nucleotide sequences
US6548640B1 (en) 1986-03-27 2003-04-15 Btg International Limited Altered antibodies
US4959455A (en) 1986-07-14 1990-09-25 Genetics Institute, Inc. Primate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 IL-3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US4912040A (en) 1986-11-14 1990-03-27 Genetics Institute, Inc. Euc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
WO1988007089A1 (en) 1987-03-18 1988-09-22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Altered antibodies
US5750172A (en) 1987-06-23 1998-05-12 Pharming B.V. Transgenic non human mammal milk
GB8717430D0 (en) 1987-07-23 1987-08-26 Celltech Ltd Recombinant dna product
US5336603A (en) 1987-10-02 1994-08-09 Genentech, Inc. CD4 adheson variants
GB8809129D0 (en) 1988-04-18 1988-05-18 Celltech Ltd Recombinant dna methods vectors and host cells
US5223409A (en) 1988-09-02 1993-06-29 Protein Engineering Corp. Directed evolution of novel binding proteins
GB8823869D0 (en) 1988-10-12 1988-11-16 Medical Res Council Production of antibodies
KR900005995A (ko) 1988-10-31 1990-05-07 우메모또 요시마사 변형 인터류킨-2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5530101A (en) 1988-12-28 1996-06-25 Protein Design Labs, Inc. Humanized immunoglobulins
DK0479909T3 (da) 1989-06-29 1997-04-07 Medarex Inc Bispecifikke reagenser til AIDS-behandling
US5112946A (en) 1989-07-06 1992-05-12 Repligen Corporation Modified pf4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FR2650598B1 (fr) 1989-08-03 1994-06-03 Rhone Poulenc Sante Derives de l'albumine a fonction therapeutique
WO1991006570A1 (en) 1989-10-25 1991-05-16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HYBRID Fc RECEPTOR MOLECULES
US5959177A (en) 1989-10-27 1999-09-28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genic plants expressing assembled secretory antibodies
US5633076A (en) 1989-12-01 1997-05-27 Pharming Bv Method of producing a transgenic bovine or transgenic bovine embryo
US6075181A (en) 1990-01-12 2000-06-13 Abgenix, Inc.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US6150584A (en) 1990-01-12 2000-11-21 Abgenix, Inc. Human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immunized xenomice
US5314995A (en) 1990-01-22 1994-05-24 Oncogen Therapeutic interleukin-2-antibody based fusion proteins
US5427908A (en) 1990-05-01 1995-06-27 Affymax Technologies N.V. Recombinant library screening methods
US5349053A (en) 1990-06-01 1994-09-20 Protein Design Labs, Inc. Chimeric ligand/immunoglobulin molecules and their uses
WO1992000373A1 (en) 1990-06-29 1992-01-09 Biosource Genetics Corporation Melanin production by transformed microorganisms
GB9015198D0 (en) 1990-07-10 1990-08-29 Brien Caroline J O Binding substance
DK0585287T3 (da) 1990-07-10 2000-04-17 Cambridge Antibody Tech Fremgangsmåde til fremstilling af specifikke bindingsparelementer
US5545806A (en) 1990-08-29 1996-08-13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661016A (en) 1990-08-29 1997-08-26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of various isotypes
US5633425A (en) 1990-08-29 1997-05-27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capable of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US5625126A (en) 1990-08-29 1997-04-29 Genpharm International, Inc. Transgenic non-human animals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antibodies
DK0546073T3 (da) 1990-08-29 1998-02-02 Genpharm Int Frembringelse og anvendelse af transgene, ikke-humane dyr, der er i stand til at danne heterologe antistoffer
ATE164395T1 (de) 1990-12-03 1998-04-15 Genentech Inc Verfahren zur anreicherung von proteinvarianten mit geänderten bindungseigenschaften
ATE145428T1 (de) 1990-12-14 1996-12-15 Cell Genesys Inc Chimärische ketten zur transduktion von rezeptorverbundenen signalwegen
JP4146512B2 (ja) 1991-03-01 2008-09-10 ダイアックス コープ. 小型タンパク質
CA2108147C (en) 1991-04-10 2009-01-06 Angray Kang Heterodimeric receptor libraries using phagemids
EP0586505A1 (en) 1991-05-14 1994-03-16 Repligen Corporation Heteroconjugate antibodies for treatment of hiv infection
DE4122599C2 (de) 1991-07-08 1993-11-11 Deutsches Krebsforsch Phagemid zum Screenen von Antikörpern
US5622929A (en) 1992-01-23 1997-04-22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Thioether conjugates
US5667988A (en) 1992-01-27 1997-09-16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s for producing antibody libraries using universal or randomized immunoglobulin light chains
FR2686901A1 (fr) 1992-01-31 1993-08-06 Rhone Poulenc Rorer Sa Nouveaux polypeptides antithrombotiques, leur preparation et compositions pharmaceutiques les contenant.
FR2686899B1 (fr) 1992-01-31 1995-09-01 Rhone Poulenc Rorer Sa Nouveaux polypeptides biologiquement actifs, leur preparation et compositions pharmaceutiques les contenant.
US5714350A (en) 1992-03-09 1998-02-03 Protein Design Labs, Inc. Increasing antibody affinity by altering glycosylation in the immunoglobulin variable region
US5447851B1 (en) 1992-04-02 1999-07-06 Univ Texas System Board Of Dna encoding a chimeric polypeptide comprising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tnf receptor fused to igg vectors and host cells
ZA932522B (en) 1992-04-10 1993-12-20 Res Dev Foundation Immunotoxins directed against c-erbB-2(HER/neu) related surface antigens
CA2140280A1 (en) 1992-08-17 1994-03-03 Avi J. Ashkenazi Bispecific immunoadhesins
CA2141602A1 (en) 1992-08-26 1994-03-03 Philip Leder Use of the cytokine ip-10 as an anti-tumor agent
US7744877B2 (en) 1992-11-13 2010-06-29 Biogen Idec Inc. Expression and use of anti-CD20 Antibodies
ATE196606T1 (de) 1992-11-13 2000-10-15 Idec Pharma Corp Therapeutische verwendung von chimerischen und markierten antikörpern, die gegen ein differenzierung-antigen gerichtet sind, dessen expression auf menschliche b lymphozyt beschränkt ist, für die behandlung von b-zell-lymphoma
AU693436B2 (en) 1993-03-09 1998-07-02 Genzyme Corporation Isolation of components of interest from milk
US5827690A (en) 1993-12-20 1998-10-27 Genzyme Transgenics Corporatiion Transgenic production of antibodies in milk
CZ25697A3 (en) 1994-07-29 1997-09-17 Smithkline Beecham Plc Novel compounds
US6046037A (en) 1994-12-30 2000-04-04 Hiatt; Andrew C. Method for producing immunoglobulins containing protection proteins in plants and their use
US5731168A (en) 1995-03-01 1998-03-24 Genentech, Inc. Method for making heteromultimeric polypeptides
AU725609C (en) 1995-08-18 2002-01-03 Morphosys Ag Protein/(poly)peptide libraries
WO1997033899A1 (en) 1996-03-14 1997-09-18 Human Genome Sciences, Inc. Apoptosis inducing molecule i
WO1997034631A1 (en) 1996-03-18 1997-09-25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Immunoglobin-like domains with increased half lives
EP0904278A4 (en) 1996-03-22 1999-09-15 Human Genome Sciences Inc MOLECULE II INDUCER OF APOPTOSIS
CA2290485C (en) 1997-05-21 2008-08-05 Biovation Limite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non-immunogenic proteins
ATE384732T1 (de) 1997-11-03 2008-02-15 Human Genome Sciences Inc Vegi, ein inhibitor der angiogenese und des tumorwachstums
PT1034298E (pt) 1997-12-05 2012-02-03 Scripps Research Inst Humanização de anticorpo murino
WO1999054342A1 (en) 1998-04-20 1999-10-28 Pablo Umana Glycosylation engineering of antibodies for improving 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ES2278463T3 (es) 1998-12-08 2007-08-01 Biovation Limited Metodo para reducir la inmunogenicidad de proteinas.
PL209786B1 (pl) 1999-01-15 2011-10-31 Genentech Inc Przeciwciało zawierające wariant regionu Fc ludzkiej IgG1, przeciwciało wiążące czynnik wzrostu śródbłonka naczyń oraz immunoadhezyna
US6737056B1 (en) 1999-01-15 2004-05-18 Genentech, Inc. Polypeptide variants with altered effector function
ES2420835T3 (es) 1999-04-09 2013-08-27 Kyowa Hakko Kirin Co., Ltd. Procedimiento para controlar la actividad de las moléculas inmunofuncionales
JP4668498B2 (ja) 1999-10-19 2011-04-13 協和発酵キリン株式会社 ポリペプチドの製造方法
JP2003530838A (ja) 2000-04-12 2003-10-21 ヒューマン ゲノム サイエンシ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ルブミン融合タンパク質
US6946292B2 (en) 2000-10-06 2005-09-20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Cells producing antibody compositions with increased antibody dependent cytotoxic activity
CN103333860B (zh) 2000-10-06 2015-07-08 协和发酵麒麟株式会社 产生抗体组合物的细胞
AU2001294175A1 (en) 2000-10-06 2002-04-22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Method of purifying antibody
US7138496B2 (en) 2002-02-08 2006-11-21 Genetastix Corporation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human CXCR4
EP1355919B1 (en) 2000-12-12 2010-11-24 MedImmune, LLC Molecules with extended half-lives,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of
MXPA04003798A (es) 2001-10-25 2004-07-30 Genentech Inc Composiciones de glicoproteina.
AU2002357060A1 (en) 2001-12-03 2003-06-17 Abgenix, Inc. Antibody categorization based on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WO2003075957A1 (en) 2002-03-04 2003-09-18 Medimmune, Inc. The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cancer using integrin alphavbeta3 antagonist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gents
GB0219776D0 (en) * 2002-08-24 2002-10-02 Oxford Glycosciences Uk Ltd A protein involved in carcinoma
US8461119B2 (en) 2002-09-24 2013-06-11 The Burnham Institute Agents that modulate Eph receptor activity
EP1553975B8 (en) 2002-09-27 2023-04-12 Xencor, Inc. Optimized fc variants and methods for their generation
US7217797B2 (en) 2002-10-15 2007-05-15 Pdl Biopharma, Inc. Alteration of FcRn binding affinities or serum half-lives of antibodies by mutagenesis
WO2004072266A2 (en) 2003-02-13 2004-08-26 Kalobios Inc. Antibody affinity engineering by serial epitope-guided complementarity replacement
CA2525899C (en) 2003-05-09 2016-03-08 Diadexus, Inc. Ovr110 antibody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RU2366716C2 (ru) * 2003-10-24 2009-09-10 Эсбатек Аг Способ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и/или проверки ингибиторов рецепторных тирозинкиназ
US7709611B2 (en) 2004-08-04 2010-05-04 Amgen Inc. Antibodies to Dkk-1
AU2005277641A1 (en) 2004-08-16 2006-03-02 Medimmune, Llc Eph receptor Fc variants with enhanced 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ctivity
US8222253B2 (en) 2004-10-23 2012-07-17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Peptide and small molecule agonists of EphA and their uses
JP2009506790A (ja) 2005-09-07 2009-02-19 メディミューン,エルエルシー 毒素とコンジュゲートしたeph受容体抗体
US20070123448A1 (en) 2005-11-23 2007-05-31 The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 Novel chemical entities affecting neuroblastoma tumor-initiating cells
RS52804B (en) 2005-12-08 2013-10-31 Medarex Inc.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7 (PTK7) AND THEIR USE
WO2007080457A2 (en) 2005-12-30 2007-07-19 Institut Gustave Roussy Use of inhibitors of scinderin and/or of ephrin-a1 for treating tumors
US8343461B2 (en) 2006-03-08 2013-01-01 Wake Forest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Molecular signature of cancer
JP5374359B2 (ja) 2006-03-17 2013-12-25 バイオジェン・アイデック・エムエイ・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安定化されたポリペプチド化合物
EP2032694A4 (en) 2006-06-06 2010-09-15 Univ Tennessee Res Foundation COMPOSITIONS ENRICHED IN NEOPLASTIC STEM CELLS AND METHODS INVOLVING THEM
PT3207941T (pt) 2006-09-07 2020-04-02 Scott & White Memorial Hospital Métodos e composições baseados em conjugados de toxina diftérica-interleucina-3
US8309354B2 (en) 2007-01-22 2012-11-13 Macrogenics West, Inc. Human cancer stem cells
WO2008149803A1 (ja) 2007-06-06 2008-12-11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表面抗原マーカーを用いた急性リンパ性白血病における癌幹細胞の分離同定方法
EP2190481B1 (en) 2007-07-17 2014-12-24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Methods to identify and enrich for populations of ovarian cancer stem cells and somatic ovarian stem cells and uses thereof
EP2022848A1 (en) 2007-08-10 2009-02-11 Hubrecht Institut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expanding, and removing adult stem cells and cancer stem cells
JP2010538012A (ja) 2007-08-28 2010-12-09 バイオジェン アイデック マサチューセッツ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Igf−1rの複数のエピトープに結合する組成物
WO2009043051A2 (en) 2007-09-27 2009-04-02 Biogen Idec Ma Inc. Cd23 binding molecul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WO2009070767A2 (en) 2007-11-28 2009-06-04 Whitehead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Systemic instigation systems to study tumor growth or metastasis
EP2229187A2 (en) * 2007-11-30 2010-09-22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Monoclonal antibody partner molecule conjugates directed to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7 (ptk7)
KR101123130B1 (ko) 2008-03-17 2012-03-30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Ptk7 단백질의 기능 저해를 통한 세포의 이동, 침윤 또는 혈관신생 억제제
US8384551B2 (en) 2008-05-28 2013-02-26 MedHab, LLC Sens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physical stresses placed on a user
WO2009157623A1 (en) * 2008-06-25 2009-12-30 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Cd9-specific human antibodies
US20100162416A1 (en) 2008-09-29 2010-06-24 Stemlifeline, Inc. Multi-stage stem cell carcinogenesis
AU2009334498A1 (en) * 2008-12-31 2011-07-21 Biogen Idec Ma Inc. Anti-lymphotoxin antibodies
WO2010081171A2 (en) 2009-01-12 2010-07-15 Cyntellect, Inc. Laser mediated sectioning and transfer of cell colonies
US20110020221A1 (en) 2009-04-09 2011-01-27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Cancer stem cell expression patterns and compounds to target cancer stem cells
US10817851B2 (en) 2009-12-23 2020-10-27 Aristocrat Technologies Australia Pt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shless gaming
FR2964148A1 (fr) 2010-08-30 2012-03-02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Boite de degazage destinee au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un moteur therm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20130061342A1 (en) 2011-09-02 2013-03-07 Stem Centrx, Inc. Identification and Enrichment of Cell Subpopulations
WO2013119964A2 (en) 2012-02-08 2013-08-15 Stem Centrx, Inc. Identification and enrichment of cell subpopulations
US20130061340A1 (en) 2011-09-02 2013-03-07 Stem Centrx, Inc. Identification and Enrichment of Cell Subpopulations
US9778264B2 (en) 2010-09-03 2017-10-03 Abbvie Stemcentrx Llc Identification and enrichment of cell subpopulations
EP2689787A1 (en) 2010-09-03 2014-01-29 Stem Centrx, Inc. Identification and enrichment of cell subpopulations
EP2446895A1 (en) 2010-10-01 2012-05-02 Stemgen S.P.A. EPH receptor expression in tumor stem cells
SA112330278B1 (ar) * 2011-02-18 2015-10-09 ستيم سينتركس، انك. مواد ضابطة جديدة وطرق للاستخدام
CN105848671B (zh) 2013-08-28 2019-12-13 艾伯维施特姆森特克斯有限责任公司 位点特异性抗体缀合方法和组合物
SG10201809628SA (en) * 2014-04-30 2018-11-29 Pfizer Anti-ptk7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US20190209704A1 (en) 2014-10-20 2019-07-11 Igenica Biotherapeutics, Inc. Novel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nd related compounds,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US11392902B2 (en) 2017-06-06 2022-07-19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Systems,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notification of items for pickup and delivery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9022B (zh) * 2014-04-30 2019-12-11 美商輝瑞大藥廠 抗-ptk7抗體-藥物結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511179A (ja) 2014-05-15
BR112013021134A8 (pt) 2017-07-11
US20180162952A1 (en) 2018-06-14
ZA201306958B (en) 2022-03-30
KR102022734B1 (ko) 2019-09-19
RU2627176C2 (ru) 2017-08-03
MX356434B (es) 2018-05-29
RU2017126476A (ru) 2019-01-31
PL2675827T3 (pl) 2021-01-25
CO6791571A2 (es) 2013-11-14
CN103547597A (zh) 2014-01-29
PE20141028A1 (es) 2014-08-30
SG192816A1 (en) 2013-09-30
RS60841B1 (sr) 2020-10-30
CN107056945A (zh) 2017-08-18
PE20181076A1 (es) 2018-07-04
TWI696635B (zh) 2020-06-21
PT2675827T (pt) 2020-10-29
SA112330278B1 (ar) 2015-10-09
PH12018500452A1 (en) 2019-11-18
RU2013141976A (ru) 2015-03-27
BR112013021134A2 (pt) 2016-11-29
AU2012219313A1 (en) 2013-05-02
AR085281A1 (es) 2013-09-18
ES2829206T3 (es) 2021-05-31
BR112013021134B1 (pt) 2022-12-27
IL254062B (en) 2018-11-29
EP2675827B1 (en) 2020-08-05
TWI624476B (zh) 2018-05-21
LT2675827T (lt) 2020-10-26
US20140105888A1 (en) 2014-04-17
EP3763388A1 (en) 2021-01-13
AU2019201258A1 (en) 2019-03-14
CA2827637C (en) 2020-08-11
NZ708615A (en) 2017-02-24
HRP20201399T1 (hr) 2020-11-27
SG10201603926SA (en) 2016-07-28
US9914784B2 (en) 2018-03-13
US20160272723A1 (en) 2016-09-22
WO2012112943A1 (en) 2012-08-23
JP2018104409A (ja) 2018-07-05
SI2675827T1 (sl) 2020-11-30
IL228018A0 (en) 2013-09-30
US10836831B2 (en) 2020-11-17
KR20140018905A (ko) 2014-02-13
AU2012219313C1 (en) 2017-05-25
AU2012219313B2 (en) 2017-02-02
EP2675827A1 (en) 2013-12-25
CN103547597B (zh) 2017-03-15
US9409995B2 (en) 2016-08-09
IL254062A0 (en) 2017-10-31
MY173880A (en) 2020-02-26
TW201800421A (zh) 2018-01-01
IL263020A (en) 2018-12-31
CY1123551T1 (el) 2022-03-24
IL228018A (en) 2017-09-28
JP6296796B2 (ja) 2018-03-28
DK2675827T3 (da) 2020-09-07
CA2827637A1 (en) 2012-08-30
HUE050657T2 (hu) 2021-01-28
NZ615285A (en) 2015-09-25
AU2017202934A1 (en) 2017-05-25
MX2013009541A (es) 201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36831B2 (en) Anti-PTK7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WI585106B (zh) 新穎調節劑及其使用方法
EP2611464B1 (en) Novel modulators and methods of use
AU2011293127B2 (en) Notum protein modulators and methods of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