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7475A - 導光體用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其導光體與平面光源體 - Google Patents

導光體用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其導光體與平面光源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7475A
TW201307475A TW101115089A TW101115089A TW201307475A TW 201307475 A TW201307475 A TW 201307475A TW 101115089 A TW101115089 A TW 101115089A TW 101115089 A TW101115089 A TW 101115089A TW 201307475 A TW201307475 A TW 2013074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mponent
light guide
resin composition
we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5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22420B (zh
Inventor
Toshiyuki Miyake
Atsushi Hayashida
Yoshiaki Mori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Chemic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Chemicals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Chemical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07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7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2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242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36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41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bound to oxygen
    • C08K5/42Sulfonic acids; Derivative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4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 C08K5/526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with hydroxyary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3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bound to oxygen and to carbon only
    • C08K5/5393Phosphonous compounds, e.g. R—P(OR')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5Light gui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5Manufacturing aspects; Material asp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導光性及不燃性(incombustibility)優異的導光體用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導光體及平面光源體。本發明係一種導光體,其係由相對於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A成分),含有0.001至0.1重量份之金屬鹽類化合物(B)(B成分)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者。

Description

導光體用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其導光體與平面光源體
本發明係關於導光體用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導光體及平面光源體。進一步詳言之,係關於一種導光體用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其導光體及平面光源體,該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導光性優異且不燃性亦優異,適合使用於光學鏡片、導光體。
聚碳酸酯樹脂係以碳酸酯連接芳香族或者脂肪族二氧化合物的聚合物,因具有透明性、耐熱性優異,又具有耐衝擊性等之機械特性優異的性質,故使用於廣泛之領域。尤其是在要求各種照明罩、穿透式顯示器用之保護蓋等的高透明性之用途,有效廣泛地使用以聚碳酸酯樹脂之高度透光率、與極低霧度所代表之優異透明性。
但是,依照個人電腦、行動電話等之液晶顯示裝置或照明器具等之用途,有聚碳酸酯之透明性不夠充分之情形。亦即,在自光源受光而進行如面發光的平面光源體,到端面均勻、有效率地進行面發光之方面,在材質上尋求降低來自光源之光衰減的特性,亦即,尋求導光性。
又,由希望輕量且加工性優異之物的觀點觀之,先前在熱塑性樹脂中,則一直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下稱為「PMMA」)作為最適合的材料。但是,PMMA在耐熱性、耐衝擊性、不燃性等未必足夠,在前述之用途有使用環境受限制的問題。
一方面,聚碳酸酯樹脂,在耐熱性、耐衝擊性之點可毫無問題的使用,不過因透明性之等級不及PMMA,故在目前為止尋求導光性的用途,並無廣泛地進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將發光二極體(LED)作為光源的各種顯示裝置或照明器具,由長使用壽命、低消耗電力之觀點觀之,已經開始受到矚目。由於LED係因具有極性的直流電而發光之電機製品,故將LED用 作光源之光學構件,則要求一般電機、電子機器所尋求的不燃性。實際上,在針對將LED作為光源之最終製品的美國,於2009年12月開始有UL8750(使用於發光產品之LED設備(LED Equipment for Use in Lighting Produce))之嶄新的規格。
以改良聚碳酸酯之導光性的例子而言,可以將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與透明性更高的丙烯酸系樹脂混合而成的組成物(專利文獻1-4)為例。又,有報告發表在黏度平均分子量為13,000至15,000的聚碳酸酯樹脂中調配穩定劑及脫模劑的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專利文獻5)。該等均可改良聚碳酸酯之導光性,不過就不燃性則並無敘述。亦有報告發表就具有不燃性,且具有透明性的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之。(專利文獻6-9),但是,就該等之報告,雖有針對透明性之敘述,但是並無針對導光性之敘述。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10085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333049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3516908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6-201667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7-204737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第2852201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第4060500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專利第3129374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02-80713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導光性及不燃性優異的導光體用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導光體及平面光源體。
本發明人等,首先發現在聚碳酸酯樹脂中,含有金屬鹽類化合物,其在先前技術一直使用作為阻燃劑時(flame retardant),即使不使用光擴散劑,也可提高聚碳酸酯樹脂之導 光性,可獲得導光性優異、不燃性亦優異的樹脂組成物,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係含有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成分)及0.001至0.1重量份之金屬鹽類化合物(B成分),且不含光擴散劑之樹脂組成物以及其所形成之導光體。
樹脂組成物,較佳為相對於100重量份之A成分,含有0.001至0.1重量份之磷酸三烷酯(C成分)及0.001至1.0重量份之磷酸三烷酯以外之熱穩定劑(D成分)。
D成分較佳為選自包含下述式(1)所示之化合物、下述式(2)所示之化合物、及下述式(3)所示之化合物之群組中至少一種之化合物。
式中,Ar1、Ar2係可為碳原子數6至20具烷基取代基之芳香族基,可為相同或相異。又Ar3係碳原子數8至20之二烷基取代芳香族基,可為相同或相異。
D成分較佳為下述式(4)所示之化合物。
式中,R1、R2係氫原子、烷基、環烷基、烷基取代環烷基、芳基、烷基取代芳基或芳基取代芳基,可為相同或相異。
D成分較佳為下述式(5)所示之化合物。
式中,R3、R4、R5、R6、R9、R10、及R11係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12之烷基、環烷基、芳基或芳烷基;R7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至4之烷基;及R8表示氫原子或甲基。
B成分較佳為:有機鹼金屬鹽及/或有機鹼土類金屬鹽。
B成分較佳為選自包含:全氟烷基磺酸鹼(土類)金屬鹽、芳香族磺酸鹼(土類)金屬鹽、及芳香族系醯亞胺之鹼(土類)金屬鹽之群組中至少一種之有機鹼(土類)金屬鹽。鹼(土類)金屬鹽係指鹼金屬鹽或鹼土類金屬鹽。
A成分較佳為結構黏性指數(structural viscosity index)(N)1.5至2.5之聚碳酸酯樹脂。
本發明係包含平面光源體,其包含:前述導光體、反射板及光源。
本發明係不使用光擴散劑即可提高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成形體之導光性之方法,該方法中樹脂組成物係使用包含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成分)及0.001至0.1重量份之金屬鹽類化合物(B成分),且不含光擴散劑者。
該方法較佳為包含下列步驟:(i)準備包含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成分)及0.001至0.1重量份之金屬鹽類化合物(B成分),且不含光擴散劑之樹脂組成物,(ii)使用該樹脂組成物使成形體成形。
茲進一步就本發明之詳細內容加以說明如下。
<導光體>
本發明之導光體係包含板狀形態之所謂導光板或棒狀形態之物。該導光體係指在所有成形體中導引光之光學製品之意。本發明之導光體亦可使用於如鏡片、鏡片蓋(lens cover)等,在垂直於成形體之面使光通過之物,不過較佳還是使用於沿著成形體之面方向,導引光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如導光板般之顯示光學製品。
<光擴散劑>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不包含光擴散劑。在此,光擴散劑係指與聚碳酸酯樹脂(A成分)之折射率差為0.001以上,較佳為0.01以上,更佳為0.05以上,再更佳為0.08以上之微粒之意。
以該微粒而言,可舉例為:以高分子微粒為代表的有機系微粒、無機系微粒等。其中以高分子微粒為佳,尤其是可適當使用將非交聯性單體及交聯性單體聚合所得交聯粒子。
在此等交聯粒子,使用作為非交聯性單體之單體,可舉例為:丙烯酸系單體、苯乙烯系單體、丙烯腈系單體等之非交聯性乙烯系單體及烯烴系單體等。
以丙烯酸系單體而言,可將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等單獨使用或混合使用。在其中特佳為甲基丙烯酸甲酯。
又,以苯乙烯系單體而言,可使用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苯乙烯(乙烯甲苯)、及乙基苯乙烯等之烷基苯乙烯,以及如溴化苯乙烯般之鹵化苯乙烯。特佳為苯乙烯。
以丙烯腈系單體而言,可使用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又,以烯烴系單體而言,可使用乙烯及各種降莰烯(norbornene)型化合物等。進一步,作為其他可共聚的其他單體,可例示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N-甲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及順丁烯二酸酐等。本發明之有機交聯粒子,結果亦可具有如N-甲基戊二醯亞胺(N-methylglutarimide)之單元。
一方面,以相對於此等非交聯性乙烯系單體之交聯性單體而言,可舉例為:例如二乙烯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三聚氰酸三烯丙酯、異氰酸三烯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1,6-己二醇酯、(甲基)丙烯酸三羥甲基丙酯、四(甲基)丙烯酸新戊四醇酯、二(甲基)丙烯酸雙酚A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及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等。又,以其他之交聯粒子而言,可舉例為:以聚有機半矽氧烷(polyorganosilsesquiozane)為代表的聚矽氧交聯粒子。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即使不含光擴散劑,亦可發揮導光性。其理由尚在驗證中,不過一般認為在聚碳酸酯樹脂中,發生因金屬鹽類化合物(B成分)所致微細的氣泡,而使導光性顯現。
<A成分:聚碳酸酯樹脂>
聚碳酸酯樹脂(A成分),通常係將二羥基化合物與碳酸酯先質以界面縮聚法、熔融酯交換法予以反應所得之物,根據固 相酯交換法使碳酸酯預聚物加以聚合之物,或根據環狀碳酸酯化合物之開環聚合法予以聚合所得之物。
以在此所使用之二羥基成分而言,通常,只要是使用作為芳香族聚碳酸酯之二羥基成分之物則佳,可為雙酚類、或脂肪族二醇類。
以雙酚類而言,可舉例為:例如4,4'-二羥基聯苯基、雙(4-羥苯基)甲烷、1,1-雙(4-羥苯基)乙烷、1,1-雙(4-羥苯基)-1-苯基乙烷、2,2-雙(4-羥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2,2-雙(4-羥基-3,3'-聯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異丙基苯基)丙烷、2,2-雙(3-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烷、2,2-雙(4-羥苯基)丁烷、2,2-雙(4-羥苯基)辛烷、2,2-雙(3-溴-4-羥苯基)丙烷、2,2-雙(3,5-二甲基-4-羥苯基)丙烷、2,2-雙(3-環己基-4-羥苯基)丙烷、1,1-雙(3-環己基-4-羥苯基)環己烷、雙(4-羥苯基)二苯基甲烷、9,9-雙(4-羥苯基)茀、9,9-雙(4-羥-3-甲基苯基)茀、1,1-雙(4-羥苯基)環己烷、1,1-雙(4-羥苯基)環戊烷、4,4'-二羥基二苯醚、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醚、4,4'-磺醯基二酚、4,4'-二羥基二苯亞碸、4,4'-二羥基二苯硫醚、2,2'-二甲基-4,4'-磺醯基二酚、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亞碸、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硫醚、2,2'-二苯基-4,4'-磺醯基二酚、4,4'-二羥基-3,3'-二苯基二苯亞碸、4,4'-二羥基-3,3'-二苯基二苯硫醚、1,3-雙{2-(4-羥苯基)丙基}苯、1,4-雙{2-(4-羥苯基)丙基}苯、1,4-雙(4-羥苯基)環己烷、1,3-雙(4-羥苯基)環己烷、4,8-雙(4-羥苯基)三環[5.2.1.02,6]癸烷、4,4'-(1,3-金剛烷二基)二酚、1,3-雙(4-羥苯基)-5,7-二甲基金剛烷。又,可舉例為:下述式(6)
式中,R3、R4、R5、R6、R7及R8係各自獨立之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12之烷基或碳原子數6至12之取代或者未取代之芳基;R9及R10係各自獨立之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至10之烷基、碳原子數1至10之烷氧基;p為自然數;q為0或自然數;p+q為小於100之自然數;X為碳原子數2至8之二價脂肪族基所示之具有矽氧烷結構之雙酚化合物等。
R3至R8之碳原子數1至12之烷基,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R3至R8之碳原子數6至12之芳基,可舉例為:苯基、萘基等。芳基之取代基,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之碳原子數1至12之烷基、氯原子、溴原子等之鹵素原子等。
R9至R10之碳原子數1至10之烷基,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R9至R10之碳原子數1至10之烷氧基,可舉例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
X之碳原子數2至8之二價脂肪族基,可舉例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等之碳原子數2至10之伸烷基。
以脂肪族二醇類而言,可舉例為:例如2,2-雙-(4-羥環己基)-丙烷、1,14-十四烷二醇、十乙烯二醇、1,16-十六烷二醇、4,4'-雙(2-羥乙氧基)聯苯、雙{(2-羥乙氧基)苯基}甲烷、1,1-雙{(2-羥乙氧基)苯基}乙烷、1,1-雙{(2-羥乙氧基)苯基}-1-苯基乙烷、2,2-雙{(2-羥乙氧基)苯基}丙烷、2,2-雙{(2-羥乙氧基)-3-甲基苯基}丙烷、1,1-雙{(2-羥乙氧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2,2-雙{4-(2-羥乙氧基)-3,3'-聯苯基}丙烷、2,2-雙{(2-羥乙氧基)-3-異丙基苯基}丙烷、2,2-雙{3-三級丁基-4-(2-羥乙氧基)苯基}丙烷、2,2-雙{(2-羥乙氧基)苯基}丁烷、2,2-雙{(2-羥乙氧基)苯基}-4-甲基戊烷、2,2-雙{(2-羥乙氧基)苯基}辛烷、1,1-雙{(2-羥乙氧基)苯基}癸烷、2,2-雙{3-溴-4-(2-羥乙氧基)苯基}丙烷、2,2-雙{3,5-二甲基-4-(2-羥乙氧基)苯基}丙烷、2,2-雙{3-環己基-4-(2-羥乙氧基)苯基}丙烷、1,1-雙{3-環己基-4-(2-羥乙氧基)苯基}環己烷、雙{(2-羥乙氧基)苯基}二苯基甲烷、9,9-雙{(2- 羥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1,1-雙{(2-羥乙氧基)苯基}環己烷、1,1-雙{(2-羥乙氧基)苯基}環戊烷、4,4'-雙(2-羥乙氧基)二苯醚、4,4'-雙(2-羥乙氧基)-3,3'-二甲基二苯醚、1,3-雙[2-{(2-羥乙氧基)苯基}丙基]苯、1,4-雙[2-{(2-羥乙氧基)苯基}丙基]苯、1,4-雙{(2-羥乙氧基)苯基}環己烷、1,3-雙{(2-羥乙氧基)苯基}環己烷、4,8-雙{(2-羥乙氧基)苯基}三環[5.2.1.02,6]癸烷、1,3-雙{(2-羥乙氧基)苯基}-5,7-二甲基金剛烷、3,9-雙(2-羥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旋(5,5)十一烷、1,4:3,6-二去水-D-山梨糖醇(異山梨酯(isosorbide))、1,4:3,6-二去水-D-甘露糖醇(異甘露糖苷(isomannide))、1,4:3,6-二去水-L-艾杜糖醇(iditol)(異艾杜糖(isoidide))等。
在該等中,由不燃性之觀點觀之,較佳為芳香族雙酚類,其中較佳為1,1-雙(4-羥苯基)-1-苯基乙烷、2,2-雙(4-羥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1,1-雙(4-羥苯基)環己烷、1,1-雙(4-羥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4,4'-磺醯基二酚、2,2'-二甲基-4,4'-磺醯基二酚、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1,3-雙{2-(4-羥苯基)丙基}苯、及1,4-雙{2-(4-羥苯基)丙基}苯,及上述式(5)所示之雙酚化合物。
尤其是2,2-雙(4-羥苯基)丙烷、1,1-雙(4-羥苯基)環己烷(BPZ)、4,4'-磺醯基二酚、及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上述式(5)所示之雙酚化合物較佳。
其中最佳是強度優異、具有良好耐久性的2,2-雙(4-羥苯基)丙烷。又,該等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聚碳酸酯樹脂(A成分)係將分枝化劑與上述二羥基化合物併用,製成分枝化聚碳酸酯樹脂為佳。以使用於此等分枝化聚碳酸酯樹脂的三官能以上之多官能性芳香族化合物而言,可舉例為:根皮三酚(phloroglucin)、根皮葡酚(phloroglucides)、或4,6-二甲基-2,4,6-三(4-羥苯基)庚烯-2,2,4,6-三甲基-2,4,6-三(4-羥苯基)庚烷、1,3,5-三(4-羥苯基)苯、1,1,1-三(4-羥苯基)乙烷、1,1,1-三(3,5-二甲基-4-羥苯基)乙烷、2,6-雙(2-羥基-5-甲基苄 基)-4-甲基酚、4-{4-[1,1-雙(4-羥苯基)乙基]苯}-α,α-二甲基苄酚等之三酚。又,可舉例為:四(4-羥苯基)甲烷、雙(2,4-二羥基苯基)酮、1,4-雙(4,4-二羥基三苯基甲基)苯、或1,2,4-苯三甲酸、苯均四酸、二苯酮四羧酸及該等之酸氯化物等。
其中較佳為1,1,1-三(4-羥苯基)乙烷、1,1,1-三(3,5-二甲基-4-羥苯基)乙烷,特佳為1,1,1-三(4-羥苯基)乙烷。
在將聚碳酸酯樹脂(A成分)製成分枝化聚碳酸酯樹脂之情形,其結構黏性指數(N)較佳為1.5至2.5之範圍,更佳為1.5至2.2之範圍,再佳為1.6至2.2之範圍,最佳為1.7至2.2之範圍。此外在本發明所謂結構黏性指數(N),係指將熔融流動特性作為具特徵的指標使用,下述式〔1〕所示。
D= N 〔1〕
上述式〔1〕中,D為剪斷速度(1/sec)、a為常數、σ為剪斷應力(Pa)、N為結構黏性指數。該結構黏性指數,係依照ISO11443所測定。
該等聚碳酸酯樹脂,可根據通常之製造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本身已為人所熟知之反應方法,例如在芳香族二羥基成分中使光氣或碳酸二酯等之碳酸酯先質反應之方法來製造。就其製造方法,茲簡單說明基本的方法。
作為碳酸酯先質,例如在使用光氣之反應,通常係在酸結合劑及溶劑之存在下進行反應。以酸結合劑而言,係使用例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之鹼金屬氫氧化物或吡啶等之胺化合物。以溶劑而言,係使用例如二氯甲烷、氯苯等之鹵素化烴。又為了促進反應,亦可使用例如三級胺或四級銨鹽等之觸媒。此時,反應溫度通常為0至40℃,反應時間為數分至5小時。在使用碳酸二酯作為碳酸酯先質之酯交換反應,係藉由在惰性氣體環境下將預定比率之芳香族二羥基成分與碳酸二酯一邊加熱一邊攪拌,將產生之醇或酚類餾出之方法來進行。反應溫 度雖依照產生之醇或酚類之沸點等而不同,不過通常在120至300℃之範圍。反應係自其初期進行減壓,將產生之醇或酚類餾出,同時結束反應。又,為了促進反應,通常可使用之觸媒係使用於酯交換反應。以使用於該酯交換反應之碳酸二酯而言,可舉例為:例如碳酸二苯酯、碳酸二萘酯、碳酸雙(二苯基)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等。該等中特佳為碳酸二苯酯。
本發明中,聚合反應較佳為使用封端劑。封端劑係使用於分子量調節之目的,又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因末端被封鏈,相較於未被封鏈之物,則熱穩定性優異。以此等封端劑而言,可表示下述式(7)至(9)所示之單官能酚類。
式中,A係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9之烷基、烷苯基(烷基部分之碳原子數為1至9)、苯基、或苯烷基(烷基部分之碳原子數為1至9);r為1至5,較佳為1至3之整數。
式(7)中,碳原子數1至9之烷基,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三級丁基等。烷苯基、苯烷基之烷基部分,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
式中,X為-R-O-、-R-CO-O-或-R-O-CO-,在此R為單鍵或碳原子數1至10,較佳為1至5之二價脂肪族烴基;n表示10至50之整數。
式(8)、(9)中,R之二價脂肪族烴基,可舉例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等之碳原子數2至10之伸烷基。
以上述式(7)所示之單官能酚類之具體例而言,可舉例為:例如酚、異丙酚、對三級丁酚、對甲酚、對枯烯酚、2-苯酚、4-苯酚、及異辛酚等。
又,上述式(8)至(9)所示之單官能酚類,係具有將長鏈之烷基或者脂肪族酯基作為取代基之酚類,使用該等將聚碳酸酯樹脂之末端封鏈時,該等不僅作用作為封端劑或分子量調節劑,而且可改良樹脂之熔融流動性,不僅成形加工容易,而且具有降低樹脂之吸水率之效果,故可適當使用。
以上述式(8)之取代酚類而言,較佳係n為10至30,特佳為10至26之物,以其具體例而言,可舉例為:例如癸酚、十二基酚、十四基酚、十六基酚、十八基酚、二十基酚、二十二基酚及三十(triacontyl)基酚等。
又,以上述式(9)之取代酚類而言,X為-R-CO-O-,R為單鍵之化合物較適當,n為10至30,特佳為10至26之物,以其具體例而言,可舉例為:例如羥苯甲酸癸酯、羥苯甲酸十二酯、羥苯甲酸十四酯、羥苯甲酸十六酯、羥苯甲酸二十酯、羥苯甲酸二十二酯及羥苯甲酸三十(triacontyl)酯。在該等單官能酚類之內,較佳為上述式(7)所示之單官能酚類,更佳為烷基取代或者苯基烷基取代之酚類,特佳為對三級丁酚、對枯烯酚或2-苯酚。相對於所得聚碳酸酯樹脂之末端整體,該等單官能酚類之封端劑理想為至少導入5莫耳%、較佳為至少導入10莫耳%於末端。又,封端劑亦可單獨使用,或混合二種以上使用。
聚碳酸酯樹脂(A成分)在不損及本發明宗旨的範圍,亦可為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可為將:對酞酸、異酞酸、萘二羧酸或者其衍生物共聚的聚酯碳酸酯。
聚碳酸酯樹脂(A成分)之黏度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3,000至50,000之範圍,更佳為16,000至30,000,再佳為18,000至28,000之範圍,最佳為19,000至26,000之範圍。分子量超過50,000時,則熔融黏度變得過高,會有成形性不良之情形,分子量小於13,000時,則不僅在機械強度產生問題,而且會有不燃性難以呈現之情形。此外,本發明所謂黏度平均分子量,首先使用奧士華(Ostwald)黏度計,自於20℃溶解0.7g聚碳酸酯樹脂於二氯甲烷100ml的溶液,求得以下式所計算之比黏度,所求得比黏度挿入於下式,求得黏度平均分子量M。
比黏度(ηSP)=(t-t0)/t0
[t0為二氯甲烷之落下秒數、t為試料溶液之落下秒數]
ηSP/c=[η]+0.45×[η]2c(但[η]為極限黏度)
[η]=1.23×10-4M0.83
c=0.7
聚碳酸酯樹脂(A成分),樹脂中全Cl(氯)量較佳為0至200ppm、更佳為0至150ppm。聚碳酸酯樹脂中全Cl量超過200ppm時,則熱穩定性惡化故不佳。
<B成分:金屬鹽類化合物>
作為金屬鹽類化合物(B成分),可適當使用有機酸之金屬鹽。構成有機酸之金屬鹽之金屬,較佳為鹼金屬或者鹼土類金屬,更佳為鹼金屬。以鹼金屬而言,可舉例為:鋰、鈉、鉀、銣、銫。特佳為鈉、鉀、銫。該等不僅可單獨使用,而且可混合二種以上使用。
以構成有機酸金屬鹽之有機酸而言,可舉例為:脂肪族羧酸、脂肪族磺酸、脂肪族磷酸、脂肪族亞磷酸、脂肪族醯亞胺酸、芳香族羧酸、芳香族磺酸、芳香族磷酸、芳香族亞磷酸、芳香族醯亞胺酸、全氟烷基羧酸、全氟烷基磺酸、全氟烷基磷 酸、全氟烷基亞磷酸、全氟烷基醯亞胺酸等。其中較佳為脂肪族羧酸、脂肪族磺酸、脂肪族磷酸、芳香族羧酸、芳香族磺酸、芳香族磷酸、芳香族醯亞胺酸、全氟烷基羧酸、全氟烷基磺酸、全氟烷基磷酸。更佳為芳香族羧酸、芳香族磺酸、芳香族醯亞胺酸、全氟烷基羧酸、全氟烷基磺酸。更佳為芳香族磺酸、芳香族醯亞胺酸、全氟烷基磺酸。該等不僅可單獨使用,而亦可混合二種以上使用。
金屬與有機酸之組合並無特別限制,較佳之金屬鹽類化合物,可舉例為:苯磺酸鈉、苯磺酸鉀、對甲苯磺酸鈉、對甲苯磺酸鉀、對甲苯磺酸銫、對苯二磺酸二鉀、萘-2,6-二磺酸二鉀、聯苯基-3,3'-二磺酸鈉、二苯基硫化物-4,4'-二磺酸二鈉、二苯基硫化物-4,4'-二磺酸二鉀、4-十二基苯醚二磺酸二鈉、聚(2,6-二甲基聚苯醚聚磺酸聚鈉、聚(1,3-聚苯醚)聚磺酸聚鈉、聚(1,4-聚苯醚)聚磺酸聚鈉、聚(2,6-二苯基聚苯醚)聚磺酸聚鉀、聚(2-氟-6-丁基聚苯醚)聚磺酸鋰、二苯亞碸-4-磺酸鉀、糖精酸鈉(sodium saccharinate)、糖精酸鉀、二(對甲苯碸)醯亞胺鈉、二(對甲苯碸)醯亞胺鉀、N-(N'-苄基胺基羰基)磺基醯亞胺鈉、N-(N'-苄基胺基羰基)磺基醯亞胺鉀、N-(苯基羧基)磺基醯亞胺鈉、N-(苯基羧基)磺基醯亞胺鉀、雙(二苯基磷酸)醯亞胺鈉及雙(二苯基磷酸)醯亞胺鉀、三氟甲烷磺酸鉀、全氟丁烷磺酸鉀、全氟己烷磺酸鉀、全氟辛烷磺酸鉀、五氟乙烷磺酸鈉、全氟丁烷磺酸鈉、全氟辛烷磺酸鈉、三氟甲烷磺酸鋰、全氟丁烷磺酸鋰、全氟庚烷磺酸鋰、三氟甲烷磺酸銫、全氟丁烷磺酸銫、全氟辛烷磺酸銫、全氟己烷磺酸銫、全氟丁烷磺酸銣、及全氟己烷磺酸銣等。
其中特佳為苯磺酸鈉、苯磺酸鉀、對甲苯磺酸鈉、對甲苯磺酸鉀、對甲苯磺酸銫、二苯硫醚-4,4'-二磺酸二鉀、4-十二基苯醚二磺酸二鈉、全氟丁烷磺酸鉀、全氟丁烷磺酸鈉、全氟丁烷磺酸銫。
最佳為全氟丁烷磺酸鉀、全氟丁烷磺酸鈉、全氟丁烷磺酸銫。該等可使用一種或者併用二種以上。
金屬鹽類化合物(B成分)之含量,相對於100重量份之A成分為0.001至0.1重量份、較佳為0.01至0.1重量份,更佳為0.01至0.08重量份,進一步較佳為0.03至0.08重量份。B成分超過0.1重量份時,則損及為本發明之特徵的導光性,較0.001重量份更少時,則不僅損及導光性,而且不燃性亦非充分。
<C成分:磷酸三烷酯>
以磷酸三烷酯(C成分)而言,可舉例為:磷酸三丁酯、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三丙基磷酸烯醇、磷酸三異丙酯、磷酸三-三級丁酯、磷酸二甲基異丙酯、磷酸二丁基甲酯等。其中較佳可使用磷酸三丁酯、磷酸三甲酯。該等可使用一種或者併用二種以上。
磷酸三烷酯(C成分)之含量,相對於100重量份之A成分,較佳為0.001至0.1重量份,更佳為0.001至0.08重量份,進一步較佳為0.001至0.05重量份,最佳為0.005至0.05重量份。C成分在該範圍內時,因可抑制在本發明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之成形時分子量降低,或伴隨於此的色調惡化或不燃性降低等,並提高導光性故佳。
<D成分:磷酸三烷酯以外之熱穩定劑>
磷酸三烷酯以外之熱穩定劑(D成分),較佳可使用下述式(1)至(5)所示之磷系熱穩定劑。
式中,Ar1、Ar2係碳原子數6至20之可為烷基取代基的芳香族基,可為相同或相異。又,Ar3係碳原子數8至20之二烷基取代芳香族基,可為相同或相異。
Ar1、Ar2之芳香族基,可舉例為:苯基、萘基等。Ar1、Ar2之烷基取代基,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三級丁基等之碳原子數1至10之烷基。
Ar3之芳香族基,可舉例為:苯基、萘基等。Ar3之烷基取代基,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三級丁基等之碳原子數1至10之烷基。
式中,R1、R2係氫原子、烷基、環烷基、烷基取代環烷基、芳基、烷基取代芳基或芳基取代芳基,可為相同或相異
式(4)中,烷基,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三級丁基等之碳原子數1至10之烷基。環烷基,可舉例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等之碳原子數3至10之環烷基。在環烷基中取代之烷基,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三級丁基等之碳原子數1至10之烷基。
芳基,可舉例為:苯基、萘基等。在芳基中取代之烷基,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三級丁基等之碳原子數1至10之烷基。在芳基中取代之芳基,可舉例為:苯基、萘基等。
式中,R3、R4、R5、R6、R9、R10及R11係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12之烷基、環烷基、芳基或芳烷基;R7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至4之烷基及R8表示氫原子或甲基。
式(5)中,R3至R11之碳原子數1至12之烷基,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三級丁基等之碳原子數1至10之烷基。環烷基,可舉例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等之碳原子數3至10之環烷基。芳基,可舉例為:苯基、萘基等。芳烷基,可舉例為:苄基等。
式(5)中,R7之碳原子數1至4之烷基,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三級丁基等。
以上述式(1)所示之磷系熱穩定劑而言,可舉例為:二亞膦酸四(2,4-二-異丙基苯基)-4,4'-聯伸苯酯、二亞膦酸四(2,4-二- 正丁基苯基)-4,4'-聯伸苯酯、二亞膦酸四(2,4-二-三級丁基苯基)-4,4'-聯伸苯酯、二亞膦酸四(2,4-二-三級丁基苯基)-4,3'-聯伸苯酯、二亞膦酸四(2,4-二-三級丁基苯基)-3,3'-聯伸苯酯、二亞膦酸四(2,6-二-異丙基苯基)-4,4'-聯伸苯酯、二亞膦酸四(2,6-二-正丁基苯基)-4,4'-聯伸苯酯、二亞膦酸四(2,6-二-三級丁基苯基)-4,4'-聯伸苯酯、二亞膦酸四(2,6-二-三級丁基苯基)-4,3'-聯伸苯酯、二亞膦酸四(2,6-二-三級丁基苯基)-3,3'-聯伸苯酯等。
該等中,較佳為二亞膦酸四(二-三級丁基苯基)-聯伸苯酯,更佳為二亞膦酸四(2,4-二-三級丁基苯基)-聯伸苯酯。該二亞膦酸四(2,4-二-三級丁基苯基)-聯伸苯酯較佳為二種以上之混合物。具體言之,可併用二亞膦酸四(2,4-二-三級丁基苯基)-4,4'-聯伸苯酯、二亞膦酸四(2,4-二-三級丁基苯基)-4,3'-聯伸苯酯及二亞膦酸四(2,4-二-三級丁基苯基)-3,3'-聯伸苯酯之一種或者二種以上使用。較佳為此等三種之混合物。
以上述式(2)所示之磷系熱穩定劑而言,可舉例為:亞膦酸雙(2,4-二-異丙基苯基)-4-苯基-苯酯、亞膦酸雙(2,4-二-正丁基苯基)-3-苯基-苯酯、亞膦酸雙(2,4-二-三級丁基苯基)-4-苯基-苯酯、亞膦酸雙(2,4-二-三級丁基苯基)-3-苯基-苯酯、亞膦酸雙(2,6-二-異丙基苯基)-4-苯基-苯酯、亞膦酸雙(2,6-二-正丁基苯基)-3-苯基-苯酯、亞膦酸雙(2,6-二-三級丁基苯基)-4-苯基-苯酯、亞膦酸雙(2,6-二-三級丁基苯基)-3-苯基-苯酯等。
該等中,較佳為亞膦酸雙(二-三級丁基苯基)-苯基-苯酯,更佳為雙(2,4-二-三級丁基苯基)-苯基-苯基酯。該雙(2,4-二-三級丁基苯基)-苯基-苯基亞膦酸酯較佳為二種以上之混合物。具體言之,可使用亞膦酸雙(2,4-二-三級丁基苯基)-4-苯基-苯酯、及亞膦酸雙(2,4-二-三級丁基苯基)-3-苯基-苯酯之一種或者併用二種,較佳為此等二種之混合物。
以上述式(3)所示之磷系熱穩定劑而言,可舉例為:亞磷酸三(二甲基苯基)酯、亞磷酸三(二乙基苯基)酯、亞磷酸三(二-異丙基苯基)酯、亞磷酸三(二-正丁基苯基)酯、亞磷酸三(2,4- 二-三級丁基苯基)酯、亞磷酸三(2,6-二-三級丁基苯基)酯、亞磷酸三(2,6-二-三級丁基苯基)酯等。特佳為亞磷酸三(2,6-二-三級丁基苯基)酯。
以上述式(4)所示之磷系熱穩定劑之較佳具體例而言,可舉例為:二亞磷酸二硬脂醯基新戊四醇酯、二亞磷酸二-十八基新戊四醇酯、二亞磷酸雙(2,4-二-三級丁基苯基)新戊四醇酯、二亞磷酸雙(2,6-二-三級丁基-4-甲基苯基)新戊四醇酯、二亞磷酸苯基雙酚A新戊四醇酯、二亞磷酸二環己基新戊四醇酯等。特佳為二亞磷酸二十八基新戊四醇酯、二亞磷酸雙(2,4-二-三級丁基苯基)新戊四醇酯、二亞磷酸雙(2,6-二-三級丁基-4-甲基苯基)新戊四醇酯。
以上述式(5)所示之磷系熱穩定劑而言,可舉例為:由2,2'-亞甲雙(4,6-二-三級丁酚)與2,6-二-三級丁酚所衍生之亞磷酸酯;由2,2'-亞甲雙(4,6-二-三級丁基酚)與酚所衍生之亞磷酸酯。特佳為由2,2'-亞甲雙(4,6-二-三級丁基酚)與酚所衍生之亞磷酸酯。
此外,式(5)之磷系熱穩定劑可以為人所熟知之方法製造。例如將下述式(10)所示之雙酚化合物與三氯化磷反應,獲得相當的氯化磷酸,其後,該等與下述式(11)所示之酚反應之方法等。
式(10)中,R12、R13、R14、及R15各自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12之烷基、環烷基、芳基或芳烷基;R16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至4之烷基;及R17表示氫原子或甲基。
式(10)中,R12至R15之碳原子數1至12之烷基,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三級丁基等。環烷基,可舉例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等。芳基,可舉例為:苯基、萘基等。芳烷基,可舉例為:苄基等。
式(10)中,R16之碳原子數1至4之烷基,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三級丁基等。
式(11)中,R18、R19、及R20各自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12之烷基、環烷基、芳基或芳烷基。
式(11)中,R18至R20之碳原子數1至12之烷基,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三級丁基等。環烷基,可舉例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等之碳原子數4至10之環烷基。芳基,可舉例為:苯基、萘基等。芳烷基,可舉例為:苄基等。
以上述式(10)之化合物之具體例而言,可舉例為:2,2'-亞甲雙酚、2,2'-亞甲雙(4-甲酚)、2,2'-亞甲雙(6-甲酚)、2,2'-亞甲雙(4,6-二甲酚)、2,2'-亞乙基雙酚、2,2'-亞乙基雙(4-甲酚)、2,2'-異亞丙基雙酚、2,2'-亞甲雙(4-甲基-6-三級丁酚)、2,2'-亞甲雙(4-乙基-6-三級丁酚)、2,2'-亞甲雙(4,6-二-三級丁酚)、2,2'-亞甲雙(4-甲基-6-環己酚)、2,2'-二羥基-3,3'-二(α-甲基環己基)-5,5'-二甲基苯基甲烷、2,2'-亞甲雙(6-α-甲基-苄基-對甲酚)、2,2'-亞乙基-雙(4,6-二-三級丁酚)、及2,2'-亞丁基-雙(4-甲基-6-三級丁酚)等。
該等中,較佳為2,2'-亞甲雙(4-甲基-6-三級丁酚)、2,2'-亞甲雙(4-乙基-6-三級丁酚)、2,2'-亞甲雙(4,6-二-三級丁酚)、2,2'- 亞乙基-雙(4,6-二-三級丁酚)、及2,2'-亞丁基-雙(4-甲基-6-三級丁酚)。
一方面,以式(11)之化合物之具體例而言,可舉例為:酚、2-甲酚、3-甲酚、4-甲酚、2,4-二甲酚、2,6-二甲酚、2-三級丁基-4-甲酚、2,4-二-三級丁酚、2,6-二-三級丁酚、2,6-二-三級丁基-4-甲酚、2,4-二甲基-6-三級丁酚、2,6-二-三級丁基-4-乙酚、2,4,6-三-三級丁酚、及2,6-二-三級丁基-4-二級丁酚等。較佳為具有烷基取代基2個以上之化合物。
磷酸三烷酯以外之熱穩定劑(D成分)之含量,相對於100重量份之A成分,較佳為0.001至1.0重量份,更佳為0.001至0.5重量份,再佳為0.001至0.1重量份、特佳為0.01至0.1重量份,最佳為0.03至0.1重量份。D成分在該範圍內時,可抑制使本發明導光體用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成形時之分子量降低或色調惡化等,因可提高導光性故佳。
<其他成分>
一方面,在本發明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只要不損及透明性、導光性,則調配其他樹脂或填充劑亦無妨,不過其他樹脂或填充劑之多數,因對透明性造成障礙,故其種類或量之選擇,應將此點列入考慮。
在本發明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只要不損及透明性,則為了進行成形體之機械物性、化學性質或電氣性質之改良,可調配A成分以外之其他熱塑性樹脂。該其他熱塑性樹脂之調配量,因其種類及目的而改變,不過通常A成分每100重量份,較佳為0.01至30重量份,更佳為0.1至20重量份,再更佳為1至20重量份。
以其他熱塑性樹脂而言,可舉例為:例如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等所代表之通用塑膠;聚伸苯醚樹脂、聚縮醛樹脂、聚醯胺樹脂、環狀聚烯烴樹脂、聚芳基化物樹脂(非晶性聚芳基化物、液晶性聚芳基化物)等所代表之工程塑膠;聚醚醚酮、聚醚醯亞胺、聚碸、聚醚碸、聚苯硫醚等之被稱為所謂超級工 程塑膠之物。進一步亦可使用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聚醯胺系熱塑性彈性體、聚胺甲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等之熱塑性彈性體。
在本發明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為了對成形體進行各種功能之提供或特性改善,可少量比率調配本身已為人所熟知的添加物。該等添加物只要不損及本發明之目的則為通常之調配量。
以此等添加劑而言,可舉例為:抗滴落劑(anti-drip agent)(具有纖維形成能的含氟聚合物等)、C成分及D成分以外之熱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脫模劑、潤滑劑、滑動劑(PTFE粒子等)、著色劑(顏料、染料)、螢光增白劑、磷光(phosphorescene)顏料、螢光染料、抗靜電劑、流動改質劑、結晶核劑、無機及有機之抗菌劑、以接枝橡膠所代表之耐衝擊改質(impact modification)劑、紅外線吸收劑或光致變色(photochromic)劑。
為了改良本發明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之不燃性、抗氧化性、光穩定性(紫外線穩定性)、脫模性及鑄模腐蝕,在聚碳酸酯樹脂,可有利地使用該等改良所使用之添加劑。以下就該等添加劑予以具體說明。
本發明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可調配阻燃劑。但是,由對環境之負荷之觀點,較佳為不含鹵素化碳酸酯。以可調配之阻燃劑而言,較佳為聚矽氧化合物。聚矽氧化合物,若可獲得基於本發明目的之導光性,則無特別限定,不過為了獲得良好的不燃性,則較佳為具有芳香族基之聚矽氧化合物。進一步為了有效率地發揮聚矽氧化合物的難燃效果,在燃燒過程中分散狀態極為重要。決定此等分散狀態的重要因素,可以黏度為例。此係在燃燒過程中,聚矽氧化合物不太容易揮發之情形,亦即,吾人認為在黏度過低之聚矽氧化合物之情形,因燃燒時殘留於系內之聚矽氧為稀薄,因而燃燒時形成均勻的聚矽氧之結構造成困難。又,聚矽氧化合物之黏度過高時,聚矽氧化合 物之分散性惡化,對不燃性、光學特性產生不良影響。由此等觀點觀之,在25℃中黏度較佳為10至300 cSt,更佳為15至200 cSt,進一步較佳為20至170 cSt。
具有此等聚矽氧化合物之芳香族基係鍵結於聚矽氧原子之物,有助於提高與聚碳酸酯樹脂之互溶性,或維持良好的光學特性,由於對燃燒時之碳化包覆層(coating)形成亦為有利,故亦有助於難燃效果之顯現。在不具芳香族基之情形,本發明之導光體用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中,獲得良好的不燃性傾向於困難。此等聚矽氧化合物,較佳為包含Si-H基之聚矽氧化合物。尤其是,分子中包含Si-H基及芳香族基之聚矽氧化合物,其中較佳為選自包含:
(1)Si-H基所含之量(Si-H量)為0.1至1.2mol/100g
(2)下述式(12)所示芳香族基所含之比率(芳香族基量)為10至70重量%,且
式(12)中,Y係各自獨立,表示可具有OH基、含雜原子官能基之碳原子數1至20之烴基;m表示0至5之整數。進一步式(12)中,m為2以上之情形,可採用各自互為不同種類之Y。
(3)平均聚合度為3至150之聚矽氧化合物中之至少一種以上之聚矽氧化合物。
再佳為含Si-H基單元係在下述式(13)及(14)所示之構成單元中,選自包含至少一種以上之式所示構成單元的聚矽氧化合物中之至少一種以上之聚矽氧化合物。
式(13)及式(14)中,Z1至Z3係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可具有含雜原子官能基之碳原子數1至20之烴基,或下述式(15)所示之化合物。α1至α3係各自獨立表示0或1;m1表示0或者1以上之整數。進一步在式(13)中,m1為2以上情形之重複單元,可採用各自互為不同之複數個重複單元。
式(15)中,Z4至Z8係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可具有含雜原子官能基之碳原子數1至20之烴基;α4至α8係各自獨立表示0或1。
更佳為,M為一官能性矽氧烷單元、D為二官能性矽氧烷單元、T為三官能性矽氧烷單元時,則係包含MD單元或MDT單元之聚矽氧化合物。
以上述式(13)、(14)及(15)所示構成單元之Z1至Z8、及式(12)之Y中亦可具有含雜原子官能基之碳原子數1至20之烴基而言,可舉例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己基、癸基等 之烷基;環己基等之環烷基;乙烯基、烯丙基等之烯基;苯基、甲苯基等之芳基及芳烷基,進一步該等基亦可包含環氧基、羧基、羧酸酐基、胺基、及氫硫基等各種官能基。進一步較佳為碳原子數1至8之烷基、烯基或芳基、特佳為甲基、乙基、丙基等之碳原子數1至4之烷基、乙烯基、或苯基。
該式(13)及(14)所示之構成單元中,在包含至少一種以上之式所示構成單元之聚矽氧化合物,在具有複數個矽氧烷鍵結之重複單元之情形,該等可採用任意共聚、嵌段共聚、遞變共聚(tapered copolymerization)之任一形態。
就適當之聚矽氧化合物,較佳為將聚矽氧化合物中Si-H量設在0.1至1.2mol/100g之範圍。藉由使Si-H量設在0.1至1.2mol/100g之範圍,則燃燒時聚矽氧之結構之形成為容易。進一步較佳為Si-H量在0.1至1.0mol/100g之範圍、最佳為0.2至0.6mol/100g範圍之聚矽氧化合物。Si-H量少時,則聚矽氧之結構形成有困難,Si-H量多時,則組成物之熱穩定性降低。此外,在此,聚矽氧之結構係指根據聚矽氧化合物相互之反應、或樹脂及聚矽氧之反應,而產生之網狀結構之意。
又,在此所謂Si-H基量係指聚矽氧化合物每100g所含Si-H結構之莫耳數之意,此可根據鹼分解法,藉由測定聚矽氧化合物之每單元重量發生的氫氣體積來求得。例如,在25℃中,發生聚矽氧化合物每1g為122ml之氫氣之情形,則根據下述計算式,Si-H量成為0.5mol/100g。
122×273/(273+25)÷22400×100≒0.5
以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矽氧化合物而言,較佳為聚矽氧化合物中芳香族基量為10至70重量%。更佳為芳香族基量為15至60重量%之範圍,最佳為25至55重量%之範圍之聚矽氧化合物。聚矽氧化合物中芳香族基量較10重量%少時,則會有聚矽氧化合物不均勻分散(uneven distribution),而呈分散不良,獲得光學特性良好的導光體造成困難之情形。芳香族基量較70重量%更多時,因聚矽氧化合物本身分子之剛性變高, 故還是不均勻分散,而呈分散不良,會有獲得光學特性為良好的導光體造成困難之情形。
此外,在此之芳香族基量係指在聚矽氧化合物,包含前述式(12)所示之芳香族基的比率之意,可由下述計算式求得。
芳香族基量=〔A/M〕×100(重量%)
在此,上述式中A、M各自表示以下之數值。
A=含於聚矽氧化合物1分子中之全部式(12)所示之芳香族基部分之合計分子量
M=聚矽氧化合物之分子量
進一步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矽氧化合物,在25℃中折射率在1.40至1.60之範圍之物為理想。更佳為折射率在1.42至1.59之範圍,最佳為在1.44至1.59之範圍之聚矽氧化合物。折射率在上述範圍內之情形,藉由在聚碳酸酯中使聚矽氧化合物進行微分散,則可提供白濁更少的染色性良好的導光體用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
進一步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矽氧化合物,在105℃/3小時中熱損失(heating loss)法所致揮發量為18%以下較佳。更佳為揮發量在10%以下之聚矽氧化合物。揮發量大於18%時,則在押出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進行顆粒化時,產生來自樹脂之揮發物量變多之問題,進一步,會有在本發明之導光體中產生氣泡容易變多之問題。
以聚矽氧化合物而言,只要是滿足上述條件之物,則可為直鏈狀,或具有分枝結構之物,可使用在分子結構中之側鏈、末端、分枝點之任一處,或複數個部位具有Si-H基之各種化合物。
一般分子中包含Si-H基之聚矽氧化合物之結構,可藉由任意組合以下所示四種矽氧烷單元而構成。
M單元:(CH3)3SiO1/2、H(CH3)2SiO1/2、H2(CH3)SiO1/2、(CH3)2(CH2=CH)SiO1/2、(CH3)2(C6H5)SiO1/2、(CH3)(C6H5)(CH2=CH)SiO1/2等之一官能性矽氧烷單元
D單元:(CH3)2SiO、H(CH3)SiO、H2SiO、H(C6H5)SiO、(CH3)(CH2=CH)SiO、(C6H5)2SiO等之二官能性矽氧烷單元
T單元:(CH3)SiO3/2、(C3H7)SiO3/2、HSiO3/2、(CH2=CH)SiO3/2、(C6H5)SiO3/2等之三官能性矽氧烷單元
Q單元:SiO2所示之四官能性矽氧烷單元
本發明所使用之包含Si-H基之聚矽氧化合物之結構,具體言之,示性式(rational formula)可舉例為:Dn、Tp、MmDn、MmTp、MmQq、MmDnTp、MmDnQq、MmTpQq、MmDnTpQq、DnTp、DnQq、DnTpQq。在該等中較佳之聚矽氧化合物之結構為MmDn、MmTp、MmDnTp、MmDnQq,再佳之結構為MmDn或MmDnTp
上述示性式中之係數m、n、p、q係表示各矽氧烷單元聚合度之整數。又m、n、p、q之任一者為2以上數值之情形,附有該係數之矽氧烷單元,可製成鍵結之氫原子或可具有含雜原子官能基之碳原子數1至20之烴基為不同之二種以上之矽氧烷單元。
在此,各示性式中係數之合計成為聚矽氧化合物之平均聚合度。在本發明,較佳為將該平均聚合度設為3至150之範圍,更佳為4至80之範圍、再佳為5至60之範圍。聚合度較3更小之情形,因聚矽氧化合物本身之揮發性變高,故在調配該聚矽氧化合物之樹脂組成物之加工時,會有來自樹脂之揮發成分易於變多之問題。聚合度較150大之情形,在調配了該聚矽氧化合物之樹脂組成物中,易於使不燃性或光學特性不足。此外,上述聚矽氧化合物可各自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二種以上使用。此種具有Si-H鍵結之聚矽氧化合物,其本身可以先前為人所熟知之方法製造。例如,藉由依照作為目的之聚矽氧化合物之結構,將相當之有機氯矽烷類予以共同水解,並除去伴隨產出之鹽酸或低沸成分,而可獲得目的物。又,在將分子中具有Si-H鍵結或式(12)所示芳香族基、可具有其他含雜原子官能基之碳原子數1至20烴基之聚矽氧油、環狀矽氧烷或烷氧基 矽烷類作為起始原料之情形,使用鹽酸、硫酸、甲烷磺酸等之酸觸媒,依照情況,添加用以水解之水,進行聚合反應後,藉由同樣地除去使用的酸觸媒或低沸成分,而可獲得作為目的之聚矽氧化合物。
進一步,包含Si-H基之聚矽氧化合物具有下述結構式所示之矽氧烷單元M、MH、D、DH、Dψ2、T、Tψ
(其中M:(CH3)3SiO1/2、MH:H(CH3)2SiO1/2、D:(CH3)2SiO、DH:H(CH3)SiO、Dψ2:(C6H5)2Si、T:(CH3)SiO3/2、Tψ:(C6H5)SiO3/2),每1分子具有之各矽氧烷單元之平均數,各自設為m、mh、d、dh、dp2、t、tp之情形,較佳為滿足下述關係式之全部。
2≦m+mh≦40
0.35≦d+dh+dp2≦148
0≦t+tp≦38
0.35≦mh+dh≦110
超過該範圍時,在本發明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中,要達成良好的不燃性與優異的光學特性有困難,視情形,包含Si-H基之聚矽氧化合物之製造有困難。
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矽氧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100重量份之A成分,較佳為0.05至7重量份,更佳為0.1至4重量份,更佳為0.3至2重量份、最佳為0.3至1重量份。含量過多時,會降低樹脂之耐熱性,或有加工時易於發生氣體的問題,過少時則被認為有不燃性難以發揮之問題。
以可調配於本發明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之抗氧化劑而言,可舉例為:酚系抗氧化劑。根據酚系抗氧化劑,可抑制熱 暴露(heat exposure)時之變色,同時相對於導光性之提高,可發揮某種程度之效果。以此等酚系抗氧化劑而言,可使用各種之物。
以此等酚系抗氧化劑之具體例而言,可舉例為:例如維生素E、正十八基-β-(4'-羥基-3',5'-二-三級丁基苯基)丙酸酯、2-三級丁基-6-(3'-三級丁基-5'-甲基-2'-羥苄基)-4-甲基苯丙烯酸酯、2,6-二-三級丁基-4-(N,N-二甲基胺基甲基)酚、3,5-二-三級丁基-4-羥苄基膦酸酯二乙酯、2,2'-亞甲雙(4-甲基-6-三級丁酚)、2,2'-亞甲雙(4-乙基-6-三級丁酚)、4,4'-亞甲雙(2,6-二-三級丁酚)、2,2'-亞甲雙(4-甲基-6-環己酚)、2,2'-二亞甲基-雙(6-α-甲基-苄基-對甲酚)、2,2'-亞乙基-雙(4,6-二-三級丁酚)、2,2'-亞丁基-雙(4-甲基-6-三級丁酚)、4,4'-亞丁基雙(3-甲基-6-三級丁酚)、三乙二醇-N-雙-3-(3-三級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雙[3-(3,5-二-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雙[2-三級丁基-4-甲基6-(3-三級丁基-5-甲基-2-羥苄基)苯基]對苯二甲酸酯、3,9-雙{2-[3-(3-三級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基氧]-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旋[5,5]十一烷、4,4'-硫雙(6-三級丁基-間甲酚)、4,4'-硫雙(3-甲基-6-三級丁酚)、2,2'-硫雙(4-甲基-6-三級丁酚)、雙(3,5-二-三級丁基-4-羥苄基)硫化物、4,4'-二-硫雙(2,6-二-三級丁酚)、4,4'-三-硫雙(2,6-二-三級丁酚)、2,4-雙(正辛基硫)-6-(4-羥基-3',5'-二-三級丁基苯胺基)-1,3,5-三嗪、N,N'-六亞甲雙-(3,5-二-三級丁基-4-羥氫桂皮醯胺)、N,N'-雙[3-(3,5-二-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醯基]肼、1,1,3-三(2-甲基-4-羥基-5-三級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三級丁基-4-羥苄基)苯、三(3,5-二-三級丁基-4-羥苯基)異三聚氰酸酯、三(3,5-二-三級丁基-4-羥苄基)異三聚氰酸酯、1,3,5-三(4-三級丁基-3-羥基-2,6-二甲基苄基)異三聚氰酸酯、1,3,5-三2[3(3,5-二-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醯基氧]乙基異三聚氰酸酯、四[亞甲基-3-(3',5'-二-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甲烷等,可適當的使用。
更佳為正十八基-β-(4'-羥基-3',5'-二-三級丁基苯基)丙酸酯、2-三級丁基-6-(3'-三級丁基-5'-甲基-2'-羥苄基)-4-甲基苯丙烯酸酯、3,9-雙{2-[3-(3-三級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基氧]-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旋[5,5]十一烷、及四[亞甲基-3-(3',5'-二-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甲烷、更佳為正十八基-β-(4'-羥基-3',5'-二-三級丁基苯基)丙酸酯。
又,抗氧化劑可使用含硫抗氧化劑。尤其是在將樹脂組成物使用於旋轉成形或壓縮成形之情形較佳。以此等含硫抗氧化劑之具體例而言,可舉例為:二月桂基-3,3'-硫二丙酸酯、二-十三基-3,3'-硫二丙酸酯、二肉荳蔻基-3,3'-硫二丙酸酯、二硬脂醯基-3,3'-硫二丙酸酯、月桂基硬脂醯基-3,3'-硫二丙酸酯、新戊四醇四(β-月桂基硫丙酸酯)酯、雙[2-甲基-4-(3-月桂基硫丙醯基氧)-5-三級丁基苯基]硫化物、十八基二硫化物、氫硫苯并咪唑、2-氫硫基-6-甲基苯并咪唑、1,1'-硫雙(2-萘酚)等。更佳為新戊四醇四(β-月桂基硫丙酸酯)酯。
上述舉例為:的酚系抗氧化劑、及含硫抗氧化劑,可各自單獨使用或併用二種以上。
該等酚系抗氧化劑、或含硫抗氧化劑,各自相對於100重量份之A成分,較佳為0.0001至1重量份。更佳為0.0005至0.5重量份,再佳為0.001至0.2重量份。
在本發明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可依照需要調配脫模劑。以此等脫模劑而言,可使用本身已為人所熟知之物。可舉例為:例如飽和脂肪酸酯、不飽和脂肪酸酯、聚烯烴系蠟(聚乙烯蠟或1-烯烴(1-alkene)聚合物。該等亦可使用以酸變性等之含官能基化合物所變性之物)、聚矽氧化合物、氟化合物、石蠟、蜜蠟(beeswax)等。該等中,可舉例為:飽和脂肪酸酯類、直鏈狀或環狀之聚二甲基矽氧烷油或聚甲基苯基聚矽氧油等,及氟油。以較佳之脫模劑而言,可舉例為:飽和脂肪酸酯,例如可使用硬脂酸單甘油酯等之單甘油酯類;十甘油十硬脂酸酯及十甘油四硬脂酸酯等之聚甘油脂肪酸酯類;硬脂酸硬脂酸 酯等之低級脂肪酸酯類;癸二酸蘿酸等之高級脂肪酸酯類;四硬脂酸新戊四醇酯等之赤藻糖醇(erythritol)酯類。此等脫模劑之含量相對於100重量份之A成分,較佳為0.01至0.3重量份。
本發明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可依照需要調配紫外線吸收劑。以此等紫外線吸收劑而言,可舉例為:例如2,4-二羥二苯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酮、2-羥基-4-正辛氧基二苯酮、2-羥基-4-正十二基氧二苯酮、2-羥基-4-苄氧基二苯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酮、2-羥基-4-甲氧基-2'-羧二苯酮、2-羥基-4-甲氧基-5-硫氧基二苯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酮、2,2',4,4'-四羥二苯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5-鈉硫氧基二苯酮、雙(5-苄基-4-羥基-2-甲氧基苯基)甲烷等所代表之二苯酮系紫外線吸收劑。
又,以紫外線吸收劑而言,可舉例為:例如與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三級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三級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三級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三級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十二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雙(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3",4",5",6"-四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三級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三級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亞甲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酚]、甲基-3-[3-三級丁基-5-(2H-苯并三唑-2-基)-4-羥苯基丙酸酯-聚乙烯二醇之縮合物所代表之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
進一步以紫外線吸收劑而言,可舉例為:例如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氧基-酚、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己氧基-酚等之羥苯基三嗪(triazine)系化合物。
本發明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可依照需要調配光穩定劑。以此等光穩定劑而言,可舉例為:例如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2-(3,5-二-三級丁基-4-羥苄基)-2-正丁基丙二酸酯、1,2,3,4-丁烷羧酸與2,2,6,6-四甲基-4-哌啶醇及十三基醇之縮合物、1,2,3,4-丁烷二羧酸與1,2,2,6,6-五甲基-4-哌啶醇及十三基醇之縮合物、四(2,2,6,6-四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四(1,2,2,6,6-五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聚{[6-(1,1,3,3-四甲基丁基)胺基-1,3,5-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亞胺基]六亞甲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亞胺基]}、聚{[6-嗎啉代-二級三嗪-2,4-二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亞胺基]六亞甲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亞胺基]}、1,2,3,4-丁烷四羧酸與2,2,6,6-四甲基-4-哌啶醇及β,β,β',β'-四甲基-3,9-(2,4,8,10-四氧雜螺旋[5,5]十一烷)二乙醇之縮合物、N,N'-雙(3-胺丙基)乙二胺及2,4-雙[N-丁基-N-(1,2,2,6,6-五甲基-4-哌啶基)胺基]-氯-1,3,5-三嗪之縮合物、1,2,3,4-丁烷四羧酸與1,2,2,6,6-五甲基-4-哌啶醇及β,β,β',β'-四甲基-3,9-(2,4,8,10-四氧雜螺旋[5,5]十一烷)二乙醇之縮合物、聚甲基丙基-3-氧-[4-(2,2,6,6-四甲基)哌啶]矽氧烷所代表之受阻胺。
紫外線吸收劑及光穩定劑之含量,較佳為A成分每100重量份,各自為0.01至5重量份,更佳為0.02至1重量份。
又,在本發明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為了消除基於紫外線吸收劑等之帶黃色,可調配發藍劑。以發藍劑而言,只要是通常使用於聚碳酸酯樹脂之物,則可無特別障礙的使用。一般蒽醌系染料取得容易較佳。以具體的發藍劑而言,可舉例為:例如一般名溶劑紫13[CA.No(色料索引No)60725;商標名 拜耳公司製「Macrolex violet B」、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Diaresin blue G」、住友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Sumiplast violet B」]、一般名溶劑紫31[CA.No 68210;商標名 三菱化 學股份有限公司製「Diaresin violet D」]、一般名溶劑紫33[CA.No60725;商標名 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Diaresin blue J」]、一般名溶劑藍94[CA.No 61500;商標名 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Diaresin blue N」]、一般名溶劑紫36[CA.No 68210;商標名 拜耳公司製「Macrolex violet 3R」]、一般名溶劑藍97[商標名 拜耳公司製「Macrolex blue RR」]及一般名溶劑藍45[CA.No 61110;商標名 Sandoz公司製「Terazol blue RLS」]等,特佳為Macrolex blue RR、Macrolex violet B或Terazol blue RLS。對A成分每100重量份,發藍劑之含量較佳為0.000005至0.0010重量份、更佳為0.00001至0.0001重量份。
在本發明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可依照需要調配環氧化合物。此等環氧化合物,係基於抑制鑄模腐蝕之目的調配,基本上可適用具有環氧官能基之全部。以較佳的環氧化合物之具體例而言,可舉例為:3,4-環氧環己基甲基-3',4'-環氧環己基羧酸酯、2,2-雙(羥甲基)-1-丁醇之1,2-環氧基-4-(2-環氧乙烷基)環己烷加成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與甲基丙烯酸環氧丙基酯之共聚物、苯乙烯與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之共聚物等。以此等環氧化合物之添加量而言,較佳為相對於100重量份之A成分,為0.003至0.2重量份,更佳為0.004至0.15重量份,更佳為0.005至0.1重量份。
<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之製造>
要製造本發明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可採用任意之方法。例如將A至D成分及任意其他之成分各自使用V型摻合機、亨舍爾(Henschel)混合器、機械化學(mechanochemical)裝置、押出混合機等之預備混合裝置,予以充分地混合後,可依照需要根據押出製粒器或壓塊處理(briquetting)機器等進行製粒,其後以通氣式二軸押出機(vent type double screw extruder)所代表之熔融捏合機予以熔融捏合、及根據製粒機等之機器予以顆粒化之方法。其他方法可舉例為:將A至D成分及任意 的其他成分各自獨立地供給於通氣式二軸押出機所代表之熔融捏合機之方法;將A成分及其他成分之一部分予以預備混合後,與殘留之成分獨立地供給於熔融捏合機之方法;在以水或有機溶劑將B成分稀釋混合後,供給於熔融捏合機,或將此等稀釋混合物與其他成分預備混合後,供給於熔融捏合機之方法等。此外,在調配之成分中有液狀物之情形,可使用對熔融捏合機進行供給的所謂注液裝置、或添液裝置。
<導光體>
本發明之導光體具有優異導光性。即使遠離自光源之距離,亮度減少之比率亦小。亦即,本發明之導光體之導光性,係定義為即使實施例記載的亮度,其距離遠離光源,在高亮度之情形導光性為良好。具體言之,相對於光源本身之亮度,該亮度為50%以上之情形,則定義為導光性良好。
本發明之導光體係由該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要製造本發明之導光體,可採用任意之方法。例如以押出機、班伯里混合器及輥等捏合該導光體用該樹脂組成物後,以射出成型、押出成形或壓縮成形等先前為人熟知之方法成形,而可獲得導光體。依照使用之用途,導光體之形狀可為板狀、圓柱狀、球狀等任意之形狀。又,亦可將表面加工成為稜鏡狀。
<平面光源體>
本發明之平面光源體包含本發明之導光體(導光板)、反射板及光源。
反射板係設置於該導光體之單面。反射板在使導光體成形時,單面亦可加工成為稜鏡狀。又,將導光體成形後,亦可積層反射板。
光源係設置於導光體之至少一側面。以光源而言,除了螢光燈之外,可使用冷陰極管、LED、雷射二極體、有機EL等之自動發光體。
本發明之導光體及平面光源體,可使用於行動電話、可攜式終端機(portable terminal)、照相機、時鐘、筆記型電腦、 顯示器、照明、信號、汽車之燈、家電.光學機器之顯示零件等。尤其是製成電機製品之LED用作光源之情形,在周邊機器尋求不燃性之情形等,則可適當使用本發明之導光體及平面光源體。
<提高導光性之方法>
本發明係不必使用光擴散劑即可提高自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成形體導光性之方法,其包含之方法特徵為:樹脂組成物係使用包含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成分)及0.001至0.1重量份之金屬鹽類化合物(B成分),並使用不含光擴散劑的樹脂組成物。
該方法較佳為包含下列步驟:(i)準備包含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成分)及0.001至0.1重量份之金屬鹽類化合物(B成分),且不含光擴散劑之樹脂組成物,(ii)使用該樹脂組成物使成形體成形。
根據本發明方法,不必使用光擴散劑即可提高由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成形體的導光性。相對於光源本身之亮度,亮度設為50%以上、較佳為60%以上、更佳為70%以上、再佳為80%以上。
實施例
茲舉例實施例進一步說明如下,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
另外,係針對以下項目進行評估。
(i)亮度
將由實施例之各組成所得之顆粒在120℃以熱風乾燥機乾燥6小時,根據射出成型機[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SG150U.S-M IV],在圓筒溫度320℃、鑄模溫度80℃,使縱150mm×橫150mm、厚度5.0mm、Ra為0.03μm之板予以成形,製成導光板。在該導光板一邊(照射邊)之端面側配置光源(冷陰極管),以Topcon公司製BM-7,測定照射邊與在對面之端面 亮度。此時,導光板兩面以黑色光吸收板夾持,又使來自照射邊不致有漏出光。光源之亮度為4850 cd/m2
(ii)霧度
依照JIS K7105測定所得導光板之霧度。霧度2%以下之物為○、大於2%小於20%之物為△、20%以上之物為×。
(iii)不燃性
將自實施例之各組成所得之顆粒在120℃以熱風循環式乾燥機乾燥6小時,根據射出成型機[東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IS150EN-5Y],在圓筒溫度320℃、鑄模溫度80℃,使不燃性評估用之試驗片成形。UL規格94之垂直燃燒試驗以厚度2.0mm進行,並評估其等級。此外,判定在無法滿足V-0、V-1、V-2之任一基準之情形,則以「not V」表示。
實施例1至20、比較例1至3 [樹脂組成物之調製]
將包含表1記載之調配比率的樹脂組成物,以下述要領製成。另外,說明係依照以下表中之記號說明。計量表1比率之各成分,使用滾動機(tumbler)予以均勻混合,將此等混合物投入押出機,進行樹脂組成物之製成。以押出機而言,係使用直徑30mmψ之通氣式二軸押出機(神戸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KTX-30)。螺旋構成在通氣位置以前設置第1段之捏合區域(由輸送捏合盤(kneading disk)×2、輸送轉子×1、回歸轉子×1及回歸捏合盤×1所構成),在通氣位置以後,設置第2段之捏合區域(由輸送轉子×1、及回歸轉子×1所構成)。在圓筒溫度及鑄模溫度為290℃、及通氣吸引度為3000Pa之條件下,押出股線,在水浴冷卻後,以製粒機進行股線切割,予以顆粒化。
此外,表1及表2記載之使用的原料等係如下述。
(A成分)
A-1:具有分枝結構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分枝率0.97mol%、分子量25,100、結構黏性指數(N)2.03)
(A-1之製造方法)
在附有溫度計、攪拌機、回流冷卻器的反應器,裝入2340份離子交換水、947份之25%氫氧化鈉水溶液、0.7份亞硫酸氫鹽(hydrosulfite),在攪拌下溶解710份雙酚A(雙酚A溶液)後,添加2299份二氯甲烷與112份之48.5%氫氧化鈉水溶液、38.1份(1.00mol%),在14%濃度之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將1,1,1-三(4-羥苯基)乙烷以25%濃度溶解的水溶液,在15至25℃,經約90分鐘吹入354份光氣,進行光氣化反應。
在光氣化完成後,添加219份之11%濃度之對三級丁酚之二氯甲烷溶液與88份之48.5%氫氧化鈉水溶液,停止攪拌,經10分鐘靜置分離後,進行攪拌予以乳化5分鐘後,用均混合器(特殊機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旋轉速率1200rpm、通過次數35次處理,獲得高乳化摻雜物。將該高乳化摻雜物,以聚合槽(附攪拌機),在無攪拌條件下,以溫度35℃進行3小時反應,完成聚合。
反應完成後,添加5728份二氯甲烷,予以稀釋後,自反應混合液分離二氯甲烷相,在經分離的二氯甲烷相中添加5000份離子交換水,予以攪拌混合後,停止攪拌,將水相與有機相分離。
接著重複水洗淨步驟,以使水相之導電率與離子交換水幾乎相同為止,獲得精製聚碳酸酯樹脂溶液。接著,將該精製聚碳酸酯樹脂溶液,在注入100L離子交換水的1000L捏合機中,以液溫75℃,使二氯甲烷蒸發,獲得粒狀物。將25份該粒狀物與75份水投入附攪拌機熱水處理槽,以水溫95℃進行30分鐘攪拌混合。接著,將該粒狀物與水之混合物以離心分離機分離,獲得包含0.5重量%二氯甲烷、45重量%水之粒狀物。
接著,將該粒狀物於控制於140℃之SUS316L製傳導受熱式溝型二軸攪拌連續乾燥機,以50kg/hr(換算聚碳酸酯樹脂)速度,予以連續供給,在平均乾燥時間3小時之條件下乾燥,獲得具有分枝結構的聚碳酸酯樹脂粒狀物。
如此所得之具有分枝結構之聚碳酸酯樹脂,係黏度平均分子量25,100、分枝率0.97mol%、結構黏性指數(N)2.03。
A-2:具有分枝結構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分枝率0.95mol%、分子量20,300、結構黏性指數(N)1.72)
(A-2之製造方法)
除了變更為261份之11%濃度之對三級丁酚之二氯甲烷溶液以外,其他與A-1之製造方法同樣地進行,獲得具有分枝結構之聚碳酸酯樹脂粒狀物。具有如此所得分枝結構之聚碳酸酯樹脂係黏度平均分子量20,300、分枝率0.95mol%、結構黏性指數(N)1.72。
A-3:具有分枝結構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分枝率0.98mol%、分子量16,200、結構黏性指數(N)1.50)
(A-3之製造方法)
除了變更為315份之11%濃度之對三級丁酚之二氯甲烷溶液以外,其他與A-1之製造方法同樣地進行,獲得具有分枝結構之聚碳酸酯樹脂粒狀物。如此所得之具有分枝結構之聚碳酸酯樹脂,黏度平均分子量16,200、分枝率0.98mol%、結構黏性指數(N)1.50。
A-4:直鏈狀聚碳酸酯樹脂(包含以光氣法所製成的雙酚A及作為封端劑之對三級丁酚之聚碳酸酯樹脂。此等聚碳酸酯樹脂,不使用胺系觸媒製造,在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末端中,末端羥基之比率為10mol%,黏度平均分子量為25,500、結構黏性指數(N)1.48)。
A-5:直鏈狀聚碳酸酯樹脂(包含以光氣法製成的雙酚A及作為封端劑之對三級丁酚的聚碳酸酯樹脂。此等聚碳酸酯樹脂不使用胺系觸媒製造,在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末端中,末端羥基之比率為10mol%,黏度平均分子量為19,700、結構黏性指數(N)1.27。)
(B成分)
B-1:全氟丁烷磺酸鉀鹽(大日本油墨股份有限公司製megafac F-114P)
B-2:全氟丁烷磺酸鈉鹽(大日本油墨股份有限公司製megafac F-114S)
B-3:二苯碸磺酸鉀鹽(日本UCB公司製KSS)
(C成分)
C-1:磷酸三甲酯(大八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TMP)
(D成分)
D-1:磷系熱穩定劑(日本Clariant股份有限公司製Hostanox P-EPQ、主成分二亞膦酸四(2,4-二-三級丁基苯基)-4,4'-聯伸苯酯)
D-2:磷系熱穩定劑(Ciba特用化學品公司製Irgafos 168、三(2,4-二-三級丁基苯基)亞磷酸酯))
D-3:磷系熱穩定劑(旭電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Adeca Stab PEP-36、二亞磷酸雙(2,6-二-三級丁基-4-甲基苯基)新戊四醇酯)
D-4:磷系熱穩定劑(旭電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Adeca Stab PEP-8、二亞磷酸二-十八基新戊四醇酯)
(其他成分)
SIH:包含Si-H基及芳香族基之聚矽氧化合物
(SIH之製造)
在安裝攪拌機、冷卻裝置、溫度計的1L燒瓶中裝入301.9g水及150g甲苯,冷卻至內溫5℃為止。在滴液漏斗,裝入21.7g三甲基氯矽烷、23.0g甲基二氯矽烷、12.9g二甲基二氯矽烷及76.0g二苯基二氯矽烷之混合物,在燒瓶內一邊攪拌,一邊經2小時滴液。此時,持續冷卻,以使內溫維持於20℃以下。在滴液完成後,進一步在內溫20℃,持續攪拌4小時,予以熟成後,予以靜置,並除去已分離的鹽酸水層,添加10%碳酸鈉水溶液,經5分鐘攪拌後,予以靜置,除去已分離的水層。其後,進一步以離子交換水進行3次洗淨,確認甲苯層呈中性。 將該甲苯溶液在減壓下加熱至內溫120℃為止,除去甲苯與低沸點物後,藉由過濾,移除不溶物,獲得聚矽氧化合物SIH。該聚矽氧化合物SIH,Si-H基量為0.21mol/100g、芳香族基量為49重量%、平均聚合度為8.0。
IRG:受阻酚系抗氧化劑(Ciba特用化學品公司製Irganox 1076)
G250:具有環氧基之化合物(日油股份有限公司製:Marproof G-0250s)
SL:將三硬脂酸甘油酯作為主成分之脂肪酸酯(理研維生素股份有限公司製SL-900)
LD:珠狀(beads)交聯聚矽氧(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日本合同會社股份有限公司製:TSR9002)
實施例21
將實施例1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在120℃以熱風乾燥機乾燥6小時,以射出成型機[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SG150U.S-M IV],在圓筒溫度320℃、鑄模溫度80℃,將縱150mm×橫150mm、厚度2.0mm(單面印刷有凹凸圖型)之板予以成形,製成導光板。
使用該導光板、包含100重量份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及10重量份氧化鈦之樹脂組成物製成白色板的反射板(厚度1.0mm)、及冷陰極管的光源(亮度3,300 cd/m2),製成第一圖之平面光源體。該平面光源體,在自光源之20mm之位置中亮度(L1)與130 mm之位置中亮度(L2)之比(L2/L1)為0.93,不必降低亮度,即可顯示均勻的面發光性。
實施例22
將實施例1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在120℃,以熱風乾燥機乾燥6小時,以射出成型機[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SG150U.S-M IV],在圓筒溫度320℃、鑄模溫度80℃,使直徑10mm、長200mm之圓柱形狀之成形品成形,製成導光體。
使用該導光體、包含100重量份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及10重量份氧化鈦之樹脂組成物製白色板的反射層(最厚部分為1.5mm)、及LED光源(亮度4,850cd/m2),製成第二圖之平面光源體。該平面光源體,在離光源20mm之位置中之亮度(L1)與180mm之位置中之亮度(L2)之比(L2/L1)為0.9,不必降低亮度即可顯示均勻的面發光性。
發明效果
本發明之導光體,雖不含光擴散劑,但能顯示優異導光性,且具有不燃性。本發明之導光體,即使遠離光源之位置,亮度減少之比率亦少,並具有在包含光擴散劑之導光體所無之效果。
本發明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雖不包含光擴散劑,不過顯示優異導光性,且具有不燃性。
產業上之利用領域
本發明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具有高導光性,且亦可提供不燃性,故在以LED照明為始之照明領域、OA機器領域、電氣電子機器領域等之各種工業用途極為有用。
A‧‧‧光源
B‧‧‧導光板
C‧‧‧反射板
第一圖係實施例21製造的平面光源體之簡單示意圖。
第二圖係實施例22製造的平面光源體之簡單示意圖。
A‧‧‧光源
B‧‧‧導光板
C‧‧‧反射板

Claims (19)

  1. 一種導光體,其係由包含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成分)及0.001至0.1重量份之金屬鹽類化合物(B成分),且不含光擴散劑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光體,其中樹脂組成物相對於100重量份之A成分,係包含0.001至0.1重量份之磷酸三烷酯(C成分)及0.001至1.0重量份之磷酸三烷酯以外之熱穩定劑(D成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導光體,其中D成分係選自包含下述式(1)所示之化合物、下述式(2)所示之化合物、及下述式(3)所示之化合物之群組中至少一種之化合物, 式中,Ar1、Ar2係為相同或相異之碳原子數6至20之烷基取代基之芳香族基,;又Ar3係相同或相異之在碳原子數8至20之二烷基取代芳香族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導光體,其中D成分係下述式(4)所示之化合物, 式中,R1、R2係相同或相異之氫原子、烷基、環烷基、烷基取代環烷基、芳基、烷基取代芳基或芳基取代芳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導光體,其中D成分係下述式(5)所示之化合物, 式中,R3、R4、R5、R6、R9、R10、及R11係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12之烷基、環烷基、芳基或芳烷基;R7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至4之烷基;及R8表示氫原子或甲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光體,其中B成分為有機鹼金屬鹽及/或有機鹼土類金屬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導光體,其中B成分係選自包含全氟烷基磺酸鹼(土類)金屬鹽、芳香族磺酸鹼(土類)金屬鹽、及芳香族系醯亞胺之鹼(土類)金屬鹽之群組中至少一種之有機鹼(土類)金屬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光體,其中A成分係結構黏性指數(N)1.5至2.5之聚碳酸酯樹脂。
  9. 一種平面光源體,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導光體、反射板及光源。
  10. 一種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其包含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 樹脂(A成分)及0.001至0.1重量份之金屬鹽類化合物(B成分),且不含光擴散劑者。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樹脂組成物,其相對於100重量份之A成分,包含0.001至0.1重量份之磷酸三烷酯(C成分)及0.001至1.0重量份之磷酸三烷酯以外之熱穩定劑(D成分)。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其中D成分係選自包含下述式(1)所示之化合物、下述式(2)所示之化合物、及下述式(3)所示之化合物之群組中至少一種之化合物, 式中,Ar1、Ar2係為相同或相異之碳原子數6至20之烷基取代基之芳香族基;又Ar3係為相同或相異之碳原子數8至20之二烷基取代芳香族基。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其中D成分係下述式(4)所示之化合物, 式中,R1、R2係為相同或相異之氫原子、烷基、環烷基、烷基取代環烷基、芳基、烷基取代芳基或芳基取代芳基。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其中D成分係下述式(5)所示之化合物, 式中,R3、R4、R5、R6、R9、R10、及R11係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至12之烷基、環烷基、芳基或芳烷基;R7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至4之烷基;及R8表示氫原子或甲基。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其中B成分係有機鹼金屬鹽及/或有機鹼土類金屬鹽。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其中B成分係選自:包含全氟烷基磺酸鹼(土類)金屬鹽、芳香族磺酸鹼(土類)金屬鹽及芳香族系醯亞胺之鹼(土類)金屬鹽之群組中至少一種之有機鹼(土類)金屬鹽。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導光體用樹脂組成物,其中A成分係結構黏性指數(N)1.5至2.5之聚碳酸酯樹脂。
  18. 一種不使用光擴散劑即可提高自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成形體的導光性之方法,其特徵為:樹脂組成物係使用包含100 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成分)及0.001至0.1重量份之金屬鹽類化合物(B成分),且不含光擴散劑者。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其包含下列各步驟:(i)準備樹脂組成物,其包含100重量份之聚碳酸酯樹脂(A成分)及0.001至0.1重量份之金屬鹽類化合物(B成分),且不含光擴散劑,(ii)使用該樹脂組成物,使成形體成形。
TW101115089A 2011-04-28 2012-04-27 A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for light guide, and a light guide body and a planar light source TWI5224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1405 2011-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7475A true TW201307475A (zh) 2013-02-16
TWI522420B TWI522420B (zh) 2016-02-21

Family

ID=47072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5089A TWI522420B (zh) 2011-04-28 2012-04-27 A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for light guide, and a light guide body and a planar light sourc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817174B2 (zh)
EP (1) EP2703710B1 (zh)
JP (1) JP5663659B2 (zh)
KR (1) KR102118219B1 (zh)
CN (1) CN103547857B (zh)
TW (1) TWI522420B (zh)
WO (1) WO201214799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5797A (zh) * 2013-07-31 2013-12-25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紫外光线性光源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4007505A (zh) * 2013-02-25 2014-08-27 惠和株式会社 导光膜、超薄型液晶背光单元和便携式电脑
TWI707914B (zh) * 2016-10-31 2020-10-2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使用彼之光學模製物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8953B2 (ja) * 2013-02-25 2017-10-04 恵和株式会社 ライトガイドフィルム、超薄型液晶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携帯型コンピュータ
KR102125451B1 (ko) 2013-11-15 2020-06-2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조명 장치
CN103822129B (zh) * 2014-03-21 2016-01-20 广西三赢照明有限责任公司 Led面板灯及其生产方法
CN104059340B (zh) * 2014-05-08 2015-11-18 新光工业(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无卤阻燃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046575B1 (ko) * 2016-11-01 2019-11-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KR102624855B1 (ko) * 2020-08-27 2024-01-12 롯데케미칼 주식회사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형성된 성형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6908A (en) 1974-07-02 1976-01-20 Sagami Chem Res Nn arukiruhidorokishiruaminno seizoho
JP3129374B2 (ja) 1994-03-18 2001-01-29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3100853B2 (ja) 1995-01-09 2000-10-23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導光板および面光源構造体
JP2852201B2 (ja) 1995-05-18 1999-01-27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3330498B2 (ja) 1996-07-01 2002-09-30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導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9958974B4 (de) * 1998-12-11 2011-06-22 Idemitsu Kosan Co., Ltd. Flammhemmende thermoplastische Harz-Zusammensetzung und ihre Verwendung
JP4060500B2 (ja) 1999-11-02 2008-03-12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870256B2 (ja) 1999-11-29 2012-02-08 Sabicイノベーティブプラスチッ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2002060528A (ja) * 2000-08-17 2002-02-26 Teijin Chem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成形体
JP3516908B2 (ja) 2000-08-18 2004-04-05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4672841B2 (ja) 2000-09-08 2011-04-20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透明性を有する難燃性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02254776A (ja) * 2001-02-27 2002-09-11 Seiko Epson Corp 平行度調整用パターン印刷システム、印刷装置、印刷制御装置、平行度調整用パターン印刷方法および平行度調整用パターン印刷プログラム
US6727303B2 (en) 2001-08-30 2004-04-27 Teijin Chemicals, Ltd. Flame retardant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s thereof
US7317067B2 (en) * 2002-03-28 2008-01-08 Teijin Chemicals Polycarbonate copolymer, and heat resistant parts comprising the same
JP3100853U (ja) 2003-10-03 2004-05-27 村上 圭佑 消臭装置
US7232854B2 (en) * 2004-02-03 2007-06-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with thin-wall flame retardance
US20060030647A1 (en) * 2004-08-05 2006-02-09 Thomas Ebeling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us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8399546B2 (en) * 2004-08-05 2013-03-19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s having EMI shielding
JP2006201667A (ja) 2005-01-24 2006-08-03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導光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面光源体
JP2006249292A (ja) * 2005-03-11 2006-09-21 Teijin Chem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06249287A (ja) 2005-03-11 2006-09-21 Teijin Chem Ltd 強化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US20100168295A1 (en) * 2005-08-16 2010-07-01 Christine Breiner Polycarbonate Flame Retardant Compositions
JP5266639B2 (ja) 2006-01-06 2013-08-21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導光板
CN101004515A (zh) * 2006-01-21 2007-07-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
WO2007102272A1 (ja) * 2006-03-06 2007-09-13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樹脂成形体
TWM299983U (en) 2006-03-24 2006-10-2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Scanning apparatus
US7652083B2 (en) * 2006-09-29 2010-01-26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Thermoplastic compostions, methods of making, and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WO2008084518A1 (ja) * 2007-01-09 2008-07-17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難燃性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US20120059098A1 (en) * 2007-01-09 2012-03-08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Flame-retardant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US20090062438A1 (en) * 2007-08-30 2009-03-05 Van De Grampel Robert Dirk Copolyestercarbonate compositions
DE102007052783A1 (de) * 2007-11-02 2009-05-07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Flammwidrige Polycarbonate mit Polyolen
EP2743314B1 (en) * 2009-02-09 2020-02-26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object thereof
JP4766172B2 (ja) * 2009-04-20 2011-09-07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JP5448546B2 (ja) * 2009-04-23 2014-03-19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EP2492315B1 (en) * 2009-10-19 2020-06-10 Teijin Chemicals Ltd.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JP5267582B2 (ja) * 2011-01-21 2013-08-21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成形体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7505A (zh) * 2013-02-25 2014-08-27 惠和株式会社 导光膜、超薄型液晶背光单元和便携式电脑
CN103475797A (zh) * 2013-07-31 2013-12-25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紫外光线性光源及图像读取装置
TWI707914B (zh) * 2016-10-31 2020-10-2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使用彼之光學模製物件
US10995214B2 (en) 2016-10-31 2021-05-04 Lg Chem, Ltd.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mold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46569A1 (en) 2014-05-29
EP2703710B1 (en) 2017-12-13
JP5663659B2 (ja) 2015-02-04
US9817174B2 (en) 2017-11-14
EP2703710A1 (en) 2014-03-05
CN103547857B (zh) 2017-11-10
JPWO2012147996A1 (ja) 2014-07-28
CN103547857A (zh) 2014-01-29
KR102118219B1 (ko) 2020-06-02
EP2703710A4 (en) 2015-03-25
KR20140026424A (ko) 2014-03-05
WO2012147996A1 (ja) 2012-11-01
TWI522420B (zh) 2016-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2420B (zh) A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for light guide, and a light guide body and a planar light source
TWI553056B (zh) A resin composition having a light-guiding property, and a light-conducting molded art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Surface light source body
JP5847292B2 (ja) 光拡散性樹脂組成物
JP5809358B2 (ja) 導光性能を有する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からなる導光板および面光源体
KR20100133952A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들로 이루어지는 광학용 성형품
JP2013256580A (ja) 蛍光発光性樹脂組成物
JP2012082361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製照明カバー
JP6483340B2 (ja) 導光性能を有する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導光体
JP2018154741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2012162610A (ja) 発光難燃高光線透過樹脂組成物
JP6133644B2 (ja) 難燃光拡散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07302794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成形体及び照明ユニット
JP5558926B2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13221046A (ja) 導光性能を有する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からなる導光板および面光源体
JP5843603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製照明カバー
JP5885496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製照明カバー
JP2023149670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2018044062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からなる導光体
TW202202571A (zh)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其成形品
JP2022154124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2012214660A (ja) 発光難燃光拡散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樹脂板
JP2012162609A (ja) 発光難燃高光線透過率樹脂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