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45635A - Method of mak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mak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45635A
TW201145635A TW100104092A TW100104092A TW201145635A TW 201145635 A TW201145635 A TW 201145635A TW 100104092 A TW100104092 A TW 100104092A TW 100104092 A TW100104092 A TW 100104092A TW 201145635 A TW201145635 A TW 20114563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k
supplied
supply position
moved
supply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4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dashi God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145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563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3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 H10K71/135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using ink-jet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40Thermal treatment, e.g. annealing in the presence of a solvent vapo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201145635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及薄膜之製造 方法。 【先前技術】 顯示裝置雖有液晶顯示裝置、電漿顯示裝置等各種顯 示裝置,但作為其中之一,使用有機電激發光(以下稱為 有機 EL)元件(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作為 晝素的光源之顯示裝置現已逐漸實用化。該顯示裝置,具 備排列配置於基板上之複數個有機EL元件。而且,於基 板上,用以區分有機EL元件之複數條間隔壁,係排列成 條狀,各有機EL元件分別排列於由複數條間隔壁與基板 所界定之複數條凹部。亦即,複數個有機EL元件,於各 凹部,沿著凹部的延伸方向(以下有將「凹部的延伸方向」 稱為列方向,與該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例如稱為行方向之 情形),空出預定的間隔而配置。 各有機EL元件係由包含一對電極、及設置於該一對 電極間之1層以上的有機層所構成。而且,有機EL元件 具備至少一層的發光層作為一層以上的有機層。複數個有 機EL元件,係於各凹部沿著列方向空出預定的間隔配置。 列方向上相鄰的有機EL元件,只要電性絕緣即可,無需 物理上分隔。所以,可形成橫跨複數個有機EL元件連接 之有機層。 於相鄰間隔壁彼此間的間隙(凹部),設置橫跨複數 4 322766 201145635 個有機EL元件之有機層的形成方法之一 ’已檢 嘴印刷法。在喷嘴印·,德含有成為有機層的材二之 印墨,從間隔壁彼此間的一端至多端連續地供應,再藉由 使供應的印墨固化,而形成有機層。具體而言,從配置於 基板上方之喷嘴吐出液柱狀的印墨之下,使喷嘴往列方向 來回移動,並在喷嘴的來回移動的折回時,使基板只朝行 方向移動預㈣列’藉此於各凹部供應印墨,闕由使其 固化’形成有機層於各凹部(參關如專利文獻n。八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2-75640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各列的有機EL元件在相同的條件下製作成的情況 日、田使各列的有機EL元件在相同的驅動條件下發光時, 當然期待各有機EL元件發出相同亮度的光,但於使用喷 嘴:刷法形成有機EL元件,使其發紐,發現於各列有 所明免度差異的現象。具體而言,於喷嘴印刷法,使喷嘴 方向往返而1成各列的有機層時,發現在喷嘴的去程 形核機層的列,與在嘴嘴的回程形成有機層的列,有所 謂壳度差異的現象。 所以,本發明的目的 Λ ^ 吸於提供使用喷嘴印刷法,可 製造發光不均勻少之有機- 牛的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t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係提供下述的[1]至 Π] 一種發光裝置之製造士
Ik方法,該發光裝置係具備支持 322766 5 201145635 基板、複數條間隔壁,於該支持基板上在行方向空出預定 間隔而配置,且延伸在方向與前述行方向相異之列方向、 以及複數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分別設置在屬於相鄰間隔 壁彼此間的間隙之複數個凹部,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係包 含一對電極及設置於該一對電極間之一層以上的有機層所 構成,該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包含: 形成一對電極中的一侧的電極之步驟; 將含有成為有機層的材料之印墨以液柱狀供應予凹 部,並跨越在從間隔壁的列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之間,移 動前述印墨的供應位置至列方向的一側或另一側,而供應 印墨予凹部之步驟; 藉由固化供應予凹部之印墨而形成有機層之步驟;以 及 形成一對電極中的另一側的電極之步驟; 於供應前述印墨的步驟,於複數個凹部之各者,將印 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之次數與移動至另一側 之次數設為相同。 [2]如[1]記載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於前述供 應印墨的步驟,於複數個凹部的各者,移動印墨的供應位 置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凹部再移動至另一側,使對 每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置而供應印墨。 [3]如[1]記載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供 應印墨的步驟包含: 於相鄰的凹部,以印墨的供應位置成為互為相異的方 6 322766 201145635 ' 向之方式移動,而供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1步驟;以 及 對於在第1步驟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之各者,將印墨 的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設為與第1步驟相異的方向,再供 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2步驟。 [4] 如[1]記載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供 應印墨的步驟包含: 於相鄰的凹部,以印墨的供應位置成為互為相異的方 向之方式移動,而供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1步驟;以 及 於第1步驟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將印墨的供應位 置之移動方向沿著與第1步驟相反的方向之方式移動,再 供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2步驟。 [5] 如[1]記載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供 應印墨的步驟為將複數種類的印墨對各凹部以不重複的方 式供應之步驟,包含: 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侧後,對相同的 凹部再移動至另一側,使對每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置 之第1步驟; 將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 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且在印墨的 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侧後,對相同的凹部再移動至 另一侧,使對每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置之步驟重複之 第2步驟;以及 7 322766 201145635 將於與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相異的凹部,使用與已經 供應的印墨相異種類的印墨,在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 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的凹部再移動至另一側,使對每 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置後,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 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 應位置移動,且在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侧 後,對相同的凹部再移動至另一侧,使對每一凹部往返印 墨的供應位置之步驟重複之第3步驟。 [6]如[1]記載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供 應印墨的步驟為將複數種類的印墨對各凹部以不重複的方 式供應之步驟,包含: 將移動印墨的供應位置至列方向的一侧後,從已經供 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 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 方向的另一側,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 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 驟重複之第1步驟; 將於與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相異的凹部,使用與已經 供應的印墨相異種類的印墨,在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 列方向的一側後,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 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 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另一側,從已經供應印 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 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2步驟;以及 8 322766 201145635 ' 將於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將與已經供應之印墨相同 種類的印墨,以使印墨的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成為與已經 供應的印墨相異方向之方式,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 方向的另一側後,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 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 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從已經供應印墨 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 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3步驟。 [7]如[1]記載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供 應印墨的步驟為將複數種類的印墨對各凹部以不重複的方 式供應之步驟,包含: 將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侧,從已經供 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 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 方向的另一侧,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 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 驟重複之第1步驟; 於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將與已經供應的印墨相同種 類的印墨,以將印墨的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沿著與第1步 驟相反方向的方式往返而再供應之第2步驟; 將於與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相異的凹部,使用與已經 供應印墨相異種類的印墨,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 向的一側,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 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使印墨 9 322766 201145635 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另一側,將從已經供應印墨的 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 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後,於已經供應印墨的凹 部,將與已經供應的印墨相同種類的印墨,以將印墨的供 應位置之移動方向沿著與已經供應的印墨相反方向的方式 往返而再供應之步驟重複之第3步驟。 [8]—種薄膜之製造方法,係於具備支持基板、以及在 該支持基板上於行方向空出預定間隔而配置,且延伸於方 向與前述行方向相異的列方向之複數條間隔壁的被塗佈體 形成薄膜,該薄膜之製造方法包含: 將液柱狀之印墨供應予屬於間隔壁彼此間的間隙之複 數個凹部,並跨越在從間隔壁的列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之 間,移動印墨的供應位置至列方向的一側或另一側,供應 印墨予複數個凹部的各者之步驟;以及 藉由固化供應予凹部之印墨而形成薄膜之步驟; 於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於複數個凹部的各者,將印 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之次數與移動至另一側 之次數設為相同。 [9] 如[8]記載之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於前述供應 印墨的步驟,於複數個凹部的各者,移動印墨的供應位置 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凹部再移動至另一侧,使對每 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置而供應印墨。 [10] 如[8]記載之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供應印 墨的步驟包含: 10 322766 201145635 ' 於相鄰的凹部,以印墨的供應位置成為互為相異的方 向之方式移動,而供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1步驟;以 及 對於第1步驟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之各者,將印墨的 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設為與第1步驟相異的方向,再供應 印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2步驟。 [11]如[8]記載之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供應印 墨的步驟包含: 於相鄰的凹部,以印墨的供應位置成為互為相異的方 向之方式移動,而供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1步驟;以 及 於第1步驟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將印墨的供應位 置之移動方向沿著與第1步驟相反的方向移動,再供應印 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2步驟。 [12]如[8]記載之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供應印 墨的步驟為將複數種類的印墨對各凹部以不重複的方式供 應之步驟,包含: 在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 的凹部再移動至另一侧,使對每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 置之第1步驟; 將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 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將印墨的供 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的凹部再移動至另 一侧,使對每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置之步驟重複之第 11 322766 201145635 2步驟; 將於與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相異的凹部,使用與已經 供應的印墨相異種類的印墨,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 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的凹部再移動至另一側,使對每一 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置後,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 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 位置移動,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對 相同的凹部再移動至另一側,使對每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 應位置之步驟重複之第3步驟。 [13]如[8]記載之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供應印 墨的步驟為將複數種類的印墨對各凹部以不重複的方式供 應之步驟,包含: 將在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從已 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 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 至列方向的另一側,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 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 之步驟重複之第1步驟; 將於與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相異的凹部,使用與已經 供應的印墨相異種類的印墨,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 方向的一側後,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 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使 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另一侧,從已經供應印墨 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 12 322766 201145635 ^ 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2步驟;以及 將於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將與已經供應的印墨相同 種類的印墨,以印墨的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成為與已經供 應的印墨相異之方向的方式,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 方向的另一側後,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 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 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從已經供應印墨 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 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3步驟。 [14]如[8]記載之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供應印 墨的步驟為將複數種類的印墨對各凹部以不重複的方式供 應之步驟,包含: 將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從已經供 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 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 方向的另一側,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 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 驟重複之第1步驟; 於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將與已經供應的印墨相同種 類的印墨,以將印墨的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沿著與第1步 驟相反方向的方式往返而再供應之第2步驟;以及 將於與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相異的凹部,使用與已經 供應之印墨相異種類的印墨,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 方向的一側,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 13 322766 201145635 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使印 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另一側,從已經供應印墨的 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 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後,將於已經供應印墨的凹 部,將與已經供應的印墨相同種類的印墨,以將印墨的供 應位置之移動方向沿著與已經供應的印墨相反方向的方式 往返而再供應之步驟重複之第3步驟。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使用喷嘴印刷法,可製作發光不均勻少 之有機EL元件。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再者, 以下的說明,各圖只不過是以可理解發明的程度概略表示 構成要件之形狀、大小及配置,但本發明並不特別限定於 此。而且,於各圖,相同的構成成分係賦予相同的符號表 示,且有省略重複說明的情況。 本發明的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發光裝置係具 備支持基板、於該支持基板上在行方向空出既定間隔配 置,且在與前述行方向相異之列方向延伸之複數條間隔 壁、以及在相鄰間隔壁彼此間的間隙之複數凹部分別設置 之複數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係由包含 一對電極及設置於該一對電極間之1層以上的有機層所構 成,該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包含:形成一對電極中的一側 的電極之步驟;將含有成為有機層的材料之印墨以液柱狀 14 322766 201145635 供應予凹部’並跨越在從間隔壁的列方向的一端至另一 端’移動前述印墨的供應位置至列方向的一侧或另一侧’ 而供應印墨予凹部之步驟;藉由固化供應予凹部之印墨而 形成有機層之步驟;以及形成一對電極中的另一侧的電極 之步驟’於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分別於複數凹部,在印 墨的供應仅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之次數與移動至另一側 之次數相同。 發光裝置例如利用作為顯示裝置,顯示裝置主要可分 為主動矩陣驅動型裝置及被動矩陣驅動型裝置,本發明可 適用於兩種型態的顯示裝置。於本實施形態,作為其一例, 說明運用於主動矩陣驅動型顯示裝置之發光裝置。 〈發光裝置的構成〉 首先’說明發光裝置的構成。第1圖表示本實施形態 的發光裝置之示意性平面圖,第2圖示意性表示發光裝置 之剖面圖。 &第1圖及第2圖所示,發光裝置1主要由包含支持 基板2、形成於該支持基板2之複數個有機EL元件11 (UR、11G、11B)、為了區分複數個有機EL元件11而 设置之複數條間隔壁3以及將各有機El元件電性絕緣之 絕緣膜4所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複數個有機EL元件11,係分別於支 持基板2上排列成矩陣狀配置。亦即,複數個有機EL元 件u ’係分別於列方向X空出預定間隔配置,並於行方向 γ空出預定間隔配置。再者,於本實施形態,列方向乂與 15 322766 201145635 行方向γ為互相垂直,且 巧方向X與行方向γ分別相對 支持基板2的厚度方向ζ垂直。 於本實施形態,延伸於列士丄 , .^ ^ ^ 、幻方向X之複數條間隔璧3, 係設置於支持基板2上。嗜ρ^_ _ ^ . ^ y 亥間隔壁3,由支持基板的厚度 方向之一側觀察(以下有稹盘 另辑為「平面觀看之情形)時, 設置成所謂的條(stripe )壯々 狀。各間隔壁3,係分別設置於 行方向Y相鄰的有機EL元株η 城七 一 疋件11之間。換言之,複數個有 機EL兀件5 11,係設置於行方向Υ相鄰的間隔壁3彼此之 間’於間隔壁3彼此之間,分別在列方向乂空出預定間隔 配置。以下,藉由仃方向γ上相鄰之一對間隔壁3與支持 基板2所界定之凹部(溝槽),稱為凹部卜於支持基板2 上’ 0又定複數條凹部5。該各凹部5分別對應預定的列。 於本實施形態’絕緣膜4係設置於支持基板2與間隔 壁3之間。絕緣膜4形成為格子狀,係由列方向χ延伸的 複數條帶狀的部分與延伸於行方向γ的複數條帶狀的部分 一體形成所構成。於格子狀絕緣膜4,複數開口 6,分別在 行方向、列方向等間隔排列設置。絕緣膜4的開口 6,於 平面觀看’形成於與有機EL元件11重疊的位置。絕緣膜 4的開口 6於平面觀看例如形成為略矩形、橢圓形、略圓 形及略橢圓形等的形狀。前述的間隔壁3設置於構成絕緣 膜4的一部分之延伸於列方向χ的部分上。該絕緣膜4係 根據需要而設置,例如絕緣膜4係為了確保列方向X或行 方向Y相鄰的有機EL元件11間的電性絕緣而設置。 有機EL元件11係由包含一對電極及設置於該一對電 322766 201145635 極間之1層以上的有機層所構成,至少具有1層發光層作 為該1層以上的有機層。於本說明書,含有有機物的層稱 為有機層。再者,有機EL元件亦可包含含有無機物及有 機物的層、無機層等。有機EL元件11例如具備電洞注入 層、電洞傳輸層、電子阻絕(electron blocking)層、發光 層、電洞阻絕層、電子傳輸層及電子注入層等作為設置於 一對電極間的層。 一對電極(12,13)係由陽極與陰極所構成。陽極與陰 極中一側電極,係作為一對電極中之一側的電極12,靠近 支持基板2配置,陽極與陰極中另一側電極,係作為一對 電極中之另一側的電極13,比一側的電極12遠離支持基 板2配置。 第2圖係作為其一例,表示由相當於一對電極中之一 側的電極12之陽極12、相當於有機層之電洞注入層14、 相當於有機層之發光層15、相當於一對電極中之另一侧的 電極13之陰極13,從支持基板2側依據該順序層合所構 成之有機EL元件11。 因本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1為主動矩陣型裝置,故一 側的電極12係個別設置於每一有機EL元件11。亦即,與 有機EL元件11的數目相同數目之一側的電極12設置於 支持基板2上。例如,一侧的電極12為板狀,在平面觀看, 形成為略矩形。一側的電極12,係在對應設有各有機EL 元件11之位置,以矩陣狀設置於支持基板2上。複數個一 側的電極12係於列方向X空出預定間隔排列,同時於行 17 322766 201145635 方向Y空出預定間隔排列。亦即,一側的電極12於平面 觀看係設置於行方向Υ相鄰的間隔壁3彼此之間,於間隔 壁3彼此間,分別於列方向X空出預定間隔排列。 前述格子狀絕緣膜4,於平面觀看,主要形成於除了 一侧的電極12以外的區域,其一部分覆蓋一側的電極12 的周緣形成。換言之,於絕緣膜4,開口 6形成於一側的 電極12上。藉由該開口 6,一側的電極12的表面從絕緣 膜4露出。而且,前述複數條間隔壁3,設置於構成絕緣 膜4的一部分之延伸於列方向X之複數條帶狀部分上。 有機層(於本實施形態為電洞注入層14及發光層15) 係於包夾於間隔壁3之區域延伸於列方向X配置。亦即, 有機層係在行方向Υ由相鄰的間隔壁3所界定的凹部5, 形成為帶狀。 於本實施形態,相當於有機層的一層之電洞注入層 14,設置於全部的有機EL元件11,作為共通全部的有機 EL元件11的層。於支持基板2,設置有發光顏色相異的 複數種有機EL元件11,例如於彩色顯示裝置的情況,發 出紅色、綠色及藍色的任一種光之3種有機EL元件11設 置於支持基板2上。如此形成發光顏色相異的數種有機EL 元件11之情況,依每一種有機EL元件11,設置發光顏色 相異的發光層15。而且,於本實施形態,係將對發光層15 的發光顏色不造成影響之電洞注入層14等,設置於全部種 類的有機EL元件11,作為共通全部種類的有機EL元件 11的層。作為其他實施形態,即使為與發光層15相異的 18 322766 201145635 層(例如電洞注入層、電子注入層),對每一有機el元 件11的種類可形成不同種類的層。 於本實施形態,設置3種發光層15R、15G、15B。彩 色顯示裝置,例如可藉由以下(I)、( Η )、( III)的列 依據該順序在行方向Y上重複排列而實現。 (I)發出紅色光之複數個有機EL元件11R空出預定 的間隔排列之列。 (Π)發出綠色光之複數個有機EL元件11G空出預 定的間隔排列之列。 (III)發出藍色光之複數個有機EL元件11B空出預 定的間隔排列之列。 於本實施形態,藉由使發光層15的種類相異’而構成 發出紅色、綠色及藍色的任一種光之3種有機EL元件11° 因此,(i)設有發出紅色光的發光層15R之列、(ϋ)設 有發出綠色光的發光層15G之列及(iii)設有發出藍色光 的發光層15B之列之3種列,以該順序在行方向Y重複排 列。亦即,延伸於列方向X之帶狀發光層15R、發光層15G 及發光層15B,分別在行方向Y上空出兩列的間隔依序層 合於電洞注入層上。 一對電極中的另一侧的電極13係設置於發光層15 上。再者,於本實施形態,另一側的電極13係跨過複數個 有機EL元件11連續形成,於複數個有機EL元件11作為 共通電極而設置。亦即,另一側的電極13,不僅形成於發 光層15上,也形成於間隔壁3上,發光層15上的電極與 19 322766 201145635 間隔壁3上的電㈣相連形成為-面0 〈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 接著,說明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2 ’準備支持基板2。於主動矩陣型顯示裝置的情 二:t該支持基板2,可使用預先形成有個別驅動複數 個有機EL4 U用之電路的基板。例如,使用抓 膜電晶體)基板作為支持基板2。 1 〈形成一側的電極之步驟〉 然後,於準備的支持基板2上,以矩陣狀形成複數個 一側的電極12。一側的電極12 ’例如於支持基板2上,全 面地形成導電性薄膜,導電性薄膜係使用微影法(於以下 說明「微影法」包含遮罩圖型的形成步驟後進行的触刻步 驟等的圖型化步驟),藉由圖型化形成為矩陣狀。此外, 例如將於預定部位形成有開口之遮罩,配置於支持基板2 上,隔著該遮罩,於支持基板2上的預定部位,藉由選擇 性地沈積導電性材料,亦可圖型化一側的電極12。關於一 側的電極12的材料將於後述。再者,於本步驟,亦可準備 預先形成有一侧的電極12之基板作為支持基板2。 然後,於本實施形態’支持基板2上形成格子狀的絕 緣膜4。絕緣膜4係藉由有機物或無機物構成。作為構成 絕緣膜4之有機物,例如丙烯酸樹脂、酚樹脂及聚醯亞胺 樹脂等樹脂。而且,作為構成絕緣膜4之無機物,可列舉
Si02、SiN 等。 於形成由有機物所成的絕緣膜4之情況,首先例如全 20 322766 201145635 ’面地塗佈正型或負型感光性樹脂’對預定部位曝光、顯後 再藉由將其硬化’使形成有開口 6之絕緣膜4形成於 部位。再者’作為感光性樹脂’可使用止m 疋 1文用先阻。或者,於 成由無機物所成的絕緣膜4之情況,將由無機物㈣ 膜藉由電漿化學氣相沈積法(PCVD)、滅你、+ & 寻 题法專,全而 形成。然後,藉由於預定部位形成開口 6,而形成絕緣膜々 開口 6係例如藉由微影法而形成。藉由形成該開口 / 出一侧的電極12的表面。 然後’於本實施形態,於絕緣骐4上形成複數條的條 狀間隔壁3。間隔壁3係可使用例如作為絕緣膜4的材料 之材料’以與形成絕緣膜4相同的方法,形成條狀。 間隔壁3及絕緣膜4的形狀以及該些的配置,係根據 像素數目及解像度等顯示裝置的規格以及製造的容易性, 適當地設定。例如,間隔壁3的行方向γ的寬度li為5μιη 至50μιη左右,間隔壁3的高度L2為〇.5μπι至5μπι左右, 行方向Υ相鄰的間隔壁3彼此的間隔L3,亦即凹部5的 行方向Υ的寬度L3為20μιη至200μιη左右。而且,形成 於絕緣膜4的開口的列方向X及行方向Υ的寬度,分別為 ΙΟμηι 至 400μηι 左右。 (形成有機層的步驟) 然後’於本實施形態,於一側的電極12上形成作為有 機層之一的電洞注入層14。於本步驟,包含將含有成為有 機層(電洞注入層14)的材料之印墨,以液柱狀供應給屬 於相鄰間隔壁3彼此間的間隙之凹部5,同時從間隔壁3 21 322766 201145635 的列方向之一端至另一端之間,將前述印墨的供應位置移 動至列方向之一端或另一端,供應印墨予凹部5的步驟, 以及藉由固化供應予凹部5之印墨而形成有機層之步驟。 於本實施形態,藉由所謂喷嘴印刷法形成電洞注入層14。 於喷嘴印刷法,係以所謂一筆畫方式供應印墨予各列 (凹部5)。亦即,從配置於支持基板2上方的喷嘴16, 持續吐出液柱狀的印墨,使喷嘴16沿列方向X來回移動, 同時在喷嘴16來回移動的折回時,使支持基板2朝行方向 Y只移動1列份,藉此供應印墨予各行。而且,於本實施 形態,噴嘴16在列方向來回移動,支持基板2在行方向來 回移動,相反地亦可使喷嘴16在行方向來回移動,支持基 板2在列方向來回移動,再者亦可藉由只有喷嘴16及支持 基板2中之一在預定的方向移動,供應印墨。 而且,於本實施形態,分別於複數個凹部5,將在印 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之次數與移動至另一侧 之次數設為相同。亦即,於複數個凹部5之各者,以喷嘴 16的來回移動為一組,該一組的來回移動進行1次以上。 在各凹部5上喷嘴16的來回移動的執跡雖有複數種, 但每一間隔壁3彼此間,只要喷嘴16的來回移動進行1 次以上,可任意設定喷嘴16的執跡。例如,(a)喷嘴16 的來回移動可在每一間隔壁3彼此間連續進行,或(b)分 成複數次供應印墨,結果使喷嘴16來回移動。 首先,參照第3圖,說明(a)喷嘴16的來回移動在 每一間隔壁3彼此間連續進行的印墨供給方法。於第3圖, 22 322766 201145635 f嘴16的軌跡以實線表示’同時使用箭頭表示喷嘴^的 前進方向。m3圖及以τ的圖t,喷嘴16的執跡之 去程與回程不重疊麵。喷嘴16村在其絲 地來回移動。 狂更® 該方法,係於複數個凹部5的各者,使印墨的供應位 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的凹部5,再移動^另 i,使印墨的供應位置對每1部5往返供應印墨之方 該方法,具體而言,從配置於支持基板2的上方之喷 嘴16持續吐出液柱狀的印墨,⑴於預定的列上,從列 方向X的一端朝另一端移動喷嘴16,然後從列方向χ的 另-端朝-端移動噴嘴16,噴嘴16的來回移動進行i次 以上(第3圖為1次);⑺使支持基板2在行方向γ 移動1列份’藉由重複交替該些⑴、⑺的動作,供 應印墨予各列。 〃 然後’參照第4圖,說明⑴分成複數次供應印墨, 結果使噴嘴16來回移動於預定列上的方法。 於第4圖,喷嘴16的執跡以實線表示,同時使用箭頭 表示喷嘴16的前進方向。以下,從設置於行方向γ的一 端之列算起,朝行方向丫的另—端將配置於第⑽(記號 「η」為自然數)的列,定義為第η列。 該方法,其供應印墨的步驟,包含:於相鄰的凹部5, 以印墨的供應位置成為互為相異的方向之方式移動,供應 印墨予全部的凹部5之第丨步驟;以及對於在第丨步驟已 322766 23 201145635 經供應印墨的凹部5之各者,分別使印墨的供應位置之移 動方向為與第1步驟相異的方向,再供應印墨予全部的凹 部5之第2步驟。 於該方法,例如重複進行以下(丨)至(4)的步驟之 印墨的供應進行偶數次。從配置於支持基板2上方的噴嘴 16,持續吐出液柱狀的印墨,(1)於預定的列上,從列方 向X的一端朝另一端移動喷嘴16; (2)使支持基板2在 行方向Y的一側移動i列份;(3)從列方向χ的另一端 朝一端移動噴嘴16; (4)使支持基板2在行方向γ的一 側移動1列份。 重複進行(1)至(4)的步驟之印墨的供應進行偶數 次時,例如於第奇數次的印墨供應,從第1列的列方向χ 的一端開始供應印墨,於第偶數次的印墨供應,從第^列 的列方向X的另一端開始供應印墨。 藉此,結果喷嘴16在預定的列上來回移動。再者,如 第5圖所示’藉由重複進行上述⑴至⑷的步驟,從 第1列至行方向γ的另一端的列為止進行印墨的供應後, 喷嘴16的執跡沿相反方向,從行方向γ的另一端之列至 第1列為止進行印墨的供應,結果喷嘴16可在預定的列上 來回移動。換言之,該方法,其供應印墨的步驟,包含·· 於相鄰的凹部5,以印墨的供應位置成為互為相異的二向 之方式移動,供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5之第i步驟;以^ 於第1步驟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5,以使印墨的供應位置 之移動方向沿著與第i步驟相反的方向之方式移動厂再供 322766 24 201145635 ' 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5之第2步驟。 有機層(於本實施形態為電洞注入層14),係藉由使 供應予間隔壁3彼此間的印墨固化而形成。印墨固化例如 可藉由除去溶劑而進行。溶劑的除去,可藉由自然乾燥、 加熱乾燥及真空乾燥等進行。 而且,所使用的印墨包含藉由加入光、熱等能量而聚 合之材料的情況,供應印墨後,藉由加入光、熱等能量, 亦可固化有機層。 (形成發光層的步驟) 然後,形成發光層15。如前述於製作彩色顯示裝置的 情況,為了製作3種有機EL元件11,必須例如分別塗佈 發光層15的材料。例如於各列形成3種發光層15的情況, 將含有發出紅色光的材料之紅色印墨、含有發出綠色光的 材料之綠色印墨、含有發出藍色光的材料之藍色印墨,必 須分別於行方向Y空出2行的間隔塗佈。於是,藉由紅色 印墨、綠色印墨、藍色印墨在預定的列依序塗佈,可使各 發光層塗佈成膜。作為紅色印墨、綠色印墨、藍色印墨在 預定的列依序塗佈之方法,例如有印刷法、喷墨印刷法、 喷嘴印刷法等預定的塗佈法。例如,於喷嘴印刷法,可與 前述形成電洞注入層14的方法相同地塗佈印墨。 首先,說明紅色印墨藉由喷嘴印刷法供應予既定的 列,再藉由使其固化而形成發出紅色光的發光層15R之方 法。 本步驟,包含:將含有成為有機層(本實施形態為發 25 322766 201145635 光層15R)的材料之印墨,以液柱狀供應予屬於相鄰間隔 壁3彼此間的間隙之凹部5,並從間隔壁3的列方向之一 端至另一端之間,移動前述印墨的供應位置至列方向的一 端或另一端,以供應印墨予凹部5之步驟;以及藉由固化 供應予凹部5之印墨而形成有機層(本實施形態為電洞注 入層14)之步驟。 發出紅色光的發光層15R,係因每隔2列設置,必須 每隔2列供應紅色印墨。例如,從設置於支持基板2的上 方之喷嘴16,持續吐出液柱狀的印墨,一邊使喷嘴16在 列方向來回移動,一邊在喷嘴16的來回移動的折回時,使 支持基板2在行方向Y只移動3列份,隔2列供應紅色印 墨0 於本實施形態,於複數個凹部5之各者,將印墨的供 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之次數與移動至另一側之次數 設為相同。亦即,於複數個凹部5之各者,以喷嘴16的來 回移動作為一組,將該一組的來回移動進行1次以上。而 且,各凹部5上的喷嘴16的來回移動之執跡雖有複數種, 但只要將每一間隔壁3彼此間喷嘴16的來回移動進行1 次以上,可以任意設定喷嘴16之執跡。例如(a)可將喷 嘴16的來回移動在每一間隔壁3彼此間連續進行,或(b) 分成複數次供應印墨,結果使喷嘴16來回移動。 首先,參照第6圖,說明(a)喷嘴16的來回移動在 每一間隔壁3間連續進行之印墨的供應方法。 該方法,供應印墨的步驟為複數種類的印墨對各凹部 26 322766 201145635 5以不重複的方式供應之步驟,包含:將印墨的供應位置 移動至列方向的一侧後,對相同的凹部5再移動至另一 ,侧,對每一凹部5使印墨的供應位置往返之第丨步驟;從 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5,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i的數目 之凹部5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將印墨的供應位 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的凹部5再移動至另一 側,對每一凹部使印墨的供應位置往返之步驟重複之第2 步驟;以及,於與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5相異的凹部5, 使用與已經供應印墨相異種類的印墨,將印墨的供應位置 移動至列方向的一侧後,對相同的凹部5再移動至另一 側,對每一凹部5使印墨的供應位置往返後,從已經供應 印墨的凹部5,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i的數目之凹部$ 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 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的凹部5再移動至另一侧,對每 一凹部5使印墨的供應位置往返之步驟重複之第3步驟。 於該方法,從没置於支持基板2的上方之喷嘴16,持 續吐出液柱狀的印墨,〇)於預定的列上,從列方向χ 的一端朝另一端移動喷嘴16’然後從列方向χ的另一端朝 一端移動喷嘴16之進行丨次以上(第6圖為丨次)噴嘴 16的來回移動;(2)使支持基板2在行方向γ移動3列 份,藉由重複交替該些(1)、(2)的動作,隔2列供應 紅印墨。 然後,說明(b)藉由分成複數次供應印墨,結果噴嘴 16在預定的列上來回移動之方法。 322766 27 201145635 該方法,係供應印墨的步驟為以複數種印墨對各凹部 5不重複的方式供應之步驟,包含··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 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5,以隔著 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5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 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另一側,從已經供 應印墨的凹部5,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的數目之凹部5 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丨步驟;於 與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5相異的凹部5,使用與已經供應 印墨相異種類的印墨,在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 一側後,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5,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 減1的數目之凹部5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使印 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另一側,從已經供應印墨的 凹部5,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5的方式 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2步驟;以及於已 經供應印墨的凹部5,將與已經供應印墨相同種類的印 墨,以使印墨的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為與已經供應的印墨 相異方向之方式,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另一 侧後,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5,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 的數目之凹部5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使印墨的 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 5’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5的方式使印墨 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3步驟。 於該方法,例如將重複進行以下(1)至(4)的步驟 之印墨的供應進行偶數次。從設置於支持基板2的上方之 322766 28 201145635 ,嘴16’持續吐出液柱狀的印墨,⑴於預定的列上, ,從列方向X的—端朝另—端移動喷嘴16;⑺ 板2在行方向丫的—侧移動3列份;⑴從列方向^ 另一端朝-端移動喷嘴16;⑷使支持基板2在行方向 Y的-側移動3列份。重複進行⑴i⑷的步驟之印 墨的供應時,例如於第奇數次之印墨的供應㈣方向X 的一端開始印墨的供應,於第偶數次之印墨的供應,從列 方向X的另一端開始印墨的供應。藉此 預定的列上來回移動。 嘴在 再者’藉由重複進行上述⑴至(4)的步驟,從行 方向的一侧的列,依序於行方向γ的另一侧的列進行印墨 的供應後,喷嘴16的執跡沿相反方向,從行方向γ的二 側的列,藉由朝一側的列以相反順序進行印墨的供應, 結果亦可使喷嘴16在預定的列上來回移動。 換言之,於該方法,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為以複數種 印墨對各凹部5不重複的方式供應之步驟,包含:使印墨 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 5 ’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5使印墨的供應 位置移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另一側,從 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5,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i的數目 之凹部5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i 步驟;於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5,將與已經供應印墨相同 種類的印墨,以使印墨的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沿著與第1 步驟相反方向的方式往返再供應之第2步驟;以及,於與 322766 29 201145635 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5相異的凹部5,使用與已經供應印 墨相異種類的印墨,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 側,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5,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i 的數目之凹部5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使印墨的 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另一側,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 5 ’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5的方式使印墨 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後,於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 5,將與已經供應印墨相同種類的印墨,以使印墨的供應位 置之移動方向沿著與已經供應的印墨相反方向的方式往返 再供應之步驟重複之第3步驟。 有機層(發光層15)可藉由固化供應於間隔壁3彼此 間的印墨而形成β印墨的固化,例如可藉由除去溶劑進行。 溶劑的去除,可藉由自然乾燥、加熱乾燥及真空乾燥 等進行。而且,所使用的印墨包含藉由加入光、熱等能量 而聚合之材料的情況,供應印墨後,藉由加入光、熱等能 量,亦可固化有機層。 而且,綠色印墨及藍色印墨亦與紅色印墨同樣地將供 應印墨之間隔壁3彼此間每2列隔開供應,可分別形成發 出綠色光的發光層15G、發出藍色光的發光層15Β〇 形成發光層15後,依據需要,藉由預定的方法形成預 定的有機層、無機層等。該些亦可使用印刷法、喷墨印刷 法喷嘴印刷法等預定的塗布法,再者,使用預定的乾式 法形成。 (形成另一側的電極之步驟) 322766 30 201145635 然後,形成另一側的電極。如前述,於本實施形態, 將另一侧的電極13形成於支持基板2上的全面。藉此,可 將複數個有機EL元件11形成於基板上。 如上述說明的發光裝置1的製造方法,有機層(電洞 注入層U及發光層15)以喷嘴印刷法形成時,使喷嘴16 來回移動,塗佈成膜有機層。如前述,因於傳統的喷嘴印 刷法,未使喷嘴16依各列來回移動,故有以噴嘴16的去 程形成的有機層與以喷嘴16的回程形成的有機層存在。所 以’以噴嘴16的去程形成的有機層之列與以嘴嘴16的回 程形成的有機層之列,所製作的有機EL元件u有亮度差 異之問題。 該問題,即使設定裝置使喷嘴16在平面觀看通過凹部 5的中心,在去程與回程,喷嘴16的執跡有少許差異,推 測係因在去程與回程形成性質形狀相異的膜而呈現出者。 如第7圖所示,例如即使設定使喷嘴16相對支持基板 2在列方向X(左右方向)移動,朝右方向前進的去程, 喷嘴16為採取從左右方向稍微向右斜下方傾斜之軌跡,朝 左方向前進的回程,喷嘴16為從左右方向稍微向左斜下方 傾斜之軌跡。於該情況,第7圖中,將去程的執跡朝行方 向Y的另一側平行移動一列份,與回程的軌跡重叠時,去 程的軌跡與回程的軌跡不一致。所以,推測在去程與回程 形成性質形狀相異的膜。 相對地’於本實施形態’因於各行使喷嘴16來回移 動’故即使在去程與回程之軌跡相異,去程與回程的總和 322766 31 201145635 的執跡,在全部的列為相同的軌跡,結果可在各列形成性 質形狀相同的膜。藉此,可製作在列彼此間比較的情況發 光不均勻少的有機EL元件11。 於以上的說明,雖然依各行形成全部有機EL元件11 共通設置之電洞注入層14,但於其他實施形態,電洞注入 層14可與發光層15同樣地空出2列的間隔塗佈成膜,分 成3次形成。 而且,於以上的說明,雖然說明藉由喷嘴印刷法形成 有機EL元件11的有機層之方法,本發明不限於有機EL 元件11的有機層,亦可運用於形成預定的薄膜之薄膜的製 造方法。亦即,可運用於具備支持基板2以及在該支持基 板2上於行方向空出預定間隔配置且延伸於與前述行方向 相異方向的列方向之複數條間隔壁3的被塗佈體,形成薄 膜的薄膜之製造方法;該薄膜之製造方法包含:將液柱狀 之印墨供應予間隔壁3彼此間,並從間隔壁3的列方向的 一端至另一端,移動印墨的供應位置至列方向的一侧或另 一側,供應印墨於間隔壁3彼此間之步驟;以及藉由固化 供應至間隔壁3彼此之間的印墨而形成薄膜之步驟;其 中,於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於間隔壁3彼此間,分別將 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之次數與移動至列方 向的另一側之次數設為相同。作為如此的預定之薄膜,可 列舉彩色濾光片等。 〈有機EL元件的構成〉 如前述,有機EL元件雖可採用各種層的構成,但以 32 322766 201145635 ' 下詳細說明有機EL元件11的層構造、各層的構成及各層 的形成方法。 如前述,有機EL元件11係由包含一對電極(12、13) 及設置於該一對電極間之1層以上的有機層所構成,至少 具有1層的發光層15作為1層以上的有機層。而且,有機 EL元件11亦可包含含有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層,以及無機 層等。作為構成有機層的有機物,可為低分子化合物,亦 可為高分子化合物,或低分子化合物與高分子化合物的混 合物。有機層以包含高分子化合物較理想,以含有換算聚 苯乙烯的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03至108之高分子化合物較 理想。 藉由塗佈法形成有機層的情況,因一般高分子化合物 比低分子化合物對溶劑的溶解性較佳,故使用對溶劑的溶 解性好的高分子化合物較理想。 作為設置於陰極與發光層之間的層,例如有電子注入 層、電子傳輸層、電洞阻絕層等。於陰極與發光層之間設 置電子注入層及電子傳輸層兩者的層之情況時,靠近陰極 的層稱為電子注入層,靠近發光層的層稱為電子傳輸層。 作為設置於陽極與發光層之間的層,例如有電洞注入 層、電洞傳輸層、電子阻絕層等。於設置電洞注入層及電 洞傳輸層兩者的層之情況,靠近陽極的層稱為電洞注入 層,靠近發光層的層稱為電洞傳輸層。 該些設置於陰極與發光層15之間的層以及設置於陽 極與發光層15之間的層,作為共通層,可共同設置於全部 33 322766 201145635 有機EL元件。再者,該些有機層中,可藉由塗佈法形成 之有機層,作為形成電洞注入層14及發光層15的方法, 藉由前述實施形態說明的本發明之方法形成較理想。 有機EL元件11的元件構成之一例表示於如下。 a) 陽極/發光層/陰極 b) 陽極/電洞注入層/發光層/陰極 c) 陽極/電洞注入層/發光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d) 陽極/電洞注入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陰極 e) 陽極/電洞注入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f) 陽極/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陰極 g) 陽極/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h) 陽極/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陰極 i) 陽極/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j)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陰極 k)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l)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輪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陰極 m)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 注入層/陰極 η)陽極/發光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〇)陽極/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陰極 Ρ)陽極/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此處,記號「/」係表示包夾記號「/」的各層互相鄰 接層合。以下的記載也相同。 再者,有機EL元件π可具有2層以上的發光層15, 34 322766 201145635 或可具有2層以上的發光層15,且產生電荷的電荷產生層 . 為存在於發光層15之間的所謂多光子型有機EL元件之 成。 —有機EL元件^亦可再以密封用密封膜或密封板等的 密封構件覆蓋。 於本實施形態的有機EL元件U’為了進—步提高與 =的密合性、改善從電極的電荷注入性’可再設置鄰接 電極之膜厚2nm以下的絕緣層。而且,為了提高界面的密 合性、防止混合等,於前述各層間亦可插入薄的缓衝層。 關於層合的層之順序、層數及各層的厚度,可^發 光效率、元件壽命適當地設定。而且,有機扯元件^ 於陽極與陰極中靠近支持基板2配置陽極,配置卜極於遠 離支持基板2的位置,或相反地靠近支持基板2配置陰極, 配置陽極於遠離支持基板2的位置。例如, 农上述a)至p) 的構成,可從左側的層於支持基板2依序層合各層,相反 地,亦可從右側的層於支持基板2依序層合各層。曰 然後,更具體地說明構成有機EL元件η 1a 料及形成方法。 的材 〈陽極〉 於從發光層15發出的光通過陽極射出之構成的有機 =元件n的情況’使用顯示透光性的電極作為陽極。作 f顯示透光性的電極,可使用導電度高的金屬氧化物、金 屬硫化物及金屬等薄膜,適合使用透光率高者。具體而言, 使用氧化銦、氧化鋅、氧化錫、銦錫氧化物、鋼 322766 35 201145635 鋅氧化物(IZO )、金、麵、銀及銅等所成的薄膜’該些 之中適合使用ITO、IZO或氧化錫所成的薄膜。作為陽極 的製作方法’例如真空蒸錢法、藏鍵法、離子鍍覆法、電 鍍法等。而且’作為陽極,亦可使用聚苯胺或其衍生物、 塞吩或其衍生物專的有機透明導電膜。 於從發光層15發出的光通過陰極射出之構成的有機 EL元件11的情況,於陽極,亦可使用反射光的材料,作 為如此的材料’以功函數為3.〇ey以上的金屬、金屬氧化 物、金屬硫化物較理想。 陽極的膜厚’可考慮光的穿透性及電阻等而適當地選 擇,例如為10nm至1〇μιη,較理想為2〇nm至1μπι,更理 想為 50nm 至 500nm。 〈電洞注入層〉 作為構成電洞注入層14之電洞注入材料的例,例如有 氧化釩、氧化鉬、氧化釕及氧化鋁等氧化物、苯基胺化合 物、星爆型胺化合物、酞青(phthal〇cyanine)化合物、非 晶質碳、聚苯胺及聚嗟吩衍生物等。 作為電洞注人層的成臈方法,例如有可從含有電洞主 入材料的驗賴1為料從溶液朗之歸的: 只要是可溶解電洞注人材料者,無特別限制。作為 =如有三氣曱烧、二氣曱烧、二氯乙燒等氯溶劑、四氣咬 味相溶劑、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溶劑、丙_ ^基嗣等離劑、乙酸以旨、乙酸丁 I乙基賽路蘇乙; 酉曰(ethyl cell〇s〇lve acetate )等酯溶劑及水。 322766 36 201145635 . 作為從溶液成膜之方法,例如有旋轉塗佈法、鐺膜法、 塗佈法、浸塗法、喷塗法、網版印刷法、膠版印刷法、平 版印刷法、喷墨印刷法、喷嘴印刷法等塗佈法。電洞注入 層14藉由上述本發明的喷嘴印刷法形成較理想。 電洞注人層Μ _厚,可考慮電的特性^膜的容易 性等而適當地設定。電洞注入層14的膜厚例如為lnm至 Ιμιη,較理想為2nm至500nm,更理想為5nm至2〇〇nm。 〈電洞傳輸層〉 作為構成電洞傳輸層之電洞傳輸材料的例,例如有聚 乙烯基咔唑或其衍生物、聚矽烷或其衍生物、侧鏈或主鏈 具有芳香族胺之聚矽氧烷衍生物、吡唑啉(pyraz〇Hne)衍 生物、烯丙基胺衍生物、二苯乙烯衍生物、三苯基二胺衍 生物、聚苯胺或其衍生物、聚嘆吩或其衍生物、聚芳基胺 或其衍生物、聚°比嘻或其衍生物、聚(對_笨乙烯)或其衍生 物或聚(2,5 伸嗟吩基伸乙稀)(p〇iy(2,5_thienylenevinylene)) 或其衍生物等。 該些之中,作為電洞傳輸材料,例如有聚乙烯基咔唑 或其衍生物、聚矽烧或其衍生物、侧鏈或主鏈具有芳香族 胺化合物基之聚矽氧烷衍生物、聚苯胺或其衍生物、聚噻 吩或其衍生物、聚烯丙基胺或其衍生物、聚(對_苯乙烯) (口0加1^1^161^丨1^4116)或其衍生物、或聚(2,5-伸噻吩 基伸乙烯)(poly(2,5-thienylenevinylene))或其衍生物等 高分子電洞傳輸材料較理想’更理想為聚乙烯基咔唑或其 37 322766 201145635 衍生物聚石夕烧或其衍生物、側鍵或主鍵具有芳香族胺之 聚矽氧烷衍生物。於低分子的電洞傳輸材料之情况,分散 於高分子黏結劑使用較理想。 於電/同傳輸層的成膜方法,無特別限制。於使用低分 子電洞傳輸材料的情況,可從含有高分子黏結劑及電洞傳 輸材料之混合液成膜,於使用高分子電洞傳輪材料的情 況,可從含有電洞傳輪材料的溶液成膜。 作為用於從溶液成膜的溶液之溶劑,只要是可溶解電 洞傳輸材料者,無特別限制。作為電洞傳輸材料,例如可 使用將電洞注入層14從溶液成膜時所使用的作為溶液之 〉谷劑的例。 作為從溶液成膜之方法,例如有與前述電洞注入層14 的成膜法相同的塗佈法,電畴輸層藉*上述本發明的嘴 嘴印刷法形成較理想。 J冋刀于黏結劑,以不極度阻礙電荷傳輸 較理想,而且適合使用對可見光吸收弱者。作為 ΐ:丙、聚丙稀酸醋、聚丙烯酸甲醋、 甲基丙稀酸甲醋、聚笨乙婦、聚氯乙稀、聚石。 易性厚’可考慮電的特性、成膜的 想“一,更理想為5n— 發光層通常主要由發出榮光及 有機物與辅助其之摻雜物所構成。摻的有機物錢 1 歹’j如為了提南發 322766 38 201145635 光效率 ----. 队芡,我凡饮仗阳添力π。益土 t ,,^4, + 再者,有機物可為低分 亦可,分子化合物。發光層含有換算《乙 的數1平均分子量為1〇3至 H A 之回分子化合物較理想 金 乍為構成發光層之發光材料,例如有以下的色素材料、 屬錯合物材料、高分子材料、摻雜物材料。 (色素材料) 作為色素材料’例如環戊稀胺(eyelQpentamine)衍生 物、四苯基丁二稀衍生物化合物、三苯基胺衍生物、嗯二 唑(oxadiazole)衍生物"比唑并喹啉(pyraz〇1〇quin〇Hne) 衍生物、二苯乙烯基苯衍生物、二苯乙烯基亞芳基衍生物、 吡洛衍生物、噻吩環化合物、吡啶環化合物、紫環酮 (perinone)衍生物、花(perylene)衍生物、寡聚噻吩衍 生物、°惡一唾一聚物、π比唾淋(pyrazoline)二聚物、啥口丫 咬酮(quinacridone)衍生物、香豆素(coumarin)衍生物 等。 (金屬錯合物材料) 作為金屬錯合物材料,例如有具有Tb、Eu、Dy等稀 土族金屬或A1、Zn、Be、Ir、Pt等為中心金屬,β惡二0坐、 噻二唑、苯基吡啶、苯基苯并咪唑、喹啉構造等為配位子 之金屬錯合物。作為如此的金屬錯合物,例如有銦錯合物、 銘錯合物等具有從三重態激發狀態發光之金屬錯合物、鋁 喧琳錯合物、笨并啥琳鈹錯合物、苯并喔峻(benzoxazolyl) 鋅錯合物、苯并噻唑辞錯合物、偶氮曱基鋅錯合物、聚卟 淋鋅錯合物、啡琳(phenanthroline)銪錯合物等。 39 322766 201145635 (高分子材料) 作為高分子材料的例’例如有將聚對伸苯基伸乙烯基 衍生物(polyphenylenevinylene)、聚噻吩衍生物、聚對苯 (polyparaphenylene)衍生物、聚矽烷衍生物、聚乙快衍 生物、聚第(polyfluorene )衍生物、聚乙烯基σ卡唑衍生物、 上述色素材料、金屬錯合物發光材料作成高分子化者等。 上述發光材料中,作為藍色發光之材料的例,可列舉 二苯乙烯基亞芳基衍生物及其聚合物、α惡二唾(〇xadiaz〇le ) 付生物及其聚合物、聚乙婦基寸β坐衍生物、聚對苯 (polyparaphenylene)衍生物、聚 g ( p〇lyflu〇rene )衍生 物等。其中,高分子材料之聚乙烤基咔唾衍生物、聚對苯 衍生物、聚芴衍生物等較理想。 而且’作為綠色發先之材料的例’例如有啥α丫 酉同 (quinacridone)衍生物及其聚合物、香豆素(coumarin)衍 生物及其^^合物、聚對苯乙稀(polyparaphenylenevinylene ) 衍生物、聚芴(polyfluorene )衍生物等。其中,以高分子 材料之聚對苯乙稀衍生物、聚芴衍生物等較理想。 而且’作為紅色發光之材料的例,例如有香豆素 (coumarin)衍生物及其聚合物、噻吩環化合物及其聚合 物、聚對苯乙烯衍生物、聚噻吩衍生物、聚芴衍生物等。 其中’以咼分子材料之聚對苯乙稀衍生物、聚嗟吩衍生物、 聚芴衍生物等較理想。 (摻雜物材料) 作為摻雜物材料,例如有茈(perylene )衍生物、香 40 322766 201145635 豆素(coumarin)衍生物、紅螢稀(rubrene)衍生物、喧 °丫 °定@同衍生物、方酸(squarylium )衍生物、聚外琳 (polyporphyrin )衍生物、苯乙烯基色素、並四苯 (tetracene)衍生物、°比嗤淋酮(pyrazolone)衍生物、十 環烯(decacyclene )衍生物、吩°惡嗪嗣(phenoxazone )等。 再者,如此的發光層的厚度,通常約為2nm至200nm。 作為發光材料的成膜方法的例,例如有印刷法、喷墨 印刷法、喷嘴印刷法等。例如藉由上述本發明的喷嘴印刷 法,可分別塗佈複數種印墨。 〈電子傳輸層〉 作為構成電子傳輸層之電子傳輸材料,可使用習知的 電子傳輸材料。作為電子傳輸材料的例,可列舉例如噁二 °坐(oxadiazole )衍生物、蒽二曱院或其衍生物、苯艇或其 衍生物、萘醌或其衍生物、蒽醌或其衍生物、四氰蒽醌二 曱烷或其衍生物、芴(fluorene)衍生物、二苯基二氰基乙 婦或其衍生物、聯苯酿衍生物或8-經基琳或其衍生物的 金屬錯合物、聚喹啉或其衍生物、聚苯并吨嗪 (polyquinoxaline)或其衍生物、聚芴(polyfluorene)或 其衍生物等。 該些之中,作為電子傳輸材料,以°惡二。坐(oxadiazole ) 衍生物、苯醌或其衍生物、蒽醌或其衍生物、或8-羥基喹 啉或其衍生物的金屬錯合物、聚喹啉或其衍生物、聚苯并 口比0秦(polyquinoxaline)或其衍生物、聚芴(polyfluorene) 或其衍生物較理想,以2- (4-聯苯基)-5- (4-第3 丁基苯 41 322766 201145635 基)-1,3,4-噁二唑、苯醌、蒽醌、三(8_喹啉基)鋁、聚 喹啉更理想。 作為電子傳輸層的成膜法,無特別限制。於使用低分 子的電子傳輸材料之情況,例如有從粉末的真空蒸鍍法或 從/谷液或炫融狀態的成膜,於使用南分子的電子傳輸材料 之情況,例如有從溶液或熔融狀態的成膜。再者,於從溶 液或熔融狀態的成膜之情況,可併用高分子黏結劑。作為 從溶液成膜的方法,例如有與前述電洞注入層14的成膜法 相同的塗佈法。 電子傳輸層的膜厚,可考慮電的特性、成膜的容易性 等而適當地設定。電子傳輸層的膜厚例如為lnm至1μιη, 較理想為2nm至500nm,更理想為5nm至200nm。 〈電子注入層〉 作為構成電子注入層14之材料,根據發光層15的種 類可適當選擇最適合的材料。作為構成電子注人層之材料 的例,例如有鹼金屬、鹼土類金屬、含有鹼金屬與鹼土類 金屬中的1種以上的合金、驗金屬或驗土類金屬的氧化 物、齒化物、碳酸鹽、或該些物質的混合物等。作為鹼金 屬、鹼金屬的氧化物、函化物及碳酸鹽之例,例如有鋰、 納卸飯、绝、氧化鐘、氟化鐘、氧化納、氣化納、氧 化卸氟化鉀、氧化飯、氟化物、氧化絶、氨化絶、碳酸 鐘等。而且’作為驗土類金屬、驗土類金屬的氧化物、齒 化物碳酉文鹽之例,例如有鎮、辦、銷、鳃、氧化錢、氣 化鎂、氧化鈣、氟化鈣、氧化鋇、氟化鋇、氧化锶、氟化 42 322766 201145635 '欽、、碳酸鎂等。電子注入層可為由2層以上層合的層合體 . 所構成,例如有LiF膜及Ca膜的層合體等。電子注入層, 藉由蒸鍍法、濺鍍法、印刷法等形成。作為電子注入層的 膜厚’以在1 nm至1 pm左右較理想。 〈陰極〉 作為陰極材料,以功函數小、對發光層容易注入電子 且導電度高的材料較理想。而且,在從陽極侧取出光的構 成之有機EL元件,為了將發光層發出的光在陰極朝陽極 反射,以可見光反射率高的材料作為陰極的材料較理想。 於陰極的材料,可使用例如驗金屬、驗土類金屬二過 渡金屬及週期表13族金屬等。作為陰極的材料,可使用例 如鋰、鈉、鉀、铷、铯、鈹、鎂、鈣、鰓、鋇、鋁、銃、 釩、鋅、紀、銦、錦、彭、銪、轼(Tb)、鏡(Yb)等金 屬、前述金屬中2種以上的合金、前述金屬中丨種以上與 金、銀、鉑、銅、錳、鈦、鈷、鎳、鎢、錫中i種以上: 合金、或石墨或石墨層間化合物等。作為合金的例,例如 有鎂銀合金、鎂_銦合金、鎂_鋁合金、錮-銀合金、鋰-鋁 合金、鋰-鎂合金、鋰_銦合金、鈣_鋁合金等。而且,作為 陰極,可使用導電性金屬氧化物及導電性有機物等所成的 透明導電性電極。具體而言,作為導電性金屬氧化物’例 如有氧化銦、氧化鋅、氧化錫、IT〇及IZ〇,作為導電性 有機物的例’有聚苯胺或其衍生物、聚^塞吩或其衍生物等。 再者,陰極可為由2詹以上層合的層合體所構成。再者, 電子注入層有使用作為陰極的情況。 322766 43 201145635 陰極的膜厚,係考慮導電度、耐久性而適當地設定。 陰極的膜厚例如為1〇11111至10μιη,較理想為2〇11111至1μιη, 更理想為50nm至 500nm ° 作為陰極的製作方法之例,例如有真空祕法、麟 法或熱壓金屬薄膜之層合法等。 〈絕緣層〉 作為絕緣層的材料之例,例如有金屬氟化物、金屬氧 化物、有機絕緣材料等。作為設置有膜厚2nm以下的絕緣 層之有機EL元件,例如有鄰接陰極設置膜厚2nm以下的 絕緣層之有機EL元件、鄰接陽極設置膜厚2nm以下的絕 緣層之有機EL元件。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表示本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之示意性平面圖。 第2圖示意性表示發光裝置之剖面圖。 第3圖示意性表示支持基板上之喷嘴的軌跡圖。 第4圖示意性表示支持基板上之喷嘴的軌跡圖。 第5圖示意性表示支持基板上之嗔嘴的軌跡圖。 第6圖示意性表示支持基板上之喷嘴的軌跡圖。 第7圖示意性表示支持基板上之喷嘴的軌跡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發光裝置 2 支持基板 3 間隔壁 4 絕緣膜 322766 44 201145635 5 凹部 6 開口 11,11R,11G, 11Β 有機EL元件 12 一側的電極 13 另一側的電極 14 電洞注入層 15 發光層 16 喷嘴 L1 間隔壁3的行方向Y的寬度 L2 間隔壁3的高度 L3 行方向Y上相鄰的間隔壁 彼此的間隔 (凹部5的行方向Y的寬度) 45 322766

Claims (1)

  1. 201145635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該發光裝置係具備:支持基 板、複數條間隔壁,於該支持基板上在行方向空出預定 間隔而配置,且延伸在方向與前述行方向相異之列方 向、以及複數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分別設置在屬於相 鄰間隔壁彼此間的間隙之複數凹部,該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係包含一對電極及設置於該一對電極間之一層以上 的有機層所構成,該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包含: 形成一對電極中的一側的電極之步驟; 將含有成為有機層的材料之印墨以液柱狀供應予 凹部,並跨越在從間隔壁的列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之 間,移動前述印墨的供應位置至列方向的一側或另一 側,而供應印墨予凹部之步驟; 藉由固化供應予凹部之印墨而形成有機層之步 驟;以及 形成一對電極中的另一側的電極之步驟; 於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於複數個凹部的各者,將 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之次數與移動至 另一側之次數設為相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 中,於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於複數個凹部的各者,移 動印墨的供應位置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凹部再移 動至另一側,使對每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置而供應 印墨。 1 322766 201145635 '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 中,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係包含: t 於相鄰的凹部,以印墨的供應位置成為互為相異的 方向之方式移動,而供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1步 驟;以及 對於在第1步驟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之各者,將印 墨的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設為與第1步驟相異的方 向,再供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2步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 中,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係包含: 於相鄰的凹部,以印墨的供應位置成為互為相異的 方向之方式移動,而供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1步 驟;以及 於第1步驟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將印墨的供應 位置之移動方向沿著與第1步驟相反的方向之方式移 動,再供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2步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 中,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為將複數種類的印墨對各凹部 以不重複的方式供應之步驟,包含: 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 的凹部再移動至另一側,使對每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 位置之第1步驟; 將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 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且在印 2 322766 201145635 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的凹部再 移動至另一側,使對每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置之步 驟重複之第2步驟;以及 將於與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相異的凹部,使用與已 經供應的印墨相異種類的印墨,在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 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的凹部再移動至另一側, 使對每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置後,從已經供應印墨 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 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且在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 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的凹部再移動至另一側,使對 每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置之步驟重複之第3步驟。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 中,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為將複數種類的印墨對各凹部 以不重複的方式供應之步驟,包含: 將移動印墨的供應位置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從已供 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 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 至列方向的另一側,從已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 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 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1步驟; 將於與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相異的凹部,使用與已 經供應的印墨相異種類的印墨,在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 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從已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 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 3 322766 201145635 置移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另一侧,從 已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 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2 步驟;以及 將於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將與已經供應之印墨相 同種類的印墨,以使印墨的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成為與 已經供應的印墨相異方向之方式,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 動至列方向的另一侧後’從已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 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 位置移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從 已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 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3 步驟。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其 中,刚述供應印墨的步驟為將複數種類的印墨對各凹部 以不重複的方式供應之步驟,包含: 將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侧,從已供 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丨的數目之凹部 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 至列方向的另一側,從已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 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 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1步驟; 於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將與已經供應的印墨相同 種類的印墨,以將印墨的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沿著與第 322766 4 201145635 1步驟相反方向的方式往返而再供應之第2步驟;以及 將於與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相異的凹部,使用與已 經供應的印墨相異種類的印墨,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 至列方向的一側,從已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 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 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另一側,將從已 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 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後,於已經 供應印墨的凹部,將與已經供應的印墨相同種類的印 墨,以將印墨的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沿著與已經供應的 印墨相反方向的方式往返而再供應之步驟重複之第3 步驟。 8. —種薄膜之製造方法,係於具備支持基板、以及在該支 持基板上於行方向空出預定間隔而配置,且延伸於方向 與前述行方向相異的列方向之複數條間隔壁的被塗佈 體形成薄膜,該薄膜之製造方法包含: 將液柱狀之印墨供應予屬於間隔壁彼此間的間隙 之複數個凹部,並跨越在從間隔壁的列方向的一端至另 一端之間,移動印墨的供應位置至列方向的一侧或另一 側,供應印墨予複數個凹部的各者之步驟;以及 藉由固化供應予凹部之印墨而形成薄膜之步驟; 於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於複數個凹部的各者,將 在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之次數與移動 至另一侧之次數設為相同。 5 322766 201145635 4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 於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於複數個凹部之各者,移動印 t 墨的供應位置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凹部再移動至 另一側,使對每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置而供應印 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係包含: 於相鄰的凹部,以印墨的供應位置成為互為相異的 方向之方式移動,而供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1步 驟;以及 對於第1步驟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之各者,將印墨 的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設為與第1步驟相異的方向,再 供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2步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係包含: 於相鄰的凹部,以印墨的供應位置成為互為相異的 方向之方式移動,而供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1步 驟;以及 於第1步驟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將印墨的供應 位置之移動方向沿著與第1步驟相反的方向移動,再供 應印墨予全部的凹部之第2步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為將複數種類的印墨對各凹部以 不重複的方式供應之步驟,包含: 6 322766 201145635 在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 同的凹部再移動至另一側,使對每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 應位置之第1步驟; 將從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 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將印墨 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的凹部再移 動至另一側,使對每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置之步驟 重複之第2步驟;以及 將於與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相異的凹部,使用與已 經供應的印墨相異種類的印墨,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 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對相同的凹部再移動至另一側,使 對每一凹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置後,從已經供應印墨的 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 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 的一側後,對相同的凹部再移動至另一側,使對每一凹 部往返印墨的供應位置之步驟重複之第3步驟。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為將複數種類的印墨對各凹部以 不重複的方式供應之步驟,包含: 將在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侧後,從 已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 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 移動至列方向的另一側,從已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 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 7 322766 201145635 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1步驟; r 將於與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相異的凹部,使用與已 經供應的印墨相異種類的印墨,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 至列方向的一側後,從已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 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 移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另一侧,從已 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i的數目之凹 部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2步驟;以及 將於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將與已經供應的印墨相 同種類的印墨,以印墨的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成為與已 經供應的印墨相異之方向的方式,將印墨的供應位置移 動至列方向的另一侧後,從已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 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 位置移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侧,從 已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i的數目之 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3 步驟。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 前述供應印墨的步驟為將複數種類的印墨對各凹部以 不重複的方式供應之步驟,包含: 將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一側,從已供 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 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 至列方向的另一侧,從已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 322766 8 201145635 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 . 移動之步驟重複之第1步驟; 於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將與已經供應的印墨相同 種類的印墨’以將印墨的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沿著與第 1步驟相反方向的方式往返而再供應之第2步驟;以及 將於與已經供應印墨的凹部相異的凹部,使用與已 經供應之印墨相異種類的印墨,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 至列方向的一侧,從已供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 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 動,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至列方向的另一侧,從已供 應印墨的凹部’以隔著印墨的種類數減1的數目之凹部 的方式使印墨的供應位置移動之步驟重複後,將於已經 供應印墨的凹部,將與已經供應的印墨相同種類的印 墨’以將印墨的供應位置之移動方向沿著與已經供應的 印墨相反方向的方式往返而再供應之步驟重複之第3 步驟。 322766
TW100104092A 2010-02-09 2011-02-08 Method of mak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20114563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6303A JP4788828B2 (ja) 2010-02-09 2010-02-09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5635A true TW201145635A (en) 2011-12-16

Family

ID=44367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4092A TW201145635A (en) 2010-02-09 2011-02-08 Method of mak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09255A1 (zh)
EP (1) EP2536256A4 (zh)
JP (1) JP4788828B2 (zh)
KR (1) KR20120124438A (zh)
CN (1) CN102754529B (zh)
TW (1) TW201145635A (zh)
WO (1) WO20110993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75910A (ja) * 2010-02-25 2011-09-0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471937B2 (ja) * 2010-07-27 2014-04-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3325952A (zh) 2013-07-04 2013-09-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6750685B2 (ja) 2017-10-11 2020-09-02 東レ株式会社 感光性導電ペーストおよび導電パターン形成用フィルム
KR102007865B1 (ko) * 2017-11-28 2019-08-06 에이피시스템 주식회사 봉지막 증착방법 및 봉지막 증착장치
CN109920940B (zh) 2019-03-25 2021-0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背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14021579U (zh) * 2020-06-29 2021-08-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止血敷料喷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5640A (ja) * 2000-08-30 2002-03-15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3578162B2 (ja) * 2002-04-16 2004-10-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パターン形成装置、導電膜配線、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4440523B2 (ja) * 2002-09-19 2010-03-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法による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
JP2004358298A (ja) * 2003-06-02 2004-12-24 Seiko Epson Corp 薄膜パターンの製造方法、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4360216B2 (ja) * 2004-02-03 2009-1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付与方法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6066331A (ja) * 2004-08-30 2006-03-09 Asahi Glass Co Ltd 有機el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4251330B2 (ja) * 2005-12-22 2009-04-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756581B1 (ko) * 2006-02-15 2007-09-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JP4998710B2 (ja) * 2007-03-06 2012-08-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9238708A (ja) * 2008-03-28 2009-10-15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1175910A (ja) * 2010-02-25 2011-09-0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1204524A (ja) * 2010-03-26 2011-10-13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893839B2 (ja) * 2010-03-29 2012-03-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65459A (ja) 2011-08-25
US20120309255A1 (en) 2012-12-06
EP2536256A4 (en) 2014-04-09
CN102754529A (zh) 2012-10-24
CN102754529B (zh) 2015-09-30
EP2536256A1 (en) 2012-12-19
JP4788828B2 (ja) 2011-10-05
WO2011099391A1 (ja) 2011-08-18
KR20120124438A (ko) 2012-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75493B2 (ja) 発光装置
TW201145635A (en) Method of mak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100295033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849175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950175A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illuminator
JP2010080086A (ja) パターン塗布用基板および有機el素子
US20130017641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light-emitting device
JP2010073579A (ja)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塗布装置
WO2011118654A1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672789B2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1105455A1 (ja) 凸版印刷版、これを用いた印刷装置、薄膜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TW201347259A (zh) 顯示裝置
WO2011065288A1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3157171A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1320433A (zh) 發光裝置
JP2013157170A (ja) 発光装置
TW201320428A (zh) 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JP2009266805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