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13181A - Device for damping tractive and compressive forces - Google Patents

Device for damping tractive and compressive forc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13181A
TW201113181A TW099129245A TW99129245A TW201113181A TW 201113181 A TW201113181 A TW 201113181A TW 099129245 A TW099129245 A TW 099129245A TW 99129245 A TW99129245 A TW 99129245A TW 201113181 A TW201113181 A TW 2011131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chamber
hydraulic
region
piston head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9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laus Mombour
Original Assignee
Voith Paten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ith Patent Gmbh filed Critical Voith Patent Gmbh
Publication of TW201113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318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11/00Buffers
    • B61G11/12Buffers with fluid springs or shock-absorbers; Combination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9/00Draw-gear
    • B61G9/12Continuous draw-gear combined with buffing appliances, e.g. incorporated in a centre sill
    • B61G9/16Continuous draw-gear combined with buffing appliances, e.g. incorporated in a centre sill with fluid springs or fluid shock-absorbers; Combina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6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slots arranged in cylinder 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different damping effects at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tro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1113181 六、發明說明: L發明戶斤屬之技術領域3 發明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縮力的設備,該 設備具有抗衝擊載荷安全設備的形式,其被構造成以便恢 復性地(regeneratively)操作。 L· Ί 發明背景 從軌道車輛工程學角度而言,在多構件列車車輛 (multi-member train of vehicles)的各節車麻本體之間插入 抗衝擊載荷安全設備(例如以所謂的緩衝器的形式)是公知 的。這些設備是車載部件,在與固定障礙物發生碰撞或撞 擊的情況下,這些車載部件旨在吸收能量並由此防止使車 輛或車輛裝載物受損。緩衝器主要存在於軌道車輛上,通 常在安裝於端面處的結構的部件上使用一兩個緩衝器,其 目的是吸收沿軌道車輛的縱向方向從外部作用於該軌道車 輛上的水準壓縮力。 依據這一原理,存在兩種類型的能夠用在軌道車輛上 作為抗衝擊載荷安裝設備的緩衝器,即所謂的“中心緩衝 器”和在另一方面同樣公知的所謂的“側部緩衝器”,在“中 心緩衝器”中,抗衝擊載荷安全設備安裝在車輛的縱向轴線 上,意味著在車輛每一端處只有位於緩衝梁中心的一個緩 衝器,在“側部緩衝器”中,在軌道車輛的端部處有兩個緩 衝器。 3 201113181 因此,從執道車輛工程學領域而言,已知的是,在多 構件列車式軌道車輛的情況下,當各節車廂的本體未通過 單一轉向架(bogie)連接在一起,對這些車廂的本體裝備所 謂的側部緩衝器或UIC緩衝器,且由此使得,當這些車廂本 體在運行中行駛時,接合在一起的兩節車廂本體之間的距 離能夠變化。這些側部緩衝器的目的是吸收並緩衝正常行 駛期間例如在刹車或開動時產生的衝擊載荷。 現有技術中還已知一種抗衝擊載荷安全設備,其具有 牽弓丨/衝擊載荷裝置的形式,安裝在用於在多構件列車車輛 的兩節相鄰車廂本體之間傳遞牽引力和壓縮力的聯接桿 中。這種牽引/衝擊載荷裝置被設計用於將牽引力和壓縮力 吸收並緩衝至一個限定大小。例如,在這種情況下,可以 設想將既能承受牵引載荷也能承受壓縮載荷的彈性單元用 作牽引/衝擊載荷裝置,以便能夠以這種方式使得運行中產 生的牽引力和壓縮力得以適當緩衝。 L發明内容3 發明概要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設備,其被設計成以便在 盡可能寬的範圍内緩衝作用於牽引方向和壓縮方向上的 力,該設備以免受磨損的方式操作且尤其以總長度小而顯著。 根據本發明,上述目的通過一種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 縮力的設備來實現,這種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縮力的設備 具有緩衝系統,該緩衝系統保持在殼體中並且包括彈性單 元和液壓阻尼裝置。彈性單元設置在第一支座與第二支座 201113181 之間,第一支座相對於緩衝系統的殼體處於固定位置,第 二支座可相對於第—支座移動。當第二支座相對於緩衝系 統的殼體朝向第-支座移動時’保持在第—支座與第二支 座之間的彈性單s承受壓縮載荷或者說被壓縮。當這種情 況發生時,來自彈性單元的壓縮的力與第二支座的移動相 抗(oppose)。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案的一個實施例中第二支 座為%形活塞,該環形活塞能夠抵抗來自彈性單元的彈性 力而移動。 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案中所使用的緩衝系統的液壓阻尼 裝置具有第-液壓室和第二液壓室,第一液壓室中填充有 諸如例如液壓油的液壓流體,第二液壓室也同樣地填充有 液壓流體。如下面將要詳細描述的,這兩個液壓室通過第 一和第二轉流系統連接在一起,從而使得液壓流體能夠以 被命流的方式從第—液壓室流到第二液壓室,或者從第二 液壓室流到第一液壓室。 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案中,第二液壓室形成在第一液壓 室與第二支座之間。具體地,上面已經提到的可相對於緩 衝系統的殼體並相對於第一支座沿緩衝系統的縱向方向移 動的第二支座構成第二液壓室的壁。因此’當液壓流體從 第一液壓室流到第二液壓室中時,第二支座朝向第一支座 移動第一支座朝向第一支座的移動壓縮保持在第一和第 二支座之間的彈性單元。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通過彈性單 元產生與第二液壓室中液壓流體的壓力相抗的恢復力。 待被該設備緩衝的牽引力和壓縮力通過活塞桿施加給 201113181 緩衝系統,該活塞桿可相對於缓衝系統的殼體沿縱向方向 移動並且在該活塞桿端部區域具有活塞頭,該活塞頭保持 在第一液壓室中。具體地,活塞桿的活塞頭以可相對於第 一液壓室移動的方式保持在第一液壓室中,並且當活塞頭 相對於第一液壓室縱向移動時,該活塞頭將第一液壓室分 成运離活塞桿的前液壓室區域和鄰近活塞桿的後液壓室區域。 當在緩衝系統上施加壓縮力時,活塞頭相對於第—液 壓室朝向前液壓室區域移動。當發生這種情況時,前液壓 室區域中的至少一些液壓流體經由第一轉流系統 (transfer-flow system)被排擠出並以被節流的方式流到後液 壓室區域中以及第二液壓室中。在活塞頭相對於第一液壓 室縱向移動的情況下,從前液壓室排擠出的液壓流體的體 積與活塞桿在緩衝系統中前移時排擠出的體積相對應。由 於液壓流體理想地是不可壓縮的,因而與此同時,從第_ 液壓室流到第二液壓室中的轉移流使得第二支座抵抗來自 彈性單元的彈性力而朝向第一支座移動。 除了能夠使得液壓流體從第一液壓室轉移流到第二液 壓室的第一轉流系統之外,根據本發明的設備還具有第二 轉流系統。該第二轉流系統能夠使得液壓流體從後液壓室 區域和第二液壓室轉移流到前液壓室區域中。 第二轉流系統使得活塞的中心部分能夠回到其中間位 置(neutral position)。具體地,一旦停止經由活塞桿和活塞 頭對緩衝系統施加壓縮力,則之前已經例如通過壓縮力而 相對於第一液壓室朝向前液壓室區域移動的活塞頭就會返 201113181 回至其初始位置。事實上,接下來發生的是,來自彈性單 元的恢復力迫使液壓流體從第二液壓室穿過第二轉流系統 並返回至第一液壓室的前液壓室區域中。以這樣的方式, 彈性單元在活塞桿的一部分上產生回程,這意味著活塞頭 在一限定的中間位置左右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設備當然並不是設計成僅緩衝經由活塞 桿和活塞頭施加給缓衝系統的壓縮力。相反,根據本發明 的方案還能夠可靠地緩衝作用在活塞桿上並使活塞頭相對 於第一液壓室朝向後液壓室區域移動的牽引力。當活塞頭 相對於第一液壓室朝向後液壓室區域縱向移動時,液壓流 體從後液壓室區域經由上述第二轉流系統流到第一液壓室 的前液壓室區域中。同時,第二支座相對於緩衝系統的殼 體朝向第一液壓室移動,且因此第二液壓室的容積減小。 在受牽引力的情況下,當發生牵引力時,第二液壓室所減 小的容積與活塞桿從緩衝系統中(且具體地從緩衝系統的 液壓阻尼裝置中)回退的區域部分的體積相對應。 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案中,第一轉流系統具有至少一個 所謂的倍增閥,當活塞頭相對於第一液壓室朝向前液壓室 區域縱向移動時,液壓流體從前液壓室區域經由該第一轉 流系統流到後液壓室區域中以及第二液壓室中。從功能方 面而言,倍增閥相當於被彈黃預緊(prel〇ad)的閱,其使:液 壓流體能夠僅從前液壓室區域流到後液壓室區域和第二液 壓室中。具體地’倍增賴設計成,當緩衝系統受_載 荷時’該倍增閥能驗其人口上游保持可設定壓力,以便 201113181 保持前液壓室區域中的壓s貝。 當緩衝系統受壓縮栽荷時,卩卩,當活塞頭相對於第一 液壓室朝向則液壓室區域移動時,為防止液壓流體能夠經 由第二轉流系統經過至少—個倍增閥並進入到第—液壓室 的後液壓室區域中,即進入到第二液壓室區域中,第二轉 流系統設置有至少一個止回球閥,該止回球閥使得液壓流 體僅能夠從後液壓室區域和第二液壓室區域流到前液壓室 區域中。 因此,總而言之,必須要說明的是,當活塞頭相對於 第一液壓室朝向前液壓室區域縱向移動時以及當活塞頭相 對於第一液壓室朝向後液壓室區域縱向移動時,液壓流體 受力分別經由第一和第二轉流系統相應地分別從前液壓室 區域流到後液壓室區域中以及從後液壓室區域流到前液壓 室區域中。由於第一和第二轉流系統能夠使發生的液壓流 體轉移流被節流’因而當緩衝系統受牽引載荷時以及當緩 衝系統受壓縮載荷時,產生阻尼效應。當緩衝系統受壓縮 載荷時’即當活塞頭相對於第一液壓室朝前液壓室區域移 動時,通過活塞頭的縱向移動,液壓流體受力從前液壓室 區域流出經過第一轉流系統進入到第二液壓室中。由此造 成的第二液壓室中的壓力上升使得第二支座(該第二支座 限定了第二液壓室的一端)朝向第一支座移動。這使得設置 在第一和第二支座之間的彈性單元壓縮。因此,當緩衝系 統受壓縮載荷時,不僅通過流經第一系統的液壓流體的被 節流的轉移流產生阻尼效應,還通過第一和第二支座之間 (Ϊ) 201113181 的彈性單元的壓縮產生阻尼效應。 如所指出的,通過牽引力或壓縮力,活塞頭相對於限 定的中心位置(centre position)左右移動。當發生這種情況 時,通過第一液壓室中的活塞頭產生的壓力被經由第一轉 流系統以節流方式排放到第二液壓室中的液壓流體動態抵 消。以這種方式,由於緩衝系統的具體佈局和構造使得不 需要任何其他功能元件就能夠緩衝牵引力和壓縮力,因而 沿緩衝系統的縱向轴線的任何載荷被立即抵消且尤其沒有 任何磨損。 在從屬權利要求書中詳細說明了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 衝牽引力和壓縮力的設備的有益改進。 如上所述,在根據本發明的方案中,當緩衝系統受壓 縮載荷時,即,當活塞頭在第一液壓室中前移時,液壓流 體能從前液壓室區域經由第一轉流系統流到後液壓室區域 中以及第二液壓室中。具體地,在這種情況下,在第一轉 流系統中設置至少一個倍增閥,當活塞頭前移時,從前液 壓室區域中排擠出的液壓流體流經該倍增閥。通過在第一 轉流系統中設置倍增閥,第二液壓室中的壓力被成倍增 加。存在於第二液壓室中的該壓力作用於第二支座並使得 第二支座通過設置在第一和第二支座之間的彈性單元的壓 縮而相對於第一支座縱向移動。另一方面,當活塞從緩衝 系統退回時,液壓流體經由簡單的止回球閥流回到第一液 壓室的前液壓室區域中。因此,來自彈性單元的彈性力直 接作用於由作為緩衝器的液壓阻尼裝置所產生的行程上。 201113181 在根據本發明的優選改進中,液壓阻尼裝置被設置成 能夠實現動態阻尼。為此,設置有將第一液壓室(且具體來 講是第一液壓室的前液壓室區域)連接到至少一個倍增閥 的入口的通道系統,通道系統的有效通流截面取決於活塞 頭相對於第一液壓室朝向前液壓室區域移動的距離。因 此’在根據本發明設備的該優選改進中,通道系統的有效 通流截面根據活塞的行程改變。當緩衝系統受壓縮載荷 時’即’當活塞頭在第一液壓室中前移時,液壓流體以被 節流的方式從前液壓室區域流出並流入到後液壓室區域中 以及第二液壓室中,節流程度取決於活塞的行程。 在後一改進(在該改進方案中,將前液壓室區域連接至 倍增閥的入口的通道系統的有效通流截面取決於行程,借 助於該有效通流截面來實現動態阻尼)的優選實施例中,該 通道系統被設置為具有將第一液壓室連接至倍增閥的入口 的多個通道,這些通道沿第一液壓室的縱向方向彼此以一 定距離間隔開地通到第—液壓室中。當活塞在第一液壓室 中前移時’隨著活塞頭行程的增加,通道系統的各通道一 個接-個地被活塞頭阻擋’並且隨著活塞行程增加,有效 通流截面減小(從前液壓室區域中排擠出的液壓流體能夠 通過該有效通流截面流到倍增閥的人口)。應該記住的是, 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本發明的設備優選被如此設計,以使 得當對讀施加衝擊載荷時,碰撞物體相對於彼此的速度 能夠降低。活塞桿^:力時的速度也由此下降。由於液壓力 取決於活塞桿受力時的速度(除了其他因素之外)和有效通
10 201113181 流截面(從前液壓室區域排擠出的流體能夠通過該截面流 到倍增閥的入口),因而通過增加活塞桿的行程來減小有效 通流截面,以使液壓力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恒定。 當然還存在其他可考慮用於動態阻尼的實施例。例 如,可設想設置取決於行程的孔,從而使得,以這種方式, 活塞頭相對於第一液壓室朝前液壓室區域移動地越遠,通 道系統的有效通流截面能夠越小。 如上所述的液壓阻尼裝置的動態阻尼不僅對於阻尼裝 置上的壓縮載荷有利,而且對於牽引載荷也有利。具體地, 當活塞頭相對於第一液壓室朝向前液壓室區域移動至其最 大極限時,優選地,將第一液壓室連接至倍增閥的入口的 上述通道系統具有通到第一液壓室的後液壓室區域中的至 少一個通道並具有通到第一液壓室的前液壓室區域中的至 少一個通道。當活塞頭朝向第一液壓室的前液壓室區域移 動至其最大極限時,在這種情況下,通道系統的通向後液 壓室區域的至少一個通道應當優選地具有止回球閥,該止 回球閥自動阻止液壓流體穿過該至少一個通道進入後液壓 室區域中。當活塞從緩衝系統退回時,通過活塞頭從後液 壓室區域排擠出的液壓流體能夠通過該至少一個通道直接 流到第一液壓室的前液壓室區域中,即,不需要採取穿過 第二液壓室的迂回路線。然而,當活塞已經從緩衝系統中 部分地退回時,該至少一個通道的口部區域被活塞頭阻 擋,這意味著,從第一液壓室的後液壓室區域排擠出的液 壓流體只能經由第二轉流系統流到第一液壓室的前液壓室 11 201113181 區域中。因此,根據本發明方案的該優選改進還使得,當 緩衝系統受牽引載荷時能夠產生取決於行程的阻尼。 在能夠使液壓流體從第一液壓室的前液壓室區域轉移 流動至第一液壓室的後液壓室區域以及第二液壓室中的第 一轉流系統的優選實施例中,在第一液壓室和緩衝系統的 殼體之間,至少在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處形成間隙,至少 一個倍增閥的入口經由該間隙連接至第一液壓室。如上所 述,當設置有具有將第一液壓室連接至倍增閥的入口的多 個通道的通道系統時,有利的是,通道系統的各通道使得 在第一液壓室和間隙之間形成連接。因此,可以設想通道 系統的通道具體地採用第一液壓室的壁(即,殼體)中的徑向 孔的形式。 在根據本發明設備的優選實施例中,為設置第二轉流 系統,設置在第二液壓室和前液壓室區域之間的止回球閥 被設置在將前液壓室區域連接至間隙(該間隙至少形成在 第一液壓室和緩衝系統的殼體之間的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 中)的通道中,該止回球閥被設計成自動阻止液壓流體從間 隙流到第二液壓室中。這是用於第一轉流系統的方案,該 方案特別容易實施。 在根據本發明設備的優選實施例中,設置有將第一液 壓室的後液壓室區域連接至第二液壓室的至少一個通道, 該至少一個通道使得液壓流體能夠從第一液壓室的後液壓 室區域流到第二液壓室中並能夠從第二液壓室流到後液壓 室區域中。因此,將第一液壓室的後液壓室區域連接至第
12 201113181 二液壓室的該通道既屬於第—轉流系統又屬於第二轉流系 統,第一轉流系統使得液壓流體能夠以被節流的方式從第 一液壓室的前液壓室區域轉移流動到第二液壓室中,第二 轉流系統使得液壓流體能夠以節流的方式從第一液壓室的 後液壓室區域經由第二液壓室流到第一液壓室的前液壓室 區域中。 為提供其中設置有至少一個倍增閥的第一轉流系統, 在根據本發明方案的優選實施例中,至少一個倍增閥的出 口通到閥室中,該閥室經由止回球閥連接至第一液壓室的 後液壓室區域’該止回球閥自動阻止液壓流體從後液壓室 區域流到閥室中。在這種情況下,優選地,設置將閥室連 接至第一液壓室的至少—個通道,當倍增閥處於完全打開 狀態時,倍增閥的控制活塞阻擋該至少一個通道。 通過該實施例可以實現的是,如所指出的,緩衝系統 由於載荷類型不同而不同地操作。當緩衝系統受准靜態力 時,即,當活塞在第一液壓室中相對緩慢地移動時(這是當 緩和的壓縮力被緩衝時的情況,諸如,例如當正常溜車操 作期間發生的壓縮力被緩衝),從第—液壓室的前液壓室區 域排擠出的液壓流體能夠直接從第一液壓室的前液壓室區 域流到第二液壓室中。 另一方面,當緩衝系統受動態力時,或者換句話說, 當活塞由於發生碰撞時所引起的壓縮載荷而在緩衝系統中 相對迅速地前移時,由於在這種情況下倍增閥處於完全打 開狀態,並且倍增閥的控制活塞阻擋將倍增閥的閥室連接 13 201113181 至第二液壓室的至少一個通道,因而阻擋了第一液壓室的 前液壓室區域和第二液壓室之間的直接連接。因此,當緩 衝系統受動態力時,通過活塞頭從前液壓室排擠出的液壓 流體首先被輸送至第一液壓室的後液壓室區域中。排擠出 的液壓流體隨後可經由將第一液壓室的後液壓室區域連接 至第二液壓室的通道流到第二液壓室中。 在受牽引力的情況下,為使緩衝系統的彈性單元促進 阻尼作用,在根據本發明方案的優選改進中,第一液壓室 以能夠相對於殼體朝向彈性單元移動的方式保持在緩衝系 統的殼體中。當第一液壓室朝向彈性單元縱向移動時(這是 受牽引力時的情況),在彈性單元的殼體與第一液壓室的遠 離彈性單元的端面之間產生負壓。由於第一液壓室以能夠 相對於殼體朝向彈性單元移動的方式保持在緩衝系統的殼 體中,因而當緩衝系統受牽引力時,第二液壓室中的壓力 增大,且因此第二支座朝向第一支座移動並且彈性單元由 此被壓縮。因此,彈性單元還用於緩衝受牽引力時引起的 力。由於彈性單元基本上僅受壓縮力(無論是對緩衝系統施 加牽引力還是施加壓縮力),因而,在緩衝牵引力和壓縮力 時可以幾乎不受磨損地操作。 當第一液壓室由於牽引力作用而相對於緩衝系統的殼 體朝向彈性單元移動時所產生的負壓與第一液壓室朝向彈 性單元的縱向移動方向相反,這有助於當牽引載荷不再存 在時使第一液壓室返回至其初始位置(中間位置)。 在剛剛提到的實施例(其中,第一液壓室以能夠相對於 、:.y 14 201113181 兀移動的方式保持在緩衝系統 一液壓室相對於緩衝系統的殼 緩衝系統的殼體朝向彈性單元 的殼體中)的優選改進中,第一 u向^ @所%夠移動的距離與當活塞頭從其後方位置 (rear P〇siti〇n)# ^ ^ ^ p〇siti〇n)a^^. 被壓縮的距離相對靡,A兮祕 在3亥後方位置中,活塞頭相對於第 -液壓室朝向後液壓錢域移動至最大極限 ,在該前方位 置中’活塞頭相對於第—液壓室朝向前液壓室區域移動至 最大極限根據本發明方案的該優選改進提供了這樣—種 緩衝°又備’除了具有緩衝牵引力和壓縮力的最優特性外, 該緩衝設備還具有非常短的結構。 在剛剛提到的實施例的優選改進中,當活塞頭處於其 &方位置-液壓室不再相對於缓衝系統的殼體沿縱向 方向移動時’彈性單元處於未壓縮狀態。因而,在該優選
μ置且第—液壓室不再相對於緩衝系統的殼體 縱向方向移動時’活塞處於中心位置。由此,當緩衝系 、统X晕引力或壓縮力時,活塞頭分別相對於該中間位置向 緩衝系外移動或者向緩衝系統内移動。 本發明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縮力的設備的優選 在根據本發明田μ &亡”,u,成.A士丄丄八μ 實施例中, 狀外殼,缝 ’>舌塞桿的與活塞頭相反的端部區域被連接至杯 &衝系統的殼體以能夠相對於外殼沿縱向方向至
15 201113181 的般體以如下方式配合,即,當活塞桿相對於緩衝系統的 殼體沿縱向方向移動時,通過該外殼來引導該縱向移動。 在剛剛提到的實施例(其中,設置有連接至活基桿的外 殼)的優選改進中,缓衝系統的殼體相對於外殼所能夠移動 的距離與活塞頭在前方位置和後方位置之間的打程相對 應,在前方位置中,活塞頭相對於第一液壓室朝向前液壓 室區域移動至其最大極限,在後方位置中,活塞頭相對於 第一液壓室朝向後液壓室區域移動至其最大極限。該實施 例確保提供能夠緩衝牽引力旅缓衝壓縮力的設備,特別 地,該設備的總長度減小。 為使活塞桿能夠以盡可能無阻礙地相對於緩衝系統的 殼體移動,優選地,設置有適當的引導表面,該引導表面 引導活塞桿相對於緩衝系統的殼體移動。例如,可以設想, 在剛剛提及的改進中,外殼通過適當的引導表面與緩衝系 統的殼體配合,以便能夠引導緩衝系統的殼體相對於外殼 移動。 實質上,優選地,彈性單元具有至少一個彈簧,且該 至少一個彈簧尤其是卷簧、盤簧、彈簧環、橡膠彈簧或彈 性彈簧’該至少一個彈簧以封閉形式保持在第一支座與第 二支座之間的空間中。 最後’在根據本發明方案的實施例中’尤其優選地, 液壓阻尼裝置具有超載閥,該超載閥與至少一個倍增閥並 聯並且使得液壓流體能夠僅從前液壓室區域流到後液壓室 區域和第二液壓室中。在該超載閥的可設想的實施例中, ⑧ 16 201113181 該超載閥被卷簧、盤簧、彈簧環、彈性彈簧或橡膠彈簧預 緊,並且事實上,其被如此設計從而使得其能在可預設壓 力下改變成打開狀態。該可預設壓力一方面取決於彈簣的 預緊力且另一方面取決於打開時的截面。 剛剛提到的根據本發明方案的實施例,或者換句換 說,其中具有與至少一個倍增閥並聯的超載閥的實施例的 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具體地,超載閥用於限制能夠在第二 液壓室中產生的最大壓力。例如,當受到可壓縮方向的准 靜態壓縮載荷時,借助於彈性單元和倍增閥產生的壓力以 及由此產生的力大於典型軌道運行所需的力,因而這些力 通過超載閥來限制。因此,殼體以及與所述殼體對應的密 封不需要設計成用於如此高的壓力而僅被設計成用於由超 載閥預設的壓力。 可以考慮的另一個優點是在壓縮載荷的情況下限制動 態力。當受到可壓縮方向的准靜態壓縮載荷時,借助於彈 性單元和倍增閥產生的壓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力大於典型軌 道運行所需的力,由於根據彈性單元和倍增閥而變化的准 靜態力可能已經高於所規定的最大動態力,因而可能無法 將動態力減至最小。然而,當通過超載閥來限值壓力且因 此該力達到低於所規定的最大動態力的程度時,可以將孔 的截面設計成使得能夠保持所規定的最大動態力。 圖式簡單說明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 縮力的設備的實施例進行描述。 17 201113181 在附圖中: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縮力的設 備的一個實施例在空載狀態下沿縱向截面的示意圖;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衝牵引力和壓縮力的設 備的该實施例在受牽引負載時沿縱向截面的示意圖; 第3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衝牵引力和壓縮力的設 備的該實施例在受壓縮負載時沿縱向截面的示意圖; 第4圖示出了第3圖的局部細節,以闡明用在該設備中 的至少一個倍增閥的操作; 第5a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縮力 的設備的該實施例在活塞至少部分地前移(advance)時沿縱 向截面示意圖的局部細節,以闡明由該設備中使用的彈性 元件引起的反向行程; 第5b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縮力 的設備的該實施例沿縱向截面示意圖的局部細節,與第5a 圖相比’第5b圖中的活塞已被至少部分地重定;並且 第6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縮力 的設備的該實施例受動態壓縮力時沿縱向截面示意圖的局 部細節。 ί:實施方式3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 縮力的設備的可行實施例及其操作方式進行描述。第1圖示 出了根據本發明的設備100的實施例,在這種情況下,其處 18 201113181 於空載狀態,即,設備100上既沒有施加牽引力也沒有施加 壓縮力。 基本上,設備100具有緩衝系統1〇和活塞桿2,緩衝系 統10保持在殼體11巾’活塞桿2可相對於殼體❹緩衝系統 10的縱向方向L移動,並且借助於該活塞桿可以將牽引力和 壓縮力施加於緩衝系統10。保持在殼體u中的緩衝系統1〇 由彈性單元12和液壓阻尼裝置13組合而成。在所示出的根 據本發明的設備100的實施例中,彈性單元12的主要部分是 兩個環狀彈性彈簧,這兩個環狀彈性彈簧—個位於另一個 之後地設置,时得活塞桿2穿過魏彈,轉f巾的開口。 儘管如此’但本發明並祕於在其巾制環狀·彈菁的 彈性單元12。替代彈性彈簣或者除彈性彈I之外,同樣可 以使用卷簧、«或_彈簧。本,甚至可以設想利 用氣壓柱(pneumatic strut)來作為彈性單元12。 本發明也並不限於使彈性單元12如在附圖所示實施例 的那種情況中一樣由兩個彈性構件構成。 在所示實施例中構成彈性單元12的兩個環狀彈性彈簧 構件設置在固定的第—支座14與可相對於第-支座14移動 的第一支座15之間。在所示實施例中,固定的第—支座Μ 同:作為緩衝系統_殼體_端壁。在所示實施例中, 被以成可相對於第—支座M且因此可相對於緩衝系統川 的’又體U /α緩衝系統10的縱向方向L移動的第二支座15採 裒 > 舌塞的形式,該環形活塞肖兩個彈性彈酱構件沿轴 向成直線,其中,活塞桿2穿過由該環形活塞形成的環形 201113181 件的開口。環形活塞自身具有引導面16a、16b,這些引導 面16a、16b —方面與活塞桿2配合且另一方面與緩衝系統1〇 的殼體11的内壁配合,以引導環形活塞(第二支座15)相對於 第一支座14移動。 另一方面,環形活塞利用流體密封式密封劑將保持彈 性單元12的區域密封起來,從而使得以封閉形式將彈性單 元12保持在彈性單元室中並且尤其使得能防止任何液壓流 體從緩衝系統10的液壓阻尼裝置13進入彈性單元12。 如之前指出的,除了彈性單元12之外,在所示出的根 據本發明的設備100的實施例中,緩衝系統10還設置有液壓 阻尼裝置13。具體地,在所示實施例中,液壓阻尼裝置13 基本上由第一液壓室17和第二液壓室18構成,這兩個液壓 室17和18填充有諸如稱為液壓油的液壓流體。第一液壓室 17自身具有圓柱形液壓室殼體,該圓柱形液壓室殼體以能 夠相對於緩衝系統10的殼體U移動的方式保持在該殼體U 中。另一方面’該液壓室殼體的端壁與第二支座15(環形活 塞)的端面之間的區域構成第二液壓室18。 活塞桿2穿過彈性單元12和第二液壓室18並最終終止 於第一液壓室17中。在活塞桿2的端部區域中形成有活塞頭 3,該活塞頭3以能夠相對於第一液壓室π的殼體u移動的 方式保持在第一液壓室17中,並且當活塞桿相對於第一液 壓室17縱向移動時,該活塞頭將第一液壓室17分成遠離活 塞桿2的前液壓室區域17a和鄰近活塞桿2的後液壓室區域 17b。 ③ 20 201113181 當緩衝系統10處於空載狀態下時,即,當沒有牽弓丨力 也沒有壓縮力被經由活塞桿2施加給緩衝系統10時,活塞桿 2處於這樣—種狀態,在該狀態下,活塞頭3相對於第—液 壓至17回退至最大極限。如第1圖所示,當緩衝系統1〇處於 空载狀態下時’活塞頭3的後側與第一液壓室Π的殼體内壁 相抵靠。當活塞頭3相對於第一液壓室Π的殼體縱向移動 時,第一液壓室17的形成在活塞頭3後面的區域變為下面被 稱作“後液壓室區域17b ”的部分,而第一液壓室17的位於活 塞·頭3前面的區域變為將被稱作“前液壓室區域17a”的部分。 液壓阻尼裝置13具有第一轉流系統,當活塞頭3相對於 第一液壓室17朝向前液壓室區域17a縱向移動時,液壓流體 旎夠從前液壓室區域17a穿過該第一轉流系統流入到後液 壓室區域17b中並流入到第二液壓室18中。 除第一轉流系統之外’還設置有第二轉流系統,當活 塞頭3相對於第一液壓室π朝向後液壓室區域17b縱向移動 時,液壓流體能夠從後液壓室區域17b和第二液壓室18穿過 該第二轉流系統流入到前液壓室區域17&中。在這兩種情況 下,液壓流體的轉流均以節流方式進行,由此,活塞頭3相 對於第一液壓室17的縱向移動得以緩衝。 具體地’在所示出的根據本發明設備100的實施例中, 第一轉流系統的主要部分是包括多個通道21、22、23、24、 25的通道系統,這些通道21、22、23、24、25在第一液壓 室17與間隙19之間形成流體連通,該間隙19形成在緩衝系 統10的殼體11和第一液壓室17的殼體11之間。當活塞頭3縱 21 201113181 向移動至第一液壓室17的後液壓室區域17b中時,該通道系 統使得液壓流體能夠流動穿過通道21、22、23、24、25中 的至少一些通道而進入間隙19中。 另一方面,第一轉流系統還包括至少一個倍增閥 (multiplier valve)4,形成在緩衝系統10的殼體1丨和第一液壓 室Π的殼體之間的間隙19通向倍增閥4的入口區域中。 倍增閥4的出口區域通過至少一個通道26被直接連接 至第二液壓室18並且通過其中設置有止回球閥5的至少一 個其他通道27被直接連接至第一液壓室17。設置在至少一 個其他通道27中的止回球閥5被設計成能夠自動阻止液壓 流體從後液壓室區域17b流至倍增閥4的閥室6中,倍增閥4 的出口通到該閥室4中。 最後,構成第一轉移流系統的部件還包括至少一個其 他附加通道28,該至少一個其他附加通道28將第一液壓室 17的後液壓室區域17b直接連接至第二液壓室18。 上面已經描述過的第一轉流系統的通道21、22、23、 24、25、26、27、28使得,當活塞頭3相對於第一液壓室7 朝向前液壓室區域17a徑向移動時’液壓流體能夠從前液壓 室區域17a流入到後液壓室區域17b中以及第二液壓室u中。 在所示實施例中,第二轉流系統由一方面至少一個附 加通道28和至少一個其他通道29構成,當活塞頭3相對於第 一液壓室17朝後液壓室區域17b縱向移動時,液墨流體能夠 從後液壓室區域17b和第二液壓室18穿過第二轉流系統流 入到前液壓室區域17a中,至少一個附加通道28將第一液壓 22 201113181 室17的後液壓室區域17b連接至第二液壓室18,而至少一個 其他通道29將第二液壓室18連接至形成在第一液壓室π的 殼體和阻尼裝置13的殼體11之間的間隙19。在至少一個其 他通道29中設置有止回球閥7,該止回球閥7被設計成能夠 自動阻止液壓流體穿過所述其他通道流至第二液壓室18中。 以這樣的方式,當活塞頭3相對於第一液壓室17朝後液 壓室區域17b縱向移動時,液壓流體能夠從後液壓室區域 17b經由至少一個通道28流至第二液壓室18,並能夠從該第 二液壓室18經由其中設置有止回球閥7的至少一個其他通 道2 9流到形成在第一液壓室17的殼體和緩衝系統1 〇的殼體 11之間的間隙19中。流入所述間隙19的液壓流體經由通道 系統的兩個通道24、25流到第一液壓室π的前液壓室區域 17a 中。 在所示出的根據本發明的設備1〇〇的實施例中,通道系 統的將第一液壓室17連接至形成在緩衝系統1〇的殼體”和 第一液壓室17的殼體11之間的間隙19的那些通道21、22、 23、24、25被設置為,沿第一液壓室17的縱向方向u皮此間 隔一定距離地通向第一液壓室17中。通道系統的通道21 ' 22 ' 23、24 ' 25的佈置被選擇為使得,在活塞頭3相對於第 一液壓室17朝向前液壓室區域17a移動至最大極限時,至少 —個通道(在所示實施例中為通道21、22)仍通向前液壓室區 域17a中,而其餘通道23、24、25通向後液壓室區域nb中。 通道系統的通向後液壓室區域17b中的通道23'24、25中的 每一個均具有止回球閥8,以自動阻止液壓流體從間隙19穿 23 201113181 過所述通道23、24、25流入到後液壓室區域17b中。 如上所述的各通道21、22、23、24、25的佈置和設計 使得,當活塞頭3相對於第一液壓室17朝向後液壓室區域 17b移動時,液壓流體能夠從後液壓室區域17b一方面經由 上述第二轉流系統且另一方面經由通道系統的通向後液壓 室區域17b中的通道21、22流至形成在緩衝系統1〇的殼體η 和第一液壓室17的殼體之間的間隙19。 然而’當活塞頭3相對於第一液壓室π朝向後液壓室區 域17b縱向移動時,僅在通道系統的至少一些通道的口尚未 被活塞頭3覆蓋時,液壓流體才可能經由通道系統的這些通 道轉移。這在活塞頭3前移至第一液壓室17直到該第一液壓 至的中心位置的情況下尤其如此。在活塞頭3於第一液壓室 Π中尚未前移那麼遠的情況下,當活塞頭3朝後液壓室區域 17b縱向移動時,液壓流體能夠僅經由第二轉流系統流到第 —液壓室17的前液壓室區域丨7&中。 另方面通道系統中通道(當活塞頭3朝前液壓室區 域17a縱向移動時,液壓流體能夠從前液壓室區域經由 這些通道流人間隙19巾)的數f還取決於活塞桿2的行程。 活塞桿2前移至第-液壓室17中越遠,通道系統中的通向第 -液壓室17的前液壓室區域17a中的通道數量就越少。 下面將參照第2至6圖象纟®描述根據本發明的設備1〇〇 的所示實施例的操作方式。 第2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設備1〇〇的實施例受牵引力時 的縱向截面示意圖。通過比較第!和2圖立即能夠示出當
24 201113181 緩衝系統10承受牽引力時,與第1圖所示缓衝系統10的中間 位置(neutral position)相比,第一液壓室Π的殼體相對於缓 衝系統10的殼體11朝向彈性單元12移動。這歸因於如下事 實,即,當緩衝系統10處於第1圖所示中間位置(其空載狀 態)時,活塞頭3的後側已經靠在第一液壓室17殼體的更靠 近彈性單元的端部處的表面上。如第2圖所示,當接下來在 活塞桿2上施加牽引力時,第一液壓室17的殼體與活塞桿2 一起被朝向彈性單元12拉動。由此,在第一液壓室π的殼 體11的後端處產生負壓,該負壓與施加在第一液壓室17的 殼體11上的牽引力相抗(oppose)。 由於在緩衝系統10上施加牽引載荷時,活塞頭3並沒有 在第一液壓室17内相對於該第一液壓室17移動,因而也沒 有液壓流體從第一液壓室17經由第一轉流系統流到第二液 壓室18中。 當存在牽引載荷時所引起的第一液壓室17的殼體相對 於緩衝系統10的殼體11朝向彈性單元12的移動使得第二液 壓室18中的液壓流體壓力相較於空載狀態下(見第1圖)的壓 力增加。當存在准靜載荷時,至少一部分液壓流體從第二 液壓室18經由屬於第二轉流系統的通道29以及通道系統的 未設置有止回球閥的通道24、25流入到第一液壓室17中, 從而在第一液壓室與第二液壓室18之間形成壓力平衡。 另一方面,在第二液壓室18中被壓縮的液壓流體對第 二支座15(在所示實施例中具有環形活塞的形式)施加壓縮 力,並使得第二支座15相對於緩衝系統10的殼體11且相對 25 201113181 於第一支座14朝向第一支座14移動。以這種方式,保持在 第一支座14和第二支座15之間的彈性單元12被壓縮。當發 生這種情況時,來自彈性單元12的恢復力與來自保持在第 二液壓室18中的液壓流體的壓縮力相抗。 因此’當在緩衝系統10上施加牽引載荷時,—方面通 過緩衝系統10的殼體11與第一液壓室17的遠離彈性單元12 的端面之間所形成的負壓且另一方面通過彈性單元12的壓 縮’來產生阻尼效應(damping effect)。同時實現的還有, 當殼體11上的牵引載荷結束時,第一液壓室17退回至其在 第1圖中所示的狀態。一旦不再有牽引載荷,負壓和來自彈 性單元12的膨脹力就使得緩衝系統1〇的中心返回至其在第 1圖中所示的空載狀態。 第3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縮力 的設備100的該實施例受壓縮載荷時沿縱向截面的示意 圖。在壓縮載荷下,即,當經由活塞桿2將壓縮力施加給緩 衝系統10時,活塞桿2和活塞頭3 —起相對於第一液壓室17 朝别液壓室區域17a移動。活塞頭3在第一液壓室17内前移 的運動壓縮前液壓室區域中的液壓流體。這使得從前液壓 室區域17a流出的液壓流體經由第一轉流系統流到後液壓 室區域17b中。由於後液壓室區域經由至少一個通道28與第 二液壓室18流體連通,因此當活塞頭3前移至前液壓室區域 17a中時排擠出的至少一些流體流到第二液壓室[8中並使 得第二液壓室18中的壓力上升。第二液壓室18中液壓流體 的增加的壓力作用在第二支座15(在所示實施例中,該第二 ⑧ 26 201113181 支座具有環形活塞的形式)上,由此第二支座15相對於缓衝 系統10的殼體11朝向第一支座14移動,且在該第二支座15 移動過程中壓縮保持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15之間的彈性 單元12。 因此’當緩衝系統10承受壓縮載荷時,一方面通過液 壓流體的從前液壓室區域17 a排擠出的受節流的轉移流且 另一方面通過彈性單元12的壓縮,來產生阻尼效應。 如已經提到的,當活塞頭3前移至前液壓室區域17a中 時’在該前移運動中排擠出的液壓流體經由通道系統的通 道21、22、23 ' 24、25流到間隙19中,且從間隙19處經由 至少一個倍增閥4流到後液壓室區域17b中並流到第二液壓 室18中。在所示出的根據本發明的設備100的實施例中,通 道系統的將第一液壓室17連接至間隙19的通道21、22、23、 24、25沿第一液壓室丨7的縱向方向[彼此間隔一定距離地設 置。這樣設置的結果是,通道系統的有效通流載面,即通 道21、22、23、24、25(當活塞3在第一液壓室17中前移時, 通過這些通道排擠出的液壓流體能夠流入間隙19中)的數 量,取決於活塞頭3相對於第一液壓室π朝第一液壓室區域 17a移動的距離。換句話說,活塞頭3在第一液壓室17中前 移得越遠’通道系統中的上述通道(從前液壓室區域17a排 擠出的液壓流體能夠通過這些通道流到間隙19中並從間隙 19中經由至少一個倍增閥4流到後液壓室和第二液壓室18 中)的數量就越少。應當記住的是,在衝擊載荷被施加至該 設備的情況下’碰撞物體相對於彼此的速度降低。活塞桿 27 201113181 受力時的速度也由此下降。由於液壓力取決於活塞桿受力 時的速度(除了其他因素之外)和有效通流截面(從前液壓室 區域排擠出的流體能夠通過該截面流到倍增閥的入口),因 而有效通*IL截面隨著活塞桿行程的增加而減小,以使液壓 力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恒定。 第4圖不出了第3圖所示沿縱向截 V w| 、、Ή 節。在第4圖中具體示出了緩衝系統職以准靜態方式施加 壓縮載荷時的倍增閥與動態壓縮載荷相比,在准靜態載 何作用下,活塞3在第-液壓室17中相對緩慢地前移,並且 由此前液壓室區域17a中的壓力相對緩和地上升。因此,在 准靜態壓縮載荷下所產生的第-液壓室Π的前液壓室區域 17神的壓力上升以及因此在間隙19中產生的壓力上升作 用在倍增閥4的控航塞9上,且因此,控制活塞9相對於緩 衝系統_殼體u且相對於第—液壓室17的㈣u朝彈性 早元12移動。同時,在倍增閥4的控制活塞9上還作用有, :制活塞9相對於第一液壓室丨7移動時在控制活塞$的後端 、產生的負壓。具體地,在控制活塞9後面設置有氣室扣, ^裝根據本發明的設備時,該氣㈣中的環境大氣壓力 自仃叹疋。备控制活塞9被致動時,氣室3〇的容積增加,且 由此產生相應的負H於控制活塞9鄉性單元12移動, 因而倍增閥4至少部分地打開,且㈣19中處於高壓狀態的 =流體由此能夠經由倍增閥4流到閥室6中,倍增閥4的出 通到間至6中。如特別地能從第4圖中看到的,閥室6-方 面通過至少一個通道26直接連接至第二液麼室18。另-方 28 201113181 面,經由倍增閥4流到閥室6中的液壓流體能夠經由止回球 閥5流到第一液壓室17的後液壓室區域17b中。 下面將參照第5a和5b圖描述當活塞頭3已經由於壓縮 載荷而在第一液壓室17中前移且隨後停止對緩衝系統1〇施 加壓力時,如何復位至第1圖所示的空載狀態。 如之前已經參照第3圖描述的,在存在壓縮載荷的狀態 下,由於第二液壓室18中增大的壓力使得第二支座15朝向 第一支座14移動,因而彈性單元12處於壓縮狀態。一旦停 止施加壓縮載荷,通過彈性單元12的膨脹力且通過這些力 引起的第二支座15相對於緩衝系統1 〇的殼體11遠離第一支 座14的移動,液壓流體受力從第二液壓室丨8中以及第二液 壓室18中流出。當發生這種情況時,液壓流體經由第二轉 流系統流到第一液壓室17的前液壓室區域17a中。其結果 是,活塞頭3朝向第1圖所示中間位置移動。活塞頭3相對於 第一液壓室17朝向後液壓室區域nb的移動使得從後液壓 室區域17b中流出的液壓流體經由至少一個通道28流到第 二液壓室18中並從第二液壓室18經由第二轉流系統流到第 一液壓室17的前液壓室區域17a中。 另一方面,當活塞頭3朝所述後液壓室區域17b縱向移 動時從後液壓室區域17b中排擠出的液壓流體還能夠經由 通道系統的至少一個通道21直接流到間隙19中,並從間隙 19流到前液壓室區域17a中。這即為第5a圖中所示的狀態。 然而’只有當活塞頭3在第一液壓室17中前移相對長的 距離時,才可能通過通道系統的位於後液壓室區域17b與間 29 201113181 隙19之間的所述通道2i提供繞流。通過比較第以和分圖示 出,當活塞頭3朝向後液壓室區域17b相對於其在第5a圖所 示狀態中更進一步地移動時,通道系統的通道Μ、22、23、 24、25不再通到第一液壓室17的後液壓室區域l7b中。 下面參照第6圖對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 縮力的設備100受動態壓縮載荷的狀態進行描述。與准靜態 壓縮載荷時的情況相比,當存在動態壓縮載荷時,前液壓 至區域17a中的壓力陡然上升。如此被壓縮的液壓流體經由 通道系統的通道21、22、23、24、25流到間隙19中,且因 此在至少一個倍增閥4的入口處產生相對高壓。其結果是, 倍增閥4完全打開,且因此液壓流體經由倍增閥4流到閥室6 中,引起較小的壓降。液壓流體從閥室6經由止回球閥5流 到後液壓室區域171)中。由於後液壓室區域17b通過至少一 個通道28連接至第二液壓室18,因而液壓流體還流到第二 液壓室18中並在該第二液壓室中產生壓力上升這進而使 得彈性單元12被壓縮。 當倍增閥4處於完全打開狀態(見第6圖)時’將閥室6直 接連接至第二液壓室18的至少一個通道26被倍增閥4的控 制活塞9阻擋,且因此液壓流體無法直接從閥室6流到第二 液壓室18中。 在所不出的根據本發明的設備1〇〇的實施例中,活塞桿 2通過其與活塞頭3相反的端部區域連接至杯狀外殼3〇,緩 衝系統10的殼體至少部分地保持在外殼财,以便相對於 外殼30沿縱向方向L可伸縮地移動。外殼3〇和緩衝系統1〇
30 201113181 的设體11具有引導表面,這些引導表面以適當方式引導活 塞才干2相對於緩衝系統10的殼體11移動。 為名乂知非常小的總長度,在所示實施例中,緩衝系統 10的威1體11可相對於外殼30移動的距離與活塞頭3在前方 位置和後方位置之間的行程相對應,在該前方位置中活 塞頭3相對於第一液壓室17朝向前液壓室 區域17a移動至最 大極限’在該後方位置中,活塞頭3相對於第一液壓室朝向 後液壓室區域17b移動至最大極限。 另一方面,當活塞頭3從其後方位置移動至其前方位置 時’第一液壓室Π相對於緩衝系統10的殼體1丨沿縱向方向L 所能夠移動的距離與彈性單元12被壓縮的距離相對應,在 該後方位置中,活塞頭3相對於第一液壓室17朝向後液壓室 區域17b移動至最大極限,在該前方位置中,活塞頭3相對 於第一液壓室17朝向前液壓室區域17a移動至最大極限。 本發明並不限於如上參照附圖所描述的用於緩衝牵弓丨 力和壓縮力的設備100的實施例。相反,可以設想適當的更改。 根據本發明的設備100尤其適於在中心緩衝聯接的耳葬 接桿中用作再生式緩衝系統。在這種情況下,例如,β -J ~ 以設想將缓衝系統10的殼體I1可樞轉地連接至轨道車細本 體的端面,而將聯接器頭部直接地或經由聯接桿而緊固至 外殼30或活塞桿2。在該實施例中,作用在聯接器頌部的奪 引力和壓縮力被施加至緩衝系統10且被緩衝系統1〇至,κ Α 分地緩衝。 與倍增 儘管在圖中並未示出,但是基本上可以設想, 31 201113181 閥4的控制活塞9並聯一超載閥(overload valve),該超載閥阻 止液壓流體從前液壓室區域17a流到後液壓室區域17b中以 及流到後液壓室18中。 【圖式簡單說明3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縮力的設 備的一個實施例在空載狀態下沿縱向截面的示意圖;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衝牵引力和壓縮力的設 備的該實施例在受牽引負載時沿縱向截面的示意圖; 第3.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缓衝牽引力和壓縮力的設 備的該實施例在受壓縮負載時沿縱向截面的示意圖; 第4圖示出了第3圖的局部細節,以闡明用在該設備中 的至少一個倍增閥的操作; 第5a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縮力 的設備的該實施例在活塞至少部分地前移(advance)時沿縱 向截面示意圖的局部細節,以闡明由該設備中使用的彈性 元件引起的反向行程; 第5b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縮力 的設備的該實施例沿縱向截面示意圖的局部細節,與第5a 圖相比,第5b圖中的活塞已被至少部分地重定;並且 第6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用於緩衝牵引力和壓縮力 的設備的該實施例受動態壓縮力時沿縱向截面示意圖的局 部細節。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活塞桿 32 201113181 3···活塞頭 4…倍增閥 5…止回閥 6…閥室 7 · · ·止回閥 8…止回閥 9…倍增閥的控制活塞 10…緩衝系統 11…緩衝系統的殼體 12…彈性單元 14…第一支座 15…第二支座/環形活塞 16a、16b…引導表面 17…第一液壓室 17a···第一液壓室的前液壓室區域 17b···第一液壓室的後液壓室區域 18…第二液壓室 19…殼體11和第一液壓室17之間的間隙 21-28…第一轉流系統的通道 29…其他通道 30…外殼 100…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縮力的設備 33

Claims (1)

  1. 201113181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用於緩衝牽引力和壓縮力的設備,其中,§玄設備具 有: 緩衝系統,該緩衝系統保持在殼體中且具有彈性單 元和液壓阻尼裝置,所述彈性單元設置在第一支座與第 二支座之間,所述第一支座位於相對於所述殼體的固定 位置,所述第二支座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一支座移動,所 述液壓阻尼裝置具有填充有液壓流體的第一液壓室以 及填充有液壓流體且形成在所述第一液壓室和所述第 二支座之間的第二液壓室,以及 活塞桿,該活塞桿能夠相對於所述殼體沿縱向方向 移動並且具有形成在所述活塞桿的端部區域中的活塞 頭,該活塞頭以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一液壓室移動的方式 而保持在所述第一液壓室中,當所述活塞頭相對於所述 第一液壓室縱向移動時,所述活塞頭將所述第一液壓室 分成遠離所述活塞桿的前液壓室區域和鄰近所述活塞 桿的後液壓室區域, 其中,所述液壓阻尼裝置具有第一轉流系統,當所 述活塞頭相對於所述第一液壓室朝向所述前液壓室區 域縱向移動時,液壓流體能夠從所述前液壓室區域經由 所述第一轉流系統通過至少一個倍增閥而流到所述後 液壓室區域中以及所述第二液壓室中’並且 其中,所述液壓阻尼裝置具有第二轉流系統,當所 述活塞頭相對於所述第一液壓室朝向所述後液壓室區 34 201113181 域縱向移動時,液壓流體能夠從所述後液壓室區域和所 述第;液壓室經由所述第二轉流系統通過止回球閥而 流到所述前液壓室區域中。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設置有通 道系·统,該通道系統將所述第一液壓室連接至所述倍增 閥的入口,所述通道系統的有效通流截面取決於所述活 塞頭相對於所述第一液壓室朝向所述前液壓室區域移 動的距離。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通道 系統具有將所述第一液壓室連接至所述倍增閥的入口 的多個通道,這些通道沿所述第一液壓室的縱向方向彼 此間隔有距離地通到所述第一液壓室中。 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的設備’其中,當所述 活塞頭相對於所述第一液壓室朝所述前液壓室區域移 動至所述活塞頭的最大極限時,所述通道系統具有通到 所述後液壓室區域中的至少一個通道以及通到所述前 液壓室區域中的至少一個通道。 5.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通道 系統的當所述活塞頭朝所述前液壓室區域移動至所述 活塞頭的最大極限時通到所述後液壓室區域中的所述 至少,個通道具有止回球閥,該止回賴自動阻止液壓 流體f過所述至少-個通道而進入所述後液髮室區域中。 6·根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意—項且尤其根據 利範園第3至5項中任意—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至少在 35 201113181 所述第一液壓室與所述緩衡系統的设體之間的一個區 域或多個區域形成有間隙,所述倍增閥的入口經由所述 間隙連接至所述第一液壓室。 7. 根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意一項且尤其根據申請專 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設置在所述第二液壓 室與所述前液壓室區域之間的止回球閥被佈置在將所 述前液壓室區域連接至所述間隙的通道中,所述間隙至 少形成在所述第一液壓室與所述缓衝系統的殼體之間 的一個區域或多個區域中,旅且其中,所述止回球閥被 設計成自動阻止液壓流體從所述間隙流到所述第二液 壓室中。 8. 根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 設置有將所述後液壓室區域連接至所述第二液壓室的 至少一個通道,該至少一個通道允許液壓流體從所述後 液壓室區域流到所述第二液壓室中,並且允許液壓流體 從所述第二液壓室流到所述後液壓室區域中。 9. 根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 所述倍增閥的出口通向閥室,該閥室經由止回球閥連接 至所述後液壓室區域,所述止回球閥自動阻止液壓流體 從所述後液壓室區域流到所述閥室中。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設備,其中,設置有將 所述閥室直接連接至所述第二液歷室的至少一個通 道,當所述倍增閥處於完全打開狀態時,所述倍增閥的 控制活塞阻擋該至少一個通道。 36 201113181 U.根據前述巾請專圍中任意-項所述的設備,其中, =第,液壓室按以下方式保持在所述緩衝系統的殼 :4方式使得所述第—液壓室能夠相對賴述殼體 .+月=所述彈性單元移動,從而當所述第ιΜ朝向所 ,性單元縱向移動時,在所述殼體與所述第〆液塵室 的遠離所述彈性單元的端面之間產生負壓。 12.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_所述㈣備其中,所述第一 液[至相對於所述緩衝系統的殼體沿所述縱命方向所 能夠移動的距離與當所述活塞頭從該活塞頭的後方位 置移動至該活塞頭的前方位置時所述彈性單元被磨縮 的距離相對應,在所述活塞頭的後方位置中,所述活塞 頭相對於所述第一液壓室朝向所述後液壓室區域移動 至其最大極限,在所述活塞頭的前方位置中所述活塞 頭相對於所述第一液壓室朝向所述前液壓室區域移動 至其最大極限。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述的設備,其中,當所 述活塞頭處於其前方位置中並且所述第一液壓室未相 對於所述緩衝系統的殼體沿所述縱向方向移動時,所述 彈性單元處於未壓縮狀態。 14. 根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 設置有外殼,所述活塞桿的與所述活塞頭相反的端部區 域連接至所述外殼,所述緩衝系統的殼體以能夠相對於 所述外殼沿所述縱向方向至少部分地伸縮移動的方式 保持在所述外殼中。 37 201113181 15. 根據中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緩衝 系統的殼體相對於所述外殼所能夠移動的距離與所述 活塞頭在前方位置和後方位置之_行程相對應,在所 述前方位置巾,所述活塞頭相狀所述第—液壓室朝向 所述前液壓室區域移動至其最大極限,在所述後方位置 中,所述活塞頭相對於所述第一液壓室朝向所述後液壓 室區域移動至其最大極限。 16. 根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 設置有引導面,以引導所述活塞桿相對於所述緩衝系統 的殼體移動。 17. 根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設備,其中, 所述彈性單元具有至少一個彈簧,且該至少一個彈簧尤 其是卷簧、盤簧、彈簧環、橡膠彈簧或彈性彈簧,所述 至少一個彈簧以封閉形式保持在所述第一支座與所述 第二支座之間的空間中。 18. 根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意—項所述的設備,其中, 所述液壓阻尼裝置具有超載閥,所述超載閥優選被卷 簧、盤簧 '彈簧環、彈性彈簧或橡膠彈簧預緊,並且所 述超載閥與所述至少一個倍增閥並聯地設置且使得液 壓流體能夠從所述前液壓室區域流到所述後液壓室區 域中以及所述第二液壓室中。
    38
TW099129245A 2009-10-01 2010-08-31 Device for damping tractive and compressive forces TW20111318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171936A EP2305531B1 (de) 2009-10-01 2009-10-01 Vorrichtung zum Abdämpfen von Zug- und Druckkräfte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3181A true TW201113181A (en) 2011-04-16

Family

ID=41698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9245A TW201113181A (en) 2009-10-01 2010-08-31 Device for damping tractive and compressive forces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1) US8376159B2 (zh)
EP (1) EP2305531B1 (zh)
JP (1) JP4960486B2 (zh)
KR (1) KR101260571B1 (zh)
CN (1) CN102030014B (zh)
AR (1) AR079006A1 (zh)
AT (1) ATE546331T1 (zh)
AU (1) AU2010214704B2 (zh)
CA (1) CA2713792A1 (zh)
DK (1) DK2305531T3 (zh)
EG (1) EG26033A (zh)
ES (1) ES2380106T3 (zh)
PL (1) PL2305531T3 (zh)
RU (1) RU2449911C1 (zh)
SI (1) SI2305531T1 (zh)
TW (1) TW201113181A (zh)
ZA (1) ZA2010059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35237B1 (de) * 2011-06-14 2015-06-03 Voith Patent GmbH Vorrichtung zum Abdämpfen von Druckkräften
DE102012103874A1 (de) * 2012-05-03 2013-11-07 Endress + Hauser Conducta Gesellschaft für Mess- und Regeltechnik mbH + Co. KG Wechselarmatur
DE102012111516A1 (de) * 2012-11-28 2014-05-28 Voith Patent Gmbh Vorrichtung zum Abdämpfen von Druckkräften
CN103241262B (zh) * 2013-05-28 2015-07-29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重载机车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CN103523045A (zh) * 2013-10-25 2014-01-22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货车的阻尼式缓冲器及铁路货车
CN104149811B (zh) * 2014-06-30 2016-05-18 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用带脱卸装置的缓冲器
CN104071175B (zh) * 2014-06-30 2016-12-07 常州南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用车钩缓冲器
US10183539B2 (en) 2014-09-17 2019-01-22 Fox Factory, Inc. Shock absorber
CN105501246A (zh) * 2014-09-22 2016-04-20 无锡宏利减震器有限公司 具有调节阀或卸荷阀的垂向减振器
DE102015109394A1 (de) * 2015-06-12 2016-12-15 Voith Patent Gmbh ZUG-/STOß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MITTELPUFFERKUPPLUNGEN VON SPURGEFÜHRTEN FAHRZEUGEN
DE102015121140A1 (de) * 2015-12-04 2017-06-08 Thyssenkrupp Ag Schwingungsdämpfer mit hydraulischer Dämpfung des Druckstufenanschlages
KR101820235B1 (ko) * 2016-04-12 2018-01-19 경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단열압축을 이용한 쇼크 업쇼버
DE102016210790A1 (de) * 2016-06-16 2017-12-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Dämpfventileinrichtung mit progressiver Dämpfkraftkennlinie
CN108839668B (zh) 2018-06-27 2020-01-31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车钩伸缩装置及车钩
CN108860206B (zh) * 2018-09-22 2019-05-28 中南大学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轨道车辆用碰撞吸能装置
EP3778343B1 (en) 2018-09-22 2023-08-09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Reusable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for rail vehicle
CN111098882B (zh) * 2018-10-29 2024-05-28 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车钩缓冲装置
CN109969216A (zh) * 2019-04-08 2019-07-05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用于轨道车辆的气液结合的缓冲装置
CN112298263A (zh) * 2019-07-30 2021-02-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缓冲装置、车钩组件、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JP7343343B2 (ja) 2019-09-25 2023-09-12 愛知時計電機株式会社 センサチップ
EP3809012A1 (en) * 2019-10-18 2021-04-21 Öhlins Racing AB Front fork position-dependent damping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CN111946769B (zh) * 2020-08-21 2021-11-09 安徽斯瓦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液力缓冲器
CN112550677B (zh) * 2020-12-11 2022-08-30 兰州飞行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扭转式人工感觉力的启动预载调整结构及方法
CN112943840B (zh) * 2021-01-26 2023-02-17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气液固耦合减振器
DE102022109046A1 (de) * 2021-04-19 2022-10-20 Voith Patent Gmbh Zug- und Stoßeinrichtung für eine Zugkupplung und Zugkupplung
EP4326595A1 (de) * 2021-04-19 2024-02-28 Voith Patent GmbH ZUG- UND STOßEINRICHTUNG FÜR EINE ZUGKUPPLUNG UND ZUGKUPPLUNG
WO2022223391A1 (de) * 2021-04-19 2022-10-27 Voith Patent Gmbh ZUG- UND STOßEINRICHTUNG FÜR EINE ZUGKUPPLUNG UND ZUGKUPPLUNG
CN114033828B (zh) * 2021-11-15 2023-07-14 广州大学 一种新型液力式惯容减震装置
SE545569C2 (en) * 2021-12-21 2023-10-24 Dellner Couplers Ab Damper arrangement for a railway coupler comprising a damper and a plurality of elastomeric elements, and a railway coupler
CN114056376B (zh) * 2021-12-31 2022-10-11 安徽万航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油混合动力机车用应急连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58769A (zh) * 1959-12-07
NL264057A (zh) * 1960-04-27
US3301410A (en) * 1966-02-14 1967-01-31 Halliburton Co Hydraulic shock absorbing apparatus
US3412870A (en) * 1967-01-24 1968-11-26 Acf Ind Inc End-of-car hydraulic buff and draft cushioning
US3752329A (en) * 1968-05-27 1973-08-14 Halliburton Co Hydraulic cushioning apparatus for railway cars
US3589528A (en) * 1968-08-14 1971-06-29 Halliburton Co Valve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in action events
US3791534A (en) * 1968-08-14 1974-02-12 Halliburton Co Valve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in action
JPS5767139A (en) * 1980-10-09 1982-04-23 Osaka Titanium Seizo Kk Taking-out method for sponge titanium from production vessel
SU1044863A1 (ru) * 1982-02-19 1983-09-30 Курганский маши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амортизатор
SU1477608A1 (ru) * 1985-12-09 1989-05-07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В-2207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поглощающий аппарат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FR2609128B1 (fr) * 1986-12-30 1991-05-24 Sirven Jacques Amortisseur a compensation de charge
US5025938A (en) * 1989-12-13 1991-06-25 Fm Industries, Inc. Rail car cushion slider valve
DE4222268A1 (de) * 1992-07-07 1994-01-13 Ringfeder Gmbh Vorrichtung zur federnden Aufnahme von Stoßkräften, insbesondere für Eisenbahnpuffer
DE4236040A1 (de) * 1992-10-24 1994-04-28 Elastogran Gmbh Stoßdämpfer
FR2742505B1 (fr) * 1995-12-13 1998-11-27 Jean Perret Ets Amortisseur
DE19704189C2 (de) 1997-02-05 1999-08-19 Mannesmann Sachs Ag Selbstpumpendes hydropneumatisches Federbein mit innerer Niveauregelung
DE29610607U1 (de) * 1996-06-17 1996-08-29 ETH Eisenbahntechnik GmbH & Co. Halberstadt KG, 38820 Halberstadt Stoßdämpfer für Schienenfahrzeuge und Industrieanwendungen
US5908123A (en) * 1997-01-21 1999-06-01 Keystone Industries, Inc. Rail car buffer and method
US5927523A (en) * 1997-05-30 1999-07-27 Keystone Industries, Inc. Rail car buffer
JP2000145868A (ja) * 1998-11-13 2000-05-2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両効き液圧式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JP3583940B2 (ja) * 1999-03-03 2004-11-04 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車両連結器用緩衝器
DE19918195C1 (de) * 1999-04-22 2000-09-28 Klaus Leben Zug-/Druck-Puffer für Anhängevorrichtungen an Schienen- und Radfahrzeugen
CN2429408Y (zh) * 2000-06-08 2001-05-09 张树长 铁路机车油压减振器
JP2002193098A (ja) * 2000-12-27 2002-07-10 Kayaba Ind Co Ltd 鉄道車両の左右動減衰装置
JP2004286137A (ja) 2003-03-24 2004-10-14 Kayaba Ind Co Ltd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KR100748330B1 (ko) 2004-05-10 2007-08-09 주식회사 만도 상용차용 쇽 업소버
JP4573198B2 (ja) * 2006-01-18 2010-11-04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圧ダンパ
KR100807641B1 (ko) 2006-04-19 2008-02-28 (주)삼우교역 유압댐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K2305531T3 (da) 2012-04-16
JP4960486B2 (ja) 2012-06-27
SI2305531T1 (sl) 2012-09-28
ATE546331T1 (de) 2012-03-15
AU2010214704B2 (en) 2011-09-01
PL2305531T3 (pl) 2012-07-31
AU2010214704A1 (en) 2011-04-21
US20110079569A1 (en) 2011-04-07
KR101260571B1 (ko) 2013-05-06
ES2380106T3 (es) 2012-05-08
ZA201005945B (en) 2011-05-25
RU2010139818A (ru) 2012-04-10
EG26033A (en) 2012-12-13
CN102030014A (zh) 2011-04-27
JP2011075103A (ja) 2011-04-14
EP2305531A1 (de) 2011-04-06
EP2305531B1 (de) 2012-02-22
RU2449911C1 (ru) 2012-05-10
US8376159B2 (en) 2013-02-19
KR20110036498A (ko) 2011-04-07
CA2713792A1 (en) 2011-04-01
AR079006A1 (es) 2011-12-21
CN102030014B (zh)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13181A (en) Device for damping tractive and compressive forces
KR101391053B1 (ko) 압축력 감쇠 장치
JP4759282B2 (ja) 二段圧吸収式ピストン型アキュムレータ装置
US2994442A (en) Kinetic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PL197934B1 (pl) Zderzak rozciągany i ściskany dla sprzęgów w pojazdach szynowych i kołowych
CA2271602C (en) Railcar cushioning device with internal elastomeric spring
ES2739675T3 (es) Amortiguador hidráulico de supresión de retroceso para un acoplador de tren
US5653425A (en) Energy absorbers
ES2856267T3 (es) Dispositivo para la amortiguación de fuerzas de compresión
US6357612B1 (en) Rail car cush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same
CN104812653A (zh) 用于缓冲压力的装置
JP5356563B2 (ja) 粘弾性流体が封入された緩衝器
US5927523A (en) Rail car buffer
US20130220961A1 (en) Railcar cushioning device
CZ16699A3 (cs) Tlumič železničních vozů
RU2341392C1 (ru) Игла с дросселирующим отверстием с изменением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 в зависимости от положения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ого давления в поглощающем аппарате
JP2014151824A (ja) 鉄道車両用緩衝器
US5908123A (en) Rail car buffer and method
US3164264A (en) Car construction
EP0855534A2 (en) Rail car buffer and method
US7287655B2 (en) Energy dissipating elastomer damper
BRPI1003563A2 (pt) dispositivo para amortecimento de forÇas de traÇço e compressço
JP2019151173A (ja) ストッパ
KR20030010967A (ko) 차량의 시트 완충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