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26997A - Optical sheet,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sheet,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26997A
TW201026997A TW098136561A TW98136561A TW201026997A TW 201026997 A TW201026997 A TW 201026997A TW 098136561 A TW098136561 A TW 098136561A TW 98136561 A TW98136561 A TW 98136561A TW 201026997 A TW201026997 A TW 2010269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optical sheet
polariz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6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ya Adachi
Tatsuya Sugita
Chieko Araki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axel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axell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axell
Publication of TW201026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699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04Optical desig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22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e.g. dichroic reflectors
    • F21V7/24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e.g. dichroic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6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for producing polarisation effects, e.g. by a surface with polarizing properties or by an additional polariz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polarized light, e.g. by converting a polarisation component into another o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201026997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作為面狀光源而發揮作用之照明裝 置、及用於其之光學片、以及進而包含該照明裝置作為背 •光源之液晶顯示裝置。 . 【先前技術】 顯示裝置係將資訊以視覺方式傳遞給人類之媒體,在已 成為高度資訊社會之當代’對人類、社會而言其已為重要 Φ 之存在。特別是液晶顯示裝置近年來性能顯著提高,被用 作行動電話、個人電腦、大畫面電視機等之顯示裝置。液 晶顯示裝置通常包含液晶顯示面板、以及配置於其背面對 液晶顯示面板照射光之背光源(照明製置)。 液晶顯示面板係藉由調卽自背光源中出射之光之透射光 量來顯示圖像。作為液晶顯示面板,包含偏光板,且藉由 控制入射至液晶層之光之偏光狀態來進行影像顯示者可以 相對較低之驅動電壓獲得對比率(c〇ntrast rati0)高之影 像’故而較為理想。作為此種液晶顯示面板,例如可採用 TN(Twisted Nematic,扭轉向列)方式、STN(Super Twisted 、 Nematic ’ 超扭轉向列)方式、ECB(Electrical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電控雙折射)方式等。又,可採用以廣視角 鲁 為特長之IPS(In Plane Switching,平面轉換)方式、 VA(Vertical Aligned,垂直排列)方式。無論何種方式,液 晶顯示面板均包含一對透明基板、夾於該等透明基板之間 之液晶層、以及分別配置於各透明基板之與液晶層為相反 143930.doc 201026997 側的面上之一對偏光板,且藉由改變入射至液晶層之光之 偏光狀態來控制光之透射量,顯示圖像。 偏光板具有吸收特定之直線偏光成分,且使振動面與上 述直線偏光成分正交之直線偏光透射之作用。因此,當照 射至液晶顯示面板上之光為無偏光時,構成液晶顯示面板 之偏光板會吸收至少50%之照明光。即,於液晶顯示裝置 中,S自身光源中出射之光為無偏光時,照明光之大約^一 半會被偏光板所吸收而造成損失《因此,減少構成液晶顯 示面板之偏光板吸收來自背光源之照明光的比例,在實現 更明亮之圖像或低耗電之液晶顯示裝置方面非常重要。 於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源中,存在有端面照光(edge light)方式(導光體方式)、直下方式(反射板方式)、面狀光 源方式’特別是於欲實現薄型背光源之情形時,係採用端 面照光方式。 端面照光方式之背光源包含被稱為導光板之板狀透明 板、包含於導光板之端部的線狀或點狀之光源、調整自導 光板中出射之光之行進方向之被稱為棱鏡片的光學片、擴 散片等。導光板具有使來自光源之光呈面狀擴散之作用。 自導光板中出射之光通常在相對導光板之光出射面之垂線 (法線)方向傾斜60〜80度之方向上具有亮度及光度之最大 值(峰值)。又,眾所周知,自導光板中出射之光中,以亮 度或光度達到最大之角度(峰值角度)及其附近之角度出射 之光成為p偏光成分較s偏光成分更多之光。 於曰本專利第3299087號公報中,揭示有以利用棱鏡 143930.doc 201026997 片’優先沿正面方向引導自導光板中出射之P偏光成分較 多之光之方式而構成之面光源裝置。於該例中,構成稜鏡 片之各稜鏡行均具有兩個斜面,相對遠離光源之斜面的傾 斜角成為使自導光板中出射且P偏光成分較多之光朝正面 » 方向出射之角度,而相對靠近光源之斜面的傾斜角成為自 導光板中出射且P偏光成分較多之光不會入射之範圍的角 度。此時,來自面光源裝置之照明光具有偏光之偏振,因 此認為適合於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源。 ❿ 【發明内容】 眾所周知,自導光板中出射之光通常在相對導光板之光 出射面之垂線(法線)方向傾斜60〜80度之方向上具有亮度 或光度為最大之角度(峰值角度),且以該峰值角度及其附 近之角度出射之光成為p偏光成分較s偏光成分更多之光。 可認為其係因導光板與空氣之界面上的P偏光成分與s偏光 成分之透射率之不同所引起者。 ❹ 為了有效利用自該導光板斜向出射之P偏光成分較多之 光,本申請案發明者等就使用有包含具有兩個斜面之稜鏡 订之光學片(以下亦稱為棱鏡片)的照明裝置(背光源)進行 , 了研究。此時,稜鏡片係配置成稜鏡行之形成面成為與導 光板相反之側,此外,稜鏡之稜線方向(稜鏡槽之長度方 向)係配置成光源與鄰接配置之導光板之侧面(端面)平行。 又構成稜鏡之兩個斜面之中,使相對遠離光源之斜面的 ^角為使自導光板出射之P偏光成分較多之光朝正面方 向出射之角度,並使相對靠近光源之斜面的傾斜角為自導 143930.doc 201026997 光板中出射之P偏光成分較多之光不會入射之範圍之角 度。又’作為稜鏡片’係使用相對廉價且易於處理之 PET(p〇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薄膜作為基材,且於其表面形成有稜鏡行者。該研究之結 果為’本申請案發明者等發現,自稜鏡片出射之光之p偏 光成分的比例如預料般,並不高於導光板出射時之p偏光 成分之比例。 又,上述先前例之技術係,藉由使自導光板中斜向出射 之P偏光成分較多之光沿正面方向出射,來提高?偏光成分 之比例者。但是,該技術僅使p偏光成分較多之光沿正面 方向出射,但並未形成增加P偏光之光量之絕對量的觀
點。因此,存在如下課題:即使自稜鏡片中出射之光之P 偏光成分的比例增高,但P偏光成分之光量自身卻並未增 加,當用作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源時,並未充分有助於S 像明亮度之提高。 本發明係考慮上述課題研製而成者,其目的之一在於提 供-種可提高自導光板中出射之光之偏光度(提高p偏光成 分之比例)的稜鏡片’並且提供—種可出射直線偏光成分 之光量較大之照明光的照明裝置。另外,本發明之目的之 -在於利用此種照明裳置來實現明亮且低耗電之液晶顯示 裝置。 關於本發明之其他目的或課題及新賴特徵,將參照本說 明書之記述及隨附圖式加以闡明。 本發明為達成上述目的,而採用以下之方法。 143930.doc 201026997 本發明之照明裝置之特徵在於,其包含:導光板,其係 使自其中一側面入射之光自表面出射;光學片,其配置於 上述導光板之表面側;以及反射片,其配置於上述導光板 之背面側;且,於上述光學片之與上述導光板為相反側之 面上,設有具有至少兩個斜面且其稜線沿著上述其中一側 -面之方向延伸之稜鏡行;於上述光學片之上述導光板側之 面上設有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該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係使 自上述導光板中出射且行進於相對於上述導光板之表面傾 ❿料定角度之方向上的光增加其3偏光成分之反射,而提 南穿透上述光學片之光的P偏光成分之比例。 又,於上述照明裝置中,上述導光板亦可使由上述光學 片之上述導光板側之面反射後、穿透該導光板由上述反射 片反射而再次穿透上述導光板並入射至上述光學片之光改 變其偏光狀態。 進而,於上述照明裝置中,上述導光板亦可使由上述光 ❿ 學片之上述導光板側之面所反射之S偏光成分之光之至少 一部分’於該光由上述反射片反射而再次入射至上述光學 片為止之期間内轉換成P偏光成分。 -進而,於上述照明裝置中,上述導光板亦可設為具有雙 . 折射性’且其遲相軸相對於上述其中一側面傾斜。 又,於上述照明裝置中,上述特定角度可為自上述導光 板中出射之光量的相關指標值達到最大之角度。 於上述照明裝置中,上述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可包含其 厚度與上述特定角度相應且其折射率高於上述光學片之基 143930.doc 201026997 材的透明材料之層。 又,上述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亦可包含相對於形成上述 稜鏡行之面、朝著使自上述導光板出射之光對上述光學片 之入射角增大的方向傾斜之斜面。 又,本發明之另一照明裝置之特徵在於,其包含:導光 板,其係使自其中一側面入射之光自表面出射;以及光學 片,其配置於上述導光板之表面侧;且,上述光學片包 含:稜鏡行,其設於與上述導光板為相反側的面上,具有 至少兩個斜面,且其稜線沿著上述其中一側面之方向延 伸,以及基材,其包含相對於以特定之入射角入射至上述 導光板側之面之P偏光不產生相位差之透明體。 上述照明裝置中,構成上述基材之透明體亦可具有光學 各向異性,且其遲相轴相對於上述稜鏡行之稜線方向大致 平行或者大致正交。 進而,於上述照明裝置中,構成上述基材之透明體亦可 具有雙軸各向異性,且其遲相軸相對上述稜鏡行之稜線方 向大致平行。 或者,於上述照明裝置中,上述基材亦可包含光學性各 向同性之透明鱧。 又,本發明之光學片之特徵在於包含:稜鏡行,其設於 其中一面上,具有至少兩個斜面,且其稜線沿一方向延 伸,以及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其設於與形成上述棱鏡行 之面為相反側的面上’使相對於該相反側的面自特定角度 所入射之光增加其S偏光成分之反射,而提高穿透該光學 143930.doc 201026997 片内之光之P偏光成分的比例。 於上述光學片中,上述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可包含其厚 度與上述特定角度相應且其折射率高於上述光學片之基材 之透明材料層。 又,上述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可包含相對於形成上述稜 ' 鏡行之面、朝著使自與上述稜鏡行之稜線方向交又之方向 入射的光對上述光學片之入射角增大的方向傾斜之斜面。 又,本發明之另一光學片之特徵在於包含:稜鏡行,其 參 $於其中—面上,具有至少兩個斜面,且其稜線延伸於一 方向;以及基材,其包含相對於以特定之入射角入射至與 上述其中一面為相反側的面上之P偏光不產生相位差之透 明體。 於上述光學片中,構成上述基材之透明體亦可設為具有 光學各向異性,且其遲相軸相對於上述稜鏡行之稜線方向 大致平行或者大致正交。 φ 又,構成上述基材之透明體亦可設為具有雙轴各向異 性,且其遲相轴相對上述稜鏡行之稜線方向大致平行。 或者,於上述光學片中,上述基材亦可包含光學性各向 同性之透明體。 另外,於至此為止所述之光學片中,在上述稜鏡行中上 述稜線之其中一侧之部分亦可包含至少三個斜面,且該至 少三個斜面中之至少一個斜面係相對於其他斜面自上述光 學片之表面觀察朝相反方向傾斜。 又,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特徵在於,其包含:照 143930.doc 201026997 裝置;以及液晶顯示面板,其係控制來自上述照明裝置之 光之透射量而顯示圖像;且,上述照明裝置包含:導光 板,其係使自其中一側面所入射之光自表面出射;光學 片,其配置於上述導光板之表面側;以及反射片,其配置 於上述導光板之背面側;且,於上述光學片之與上述導光 板為相反側的面上’設有具有至少兩個斜面且其稜線沿著 上述一側面之方向延伸之稜鏡行;於上述光學片之上述導 光板側之面上設有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該S偏光反射增強 機構係使自上述導光板出射且行進於相對於上述導光板之 表面傾斜特定角度之方向上的光增加其S偏光成分之反 射,而提高穿透上述光學片之光之P偏光成分的比例;配 置於上述液晶顯示面板之上述照明裝置側的偏光板之吸收 軸為與上述稜鏡行之稜線方向相對應之方向。 又,本發明之另一液晶顯示襞置之特徵在於,其包含: 照明褒置;以及液晶顯示面板’其係控制來自上述照明裳 置之光之透射量而顯示圖像;上述照明裝置包含··導光 板,其係使自其中一側面所入射之光自表面出射;以及光 學片’其配置於上述導光板之表面側;上述光學片包含: 稜鏡行,其設於該光學片之與上述導光板為相反側的面 上,具有至少兩個斜面,且其稜線沿著上述其中一侧面之 方向延伸;以及基材,其包含相對於以特定之入射角入射 至上述導光板侧之面的P偏光不產生相位差之透明體; 且,配置於上述液晶顯示面板之上述照明裝置側的偏光板 之吸收軸為與上述稜鏡行之稜線方向相對應之方向。 143930.doc -10- 201026997 關於上述以外之機構,將於以下之記述中加以闡明。 根據本發明’可實現出射直線偏光成分之光量較大之照 明光的照明裝置。進而’可藉由使用該照明裝置,而實現 明亮且低耗電之液晶顯示裝置。 【實施方式】 首先,就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所包含之若干主 要構成,說明其概略情況。本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至少包 含光源、導光板、光學片(以下,亦稱為稜鏡片)以及反射 片而構成,上述導光板於其中一端面(側面)配置有該光 源’使自該端面所入射之光自表面(光出射面)出射,上述 光學片包含具有至少兩個斜面且其稜線延伸於一方向(沿 著光所入射之導光板之端面的方向)之稜鏡行。 本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所包含之主要構成如下所述。 (構成1)使用如下之導光板:自導光板之光出射面出射之光 中’亮度或光度達到最大值之光之出射角度相對導光板之 光出射面之垂線方向傾斜60〜80度。 (構成2)光學片(稜鏡片)中,在與導光板為相反側的面(表 面)上’包含自導光板出射之亮度或光度達到最大值之角 度的光入射時,用以使該光朝正面方向(導光板之光出射 面之垂線方向)折射之稜鏡行。此外’稜鏡片包含使自導 光板出射之亮度或光度達到最大值之角度的光穿過稜鏡片 時不會產生相位差之透明體。 (構成3)稜鏡片之導光板侧之面(背面)構成為對於自導光板 出射之亮度或光度達到最大值之角度之光,更多地透射其 143930.doc -11- 201026997 p偏光成分,且更多地反射8偏光成分。此時,對於垂直入 射至稜鏡片之光而言,s偏光與p偏光中無需反射率不同。 (構成4)導光板包含使由稜鏡片之背面反射並穿透導光板再 由反射片反射後’再次穿透導光板並朝向棱鏡片之光改變 其偏光狀態之透明體。例如,導光板設為於與配置光源之 端面平行或正父之方向以外之方向(即,相對配置著光源 之端面傾斜之方向)上具有遲相軸之各向異性透明體。 藉由上述構成,本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作用如下。 藉由構成1,可獲得相對導光板之光出射面成為p偏光成參 刀之光多於成為s偏光成分之光之出射光作為自導光板 出射之出射光。其係起因於導光板與空氣之界面上的?偏 光成分與S偏光成分之透射率不同,且通常為眾所周知之 事實例如,亮度之峰值角度(亮度達到最大值之光之出 射角度)為75〜80。之來自導光板之出射光可獲得在亮度 之峰值角度中偏光度約為i 〇〜2〇%且p偏光成分之比例較多 之出射光。 再者偏光度可定義如下。當一面旋轉析光片© (偏光板)面將穿過析光片對自導光板或稜鏡片等出射 之光之亮度進行測定時之最大亮度設為匕狀,最小亮度設.
為1麵時’偏光度p由下式(式⑴)表示。P=(Imax-Imin)/ (Imax+Imin)...(1) J 藉由構成2,自導光板出射之亮度或光度達到最大值之 角度之光入射至稜鏡片冑’沿正面方向出射時該光可在 稜鏡月内行進而不改變偏光狀態。因此,穿過稜鏡片之p 143930.doc -12· 201026997 偏光維持P偏光之狀態。入射至稜鏡片之光於稜鏡片之背 面與表面之兩處,在與空氣之界面上產生折射。於該折射 時’ Ρ偏光成分之透射率將變得高於s偏光成分之透射率, 因此自稜鏡片出射之光成為ρ偏光成分較多之光。 因此’藉由構成1及構成2’自導光板出射之ρ偏光成分 較多之光於穿過稜鏡片時,其偏光狀態得以維持而不會產 生變化。進而’在稜鏡片之背面及表面之與空氣之界面上 的折射中,s偏光成分之透射率低於ρ偏光成分,因此在稜 鏡片上出射之光成為與在導光板上出射時相比Ρ偏光成分 之比例更高之光。 又’構成3係用以於棱鏡片之背面上,主動增加s偏光成 分之反射者。通常,當光自斜向入射至折射率不同之透明 體之界面時’ S偏光成分之反射將變得大於ρ偏光成分。因 此,自導光板出射之亮度或光度達到最大值之角度之光係 斜向入射至稜鏡片,故而在棱鏡片背面上,該光之s偏光 成分之反射將變得大於ρ偏光成分之反射。根據構成3,對 於自導光板出射之亮度或光度達到最大值之角度之光而 吕’其S偏光成分更多地在棱鏡片背面上進行反射。由於s 偏光成分更多地在稜鏡片背面上進行反射,故於稜鏡片上 出射之光將成為與在導光板上出射時相比P偏光成分之比 例更高之光。 構成4係用以改變自導光板出射且由棱鏡片背面反射 後’由反射片反射而再次射向棱鏡片之光的偏光狀態的構 造。即,構成4係藉由將自導光板出射並由稜鏡片背面反 143930.doc 13 201026997 射之S偏光轉換成與s偏光不同之偏光狀態、更理想的是轉 換成P偏光’來實現穿過稜鏡片之P偏光成分之光量的增加 者。 特別是將構成3與構成4加以組合時,自導光板出射之光 中s偏光成分將由稜鏡片背面反射其大部分。由稜鏡片背 面反射之s偏光將經由導光板及反射片而再次入射至稜鏡 片’但於穿過導光板時’因導光板所具備之光學各向異性 而產生的相位差’將使其偏光狀態產生變化。藉此,暫時 由棱鏡片背面反射而再次入射至稜鏡片之光成為包含P偏 光成分之光’並穿過稜鏡片而用作照明光。即,由稜鏡片 之背面所反射之S偏光之至少一部分可轉換成P偏光而用作 照明光,因此’可增加自照明裝置出射之光之P偏光成分 的光量。 如上所述’藉由使用以構成】為前提且包含其他構成2〜4 之一部分或全部之照明裝置,可獲得特定之直線偏光成分 (P偏光成分)之光量較大之照明光。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但可進行各種 變更’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並不限於下述内容。並且,下述 之若干示例亦可組合使用。 [照明裝置] 圖1係表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i的主要構成的 剖面圖。又,圖2係表示照明裝置1之概略構成的平面圖。 再者,圖2中,亦圖示有以後說明中的方位角θ之定義。本 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1係為薄型,且可出射特定之偏光成 143930.doc -14- 201026997 分之比例較大之照明光,故適合用作液晶顯示裝置之背光 源。背光源係自丨背面侧對液晶顯示面板(未圖示)之顯示 區域照射光,因此為比例均衡地對顯示區域進行照明,較 理想的是使其光出射面為與顯示區域幾乎相同的形狀。 照明裝置1包含導光板20、光源10、反射片3〇以及稜鏡 片50而構成,上述光源1〇係配置於導光板2〇之其中一端面 附近上述反射片3 0係設於導光板2 〇之背面侧,且作為光 反射機構而發揮作用,上述稜鏡片5〇以覆蓋導光板2〇之大 ❿&整個表面之方式配置在導光板2〇之表面側,且作為光路 轉換機構而發揮作用。又,亦可根據需要,將具有使穿過 之光擴散之功能的擴散片40配置於稜鏡片5〇之表面侧。於 圖1中,自導光板20出射之光之光路的一例係以一點鏈線 表不。再者,於本說明書中,將來自照明裝置j之光出射 之方向(圖1中之紙面上側)定義為表面側,將其之相反方向 (圖1中之紙面下側)定義為背面側。又,實際為了構成照明 Φ 裝置,而需要框架等之機械構造物、使光源發光所需之電 源、配線等電氣構造物,但關於該等部分,因使用普通機 構即可’故於本說明書中省略詳細說明。 光源10使用滿足小型、高發光效率、低發熱等的條件者 即可,作為此種光源,較佳為螢光燈、發光二極體(LED ; Light Emitting Diodes)。以下,說明使用發光二極體作為 光源1 0之情況,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於使用發光二極體 作為光源10之情形時,發光二極體係為點狀光源,故二於 導光板20之端面上並列配置與實際需要相對應之個數(圖2 143930.doc -15· 201026997 中圖示有3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或者,亦可在發 光二極體與導光板20之間配置將來自發光二極體之光轉換 成線狀光源之光學元件。總之光源1〇均配置於導光板2〇之 一個端面側。 再者’作為光源10’可使用發出白光之發光二極體。作 為此種發光二極體之一例,存在有藉由組合藍色之發光元 件與由該藍色光激發而發出黃光之螢光體來實現白色發光 之發光二極體。或者,亦可使用藉由組合藍色或紫外線之 發光元件與由該光激發而發光之螢光體,來實現相對藍 參 色、綠色及紅色具有發光峰值波長之白色發光的發光二極 體。 又’當包含照明裝置1之顯示裝置藉由加法混色來實現 彩色顯示時,作為光源10,使用發出紅色、藍色、綠色之 二原色光之發光二極體即可。例如,當使用彩色液晶顯示 面板作為照明光之照射對象時,可藉由使用具有與液晶顯 示面板之彩色濾光片之透射光譜相對應之發光峰值波長的 光源,來實現色彩再現範圍廣之顯示裝置。或者,當藉由❹ 場色序法(colour field sequential)來實現彩色顯示時,由於 液aa顯示面板無需會導致光損失之彩色濾光片,因此可藉 由使用發出紅色、藍色、綠色之三原色光的發光二極體, 來實現光損失較少、色彩再現範圍廣之顯示裝置。 光源10通過配線連接於電源及控制點亮/熄滅之控制機 構(均未圖示)。 導光板20係具有一面對自光源1〇出射並自其中一端面入 143930.doc • 16 - 201026997 射之光進行波導,一面使其一部分出射至表面側,藉此使 光呈面狀出射之功能者。因此,導光板20具備包含對可見 光呈透明之大致矩形之板狀構件,用以使自端面入射並在 導光板20内進行波導之光出射至表面側之構造。作為使在 導光板20内進行波導之光出射至表面侧之構造,使用公知 技術即可,例如,可藉由在導光板2〇之背面側之面上形成 微細之階差、凹凸形狀、透鏡形狀等’或者實施白色顏料 之點陣式印刷(dot Print)等以改變在導光體内進行波導之 光之行進角度的構造來實現。若考慮到導光板2〇之製造成 本或自導光板20出射之光之效率,則較理想的是在導光板 之背面側或表面侧,形成使在導光板2〇内進行波導之光 之行進角度產生變化之微細階差、凹凸形狀、透鏡形狀 等。 作為導光板20之材料,使用對可見光呈透明之樹脂材料 即可,例如可使用丙烯酸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環狀 φ 烯烴系樹脂。再者,導光板2〇因下述原因,而較理想的是 具有雙折射性。因此,例如將經單轴延伸之透明樹脂作為 基材,將用以使在導光板2〇内進行波導之光出射至表面側 之微細階差或凹凸形狀等之構&轉印至該透明肖脂之表面 侧或背面側之面上’製成導光板2〇即可。或者,藉由射出 成型來製成導光板20時,亦可以使應力殘存於内部之方式 進行成型等,使其具備雙折射性。 此處,如圖2(自表面侧觀察照明裝置丨之平面圖)所示, 平面觀察照明裝置1時,若將與配置光源10之導光板20之 143930.doc -17· 201026997 端面為相反側的方位作為0。,則方位角Θ定義為逆時針旋 轉方向之角度。即,方位角0。之方向為自光源10出射之光 入射至導光板2〇内之方向。又,如圖3所示,若將導光板 20之光出射面(即表面側之面)之垂線(法線)方向作為〇〇, 則自導光板20之表面側出射之光之極角(p〇lar angle)(視 角)α定義為與該垂線方向之斜度。 於本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i中係使用如下之導光板2〇, 即’當來自光源10之光自導光板20之其中一端面入射之情 形時’自其表面側出射之光量之相關指標值(例如亮度或 光度)於方位角Θ為大致〇。且極角α為60。〜80。之方向上達到 最大值者。此種導光板20可藉由於其背面側之面上形成相 對於導光板20之光出射面之傾斜角度為〇5〜3。左右之複數 個階差等而實現。 當自導光板20出射之光之亮度或光度達到最大值之光之 出射角度相對於導光板20之光出射面之垂線(法線)方向傾 斜之情形時,以該出射角度而出射之光的1)偏光成分之比 例會變大。此處’如圖3所例示,將自導光板2〇以某一出 射角度出射之光L1中,於包含導光板2〇之光出射面之垂線 (法線)與光L1之行進方向的面内包含光之電向量之振動方 向的直線偏光成分定義為ρ偏光Llp,將電向量之振動方向 與該p偏光Lip正交之直線偏光成分定義為8偏光Lls。再 者,如上所述,自導光板20出射之光!^之亮度或光度達到 最大值之時’係當光L1之行進方向之方位角0=〇。之情形 時,故以下將著眼於沿該方向行進之光,只要無特別事先 143930.doc • 18 - 201026997 聲明’則將在包含導光板20之光出射面之垂線(法線)及方 位角θ=0。方向的面内包含光之電向量之振動方向的直線偏 光稱為ρ偏光’將電向量之振動方向與該ρ偏光正交之直線 偏光稱為s偏光。如此’於沿著相對於導光板2〇之光出射 面之垂線方向傾斜之方向出射之光中,ρ偏光成分之所以 較s偏光成分多,係因為在導光板2〇與空氣層(圖中標記為 AIR)之界面發生光折射時,ρ偏光與s偏光之透射率不同之 緣故,且通常為眾所周知之事實。 此處’若使一面旋轉析光片(偏光板),一面通過析光片 對自導光板或者稜鏡片等出射之光之亮度進行測定時之最 大亮度為Imax ’且使最小亮度為imin時,偏光度ρ可由下 式(式 U))表示。p=(Imax-Imin)./(Imax+Imin)."(l)又,以 下,使析光片之吸收軸與ρ偏光彼此正交時之亮度為 Ipmax,且使彼此平行時之光之亮度為Ipmin ,並利用下式 (式(2))定義對於ρ偏光之偏光度(p偏光之偏光度。 pp=(Ipmax-Ipmin)/(Ipmax+Ipmin)...(2) 以下’就方位角θ=0。時,光L1之亮度達到最大之角度α 為77°,光度達到最大之角度α為68。之導光板20之例進行 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此時,可獲得出射角度 α=77°之光中之ρ偏光之偏光度ρρ為約ΐ4〇/〇、α=680之光中 之Ρ偏光之偏光度ρρ為約7%之ρ偏光成分較多之出射光。 於導光板20之背面側’配置有反射片3〇作為光之反射機 構。反射片30係用以藉由將向導光板20之背面側出射之光 朝向導光板20侧反射,來有效利用該光。作為反射片3〇, 143930.doc -19· 201026997 可使MU反射率之反射面形成於樹脂板或高分子薄膜 等之支持基材上者。反射面可藉由如下方法來形成:在支 持基材上藉由蒸鍍法或濺鍍法等來使鋁、銀等之反射率高 之金屬薄膜成膜’或者在支持基材上以成為反射增強膜之 方式形成介電質多層膜’或者藉由在支持基材上塗佈白色 顏料等。又’反射面亦可為藉由積層複數層折射率不同之 透明媒體而作為反射機構發揮作用者。 於導光板20之表面側,以覆蓋其整個面之方式配置稜鏡 片50 °稜鏡片50作為改變自導光板2〇出射之光之行進方向 的光路轉換機構而發揮作用。又,於本實施形態中,稜鏡 片50亦具有提高自導光板2〇出射且自背面側入射至稜鏡片 50之光之偏光度的作用。 稜鏡片50包含複數個具有至少兩個斜面且其稜線延伸於 一方向之稜鏡行。如圖2所例示,稜鏡之棱線方向為與導 光板20之配置有光源1〇之側的端面之長度方向平行之方向 (即’方位角為大致90。之方向)。又,棱鏡片50配置成稜鏡 行之形成面朝向表面侧。稜鏡之形狀形成為當自導光板2〇 出射之亮度或光度達到最大值之角度的光入射時,其行進 方向大致沿正面方向(導光板之光出射面之垂線方向)折 射。此外,稜鏡片50包含當自導光板20出射之亮度或光度 達到最大值之角度的光穿過稜鏡片時,尤其不會相對其之 P偏光產生相位差之透明體。 其次,參照圖4及圖5說明稜鏡片50之更具體之示例。圖 4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1之主要部分的剖面圖,其 143930,d〇( • 20· 201026997 係於圖1之剖面圖中將稜鏡片5〇及其周邊部特別放大後之 說明圖。又’圖5係表示形成於稜鏡片5〇之表面侧之面上 的稜鏡51之具體形狀之一例的剖面圖。 作為稜鏡片50 ’考慮到生產率等產業上之實用性,現實 情況下則使用以透明薄膜作為基材52,並於其表面呈行狀 •形成有稜鏡51者。作為基材52,使用穿過稜鏡片5〇之光之 P偏光成分中不會產生相位差之透明體。其目的在於,藉 由抑制自導光板20出射並穿過稜鏡片5〇之?偏光產生變化 ❹ 而導致p偏光成分損失之情形,而使ρ偏光成分之比例更大 之光自稜鏡片50出射。 具體而言,例如作為基材52 ,可使用三醋酸纖維素薄膜 或無延伸之聚碳酸酯薄膜等至少幾乎不存在面内之折射率 各向異性的光學性各向同性之透明體。或者,可使用藉由 使包含聚碳酸酯系樹脂或烯烴系樹脂等之薄膜延伸於一方 向,而於面内具有折射率之單軸各向異性的透明體。然 ❹ 而’此時為使穿過稜鏡片50之ρ偏光中不會產生相位差, 重要的是於配置棱鏡片50時,使基材52之遲相軸之角度為 方位角 θ=0。(或 180。)或者 0=90。(或270。)。 作為棱鏡片50之基材52’使用相對廉價且易於處理之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於產業方面極其實用。 然而,由於PET薄膜具有雙軸各向異性,因此當pET薄膜 用作基材52時,為使穿過稜鏡片50之ρ偏光中不會產生相 位差,而必需予以特殊考慮。 圖6、圖7及圖8係以等高線表示對假設為PET薄膜之雙 143930.doc -21· 201026997 軸各向異丨生之透明體(主折射率:ηχ=1 68,ny=1 a, nz=1.47 ’厚度50 μΓη)入射p偏光(即,於包含方位角㈣。方 向之面内包含^之電向量之振動方向的直線偏幻時在全 方位角(0〜360。)及極角〇〜8〇。之範圍内模擬p偏光之透射率 之結果的圖。圖6係表示透明體之遲相軸角度為方位角 45°(或215°)之情形’圖7係表示透明體之遲相軸角度為方 位角0。(或180。)之情圖8係表示透明體之遲相軸角度為 方位角9〇。(或270。)之情形。 於任一情形時,均以存在於遲相轴角度上之兩個光學軸 為中心呈大致同心圓狀地存在?偏光之透射率較低之範 圍。該P偏光之透射率較低之範圍係於該透明體用作稜鏡 片50之基材52時,相對穿過稜鏡片5〇ip偏光產生相位差 之範圍。當透明體用作稜鏡片50之基材52時,若考慮到自 導光板出射之光之角度分布,則作為穿過棱鏡片5〇之光, 應特別研究之角度範圍係方位角θ=〇〇±15〇、極角α=6〇。〜 8〇°之範圍(圖6、圖7及圖8之圖中,以一點鏈線所示之範 圍)。於該範圍内Ρ偏光之偏光狀態之變化變得最少,係使 遲相轴角度為90。(或270。)之情形。即,使稜鏡之棱線方向 與透明體之遲相轴角度平行之情形成為最佳條件。利用圖 9,對此作進一步說明。 圖9係表示圊6、圖7及圖8之各圖中所示之模擬結果中尤 其於極角《=76。時之Ρ偏光之透射率的圖。具體而言圖9 表示所入射之光之行進方向(方位角)與由相對亮度所示之 光之透射率的關係。又’於圖9中,一併記載有方位角 143930.doc •22- 201026997 4Y(或215°)、0。(或180。)及90〇(或27〇。)之三種圖案,作為 透明體之遲相軸角度之條件。如該圖9所示,雙轴各向異 性之透明體係藉由使遲相轴角度為〇。或9〇。,而不會出現 ,以特定之極角沿方位角〇。方向行進之ρ偏光中產生相位差 而導致Ρ偏光成分減少之情況。此外,藉由使遲相軸角度 -為90° ’而使包含方位角0。之更廣的方位角之範圍内,?偏 光中所產生之相位差變小,從而抑制ρ偏光之損失。 當將透明體用作稜鏡片50之基材52時,若考慮到自導光 ® 板20出射之光之角度分布,則作為穿過稜鏡片50之光,應 特別研究之角度範圍係為方位角0=〇。士 15。、極角 α=60。〜80。之範圍。因此,當使用如ρΕΤ薄膜般之雙軸各向 異性之透明體作為稜鏡片5〇之基材52時,較理想的是,使 其遲相轴角度為方位角〇。(或180。)、或者9〇。(或270。), 即,使稜鏡5 1之稜線方向與遲相轴角度正交或平行。進 而,如上所述使遲相軸角度為9〇。(或27〇。)時,則在包含方 φ 位角〇。之更廣的方位角範圍内ρ偏光中所產生之相位差將 變小,從而可使更多之ρ偏光自稜鏡片5〇出射。因此,更 理想的是’使稜鏡51之稜線方向與遲相轴角度平行。再 者,為了獲得更高之效果,較理想的是,使稜鏡之稜線方 向與遲相軸角度於上述條件方面一致,但考慮到實際製品 中會產生不均勻而導致角度偏差,故可容許此時士5。左右 之變動。 當如上所述使用雙軸各向異性之透明體作為稜鏡片5〇之 基材52時’遲相軸角度為〇。時與遲相轴角度為90。時效果 143930.doc •23- 201026997 出現較大差異之情況,與使用單轴各向異性之透明體作為 稜鏡片50之基材52時,即使遲相轴角度為〇。亦與遲相軸角 度為90°時相同’可抑制p偏光之損失的情況形成對照。 圖5係表示在稜鏡片5〇之表面侧之面上所形成之稜鏡51 的具體形狀之一例的剖面圖。於本實施形態中,為了抑制 在與稜鏡51之稜線正交之方位角中改變視角(極角)時所產 生之顏色變化,而採用以下方法。即,稜鏡5丨之剖面形狀 包含具備兩種主要傾斜角度的複數個斜面而構成,自棱鏡 之頂點觀察,相對遠離光源之側的部分包含至少三個斜 面,且其中之至少一個斜面自稜鏡片5〇之光出射面觀察, 具有相對其他斜面反向之斜度。 所謂上述兩種主要傾斜角度,係指自稜鏡51之頂點觀 察,相對遠離光源之側的斜面與相對靠近光源之側的斜面 之角度,尤其係指當自導光板20出射之光中亮度或光度達 到最大之角度的光入射至稜鏡片50時,使該光沿正面方向 折射之傾斜角度、以及該光幾乎不直接入射之傾斜角度。 於本實施形態中,稜鏡51呈現5個斜面(SS1〜SS5)組合而成 之剖面形狀。其中,當自導光板2G出射之亮度或光度達到 最大之角度之光入射至稜鏡片50時,該光所入射之具有主 要傾斜角度之斜面為SS1及SS3e又,當自導光板2〇出射之 亮度或光度達到最大之角度之光入射至稜鏡片5〇時該光 未入射之具有主要傾斜角度之斜面為SS4。斜面ss2係自導 光板出射之亮度或光度達到最大之角度之光所入射之斜 面,但可使光沿與斜面SS1&SS3不同之方向進行折射,其 143930.doc •24· 201026997 具有與斜面SS1及SS3反向之斜度。又,若稜鏡51之前端為 銳角’則斜面SS5在製造上容易出現故障,因此斜面SS5係 為了避免稜鏡51之前端成為銳角而形成之斜面。 作為棱鏡行之間距及棱鏡之高度,數十μηι左右較為實 用。稜鏡51之具體尺寸及傾斜角度只要根據構成稜鏡片5〇 •之基材52或稜鏡51之透明體之折射率,運用光學模擬等進 行選擇即可。 例如本實施形態中’棱鏡整體之寬度wl為35 μηι,高度 ® hl為約25 Pm,當主要傾斜角度中,自導光板2〇出射之光 中亮度或光度達到最大之角度之光入射至稜鏡片時,使該 光沿正面方向折射之斜面之傾斜角度b為約69。,且使自導 光板20出射之光中亮度或光度達到最大之角度之光未入射 之斜面之傾斜角度a為約58。。此外之尺寸係圖5之圖中所 定義之寬度w2為約6 μιη,w3為約12 μηι,高度h2為約13 4111,113為約9 4111,114為約25 4111,角度(;為8〇〇。 ❹ 當使稜鏡51之形狀為如上所述時,若使棱鏡片50之基材 52之平均折射率為丨65,棱鏡51之折射率為丨68,則相對 於自導光板20出射之光之亮度達到最大之角度a=77。之 光,自稜鏡片50之斜面SS1及SS3出射之光之角度5為 〇·5 ,故而大致出射至照明裝置丨之正面。或者,若使基材 52之平均折射率為丨.“,稜鏡51之折射率為164,則相對 於自導光板20出射之光之光度達到最大之角度a=68。之 光,自稜鏡片50之斜面881及883出射之光之角度§為 0.20,故而大致出射至正面。 143930.doc -25- 201026997 再者,自導光板20出射之亮度及光度達到最大值之角度 之光的一部分於入射至稜鏡片5〇後出射時,將穿過斜面 SS2此時,自導光板20出射之光之大部分將沿著配置有 光源ίο之方位(方位角180。)進行折射,但穿過斜面ss2之一 部分光則將沿著相反方位(方位角0。)進行折射。此時,因 構成稜鏡片50之透明體之折射率的波長相依性,而使光之 折射時所產生之顏色變化之一部分被平均化。因此,可抑 制因透明體之折射率之波長相依性而產生之顏色變化。 作為稜鏡51,係使用透明且光學性各向同性之透明體、 或者對於穿過其之p偏光不會產生有害之相位差的透明 體。其與稜鏡片50之基材52相同,目的在於藉由使自導光 板20出射並穿過稜鏡片5〇之p偏光中產生變化而導致p偏光 成分損失之情形得以抑制,而自稜鏡片5〇出射p偏光成分 之比例更大之光。 只要係滿足上述要件者’則作為構成稜鏡5丨之透明體, 亦可使用紫外線固化樹脂或熱固化樹脂等任一透明體。 又’為了實現所期望之折射率,而可根據需要,使其含有 氧化鈦等透明且折射率較高之微粒子。此時,為使至少對 可見波段之光的散射變小,較理想的是,使微粒子之直控 為數nm〜數十nm左右。 於稜鏡片50之背面側之面上,根據需要而設置有3偏光 反射增強機構53。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係為了於自導光 板20出射之光中至少亮度或光度達到最大值之角度之光入 射至稜鏡片50時,更多地反射s偏光成分而設置。即,8偏 143930.doc -26 - 201026997 光反射增強機構53,與未設置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稜 鏡片50之背面側之面僅由與導光板2〇之光出射面平行且平 坦的基材52所形成之情形時相比,具備更多地反射自導光 板20傾斜特定角度而出射之光之s偏光成分的功能。再 者’對於垂直入射至稜鏡片50之光,s偏光與p偏光無需反 射率不同。此處,為了實現對於垂直入射之光更多地反射 s偏光成分的構造’而必須積層複數層例如折射率各向異 性不同之層。此時可認為會出現厚度增加,且成本升高之 情形。另一方面’於本實施形態中,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 53只要係尤其對於自導光板2〇出射之光中至少亮度或光度 達到最大值之角度之光’能夠更多地反射s偏光成分的構 造即可。即,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只要對於傾斜入射至 稜鏡片50之光能夠更多地反射8偏光成分即可。s偏光反射 增強機構53如後所述,可藉由相對稜鏡片5〇形成單層、或 者變更其表面形狀來實現,因此,與對於垂直入射之光更 多地反射s偏光成分之構造相比,可將厚度之增加或成本 之上升控制在較小範圍内。 圖10係將稜鏡片50之一部分加以放大之剖面圖,其表示 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之一例。作為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 53,將與稜鏡片50之基材52相比折射率更高之透明層形成 為一層,且其厚度d相對於自導光板20出射之光之亮度或 光度達到最大之角度滿足以下條件即可。即,使s偏光反 射增強機構53之折射率為ns’並使自導光板2〇出射之光中 以亮度或光度達到最大之角度入射至稜鏡片5〇之光行進於 143930.doc -27· 201026997 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内之角度(自與導光板20之光出射面 垂直的方向之傾斜角度)為ε時’只要使厚度(膜厚)d滿足式 (3)即可。d=X/(4.ns.coss),(2m+l)...(3)此處,λ為光之波 長,m為0以上之整數。波長λ為可見光之波長,例如可使 用發光度高之550 nm之值。再者,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 之膜厚d亦可為使m之值為1以上之整數所獲得之值,但若 膜厚d增大’則構成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之透明體之折射 率的波長相依性之影響將增大,故而較理想的是選擇m=〇 所算出之值作為膜厚d。 圖11至圖16表示在棱鏡片50之背面側之面上形成有折射 率高於稜鏡片50之基材52之折射率的膜作為3偏光反射增 強機構53時之模擬結果。再者,該等結果係使基材52之折 射率為1.65時之結果。 圖11及圖12係表示對於形成有折射率ns= 1.85之膜作為8 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時之膜厚d的s偏光之反射率Rs、1)偏 光之反射率Rp及在稜鏡片50之基材52内部之p偏光之偏光 度PP。圖11表示光對於稜鏡片50之入射角度為77。之情 形,圖12表示光對於稜鏡片50之入射角度為68。之情形。 此處,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係為了提高折射率而使氮化 矽等無機材料、或紫外線固化樹脂等有機材料中,含有氧 化鈦專透明且折射率咼之無機微粒子而成之透明材料之 膜。於含有微粒子之情形時,為使對於至少可見波段之光 的散射變小,較理想的是使微粒子之直徑為數nm〜數十nm 左右。 143930.doc -28 - 201026997 當光對於棱鏡片50之入射角度為77°時,如圖η所示, 在無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之狀態(即d=0)下,ρ偏光之反射 率Rp為約14%,s偏光之反射率Rs為約51 %,稜鏡片50之基 材52内部之p偏光的偏光度pp為約27%。與此相對,若形 成折射率ns=l .85之膜作為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則稜鏡 片50之背面上的光之反射之狀態將對應於該膜厚d而產生 變化。即,相對於稜鏡片之背面上未形成任何構件之情形 而言’ p偏光之反射率Rp下降,.s 偏光之反射率Rs上升,基 ® 材52内部之p偏光之偏光度pp上升。特別是若選擇滿足式 (3)之條件的膜厚d(約87 nm),則p偏光之反射率Rp下降至 約10%,s偏光之反射率RS上升至約61%,基材52内部之p 偏光之偏光度pp上升至約40%。 又,如圖12所示,當光對稜鏡片50之入射角度為68。 時’於無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之狀態下,p偏光之反射率 Rp為約2%,s偏光之反射率RS為約32%,基材52内部之p偏 粵 光之偏光度PP為約18%。與此相對,若形成折射率ns=i.85 之膜作為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則稜鏡片50之背面上的 光之反射之狀態將對應於該膜厚d而產生變化。即,相對 於稜鏡片50之背面上未形成任何構件之情形時而言,卩偏 光之反射率Rp下降,s偏光之反射率Rs上升,稜鏡片5〇之 基材52内部之p偏光之偏光度pp上升。特別是若選擇滿足 式(3)之條件的膜厚d(約% nm),則p偏光之反射率Rp下降 至約0.6%,s偏光之反射率以上升至約44%,在基材兄内 部之p偏光之偏光度PP上升至約28%。 143930.doc -29· 201026997 此時’自導光板20出射之p偏光成分較多之光入射至稜 鏡片50時p偏光成分之損失(反射)減少,s偏光成分被更多 地反射。因此,作為自稜鏡片50出射至表面側之光,將獲 得與導光板20出射時相比p偏光成分之比例更高之光。 圖13及圖14係表示相對於形成折射率ns=2.〇之膜作為8偏 光反射增強機構53時之膜厚d的s偏光之反射率RS、p偏光 之反射率Rp及棱鏡片50之基材52内部之p偏光的偏光度 ρρ。圖13表示光相對稜鏡片50之入射角度為77。之情形, 圖14表示光相對稜鏡片50之入射角度為68。之情形。作為 折射率ns=2_0之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可使用使氮化矽等 無機材料或紫外線固化樹脂等有機材料中,為提高折射率 而含有氧化鈦等透明且折射率高之無機微粒子者。於含有 微粒子之情形時,為使對於至少可見波段之光的散射變 小,較理想的是,使微粒子之直徑為數nm〜數十nm左右。 如圖13所示’當光相對稜鏡片50之入射角度為77。時, 若選擇滿足式(3)之條件的膜厚d(約79 nm),則p偏光之反 射率Rp下降至約7%,s偏光之反射率rs上升至約67%,稜 鏡片50之基材52内部之p偏光的偏光度pp上升至約48〇/〇。 又’如圖14所示,當光相對棱鏡片5〇之入射角度為68〇之 情形時’右選擇滿足式(3)之條件的膜厚d(約78 nm),則p 偏光之反射率Rp下降至小於〇·1%,s偏光之反射率RS上升 至約52°/。’基材52内部之p偏光之偏光度叩上升至約35〇/〇。 圖15及圖16表示相對形成折射率ns=2.35之膜作為s偏光 反射增強機構53時之膜厚d的s偏光之反射率Rs、p偏光之 143930.doc •30- 201026997 反射率Rp及稜鏡片50之基材52内部之p偏光的偏光度pp。 圖15係表示光相對棱鏡片50之入射角度為77。之情形,圖 16表示光相對棱鏡片50之入射角度為68。之情形。作為折 射率2.35之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可使用氧化鈦或硫化鋅 等。 如圖15所示,當光相對稜鏡片50之入射角度為77。之情 形時,若選擇滿足式(3)之條件的膜厚d(約64 nm),則p偏 光之反射率Rp下降至約2.5%,s偏光之反射率RS上升至約 77°/〇 ’稜鏡片50之基材52内部之p偏光之偏光度pp上升至 約61。/〇。又,如圖16所示’當光相對稜鏡片5〇之入射角度 為08°之情形時’若選擇滿足式(3)之條件的膜厚d(約64 nm) ’則p偏光之反射率Rp下降至約1 1%,s偏光之反射率
Rs上升至約64%,基材52内部之p偏光之偏光度pp上升至 約 47%。 如上所述,當形成一層折射率高於稜鏡片5〇之基材52的 折射率之材料作為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時,若用作s偏光 反射增強機構53的透明體之折射率ns提高,則入射至稜鏡 片50 %之p偏光成分之損失(反射)減少,s偏光成分被更多 地反射,因此作為穿透稜鏡片5〇之光,將獲得p偏光成分 之比例更高之光。特別是藉由提高稜鏡片5〇之背面側之最 表2之折射率,可使自導光板2〇出射之光中亮度或光度達 到最大之角度滿足布魯斯特角(Brewster叫⑷之條件的狀 態、或者更接近於布㈣㈣之條件之㈣,從而使稜鏡 片50背面的p偏光成分之反射損失消除或者變得極小。 143930.doc •31- 201026997 又,經稜鏡片50背面所反射之s偏光將經由導光板20及 反射片30而再次入射至稜鏡片50,但穿過導光板20時,由 於因導光板20所包含之光學各向異性而產生之相位差,而 使其偏光狀態產生變化》該光成為包含p偏光成分之光, 並穿過棱鏡片50而用作照明光。即,由稜鏡片50之背面所 反射之s偏光之至少一部分可轉換成p偏光而用作照明光, 因此可增加p偏光成分之光量。 然而,當用作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之透明體之折射率 ns提高時,p偏光及3偏光之反射率對於膜厚d不均勻之變 動將增大’因此製造上之餘裕(margin)變小。因此,實際 情況下,使用作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的透明體之折射率 相對稜鏡片50之基材52增大至0.2至0.7之範圍。 如圖1及圖4所例示,於稜鏡片50之表面側亦可根據需要 而配置擴散片40。擴散片40具有藉由使稜鏡片5〇中出射之 光擴散來擴大出射角度之分布、或者提高亮度之面内均一 性之功能。作為擴散片40,可使用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 醇醋)、PC(聚碳酸酯)等透明高分子薄膜之表面上形成有 凹凸者、或者高分子薄膜之表面上形成有透明媒體中混合 折射率與該透明媒體不同之透光性微粒子而成的擴散= 者、或者板或者薄膜内部混入氣泡而具有擴散性者、或者 使白色顏料分散於丙烯酸樹脂等透明構件中之乳白色構件 等。又,稜鏡片50之稜鏡形成面易於受到損傷,故而亦 使擴散片40起到棱鏡片50之保護層之作用。 再者,當使用PET或PC等具有光學各向異性之薄媒作為 I43930.doc «32- 201026997 擴散片40時,為了實現特定之直線偏光成分之光量較大之 照明光’重要的是藉由使擴散片4〇之遲相軸之角度為方位 角θ=0°(或180。)或者9〇。(或27〇。),來維持稜鏡片5〇中出射 之Ρ偏光之狀態。 其次,一面參照圖4、圖10及圖17,一面說明本實施形 態之照明裝置1之動作。圖丨7係表示照明裝置1之主要構成 的概略剖面圖,表示由棱鏡片5〇反射後再由反射片3〇進行 反射而再次入射至稜鏡片5〇之光之光路的一例。 自光源10出射且入射至導光板2〇之光將於導光板2〇内進 行波導’但由設於導光板2〇之表面側或者背面側的微小階 差、凹凸形狀或透鏡形狀等所形成之微小傾斜面反射而使 行進方向改變之光中以因全反射之條件而偏離的角度(臨 界角)以下之角度入射至導光板2〇之表面側之面的光將自 導光板20之表面中出射。 自導光板20出射之光L1中,例如亮度及光度達到最大之 角度分別為77。及68。,該等光之ρ偏光之偏光度pp分別為 約14%及約7% ’故成為ρ偏光成分多之光。 自導光板20出射之光L1將入射至稜鏡片50中,但此時, 藉由形成於稜鏡片50之背面侧之面上的s偏光反射增強機 構53 ’而使ρ偏光成分之反射被控制得較低,s偏光成分被 更多地反射。作為一例,若設稜鏡片50之基材52之折射率 為1.65 ’ 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3為折射率2 35且膜厚d約64 nm之層’則當光相對稜鏡片50之入射角度α=77。時,ρ偏光 之反射率Rp為約2.5%,s偏光之反射率Rs為約77°/。,棱鏡 143930.doc -33- 201026997 片50之基材52内部之p偏光的偏光度pp為約61%。又,當 光相對稜鏡片50之入射角度α=68°時,p偏光之反射率Rp為 約1.1%,s偏光之反射率Rs為約64%,稜鏡片50之基材52 内部之p偏光之偏光度pp為約47%。即,自導光板20出射 並入射至棱鏡片50内之光L3成為與自導光板出射之光L1相 比P偏光成分較多之光,另一方面,由稜鏡片50之背面側 之面所反射之光L2成為s偏光成分較大之光。 入射至稜鏡片50中之光L3穿過稜鏡片50之基材52、或構 成棱鏡5 1之透明體後’到達稜鏡5 1之斜面。此時,由於基 ❿ 材52及稜鏡5 1係為相對沿光之行進方向、特別是方位角〇。 之方向行進的p偏光不產生相位差之透明體,故而光以將 於至少p偏光成分之損失得到抑制之狀態下到達稜鏡5 i之 斜面。 行進於棱鏡片50内之光L3中之入射至稜鏡之斜面SS1與 SS3之光經折射而朝正面方向出射。此時,由於稜鏡51與 空氣層AIR之界面上的p偏光與s偏光之透射率之不同,故 自稜鏡片50出射之光L4成為p偏光成分更多之光。再者,_ 行進於稜鏡片50内之光L3中入射至稜鏡之斜面SS2的光自 稜鏡片5〇出射時,將沿與自斜面SS1及斜面SS3出射之光不 同之方向進仃折射。因此,因構成稜鏡片5〇之透明體之折 射率的波長相依性而引起的與光之折射角度相應之顏色變 化會因°卩分抵消而得到緩解。即,於與稜鏡5丨之稜線方 向正乂的方位角(0。及18〇。)改變視角(極角)時所產生之顏 色變化經平均化而得以抑制。 143930.doc -34- 201026997 稜鏡片50中出射之光L4穿過擴散片4〇時,將使出射角度 之分布擴大,或者亮度之面内均一性提高後,自擴散片4〇 出射。 另一方面,經稜鏡片50之背面側之面所反射之s偏光成 分較大之光L2之一部分穿過導光板2〇並由反射片3〇反射 後’將再次穿過導光板20而入射至棱鏡片5〇。此時,由於 導光板20具有適當之雙折射性,故經稜鏡片5〇之背面側之 面所反射之s偏光之至少一部分會轉換成p偏光。該轉換成 P偏光之光將再次入射至稜鏡片,藉此不僅可增加行進於 棱鏡片50内之光L3中的p偏光成分之比例,而且可增加p偏 光之光量之絕對量。 作為此種導光板20 ’如上所述,例如可使用以單軸延伸 之聚碳酸酯系樹脂或者環狀烯烴系樹脂為基材,且轉印有 包含用以使導光板20内進行波導之光出射至表面側之微細 階差、凹凸形狀、透鏡形狀等之微細的傾斜面者。 導光板20係經稜鏡片50之背面侧之面所反射之光L2穿過 導光板20時,使其s偏光之偏光狀態產生變化者即可,更 理想的是,將經由反射片30之反射而再次入射至稜鏡片5〇 之光轉換成p偏光者。因此,例如導光板20可於其之遲相 軸角度為方位角θ=30。〜60。,厚度為t,折射率各向異性為 △nL時,使延遲AnLt之值為100〜150nm。 再者,考慮到使由稜鏡片50之背面反射並穿過導光板2〇 後入射至反射片30中之光再次朝向稜鏡片50進行反射,故 配置於導光板20之背面侧的反射片30較理想的是使光進行 143930.doc -35- 201026997 鏡面反射之類型。作為進行鏡面反射之反射片3〇,可使用 將具有高反射率之反射面形成於樹脂板或者高分子薄膜等 之支持基材上者。反射面可使用藉由蒸鑛法或濺鍍法等而 使紹、銀等之反射率高之金屬薄膜成膜於支持基材上者, 或者以成為反射增強膜之方式於支持基材上形成有介電質 多層膜者等。又’可使用藉由積層複數層折射率不同之透 明媒體而起到鏡面反射機構之功能者。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1中,稜鏡片5 0構 成為對於自導光板20出射之p偏光成分多之光li,使其之 背面上之p偏光成分之反射減小,且使s偏光成分之反射增 大。入射至稜鏡片50中之光,係利用上述方法極力控制p 偏光之損失而用作照明光。另一方面,經稜鏡片之背面 所反射之s偏光在穿過導光板20時其偏光狀態會產生變 化’且再次入射至稜鏡片50時至少其之一部分將轉換成p 偏光。因此,本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1可出射p偏光成分之 比例與光量較大之照明光。 [稜鏡片之變形例] 其次,參照圖式,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1所包含 之稜鏡片50之變形例。圖18係表示稜鏡片5〇之變形例者, 且圖18係稜鏡片50之一部分放大後之剖面圖。該變形例中 之稜鏡片50係包含與上述含有一層透明材料之s偏光反射 增強機構53不同的構造之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4,且使構 成棱鏡51之透明體之折射率改變者,此外之構造與上述稜 鏡片50相同,因此對具有相同功能之構件標註相同符號, 143930.doc -36- 201026997 並省略其重複說明。 本變形例令之稜鏡片50之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4係藉由 於稜鏡片50之背面側形成微細階差而獲得者,更具體而 言’係藉由相對導光板20之光出射面的傾斜角度多之微細 斜面而實現者。該微細斜面係實際有效地增大自導光板2〇 •出射並入射至稜鏡片50中之光L1之入射角度者。即,該微 細斜面係相對於自導光板20出射之光之出射角度α,使朝 向稜鏡片50之入射角度為α+特。 ❹ 傾斜角度$之斜面除了可藉由增大入射至稜鏡片50中之 光L1之入射角度來增大s偏光之反射率以外,而且可藉由 選擇適當之值而使構成稜鏡51之透明體之折射率小於上述 例。例如若使傾斜角度多為4.5。,則當稜鏡片5〇之基材52之 折射率為與上述例相同之丨.65時,對於朝向稜鏡片5〇之入 射角度α=77。之光而言,即便使稜鏡51之折射率為丨6從而 小於上述例,亦可使自稜鏡片5〇出射之光朝向正面方向。 φ 由於能夠利用更小折射率之材料,關係到擴大材料之選 擇’因而對於產業上較為有益。 當稜鏡片50之基材52之折射率為165時,相對於朝向棱 鏡片50之入射角度α—77。之光而言,於無8偏光反射增強機 構54之狀態下,ρ偏光之反射率Rp為約l4%,s偏光之反射 率Rs為約51%,基材52内部之p偏光之偏光度pp為約27%。 與此相對,於形成有傾斜角度5。之斜面作為3偏光反射 增強機構54時,相對於稜鏡片⑽背面上未形齡何構件 之情形,P偏光之反射率Rp亦得到增加,但s偏光之反射率 143930.doc -37- 201026997
Rs上升,使得基材52内部之p偏光之偏光度pp上升。具體 而言’ P偏光之反射率Rp上升至約28%,但s偏光之反射率
Rs上升至約64%,基材5 2内部之p偏光之偏光度pp上升至 約 33%。 即便本變形例中,由於自導光板20出射之p偏光成分較 多之光於入射至棱鏡片50時其s偏光成分被更多地反射, 因此作為自稜鏡片50出射之光,將獲得與導光板20中出射 之光相比p偏光成分之比例更高之光。 又,經稜鏡片50之背面所反射之s偏光中,其一部分將 經由導光板20及反射片30而再次入射至稜鏡片50,但穿過 導光板20時,由於因導光板20所包含之光學各向異性所產 生之相位差,而使偏光狀態產生變化。該光成為包含p偏 光成分之光,且穿過稜鏡片50後用作照明光。即,由棱鏡 片50之背面所反射之s偏光之至少一部分可轉換成p偏光而 用作照明光,因此可增加p偏光成分之光量。 再者,由微細斜面所構成之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4,必 需考慮到存在因與棱鏡行之關係而產生疊紋(moire)之情 形°為了抑制疊紋,而使作為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4之微 細的斜面之間距不同於稜鏡5 1之間距。例如,較理想的 是’使作為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54之微細的斜面之間距為 稜鏡51之間距之1/5左右。 [液晶顯示裝置] 其次’就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例加以說 明。圖19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概略構造之 143930.doc -38 · 201026997 剖面圖。
m液晶顯示裝置包含藉由基於圖像資訊控制 光之透射光量來顯不圖像之顯示面板、以及自背面對顯示 面,進行照明之照明裝置卜作為顯示面板,可使用藉由 調節所人射之光之透射光量而顯示圖像之顯示面板,特別 可使用壽命長且可進仃矩陣顯示之液晶顯示面板。具體而 °液日日顯不面板2可為組合照明裝置1,並藉由對來自照 月裝置1之光之透射光量進行調整來顯示影像之透射型或 者半透射反射型之液晶顯示面板。再者,液晶顯示面板中 存在被動驅動方式、主動驅動方式等各種方式,該等之詳 細構成或動作均為眾所周知,故而此處省略其說明。 作為液晶顯示面板2而言,包含偏光板,且藉由控制入 射至液BB層之光的偏光狀態來進行影像顯示者可以相對較 低之驅動電壓獲得對比率高之影像,故而較為理想。又, 作為液晶顯示面板,可採用;例如TN(Twisted仏则以: 扭轉向列)方式、STN(Super Twisted Nematic :超扭轉向 列)方式、ECB(EleCtrical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 :電控 雙折射)方式等。又,可採用以廣視角為特長之ips(in Plane Switching :平面切換)方式、VA(Verticai八丨咖以: 垂直排列)方式。又,液晶顯示面板2亦可為應用上述方式 之半透射反射型液晶顯示面板。以下,說明使用主動矩陣 方式者作為液晶顯示面板2之情形之概要,但本發明並不 限定於此。 液晶顯示面板2含有包含平坦且透明之光學性各向同性 143930.doc -39- 201026997 之玻璃或者塑膠之第1透明基板110及第2透明基板m。於 第1透明基板110上,積層有彩色濾光片或包含聚醯亞胺系 尚分子之配向膜(均未圖示)。於第2透明基板丨丨丨上,形成 有包含形成呈矩陣狀配置之複數個像素之電極、訊號電 極、掃描電極、薄膜電晶體等之開關元件、配向骐等(均 未圖示)。 兩塊透明基板11 0、11 1係於使其配向膜形成面相對向、 且藉由未圖示之間隔件而設有固定間隙之狀態下,藉由框 狀之密封材料300將其周圍接著,藉此於内部形成空間。 於該空間内封入液晶’並加以密封,藉此設置液晶層 200。構成液晶層200之液晶分子之長轴之配向方向係藉由 對形成於兩塊透明基板11 〇、111上的配向膜所實施的配向 處理來規定。 於第1透明基板110及第2透明基板111之與液晶層200為 相反侧之面上,分別配置著第1偏光板21〇及第2偏光板 211。作為第1偏光板210及第2偏光板211,例如可使用於 藉由使經延伸之聚乙烯醇吸附碘而賦予偏光功能之膜之兩 面上施有三醋酸纖維素之保護層者。再者,第1偏光板21〇 及第2偏光板211只要藉由未圖示之透明接著劑而分別固定 於第1透明基板110及第2透明基板111上即可。再者,於偏 光板與透明基板之間’亦可根據液晶顯示面板2之液晶顯 示模式而包含未圖示之適當之相位差層。 液晶顯示面板2於第2透明基板111與第1透明基板11〇相 重合之區域内,包含藉由對來自照明裝置1之光之透射量 143930.doc -40· 201026997 進行調變而形成二維圖像之顯示區域。第2透明基板ill係 大於第1透明基板110之基板,且於第2透明基板111之第i 透明基板110側之面上且未由第1透明基板110所覆蓋之區 域内,具有用以自外部以電信號接收圖像訊號等影像資訊 之區域。即,液晶顯示面板2於第2透明基板111上且未重 合有第1透明基板110之區域内,包含軟式印刷電路板 (FPC,flexible print circuit)400,且經由該FPC400而與外 部電性連接。又’於該區域内,亦可根據需要封裝起到驅 動器(driver)作用之半導體晶片(未圖示)。 作為照明裝置1,係使用上述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照明裝 置者。此處,液晶顯示面板2所包含之第1偏光板210及第2 偏光板211各自之直線偏光之吸收轴方向,係根據構成照 明裝置1之稜鏡片50中的稜鏡51之稜線方向而定。作為具 體例,使配置於液晶顯示面板2之照明裝置1側的第2偏光 板211之吸收轴,於平面觀察時為與稜鏡51之棱線方向平 行之方向,並使配置於相反側之第1偏光板21 〇之吸收轴則 為與稜鏡51之稜線方向正交之方向。 於該構成中’使自照明裝置1出射之光係照射至液晶顯 示面板2上。照射至液晶顯示面板2上之光中穿過第2偏光 板211之光將穿過液晶層2〇〇而入射至第1偏光板2〇〇。此 時’可藉由對液晶層施加與自影像資訊產生部(未圖示)傳 送而來之影像資訊相對應之電場來改變液晶分子之方向。 藉由該作用,穿過液晶層200之光之偏光狀態產生變化, 穿透第1偏光板210之光量得到控制,從而顯示與自外部輸 143930.doc 41· 201026997 入之影像資訊相對應之圖像。 此處,如上所述,自照明裝置1出射之光係於與構成照 明裝置1之稜鏡片50中之稜鏡51之稜線方向正交之方向上 具有電向量之振動面的直線偏光(p偏光)較多之光。因此, 若使配置於液晶顯示面板2之照明裝置1侧的第2偏光板211 之吸收軸如上所述與稜鏡5 1之稜線方向平行,則上述光將 被第2偏光板211所吸收,從而可減少損失之光量。即,具 有如下效果:由於液晶顯示面板2對於自照明裝置1出射之 光之透射率提高,故而可實現更明亮之圖像顯示。或者, ❹ 具有如下效果.右·為相同明免度之圖像顯示,則照明裝置 (背光源)之電力將降低相當於透射率提高之程度。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之主要構成的剖 面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之概略構成的平 面圖; 圖3係表示自導光板之表面側中出射之光之極角(視角拉 _ 之說明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之主要部分之剖 面放大圖; 圖5係表示形成於棱鏡片中之棱鏡之一例的剖面圖; 圖6係表示Ρ偏光入射至雙轴各向異性透明體時ρ偏光的 透射率之計算結果之一例的圖; 圖7係表示Ρ偏光入射至雙轴各向異性透明體時ρ偏光的 143930.doc -42- 201026997 透射率之計算結果之另一例的圖; 圖8係表示p偏光入射至雙轴各向異性透明體時p偏光的 透射率之計算結果之另一例的圖; 圖9係表示p偏光入射至雙軸各向異性透明體時之極角 α=76°時p偏光的透射率之計算結果之一例的圖; 圖1〇係稜鏡片之一部分放大而成之剖面圖; 圖Π係表示稜鏡片所包含之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之反射 率之計算結果之一例的圖; 圖12係表示稜鏡片所包含之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之反射 率之計算結果之另一例的圖; 圖13係表示稜鏡片所包含之3偏光反射增強機構之反射 率之計算結果之另一例的圖; 圖14係表示稜鏡片所包含之5偏光反射增強機構之反射 率之計算結果之另一例的圖; 圖15係表示稜鏡片所包含之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之反射 率之計算結果之另一例的圖; 圖16係表示稜鏡片所包含之8偏光反射增強機構之反射 率之計算結果之另一例的圖; 圖1 7係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照明裝置之主要構成的概 略剖面圖; 圖18係表示稜鏡片之變形例之局部放大剖面圖;及 圖1 9係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概略構造的剖 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43930.doc •43- 201026997 1 照明裝置(背光源) 2 液晶顯不面板 10 光源 20 導光板 30 反射片 40 擴散片 50 棱鏡片 51 稜鏡 52 基材 53、54 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 110 第1透明基板 111 第2透明基板 200 液晶層 210 第1偏光板 211 第2偏光板 143930.doc -44-

Claims (1)

  1. 201026997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 導光板,其係使自其中一側面入射之光自表面出射; 光學片’其配置於上述導光板之表面側;以及 反射片’其配置於上述導光板之背面側;且 於上述光學片之與上述導光板為相反侧之面上,設有 具有至少兩個斜面且其稜線沿著上述其中一側面之方向 延伸之稜鏡行, β 於上述光學片之上述導光板側之面上設有S偏光反射 增強機構’該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係使自上述導光板出射 且行進於相對於上述導光板之表面傾斜特定角度之方向 上的光增加其S偏光成分之反射,而提高穿透上述光學片 之光的ρ偏光成分之比例。 2. 如請求項1之照明裝置,其中 上述導光板係使由上述光學片之上述導光板側之面反 射後、穿透該導光板由上述反射片反射而再次穿透上述 ^ 導光板並入射至上述光學片之光改變其偏光狀態。 3. 如請求項2之照明裝置,其中 上述導光板係將由上述光學片之上述導光板側之面所 反射之s偏光成分之光之至少一部分,於該光由上述反射 片反射而再次入射至上述光學片為止之期間内轉換成ρ 偏光成分。 4·如請求項3之照明裝置,其中 上述導光板具有雙折射性,且其遲相轴相對於上述其 143930.doc 201026997 中一側面傾斜。 5. 如請求項1之照明裝置,其中 上述特定角度係為自上述導光板出射之光量的相關指 標值達到最大之角度。 6. 如請求項1之照明裝置,其中 上述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包含其厚度與上述特定角度 相應且其折射率高於上述光學片之基材的透明材料層。 7. 如請求項1之照明裝置,其中 上述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包含相對於形成上述稜鏡行 之面朝著使自上述導光板出射之光對上述光學片之入 射角增大的方向傾斜之斜面。 8· 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 導光板,其係使自其中一侧面入射之光自表面出射; 以及 光學片,其配置於上述導光板之表面側;且 上述光學片包含: 伸;以及 稜鏡行,其設於與上述導光板為相反側的面上,具有 至少兩個斜面,且其稜線沿著上述其卜侧面之方向延 基材,其包含相對於以特定之入射角入射至上述導光 板側之面之p偏光不產生相位差之透明體。 9.如請求項8之照明裝置,其中 構成上述基材之透明體具有光學各向異性,且其遲相 轴相對於上述稜鏡行之棱線方向大致平行或者大致正 143930.doc 201026997 交。 10.如請求項9之照明裝置,其中 構成上述基材之透明體具有雙轴各向異性,且其遲相 軸相對上述稜鏡行之稜線方向大致平行。 " 11 ·如請求項8之照明裝置,其中 ' 上述基材包含光學性各向同性之透明體。 12. —種光學片,其特徵在於包含: 稜鏡行,其設於其中一面上,具有至少兩個斜面,且 其棱線沿一方向延伸;以及 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其設於與形成上述稜鏡行之面 為相反侧的面上,使相對於該相反侧的面自特定角度所 入射之光增加其S偏光成分之反射,而提高穿透該光學片 内之光之P偏光成分的比例。 13. 如請求項12之光學片,其令 上述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包含其厚度與上述特定角度 〇 相應且其折射率高於上述光學片之基材之透明材料層。 14. 如請求項12之光學片,其十 上述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包含相對於形成上述稜鏡行 之面、朝著使自與上述稜鏡行之稜線方向交叉之方向入 射的光對上述光學片之入射角增大的方向傾斜之斜面。 15. —種光學片,其特徵在於包含: 稜鏡行,其設於其中一面上,具有至少兩個斜面,且 其稜線延伸於一方向;以及 基材,其包含相對於以特定之入射角入射至與上述其 143930.doc 201026997 中一面為相反側的面上之P偏光不產生相位差之透明 體。 16_如請求項15之光學片,其中 構成上述基材之透明體具有光學各向異性,且其遲相 轴相對於上述稜鏡行之棱線方向大致平行或者大致正 交。 17. 如請求項16之光學片,其中 構成上述基材之透明體具有雙轴各向異性,且其遲相 軸相對上述稜鏡行之稜線方向大致平行。 18. 如請求項15之光學片,其中 上述基材包含光學性各向同性之透明體。 19. 如請求項12之光學片,其中 於上述稜鏡行中上述稜線之其中一側之部分包含至少 三個斜面,且該至少三個斜面中之至少一個斜面係相對 於其他斜面自上述光學片之表面觀察朝相反方向傾斜。 20. —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 照明裝置,以及液晶顯示面板,其係控制來自上述照 明裝置之光之透射量而顯示圖像;且 上述照明裝置包含: 導光板,其係使自其中一側面入射之光自表面出射; 光學片,其配置於上述導光板之表面側;以及 反射片,其配置於上述導光板之背面側;且 於上述光學片之與上述導光板為相反侧的面上,設有 具有至少兩個斜面且其稜線沿著上述其中一側面之方向 143930.doc 201026997 延伸之稜鏡行, 於上述光學片之上述導光板侧之面上設有S偏光反射 增強機構’該S偏光反射增強機構係使自上述導光板出射 且行進於相對於上述導光板之表面傾斜特定角度之方向 上的光增加其S偏光成分之反射’而提高穿透上述光學片 之光之P偏光成分的比例, 配置於上述液晶顯示面板之上述照明裝置側的偏光板 之吸收軸係為與上述棱鏡行之稜線方向相對應之方向。
    21. —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 照明裝置.;以及液晶顯示面板,其係控制來自上述照 明裝置之光之透射量而顯示圖像; 上述照明裝置包含: 導光板’其係使自其中-側面入射之光自表面出射 以及 光學片,其配置於上述導光板之表面側; 上述光學片包含: 稜鏡行,其設於與上述導光板為相反側的面上,具有 至少兩個斜面’且其稜線沿著上述其中一側面之方向延 伸;以及 基材,其包含相對於以特定之入射角入射至上述導光 板侧之面的p偏光不產生相位差之透明體;且 配置於上述液晶顯示面板之上述照明裝置侧的偏光板 之吸收軸係為與上述稜鏡行之稜線方向相對應之方向。 143930.doc
TW098136561A 2008-11-20 2009-10-28 Optical sheet,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102699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97281A JP2010123464A (ja) 2008-11-20 2008-11-20 照明装置、光学シー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6997A true TW201026997A (en) 2010-07-16

Family

ID=42171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6561A TW201026997A (en) 2008-11-20 2009-10-28 Optical sheet,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23854A1 (zh)
JP (1) JP2010123464A (zh)
KR (1) KR20100056984A (zh)
CN (1) CN101738657A (zh)
TW (1) TW20102699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07248A (ja) * 2009-11-13 2011-06-02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5055398B2 (ja) 2010-03-12 2012-10-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05970B1 (ko) * 2010-11-18 2012-11-28 주식회사 고영테크놀러지 브리지 연결불량 검출방법
US8804067B2 (en) * 2011-05-02 2014-08-12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JP5789134B2 (ja) * 2011-06-16 2015-10-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60187724A1 (en) * 2013-10-08 2016-06-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device
WO2015151092A1 (en) * 2014-04-02 2015-10-08 Yissum Research Development Company Of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Ltd. Polarized light source device
CN104090412B (zh) * 2014-06-20 2017-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JP2016141026A (ja) * 2015-02-02 2016-08-08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光学用シート
CN110260182B (zh) * 2015-07-23 2022-12-02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JP6618289B2 (ja) * 2015-07-23 2019-12-1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びプリズムシート
CN107402494A (zh) * 2016-05-19 2017-11-28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系统及其投影设备、照明装置
JP2018036585A (ja) * 2016-09-02 2018-03-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
CN106547047A (zh) * 2017-01-24 2017-03-29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401553B2 (en) * 2017-03-21 2019-09-03 Keiwa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urning film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7098352B2 (ja) * 2017-03-21 2022-07-11 恵和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用ターニングフィルム
KR102162846B1 (ko) * 2020-08-20 2020-10-07 에스케이씨하이테크앤마케팅(주) 광학 복합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5176196B (zh) * 2020-11-18 2024-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64085A (ja) * 1993-08-27 1995-03-10 Asahi Glass Co Ltd 直視型表示素子用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804058B1 (en) * 1993-12-21 2004-10-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incorporating same
JPH10214035A (ja) * 1997-01-30 1998-08-11 Canon Inc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673463B2 (ja) * 1999-12-03 2011-04-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660707B1 (ko) * 2004-11-18 2006-1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JP4889239B2 (ja) * 2005-05-18 2012-03-07 チェイル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0483207C (zh) * 2005-06-17 2009-04-29 清华大学 导光板与背光模组
EP1760500A3 (en) * 2005-09-02 2007-08-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lluminator for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illuminator for double-side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JP4158824B2 (ja) * 2005-09-15 2008-10-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透過フィルム、光透過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189034A1 (en) * 2006-02-13 2007-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gh output light guide panel,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light guide panel, and display having the backlight unit
JP2007305437A (ja) * 2006-05-12 2007-11-22 Yowa:Kk 液晶バックライト装置用プリズムシート
JP4500321B2 (ja) * 2007-03-05 2010-07-14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JP4626633B2 (ja) * 2007-08-07 2011-0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566226B2 (ja) * 2007-09-07 2010-10-20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JP4384214B2 (ja) * 2007-09-27 2009-12-16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面発光素子,画像表示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8657A (zh) 2010-06-16
JP2010123464A (ja) 2010-06-03
US20100123854A1 (en) 2010-05-20
KR20100056984A (ko) 2010-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26997A (en) Optical sheet,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829622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565733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6469755B1 (en)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 with reflector having inclined irregularities or corrugations
JP445449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EP1855150B1 (en) Illuminating apparatus providing polarized color light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0813253B1 (ko) 고효율의 편광도광판 유닛, 이를 채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6894821B2 (en) Optical devices having reflective and transmissive modes for display
US20100277669A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571159B (en) Polarized display with wide-angle illumination
US779621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improved viewing angle and brightness
JP5789134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80252823A1 (en) Double-sided display device employing a polarized light guide
JP2009301041A (ja) 拡散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拡散子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110724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505554B2 (ja) 表示装置
JPH10161123A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H09146092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H09189907A (ja) 照明装置
KR101720724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3604413B2 (ja) 直視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122555B2 (ja) 反射型表示装置
US790320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H0910592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40002390A (ko) 액정표시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