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22811A - Suspension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uspension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22811A
TW200922811A TW96144780A TW96144780A TW200922811A TW 200922811 A TW200922811 A TW 200922811A TW 96144780 A TW96144780 A TW 96144780A TW 96144780 A TW96144780 A TW 96144780A TW 200922811 A TW200922811 A TW 2009228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rod
suspension
shaft
shock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44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59749B (zh
Inventor
xue-yi Chen
Original Assignee
xue-yi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e-yi Chen filed Critical xue-yi Chen
Priority to TW96144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922811A/zh
Publication of TW200922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2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9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9749B/zh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Description

20092281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懸吊裝置, ± , 奇另疋才a —種安步在 =辆之車架與車輪之間,且用於將車輪懸吊在車;3 之懸吊裝置。 1甘早朱下方 【先前技術】 為了加強行駛時之舒適性與平穩度,_ 在車架與車輪之間安裝有懸吊裝置, ^
At 4藉由懸吊裝詈 衝吸收行駛於顛簸路面時的震動。 ^ 而+ 、就兩輪式車輛例如機車 。,以在的懸吊裝置大都是安裝 目士 疋文裝在刖輪與車架之間,乃 八有:柩接在車架前側且底端分叉的前又架,及二分別安 裝在前又架之底端與前輪之兩側間的避震器,當車二行駛 於不平路面時,即能藉由該等避震器來緩衝避震。而目前 市面上已出現有多種僅安裝單支避震器的懸吊裝置。
參閱圖1與圖2所示,-種以往懸吊裝置1是安裝在 -車輛1G上,該車輛1G包含—車架⑻,及—前輪H 該=吊裝置1是用於將前輪1〇2可旋轉地懸吊在車架⑼ =下方’並包含:-可轉動地枢接在該車架101前方的 架桿11、二可轉動地枢接在該前輪1〇2之一輪轴(圖未示)上 且位f架桿11前方的輪桿12、—可擺動地樞接在架桿" 與輪杯12之頂端間的頂才旱13、一可擺動地枢接在架桿η 與輪才干12之頂端間且相對位在頂桿13下方的底桿μ,及 避震益15。該輪桿12具有一與頂桿13之前端柩接的第 一樞接部121。該架桿11具有-與底桿Η之後端枢接的第 200922811 即1擺動地樞接在第 接部121、111之間。 當前輪102輾過-不平路面時,該懸吊裝置)的 12會被連動,而-併帶動底桿14、頂桿13與架桿"向二 移動,以藉由該等桿件的位移,使得第―、二樞接部⑵、 ⑴之間的距離減小’並壓縮避震器、15緩衝此震動。 雖然該懸吊裝置1能利用避震器15來緩衝震動,惟在 架桿U與輪桿12之間相距一長度L,且當頂桿13被帶動
而擺動一角度Θ的情況下’該輪桿U之作動行程為高度H 料此作動行程較短,所以使用時舒適性不佳,因此該習知 懸吊裝置1的設計仍有待改善。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作動行程長且可 達到較佳舒適性之懸吊裝置。 含一發=_是安裝在一車輛上’該車輛包 車輪可旋轉地懸吊在車架下方,並包含:―架桿 、-上擺桿、一下懸桿、一上連桿、一下 ’干 器。該架桿是可轉動地枢接在該車架上。該輪桿是 4車輪之輪軸上,並往上延伸位在架桿前侧 有一可擺動地與該輪桿插接的後擺部,及分別;^ 前方之一上擺部盥一 隹谩擺口 Ρ :、下擺部。该下㈣于是位在上擺桿下方 、’八 可擺動地與該架桿樞接的後懸部、_ 與下擺部樞接的上縣邮α ^ ^ 了擺動地 上w邛,及一位在上懸部下方之下懸部。 6 200922811 ,上連桿是可擺㈣樞接在上擺部與架桿以卜該下連桿 是可擺動地樞接在下懸部與輪桿之間。該避震器是可猡動 地柩接在架桿、輪桿、上擺桿、下懸桿、上連桿與下:桿 等桿件中之任兩桿件間,且能隨著所銜接之該:桿件間的 距離改變而伸縮緩衝。 【實施方式】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内容、特點與功效,在 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三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 清楚的呈現。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 明内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3、圖4與圖5,本發明懸吊裝置之第一較佳實 施例是安裝在-車補2 i,該車輛2包含—前端具有一轉 向轴心211 #車架2卜及一具有一輪軸221的車輪22(見圖 3),該車輛2可以是兩輪式或三輪式交通玉具,在本實施例 中’該車輛2為-輛具有兩車輪22的機車。該懸吊裝置是 安裝在車輛2前側’且用於將前側車輪22可旋轉地懸吊在 車架21之前下方’並包含:一架桿3、一輪桿4、一上擺 桿5、-下懸桿6、一上連桿7、一下連桿8,及一避震器9 該架桿 為一側視略呈U型且朝後開口的桿件,是可 轉動地樞接在該車架21之耱而畆、、011 ^轉向軸心211上,且頂端與車輛 2之一把手(圖未示)組接。 該輪桿4為-前視略呈H型的桿件,並具有—往下分 200922811 又延伸且架設在該車輪22之輪軸221兩側的下段41,及一 在上延伸且位在架桿3前側的上段42。 該上擺桿5為一側視略呈L型的桿件,並具有一可擺 動地與該輪桿4樞接的後擺部51 ’錢分職在後擺部51 刖方且上下相對之—上擺部52與一下擺部。當然設計上 ,該上擺桿5的形狀不受限於本實施例。 該下懸桿6為-側視略呈了型的桿件,是位在上擺桿5 下方,並具有一可擺動地與該架桿3樞接的後懸部61、一 可擺動地與下擺部53樞接的上懸部62,及一位在上懸部 62下方之下懸部63。當然’該下懸桿6之形狀設計亦不以 本實施例為限。 〜.I…,rr ,丁,货、3擺勑地樞 接在上擺桿5之上擺部5與架桿3之間,並具有一可擺動 地與架桿3樞接的上連部7 j。 〇下連# 8亦為—左右長向延伸的桿件,是可擺動地 枢接在下懸桿6之下懸部63與輪桿4之間,並具有一可擺 動地與輪桿4樞接的下連部81。 、震器9疋可擺動地樞接在上連桿7與下連桿8之 該避震器9係-般市售的車輛用避震器,而且本 本實r::選用其他不同類型的避震器,所以設計上不以 實也例為限,在此不再詳細說明其構造。 圖二—步由圖6來看本發明的構造設計,圖6為-配合 :5:不之簡單機構示意圖,為了清楚 的連動_ ’以下圖式皆以簡單的線段來表示該 8 200922811 再者並令上擺桿5與下懸桿6分別呈一個三角形架構,當 然,该等二角形架構之形狀與上擺桿5、下懸桿6的形狀有 關,亦可以顯示為其他型態之三角形,所以設計上不受限 於本實施例。 更用時,當車輪2(見圖5)輾過一上凸隴地(圖未示)而受 到頂抵時’該懸吊裝置即會由圖7所示狀態移動至如圖6 所不的狀態’此時輪桿4會被連動而向上移動,使得與輪 朴4樞接之下連桿8、上擺桿5亦會受到牽連,而帶動下懸 才干6、上連桿7與架桿3擺動,進而壓縮避震器9用以緩衝 此震動。當車輪2通過該上凸隴地後,此懸吊裝置即可藉 由避震器9的回復力陸續復位。當然在車輪2經過一下凹 窪地時,亦同樣能達到懸吊緩衝的功能,在此不再說明。 如圖8所示,本發明懸吊支架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構 社致與第-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避 震器9是可擺動地樞接在上連桿7與輪桿4之間。 。广圖9所示,本發明懸吊支架之第三較佳實施例的避 震器9,是可擺動地樞接在下懸桿6與輪桿*之間。 由於該避震器9是可擺動地枢接在架桿3、輪桿4、上 擺桿5、下懸桿6、上連桿7與下連桿8等桿件中之任兩桿 件間,且能隨著所銜接之該二桿件間的距離改變而伸縮緩 衝’所以設計上不以上述第—至六實施例為限。 請配合參閱圖2與圖10所示, 一步比較本新型與習知作動行程的差異1第-實施例之 架桿3與輪桿4間的距離同樣為長度L,而且當上連桿7被 200922811 帶動而擺動相同的角度θ時,該輪, ,此高度Η較大於習知之高度η 行程為尚度Η 較長’所以使用時能具有較佳之舒適:此本新型之作動行程 由上述說明可知,本發明懸吊 彼此框接連動之多連桿複進設計,;使=多:支桿件 的作動行程,所以本發明具有較 寺可以獲得較大 a ΛΛ n k性的功效,確實能 咬q不贫明之目的,因此,本 新’更可供產業上利用β K刖所未有之創 ^以^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 月b以此限疋本發明實施之範圍, r p, D , 丨人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 犯圍及發明說明内容所作之簡單 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内。專效變化與修飾’皆仍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一種習知懸吊裝置的一侧視示意圖; 圖2是圖丨習知懸吊裝置的一簡單機構示意圖,說明 使用時擺動的角度範圍: 圖3疋本發明之懸吊裝置的一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立 體圖; 圖4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立體分解圖; 圖5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側視示意圖; 圖6是圖5的一簡單機構示意圖’說明當一車輪輾過 "'上凸隴地時的狀態; 圖7是類似於圖6的一視圖,說明該車輪位在一平坦 路面上的正常狀態; 10 200922811 圖8是本發明之懸吊裝置的一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一簡 單機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之懸吊裝置的一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一簡 單機構示意圖:及 圖10是類似於圖6的一視圖,說明使用時擺動的角度 範圍。 11 200922811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 ..........車輛 21 .........車架 211 .......轉向軸心 22 .........車輪 221 .......輪軸 3 ..........架桿 4 ..........輪桿 41 .........下段 42 .........上段 5 ..........上擺桿 51.........後擺部 52 53 6 . 61 62 63 7 · 71 8 · 81 9 上擺部 下擺部 下懸桿 後懸部 上懸部 下懸部 上連桿 上連部 下連桿 下連部 避震器 12

Claims (1)

  1. 20092281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種懸吊裝置,是安裝在一車輛上,該車輛包含一車架 ,及一具有一輪軸的車輪,該懸吊裝置是用於將車輪可 旋轉地懸吊在車架下方,並包含: 架桿,是可轉動地枢接在該車架上; 一輪桿,是架設在該車輪之輪軸上,並往上延伸位 在架桿前側; 一上擺桿’具有一可擺動地與該輪桿樞接的後擺部 ,及分別位在後擺部前方之一上擺部與一下擺部; -下懸桿,位在上擺桿下方,並具有一可擺動地與 該架桿樞接的後懸部、一可擺動地與下擺部樞接的上懸 部’及一位在上懸部下方之下懸部; 一上連桿,是可擺動地樞接在上擺部與架桿之間; 一下連桿,是可擺動地樞接在下懸部與輪桿之間; 〜% ~傭勒圯狍接在架桿、輪才曰 2. 3. 、下懸桿、上連桿與下連桿等桿件中之任二件二擺: 此Ik者所銜接之該二桿件間的距離改變而伸縮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帛!項所述之懸吊裝置,t %。、 震器是安裝在上連桿與下連桿之間。 -中’該避 依據申請專利刪i項所述之懸吊裝 震器疋女裝在上連桿與輪桿之間。 ,、°亥避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帛!項所述之懸0置, , 震器是安裝在下懸桿與輪桿之間。 ~ ,該避 13 4.
TW96144780A 2007-11-26 2007-11-26 Suspension device TW200922811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44780A TW200922811A (en) 2007-11-26 2007-11-26 Suspension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44780A TW200922811A (en) 2007-11-26 2007-11-26 Suspens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2811A true TW200922811A (en) 2009-06-01
TWI359749B TWI359749B (zh) 2012-03-11

Family

ID=44728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44780A TW200922811A (en) 2007-11-26 2007-11-26 Suspens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0922811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59749B (zh) 201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88958U (zh) 可折叠车轮机构
TW201118003A (en) Inclinable device of vehicle having two front whees
TW200922811A (en) Suspension device
CN216636728U (zh) 一种双后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CN101456441B (zh) 悬吊装置
CN100460235C (zh) 一种双摆臂联动悬架
TWM615585U (zh) 三輪車結構及其可傾斜式輪架
CN207417012U (zh) 一种减震电动自行车
CN205769825U (zh) 平衡轮套件及平衡车
CN208148997U (zh) 一种具有稳定控制装置的车辆
CN2222100Y (zh) 伞车骨架的收合装置
CN103350733B (zh) 一种车辆前轮悬挂及车把总承的组合结构
CN205554469U (zh) 一种倒三轮躺车
CN109263773A (zh) 转向联动机构及电动代步车
CN218892648U (zh) 三轮车装置及其后轮架结构
TWI329085B (zh)
CN204296981U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
TWI265118B (en) Improvement on structure of a motorcycle
CN207712226U (zh) 一种适用于避震车的避震机构
CN213035976U (zh) 一种可倾式倒三轮自行车
CN101428669B (zh) 悬吊支架
CN202358149U (zh) 儿童推车
TW200842076A (en) Suspension device
TW202241752A (zh) 三輪車結構及其可傾斜式輪架
CN2491317Y (zh) 自行车折叠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