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6441B - 悬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悬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6441B
CN101456441B CN2007103021207A CN200710302120A CN101456441B CN 101456441 B CN101456441 B CN 101456441B CN 2007103021207 A CN2007103021207 A CN 2007103021207A CN 200710302120 A CN200710302120 A CN 200710302120A CN 101456441 B CN101456441 B CN 1014564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ably
wheel
bar
articulated
hack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3021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6441A (zh
Inventor
陈学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7103021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64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6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6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6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64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悬吊装置,是将一车轮可旋转地悬吊在一车架下方,并包含:一枢接在车架上的架杆、一枢接在车轮上且位在架杆前侧的轮杆、一后侧与轮杆枢接的上摆杆、一位在上摆杆下方且枢接在架杆与上摆杆之间的下悬杆、一枢接在上摆部与架杆之间的上连杆、一枢接在下悬部与轮杆之间的下连杆以及一避震器。该避震器是枢接在上连杆与下连杆之间,或上连杆与轮杆之间,或是下悬杆与轮杆之间,且能随着所衔接两杆件间的距离改变而伸缩缓冲。上述结构设计可令轮杆的动作行程增长,使用上能具有较佳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悬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吊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在一车辆的车架与车轮之间,且用于将车轮悬吊在车架下方,具有动作行程长,且可以达到较佳舒适性的悬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加强行驶时的舒适性与平稳度,一般车辆通常均会在车架与车轮之间安装设有悬吊装置,以藉由悬吊装置来缓冲吸收行驶于颠簸路面时的震动。就两轮式车辆例如机车而言,以往的悬吊装置大都是安装设置在前轮与车架之间,具有一枢接在车架前侧且底端分叉的前叉架,以及二个分别安装在前叉架的底端与前轮的两侧之间的避震器,当车辆行驶于不平路面时,就能藉由避震器来缓冲避震。而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有多种仅安装单支避震器的悬吊装置。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图1是一种以往现有的悬吊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其简单机构示意图,说明使用时摆动的角度范围。一种以往现有的悬吊装置1,是安装在一车辆10上,该车辆10包含一车架101,及一前轮102。该悬吊装置1是将前轮102可旋转地悬吊在车架101的前下方,并包含:一可转动地枢接在该车架101前方的架杆11、二可转动地枢接在该前轮102的一轮轴(图未示)上且位在架杆11前方的轮杆12、一可摆动地枢接在架杆11与轮杆12的顶端之间的顶杆13、一可摆动地枢接在架杆11与轮杆12的顶端之间且相对位在顶杆13下方的底杆14,以及一避震器15。该轮杆12具有一与顶杆13的前端相枢接的第一枢接部121。该架杆11具有一与底杆14的后端相枢接的第二枢接部111。该避震器15是可摆动地枢接在第一、第二枢接部121、111之间。
当前轮102辗过一不平路面(图未示)时,该悬吊装置1的轮杆12会被连动,而一并带动底杆14、顶杆13与架杆11向上移动,以藉由该等杆件的位移,使得第一、第二枢接部121、111之间的距离减小,并压缩避震器15缓冲此震动。
虽然该悬吊装置1能利用避震器15来缓冲震动,但是在架杆11与轮杆12之间相距一长度L,且当顶杆13被带动而摆动一角度θ的情况下,该轮杆12的动作行程为高度H1,此动作行程较短,所以在使用时其舒适性不佳,因此该以往现有的悬吊装置1的设计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悬吊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是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悬吊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悬吊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悬吊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悬吊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悬吊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悬吊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动作行程长,且可以达到较佳的舒适性,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悬吊装置,是安装在一车辆上,该车辆包含一个车架,及一个具有一支轮轴的车轮,该悬吊装置包含:一支可转动地枢接在该车架上的架杆,及一支架设在该车轮的轮轴上并往上延伸位在架杆前侧的轮杆,该悬吊装置还包含:一支上摆杆、一支位在上摆杆下方的下悬杆、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上摆杆与架杆之间的上连杆、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下悬杆与轮杆之间的下连杆,及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上连杆与下连杆之间的避震器,该上摆杆具有一个可摆动地与该轮杆枢接的后摆部、一个位在后摆部前方且可摆动地与上连杆枢接的上摆部,及一个位在后摆部前方的下摆部,该下悬杆具有一个可摆动地与该架杆枢接的后悬部、一个可摆动地与下摆部枢接的上悬部,及一个位在上悬部下方且可摆动地与下连杆枢接的下悬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悬吊装置,是安装在一车辆上,该车辆包含一个车架,及一个具有一支轮轴的车轮,该悬吊装置包含:一支可转动地枢接在该车架上的架杆,及一支架设在该车轮的轮轴上并往上延伸位在架杆前侧的轮杆,该悬吊装置还包含:一支上摆杆、一支位在上摆杆下方的下悬杆、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上摆杆与架杆之间的上连杆、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下悬杆与轮杆之间的下连杆,及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上连杆与轮杆之间的避震器,该上摆杆具有一个可摆动地与该轮杆枢接的后摆部、一个位在后摆部前方且可摆动地与上连杆枢接的上摆部,及一个位在后摆部前方的下摆部,该下悬杆具有一个可摆动地与该架杆枢接的后悬部、一个可摆动地与下摆部枢接的上悬部,及一个位在上悬部下方且可摆动地与下连杆枢接的下悬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悬吊装置,是安装在一车辆上,该车辆包含一个车架,及一个具有一支轮轴的车轮,该悬吊装置包含:一支可转动地枢接在该车架上的架杆,及一支架设在该车轮的轮轴上并往上延伸位在架杆前侧的轮杆,该悬吊装置还包含:一支上摆杆、一支位在上摆杆下方的下悬杆、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上摆杆与架杆之间的上连杆、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下悬杆与轮杆之间的下连杆,及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下悬杆与轮杆之间的避震器,该上摆杆具有一个可摆动地与该轮杆枢接的后摆部、一个位在后摆部前方且可摆动地与上连杆枢接的上摆部,及一个位在后摆部前方的下摆部,该下悬杆具有一个可摆动地与该架杆枢接的后悬部、一个可摆动地与下摆部枢接的上悬部,及一个位在上悬部下方且可摆动地与下连杆枢接的下悬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悬吊装置,是安装在一车辆上,该车辆包含一车架,及一具有一轮轴的车轮,该悬吊装置是用于将车轮可旋转地悬吊在车架下方,并包含:一架杆、一轮杆、一上摆杆、一下悬杆、一上连杆、一下连杆,及一避震器。该架杆是可转动地枢接在该车架上。该轮杆是架设在该车轮的轮轴上,并往上延伸位在架杆前侧。该上摆杆具有一可摆动地与该轮杆枢接的后摆部,及分别位在后摆部前方的一上摆部与一下摆部。该下悬杆是位在上摆杆下方,并具有一可摆动地与该架杆枢接的后悬部、一可摆动地与下摆部枢接的上悬部,及一位在上悬部下方的下悬部。该上连杆是可摆动地枢接在上摆部与架杆之间。该下连杆是可摆动地枢接在下悬部与轮杆之间。该避震器是可摆动地枢接在上连杆与下连杆之间,或上连杆与轮杆之间,或是下悬杆与轮杆之间,且能随着所衔接的该二杆件之间的距离改变而伸缩缓冲。
借由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悬吊装置至少具有下列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悬吊装置是令架杆、轮杆、上摆杆、下悬杆、上连杆与下连杆相互枢接连动构成一个六连杆机构,可以将避震器枢接在上述杆件的其中任两杆件之间,能够随着所衔接两杆件之间的距离改变而伸缩缓冲,上述结构设计可以使轮杆的动作行程增长,在使用上具有较佳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悬吊装置,是将一车轮可旋转地悬吊在一车架下方,并包含:一枢接在车架上的架杆、一枢接在车轮上且位在架杆前侧的轮杆、一后侧与轮杆枢接的上摆杆、一位在上摆杆下方且枢接在架杆与上摆杆之间的下悬杆、一枢接在上摆部与架杆之间的上连杆、一枢接在下悬部与轮杆之间的下连杆,以及一避震器。该避震器枢接在上连杆与下连杆之间,或上连杆与轮杆之间,或是下悬杆与轮杆之间,且能随着所衔接两杆件间的距离改变而伸缩缓冲。上述结构设计可令轮杆的动作行程增长,在使用上能具有较佳的舒适性。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悬吊装置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以往现有的悬吊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以往现有的悬吊装置的简单机构示意图,说明使用时摆动的角度范围。
图3是本发明悬吊装置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悬吊装置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悬吊装置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简单机构示意图,说明当一车轮辗过一上凸陇地时的状态。
图7是类似于图6的视图,说明该车轮位在一平坦路面上的正常状态。
图8是本发明悬吊装置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简单机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悬吊装置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简单机构示意图。
图10是类似于图6的视图,说明使用时摆动的角度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悬吊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为了方便说明,以下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所示,图3是本发明悬吊装置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分解立体图,图5是侧视示意图。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悬吊装置,是安装在一车辆2上,该车辆2包含一前端具有一转向心轴211的车架21,及一具有一轮轴221的车轮22,该车辆2可以是两轮式或三轮式交通工具,在本实施例中,该车辆2是为一辆具有两车轮22的机车。该悬吊装置是安装在车辆2的前侧,且用于将前侧车轮22可旋转地悬吊在车架21的前下方,并包含:一架杆3、一轮杆4、一上摆杆5、一下悬杆6、一上连杆7、一下连杆8,以及一避震器9。
该架杆3,为一侧视略呈U型且朝后开口的杆件,是可转动地枢接在该车架21的转向心轴211上,且顶端与车辆2的一把手(图未示)相组接。
该轮杆4,为一前视略呈H型的杆件,并具有一往下分叉延伸且架设在该车轮22的轮轴221两侧的下段41,及一往上延伸且位在架杆3前侧的上段42。
该上摆杆5,为一侧视略呈L型的杆件,并具有一可摆动地与该轮杆4枢接的后摆部51,以及分别位在后摆部51前方且上下相对的一上摆部52与一下摆部53。当然在设计上,该上摆杆5的形状并不受限于本实施例。
该下悬杆6,为一侧视略呈T型的杆件,是位在上摆杆5的下方,并具有一可摆动地与该架杆3枢接的后悬部61、一可摆动地与下摆部53枢接的上悬部62,及一位在上悬部62下方的下悬部63。当然,该下悬杆6的形状设计也不须以本实施例为限。
该上连杆7,为一左右长向延伸的杆件,是可摆动地枢接在上摆杆5的上摆部5与架杆3之间,并具有一可摆动地与架杆3枢接的上连部71。
该下连杆8,也是一左右长向延伸的杆件,是可以摆动地枢接在下悬杆6的下悬部63与轮杆4之间,并且具有一可摆动地与轮杆4枢接的下连部81。
该避震器9,是可摆动地枢接在上连杆7与下连杆8之间。由于该避震器9是一般市售的车辆用避震器,而且发明也可以选用其他不同类型的避震器,所以在设计上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故在此不再详细说明其具体构造。
请参阅图6所示,是配合图5显示的简单机构示意图,说明当一车轮辗过一上凸陇地时的状态。下面进一步由图6来看本发明的构造设计,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构件之间的连动关系,以下图式都是以简单的线段来表示该等杆件,并令上摆杆5与下悬杆6分别呈一个三角形架构,当然,该等三角形架构的形状与上摆杆5、下悬杆6的形状有关,也可以显示为其他型态的三角形,所以设计上并不受限于本实施例。
本发明在使用时,当车轮2(请参见图5所示)辗过一上凸陇地(图未示)而受到顶抵时,该悬吊装置就会由图7所示的状态移动至如图6所示的状态,此时轮杆4会被连动而向上移动,使得与轮杆4枢接的下连杆8、上摆杆5也会受到牵连,而带动下悬杆6、上连杆7与架杆3摆动,进而压缩避震器9用以缓冲此震动。当车轮2通过该上凸陇地后,悬吊装置就可以藉由避震器9的回复力陆续复位。当然,在车轮2经过一下凹洼地(图未示)时,也同样能够达到悬吊缓冲的功能,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8所示,是本发明悬吊装置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简单机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悬吊支架,其构造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不同的部分在于:本实施例的避震器9是可摆动地枢接在上连杆7与轮杆4之间。
请参阅图9所示,是本发明悬吊装置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简单机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悬吊支架的避震器9,是可摆动地枢接在下悬杆6与轮杆4之间。
由于该避震器9是可摆动地枢接在架杆3、轮杆4、上摆杆5、下悬杆6、上连杆7与下连杆8等杆件中的任两杆件之间,并且能随着所衔接的两杆件之间的距离改变而伸缩缓冲,所以设计上并不以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为限。
请配合参阅图2与图10所示,图10是类似于图6的视图,说明使用时摆动的角度范围。以第一实施例为例,进一步比较本发明与以往现有技术的动作行程的差异,若第一实施例的架杆3与轮杆4之间的距离同样为长度L,而且当上连杆7被带动而摆动相同的角度θ时,该轮杆4的动作行程为高度H,此高度H会较大于以往的高度H1,因此本发明的动作行程比较长,所以在使用时能够具有较佳的舒适性。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悬吊装置是利用多数支杆件彼此枢接连动的多连杆复进结构设计,在使用时可以获得较大的动作行程,所以本发明具有较佳舒适性的功效,确实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及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悬吊装置,是安装在一车辆上,该车辆包含一个车架,及一个具有一支轮轴的车轮,该悬吊装置包含:一支可转动地枢接在该车架上的架杆,及一支架设在该车轮的轮轴上并往上延伸位在架杆前侧的轮杆,其特征在于该悬吊装置还包含:
一支上摆杆、一支位在上摆杆下方的下悬杆、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上摆杆与架杆之间的上连杆、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下悬杆与轮杆之间的下连杆,及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上连杆与下连杆之间的避震器,该上摆杆具有一个可摆动地与该轮杆枢接的后摆部、一个位在后摆部前方且可摆动地与上连杆枢接的上摆部,及一个位在后摆部前方的下摆部,该下悬杆具有一个可摆动地与该架杆枢接的后悬部、一个可摆动地与下摆部枢接的上悬部,及一个位在上悬部下方且可摆动地与下连杆枢接的下悬部。
2.一种悬吊装置,是安装在一车辆上,该车辆包含一个车架,及一个具有一支轮轴的车轮,该悬吊装置包含:一支可转动地枢接在该车架上的架杆,及一支架设在该车轮的轮轴上并往上延伸位在架杆前侧的轮杆,其特征在于该悬吊装置还包含:
一支上摆杆、一支位在上摆杆下方的下悬杆、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上摆杆与架杆之间的上连杆、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下悬杆与轮杆之间的下连杆,及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上连杆与轮杆之间的避震器,该上摆杆具有一个可摆动地与该轮杆枢接的后摆部、一个位在后摆部前方且可摆动地与上连杆枢接的上摆部,及一个位在后摆部前方的下摆部,该下悬杆具有一个可摆动地与该架杆枢接的后悬部、一个可摆动地与下摆部枢接的上悬部,及一个位在上悬部下方且可摆动地与下连杆枢接的下悬部。
3.一种悬吊装置,是安装在一车辆上,该车辆包含一个车架,及一个具有一支轮轴的车轮,该悬吊装置包含:一支可转动地枢接在该车架上的架杆,及一支架设在该车轮的轮轴上并往上延伸位在架杆前侧的轮杆,其特征在于该悬吊装置还包含:
一支上摆杆、一支位在上摆杆下方的下悬杆、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上摆杆与架杆之间的上连杆、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下悬杆与轮杆之间的下连杆,及一支可摆动地枢接在下悬杆与轮杆之间的避震器,该上摆杆具有一个可摆动地与该轮杆枢接的后摆部、一个位在后摆部前方且可摆动地与上连杆枢接的上摆部,及一个位在后摆部前方的下摆部,该下悬杆具有一个可摆动地与该架杆枢接的后悬部、一个可摆动地与下摆部枢接的上悬部,及一个位在上悬部下方且可摆动地与下连杆枢接的下悬部。
CN2007103021207A 2007-12-14 2007-12-14 悬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6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3021207A CN101456441B (zh) 2007-12-14 2007-12-14 悬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3021207A CN101456441B (zh) 2007-12-14 2007-12-14 悬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6441A CN101456441A (zh) 2009-06-17
CN101456441B true CN101456441B (zh) 2010-06-23

Family

ID=40767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212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6441B (zh) 2007-12-14 2007-12-14 悬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64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1238A (zh) * 2012-10-24 2013-03-06 余启佳 一种自行车前叉架装置滑轮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9052A (zh) * 2000-02-15 2001-08-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连杆式前悬挂构造
US6357775B1 (en) * 1998-11-30 2002-03-1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ottom link type front wheel suspension for motorcycle
US6457732B2 (en) * 2000-02-15 2002-10-0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ront suspension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7775B1 (en) * 1998-11-30 2002-03-1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ottom link type front wheel suspension for motorcycle
CN1309052A (zh) * 2000-02-15 2001-08-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连杆式前悬挂构造
US6457732B2 (en) * 2000-02-15 2002-10-0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ront suspension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6441A (zh) 2009-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5831749Y2 (ja) 二輪車の後車輪懸架装置
CN206812741U (zh) 电动汽车双叉臂悬架
CN201694318U (zh) 自倾斜倒三轮机动车
CN203818974U (zh) 新型车辆悬架机构及其车辆
CN1378922A (zh) 两辆车辆或分车辆之间的活节
CN204750418U (zh) 一种反向三轮车上的前置两轮机构
CN210881566U (zh) 一种四连杆型轮毂电机纵臂悬架
CN209738718U (zh) 一种带独立悬挂系统的智能车底盘
CN102582757A (zh) 一种摩托车前悬挂系统
CN101456441B (zh) 悬吊装置
CN201511769U (zh) 双摆臂独立悬架结构
CN202481226U (zh) 一种摩托车前悬挂系统
CN209321143U (zh) 一种儿童仿真车座椅的减震结构
TWI549857B (zh) Couplings of tricycles
CN103863496A (zh) 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
CN100460235C (zh) 一种双摆臂联动悬架
CN206264737U (zh) 一种偏摆式车辆上的偏摆角度限位装置
CN213008553U (zh) 一种前轮悬挂转向结构及摩托车
CN101428669B (zh) 悬吊支架
WO2021093693A1 (zh) 一种机械式主动悬架机构
CN2839069Y (zh) 六轮式环境探测车悬架机构
CN103129614A (zh) 用于三轮车辆的转向系统
CN108116174A (zh) 纵臂横梁式独立悬挂
CN206367551U (zh) 一种新型自行车用避震前叉
CN105745147A (zh) 包括驱动装置摆臂的、用于使机动两轮车的发动机振动解耦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