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36728U - 一种双后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后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36728U
CN216636728U CN202123203696.2U CN202123203696U CN216636728U CN 216636728 U CN216636728 U CN 216636728U CN 202123203696 U CN202123203696 U CN 202123203696U CN 216636728 U CN216636728 U CN 2166367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wheel
swing arm
connecting arm
closing structure
linea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036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晁宇辉
肖冰
高华琛
王亭
蒋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ima Vehicl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ima Vehicl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ima Vehicl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ima Vehicl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036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367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367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367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后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直线驱动件和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分别与支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第一减震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后轮,第二减震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后轮,直线驱动件通过第一摆臂组件连接于第一后轮,直线驱动件通过第二摆臂连接于第二后轮,第一减震组件与第二减震组件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或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以使电动车驻车时,第一后轮、第二后轮以及电动车前轮之间形成稳定支撑,防止电动车倾倒。

Description

一种双后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后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包括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等形式,电动车相较于人力踩动进行驱动的自行车而言,具有行驶速度快,操作省力的特点,更受使用者的青睐。因此,电动车在生活中的使用较为常见,几乎每个家庭都会选择购买一辆电动车,因其骑行方便,不费力,且基本不会发生堵车的情况,所以人们在出行距离不远的情况下都会选择骑行电动车出行。
随着新一代消费群体逐渐成为电动车消费的主力军,个性化、外观时尚、性能增强、科技感强的电动车成为市场消费热点。目前自动泊车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两轮电动车自动泊车技术也成为可能。但是在实现两轮的电动车自动泊车时由于车速较低,需要解决车体的自平衡问题。市面上已有车体加平衡陀螺仪来实现车体自平衡,但是这套包含陀螺仪的自平衡系统成本较高,限制了电动车自动泊车的进一步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后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其能够在需要自动泊车或驻车时将双后轮分开,防止电动车倾倒。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后轮开合结构,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直线驱动件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后轮,所述第二减震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后轮,所述直线驱动件通过第一摆臂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后轮,所述直线驱动件通过第二摆臂组件连接于第二后轮,所述第一后轮与所述第二后轮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或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摆臂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摆臂和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后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摆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后轮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摆臂远离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臂远离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杆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上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第二伸缩杆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伸缩杆上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铰接座,第一销钉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铰接座,以使所述第一减震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转动连接,第二销钉穿过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二铰接座,以使所述第二减震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后轮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二后轮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杆。
可选地,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二摆臂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直线驱动件的驱动部,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二摆臂对称设置于所述直线驱动件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呈钝角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控制器,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后轮开合结构,双后轮开合结构的直线驱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后轮开合结构,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直线驱动件和支撑杆,支撑杆上设置有分别与支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以使第一减震组件与第二减震组件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以及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第一减震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后轮,第二减震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后轮,直线驱动件通过第一摆臂组件连接于第一后轮,直线驱动件通过第二摆臂连接于第二后轮,以使第一摆臂组件与第二摆臂组件之间的夹角增大或减小,第一后轮与第二后轮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或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当电动车驻车时,直线驱动件带动第一摆臂组件和第二摆臂组件摆动,第一摆臂组件和第二摆臂组件带动第一后轮与第二后轮呈预设夹角设置,使得第一后轮与第二后轮分开,以使第一后轮、第二后轮以及电动车前轮之间形成稳定支撑,防止电动车倾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后轮开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后轮开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后轮开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标:100-双后轮开合结构;110-车架;111-直线驱动件;112-支撑杆;1121-第一安装部;1122-第二安装部;120-第一减震组件;121-第一伸缩杆;1211-第一铰接座;122-第一固定杆;123-第一弹性件;130-第二减震组件;131-第二伸缩杆;1311-第二铰接座;132-第二固定杆;133-第二弹性件;140-第一摆臂组件;141-第一摆臂;142-第一连接臂;143-第一加强杆;150-第二摆臂组件;151-第二摆臂;152-第二连接臂;153-第二加强杆;160-第一后轮;161-第一安装座;170-第二后轮;171-第二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后轮开合结构100,包括车架110,以及设置在车架110上的直线驱动件111和支撑杆112,支撑杆112上设置有分别与支撑杆112转动连接的第一减震组件120和第二减震组件130,第一减震组件120上设置有第一后轮160,第二减震组件130上设置有第二后轮170,直线驱动件111通过第一摆臂组件140连接于第一后轮160,直线驱动件111通过第二摆臂151连接于第二后轮170,第一后轮160与第二后轮170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或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
具体的,直线驱动件111做往复直线运动,直线驱动件111通过第一摆臂组件140带动第一后轮160旋转一定角度,直线驱动件111通过第二摆臂组件150带动第二后轮170旋转一定角度,连接于车架110上的第一减震组件120和第二减震组件130同步旋转一定角度。
电动车正常行驶时,第一后轮160与第二后轮170平行设置,当电动车需要驻车时,直线驱动件111产生直线驱动力,以带动连接于直线驱动件111与第一后轮160之间的第一摆臂组件140与连接于直线驱动件111与第二后轮170之间的第二摆臂组件150摆动,以使第一摆臂组件140与第二摆臂组件150之间的夹角扩大,以使第一后轮160与第二后轮170呈预设夹角设置,以使连接于第一后轮160上的第一减震组件120与连接于第二后轮170上的第二减振组件呈预设夹角设置,且第一后轮160、第二后轮170与地面接触的位置相互远离,从而使第一后轮160、第二后轮170和电动车前轮之间形成稳定支撑,防止电动车倾倒。当电动车从驻车状态转向骑行时,直线驱动件111驱动第一摆臂组件140与第二摆臂组件150摆动,以使第一摆臂组件140与第二摆臂组件150之间的夹角变小,以使第一后轮160与第二后轮170平行设置,第一减震组件120与第二减振组件也平行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后轮开合结构100,包括车架110,以及设置在车架110上的直线驱动件111和支撑杆112,支撑杆112上设置有分别与支撑杆112转动连接的第一减震组件120和第二减震组件130,以使第一减震组件120与第二减震组件130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以及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第一减震组件120上设置有第一后轮160,第二减震组件130上设置有第二后轮170,直线驱动件111通过第一摆臂组件140连接于第一后轮160,直线驱动件111通过第二摆臂151连接于第二后轮170,以使第一摆臂组件140与第二摆臂组件150之间的夹角增大或减小,第一后轮160与第二后轮170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或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以使电动车驻车时,第一后轮160、第二后轮170以及电动车前轮之间形成稳定支撑。
在本申请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摆臂组件1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摆臂141和第一连接臂142,第一连接臂142远离第一摆臂141的一端与第一后轮160固定连接,第二摆臂组件15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摆臂151和第二连接臂152,第二连接臂152远离第二摆臂151的一端与第二后轮170固定连接。
具体的,当电动车需要驻车时,直线驱动件111驱动第一摆臂141与第二摆臂151之间的夹角增大,以使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臂142与第二连接臂152之间的距离增大,连接于第一连接臂142上的第一后轮160与连接于第二连接臂152上的第二后轮170同步运动,以使第一后轮160、第二后轮170与地面接触的位置相互远离,从而使第一后轮160、第二后轮170和电动车前轮之间形成稳定支撑。
在本申请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摆臂141远离第一连接臂142的一端与直线驱动件111转动连接,第二摆臂151远离第二连接臂152的一端与直线驱动件111转动连接。
具体的,第一摆臂141与第二摆臂151之间的旋转平面相平行,直线驱动件111与第一摆臂141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直线驱动件111与第一摆臂141的连接处也设置有轴承,以使第一摆臂141、第二摆臂151能够与直线驱动件111灵活转动,以保证第一后轮160与第二后轮170能够从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快速转变成呈一定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
在本申请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减震组件120包括第一伸缩杆121以及套设于第一伸缩杆121上的第一固定杆122,第一伸缩杆121与第一固定杆122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123,第二减震组件130包括第二伸缩杆131以及套设于第二伸缩杆131上的第二固定杆132,第二伸缩杆131与第二固定杆132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133。
具体的,第一减震组件120与第二减震组件130相对设置于电动车两侧,第一弹性件123一端与第一伸缩杆1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杆122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133一端与第二伸缩杆1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132固定连接。电动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第一弹性件123与第二弹性件133上的弹性势能发生变化,以带动第一伸缩杆121相对于第一固定杆122做往复运动,以带动第二伸缩杆131相对于第二固定杆132做往复运动。
在本申请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支撑杆112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121和第二安装部1122,第一伸缩杆121远离第一固定杆1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座1211,第二伸缩杆131远离第二固定杆13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铰接座1311,第一销钉穿过第一安装部1121和第一铰接座1211,以使第一减震组件120通过第一铰接座1211与第一安装部1121转动连接,第二销钉穿过第二安装部1122和第二铰接座1311,以使第二减震组件130通过第二铰接座1311与第二安装部1122转动连接。
具体的,第一安装部1121与第一铰接座1211的旋转平面与第二安装座171与第二铰接座1311的旋转平面相平行,电动车驻车时,第一后轮160与第二后轮170从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运动至呈一定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以使连接于第一后轮160上的第一减震组件120与连接于第二后轮170上的第二减振组件同步转动,以保证电动车驻车时,第一减震组件120能够跟随第一后轮160转动,第二减振组件能够跟随第二后轮170转动。
在本申请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后轮16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161,第一固定杆122与第一连接臂142安装于第一安装座161上,第二后轮17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171,第二固定杆132与第二连接臂152安装于第二安装座171上。
具体的,第一安装座161与第一后轮160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杆122与第一连接臂142安装于第一安装座161上,第二安装座171与第二后轮170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杆132与第二连接臂152安装于第二安装座171上,当电动车需要驻车时,第一连接臂142与第二连接臂152相远离,以使第一安装座161与第二安装座171相远离,从而使第一后轮160与第二后轮170呈预设夹角设置。
在本申请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杆122与第一连接臂14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杆143,第二固定杆132与第二连接臂152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杆153。
具体的,第一加强杆143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杆122上,另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臂142上,以使第一固定杆122、第一连接臂142与第一加强杆143形成三角形稳定支撑,第二加强杆153一端连接于第二固定杆132上,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臂152上,以使第二固定杆132、第二连接臂152与第二加强杆153形成三角形稳定支撑,以提高双后轮开合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摆臂141与第二摆臂151分别转动连接于直线驱动件111的驱动部,第一摆臂141与第二摆臂151对称设置于直线驱动件111两侧。
具体的,直线驱动件111的驱动部沿直线驱动件111的长度方向做往复运动,以使对称设置于直线驱动件111两侧的第一摆臂141和第二摆臂151之间的夹角增大或减小,以使第一后轮160和第二后轮170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和呈一定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以使第一后轮160与第二后轮170的张开角度相同,以使电动车驻车时,第一后轮160、第二后轮170以及电动车前轮之间形成稳定支撑。
在本申请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摆臂141与第一连接臂142呈钝角设置,第二摆臂151与第二连接臂152呈钝角设置。
具体的,当电动车需要驻车时,直线驱动件111驱动第一摆臂141与第二摆臂151之间的夹角增大,第一摆臂141与第一连接臂142之间的夹角减小,第二摆臂151与第二连接臂152之间的夹角减小,第一后轮160、第二后轮170与地面接触的位置相互远离。以防止当电动车需要驻车时,第一摆臂141与第一连接臂142之间的夹角从直角变为锐角,第二摆臂151与第二连接臂152之间的夹角从直角变为锐角,第一后轮160、第二后轮170与地面接触的位置相互靠近,导致电动车无法正常驻车。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包括控制器,以及前述实施例中的双后轮开合结构100。该电动车包含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双后轮开合结构100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双后轮开合结构100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后轮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直线驱动件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的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后轮,所述第二减震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后轮,所述直线驱动件通过第一摆臂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后轮,所述直线驱动件通过第二摆臂组件连接于第二后轮,所述第一后轮与所述第二后轮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或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后轮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摆臂和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后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摆臂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摆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后轮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后轮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远离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臂远离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件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后轮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杆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伸缩杆上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第二伸缩杆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二伸缩杆上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后轮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铰接座,第一销钉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一铰接座,以使所述第一减震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转动连接,第二销钉穿过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二铰接座,以使所述第二减震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后轮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轮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二后轮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后轮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后轮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二摆臂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直线驱动件的驱动部,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二摆臂对称设置于所述直线驱动件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后轮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呈钝角设置。
10.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后轮开合结构,所述双后轮开合结构的直线驱动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CN202123203696.2U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双后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Active CN2166367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03696.2U CN216636728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双后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03696.2U CN216636728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双后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36728U true CN216636728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41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03696.2U Active CN216636728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双后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367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5923A (zh) * 2022-08-18 2022-10-18 河北骠轮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轮车底盘及电动三轮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5923A (zh) * 2022-08-18 2022-10-18 河北骠轮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轮车底盘及电动三轮车
CN115195923B (zh) * 2022-08-18 2024-01-19 河北骠轮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轮车底盘及电动三轮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97187B2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US7896371B2 (en) All terrain vehicle with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WO2007041095A2 (en) Leaning suspension mechanics
CN216636728U (zh) 一种双后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CN107244206B (zh) 全地形车及其摇臂结构
CN216636727U (zh) 一种双前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US6598893B2 (en) Multi-linking, rockered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two-wheeled vehicles
CN212500849U (zh) 用于三轮车的后摇摆锁止装置及三轮车
CN215706874U (zh) 一种双前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CN218085894U (zh) 带驾驶室的正三轮摩托车后悬架结构
CN113479284A (zh) 一种双前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CN218055467U (zh) 一种沙滩车三角连接车架结构
CN206086865U (zh) 前轮单边独立悬挂转向式三轮车
CN212890560U (zh) 一种四轮转向装置
CN205707088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20948364U (zh) 一种减震车架及自行车或电动车
CN219584389U (zh) 一种电动车辆平衡减振结构
CN219360766U (zh) 关节轴承前悬挂
CN214189967U (zh) 一种摩托车
CN202806287U (zh) 一种新型客车独立悬架用的横向稳定杆结构
CN219857471U (zh) 一种倒三轮车
CN217842476U (zh) 往复式曲杆横置减震器
CN201161665Y (zh) 一种四轮全地形摩托车
CN218141939U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13035976U (zh) 一种可倾式倒三轮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