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2648U - 三轮车装置及其后轮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三轮车装置及其后轮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2648U
CN218892648U CN202320211986.1U CN202320211986U CN218892648U CN 218892648 U CN218892648 U CN 218892648U CN 202320211986 U CN202320211986 U CN 202320211986U CN 218892648 U CN218892648 U CN 218892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ing
pivot
rod
swinging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119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韦恺
李庆隆
林光辉
许逸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chuang Lvne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chuang Lvne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chuang Lvne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chuang Lvne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119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2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2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2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关于一种三轮车装置及其后轮架结构,此后轮架结构包括主框架、第一摆动杆、固定横杆、两个第二摆动杆及两个第三摆动杆,第一摆动杆的中间处以第一枢接部枢接于主框架;两个第二摆动杆竖立在第一摆动杆的两端,两个第二摆动杆的一端分别以第二枢接部枢接于第一摆动杆的两端;固定横杆固接于主框架且横放在第一摆动杆的一侧;两个第三摆动杆的一端具有分别可滑动式套设于固定横杆两端的两个活动套筒、另一端具有对称配置的两个车轮连接部及中间处分别以第三枢接部枢接于各第二摆动杆的另一端。

Description

三轮车装置及其后轮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是有关于一种车架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三轮车装置及其后轮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相较于汽车,三轮车有着近似于机车的灵活优势与较小体积,油耗经济表现也相对节能许多;相较于机车,无论是前两个后一或前一后两个的三轮车款,则有着较佳的稳定性。因此,综合四轮汽车与两轮机车的优点,使三轮车成为了近年来于国际间迅速崛起的新型态交通工具。
然而,一般三轮车过弯并不能保证两个后轮时时刻刻都贴紧地面,若其中一个后轮悬空时,则三轮车的稳定性就不复存在,进而容易发生侧翻事故等情形。是以,如何设计出行驶过程一直保持前轮与两个后轮着地的车架结构,系三轮车制造业者的研发重点。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申请人改良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三轮车装置及其后轮架结构,其利用两个第三摆动杆可顺畅地相对主框架作三维方向摆动,以达到三轮车装置及后轮架结构具有优良地平衡感及稳定性。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后轮架结构,包括:主框架;第一摆动杆,其中间处以第一枢接部枢接于主框架;两个第二摆动杆,竖立在第一摆动杆的两端,两个第二摆动杆的一端分别以两个第二枢接部枢接于第一摆动杆的两端;固定横杆,固接于主框架且横放在第一摆动杆的一侧;以及两个第三摆动杆,其一端具有分别可滑动式套设于固定横杆两端的两个活动套筒、另一端具有对称配置的两个车轮连接部及中间处分别以两个第三枢接部枢接于两个第二摆动杆的另一端。
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三轮车装置,包括:后轮架结构,包括主框架;第一摆动杆,其中间处以第一枢接部枢接于主框架;两个第二摆动杆,竖立在第一摆动杆的两端,两个第二摆动杆的一端分别以两个第二枢接部枢接于第一摆动杆的两端;固定横杆,固接于主框架且横放在第一摆动杆的一侧;以及两个第三摆动杆,其一端具有分别可滑动式套设于固定横杆两端的两个活动套筒、另一端具有对称配置的两个车轮连接部及中间处分别以两个第三枢接部枢接于两个第二摆动杆的另一端;前轮架,固接在主框架的前侧;以及两个后车轮,安装于两个车轮连接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枢接部包含自第一摆动杆中间处延伸的中空管及固接于主框架且穿设枢接于中空管的第一枢接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枢接部包含自第一摆动杆两端其中一者开设的第一枢接孔、自第二摆动杆底端开设的第二枢接孔及穿设锁固于各第一枢接孔且穿设枢接于各第二枢接孔的第二枢接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三枢接部还包含自每个第二摆动杆的顶端开设的第三枢接孔、自每个第三摆动杆开设且配置在各活动套筒与各车轮连接部之间的第四枢接孔及穿设枢接于各第三枢接孔且穿设锁固于各第四枢接孔的第三枢接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枢接孔与每个第三枢接孔分别为球形孔,每个第二枢接杆与每个第三枢接杆具有容置且枢接于各球形孔的球形接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三轮车装置,包括:后轮架结构,包括:主框架;第一摆动杆,其中间处以第一枢接部枢接于主框架;两个第二摆动杆,竖立在第一摆动杆的两端,两个第二摆动杆的一端分别以两个第二枢接部枢接于第一摆动杆的两端;固定横杆,固接于主框架且横放在第一摆动杆的一侧;以及两个第三摆动杆,其一端具有分别可滑动式套设于固定横杆两端的两个活动套筒、另一端具有对称配置的两个车轮连接部及中间处分别以两个第三枢接部枢接于两个第二摆动杆的另一端;前轮架,固接在主框架的前侧;以及两个后车轮,安装于两个车轮连接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坐垫承架,坐垫承架固接在前轮架的后侧且设置在主框架的上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两个悬吊机构,两个悬吊机构组接在坐垫承架与主框架之间,每个悬吊机构包含阻尼器及螺旋弹簧中至少一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坐垫承架具有四边形框,四边形框具有相对设置的前侧杆及后侧杆,两个悬吊机构一端分别枢接于前侧杆的两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枢接部包含自第一摆动杆中间处延伸的中空管及固接于主框架且穿设枢接于中空管的第一枢接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枢接部包含自第一摆动杆两端其中一者开设的第一枢接孔、自第二摆动杆底端开设的第二枢接孔及穿设锁固于各第一枢接孔且穿设枢接于各第二枢接孔的第二枢接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三枢接部还包含自每个第二摆动杆的顶端开设的第三枢接孔、自每个第三摆动杆开设且配置在各活动套筒与各车轮连接部之间的第四枢接孔及穿设枢接于各第三枢接孔且穿设锁固于各第四枢接孔的第三枢接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枢接孔与每个第三枢接孔分别为球形孔,每个第二枢接杆与每个第三枢接杆具有容置且枢接于各球形孔的球形接头。
基于上述,因后轮架结构各组件的枢接关系,使得两个第三摆动杆可顺畅地相对主框架作三维方向摆动,进而带动安装于各车轮连接部的各后车轮也可顺畅地相对主框架作三维方向摆动,使前车轮与两个后车轮在行驶或停车时无论如何倾斜,两个后车轮皆能够通过后轮架结构而时时刻刻稳固地贴紧地面,以避免三轮车装置发生侧翻事故等情形,进而提高三轮车装置及后轮架结构的平衡感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三轮车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申请后轮架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申请后轮架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后轮架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后轮架结构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后轮架结构的另一立体组合图。
图7为本申请后轮架结构的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8为本申请后轮架结构的使用状态后视图。
图9为本申请后轮架结构的另一使用状态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三轮车装置;
1:后轮架结构;
11:主框架;
111:方形框;
112:后端杆;
12:第一摆动杆;
120:第一枢接部;
121:中空管;
122:第一枢接孔;
131:固定横杆;
14:第二摆动杆;
140:第二枢接部;
141:第二枢接孔;
142:第三枢接孔;
15:第三摆动杆;
150:第三枢接部;
151:车轮连接部;
152:第四枢接孔;
153:活动套筒;
16:第一枢接杆;
17:第二枢接杆;
18:第三枢接杆;
2:前轮架;
3:后车轮;
4:坐垫承架;
41:四边形框;
42:前侧杆;
43:后侧杆;
5:悬吊机构;
51:阻尼器;
52: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申请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申请。
请参考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三轮车装置及其后轮架结构,此三轮车装置10主要包括后轮架结构1、前轮架2及两个后车轮3;后轮架结构1主要包括主框架11、第一摆动杆12、固定横杆131、两个第二摆动杆14及两个第三摆动杆15。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主框架11为方形框111,但不以此为限制,其中方形框111远离于前轮架2的一侧具有后端杆112。
如图1至图9所示,第一摆动杆12的中间处以第一枢接部120枢接于主框架11而可相对于主框架11摆动,进一步说明如下,第一摆动杆12与后端杆112并列配置,第一摆动杆12中间延伸有中空管121及两端设有两个第一枢接孔122。
另外,后轮架结构1还包含第一枢接杆16,第一枢接杆16固接于主框架11的后端杆112的中间处,第一枢接部120包含自第一摆动杆12中间处延伸的中空管121及固接于主框架11且穿设枢接于中空管121的第一枢接杆16,从而令第一摆动杆12可通过中空管121以第一枢接杆16为旋转中心而相对于主框架11摆动。
其中,第一枢接杆16与中空管121之间套设有轴承(图未标示),以方便中空管121顺畅地相对第一枢接杆16转动。
如图1至图9所示,两个第二摆动杆14竖立在第一摆动杆12的两端,即两个第二摆动杆14直立设置在第一摆动杆12的左、右两端,且两个第二摆动杆14的一端分别以两个第二枢接部140枢接于第一摆动杆12的两端而可相对于第一摆动杆12摆动。其中,每个第二摆动杆14的底端设有一第二枢接孔141及顶端设有第一枢接孔142。
如图1至图9所示,固定横杆131固接于主框架11且横放在第一摆动杆12的一侧,第一摆动杆12相较于固定横杆131更远离前轮架2配置。
如图1至图9所示,两个第三摆动杆15纵向设置在第一摆动杆12与固定横杆131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三摆动杆15的具有分别可滑动式套设于固定横杆131两端的两个活动套筒153、另一端具有对称配置的两个车轮连接部151及中间处分别以两个第三枢接部150枢接于两个第二摆动杆14的另一端,使两个第三摆动杆15的一端能够通过活动套筒153相对固定横杆131滑动与转动,各第三摆动杆15枢接于各第二摆动杆14而可相对于各第二摆动杆14摆动。
其中,各活动套筒153与固定横杆131之间套设有轴承(图未标示),以方便各活动套筒153顺畅地相对固定横杆131滑动与转动,且每个第三摆动杆15设有配置在各活动套筒153与各车轮连接部151之间的第二枢接孔152。
再者,后轮架结构1还包含两个第二枢接杆17,每个第二枢接部140包含自第一摆动杆12两端其中一者开设的第一枢接孔122、自第二摆动杆14底端开设的第二枢接孔141及穿设锁固于各第一枢接孔122且穿设枢接于各第二枢接孔141的第二枢接杆17,从而令各第二摆动杆14可以第二枢接杆17为旋转中心而相对于第一摆动杆12摆动。
又,后轮架结构1还包含两个第三枢接杆18,每个第三枢接部150还包含自每个第二摆动杆14的顶端开设的第三枢接孔142、自每个第三摆动杆15开设的第四枢接孔152及穿设枢接于各第三枢接孔142且穿设锁固于各第四枢接孔152的第三枢接杆18,从而令各第三摆动杆15与各第三枢接杆18固接在一起而能够跟随各第三枢接杆18相对各第二摆动杆14转动。
此外,每个第二枢接孔141与每个第三枢接孔142分别为球形孔,每个第二枢接杆17与每个第三枢接杆18具有容置且枢接于各球形孔的球形接头(图未标示),使得各第二枢接杆17可通过各球形接头而相对于各第二摆动杆14万向摆动,即各第二摆动杆14也可通过各第二枢接杆17的球形接头而相对于第一摆动杆12万向摆动,各第三枢接杆18可通过各球形接头而相对于各第二摆动杆14万向摆动,即各第三摆动杆15也可通过各第三枢接杆18的球形接头而相对于各第二摆动杆14万向摆动。
如图1所示,前轮架2固接在主框架11的前侧,前轮架2用于安装车头(图未标示)及前车轮(图未标示)。
如图1、图7至图9所示,两个后车轮3安装于两个车轮连接部151,进一步说明如下,本实施例的各车轮连接部151为中空筒,两个后车轮3系直接枢接于各车轮连接部151,但不以此为限制。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三轮车装置10还包括坐垫承架4,坐垫承架4固接在前轮架2的后侧且设置在主框架11的上方。其中,本实施例的坐垫承架4具有四边形框41,但不以此为限制,四边形框41具有相对设置的前侧杆42及后侧杆43。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三轮车装置10还包括两个悬吊机构5,两个悬吊机构5组接在坐垫承架4与主框架11的后端杆112之间,每个悬吊机构5包含阻尼器51及螺旋弹簧52中至少一者。其中,本实施例的两个悬吊机构5一端分别枢接于前侧杆42的两端,且每个悬吊机构5包含依序上、下组接的螺旋弹簧52及阻尼器51,但不以此为限制。
如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三轮车装置10及后轮架结构1的使用状态,其系利用第一摆动杆12中间枢接于主框架11而可相对于主框架11摆动,两个第二摆动杆14的一端分别以第二枢接部140枢接于第一摆动杆12的两端而可相对于第一摆动杆12摆动,两个第三摆动杆15的一端具有分别可滑动式套设于固定横杆131两端的两个活动套筒153、另一端具有对称配置的两个车轮连接部151及中间处分别以第三枢接部150枢接于两个第二摆动杆14的另一端,使两个第三摆动杆15的一端能够通过活动套筒153相对固定横杆131滑动与转动,又两个第三摆动杆15可相对于各第二摆动杆14摆动,其中两个后车轮3安装于两个车轮连接部151。
藉此,因上述后轮架结构1各组件的枢接关系,使得两个第三摆动杆15可顺畅地相对主框架11作三维方向摆动,进而带动安装于各车轮连接部151的各后车轮3也可顺畅地相对主框架11作三维方向摆动,使前车轮与两个后车轮3在行驶或停车时无论如何倾斜,两个后车轮3皆能够通过后轮架结构1而时时刻刻稳固地贴紧地面,以避免三轮车装置10发生侧翻事故等情形,进而提高三轮车装置10及后轮架结构1的平衡感及稳定性。
另外,每个第二枢接孔141与每个第三枢接孔142分别为球形孔,每个第二枢接杆17与每个第三枢接杆18具有容置且枢接于各球形孔的球形接头(图未标示),使各第二摆动杆14也可通过各第二枢接杆17的球形接头而相对于第一摆动杆12作任意方向摆动,各第三摆动杆15可通过第三枢接杆18的球形接头而相对于各第二摆动杆14作任意方向摆动,进而带动各后车轮3也可顺畅地相对后轮架结构1作任意方向摆动,还增加两个后车轮3贴紧地面的能力。
再者,悬吊机构5组接在坐垫承架4与主框架11之间,使各后车轮3更能紧贴地面,还加强两个后车轮3贴紧地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三轮车装置及其后轮架结构,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而解决习知的缺失,并具有产业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完全符合专利申请要件,爰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批准本案专利,以保障申请人的权利。

Claims (13)

1.一种后轮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框架;
第一摆动杆,其中间处以第一枢接部枢接于所述主框架;
两个第二摆动杆,竖立在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两端,所述两个第二摆动杆的一端分别以两个第二枢接部枢接于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两端;
固定横杆,固接于所述主框架且横放在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一侧;以及
两个第三摆动杆,其一端具有分别可滑动式套设于所述固定横杆两端的两个活动套筒、另一端具有对称配置的两个车轮连接部及中间处分别以两个第三枢接部枢接于所述两个第二摆动杆的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部包含自所述第一摆动杆中间处延伸的中空管及固接于所述主框架且穿设枢接于所述中空管的第一枢接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枢接部包含自所述第一摆动杆两端其中一者开设的第一枢接孔、自所述第二摆动杆底端开设的第二枢接孔及穿设锁固于各所述第一枢接孔且穿设枢接于各所述第二枢接孔的第二枢接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轮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三枢接部还包含自每个所述第二摆动杆的顶端开设的第三枢接孔、自每个所述第三摆动杆开设且配置在各所述活动套筒与各所述车轮连接部之间的第四枢接孔及穿设枢接于各所述第三枢接孔且穿设锁固于各所述第四枢接孔的第三枢接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轮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枢接孔与每个所述第三枢接孔分别为球形孔,每个第二枢接杆与每个所述第三枢接杆具有容置且枢接于各所述球形孔的球形接头。
6.一种三轮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轮架结构,包括:
主框架;
第一摆动杆,其中间处以第一枢接部枢接于所述主框架;
两个第二摆动杆,竖立在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两端,所述两个第二摆动杆的一端分别以两个第二枢接部枢接于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两端;
固定横杆,固接于所述主框架且横放在所述第一摆动杆的一侧;以及
两个第三摆动杆,其一端具有分别可滑动式套设于所述固定横杆两端的两个活动套筒、另一端具有对称配置的两个车轮连接部及中间处分别以两个第三枢接部枢接于所述两个第二摆动杆的另一端;
前轮架,固接在所述主框架的前侧;以及
两个后车轮,安装于所述两个车轮连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轮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坐垫承架,所述坐垫承架固接在所述前轮架的后侧且设置在所述主框架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轮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悬吊机构,所述两个悬吊机构组接在所述坐垫承架与所述主框架之间,每个所述悬吊机构包含阻尼器及螺旋弹簧中至少一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轮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承架具有四边形框,所述四边形框具有相对设置的前侧杆及后侧杆,所述两个悬吊机构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前侧杆的两端。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轮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部包含自所述第一摆动杆中间处延伸的中空管及固接于所述主框架且穿设枢接于所述中空管的第一枢接杆。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轮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枢接部包含自所述第一摆动杆两端其中一者开设的第一枢接孔、自所述第二摆动杆底端开设的第二枢接孔及穿设锁固于各所述第一枢接孔且穿设枢接于各所述第二枢接孔的第二枢接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三轮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三枢接部还包含自每个所述第二摆动杆的顶端开设的第三枢接孔、自每个所述第三摆动杆开设且配置在各所述活动套筒与各所述车轮连接部之间的第四枢接孔及穿设枢接于各所述第三枢接孔且穿设锁固于各所述第四枢接孔的第三枢接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三轮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枢接孔与每个所述第三枢接孔分别为球形孔,每个第二枢接杆与每个所述第三枢接杆具有容置且枢接于各所述球形孔的球形接头。
CN202320211986.1U 2023-02-14 2023-02-14 三轮车装置及其后轮架结构 Active CN218892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1986.1U CN218892648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三轮车装置及其后轮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11986.1U CN218892648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三轮车装置及其后轮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2648U true CN218892648U (zh) 2023-04-21

Family

ID=86000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11986.1U Active CN218892648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三轮车装置及其后轮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26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6094B (zh) 车辆独立悬架
EP1147927A1 (en) Front-wheel suspension for buses and such
CN101172501A (zh) 具有两个前转向轮和至少一个后驱动轮的轮式车辆
JP6971317B2 (ja) 原動機付き車両用懸架装置群、原動機付き車両用車輪群、原動機付き車両の前端部および原動機付き車両
CN101474951B (zh) 一种保持车轮定位参数不变的多连杆后独立悬架
CN218892648U (zh) 三轮车装置及其后轮架结构
CN205468384U (zh) 车辆独立前悬架装置
CN202764648U (zh) U形稳定推力杆空气悬架
CN201254060Y (zh) 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前悬架
CN114228890B (zh) 一种适用于倒三轮机车的驻车系统
CN108162707B (zh) 机动车前轮可正立跳动的独立悬架机构及转向机构
CN202944167U (zh) 驱动桥双横臂独立空气悬架总成
JP3188939B2 (ja) 案内軌道式車両用台車
CN100344471C (zh) 八轮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
CN214930348U (zh) 三轮车结构及其可倾斜式轮架
TWM615585U (zh) 三輪車結構及其可傾斜式輪架
CN210760133U (zh) 基于比赛工况下的赛车悬架
CN211764763U (zh) 一种轻型客车用前独立悬架系统
JP2694202B2 (ja) 後輪懸架機構
CN115230850A (zh) 三轮车结构及其可倾斜式轮架
JP5978446B2 (ja) 公道走行コミュータ用リア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CN100361836C (zh) 汽车消扭悬架
CN203497100U (zh) 一种车辆前轮悬挂及车把总承的组合结构
CN2499317Y (zh) 倒三轮摩托车
CN204998278U (zh) 两栖空气动力艇独立悬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