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74587U - 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74587U
CN207374587U CN201721048674.4U CN201721048674U CN207374587U CN 207374587 U CN207374587 U CN 207374587U CN 201721048674 U CN201721048674 U CN 201721048674U CN 207374587 U CN207374587 U CN 207374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ub
electric bicycle
suspension
frame structure
sw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486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华�
邵国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ongyuan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ngyuan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ngyuan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ngyuan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74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745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它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问题。本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包括固设于车架侧部的悬架,在悬架上固设有主销,所述的主销上周向转动连接有转向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销的中轴线由下至上向电动自行车的前进方向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转向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电动车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和电动自行车的性能不断提升后,让电动自行车成为了摩托车和自行车的替代产品,而它的快捷、环保、方便和廉价,同时也激发了市场对于电动自行车的诉求。为了使电动车的携带更加便捷,于是衍生出了折叠电动车,现有折叠电动车的前轮主销大多为竖直于地面设置,转向时车辆稳定性差,安全性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独立悬架电动自行车[申请号:201620519956.7]包括车架、车轮以及连接所述车轮与车架的悬架,所述悬架与所述车轮的连接处设有一活动臂,所述活动臂包括滑动部和固定部,所述滑动部上设有凸块,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块尺寸相适配的滑道,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滑道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部固设于所述车轮上,所述固定部固设于所述悬架上,所述滑道的上下两端设有减震装置。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转向时车辆稳定性差,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转向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包括固设于车架侧部的悬架,在悬架上固设有主销,所述的主销上周向转动连接有转向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销的中轴线由下至上向电动自行车的前进方向倾斜设置。因此主销前倾,主销前倾能够使车辆在转弯时车架往内侧倾斜,从而可以抵消电动自行车在转弯时形成的离心力,使车辆更安全快速的转弯。
在上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中,所述的转向摆臂上设有车轮安装部,所述的车轮安装部的中轴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的车轮安装部的中轴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位于主销的中轴线在地面上的投影的后方。因此,当电动自行车在转向时,车辆在地面的投影区域会自动偏向弯道的内侧,从而能够使人的重心位于前轮和后轮形成的区域内,进一步提升行驶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中,所述的主销的中轴线与地面之间形成夹角α,且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45°<夹角α<90°。
在上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中,所述的车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悬架,每一悬架上分别固设有主销,每一主销上分别周向转动连接有转向摆臂。车轮安装在转向摆臂上,通过转向摆臂的转动实现车轮的转向。
在上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中,所述的悬架包括安装座,在安装座上设有上悬臂和下悬臂,所述的上悬臂和下悬臂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座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主销相连,所述的上悬臂和下悬臂之间设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不仅能够提高行驶时的舒适性,并且能够在转向时提供弹性支撑,位于内转弯半径的车轮在转向时悬架缓冲后能够保证位于外转弯半径的车轮能够始终贴合地面,转弯更加安全。
在上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中,所述的缓冲机构包括轴向活动套接的上杆和下杆,所述的上杆上端与上悬臂相连,所述的下杆下端与下悬臂相连,所述的上杆和下杆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的弹簧一端作用于上杆,另一端作用于下杆。转向时,位于内转弯半径车轮上的上悬臂上的上杆和下悬臂上的下杆之间相互压缩,同时弹簧压缩,以此实现缓冲。
在上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中,所述的转向摆臂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主销套上,所述的主销套可转动地套设于主销上,所述的主销套与转向摆臂之间设有轴承。
在上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中,所述的主销的中轴线分别由下至上向车架外侧倾斜设置,两根主销呈倒八字型布置。主销的中轴线分别由下至上向车架外侧倾斜设置,两根主销呈倒八字型布置,因此主销向内倾斜,当车轮绕着主销回转时,轮胎的最低点将低于地平面,而根据反作用力,地面比车轮更坚硬,所以车架会因受力而被适度顶起,而当车轮回正时,这个力会被释放,从而辅助车轮回正,另外,除了这个作用之外,主销内倾还能够因为主销轴线延长线跟路面相交的点与车轮接触地面的那个点的距离缩短,从而使转向力臂增长,让转向更轻便。
在上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中,所述的转向摆臂上固设有刹车机构。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的优点在于:主销前倾,转向时车架更加稳定,安全性更高;两个车轮的悬架均独立,驾驶舒适性更好,且主销内倾,转向操控省力,且能够辅助车轮回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视视角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架1、悬架2、主销3、转向摆臂4、车轮安装部5、安装座6、上悬臂7、下悬臂8、缓冲机构9、上杆10、下杆11、弹簧12、主销套13、刹车机构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包括固设于车架1侧部的悬架2,在悬架2上固设有主销3,主销3上周向转动连接有转向摆臂4,主销3的中轴线由下至上向电动自行车的前进方向倾斜设置,因此主销3前倾,主销3前倾能够使车辆在转弯时车架1往内侧倾斜,从而可以抵消电动自行车在转弯时形成的离心力,使车辆更安全快速的转弯。
本实施例中,转向摆臂4上设有车轮安装部5,车轮安装部5的中轴线横向延伸设置,车轮安装部5的中轴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位于主销3的中轴线在地面上的投影的后方,因此,当电动自行车在转向时,车辆在地面的投影区域会自动偏向弯道的内侧,从而能够使人的重心位于前轮和后轮形成的区域内,进一步提升行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主销3的中轴线与地面之间形成夹角α,且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45°<夹角α<90°;车架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悬架2,每一悬架2上分别固设有主销3,每一主销3上分别周向转动连接有转向摆臂4,车轮安装在转向摆臂4上,通过转向摆臂4的转动实现车轮的转向。悬架2包括安装座6,在安装座6上设有上悬臂7和下悬臂8,上悬臂7和下悬臂8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座6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主销3相连,上悬臂7和下悬臂8之间设有缓冲机构9,缓冲机构9不仅能够提高行驶时的舒适性,并且能够在转向时提供弹性支撑,位于内转弯半径的车轮在转向时悬架缓冲后能够保证位于外转弯半径的车轮能够始终贴合地面,转弯更加安全。
具体地,缓冲机构9包括轴向活动套接的上杆10和下杆11,上杆10上端与上悬臂7相连,下杆11下端与下悬臂8相连,上杆10和下杆11之间设有弹簧12,弹簧12一端作用于上杆10,另一端作用于下杆11,转向时,位于内转弯半径车轮上的上悬臂7上的上杆10和下悬臂8上的下杆11之间相互压缩,同时弹簧12压缩,以此实现缓冲。转向摆臂4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主销套13上,主销套13可转动地套设于主销3上,主销套13与转向摆臂4之间设有轴承。
进一步地,主销3的中轴线分别由下至上向车架1外侧倾斜设置,两根主销3呈倒八字型布置,主销3的中轴线分别由下至上向车架1外侧倾斜设置,两根主销3呈倒八字型布置,因此主销3向内倾斜,当车轮绕着主销3回转时,轮胎的最低点将低于地平面,而根据反作用力,地面比车轮更坚硬,所以车架1会因受力而被适度顶起,而当车轮回正时,这个力会被释放,从而辅助车轮回正,另外,除了这个作用之外,主销3内倾还能够因为主销3轴线延长线跟路面相交的点与车轮接触地面的那个点的距离缩短,从而使转向力臂增长,让转向更轻便。此外,转向摆臂4上固设有刹车机构14。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车架1、悬架2、主销3、转向摆臂4、车轮安装部5、安装座6、上悬臂7、下悬臂8、缓冲机构9、上杆10、下杆11、弹簧12、主销套13、刹车机构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9)

1.一种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包括固设于车架(1)侧部的悬架(2),在悬架(2)上固设有主销(3),所述的主销(3)上周向转动连接有转向摆臂(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销(3)的中轴线由下至上向电动自行车的前进方向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摆臂(4)上设有车轮安装部(5),所述的车轮安装部(5)的中轴线横向延伸设置,所述的车轮安装部(5)的中轴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位于主销(3)的中轴线在地面上的投影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销(3)的中轴线与地面之间形成夹角(α),且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45°<夹角(α)<9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悬架(2),每一悬架(2)上分别固设有主销(3),每一主销(3)上分别周向转动连接有转向摆臂(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架(2)包括安装座(6),在安装座(6)上设有上悬臂(7)和下悬臂(8),所述的上悬臂(7)和下悬臂(8)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座(6)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主销(3)相连,所述的上悬臂(7)和下悬臂(8)之间设有缓冲机构(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机构(9)包括轴向活动套接的上杆(10)和下杆(11),所述的上杆(10)上端与上悬臂(7)相连,所述的下杆(11)下端与下悬臂(8)相连,所述的上杆(10)和下杆(11)之间设有弹簧(12),所述的弹簧(12)一端作用于上杆(10),另一端作用于下杆(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摆臂(4)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主销套(13)上,所述的主销套(13)可转动地套设于主销(3)上,所述的主销套(13)与转向摆臂(4)之间设有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销(3)的中轴线分别由下至上向车架(1)外侧倾斜设置,两根主销(3)呈倒八字型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摆臂(4)上固设有刹车机构(14)。
CN201721048674.4U 2016-12-31 2017-08-21 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7458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920973 2016-12-31
CN201621492097 2016-12-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74587U true CN207374587U (zh) 2018-05-18

Family

ID=623427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4867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74587U (zh) 2016-12-31 2017-08-21 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
CN20172192277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53539U (zh) 2016-12-31 2017-12-31 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277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53539U (zh) 2016-12-31 2017-12-31 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737458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53539U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9747A (zh) 可横向倾斜的多轮辙车辆
CN203888958U (zh) 可折叠车轮机构
CN102303667B (zh) 一种三轮车车架
CN105966188A (zh) 汽车防侧倾离心力滑动阻断式车体自平衡全独立悬架系统
CN207482087U (zh) 一种具有自动平衡装置的车辆
CN205769915U (zh) 三轮车
CN205469267U (zh) 一种防倾翻转弯的倒三轮机动车
CN207374587U (zh) 电动自行车的主销悬架结构
CN205769914U (zh) 用于三轮车的防侧翻偏摆机构
CN206781512U (zh) 电动客车车桥
CN207403867U (zh) 电动自行车的悬架组件
CN107472444A (zh) 电动自行车的悬架组件
CN208216913U (zh) 一种后双轮可倾斜悬挂机构及后双轮可倾斜三轮车
CN202896708U (zh) 具有防侧翻装置的三轮车
CN108438111A (zh) 一种多轮自行车稳定装置
CN208325506U (zh) 一种多轮自行车稳定装置
CN208411965U (zh) 一种电动车
CN205131489U (zh) 具有前转向立柱的反向三轮车及其前转向立柱
CN209666822U (zh) 独立驱动双轮车
CN201338661Y (zh) 减震可侧倾式机动车
CN107344589A (zh) 三轮车
CN208931515U (zh) 转向联动机构及电动代步车
CN102837745B (zh) 具有防侧翻装置的三轮车
CN207389429U (zh) 电动自行车的车轮稳定转向结构
CN202130540U (zh) 一种三轮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