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28608A - Improved interconnect for thin film photovoltaic modules - Google Patents

Improved interconnect for thin film photovoltaic modul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28608A
TW200828608A TW096136390A TW96136390A TW200828608A TW 200828608 A TW200828608 A TW 200828608A TW 096136390 A TW096136390 A TW 096136390A TW 96136390 A TW96136390 A TW 96136390A TW 200828608 A TW200828608 A TW 20082860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area
cells
substrate
reg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36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eter G Borden
Original Assignee
Applied Materi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ied Materials Inc filed Critical Applied Material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828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2860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4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including bypass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45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including thin film solar cells, e.g. single thin film a-Si, CIS or CdTe solar cells
    • H01L31/046PV module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thin film solar cells deposited on the sam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75PV cell arrays made by cells in a planar, e.g.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on a single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PV cell microarra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C 200828608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用以製作使用於薄膜光電(TF 組内之内連線的方法,尤其是關於改善内連線之技 技術允許TFPV^可被分成多個子模組=該等 可進步被互相連接在一起且/或被連接至個別的輸 【先前技術】 與其它形式之光電模組比較,如以石夕晶圓為 組,T F P v模組擁有潛在成本優勢。然而,此等指 在一些缺點,包括低效能、低可靠度及與系統設詞 相容。因此,儘管擁有潛在成本優勢,相較於石夕指 占率約90%,TF PV模組僅享有約10%之市占率< 為了能更進一步說明傳統製程之缺點,一種用 及配置TF PV模組之傳統方法將於下文說明。薄港 被沈積成型於一大型基板表面上,一般為破續\名 期間’ 一組切割線以等間隔被產生,一般多用雷务 但有時使用機械切割。組合使用切割線與連續沈相 長、串接型光電區域。 如第1A圖所示,面積可能為數平方公尺之太 基板接著被切割成大小可能為1〇〇〇χΠ〇〇公釐之多 份,以形成模組1 00。例如使用雷射刻膜,在外匿 基板表面上之薄膜也被移除以將單位格丨〇2與邊續 每一單位格可能為10公釐寬而長度即為模組之全 pv)模 術,該 子模組 出0 主的模 組亦存 平衡不 組之市 以形成 材料層 此過程 產生, 可形成 型玻璃 個小部 附近的 隔離。 長。最 5 200828608 後,終端104被連結至終端單位格102-L及102-R。
模組100之等效電路顯示於第1B圖。每一單位格102 係一具有一電流產生器1 1 2之二極體Π 0。為求簡單該模 組未示出電阻元件。如圖所示,單位格在形成期間互相串 聯。產生在第η個單位格内之光電流係為ILn。如果所有單 位格產生完全相等之光電流,則該模組在輸出端傳送此電 流。然而,如果串聯單位格之其中之一產生較小電流,將 限制在該單位格内之電流。由於串聯關係,整個模組之輸 出電流將被一相似量所限制。因此,譬如若遮蔽一單位格 之 1 0 %的部分,對應於模組區域之 〇 · 1 %的面積(假設有 1 0 0個單元條紋),可能會導致模組電流及功率(功率=電流 X電壓)因此減少1 0 %。此結果係由於多種因素造成,如遮 蔽。例如,元件在一天的開始及結束時,物體的陰影最長 而可能不一致地落在模組上,或者一屋頂上之通風口在中 午時造成陰影。其它因素包括製程變異(例如存在一沈積系 統之不一致性)及隨時間品質下降。就製程變異來說,皆曉 得小面積模組向來比大面積模組有較高的效率,這是因為 在一小範圍内比在一大範圍内更容易達到良好的一致性, 因此小面積模組之電流限制變異較大面積模組來得少。 無論電流限制是如何造成,此電流限制也會對模組造 成損害。PV單位格一般係在正向偏壓下進行操作。例如, 若互相串聯單位格中之一單位格由於遮蔽而造成電流限 制,則該單位格可能在短路條件下變成逆向偏壓。過度的 逆向偏壓會對單位格造成傷害。基於此理由,使用矽晶圓 6 200828608 内建的保護二極體。然"",將此類二極體安裝在 等二:二内係困難的,是因為使用雷射刻膜不易形成此 霞之終端。必須注意到TF PV模組常 微減輕單仏^ ㊉雨電,因而稍 格因發生反向偏壓所造成的潛在傷室 中,且礙採用傳統TFPV模組的問題為,:實際應用 有限制早位格間之相互連接區域的大小、%狀以及種類皆 Γ 因為雷射刻膜會造成邊緣受損,因此以社Μ七斗、 為增加备也 ^此較佳的方式 僅占 個單位格之相對寬度-約為一公分—如此受損部份 需要更夕立袼條紋區域相對小部份。製造較窄的單位格也會 2此田=刻膜時間並增加成本。而且,刻臈是一剝離過程, 芦=各易製造長的、直的切割,而製造接觸墊、露出底 【域或有複雜二維形狀之區域是最困難的。 因此應該認知到用以配置與連接薄膜光電膜組内之連 線過程,若能克服上述這些及其他傳統限制將可改善此類 膜、组的市場吸引力。 ί)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有關於配置與相互連接薄膜光電模組内之單 =格。根據其中一方面,模組内之單位格大小可被調整以補 償已知的製程不-致性。根據另一方面,模組被分成多個較 小且串聯之子模組,接著該些子模組間以並聯方式連接。根 據另—方面,該模組及/或子模組可能有一非矩形之形狀。 根據另一方面,較佳用光刻及蝕刻程序來形成相互連線。在 另一實施例中,接觸墊係以光罩蝕刻製程形成,該接觸墊可 7 200828608 被用來配置保護二極體以減少^遮蔽或不—致性所造成 的損害風險。在另一實施例中,保護二極體被納入為薄膜圖 樣之一部份。 本發明所提供之上述以及其它改善技術有許多優點, 其中之一為可補償干擾TF pv 供組的I程不一致性,及減 低對於遮蔽及不一致造成的品質 Μ下降的破感度,藉此增加 他們的短程及長程效能。
C u 【實施方式】 這裡將參照所附的圖示詳 砰满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 式’孩寺圖示係被提供來作為本 說明例以讓習知本領 域人士此夠據以實施。需注意 胨太鉻昍、^ 又《圖不及貫施例並無意圖 將本發明〈範圍限制在單一實 全部的說明提到或圖示内元件的;二:其…換-些或 發明中之某些元件可部份或全:::用^ 達成,因此為了择進對太恭日 使用為人熟知的元件來 θ】續進對本發明的瞭能 針對必要部份㈣明為人熟知的元件僅 免模糊焦點。在本發、砰細說明將被省略以避 # Τ /$ # ^ #明書中,一實施例僅顯示單一元 件不被視為制條件 .^ ^ 除非此處有特別說明,本發明 思圖包含使用多個相同元件之 、匕"随例,反之5F然。此 外’㈣’中請人並無意將說明書内或中請專利 2圍中的a果視為般用語或有特殊含意。再者,本發明 藉說明的方式涵蓋等同於朱老μ#、 卜 於參考此處 < 已知元件的現在及未 來之已知等同者。 8 200828608 根據其中之一般方面,本發明指出許多TF PV模組的 優點,如效能、彈性、成本及可靠度,可藉著以新的及有 效的方法來配置及/或互相連接達成。例如,本發明指出較 小面積模組由於它們有較高的製程一致性,故一般來說效 能較良好。在另一例子中,本發明指出受到非一致性影響, 正常情況下Voc變異較Isc變異小。
Ο 依據另外一般方面,本發明指出使用光刻微影處理技 術處理一 TF PV模組,可提供獨特用以配置及互相連接在 此類模組内單位格的能力。因為光刻透過一遮罩而使一整 個區域被暴露出來,所以在沒有增加成本情況下,可以製 造出任何密度之内連線以及任何形狀之内連線。只有很少 的邊緣損害且被切割區域小(幾個微米對數十或數百個微 米),因此該等單位格可以被製成相對窄。甚至,光刻微影 刻劃區之蝕刻允許底層被露出,例如如此可形成接觸或互 相連接。申請中且共同受讓給本案申請人之專利申請案編 號 11/395,080、11 /3 94,721 及 11 /3 94,723 提供執行例,該 執行例使用此種光刻微影處理以形成及互相連接TF PV模 組内之單位格,每一專利案之内容被參考納入此處。本發 明可以新的及有效的方法來發展此類處理方式。 在本發明之第一具體例中,如第2圖所示,一模組200 被分割成多個光電區域,或稱單位格2 0 2,該等單位格間 係以串聯方式連接,如同先前技術所做的。然而,不像先 前技術般所有單位格有相同面積,此等單位格的面積係將 被調整以補償已知的製程變異。 9 200828608 例如,在一些情況下欲在一數平方公尺大的大型基板 區域上達到理想的一致性係困難的。如果非一致性讓使用 者能因此利用較快的薄膜成長率或能更有效率地使用消耗 品,則這樣的非一致性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是想要的。對 於在最大功率點的單位格電流Imax的影響可能藉由製造及 測試一模組來決定。或者,例如小面積單位格可藉由將小 ' 型基板放置在一較大載體上而被形成。這些小型單位格可 ( 以被測試以勘驗出在沈積系統内的相關位置的表現。一旦 對一特定的製程中驗出Imax,則可允許調整模組内的單位 格面積以補償不一致性。 例如,假設判定出Imax在模組邊緣2公分内下降1 0 %、邊緣4公分内下降5 %以及在總邊緣區域6公分内達 到 1 %内的一致性。進一步假設在中央一致區域内之微小 單位格202-c的寬度為1公分(為了容易說明第2圖僅顯示 3單位格,但可以有更多)。依據本發明之此具體實施例, 兩個在左右邊緣最外邊的單位格202-a(為了容易說明第2 L) 圖在每一邊緣僅顯示1個單位格)係將被製成1 · 1公分寬, 如此它們的Imax會與在一致區内的單位格之Imax相等。在 每一邊緣的下兩個内部單位格2 0 2 - b係將被製成1 · 0 5公分 寬(為了容易說明第2圖在每一邊緣僅顯示1個單位格), • 以補償它們的 5 %下降值。因此,所有單位格在最大功率 . 點的電流值皆一致,而且模組由於邊緣不一致性所造成的 品質下降最小。 任何用以分割及互相連接在TF PV模組内之單位格的 10 200828608 傳統方式可以被使用在此具體實施例上,包含雷射刻 蝕刻及沈積處理。習知本領域之技藝人士在被本發明 如何決定不同單位格大小後,將可察知此類傳統方法 能被修改以獲得不同單位格大小而不是相同的單位 /J\ 〇 本發明之另一具體實施例將依據第3 A圖及第3 B ' 說明。在此具體實施例中,模組被分割成多個子模組 ζ ^ 等子模組以新的及有效的方式被連接在一起。在一 中,在每一子模組内的單位格間係以串連方式連接, 模組間係以並聯方式連接。如此作法將因為區域間之 比電流更容易達到一致,因此能改善性能。 第3 Α圖顯示此具體實施例之一例。如圖中所示 例中,模組300係將被分割成1 6個子模組3 02。如ί 圖中進一步顯示,1 6個子模組3 0 2被安排分成4組別 每個組別包含4個子模組。習知本領域之技藝人士將 到有多種分割方式且分割成各種數量之子模組是允許 ί / 並且沒有限制每一組別需包含相同數目的子模組,且 數目與每一組別所包含的子模組數目可以不相同。再 雖然無詳細顯示於圖中,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以前述 方式形成之每一子模組,其面積及内含之單位格數目 • 等。在其它具體實施例中,子模組之面積及/或其内之 . 格可變化以因應製程變異或其它因素。 一組別3 0 6的等效電路顯示於第3 Β圖。如第3 Β 示,在每一子模組302内的單位格之間相互串連,而 膜或 指導 如何 格大 圖來 ,該 例子 而子 電壓 在此 % 3Α 306, 認知 的, 組別 者, 製程 需相 單位 圖所 在每 11 200828608 一組別内的串連子模組3 02之間係以並聯方式連接。如第 3 B圖進一步所示,在此種配置下每一子模組3 0 2將因此被 連接在第一(例如輸出)共用節點 3 1 0與第二(例如接地)共 用節點3 12之間。顯而易見地,在其它組別3 0 6内之子模 組3 02可以第3 B圖所示類似方式進行配置及連接。 回到第3 A圖,四組別3 0 6間將以並聯方式被連接在 _ 一起。在此例中,達成組別間並聯係藉由將每一組的第一 ζ) 共用節點3 1 0連接至一共用輸出匯流排3 2 0。 需注意子模組的數目可以是二或以上的任何數目。然 而,選擇較大數目(> 1 〇)係較佳,這是因為如此可減低對不 一致性或模組部份遭遮蔽的敏感度,如同在建築整合型太 陽光電系統(BIPV)應用或在模組高密度區域可見,特別在 一天的開始及結束的陰影較長時段有明顯改善。 依據本發明之一方面,模組3 0 0的總電流將很可能高 於一未經分割且有相同總單位格面積之模組。在面積比整 個模組之總面積小的情形下(例如1 /1 6 ),每一子模組3 0 2 I, 將很可能比一般涵蓋全部面積之模組更有一致性。因此, 比較不可能發生在每一子模組3 0 2内之個別單位格的電流 和其它單位格電流大大不同的情形,如此可減少在一子模 組内電流限制的可能。此外,有製程缺陷或表現出大量不 " 一致性之子模組3 02將可能被侷限住以避免影響其它子模 . 組之電流。最終結果為模組3 0 0的總電流將很可能較接近 在一理想製程一致性條件下最理想的電流。依據本發明用 以維持理想電流的額外技術亦可被使用,如納入保護二極 12 200828608 體(下文將詳述)。 如上述說明,四欄3 0 6單位格間相互並聯,且這四個 輸出經由共用匯流排3 2 0相互並聯。如此可獲得並聯單位 格的優點;並聯係一較佳配置方式,其能將遮蔽、不一致 性或局部衰退所造成的影響程度降至最低。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方面,可以藉由將在每一子模組内 的單位格製作成小於四分之一寬度,而能保持模組輸出電 壓與未分割模組之電壓相同(即藉由以四的倍數增加每一 子模組内的單位格數目)。例如,一有6 0伏特輸出電壓的 未分割模組其有一單位格寬度為1公分,而分割模組3 00 將被製作成其每一單位格寬度為〇. 3 3公分。欲達成此結果 最好能使用被納入的申請中的專利案中的光刻微影技術, 以製造出約2 0至3 0微米用在相互連接區域的窄線寬。然 而,另一可能的具體實施例係使用雷射刻膜以形成一些或 全部的相互連接。 本發明之概念可包含形成非矩形形狀之單位格區域, 這在某些應用上可能是希望達成的,例如在建築整合型太 陽光電系統(B IP V)中,希望製作三角形模組以用作建築元 件。以傳統薄膜沈積成型方式不易製作三角形模組,因為 單位格紋不是固定長度,且因此電流將不一致。然而,這 些概念可製作在長度及寬度上有變化的條紋。此外,光刻 微影技術的高空間解析度可製作出非常窄的最長條紋,如 此可控制較短條紋在一有限寬度内,藉此減少當電流流過 在單位格表面並有相對高電阻之透明導體時所產生的功率 13 200828608 損失。 如第8A圖及第8B圖所示的三角形例子,條紋802之 寬度可以線性增加,因此每一條紋有相同固定面積。如此 可提供電流一致。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一例子說明於第 8 B圖中,多樣的非矩形形狀8 0 4被提供以形成一較大的非 ^ 矩形圖形。當將條紋寬度限制在一實作值時(依單位格技 ^ 術,約為1公分),使用較小子模組8 〇 4可建立一大型非矩 JT、 形形狀。次區域8 0 4可使用如第3 A圖中之模組所顯示及 說明的類似方法互相連接在一起。 一使用光刻微影技術來配置模組的方法例,如在申請 中之專利案編號1 1 /3 94723中說明的,該方法在第4圖中 被仔細說明。如第4圖所示,光電材料之堆疊402係被沈 積在一基板404上,例如沈積在一 3公釐厚之玻璃片上。 如同在申請中之專利案中所說明的,該堆疊可包含一 〇.1 微米底層’該底層對應透明金屬電極(一般為鉬)並與玻璃 基板404接觸;及一在鉬層上之2微米CIGS材料層,該 U 材料層 被一 0.07微米之Cds缓衝層覆蓋(該CIGS層或 CIGS + CdS層可被稱為半導體層)。該初始堆疊可另外包 含一在最上層的透明導體層,如摻雜有鋁的ZnO,或者選 擇之後過程再加入該透明導體層。 一 在沈積光電堆積402後,該堆積外包一光阻層(未示 - 出),該光阻層可使用如噴塗、沈浸或滾抹製程來形成,厚 度可為1至10微米且材料為shipley3612。如第4圖進一 步所不,光罩4 1 2懸浮在距離堆積402上方約1 0微米處, 14 200828608
或與堆積402接觸。光罩412包含縱(以圖示方向為基準) 線420(視設計需要,例如30微米寬及間隔約0.33至1公 分),透過該縱線光阻可被曝光。如下文之更詳細說明以及 在申請中之專利案中,此等線段420將隔離模組内之個別 單位格。然而與目前仍在申請中的專利案不同是,光罩4 1 2 進一步包含四條橫線422 (以圖示方向為基準)以及四條寬 縱線4 2 4,其用以定義子模組。在一實施例中,線段4 2 2 可為約100微米寬而線段424可為約100微米寬。光阻透 過光罩412被曝光,接著移除光罩’最後曝光光阻顯影成 形。在一些情況下線段4 2 2及4 2 4係被製成比單位格區隔 線還寬以留空間予相互金屬連線時用。 須注意用以定義個別單位格之線段4 2 0的數目可以比 第4圖所示的多得多,且線段422及424的數目將視欲產 生的子模組數目而定。許多針對圖示所提供之線段數目的 變化是允許的。 接著進行钱刻處理程序,其透過被曝光線段將堆積 402切割至基板404深度,藉此分隔單位格且將模組劃分 成多個子模組。在詳述於目前仍在申請中之專利案編號 1 1 /3 95 0 80中的一可能的實施例中,HC丨或CH3C00H溶液 被用來#刻穿透堆積402上的Zn〇層。接著使用蝕刻混合 物’如加水稀釋的h2S〇4 + ho】混合物或h2so4 + hno3 混合物’透過成形的光阻將在堆積402内的CIGS材料钱 刻至其下的金屬層。對其下的鉬層來說,可使用如pAN(^ 酸、醋酸及硝酸h3p〇4 + ch3cooh + ΗΝ03)之蝕刻液。在 15 200828608 一些情況下,可能必須在蝕刻之前,使用如νη4οη + η2ο2 之蝕刻液先作一短時間蝕刻以去除在 CIG S -鉬介面間的二 硒化鉬(Mo Se2)薄層。此等連續蝕刻形成穿透堆積 402的 隔離溝槽,其溝槽長度相應光罩4 1 2上之線段420可部份 或完全為模組之縱長(例如1公分)。此等蝕刻也形成相應 橫線422及寬縱線424並穿透堆積402的隔離溝槽,同時 將模組分割成多個子模組。
Ο 在申請中之專利案編號1 1 /3 94,723中說明的技術可進 一步用來形成在每一子模組内的單位格間相互連線,藉此 形成相互串連,如第3 B圖所說明。 使用如上文提到的申請中之專利案中說明的光刻微影 技術,除了可以定義比使用其它技術(如雷射刻膜)還更小 的相互連線區域(且因此更窄的單位格)外,還有許多的優 點。例如,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在經蝕刻以形成相應線 段42 0、422及424之隔離溝槽期間,聯合墊區域(例如區 域面積約0.1至1平方公分)也同時被定義。此等墊區域可 被使用來達成多種目的,如可連結單位格間或測試點間之 連接關係以作為模組監視,也可用來將元件連結至單位格 或單位格間。例如,如第5圖進一步所示,在經#刻以形 成在子模組500内的單位格間之隔離溝槽5 02期間,也藉 著將一小面積蝕刻至相應單位格之金屬層深度以形成墊區 域 5 0 4 〇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方面,最好能為個別串組連接外部 保護二極體,如此由於如遮蔽所造成的功率耗損將被減至 16 200828608 最低。矽模組已這樣作,且其内之許多的矽太陽能電 配置在I板上並連接在一起,但在薄膜模級内還不 做到目此’如帛5圖進一步所示,露出來的墊區域 能夠將保護二極體5〇6連接在墊區域間且依極性方 接’以便如果在墊之間的區域反向偏壓時,二極體呈鐵 例如,有一單位格在一二極體5 06之間,若相應該單 的區域被遮蔽,則該單位格會進入反向偏壓區且保護 體會斷路以將電流轉向,否則該電流可能流過光電單 並損傷該單位袼。雖然第5圖顯示保護二極體5〇6被 單位格之間,但不一定要這麼做。 位格可被配置有保護二極體。此外,不需要 單位格都包含保護二極體,也沒規定一定數 格間需配置有保護二極體。 發明仔細考慮許多用以將保護二極體連接至 。在第5圖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 一 ^ T 該二極體 元件來配置,如同表面配置印刷
太恭日曰甘 ^ 路板所做I 本發明某些其它具體實施例中, 1乐護二極體 影處理技術之一部份被製作, ^^ ^ 4處理技術被 邠早位袼間之連接。例如,如 牙7八圖所示 子模組7〇〇内之相鄰單位格的飪 挪刻步驟期間 也可被製作出以隔離相鄰單位 ’ 之區域 二極體7〇6 〇在其後的數個步 一 娜肀,接觸凡 護二極體在同時被形成,且使 ^ 用類似在申請 號11/394,721中所教授的方法炎 办成接觸凸 池被 可能 504 向連 :路。 位格 二極 位格 連接 目的 一子 的相 組内 當作 〇 當成 用以 在用 一切 以形 為了 之專 .,在 在數個 相鄰單 模組或 鄰單位 本 的方法 不連續 在 光刻微 形成相 以隔離 口 704 成保護 建立保 利案編
Lj 17
200828608 該方法中為了該些被隔離單位格形成接觸凸緣。當導 形成以將相鄰單位格連接在一起時,保護二極體也被 至相鄰單位格。在這方式下,保護二極體在不需額外 理步驟下係形成為積體元件,藉此僅需微小額外成本 形成可靠連結。 第7B圖是一沿著在第7A圖之線段7B的剖面 圖,以說明如何形成連接線以實現對單位格7 0 2來說 相反之二極體706。相鄰基板718之底層716係金屬 為了單位格702需要,一般為鉬元素,而在該單位格 内之半導體層714係CIGS。頂層712係一透明導體層 過使用在隔離切口 704處且在單位格 702與保護二 706間的接觸凸緣(未示出),保護二極體706之頂層 經由内連接線708被連接至單位格702之底層716, 極體706之底層716經由内連接線710被連接至單位相 之頂層7 1 2。以這樣的方式,保護二極體7 0 6不需使 外處理步驟便可兩極反向作連接。 需注意保護二極體706不一定要像單位格702般 在一起。另外亦需注意,雖然第7A圖顯示每一單位檐 有一保護二極體 706,但這種安排非必要且其它各種 法是可允許的。 在形成每一模組内之連線後或形成之同時可形成 理步驟,用以產生子模組3 0 2間之並聯關係。例如, 些具體實施例中,以第3 A圖之方向為準的縱向匯流 一既有組別306中提供子模組3 02間之並聯連結。 體被 連接 的處 即可 側視 兩極 層, 702 。透 極體 712 且二 ^ 702 用額 串連 702 配置 一處 在一 排在 18
Ο 200828608 更特別是,如第6圖所示,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匯流 6 02係被製造在模組之前方,並與有效單位格6 1 2 —樣 基板61 0的同一側,且匯流排6 0 2面積係相應第4圖之 段 4 24,該線段將子模組縱向分割成多組別。在一實施 中,匯流排602係由鍍鎳構成-以便能提供一有最小電阻 厚導體-且藉由被沈積與成型被連接至單位格,如此該匯 排能在適當位置終止,該位置可能是在一接觸墊處。此夕I 在模組前方也製造匯流排604,且匯流排604可被連接 匯流排6 0 2,藉此提供共用輸出匯流排,如第3 Α圖所示 匯流排 3 20。匯流排 604係形成在相應其中之一橫線 422(第 4 圖所示)的區域。如申請中之專利案編 ____(AMAT- 1 092 1 )所說明的技術可以被使用作為實施 成匯流排及將單位格及/或區域内作相互連線的替代具 實施例。 雖然第4圖並未顯示,仍可認知到子模組可進一步 單獨接地,或可以共同接地。 應注意到,子模組之連接不需要限制在模組本身内 相較於先前技術之模組有單一輸出,本發明可製造有多 出的模組,例如擁有來自每一子模組之兩個個別終端之 組,其可與外部電路通連。如此提供了許多優點。例如 在如何連接陣列方面有較大的彈性。在一實施例中,提 三個輸出:一共用輸出、一相對共用輸出的正輸出及一 對共用輸出的負輸出。因為僅需半個交流循環就完成兩 切換,因此可當作一簡單直流-交流轉換器來使用。較可 排 在 線 例 之 流 至 之 段 號 形 體 被 輸 模 供 相 極 能 19 200828608 被遮蔽之區域可能與較不可能 開,如陣列的底部與頂部隔離%?遮蔽之區域被電力區隔 大得多,藉此在模組階段可省而且,陣列可能被製作成 - Gen8基板切割成5模組,每—封敦成本;例如’與其將 不如將單-基板製成可被封裝J組面積為1平方公尺’ ψ . 1 ^ ν 、战有五輸出的模組,每一輸 出代表1平方公尺的子模組面積。 在其它具體實施例中,— Γ Ο ^ ^ , A 父換系統被建立至模組内或 在核組外部’該系統可控制 木遠擇性地將子模組連接在 一起的開關,而非有固定的遠 ,..^ . °此系統可動態量測部分 或全口P的母一模組之電流〜電 #时t w I特性,並使用電子開關來動 態將子棋組重寫在一起以使 輸出破最佳化。如此,由於缺 陷、遮蔽或其它不一致影響造 k成的貝降將被動態減至最低。 雖然本發明已依據較佳且 〃 ® a施例作特別說明,明顯 地一驾領域技術人士可在不 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下在 形式及細節上進行各種變化 &修改。本發明中隨附申請專 利範圍係意於涵蓋此類變化及修改。 【圖式簡單說明】 習知本領域之技藝人+ A ^明丁 入士在仏閱下文對於本發明之數個 特定實施例在配合附圖之今 口 t5兄明後’其對於本發明所提供之 前述及其它方面與特徵將顯而易見,其中: 第1A圖及第1B圖係TF pv模組之傳統配置說明圖; 第圖係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配置的tf PV模組說 明圖; 20 200828608 第3 A圖及第3 B圖係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配置的 TF PV模組說明圖; 第4圖說明用以處理TF PV模組之方法,該方法依據 本發明之某些方面以達成新穎的配置方式; 第5圖說明方法例,該方法依據本發明之某些方面用 以配置具有保護二極體的TF PV模組; 第6圖說明方法例,該方法依據本發明之某些方面用 以相互連接TF PV模組; 第7A圖及第7B圖說明方法例,該方法依據本發明之 某些方面用以配置具有積體保護二極體的TF PV模組;及 第8A圖及第8B圖說明依據本發明之原理所製作的非 矩形模組例。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模組 102 單位格 〇 104 終端 110 二極體 112 電流產生器 200 模組 202 單位格 300 模組 302 子模組 306 組 21 200828608 310 第一共用節點 312 第二共用節點 320 輸出匯流排 402 光電堆疊 404 基板 412 光罩 420 單位格光罩分隔線
Ο 422 子模組光罩橫線 424 子模組光罩縱線 500 子模組 502 隔離溝槽 504 墊區域 506 保護二極體 602 縱向匯流排 604 橫向匯流排 610 基板 612 有效單位格區域 702 單位格 704 隔離切口 706 保護二極體 708 相互連接線 710 相互連接線 712 透明導體層 22 200828608
714 半導體層 716 金屬層 718 基板 802 條紋 804 子模組 23

Claims (1)

  1. 200828608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薄膜光電模組,其至少包含: 一基板; 在該基板上之一第一區域,其包含二或更多 光電單位格,該等單位格被_接在第一與第二節 及 在該基板上之一第二區域,其包含二或更多 光電單位格,該等單位格被串接在不同於該第一 節點的第三與第四節點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模組,另外包含在 區域與該第二區域間之一連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模組,其中該連結 第一節點至該第三節點及連接該第二節點至該 點。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模組,其中該第一 一第一面積,該第一面積與該第二區域之一第二 小不同。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模組,其中該第一 該第二面積大小不同以便能補償製程產生的不一 的第一 點間; 的第二 與第二 該第一 連接該 第四節 區域有 面積大 面積與 致。 24 200828608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模組,其中該第一 區域包含一光電材料堆疊,且其中該堆疊包含至 屬導體層;該模組另外包含一接觸墊,其可使該 第二區域兩者之一的該金屬導體層之一部份被露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模組,另外包含至 外區域,該區域中之光電單位格被串聯連接在個 C 的節點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模組,其中該連結 域係被製造在該基板之同一表面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模組,其中該第一 節點係被連接至第一輸出終端,且該第三及第四 被連接至個別的第二輸出終端。 L)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模組,其中該第一 一非矩形形狀。 1 1. 一種用以配置一薄膜光電模組的方法,其至少包 ‘ 形成一第一區域在該基板上,其包含二或更 一光電單位格,該等單位格被串接在第一與第 間;及 及第二 少一金 第一及 出。 少一額 別不同 與該區 及第二 節點係 區域有 含: 多的第 二節點 25 200828608 形成一第二區域在該基板上,其包含二或更多的第 二光電單位格,該等單位格被串接在不同於該第一與第 二節點的第三與第四節點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另外包含形成在 模組内該第一區域與該第二區域間之一連結。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連結連接 該第一節點至該第三節點及連接該第二節點至該第四 節點。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區域 有一第一面積,該第一面積與該第二區域之一第二面積 大小不同。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所述之方法,另外包含可調整 該第一與第二面積以便能補償來自製程的不一致性。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及第 二區域包含一光電材料堆疊,且其中該堆疊包含至少一 * 金屬導體層;該方法另外包含形成一接觸墊,其可使在 該第一及第二區域兩者之一内的該金屬導體層之一部 份被暴露出來。 26 200828608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形成該連結 之步驟包含在該基板之一表面(其係與形成有該區域之 一表面相對)上製造該連結。 1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述之方法,另外包含: 0 感應該第一及第二區域之輸出;及 ^ 動態調整該區域間之連結以減少由於不一致產生 之功率耗損。 1 9. 一種薄膜光電模組,其至少包含: 一基板; 在該基板上之一區域,其包含多個光電單位格,該 等單位格在第一及第二單位格間被串接起來,該第一及 第二單位格進一步被連接至第一及第二結點,及; 其中該等單位格係由在該基板上之一光電材料堆 疊形成,而其中該堆疊包含至少一金屬導體層;該模組 另外包含一接觸墊,其可暴露出該金屬導體層之一部 份,該金屬導體層位在不同於該第一及第二單位格之一 第三單位格内。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模組,另外包含: 一第二接觸墊,其可暴露出該金屬導體層之一部 27 200828608 ϋ 份,該金屬導體層位在不同於該第一及第二單位格之一 第四單位格内;及 一二極體,其係連接在該接觸墊與第二接觸墊間且 由該堆疊材料形成。 28
TW096136390A 2006-09-29 2007-09-28 Improved interconnect for thin film photovoltaic modules TW20082860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537,285 US20080083448A1 (en) 2006-09-29 2006-09-29 Interconnect for thin film photovoltaic modul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8608A true TW200828608A (en) 2008-07-01

Family

ID=39269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36390A TW200828608A (en) 2006-09-29 2007-09-28 Improved interconnect for thin film photovoltaic module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83448A1 (zh)
JP (1) JP2010505282A (zh)
DE (1) DE112007002316T5 (zh)
TW (1) TW200828608A (zh)
WO (1) WO200804268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33280A1 (en) 2007-09-12 2018-06-13 Flisom AG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ompound film with compositional grading
US8707643B1 (en) 2007-11-08 2014-04-29 Certainteed Corporation Roofing element and roof covering comprised thereof
DE102008005283B4 (de) * 2008-01-19 2009-10-29 Schott Solar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it einem transparenten, Metalloxid beschichtetn Glasscheibe für ein photovoltaisches Modul und eine solche beschichtete Glasscheibe
JP4726962B2 (ja) * 2009-01-09 2011-07-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薄膜太陽電池アレイ
KR101031246B1 (ko) * 2009-09-16 2011-04-29 주성엔지니어링(주) 박막형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박막형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US20110073153A1 (en) * 2009-09-28 2011-03-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Photovolta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2309540A1 (de) * 2009-10-12 2011-04-13 Inventux Technologies AG Photovoltaik-Modul
HUE049949T2 (hu) * 2010-03-05 2020-11-30 Flisom Ag Eljárás és berendezés monolitikusan integrált fényelektromos modulok gyártására, valamint fényelektromos modul
DE202010013136U1 (de) 2010-12-16 2011-02-17 Malibu Gmbh & Co. Kg Dünnschicht-Photovoltaikmodul
KR101770267B1 (ko) * 2011-10-04 2017-08-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박막 태양전지 모듈
TWI506801B (zh) * 2011-12-09 2015-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太陽能電池組
DE102012024255A1 (de) * 2012-12-12 2014-06-12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Serienverschaltung von photovoltaischen Elementen zu einem Solarmodul sowie Solarmodul
KR20150057853A (ko) * 2013-11-20 2015-05-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태양 전지
JP6338990B2 (ja) * 2014-09-19 2018-06-06 株式会社東芝 多接合型太陽電池
CN107636843A (zh) * 2015-04-22 2018-01-26 泰克尼克基金会 用于制造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薄膜光伏电池的光伏面板的方法
US20170179321A1 (en) * 2015-12-21 2017-06-22 Lazar Izardel Array of unequally shaped solar panels
WO2018078642A1 (en) 2016-10-24 2018-05-03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wahati A microfluidic electrical energy harves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02662A (en) * 1941-05-27 1946-06-25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Light-sensitive electric device
US5100808A (en) * 1990-08-15 1992-03-31 Spectrolab, Inc. Method of fabricating solar cell with integrated interconnect
US5266125A (en) * 1992-05-12 1993-11-30 Astropower, Inc. Interconnected silicon film solar cell array
US5616185A (en) * 1995-10-10 1997-04-01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Solar cell with integrated bypass diode and method
JP3630967B2 (ja) * 1997-01-21 2005-03-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アレイおよび太陽光発電装置
US6441297B1 (en) * 1998-03-13 2002-08-27 Steffen Keller Solar cell arrangement
US6160215A (en) * 1999-03-26 2000-12-12 Curtin; Lawrence F. Method of making photovoltaic device
US6686533B2 (en) * 2002-01-29 2004-02-03 Israel Aircraft Industrie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solar energy to electricity
DE10239845C1 (de) * 2002-08-29 2003-12-24 Day4 Energy Inc Elektrode für fotovoltaische Zellen, fotovoltaische Zelle und fotovoltaischer Modul
US7777128B2 (en) * 2004-06-01 2010-08-17 Konarka Technologies, Inc. Photovoltaic module architecture
US7846759B2 (en) * 2004-10-21 2010-12-07 Aonex Technologies, Inc. Multi-junction solar cel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ing layer transfer and bonding techniqu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83448A1 (en) 2008-04-10
WO2008042682B1 (en) 2008-11-20
WO2008042682A3 (en) 2008-10-16
WO2008042682A2 (en) 2008-04-10
JP2010505282A (ja) 2010-02-18
DE112007002316T5 (de) 200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28608A (en) Improved interconnect for thin film photovoltaic modules
US11804557B2 (en) Solar panel
CN106165116B (zh) 带有旁路二极管的光伏模块
JP2009545175A (ja) 効率改善のための薄膜光電池モジュール配線
JP3661941B2 (ja) モノリシックバイパスダイオードおよび太陽電池ストリング装置
JPS59103383A (ja) 光起電力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2237377A (zh) 旁路二极管与薄膜太阳能模块的单片集成
US20100059098A1 (en) Monolithic photovoltaic module
US20170179324A1 (en) High-efficiency low-cost solar panel with protection circuitry
CN102054887A (zh) 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224289A (ja) 太陽電池、太陽電池の接続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8772079B2 (en) Backside contacting on thin layer photovoltaic cells
RU2745694C2 (ru) Тонкопленочный фото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модуль
KR20140054001A (ko) 랩 쓰루 접속을 갖는 광전지
JPS6213829B2 (zh)
JP6762304B2 (ja) 光電変換素子
JP2003115598A (ja) 光起電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500440A (ja) 光起電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11888077B2 (en) Photovoltaic module with back contact foil
JP6333139B2 (ja) 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光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JPS59208792A (ja) 半導体薄膜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JPS58194362A (ja) 電子デバイス
JPS593981A (ja) 薄膜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S6116579A (ja) 集積型太陽電池
JPS59123281A (ja) 光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