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21302A - 1,4-Bis(2-thienylvinyl)benzene derivatives and the use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1,4-Bis(2-thienylvinyl)benzene derivatives and the use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21302A
TW200821302A TW096127099A TW96127099A TW200821302A TW 200821302 A TW200821302 A TW 200821302A TW 096127099 A TW096127099 A TW 096127099A TW 96127099 A TW96127099 A TW 96127099A TW 200821302 A TW200821302 A TW 2008213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olymer
groups
atoms
formul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7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rne Buesing
Susanne Heun
Aurelie Ludemann
Frank Meyer
Niels Schulte
Original Assignee
Merck Paten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ck Patent Gmbh filed Critical Merck Patent Gmbh
Publication of TW200821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2130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0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9/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arbon chain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Other Resins Obtained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REA)
  •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And Polymers With Carbon-To-Carbon Bonds (AREA)

Description

200821302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新穎1,4_雙(2-噻吩基乙烯基)苯衍生物 、有關包含彼之共軛聚合物、樹枝狀聚合物、摻合物、混 合物和調配物、及有關其在電子裝置(特別是在聚合有機 發光二極體)之用途。 【先前技術】 共軛聚合物目前被密集地硏究作爲PLED(聚合發光二 極體)中之非常地有希望的材料。與SMOLED(小分子有機 發光二極體)成對比,彼等之簡單加工預示對應發光二極 體的較便宜製造。 因爲PLED通常只由發光層所組成,所以聚合物需要 其能夠合倂OLED的所有功能(電荷注入、電荷傳輸、再 結合)。因此聚合期間使用具有對應功能之不同單體。爲 了產生所有三種發光顏色,因此通常必需將某些共聚單體 共聚合成對應聚合物(參考如 WO 00/04632 1、WO 03/020790和 WO 02/077060)。因此,可能如從發藍光之 基本聚合物Γ骨架”)開始,以產生二種其他原色紅色和綠 色。 與聚合物成對比,SMOLED係由複數個符合各種功能 的層構成。包含發光體之發光層在此也存在。 OLED的最重要標準爲效率、顏色和壽命。這些性質 由發光體(等)決定性地決定。雖然pled使用發光體構成 200821302 ,但壽命和效率仍然保持,然而,顯著地落後於使用在大 面積顯示器的需求。從先前技術之用於PLED的已知材料 時常也有與壽命、效率和顏色之參數相關的缺點。 令人驚訝地,頃發現包含具有烷基或芳基取代基的 1,4-雙(2-噻吩基乙烯基)-苯之衍生物的發光結構(特別是聚 合物和樹枝狀聚合物)顯示非常高的效率和與目前參考系 統比較之增加若干數量級之壽命。 WO 2005/0 30827 A1揭述發白光聚合物。在第9頁上 ,所提議之發綠光共聚單體爲(特別是)通式IX之乙烯基 伸芳基單元
其中 Ar爲隨意地經取代之芳族或雜芳族的環系統。這^ 單元包含至少一個富電子的環系統 Ar或包含富電子取# 基之環系統Ar,如噻吩、呋喃、吡咯或經烷氧基、芳氧 基或胺基所取代之苯基。WO 2005/03 0827 A1中之特定實 例在第9頁上揭述包含二個噻吩-2,5-二基基圑和一個ι,5_ 二烷氧基-1,4-苯基基團的式M6之單體
然而,其中沒有揭示本發明之化合物。 然而,得自先前技術之乙烯基伸芳基化合物有一些缺 -6- 200821302 點,如在溶液中增加的氧化敏感性。此外頃發現烷氧基取 代基對於電洞傳輸時常不穩定。除此之外,增加的氧化敏 感性使單體/聚合物之純化更加困難。除此之外’得自先 前技術之聚合物時常顯示發光顏色轉移向黃色。 【發明內容】 本發明之目的因此爲(特別是)提供不顯示上述缺點或 上述缺點程度降低的1,4-雙(2-噻吩基乙烯基)苯之衍生物 。此目的已根據本發明藉由根據申請專利範1項之化合物 的製備達成。 【實施方式】 本發明因此係有關式I之1,4-雙(2-噻吩基乙烯基)苯 衍生物,
其中所使用之符號和指標具有下列意義: R1 至 R1G 彼此獨立地爲 H'X^X^Sp^-CN'-NC^ 、-NCS、-NCO、-OCN、-SCN、-SF5、-Si(R)3 或具有 1 至 22個C原子之直鏈、分支或環狀烷基或烷氧基基團,其 中,除此之外,一或多個非相鄰C原子可經-C(R) = C(R)-、-C 三 C·、-N(R)-、-〇-、-S-、-CO-、-CO-0-、-0-CO-、- 200821302 O-CO-O -替換,其中,除此之外,一或多個Η原子可經氟 、具有5至40個碳原子之芳基、芳氧基、雜芳基或雜芳 氧基基團替換,其各個也可經一或多個非芳族基團RU1() 取代,其中,除此之外,二或多個之基團R1-10可彼此一 起形成脂族或芳族之單環或多環的環系統,其也可與式I 中之苯環或噻吩環一起形成稠合環系統,或表示聚合物中 的連接, R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爲Η、鹵素、具有 1至22個C原子之直鏈、分支或環狀烷基鏈,其中,除 此之外,一或多個非相鄰 C原子可經-O-'-S-'-CO-、-CO-O-、-O-CO-、-0-C0-0 -替換,其中,除此之外,一或 多個Η原子可經氟、具有5至40個碳原子之芳基、芳氧 基、雜芳基或雜芳氧基基團替換,其也可經一或多個非芳 族基團R1·10取代;複數個基團R彼此及/或與另外的基團 R1^也可形成芳族或脂族之單環或多環的環系統,其也可 與式I中之苯環或噻吩環一起形成稠合環系統, X1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爲反應性基團,
Sp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爲間隔基團或單 鍵, 其中基團R1至R4中有至少一個表示隨意地經取代之 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基團。 本發明此外係有關可藉由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隨意 地與另外的共聚單體之聚合作用而獲得的聚合物或樹枝狀 聚合物,較佳地爲共軛聚合物或樹枝狀聚合物。 -8- 200821302 本發明此外係有關一種混合物,較佳地由低分子量成 分組成,其包含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和另外的一或多種發 光及/或可聚合的化合物。 本發明此外係有關一種聚合物摻合物,其包含一或多 種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或樹枝狀聚合物和隨意地包含一或 多種另外的聚合、寡聚、樹枝狀、或低分子量的物質。 本發明此外係有關一種調配物,其包含 -一或多種式I之化合物或可從其獲得的聚合物、樹 枝狀聚合物、聚合物摻合物或低分子量混合物, -一或多種溶劑及/或一或多種聚合黏合劑。 本發明此外係有關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聚合物、樹 枝狀聚合物、混合物和調配物在電子或電光裝置,特別是 有機或聚合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PLED)、有機場效應 電晶體(OFET)、有機積體電路(〇-ic)、有機薄膜電晶體 (Ο-TFT)、有機太陽能電池(〇-SC)、有機雷射二極體(〇-雷 射)、有機光伏(OPV)元件或裝置或有機光感受器(0PC)之 用途。 術語’’烷基”、”芳基”、”雜芳基”、等等也涵蓋多價基 團,如伸烷基、伸芳基、伸雜芳基、等等。 上下文中,術語”碳基團”表示包含至少一個碳原子 之單價或多價有機基團,其不含另外的原子(如-C三C-)或 隨意地包含一或多個另外的原子,如N、0、S、P、Si、 Se、As、Te或Ge (如羰基等等)。術語”烴基團”表示額外 地包含一或多個Η原子及隨意地一或多個雜原子,如N、 -9- 200821302 0、S、P、Si、Se、As、Te 或 Ge 之碳基團。 術語’’芳基’’表示芳族碳基團或從其獲得之基團。術 語’’雜芳基n表示包含一或多個雜原子的根據上述定義之” 芳基’’。 碳基團或烴基團可爲飽和或不飽和基團。不飽和基團 爲如芳基、烯基或炔基基團。具有大於3個C原子之碳基 團或烴基團可爲直鏈、分支及/或環狀且也可具有螺連接 或稠合環。 較佳碳基團和烴基團爲隨意地經取代之具有1至4 0 個,較佳地1至25個,特佳地1至18個C原子之烷基、 烯基、炔基、烷氧基、烷羰基、烷氧羰基、烷羰氧基和烷 氧羰氧基、隨意地經取代之具有6至40個、較佳地6至 25個C原子之芳基或芳氧基、或隨意地經取代之具有6 至40個、較佳地6至25個C原子之烷芳基、芳烷基、烷 芳氧基、芳烷氧基、芳羰基、芳氧羰基、芳羰氧基和芳氧 羰氧基。 另外的較佳碳基團和烴基團爲Ci-Cw烷基、C2-C4〇烯 基、C2-C4()炔基、C3-C4G烯丙基、C4-C4G烷二烯基、c4-C4〇多烯基、C6-C4G芳基、C6-C4G烷芳基、C6-C4G芳基烷 基、C6-C4G烷芳氧基、C6-C4()芳烷氧基、C6-C4G雜芳基、 c4-c4〇環烷基、C4-C4〇環烯基、等等。特佳者爲烷 基、C2-C22嫌基、C2-C22快基、C3-C22嫌丙基、C4-C22太兀 二錄基、C6-Ci2芳基、c 6 - C 2 G方基院基和C6-C2G雑方基。 另外的較佳碳基團和烴基團爲具有1至40個,較佳 •10- 200821302 地1至22個C原子之直鏈、分支或環狀烷基基團,其未 經取代或經F、Cl、Br、I或CN單取代或多取代,且其中 一或多個非相鄰CH2基圑可以0及/或S原子彼此不直接 相連之方式各自彼此獨立地經-(:(11) = (:(11)-、-(:三(:-、- N(R)-、-〇-、-S-、-CO-、-CO-0-、-O-CO-、-0-C0-0-替 換,其中R具有上述之意義。 較佳烷基基團爲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 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2-甲基丁基、正 戊基、第二-戊基、環戊基、正己基、環己基、2-乙基己基 、正庚基、環庚基、正辛基、環辛基、十二基、三氟甲基 、全氟正丁基、2,2,2-三氟乙基、全氟辛基、全氟己基、 等等。 較佳烯基基團爲如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 、環戊烯基、己烯基、環己烯基、庚烯基、環庚烯基、辛 烯基、環辛烯基、等等。 較佳炔基基團爲如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戊炔基 、己炔基、辛炔基、等等。 較佳烷氧基基團爲如甲氧基、乙氧基、2-甲氧基-乙氧 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2-甲基丁氧基、正戊氧基、正己氧 基、正庚氧基、正辛氧基、等等。 較佳胺基基團爲如二甲胺基、甲胺基、甲基苯胺基、 苯胺基、等等。 芳基基團可爲單環或多環,也就是它們可具有一個環 -11 - 200821302 (如苯基)或二或多個環,其也可稠合(如萘基)或共價連接( 如聯苯基),或包含稠合和連接環之組合。較佳者爲完全 共軛芳基基團。 較佳芳基基團爲如苯基、聯苯基、三苯基、u,: 3’,1、聯三苯-2、基、萘基、蒽、聯萘基、菲、芘、二氫芘 、筷(chrysene)、茈、稠四苯、稠五苯、苯並芘、蕗、茚 、茚並莽、螺二苐、等等。 較佳雜芳基基團爲如5 -員環,如吡咯、吡唑、咪唑、 1,2,3 -三唑、1,2,4 -三唑、四唑、呋喃、噻吩、硒吩、噁唑 、異噁唑、1,2 -噻唑、1,3 -噻唑、1,2,3 ·噁二唑、1,2,4 -噁 二唑、1,2,5-噁二唑、1,3,4-噁二唑、1,2,3-噻二唑、i,2,4-噻二唑、1,2,5-噻二唑、1,3,4-噻二唑,6-員環,如吡啶、 嗒哄、嘧啶、吡哄、1,3,5-三嗪、1,2,4-三嗪、1,2,3-三嗪 、:1,2,4,5·四嗪、1,2,3,4-四嗪、1,2,3,5-四嗪,或稠合基團 ,如吲哚、異吲哚、吲嗪、吲唑、苯並咪唑、苯並三唑、 嘌卩令、萘並咪哗 (naphthimidazole)、 啡咪口坐 (phenanthrimidazole)、卩比 H定並咪 13坐(pyridimidazole)、卩比曉 並 咪 哗 (pyrazinimid azole)、 陸 II惡 啉 並 咪 哗 (quinoxalinimidazole)、苯並 B惡 D坐、萘 B惡 Π坐(naphthoxazole) 、蒽螺 Π坐(anthroxazole)、菲螺嗤(phenanthroxazole)、異 噁唑、苯並噻唑、苯並呋喃、異苯並呋喃、二苯並呋喃、 喹啉、異喹啉、喋啶、苯並-5,6-喹啉、苯並-6,7-喹啉、苯 並-7,8 -喹啉、苯並異喹啉、吖啶、啡噻哄、啡噁畊、苯並 嗒畊、苯並嘧啶、喹噁啉、啡畊、α奈啶、氮雜咔唑、苯並 -12- 200821302 咔啉、啡啶、啡啉、噻吩並[2,3b]噻吩、I 、二噻吩並噻吩、異苯並噻吩、二苯並嗟 並噻吩,或這些基團的組合。雜芳基基團 氧基、硫烷基、氟、氟烷基或其他芳基或 〇 芳基、雜芳基、碳基團及烴基團隨意 取代基,其較佳地選自由矽烷基、磺酸基 基、胺、亞胺、腈、锍基、硝基、鹵素、 12芳基、烷氧基、羥基或這些基團的 組。 較佳取代基爲如促進溶解度之基團’ ,拉電子基團,如氟、硝基或腈’或在聚 轉移溫度(Tg)之取代基,特別是巨型基團 如第三-丁基或隨意地經取代之芳基基團。 特佳取代基,以下也稱爲"L”,爲如 CN、-N〇2、-NCO、-NCS、-OCN、-SCN、
CpC^Y1、-C( = 0)R、-N(R)2,其中 R 具有 而Y 1表示鹵素、隨意地經取代之矽烷基、 ,較佳地6至20個C原子之芳基、和具1 子之直鏈或分支院基、院氧基、院鑛基、 氧基或院氧碳氧基,其中一或多個Η原子 C1替換。
在第一個較佳體系中,X1表示適合於 C-0連接的聚合反應,如下述SUZUKI _吩並[3,2b]噻吩 〖吩、苯並噻二唑 1也可經烷基、烷 ί雜芳基基團取代 :地具有一或多個 ;、磺醯基、甲醯 Chu 烷基、C6_ 丨組合所組成之群 如烷基或烷氧基 合物中增加玻璃 (bulky group), F、C1、B r、I、- -C( = 0)N(R)2、- 如上所述之意義 具有4至40個 I* 1至22個C原 垸氧鑛基、院鑛 可隨意地被F或 與 C-C 、 C-N 或 、YAMAMOTO、 -13- 200821302 STILLE、Buchwald、Kumada 或 Sonogashira 聚合作用之 基團。 此第一類型之較佳基團x1爲鹵素,特別是Br、Cl或 I,此外-OH、-COOH ' -CY^ > -CHO ^ -CH2C1、-N(R°)2 、-Si(R〇)3、-Sn(R〇)3、-B(R〇)2、-B(OR0)2、-B(OH)2、、 CR0 = C(R0)2、-Ce CH、-O-SO2R0、-SiMe2F 或-SiMeF2, 其中 Y1表示鹵素,Me表示甲基而R。表示隨意地經取代 之烷基或芳基,其中,除此之外,二個基團RG可形成芳 族或脂族之單環或多環的環系統。較佳基團-O-SC^V爲特 別是〇-甲苯磺酸酯、〇-三氟甲基磺酸酯、0-甲烷磺酸酯 和〇-全氟丁基磺酸酯。 在第二種較佳體系中,X1表示適合於聚合作用,如自 由基或離子鏈聚合作用、聚加成作用或聚縮作用之基團, 或適合於聚合物類似反應,如聚合物主鏈上的加成作用或 縮合作用之基團。特佳者爲用於鏈聚合作用之基團,特別 是包含C-C雙鍵或C-C參鍵者,和適合於開環聚合作用之 基團,如氧雜環丁烷或環氧化物基團。 此第二種類型之較佳基團X1係選自 〇 2 / \ CH2 = CW】-COO- 、 CH2 = CW^C〇. 、 w HC —CH一 、
ch3-ch = ch_o- 、 (ch2 = ch)2· 、 CH-OCO- 、 (CH2 = CH- -14 - 200821302 CH2)2CH-OCO-、(CH2 = CH)2CH-0-、(CH2 = CH-CH2)2N-、 (CH2 = CH-CH2)2N-CO-、HO-CW2W3-、HS-CW2W3-、HW2N-> HO-CW2W3-NH- > CH2 = CW1-CO-NH- > CH2 = CH-(COO)kl-Phe-(0)k2-、CH2 = CH-(C0)kl-Phe-(0)k2-、Phe-CH = CH-、 HOOC-、OCN-和 W4W5W6Si·,其中 W1 表示 H、F、C1、 CN、CF3、苯基或具有1至5個C原子之烷基,特別是H 、Cl或CH3。W2和W3各自彼此獨立地表示Η或具有1至 5個C原子之烷基,特別是Η、甲基、乙基或正-丙基,而 W4、W5和W6各自彼此獨立地表示C1、具有1至5個C 原子之氧雜烷基或氧雜羰基烷基,W7和W8各自彼此獨立 地表示H、C1或具有1至5個C原子之烷基,Phe表示 1,4-伸苯基,其隨意地經一或多個如上所定義之基團L取 代,而k!和k2各自彼此獨立地表示〇或1。 此第二種類型之特佳基團 X1爲 CH2-CH-COO·、 ch2 = c(ch3)-coo- 、 ch2 = ch- 、 ch2 = ch-o- 、 (CH2 = CH2)2CH-OCO-、(CH2 = CH)2CH-0-、
W HC CH vv (CH2)k*|-〇- ,特別是爲乙烯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氧雜環丁 烷基團和環氧化物基團。 術語”間隔基團”(Sp)爲熟習該項技術者已知且揭述於 文獻中,參見如 Pure Appl. Chem. 73(5),888(2001)。 較佳間隔基團Sp係選自式Sp’-X’之基團,以使"X、 Sp-’’表示 X^Sp’-X’-,其中 -15- 200821302
Sp’表示具有1至20個C原子,較佳地1至12個C 原子之伸烷基,其可任意地經F、Cl、Br、I或CN單取代 或多取代,且此外其中一或多個非相鄰CH2基團可以0及 /或S原子彼此不直接相連之方式各自彼此獨立地經_ 〇 _、· S-、-NH-、-NR0-、-SiR0R00-、-CO-、-COO-、-OCO-、-OCO-O-、-S-CO-、-CO-S-、-NR0-CO-O-、-O-CO-NR0-、-NR0-CO-NR0-、-CH = CH-或-CeC-替換, X,表 tjk -Ο-、-S-、-COO-、-OCO-、-O-COO-、- C 0 -NR0-、-NR0-CO-、-NR0-CO-NR0-、-〇CH2-、-CH20-、· SCH2-、-CH2S-、-CF20-、-OCF2-、-CF2S-、-SCF2-、-CF2CH2-、-CH2CF2-、-CF2CF2-、-CH = N-、-N = CH-、-N = N·、-CH = CR0·、-CY2 = CY3-、-C 三 C-、-CH = CH-COO-、-OCO-CH = CH-或單鍵, R〇和RGG各自彼此獨立地表示H或具有1至12個C 原子之院基,及
Y2和Y3各自彼此獨立地表示Η、F、C1或CN X’較佳地爲-〇-、-S-、-CO·、-COO-、-OCO-、-0-COO-、-CO-NRG-、-nrg-co-、-NR^-CO-NR0-或單鍵。 典型間隔基團 Sp’爲如-(CH2)p-、-(CH2CH2〇)q. CH2CH2-、-CH2CH2-S-CH2CH2-、-CH2CH2-NH-CH2CH2-或-(Si RGRGQ-0)p-,其中p爲從2至12之整數,q爲從1至3 之整數而rg和rgg具有如上所述之意義。 特佳基團S p,在各情形中爲如直鏈伸乙基、伸丙基、 伸丁基、伸戊基、伸己基、伸庚基、伸辛基、伸壬基、伸 16- 200821302 癸基、伸十一基、伸十二基、伸十八基、伸乙氧基伸乙基 、伸甲基氧基伸丁基、伸乙基硫基伸乙基、伸乙基-N-甲 基-亞胺基伸乙基、1 -甲基伸烷基、伸乙烯基、伸丙烯基和 伸丁儲基。 •’鹵素”表示F、Cl、Br或I。 爲了本發明,共軛聚合物爲主要地包含sp2混成(或隨 意地也爲sp-混成)碳原子之聚合物,其在主鏈中可被對應 雜原子替換。在最簡單的情形中,此表示雙鍵和單鍵交替 存在於主鏈中,且爲了本發明目的,也意欲將包含如間位 連接之伸苯基之單元的聚合物視爲共軛聚合物。”主要地” 表示造成共軛插入的天然(隨機地)存在之缺點並不減損術 語’’共軛聚合物”的價値。此外,術語”共軛”同樣地使用在 此申請案本文中,如果主鏈包含如芳基胺單元、芳基膦單 元及/或某些雜環(也就是經由N、0、P或S原子之共軛作 用)及/或有機金屬錯合物(也就是經由金屬原子之共軛作用 )。一種類似的情形適用共軛樹枝狀聚合物。 本發明也有關部份共軛聚合物。爲了本發明,術語” 部分共軛聚合物’’表示一種包含以非共軛部分(特定共軛插 入物(如間隔基團,Sp)或分枝)彼此分隔的共軛區段之聚合 物。共軛和部分共軛聚合物也可包含共軛、部分共軛或其 他樹枝狀聚合物。 術語”樹枝狀聚合物’’在此意欲表示高度分支化合物, 其係由分支單體以規則構造鍵結至其且產生樹狀結構之多 官能中心(核心)組成。核心以及單體二者在此可採用任何 -17- 200821302 所要分支結構,其由純有機單元以及有機金屬 位化合物二者組成。’’樹枝狀聚合物’’在此一般 爲如 M. Fischer 和 F. V6gtie 所述(Angew. Ed. 1999, 38, 885) ° 芳基(氧基)和雜芳基(氧基)基團較佳地經 之L單-或多取代。 本發明之一較佳體系係有關一種式I之化 基團R1至R1G中有至少二個,特佳基團R9和 如上述定義之離去基團X1。該等化合物適合 據本發明之共軛聚合物和樹枝狀聚合物的單體 體可轉化成均聚物或與其他式I之單體或進一 應而形成共聚物。在此較佳者爲只使用產生完 物之單體。 本發明之進一步較佳體系係有關一種式I 其中基團R1至R1G之一或多個或R表示如上 團P-Sp-或表示具有至少一個取代基P-Sp-之基 合物中基團P之聚合作用或聚合物類似反應允 聚合物主鏈或側鏈中具有式I之結構的非共軛 聯聚合物。對應地,單體(其包含離去基X1以 團P二者)中之基團X1的反應首先允許製備共 聚合物,其然後藉由基團P之反應交聯。 特佳者爲一種式I之化合物,其中基團R 一、二、三或四個基團表示隨意地經取代之具 個c原子的烷基基團或隨意地經取代之具有5 化合物或配 意欲應了解 Chem ·,Int · 如上述定義 合物,其中 1 R1 ^,表示 作爲製備根 。式I之單 步的單體反 全共軛聚合 之化合物, 述定義之基 團。在該化 許製備在其 、直鏈或交 及反應性基 軛寡聚物或 1至R4中有 有1至22 至40個碳 -18- 200821302 原子的芳基或雜芳基基團,而其他基I 此外較佳者爲一種式I之化合物 -所有基團RM與Η不同, • R1與Η不同和R2·4表示Η, -R1和R2與Η不同及R3和R4表 -R1和R4與Η不同及R2和R3表 -所有與Η不同之基團R1·4表示 、芳基或雜芳基基團, -與Η不同之基團R1·4表示隨3 22個C原子的直鏈、分支或環狀烷基 -與Η不同之基團R1_4表示苯3 隨意地經一或多個(較佳地1、2或3 苯基基團較佳地在2-及/或5-位置經 較佳地在4-位置經L取代, _ R9和R10各自彼此獨立地具有對 極特佳者爲一種選自下列亞式之3 B R1·4 表示 Η。 •其中 示Η, 示Η, 隨意地經取代之烷基 S地氟化之具有1至 S或1 -萘基,其各個 個)基圑L取代; L取代,1-萘基基團 X 1所述意義之一。 ζ I化合物:
(la) -19- 200821302
其中X具有對X1所述意義之一,R”具有對R5·8所述 意義之一,而L具有上述意義之一。L在這些亞式中較佳 地表示具有1至22個,特佳地1至12個C原子之直鏈或 分支烷基或氟烷基。 式I之化合物容易以高產率得到。它們於固態顯現強 烈綠光。 式I之化合物可藉由熟習該項技術者已知或文獻中所 述的方法製備。進一步適當和較佳合成方法給予於實例中 -20- 200821302 。本發明此外係有關其中所述之方法。 與根據先前技術之材料比較,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和 從其製備之聚合物及樹枝狀聚合物具有改良之性質,特別 是顯著改良之壽命、高效率和較佳色座標。 根據本發明,式I之化合物可倂入聚合物之主鏈或側 鏈中。在倂入側鏈之情形中,式I之化合物可能與聚合物 主鏈共軛或與聚合物主鏈非共軛。 如果式I之化合物使用於合成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 則聚合物中之連接較佳地經由基團R9和R 1 G發生。對於此 類型之連接反應,較佳使用式I之單體製備,其中R9和 R1()具有對於X1所述意義之一。 在下列根據本發明聚合物之說明中,式I之化合物也 稱爲”式I之結構單元"或”式I之單元”,其中R9和Rig 及在經由其他位置連接之情形中,類似地基團R1至R8, 意欲表示聚合物中之連結(link)。 在本發明之較佳體系中,式I之單元與聚合物主鏈共 軛。此一方面可藉由以如上述之聚合物之共軛作用藉此被 保留之方法將這些單元倂入聚合物主鏈來達成。另一方面 ,這些單元也可以與聚合物之主鏈共軛存在的方式連接至 聚合物之側鏈。此爲如果該至主鏈之鍵鏈僅經由sp2混成( 或隨意地也經由sp -混成)碳原子(其也可被對應雜原子替 換)發生時之情形。然而,如果鍵鏈經由單元如簡單(硫)醚 橋聯、酯類、醯胺類或烯鏈類發生,則式1之單元定義爲 與主鏈非共軛。 -21 - 200821302 根據本發明之共軛或部份共軛聚合物及樹枝狀聚合物 較佳地包含0.01至25莫耳%之一或多種式I之單元。所 使用之量視所要達成之聚合物顏色而定。對於單色聚合物 ’ 〇 · 8至2 0莫耳%,特佳地1至1 5莫耳%,爲較佳。對於 多色聚合物,比例比較低,較佳地1 · 5莫耳%以下,特佳 地1莫耳%以下。 特佳者爲除了式I單元外也包含進一步結構單元且應 因此視爲共聚物的根據本發之明聚合物。雖然合成根據本 發明的共聚物需要進一步共聚單體,然而,它們本身不是 本發明之目的且因此應以引用之方式描述。在此也應特別 參考WO 02/077060、WO 2005/014689和其中所引用之參 考中相關的廣泛名單。這些進一步結構單元可源自如下列 種類: 組1:表示聚合物骨架之共聚單體。 組2 :增加聚合物之電洞注入及/或-傳輸性質的共聚 單體; 組3 :增加聚合物之電子注入及/或-傳輸性質的共聚 單體; 組4 :具有選自組2和組3之個別單元的組合之共聚 単體。 對於上述組別,適合且較佳單元描述於下文。 組1 一表示聚合物骨架之共聚單體: 選自組1之較佳單元爲(特別是)該等包含具有6至40 個C原子之芳族或碳環結構者。適當且較佳單元爲(特別 -22- 200821302
是)莽衍生物,如 EP 0 842 208、WO 99/543 85、WO 00/22027、WO 00/22026 或 WO 00/46321 所揭示者,此外 螺二莽衍生物,如 EP 0 707 020、EP 0 894 1 07 和 WO 03/020790 中所揭示者,或二氫-菲衍生物,如 WO 2005/0 1 468 9中所揭示者。也可能使用二或多種這些單體 單元之組合物,如WO 02/077060中所述者。能夠影響所 得聚合物之形態以及發射顏色的其他結構單元(element)也 是可能的。在此較佳者爲具有6至40個C原子之經取代 或未經取代之芳族結構或也爲二苯乙烯或雙苯乙烯基伸芳 基衍生物,如1,4 -伸苯基、1,4 -伸萘基、1,4 -或9,1 0 -伸蒽 基、1,6-、2,7-或4,9-伸芘基、伸四氫芘基、3,9-或3,1〇-伸茈基、2,7-或3,6-伸菲基、4,4’-伸聯苯基、4,4”-伸聯三 苯基、4,4’ -聯-伸萘基、4,4’·伸二苯乙烯基或4,4”-雙 苯乙烯基伸芳基衍生物。 聚合物骨架之較佳單元爲螺二苐類、茚並苐類、菲類 及二氫菲類。 選自組1之特佳單兀爲下式之二價單元,其中虛線袠 示至相鄰單元之連接: -23- 200821302
其中各位置也可經一或多個如上述定義之取代基 取代,YY表示Si或Ge,及VV表示0、S、Se。 組2-增加聚合物之電洞注入及/或-傳輸性質的共聚 -24- 200821302
這些通常爲芳族胺類或富電子之雜環類,如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三芳胺類、聯苯胺類、四伸芳基-對-伸苯二胺 類、啡噻哄類、啡噁畊類、二氫啡哄類、噻蒽類、二苯 並-封-戴奧辛類、phenoxathiynes、昨π坐類、莫類、噻吩類 、吡咯類、呋喃類和具有高HOMO(HOMO =最高佔領之分 子軌域)的含另外0-、S-或N-的雜環。然而,在此如WO 2005/017065中所述之三芳基膦類也是適當的。 選自組2之特佳單元爲下式之二價單元,其中虛線表 示至相鄰單元之連接: 又, (XI) -(Ar12)k- —N~Ar--* Ar- 、'Ar13 (Xll) …Ar^—N-< 〇 一 c?.- *Άγ—N— 〇 Ar11 (XIN) Ar11 Ar11 (XIV) - Ν——Ar Ar15 12
Ar I -N、 13 *N一Ar~-- +ArHi [ "
Ar15 (XV)
-25- 200821302
(XIX) (XX)
Rx 八
Rx (XXVI) (XXVII) (XXVIII) (XX|X) 其中Rx具有對R1上述意義之一,各種式子也可額外 地在自由位置經一或多個取代基rx取代,而其他符號和 指標具有下列意義: i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爲〇、1或2, k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爲〇、1或2,較佳 地0或1, I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爲1、2或3,較佳 地1或2,
Ar11、Ar13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爲具有2 至40個C原子之芳族或雜芳族的環系統,其可經Rx單-或多取代或也爲未經取代;可能的取代基Rx在此可能在 任何的自由位置,
Ar12、Ar14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爲Ar11、
Ar13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二苯乙烯基或t〇 1 anylene單 -26- 200821302
Ar15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爲以Ar1】揭述之 系統或具有9至40個芳族原子(C或雜原子)之芳族或雜芳 族的環系統,其可經RX單-或多取代或也爲未經取代且其 由至少二個稠合環所組成;可能的取代基Rx在此可能在 任何的自由位置。 組3 :顯著增加聚合物之電子注入及/或-傳輸性質的 共聚單體: 這些通常是缺電子芳族類或雜環類如經取代或未經取 代之吡啶類、嘧啶類、嗒畊類、吡哄類、蒽類、噁二唑類 、喹啉類、喹噁啉類或啡哄類,但也爲化合物如三芳基硼 烷類和具有低LUMO(LUMO =最低未佔領之分子軌域)之含 另外〇·、S-或N-的雜環,和二苯基酮類及其衍生物,如 揭示於如WO 05/0403 02中。 選自組3之特佳單元爲下式之二價單元,其中虛線袠 示至相鄰單元之連接:
(XXX) (XXXI) (XXXII) (XXXIII)
(XXXIV) (XXXV) (XXXVI) -27- 200821302
(XXXVII) (XXXVIII)
其中各種式子可在自由位置經一或多個如上述定義之 取代基Rx取代。 組4 :具有選自組2和組3之個別單元的組合之共聚 單體。 對於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也可能包含其中增加電洞遷 移率和電子遷移率之結構彼此直鍵結的結構之單元。然而 ,這些單元之一些發光顏色轉移至黃色或紅色。其使用在 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中因爲產生發出藍光或發出綠光因此 是較不佳的。 如果該選自組4之單元存在於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中 ,它們較佳地選自下式之二價單元,其中虛線表示至相鄰 單元之連接: 28- 200821302
(XLV) (XLVI)
-29 200821302
其中各種式子可在自由位置經一或多個如上述定義之 取代基Rx取代,符號Rx、Ar11、k和I具有上述之意義, 和YG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爲Ο、S、Se、N、P 、S i 或 G e 〇 一個以上之選自組1至4之結構單元也可能同時地存 在。 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此外同樣地可包含鍵結至主鏈或 側鏈之金屬錯合物,其通常由一或多個配位體和一或多個 金屬中心構成。 較佳者爲本根據發明之聚合物,其除了式I單元之外 ,另外也包含一或多個選自組1至4之單元。 -30- 200821302 在此較佳者爲本根據發明之聚合物,其除了式I單元 之外,也包含選自組1之單元,特佳地至少50莫耳%之這 些單元。 對於根據本發明聚合物同樣較佳者爲包含改良電荷傳 輸或電荷注入之單元,也就是選自組2及/或3之單元; 這些單元之2至30莫耳%的比例爲特佳;這些單元之2至 1 〇莫耳%的比例爲極特佳。 對於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此外特佳者爲包含選自組1 之單元及選自組2及/或3之單元,特別是至少50莫耳% 的選自組1之單元和2至30莫耳%的選自組2及/或3之 單兀。 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較佳地具有10至1 0,000個,特 佳地20至500個且特別是50至2000個重複單元。對應 樹枝狀聚合物也可具有較少重複單元。 聚合物和樹枝狀聚合物的必要溶解度(特別是)以在各 種重複單元上之取代基確定,二者皆以式I之化合物上之 取代基R1·1^且以其他重複單元上之取代基確定。 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爲包含式I之單元的均聚物或共 聚物。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可爲直鏈或分支(交聯)。除一 或多種式I,或較佳其亞式的單元之外,根根據本發明之 共聚物可能具有一或多個選自上述組1至4之進一步結構 〇 根據本發明之共聚物可具有無規、交替或段狀結構或 也具有複數個交替排列之這些結構。其中可獲得具有段狀 -31 - 200821302 結構之共聚物的方式和其進一步結構單元詳細描述於如 WO 200 5/0 1 468 8中。此以引用之方式合倂於本申請案中 。在這一點上同樣地應再強調聚合物可具有樹枝狀結構。 式I之化合物也可用作合成發紅光聚合物之發綠光共 聚單體。此外本發明因此係有關一種式I之化合物用於合 成發紅光聚合物之用途。 較佳也可使用顯著小於1莫耳%之比例的式I化合物 。因此,〇·〇1至1莫耳%之該等化合物,如發藍光或發綠 光的單元,可用於合成發白光的共聚物。爲此目的,通常 只需要小比例的發藍光或發綠光單元,如 WO 2005/03 082 8中所述。本發明因此也有關一種式I之化合 物用於合成發白光共聚物之用途。 根據本發明之發白光共聚物較佳地包含至少三種不同 重複單元,其中第一個重複單元,單元B,通常以至少10 莫耳%的比例存在且顯示發藍光,第二個重複單元,單元 G,通常以0.001至3莫耳%的比例存在於聚合物中且顯示 發綠光,和第三個重複單元,單元R,通常以0.0005至1 莫耳%的比例存在且顯示發紅光。綠色重複單元在此爲式 I之單元。然而,也可存在複數個單元R、G和B,但其中 單元G之至少一個符合式I。 發白光係由CIE色座標 x = 0.33和y = 0.33 (1931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 之色座標)定義 。然而,顏色印象(colour impression)能因人而異,表 示此範圍之鄰近的値也可仍然留下發白光之印象 -32- 200821302 (impression)。爲了本發明,發白光意欲表示發光的色座 標在以具有約(0.22 / 0.24)、(0.46 / 0.44)、(0.28 / 0.38) 和(0.37 / 0.28)的x/y色座標之點所定義的橢圓內。 爲了本申請案,發藍光重複單元B係以此單元B之均 聚合物的薄膜顯示發光(螢光或磷光)和包含10莫耳%之此 單元B和90莫耳%之2,7-[2’,3’,6’,7’-肆(2-甲基丁氧基)伸 螺二莽]基的聚合物之薄膜的發光曲線之最大値在從400 至490 nm波長範圍的方式定義。 爲了本申請案,發綠光重複單元G係以包含10莫耳 %之此單元G和90莫耳%之2,7-[2’,3’,6’,7’-肆(2-甲基丁氧 基)伸螺二荞]基的聚合物之薄膜的螢光或磷光曲線之最大 値在從490至5 70 nm波長範圍的方式定義。 爲了本申請案,發紅光重複單元R係以包含1〇莫耳 %之此單元R和90莫耳%之2,7-[2’,3’,6、7’-肆(2-甲基丁氧 基)伸螺二莽]基的聚合物之薄膜的螢光或磷光曲線之最大 値在從5 70至700 nm波長範圍的方式定義。 在此應明白地指出,爲了本發明,混合顏色,如黃色 或橘色,也歸因於發紅光或發綠光,視其發光最大値而定 〇 適當的發藍光重複單元B典型地爲通常用作聚合物骨 架之單元或用作藍光發光體之單元。這些通常是該等具有 至少一個芳族或其他共軛結構,但不會將發光顏色轉移成 綠色或紅色者。較佳者爲具有4至40個碳原子的芳族結 構,以及二苯乙烯和二苯乙炔衍生物及某些雙(苯乙烯基) -33- 200821302
伸芳基衍生物。這些將爲如下列結構單元,其可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1,4 -伸苯基、1,4 -伸萘基、1,4 ·或9,1 〇 -伸蒽基 、2,7-或 3,6-伸菲基、4,4,-伸聯苯基、4,4”-伸聯三苯基、 4,4’·聯-l,i、伸萘基、4,4’-伸二苯乙烯基衍生物或、4,5 -二 氫芘衍生物、4,5,9,10-四氫芘衍生物(如EP 0 699 699中 所揭述者)、莽衍生物(如EP 0 842 208、WO 99/54385、 WO 00/22027、WO 00/22026、WO 00/4632 1 中所揭述者) 、螺二苐衍生物(如 EP 0 707 020、EP 0 894 1 07、WO 03/020790、WO 02/077060 中所揭述者)、5,7-二氫二苯並 氧雜環庚二烯衍生物、順式-和反式-茚並莽類(如 WO 0 4/04 1 90 1或WO 04/1 1 34 1 2中所揭述者)和9,10-二氫菲衍 生物(如 WO 2005/0 1 4689中所揭述者)。除這些種類之外 ,所謂的梯形(ladder)PPPs(LPPPs)(如 WO 92/1 85 52 中所 揭述者),以及包含ansa結構之PPPs(如EP 0 690 086中 所揭述者)如在此也是適當的。不是富電子之雙-(苯乙烯基 )伸芳基衍生物也可使用於此目的。 較佳者也可爲超過一種此類型發藍光重複單元B被使 用於聚合物中。 如果聚合物,除了式I之單元之外,包含進一步發綠 光重複單元G,適合此目的之單元較佳爲該等具有至少一 個芳族或其他共軛結構和將發光顏色轉移成綠色者。發綠 光重複單元G之較佳結構係選自富電子之雙苯乙烯基芳基 及這些結構之衍生物的群組。在此不願被束縛於特定理論 ,電子供予取代產生發光之綠色轉移。進一步較佳發綠光 -34- 200821302
重複單元係選自苯並噻二唑類和對應氧衍生物、喹噁啉類 、啡噻畊類、啡噁哄類、二氫啡畊類、雙(硫·苯基)伸芳基 類、寡(伸硫苯基類)和啡哄類之群組。在此也可允許使用 複數個不同之此類型重複單元替代一個發綠光重複單元G ’在該情形中發綠光重複單元G之總比例爲最多3莫耳% 〇 適合作爲發綠光重複單元G之特佳結構爲下式之結構
(LVIII)
(LXII)
(LXIII)
(LXIV)
(LXV)
(LXVIII) (LXVII) (LXVI)
(LXIX) 其可經取代或未經取 ft ’其中下列適用於所使用之符 -35 - 200821302 號和指標: Y在每次出現時,相问或不同地,較佳爲s或〇; A/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爲選自由伸苯基 類、伸聯苯基類、伸莽類、伸螺聯蕗類、伸噻吩基類、伸 呋喃基類、伸吡咯基類組成之群組的伸芳基基團,其先決 條件爲式(LXVI)和(LXVII)中之至少一個 ArG單元必須爲 富電子的芳族單元;此係藉由從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 thionylenes、伸呋喃基類或伸吡咯基類的結構選擇此單元 或藉由此單元爲經至少一個烷氧基、芳氧基或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之胺基團或也經複數個此類型之相同或不同的基團 取代之伸苯基基團達成;
Rx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較佳爲Η、具有1 至22個C原子之直鏈、分支或環狀烷基鏈,其中,除此 之外,一或多個非相鄰C原子可經0、S、-C0-0-、或-〇-C0-0-替換,其中,一或多個Η原子也可經氟、經取代或 未經取代之具有5至40個碳原子的芳基替換,其中,除 此之外,一或多個C原子可經0、S或Ν替換; m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爲1、2、3、4或5,較 佳地1、2或3 ; 虛線鍵意欲指示聚合物中之連接;在此它們不表示甲 基基團。 適當的發紅光重複單元R較佳地爲具有至少一個芳族 或其他共軛結構和將發光顏色轉移成紅色的單元。發紅光 重複單元R之較佳結構爲該等其中富電子的單元(如噻吩) -36- 200821302 係與發綠光缺電子單元(如喹噁啉或苯並噻二_ )組合。進 一步較佳發紅光重複單元R爲包含至少四個稠合芳族單元 之系統,如紅螢烯類、稱五苯類或茈類,其較佳地經取代 ,或較佳地共軛推拉系統(經予體和受體取代基取代之系 統)或系統如絲喹立(s q u a r i n e s)或嗤卩丫 D 定酮|類,其較佳地經 取代。在此也可允許使用複數個此類型的重複單元替代一 個發紅光重複單元R,在該情形中發紅光重複單元R之總 比例爲最多1莫耳%。 適合作爲發紅光重複單元R之特佳結構爲下式之結構
(LXXHI) (LXXIV) (LXXV)
-37- 200821302 其可經取代或未經取代,其中符號和指標:具有與上述相 同之意義。 適當的發藍光、發綠光、發紅光結構單元B、G和R 原則±也是從三重態發射光之單元,也就是顯示電致發磷 光替代電致發螢光,其時常產生能源效率的增加。這些單 元在下文中稱爲三重態發光體。此類型之金屬錯合物於低 分子量〇LED的使用係描述於如μ· A. Baldo等人(八戶卩1· Phys· Lett· 1999,75,4-6)中。適合於此目的者首先爲其 包含重原子,也就是選自元素周期表的具有大於36之原 子序的原子之化合物。特別適合此目的者爲包含符合上述 條件的d或f過渡金屬之化合物。在此特佳者爲包含選自 第8至10族之元素(也就是RU、〇s、Rh、Ir、Pd、Pt)的 對應結構單元。適合於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的結構單元爲 如 WO 02/06 843 5、DE 1 0 1 1 6962、EP 1 23 9526 和 WO 2004/026886中所述之各種錯合物。對應單體揭述於 WO 02/068435 ° 在此錯合物之顏色主要由所使用之金屬、精確配位體 結構和配位體上的取代基決定。發綠光和發紅光錯合物二 者爲已知的。因此如未經取代之參(苯基吡啶基)銥(ΠΙ)發 射出綠光,而在配位碳原子之對位的給予電子之取代基( 如二芳胺基取代基)將發光轉移成橘紅色。此外,此具有 直接(沒有進一步取代)造成發橘光或深紅色光的不同配位 體結構之錯合物的衍生物爲已知的。該等配位體之實例爲 2 -苯基異喹啉、2 -苯並硫苯基吡啶或2 -萘基吡啶。 -38- 200821302 如藉由以拉電子取代基如複數個氟及/或氰基基團取 代參(苯基吡啶基)銥(π I)母結構獲得發藍光錯合物。 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通常藉由一或多種類型之單體製 備,其之至少一種單體以式I描述。適當的聚合反應爲熟 習該項技術者已知的且描述於文獻中。特別適合且較佳之 聚合反應,其全部產生C-C連接,如下: (A) SUZUKI聚合作用; (B) YAMAMOTO聚合作用; (C) STILLE聚合作用。 其中聚合作用可藉由這些方法進行之方法和其中聚合 物然後可從反應介質分離出來和純化之方法爲熟習該項技 術者已知的且和被詳細地描述在文獻中,如在 WO 03/048225 或 WO 2004/03 7887 中 ° C-C連接反應較佳地選自SUZUKI偶合、YAMAMOTO 偶合和STILLE偶合之群組。 根據本發明之樹枝狀聚合物可藉由熟習該項技術者已 知的方法或類似於其之方法製備。適當的方法描述文獻中 ,如在 Frechet,Jean M. J. ; Hawker ’ Craig J., f, Hyperbranched polyphenylene and hyper-branched polyesters: new soluble, three-dimensional, reactive polymers” , Reactive & Functional Polymers ( 1 9 9 5), 26(1-3),1 2 7-36 ; Janssen, H. M. ; Meijer,E. W.,"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endritic molecules’丨,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 999),20 (Synthesis -39- 200821302 of Polymers) , 403 -45 8 ; T o m a 1 i a. Donald A., ” Dendrimer molecules" , Scientific American ( 1 9 9 5), 272(5),62-6,W O 0 2 / 0 7 3 4 3 A 1 或 W O 2 0 0 5 / 0 2 6 1 4 4 A 1。 爲了合成聚合物和樹枝狀聚合物,需要對應單體。選 自組1至4之上述單元和類型R、G和B的合成爲熟習該 項技術者已知的且描述於文獻中,如於 WO 2005/0 1 46 89 、WO 2005/030827 和 WO 2005/030828 中。這些和其中所 引用之文獻以引用方式納入本申請案中。 另外較佳可不以純物質使用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或樹 枝狀聚合物,而改爲使用與另外的聚合、寡聚、樹枝狀、 或任所要的低分子量物質一起之摻合物(混合物)。這些可 如改良電子性質或發光本身。本發明因此也有關此類型之 摻合物。 術語”摻合物”在上下文中係指一種包含至少一種寡聚 或聚合成分之混合物。 本發明此外係有關溶液和調配物,其包含在一或多種 溶劑中的一或多種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聚合物、樹枝狀 聚合物、摻合物或混合物。其中此類型之溶液可被製備之 方法爲熟習該項技術者已知的且揭述於如W Ο 〇 2 / 0 7 2 7 1 4 、WO 0 3/0 1 9694和其中所引用之文獻中。 可使用這些溶液以便如藉由區域塗佈法(如旋轉塗佈) 或印刷法(如噴墨印刷)製備薄膜聚合物層。 包含一或多個如上所述之基團X^Sp-的式I之化合物 、包含式Ϊ之結構單元的聚合物或樹枝狀聚合物特別適合 -40- 200821302 於如藉由熱或光-誘導之就地聚合作用和就地交聯(如就地 UV光聚合作用或光圖化)的薄膜或塗層之製備,特別是適 合於結構塗層之製備。爲了該等應用,特佳者爲包含一或 多個基團X^Sp -的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聚合物或樹枝狀 聚合物,其中X1表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乙嫌基 、環氧化物或氧雜環丁烷。對應式I之化合物及其聚合物 在此可以純物質使用;然而,如上所述也可能使用這些化 合物/聚合物之混合物、調配物或摻合物。這些可有或沒 有加溶劑及/或黏合劑而使用。適合於上述方法之材料、 方法和裝置係揭述於如 WO 2005/083 8 1 2中。可能的黏合 劑爲如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丙酸酸酯、聚乙烯丁醛和 相似的,光電中性聚合物。 適當且較佳的溶劑爲如甲苯、茴香醚、二甲苯、甲基 苯甲酸酯、二甲基茴香醚、均三甲苯、四氫萘、藜蘆醇和 四氫呋喃。 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樹枝狀聚合物、摻合物和調配 物可使用於PLED中。其中可製備PLED之方法爲熟習該 項技術者已知的且以一般方法詳細揭述於 w〇 2 0〇4/0707 72中,其應對應適用於個別情形。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材料非常特別適合作爲以此 方式製備之PLED或顯示器中的電致發光材料。 爲了本發明,電致發光材料表示可用作PLED中之活 性層的材料。活性層表示在施加電場時能夠發光之層(發 光層)及/或其改良正及/或負電荷之注入及/或傳輸之層(電 -41 - 200821302 荷-注入或電荷-傳輸層)。 本發明因此也有關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樹枝狀聚合 物或摻合物在PLED (特別是作爲電致發光材料)之用途。 本發明因此同樣地係有關一種具有一或多個活性層之 PLED,其中這些活性層之至少一個包含一或多種根據本 發明之聚合物或樹枝狀聚合物。活性層可爲如發光層及/ 或傳輸層及/或電荷注入層。 本申請案本文以及下列實例係有關根據本發明之材料 在有關PLED及對應顯示器之用途。雖然此說明的限制, 熟習該項技術者無需另外的進步性也可能爲了另外用途而 將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使用於其他電子裝置,如使用於有 機場效電晶體(OFET)、有機積體電路(0-IC)、有機薄膜電 晶體(Ο-TFT)、有機太陽能電池(Ο-SC)、有機雷射二極體 (〇-雷射)、有機光伏(OPV)元件或裝置或有機光感受器 (OPC),提到但是一些應用。。 本發明同樣地係有關根據本發明之材料於對應裝置之 用途。 熟習該項技術者同樣地容易將給予於上之對於共軛聚 合物的說明應用於至共軛樹枝狀聚合物而無需另外的進步 性。本發明因此也有關此類型之共軛樹枝狀聚合物。 下列實例意欲解釋本發明而沒有限制本發明。特別地 ’根據特定實例所定義之化合物的其中所述特徴、性質和 優點也可適用於其他沒有詳細指示但落在申請專利之保護 範圍內之化合物,除非在別處另有指定。 -42- 200821302 實例1 如下製備化合物(1):
1.1 [5-(二乙氧基磷醯基甲基)-2,,5,-二-甲基聨苯-2·基 甲基]膦酸二乙基酯的製備
在160°C下50克(180毫莫耳)之2’,5’-雙-氯甲基-2,5· 二甲基聯苯於63毫升(3 6 6毫莫耳)之亞膦酸三乙基酯中加 熱直到氣體放出完成。殘留之殘餘物使用於後來的步驟中 而沒有進一步純化。 1.2 1,4-雙(-2·溴-5-乙烯基硫苯基)-2-(2,5-二-甲基苯 基)苯的製備 -43- 200821302
將31.8克(65.5毫莫耳)的[5-(二乙氧基磷醯基甲基)-21,5’-二甲基·聯苯-2-基甲基]膦酸二乙基酯最初引進225 毫升的DMF中,在保護氣體下於約5°C加入25.1 8克(262 毫莫耳)的Na〇tBu,且,於5°C下30分鐘的攪拌時間之後 ,於5°C下經15分鐘過程逐滴加入25克(131毫莫耳)的 2-溴噻吩-5-甲醛在60毫升的DMF中之溶液。1小時之後 ,於約5°C下逐滴加入75毫升的4M HC1,和用吸濾過濾 沈澱物,用MeOH洗滌和乾燥。從EtOH/甲苯(4+1)再結晶 數次產生具有>99.8%之純度(以1^-:^1^測定)和28.8克 之產率(7 9%)的於淺黃色結晶形式之產物。 實例2 如下製備化合物(2): -44- 200821302
2.1 [4-(二乙氧基磷醯基甲基)-2,5-萘-1-基苯甲基]鱗 酸二乙基酯的製備
將6.97克(13毫莫耳)的[2,5_二溴-4-(二乙氧基-磷醯 基甲基)苯甲基]膦酸二乙基酯、4.7克(27.3毫莫耳)的蔡基 硼酸、16.9克(52毫莫耳)的Cs2C03和90毫克(〇·4毫莫耳 )的Pd(OAc)2的混合物懸浮在75毫升的無水二噁烷中且 用氮飽和30分鐘。隨後加入160毫克(0·8毫莫耳)的P(t_ Bu)3,和在沸騰下加熱混合物2小時。冷卻之後,將混合 物分溶在水和乙酸乙酯之間,用水洗滌有機相很多次和經 過Na2S04乾燥,和在真空中除去溶劑。管柱層析法產生 7.2克(8 8%)的二膦酸酯之淺黃色泡沬。 2.2 1,4-雙(-2-溴-5-乙烯基硫苯基)-2,5-(卜萘基)苯的 -45- 200821302 製備
^ 8·2克(13毫莫耳)的二膦酸酯溶解在60毫升的無 水DMF中’和將溶液冷卻至5°C。隨後以小部分加入5.0 克(52笔莫耳)的Na〇tBu,逐滴加入在2〇毫升dmF中的 5·5克(28.6笔莫耳)的2_溴噻吩_5_甲醛,和於5t:下攪拌 混合物1時。接著逐滴加入25毫升的HC1,和用吸濾 過爐沈激物’用ΙΟ、乙醇和庚烷洗滌且從乙醇/甲苯(1 + 5)再結晶’產生具有> 99·9%之純度(rp_hplc)和6.6克之 產率(72%)的於黃色結晶形式之產物。 實例3至7 藉由如WO 03/048225中所述之SUZUKI偶合合成根 據本發明之聚合物P 1至P4和比較聚合物。所合成的聚合 物P 1至P 4之組成物和聚合物c 1之組成物如下: -46 - 200821302 聚合物π
50%
2% 2% 聚合物Ρ2
47- 200821302 聚合物P3
+ 聚合物P4 %
-48- 200821302 比較聚合物Cl :
20% 10% 實例8至12 :裝置例 PLED之製備 在專利文獻中已經描述聚合發光二極體之製備許多次 (參見如WO 04/03 78 87)。爲了以實施例之方式解釋本發明 ,藉由在已預先以PEDOT和電洞注入中間層塗布之IT0 基材上旋轉塗布製備包含聚合物Ρ1至Ρ4和比較聚合物 C1之PLED。(PEDOT爲一種聚噻吩衍生物(Baytron Ρ,得 自H. C· Starck,Goslar))。聚合物層之層厚爲約80 nm。 然後藉由真空沈積塗覆Ba/Al陰極(得自 Aldrich之金屬) ,且將PLED封裝和以電光期限(terms)示性。 聚合物P1至P4和C1使用於PLED時所得結果顯於 表1中。 從結果可知,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的效率比比較聚合 物的效率好。發光顏色是可比較的且壽命被顯著改良,將 -49 - 200821302 此納入考慮。此顯示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比根據先技術之 聚合物更適合使用於顯示器。 實例 聚合物 最大效率 rCd/A] U@100cd/m2 [V] CIE Γχ/yl 壽叩 fhl 8 P1 17.10 4.77 0.31/0.59 372^6000 9 P2 17.38 4.89 0.32/0.60 159(^6000 10 P3 17.09 4.63 0.34/0.59 100_000 11 P4 8.98 3.17 0.33/0.60 560_00a 12 C1 11.08 2.86 0.33/0.59 323^1500 MUX64,100 Hz,沒有相對脈衝(counterpulse) -50-

Claims (1)

  1. 200821302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式I之化合物
    其中所使用之符號和指標具有下列意義: R1至R1G彼此獨立地爲H'X^x^Sp-、 、-NCS、-NCO、-OCN、-SCN、-SF5、-Si(R)3 22個C原子之直鏈、分支或環狀烷基或烷氧 中,除此之外,一或多個非相鄰C原子可經· 、-Ce C-、-N(R)-、-0-、-S-、-CO-、-C0-0-O-CO-O-替換,其中,除此之外,一或多個Η 、具有5至40個碳原子之芳基、芳氧基、雜 氧基基團替換,其各個也可經一或多個非芳方乡 取代,其中,除此之外,二或多個之基團R1 · 起形成脂族或芳族之單環或多環的環系統,其 中之苯環或噻吩環一起形成稠合環系統,或表 的連接, R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爲Η、 1至22個C原子之直鏈、分支或環狀烷基鏈 此之外,一或多個非相鄰C原子可經-Ο -、- S CO-O-、-O-CO-、-0-C0-0 -替換,其中,除此 多個Η原子可經氣、具有5至40個碳原子之 -CN、-Ν02 或具有1至 基基團,其 •C(R)=C(R)-、-O-CO-、- 原子可經氟 芳基或雜芳 ^ 基團 R1_1() 1 ^可彼此一 也可與式I 示聚合物中 鹵素、具有 ,其中,除 -、-CO-、· 之外’ 一'或 芳基、芳氧 -51 - 200821302 基、雜芳基或雜芳氧基基團替換,其也可經一或多個非芳 族基團R1·10取代;複數個基團R彼此及/或與另外的基團 Rb1()也可形成芳族或脂族之單環或多環的環系統’其也可 與式I中之苯環或噻吩環一起形成稠合環系統’ X1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爲反應性基團, Sp在每次出現時,相同或不同地,爲間隔基團或單 鍵, 其中基團R1至R4中有至少一個表示隨意地經取代之 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基團。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R9和 R1 ^各自彼此獨立地表示X1。 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其中基團 R1·4中有一、二、三或四個基團表示隨意地經取代之具有 1至22個C原子的烷基基團或隨意地經取代之具有5至 40個碳原子的芳基或雜芳基基團,而其他基團R1·4表示 Η。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化合物,其中與Η不 同之基團R1·4表示苯基或1-萘基,其各個隨意地經一或多 個基團L取代,其中L係選自F、Cl、Br、I、-CN、·Ν02 、-NCO、-NCS、-OCN、-SCN、-C( = 0)N(R)2、-(:( = 〇)γΐ 、-C( = 0)R、-N(R)2,其中R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圔第!項 中所述之意義而Y1表示鹵素、隨意地經取代之矽烷基、 具有4至40個碳原子的芳基、及具有1至22個C原子之 直鏈或分支烷基、烷氧基、烷羰基、烷氧羰基、烷羰氧基 -52- 200821302 或院氧鑛氧基,其中一或多個Η原子可隨意地經F或Cl 替換。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化合物,其中與Η不 同之基團R1-4表示具有1至22個C原子的隨意地經氟化 之直鏈、分支或環狀烷基。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 ,其係選自下列亞式:
    (lb)
    200821302
    其中X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對χ 1所述意義 之一,R”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中對R5-8所述意義之 一,而L在各情形中彼此獨立地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項中所述之意義。 7 · —種聚合物或樹枝狀聚合物,其係從一或多種根 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至少一項之化合物獲得。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聚合物或樹枝狀聚合 物,它們包含選自伸苐基類、螺聯伸苐基類、伸二氫菲基 類、伸四氫芘基類、伸二苯乙烯基類、雙苯乙烯基伸芳基 類、1,4-伸苯基類、1,4_伸萘基類、1,4-或9,10-伸蒽基類 、1,6-或2,7-或4,9-伸芘基類、3,9-或3,10-伸茈基類、 2,7-或3,6-伸菲基類、4,4’·伸聯苯基類、4,4”-伸聯三苯基 類、或4,4’-聯-1,Γ-伸萘基類之群組的另外結構單元。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聚合物或樹枝狀聚合 物,它們包含選自三芳胺類、三芳膦類、聯苯胺類、四伸 芳基-對-苯二胺類、啡噻哄類、啡噁哄類、二氫啡哄類、 噻蒽類、二苯並-對-戴奧辛類、phenoxathiynes、咔唑類、 葜類、噻吩類、吡咯類或呋喃類之群組的另外結構單元。 -54- 200821302 1 〇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聚合物或樹枝狀聚合 物,它們包含選自吡啶類、嘧啶類、塔哄類、吡畊類、蒽 類、三芳基硼烷類、噁二唑類、喹啉類、喹噁啉類或啡哄 類之群組的另外結構單元。 11.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 0項中任一項之聚合 物或樹枝狀聚合物,它們包含至少5 0莫耳%之根據申請專 利範圍第8項的單元和2至3 0莫耳%之根據申請專利範圍 第9及/或10項的單元。 1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 〇項中任一項之聚合 物或樹枝狀聚合物,其中式I化合物之比例爲〇. 〇 1至2 5 莫耳%。 1 3 · —種摻合物,其包含一或多種根據申請專利範圍 第7至12項中至少一項之聚合物或樹枝狀聚合物及隨意 地一或多種另外的聚合、寡聚、樹枝狀、或低分子量的物 質。 1 4 · 一種由低分子量化合物所組成之混合物,其包含 一或多種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至少一項之式j 化合物及額外地一或多種發光及/或可聚合的化合物。 1 5 · —種g周配物,其包含一或多種根據申請專利範圍 第1至Η項中至少一項之化合物、聚合物、樹枝狀聚合 物、摻合物或混合物和一或多種溶劑及/或聚合黏合劑。 16· —種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至15項中至少一項 之化合物、聚合物、樹枝狀聚合物、摻合物、混合物或調 配物在電光或電子裝置之用途。 -55- 200821302 1 7 · —種裝置,其包含一或多種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 1至1 5項中至少一項之化合物、聚合物、樹枝狀聚合物、 摻合物、混合物或調配物。 1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裝置,其爲有機或 聚合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PLED)、場效電晶體(OFET) 、有機薄膜電晶體(0-TFT)、有機積體電路(0-1C)、有機 太陽能電池(0-SC)、有機雷射二極體(0-雷射)、有機光伏 (OPV)元件或裝置或有機光感受器(OPC)。 1 9· 一種製備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至少一 項之化合物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將隨意地經取代之1,4-二-鹵苯基與亞磷酸三烷酯一起加熱,及在鹼存在下使所 得膦酸酯與隨意地經取代之2-溴噻吩-5-甲醛反應。 -56- 200821302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無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
    -4-
TW096127099A 2006-07-28 2007-07-25 1,4-Bis(2-thienylvinyl)benzene derivatives and the use thereof TW20082130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35041A DE102006035041A1 (de) 2006-07-28 2006-07-28 1,4-Bis(2-thienylvinyl)benzolderivate und ihre Verwend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1302A true TW200821302A (en) 2008-05-16

Family

ID=38653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7099A TW200821302A (en) 2006-07-28 2007-07-25 1,4-Bis(2-thienylvinyl)benzene derivatives and the use thereof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236968B2 (zh)
EP (1) EP2046785B1 (zh)
JP (1) JP5221537B2 (zh)
KR (1) KR101424835B1 (zh)
CN (1) CN101490044A (zh)
DE (1) DE102006035041A1 (zh)
TW (1) TW200821302A (zh)
WO (1) WO20080119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73758A1 (en) * 2008-06-20 2011-07-21 Ricky Jay Fontaine Inflatable mattres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KR101280592B1 (ko) * 2008-07-09 2013-07-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닐그룹을 갖는 안트라센 뼈대에 기초한 고성능 유기반도체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반도체 박막 및 유기박막 전자 소자
DE102008044868A1 (de) * 2008-08-29 2010-03-04 Merck Patent Gmbh Elektrolumineszierende Polymer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sowie ihre Verwendung
KR101150507B1 (ko) * 2009-05-21 2012-05-31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엑스모양 공액형 유기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염료감응 광전변환소자 및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JP5716670B2 (ja) * 2009-11-25 2015-05-13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分散剤
CN103194213B (zh) * 2013-04-02 2015-03-18 华南师范大学 带有长烷基链的二苯乙烯咔唑结构的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3951662B (zh) * 2014-04-30 2016-05-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1,2,4-噁二唑小分子主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US10026898B2 (en) * 2015-02-18 2018-07-17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enhancing processability and charge transport of polymer semiconductors and devices made therefrom
WO2018196792A1 (en) * 2017-04-25 2018-11-01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ertical benzodithiophene-based donor-acceptor polymers for electronic and photonic applications
CN110240694B (zh) * 2019-05-20 2021-09-03 天津大学 氯取代的聚噻吩衍生物及太阳能电池
CN113620927B (zh) * 2021-08-11 2022-07-12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噻吩基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给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3571B2 (ja) * 1992-05-28 2001-10-29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0663052B1 (ko) * 1999-02-04 2007-01-02 다우 글로벌 테크놀로지스 인크. 플루오렌 공중합체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디바이스
KR100414394B1 (ko) 2001-08-16 2004-01-07 일진다이아몬드(주) 신규한 플루오렌계 발광 고분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발광소자
DE10159946A1 (de) * 2001-12-06 2003-06-18 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Prozess zur Herstellung von Aryl-Aryl gekoppelten Verbindungen
KR100515516B1 (ko) 2002-11-30 2005-09-16 신동명 발색 유기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기 발광 소자
DE10343606A1 (de) 2003-09-20 2005-04-14 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Gmbh Weiß emittierende Copolymere, deren Da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38472A (ko) 2009-04-20
US20090321686A1 (en) 2009-12-31
KR101424835B1 (ko) 2014-08-01
EP2046785A1 (de) 2009-04-15
JP5221537B2 (ja) 2013-06-26
JP2009544829A (ja) 2009-12-17
CN101490044A (zh) 2009-07-22
EP2046785B1 (de) 2013-02-27
DE102006035041A1 (de) 2008-01-31
WO2008011967A1 (de) 2008-01-31
US8236968B2 (en) 2012-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21302A (en) 1,4-Bis(2-thienylvinyl)benzene derivatives and the use thereof
KR101943289B1 (ko) 유기 전계발광 소자용 물질
JP5507084B2 (ja) 共役ポリマー、その調製及びその使用
TWI534172B (zh) 含有醛基團之聚合物,此聚合物的反應及交聯,交聯聚合物,及含有此聚合物之電致發光裝置
KR101711229B1 (ko) 적어도 1종의 방출체 화합물 및 공액 간섭 단위들을 갖는 적어도 1종의 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KR102055118B1 (ko) 치환된 올리고트리아릴아민 단위를 함유하는 중합체, 및 이들 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전자발광 소자
JP5726905B2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ポリマー、その調製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
JP5714488B2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ポリマー、その調製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
JP6437193B2 (ja) ポリマーおよび有機発光デバイス
TW201012777A (en) Compound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hen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series of blue fluorescent 2, 6-linked 9, 10-diphenylanthrylenephenylene copolym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JP2010501030A (ja) 共役ポリマー、それの調製方法及びその使用
TW201114797A (en) Polymers which contain substituted indenofluorene derivatives as structural unit,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the use thereof
TW201038533A (en) Material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TW201127866A (en) Polymers comprising structural units which contain alkylalkoxy groups, blends comprising these polymers,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comprising these polymers and blends
KR101887711B1 (ko) 유기 전계발광 소자용 중합성 재료
KR101660991B1 (ko) 저 다분산성을 갖는 신규 중합체
CN111278892B (zh) 含酰胺键基团的聚合物、混合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KR20190086550A (ko) 비대칭 반복 단위를 갖는 중합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