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15097A - Method for producing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and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producing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and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15097A
TW200815097A TW096127434A TW96127434A TW200815097A TW 200815097 A TW200815097 A TW 200815097A TW 096127434 A TW096127434 A TW 096127434A TW 96127434 A TW96127434 A TW 96127434A TW 200815097 A TW200815097 A TW 2008150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solvent
metal
fine particles
group
particle disper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7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78822B (zh
Inventor
Takuya Harada
Hidemichi Fujiwara
Kazuhiro Takashiba
Nobumitsu Yamanaka
Yusuke Yamada
Hideo Nishikubo
Takashi Unno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0749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4800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672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7932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15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5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8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882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16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 B22F9/18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with redu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 B22F9/2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with redu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starting from liquid metal compounds, e.g. solu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22F1/05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ize or surface area of the particles
    • B22F1/054Nanosized particles
    • B22F1/0545Dispersions or suspensions of nanosized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62Metallic pigments or fi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3/00Treatment in gener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C09C3/04Physical treatment, e.g. grinding, treatment with ultrasonic vibrations
    • C09C3/045Agglomeration, granulation, pelle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3/00Treatment in gener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C09C3/10Treatment with 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6Inkjet printing inks based on non-aqueous solv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52Electrically conductive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00Use of substances as emulsifying, wetting, dispersing, or foam-producing agents
    • C09K23/002Inorganic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20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 H01B1/22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comprising metal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2999/00Aspects linked to processes or compositions used in powder metallurg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9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conductive, e.g. metallic pattern
    • H05K1/092Dispersed materials, e.g. conductive pastes or inks
    • H05K1/097Inks comprising nanoparticl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sintered at low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2Glass or ceramic [i.e., fired or glazed clay, cement, etc.] [porcelain, quartz, et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nufacture Of Metal Powder And Suspensions Thereof (AREA)
  • Colloid Chemistry (AREA)

Description

20081509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由〗種或2種以上金屬、合金、以及 金屬化合物所構成之微粒子分散於特定之有機溶劑,而且 刀放('生、保存安定性等優異之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方法, 以及由該方法等所製得之微粒子分散液。 【先前技術】 已知奈米級尺寸(粒徑為丨μηι以下)之金屬微粒子,係 /、有大尺寸材料所沒有的各種特殊之特性。於是,在電子、 生化、能源等各領域上,發揮此特性之各種工學上之應用, 正珠受期待。
作為製造如此之奈米級尺寸金屬微粒子之方法,所知 者為氣相合成法與液相合成& 2種製法。此處所謂之氣相 合成法,係於氣相中導入之金屬蒸氣而形成固體金屬微粒 2之方法,另一方面,所謂液相合成法,係藉由使分散於 溶液令之金屬離子還原而使金屬微粒子析出之方法。對於 此種液相合成法’—般而言,所知者有使用還原劑(用以使 該金屬離子還原)之方法’以及電化學上,於陰極電極上進 行逛原之方法。 μ,使如此之微粒子分散於水溶液或者有機溶劑中而成之 ,粒子分散液’係被廣汎地使用於喷墨墨水、阻蝕劑、阻 火干劑、介電質圖案、電極(導體回路)圖案、電子零件之配 線圖案、導電膠(P_e)、導電性墨水、導電膜等/ · 5 200815097 在最L使用§有金屬微粒子之墨水,使配線圖案藉 由貝墨法^/成,並且供烤而形成配線之技術受到囑目。但 是,作為喷墨用之墨水,於使用含有金屬微粒子之墨水之 ^況’於墨水中長期間保持分散性是重要的。為此,有人 提案於墨水中可長期保持分散性之金屬微粒子之製造方 法。 此外’就金屬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方法,以及於將如 參此之金屬微粒子分散液塗布、乾燥後,烘烤而得到金屬薄 膜或者金屬細線之方法,公開於下述專利文獻中。 於專利文獻1,在得到銅微粒子之方法上,係揭示了 添加用以成核之鈀離子,並且添加作為分散劑之聚乙烯亞 胺於來乙一醇或者乙二醇溶液中形成含有把、粒徑5 以下之鋼微粒子,接著,於溶劑置換為乙醇與乳酸乙酯後, 使用此銅微粒子分散液,於基板上進行圖案印刷,藉由於 4%Η2_ν2氣流中進行25(rcx3小時之熱處理,形成微細之 _ 銅導電膜。 於專利文獻2,揭示了於二乙二醇中將醋酸銅加熱還 原’將所得之初級粒徑為100ηιη以下之氧化亞銅微粒子以 離心分離機回收後,使其再分散於由聚乙二醇與二乙二醇 所構成之混合溶液,而成為喷墨用墨水,以及藉由該噴墨 法塗布於基板上之後,於氮氣體環境氣氛下施行350°C/1 小日寸之熱處理,進行氧化亞銅之還原,得到金屬配線之圖 案。 於專利文獻3,揭示了使金屬奈米粒子(於該金屬之周 6 200815097 圍附著有作為分散劑之有機金屬化合物)藉由旋塗法塗布於 基板(玻璃)上,並藉由於10(rc乾燥、於25〇。以共烤而作 銀薄膜。 此外,於專利文獻4,揭示了使懸浮於二乙二醇中、 次級粒子之平均粒徑為5〇〇nm之醋酸銅濃度濃縮成為Μ 、 重量%,進一步施以超音波處理,成為導電性墨水之後, ^布於載玻片上’於還原環境氣氛35(rc,加熱i小時而 _ 得到銅薄膜。 [專利文獻1]特開2005-330552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4-277627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5-81501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2004-3 23 5 68公報 【發明内容】 於上述專利文獻1、2,專利文獻3以及專利文獻4所 馨 載以往之製造方法,具有下述問題··係以接近於2 5 0〜3 0 0 〇C聋六古 又阿之温度下作熱處理,或者於熱處理之時,必須於氫 氣等還原性氣體之環境氣氛下進行才能得到導電性金屬。 本發明人等,係鑒於上述課題,爲了得到一種其金屬 等城粒子之分散性優異,無須還原性氣體環境氣氛,即使 以比較低之烘烤溫度,在導電性與基板密合性仍優異之微 子刀政液’經過致力檢討之結果,發現若於水溶液中, N &子分散劑存在下之還原反應終了後添加凝集促進 知使该微粒子凝集、沉澱,而由水溶液分離、回收,藉 7 200815097 此除去高分子分散劑、還原劑等雜質,接$,使金屬等微 粒子分散於包含具有醯胺基有機溶劑之特定混合有機溶 ^醇冷4中,可侍到分散性與保存安定性優異,進—牛 藉烘烤而製作金屬薄膜或者金屬細線之際,導電性、基板 密合性等優異之微粒子分散液,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係一種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方法,係用以 製造⑴由金屬、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中1種或2種以上 所構成且初級粒子平均粒徑為卜⑼⑽微粒子(p)分散於 有機溶劑之微粒子分散液,其特徵為: 至少含下述(a)製程丨至(〇製程3: (a) 製程1 合解有至1種之金屬離子與使微粒子之分散性提 升之高分子分散#|(D)之水溶液中,藉由電解還原或者使用 還原劑之無電解還原,使該金屬離子還原,而形成由金屬、 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巾!種或2種以上所構成且初級粒 子之:均粒徑為1〜15〇11111之微粒子(pc),其表面被高會子 分散劑(D)所覆蓋而呈分散之微粒子分散水溶液; (b) 製程2 ’ 於製程1所製得之分散有微粒子(Pc)之水溶液中,添 加凝集促進劑(F)並且授拌,使該微粒子凝集或者沉殿之 後,由水溶液將該凝集或者沉澱之微粒子分離,而得到由 金屬、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中!種或2種以上所構成之 微粒子(P); (c) 製程3 8 200815097 中:ί:2所製得之微粒子(。),於下述任-有機溶劑 分散^刀放’得到微粒子(p)分敎於該有機溶劑之微粒子 有醯胺基之有機溶劑(a)5〜90體積%、於㈣ 以及於:厂 C之低沸點有機溶劑⑻5〜45體積%、 乂及於吊壓下沸點超過1〇(rc,且由 W μ —甘 . 丁 Υ有1或者2個 ::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之有機溶劑(c)5〜 90體積%之有機溶劑(S1);或者 =至少含具有醯胺基之有機溶劑(a)5〜95體積%,以及於 :[下濟點超過戰,且由分子中有1或者2個以上_ 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之有機溶劑(c)5〜95體積 之有機溶劑(S2);或者 (出)在常壓下沸點超過100t ’且由分子中有i或者2個以 上經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之有機溶劑⑹。 於上述第1態樣之「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方法」,進 一步可以採用下述(2)至(7)記載之態樣。 &⑺前述高分子分散劑(D),係選自聚乙烯料燒晒、 4細亞胺、聚丙稀酸、叛甲基纖維素、聚丙稀醯胺、聚 乙烯醇、聚氧化乙烯、澱粉、以及明膠之中】種或2種以 上0 鎳 飢 (3)於前述製程1之前述金屬離子係選自銅、銀、金、 、鈷、鐵、鋅、錫、鋁、鉍、鉑、铑、鈀、釕、錳、鉻、 、以及鈦之中i種或2種以上金屬之金子。 ⑷前述製程2,係於製们所製得之分散有微粒子㈣ 9 200815097 之水溶液中,添加凝集促進劑(F)並且攪拌,使該微粒子凝 集或者沉澱之後, (i)將該凝集或者沉澱之微粒子分離,並且以洗淨溶劑 (W)洗淨、回收,或者
(i i)將该滅集或者沉殿之微粒子分離、回收後,以洗淨 溶劑(W)洗淨,得到至少覆蓋於微粒子(p)表面之高分子分 散劑(D)被除去至高分子分散劑(D)與微粒子(p)之重量比(D /P)成為未滿0.001之由金屬、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中! 種或2種以上所構成之微粒子(p)。 (5)於前述製程2之凝集促進劑(F)係選自氯甲烷、二 氯甲烧、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烧、i,卜二氯乙烧、仏二 氯乙烷、Μ-二氯乙烯、丨,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 炔、氣乙醇、1,2-二氯丙烷、氯丙烯、氯丁二烯、氯苯、 氯甲苯、鄰二氯苯、間二氯苯、對二氯苯、I氯萘、点_ 氯奈、溴仿、以及溴苯之中i種或2種以上。 係水、以及 1〜6之醇 (6)於前述製程2所使用之洗淨溶劑(w), /或者分子中有至少1個以上羥基、且碳數為 或者多元醇。 ⑺於前述製程3❹之有機溶劑⑷,係選自N_甲基 乙酸胺、N -甲基甲_欧 χ ^ Τ I胺、队甲基丙醯胺、甲醯胺、Ν Ν 一 甲基乙醯胺、1,3_-甲其,1 I ^ ,-一 一甲基-2_咪唑啉酮、Ν,Ν-二甲基甲醯胺、 :甲基〜比洛燒明、六甲基碟酸三胺、Ρ比,各酮、ε己内 醜胺、以及乙醯胺之中1種或2種以上。 (8)於則述製程3使用之有機溶劑(Β),係選自以通式 200815097 R-〇-R(Rl、R2各自獨立地為燒基,碳原子數為1〜4)表示 之秘類化合物(B1)、以通式R3_OH(R3為烧基,碳原子數為 1〜句表示之醇⑽卜以通式以卜⑺別^…各自獨 也為院基石厌原子數為1〜2)表示之酉同類化合物(B3)、 以,以通4 R、(N_R7)_R8(R6、R7、R8為各自獨立之烧基或 者氫原子,碳原子數為G〜2)表示之胺類化合物(B4)之中】 種或2種以上。
(9)於刖述製程3使用之有機溶劑⑻,係選自二乙醚、 甲基丙㈣、二丙基喊、二異丙it、甲基三級丁基喊、三 級戊基甲基鱗、-7檢宜 一乙細基醚、乙基乙烯基醚、以及烯丙醚 之中1種或2種以上之醚類化合物(B1), 通自甲醇、乙醇、丙醇、2-丙醇、2 -丁醇、以及2_ 甲基_2_丙醇之中1種或2種以上之醇(B2), 選自丙酮、甲基乙基酮、以及二乙基酮之中丨種或2 種以上之1同類化合物(B3), 以及/或者選自三乙胺、以及/或者二乙胺之胺類化 合物(B4)。 (10)於刖述製程3使用之有機溶劑係選自乙二醇、 一乙一醇、1,2-丙二醇、丙二醇、込入丁二醇、込^丁 一醇、1,4-丁 二醇、2-丁烯 _l54_二醇、2,3_丁二醇、戊二醇、 己一醇、辛二醇、甘油、U,l-三羥曱基乙烷、2-乙基-2-罗工甲基-1,3-丙二醇、;i,2,6_己三醇、H3·己三醇、^仁丁 一醇、蘇糖醇、赤藻糖醇、新戍四醇、戊五醇、以及已醣 醇之中1種或2種以上。 11 200815097 (11)於前述製程3,其中,將前述由金屬、合金、以 金屬化合物中i種或2種以±所構成之微粒子(p)於有= 劑(SD、有機溶劑(S2)、或者有機溶劑(c)再分散之際,在 照射超音波。 ’' (12)前述金屬,係選自銅、銀、金、錄、姑、鐵、辞 錫鉻、飢、以及鈦之中 1種或2種以上’前述合金係由前述金屬《2種以上所構
成並且别述金屬化合物係前述金屬以及合金之氧化物 者0 一又,本發明提供一種微粒子分散液,其係(13)由金屬、 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中i種或2種以上所構成且初級粒 子之平均粒徑為卜⑽⑽之微粒子(p)分散於有機溶劑而 j者,其特徵在於:該分散液中,覆蓋於微粒子(p)表面之 问刀子分散劑(D)與微粒子(P)之重量比(D / p)為未滿 0.01,該有機溶劑,係 • ⑴至少含具有醯胺基之有機溶劑(A)5〜90體積%、於常壓 下沸點為20〜100它之低沸點有機溶劑(B)5〜45體積%、 以及於常壓下彿點超過10(rc,且由分子中有i或者2個 Μ上之經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之有機溶劑(⑶ 〜90體積%之有機溶劑(S1);或者 至少含具有醯胺基之有機溶劑(A)5〜95體積%、以及於 常屋下滞點超過1〇〇<t,且由分子中有1或者2以上羧基 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之有機溶劑(c)5〜95體積% 之有機溶劑(S2);或者 12 200815097 (111)在常壓下沸點超過loot ’且由分子中 上之羥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有1或者2個以 下,有稱為第2態樣之情形)。 機溶劑(〇° (以 於上述第2態樣之「微粒子分散液、 為下述(14)至(18)所記載之態樣。 *步可以作 (14) 前述高分子分散劑(D),係 取π… 來乙烯吡咯烷酮、 永乙烯亞胺、聚丙烯酸、羧曱基纖取 7檢萨取& , 承來丙烯醯胺、聚 乙烯知、伞氧化乙焯、澱粉、以及明 4 <甲1種或2種以 上0 (15) 前述有機溶劑(Α)係選自队 τ丞乙胺、Ν_甲基甲 胺、Ν-甲基丙酸胺、曱醯胺、 一 肀基 、 二甲基-2-咪唑啉酮、N,N-二甲基 9 , 畑Γ “甲基_2-吡咯焓 酮、六甲基磷酸三胺、2_吡咯酮、 u n 胺、以及乙醯 胺之中1種或2種以上。 m (16) 前述有機溶劑(B),係選自以通式ri_〇_r2(r丨、y 各自獨立地為烷基,碳原子數為 1 ~表不之醚類化合物 ⑻)、以通式R3_〇H(R3為院基,碳原子數為卜似干之
醇(B2)、R4-C(=0)_R5(R4、R5各自獨立地為貌基,碳原子 數為1〜2)表示之酮類化合物(B3),以及以通式R6_(N_R RW、R7、R*各自獨立地為烷基,或者氫原子,碳原子數 為〇〜2)表示胺類化合物(B4)之中1種或2種以上。 (17)前述有機溶劑(c),係選自乙二醇、二乙二醇、! 2_ 丙二醇、1,3-丙二醇、丨,2_丁二醇、丨,3-丁二醇、1仁丁二 醇、2-丁烯n、2,mnn、i 13 200815097
二醇、甘油、1,1,1-三經甲基乙烧、2_乙基_2_W 丙二醇、1,2,6 -己三醇、j e . ^ . _ ,2,3-己二醇、:ι,2,4-丁三醇、蘇糖 醇、赤藻糖醇、新戊四醇、戊五醇、以及已醣醇之中u 或2種以上。 (18)刖述金屬’係選自銅、銀、金、鎳、鈷、鐵、鋅、 錫鋁、鉍、鉑、铑、鈀、釕、錳、鉻、釩、以及鈦之中 1種或2種以上,前述合金係由2種以上前述金屬所構成 之合金,並且前述金屬化合物為前述金屬以及合金之氧化 物0 以下’在本發明中’有時將「由金屬、合金、以及金 屬化合物巾1種或2種以上所構成之微粒子」中之全屬、 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合併記載為「金屬等」,有時將製 程1之由還原反應水溶液所形成之金屬等微粒子記载為「微 ,子㈣」’有時將已進行除去高分子分散劑( 屬等微粒子’記載為「微粒子(p)」,有時「微粒子(pc)盥 微粒子(P)」不作區別而記载為「微粒子」。 ’、 此外’可各自將具有醯胺基之有機溶劑(A)記载為「有 機 >谷劑(A)」、於常壓下沸 I 。 劑(B)記載為「有機溶,;…:°°C之低彿點有機溶 且由分子中有^者2 ㈣下沸點超過1〇代, ^ 個以上羥基之醇以及/或 所構成之有機溶劑(C)記载為「有機溶劑(〇」、將 二 分散於有機溶劑中而得到微粒子分散機( ⑻)、有機溶綱以及有機溶劑(c)」合併”;,谷劑 明之有機溶劑等」。 ° 1為本發 14 200815097 此外,於本發明之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方法,微粒子 ㈣’係於水溶液中,在提升微粒子之分散性之高分子分 散劑⑼存在下,藉由液相還原反應製造,於該還原反應終 了後不使高分子分散劑(D)析出,而添加凝集促進劑(F), 使微粒子在水溶液中凝集或者沉澱,而分離、回收。因此,
可高效率地除去高分子分散劑⑼等之雜質,而回收微粒子 (P)。將以如此方式回收之微粒子(p)再分散於本發明之有 機冷劑寺(有機溶劑(S1)、有機溶劑(s2)、或者有機溶劑⑹) 所製得之微粒子分散液,藉由喷墨法配置於.基板上,乾燥、 、’、烤除無/員還原性氣體環境氣氛,即使於比較低的温 度烘烤也可以得到具有優異之導電性與基板密合性之金屬 薄膜、金屬細線等。 山,此外於本發明之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方法,作為使 微粒子(P)再分散之有機溶劑,由於使用上述有機溶劑 (S1)、有機溶劑(82)、或者有機溶劑,微粒子(p)之分散 性、分散效率、保存安定性、凝集再分散性等極為優異。 若將本發明之微粒子分散液使用於噴墨用之墨水組成 物,由於分散性與保存安定性優異,亦可以防止於墨水匣 贺頭之微粒子金屬阻塞。 【實施方式】 [1]第1態樣之「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方法」 (1)關於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方法(以下,有稱為本發 明之方法之情形) 15 200815097 本發明第1態樣之「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方法」,係 用以製造由金屬、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中ι種或2種以 上所構成且初級粒子之平均粒徑為卜⑽咖之微粒子(p) 分散於有機溶劑中而成之微粒子分散液,其特徵為:至少 包含下述(a)製程1至(c)製程3 : (a) 製程1 於/合解有至v 1種之金屬離子與使微粒子之分散性提 升之高分子分散劑(D)之水溶液中,藉由電解還原或者使用 還原劑之無電解還原,使該金屬離子還原,而形成由金屬、 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中1種或2種以上所構成且初級粒 子^均粒控為卜⑼咖之微粒子(pe),其表面被高分子分 散劑(D)所覆蓋而呈分散之微粒子分散水溶液; (b) 製程2 於製程ι所製得之分散有微粒子(Pc)之水溶液中,添 t凝集促㈣l(F)並拌,使該微粒子凝集或者沉殿之 二由水洛液將該凝集或者沉激之微粒子分離,而得到由 金屬、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 微粒子(P); 屬“物中1種或2種以上所構成之 (C)製程3 t製程2所製得之微粒子(P),於下述任—有機溶劑 液冉刀放’得到微粒子(p)分散於該有機溶劑之微粒子分散 :):少含具有酸胺基之有機溶劑⑷5〜9〇體積%、於常壓 '點為20〜1〇〇t之低沸點有機溶劑(B)5〜45體積%、 16 200815097 以及:常壓下彿點超過航’且由分子中有“戈 以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之有機溶劑(c)5〜 9〇體積%之有機溶劑(S1);或者 :點超過1GG°C,且由分子中有1或者2個以上經 土之m /或者多π醇所構成之有機溶 %之有機溶劑(S2);或者 體積 即)在常壓下沸點超過戰,且由分子中有i或者… 上經基之醇以及/或者多謂所構成之有機溶劑(〇。 上述本發明之方法,其特徵,特別是於水溶液中,在 付到由金屬、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巾1種或2種以上所 ,成之微粒子(Pc),自該微粒除去高分子分散劑⑼等之雜 f,使該微粒子(p)再分散於分散性優異之本發明有機溶劑 寻。以下,於本發明之方法,針對金屬、合金、以及金屬 化合物,以及製程i至製程3作説明。 (2)金屬、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 於本毛明可使用之「金屬、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 並非為特別受制限者,可按照目的、用途適當地選定,例 如可由廷自銅、銀、金、鎳、鉛、鐵、辞、錫、銘、Μ、 始錢、把、釕、短、絡、飢、鈦等中1種或2種以上之 至屬&等之金屬2種以上所構成之合金、以及該等之金 屬之中1種或2種以上之金屬化合物等選定。 另外於上述金屬化合物,亦包含金屬以及合金之氧 17 200815097 化物。 製造本發明之微粒子時,火 之氧化物,特収例如鋼為首^逐漸含有金屬以及合金 說报少完全不包含氧化物百之過渡金屬粒子之情況’可 此情況之氧化程度係依昭 環境氣氛,温度子生成時収保管時之 ,,^ ^ ^ 有所不同,有僅於微粒子之 取上層表面溥溥地被氧化, η ^ ^ ^ V ^ ^ 円側為金屬原樣之情況,亦有 被粒子絶大部分被氧化之 八铷^ ^ 本發明所提到之「金屬化 」係將如此各種各樣氧化狀態之粒子全部包含。 於上述金屬之中,以選自 中工種或2種以上金屬,或者由、以及AU等金屬之 成之合金者為佳。 者由^之金屬2種以上所構 (3)關於製程1至製程3 (a)製程1 4 /程卜係、「於溶解有至少1種之金屬離子,與使微 =之分散性提升之高分子分散劑⑼之水溶液中,藉由電 解還原或者使用還原劑之盈電解 刎之…私解逖原,使該金屬離子還 而形成由金屬、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之中i種或2 種以上所構成且初級粒子平均粒徑為卜⑼㈣之微粒子 ㈣’其表面被高分子分散劑⑼覆蓋而呈分散之微 散水溶液」。 、料上述電解還原或者使用還原劑之無電解還原等之 液相還原反應’若可形成初級粒子平均粒徑為卜⑼⑽ 之微粒子(Pc),則電解還原與無電解還原之任一者皆可採 18 200815097 用’該電解還原與無電解還原方法,係可 徠用公知之方 —藉由該液相還原反應,形成表面被高分子分散劑⑼覆 蓋、分散於水溶液中之微粒子(Pc)。 (卜1)關於金屬離子 於製程1所使用之「至少1種之金屬離子」,係前述 金屬之金屬離子。 馨 形成前述金屬離子之金屬鹽,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 例如:氯化物、硝酸鹽、亞硝酸鹽、硫酸鹽、銨鹽、醋酸 鹽等之金屬鹽。 (a-2)關於高分子分散劑(D) 於本發明,在使至少丨種之金屬離子於液相還原,而 形成由金屬、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中1種或2種以上所 構成之微粒子(Pc)之時,使用高分子分散劑(D)。 高分子分散劑(D),係具有對水之溶解性,並且,以將 φ 在反應系中析出之金屬等所構成之微粒子表面加以覆蓋的 形式存在’具有防止金屬專微粒子之凝集,維持分散性良 好之作用。 作為高分子分散劑(D)所能使用者會取決於其化學構 造’惟只要為分子量100〜100,000程度、對水有溶解性、 且於水溶液中可使由金屬離子藉還原反應所析出之金屬等 微粒子良好地分散者皆可使用。 作為高分子分散劑(D),係以選自聚乙烯吼咯烷酮、聚 乙稀亞胺等之胺類高分子;具有聚丙烯酸、鲮甲基纖維素 200815097 專之魏基之奴II化合物系高分子;聚丙晞酿胺等之丙稀醯 胺;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此外還有澱粉、以及明膠之 中1種或2種以上者為佳。 就上述例示之高分子分散劑(D)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 舉聚乙烯吼洛烧酮(分子量:1〇〇〇〜5〇〇,〇〇〇)、聚乙烯亞胺(分 子量:100〜100,000)、羧甲基纖維素(鹼纖維素之羥基>^ 鹽被魏曱基取代之取代度:0.4以上、分子量:1〇〇〇〜
100.000) 、聚丙烯醯胺(分子量·· 1〇〇〜6,〇〇〇,〇〇〇)、聚乙烯 醇(分子量:1000〜100,000)、聚乙二醇(分子量:1〇〇〜 50.000) 、聚氧化乙稀(分子量:5M⑽〜9⑽,⑽〇)、明膝(平 均为子量· 61,0〇〇〜67,000)、水溶性之殿粉等。 於上述括弧内表示各自之高分子分散劑(D)之數量平均 分子量,而在如此之分子量範圍者,係具有水溶性,故於 本發明可適當制。此外,亦可將料2独上混合使用。 另外,网分子分散劑(D)之添加量,亦與由還原反應水 溶液所生成之金屬等微粒子之濃度有關,而係以對於該金 屬等之微粒子⑽重量份,卜5_重量份為佳,5〜獅 重量份為較佳。當高分子分散劑⑼之添加量為未滿前述^ 重量份,則有無法充分得到抑制凝集效果之情況,另一方 =於超過前述之5_重量份之情況下,於還原反應終 了後添加凝集促進齋|,除本古八 除去间分子分散劑(D)之際,有發生 不佳情況之可能。 (a-3)關於電解還原 於電解還原之情況 、使用還原劑之無電解還原 下,係在設於含金屬離子水溶液中 20 200815097 之陽極與陰極間施加電位,藉此,於陰極付近形成表面被 门刀子刀政劑(D)覆蓋之微粒子(pc)。就使用於無電解還原 之h况下較佳還原劑之例子,可列舉硼氫化鈉、聯氨、二 曱胺基硼烷、三甲胺基硼烷等,亦可以併用該等之2種以 上0 藉由有使用前述還原劑之公知的液相還原反應,形成 表面被高分子分散劑(D)覆蓋之微粒子(Pc)。另外,於液相 • 還原反應水溶液,亦可配合親水性溶液作為反應溶劑。 U-4)關於微粒子(p)之初級粒子平均粒徑 猎由上述金屬離子之液相還原反應所生成之微粒子 初級粒子平均粒徑,係Η遍m。於此處,初級粒子平均 粒徑,意指構成次級粒子之各個金屬等微粒子之初級粒子 直徑。該初級粒子直徑,係可使用電子顯微鏡測定。另外, 平均粒徑,係意指初級粒子之數目平均粒徑。 微粒子(p)之初級粒子平均粒徑,係卜⑽⑽,而由 _製造與使用等之實用層面來看,係以卜刚⑽之 為#。 、; 另外,微粒子(P)之初級粒子平均粒徑之控制,係可於 金屬離子 '高分子分㈣⑼、還原劑之種_配合濃度之 調整,以及使金屬離子進行還原反應之際拌速度^ 度、時間、PH等之調整而進行。具體而言,例如於無電: 之液相還原反應之情況下,當於水溶液中,聚乙烯吡咯俨 酮⑽,數量平均分子量約测)之存在下,將金屬離二 酸銅等)以硼氫化鈉還原之際,只要還原温度為8 曰 21 200815097 度即可彳于到初級粒子平均粒徑為1 〇〇nm之銅微粒子。 (a_5)關於液相還原反應 本發明之微粒子(Pc),係藉由於溶解有高分子分散劑⑴) 之水/合液中,將金屬離子還原,形成金屬等之微粒子,可 改良金屬等微粒子之分散安定性。 、於此,於本發明所謂「溶解有高分子分散劑(D)之水溶 液中」,通常係表示:於預先溶解有本發明之高分子分散 • 劑(D)之反應系中添加金屬離子與還原劑,然而,亦可使高 分子分散劑(D)、金屬離子、以及還原劑各自於其他容器$ 溶解於水溶液,接著各自添加於其他的反應容器進行還原 反應。 ^ 於本發明之高分子分散劑(D)係有提升金屬等微粒子之 刀放安疋性,提升金屬等微粒子生成產率之效果,故以於 微粒子(PO形成之際或者剛形成之後,存在於反應系者為 佳。 φ (b)製程2 製程2,係「於製程丨所製得之分散有微粒子(pc)之水 溶液中,添加凝集促進劑(F)並且攪拌,使該微粒子凝集或 者/几澱之後,由水溶液將該凝集或者沉澱分離,而得到由 金屬、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中丨種或2種以上所構成之 微粒子(P)」。 (b-Ι)藉添加凝集促進劑(F)所製得之微粒子凝集或沉澱 於製程2使用之凝集促進劑(F),係具有降低水溶液中 高分子分散劑(D)分散作用之效果,如同以下之例示,以對 22 200815097 水之溶解性低,於常温或者操作温度係液狀者為佳。另外, 具有以氣體狀之凝集促進_)注人水溶液中之操作來使得 微粒子凝集或者沈殿之作㈣,亦可使詩常温或者操作 =度為氣體狀者。另外,凝集促進劑(F),以於還原反應後 添加於水溶液使微粒子凝集,由水溶液分離、回收微粒子 之際,不致使高分子分散劑(D)析出,並且不會以固體形式 析出者為佳。藉由❹如此之凝集促進劑(f),可以高效率
地由水溶液分離、回收微粒子。 以往,使用對驗性水溶液溶解性高之分散劑,於水溶 液中進行還原反應,還原反應後使pH成為中性,使分散 劑析出並且與粒子-起回收後置換溶劑之操作為所知者。 於本發明’其特徵在於使用具有下述作用之凝集促進劑 你此凝集促進_),於水溶液中不會使高分子分散劑⑼ 析出,可僅顯著降低高分子分散劑(D)之分散作用,使得微 粒子凝集或者沈殿。於製程2藉由使用本發明之凝集促進 劑(F)’可容易由微粒子(Pc)除去高分子分散劑⑼。另外, :無電解反應使用還原劑之情況·f,未反應《還原劑以及 通原劑之反應副產物等亦可容易地除去。 於本發明可使用之凝集促進劑(F),只要是於常温或者 才木作Μ度為液狀或者氣體狀,而藉由在還原反應後添加於 水溶液,可使微粒子凝集且不使高分子分散劑(D)析出者即 可並未特別受限定,而就適合之例,可以列舉^素系碳氫 化合物等。作為該鹵素系碳氫化合物,係以碳原子數為% 〜4之氯化物、溴化物等之鹵素化合物、氯系、溴系統之 23 200815097 鹵素系芳香族化合物為佳。 就其具體例,可例示選自氯甲烷(cj^cd、二氯甲烷 (CH2C12)、氯仿(CHCl3)、四氯化碳(CC14)等之碳原子數1 之氯化物、氯乙烷(C2H5C1)、U-二氯乙烷(C2H#C12)、n 二氣乙烷(C2H4C12)、U•二氯乙烯(C2H2Cl2)、二氯乙烯 (C2H2C12)、二氯乙烯(C2HC1J、四氯乙炔(C2H2C1j、氯乙 醇(OH-CIVCH/l)等之碳原子數2之氯化物、丨,2_二氯丙 _ 烷(CH3CH2CICH2C1)、氯丙烯(CH2 = CHCH2〇H)等之碳原子 數3之氯系化合物,氯丁二烯(CH2=CCICH=CH2)等之碳原 子數4之氯系化合物,氯苯π#/〗)、氯甲苯((^Η/Η/ι)、 鄰二氣苯(C6H4Cl2)、間二氯苯、對二氯笨 (C6H4C12)、α_氯萘(Ci〇h7C1)、氯萘(Ci〇H7C1)等之芳香 族系氯系化合物、溴仿(CHBr3)、溴苯等之溴系化 合物之中至少1種。 另外,本發明之凝集促進劑(F),係若為具有使高分子 _ 分散劑(D)之分散作用降低,使微粒子凝集或者分散之作用 者,並未限定於上述氯系碳氫化合物、溴系碳氫化合物、 氟系碳氫化合物、以及碘系碳氫化合物,均被本發明之凝 集促進劑(F)所包含。如此之凝集促進劑(1〇之添加量,係 以對於藉由還原反應所形成之微粒子(p)之比(〔凝集促進 劑(F)(mol)〕/〔微粒子(p)(g)〕)為〇〇1以上者為$,對 上限亚無特別制限,而由實用層面看來〇.〇1〜5〇為較佳〇、i 〜20為特佳。前述配合比為未滿〇 〇1之情況下,有添力 效果無法充分發揮之虞。 ϋ 24 200815097 於製程2,當於分散有微粒子(pc)之水溶 加比重比水大之氯仿作為凝集促進劑(F)之情況,二例如添 後靜置(decantation),會分離為由& 月〆右於攪拌 由凝集促進所構成之上層,與 上…之二: 2相’微粒子係被濃縮於 士層水相之下部而以懸浮之狀態存在。另夕卜,當 重係比水小之情況’於授摔後上層係成為:集促 被二於U而下層係水相,於此情況下’亦有金屬微粒子 被㈣於水相之下部而以懸浮之狀態存在之情形。 ★因此,添加之凝集促進劑(F)係藉由靜置而與水溶液分 離’故^效率地由微粒子(Pe)除去凝集促進劑⑺。 於製程2,於添加凝集促進劑(F)並攪拌後之凝集或者 沉殿狀態’係包含上述般之微粒子被濃縮於水相之下部而 呈懸浮之狀態。 於上述之凝集促進劑(F)之中,使用氯仿之情況下,亦 可以得到特別是於金屬微粒子表面之化學反應亦少,且高 分子分散劑(D)容易由微粒子(pc)之表面脱離之顯著效果。 另外於製私1所製得之分散有微粒子(PC)之水溶液 中,添加凝集促進劑(1?)並且攪拌,使該微粒子凝集或者沉 潘又之後’由水溶液將該凝集或者沉澱之微粒子藉過濾等之 操作分離,得到由金屬、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之中丨種 或2種以上所構成之微粒子之際,僅以該過濾等之分 離、回收操作,無法由微粒子(Pc)將高分子分散劑(D)充分 地除去之情況下,可由水溶液分離微粒子之後,進一步藉 由洗淨溶劑(W)來洗淨微粒子。 25 200815097 (b-2)凝集或沉澱之微粒子之洗淨、回收 前述凝集或者沉澱之微粒子,由水溶液分離、回收, 或者分離、回收並洗淨,可以得到充分地除去凝集促進劑 (F)、以及其其他添加劑等之微粒子(p)。前述「將微粒子 由水溶液分離、时」操作,係藉由W作、離心分離 操作、以傾析法去除上清液之操作等分離、时。另外, 進行分離、回收並洗淨之操作,以至少使覆蓋於微粒子⑺ 表面之高分子分散劑(D)與微粒子(p)之重量比⑴/ p)達到 未滿0.001的方式來進行為所希望者。 就其具體例,⑴「將該凝集或者沉殿物分離,並且藉 由洗淨溶劑(W)洗淨並且回收 ^ ^ 曰 口收」之刼作,可例如藉由供給 該凝集或者沉澱物於籬心公M德 、, 。π離U刀離機,並且以洗淨溶劑(貿)清 洗來回收微粒子(Ρ)。 此外,(U)「將該凝集或者沉澱物分離、回收後以洗淨 /谷劑(W)洗乎」之操作,可於藉由過濾、冑心分離操作等 分離、回收微粒子之後,以洗淨溶劑(w)洗淨,其後進一 步措由過濾、離心分龜極你榮^ 離拣作荨除去洗淨溶劑(W)來回收微 粒子(Ρ)。 就可用於如此洗淨之較佳洗淨溶劑(W),可列舉水、 以及/或者於分子中至少具冑i個以上之羥基、且碳數i 〜6之醇或者多元醇。較佳之操作,係於最初以水洗淨i 〜5次,接著以碳數1〜6之醇或者多it醇洗淨N5次, 而亦可以連續地進行該洗淨。 藉由如此之操作,可將於無電解還原使用之還原劑、 26 200815097 及其他添加雜質連同凝集促進劑(1?)充 另外’覆蓋於微粒子本 > \, )表面之南分子分散劑(D)與微 粒子(P)之重量比(D/P)A去、、& Λ )為未滿0.001之確認,係可以藉由 例如下述(i)、(ii)等之方法進行。 (i)採取於製程2所_彡呈4 , 厅1侍之微粒子(P)作為分析用試樣, 於氧化性溶液中,在高分早八 子刀政劑(D)不發生反應之條件
下,調製溶解有銅粒子之、交 •. '合/夜’將該溶液藉由液相層析 (Liquid Chromatography)等作定晋八 別〜去曰 乂 τ π疋里分析,測定重量比(D / Ρ)。另外,依照該分析法之古八7、林,士 啊次之呵分子分散劑(D)偵測極限,可 達到0.02重量%之程度。 ⑻採取於製程2所製得之微粒子(p)作為分析用試樣, 以溶劑萃取等之操作,由微粒子(P)將高分子分散劑⑼萃 取至溶劑中之後’於有必要之情況下進行蒸發等之濃縮操 作,液相層析或者高分子公 卞刀政劑(D)中之特定元素(氮、硫
還原劑之副產物、以 分地除去。 專)可藉由X射線光電子光譜法 曰 /;£*(XP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歐傑電子 口日刀析(AES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等之分析而進行。 (C)製程3 製程3,係「將於製藉9私制/日 2所製得之微粒子(P),於下述 任一有機溶劑中再分散,得刭與 仔至j微粒子(P)分散於該有機溶劑 之微粒子分散液: (i)至J含具有酿胺基之有機、、交為丨,a、 ’钱/合别(A)5〜90體積%、於常壓 下彿點為2 〇〜1 〇 〇 t之低池赴女德+ 低昂點有機洛劑(B)5〜45體積%、 27 200815097 以及於常壓下沸點超過1⑽。c, ^ / 且由刀子中有1或者2個 以上經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 〇〇 叮稱成之有機溶劑(C)5〜 9〇體和/。之有機溶劑(3〗);或者 (11)至少含具有醯胺基之有機溶 ^ ^ ^ ^ΙΑ)5〜95體積%,以及於 常堡下沸點超過100t:,且由分 I 4 ^、 肀有1或者2個以上羥 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 攻之有機洛劑(C)5〜95體積 /〇之有機溶劑(S2);或者 (iii)在常壓下沸點超過1〇〇。 μ〜甘 ^ 且田刀子中有1或者2個以 上經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 夕兀私所構成之有機溶劑(C)」。 另外’於上述有機溶劑(Sl)盥 u 、有機洛劑(S2)等,各溶 J源之配a比例,係以溶劑人 1/ 剜此口別之各溶劑之體積比例為 基準(以下,於第2態樣亦同)。 (4)本發明之有機溶劑等 (4-1)有機溶劑(S1) ^機溶劑⑻),係至少含有機溶劑(a)5〜9Q體積%、 有抽;/合劑(B)5〜45體積。/。、以及右擁* 之有機溶劑。 及有機洛劑⑹5〜90體積% 有機浴劑⑷,係於有機溶劑(si)中含有5〜9〇體積% , —有之作用為.於該混合有機溶劑中提升分散性與保 W步於含有前述金屬等之微粒子之狀態,於基 板上烘烤之情況下可提升基板密合性。 、有機/♦劑⑻’係^有機溶劑(S1)中含有5〜45體積% 、被°、為具有於該混合有機溶劑中使溶劑分子間之相 乍用~低,提升分散粒子對溶劑親和性之作用。如此之 28 200815097 效果’-般而言於低沸點之溶劑為所期待,特別是於 下沸點為HHTC以下之有機溶劑,由於可得到有效地 劑分子間之相互作用降低之效果, 吏/合 ^ 禾故為佳。於有機溶劑(B) 之中,特別是_類化合物@丨丨,& )由於其使溶劑分子間之相 互作用降低之效果大,故為佳。 另::,藉由使用有機溶劑⑻超音波等之照射來調製微 …放液之際’可將㈣時間顯著縮短,例如縮短為i 程度。另外,若於混合有機溶财存在有機溶劑(B), 即使-旦微粒子成為凝集狀態,亦可較為容易地使之再分 散。 有機溶劑⑹’係於有機溶劑(Sl)中含有5〜9q體積% 以上,於混合有機溶劑中使分散性提升,而特別是且有以 :之效果。亦即,含有有機溶劑⑷與有機㈣⑻之混合 機溶劑,係藉由攪拌而具有優異之分散性,而一般而言 =有機溶#1中隨時間之經過,微粒子彼此之間係有接合之 ^向。若使有機溶劑(C)存在於混合有機溶劑中,可以更有 效地抑制如此之接合,而謀求分散液之進—步長期安定 f u另卜若使有機洛劑(C)存在於混合有機溶劑中,可以使 2拉子分散液於基板上塗布燒結之際,提升此燒結膜之 作性亚且可產生有機溶劑(C)所具有之氧化被膜之還原 足進,果,可得到導電性高之烘烤膜。 有機'合^ (s 1),係至少含有機溶劑(A)5〜90體積%、 機= 4(B)5〜45體積%、以及有機溶劑(c)5〜9〇體積0/〇 有機'合劑J ,係指有機溶劑(S1)可由有機溶劑(A)、有機 29 200815097 溶劑(B)、以及有機溶劑(〇)以前述配合比例,使成為ι〇〇 - _貝之方式配合,另外亦可於前述配合比例之範圍内, 進步於不知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配合其他有機溶劑 成义,然而於此情況,以由有機溶劑(A)、有機溶劑⑺)、 以及有機洛劑(C)所構成之成分含9〇體積%以上者為佳,% 體積%以上為較佳。 配合上述以外之其他有機溶劑成分之情況下,係以使 用四氫夫喃、一甘二甲鱗、碳酸乙婦酉旨、碳酸丙婦醋、環 丁砜一曱亞颯等之極性有機溶劑者為佳。 含有有機溶劑(A)、有機溶劑(B)、以及有機溶劑((:)各 自一定比例之有機溶劑(S1),係分散性安定性優異,將^ 用有機洛劑⑻)之微粒子分散液塗布於基板上,乾燥、燒 結,際’其燒結膜之均—性提升,可以得到導電性高之洪
為使上述之特徵有效地發揮,混合有機溶劑中之 有機浴劑(A)之配合量,係以5()〜9()體積%為較佳,的〜⑼ 體積%為特佳,有機溶劑(B)之配合量,係5〜, 較佳’ 10〜30體積%為特佳,另夕卜,有機溶劑(C)之配合^ 係5〜45體積%為較佳,1〇〜3〇體積%為特佳。 (4-2)有機溶劑(S2) 有機溶劑(S2)’係至少含具有醢胺基之有機溶劑⑽ 〜95體積%,以及於常壓下沸點超過⑽^,且由分子中 =1或者2個以上經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之 機溶劑(C)5〜95體積%之有機溶劑。 有 30 200815097 二:溶劑(A),係於有機溶劑(s2)中含5〜% :有於该混合有機溶劑中提升分散性、 r::r等之微粒子之狀態,於— / 兄下楗升基板密合性之作用。 =劑⑹’係於有機溶劑㈣中含5〜95體積%, 中溶财使分散性提升,而—般而言於有機溶劑 Τ I通日守間之 1¾ 5 JijV 'Ύ y . k ^粒子彼此之間係有接合之傾向。若蚀 有機溶劑(C)存在於混人右趟_ 使 此口有機洛劑中,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如 口,而謀求分散液之進一步長期安定化。 另外右使有機 >谷劑(A)與有機溶劑((^存在於混合有機 溶劑中,使此微粒子分散液於基板上塗布燒結之際,即使 低温烘烤,也可以得到導電性高之烘烤膜。 。「有機溶劑(S2),係至少為含有機溶劑(A)5〜95體積 /。、以及有機溶劑(C)5〜95體積%之有機溶劑」,係指有 機溶劑(S2)能以由有機溶劑⑷、以及有冑溶劑⑹以前述 配口比例’使成為100體積%之方式配合,另外亦可於前 述配口比例之|&圍内,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配 合其他有機溶劑《分,然、而於此情況…有機溶劑⑷、 有機/合劑(B)、以及有機溶劑(c)所構成之成分含9〇體積% 以上者為佳,95體積%以上為較佳。 配e上述以外之其他有機溶劑成分之情況下’可使用 四氫呋喃、一甘二曱醚、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環丁 石風、二甲亞石風等極性有機溶劑。 如此之有機溶劑(S1)與有機溶劑(S2),係藉喷墨方式 31 200815097 形成圖案之際’分散性優異之有機溶劑。 有二有效地發揮上述之特徵,混合有機溶劑(S2)中之 有機洛劑(A)之配合量,係5〇〜 ^ ^ 0/ . _ 體和/q為較佳,60〜80 為锊佳,另外,有機溶劑(C)之配合量,係10〜5〇 體積%為較佳,20〜4〇體積%為特佳。 (4·3)有機溶劑(〇 有機溶劑(C)’係沸點為超過1〇〇。。,且由分 =者2個以上減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 有機溶劑⑻)與有機溶劑(S2)相比,雖然分散性多少較劣, =之微粒子分散溶液作對比,由於無論高分子分散劑 進行烘烤之特徵。 -之辰度故具有可以較低溫 有機溶劑(c)之例示係後述,而於醇以及/或者多元醇 之中’又以乙二西亨、一 7 # · ^ 醉一乙一醇專之二醇類為較佳,以乙二 醇為特佳。 _ 另外,在上述之特徵可有效地發揮的範圍内,可於有 機浴劑(C)配合使用其他有機溶劑,此情況,其他有機溶劑 之配合1,係10體積%以内為佳,5體積%以内為較佳。 (4-4)關於本發明之有機溶劑等之成分 於以下表不上述之有機溶劑(A)、有機溶劑(B)、以及 有機溶劑(C)之具體例。 有機溶劑(A),係以具有醯胺基(-CONH-)之化合物, 特別是相對介電常數高者為佳。 就有機溶劑(A),可列舉队甲基乙醯胺(32。〇為1913)、 32 200815097 N-甲基甲酿胺(20°C為182·4)、N-甲基丙醯胺(25°C為 172.2)、甲S蓝月女(2〇C為111.0)、n,N-二甲基乙醯胺(25 °C為 3 7.78)、1,3-二甲基-2-咪唑啉酮(25°C 為 37.6)、N,N_二甲基 甲醯胺(25°C為36.7)、1-甲基-2-吡咯烷酮(25°C為32.58)、 六甲基構酸二胺(20 C為29.0)、2-吡嘻酮、ε-己内醯胺、乙 醯胺等,而亦可以將該等混合使用。另外,具有上述醯胺 基之化合物名之後之括弧中之數字係表示於各溶劑測定温 度之相對介電常數。 於該等之中,又以相對介電常數為100以上之Ν_甲基 乙醯胺、Ν-甲基甲醯胺、甲醯胺、乙醯胺等可適合使用: 另外,對於如Ν-曱基乙醯胺(溶點:26〜28。〇之於常温為 固體之情況’可以與其他溶劑混合’於作業温度為液狀而 使用。 有機溶劑(Β),係於常壓下彿點| 2〇〜⑽。c之範圍内 之有機化合物。 若於常壓下沸點為未滿阶,將含有有機溶劑⑻之 :子分散液於常温保存之際’有有機溶劑(β)之成分容易揮 分散液中之溶劑組成發生變化之虞。另外於相同常温 ^點 C以下之情況,可以期待由該溶劑添加使得溶 “子間之相互引力降低、微粒子之分散性進—步提升之 效果有效地發揮。 自獨:1:溶劑(Β)而言’可例示以通式r、〇-r2(ri、r2各 (=立地為烧基’碳原子數為卜4個)表示之越類化合物 、式R3_〇H(R3為烧基,碳原子數為卜4個)表示 33 200815097 之醇(B2)、以通式r4_c(=〇)-R5(r4、r5各自獨立地為烷基, 石厌原子數為1〜2個)表示之酮類化合物(B3)、以及以通式 R6-(N-R7)-r8(R6、R7、R8為各自獨立之烷基或者氫原子, 故原子數為〇〜2個)表示之胺類化合物(B4)。 於以下例示上述有機溶劑(B),而化合物名後之括弧内 數字係表示於常壓下之沸點。 就前述醚類化合物(B1),可例示二乙醚(35t )、甲基 馨 丙基醚(31。〇、二丙基醚(89°c )、二異丙醚(68。〇)、曱基三 級丁基醚(5 5.3°C )、三級戊基甲基醚(85°c )、二乙烯基醚(28 5 C)、乙基乙烯基醚(36°c)、烯丙醚(94°C )等。 就前述醇(B2),可例示甲醇(64.7°C )、乙醇(78.0°C )、1-丙醇(97.15°C )、2-丙醇(82.4°C )、2-丁醇(l〇〇°C )、2-甲基 2- 丙醇(83°C )等。 就前述’類化合物(B3),可例示丙酮(56 5〇c )、甲基乙 基酮(79.5。〇)、二乙基酮(1〇〇。〇等。 _ 另外’就前述胺類化合物(B4),可例示三乙胺(89.7°C )、 二乙胺(55.5°C )等。 有機溶劑(C),係於常壓下沸點超過100°C,由分子中 有1或者2個以上羥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之有 機化合物’而此情況,醇與多元醇均為沸點超過1 〇〇°C者。 另外,以石反數為5以上之醇,以及碳數為2以上之多元醇 為佳,以於常溫為液狀、相對介電常數高者,例如1 〇以 上者為佳。 就有機溶劑(C)之具體例,可例示乙二醇、二乙二醇、 34 200815097 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3_ 丁二醇、14-丁 二醇、2-丁烯-1,4-二醇、2,3-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 辛二醇、甘油、1,1,1_三羥甲基乙烷、乙基_2_羥甲基 丙一醇、1,2,6-己二醇、1,2,3-己三醇、1,2,4-丁三醇等。 另外,亦可使用蘇糖醇(D_Threit〇1)、赤藻糖醇 (Erythritol)、新戊四醇(pentaerythrit〇l)、戊五醇(pentit〇1)、 已醣醇(Hexitol)等糖醇類,戊五醇包含木糖醇(XyHt〇i)、 _ 核糖醇(Ribitol)、阿拉伯膠醇(Arabitol)。前述已醣醇包含 甘i备糖醇(Mannitol)、山梨醇(s〇rbitol)、半乳糖醇(Dulcitol) 等。此外,亦可使用甘油醛(GlyCeHC aldehyde)、二氧丙酮 (Dioxy-acetone)、蘇糖(threose)、ig_.(Erythrul〇se)、 赤藻糖(Erythr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核糖(Rib〇se)、 核酮糖(Ribulose)、木糖(χylose)、木酮糖(Xylulose)、來蘇 糖(Lyxose)、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甘露糖 (Mannose)、艾杜糖(idose)、山梨糖(Sorbose)、古洛糖 φ (Gulose)、太洛糖(Talose)、塔格糖(Tagatose)、半乳糖 (Galactose)、阿洛糖(Allose)、阿卓糖(Altrose)、乳糖 (Lactose)、木糖(xyi〇se)、阿拉伯糖(Arabinose)、異麥芽糖 (Isomaltose)、葡萄庚糖(Gluco-heptose)、庚糖(Heptose)、 麥芽二糖(Maltotriose)、乳酮糖(Lactulose)、海、藻糖 (Trehalose)等之糖類。 於上述醇類之中,係以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之羥基之 夕元醇為較佳,乙二醇(Ethylene glycol)以及甘油(Glycerin) 為特佳。 35 200815097 (5)於本發明之有機溶劑等之再分散 ^上述微粒子(P)於有機溶劑⑻)、有機溶劑 者有機溶劑(C)再分散之物理方法,可以採用加 次級粒子之公知之授拌方法,而以採用超音波㈣方^ 佳。上述超音波照射時間,係並無特別限制,以任意地
選擇。 U
例如於以下之實施例1 5〜60分鐘之間任意地設定 集粒徑有變小之傾向。 所示,若將超音波照射時間於 ,照射時間長者,平均次級凝 [2]第2態樣之「微粒子分散液」 本發明第2態樣之「微粒子分散液」,其係由金屬、 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巾i種或2種以上所構成且初級粒 子之平均粒徑$卜⑼·之微粒子(p)分散於有機溶劑而 成者,其特徵在於:該分散液中,覆蓋於微粒子(p)表面之 高分子分散劑(D)與微粒子(P)之重量比(D/ p)為未滿
0.001,該有機溶劑,係 (i)至少含具有醯胺基之有機溶劑(A)5〜90體積%、於常壓 下沸點為20〜loot:之低沸點有機溶劑(B)5〜45體積%、 以及於常壓下沸點超過10(rc,且由分子中有i或者2個 以上經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之有機溶劑〜 9〇體積%之有機溶劑(S1)、;或者 (11)至少含具有醯胺基之有機溶劑(a)5〜95體積%,以及於 常壓下沸點超過100。〇,且由分子中有i或者2個以上羥 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之有機溶劑(c)5〜95體積 36 200815097 %之有機溶劑(S2);或者 ㈣在常壓下彿點超過1()(rc,且由分子中有i或者2個以 上經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之有機溶劑(c)。 (1)金屬、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 口主、Μ及金屬化合物 於本發明可使用之「金 係與於本發明帛!態樣之記載相同。上述金屬當中,以選 自fu、Ag、以及Au等金屬之中工種或2種以上,或者由
該等金屬2種以上所構成之合金者為佳。 (2)關於微粒子(p)之初級粒子平均粒徑 猎由上述金屬離子之液相還原反應所生成之微粒子( 之初級粒子平均粒徑,係、卜⑼㈣,實用上係以i〜⑽_ 者為佳。於此處’初級純m構成次級粒子之各個 之金屬等微粒子之初級粒子直徑。該初級粒徑,係可使用 子顯微鏡測定。另夕卜平均粒徑,係意指金屬等 U粒子之數目平均粒徑。 、 本毛月之U粒子(P),係於有機溶劑中,形成以微弱作 用力(初級粒徑為Wm之微粒子彼此之間可能再分散 ::二用力)相互吸引之軟凝集體之次級凝集體’而其次級凝 ^立控’可以藉由動態光散㈣粒度分布载裝置测定。 本月之微粒子(P)’分散於有機溶劑(si)、有機溶 :或者有機溶劑(c),可得到粒子分散性高(次級凝 木粒徑小)之微粒子分散液。 滿0.1ΓΓ分子分散劑(D)與微粒子(p)之重量比(D/ P)為未 37 200815097 高分子分散劑(D),係於水溶液藉由液相還原反應使金 屬等之微粒子析出之際,用以使該微粒子之分散性提升而 添加,而若該添加之高分子分散劑(D)直接殘留於微粒子分 散溶液,將此微粒子分散液塗布、燒結於基板上之際,會 使導電性降低,或烘烤温度必須更加提高。 ①^ 為了避免如此之不佳狀況,例如,於第i態樣之製程 2所示’於還原反應終了後添加凝集促進劑(f),將高分子 #分散劑⑼充分地除去,使覆蓋於微粒子(p)表面之高分子 分散劑⑼與微粒子(P)之重量比(D/ p)成為未滿請!為所 (4) 於第2態樣之有機溶劑 於本發明第2態樣之「有機溶劑⑻)、有機溶劑(S2)、 以及有機溶劑⑹」,係與於本發” i態樣記載者為相同。 (5) 由金屬等所構成之微粒子之形狀
分散於有機溶劑⑻)、有機溶劑(S2)、以及有機溶劑⑹ 子(P)之平均粒徑(p),若考慮金屬薄膜、金屬細 ㈣吏用目的,以1〜150⑽為所希望者。如此之微粒 p如弟1態樣所記載’可以藉由金屬離子之液相還原反 應,或者公知之還原反應而形成。 劑叫、有機溶劑(S2)、或者有機”卜’本务明之有機溶 之分散性優显,故可容劑(c)’由於對微粒子(p) 級m iu地使由該等微粒子(p)所構成之次 、、及政集粒子之平均次級凝集粒徑達到術 3〇Onm以下。 r 是主 (6)微粒子分散液 38 200815097 >微粒子分散液中,覆蓋於微粒子(p)表面之高分子分散 劑⑼與微粒子(P)之重量比(D々)為未滿之確認,係 可藉由例如下述⑴或者(ii)之方法進行。 ⑴採取微粒子分散液,藉由n離等之操作,由微 粒子分散液將微粒子(P)分離,於氧化性之溶液中,在高分 子分散劑⑼不反應之條件下,調製溶解有銅粒子之溶液, 將該溶液藉由液相層析(Liquid Chr〇mat〇graphy)等定量分 φ析’測定重量比(D/P)。另外,依照該分析法之高分子分 散劑(D)偵測極限,係可達到〇〇2重量%之程度。 (ii)知取微粒子分散液,藉由離心分離等之操作,由微 粒子分散液使微粒子(P)分離,以溶劑萃取等之操作,由微 粒子(P)將高分子分散劑(D)萃取至溶劑中之後,於有必要 之情況下進打蒸發等之濃縮操作;液相層析或者高分子分 散劑⑼中之特;t元素(氮、硫等)可藉由χ射線光電子光譜 法(XP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歐傑電子能 φ譜分析(細(Auger Electr〇n补⑽㈣❶洲等之分析而進 行。 如此所得之初級粒子平均粒徑為1〜15〇nm之微粒子^) 分散於有機溶劑(S1)、有機溶劑(S2)、或者有機溶劑((^之 微粒子分散液,係例如以190t程度之較低温且不使用氫 氣等之還原性氣體,藉由噴墨法配置於基板上,乾燥後烘 烤,可形成具有導電性之含金屬薄膜或者含金屬細線。 上速基板係並無特別限制,依照使用目的等,可使用 玻璃、聚醯亞胺等,而乾燥與烘烤,係於氬等之惰性氣體 39 200815097 ψ 裒兄氣氛下進行。乾燥條件,亦與所使用之極性溶劑有關, 係例如以100〜20(rC、15〜3〇分鐘之程度,烘烤條件 亦與塗布厚度有關,而係例如以190〜250°C、20〜4〇分 鐘之程度,且以190〜220°C、20〜40分鐘之程度為佳。 以如此方式所得之含金屬薄膜或者含金屬細線,係具 有導電性,其電阻値係、10^以下,可能達到例如 i.〇xi(r5ncm〜1〇xlo^cm之程度。此外,上述含金屬薄 0 膜之基板密合性亦優異。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具體地説明本發明,而本發明並非受 以下之實施例之記載所限定。 另外,於以下之實施例、比較例,微粒子分散液中之 初級粒子平均粒徑,係由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曰本電子 股份有限公司(JEOL Ltd.)製,型號:jEM_3〇1〇)所作之觀 察而求付,另外其次級凝集粒徑,係由使用動態光散射型 _粒度为布測定裝置(希森美康股份有限公司(Sysmex Corporation)製,型號:(Zetasizer Nan〇 Series)Nan〇_zs)所 作之粒度分布測定而求得。 [實施例1] ♦ 如以下所記載般,進行本發明之金屬等微粒子所含之 高分子分散劑之濃度之確認。 (1)銅微粒子分散液之調製 首先以下述方去,调製受高分子分散劑所覆蓋之銅 微粒子。將作為銅微粒子之原料之醋酸銅 40 200815097 ((CH3COO)2Cu’lH2O)0.2g溶解於蒸餾水10ml中成為醋酸 銅水溶液10ml,並使得作為金屬離子還原劑之硼氫化鈉以 濃度成為5.0mol/升(1)之方式溶解於蒸餾水,調製硼氫化 鈉水溶液100ml。其後,於上述硼氫化鈉水溶液,進一步 添加作為高分子分散劑之聚乙烯吨咯烷酮(pvp,數量平均 分子量約3500)0.5g,攪拌使其溶解。
在氮氣環境氣氛中,於溶解有前述還原劑與高分子分 散劑之水溶液,滴下上述醋酸銅水溶液1〇ml。將此還原反 應液一面充分攪拌,一面使其進行反應約6Q分鐘之結果, 可得到初級粒子平均粒徑為5〜1〇nm之銅微粒子分散於水 溶液中之微粒子分散液。 接著,於分散有以上述方法所製得之銅微粒子之分散 液l〇〇m卜添加氯冑5ml作為凝集促進劑並充分攪拌。攪 :數刀—之後’静置並將為反應液之水相供給於離心分離 機,而分離、回收銅微粒子。其後,將所得之銅微粒子與 之蒸餾水加人試管’使用超音波均f機充分授摔之 後’進行以離心分離機回收粒子成分之水洗淨3次,接著, 於相同試管中,加人所得之鋼微粒子與3Gml之卜丁醇並 檀拌之後進行以離心分離機回收銅微粒子之醇洗淨 3次。 粒子 藉由以上之製程’可得到分散於最終分散溶 劑之銅微 (2)關於高分子分散劑有無之分析評估 進行覆盍於所得之鋼料輪工主 扪微粒子表面之高分子分散劑之分 200815097 析0 首先’於以上述製程所得之銅微粒子,加入將0.2M 石肖酸水溶液、0.2M鹽酸水溶液、甲醇以1: ^混合所調 製之洗提液,使㈣子成分溶解。將所得之溶液以適量之 氳氧化納水溶液中和之後,使用昭和電卫股份有限公司 (S enk〇 Κ.Κ·)製、凝膠滲透層析法(GPC (Gel permeation Chr〇mat〇graphy)、偵測器:幻 se_6i、
s柱二。soh TSKgel G3_PWXL)檢測高分子分散劑成分 之3有里《、、.。果,完全未檢測出所使用之高分子分散劑 成分(聚乙烯吼錢_)。另外’該敎裝置之㈣極限, 為0.02重量%。 由此實驗結果與測定裝置之偵測靈敏度,確認了附著 於以本製法所得之銅微粒子之高分子分散劑量⑼,就其與 微粒子量(P)之重量比(D/P)而言至少為未滿〇 〇〇1。 [貫施例2、比較例2 ] # 接著,如以下所述進行銅微粒子分散液中之初級粒子 平均粒心·(初級粒子尺寸),以及平均粒度分布(次級凝集尺 寸)之評估。 使於實施例1記載之回收銅微粒子,分別分散於作為 本發明之有機溶劑(c)之一例之乙二醇1〇ml中;作為有機 /合d (S2)例子之將乙二醇與N_甲基乙醯胺分別以體積比例 95 · 5、80 · 20、50 : 50、20 : 80、5 : 95 混合之溶劑 l〇ml 中;以及作為有機溶劑(S1)例子之將乙二醇、N_f基乙醯 胺與一乙ϋ分別以體積比例9〇 ·· 5 : $、8〇 : ;[ 〇 ·· i 〇、5 ·· 9〇 ·· 42 200815097 5、40 : 40 : 20、l〇 : 45 : 4s cn . 、50 · i〇 : 4〇混合之溶劑1〇ml 中’使用超音波均質機分別於久 77〜於各为散液中施予3〇分鐘以 及60分鐘之超音波振動, 猎此侍到本發明之微粒子分散 液。另外使上述之銅微粒子, 刀別为散於作為比較例2_ 1 之蒸鶴水10ml中;以及作盔^ 夂作為比較例2-2之乙二醇與…甲 基乙酿胺與二乙醚以體積比例 價比例20· 20· 60混合之溶劑1〇ml 中後,相同地,也使用超音波 、 反^貝機,於分散液中施予超 音波振動30分鐘以及60公# _ 汉刀鐘,調製微粒子分散液。 (2)銅微粒子分散液之分散效率性之坪估 將於上述所得之微粒子分散液之初級粒子平均粒徑, 以及其次級凝集粒徑之測定結果於表卜2表示。此結果, 確認了藉由將本發明之銅微粒子分散於有機溶劑(〇, 到分散性優異(次級凝集粒徑小)、微粒子分散液。 另外相同地,轉認了 ^ I „ 猎由使本發明之銅微粒子分散 有機溶劑(S2)’可得到分散性較為優異之微粒子分散液。、 同樣地,確認了藉由使本發明之銅微粒子分散 溶劑⑻),可得到分散性更加優異之微粒子分散液。料 等之結果表示於表1、2。 ^ 43 200815097 表1 實施例編號 2-1 2-2 2-3 2-4 2-5 2-6 (1)溶劑混合比 乙二醇 (體積%) 100 95 80 50 20 5 N-曱基乙醯胺 (體積%) 0 5 20 50 80 95 二乙ϋ (體積%) 0 0 0 0 0 0 蒸餾水 (體積%) - - — - - — (2)評估結果 平均初級凝集粒徑 (nm) 20 20 20 20 20 20 平均次級凝集粒徑 超音波照射時間: 30min (nm) 210 180 175 165 150 155 超音波照射時間: 60min (nm) 160 125 120 115 100 100
表2 實施例編號 比較例編號 2-7 2-8 2-9 2-10 2-11 2-12 2-1 2-2 (1)溶劑混合比 乙二醇 (體積°/〇) 90 80 5 40 10 50 0 20 N-甲基乙醯胺 (體積%) 5 10 90 40 45 10 0 20 二乙醚 (體積%) 5 10 5 20 45 40 0 60 蒸餾水 (體積%) - - - - - - 100 - (2)評估結果 平均初級凝集粒徑 ㈣ 20 20 15 20 20 20 20 20 平均次級凝集粒徑 超音波照射時間: 30min (nm) 140 180 175 165 150 155 140 130 超音波照射時間: 60min ㈣ 115 120 110 115 125 130 115 120 [實施例3、比較例3] 微粒子分散液配置於基板上,對乾燥、烘烤所得之烘 烤膜之導電性進行評估。 首先,將以實施例1之方法調製之銅微粒子,分別分 44 200815097 散於作為本發明之有機溶劑(c)之-例之乙二醇1Gml中; 作為有機洛劑(S2)例子之將乙二醇與N甲基乙酸胺分別以 體:比例 95 · 5、80 ·· 20、50 : 50、20 : 80、5 : 95 混合 之办劑IGml中;以及作為有機溶劑(si)例子之將乙二醇、 N甲基乙胺與二乙醚分別以體積比例% : : 、肋:^ : :之溶劑編中,使用超音波均質機分別於各分散液中 予30刀鐘以及6〇分鐘之超音波振動,得到本發明之微 粒子分散液。
另外,作為比較例3,相同地準備了使銅微粒子分散 於瘵餾水之微粒子分散液,此外還有優貝克股份有限公司 (ULVAC’Inc·)製之銅奈米粒子分散液(商品名:cu奈米金 屬墨水「CulT」)。接著將上述之各微粒子分散液塗布於 玻璃基板(尺寸:2cmx2Cm)上之後,在氮環境氣氛中、14〇 C進行30分麵之乾燥後,進一步在氮環境氣氛中以、 i9〇°c、21(rc、25(rc、30(rc分別作工小時熱處理,藉此 得到烘烤膜。對於所得之烘烤膜,藉由直流四端子法(使用 測疋機·吉日守利儀态公司(Keithley Instruments,KK)製, 數位萬用電表DMM2000型(四端子電阻測定模式)測定其 電阻。將測定結果於表3、4表示。由表3、4,確定了於 本發明所得之銅微粒子分散液,藉由在玻璃基板塗布乾燥 後’在氮環境氣氛中以19(TC以上之温度進行熱處理,可 製得導電性佳之烘烤膜。 I 45 200815097 表3
實施例編號 3-1 3-2 3-3 3-4 3-5 3-6 (1)溶劑混合比 乙二醇 (體積%) 100 95 80 50 20 5. N-甲基乙醯胺 (體積%) 0 5 20 50 80 95 二乙醚 (體積%) 0 0 0 0 0 0 蒸餾水 (體積%) - - — — - - (2)評估結果(電阻) 燒結温度:180°C (Qcm) 絕緣性 絕緣性 絕緣性 絕緣性 絕緣性 絕緣性 燒結温度:190°C (Ωοπι) 4.4x10'4 2.2Χ10·4 2.3 xl〇-4 1.8χ1〇-4 1.2χ1〇-4 3,5x1ο·4 燒結温度:210°C (Qcm) 2.3χ1〇-4 Ι.ΙχΙΟ·4 9.6χ10·5 8.7χ1〇-5 8.8χ1〇-5 Ι.όχΙΟ-4 燒結温度:250°C (Ωοιη) 8·7χ1(Τ5 6.7χ1〇-5 6.2χ1〇-5 6.6χ1 Ο*5 6.5x10'5 7.2χ10'5 燒結温度·· 300°C (Ωοιη) 6.2χ10·5 5.8χ1〇·5 5.9χ1〇·5 5.8χ1〇·5 5.1χ1〇-5 6.〇χ10·5 表4 實施例編號 比較例編號 3-7 3-8 3-9 3-10 3-11 3-12 3-1 3-2 (1)溶劑混合比 乙二醇 (體積%) 90 80 5 40 10 50 0 優貝克 公司製 銅奈米 粒子 Ν-曱基乙醯胺 (體積%) 5 10 90 40 45 10 0 二乙韃 (體積%) 5 10 5 20 45 40 0 蒸餾水 (體積%) - 一 - - - - 100 - (2)評估結果(電阻) 燒結溫度:180°C (Dcm) 絕緣性 絕緣性 絕緣性 絕緣性 絕緣性 絕緣性 絕緣性 絕緣性 燒結温度:190°C (Ωοηι) 2.3 xlO-4 Ι.όχΙΟ*4 2.7χ10·4 9·4χ1 Ο·5 3.2χ10·4 5.5Χ10*4 絕緣性 絕緣性 燒結温度:210eC (Ωαη) 1.2Χ10·4 9.7增5 1.2Χ10·4 7.8Χ10·5 2.4x1ο·4 S.lxlO·4 絕緣性 絕緣性 燒結温度:250eC (Ωαη) 7·4χ10·5 6.1Χ10-5 6·6χ10·5 5·7χ10·5 9.5 xl〇-5 UxlO*4 絕緣性 絕緣性 燒結溫度:300°C *----- (Qcm) 6·〇χ10·5 5·4χ1〇·5 4,9χ10·5 8.5χ1〇-6 7.6χ1〇·5 8.7xl〇·5 3.4x1 〇-3 絕緣性 於本發明,使金屬等之微粒子分散於有機溶劑中而成 之微粒子分散液,係可以廣泛使用於喷墨墨水、阻餘劑、 阻焊劑、介電質圖案、電極(導體回路)圖案、電子愛件之 46 200815097 配線圖案、導電膠、導電性墨水、導電膜等。 【圖式簡單說明】 無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
47

Claims (1)

  1. 200815097 十、申請專利範圍: 八八1. 一種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方法,係用以製造由金屬、 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中!種或2種以上所構成且初級粒 子平均粒徑為1〜150nm之微粒子(P)分散於有機溶劑中而 成之微粒子分散液,其特徵為·· 至少包含下述(a)製程丨至製程3 ·· (a) 製程1 _ 二合解有至V 1種之金屬離子與使微粒子之分散性提升之 :刀子分散劑(D)之水溶液中,藉由電解還原或者使用還原 劑之無電解還原,使該金屬離子還原’而形成由金屬、合 金、以及金屬化合物中i種或2種以上所構成且初級粒子 之平=粒徑為之微粒子(pc)被高分子分散劑⑼ 所覆蓋而呈分散之微粒子分散水溶液; (b) 製程2 於衣耘1所製彳于之分散有微粒子之水溶液中,添加凝 φ集促進劑(F)並且㈣,使該微粒子凝集或者沉殿之後,由 水溶液將該凝集或者沉澱之微粒子分離,而得到由金屬、 合金、以及金屬化合物中!種或2種以上所構成之微粒子 (Ρ); (C)製程3 將於製程2所製得之微粒子(ρ),於下述任一有機溶劑 中再分散,得到微粒子(Ρ)分散於該有機溶劑之微粒子分散 液: ⑴至少含具有醯胺基之有機溶劑(α)5〜90體積%、於常壓 48 200815097 下沸點為20〜l〇(TC之低沸點有機 巧碼,容劑(B)5〜45體積%、 以及於常壓下沸點超過10(rc, 且由分子中有1或者2個 以上羥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 并所構成之有機溶劑(C)5〜 9 0體積%之有機溶劑(g 1);或者 (ϋ)至少含具有醯胺基之有機 ⑷〜95體積%,以及於 常壓下沸點超過loot,且由分 ^ ^ 十中有1或者2個以上羥 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 再战之有機 >谷劑(c)5〜95體積 %之有機溶劑(S2);或者 、 (iii)在常壓下沸點超過1〇〇χ:, 卜〜I ^ 且由分子中有1或者2個以 上羥基之醇以及/或去客&辟& i、 /次考夕兀知所構成之有機溶劑(C)。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 貝之说粒子分散液之製造方 法,,、中,該咼分子分散劑(D)夺 取 )你k自來乙烯吡咯烷酮、 來乙烯亞胺、聚丙稀酸、羧 土截、、、算京來丙埽醯胺、聚 乙細醇、聚氧化乙嫌、姆伞V 上。 _以、以及明膠之中1種或2種以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次2項之微拉子分散液之製造 /…,於該製程1之該金屬離子係選自銅、銀 鎳、銘、鐵、鋅、錫m、錄、把、、終 釩、以及鈦之中1鍤$ 9絲 、 &、 種或2種以上之金屬之金屬離子。 4.如中請專利範圍第} $ 2項之微粒子分㈣ 方法,其中,兮制和 衣k 子㈣之水、.二 製程1所製得之分散有微粒 )“液中,添加凝集促進劑(F)並且携拌 粒子凝集或者沉澱之後, 使忒微 ⑴將該凝集或者沉殿之微粒子分離,並且以洗淨溶劑 49 200815097 (w)洗淨、回收,或者(u)於將該凝集或者沉澱之微粒子分 離、回收後,以洗淨溶劑(w)洗淨,得到至少覆蓋於微粒 子(P)表面之高分子分散劑(D)被除去至高分子分散劑⑴)與 微粒子(P)之重量比(D/P)成為未滿〇 〇〇1之由金屬、合金、 以及金屬化合物中i種或2種以上所構成之微粒子(p)。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或2項之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 方法’其中’於該製程2之凝集促進劑(F)係選自氯甲烷、 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烷、u_二氯乙烷、0 二氯乙烷、U-二氯乙稀、i,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 乙炔氯乙醇、1,2-二氯丙烷、氣丙烯、氣丁二烯、氯苯、 氯:苯、鄰二氯苯、間二氣苯、對二氯苯…氯萘、 氯萘、溴仿、以及溴苯之中丨種或2種以上。 6·如申請專利範圍帛4 $之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方 法,其中,於該製程2所使用之洗淨溶劑(w),係水以及 /或者於刀子中具有至少、i個以上羥基、且碳數為1〜6 之醇或者多元醇。 、7.如中請專利範圍第i或2項之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 方法,其中,於該製程3所使用之有機溶劑(A),係選自卟 甲土乙n N-甲基甲醯胺、曱基丙醯胺、甲醯胺、N,义 〜甲基乙胺、1,3_二甲基_2_咪唑啉酮、n,n-二甲基曱醯 甲基-2-吡咯烷酮、六甲基磷酸三胺、2_吡咯_、& 己内醯胺、以及乙醯胺之中"重或2種以上。 8·如申凊專利範圍第i《2項之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 方法,其中,於該製程3所使用之有機溶劑(B),係選自以 50 200815097 通式各自獨立地為烧基’碳原子數為卜句 表示之醚類化合物(B1)、以通式R3_〇H(R3為烷基,碳原子 數為1〜4)表示之醇(B2)、以通式R4_c(=〇)_R5(R4、AR5、各 自獨立地為烧基,碳原、子數I 1〜2)表示之酮類化合物 (B3)、以及以通式r6_(n_r7)_r8(r6、r7、r8為各自獨立之 烷基或者氫原子’碳原子數為〇〜2)表示之胺類化合物㈣ 之中1種或2種以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或2項之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 方法,其中,於該製程3所使用之有機溶劑(B),係選自二 乙醚、甲基丙基醚、二丙基域、二異丙醚、甲基三級丁基 醚、三級戊基甲基醚、^乙烯基_、乙基乙烯基醚、以及 烯丙醚之中1種或2種以上之醚類化合物(叫,選自甲醇、 乙醇、1-丙醇、2-丙醇、2· 丁醇、以及2_甲基_2_丙醇之中 ^一種或…上之醇(B2)’選自丙_、甲基乙基酮、以及 一乙基酮之中1種或2種以上之酮類化合物⑻),以及/ 或者k自—乙、以及/或者二乙胺之胺類化合物(By。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 方法’其中,於該製程3所使用之有機溶劑(c),係選自乙 二醇、二乙二醇、“2•丙二醇、二醇、m二醇、 ❻丁二醇、a 丁二醇、2· 丁烯十4·二醇、2,3_ 丁二醇、 戍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甘油、1山1-三經甲基乙烷、2-乙基-2-羥甲基-U·丙二醇、】,2,6•己三醇、H;·己三醇、 1’2’4-丁二醇、.蘇糖醇、赤藻糖醇、新戊四醇、戍五醇、以 及已醣醇之中1種或2種以上。 51 200815097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 方法,其中,於該製程3,將該由金屬、合金、以及金屬 化合物中1種或2種以上所構成之微粒子(p)於有機溶劑 (S 1)、有機溶劑(S2)、或者有機溶劑(C)再分散之際,係照 射超音波。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微粒子分散液之製造 方法,其中’該金屬係選自銅、銀、金、鎳、鈷、鐵、鋅、 錫、鋁、㉟、鉑、鍺、鈀、釕、錳、鉻、釩、以及鈦之中 1種或2種以上,該合金係由該金屬之2種以上所構成, 並且該金屬化合物係該金屬以及合金之氧化物。 1 3. —種微粒子分散液,其係由金屬、合金、以及金屬 化合物中1種或2種以上所構成且初級粒子之平均粒徑為 1〜15〇nm之微粒子(P)分散於有機溶劑而成者,其 於:該分散》夜中,t蓋於微粒子(p)表面之高分子分散劑⑴) 與微粒子(P)之重量比(D/P)為未㉟〇〇〇1,該有機溶劑, 係 ⑴至少含具有酿胺基之有機溶劑⑷5〜9Q體積%、於常壓 下沸點為20〜l〇〇t之低沸點有機溶劑(B)5〜45體積% 以及於常壓下浠點超過⑽t,且由分子中有i或者貝2。個 以上經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之有機溶劑(⑶〜 90體積%之有機溶劑(S1);或者 (ii)至少含具有醯胺基之有機溶劑(A)5〜95 常壓下沸點超過IGGt,且由分子中有 貝°、以及於 于甲有1或者2個 基之酵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之有機溶劑(c)5〜95:; 52 200815097 °/〇之有機溶劑(S2);或者 (叫在常壓下沸點超過10吖,且由分子中有】或者“固以 上經基之醇以及/或者多元醇所構成之有機溶劑(c)。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微粒子分散液,盆中, 該高分子分散劑⑼,係選自聚乙稀料細、聚乙烯亞胺、 聚丙稀酸、羧甲基纖維素、聚丙婦醯胺、聚乙婦醇、聚氧 化乙烯、澱粉、以及明膠之中i種或2種以上。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微粒子分散液,盆 中甲溶劑⑷係選自Ν •甲基乙酿胺、&甲基甲醯胺、 Ν-甲基_、甲醯胺、Ν算二甲基乙醯胺、π二甲基 2-=酮、Ν,Ν_二曱基甲醯胺、"基〜比略烧明二 甲基蛳酉欠三胺、2_吡咯酮、ε_己内醯 種或2種以上。 以及乙胺之中i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 中,該有機溶劑(B),係選自以通式Rl_〇 ^液 立地為烷基,碳原子數為丨〜 R各自獨 以通…咖為貌基,碳原子)數表為:^ ㈣)-W、R5各自獨立地為燒基,碳原:之醇⑻)、 表示之酮類化合物(B3)、以及 二為1〜2) R8 夂白您 ala 式11 -(N-R7)-R8(R6、R7、 «自獨立地為烧基,或者氫原子,碳 示胺類化合物㈣之中1種或2種以上。、*、、、0〜2)表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 中,該有機溶劑⑹,係選自乙二醇之❹子分散液,其 醇、1,3_丙二醇、仏丁二醇、…丁;乙T醇、Μ·丙二 —知、1,4-丁二醇、2_ 53 5 200815097 丁烯-1,4-二醇、2,3-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 甘油、1,1,1-三羥甲基乙烷、2-乙基-2-羥甲基-1,3·丙二醇、 1,2,6-己三醇、1,2,3-己三醇、1,2,4-丁三醇、蘇糖醇、赤藻 糖醇、新戊四醇、戊五醇、以及已醣醇之中1種或2種以 上。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之微粒子分散液,其 中,該金屬係選自銅、銀、金、鎳、銘、鐵、鋅、錫、铭、 銀、翻、姥、把、釕、锰、鉻、飢、以及鈦之中1種或2 • 種以上,該合金係由2種以上該金屬所構成之合金,並且 該金屬化合物為該金屬以及合金之氧化物。 十一、圖式: 無 54
TW096127434A 2006-07-28 2007-07-27 Method for producing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and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TW20081509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05984 2006-07-28
JP2006304360 2006-11-09
JP2007074950A JP4248002B2 (ja) 2007-03-22 2007-03-22 微粒子分散液、及び微粒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JP2007167286A JP4279329B2 (ja) 2007-06-26 2007-06-26 微粒子分散液、及び微粒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5097A true TW200815097A (en) 2008-04-01
TWI378822B TWI378822B (zh) 2012-12-11

Family

ID=38981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7434A TW200815097A (en) 2006-07-28 2007-07-27 Method for producing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and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77693B2 (zh)
KR (1) KR101375403B1 (zh)
TW (1) TW200815097A (zh)
WO (1) WO200801319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4418A (zh) * 2011-11-03 2014-12-31 克拉里安特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金属纳米颗粒分散体的方法、金属纳米颗粒分散体及其用途
CN104334651A (zh) * 2012-06-05 2015-02-04 爱克发-格法特公司 金属纳米颗粒分散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5258A2 (en) * 2008-09-25 2010-04-01 Nanoready Ltd. Discrete metallic copper nanoparticles
JP2010188426A (ja) * 2009-01-26 2010-09-02 Empri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清拭シート
JP4526597B1 (ja) * 2009-01-26 2010-08-18 エンパイア テクノロジー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ルエルシー 細胞培養足場の製造方法
KR101334877B1 (ko) * 2009-09-18 2013-11-29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교류 전기분해법을 이용한 금속 나노입자의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55055A1 (ja) 2010-06-11 2011-12-15 Dowa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低温焼結性接合材および該接合材を用いた接合方法
EP2581153B1 (en) 2010-06-11 2015-11-25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collecting fine noble metal particle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ine noble metal particle dispersion using collected fine noble metal particles
ES2453217T3 (es) 2010-12-21 2014-04-04 Agfa-Gevaert Dispersión que contiene nanopartículas metálicas, de óxido de metal o de precursor de metal
EP2684918B1 (en) * 2011-03-08 2018-09-12 DIC Corporatio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queous ink for inkjet recording
EP3492116B1 (en) * 2011-06-06 2022-03-23 The State Of Oregon Acting By And Through The State Board Of Higher Education On Behalf Of 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 Bismuth particle x-ray contrast agents
ES2496440T3 (es) 2011-12-21 2014-09-19 Agfa-Gevaert Dispersión que contiene nanopartículas metálicas, de óxido de metal o de precursor de metal, un dispersante polimérico y un agente térmicamente escindible
ES2485308T3 (es) * 2011-12-21 2014-08-13 Agfa-Gevaert Dispersión que contiene nanopartículas metálicas, de óxido de metal o de precursor de metal, un dispersante polimérico y un aditivo de sinterización
JP6034090B2 (ja) * 2012-08-09 2016-11-3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金属微粒子分散溶液の製造方法、及び導電体の形成方法
CN102921959B (zh) * 2012-11-07 2014-09-03 陕西科技大学 微波水热法制备金属铋粉体的方法
EP2781562B1 (en) * 2013-03-20 2016-01-20 Agfa-Gevaert A method to prepare a metallic nanoparticle dispersion
CN103212720B (zh) * 2013-04-02 2015-12-23 环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银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纳米银抑菌涂层的制备方法
EP2821164A1 (en) * 2013-07-04 2015-01-07 Agfa-Gevaert A metallic nanoparticle dispersion
JP6177670B2 (ja) * 2013-11-21 2017-08-0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めっきの前処理方法、無電解めっき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03785851B (zh) * 2014-01-16 2015-10-28 复旦大学 一种纳米金属单质的分离与再分散的方法
CN103785850A (zh) * 2014-01-16 2014-05-14 复旦大学 一种纳米金属的电荷絮凝分离与再分散的方法
CN104028778B (zh) * 2014-06-25 2016-05-25 东北大学 一种快速制备纳米铜粒子的方法
KR20160053352A (ko) 2014-11-03 2016-05-13 경희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기능성 고분자와 환원제를 이용한 금속나노입자의 제조방법
EP3232445B1 (en) * 2014-12-11 2019-04-03 DIC Corporation Silver paste, and conductive molded article obtained using same
EP3037161B1 (en) 2014-12-22 2021-05-26 Agfa-Gevaert Nv A metallic nanoparticle dispersion
WO2017102574A1 (en) * 2015-12-18 2017-06-22 Agfa-Gevaert A metallic nanoparticle dispersion
CN109277103A (zh) * 2018-12-03 2019-01-29 新疆大学 一种高活性铂基双金属析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22360B (zh) * 2020-10-19 2021-01-01 西安宏星电子浆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铜粉的制备方法
CN115319081B (zh) * 2022-07-26 2024-05-24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金属纳米线分散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49123A1 (en) * 2001-12-05 2003-06-12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Conductive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substrate having the same
JP2004323568A (ja) 2003-04-22 2004-11-18 Asahi Kasei Corp 酸化銅超微粒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JP2004277627A (ja) 2003-03-18 2004-10-07 Asahi Kasei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金属含有薄膜の形成方法
JP4254313B2 (ja) * 2003-04-09 2009-04-1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イン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505991A (ja) * 2003-09-04 2007-03-15 ナノシス・インク. ナノ結晶の処理方法、並びに前記ナノ結晶を含む組成物、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JP2005081501A (ja) 2003-09-09 2005-03-31 Ulvac Japan Ltd 金属ナノ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金属ナノ粒子分散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金属細線及び金属膜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US9006296B2 (en) 2003-09-12 2015-04-14 Harima Chemicals, Inc. Metal nanoparticle dispersion usable for ejection in the form of fine droplets to be applied in the layered shape
JP3952027B2 (ja) 2004-03-01 2007-08-0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金属コロイド溶液
JP4428138B2 (ja) 2004-05-21 2010-03-10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銅微粒子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銅微粒子分散液
WO2006076603A2 (en) * 2005-01-14 2006-07-20 Cabot Corporation Printable electrical conductors
EA200702019A1 (ru) * 2005-03-18 2008-02-28 Синвеншен Аг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ористых спечённых металлсодержащих материалов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4418A (zh) * 2011-11-03 2014-12-31 克拉里安特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金属纳米颗粒分散体的方法、金属纳米颗粒分散体及其用途
CN104334651A (zh) * 2012-06-05 2015-02-04 爱克发-格法特公司 金属纳米颗粒分散体
CN104334651B (zh) * 2012-06-05 2017-03-22 爱克发-格法特公司 金属纳米颗粒分散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78822B (zh) 2012-12-11
WO2008013198A1 (en) 2008-01-31
US20090321689A1 (en) 2009-12-31
US8277693B2 (en) 2012-10-02
KR20090043499A (ko) 2009-05-06
KR101375403B1 (ko) 2014-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15097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and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JP4330024B2 (ja) 微粒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及び微粒子分散液
TWI389750B (zh) A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liquid,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liquid
JP4956386B2 (ja) 導電部材の製造方法
JP4279329B2 (ja) 微粒子分散液、及び微粒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US20100133483A1 (en) Carbon nanotube solubilizer
TW201544610A (zh) 銀奈米線的製造方法與銀奈米線以及使用該銀奈米線的印墨
JP5041440B2 (ja) 微粒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及び微粒子分散液
JP2010043350A (ja) 合金ナノ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合金ナノ粒子を用いたインク及びペースト
TW200936276A (en) Silver powder, silver ink and silver paint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8169474A (ja) 液中分散性および耐食性に優れた銅粉並びにその製造法
JP2008050691A (ja) 微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製造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微粒子、微粒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製造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微粒子分散液、並びに導電部材
WO2016104359A1 (ja) 銀ナノワイヤーの製造方法、該方法で得られた銀ナノワイヤー及び該銀ナノワイヤーを含有するインク
TW201227754A (en) Conductive paste and base with conductive film
JP5213592B2 (ja) 銅微粉およびその分散液並びに銅微粉製造法
TW200938316A (en) Silver micro powder having excellent affinity with polar medium and silver ink
JP4248002B2 (ja) 微粒子分散液、及び微粒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JP2013177677A (ja) 銅微粒子の製造方法、銅微粒子分散溶液、及び銅微粒子分散溶液の保存方法
TW200933946A (en) Organic switch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2014012740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JP2011202245A (ja) 銅合金微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製造方法で得られる銅合金微粒子
JP5809918B2 (ja) 金属微粒子分散溶液
JP2010153265A (ja) 樹脂被覆導電性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34090B2 (ja) 金属微粒子分散溶液の製造方法、及び導電体の形成方法
JP4703225B2 (ja) フッ素樹脂オルガノゾ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ッ素樹脂オルガノゾ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