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11252A - Method of producing water-based pigment dispersion and ink for ink-jet recording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producing water-based pigment dispersion and ink for ink-jet recordin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11252A
TW200811252A TW096127718A TW96127718A TW200811252A TW 200811252 A TW200811252 A TW 200811252A TW 096127718 A TW096127718 A TW 096127718A TW 96127718 A TW96127718 A TW 96127718A TW 200811252 A TW200811252 A TW 20081125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gment
dispersion
pigment dispersion
aqueous
styre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7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54536B (zh
Inventor
Sadahiro Inoue
Hiroshi Harada
Original Assignee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filed Critical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Publication of TW200811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1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4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453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 C09D17/003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containing an organic pig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01Post-treatment of organic pigments or dyes
    • C09B67/0002Grinding; Milling with solid grinding or milling assist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01Post-treatment of organic pigments or dyes
    • C09B67/0022Wet grinding of 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67/00Influencing the physical, e.g. the dyeing or printing properties of dyestuff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e.g. by treating with solvents grinding or grinding assistants, coating of pigments or dyes; 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yestuff preparations of a special physical nature, e.g. tablets, films
    • C09B67/0071Process features in the making of dyestuff preparations; Dehydrating agents; Dispersing agents; Dustfree compositions
    • C09B67/0084Dispersions of dyes
    • C09B67/0085Non common dispersing agents
    • C09B67/009Non common dispersing agents polymeric dispers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4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containing carbon black
    • C09D11/326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containing carbon black characterised by the pigment dispersa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Description

200811252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適用於製成噴墨記錄用印墨之含有 顔料、樹脂、濕潤劑(humect ant )和鹼性(basic )化合物 的水性顔料分散液之製法。 【先前技術】 在印刷印墨或塗裝用塗料等,由於考慮到取代成對於環 境是溫和的製品,正在積極地檢討或實施將主原料之有機溶 劑取代爲水,亦即所謂的轉換成水性化。在該等轉換成水性 化之過程上,非常重要的是將顔料分散於水系介質中且可長 期穩定地保持其分散狀態之技術。並且,用於達成此種顔料 的穩定分散方法之一係已有各種分散劑或分散方法之提案。 特別是對於用在噴墨記錄的印墨所要求之要求品質,在 分散粒徑之細度、必須在各種環境條件下,經過長時間保持 穩定的分散狀態等方面,係極其嚴格且其也非常難以達成。 通常欲實現穩定的顔料分散,則理想的是對各顔料適當地選 擇最佳分散劑以進行分散。水性噴墨記錄用印表機爲防止水 份蒸發造成噴嘴堵塞而具有將噴嘴蓋上蓋子的機構。其中, 也有採取以一個蓋單元來保護複數色之噴嘴的方法,且也有 許多無法避免在蓋單元中與其他色印墨接觸之機種。另外, 由於各色之吐出噴嘴也是鄰接設置,因此也造成需要選擇能 防止由於印墨的接觸混合而導致分散不穩定化之分散劑。 例如,在各顏色係分別使用陰離子型分散劑與陽離子型分 散劑時,可容易推測到分散必會由於在蓋單元內的接觸混合 200811252 而趨於不穩定。 在以全色(fullcoloO印刷爲前提之噴墨記錄,最低限度 也需要黑、深藍(cyan)、品紅(magenta)、黃之四色。 若考慮在蓋單元內的各色印墨之混合特性都必須加以衡量 ,且就每一色選擇分散劑的複雜性時,則較佳爲檢討一種以 共同一種分散劑也能對於化學結構或表面狀態、其他各種特 性大不相同的顔料產生有效作用之方法。基於如上所述之理 由,噴墨記錄用水性分散液之分散劑大都使用可對比較多種 顔料適用的高分子樹脂系分散劑,此等高分子樹脂系分散劑 之一,適合使用各種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 在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其源於苯乙烯之苯環係 鍵結於顔料之吸附部位,使得源於丙烯酸之羧基藉由在水系 分散介質中電離而帶負電荷,使得分散微粒彼此相斥而維持 分散。因此,若顔料表面爲疏水性時,則雖然可有效地發生 作用,但是若顔料表面爲親水性時,則苯環不吸附於顔料表 面而爲竣基吸附’具有成爲對分散於水性介質不一定有利之 特性。 合成顔料係有如酞青素顔料或縮合多環顔料之以有機 溶劑爲合成溶劑所合成之顔料,以及如偶氮系顏料或色澱( lake )顔料之在以水爲主成份之合成溶劑中所合成之顔料。 與在有機溶劑中所合成之顔料相比較,在以水爲主成份之合 成溶劑中所合成之顔料係被認爲具有疏水性低且親水性強 的傾向。一般而言,噴墨記錄用印墨中,大部份的黑印墨用 之者色劑係主要使用碳黑,深藍印墨用之著色劑係主要使用 200811252 銅酞青素(copper phthalocyanine)顏料,品紅印墨用之著色 劑係主要使用屬於縮合多環顔料之嗤卩丫酬(quinacridone)顏 料,另外,黃印墨用之著色劑係主要使用偶氮系顏料。其中 ,雖然碳黑、銅酞青素顏料、喹吖酮顏料之表面係呈強疏水 性,但是在以水爲主成份的合成溶劑中所合成之偶氮系顏料 之表面係呈強親水性。因此,關於用在黃色印墨用之偶氮系 顏料,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之吸附則不會像其他色般 良好地吸附。其結果,使得顔料分散困難,同時由於在顔料 中未吸附之分散劑量將增加,以致被認爲由於未吸附在顔料 而爲溶解於分散介質的狀態之分散劑、或以微胞(micelle )狀存在的分散劑將作用如同媒介物,而導致分散中的顔料 彼此發生凝聚,因此對於水性介質中之分散則有難題存在。 另外,一般而言,偶氮系顏料係耐光性爲弱者較多。能 滿足耐光性、色調、彩度、發色強度等之作爲噴墨記錄用印 墨所應具備的所有特性之黃色顏料並不多,因此正在期望能 實現可滿足該等所有特性之黃色印墨。因此,作爲分散劑而 發生作用的例如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之結構選定,或 使用經選定的分散劑之分散方法之檢討是極其重要。 另一方面,也有以表面處理來改質顔料表面狀態的手段 。例如松香(rosin )處理或界面活性劑處理、顔料衍生物處 理等。即使爲高親水性之顔料表面,藉由該等表面處理即可 使其表面狀態成爲疏水性。然而,若施加如同會使顔料微細 分散至一級微粒(primary particle )大小的強分散能量時, 則也有可能導致該等添加劑從顔料表面剝離而回復至顔料 200811252 本來之親水性表面之情況。另外,由於剝離的表面處理劑之 存在將阻礙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的苯環與顔料之吸附 部位的鍵結,或導致以溶解於分散介質的狀態、或微胞狀存 在的高分子樹脂系分散劑量的增加,因此有可能導致分散不 良。因此,若重視分散穩定性時,則添加用於改質表面狀態 的添加劑未必是理想的方法。較佳爲儘可能地不使用該等來 實現優良的分散穩定性。 一般而言,若欲使顔料分散於介質,則必須對凝聚的顏 料微粒賦予足夠的能量以使其微細化,並使分散劑作用於微 細化的顏料微粒之表面以fe其充分地濕潤化,以確保不會再 凝聚的穩定分散狀態。作爲於水性介質中的顔料之分散方法 ,迄今爲止通常多半是採用簡便方法,亦即,藉由混合各種 分散介質與顔料、分散劑,然後以珠磨機(beads mill)加以分 散處理之匯總處理法。然而,已演變成藉由採用一種對於含 有更高固體成份比之分散劑與顔料之混合物,賦予更大剪切 力以使顔料短時間即微細化,同時以分散劑等即可促進濕潤 化顔料表面的作用之處理法,以嘗試更進一步地提高水性顔 料分散液之分散穩定性。爲此所需要之方法可舉出預先混練 含有顔料與分散劑等之混合物,以製成固體或半固體狀態之 混練物,然後將所獲得之混練物分散於分散介質之伴隨預處 理混練之製造方法。此種預處理混練法之例可舉出例如由將 顔料與高分子分散劑裝入二輥型硏磨裝置,加以磨碎以製得 顔料、聚合物分散劑與二甘醇之分散物後,使其分散於水性 載體介質中之製程所構成的調整方法(參閱專利文獻1 ) 200811252 。另外,也可進行在藉由二輥混練所製得之固體成份比爲 88%之固體粒(chip),添加離子交換水、丁基咔必醇後,以 高速混合機攪拌,再以砂磨機(sand mill )加以分散之方法 (參閱專利文獻2 )。 藉由使用該等方法,即可提高顔料之分散性。然而以二 輥所形成的混練物,由於其係在高溫下混練以使樹脂軟化, 溶劑將會揮發而使得固體成份比變得極高。混練物係經混練 後溫度即降低,成爲常溫固體而被移送至後續製程的液狀化 製程,但是必須對因溫度降低而增加硬度的混練物加入水性 介質,以使其成爲可適用於分散裝置的均勻液體。然而該製 程,從前並非採取對混練物施加高剪切力之方法,而係混合 混練物與水性介質並以攪拌使其均勻化。然而,若欲製得特 性優良的水性顔料分散液時,則重要的是經形成固體混練物 後在製成爲液體狀態時,如何才能使其成爲均勻狀態的液體 混合物,事實上,液體狀態之形成係將對初期分散粒徑或粗 粒之抑制、,長期分散穩定性等造成很大的影響。然而,過去 以來對於此部份之製程則不太硏究。 例如,揭示於專利文獻1之製法係將藉由二輥型硏磨裝 置施加預處理之混練物,與使用氫氧化鉀作爲中和劑之鹼性 水溶液攪拌混合,以製得水性顔料分散液之製法。在該製法 中,當將含有顔料與樹脂的混練物分散於鹼性水溶液時,則 因樹脂的酸基之中和而消耗鹼基。由於混練物與鹼性水溶液 之接觸係在混練物表面發生,就混練物塊之表面部份與中心 部份而言,與鹼性水溶液接觸時的鹼基量與pH即將產生差 200811252 異。在該製法中,雖然可認爲顔料微粒從混練物向水性介質 分散時,樹脂即吸附於顔料表面而分散’但是此時若分散介 質之pH過高時,則有可能導致不吸附在顔料表面而以溶解 於分散介質之狀態或以微胞之狀態所存在的樹脂成份增加 。該等之樹脂成份將隨著分散介質之pH降低而無法穩定地 存在於分散介質中,以致構成顔料微粒彼此再凝聚之原因, 因此對於獲得經過長時間之分散穩定性是不利。 另外,專利文獻2之製法係以二輥混練顔料、二甲胺基 ^ 乙醇中和之樹脂水溶液、及丁基咔必醇,並將所製得之粒使 用高速混合機分散於二甲胺基乙醇與丁基咔必醇之混合水 溶液之製法。以二輥之混練所製得之固體粒,其固體成份濃 度一定是不得不高,再加上此製法係將固體粒直接添加攪拌 於分散介質之製法。由於在進行攪拌時高剪切力也無法發生 作用,各顏料微粒無法有效率地由固體粒解開,以致難以成 爲均勻的液體混合物。以溶解於分散介質中之狀態或以微胞 0 之狀態所存在的樹脂成份也將增加,因此被認爲是不利於分 散。 另一方面,也採取一種藉由以更低溫度來混練含有除了 樹脂、顔料、濕潤劑以外,再加上鹼性化合物之混合物,以 形成固體成份比爲更低而容易分散之混練物,然後,在混練 該混練物之同時再添加水以製造液狀混合物之方法(專利文 獻3 )。在此種製造方法,由於作用如同分散劑的樹脂係爲 鹼基所中和,即使在分散介質中並無鹼基也容易分散。因此 ’在分散介質中不必加入鹼,使得以溶解於分散介質之狀態 -10- 200811252 或以微胞之狀態所存在的樹脂成份變少,因此可提高分散穩 定性。 並且,若在所使用的顔料爲黃顔料時,則也採取將所製 得之固體或半固體狀之混練物在繼續混練之同時,添加水以 加以液狀化的製程之水性黃顔料分散液之製造方法(專利文 獻4) 〇 揭示於如上所述之專利文獻3、4的水性顔料分散液之 製造方法,由於其係使用具有攪拌槽與攪拌翼之混練裝置, 因此具有可對攪拌槽內之混練物直接添加水性介質以使高 剪切力作用於混練物,同時能液狀化之優點,且也容易控制 液狀化的狀況。該製造方法在使其適用於顔料表面爲疏水性 的顔料時,則極其有效,對於減少粗粒及提高水性顔料分散 液或噴墨記錄用印墨的分散穩定性上係具有顯著的效果。然 而,若使用於如偶氮系顏料般之其表面爲弱疏水性的顔料時 ,雖然比其他傳統製法更可提高特性,但是效果尙不足夠, 經過長時間之分散穩定性依然不足,因此需要更進一步的改 善° 該等文獻所揭示之製法,爲獲得水性顔料分散液之分散 穩定性而非常重視能對顔料表面順利地進行樹脂吸附。因此 以預處理將顔料、樹脂、濕潤劑及鹼性化合物以高剪切力加 以混練爲必要的措施。然而,對該固體混練物混合水和濕潤 劑之液狀化製程也同樣重要。另外,視顔料與分散劑之組合 或混練物中之固體成份濃度而定,也有可能在進行液狀化時 混練物與水之相容性惡化,使得液狀化需要花費時間而導致 200811252 製造效率降低之情形。尤其是對於顔料表面爲親水性之偶氮 系顏料而言,經過長時間之分散穩定性依然不足夠,而且也 需要爲減少以溶解於分散介質中之狀態或以微胞之狀態所 存在的樹脂成份所需要之更進一步的改善。然而,從前,關 於液狀化製程方面並未進行充分的硏究。 (專利文獻1 )特開平第6 - 1 5 7 9 5 4號 (專利文獻2 )特開第2001 -08 1 390號 (專利文獻3 )特開第2005-06043 1號 (專利文獻4)特開第2005-060411號 【發明內容】 〔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能經過長時間而 維持穩定的分散狀態、且可使用於各種水性印墨或水性塗料 ,尤其是適用於品質要求特別嚴格的使用偶氮系顏料之噴墨 記錄用印墨之水性顔料分散液之製造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方法〕 本發明之發明人等對於含有以偶氮系顏料爲主體之顔 料(a )、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鹼性化合物(c )和濕潤劑(d 1 )之混練物,混合以水及濕潤劑爲主成份之 水性介質,實施著眼於液狀化製程之硏究結果發現:在液狀 化之製程中,與對混練物僅混合水相比較,以對混練物添加 水與濕潤劑來開始液狀化之方法,其係能使其後的液狀化有 效率地進行形成優良水性分散液而達成本發明。亦即,本發 明係提供一種水性顔料分散液之製造方法,該水性顔料分散 200811252 液係由經混合含有以偶氮系顏料爲主體之顔料(a )、苯乙 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鹼性化合物(c )和濕潤劑( dl )之固體混練物與水性介質所構成;該製造方法具有在混 練該固體混練物之同時,添加含有水(e )和濕潤劑(d2 ) 之水性介質,以製成液體狀態之液狀化製程,且在該液狀化 製程所添加的濕潤劑(d2 )之總量係在液狀化製程開始時之 固體混練物的0.5至40質量%。 並且,本發明也提供一種含有使用該水性顔料分散液之 製造方法所製得之水性顔料分散液作爲主成份之噴墨記錄 用印墨。 在顔料表面係強固地吸附著空氣或水份,爲了進行優良 的分散,必須從顔料表面排除該等吸附物並以分散介質濕潤 顔料表面,在本發明之混練物,係認爲由濕潤劑(dl)擔任最 初濕潤顔料表面的任務。隨著混練製程之進行,顔料與苯乙 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將同時受到大的剪切力而被粉碎,新 形成的顔料表面也被濕潤劑濕潤,且被苯乙烯-丙烯酸系共 聚合物所覆蓋。並且,認爲之後的液狀化製程係通常以如下 所述之方式進行。亦即,進行添加水的液狀化製程,則已濕 潤化顔料表面的濕潤劑(d 1 )將爲水所稀釋,使得一成團之 混練物將緩慢地被解開成其表面爲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 物所被覆之各顏料微粒。此時,苯乙嫌-丙嫌酸系共聚合物 (b )係被認爲源於苯乙烯之苯環最後鍵結在顔料之吸附部 位以被覆樹脂,源於丙烯酸之羧基將在水性介質中帶負電荷 而使得微粒彼此相斥以維持分散。 200811252 在顔料表面爲例如親水性的偶氮顔料的情況,若未適當 地加以控制該液狀化製程,則認爲會阻礙苯乙烯-丙烯酸共 聚合物對於顔料之順利吸附。例如若突然僅以水實施液狀化 製程,則弱吸附在弱疏水性的顔料表面之苯乙烯-丙烯酸系 共聚合物會從顔料表面剝離而分散於水中。然而,在該液狀 化製程中,藉由使濕潤劑(d2 )同時存在,以緩慢進行濕潤 顔料表面的濕潤劑(dl )之水稀釋,即可在液狀化製程中順 利進行以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來被覆顔料表面。 另外,在液狀化製程中,藉由對混練物隨時添加水(e )和濕潤劑(d2 ),受到微粒化且爲樹脂所被覆之顏料微粒 將分散於水性介質中。此時,位於水性介質與分散微粒表面 的界面附近之樹脂之羧基係帶負電荷,被認爲分散微粒之分 散穩定化。若欲製得具有優越的分散穩定性之水性顔料分散 液時,則將在水性介質與分散微粒表面之界面附近的羧基之 電離設定爲能順利進行即可。 φ 在液狀化之初期階段,僅添加水(e )和濕潤劑(d2 ) 時,混練物仍然爲呈固體或半固體狀。欲使液狀化有效率地 進行時,則特別重要的是必須在某一程度量的水之共同存在 下,對固體混練物一面施加剪切力一面繼續混練。經利用混 練之高剪切力,即可促進樹脂之羧基與鹼性化合物形成鹽, 以期待增加帶負電荷之羧基量的效果。 藉由使用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對於僅藉由水的液狀化仍 然無法製得水性顔料分散體之混練物也可獲得分散粒徑微 細、經過長時間穩定的分散,且用作爲噴墨記錄用印墨之著 -14- 200811252 色劑時也具有優越特性之水性顔料分散液。 【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最佳實施方式〕 在本發明中,所謂的「液狀化」係意謂在含有顔料、樹 脂、濕潤劑(d 1 )、鹼性化合物(C )之固體混練物,混合 水(e )和濕潤劑(d2 ),直到降低該混合物之固體成份比 ,以形成均勻的液體狀流動性物質爲止之操作。藉由混練製 程所製得之固體混練物係藉由液狀化製程而成爲液體狀,再 經由添加以水和濕潤劑爲主成份的水性介質之黏度調整製 程而予以低黏度化。在本發明中所謂的「液狀化製程」係在 混練固體混練物之同時,添加含有水和濕潤劑之水性介質, 以製造具有流動性的液體混合物之製程,但是在本發明中更 正確而言,在對固體混練物開始添加水性介質的時刻是液狀 化製程開始時刻。並且,將添加與在液狀化製程開始時刻的 該固體混練物相同質量的水性介質之時刻設爲液狀化製程 0 結束時刻。在液狀化開始時刻的混練物重量是在顔料、苯乙 烯-丙烯酸共聚合物、鹼性化合物、濕潤劑(d 1 ),再加上 自混練開始直到液狀化開始爲止之製程以調整混練物之黏 度等爲目的所追加的物質之總量。 茲就本發明之詳細具體說明如下。 以下,則就在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使用的各原料加以說 明,接著依序就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加以說明。 在本發明使用於固體混練物之濕潤劑(dl )和濕潤劑( d2) ’只要其爲具有水份蒸發後也會積存在顔料分散液中, -15- 200811252 以防止經吸附樹脂的微細顏料微粒彼此固著之效果,且爲可 溶於水的有機溶劑即可。藉由在混練製程或液狀化製程使用 此種本來即包含在水性顔料分散液中或噴墨記錄用印墨中 以作爲成份的濕潤劑,即可不必在後續製程移除該等濕潤劑 。具體而言,可使用之濕潤劑可舉出:甘油、乙二醇、二甘 醇、三甘醇、四甘醇、聚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 二醇、1,3-丙二醇、1,4· 丁 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 1,2,6-己三醇、三羥甲基丙烷、新戊四醇等之多元醇類;二 甘醇一丁基醚、四甘醇一甲基醚、丙二醇一乙基醚等之多元 醇烷基醚類;乙二醇一苯基醚、乙二醇一苯甲基醚等之多元 醇芳基醚類;2-吡咯啶酮、N-甲基-2-吡咯啶酮、ε -己內醯 胺等之內醯胺類;1,3-二甲基咪唑啶酮等。 濕潤劑(d 1 )和濕潤劑(d2 )係可任意組合而使用以如 上所例示之有機化合物,並且濕潤劑(dl )與濕潤劑(d2 ) 也可使用相同有機溶劑。將混練物液狀化時所使用的濕潤劑 0 ( d2 )能以與在使用混練時所使用的濕潤劑(dl )時相同, 同時具有濕潤功效和分散功效之基準來加以選定。實際上只 要是配合混練物在液狀化時的顔料分散液之狀態而適當地 選擇適合的濕潤劑即可,但是若用於包含在混練物之濕潤劑 (d 1 ),與在液狀化製程所添加的(d2 )是使用相同的濕潤 劑時,則具有在液狀化時促進樹脂順利地朝顏料微粒表面之 吸附,抑制微細顏料微粒彼此凝聚之效果,減少未吸附在顔 料表面之游離樹脂成份的傾向,因此爲特佳。 另外,各濕潤劑可使用該等濕潤劑之一種或混合兩種以 200811252 上來使用。特別是較佳爲具有高沸點、低揮發性、高表面張 力,且在常溫爲液體之多元醇類,更佳爲二甘醇、三甘醇等 之二醇類。其中,濕潤劑(dl)最佳爲在混練時樹脂能維持 最適合於顔料分散狀態之二甘醇,若濕潤劑(d丨)係使用二 甘醇時,則較佳爲濕潤劑(d 2 )也使用二甘醇。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以偶氮系顏料爲主體之顔料(a )係可適用傳統的偶氮系顏料、或含有該偶氮系顏料爲主成 份之顔料。其中任一顏料與液狀化製程僅使用水之情形相比 較,藉由倂用濕潤劑,能改善對於液狀化初期混練物的水性 介質之相容性,能在短時間內進行固體混練物之液狀化,並 且基於該等理由,能製得具有優越特性之水性顔料分散液。 對顔料分散性影響大的親水性、或疏水性等之顔料表面 特性係視在顔料粗料之合成製程或顔料化製程之各種條件 而定。例如在顔料合成製程中係在水中合成之有機顔料、或 合成溶劑係由數種成份所構成時,則經在成份比率中水爲最 多含量的合成溶劑中所合成之有機顔料係具有疏水性弱、親 水性之表面特性。在此所謂合成製程係不需要爲一階段之合 成製程,而也包括經由若干階段之合成製程所製得之有機顔 料。在其合成過程中任一製程,只要其爲在合成溶劑爲水或 水之含有比率最高的合成溶劑中所合成之有機顔料,其表面 則有顯現親水性的傾向,因此可期待藉由使用本發明之製造 方法的顯著效果。通常具有偶氮鍵結之顔料則因如上所述製 造上之理由而具有疏水性弱、親水性之表面特性。具有偶氮 鍵結之顔料的例子可舉出:偶氮色澱(azo lake )顏料、不 200811252
溶性單偶氮顏料、二芳胺醯(dia U _ )顏料、雙乙醯基乙 酶基方 B女釀(bisacetoacetoarylide )雜伞、f 4 '二重氮吡唑啉酮 (disazopyrazolone)顔料、々-葶酚 ^ 不助、0 -naphth〇1)顏料、 萘酚AS( Naphthol AS )顏料、苯并咪唑_ 土 benzimidazolone )顔料、二重氮縮合(condensed diSaz〇、站 1Saz〇)顏料等。其具體 實例如下所示。
偶氮色澱顏料可舉出:C.I·顏料黃61'c」.顏料昔62、 c.i·顏料黃1〇〇、c.i·顏料黃133、c·;[•顏料黃〗42、c i•顏料 黃169、C.I·顏料黃183、C.I·顏料黃190、cj•顏料黃191、 C.I.顏料黃191:1、C.I·顏料黃205、(Μ•顏料黃2〇6、^顏 料頁209、C.I·顏料頁209:1、C.I·顏料黃212等之單偶氮系 顏料。C.I.顏料紅49、C.I·顏料紅4 9:1、d•顏料紅49:2、 C · I ·顏料紅4 9 : 3、C . I.顏料紅5 0 : 1、C · I ·顏料紅5 1、C · I ·顏料 紅53、C.I.顏料紅53:1、C.I·顏料紅53:3、C.I.顏料紅68、 C.I·顏料橙17、C.I·顏料橙17:1、C.I·顏料橙46等之沒-萘酚 系顏料。C · I ·顏料紅4 8 :1、C · I ·顏料紅4 8 : 2、C . I ·顏料紅4 8 : 3 、C · I.顏料紅 4 8 : 4、C · I ·顏料紅 4 8 : 5、C · I ·顏料紅 5 2 : 1、C · I. 顏料紅52:2、C.I·顏料紅57:1、C.I·顏料紅58:2、C.I·顏料 紅5 8 : 4、C · I ·顏料紅6 3 :1、C · I ·顏料紅6 3 ·· 2、C · I ·顏料紅6 4 、C · I.顏料紅6 4 :1、C . I ·顏料紅2 0 0等之沒-氧基萘甲酸顏料 。C.I.顏料紅151、C.I·顏料紅211、C.I·顏料紅237、C.I·顏 料紅2 3 9、C · I.顏料紅2 4 0、C · I ·顏料紅2 4 3、C . I.顏料紅2 4 7 等之萘酸A S系顔料。C · I ·顏料黃1 〇 4、c ·1 ·顏料橙1 9、c · I · 顏料紅60、C.I·顏料紅66、C.I·顏料紅67、C.I.顏料紅273 200811252 、C.I·顏料紅274等之萘磺酸系顔料。 不溶性單偶氮顏料可舉出:C.I.顏料黃1、C.I.顏料黃2 、C.I.顏料黃3、C.I·顏料黃5、C.I.顏料黃6、C.I.顏料黃10 、C.I.顏料黃49、C.I.顏料黃60、C.I.顏料黃65、C.I.顏料 黃73、C.I.顏料黃74、C.I·顏料黃75、C.I·顏料黃97、C.I. 顏料黃98、C.I.顏料黃1 1 1、C.I.顏料黃1 16、C.I.顏料黃130 、C.I.顏料黃160、C.I.顏料黃167、C.I.顏料黃203、C.I.顏 料橙1、C . I.顏料橙6等。 ® 二芳胺醯顏料可舉出:C.I.顏料黃12、C.I.顏料黃13、 C.I.顏料黃14、C.I.顏料黃17、C.I.顏料黃55、C.I.顏料黃 63、C.I.顏料黃81、C.I.顏料黃83、C.I.顏料黃87、C.I.顏 料黃90、C.I.顏料黃106、C.I.顏料黃1 13、C.I.顏料黃1 14 、C.I·顏料黃121、C.I·顏料黃124、C.I.顏料黃126 ' C.I·顏 料黃127、C.I.顏料黃136、C.I.顏料黃152、C.I.顏料黃170 、C.I.顏料黃171、C.I.顏料黃172、C.I.顏料黃174、C.I·顏 料黃176、C.I·顏料黃188、C.I.顏料橙15、C.I·顏料橙16、 C.I.顏料橙44等。 雙乙醯基乙醯基芳胺醯顔料可舉出:C.I.顏料黃16、 C.I.顏料黃155、C.I.顏料黃198、C.I.顏料黃212等。 二重氮吡唑啉酮顔料可舉出:C.I.顏料橙13、C.I.顏料 橙34、C.I.顏料紅37、C.I·顏料紅38、C.I.顏料紅41、C.I· 顏料紅1 1 1等。 /3 -萘酚顏料可舉出:C.I.顏料橙2、C.I.顏料橙5、C.I. 顏料紅1、C.I.顏料紅3、C.I.顏料紅4、C.I.顏料紅6等。 -19- 200811252 萘酣A S顏料可舉出:C ·1 ·顏料紅2、C ·1.顏料紅5、C ·1 · 顏料紅7、C.:[•顏料紅8、C,I·顏料紅9、CM.顏料紅1〇、C.L 顏料紅1 1、c · I ·顏料紅12、c ·1 ·顏料紅13、c ·1 ·顏料紅14、 C.I·顏料紅15、C.I.顏料紅16、C.1·顏料紅17、C·1·顏料紅 18、C.I.顏料紅21、C.I·顏料紅22、C.I·顏料紅23、C.I·顏 料紅3 1、C · I.顏料紅3 2、C ·1 ·顏料紅9 5、C ·1 ·顏料紅1 1 2、 C.I.顏料紅114、C.I.顏料紅119、C.I·顏料紅136、C.I.顏料 紅1 4 6、C · I ·顏料紅1 4 7、c . I ·顏料紅1 4 8、C . I ·顏料紅1 5 0、 C.I.顏料紅164、C.I·顏料紅170、C.I.顏料紅184、C.I·顏料 紅1 8 7、C . I ·顏料紅1 8 8、c · I ·顏料紅2 1 0、C · I ·顏料紅2 1 2、 C.I.顏料紅213、C.I.顏料紅222、C.I·顏料紅223、C.I·顏料 紅2 3 8、C · I ·顏料紅2 4 5、C · I ·顏料紅2 5 3、C · I ·顏料紅2 5 6、 C.I.顏料紅2 5 8、C.I.顏料紅261、C.I·顏料紅266、C.I·顏料 紅267、C.I.顏料紅268、C.I.顏料紅269、C.I·顏料橙22、 C.I·顏料橙24、C.I·顏料橙38、C.I·顏料紫13、C.I.顏料紫 _ 25、C.I·顏料紫44、C.I.顏料紫50、C.I.顏料藍25等。 苯并咪唑酮顔料可舉出:C.I.顏料黃120、C.I.顏料黃 151、C.I.顏料黃 154、C.I·顏料黃 175、C.I.顏料黃 180、C.I. 顏料黃1 8 1、C · I ·顏料黃1 9 4、C · I.顏料橙3 6、C . I.顏料橙6 0 、C.I.顏料橙62、C.I.顏料橙72、C.I.顏料紅171、C.I.顏料 紅175、C.I·顏料紅176、C.I·顏料紅185、C.I.顏料紅208、 C.I.顏料紫32等。 二重氮縮合顏料可舉出:C.I.顏料黃93、C.I.顏料黃94 、C.I·顏料黃95、C.I·顏料黃128、c.I·顏料黃166、C.I.顏 -20- 200811252 料橙31、C.I·顏料紅144、C.I·顏料紅166、C.I.顏料紅214 、C.I·顏料紅220、C.I·顏料紅221、C.I.顏料紅242、C.I.顏 料紅248、C.I.顏料紅262等。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即使在如上所述之偶氮系有機顔 料之中,在雙乙醯基乙醯基芳胺醯顔料的情況下特別有效果 ,並且,若顔料爲C.I·顏料黃155時,則可顯示特別顯著的 效果。C.I.顏料黃1 5 5係具有優越的耐光性或色調、彩度高 ,且可製得高濃度之印刷物,因此,其係能滿足作爲噴墨記 ^ 錄用之黃色印墨而被要求之多項目的少數黃色顏料之一而 被寄予期望。然而另一方面,已知C.I.顏料黃155卻也是對 於水性介質中之穩定分散非常困難的顔料,以致目前使用 C.I.顏料黃155之噴墨記錄用印墨係尙未達到製品化之地步 。因此,正在期盼能實現一種使用C.I.顏料黃155而具有優 越分散穩定性之水性顔料分散液。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0 ,其構成單體至少包含苯乙烯系單體,並且包含含有具有自 由基聚合性雙鍵的不飽和脂肪族羧酸之單體單元。其中,較 佳爲含有苯乙烯單體,含有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之一種以 上,並且較佳爲含有苯乙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全部作爲 構成單體。另外,相對於全部單體成份,較佳爲含有60至 9 0質量%之苯乙烯系單體單元、丙烯酸單體單元和甲基丙烯 酸單體單元之樹脂。更佳爲苯乙烯系單體單元之比率爲70 至90質量%。特別是相對於全部單體成份,苯乙烯系單體成 份、丙烯酸單體成份和甲基丙烯酸單體成份之總和爲95質 -21 - 200811252 量%以上。本發明之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由於 相對於全部構成單體單元係具有60質量%以上的高濃度苯 乙烯系單體單元,因此,關於除了在本發明所使用的黃色偶 氮系顏料以外之其他色之顔料,也可良好地吸附在疏水性顔 料表面,以良好地保持該顔料之分散性。因此,關於作爲黃 色顔料而通常使用的偶氮系顏料,以本發明也能使其達成相 同優良的分散性之意義,可說是更爲重大。一方面若苯乙烯 系單體成份量係少於60質量%時,則將導致對於具有疏水性 之表面的一般顔料表面之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的 親和性不足夠,以致有顔料表面變得難以被樹脂被覆而降低 分散穩定性的傾向。又,將導致使用所製得之噴墨記錄用印 墨的普通紙記錄特性退化,以致有降低影像記錄濃度的傾向 ,且耐水特性也易降低。另外,若苯乙烯系單體成份量係多 於90質量%時,則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對於水性 介質之溶解性將降低,以致有在水性顔料分散液之顔料分散 性或分散穩定性將降低的傾向,容易使得使用於噴墨記錄用 印墨時之列印穩定性降低。 使用於本發明之水性顔料分散液製造方法之苯乙烯-丙 烯酸系共聚合物(b )的酸値較佳爲50至300 mgKOH/g。若 酸値係低於50 mgKOH/g時,則親水性將變小,以致有顔料 分散穩定性降低的傾向。另一方面,若酸値係高於300 m g Κ Ο H / g時,貝U可容易導致顔料凝聚,又有可會b導致使用£口 墨的列印物之耐水性降低的傾向。酸値更佳爲1 20至240 mgKOH/g 〇 -22- 200811252 作爲構成在本發明所使用的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 (b )之苯乙烯系單體單元係可使用習知的化合物。例如, 可舉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2,4_二 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α-丁基苯乙烯、α-己基苯乙 烯等之烷基苯乙烯;4-氯苯乙烯、3-氯苯乙烯、3-溴苯乙烯 等之鹵化苯乙烯;以及3-硝基苯乙烯、4-甲氧基苯乙烯、乙 烯基甲苯等。 該等苯乙烯系單體之中,較佳爲使用烷基苯乙烯單體, ®最佳爲使用苯乙®單體。 本發明之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係藉由苯乙烯 系單體、丙烯酸單體和甲基丙烯酸單體之共聚合來製造,但 是較佳爲倂用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其理由爲藉由提高樹脂 合成時之共聚合性而改良樹脂之均勻性,其結果,儲存穩定 性將趨於優良,且有可製得更微粒化之顔料分散液的傾向。 對於在本發明所使用的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 I ,除苯乙烯系單體、丙烯酸單體和甲基丙烯酸單體以外,也 可使可與該等單體進行共聚合之習知的單體進行共聚合。彼 等單體實例可舉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 正-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二級-丁酯 、丙烯酸三級-丁酯、丙烯酸2-乙基丁酯、丙烯酸1,3-二甲 基丁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辛酯、甲 基丙烯酸乙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 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壬酯 等之丙烯酸酯類和甲基丙烯酸酯類;如丙烯酸3-乙氧基丙酯 -23- 200811252 、丙儲酸3 -乙氧基丁酯、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丙烯酸 2-羥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丁酯、丙烯酸乙基_ α -(羥基甲 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 、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般之丙烯酸酯衍生物和甲基丙烯酸酯 衍生物;如丙烯酸苯酯、丙烯酸苯甲酯、丙烯酸苯基乙酯、 甲基丙烯酸苯基乙酯般之丙烯酸芳酯類和丙烯酸芳烷酯類 :如二甘醇、三甘醇、聚乙二醇、甘油、雙酚Α般之多元醇 之一丙烯酸酯類或一甲基丙烯酸酯類;如順丁烯二酸二甲酯 、順丁烯二酸二乙酯般之順丁烯二酸二烷酯;醋酸乙烯酯等 。可添加該等之單體中之一種或兩種以上作爲單體成份。 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之製造方法可採取一般 的聚合方法,可舉出溶液聚合、懸浮聚合、塊狀聚合等在聚 合觸媒之存在下進行聚合反應的方法。作爲聚合觸媒可舉例 如: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異丁腈、 1,1’-偶氮雙(環己烷-1-甲腈)、苯甲醯基過氧化物、二丁 基過氧化物、過氧苯甲酸丁酯等,其使用量較佳爲單體成份 之0.1至1 0.0質量%。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爲在7,500至50,000之範圍,更佳爲 在7,500至30,000之範圍內。其中,特佳爲在7,500至15,000 之範圍內。若重量平均分子量小於7,500時,則有導致水性 顔料分散液之長期儲存穩定性惡化的傾向,有可能發生由於 顔料凝聚等之沉降之情形。若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超過5 0,000時,則樹脂分子變得過長 -24- 200811252 而變得不利於朝顔料表面之吸附。另外,以未吸附於顔料之 狀態所存在的樹脂之影響亦將增大,使得水性顔料分散液之 黏度變高,或導致微細顏料粒子彼此易於凝聚。 在此所謂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使用GPC (凝膠浸透層析) 法所測定之値,且經換算成作爲標準物質所使用的聚苯乙烯 之分子量之値。 測定係以如下所述之裝置及條件來實施: 送液泵:商品名「LC-9A」(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 系統控制器:商品名「SIL-6B」(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 自動化注入器:商品名「SIL-6B」(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 偵測器:商品名「RID-6A」(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 資料處理軟體:商品名「Sic4 80II Data Station」(系統 儀器股份有限公司(System Instrument Co.,Ltd·)製造)。 管柱:商品名「GL-R400 (保護管柱)」+「GL-R440 」+「GL-R450」+「GL-R4 0 0M」(日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 公司(Hitachi Chemical Co· Ltd·)製造); 洗析溶劑:THF ; 洗析流量:2 ml/min ; 管柱溫度:3 5 °C 〇 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爲 90°C以上,更佳爲在100°C至150°C之範圍。在爲將顔料微 細化的混練處理,混練物將因施加在混練物的剪切而發熱使 得溫度上升。此時,若玻璃轉移溫度低於90 °C,則有混練物 軟化,無法對顏料微粒施加足夠的剪切的傾向。 -25- 200811252 在本發明所使用的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雖 然可爲隨機共聚合物,但是也可爲接枝共聚合物。接枝共聚 合物可例示:可與聚苯乙烯或苯乙烯共聚合的非離子性單 體與苯乙烯之共聚合物係成爲主鏈或支鏈,且以與含有丙燒 酸、甲基丙嫌酸和本乙燦之其他單體之共聚合物爲支鏈或主 鏈之接枝共聚合物爲其一例。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也可爲該接枝共聚合物與隨機共聚合物之混合物。 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係爲使其丙烯酸部位 中和,而以與鹼性化合物(C )共存之形態來使用。鹼性化 合物(C )係用於在混練製程使樹脂軟化,使其能順利進行 藉由樹脂的顔料被覆過程,同時使得被樹脂被覆的顔料對於 水性介質之‘分散性優良。鹼性化合物(C )可使用無機系鹼 性化合物、有機系鹼性化合物中之任一種。有機系鹼性化合 物可例示例如: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二乙胺、三 乙胺、三乙醇胺、二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等。無機系鹼性 化合物係可例示例如:鉀、鈉等之鹼金屬之氫氧化物,鉀、 鈉等之鹼金屬之碳酸鹽,鈣、鋇等之鹼土類金屬等之碳酸鹽 ,氫氧化銨等。特別是鹼金屬氫氧化物、醇胺類,由本發明 之顔料分散體調製爲水性顔料分散液,以及調製爲噴墨記錄 用印墨時,則從分散性、儲存穩定性、印刷物的耐水性等的 觀點來看,則爲適合。在該等之鹼性化合物(C )中,以氫 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鋰所代表的強鹼基的鹼性化合物 之鹼金屬氫氧化物,係有助於水性顔料分散液之低黏度化, 因此從噴墨記錄用印墨之吐出穩定性的觀點來看,則爲較佳 -26- 200811252 。另外,強鹼基並非僅局限於驗金屬氫氧化物,也可倂用驗 金屬氫氧化物與其他鹼性化合物。又,也可倂用數種鹼金屬 氫氧化物。在該等鹼金屬氫氧化物之中,特佳爲氫氧化鉀'。 鹼性化合物(C )之添加量,以相對於苯乙烯-丙烯酸系 共聚合物(b )之全部羧基之酸値的中和率計,較佳爲50% 以上之量,特佳爲在80%至120%之範圍。另外,在本發明 中所謂的中和率係爲下式所示之數値: 中和率(% )=((鹼性化合物之質量(克)x 5 6 X 1 0 〇 〇 ^ ) / (樹脂酸値x鹼性化合物之當量X樹脂量(克))X 1 00。 若鹼性化合物(c )之量以中和率計係小於5 0 %時,則 將導致樹脂中羧基之電離不足夠,使得微細顏料微粒彼此之 相斥力不足而導致凝聚。若鹼性化合物(c )之量以中和率 計係超過1 20%時,則將導致未吸附在微細顔料表面之樹脂 量增加’造成水性顔料分散液之黏度增加、使分散微粒彼此 再凝聚之原因。也可混合使用鹼金屬氫氧化物與胺化合物。 φ 若水性顔料分散液之pH低時,因爲羧基之電離難以發 生,以致有導致分散微粒之分散不穩定而發生凝聚的傾向。 另一方面,若pH太高時,則有導致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 物(b )容易溶解於分散介質中,使得以溶解之狀態或以微 胞狀存在的樹脂量增加而容易發生凝聚。水性顔料分散液之 pH較佳爲在8至1 1之範圍。pH係藉由適當地選擇樹脂之 , ^ 酸値、鹼性化合物(c )之種類與中和率即可加以調整。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係包括:製造含有以偶氮系顏料爲 主體之顔料(a )、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鹼性 -27- 200811252 化合物(c )和濕潤劑(dl )之固體混練物之混練製程;將 在混練製程所製得之固體混練物混合水和濕潤劑,以製造均 勻的液狀之混合物之液狀化製程;並且視需要將該液狀混合 物再分散於水性介質中之分散製程;以及視需要在該液狀混 合物添加水性介質,以將液狀混合物之黏度調整成適合於在 分散製程所使用的分散裝置的黏度之黏度調整製程。 製造本發明之水性顔料分散液之混練製程,只要其爲能 製造含有以偶氮系顏料爲主體之顔料(a )、苯乙烯-丙烯酸 系共聚合物(b )、鹼性化合物(c )和濕潤劑(d 1 )之固體 混練物的製程,則並無特殊的限制。在本案發明之固體混練 物,較佳爲以製造其之混練製程,在以偶氮系顏料爲主體之 顔料(a )、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濕潤劑(d 1 )中,再混練含有鹼性化合物(c )之混合物,並且較佳爲 藉由自製程初期即予以混練含有鹼性化合物(c )之混合物 所製造者。藉由在混練製程使鹼性化合物(c )存在於其間 φ ,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係藉由以鹼性化合物(c )中和該共聚合物中之羧基而提高分散性。並且,該共聚合 物可藉由濕潤劑(d 1 )而膨潤使得表面軟化,且與以偶氮系 顏料爲主體之顔料(a )形成一團塊之混合物。該混合物在 常溫係呈固體,但是在50至100°C之混練溫度下則具有極高 的黏稠性,因此在混練時則可對該混合物施加大剪切力,將 以偶氮系顏料爲主體之顔料(a )有效率地粉碎成微粒,同 時可有效率地將粉碎所新形成的該微粒表面以苯乙烯-丙烯 酸系共聚合物(b )或濕潤劑(d 1 )加以濕潤化,能實現在 -28 - 200811252 水中的穩定微分散。 在如上所述之混練製程中,藉由添加鹼性化合物(C ) 與濕潤劑(d 1 )使得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呈膨潤 狀態。因此,可在遠低於玻璃轉移溫度之低溫下使得該共聚 合物軟化。 並且,因此可不必添加爲使該共聚合物溶解所需要之高 溶解性溶劑,且因混練後不需要餾出該溶劑之製程而生產效 率高。 本發明之混練物中之固體成份含有比率,可在能進行混 練的範圍內任意設定。爲對顔料施加足夠的剪切以使顔料得 以微細分散,則較佳爲混練應在具有某一程度的硬度狀態下 進行,若以固體成份含有比率表示時,則較佳爲在50至80 質量%之範圍。若固體成份含有比率少於50質量%時,則因 混練物軟,無法對顔料施加足夠的剪切,固體成份比率達80 質量%以上時,則在與水和濕潤劑混合而液狀化時,變得難 0 以液狀化。另外,由於溶劑在混練中會揮發,即使使用密閉 型混練裝置,混練物中之固體成份含有比率之値仍然會在整 個製程期間變化,但是在此所謂固體成份含有比率係指混練 物在液狀化開始時之比率。 本發明混練物中之樹脂/顔料比率雖然可適當地選擇, 但是較佳爲在1/10至2/1之範圍。且特佳爲在1/10至1/2 之範圍。 在混練製程所使用的混練裝置,只要是使用可將混練物 在高黏度且高固體成份比之狀態下加以混練之習知的裝置 -29- 200811252 即可。雖然也可使用如二輥型或三輥型之開放式系統進行混 練的輥式磨碾機(roll mill),但是利用輥之混練,由於自 混練最初起混練物即必須匯集成整塊,因此有導致樹脂使用 量變多些的傾向。爲使混練中之固體成份局限在一定値以內 ,以始終能對混練物施加穩定的剪切力,則較佳爲能抑制濕 潤劑等之揮發的密閉式系統,或能成爲密閉式系統之混練機 ,因此較佳爲使用具備攪拌槽、攪拌槽蓋、單軸或多軸之攪 拌翼的混練機。攪拌翼之數目雖然並無特殊限制,但是爲獲 ^ 得高混練作用,則較佳爲具有兩個以上之攪拌翼者。 若使用具有此等構成之混練機時,則在經由混練製程製 造水性顔料分散液用之著色混練物後,可在不取出該混練物 下,在同一攪拌槽中直接加入水和濕潤劑加以稀釋,並仍在 其狀態下予以攪拌以實施液狀化製程之初期階段操作,並且 添加含有水和以濕潤劑爲主成份之水性介質以進行液狀化 製程。 如上所述之裝置可例示赫歇耳混合機(Henschel mixer )、加壓捏合機、班布瑞混合機(Banbury mixer )、行星式 混合機(planetary mixer )等,特別是行星式混合機爲適合 使用。行星式混合機係指行星型混練裝置,亦即,具有進行 行星式運動之攪拌翼的混練裝置之總稱(在下文中,使用行 星式混合機之名稱)。在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中,將執行含有 顔料與樹脂之高固體成份濃度的著色混練物之混練,但是黏 度將隨著混練的進行且視混練物之混練狀態而在廣泛範圍 變化。惟行星式混合機係特別能應·付從低黏度至高黏度的廣 -30- 200811252 泛範圍,可在同一機種內連續地實施從混練開始直到液狀化 製程、使用水性介質的黏度調整製程爲止之轉移階段。並且 ,也容易地追加濕潤劑,也可施加減壓蒸餾且可容易地調整 在混練時之黏度和剪切力。另外,通常行星式混合機之攪拌 器,其旋轉軸係與攪拌槽部分開而獨立,在攪拌槽部內則無 旋轉軸存在,因此從防止污染或清掃性的觀點來看,則爲最 佳。 在本發明之水性顔料分散液之製造方法之液狀化製程 係將藉由混練製程所製得之固體混練物混合水和濕潤劑來 降低固體成份比,以製造液狀之均勻流動性物質之製程。 在液狀化製程中,則在進行固體混練物的混練之同時, 添加水(e )和濕潤劑(d2 )。在本發明所謂的水性介質係 含有以水(e )和濕潤劑爲主成份之液體介質。本發明之製 造方法,雖然最佳爲將自混練至混練物液狀化匯總連續地實 施,但是不一定需要匯總連續操作。另外,在液狀化製程之 混練操作係不一定需要以與混練製程中的混練方法相同的 方法來實施,也可轉換成更容易添加水性介質之混練方法或 混練裝置。例如,也可使用例如開放系統輥磨機或加壓捏合 機、班布瑞混合機之並未具有攪拌槽的分散機。具體而言, 只要混練結束後取出前加入水性介質以開始混練物之液狀 化後予以取出,並使用其他裝置再追加水性介質即可。然而 ,自混練製程起繼續使用相同裝置來執行液狀化製程,藉此 即可極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因此,較佳爲使用如上所述之 具備攪拌槽、攪拌槽蓋、單軸或多軸之攪拌翼的混練機,特 200811252 佳爲適合使用行星式混合機。 在液狀化製程中,固體混練物之固體成份比會隨著水性 介質之添加而降低,在混練時所產生之極大剪切力,與剪切 力造成之發熱將緩慢地降低,並朝向在常溫也具有流動性之 均勻的液狀混合物而變化。爲使液狀化製程能順利進行,有 效率地製造均勻的液狀混合物,更重要的是特別在液狀化製 程之初期階段,亦即,固體混練物與水性介質之混合物的固 體成份比在高階段時添加濕潤劑(d2 )。較佳爲濕潤劑(d2 )從液狀化製程之最初即添加。 在液狀化製程中,雖然亦視固體混練物之固體成份比而 定,但通常係在添加固體混練物質量的60質量%以上水性介 質之階段,成爲具有流動性之均与的液體狀混合物。在本發 明中,在開始添加水性介質的液狀化製程開始時,將在已添 加與固體混練物質量相等之水性介質的時刻設定爲液狀化 製程結束。在本發明中,在該液狀化製程期間,濕潤劑(d2 ^ )添加量之總量,較佳爲在液狀化製程開始時的固體混練物 之0.5至40質量%之範圍。更佳爲在1至30質量%之範圍 ,最佳爲在5至25質量%之範圍。另外,該等濕潤劑(d2 )較佳爲在液狀化製程之初期即添加,且在直到在液狀化製 程所添加的水性介質量爲總量之60質量%之製程,添加濕潤 劑(d2 )之總量爲較佳。並且,特佳爲在直到於液狀化製程 所添加的水性介質量爲總量的45質量%之製程,添加所欲添 加的濕潤劑(d2)之總量。 所添加的濕潤劑量之總量,若添加在液狀化製程開始時 -32- 200811252 的固體混練物之〇·5質量%以上之量時’則有充分顯現添加 濕潤劑效果的傾向。另外,所添加的濕潤劑量之總量’若爲 在液狀化製程開始時的固體混練物之40質量%以內時’則由 於水之添加量也變得足夠,所使用的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 的羧基之電離將可順利進行,且顔料彼此也難以產生凝聚。 並且也不至於在水性顔料分散液中添加需要量以上的濕潤 劑,在後續製程的印墨設計上爲較佳。在液狀化製程中’藉 由從其初期起將一定量的主成份之水存在於其中,即可使低 黏度化更順利進行。由於可抑制濕潤劑(d2 )之總量’同時 有效率地進行液狀化製程,使用於液狀化製程的上述水性介 質之濕潤劑(d2 )比率較佳爲30至70質量%,特佳爲40 至60質量%。濕潤劑(d2 )與水之比率在液狀化製程中不需 要爲一定,也可配合混練物之狀態而適當地加以變更。在液 狀北製程初期,由於混練物難以與水溶合,較佳爲將濕潤劑 (d2 )之比率設定爲高一些,並在水量相對於混練物而增加 以來的階段,以提高水之比率的方式而調整。 在本案發明中,當預先混合濕潤劑(d2 )與水以製成水 性介質來添加時,由於水性介質添加後的均勻性會更迅速地 實現,因此爲較佳。並且,在如上所述之液狀化製程中,即 可在繼續混練固體混練物之同時,連續地分次添加少量的該 水性介質。或能將該水性介質分成兩次以上斷續地添加至該 混練物來進行混合。該混練物雖然也可在添加水性介質中繼 續混練,但是也可反復進行停止混練添加水性介質後,並在 每一次即予以攪拌該混合物以使全體均質化。 -33 - 200811252 總而言之,爲製得樹脂吸附狀態一致的顔料微粒,較佳 爲在將系统全體成爲均勻之同時,緩慢地進行混練物之液狀 化。換言之,與在進行混練物液狀化時,將大量水性介質中 加入混練物來加以攪拌溶解相比較,重要的是應對混練物緩 慢地加入水性介質,並在將全體成爲均勻之同時,在施加高 剪切力下進行液狀化。 本發明係在液狀化製程中一起添加濕潤劑(d2 )與水, 或添加同時含有濕潤劑(d2 )與水之水性介質。雖然也可在 液狀化製程之全程倂用濕潤劑(d2 )與水,但是採取在固體 混練物中添加某一程度之水性介質,且在所製得之混合物中 的水量增加後,予以減少濕潤劑之添加的方式,即可順利進 行對於顏料微粒表面的樹脂吸附。轉換成更減少濕潤劑之添 加,更進一步地增加水比率的水性介質之添加切換時序,其 最適遞雖然因混練物而有所差異,但是可以所添加的水性介 質對於混練物之濕潤容易性、相容容易性爲基準來判斷其切 換時期。 特別是偶氮系顏料係苯環容易吸附之表面少,同時也具 有許多羧基能吸附之表面,因此使混練物向水性介質中液狀 化時,較佳爲小心地在對固體混練物加入水性介質之同時, 採取液狀化製程,尤其是在液狀化製程初期較佳爲以能使全 體成爲均勻之方式,緩慢地加入該水性介質來實施混練物之 液狀化,以製成水性顔料分散液。 在藉由液狀化製程所形成的均勻液狀混合物,則再添加 水性介質,以調整黏度與固體成份比。 -34- 200811252 在經混合以本發明之混練製程所製得之固體混練物與 水性介質而結束液狀化製程之液狀混合物中,則有藉由雷射 多普勒(L a s e r D ο p p 1 e r )式粒度分佈計之測定也無法充分掌 握的粒徑範圍之粗粒存在。在分散製程中加以粉碎、分級該 等粗粒之措施,可更進一步提高水性顔料分散液之分散穩定 性,因此爲較佳。 藉由如下所述之分散製程,即可改善製造爲噴墨記錄用 0 印墨時之吐出穩定性、分散性、列印濃度等之噴墨特性。另 外,由掘體混練物與水性介質所形成的液體狀混合物中,以 偶氮系顏料爲主體之顔料(a )係在混練製程中已受到粉碎 ,且被作爲分散劑之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所被覆 ,因此對於水的分散性已趨於優良。因此,以偶氮系顏料爲 主體之顔料(a )係在水性介質中以短時間即可容易分散, 使得製造效率提高。因此耗時超過所需要的時間之分散製程 反而不佳。例如在珠磨機之一種的奈米磨機(N a η 〇 m i 11 )中 φ ,適當的分散時間爲3 0秒鐘至3分鐘。若分散時間短於該 分散時間範圍時,則將導致凝聚微粒之移除不完全,因此容 易導致顔料之凝聚沉降。另一方面,若超過該範圍而施加長 時間分散製程時,由於藉由混練製程所吸附在顔料表面之苯 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容易脫離,使得顔料表面之被 覆變得不完全,以致有印墨化後之穩定性降低的傾向。因此 ,若在混練製程中,已充分地進行顔料粉碎時,則也可省略 分散製程。 分散製程結束所製得噴墨記錄用水性顔料分散液中,以 -35- 200811252 偶氮系顏料爲主體之顔料(a )之含量較佳爲5至25質量% ,更佳爲1 〇至2 0質量%。若以偶氮系顏料爲主體之顔料(a )之含量少於5質量%時,則由噴墨印墨用水性顔料分散液 所調製的噴墨記錄用印墨之著色是不足夠,以致有無法獲得 充分的影像濃度的傾向。又,相反地,若多於2 5質量%時, 則有導致降低在噴墨印墨用水性顔料分散液之顔料分散穩 定性的傾向。另外,藉由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所 被覆的以偶氮系顏料爲主體之顔料(a ),從經過長時間確 保分散穩定性的觀點來看’則較佳爲藉由雷射多普勒法之粒 度分佈測定裝置所測得90%體積平均粒徑爲300 nm以下, 更佳爲平均粒徑爲1 60 nm以下。在此階段所使用的濕潤劑 種類係可使用與混練時所使用者相同。 使用於分散製程之分散機,可使用傳統慣用者。若欲得 更強力的分散力時,例如,若使用介質(media )時,則可 使用塗料搖動器、球磨機、奈米磨機、連續式微型濕式分散 粉碎機(Pico Mill)、立式攪拌球磨機(Attritor )、籃式 磨機、砂磨機、砂硏磨機、橫型濕式分散機(Dyno-Mill ) 、縱型和橫型分散機(DISPERMAT )、循環型濕式粉碎機 (SC Mill )、環狀式砂磨機(SPIKE MILL )、攪拌式磨機 該介質係使用玻璃、陶瓷、金屬、金屬氧化物、塑膠等 之習知的介質,介質之大小則適當地選擇即可。另外,若未 使用介質時,則可舉出:使用超音波來分散之超音波均質機 、利用使液彼此以高壓衝突時之衝撃力來分散之高壓均質機 -36- 200811252 、濕式超微粒化裝置(Nanomizer)、電動型濕式粉碎分級 裝置(Genus PY)、濕式微粒化裝置(Altimizer )、使用特 殊攪拌翼局速旋轉來分散之溶解分散機(Dissolver)、Disper 、高速葉輪分散機、以通過轉子與定子之微細間隙時之剪切 力來分散之混練分散機(DESPA MILL) 、TORNADO分散 機、混合分散機(Microblender )、高速回轉強力乳化分散 機(CAVITRON)、高速混合機(homo-mixer)等。該等之 中,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兩種以上裝置組合使用。該等之中 ,由於使用介質之分散機係分散能力高,因此爲較佳。另外 ,分散後視需要也可以水性介質加以調整濃度。 粗粒之分級雖然可以離心分離或過濾等方法來實施,但 是若欲獲得粗粒之有效分離時,則重要的是應對藉由如上所 述之方法所製得之分散液再實施離心分離,以實施移除存在 於水性顔料分散液中的粗粒之操作。 在結束分散製程並經調整分散液後施加離心分離,藉此 即可移除分散不足夠的粗粒。離心分離之條件可採用以 .1 0,000 G實施3分鐘以上的離心分離之條件,較佳爲以 1 5,0 00至21,0 00 G實施5至15分鐘的離心分離。藉由此粗 粒移除製程,即可以顯著地抑制經移除製程後的水性顔料分 散液中之顔料沉降。 藉由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製得之水性顔料分散液,係可 使用於水系之印刷印墨或塗料等之各種用途。尤其是適合用 作爲噴墨記錄用印墨。此時之印墨或塗料之組成及製法係根 據傳統慣用之組成或製法即可。 -3 7 - 200811252 本發明之噴墨記錄用印墨係可使用如上所述之水性顔 料分散液,並以慣用方法來調製。 在使用本發明之水性顔料分散液來調製噴墨記錄用印 墨時,則可使用因應改善目的或調整的如下所述之第(i) 至(iii)項之處理或添加劑。 (i ) 以防止印墨乾燥爲目的,能添加先前所例示之濕潤 劑(d ί)。以防止乾燥爲目的之濕潤劑在印墨中的 ^ 含量較佳爲3至50質量%。 (ii ) 以改善對於被記錄媒體之浸透性、或調整在記錄媒 體上的點徑爲目的,能添加浸透劑(penetrant )。 浸透劑可舉例如:乙醇、異丙醇等之低級醇;乙二醇己 基醚或二甘醇丁基醚等之烷基醇之環氧乙烷加成物;或丙二 醇丙基醚等之烷基醇之環氧丙烷加成物等。 印墨中之浸透劑含量較佳爲0.0 1至1 0質量%。 另外,也可使用界面活性劑來作爲浸透劑。界面活性劑 φ 並無特殊限制,可使用各種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非離子性 界面活性劑、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兩性界面活性劑等。在 該等之中,較佳爲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非離子性界面活性 劑。 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可舉例如:烷基苯磺酸鹽、烷基苯 基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高級脂肪酸鹽、高級脂肪酸酯之 硫酸酯鹽、高級脂肪酸酯之磺酸鹽、高級醇醚之硫酸酯鹽和 磺酸鹽、高級烷基磺基琥珀酸鹽、聚氧化乙烯烷基醚羧酸鹽 、聚氧化乙烯烷基醚硫酸鹽、烷基磷酸鹽、聚氧化乙烯烷基 -38- 200811252 醚磷酸鹽等。該等之具體例可舉出:十二烷基苯磺酸鹽、異 丙基萘磺酸鹽、一丁基苯基苯酚一磺酸鹽、一丁基聯苯基磺 酸鹽、二丁基苯基苯酚二磺酸鹽等。 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可舉例如:聚氧化乙烯烷基醚、聚 氧化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 肪酸酯、聚氧化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化乙烯山梨 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化乙烯甘油脂肪酸酯、聚 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氧化乙烯烷基胺、聚氧化 w 乙烯脂肪酸醯胺、脂肪酸烷基醇醯胺、烷基烷醇醯胺、乙炔 二醇、乙炔二醇之氧化乙烯加成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嵌段 共聚合物等。在該等之中,較佳爲聚氧化乙烯壬基苯基醚、 聚氧化乙烯辛基苯基醚、聚氧化乙烯十二烷基苯基醚、聚氧 化乙烯烷基醚、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 、聚氧化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脂肪酸烷基醇醯胺、乙 炔二醇、乙炔二醇之氧化乙烯加成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嵌 0 段共聚合物。 其他之界面活性劑也可使用如聚矽氧烷氧化乙烯加成 物等之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如全氟烷基羧酸鹽、全氟烷基 磺酸鹽、氧化乙烯全氟烷基醚之氟系界面活性劑;如青霉孢 子酸、Rhamnolipid、溶血卵磷脂(lysolecithin)之生物型 界面活性劑等。 該等界面活性劑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兩種以上混合倂甩 〇
另外,若考慮界面活性劑之溶解穩定性等時,則其HLB -39- 200811252 較佳爲在7至20之範圍。 在添加界面活性劑時,其添加量相對於印墨之總質量較 佳爲在0.001至1質量%之範圍,更佳爲在〇,〇(H至〇·5質量 %,進一步更佳爲在〇 · 〇 1至G · 2質量%之範圍若界面活性 劑之添加量少於0.001質量%時,則有難以獲得添加界面活 性劑效果的傾向,若使用超過1質量%時,則容易導致影像 滲出(bleeding)等之問題。 (ΠΟ 可視需要而添加防腐劑、黏度調整劑、pH調整劑、 W 螯合化劑、塑化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等。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不受 限於此等實施例。在以下實施例記載中所謂的「份」,除非 有特別加註皆表示「質量份」。在本實施例、比較例中所使 用的丙.烯酸系共聚合物係如下所述。 關於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A:單體組成比爲苯乙 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7 7/10/13(質量比),且酸値爲153 至156 mgKOH/g、重量平均分子量爲7,700之共聚合物。 對於在以下之實施例、比較例所製造之水性顔料分散液 、實施介質分散後之著色分散液係根據如下所述之項目進行 評估: (初期體積平均粒徑) 將液狀化製程後之水性顔料分散液,實施介質分散後之 著色分散液以離子交換水稀釋成2,5 00倍,然後以雷射多普 勒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Nanotruck UPA-EX150 (日機裝股 -40- 200811252 份有限公司製造)測定粒度分佈和體積平均粒徑。 (分散穩定性) 將施加介質分散與離心分離處理後之實施介質分散後 之著色分散液塡充密閉於硼矽酸玻璃製之收集管瓶,並在70 °C下放置兩週。放置後之體積平均粒徑係以與初期體積平均 粒徑相同的方式進行測定。另外,在使用該著色分散液來調 製噴墨記錄用印墨時,則在60 °C下放置6週後實施相同的測 定,以與放置前之體積平均粒徑進行相比較。 β 〔實施例1〕 在5 0公升容量之行星式混合機PLM-5 0.(井上製作所股 份有限公司製造)裝入如下所述組成之混合物,並將夾套加 溫至6〇。(:,以高速(自轉爲59 rpm、公轉爲20 rpm)混練 150份 5 00份 54份 170份 • 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A (酸値爲153 mgKOH/g ) • Ink Jet Yellow 4GVP2532 (C.I.顏料黃 155) (Clariant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 34質量%之氫氧化鉀水溶液(中和率爲80% ) • 二甘醇 混練一開始,電流値會上昇,電流値在10至 圍,隨著時間經過電流値會緩慢地下降爲在7至1 〇 A之範 圍變化。維持在此狀態2小時結束混練製程。其後’每一次 加入20份之使用離子交換水的二甘醇之50質量%水溶液° 將其反復施加1 8次以進行液狀化。加入間隔係第1次與第2 -41 - 200811252 次之間隔爲40分鐘,第2次與第3次之間隔爲40分鐘,其 後則俟所加入的二甘醇水溶液遍佈於全部混練物且呈均勻 狀態後再加入。自加入第3次後直到第1 8次之經過時間爲 40分鐘。此時,混練物已呈糊狀。如上所述分成1 8次加入 3 60份之50質量%二甘醇水溶液後,加入1,〇20份離子交換 水以製得黃色水性顔料分散液A。所製得之水性顔料分散液 之90%體積粒徑爲251 nm、平均粒徑爲143 nm、固體成份 濃度爲29質量%。 在所製得之黃色水性顔料混合液A以如下所示之配方 加入二甘醇和離子交換水,然後使用珠磨機加以處理。 • 黃色水性顔料混合液A 2,000份 • 二甘醇 87份 • 離子交換水 720份 珠磨機處理條件 • 分散機:奈米磨機NM-G2L(淺田鐡工製造) • 珠直徑?> : 〇.3 mm氧化銷珠 • 珠塡充量:85% • 冷卻水溫度'· lot • 轉數:2,660轉/分鐘(轉盤周速:12.5公尺/秒鐘) • 送液量:200克/10秒鐘 以如上所述之條件經歷時1 .5小時一面循環一面處理後 ,回收珠磨機通過液。並且,對該回收的經分散處理過之液 實施最大爲1 3,〇〇〇 G X 1 0分鐘之離心處理’以製得平均粒 徑爲125 nm、顔料濃度爲15質量%之黃色水性顔料分散液 -42- 200811252 A。然後將黃色水性顔料分散液A塡充密閉於硼矽酸玻璃製 之收集管瓶,並在7(TC下放置兩週。放置後之體積平均粒徑 爲 1 2 8 nm 〇 使用黃色水性顔料分散液A,並以如下所述之印墨配方 製得噴墨記錄用黃色印墨A。 黃色水性顔料分散液A 266份 2-吡咯啶酮 80份 三甘醇一 丁基醚 80份 甘油 30份 Surfynol 440(Air Products,Japan,Inc.製造) 5份 離子交換水 5 3 9份 黃色印墨A之黏度爲2.5 mPa· s,平均粒徑爲152 nm。 將黃色印墨A塡充密閉於硼矽酸玻璃製之收集管瓶,並 在6〇°C下放置.6週。放置後之黏度爲2.6 mPa · s、體積平 均粒徑爲1 4 4 n m。 將40克之黃色印墨 A塡充於巾售之噴墨印表機 EM-9 3 0C ( Seiko Epson公司製造)之黑色墨匣,然後實施 印刷。雖然直到印墨用空爲止印刷A4尺寸之全面影像,但 是印刷並未變得模糊而顯現優異印刷特性。 〔比較例1〕 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配方之原料,使用相同裝置,以相 同條件開始混練。取代二甘醇之5 0質量%水溶液,而以與實 施例1相同方式加入200克離子交換水。加入間隔係第1次 與第2次之間隔爲40分鐘,第2次與第3次之間隔爲40分 -43- 200811252 鐘,自第4次則俟所加入之離子交換水對全體溶合後再加入 。水係與實施例1之情形不同而難以溶合,以致自加入第4 次後混練物表面即呈乾燥狀態,在加入第6次時,本來成一 團塊之固體混練物則零亂地分散而成爲混雜小石之砂狀物 。其後雖然加入20份 X 5次之離子交換水,但是已變成砂 狀之混練物在液狀化製程之初期仍無法使其成液狀化。 如上所述,在比較例1所製得之固體混練物,在液狀化 製程初期無法液狀化,以致無法製得均勻的混合物。並且, ^ 雖然使用濕潤劑和離子交換水來製造供使用於分散製程的 固體成份比之混合物,但是無法使其成爲均勻的流動性物質 ,且以目視在混合物中具有明顯的粗粒存在,因此即使對此 混合物施加分散製程之處理,由於粗粒較多,以致明顯地只 能製得分散穩定性不佳之水性顔料分散液而已。 茲爲證實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係特別對於以偶氮系顏料 爲主體之顔料(a)有功效,提供關於在其他基本三色之典 0 型顔料的有關液狀化製程參考例作爲比較用。在參考例中, 也使用與苯乙烯-丙烯酸共聚合物A相同單體比,平均分子 量爲12,000之苯乙嫌-丙烯酸共聚合物B。 關於苯乙烯-丙烯酸共聚合物B:單體組成比爲苯乙烯/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77/10/13 (質量比),且酸値爲153至 156 mgKOH/g、重量平均分子量爲12,000之樹脂。 〔參考例1〕 使用喹吖酮顏料之品紅色分散液 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裝置,並以相同條件混練如下所述 -44- 200811252 組成之混合物 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Β (酸値爲153 mgKOH/g ) 75份 Fastogen Super Magenta RTS(C.I·顏料紅 122) (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4 62.5 份 鄰苯二甲醯亞胺基甲基化之3,10-二氯喹吖酮(每1 分子之平均鄰苯二甲醯亞胺基甲基之基數爲1.4) 37·5 份 34質量%之氫氧化鉀水溶液(中和率爲100%) 3 3 · 7 份 二甘醇 270份 裝入之原料經聚集成一團塊即開始混練,此時之最大電 流値是1 7 A。自開始混練經過3小時後施加每一次使用20 份離子交換水之液狀化。離子交換水之加入間隔係俟離子交 換水遍佈於全部混練物且呈均勻狀態後再加入,加入次數爲 1 8次。自開始液狀化直到第1 8次加入結束歷時1 3 0分鐘。 此時之混練物狀態係呈糊狀。接著,將570份離子交換水分 成8次加入,以製得品紅色水性顔料分散液1。所製得之水 性顔料分散液之90%體積粒徑爲25 1 nm、體積平均粒徑爲 143 nm、固體成份濃度爲34質量%。 在所製得之品紅色水性顔料混合液加入二甘醇和離子交 換水,然後使用珠磨機並以與實施例1相同條件實施分散。 • 品紅色水性顔料分散液1 1,8 0 0份 • 二甘醇 2.8份 • 離子交換水 1,384·7份 -45 200811252 另外,以如上所述之條件經歷時0.5小時一面循環一面 處理後,回收珠磨機通過液。並且,對該回收的經分散處理 過之液實施與實施例1相同之離心處理,以製得體積平均粒 徑爲138 nm、顔料濃度爲15%之品紅色水性顔料分散液。然 後對品紅色著色分散液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分散穩定性試 驗結果,高溫放置後之體積平均粒徑爲140 nm。 除取代實施例1之黃色水性顔料分散液A,而使用該品 紅色水性顔料分散液以外,其餘則以相同的配方製得噴墨記 ®錄用品紅色印墨。 品紅色印墨之黏度爲2.4 mPa · s、體積平均粒徑爲134 nm ° 將品紅色印墨塡充密閉於硼矽酸玻璃製之收集管瓶,並 在60°C下放置6週。放置後之黏度爲2·6 mPa.s、體積平 均粒徑爲146 nm。 將品紅色印墨1塡充 4 0克於市售之噴墨印表機 0 EM-93 0C ( Seiko Epson公司製造)之黑色墨匣,然後實施 印刷。雖然直到印墨用空爲止印刷A4尺寸之全面影像印刷 ,但是印刷並未變得模糊而顯現優異印刷特性。 〔參考例2〕 使用酞青素顔料之深藍色分散液 將如下所述組成之混合物裝入容量與實施例1、比較例 1相同之50公升行星式混合機PLM-50 (井上製作所股份有 限公司製造),然後以與實施例1、比較例1相同條件實施 混練。 -46 - 200811252 • 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A (酸値爲153 1 50份 mgKOH/g ) • Fastogen Blue TGR(C.I.顏料藍 15:3)(大日本 500 份 油墨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 34質量%之氫氧化鉀水溶液(中和率爲100%) 67.5份 • 二甘醇 200份 0 裝入之原料經聚集成一團塊即開始混練,此時之最大電 流値是1 5 A。自開始混練經過2小時後,根據在比較例1 所使用的液狀化製程,施加每一次使用20份離子交換水之 液狀化。離子交換水之加入間隔係俟離子交換水遍佈於全部 混練物且呈均勻狀態後再加入,加入次數爲1 8次。自開始 液狀化直到第1 8次加入結束歷時1 2 0分鐘。此時之混練物 狀態係呈糊狀。接著,將640份離子交換水分成1 0次加入 ,以製得深藍色水性顔料分散液2。所製得之水性顔料分散 φ 液之90%體積粒徑爲226 nm、體積平均粒徑爲132 nm、固 體成份濃度爲3 7質量%。 在所製得之深藍色水性顔料混合液加入二甘醇和離子交 換水,然後以與實施例1相同條件使用珠磨機來夤施分散。 • 深藍色水性顔料分散液2 1,800份 •二甘醇 195份 •離子交換水 1,196份 以如上所述之條件經歷時〇. 1小時一面循環一面處理後 ,回收珠磨機通過液。並且,對該回收的經分散處理過之液 -47- 200811252 實施與實施例1相同之離心處理,以製得體積平均粒徑爲 108 nm、顔料濃度爲15%之深藍色水性顔料分散液。並且,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測定該深藍色水性顔料分散液之分 散穩定性,高溫放置後之體積平均粒徑爲105 nm。 使用深藍色水性顔料著色分散液,並以如下所述之印墨 配方製得噴墨記錄用深藍色印墨。 深藍色著色分散液2 147份 2-吡咯啶酮 80份 三甘醇一 丁基醚 80份 甘油 30份 Surfynol 4 4 0 ( Air Products,Japan, Inc.製造) 5份 離子交換水 65 8份 深藍色印墨之黏度爲2.0 mPa · s、體積平均粒徑爲 10 1 nm 〇 將深藍色印墨塡充密閉於硼矽酸玻璃製之收集管瓶,並 在6〇°C下放置6週。放置後之黏度爲2·1 mPa.s、體積平 均粒徑爲1 〇 5 n m。 將深藍色印墨 2塡充 40克於市售之噴墨印表機 EM-93 0C ( Seiko Epson公司製造)之黑色墨匣,然後實施 印刷。雖然直到印墨用空爲止印刷A4尺寸之全面影像,但 是印刷並未變得模糊而顯現優異印刷特性。 〔參考例3〕 使用碳黑顏料之黑色分散液 -4 8 - 200811252 將如下所述組成之混合物,使用與實施例1、比較例1 相同之混練裝置’並以相同條件實施混練。 • 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A(酸値1 53 1 50份 mgKOH/g) • 三菱碳黑Carbon Black #960(三菱化學股份 500份 有限公司製造) • 34質量%之氫氧化鉀水溶液(中和率1〇〇%) 67.5份 • 二甘醇 340份 裝入之原料經聚集成一團塊即開始混練,此時之最大電 流値是1 8 A。自開始混練經過2小時後,根據比較例1之液 狀化製程,施加每一次使用2 0份離子交換水之液狀化。離 子交換水之加入間隔係俟離子交換水遍佈於全部混練物且 呈均勻狀態後再加入,加入次數爲1 8次。自開始液狀化直 到第1 8次加入結束歷時1 60分鐘。此時之混練物狀態係呈 糊狀。接著,將840份離子交換水分成14次加入,以製得 φ 黑色水性顔料分散液3。所製得之水性顔料分散液之90%體 積粒徑爲120 nm、體積平均粒徑爲75 nm、固體成份濃度爲 3 0質量%。 在所製得之黑色水性顔料混合液加入二甘醇和離子交 換水,然後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分散裝置、及相同條件而 實施分散。 • 黑色水性顔料混合液 2,000份 • 二甘醇 165份 805份 離子交換水 -49- 200811252 另外,以如上所述之條件經歷時1.25小時一面循環一 面處理後,回收珠磨機通過液。並且,對該回收的經分散處 理過之液實施與實施例1相同之離心處理,以製得平均粒徑 爲69 nm、顔料濃度爲15%之黑色水性顔料分散液3a。然後 使用黑色水性顔料分散液3a來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分散 穩定性試驗,高溫放置後之體積平均粒徑爲72 nm。 使用黑色水性顔料分散液,並以如下所述之印墨配方製 得噴墨記錄用黑色印墨3。
• 黑色著色分散液3a 126份 • 2 -吡咯啶酮 8 0份 • 三甘醇一 丁基醚 80份 • 甘油 30份 • Surfynol 440(Air Products,Japan,Inc.製造) 5 份 • 離子交換水 679份 黑色印墨之黏度爲2.1 mPa · s、體積平均粒徑爲60 nm。 將黑色印墨塡充密閉於硼矽酸玻璃製之收集管瓶,並在 60 °C下放置6週。放置後之黏度爲2.1 mP a· s、體積平均粒 徑爲64 nm。 ,將黑色印墨塡充40克於市售之噴墨印表機EM-930C ( Seiko Epson公司製造)之黑色墨匣,然後實施印刷。雖然 直到印墨用空爲止印刷A4尺寸之全面影像,但是印刷並未 變得模糊而顯現優異印刷特性。 如上所述,品紅色之喹吖酮系顔料、深藍色之酞青素系 顔料、黑色之碳黑顏料之任一種,在含有顔料、苯乙嫌-丙 -50- 200811252 烯酸系共聚合物(b )、鹼性化合物(c )和濕潤劑(dl )的 固體混練物·之液狀化製程,僅添加水即可達到特優的液狀化 ’且可形成分散製程所需要之均勻的流動性物質。另外,藉 由接著實施分散製程即可製得分散穩定性極其特優的水性 顔料分散液。因此可知本發明水性顔料分散液之製造方法係 對於黃色偶氮系顏料具有極具特徵性的效果。 在使用以偶氮系顏料爲主體之顔料(a )的黃色水性顔 料分散液之製造方法,藉由使甩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即使用 一種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爲共同之分散劑樹脂, 也可製得具有與其他基本色同等之特優分散穩定性之水性 顔料分散液,因此可形成特優的印墨組(ink set)。本發明 之製造方法可以短時間使混練物溶解分散。以本製造方法所 製得之水性顔料分散液,即使用作爲噴墨記錄用印墨時,也 能經過長時間維持穩定的分散狀態,且搭配於印表機之記錄 特性也是優良。 【圖式簡單說明】 〇 【元件符號說明】 迦〇 -51 -

Claims (1)

  1. .200811252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水性顔料分散液之製造方法,該水性顔料分散液係 混合含有以偶氮系顏料爲主體之顔料(a )、苯乙烯丙烯 酸系共聚合物(b )、鹼性化合物(c )和濕潤劑(d〗)之 固體混練物與水性介質所構成,具有在混練該固體混練 物之同時,添加水(e )和濕潤劑(d2 ),以製成液體狀 態之液狀化製程;且在該液狀化製程所添加的濕潤劑( d2 )之總量係在液狀化製程開始時的固體混練物之〇 · 5至 _ 4 0質量%。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水性顔料分散液之製造方法, 其中自液狀化製程之最初階段起即添加該濕潤劑(d2 ) 於該固體混練物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水性顔料分散液之製造方法, 其中該驗性化合物(c )是鹼金屬氫氧化物。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水性顔料分散液 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固體混練物中之濕潤劑(dl)與在 • 、、 液狀化製程所添加的濕潤劑(d2 )是相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至3項中任一項之水性顔料分散液 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濕潤劑(d2 )是多元醇。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水性顔料分散液之製造方法, 其中該多元醇是二甘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水性顔料分散液 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偶氮系顏料是C.I.顏料黃155。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水性顔料分散液 -52- 200811252 之製造方法,其中該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b )係酸値爲 50至3 00,重量平均分子量爲7500至50000,含有苯乙 烯系單體單元、丙烯酸單體單元和甲基丙烯酸單體單元 ,且相對於全部單體成份含有60至90質量%之苯乙烯系 單體單元之樹脂。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水性顔料分散液之製造方法, 其中該苯乙烯系單體單元、丙烯酸單體單元和甲基丙烯 酸單體單元之總和係全部單體成份之總和的95質量%以 • 上。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水性顔料分散液 之製造方法,其中該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b )之玻 璃轉移溫度爲90°C以上。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水性顔料分散液 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混練物中之鹼性化合物(c )的含量 係以對於該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物之酸値的中和率計 爲5 0 °/。以上之量,且水性顔料分散液之p Η爲在8至1 1 之範圍。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水性顔料分散液 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混練物中之固體成份含有比率爲50 至8 0質量%。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水性顔料分散液 之製造方法,其中該混練物中之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合 物(b )與以偶氮系顏料爲主體之顔料(a )之質量比(b )/ ( a)爲 1/10 至 2/1。 -53- 200811252 1 4 . 一種噴墨記錄用印墨,其特徵爲含有使用如申請專利範 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水性顔料分散液之製造方法所 製造之水性顔料分散液爲主成份。
    -54- 200811252 七、 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〇 八、 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TW096127718A 2006-07-31 2007-07-30 水性顏料分散液之製法及噴墨記錄用印墨 TWI4545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07981 2006-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1252A true TW200811252A (en) 2008-03-01
TWI454536B TWI454536B (zh) 2014-10-01

Family

ID=38997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7718A TWI454536B (zh) 2006-07-31 2007-07-30 水性顏料分散液之製法及噴墨記錄用印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326118A1 (zh)
EP (1) EP2048206B1 (zh)
JP (1) JPWO2008015998A1 (zh)
KR (1) KR101426968B1 (zh)
CN (1) CN101410470B (zh)
CA (1) CA2659685C (zh)
TW (1) TWI454536B (zh)
WO (1) WO200801599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1309B (zh) * 2009-09-16 2014-01-01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顏料組成物、水性顔料分散液、噴墨記錄用印墨及水性顔料分散液之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22694B (fi) 2008-12-18 2012-05-31 Kemira Oyj Menetelmä vesipitoisen pigmenttilietteen reologisten ominaisuuksien parantamiseksi ja dispergointiaine
JP6075931B2 (ja) * 2009-07-10 2017-02-08 Dic株式会社 水性顔料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SG178568A1 (en) * 2009-08-26 2012-04-27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water-based ink for inkjet printing and a water-based pigment dispersion liquid
JP2011089114A (ja) * 2009-09-25 2011-05-06 Fujifilm Corp 水系顔料分散物、インク組成物、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1213792A (ja) * 2010-03-31 2011-10-27 Dic Corp 水性顔料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JP5733959B2 (ja) * 2010-11-25 2015-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エロートナー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エロートナー
JP5772089B2 (ja) * 2011-03-11 2015-09-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およびインクセット
JP5156964B1 (ja) * 2011-11-18 2013-03-06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水性顔料インキセ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印刷方法ならびに印刷物
CN103483915B (zh) * 2013-09-11 2015-01-21 吴江华诚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颜料黄17乳液的制备方法
JP2016196528A (ja) * 2015-04-02 2016-11-24 Dic株式会社 水性顔料分散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性インク
JP6886581B2 (ja) * 2015-12-14 2021-06-16 Dic株式会社 水性顔料分散体及び水性顔料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CN105820657A (zh) * 2016-05-27 2016-08-03 广州亦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塑型无色透明玻璃保护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88222A1 (ja) * 2016-11-10 2018-05-17 Dic株式会社 水性顔料分散体及び水性顔料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JP6319642B1 (ja) * 2016-11-10 2018-05-09 Dic株式会社 水性顔料分散体及び水性顔料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JP7423175B2 (ja) * 2017-06-15 2024-01-29 Dic株式会社 水性顔料分散体及び水性顔料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WO2019007922A1 (en) * 2017-07-06 2019-01-10 Clariant International Ltd SOLID PIGMENT DISPERS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ME, AND INK JAR INK JET PREPARATION METHOD BASED ON AQUEOUS OR ORGANIC SOLVENT
JP7195059B2 (ja) * 2017-07-06 2022-12-23 クラリアント・インターナシヨナル・リミテツド 固体顔料分散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水系もしくは有機溶媒系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の製造方法
JPWO2020105441A1 (ja) * 2018-11-22 2021-02-15 Dic株式会社 水性顔料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WO2022070848A1 (ja) * 2020-09-29 2022-04-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エローインク、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画像記録物
CN113384489B (zh) * 2021-06-16 2022-06-17 宇虹颜料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指甲油制备物的加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0778A (en) * 1992-08-25 1994-05-1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preparing ink jet inks having improved properties
US6043297A (en) * 1997-10-13 2000-03-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igment-based ink composition having excellent lightfastness
JP3644577B2 (ja) * 1997-10-13 2005-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耐光性に優れた顔料系インク組成物
JP2001010033A (ja) * 1999-06-30 2001-01-16 Seiko Epson Corp イエロー有機顔料インク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1081390A (ja) 1999-09-20 2001-03-27 Toyo Ink Mfg Co Ltd 水性顔料分散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利用
JP2002020673A (ja) * 2000-04-10 2002-01-23 Seiko Epson Corp 顔料分散液の製造方法、その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た顔料分散液、その顔料分散液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並びに、そのインクを用いた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物
JP4540921B2 (ja) * 2001-06-05 2010-09-08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の着色材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並びに水性顔料分散体、有機無機複合粒子粉末
JP4501366B2 (ja) 2002-08-29 2010-07-14 Dic株式会社 水性イエロー顔料分散液用混練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水性イエロー顔料分散液とインク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4442141B2 (ja) * 2003-08-11 2010-03-31 Dic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性顔料分散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性イン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60325905D1 (de) * 2003-08-11 2009-03-05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wasserbasierenden pigmentdispersionen für den tintenstrahldruck
JP4561053B2 (ja) 2003-08-13 2010-10-13 Dic株式会社 水性顔料分散液用混練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水性顔料分散液とインク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4872200B2 (ja) * 2003-09-11 2012-02-08 Dic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用水性顔料分散液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
JP4835896B2 (ja) * 2004-09-13 2011-12-14 Dic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用水性顔料分散液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1309B (zh) * 2009-09-16 2014-01-01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顏料組成物、水性顔料分散液、噴墨記錄用印墨及水性顔料分散液之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659685A1 (en) 2008-02-07
KR101426968B1 (ko) 2014-08-14
US20090326118A1 (en) 2009-12-31
EP2048206A4 (en) 2012-08-01
EP2048206A1 (en) 2009-04-15
EP2048206B1 (en) 2013-11-20
WO2008015998A1 (fr) 2008-02-07
CA2659685C (en) 2014-03-11
JPWO2008015998A1 (ja) 2009-12-24
CN101410470A (zh) 2009-04-15
TWI454536B (zh) 2014-10-01
KR20090048543A (ko) 2009-05-14
CN101410470B (zh) 201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11252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water-based pigment dispersion and ink for ink-jet recording
TWI468477B (zh) 水性顏料分散液及噴墨記錄用印墨組成物
WO2007052644A1 (ja) 水性顔料分散液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
TWI422649B (zh) 水性顏料分散液及噴墨記錄用水性印墨之製造方法
TWI426109B (zh) 水性顏料分散液及噴墨記錄用印墨、以及水性顏料分散液之製法
JP2007092059A (ja) 水系顔料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JP2002294105A (ja) 記録液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56082B (en) Water-based pigment dispersion liquid for inkjet r
JP2005240027A (ja) 水性顔料分散液の製造方法、水性顔料分散液、画像記録方法、画像記録物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1115321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性顔料分散液の製造方法
JP201202112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用水性顔料分散液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水性顔料インク
JP5530581B2 (ja) 水性顔料分散液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組成物
JP5146720B2 (ja) 水性顔料分散液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
JP4320991B2 (ja) 水性顔料分散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液
WO2020105441A1 (ja) 水性顔料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US11254157B2 (en)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JP452501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記録用着色混練物、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11046800A (ja) 水性顔料分散液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性インクの製造方法
JP2001302950A (ja) インク組成物
JP5817796B2 (ja) 水性顔料分散液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組成物
JP4984125B2 (ja) 水性顔料分散液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
JP200504801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用顔料分散液、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445291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用水性顔料分散液、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用水性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088618A (ja) 水性顔料分散体及び水性顔料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