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09205A - Coordinate transforming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signal connection - Google Patents

Coordinate transforming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signal connec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09205A
TW200809205A TW096125296A TW96125296A TW200809205A TW 200809205 A TW200809205 A TW 200809205A TW 096125296 A TW096125296 A TW 096125296A TW 96125296 A TW96125296 A TW 96125296A TW 200809205 A TW200809205 A TW 2008092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probe
directional
group
outpu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5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39729B (zh
Inventor
Gunsei Kimoto
Original Assignee
Gunsei Kimot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nsei Kimoto filed Critical Gunsei Kimoto
Publication of TW200809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9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9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97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G01R1/07364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with provisions for altering position, number or connection of probe tips; Adapting to differences in pitch
    • G01R1/07378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with provisions for altering position, number or connection of probe tips; Adapting to differences in pitch using an intermediate adapter, e.g. space transform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6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0809205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_ ’驗探針卡等魏訊號連_變換座標裝 置’尤其是有關於從測點’有效將配線配置於探針卡基板之電氣 號連接用變換座標裝置。 【先前技術】 、…在LSI冑電子叹備製程上,都在半導體晶圓上所开蛾的複數
半導體晶片檢查電路上使職針卡;關於探針卡方面,以往本案 發明人已提議出使用垂直式探針的各種探針卡;這種探針卡,是 在晶圓狀態下’讓絲式探針接觸排顺轉體晶片上的複數= 路端子(銲墊),經過彙總後即可測量通電的半導體晶片;這種探 針卡的昔知例财’例如特開平7_318586號公報、或特開 2003-75503號公報所示内容。 在此,將特開平7_3刪6號公報所示之探針卡,視為昔知 後做成如圖U所示;此探針卡上的複贿針3,被視為印卿 板6印刷配線的-部份,而被鮮錫於斤如L如d部7上;亂 Probe Land部7被連接到金屬線安裝部此;另一方面,尾^ (temnnal pin)2,則用印刷配線連接金屬線安裝部此;此糾 電路板1是叫含_尾们解導體时麵料通設❼ 成’各種類的不同之處在於姻3的配置、金屬線安裳㈣婆 8b之間的連接方式不同;要將此金屬線安裝部㈣間連接,係 成印刷電路板,那麼_電路板丨就賴針對各半導體器件翻 5 200809205 進行設計,如此-來就會造成價格相當昂貴;於是,此部分的連 接,便用乙烯絕緣線5a、或尤其是有澡聲問題時,則用密封線% 連接各半導體器件種類;再者,在上述說明中已說明過,印刷電 路板喊料面上進娜線,但會逐著乡㈣成出雙面或 多層配線。 此外,探針卡的概在於’靴據半導體器件麵,而是以 共通設計的印刷電路板所構紅主機板、及不依據半導體種類, • 而是以共通設計所配置喊;連接於試驗H的補,則有因應半 導體麵而配置的騎、及連接前舰針與觀賴,並因應半 ㈣1件種_設計,卩刷電路板Ghild BQard(特願平 6-116312); 以在攸這種Child Board到主機板的配線,都是藉由多層基 板,將狹P益間距的測點配線,連接於稀疏間距的配線上。 【發明内容】 ⑩一、所欲解決之問題點: 上述的昔知探針卡的缺點在於,使用乙烯絕緣線時,會因驅 ^測量轉體||件,喊生啦鱗;此外,制耐測量嗓聲的 密封線時,配線徑加粗、擴大配線體積後,有時會因配線容許區 域的聞,而無法進行同_碟;而且測量針數會隨著多銷化而 擴大配線工時,而造成線材或煤錫不良/,而且測量時發生漏電流 的機率也高,且斷線情況也多;即使用因應半導體器件種類所設 汁之印刷電路板構成的Chiid Board,一旦變成多銷化時,就會 200809205 面臨到多層化基板的缺點。 二、本發明之技術手段: 發明人等在膠膜上規則排列的垂直式測點特徵在於,垂直接 觸^/成於可撓性排線(flat eable)_端的配線端子端面,並從狹 隘間距化之測點排列的訊號線,發展出連接於印刷電路板的手法。 為了解決前述昔知_ ’本侧魏訊親接賴換座標裝 置,藉由具備和曰曰曰圓鋅墊接觸導通,並以狹關距線排觸探針 • 輸人端雜墙$端,㈣撕触端面制於略呈平面之稀疏 間距上的手法、及交叉接觸探針輸出端與變換配線輸入端,以進 打導通的y向配線群、與y向配線群輸出端交叉導通的X向配線 群’以解決前述問題。#此,讓例如因應y向的銲塾排列所_ 的數個/貝J點’以y向上的狹隨間距’將分散於X向之座標訊號的 探針輸出端訊號,視為藉由7向配線群,而以又向配線輸出端分 散於y向的峨自&線向崎群輸出端的座標,移往 • X向配線群之所f位置;具有可將賴座標訊麟,連接於 只因舰晶圓上狹關距銲塾,進行稀疏訊號配線的低價印刷配 線電路板作用。 三、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曰具有可將變換座標訊號線,連接於只因應從晶圓上狹關距 銲墊,進行稀疏訊號配線的低赘印刷配線電路板作用;這表示可 做成不需要銲錫及多層基板配線、且結構簡單的探針卡基板。 本發明之崎,衫_多縣板魏,便可將狹關 7 200809205 距線的排列訊號,電氣連接於具稀疏電極的低價印刷配線電路板 上的效果。 【實施方式】 (實施形態1) 以下’將依據圖1至圖11,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1 ;再 者’本發明並未因本實施形態,而限定本發明。 圖1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上部分構成的立體分解圖;此 外,圖2為圖1正視圖。 圖1及圖2上的1-1為測點、2〇〇—I為探針輸入端、3〇〇-i—m 為探針輸出端、6-M為y向配線、M—At為y向配線輸入端、M-Bt 為y向配線輸出端、7為x向配線、〇)為x向配線輸人端、s—D〇 為X向配線輪出端,為晶片、11為銲墊、12為印刷電路板、 13為印刷電路板輸入端、14為印刷電路板配線、15為印刷電路 板輪出端、16為POGo Pin、17為觸—_。再者,χ向、 y向為圖1中x〜y座標所示方向。 曰曰片10上有銲墊U ;晶片10被配置於晶圓上 ;測點1為探 、十輸入鈿200 i,且將探針輸出端視之為電氣連接端。 測點1方面,將於圖3進行詳述;y向配線β為^向配線輸入端 將y向配線輪出端M—Bt視之為電氣連接端。關於y向配線 6 M方面’將於圖6行詳述;L線7為X触線輸人端s-Co, 將X向配線輪出端D〇視之為電氣連接端。關於X向配線7方面, 將於圖9進仃詳述;印㈣路板12為_電路板輸人端13,並 8 200809205 將印刷電路板輸出端15穿過印刷電路板配線14,以進行電氣連 接;印刷電路板輸入端13,形成於圖1之印刷電路板ο的内面; 而 P0G0 Pinl6 受到 P0G0 Pin Ringl7 所支撐。 在組裝狀態下,各壓接了探針輸出端300—i—孤與^向配線輸 入端M-At、y向配線輸出端M-Bt與X向配線輸入端S〜c〇、χ向配 線輸出端S-Do與印刷電路板輸入端13、印刷電路板輪出端15與 P0G0Pinl6,以力求導通。檢查時,銲塾11移往z向,並讓探針 φ 輸入端200-i與銲墊11接觸,以力求導通。 圖1及圖2是為了簡化說明,而只揭示因應單一測點卜土的 部分圖,但在實際構成上,測點丨被層疊數片於y向,y向配線6 被層疊數片於X向,X向配線7也被層疊數片於y向;鲜墊n也 同於測點1 一樣,被複數配置於y向。 因此,檢查時,銲墊11則移往z向’透過接觸探針輸入端 200-i和銲墊η,以導通銲墊u和探針輸入端2〇(H、導通探針 • 輸出端300一 i-m和y向配線輸入端M-At、導通y向配線輸出端M_Bt 與X向配線輸入端S-Co、導通X向配線輸出端s_D〇和印刷電路 板輸入端13 ’印刷電路板輸出端还和P0G0 pinl6,最後則讓銲 墊11和P0G0Pinl6通電。因此,透過麵他16和外部試驗器 (國式未揭)進行通電。 以下將針對上㈣成之本_ f丨實施賴上的構成,說明 其動作與作用。6_M為y向配線;y向配線6包含:樹脂膠膜即、 y向變換配線f u沖6)、固定部67。y向變換配線ft包含:y 200809205 向變換配線輪入端At、y向變換配線輸出端Bt、y向變換配線 ft彈更β壮。υ為薄膜上所構成之y向配線6的編號;例如6一 1 為第1片的Y向配線。此外,1-At(t=3)為構成於第1片y向配線 中的第3個y向變換配線輸入端。換言之,開頭數字為薄膜編號,” —以下為品名(A)和配線網配置編號(t ) ; y向變換配線ft、 y向變換配線輸出端Bt、y向變換配線f t、彈簧部kt也以相同方 式予以表示。 ⑩ S(S 1 6)為X向配線Sub組裝;7為X向配線。X向配線7 包含·树月曰膠膜70、x向變換配線g〇(〇z^〜6)、固定部77。x向 變換配線go包含·· χ向變換配線輸入端c〇、, X向變換配線輸出端 Do、X向變換配線g〇,彈簀部h〇。s為薄膜(sheet)上所構成之X 向配線7上的編號;例如w為第i片χ向配線。此外,卜&(㈣) • 為第1片x向配線中所構成的第3個χ向變換配線輸入端。換言 之,開頭上的數字為薄膜編號,”-,,以下表示品名(A)和配線 • 網配置編就(〇) ; x向變換配線职,X向變換配線輸出端Do,x 向變換配線、go,彈簧部h〇也以相同方式予以表示。 實娜態2在實施職1上,具有在自由設賴段上,可選 擇y向配線輸入端和輸出端配線結構,及X向配線輸入端和輸出 端配線的結構;藉由前述的可選擇性,無論以何種順序排聰針 輸入端20(H,仍可在χ向變換配-線輸出端之所需位置進行配線。 圖3為本實施形態!上的測點i正視圖;圖4是以垂直方向 (以下稱為「y向」)所需間距,在紙面上排列數列測點丄,再將 200809205 測點層疊組裝5的探針部做成圖示後的正視圖。 圖3上的1-1為測點;測點η包含··樹脂膠膜釣、固定部 4W朱針42-i。探針42-i包含:探針輸入端2〇(Η、探㈣出端 300-i-m、變形部 4〇〇—i、彈簧部5〇〇4。
測點w上的固定部41處,其探針42七被黏著固定於樹脂 膠膜43 ;細旨賴43為_祕騎料⑽如粒轉最佳); 探針42-i為導耐㈤赠銅雜);_Mi為峡H
之導通材。 朱針輸入端200-i所輪入的電氣訊號,是透過變形部侧^ 輸出到探針輸出端._探針輸出 的特徵在於’從樹脂膠膜43頂邊,朝Z峨,並配合 咖-i具有_,峰__確實 ^ 獅七,-傳達至其他電:::透過探針輸㈣ 固定部41上具有壓入棒(圓棒 壓入於此孔後,再以測點〗w㊉ ^ 人孔’將揭 圖咖二:間距進行層疊固定。 點!功能。4心:=為具有同— 輸出端;以y向物㈣疊^端、_七為· 前端的高度’在2向等高。此r,探^ 也於2向&,而且探針細1 m刖―方 相差。 在x向上有間距p的七 200809205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為方便起見,而用圖3所示之測點及测 點組裝作說明,但並未因此而限定測點方式及結構,探針輸出端 在X向上如有具備間距p位相差的測點組裝,即適用本發明。 實際上,圖4上的測點組裝5,是由更多的測點i—i 4-2· · · M2所構成,本圖則以測點丨―!至〗—4作表示,其他測點則省略 說明。 如圖5所不,是從箭頭a方向,觀察圖4測點組裝5的平面 圖。圖5所示測點組裝5包含了測點sub組裝5-N(N=1〜6) ; N為 測點Sub組裝的配置編號;i為測點的配置編號;測點卜i(M〜24) 是在y向上,以間距Q所層疊而成,Sub組裝5—N的N=1用於因 應1=1〜4、N=2用於因應i=5〜8,用於因應i=9〜12,N-4用於因 應1=13〜16,.5用於因應i=i7〜20,N=6用於因應i=21〜24 ;本 實施形態1形成出6個群組。此外,探針卜丨―m為丨前述N的配 置編號和因應,i為測點全數流水號,ω為群組内的配置編號;圖 5上的Μ〜24, m=l〜4中的Μ〜4則省略說明;探針輸入端2〇(Μ 被1直線排列於X向;探針輸出端30(M—m(i=1〜24,m=1〜4W χ 向位置為 i=rr4 時(11,11+4,11+8,11+12,11+16,11+20)表示位於相同直 線上,(11+2,11+6,11+1〇,11+14,11+18,11+22)表示位於相同直線上, (n+3,n+7,n+ll,n+15,n+19,n+23)表示位於相同線上;圖5表示 i=10 〇 — 如圖6所示’為本發明實施形態1上的單一 y向配線正視圖。 圖6上的6-M為y向配線;y向配線6包含:樹脂膠膜60、y向 12 200809205 是換配線ft(t=l〜6)、固定部67。y向變換配線ft包含:y向變 換配線輸入端A t、y向變換配線輸出端Bt、y向變換配線ft、 彈簧部kt。Μ為薄膜上所構成之y向配線6的編號;例如64表 示第1片y向配線。此外表示第1片y向配線中所構 成之第3個y向變換配線輸入端;換言之,開頭數字為薄膜編號,” ,, 一以下表示品名(A)和配線網的配置編號(t y向變換配線
f t ’ y向變換配線輸出端Bt,y向變換配線f t,彈簧部肚也以相 同涵義予以表示。 y向配線6是將y向變換配線ft、及固定部67黏著固定於樹 脂膠膜6G上;樹轉則Q騎齡_材料(例如聚亞酿胺最 U,y向安換配線ft為導通材(例如鈹銅最佳);本發明之固定 部67是同於y向變換配線ft的導通材。 y峡換配線輸人端At,形成· z _高的配置,而且 間距Q間隔配置於y向;此間距Q同於圖5所說明之間距q ; 外’ y向變換配線輸人端At乃至y向變換配線輸人賴的特 在於,從樹脂膠膜6G底邊,朝z向突出,並與其他電氣接_ 進订電氣連接;y向變換配線輸出端Bt,形成出於z向等高的 置,而且y向變換配線輪出端Bt,叫距__ 彈菁部kt具彈性,且與其他電氣接點之間產生接觸力後,即碎 進行電氣連接。 — 則俊P確 y向變換配線ft, Bt之間;y向變換配線 存在於彈”…和y向變換配線輪出端 ft朝水平方向展開時,會對z向呈位相差 13 200809205 z,因此不與各配線部進行交錯,只在遠離任意距離y的位置上, 可用充分寬闊_距%,配設y向變換配線輪出端Bt的y向變 換配線輸入端At。 此叶,如圖6所示,y向變換配線忖朝水平方向展開時,會 朝左右分開,以抑制Z向的位相差z總數,並可降低y向配線6 的整體高度h,本實施形態是以分成左右後再實行。 固定部67具有棒(圓棒,圖式未揭)的壓入孔;將棒壓入此孔 φ 後,再以所需間距層疊固定y向配線6。 圖7為y向配線組裝平面圖;y向配線gw包含:y向變換配 線輸入端M-At〇H〜4、Μ以下亦同)、y向變換配線輸出端M—阶、 y向變換配線M-ft等;位置則同於圖β單一 y向配線正視圖,所 說明之固定部67,y向變換配線輸出端肚位置亦同。此外,y向 變換配線輸入端M-At位置,不同於圖6單一 y向配線正視圖所說 明的位置,並以p表示位置的不同量。 φ 如圖8所示,為本發明實施形態1上的單一 X向配線正視圖。 7-S(S=1〜6)為X向配線Sub組裝;7為X向配線;X向配線7包含: 樹脂膠膜70、X向變換配線g〇(〇=i〜6)、固定部77。X向變換配 線职包含:X向變換配線輸入端Co、X向變換配線輸出端D〇、χ 向變換配線go、彈黃部ho。S為薄膜上所構成之χ向配線7的編 5虎’例如7-1表不弟1片X向酉己藏。此外,1 一c〇(〇=3)表示第1片 X向配線中’所構成之第3個X向變換配線輸入端。換言之,開 頭數子為薄膜編號’—以下表示品名(A )和配線網的配置編號 200809205 (ο) ’ X 1%變換配線g〇,χ向變換配線輪出端%,X向變換配線 go,彈簧部ho也以相同涵義予以表示。 X向變換配線g〇存在於彈箐部h〇和χ向變換配線輸出端此 之間’ y向變換配線g〇朝水平方向展開,會對Z向呈位相差z, 因此不與各配_進行交錯,只在遠離任意距離X的位置上,可 用充刀I闊的間距Pb ’配^ χ向變換配線輸出端D。的X向變換 配線輸入端Co 〇 # X向薆換配線g0存在於彈簧部ho和X向變換配線輸出端Do 之間;X向變換配線go朝水平方向展開,會對z向呈位相差z, 因此不與各配線部進行交錯,只在遠離任意距離χ的位置上,可 用充分寬闊的間距ρ,配設χ向變換配線輸出端D〇的χ向變換配 線輸入端Co 〇 如圖9所示,為x向配線組裝平面圖。χ向配線Sub組裝了一^ 乃至7-6相同,換言之,圖8單一 x向配線正視圖所說明的固定 • 部75,同於x向變換配線輸入端Co及χ向變換配線輸出端])〇位 置。 如圖10所示,為測點探針輸入端200-i起至x向變換輸出端 S-Do全端子連接平面模式圖。例如,依序表示測點組裝 5- 6(N=6)—測點 1-26(i=24)—y 向配線 Sub 組裝 6-40M)—y 向 配線輸入端4-A6(t=6)4y向輸出端4-B6(t=6)向輸出端 6- M(o=4)連接順序。 如圖11所示,為本發明實施形態1上的全端子連接圖。圖 15 200809205 11為實施形態1上全端子連接狀態,且與圖10所說明之内容有 關’如同表右侧箭頭所示,同列上下具連接關係。 (實施形態2) 以下將依據圖12及13所示,詳細說明本明實施形態2。 實施形態2在實施形態1上,具有在自由設計階段上,可選擇y 向配線輸入端和輪出端配線結構,及X向配線輸入端和輸出端配 線的結構。藉由前述的可選擇性,無論以何種順序排列探針輸入 端200-i ’仍可在X向變換配線輸出端之所需位置進行配線。 以下說明從實施形態1和實施形態2,y向變換配線輸入端, 改變y向變換配線輸出端時的情況。 「實施形態1上」
Al—Bl,A2—B2,A3—B3、A4—B4、A5—B5,A6—B6 「實施形態2上」 APBl ’ A2->B2 ’ A3—B5,A4—B6,A5—B4、A6—B3 實施形態1是欲從中心部y向變換配線輸入端,而在外部y 向變換配線輸出端上進行配線、及發生配線間千涉時的情況。 如圖12所不,為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y向配線。圖a上為 了避開如刖述說明的干涉問題,而在Υ向變換^上形成出絕 緣膜69,絕緣膜69上有製作窗69(1),69(2),· · .69(6),y 向變換配線輸人端,可透過此到達,且得以和y向變換配線輸 出端連接。 200809205 69 ⑴ 69(2) 69(3) 69 ⑷ 69 ⑸ 69 ⑹ y向變換配線輸出端 2-B1 2-B2 2-B5 2-B6 2-B4 2-B3 y向變換配線輸入端 2,A1 2 - A2 2-A3 2 - A4 2-A5 2-A6 如圖13所示,為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X向配線。 窗 79(1) 79(2) 79(3) 79(4) X向變換配線輸入端 5-C1 5-C2 5-C3 5-C4 X向變換配線輸出端 5-D4 5-D3 5-D1 5-D2 圖12是將y向配線6—M(=2)的y向變換配線輸入端2-A3,連 接於y向變換配線輸出端2-B5。 透過這種絕緣膜進行連接配線、而必須避免導通,且連接於 y向變換配線f t時,可藉由蝕刻技術或網印技術輕易達成。 同樣的’如圖13所示,可藉由X向配線,透過窗79(丨)乃至 窗(4),從S-Co選擇性的導通連接於s—D〇。 如上述說明所示,藉由本發明的變換配線,讓規則排列於膠 膜的垂直式測點,垂直接觸形成於可撓性排線一端的配線端子端 面;讓以狹隘間距線排列的訊號線,不需透過多層基板技術,便 可在具有稀疏電極的低價印刷配線電路板上,發揮電氣連接的效 17 200809205 印刷 果,並從祕間距化_點排财,發展出將訊號線連接於 電路板的技術;再者’亦具林需銲配線效果。、 本發明已級圖式所示之紐實施雜進行翻,位只η 熟習該項技術者,即可在不脫離本發明思想的情況下輕^各^ 變更及改變;本發明亦包含該變更例。
18 200809205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本發明實施形態1部分構成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圖1的正視圖。 圖3:本發明實施形態i上的測點1正視圖。 圖4:本發明實施形態1上的測點組裝5正視圖。 狀圖5 :從箭方向,觀看本發明實施形態丨上的圖4測點組 衣j十面圖。 圖6·本發明實施形態1上的單一 y向配線正視圖。 固7 ·本^明貝把形悲1上的y向配線組褒平面圖。 圖8 :本發明實施形態1上的單一 X向配線正视圖。 圖9 ·本發明實施形態1上的χ向配線組裝平面圖。 圖10 ·從測點探針輸入端2〇〇— i起,至χ向變換軒 為止的全端子連接平面模式圖。 、別端S〜D0 圖11 ··本發明實施形態1上的全端子連接圖。 圖12 :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y向配線結構圖。 圖13 ··本發明實施形態2的χ向配線結構圖。圖 針卡例說_。 習知探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l-i-m 探針 1-i 測點 10 晶片 11 銲塾 12 印刷電路板 13 印刷電路板輸入端 200809205 14 印刷電路板配線 15 印刷電路板輸出端 16 POGO Pin 17 POGO Pin Ring 41 固定部 42-i 探針 43 樹脂膠膜 5 測點組裝 5-N 測點Sub組裝 6 y向配線 6 -Μ y向配線Sub組裝 7 X向配線 7-S X向配線Sub組裝 60 樹脂膠膜 67 固定部 69 絕緣膜 70 樹脂膠膜 75 固定部 77 固定部 200-i 探針輸入端 300-i-m 探針輸出端 400- i 變形部 一 500- i 彈簧部 M- At y向變換配線輸入端
20 200809205 Μ - Bt y向變換配線輸出端 S-Co x向變換配線輸入端 S - Do X向變換配線輸出端 go X向變換配線 Co X向變換配線輸入端 Do X向變換配線輸出端 ft y向變換配線 At y向變換配線輸入端 Bt y向變換配線輸出端 ho 彈簧部 Kt 彈簧部 P 間距 Pb 間距 Q 間距 Qb 間距 q 間距 h 高度 X 任意距離 z 位相差 21

Claims (1)

  1. 200809205 十、申請專利範園: 1· 一種電氣峨連接用座標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接觸與導通晶圓鲜墊以狹關距線排歹_針輸入端和探針 輸出端; 將探針輸料在略呈平面上,呈現㈣侧於槪間距上的 手法; 父叉接觸探針輪出端及變換配線輸入端以進行導通的乂向配 φ 線群;以及 父叉與導通y向配線群輸出端的X向配線群。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變換座標裝置,其特徵在 於:層疊測點時’探針輸出端子部的各位置呈概略等間距偏 位並藉由群組化,盡可能將該輸出端子部排列成稀疏面,而开) 成於各樹脂膠膜上。 3·如申明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的電氣訊號連接用變換座標裝 _ 置’其特徵在於:形成於χ向配線群及y向崎群各配線為樹脂 膠膜上’ X向配線群輸入端、x向配線群輸出端、y向配線群輸入 端、y向配線群輸出端,是從樹脂膠膜外周突出。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氣訊號連接用變換座標裝 置,其特徵在於:將複數揲針輸出端配置於直線上,並與形成於 一片樹脂膠膜上的數條y向配線進行連接。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氣訊號連接用變換座標裝 置,其特徵在於··將y向配線群输出端配置於直線上,並與形成 22 200809205 於一片樹脂膠膜上的數條X向配線進行連接。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氣訊號連接用變換座標裝 置,其特徵在於:藉由將夾住絕緣膠膜的配線圖樣做成複數結構, 而具備可選擇訊號輸出對象的手法
TW096125296A 2006-08-08 2007-07-11 Coordinate transforming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signal connection TW20080920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40812A JP5041275B2 (ja) 2006-08-08 2006-08-08 電気信号接続用座標変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9205A true TW200809205A (en) 2008-02-16
TWI339729B TWI339729B (zh) 2011-04-01

Family

ID=39050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5296A TW200809205A (en) 2006-08-08 2007-07-11 Coordinate transforming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signal connection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14943B2 (zh)
JP (1) JP5041275B2 (zh)
KR (1) KR20080013792A (zh)
CN (1) CN101153878B (zh)
TW (1) TW20080920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24881B2 (ja) * 2006-11-14 2012-04-25 軍生 木本 電気信号接続用座標変換装置
JP4859820B2 (ja) * 2007-12-05 2012-01-25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プローブ
US8089294B2 (en) * 2008-08-05 2012-01-03 WinMENS Technologies Co., Ltd. MEMS probe fabrication on a reusable substrate for probe card application
JP2010054487A (ja) * 2008-08-26 2010-03-11 Isao Kimoto プローバ装置
US7737714B2 (en) * 2008-11-05 2010-06-15 Winmems Technologies Holdings Co., Ltd. Probe assembly arrangement
TWI397691B (zh) * 2010-02-09 2013-06-01 Gunsei Kimoto Probe station device
KR101337881B1 (ko) * 2012-03-28 2013-12-06 주식회사 고영테크놀러지 Pcb 검사장치의 작업 데이터 생성 및 검사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11128A (en) * 1968-07-26 1971-10-05 Hitachi Ltd Probe header for testing integrated circuits
JPS61225781A (ja) * 1985-03-29 1986-10-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マトリクスボ−ド
JPH07318586A (ja) 1994-05-30 1995-12-08 Nec Kansai Ltd プローブカード
TW434407B (en) * 1999-04-07 2001-05-16 Nihon Micronics Kk Probe card
US6586955B2 (en) * 2000-03-13 2003-07-01 Tessera, Inc. Methods and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probing arrays
JP2001267024A (ja) * 2000-03-16 2001-09-28 Enplas Corp 拡張端子部品
JP2001272430A (ja) * 2000-03-24 2001-10-05 Oht Inc 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2002296297A (ja) * 2001-03-29 2002-10-09 Isao Kimoto 接触子組立体
JP4496456B2 (ja) * 2001-09-03 2010-07-07 軍生 木本 プローバ装置
CN2713630Y (zh) * 2004-06-03 2005-07-27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探针卡包覆结构
JP4700353B2 (ja) * 2005-01-13 2011-06-15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ーブエレ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3878B (zh) 2011-06-15
TWI339729B (zh) 2011-04-01
JP2008039756A (ja) 2008-02-21
JP5041275B2 (ja) 2012-10-03
US20080036449A1 (en) 2008-02-14
US7514943B2 (en) 2009-04-07
CN101153878A (zh) 2008-04-02
KR20080013792A (ko) 200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09205A (en) Coordinate transforming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signal connection
TWI221904B (en) Probe device
JP5845227B2 (ja) 変圧装置
TW451225B (en) Flexible wiring board element and wiring sheet
TWI339266B (zh)
JP2007150270A5 (zh)
CN104902678B (zh) 柔性印刷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TW200822262A (en) Coordinate transforming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 signal connection
JP2007218890A5 (zh)
JP2012173263A (ja) 電気的接触子及び電気的接触子ユニット
TWI760391B (zh) 導電粒子配置膜、其製造方法、檢查探頭單元、導通檢查方法、及連接器單元
TW200907353A (en) Probe assembly
CN103402303A (zh) 柔性线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JP2013168400A (ja) 半導体デバイス検査装置用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79009A5 (zh)
JP2007225581A5 (zh)
JP5174793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TWI325499B (en)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JP2007232558A (ja) 電子部品検査プローブ
JP2013205308A (ja) 磁界センサ
KR100364507B1 (ko) 프로브카드
TWI638164B (zh) 探針頭組件以及用以測試積體電路裝置的探針系統
JP2010054487A (ja) プローバ装置
JP6584849B2 (ja) 電気部品
TWI397691B (zh) Probe st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