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24180A -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de form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de form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24180A
TW200524180A TW093122352A TW93122352A TW200524180A TW 200524180 A TW200524180 A TW 200524180A TW 093122352 A TW093122352 A TW 093122352A TW 93122352 A TW93122352 A TW 93122352A TW 200524180 A TW200524180 A TW 2005241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emitting diode
semiconductor
crystal grow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22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47437B (en
Inventor
Makoto Asai
Shiro Yamazaki
Takahiro Kozawa
Mitsuhisa Narukawa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2022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04495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127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30280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Kk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Kk
Publication of TW200524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4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47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474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26Layer connectors, e.g. plate connectors, solder or adhesive laye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31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3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layer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30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H01L33/32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containing nitroge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26Layer connectors, e.g. plate connectors, solder or adhesive laye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31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3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layer connector
    • H01L2224/321Disposition
    • H01L2224/32151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32221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32245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26Layer connectors, e.g. plate connectors, solder or adhesive laye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31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3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layer connector
    • H01L2224/321Disposition
    • H01L2224/32151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32221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32245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01L2224/32257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to a bonding area disposed in a recess of the surface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4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01L2224/4824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4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01L2224/4825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die pad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4Connecting portions
    • H01L2224/48463Connecting portions the connecting portion on the bonding area of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being a ball bond
    • H01L2224/48464Connecting portions the connecting portion on the bonding area of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being a ball bond the other connecting portion not on the bonding area also being a ball bond, i.e. ball-to-ba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73Means for bonding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of groups H01L2224/10, H01L2224/18, H01L2224/26, H01L2224/34, H01L2224/42, H01L2224/50, H01L2224/63, H01L2224/71
    • H01L2224/732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73251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n different surfaces
    • H01L2224/73265Layer and wire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015Shape
    • H01L2924/10155Shape being other than a cuboid
    • H01L2924/10158Shape being other than a cuboid at the passive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ed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052418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發光二極體之構造及其製造方法,與半導 體元件的外部量子效率或取光效率有著相當深厚的關係。 因此,本發明對於例如青紫色發光、紫色發光或紫外線 發光等的發光波長短的L E D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步驟極 為有用。 又,本發明係關於在已經研磨加工的導電性m族氮化物 系化合物半導體組成的半導體基板的被研磨面形成電極的 方法。 本發明可廣泛應用於直接形成電極於半導體基板的形 態的半導體元件。作為此種半導體元件,除半導體雷射二 極體(L D )、發光二極體(L E D )等的半導體發光元件外,例 如,還列舉受光元件及壓力感測器等。本發明的應用並不 特別受此等半導體元件的具體功能或構成等的限制,因此 本發明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 【先前技術】 下述的非專利文獻1廣範圍集中揭示有關以白色LED或 可視光LED為中心的發光二極體的外部量子效率或取光效 率的一般技術知識。 另外,下述的專利文獻1記載有在發光二極體的η型半 導體基板的側面具備四角錐台形狀的錐形部的構成例,其 揭示藉由如此的錐形部的形成以提升取光效率的技術。 通常,在製造發光二極體時,形成目的之半導體層及電 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 ] 22352 200524180 極的結晶生長基板A為在其後的分割步驟將該半導體晶圓 良好地分割為發光元件單位,在實施結晶生長等後,從背 面進行研磨等而予以形狀薄形化加工至適當的厚度。此等 的形狀加工,通常係藉由研磨或切割等的機械性亦即物理 性處理來實施。 又,作為設置電極於半導體基板背面的半導體元件的構 造,例如,公知有下述專利文獻2至專利文獻4所記載的 半導體發光元件等。此等半導體元件中,在具有導電性的 半導體基板背面形成有η電極,在p型層上面形成有P電 極,並使ρ電極與η電極對峙。 另外,從上述專利文獻5及專利文獻6等可知,在將半 導體基板兼作為結晶生長基板的情況’該結晶生長基板的 厚度確保為3 0 0 // m〜8 0 0 // m的程度,此等基板係經由研磨 處理,通常在被加工減薄至5 0 // in〜1 5 0 // m程度的厚度 後,分割為一個個晶片(發光元件)單位。此種薄板化用的 研磨處理,可在必要的各種半導體層的結晶生長步驟前進 行,也可於其後進行。 但是,若基板加工太薄,基板本身變得容易碎裂,而且 於研磨處理步驟所費的時間也增長,故而並不希望如此。 另外,若基板太厚,於半導體晶圓的分割時,要正確或確 實分割為所需的形狀將變得較為困難,故而並不希望如 此。另外,在將半導體基板兼作為結晶生長基板的情況, 通常在該結晶生長步驟的前後,有很多是一定要搬運操作 (移動操作)結晶生長基板的情況,因此為使該半導體基板 6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保有能承受該搬運操作的強度,一般的情況,上述研磨處 理係在結晶生長步驟之後進行。 從以上的理由看,上述研磨處理通常係在較將半導體晶 圓分割為一個個的晶片單位的分割步驟之前的階段,從可 (或容易)搬運處理半導體基板的厚度實施至使該半導體基 板約成為1 0 0 // m程度的厚度為止。 (非專利文獻1 ) 山田範秀、「可視光LED的高效率化」應用物理,第68 卷第 2 號(1 9 9 9 )、ρ · 1 3 9 - 1 4 5 (專利文獻1 ) 日本專利特開平1 1 - 3 1 7 5 4 6 (專利文獻2 ) 日本專利特開2 0 0 2 - 2 6 1 0 1 4號公報 (專利文獻3 ) 日本專利特開2 0 0 1 - 7 7 4 7 6號公報 (專利文獻4 ) 日本專利特開2 0 0 1 - 1 0 2 6 7 3號公報 (專利文獻5 ) 日本專利特開平7 - 1 3 1 0 6 9號公報 (專利文獻6 ) 日本專利特開平1 1 - 1 6 3 4 0 3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是,若實施如上述的物理性形狀加工,在藉由物理性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52 200524180 的摩擦或衝擊所加工的面的表面上,必然會形成結晶構造 混亂的厚度為0 . 1〜1 5 // ΙΏ的程度的損傷層(以下,稱為物 理損傷層),並且將殘留於該加工面上。更且,我們藉由反 覆實施有關將GaN表體結晶用於基板的紫色發光的發光二 極體的試製、檢查、檢討及檢證實驗等,根據經驗發現如 此般形狀加工的結果必然殘留的物理損傷層較為容易吸收 (或對元件内部的散射)未滿4 7 0 n m的較短波長的光(青紫 色光、紫色光及紫外光等)。 另外,該問題於發光峰值波長為4 7 0 n m以上的青色L E D 或綠色LED中,同樣檢證其無表面化或顯著化的情況。 通常,作為結晶生長基板一般選擇GaN,例如,此在使 晶格常數等的物性的諸特性與η型接觸層大致一致或類 似方面,相當有利。另外,A1 Ν基板因其帶隙較大,在較 不易再度吸收一旦被發光的光的方面,相當有利。 但是,在將A 1 G a N系的自立的結晶(以下,稱為表體結 晶等)用作為結晶生長基板的情況,因為發揮元件功能的半 導體結晶生長層與該基板之間的折射率的差較小,因此, 從發光層(活性層)輸出的光,其相當部份的光量將洩漏於 基板内。因此,要效率良好地回收此等的光且效率良好地 於發光輸出側引出之技術,在將GaN表體結晶等應用於基 板的情況,越來越成為一重要的課題。亦即,可以認為該 問題在今後、尤其是在製造使用G a N等的A 1 G a N系的結晶 生長基板的較短發光波長的發光二極體時,在元件的外部 量子效率或取光效率方面,將成為無法避免的問題。 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又,在上述研磨力σ工時所 小較大的情況,被研磨面變 成損傷層。經我們的調查發 工時的摩擦或壓力等而顯現 料、摩擦力或壓力等的大小 1 0 // m的程度的膜厚。 圖4例示藉由如此的研磨 片。該研磨力口工係使用9 // m 侧圖4 ( a )為依掃描電子顯微 側圖4 ( b )為依電子束發光的 看可知,結晶性劣化的損傷 為涉及 1 // in以上的程度。 該損傷層係成為使其後形 間形成良好接觸狀態時的障 法獲得良好的歐姆接觸。該 動電壓不必要增高的原因。 為使被研磨面平滑且減薄 損傷層的膜厚,希望能極小 擦力或壓力等的大小,但實 將使得研磨加工的處理時間 生產工業製品上完全無從實 本發明係用於解決上述課 使用GaN等的半導體表體結 造較短發光波長的發光二極 使用的漿料(研磨劑)的顆粒大 粗,或於被研磨面的正下方形 現,該損傷層係起因於研磨加 其結晶性劣化的層,其受到漿 的左右,通常,形成為0.1〜 加工所生成的損傷層的剖面照 的漿料所進行者。本圖4的左 鏡的影像(SEM像),圖4的右 單色影像(C L像)。從此等照片 層,在被研磨面的正下方形成 成的電極與上述被研磨面之 礙者,因該損傷層的介入,無 情況成為使得半導體元件的驅 伴隨研磨加工所生成的上述 地抑制研磨加工中的漿料、摩 際上若考究此等的對策的話, 大為膨脹,因此,此種對策在 現。 題者,其目的在於,例如,在 晶組成的結晶生長基板,以製 體(L E D )時,可較高地確保其外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52 9 200524180 部量子效率及取光效率。 又,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可有效抑制半導 驅動電壓。 另外,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在於,可盡量縮短上 工的處理時間。 但是,上述每一個目的,只要藉由本發明之每 的至少任一個手段分別構成的話即足夠,本案之 明,並不一定保證具有可同時解決上述所有課題 (解決問題之手段) 為解決上述課題,以下的手段相當有效。 亦即,本發明之第1手段,其係半導體層疊層 長基板之結晶生長面上的面發光型的發光二極體 驟,形狀加工步驟,其設有藉由從背面研磨、切 處理結晶生長基板,以形成有助於光輸出的出射 面;及加工面精加工步驟,其進一步藉由蝕刻用 處理由該形狀加工步驟所形成的出射面或反射面 但是,上述钱刻的深度,以0 . 1 // m以上、1 5 // 範圍為較佳,而以0 . 2 μ m以上、8 // m以下的範圍 又,以1//πι以上、7//m以下的範圍為最佳。另 結晶生長基板可使用周知的任意材料。 另外,本發明之第2手段,係於上述第1手段 工步驟設置形成相對結晶生長面傾斜的錐形面’ 射面的至少一部份或反射面的至少一部份的錐形 驟。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52 體元件的 述研磨加 一手段内 每一個發 的手段。 於結晶生 之製造步 割或喷砂 面或反射 以精加工 〇 m以下的 為更佳。 外,作為 的形狀加 以作為出 部形成步 10 200524180 另夕卜,本發明之第3手段,係於上述第2手段中,以形 成分割用略V字型之分割槽的步驟,構成上述錐形部形成 步驟的至少一部份,其中,該分割槽用以將具有複數個發 光二極體的半導體晶圓分割為一個個發光二極體。 另外,本發明之第4手段,係於上述第1至第3之任一 手段中,設定所製造的發光二極體之發光峰值波長未滿 4 7 0 n m 〇 另外,本發明之第5手段,係於上述第1至第4之任一 手段中,由A 1 X G a】-X N ( 0 $ X S 1 )或碳化矽(S i C )構成上述結 晶生長基板。 本發明之第6手段,其係具有疊層於結晶生長基板之結 晶生長面上的半導體層的面發光型的發光二極體,在其結 晶生長基板設置藉由研磨、切割或噴砂處理的物理形狀加 工所形成之有助於光輸出的出射面或反射面,並且,進一 步採用隨上述形狀加工所發生的物理性摩擦或衝擊而除去 殘留於出射面或反射面的表面上的物理損傷層的元件構 造。 另外,本發明之第7手段,係於上述第6手段中,在上 述出射面上設置朝取光側透過光之具有透光性金屬層。 另外,本發明之第8手段,係於上述第6或第7手段中, 在上述反射面上設置朝取光側反射光之具有反射性的金屬 層。 另夕卜,本發明之第9手段,係於上述第6至第8之任一 手段中,由A 1 X G a ! 1 N ( 0 S X S 1 )或碳化矽(S i C )形成上述結 11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52 200524180 晶生長基板。 另外,本發明之第1 0手段,係於上述第6至第9之任 一手段中,設置相對結晶生長面傾斜的錐形面,作為出射 面的至少一部份或反射面的至少一部份。 本發明之第1 1手段,係具有疊層於結晶生長基板之結 晶生長面上的半導體層的面發光型的發光二極體中,在發 光二極體之侧壁的至少一部份,設置相對結晶生長面傾斜 的錐形面,在屬具有設置正電極之半導體結晶層側的發光 二極體之表面側使該錐形面曝露,並且,進一步採用隨上 述錐形面之形成所發生的物理性摩擦或衝擊而除去殘留於 錐形面上的物理損傷層的元件構造。 本發明之第1 2手段,係在基於上述第1 0或1 1手段, 通過將具有複數個發光二極體之半導體晶圓分割為各個發 光二極體而製造的發光二極體中,於發光二極體之側壁的 至少一部份設置錐形面,同時,由執行上述分割用之分割 用略V字型的分割槽的一部份之面形成該錐形面。 另外,本發明之第1 3手段,係於上述第6至第1 2之任 一手段中,設定該發光二極體的發光峰值波長未滿4 7 0 η η〗。 另外,本發明之第1 4手段,其係於已被研磨加工之導 電性的Π族氮化物系化合物半導體組成的半導體基板的被 研磨面形成電極的電極形成步驟前,乾式蝕刻被研磨面。 但是,在此所稱的「m族氮化物系化合物半導體」,一 般包含 2 元、3 元或 4 元的「A 1 h - y G a y I η X N ; 0 $ X $ 1,0 S y S 1,0 S 1 - x - y S 1」組成的由一般式所表示的任意混合 12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比的半導體,另夕卜,添加有P型或η型的雜質的半導體也 在此等的「Π族氮化物系化合物半導體」的範疇内。 另外,由硼(Β )或鉈(Τ 1 )等置換上述的Π族元素(A 1、
Ga、In)内的至少一部份,或由石粦(P)、石申(As)、錄(Sb)、 鉍(B i )等置換氮(N )的至少一部份的半導體等,也在此等的 「ΠΙ族氮化物系化合物半導體」的範疇内。 另夕卜,作為上述p型雜質(受體),例如,可添加鎂(M g) 或鈣(C a )等的公知p型雜質。 另外,作為上述η型雜質(供體),例如,可添加矽(S i )、 硫(S )、石西(S e )、碲(T e )或鍺(G e )等的公知η型雜質。 另外,此等的雜質(受體或供體),還可同時添加2元素 以上,可同時添力〇兩型(ρ型與η型)。 如上述,若在電極形成步驟前乾式蝕刻被研磨面,即可 除去結晶性劣化的損傷層,同時,被研磨面變得較為平滑, 因此可獲得良好的歐姆接觸。這可認為是損傷層因結晶性 的劣化等而具有高電阻率的緣故。 藉由以上的作用,根據上述手段,可有效抑制半導體元 件的驅動電壓。 例如,藉由R I Ε裝置或I C Ρ裝置等,實施乾式蝕刻的理 由,係僅選擇性li刻所需的面的緣故。 另外,根據上述手段,並不特別產生抑制研磨加工之漿 料、摩擦力或壓力等的大小成為較小的必要,因此可縮短 半導體基板的研磨時間。據此,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可提 升半導體元件的生產性。 13 3丨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丨/93122352 200524180 另外,本發明之第1 5手段,係於上述第1 4手段中,由 η型的AlxGai-xN(OSxSl)構成上述半導體基板。 圖5為顯示乾式蝕刻以4 X 1 0 18 / c m3的濃度添加S i的氮 化鍺(η型的GaN)組成的半導體基板(圖6、圖7中的GaN 基板)的被研磨面的深度D與此時的歐姆特性的關係的曲 線圖。關於乾式蝕刻的深度D,係依0 // m、1 // m、4 // m的 3種狀況,測定其電壓一電流特性。 圖6、圖7顯示該測定的實施形態。η電極c係藉由蒸 鍍形成於半導體基板a的被研磨面。結晶生長層b可依所 需的半導體元件的構造任意形成。此時所使用的結晶生長 法係任意。圖7的構成係藉由乾式蝕刻除去損傷層a 1者。 另外,圖6、圖7的2個η電極c間的距離,分別約為1 0 0 // m程度。又,測定裝置y係由圖略的可變電壓的直流電 源、電壓測定器及電流測定器所構成。 圖5所示測定結果,係使用約9 // m的漿料進行研磨加 工後者,但從該結果可知,若完全不實施乾式蝕刻,則η 電極c相關的歐姆特性變得非常劣化。根據上述第1手段, 在製造半導體發光元件的情況,例如,如上述圖5、圖6、 圖7所示,半導體基板最好由η型的AlxGa卜xN(0SxSl) 所構成。換言之,該第2手段至少非常適合於半導體元件 的基板背面的電極的形成。 尤其是,若由添加例如S i等的η型雜質於A 1X G a ! - X N ( X 与0)組成的半導體者(η型的氮化鍺)形成上述半導體基板 a,從硬度、晶格常數、結晶性、電性導電特性等的物性的 14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觀點看,可對該半導If 一基板同時極為良好地供給,作為半 導體結晶生長基板的功能,及作為η型接觸層的功能,因 此狀況相當的好。 另外,本發明之第1 6手段,係在基於上述第1 4或1 5 手段中,將藉由乾式蝕刻除去的被研磨面之深度,設為〇 · 1 // m以上、1 5 // m以下。 雖也根據研磨加工之漿料、摩擦力或壓力等的大小等的 條件,但本發明在上述範圍内可有效作用。若該深度形成 太深,則花費太多的乾式蝕刻時間,而不甚理想。另外若 深度形成太淺,則乾式蝕刻的效果不夠充分,無法獲得良 好的歐姆接觸,而不甚理想。或是,若深度形成太淺,則 為了獲得某程度的良好的歐姆接觸,必須將漿料、摩擦力 或壓力等的大小設為非常小,由此造成研磨時間增加,而 不甚理想。 另外,本發明之第1 7手段,係在基於上述第1 6手段中, 將藉由乾式蝕刻除去的被研磨面之深度,設為0 . 2 // m以 上、8 #丨η以下。 有關乾式蝕刻的深度的最佳值,係依漿料、摩擦力或壓 力等的大小、或基板的組成比等,但大致在上述範圍内也 可獲得。亦即,在上述範圍中,在將研磨加工時間與乾式 蝕刻時間的和抑制為最小的基礎上,在半導體基板與電極 之間可獲得最佳的歐姆特性。 根據以上的本發明的手段,可有效且合理解決上述課 題。 1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發明效果) 根據以上的本發明的手段所獲得的效果如下。 亦即,根據本發明之第1手段,在藉由上述機械 物理處理(研磨、切割或噴砂處理)實施所需的形狀 時,藉由蝕刻可有效除去殘留於上述出射面或反射 下,有總稱為物理加工面或單稱為加工面等的情況: 的上述物理損傷層。因此,可有效抑制形成於加工1 出射面或反射面)的物理損傷層引起的光吸收或對; 部的光散射。據此,在製造發光二極體(L E D )時,可 確保其外部量子效率及取光效率。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第2手段,係於上述第1手 減少在發光二極體的側壁面被吸收或向内部散射的 因此可提高發光二極體的外部量子效率及取出效率 藉由使該錐形部形成步驟含於上述形狀加工步驟 包含該錐形部在内一次集中實施蝕刻還包含上述錐 上述物理加工面的步驟(加工面精加工步驟)。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第3手段,藉由執行形成分 步驟,可執行上述錐形部形成步驟的至少一部份。 藉由形成分割槽的步驟,還可兼作上述錐形部形成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第3手段,可極為良好地確保 形部形成步驟的執行效率。 另外,上述各手段係對於至少部份顯示至少發光 未滿4 7 0 n m的頻率區域的發光的發光二極體,發揮 效果。但是,進一步根據本發明之第4手段或第1 3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的亦即 加工 面(以 的表面 ό (上述 匕件内 較高地 段中, 光量, 〇 内,可 形部的 割槽的 另夕卜, 步驟。 上述錐 光譜為 特大的 手段, 16 200524180 在目的之發光二極體的發光光譜的頻率區域,未滿4 7 0 n in 的大部份的光變得不易受到上述的物理損傷層的惡影響 (光的吸收作用或對元件内部的散射作用)。因此,根據此 等的手段,可製造有效排除物理損傷層引起的外部量子效 率的降低的發光效率高的發光二極體。 但是,上述臨限值(4 7 0 n m )係由如上述的經驗所判明 者,可以認為該臨限值多少依賴於物理損傷層的損傷的粗 糙度或深度或被形狀加工的半導體結晶(生長層或半導體 表體結晶基板)的材質(物性)等。另外,例如,物理損傷層 的損傷的粗糙度或深度等,還依賴於研磨處理所使用的漿 料的材質、顆粒的直徑,或噴砂處理所使用的顆粒的材質、 直徑、質量、運動量、流量等。但是,可以確認本發明至 少在上述範圍是有效的。 另外,作為本發明之結晶生長基板的材料,可使用周知 的任意材料。為極力提高發光二極體的光輸出,若考慮與 折射率、透光性等的取光效率相關的物性時,作為上述結 晶生長基板的材料,例如,使用A 1 G a N系或S i C等的半導 體表體結晶則更佳(本發明之第5及第9手段)。另外,在 將如上述的有關取光效率的物性較為良好的材料用於基板 時,本發明之效果將更為顯著。 尤其是,選擇G a N作為結晶生長基板之情況,例如,此 在使晶格常數等的物性的諸特性與η型接觸層大致一致 或類似方面,相當有利。另外,A 1 Ν基板因其帶隙較大, 因此在較不易再度吸收一旦被發光的光的方面,相當有 1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利。在適當選擇此等的優選位置性或適當附加或賦予適當 的力口權的基礎上’組成式AlxGa!-xN(OS xS 1)中的在呂組成 比X,可成為非常適當的調整參數(本發明之第5及第9手 段)。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第6手段,因為除去物理損傷層, 因此依物理損傷層的上述光吸收(或光對内部的散射)被有 效抑制。因此,根據本發明之第6手段,在目的之發光二 極體(L E D )中,可較高地確保其外部量子效率及取光效率。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第7手段,在光的出射面上設置具 有透光性的金屬層的情況,在光透過面的光吸受到抑制, 其金屬層附近的光透過率提高,因此可提高外部量子效率 或取光效率。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第8手段,在光的反射面上設置反 射性的金屬層的情況,在反射面的光吸受到抑制,在該反 射面的反射率提高,因此可提高外部量子效率或取光效率。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第1 0手段,因為非常有效地減少 在發光二極體的側壁面被吸收或向内部散射的光量,同 時,可有效於取光側輸出此等的光,因此,可非常有效地 提高發光二極體的外部量子效率及取出率。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第1 1手段,因為在表面側使該錐 形面曝露,因此於發光二極體的表面側直接取出從錐形面 出射的光的情況等,可非常有效地提高發光二極體的外部 量子效率及取出率。 而且,此等錐形面還可利用形成於表面側的分割槽的一 1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部份的面來形成(本發明之第1 2手段)。該情況,具有無必 要特別準備新的錐形面形成步驟的優點。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第1 3手段,通過乾式蝕刻形成電 極的研磨面,於該被乾式蝕刻的面形成電極。因為藉由研 磨除去損傷層,使得對電極的研磨面的歐姆特性變得良好。 另外,根據第1 4手段,在將半導體基板設為η型的 A 1 G a h Ν ( 0 S X $ 1 )時,若從乾式蝕刻形成電極的研磨面 後,形成電極,可見到歐姆性的極大提升。 根據第1 5手段,在將藉由乾式蝕刻所除去的被研磨面 的深度設為0 · 1 # m以上、1 5 /i m以下的範圍時,在將研磨 加工時間與乾式蝕刻時間的和抑制為最小的基礎上,可獲 得最大的電極的歐姆特性的改善效果。 【實施方式】 本發明在以下的實施形態下具有良好的作用。 例如,上述蝕刻的深度,在0 . 1 // m以上、1 5 // m以下為 較佳,而以0 . 2 // m以上、8 // m以下為更佳。另外從觀測1 // m以上的損傷層得知,触刻的深度尤以1 // m以上、7 // in 以下為最佳。若該深度形成太淺,則無法充分除去上述物 理損傷層的情況居多。另外,若該深度形成太深,則乾式 I虫刻步驟的所需時間增加,在生產性及生產成本面上不甚 理想。亦即,依據該適宜的範圍,即能按必要且充分的程 度除去殘留於物理加工面上的物理損傷層。 更且,最好該蝕刻的深度,係依據實際之物理形狀加工 的態樣,可適宜或最佳決定。例如,在實施研磨加工的情 1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況,依據所使用的漿料的大小、研磨時的加工面的面壓、 處理速度等的諸條件,必要且充分所給予的蝕刻的深度將 有變化,但此等情況的蝕刻深度的最佳值,可不經過多次 的試驗錯誤而可由經驗獲得。關於切割或喷砂處理等的其 他的機械形狀加工也相同。 另外,關於上述結晶生長基板的材料、所添加的雜質, 已作了陳述。 尤其是,選擇GaN作為結晶生長基板之情況,例如,此 在使晶格常數等的物性的諸特性與η型接觸層大致一致 或類似方面,相當有利。另外,A 1 Ν基板因其帶隙較大, 因此在較不易再度吸收一旦被發光的光的方面,相當有 利。另外,在適當選擇此等的優選位置性或適當附加或付 以適當的加權的基礎上,組成式A 1 X G a I - X N ( 0 S S 1 )中的 鋁組成比X,可成為非常適當的調整參數。而且,在製造 發光波長短的L E D的情況,最好在未對其他構成產生障礙 的範圍内極大地增大個半導體結晶層的帶隙(藉此,鋁組成 比X ) 〇 另外,發光二極體的活性層(發光層)的構造可任意,可 採用MQW構造、SQW構造或未持有量子井構造的單一層構 造等。 以下,參照具體之實施形態說明本發明。 但是,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並不侷限於以下所示的各實施 形態。 (實施形態1 ) 20 312/發明說明fl:(補件)/93-〗1 /93122352 200524180 圖1為顯示實施形態1之面下型的發光二極體1 0 0的剖 面圖。由無添加的GaN表體結晶組成的厚度約為150/ZU1 的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的背面側,係由通過乾式蝕刻所精 加工的平坦的被研磨面1 0 2 a ;及通過乾式蝕刻所精加工的 錐形的被研削面1 0 2 b所構成。作為與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 的被研磨面1 0 2 a略平行的結晶生長面,使用該G a N表體結 晶的c面。在該結晶生長面上,藉由結晶生長疊層摻雜矽 (Si)的氮化鍺(GaN)組成的膜厚約為4·0μιη的η型接觸層 103° 該η型接觸層1 0 3的雜質(S i )添加濃度,係1 X 1 0 19 / c m3 程度。在該η型接觸層1 0 3上形成G a N組成的膜厚約為1 0 n m 的η型包覆層104(低載子濃度層)。 另外,在其上形成有交錯合計疊層5層的膜厚約為2nm 的八1〇.〇。5111().。4563().951^組成的井層51及膜厚約為1811111的 A 1 〇.! 2 G a。. 8 8 N組成的障壁層5 2而成的紫外線光的M Q W構造 的活性層1 0 5。另外,在該活性層1 0 5上形成摻鎂的ρ型 Alo.i5Gao.8sN組成的膜厚約為50nm的ρ型包覆層106。更 且,在P型包覆層106上形成摻鎂的ρ型GaN組成的膜厚 約為1 0 0 n m的ρ型接觸層1 0 7。 另外,在ρ型接觸層107上藉由金屬蒸鍍形成具有多層 構造的正電極120,另外,在高載體濃度的η型接觸層103 上形成負電極1 4 0。多層構造的正電極1 2 0係接合於ρ型 接觸層107的正電極第1層121、形成於正電極第1層121 的上部的正電極第2層122、並形成於正電極第2層122 21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52 200524180 上部的正電極第3層1 2 3的3層構造。 另一方面,正電極第1層1 2 1係由接合於p型接觸層1 0 7 的膜厚約為0 . 1 // m的铑(R h )構成的金屬層。另外,正電極 第2層122係由膜厚約為1.2/zm的金(An)構成的金屬層。 另外,正電極第3層1 2 3係由膜厚約為2 0埃的鈦(T i )構成 的金屬層。 多層構造的負電極1 4 0係藉由分別將膜厚約為1 7 5埃的 釩(V )層1 4 1、膜厚約為1 0 0 0埃的鋁(A 1 )層1 4 2、膜厚約為 5 0 0埃的釩(V )層1 4 3、膜厚約為5 0 0 0埃的鎳(N i )層1 4 4 及膜厚約為8 0 0 0埃的金(A u )層1 4 5順序疊層於η型接觸層 1 0 3上的一部份曝露的部份上所構成。 在如此般形成的正電極1 2 0及負電極1 4 0之間,形成由 S i 0 2組成的保護膜1 3 0。保護層1 3 0係覆被從為形成負電 極1 4 0而曝露的η型接觸層1 0 3上經蝕刻所曝露的活性層 1 0 5的側面、ρ型包覆層1 0 6的側面、及ρ型接觸層1 0 7 的側面及其上面的一部份、正電極第1層1 2 1、正電極第2 層1 2 2的側面、正電極第3層1 2 3的側面及其上面的一部 份。覆被由S i 0 2組成的保護膜1 3 0的正電極第3層1 2 3部 份的厚度,係0 . 5 // m。 其次,說明本發光二極體1 0的製造方法。 上述發光二極體1 0係藉由有機金屬氣相生長法(以下, 簡稱為「M0VPE」)的氣相生長所製造。使用的氣體係氨氣 (NH3)、載子氣體(H2、N2)、三曱基鍺(Ga(CH3)3)(以下,表 示為「TMG」)、三曱基鋁(A1(CH3)3)(以下,表示為「TMA」)、 22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52 200524180 三曱基銦(In(CH3)3)(以下,表示為「ΤΜΙ」)、矽烷(SiHO 及環戊二稀基合鎮(Mg(CsH5)2)(以下,表示為「CP2Mg」)。 首先,將藉由有機洗淨及熱處理而洗淨的以c面為主面 的無添加的G a N表體結晶組成的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安 裝於M0VPE裝置的反應室内載置的承受器上。該安裝時之 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的厚度係4 0 0 /z m程度。然後,邊以常 壓將Η 2流入反應室内邊以1 1 5 0 °C的溫度烘烤半導體結晶 基板1 0 2。 (η型接觸層1 0 3的生長) 然後,將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的溫度保持為1 1 5 0 °C,供 給H2、NH3、TMG及稀釋的矽烷,形成膜厚約為4.0//m、電 子濃度為2x 1018/cm3、Si濃度為lx 1019/cm3的GaN組成 的n型接觸層1 0 3。 (η型包覆層104的生長) 然後,將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的溫度保持為1 1 5 0 °C,供 給H2、NH3及TMG,形成GaN組成的膜厚約為10nm的η型 包覆層104(低載子濃度層)。 (活性層1 0 5的生長) 然後,在形成上述η型包覆層1 0 4後,形成合計5層組 成的上述MQW構造的活性層1 0 5。
亦即,首先,將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的溫度降低為7 7 0 °C ,與此同時,從Η2變更為Ν2載子氣體,邊維持該載子 氣體與NKh的供應量,邊藉由供給TMG、ΤΜΙ及ΤΜΑ,在η 型包覆層104上形成膜厚約為2ηπι的Al0.005In0.045Ga0.95N 23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52 200524180 組成的井層5 1。 然後,將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的溫度升溫至1 0 0 0 °C,於 上述井層51上供給N2、NH3、TMG及TMA,形成膜厚約為 18nm的Alo.i2Gao.88N組成的障壁層52。 以下,反覆進行此作業,交錯疊層井層51及障壁層52, 形成合計5層(井層51、障壁層52、井層51、障壁層52、 最後的井層5 1 )組成的上述活性層1 0 5。 (P型包覆層1 0 6的結晶生長) 其後,將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的溫度升溫至8 9 0 °C ,供 給N2、TMG、TMA及CPzMg,形成膜厚約為20nm、掺雜有濃 度為5xl019/cm3的4美(Mg)的p型Alo.isGausN組成的p型 包覆層1 0 6。 (P型接觸層1 0 7的結晶生長) 最後,將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的溫度升溫至1 0 0 0 °C,同 時,再度將載子氣體變更為112,供給112、關3、丁河6、及0?2丛运, 形成膜厚約為85nm、摻雜有濃度為5x 1 019/cm3的鎂(Mg) 的P型G a N組成的p型接觸層1 0 7。 以上所示步驟,係m族氮化物系化合物半導體組成的各 半導體層的結晶生長步驟。 (正電極120的形成) 其後,在晶圓表面上塗敷光阻,藉由光微影術除去P型 接觸層1 0 7上的電極形成部份的光阻而形成窗口。亦即, 僅使應作為正電極1 2 0的形成區域的p型接觸層1 0 7的一 部份區域曝露。接著,在排氣為1 (T4Pa級以下的高真空後, 24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 52 200524180 在曝露的p型接觸層1 0 7上順序蒸鍍膜厚約為0 . 1 V m的铑 (R h )構成的正電極第1層1 2 1、膜厚約為1 . 2 // m的金(A u ) 構成的正電極第2層1 2 2、膜厚約為2 0埃的鈦(T i )構成的 正電極第3層1 2 3。然後,從蒸鍍裝置取出試樣,藉由剝 落法除去疊層於光阻上的此等金屬層。 其後,也與習知相同,根據周知的面下型的發光二極體 的製程(各製造步驟),順序形成負電極1 4 0及保護膜1 3 0 的各部。 (合金化處理) 其後,由真空泵排放試樣空氣,供給〇2氣體且設為壓力 3 P a,在該狀態下,設定環境空氣溫度約為5 5 0 °C ,加熱3 分鐘程度,讓P型接觸層107、ρ型包覆層106成為ρ型低 電阻,同時,獲得P型接觸層1 0 7與正電極1 2 0的合金化 處理,及η型接觸層1 0 3與負電極1 4 0的合金化處理。藉 此,可將此等電極更為強固地接合於形成正負兩電極的各 半導體層。 (研磨加工) 接著,在晶圓的表面(表面)形成用以保護各電極及疊層 的半導體層不受研磨處理的壓力及衝擊的影響的保護膜, 將晶圓黏貼於研磨裝置的晶圓黏貼板上。然後,使用研磨 盤研磨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的背面。設定使用的漿料的大 小為9 " m,直到將4 0 0 // m的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的厚度 減薄至1 5 0 // ill為止。其後,從研磨裝置的晶圓黏貼板上取 下晶圓予以洗淨,除去黏貼時的臘及保護膜。最後使該晶 2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 1 /93122352 200524180 圓乾燥。 上述研磨處理之漿料的直徑,最好為0 . 5〜1 5 // m程度。 若直徑過大,則有損傷層的厚度變得超過預期以上的厚度 的情況,而不甚理想。另外,若該直徑過小,則研磨時間 增力。,而不甚理想。其中,最佳直徑為1〜9 // m程度。 (錐形部的形成) 首先,將晶圓黏貼於黏貼膠帶上。此時,將電極形成面 朝向黏貼膠帶側。然後,藉由使用分割刀的研削處理,在 晶圓背面以元件單位形成格子條紋狀的V字槽。藉此,可 形成圖1之錐形的被研削面1 0 2 b。最後將晶圓從黏貼膠帶 上取下。 (蝕刻步驟) 接著,蝕刻已被研磨的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的背面(被 研磨面)約為2 // m的深度。藉由該蝕刻,以削除研磨加工 時生成的損傷層的至少大部份。該蝕刻可使用以下的任一 裝置。 (a) RIE裝置 (b) I CP裝置 更為詳細而言,例如,可以如下的步驟實施上述的蝕刻。 (1 )使用光阻在晶圓的表面形成對R I E的蝕刻氣體的保 護膜。 (2 )將晶圓的背面朝上設定於R I E裝置上。 (3 )利用R I E裝置乾式蝕刻晶圓的背面。 (蝕刻的實施條件) 26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 52 200524180 (a) 使用的氣體:CC12F2 (b) 真空度:5.3Pa(0.04Torr) 但是,此時在將牽引電壓(加速電壓)設定為8 0 0 V後, 蝕刻至0 . 8 // m的深度,再將牽引電壓降低為4 0 0 V後繼續 剩餘的0 . 2 // m的#刻。 例如,如此般,漸近式地邊減弱牽引電壓(加速電壓)邊 完成蝕刻,藉由該蝕刻。可除去或削減形成晶圓背面的蝕 刻損傷(更薄的次要的物理損傷層)。 (4 )最後,藉由剝離液等除去對R I E的蝕刻氣體的上述 保護膜。 又,作為有關此等乾式蝕刻的實施基準,可參考例如曰 本專利特開平8 _ 2 7 4 0 8 1所記載的乾式蝕刻方法等。 (分割步驟) 接著,於表面側施以半厚度分割或劃線等,其後,經由 破壞步驟等將晶圓狀的半導體分割為一個個的晶片狀。此 等各步驟可藉由周知的方法來實施。作為有關該分割方法 的更為詳細的實施基準,可參考例如曰本專利特開2001-2 8 4 6 4 2所記載的分割技法等。 根據以上的製造步驟,可獲得圖1的面下型的發光二極 體 1 00。 在如此般獲得的發光二極體1 0 0中,與未實施上述的乾 式蝕刻者比較,顯示光輸出約提升2 0 %。另外,光輸出係 藉由錐形部的形成,而成為未形成錐形部者的2倍。
亦即,本實施形態1之發光二極體1 0 0,係藉由使用G a N 2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52 200524180 表體結晶作為結晶生長基板、於結晶生長基板形成錐形 部、更藉由乾式蝕刻精加工處理結晶生長基板的被研磨面 或被研削面的相乘效應,而顯示出極高的發光輸出。 (變形或最佳化的條件) 又,上述實施形態1中,藉由以下的各條件等,可將該 構造變形或最佳化。 例如,有關乾式蝕刻的深度的最佳值,係依據在此前的 研磨步驟所使用的漿料的大小、摩擦力、壓力等的大小、 基板的组成比等,但從其他的調查可知,經驗上在大致1 〜8 " ΠΊ程度的範圍即可獲得。另外,該情況下,可將研磨 加工時間與乾式餘刻時間的和抑制為最小’在生產性方面 也較佳。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中,最好使用無添加的A 1 X G a h N ( 0 S x S 1 ),作為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但是,作為該基板材 料也可使用其他的1Π族氮化物系化合物半導體或S i C等的 半導體結晶等。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使用自立的氮化鍺結晶(G a N 表體結晶)組成的半導體基板5作為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 ’ 但是,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不一定要為單層。例如,為獲 得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若有作為適當的半導體結 晶基板1 0 2而殘留的具有1 5 0 // m以上的厚度的A 1 ,、G a 1 - x N ( 0 S x S 1 )組成的半導體表體結晶的話即可。1 5 0 // m以上的
其他部位,係於研磨步驟中被削除,因此該構成可任意。 因此,例如也可使用在石夕基板上成膜襯底層,在其上使G a N 2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生長的基板(亦即’汽相蠢晶生長基板)。該情況’利用氣 體蝕刻或研磨處理等削除矽基板、襯底層,僅使η型的 A 1X G a ! - X Ν ( 0 $ X $ 1 )的部位殘留約1 5 0 // m的程度即可。 但是,並不一定要將殘留的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的厚度 限定於上述1 5 0 // m,在此,應殘留的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 的厚度只要在5 0〜3 0 0 // m的範圍内即可。另外,研磨步驟 貫施前的半導體結晶基板102的厚度’以250〜500//Π1的 程度為較佳。而以300〜400// m的程度為更佳。若該厚度太 厚5則花費研磨步驟的時間’若太薄則在半導體晶圓的搬 運操作時,恐有傷及半導體晶圓之虞,而不甚理想。 (對實施形態1的變形例) 另外,上述實例1中,在表面側設有正負兩電極,但負 電極也可形成於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的背面側、亦即、藉 由乾式蝕刻所精加工的平坦的被研磨面1 0 2 a及藉由乾式 蝕刻所精加工的錐形的被研削面1 0 2 b。若將半導體結晶基 板1 0 2設為導電性良好的η型基板,且將形成的負電極設 置具有透光性的薄膜電極的話,藉由此種構成,即可製造 面下型的發光二極體。 例如,在此種構成的面下型的發光二極體中,即使在從 透光性的負電極表面輸出紫外光時,在至該輸出為止的過 程中仍可抑制物理損傷層引起的光吸收,因此使得可介由 該透光性的負電極效率良好地將光取出於外部。 亦即,也可在上述蝕刻表面形成透光性電極。該透光性 電極不介由物理損傷層而可直接良好地蒸鍍(密接形成)於 2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上述η型基板,因此,該情況下,根據本發明的蝕刻還同 時用於確保電極的良好歐姆性。 例如,在此種上下導通型的面下型的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步驟中,取代形成上述負電極1 4 0,而是藉由蒸鍍處理於 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的背面形成透光性的薄膜電極,但透 光性的薄膜電極的蒸鍍步驟,只要在上述「蝕刻步驟」及 「分割步鄉」之間執行即可。另外,對此種發光二極體的 負電極的配線,係藉由例如前述的專利文獻1所揭示(圖1 或圖4所示)的打線焊接來實施。 另外,本發明對藉由噴砂處理形成或整型上述物理加工 面的情況相當有用。上述實例1中,藉由乾式蝕刻所精加 工的平坦的被研磨面1 0 2 a及藉由乾式蝕刻所精加工的錐 形的被研削面1 0 2 b,係以邊線(稜線)相接,但也可藉由喷 砂處理將該邊線部(稜線)圓角化而形成所需的圓角(經倒 角形成的圓弧)。藉由如此的噴砂處理,雖於該物理加工面 上形成物理損傷,但若於該喷砂處理後進行上述的蝕刻, 即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1相同的效果。另外,若適當實 施該噴砂處理的話,則在縮短必要且充分給予之蝕刻的處 理時間上,亦相當有效。 以下之實施形態2中,例示如此的實施態樣。 (實施形態2 ) 在藉由雷射照射形成分割槽等的情況,藉由雷射熱所熔 化的半導體的熔化物經再固化而成的熔化再固化物、及如 此的熔化物一旦飛散於處理室内後再度黏接固化的熔化飛 30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 /93122352 200524180 散再固化物等,具有殘留於元件的側壁面或背面的情況, 此等熔化再固化物、熔化飛散再固化物,從外部量子效率 及取出效率的觀點考慮,最好藉由噴砂處理等予以除去。 然後,藉由如此的喷砂處理,也根據該處理條件,形成與 上述相同的物理損傷層。因此,本發明對例如藉由如此的 喷砂處理形成上述物理加工面的情況等也相當有用。 圖2為實施形態2之面上型的發光二極體2 0 0的剖面 圖。如圖2所不,該發光二極體2 0 0係依據周知的面上型 的搭載樣式者,由無添加的GaN表體結晶組成的半導體結 晶基板1的背面1 a,係通過研磨加工、雷射加工及噴砂處 理而以物理方式形成,且藉由其後的乾式蝕刻精加工完成 者。該研磨加工與上述實施形態1相同,係為了達成半導 體結晶基板1的薄板化而實施者。另外,雷射加工係為了 於半導體結晶基板1的背面形成分割用的V字槽及適宜的 圓角(圓弧)所進行者。另外,噴砂處理係為了削除上述熔 化再固化物、熔化飛散再固化物及形成適宜的圓角所進行 者。然後,最後的乾式蝕刻,當然與上述實施形態1相同, 係為了除取殘留於藉由喷砂處理所整型的物理加工面的面 上的物理損傷層而實施者。 元件符號6表示設於η型半導體層2 a的負電極,而元 件符號7表示設於p型半導體層2b的正電極。正電極7 最好設置為具有透光性。在導線架3上設有略二次曲線的 旋轉體形狀的反射面3 a,其表面形成為略鏡面狀。半導體 結晶基板1係藉由透光性黏接劑4而接合於反射面3 a的内 31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側底部中央。該透光性黏接劑4從提升外部量子效率的意 義上看,最好極力選擇透明的材料。另外,發光二極體2 0 0 的傾斜面1 a的傾斜角,最好配合透光性黏接劑4的折射率 的大小等而較佳或最佳地予以設定。或是,也可以先決定 傾斜面1 a的傾斜角的值,再考慮折射率等的諸條件選擇透 光性黏接劑4的方式來調整材料。 在上述發光二極體2 0 0中,從具有傾斜面1 a的半導體 結晶基板1的背面或側壁面的取光效果效率,根據利用本 發明的手段的本發明的作用而變得相當的高,因此,在如 此的面上型的L E D (半導體發光元件)的搭載樣式中,可確 保較以往高的外部量子效率。 亦即,本發明對面上型的發光二極體也可發揮極大的效 果。 (實施形態3 ) 在上述實施形態1中,係於半導體結晶基板1 0 2上形成 錐形部,但取光用的錐形部,也可在藉由結晶生長而疊層 的各半導體層(1 0 3〜1 0 7 )的側壁,以面朝晶圓表面側的方 式形成。形成於藉由結晶生長而疊層的具有元件功能的各 半導體層的表層的錐形部,也有助於取光效率及外部量子 效率。另外,在晶圓表側形成晶片分離用的V字槽等的情 況等,也可於晶圓表側形成同樣的錐形部。此等錐形部的 形成,例如,可使用切割刀等實施。另外,關於如此般形 成的表側的錐形,本發明的蝕刻(精加工處理)仍有效。 以下,實施形態3中,具體例示如此的本發明的實施態 32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樣。 圖3為實施形態3之面上型的發光二極體1 0 0 0的剖面 圖。該發光二極體1 Ο Ο 0具有在保護膜1 3 Ο 0的形成後研磨 處理為厚度約1 0 0 // m的藍寶石基板1 0 0 1。 在該藍寶石基板1 0 0 1上成膜氮化鋁(A 1 N )組成的膜厚約 為0 . 5 // m的A 1 N單結晶層1 0 1 0,在於其上形成摻雜矽 (Si)、電子濃度為5xl018/cm3的Alo.uGao.oN組成的膜厚 約1 . 5 // m的η型接觸層1 0 2 0。 另外,在該η型接觸層1020上形成以38週期疊層膜厚 約為1 . 5 n m的A 1。. 15 G a 〇. 8 5 Ν組成的層1 0 3 1及膜厚約為 1·5ηπι的AlG.o4Gao.96N組成的層1032而成的掺雜石夕(Si)、 電子濃度為5 X 1 0 19 / c m3的總膜厚約1 0 0 n m的多重層組成的 η型包覆層1030。 另外,在η型包覆層1 0 3 0上形成主要輸出紫外光線的 單一量子井構造的發光層1040。該單一量子井構造的發光 層1040係通過疊層膜厚約為25nm的無摻雜的Alo.13Gao.87N 組成的障壁層1041、膜厚約為2nm的無摻雜的Al〇.〇〇5ln〇.(M5Ga〇.95N 組成的井層1042、及膜厚約為15nm的無摻雜的Alo.13Gao.87N組成 的障壁層1 0 4 3所形成。 在發光層1 040上形成摻鎂(Mg)、電洞濃度為5x 1 0I7/cm3的 Alo.ieGao.84N組成的膜厚約為40nm的p型塊層1050。在該p型塊 層1050以30週期疊層膜厚約為1.5nm的Alo.i2Gao.88N組成的層 1061及膜厚約為1. 5nm的AlmGamN組成的層1 0 6 2而成的 摻鎖(M g )、電洞濃度為5 X 1 0 17 / c m3的總膜厚約9 0 n m的多 33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重層組成的p型包覆層1060。在p型包覆層1060上,形 成摻錢(Mg)、電洞濃度為lx 1018/cm3的AlGaN組成的膜厚 約為3 0 n m的p型接觸層1 0 7 0。 另外,在p型接觸層1 0 7 0上藉由金屬蒸鑛形成透光性 薄膜正電極1 1 0 0,在η型接觸層1 0 2 0上形成負電極1 4 0 0。 透光性薄膜正電極1 1 0 0係由直接接合於ρ型接觸層1 0 7 0 的膜厚約為1 · 5 n m的鈷(C 〇 )組成的第1層1 1 1 0,及接合於 鈷膜的膜厚約為6nm的金(An)組成的第2層1120所構成。 厚膜正電極1 2 0 0係藉由從透光性薄膜正電極1 1 0 0上順 序疊層膜厚約為18nm的釩(V)組成的第1層1210、膜厚約 為15/zm的金(Au)組成的第2層1220及膜厚約為10 nm的 鋁(A 1 )組成的第3層1 2 3 0所構成。 多層構造的負電極1 4 0 0,係藉由從η型接觸層1 0 2 0的 一部份曝露的部份上,疊層膜厚約為1 8 n m的釩(V)組成的 第1層1410、及膜厚約為lOOnm的鋁(A1)組成的第2層1420 所構成。 另外,於最上部形成由S i 0 2組成的保護膜1 3 0 0。另一 方面,在接觸於已被蝕刻的藍寶石基板1 0 0 1的底面(蝕刻 面;5 )的最下部,藉由金屬蒸鐘成膜由膜厚約為500nm的銘 (A1)組成的反射金屬層1500。又,該反射金屬層1500除 Rh、Ti、W等的金屬外,還可為TiN、ΗίΝ等的氮化物。 位於圖中的晶片的左右兩側壁的錐形的蝕刻面α ,係在 使用分割刀而於晶圓的表面側形成分割用的V字槽時,進 一步藉由乾式蝕刻精加工形成於上述半導體結晶層等的側 34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52 200524180 壁的錐形部(被研削面)而成的面。該蝕刻面α ,因為V字 槽形成時殘留於錐形部(被研削面)的物理損傷層已被除 去,因此可有效抑制紫外光的吸收。為此,藉由乾式蝕刻 所精加工的蝕刻面α ,良好地有助於朝上方的取光。 另夕卜,蝕刻面/3 (藍寶石基板1 0 0 1的底面),係進一步 藉由乾式钮刻精加工由研磨處理所曝露的晶圓的背面(被 研磨面)而成的面。該蝕刻面/3,因為殘留於晶圓的背面(被 研磨面)的物理損傷層已被除去,因此可有效抑制紫外光的 吸收。為此,可有效提高反射金屬層1500的反射效率。因 此,藉由乾式蝕刻所精加工的蝕刻面/3 ,良好地有助於朝 上方的取光。 另外,在上述半導體結晶的疊層構造中,藉由使各半導 體結晶層的鋁組成比最佳化,可極大地確保各半導體結晶 層的帶隙。根據上述構成,發光層所發出的近紫外線區域 的光,也可有效抑制在發光層以外的半導體結晶層的吸 收,因此,在上述發光二極體1 0 0 0中,該帶隙的設定也同 時對發光二極體的外部量子效率的提升有極大的貢獻。 (實施形態4 ) 圖8為本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5 0 0的主要部份的剖面 圖。在圖8之半導體基板a上添加有矽(Si)用作為η型的 雜質。該添加濃度為4x 1018/cm3程度。以下,從其在發光 二極體5 0 0之的功能的觀點出發,稱該半導體基板a為η 型接觸層5 0 3。 結晶生長層b係由具有多層構造的HI族氮化物系化合物 3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 52 200524180 半導體所構成。由n型的氮化鍺(GaN)組成的半導體基板: 的上* ’用於該結晶生長層b的結晶生[半導體基板: 係在與其上面相反側的面(以下’稱為背面或被研磨面等: 被施以研磨加工及乾式姓刻’並於其上面形成負電極(η電 在上述半導體基板a(n型接觸層5〇3)上形成無摻雜的 GaN組成的膜厚約為1〇5埃的n型包覆層5〇4(低載子濃度 層)。另外’在其上形成有交錯合計疊層5層的膜厚約為 35埃的ImGmN組成的井層51〇及骐厚約為7〇埃的 GaN組成的障壁層52〇而成的MQW構造的活性層。另 外,在該活性層5 0 5上形成摻鎮的ps Α1。|5“ 85Ν組成 的膜厚約為5〇nm的?型包覆層5 0 6。更且,在卩型包覆層 5 0 6上形成摻鎂的p型GaN組成的膜厚約為1〇〇心的p型 接觸層5 0 7。 另外,在P型接觸| 507上藉由金屬蒸鍵形成透光性的 正電極(P電極5 0 9 )。該p電極5 0 9係由直接接合於p型接 觸層5 0 7的膜厚約為40埃的鈷(c〇),及接合於該姑的膜厚 約為6 0埃的金(A u )所構成。 另一方面,η電極c係從背面(被蝕刻面)順序由臈厚約為2〇〇 埃的鈒(V)及膜厚約為1 · 8 // m的鋁(A1)或鋁合金所構成。如此加 厚η電極c的膜厚係為使光可向上方充分反射所致。 其次,說明本發光二極體5 0 0的製造方法。生長法及使 用的材料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 首先,將藉由有機洗淨及熱處理而洗淨的以a面為主面 36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的早結晶的GaN組成的半導體基板a’安裝於M0VPE裝置 的反應室内載置的承受器上。該安裝時之半導體基板a的 厚度係4 0 0 # m程度。然後,邊以常壓將Η 2、以流速2 L / 分、約3 0分鐘流入反應室内邊以11 5 0 °C的溫度烘烤半導 體基板a。 (η型包覆層504的生長) 然後,將半導體基板a的溫度保持為1 1 5 0 C ’以流速 2 0L/分供給H2、以流速10L/分供給NH3及以1. 7x 10_4mol/ 分供給TMG,形成無摻雜的GaN組成的膜厚為105埃的η 型包覆層504(低載子濃度層)。 (活性層5 0 5的生長) 然後,在形成上述η型包覆層5 0 4後,形成合計5層組 成的上述M QW構造(圖8 )的活性層5 0 5。 亦即,首先,將半導體基板a的溫度降低為7 3 0 °C ,與 此同時,從H2變更為N2載子氣體,邊維持該載子氣體與 NΗ3的供應量,邊以3 . 1 X 1 0_6mο 1 /分供給TMG、以0 . 7X 10_6mol/分供給ΤΜΙ,在η型包覆層504上形成膜厚約為 35埃的Ino.3oGaci.7oN組成的井層510。 然後,將半導體基板a的溫度升溫至8 8 5 °C ,於上述井 層5 1 0上,以2 0 L /分供給N 2、以1 0 L /分供給N Η 3、以1 · 2 xl0_5mol/分供給TMG,形成膜厚約為70埃的GaN組成的 障壁層5 2 0。 以下,反覆進行此作業,交錯疊層井層510及障壁層 5 2 0,形成合計5層(井層5 1 0、障壁層5 2 0、井層5 1 0、障 3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52 200524180 壁層5 2 0、最後的井層5 1 0 )組成的上述活性層5 0 5。 (Ρ型包覆層5 0 6的結晶生長) 其後,將半導體基板a的溫度升溫至8 9 0 °C,供給以1 0 L / 分供給 N 2、以 1 · 6 X 1 (Γ5 m ο 1 / 分供給 T M G、以 6 X 1 0_ 6 m ο 1 / 分供給TMA及以4x 1 0_7m〇 1 /分供給CP2Mg,形成膜厚約為 200埃、#雜有濃度為5x 1019/cm3的鎂(Mg)的ρ型 Alo.isGao.ssN組成的ρ型包覆層506。 (P型接觸層5 0 7的結晶生長) 最後,將半導體基板a的溫度升溫至1 0 0 0 °C,同時,再 度將載子氣體變更為Η 2,以2 0 L /分供給Η 2、以1 0 L /分供 給 ΝΗ3、以 1.2x l(T4mol/分供給 TMG、及以 2x 10_5inol/分 供給CP2Mg,形成膜厚約為85nm、摻雜有濃度為5χ 1 019/cm3 的鎂的P型G a N組成的ρ型接觸層5 Ο 7。 以上所示步驟,係Π族氮化物系化合物半導體組成的各 半導體層的結晶生長步驟。 (Ρ電極509的形成) 在以上的結晶生長步驟之後,在ρ型接觸層5 0 7的表面 上塗敷光阻,藉由光微影術除去Ρ型接觸層5 0 7上的電極 形成部份的光阻而形成窗口 ,以使Ρ型接觸層5 0 7曝露。 接著,在排氣為1 (Γ4 P a級以下的高真空後,在曝露的ρ型 接觸層5 0 7上蒸鍍膜厚約為40埃的鈷(Co)、在鈷(Co)上蒸 鍍膜厚約為6 0埃的金(A u )。然後,從蒸鍍裝置取出試樣, 藉由剝落法除去疊層於光阻上的鈷及金,形成密接於P型 接觸層5 0 7的透光性ρ電極5 0 9。 3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52 200524180 (研磨加工) 接著,使用研磨盤研磨半導體基板a的背面。設定使用 的漿料的大小為9 // m,直到將4 0 0 // m的半導體基板a的 厚度減薄至1 5 0 m為止,其後,予以洗淨並乾燥。漿料的 直徑,最好為0 . 5〜1 5 // m程度。若直徑過大,則有損傷層 的厚度變得超過預期以上的厚度的情況,而不甚理想。另 外,若該直徑過小,則研磨時間增力口,而不甚理想。其中, 最佳直徑為1〜9 // m程度。 (触刻步驟) 接著,蝕刻已被研磨的半導體基板a的背面(被研磨面) 約為2 // m的深度。藉由該蝕刻,以削除研磨加工時生成的 損傷層的至少大部份。該蝕刻可使用以下的任一裝置。 (a) RIE裝置 (b) ICP裝置 作為有關該乾式蝕刻的更為詳細的實施基準,可參考例 如日本特開平8 - 2 7 4 0 8 1所記載的乾式蝕刻方法等。 (η電極c的形成) 接著,在半導體基板a的背面全面塗敷光阻,藉由光微 影術在η型接觸層5 0 3的曝露面上的指定區域形成窗口, 在排氣為1 0 _ 4 P a級以下的高真空後,分別藉由蒸鍍順序疊 層膜厚約為2 0 0埃的釩(V )及膜厚約為1 · 8 // ill的鋁(A 1 )。 然後,藉由除去光阻形成密接於半導體基板a ( η型接觸層 503)的η電極c。 , (合金化處理) 3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93】22352 200524180 其後,由真空泵排放試樣空氣,供給〇2氣體且設為壓力 3 P a,在該狀態下,設定環境空氣溫度約為5 5 0 °C ,加熱3 分鐘程度,讓P型接觸層507、ρ型包覆層506成為p型低 電阻,同時,獲得p型接觸層5 0 7與p電極5 0 9的合金化 處理,及半導體基板a與η電極c的合金化處理。藉此, 可將各電極(η電極c、ρ電極5 0 9 )更為強固地接合應予接 合的各半導體層。 其後,經由半厚度分割步驟、分割步驟將晶圓狀的半導 體分割為一個個的晶片狀。此等各步驟可藉由周知的方法 來實施。作為有關該分割方法的更為詳細的實施基準,可 參考例如日本特開2 0 0 1 - 2 8 4 6 4 2所記載的分割技法等。 圖9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5 0 0與其變化 例(發光二極體5 0 0 ’)的各驅動電壓V F。發光二極體5 0 0 ’ 具有與圖8相同的構造,在上述發光二極體5 0 0的製造步 驟中,省略乾式蝕刻半導體基板a的被研磨面的乾式蝕刻 步驟而進行製造之點,為製造方法上的唯一的差異點。亦 即,在發光二極體5 0 0 5中,前述的乾式蝕刻的深度D成為 0 # in 〇 該表之第2項的項目“ I ” 係流動於元件的正負兩電極 間的驅動電流,顯示各發光二極體的良好的發光輸出所必 要的電流值。從該表可知,在實施深度為2 // m的乾式蝕刻 的發光二極體5 0 0中,驅動電壓V F為3 . 5 V,相對於此, 在未實施乾式蝕刻的發光二極體5 0 0 ’中,驅動電壓V F成為 1 0 V,其差值達到6 . 5 V。 40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52 200524180 從以上的測定結果可知,例如,如圖8之發光二極體 5 0 0,在具有導電性的半導體基板a的背面形成η電極c 的情況,可將乾式蝕刻的深度D設為如2 // in程度。該結果, 與使用圖5、圖6、圖7進行的上述作用•效果的說明非常 一致 。 有關在半導體基板與電極間獲得最佳歐姆特性用的乾 式蝕刻的深度的最佳值,雖係依據漿料、摩擦力或壓力等 的大小、或基板的組成比等,但從其他的調查可知,經驗 上大致在1〜8 // m程度的範圍内即可獲得。另外,在該情 況,可將研磨加工時間與乾式蝕刻時間的和抑制為最小, 在生產性方面也極有利。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半導體基板a,以使用η型 的A 1X G a ! - χ Ν ( 0 S X S 1 )為較佳,但也使用其他的m族氮化 物系化合物半導體。另外,應欲添加的η型的雜質也不特 別限定於為S i。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半導體基板a,使用單獨 的氮化鍺結晶(η型的表體G a N )組成的半導體基板,但半導 體基板a並不一定要為單層。例如,為獲得與圖8相同的 構成,若有作為適當的η型接觸層3而殘留的具有150//m 以上的厚度的η型的AlxGai-xN(OSxSl)的話即可。150// m以上的其他部位,係於研磨步驟中被削除,因此該構成 可任意。因此,例如,也可使用在矽基板上成膜襯底層, 在其上使η型的GaN生長者。該情況,利用研磨步驟削除 矽基板、襯底層,僅使η型的A 1X G a! - x N ( 0 $ X ^ 1 )的部位 41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52 200524180 殘留約1 5 0 // m的程度即可。 但是,並不一定要將殘留的η型接觸層的厚度限定於上 述1 5 0 // m,在此,應殘留的η型接觸層的厚度只要在5 0 〜3 0 0 μ m的範圍内即可。另外,研磨步驟實施前的半導體 基板a的厚度,以25◦〜500/im的程度為較佳。以300〜 4 0 0 a ιώ的程度為更佳。若該厚度太厚,則研磨步驟的花費 時間過多,若太薄則在半導體晶圓的搬運操作時,恐有傷 及半導體晶圓之虞,而不甚理想。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中,雖在研磨步驟前實施P電極5 0 9 的形成,但該P電極5 0 9的形成,也可以與η電極c的形 成大致相同的步驟順序(蝕刻步驟之後)實施。 另外,η電極c的形成也可在熱處理(ρ電極5 0 9的合金 化處理)之後進行。該情況,已被蒸鍍的η電極c為被熱處 理,因此事實尚未實施η電極c的合金化處理。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中,雖將ρ電極5 0 9設為具有透光 性,但也可將η電極c設為具有透光性。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中,設定活性層為MQW構造,但作 為活性層的構造也可採用SQW構造或不具量子井構造的單 一層的構造等。 (實施形態5 ) 以下,說明其他的實施形態。圖11 ( a)中,在藍寶石基 板6 0 0上形成由m族氮化物系化合物半導體的複數層組成 的發光二極體6 1 0。在該發光二極體6 1 0上形成有ρ電極 6 2 0,在該ρ電極6 2 0接合有黏貼板6 5 0。其次,如圖1 1 ( b )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42 200524180 所示,將黏貼板6 5 0作為保持具,以研磨並消除藍寶石基 板6 0 0。此時,在發光二極體6 1 0的最下層的m族氮化物 系化合物半導體層,形成有損傷層6 3 0。該損傷層6 3 0係 以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的方法所蝕刻。其後,在已蝕刻的 m族氮化物系化合物半導體層形成η電極6 4 0。黏貼板6 5 0 係構成藍寶石基板6 0 0的研磨時的保持構件。另外,在成 為製品後,既可用作為發光二極體6 1 0的散熱片,亦可用 作為使光於η電極6 4 0側反射的金屬反射板,及發光二極 體6 1 0的製品的固定構件用。又,在研磨藍寶石基板6 〇 〇 後,也可剝離該黏貼板6 5 0。對藍寶石基板6 0 0進行疊層 的順序,係以η層為先,但也可以ρ層為先進行疊層。該 情況的ρ層的活性化,係在藍寶石基板6 0 0的研磨後,可 利用加熱處理來進行。 本發明可用於該種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本發明可廣泛應用於直接形成電極於半導體基板的形 態的半導體元件。作為此種半導體元件,除半導體雷射器 (L D )、發光二極體(L E D )等的半導體發光元件外,例如,還 列舉受光元件及壓力感測器等。本發明的應用並不特別受 此等半導體元件的具體功能或構成等的限制,因此本發明 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應用於具有至少發光光譜的一部份未滿4 7 0 η ηι 的發光區域的較短波長的發光二極體。因此,本發明當然 也可應用於,在可視光區域具有該發光區域光元件。 43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又,本發明根據其作用原理,當然同樣也可應用於半導 體受光元件。 又,本發明並未特別限定此等半導體元件的半導體結晶 的詳細的結晶生長條件、其組成及疊層構造等。 又,本發明對發光波長存在於紫外線區域的短波長的光 元件也非常適用。作為此等短波長的光元件的用途,具有 使用勵光觸媒的光化學領域、使螢光體勵起用的照明領 域、誘飛蟲燈所代表的生物關聯領域等,例如,可用作為 構成螢光燈的紫外線光。 本發明中,如上述般顯示實施形態,但本發明的内容並 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其包含本發明之實質範圍内的任何 變化例。 本發明包括優先權主張之基礎的曰本專利特願2 0 0 4 -1 1 2 7 9 6、特願2 0 0 3 - 2 0 2 2 4 0的所有内容。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實施形態1之面下型的發光二極體1 0 0的剖面圖。 圖2為實施形態2之面上型的發光二極體2 0 0的剖面圖。 圖3為實施形態3之面上型的發光二極體1 0 0 0的剖面 圖。 圖4 ( a )、圖4 ( b )為藉由研磨加工所生成的損傷層的剖 面照片。 圖5為顯示乾式蝕刻被研磨面的深度與歐姆特性的關係 的曲線圖。 圖6為顯示測定圖2之歐姆特性的形態的模式電路圖。 44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 52 200524180 圖7為顯示測定圖2之歐姆特性的形態的模式電路圖。 圖8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5 0 0的剖面圖。 圖9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發光二極體5 0 0與其變 化例(發光二極體5 0 0 ’)的各驅動電壓V F的表。 圖1 0 ( a )〜圖1 0 ( c )為顯示本發明之其他的實施形態的 製造步驟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半導體結晶基板
la 傾斜面 2a η型半導體層 2 b p型半導體層 3 導線架 3a 反射面 4 透光性黏接劑 6 負電極
5 1 井層 5 2 障壁層 10 0 發光二極體 10 2 半導體結晶基板(無添加之G a N表體結晶) 1 0 2 a 被研磨面 1 0 2 b 被研削面 10 3 η型接觸層 104 η型包覆層(低載子濃度層) 4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 52 200524180
10 5 紫 外 線 發 光 的活性層(M Q W 1 06 P 型 包 覆 層 10 7 P 型 接 觸 層 1 20 正 電 極 12 1 正 電 極 第 1 層 1 22 正 電 極 第 2 層 123 正 電 極 第 3 層 130 保 護 膜 140 負 電 極 141 釩 Ο r)層 1 42 鋁 丨層 143 飢 (V)層 144 鎳 (1\ 丨層 145 金 (Α 〖u〕 丨層 200 發 光 二 極 體 500 發 光 二 極 體 5 0 09 發 光 二 極 體 503 η 型 接 觸 層 504 η 型 包 覆 層 505 活 性 層 506 Ρ 型 包 覆 層 507 Ρ 型 接 觸 層 509 正 電 極 (P電 極) 5 10 井 層 構造)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200524180 5 2 0 障壁層 6 0 0 藍寶石基板 6 10 發光二極體 620 p電極 6 3 0 損傷層 640 η電極 6 5 0 黏貼板 1 0 0 0 發光二極體 1 0 0 1 藍寶石基板 1 0 1 0 A 1 Ν單結晶層 1 0 2 0 η型接觸層 1030 η型包覆層 1031 Alo.isGao.85N 組成之層 1032 Al〇.(MGa〇.9GN 組成之層 1 0 4 0 發光層 1 0 4 1 障壁層 1 0 4 2 無推雜之AlG.005In0.G45Ga0.95N組成的井層 1 0 4 3 無摻雜之A 1。. ! 3 G a。. 8 7 N組成的障壁層 1 0 5 0 p型塊層 1060 p型包覆層 1061 Alo.12Gao.88N 組成之層 1062 Al〇.〇3Gat).97N 組成之層 1 0 7 0 p型接觸層 1 1 0 0 透光性薄膜正電極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93122352 47 200524180 1110 第 1 層 1120 第 2 層 12 10 第 1 層 1220 第 2 層 1230 第 3 層 1300 保 護 膜 14 10 第 1 層 1420 第 2 層 1500 反 射 金 屬 層 a 半 導 體 基 板 b 結 晶 生 長 層 c 負 電 極 (η 電 極) Vf 驅 動 電 壓 D 乾 式 刻 之 深度 a 名虫 刻 面 β 1虫 刻 面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Claims (1)

  1. 200524180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發光二極體之製造方法,其係半導體層疊層於結 晶生長基板之結晶生長面上用以製造面發光型的發光二極 體之方法,其特徵為具有: 形狀加工步驟,其藉由從背面研磨、切割或噴砂處理上 述結晶生長基板,以形成有助於光輸出的出射面或反射 面;及 加工面積加工步驟,其進一步藉由蝕刻用以精加工處理 由上述形狀加工步驟所形成的上述出射面或上述反射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二極體之製造方法,其 中,上述形狀加工步驟包括錐形部形成步驟,其形成相對 上述結晶生長面傾斜的錐形面,作為上述出射面的至少一 部份或上述反射面的至少一部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光二極體之製造方法,其 中,上述錐形部形成步驟的至少一部份,係由形成分割用 略V字型之分割槽的步驟所構成,該分割槽係用以將具有 複數個上述發光二極體的半導體晶圓分割為一個個上述發 光二極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二極體之製造方法,其 中,上述發光二極體之發光峰值波長未滿4 7 0 η ηι。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光二極體之製造方法,其 中,上述結晶生長基板係由A 1 X G a ! - X N ( 0 S X S 1 )或碳化矽 (S i C )構成。 6 . —種發光二極體,其係具有疊層於結晶生長基板之結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49 200524180 晶生長面上的半導體層,且為面發光型者,其特徵為: 上述結晶生長基板,具有藉由研磨、切割或噴砂處理的 物理形狀加工所形成之有助於光輸出的出射面或反射面; 上述出射面或反射面,利用隨上述形狀加工所發生的物 理性摩擦或衝擊而除去殘留於其表面上的物理損傷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光二極體,其中.,在上述 出射面上具有朝取光側透過光之具有透光性的金屬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光二極體,其中,在上述 反射面上具有朝取光側反射光之具有反射性的金屬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光二極體,其中,上述結 晶生長基板係由A 1 X G a,- X N ( 0 S X S 1 )或碳化矽(S i C )所形 成。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至9項中任一項之發光二極 體,其中,具有相對上述結晶生長面傾斜的錐形面,作為 上述出射面的至少一部份或上述反射面的至少一部份。 1 1 . 一種發光二極體,係具有疊層於結晶生長基板之結 晶生長面上的半導體層,且為面發光型者,其特徵為: 在上述發光二極體之側壁的至少一部份,具有相對上述 結晶生長面傾斜的錐形面; 上述錐形面,在屬具有設置正電極之半導體結晶層側的 上述發光二極體之表面側曝露,並且,可利用隨上述錐形 面之形成所發生的物理性摩擦或衝擊而除去殘留於上述錐 形面上的物理損傷層。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發光二極體,其中,上述 50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93122352 200524180 發光二極體係藉由將具有複數個發光二極體之半導體晶圓 分割為各個上述發光二極體而製造的發光二極體; 上述錐形面係由執行上述分割用之分割用略V字型的分 割槽的一部份之面所形成。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光二極體,其中,發光 峰值波長未滿4 7 0 n m。 1 4 . 一種電極形成方法,其係於已被研磨加工之導電性 的m族氮化物系化合物半導體組成的半導體基板之被研磨 面形成電極的方法,其特徵為具有: 在形成電極於上述被研磨面的電極形成步驟前,乾式蝕 刻上述被研磨面的蝕刻步驟。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電極形成方法,其中,上 述半導體基板係由η型之AlxGai-xN(OSx$l)構成。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或1 5項之電铎形成方法,其 中,藉由上述乾式蝕刻除去的上述被研磨面之深度為0 . 1 // m以上、1 5 // in以下。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電極形成方法,其中,藉 由上述乾式蝕刻除去的上述被研磨面之深度為0 . 2 // m以 上、8 μ m以下。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發光二極體,其中,上述 發光二極體係藉由將具有複數個發光二極體之半導體晶圓 分割為各個上述發光二極體而製造的發光二極體; 上述錐形面係由執行上述分割用之分割用略V字型的分 割槽的一部份之面所形成。 51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3-11 /93122352
TW093122352A 2003-07-28 2004-07-26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de forming method TWI24743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02240A JP2005044954A (ja) 2003-07-28 2003-07-28 半導体基板への電極形成方法
JP2004112796A JP2005302804A (ja) 2004-04-07 2004-04-07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4180A true TW200524180A (en) 2005-07-16
TWI247437B TWI247437B (en) 2006-01-11

Family

ID=34106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2352A TWI247437B (en) 2003-07-28 2004-07-26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de form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73324A1 (zh)
DE (1) DE112004001401T5 (zh)
TW (1) TWI247437B (zh)
WO (1) WO20050110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33120B2 (en) * 1998-11-19 2003-10-14 Unisplay S.A. LED lamps
JP4244953B2 (ja) * 2005-04-26 2009-03-2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38873B2 (ja) * 2005-05-19 2013-02-06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素子
TWI271883B (en) * 2005-08-04 2007-01-21 Jung-Chieh Su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y
JP4850453B2 (ja) * 2005-08-11 2012-01-11 ローム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発光装置
GB2432715A (en) * 2005-11-25 2007-05-30 Sharp Kk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7915619B2 (en) * 2005-12-22 2011-03-29 Showa Denko K.K.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on thereof
JP4857838B2 (ja) * 2006-03-22 2012-01-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8034822A (ja) * 2006-06-28 2008-02-14 Nichia Chem Ind Ltd 半導体発光素子
US7915624B2 (en) 2006-08-06 2011-03-29 Lightwave Photonics, Inc. III-nitride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resonance reflectors and reflective engineered growth templates for such devices, and methods
KR101282775B1 (ko) * 2006-11-03 2013-07-0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수직형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683380B2 (en) * 2007-06-25 2010-03-23 Dicon Fiberoptics, Inc. High light efficiency solid-state light emit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s to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921466B1 (ko) * 2007-08-30 2009-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질화물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09108733A2 (en) 2008-02-25 2009-09-03 Lightwave Photonics, Inc. Current-injecting/tunnel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JP4395812B2 (ja) 2008-02-27 2010-01-1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ウエハ−加工方法
JP4404162B2 (ja) * 2008-02-27 2010-01-2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ウエハ−
DE102008019268A1 (de) * 2008-02-29 2009-09-03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o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s
US20110147705A1 (en) * 2008-08-19 2011-06-23 Lattice Power (Jiangxi)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silicone protective layer
KR20100030472A (ko) * 2008-09-10 2010-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및 발광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여 제조한 발광 소자 및 발광 장치
KR100999793B1 (ko) 2009-02-17 2010-12-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 제조방법
JP5143171B2 (ja) * 2010-03-17 2013-02-13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48694B1 (ko) * 2010-12-09 2012-05-2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질화물계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782823B2 (ja) 2011-04-27 2015-09-24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46553B2 (ja) * 2011-04-28 2015-07-08 株式会社東芝 基板加工システム、および基板加工プログラム
JP2013008803A (ja) * 2011-06-23 2013-01-10 Toyoda Gosei Co Ltd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569480B2 (ja) * 2011-07-21 2014-08-1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US9608145B2 (en) * 2012-03-14 2017-03-28 Robbie J. Jorgenson Materials,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optical and electrical III-nitride semiconductor devices
JP6221926B2 (ja) * 2013-05-17 2017-11-01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873170B2 (en) * 2015-03-24 2018-01-23 Nichia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element
CN105116615B (zh) * 2015-09-30 2018-06-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US10263144B2 (en) 2015-10-16 2019-04-16 Robbie J. Jorgens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ght-emitting devices on lattice-matched metal substrates
CA3132525A1 (en) 2016-05-26 2017-11-30 Robbie Jorgenson Group iiia nitride growth method and system
KR102528559B1 (ko) 2016-07-26 2023-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대면적 기판 제조 장치
KR20220079170A (ko) * 2020-12-04 2022-06-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및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5058A (en) * 1983-12-14 1987-06-23 Honeywell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high-bandwidth, high radiance, surface emitting LED
JP3312049B2 (ja) * 1993-03-12 2002-08-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
US5563900A (en) * 1994-08-09 1996-10-08 Motorola Broad spectrum surface-emitting led
JPH09237918A (ja) * 1996-02-28 1997-09-09 Hitachi Cable Ltd 発光ダイオードの製造方法
US6229160B1 (en) * 1997-06-03 2001-05-08 Lumileds Lighting, U.S., Llc Light extraction from a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via chip shaping
JP2001322899A (ja) * 2000-05-11 2001-11-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窒化ガリウム系化合物半導体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387242B1 (ko) * 2001-05-26 2003-06-1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의 제조방법
US6946788B2 (en) * 2001-05-29 2005-09-20 Toyoda Gosei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JP3802424B2 (ja) * 2002-01-15 2006-07-26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73324A1 (en) 2006-12-07
TWI247437B (en) 2006-01-11
WO2005011007A1 (ja) 2005-02-03
DE112004001401T5 (de) 2006-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524180A (en)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de forming method
JP3904585B2 (ja) 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TWI427827B (zh)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TWI327340B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JP5556657B2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並びにランプ
JP2022177058A (ja) 小型光源を有する波長変換発光デバイス
KR100992497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745345B2 (en) ZnO base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e method
JP4942996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
JP2011505699A (ja) 光出力が高められた窒化ガリウム系薄型発光ダイオード
JPH10321908A (ja) 窒化物系化合物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発光素子
WO2013039003A1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素子
JP2005259820A (ja) Iii−v族化合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58672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102341A1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8277323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ウエハ
US8618562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6617401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US20130015480A1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miting device
JP2005302804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22012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58971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13098298A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6203251A (ja) 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5044954A (ja) 半導体基板への電極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