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22163A - Clamping mechanism of molding machine - Google Patents

Clamping mechanism of molding mach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22163A
TW200422163A TW093106703A TW93106703A TW200422163A TW 200422163 A TW200422163 A TW 200422163A TW 093106703 A TW093106703 A TW 093106703A TW 93106703 A TW93106703 A TW 93106703A TW 200422163 A TW200422163 A TW 20042216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latform
movable platform
along
clamp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06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38766B (en
Inventor
Koichi Nishimura
Yasuo Naito
Original Assignee
Fanu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uc Ltd filed Critical Fanuc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22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2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8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87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61Means for guiding movable mould supports or injection units on the machine base or frame; Machine base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玖、發明說明: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成型機之失持機構。 發明背景 -種成型機(例如射出成型機)之習知的夹持機構一般 係包括-靜態平台及-端框架(亦稱為後平台),其兩者皆直 立安裝在成型機的-床上;複數個(通常四個)繫桿直产接 於靜態平台與端《之間;-可移式平台,其具有個^也 收納繫桿且在靜態平台與端框架之間沿著繫桿可移式排列 之通孔;以及-驅動單元(譬如肘節單元),其用於驅動可移 式平台。-可移式模子附接至可移式平台,且一靜態模子 附接至靜態平台。包括一諸如電馬達或液壓虹等驅動源之 驅動單元係藉由繫桿的引導來移動可移式平台,且藉此夾 持住模子。一般而言,一對滑動轴承襯套係配置於可移式 平台中所形成之各通孔中,且各繫桿可滑式穿透過概套。 知的夾持機構中,在可移式平台與各繫 2間的-互相滑動料所制之滑動軸承襯套係 :套:周:表面與繫桿的外周圍表面之間不可避免地生 == 轴承中之一餘隙。因此,可移式平台 =二動操作期間於繫桿上產生傾斜。結果,附接至 二移C的可料模子與附接至靜態平台的靜態模子之 間—預疋域时行㈣如於因為可移式平台的移動操 作而被破壞。譬如,在模子開啟操作中,如果模子之間的 平打性在由於可移式财自靜態模子分離造成 被破壞’模製物件的脫模㈣在靜態或可移式模子的= 表面中之料點上將變得不規律。在模製-諸如透鏡等高 =::之案例中,脫模定時的不規律性可由於拉應 素而導關製物件的應變,™生有缺陷的模
道 一”六^一禋將一線性導件(LM w牛u名))排列在成型機的床上藉以防止可移式平△產生 傾斜並_可移式平㈣靜態平台之_平純之科方 == 線性導件之解決方案中,可移式平台在其底端 導件支撲,藉以抑制可移式平台下部之傾斜,作 難以抑制可移式平台上部之傾斜。 並且,線性導件可防止可移式平台在可移式平台的一 2方向(或繫桿的—軸向方向)中繞著—軸線轉動,但線性 導件難以防止可移式平台繞著另—條垂直於上述軸線且平 订於平台的模子附接表面之㈣而轉動。 4、另—方面’在"模子夾持程序中,靜態平台及/或可移 式二台可由於施加至靜態以移賴子的互相域的力量 /或賴。如果靜態平台及/或可移式平台受到應變, ^的拉子附接表©可產生變形,其亦可導致靜態與可移 '模子之間的平行性被破壞,因此導致模製精確度的劣化。 種用於防止平台中的此應變或變形之解決方案 。如’日本新型專利公開案Μ8%35號(吓2587〇3奶) 係揭露一射出成型機之夾持機構,其中將一靜態平台及一 可移式平台的至少一者設置在平台四角上所形成之繫桿插 孔的區域中如平台厚度方向所示之一中間位置上,其中一 凹口從平台外周圍延伸至繫桿插孔。根據此配置,一施加 至模子之加壓負荷係由平台的凹口區中之變形所吸收,因 此防止平台的模子附接表面中產生變形。 並且’日本未審專利公開案(Kokai)8_258103號 (JP_258103A)揭露一射出成型機之夾持機構,其中靜態平台 的一支撐結構形成推拔形狀,諸如長方稜錐形或截頭圓錐 形。根據此配置,由於支撐結構的推拔形狀,可防止在一 模子夾持期間產生的加壓負荷以彎矩作用在支撐結構上, 藉以防止支撐結構及靜態平台之撓曲或變形。 並且,日本未審專利公開案(Kokai)lM70322號 (JP11-170322A)揭露一射出成型機之夾持機構,其中在一肘 節機構的臂樞軸與模子附接表面之間於可移式平台上提供 一應變防止部(諸如一側向邊緣通路)。根據此配置,在一模 子夾持期間產生之加壓負荷係由可移式平台的應變防止部 中之變形加以吸收,藉此防止模子附接表面中之變形。 上述的習知技術中,將一用於吸收在一模子失持程序 期間產生的加壓負荷之結構設置於平台或其支撐結構中, 以防止平台在特別是模子夾持的期間產生應變。相反地, 曰本專利公開案330578號(JP330578B2)揭露一諸如射出成 型機等成型機之夾持機構,其中對於繫桿上的可移式平台 所用之一引導部採行一球栓槽結構來代替一滑動軸承結 構。根據此配置,藉由一具有球栓槽結構之導件將可使可 移式平台相對於靜態平台總是精確地平移(或進行平行位 移)’藉以可在一模子開啟程序期間穩定地維持靜態模子與 可移式模子之間的平行性。在此配置中,即使在由於模子 夹持期間的加愿負荷所導致之平台應力的影響下,球检槽 結構仍需具有長的壽命。 【明内穷】 發明概要 10 15 #本發明之_目的係提供—成型機之夾持機構,其可在 ::夹持&序中及—模子開啟程序中長時間穩定地維持 -靜態平台與_可移式平台之間的平行性。 槿,ΪΙ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成型機之夾持機 ”匕含一床;—靜態平台,其 靜態模子;—奸4在床上,並攜帶一 私,-相對於靜態平台呈固定式排列,且 導軸線;一第一可移式平台,其沿著引導軸 支卜槿斜台可移式排列,且攜帶-可移式模子;-2、,,。構,其介於導桿與第—可移式平台之間,且沿著引 第-可移式平台可移式切在導桿上;—第二可 於靜能可移式平台分離且沿料導軸線相對 二巧=可移式排列;—連接構件,其將第—可移式平 口/、弟—可移式平台彼此連接 驅動力㉟糾,其用於將- 二可移式平台,錢第-可移式平台及第 了移式千台沿著弓丨導軸線移動。 在上述失持機構中,支樓結構可有利地包含一設置於 20 才干上之检槽接合表面及一設署#楚一 —Γ 料螺帽’球栓槽螺帽可操作性接合栓槽接 而不接合^==^碰1於收納導桿 而導桿 - 4=可進一步包含—沿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在 。恕平台相對的位置上安裝於床上之端框架, 可包含-用於將靜態平台束缚至端框架之繫桿。 可移式 線之第 架 、,或者,夾持機構可進一步包含一沿第一及第二 :台在-與靜態平台相對的位置上安裝於床上之端框架及 ί桿分離之繫桿’而界^—概括平行於導桿的引導軸 縱向引導軸線,其中繫桿將靜態平台束缚至端框 在此配置中,第-可移式平台可包括_與球栓槽螺帽 羁立無關且沿著第二引導軸線延伸之第一通孔,第二可移 式平〇可包括一沿著第二引導軸線對準於第一通孔之第二 通孔,且繫桿可收納在第一及第二通孔中。 連接構件亦可以-種可沿著引導軸線相對於彼此移位 的方式有利地連接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 在此配置中,夾持機構較佳進一步包含一介於第一及 第一可移式平台之間的偏壓構件,偏壓構件沿著引導軸線 將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彈性偏壓遠離彼此。 、,夹持機構亦較佳進一步包含一介於第一及第二可移式 平台之間的偏μ構件,偏㈣件沿著引導軸線將第一及第 —可移式平台朝向彼此彈性偏壓。 200422163 第一可移式平台亦可有利地由一比第二可移式平台的 材料具有更高剛性之材料製成。 圖式簡單說明 可從較佳實施例的下文描述並連同圖式更清楚地得知 5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性及優點,其中: 第1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一夾持機構 之不意正視圖, 第2圖為顯示第1圖的夾持機構在一模子夾持狀態之示 意正視圖, 10 第3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之一夾持機構 之示意正視圖; 第4A圖為顯示第3圖的夾持機構中之第一及第二可移 式平台的示意俯視圖; 第4B圖為沿著一箭頭IV顯示第4A圖的第一及第二可 15 移式平台之側視圖; 第5A及5B圖為分別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之 一夾持機構中的一連接構件之示意圖; 第6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之夾持機構的 不意正視圖, 20 第7圖為顯示第6圖的夾持機構在一模子開啟狀態之示 意正視圖; 第8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之一夾持機構 的不意正視圖, 第9圖為顯示第8圖的夾持機構在一模子開啟狀態之示 10 200422163 意正視圖; 第10圖為顯不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之一夾持機構 的示意正視圖; 第11圖為顯π第10圖的夹持機構在一模子開啟狀態之 5 不思正視圖, 第12Α及12Β圖分別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之 -炎持機構中的-連接構件及—偏壓構件之示意圖; 第13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之爽持機構的 示意正視圖; _㈣圖為顯示第13圖的失持機構在—模子開啟狀態之 不意正視圖; 第15Α及15Β圖为別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之 一爽持機構中的—連接構件及-偏壓構件之示意圖; -第16圖為顯不根據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之爽持機構的 15 示意正視圖; -第17圖為顯不第16圖的夹持機構在一模子開啟狀態之 示意正視圖; -第18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之—夾持機構 的示意正視圖;及 -第19圖為|員示第18圖的夾持機構在一模子開啟狀態之 不意正視圖。 【實施令式】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下文參卩3 m “、、嚶式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圖中,將 11 200422163 相同或相似的組件標示共同的編號。 第:=本發明之—成型機的失持機構之基本概念係針對 將—輔助性可移式平台(此铸案中稱為第 °私式平台)排列在_聯結至_驅動段之可移式平: ίο 2案中稱為第二可移式平台)與—可移式模子之間,°且將 =检槽結⑽置為-用於第—可移式平台之引導/支樓 4 4針對第二模式’其中利用_連接構件使第一及第 一可移式平台彼此接合同時確保—餘隙或相互位移。根據 =述的基本概念,實際上可使分別攜帶有模子之固定式平 口,、第τ移式平台之間維持平行性,且可防止球检槽結 構的壽命由於沿著-球栓槽螺帽之軸向不平均負荷分佈: 降低。 參照圖式,根據第一實施例實現上述的本發明第一概 念,第1及2圖顯示一成型機之一夾持機構1〇。夾持機構1〇 15包括一床12 ; 一靜態平台Μ,其安裝在床12上,並攜帶一 靜怨模子16 ; —導桿18,其相對於靜態平台14呈固定式排 列,並界定一縱向引導軸線18a ; —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其 沿著引導軸線18a相對於靜態平台14可移式排列,並攜帶一 可移式模子22 ; —支撐結構24,其介於導桿18與第一可移 20式平台2〇之間,且將第一可移式平台20沿著引導軸線18a可 移式支撐在導桿18上;一第二可移式平台26,其與第一可 移式平台20分離且沿著引導軸線18a相對於靜態平台14可 移式排列;一連接構件28,其將第一可移式平台20及第二 可移式平台26彼此連接;及一驅動段30,其用於將一驅動 12 力施加至第二可移式平台26,以沿著引導轴線18a移動第一 可移式平台20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6。夾持機構⑺進一步包 一端框架32,此端框架32在一沿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 20、26與靜態平台14相對之位置安裝於床12上。 5 冑桿18的結構係作為-用於將靜態平台14及端框架32 彼此束、、專之繫杯18。在圖示實施例中,皆直立地設置於床 12上之靜態平台14及端框架32之互相相對的表面係具有長 方形輪廓,且四個繫桿18分別排列在相對表面的四角(第i 圖只顯示兩個繫桿18)。 10 各繫桿18在一端藉由一諸如螺帽等緊固元件固定至靜 態平台14,並在另一端經由一模子厚度調整螺帽料以較可 移位的方式附接至端框架32。小齒輪36分別固定至模子厚 度调整螺帽34,且一鏈條(未圖示)包繞在分別提供予四個繫 桿18之小齒輪36上。當鏈條被一未圖示的驅動源驅動以調 15整模子厚度使繫桿18的螺帽34同步旋轉時,端框架23沿著 繫桿18在床12上移位。因此,調整了端框架32與靜態平台 14之間的距離,且藉此可能依據所使用的模子厚度來調整 爽持力。 各個繫桿(一導桿)18以較可移動且沿著引導軸線18a彼 20 此對準的方式收納在第一可移式平台20及第二可移式平台 26兩者中形成之通孔中。至少在可供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沿 著繫桿18滑動的一預定表面積上方,各個繫桿18設有一由 沿著引導轴線18a延伸的多個肋或溝槽所形成之栓槽接合 表面38。易言之,繫桿18在設有栓槽接合表面38的區域上 13 乍為才王槽軸。另-方面,用於收納繫桿18之第一可移 式平〇2G的各個通孔係設有_可操作性接合繫桿18的检槽 接合表面38之球栓槽螺帽4Q。繫桿18上的栓槽接合表面^ 及第可移式平台2G中對應的球栓槽螺帽扣係彼此合作構 成切結構24。在圖示實施例中,—對球栓__設置 於第一可移式平台20的各個通孔中。 相反地,用於收納繫桿18之第二可移式平台26中的各 個通孔係、設有-未與繫桿18±的栓_合表面观合之滑 動軸承襯套42。各個賴軸承絲Μ伽由其間的一輕微 間隙以可滑方式收納對應的繫桿18,因此第二可移式平台 26沿著引導軸線18a被引導。在圖示實施例中,一對滑動轴 承襯套42ex置於第二可移式平台26的各個通孔巾。並且, 如果不使用滑動軸承襯套42,可選擇第二可移式平台26之 各個通孔的内徑使其大於繫桿18的外徑,藉以使第二可移 式平台26的通孔可以不接觸的方式來收納繫桿18。 連接構件28由一諸如螺栓等緊固元件形成,並在連接 構件28的位置將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局部地固定至第二可移 式平台26。在圖不實施例中,兩個連接構件28設置於緊鄰 各別可移式平台20、26中心之位置上。連接構件28的局部 固疋係具有當可移式平台20、26撓曲時允許可移式平台 20、26的互相抵靠表面相對於彼此輕微地滑動之作用。 驅動段30包括一排列在端框架32與第二可移式平台26 之間的肘節單元44,及一用於驅動肘節單元私的一十字頭 44a之諸如伺服馬達荨驅動源46。肘節單元44及驅動源46安 200422163 裝在端框架32上,且肘節單元44的一對臂44b在其末端分別 接合至第二可移式平台26的頂及底部區域。 靜態模子16及可移式模子22分別附接至靜態平台14及 第一可移式平台20之互相相對的模子附接表面14a、20a。 5當驅動源46被致動而驅動肘節單元44藉以在引導軸線18a 的方向中使第二可移式平台26及第一可移式半台20沿著繫 桿18移動時’模子16、22操作而開啟或關閉(一模子開啟或 夾持操作)。 第2圖顯示一模子夾持狀態。在一從驅動段30施加的夾 1〇持力下,第二可移式平台%及靜態平台14通常如虛線所示 輕微地變形。因此,第二可移式平台26直接地聯結至肘節 單元44,所以其應變或變形將變大。相反地,第一可移式 平台20未直接地聯結至肘節單元44且第二可移式平台%介 於其間,所以藉由如上述之可移式平台2〇、26的互相抵靠 15表面之間輕微滑動的辅助減緩了第一可移式平台20的應變 或變形。因此,在模子夾持狀態的期間,抑制了第一可移 式平台20之模子附接表面2〇a的應變,因此可能防止靜態平 台14及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的模子附接表面14&、2如之間的 平行性被破壞。 2〇 並且,在模子開啟狀態期間靜態模子16未接觸可移式 模子22之狀況中,聯結至肘節單元44之第二可移式平台26 易於在肘節機構的製造誤差及/或其重量之影響下產生變 形或應變。根據夹持機構10,亦可能在模子開啟狀態期間 防止第二可移式平台26中的應變轉移至第一可移式平台 15 200422163 20,因此維持靜態平台μ及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的模子附接 表面14a、20a之間的平行性以及靜態模子16及可移式模子 22之間的平行性。 並且,在夾持機構10中,第一可移式平台20及繫桿(或 5導桿)18之間的支撐結構24係由一已經描述的球栓槽結構 構成。在一般的球栓槽結構中,因為複數個球在一特定壓 力下接合栓槽軸的栓槽接合表面(譬如一球滾動溝槽),一栓 槽軸與一球栓槽螺帽之間幾乎沒有間隙。採行此球栓槽結 構之支撐結構24係具有大致消除繫桿18與第一可移式平台 10 20之間的餘隙之作用。 並且,在圖示實施例中,繫桿18在其栓塞軸長度(或栓 槽接合表面38)上收納在設置於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四角之 球栓槽螺帽40中,故可能有效地防止第一可移式平台加產 生傾斜。易言之,第-可移式平台2〇經由球检槽結構被約 15束在四個繫桿18上,故可能使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總是相對 於靜態平台14精確地平移(或進行平行位移),而不造成第一 可移式平台繞㈣導軸線18a旋轉且不使其繞著垂直於引 導軸線18a的垂直及水平軸線旋轉。應注意,不但藉由上述 使用四個繫桿18之組態亦藉由使用至少兩個沿著一對角線 20定位的繫桿18之其他組態來獲得此種旋轉抑制效果。 為此,靜態平台14及第-可移式平台2〇的模子附接表 面14a、20a係在包括模子夾持及開啟狀態之全部時間皆維 持平行,而且分別附接至模子附接表面14&、2如之靜態及 可移式平台16、22的模製表面係維持一種適當的位置交叉 16 200422163 關聯性(positional correlation)。特定言之,在一脫模步驟 中,可能有效地防止一模製物件的脫模定時在模製表面中 的特定點變得不規律。結果,可能確實地防止模製物件由 於不規律或不均勻的脫模定時而受到應變,藉此可極有利 地產生諸如透鏡等高精密物件。 10 此外,除了提供用於支撐結構%之上料栓槽結構 外’因為第-可移式平台20間接地聯結至肘節單元44而減 缓了攜帶有可移式模子22之第-可移式平台辦的應變, 故可消除設置於第-可移式平台2()中的球栓槽螺帽扣在沿 著引導軸線18a之不均勻分佈的負荷下接觸到對應繫桿18 的栓槽接合表面38之缺點。結果,可能顯著地增加繫桿^ 的栓槽接合表面38及球栓槽螺帽4〇之壽命。 15 20 在上述組態中,彼此連接之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 20、26可由彼此不同的材料製成。特定言之第一可移: 平台20由-舰第二可移式平台騎料具有更高剛性讀 料製成將是不利的方式。因此’具有高剛性的材料係代表 此材料具有大的縱向彈性模數。譬如,在第二可移式平a 26由灰鑄鐵或球狀石墨鑄鐵製成之案财,第—可移式; 台2〇可由—種具有前者材料大約兩倍縱向彈性模數之材料 製成’諸如用於-般結構之壓軋鋼、用於_般結構之碳鋼 或用於一般結構之合金鋼。 第°移式平由於譬如提供相聯結的肘節單元料 :具有,複雜結構。-般而言,具有高剛性(或大的縱向 祕幢)的㈣處理而可科致生產成本增高,故 17 藉由一具有較低剛性的材料來製造第二可移式平台26以便 鑄造程序將是有利的方式。另一方面,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 具有一較簡單結構且不需要複雜的機械加工。因此,^一 可移式平台2G可由-具有高剛性的材料製成,而不增加生 產成本。絲’可能進-步有效地減緩第—可移式平台⑼ 中的應變,故可能穩定地維持靜態與可移式模子Μ、Μ之 間的平行性,並藉此增加球栓槽結構的壽命。 應注意,上述實施例中,設置於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的 各繫桿收納通孔中之球栓槽螺帽⑽數量不限於如圖所示的 兩個’而可能為-個或三個或更多個。隨著譬如藉由增加 球拴槽螺帽40數量來增加一球栓槽接合長度,改善了抑制 第一可移式平台20傾斜或旋轉之效果,故進一步穩定住第 一可移式平台20的平移或平行位移。 並且,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〇、26可經由已知的平 口支撐件48(第1圖)安裝在基底12上,藉以利用平台支撐件 48確實地調整可移式平台20、26的傾斜。平台支撐件糾可 具有譬如1972年7月4日發證予梭爾布魯區(Sauerbruch)等 人的美國專利案3,674,400號揭露之一構造,該案的揭示以 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第3圖顯示根據實現本發明的第一概念之第二實施例 的一夹持機構50。第二實施例的夾持機構5〇具有一大致與 第一實施例的夹持機構10相同之組態,差異在於提供彼此 分離的一繫桿及一導桿且只對於導桿提供一球栓槽結構。 因此,對應的組件以共同的編號代表而不重覆加以詳細描 200422163 述0 夾持機構50包括一導桿18,其相對於一靜態平台14固 定式排列;一支撐結構24,其具有一球栓槽結構且沿著引 導軸線18a將一第一可移式平台20可移式支撐在導桿18 5上;及一繫桿52,其與導桿18分離,界定了 一概括平行於 引導軸線18a之第一縱向引導轴線52a,繫桿52將靜態平台 14及一端框架32彼此束缚。 在圖示實施例中,靜態平台14及端框架32之互相相對 的表面具有長方形輪廓,且四個繫桿52分別排列在相對表 10面的四角上。利用與第一實施例的繫桿18相同之方式,各 個繫4干52在一端上固定至靜態平台μ並在另一端上以較可 移位的方式經由一模子厚度調整螺帽34固定至端框架32。 兩個導桿18分別排列在沿著一對角線配置的一對繫桿52側 向外部之位置上。各個導桿18在一端上固定至靜態平台14 15的側向延伸部14b,並在另一端上穩定地支撐於端框架32的 侧向延伸部32a上。 各導桿18以較可移動的方式收納在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 的側向延伸部20b中所形成之一通孔中。在可供第一可移式 平台20沿著導桿18滑動之至少一預定表面積上方,各導桿 20 18设有一由沿著引導軸線18a延伸的多個肋或溝槽形成之 检槽接合表面38。易言之,導桿18在設有检槽接合表面% 的區域上方具有-栓槽軸之作用。另一方面,如第4八及牝 圖所示,用於收納導桿18之第_可移式平台2〇中的各通孔 係设有-可與導桿18的栓槽接合表面38操作性接合之球检 19 槽螺帽40。導桿18上之栓槽接合表面38及第一可移式平台 20中的對應球栓槽螺帽4〇係彼此合作以構成支撐結構24。 在圖示實施例中,一對球栓槽螺帽4〇設置於第一可移式平 台20的各通孔中。 5 各繫桿52以較可移動及沿著引導軸線52a彼此對準之 方式收納在第一可移式平台20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6中形成 之通孔中。各繫桿52為一具有一大致平坦外周圍表面之桿 構件。如第4A及4B圖所示,用於收納繫桿52之第二可移式 平台26中的各通孔係以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方式設有一滑動 幸由承襯套42。各滑動軸承襯套42經由其間的一輕微間隙以 可滑方式收納對應的繫桿52,其中因此使第二可移式平台 26沿著引導軸線52a被引導。另一方面,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 以不接觸方式在各別通孔54中收納繫桿52,各通孔54的内 徑大於繫桿52的外徑。 15 因此,夾持機構5〇中,第一可移式平台20經由具有球 栓槽結構的支撐結構24支撐在導桿18上,而第二可移式平 台26則經由滑動軸承襯套42接合繫桿52,且兩可移式平台 20、26皆被一驅動段30的驅動操作沿著引導軸線18a(52a) 移動。請瞭解具有上述組態的夾持機構5〇係擁有大致與第 20 一實施例的夾持機構相同之特徵效果。並且,在夾持機 構50中,導桿18與繫桿52分離設置,藉以與繫桿52分開地 實行用於維持第一可移式平台20的平行性之導桿18及具有 球栓槽結構的支撐結構24之功能。結果,可能防止嬖如由 於驅動段造成的應力所導致之繫桿52中的應變或變形轉移 20 200422163 至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並藉此改善抑制第一可移式平台20 傾斜或旋轉之效果,故進一步穩定住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的 平移或平行位移。並且,可能進一步增加球栓槽結構的壽 命。 5 雖然在圖示實施例中,使用兩個沿著一對角線排列的 導桿18,本發明不在此限,可使用沿著另一對角線排列的 額外導桿18。在此配置中,球栓槽螺帽40亦設置於第一可 移式平台20的另兩角上,如第4B圖的虛線所示。並且,導 桿18不限於橋接在靜態平台14與端框架32之間的圖示組 10態’亦可與靜態平台14及端框架32兩者呈分離設置。 雖然,如上述的各別實施例係針對在驅動段30中使用 肘節單元44之組態,本發明的特徵配置亦可應用於一包括 一直接加壓驅動段之夾持機構,其中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 台20、26被諸如液壓缸或伺服馬達等驅動源46直接地驅動 15而不使用肘節單元44。請瞭解在此組態中亦可獲得與各別 實施例等效之特徵效果。 第5A至7圖顯示根據用於實現本發明的第二概念之第 三實施例的一夾持機構60。第三實施例的夾持機構60具有 一大致與第一實施例的失持機構1〇相同之組態,差異在於 20用以支撐第一可移式平台的支撐結構係由一滑動轴承結構 形成,且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藉由連接構件以可互相移 位的方式彼此連接。因此,對應的组件以共同的編號代表 而不重覆加以詳細描述。 夾持機構60包括一靜態平台14,其安裝在一床12上; 21 200422163 第一可移式平台20,其沿著一導桿18的引導軸線18a相對 於靜怨平台14可移式排列;一支撐結構24,其具有一滑動 軸承結構且沿著引導軸線18a將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可移式 支撐在導桿18上;一第二可移式平台26,其與第一可移式 平。20分離且沿著引導軸線18a相對於靜態平台可移式 排列,及一連接構件28,其以沿著引導軸線可相對於彼 此移位的方式來連接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及第二可移式平台 26(第6圖)。 ^如第6圖所示,導桿18在夾持機構60中構成為一用於將 1〇靜態平台14與端框架32彼此束缚之繫桿18。在圖示實施例 中,靜態平台14及端框架32的互相相對表面為長方形輪 郛四個繫;f干18分別排列在相對表面的四角上。各個繫桿 18以較可移動且沿著引導軸線18a彼此對準的方式收納在 第一可移式平台20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6中形成之通孔中。 15各繫梓18為一具有一大致平坦外周圍表面之桿構件。用於 收納繫桿18之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0、26中的各通孔係 設有一滑動軸承襯套42。各滑動軸承襯套42經由其間的一 輕微間隙以可滑方式收納對應的繫桿18,其中因此使第一 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0、26沿著引導軸線l8a被引導。因此, 20在夾持機構60中,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〇、26經由具有 滑動軸承結構的支撐結構24來接合繫桿18,並藉由一驅動 奴30的驅動操作而沿著引導轴線18a移動。 如第5A及5B圖所示,連接構件28由一諸如螺栓等具有 一隆起頭28a及一桿部28b之緊固元件形成,並在連接構件 22 200422163 28的位置上以可互相移位的方式將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局部 地連接至第二可移式平台26。在圖示實施例中,兩個連接 構件28設置於緊鄰各別可移式平台2〇、26中心之位置上(第 6圖)。 5 各連接構件28在桿部28b的一端長度上固定至第二可 移式平台26,並以可沿著引導軸線18a位移的方式在包括頭 28a之另一端長度上附接至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第6圖)。為了 確保此相對位移(亦即一“餘隙”),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設有階 狀通孔62且其各以可軸向移動的方式收納了連接構件以的 10頭28a及桿部28b並與繫桿18的引導軸線18a平行地形成。各 階狀通孔62包括一用於收納連接構件28的頭28a之較大直 徑孔部62a,及一用於收納連接構件28的桿部28b之較小直 徑孔部62b。階狀通孔62的較大直徑孔部62a具有一依據第 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〇、26的所需要相對位移距離而定之 15軸向長度。較大直徑孔部62a較佳具有一可允許收納連接構 件28的頭28a且在其間界定一充分間隙之直徑。並且,較小 直徑孔部62d較佳具有一可允許收納連接構件28的桿部28b 且在其間界定一輕微間隙之直徑。當然,較小直徑孔部62d 可以可滑動方式來收納桿部28b。 ° 第5A圖顯示一其中使第二可移式平台26緊密接觸第一 可移式平台20之狀態(對應於第6圖所示的模子夾持狀態), 而第5B圖顯示一其中使第二可移式平台26與第一可移式平 台2〇分開之狀態(對應於第7圖的模子開啟狀態)。在第邓圖 的狀態中,連接構件28的頭28a抵靠至一位於第一可移式平 23 口辦之階狀通孔62的較A直魏部62a與較小直徑孔部 2^之間的一邊界上之肩面62c,所以第二可移式平台滅 弟可移式平台20無法分隔超過一預定的互相移位距離。 10 $照第7圖,當肘節單元44被驅動而使第二可移式平台 26及弟-可移式平台2G在―模子開啟方向中移動(如箭頭 〇所示)時,第二可移式平台财先開始移往端框架32。因 此-可移式平台2〇經由連接構件_得的“餘隙,,而連 接至第二可移式平台26,藉此保持靜態直到第二可移式平 台26已經移動了對應於“餘隙,,之距離為止。當第二可移式 平口 26移動超過餘隙”距離時,第一可移式平台則開始 移往端框架32同時被連接構細拉動,藉關啟模子16、 22。 ^因此,在聯結至肘節單元44的第二可移式平台26譬如 在靜怨杈子16不接觸可移式模子22之模子開啟狀態期間由 15於肘郎單元44的重量而應變或變形之案例中,如第7圖虛線 所示’各別連接構件28與階狀通孔62之間的“餘隙,,具有吸 收第二可移式平台26中的此應變之作用。結果,第一可移 式平台20能夠以平移或平行位移進行移動而不受第二可移 式平台26中的應變所影響,藉以維持靜態平台14及第一可 20移式平台20之模子附接表面14a、20a之間的平行性以及靜 態模子16與可移式模子22之間的平行性。 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0、26及連接構件28之間的交 叉關聯性可與圖示實施例中相反。易言之,各連接構件可 構成為在桿部2扑的一端長度上固定至第一可移式平台 24 200422163 20 ’並在包括頭28a的另一端長度上互相可位移式收納在一 形成於第二可移式平台26中之階狀通孔(未圖示)中以可沿 著引導軸線18a位移的方式附接至第二可移式平台26。 第8及9圖顯示分別處於模子夾持及開啟狀態之根據用 5於實現本發明的第二概念之第四實施例的一夾持機構70。 第四貫施例的夾持機構70具有一大致與第三實施例的夾持 機構60相同之組態,差異在於用以支撐第一可移式平台的 支撐結構係由一球栓槽結構形成。因此,對應的組件以共 同的編號代表而不重覆加以詳細描述。 10 夾持機構%包括一靜態平台14,其安裝在一床12上; 一第一可移式平台20,其沿著一導桿18的引導軸線18a相對 於靜態平台14可移式排列;一支撐結構24,其具有一球栓 槽結構且沿著引導軸線18a將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可移式支 撐在導桿18上;一第二可移式平台%,其與第一可移式平 15 口 2〇刀離且沿著引導軸線18a相對於靜態平台14可移式排 列,及一連接構件28,其以沿著引導軸線18a可相對於彼此 移位的方式來連接第一可移式平台20及第二可移式平台 26 〇 爽持機構70中具有球栓槽結構之支撑結構24大致與第 貫^例中的支撐結構24(第旧)相同。因此,導桿18構成 為一用於將靜態平台14與端框架32彼此束缚之繫桿18,且 各繫#18至少在可供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沿著繫桿18滑動之 預定表面積上設有-栓槽接合表面38。另 一方面,用於 收、、内繫才干18之第-可移式平台2〇中的各通孔係設有一可操 25 5 乍接合繫桿18的栓槽接合表面38之球栓槽螺帽40。相反 用於收納繫桿18之第二可移式平台26中的各通孔係設 有不可與繫桿18上的栓槽接合表面38接合之滑動軸承襯 套42 〇 兩個連接構件28設置於緊鄰各別可移式平台2〇、36中心之 連接構件28與第三實施例中的連接構件28相同,且將 置上。各連接構件28在一桿部28b(第5A圖)的一端長度上 口定至第二可移式平台26,並以可沿著引導軸線18a位移的 1〇 方式在包括頭28a(第5A圖)之另一端長度上收納在第一可 多式平台20的一階狀通孔62中以附接至第一可移式平台 2〇(苐8圖)。 參照第9圖,當肘節單元44被驅動而使第二可移式平台 及第可移式平台20在一模子開啟方向中移動(如箭頭 15 所不)時,第二可移式平台26首先開始在滑動軸承結構的 支撐下沿著繫桿18移往端框架32。因此,第一可移式平台 20經由連接構件28獲得的“餘隙,,而連接至第二可移式平台 26,藉此保持靜態直到第二可移式平台26已經移動了對應 於‘餘隙”之距離為止。當第二可移式平台26移動超過“餘 隙距離時,第一可移式平台20則開始在具有球栓槽結構之 2〇支撐結構24的支撐下沿著繫桿18移往端框架32,同時被連 接構件28拉動,藉此開啟模子16、22。 請瞭解具有上述組態之夾持機構70擁有與第三實施例 的夹持機構60大致相同之特徵效果。並且,在夹持機構 中,用於可移式平台2〇之支撐結構24採行球栓槽結構,故 26 200422163 可能維持靜態平台14及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的模子附接表面 14a、20a之間的平行性以及靜態模子π及可移式模子22之 間的平行性。並且,連接構件28具有可允許第一可移式平 台20平移移動而在第二可移式平台26中不具有應變之作 5用,故可能顯著地增加球栓槽結構的壽命。 第10及11圖顯示分別處於模子夾持及開啟狀態之根據 用於實現本發明的第二概念之第五實施例的一夾持機構 80。第五實施例的夹持機構80具有一大致與第四實施例的 夾持機構70相同之組態’差異在於提供一與導桿分離的繫 10桿。因此,對應的組件以共同的編號代表而不重覆加以詳 細描述。 夾持機構80包括一導桿18,其相對於一靜態平台14呈 固定式排列;一支撐結構24,其具有一球栓槽結構且沿著 引導轴線18a將一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可移式支撐在導桿18 15上;一繫桿52,其與導桿18分離,而界定一概括平行於引 導軸線18a之第二縱向引導轴線52a並將靜態平台14與一端 框架32彼此束缚;及一連接構件28,其以沿著引導軸線18a 可相對於彼此移位的方式來連接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及第二 可移式平台26。 20 夹持機構80中具有球栓槽結構之支撐結構24大致與第 二實施例中的支撐結構24(第3圖)相同。因此,沿著一對角 線配置之兩繫桿18各者係至少在可供第一可移式平台沿 著繫和* 18滑動之一預定表面積上設有一栓槽接合表面38。 另一方面’用於收納繫桿18之第一可移式平台20中的各通 27 孔係設有-可操作性接合繫桿!8的栓槽接合表面38之球检 槽螺帽40。四個繫桿52各者係為一具有大致平坦的外周圍 表面之桿構件,且用於收納繫桿52之第二可移式平台财 的各通孔設有一滑動軸承襯套42。 5 連接構件28與第四實施例中的連接構件28相同,且將 兩個連接構件28設置於緊鄰各別可移式平台2〇、36中心之 位置上。各連接構件28在一桿部28b(第5八圖)的一端長度上 固定至第二可移式平台26,並以可沿著引導軸線18a位移的 方式在包括一頭28a(第5A圖)之另一端長度上收納在第一 1〇可移式平台20的一階狀通孔62中以附接至第一可移式平台 2〇(第 10 圖)。 凊瞭解具有上述組態之夾持機構8〇擁有與第四實施例 的失持機構70大致相同之特徵效果。並且,在夾持機構8〇 中,導桿18與繫桿52分離,故可能防止繫桿52中的應變或 15變形轉移至第一可移式平台20,藉此改良抑制第一可移式 平台20傾斜或旋轉之效果,故進一步穩定住第一可移式平 台20的平移或平行位移。並且,可能進一步增加球栓槽結 構的壽命。 第12A至14圖顯示根據用於實現本發明的第二概念之 2〇第六實施例的一夾持機構90。第六實施例的失持機9〇具有 大致與第四實施例的夾持機構70相同之組態,差異在於 提供一將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在使其彼此遠離的方向中 彈性偏壓之偏壓構件。因此,對應的組件以共同的編號代 表而不重覆加以詳細描述。 28 失持機構90包括一靜態平台14,其安裝在一糾上; 一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其沿著一導桿18的引導軸線他相對 於靜態平台14呈可移式排列;一支撐結構24,其具有一球 检槽、、Ό構且沿著引導軸線18a將第一可移式平台可移式 支撐在V杯18上,一第二可移式平台26,其與第一可移式 平。20为離,且沿著引導軸線18a相對於靜態平台μ可移式 排列;一連接構件28,其以沿著引導軸線18a可相對於彼此 移位的方式來連接第一可移式平台20及第二可移式平台 26 ;及一偏壓構件92,其介於第一可移式平台⑼與第二可 10移式平台26之間且沿著引導軸線18a將第一及第二可移式 平台20、26彈性偏壓遠離彼此(第13圖)。 如第12A及12B圖所示,偏壓構件92由一諸如壓縮線圈 彈簧等彈性元件形成,並在連接構件28的位置上將第一及 第二可移式平台20、26彈性偏壓遠離彼此。在圖示實施例 中,为別將藉由壓縮線圈彈簀形成的兩個偏壓構件提供 至兩個設置於緊鄰可移式平台2〇、26中心的位置上之連接 構件28(第13圖)。 各個偏壓構件92在其一端上抵靠至面對第一可移式平 口20之第二可移式平台26的表面,並在另一端長度上收納 2〇在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中的一階狀通孔62之一插座孔部62d 中’此插座孔部62d係自面對第二可移式平台26之通孔62的 開口凹入以圍繞連接構件28的桿部28b,所以將偏壓構件92 排列為圍繞連接構件28的桿部28b。因此,偏壓構件92將第 一可移式平台20在朝向靜態平台14的方向中相對於第二可 29 ^163 移式平台26偏壓(如箭頭召所示)。 在如第12A圖所示使一第二可移式平台26緊密接觸第 〜可移式平台20之狀態(對應於第13圖所示的模子夾持狀 態)中,偏壓構件92被壓縮在階狀通孔62的插座孔部62d中 5 以在箭頭)S方向中偏壓第一可移式平台20。自此狀態,當 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0、26移往端框架32時,藉由已如 上文所述之連接構件28的功能,使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 20、26移位至一互相分開的狀態(第12B圖)。在此狀態(對應 於第14圖所示的模子開啟狀態)中,連接構件28的頭28a抵 1〇 ^ ^ 、一 昇至階狀通孔62的一肩面62c以將第二可移式平台26及第 可移式平台20錫固在一預定交叉關聯性位置上,因此, 偏壓構件92亦被壓縮在階狀通孔62的插座孔部62d中以在 翁頭/5方向中偏壓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 15 20 田,即干…寸寸彼,職斯以在一模子開啟方 向(如箭頭“所示)中移動第二可移式平台26及第一可移式 平口20日$,第一可移式平台26首先開始在滑動轴承結構二 支撐下沿著繫桿18移往端框架32。因此,第一可移式平台 2〇經由連接構件28獲得的“餘隙,,而連接至第二可移式平= % ’藉此保持靜態直到第二可移式平台26已經移動對應二 “餘隙”之距離為止。當第二可移式平台26移動了超過:‘餘 隙”距離時’第—可㈣平㈣關始在具 之 =結構24的支撑下沿著繫桿1物框架32同二: 構件28拉動,藉此開啟模子16、22。 α此,在攸當第二可移式平台26開始移動的瞬間到當 30 200422163 弟—可移式平台20開始移動的瞬間之一時程期間,偏墨構 件92持續將第-可移式平台2〇朝向靜態平台14彈性偏麼。 並且’在當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連同第二可移式平台%經由 連接構件28-起移動之-時程期間,偏壓構件㈣續將第 5 -可移式平台2〇朝向靜態平台14偏壓。因此,可能藉由偏 壓構件92的彈性偏壓力量有效地抑制原本由於第一及第二 可移式平台20、26的互相分開作用所造成之第一可移式平 台20的意外不穩定移行。 請瞭解具有上述組態之夾持機構9〇擁有與第四實施例 的夾持機構70大致相同之特徵效果。並且,在夹持機構9〇 中,偏壓構件92具有將第-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〇、%在使 其彼此遠離的方向中彈性偏壓之作用,故可能防止第一可 移^平台20的不穩定移行。為此,第一可移式平台職夠 在模子開啟程序期間以平移或平行位移穩定地且平順地移 15動而不受到第二可移式平台26中的應變及/或傾斜所影 響’故可能高度精確地維持靜態平台^及第一可移式平台 的模子附接表®14a、20a之間的平行性以及靜態模子;; 及可移式模子22之間的平行性,藉此增加球检槽結構的壽 命0 2〇 應注意在夹持機構6〇(第6圖)或夾持機構80(第U)圖)中 可採行如上述的偏壓構件92。在此組態中,亦確實地解決 了第-可移式平台20的不穩定動作。並且,—用於收納偏 壓構件92之插座孔部可形成於第二可移式平台^中。 第15A至17圖顯示根據用於實現本發明的第二概念之 31 第七貫施例的一夾持機構10()。第七實施例的夾持機構100 "、有一大致與第四實施例的失持機構70相同之組態,差異 在於提供_將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在使其朝向彼此的方 向中彈丨生偏壓之偏壓構件。因此,對應的組件以共同的編 5號代表而不重覆加以詳細描述。 夾持機構100包括一靜態平台14,其安裝在一床12上; 一第一可移式平台20,其沿著一導桿18的引導軸線18a相對 於靜態平台14呈可移式排列;一支撐結構24,其具有一球 栓槽結構且沿著引導軸線18a將第一可移式平台2()可移式 10支撐在導桿18上;一第二可移式平台26,其與第一可移式 平台20分離,且沿著引導軸線18a相對於靜態平台14可移式 _歹J,連接構件28,其以沿著引導軸線18a可相對於彼此 移位的方式來連接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及第二可移式平台 26,及一偏壓構件1〇2,其介於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與第二可 15移式平台26之間且沿著引導軸線18a將第一及第二可移式 平台20、26朝向彼此彈性偏壓(第16圖)。 如第15A及15B圖所示,偏壓構件1〇2由一諸如壓縮線 圈彈簧等彈性元件形成,並在連接構件28的位置上將第一 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0、26朝向彼此彈性偏壓。在圖示實施 2〇例中,分別將藉由壓縮線圈彈簧形成的兩個偏壓構件1〇2提 供至兩個設置於緊鄰可移式平台20、26中心的位置上之連 接構件28(第16圖)。 各個偏壓構件102係收納在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中之一 階狀通孔62的較大直徑孔部62a中,並在其一端上抵靠至階 32 200422163 狀通孔62的肩面62c且在另一端上抵靠至對應的連接構件 28之頭28a,所以將偏壓構件1〇2排列為圍繞連接構件28的 桿部28b。因此,偏壓構件1〇2將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在朝向 端框架32的方向中相對於第二可移式平台26偏壓(如箭頭 5 T所示)。 在如第15A圖所示使一第二可移式平台26緊密接觸第 一可移式平台20之狀態(對應於第16圖所示的模子夾持狀 態)中,偏壓構件102被壓縮在階狀通孔62的較大直徑孔部 62a中以在箭頭r方向中偏壓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自此狀 10怨,當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0、26移往端框架32時,藉 由已如上文所述之連接構件28的功能,使第一及第二可移 式平台20、26移位至一互相分開的狀態(第15B圖)。在此狀 悲(對應於第17圖所示的模子開啟狀態)中,偏壓構件1〇2亦 被壓縮在階狀通孔62的較大直徑孔部62a中以在箭頭γ方 15向中偏壓第一可移式平台20,並藉此具有減少第一及第二 可移式平台20、26之間的空間之作用。 參妝第17圖,當肘節單元44被驅動以在一模子開啟方 向(如箭頭α所示)中移動第二可移式平台26及第一可移式 平台20時,第二可移式平台%首先開始在滑動軸承結構的 支撐下沿著繫桿18移往端框架32。因此,第一可移式平台 20經由連接構件28獲得的“餘隙,,而連接至第二可移式平台 26,但在偏壓構件⑽的彈性偏壓力量下朝向第二可移式平 台26偏壓。結果,在第二可移式平台26移動了與“餘隙,,對 應的距離之刚,第一可移式平台20開始在具有球栓槽結構 33 200422163 之支撐結構24的支撐下沿著繫桿18移往端框架μ同時被連 接構件28拉動,藉此開啟模子16、22。 因此,在從當第二可移式平台26開始移動的瞬間到當 ^第一可移式平台20開始移動的瞬間之—時程期間、以及當 5第一可移式平台20經由連接構件28與第二可移式平台26一 起移動之一時程期間,偏壓構件1〇2持續將第一可移式平台 2〇朝向靜態平台14彈性偏壓。因此,可能藉由偏壓構件ι〇2 的彈性偏壓力量有效地抑制原本由於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 台2〇、26的互相分開作用所造成之第一可移式平㈣的意 10 外不穩定移行。 請瞭解具有上述組態之夾持機構擁有與第四實施 例的夾持機構70大致相同之特徵效果。並且,在爽持機構 100中,偏Μ構件102具有將第_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〇、% 在使其朝向彼此的方向中彈性偏麼之作用,故可能確實地 15解决第-可移式平台2〇的不穩定移行。此外,偏壓構件呢 進步具有解決原本由於連接構件28的頭28a與階狀通孔 62的肩面62c之間互相接觸所產生之連接構件“的細微背 隙之作用。為此,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能夠在模子開啟程序 』間以平移$平行位移穩定地且平順地移動而不受到第二 20可移式平口 26中的應變及/或傾斜所影響,故可能高度精確 地維持靜悲平台14及第_可移式平台2()的模子附接表面 14a 20a之間的平行性以及靜態模子16及可移式模子22之 間的平行性,藉此增树栓槽結構的壽命。 應注意在失持機構60(第6圖)或夾持機構8〇(第1〇圖)中 34 可採行如上述的偏壓構件102。在此組態中,亦確實地解決 了第一可移式平台20的不穩定動作。 第18及19圖顯示根據用於實現本發明的第二概念之第 八實施例的一夾持機構110。第八實施例的夾持機構110具 5有一大致與第六及第七實施例的夾持機構90、100相同之組 態’差異在於提供了分別設置於夾持機構9〇、1〇〇中之偏壓 構件100、102。因此,對應的組件以共同的編號代表而不 重覆加以詳細描述。 夾持機構110包括一靜態平台14,其安裝在一床12上; 10 一第一可移式平台20,其沿著一導桿18的引導軸線18a相對 於靜態平台14呈可移式排列;一支撐結構24,其具有一球 栓槽結構且沿著引導軸線18a將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可移式 支撐在導桿18上;一第二可移式平台26,其與第一可移式 平台20分離,且沿著引導軸線18a相對於靜態平台14可移式 15排列,一連接構件28,其以沿著引導軸線18a可相對於彼此 移位的方式來連接第一可移式平台20及第二可移式平台 26,及偏壓構件100、1〇2,其介於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與第 一可移式平台26之間且沿著引導軸線18a分別將第一及第 二可移式平台20、26遠離彼此及朝向彼此彈性偏壓(亦即以 20 相反方向)。 參照第19圖,當肘節單元44被驅動以在一模子開啟方 向(如箭頭α所示)中移動第二可移式平台26及第一可移式 平台2〇枯,第二可移式平台26首先開始在滑動軸承結構的 支撐下沿著繫桿18移往端框架32。因此,第一可移式平台 35 200422163 20經由連接構件28獲得的“餘隙,,而連接至第二可移式平台 26,但在偏壓構件92、102的彈性偏壓力量下相對於第二可 移式平台26處於一種彈性“浮動,,狀況。結果,在第二可移 式平台26移動了與“餘隙”對應的距離之前,第一可移式平 5台20開始在具有球栓槽結構之支撐結構24的支撐下沿著繫 桿18移往端框架32同時被連接構件28拉動,藉此開啟模子 16 - 22 〇 因此,在從當第二可移式平台26開始移動的瞬間到當 第一可移式平台20開始移動的瞬間之一時程期間、以及當 10第一可移式平台20經由連接構件28與第二可移式平台26一 起移動之一時程期間,偏壓構件92、1〇2持續使第一可移式 平台20相對於第二可移式平台26彈性“浮動,,。因此,可能 藉由偏壓構件92、102的彈性偏壓力量不但有效地抑制原本 由於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0、26的互相分開作用所造成 15之第-可移式平台20的意外不穩定移行、亦可有效地抑制 原本由於第-及第二可移式平台2〇、26在平移動作期間的 互相抵罪作用所造成之第一可移式平台2〇的意外不穩定移 行。 請瞭解具有上述組態之夹持機構110擁有與上述夹持 20機構90、大致相同之特徵效果,亦擁有夹持機構%、⑽ 兩者之優點。 應注意需要將偏壓構件92、脱的彈性偏壓力量調 為小於驅動段30的驅動力,藉以不會影響模子16、二二 持操作。並且’偏壓構件92、1〇2可由諸如橡膠等彈菁料 36 200422163 的彈性元件形成。 雖然已經參照特定較佳實施例來描述本發明,熟習該 技術者瞭解可作出各種不同變化及修改而不脫離申請專利 範圍之精神與範圍。 5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一夾持機構 之示意正視圖; 第2圖為顯示第1圖的夾持機構在一模子夾持狀態之示 意正視圖; 10 第3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之一夾持機構 之不意正視圖, 第4A圖為顯示第3圖的夾持機構中之第一及第二可移 式平台的不意俯視圖, 第4B圖為沿著一箭頭IV顯示第4A圖的第一及第二可 15 移式平台之側視圖; 第5A及5B圖為分別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之 一夾持機構中的一連接構件之示意圖; 第6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之夾持機構的 不意正視圖, 20 第7圖為顯示第6圖的夾持機構在一模子開啟狀態之示 意正視圖; 第8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之一夹持機構 的不意正視圖, 第9圖為顯示第8圖的夾持機構在一模子開啟狀態之示 37 200422163 意正視圖; 第10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之一爽持機構 的示意正視圖; 第11圖為顯示第10圖的爽持機構在一模子開啟狀態之 5 示意正視圖; 第12 A及12 B圖分別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之 一爽持機構中的一連接構件及—偏壓構件之示意圖; 第13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之夹持機構的 示意正視圖; 10 _帛14圖為顯示第13圖的夾持機構在一模子開啟狀態之 不思正視圖; 第A及15B圖分別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之 夾持機構中的-連接構件及_偏壓構件之示意圖; 第16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之夾持機構的 15 示意正視圖; —第17圖為顯示第16圖的夾持機構在-模子開啟狀態之 示意正視圖; _第18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人實施例之-夾持機構 的不思正視圖;及 A胃為顯不第18圖的夹持機構在一模子開啟狀態之 【囷式之主要元件代表符號表】 瓜"成型機之爽持機構 12…床 14…靜態平台 14a,20a…极子附接表面 38 200422163 14b·.·靜態平台的側向延伸部 16.. .靜態模子 18···導桿(繫桿) 18a...縱向引導軸線 20.. .第一可移式平台 20b...第一可移式平台的側向 延伸部 22.. .可移式模子 24…支撐結構 26.. .第二可移式平台 28.. .連接構件 28a...隆起頭 28b...桿部 30.. .驅動段 32.. .端框架 32a...端框架的側向延伸部 34.. .模子厚度調整螺帽 36.. .小齒輪 38.. .栓槽接合表面 40.. .球栓槽螺帽 42.. .滑動軸承襯套 44…肘節單元 44a...十字頭 44b···臂 46.. .驅動源 48.. .平台支撐件 50,60,70,80,90,100,110."夾持 機構 52…繫桿 52a··.第一縱向引導軸線 54.. .通孔 62.. .階狀通孔 62a. .·較大直徑孔部 62b...較小直徑孔部 62c···肩面 62d...插座孔部 92,102…偏壓構件 α,/3,τ ...箭頭
39

Claims (1)

  1. 200422163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成型機之爽持機構,包含·· 一床; 一靜怨平台,其安裝在該床上,並攜帶一靜態模子; 5 一導桿,其相對於該靜態平台呈固定式排列,並界 定一縱向引導軸線; 一第一可移式平台,其沿著該引導軸線相對於該靜 態平台可移式排列; 一支撐結構,其介於該導桿及該第一可移式平台之 10 ㈤’並沿著該引導軸線將該第一可移式平台可移式支撐 在該導桿上; ^ 一第二可移式平台,其與該第-可移式平台分離, 並沿著該引導軸線相對於該靜態平台可移式排列; 一連接構件,其將該第一可移式平台及該第二可移 15 式平台彼此連接;及 驅動#又,其用於將^驅動力施加至該第_可移式 平台,以沿著該引導軸線移動該第一可移式平台及兮^ -一可移式平台。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夹持機構,其中該支撐釺構勺 20 設置於該導桿上之栓槽接合表面及-設 -可移式平台上之球栓槽螺帽;該球松槽螺帽可操作性 接合該栓槽接合表面。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夾持機構,其中該第二可移弋 平台包含一用於收納該導桿而不接合該栓槽接合表^ 40 200422163 之通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夾持機構,進一步包含一沿該 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在一與該靜態平台相對的位置 上安裝於該床上之端框架;其中該導桿包含一用於將該 5 靜態平台束缚至該端框架之繫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夾持機構,進一步包含一沿該 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在一與該靜態平台相對的位置 上安裝於該床上之端框架以及一與該導桿分離而界定 一概括平行於該導桿的引導軸線之第二縱向引導軸線 10 之繫桿;該繫桿將該靜態平台束缚至該端框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夾持機構,其中該第一可移式 平台包括一對於該球栓槽螺帽獨立且沿著該第二引導 軸線延伸之第一通孔;其中該第二可移式平台包括一沿 著該第二引導軸線對準於該第一通孔之第二通孔;且其 15 中該繫桿收納在該第一及第二通孔中。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夾持機構,其中該連接構件以 可沿著該引導軸線相對於彼此移位的方式來連接該第 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夾持機構,進一步包含一介於 20 該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之間之偏壓構件,該偏壓構件 沿著該引導軸線將該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彈性偏壓 遠離彼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夾持機構,進一步包含一介於 該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之間之偏壓構件,該偏壓構件 41 200422163 沿著該引導軸線將該第一及第二可移式平台朝向彼此 彈性偏壓。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夾持機構,其中該第一可移式 平台由一比該第二可移式平台具有更高剛性之材料製 5 成。 % 42
TW093106703A 2003-03-12 2004-03-12 Clamping mechanism of molding machine TWI23876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66690A JP3792663B2 (ja) 2003-03-12 2003-03-12 成形機の型締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2163A true TW200422163A (en) 2004-11-01
TWI238766B TWI238766B (en) 2005-09-01

Family

ID=32767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06703A TWI238766B (en) 2003-03-12 2004-03-12 Clamping mechanism of molding machin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14948B2 (zh)
EP (2) EP1702740B1 (zh)
JP (1) JP3792663B2 (zh)
CN (1) CN1305656C (zh)
DE (2) DE602004007562T2 (zh)
TW (1) TWI2387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7951A (ja) * 2005-03-09 2006-09-21 Toyo Mach & Metal Co Ltd 成形機
JP2008188862A (ja) * 2007-02-05 2008-08-2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金型保持案内装置及び成形装置
JPWO2008117576A1 (ja) * 2007-03-23 2010-07-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光学素子、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565352B2 (ja) * 2007-06-26 2010-10-20 株式会社名機製作所 積層成形装置および積層成形方法
US8469693B2 (en) * 2010-08-24 2013-06-25 Athena Automation Ltd. Low profile stack mold carrier
TW201228799A (en) * 2011-01-07 2012-07-16 Acumen Co Ltd Electrical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WO2013038448A1 (ja) * 2011-09-14 2013-03-21 安井インタ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ワックスモデル射出成型機用クランプ装置
JP2014162060A (ja) * 2013-02-22 2014-09-08 Fanuc Ltd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JP5670541B2 (ja) * 2013-03-26 2015-02-18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トグル式型締機構
JP6404037B2 (ja) * 2014-08-26 2018-10-10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可動盤支持装置、可動盤、開閉装置および成形装置
DE102016119840A1 (de) * 2016-10-18 2018-04-19 Arburg Gmbh + Co Kg Formschließeinheit mit einer Formhöhenverstellung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Betätigung
CN108838233B (zh) * 2018-06-12 2023-07-21 彪马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立式液压红冲加工机构
CN111618324B (zh) * 2020-04-28 2021-09-03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多连杆机构自锁卡盘
CN111660216A (zh) * 2020-05-22 2020-09-15 贵州海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夹持滤网的夹具
CN112297345A (zh) * 2020-10-16 2021-02-02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调模装置及注塑机
CN114211814B (zh) * 2021-12-22 2023-08-04 创一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压制集成芯片电感的粉末压机
US11931939B1 (en) 2022-10-25 2024-03-19 Haw Chan Tan Toggle mechanism for closing of a mold in a molding machine
CN116175911B (zh) * 2023-04-24 2023-08-25 成都鸿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直压机高压锁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88799A (zh) 1969-03-26 1972-09-13
US3642403A (en) * 1969-06-02 1972-02-15 Jaroslav J Havlik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US4612827A (en) 1984-03-30 1986-09-23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Accelerator control for a vehicular propulsion system hav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ratio transmission
JPS61193821A (ja) * 1985-02-22 1986-08-28 Fanuc Ltd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CN1039753A (zh) * 1989-08-11 1990-02-21 顺德县塑料通用机械企业集团公司 双动模注射成型机
CN2065543U (zh) * 1989-08-14 1990-11-14 顺德县塑料通用机械企业集团公司 双动模注射成型机
CN2120665U (zh) * 1992-04-22 1992-11-04 无锡塑料机械厂 双模板开式合模装置
JP2571500B2 (ja) * 1992-08-31 1997-01-16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成形機の電動式型締装置
JP2587035Y2 (ja) 1993-12-15 1998-12-14 株式会社新潟鉄工所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JP3591908B2 (ja) 1995-03-20 2004-11-24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機構
DE19608135C2 (de) * 1996-03-02 1998-01-15 Hemscheidt Maschtech Schwerin Formschließeinrichtung für ein Formwerkzeug einer Spritzgießmaschine
JP3576778B2 (ja) 1997-12-08 2004-10-1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TW454686U (en) * 1999-12-21 2001-09-11 Ind Tech Res Inst Mold locking device for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3330578B2 (ja) * 2000-03-16 2002-09-3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成形機の型締機構
JP2003014070A (ja) * 2001-07-02 2003-01-15 Smc Corp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3582826B2 (ja) * 2001-07-13 2004-10-27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における型締連係装置
US20030017230A1 (en) * 2001-07-18 2003-01-23 Akira Yoshinaga Clamping unit
DE20206410U1 (de) * 2001-12-19 2002-07-25 Ind Tech Res Inst Servo-Klemmeinheit für Spritzgießmaschin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4007562T2 (de) 2008-04-10
EP1702740B1 (en) 2007-10-24
EP1457303B1 (en) 2007-07-18
EP1702740A2 (en) 2006-09-20
US7114948B2 (en) 2006-10-03
JP3792663B2 (ja) 2006-07-05
EP1457303A1 (en) 2004-09-15
EP1702740A3 (en) 2006-11-02
CN1305656C (zh) 2007-03-21
US20040180109A1 (en) 2004-09-16
DE602004009712T2 (de) 2008-08-28
CN1532035A (zh) 2004-09-29
DE602004007562D1 (de) 2007-08-30
JP2004276245A (ja) 2004-10-07
DE602004009712D1 (de) 2007-12-06
TWI238766B (en) 2005-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422163A (en) Clamping mechanism of molding machine
JP4364924B2 (ja) 型締装置、射出成形機及び射出成形方法
JP5670541B2 (ja) 射出成形機のトグル式型締機構
US9802350B2 (en)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and molding apparatus
JP2006289738A (ja) 移動ダイの支持装置及び型締装置
JP2004276553A (ja) 射出成形機
JP2010241076A (ja) ノズルタッチ機構部を備えた射出成形機
CN1939694A (zh) 注模机
CN107249839A (zh) 可动盘、开闭装置及成形装置
JP2011235323A (ja) 車両用のスタビライザ製造装置と製造方法
US7134870B2 (en) Mold clamping mechanism of molding machine
CN112157386A (zh) 电池定位夹具
CN213614999U (zh) 电池定位夹具
JP2004034097A (ja) ハイドロフォーミング装置及びプレス機
JP4463787B2 (ja)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CN101288900A (zh) 用于压铸机的合模机构
JP3650466B2 (ja) 樹脂モールド装置
JP7344758B2 (ja) プレスブレーキ
US11633895B2 (en) System of injection-moulding machine closing units
JP2022124123A (ja) 射出装置
JP4703491B2 (ja) 部材嵌合治具
JP2007130940A (ja) 射出成形機用金型移動機構
JP2004330780A (ja) 成形機の型締機構
JPH075327B2 (ja) 金型の芯出し方法
KR101714421B1 (ko) 처짐 및 편심 방지에 의한 정밀 조립구조를 갖는 몰드 베이스용 블럭 지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