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14878A - Textile touch fastener - Google Patents

Textile touch fasten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14878A
TW200414878A TW092134907A TW92134907A TW200414878A TW 200414878 A TW200414878 A TW 200414878A TW 092134907 A TW092134907 A TW 092134907A TW 92134907 A TW92134907 A TW 92134907A TW 200414878 A TW200414878 A TW 20041487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flat fastener
warp
aforementioned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34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41896B (en
Inventor
Mitsuhisa Okawa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14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4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41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418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02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8/00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Making such fasteners
    • A44B18/0023Woven or knitted fastener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2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article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1Surface features
    • D10B2403/011Dissimilar front and back faces
    • D10B2403/0114Dissimilar front and back faces with one or more yarns appearing predominantly on one face, e.g. plated or paralleled yarn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6Details of garments
    • D10B2501/063Fasteners
    • D10B2501/0632Fasteners of the touch-and-clos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lide Fasteners, Snap Fasteners, And Hook Fastener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Description

200414878 ⑴ 坎、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在藉由編織或是編成獲得的編織物的表 面’具有與同編織物的編織成同時織入或是編入的多數的 環或鉤等組成的卡合元件的纖維製平面型扣具。 【先前技術】 這種的纖維製平面型扣具,一般是具有立設於由纖維 製的織物或編物的地組織組成的平板狀的基材編織物的一 表面的多數的環,即所謂的由絨頭編織物製造。通常,是 與由單絲構成的環(絨頭)線構成地組織的基材編織物的 編織同時織入或是編入,將前述各環的例部一部分切斷來 製作鉤片,或切斷環的頂部後,將其先端加熱熔融成球狀 (或是半球狀)來製作菇片,使公卡合元件成形。在母的 卡合元件的情況中,是在與基材編織物的編織同時織入或 是編入的環線中使用複絲,在前述編織終了後進行熱組裝 或染色,接著保持環形狀地在環施加起絨加工,將複絲分 離成單纖維的同時朝向多方向。 且,進行前述的切斷或起絨之前,雖先熱組裝來固定 環形狀’但是在環使切斷或拋光等的外部應力作用的話’ 環會被拉出或是從基材編織物被拔取’而會喪失平面型扣 具的功能。爲了防止’通常是在一表面形成有環的基材編 織物的裏面’即在無環的形成的面進行背部塗抹。此背部 塗抹,是利用藉由溶劑而溶解的耐綸、聚酯、聚胺基甲酸 -4- (2) (2)200414878 乙酯等的樹脂溶液進行塗抹。這些樹脂溶液當溶劑除去的 話會固化變硬。進一步’這些樹脂會與溶劑同時滲入形成 於基材編織物的結構線的交織部間的空隙而將與基材編織 物的結構線條間及问結構線及環線之間接合固化。且同時 ’因爲也滲入構成前述結構線的多數的纖維間地固化,所 以不只基材編織物的裏面變硬,基材編織物整體會變硬。 如此爲了排除問題,在例如日本實公平1 _ 3 3 6 5 6號公 報或日本特開200卜309805號公報中,在一重或是雙層絨 頭(環)織物的緯線或是經線的一部分使用熱熔接線,編 織環織物後加熱熔融前述熱熔接線,在基材織物的內部將 熱熔接線及其他的結構線間接合固化。如此,不需特別使 用接合劑,且露出於基材織物的表面的固化樹脂部分因爲 幾乎無,所以可以確保平面型扣具整體的柔軟性。 進一步,依據例如日本特開2 0 0 1 - 2 3 8 7 0 8號公報,構 成地組織的基材織物的經線是每橫跨一條緯線就朝環線的 左右擺動地編織’所g胃的由紗羅組織編織,來防止環線的 脫落。依據同公報,進一步在編織於前述環線經線及配置 於環線的左右兩側的經線使用與上述公報同樣的熱熔融線 ’這種情況前述紗羅組織及熱熔融線的熔接相輔,可將環 線的脫落或織組織的崩潰有效果地防止。 但是,這種的平面型扣具的用途的多樣化是進一步細 分化的話,不限定例如只有一般的衣料領域或日用品,或 者是產業機材的固定具的用途,在各種運動用品、衛生用 品、醫療用具等中平面型扣具本身是被直接使用。其地的 (3) (3)200414878 代表例,如各種的結束鬆緊帶或由於上述專利文獻所提案 的各種的吸濕皮帶,或者是與肌膚直接接觸的包帶或錶帶 等。在這些的製品中,要求柔軟性的同時,多重視肌膚接 觸部分的感觸。 然而,由上述專利文獻提案的纖維製的平面型扣具, 因在其裏面未進行各種樹脂的背部塗抹,所以整體的柔軟 性增加,裏面側的感觸也有一些的改善,但在其裏面因與 習知同樣橫跨緯線彎曲的經線的彎曲次數很多,所以裏面 不只粗澀,依據線的種類也不能除去生硬感。這是,特別 是平面型扣具的裏面是直接接觸於肌膚的用途時,成爲致 命的缺點。 本發明,是爲了如此解決習知的課題,具體上的目的 是提供一種不施加背部塗抹,同時不使卡合元件脫落、拉 出,將其形態長期維持,且裏面側的觸感軟對於肌膚優秀 的纖維製的平面型扣具。 本發明的其他的目的,是如以下的說明。 【發明內容】 如此的目的,是可以藉由下述本件的發明達成。 本件發明,最基本地的結構,是與由地組織所構成的 基材編織物的編織成同時織入或是編入’具有從同編織物 的表面突出的多數的卡合元件的平面型扣具’其特徵爲: 構成前述地組織的經線的一部分的經線是浮起於前述基材 編織物的裏面地織入或是編入’以同一邰分的經線被覆同 -6 - (4) (4)200414878 基材編織物的背面的略全面。 將前述一部分的經線浮起於基材編織物的裏面地織入 時,可以使用由紋織在織物的單面製作自由的織模樣或織 圖案各種的多臂織機。當然,藉由通常的雙層織構造也可 以。一方面,將一部分的經線浮起於基材編織物的裏面地 編入時,可以使用具備前後的針底的雙經編機或橫編機。 在本發明中,是使這些一部分的經線被覆基材編織物 的背面的略全面地織入或是編入。 前述一部分的經線,是使用柔軟性優秀的各種加工線 較佳,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施加厚重粗高加工的耐 綸系或丙烯系等的柔軟性高的合成樹脂組成的複絲所組成 的加工線較佳。或者是求得吸濕性的情況中,使用由各種 的纖維素纖維構成的加工線也可能。無論如何,在這些的 加工線中,使用比其他的經線粗的線,因爲可被覆基材編 織物的背面而較佳。 構成平面型扣具的地組織的基材是織物的情況時,對 於加工線以外的經線僅可能地增高織密度地編織,在其間 的適當的處織入加工線。這時,橫跨一條的緯線的表面後 ,橫跨複數條的緯線的背面側地飛過,浮起於平面型扣具 的背面。橫跨此一條的緯線的表面的加工線的位置、及使 與同加工線鄰接的加工線橫跨一條的緯線的表面的位置, 非相同位置,緯線一條一條朝經線方向錯開地橫跨的話, 因可將平面型扣具的背面的整體均勻被覆而較佳。使橫跨 前述緯線的表面的加工線的位置橫跨織物全面呈亂數地分 -7» (5) (5)200414878 散事也可以。 構成平面型扣具的地組織的基材是編物的情況時,將 包含形成加工線以外的卡合元件的環線的編線構造,主要 使用前後任一的針底編成’對於加工線是使用相反側的後 前針底的任一編成。當然,因爲有需要與加工線表背面側 結合,所以對於將平面型扣具的背面編成的後前任一的針 底讓飛過複數的横行線飛過後,編織至配置於相反側的前 後任一的針底的編針,與地組織的表面側的編線一起編入 。在此地組織的編成之間,卡合元件用的環線是一邊在表 面側形成環一邊與將平面型扣具的表面側編成的編線一起 編入。 如此,在與形成有編織成環織物或是編物的環的側相 反側的組織使加工線的一部分結合,加工線是除了其結合 的一部分全部浮起於平面型扣具的背面側地露出,而覆蓋 平面型扣具的略背面整體。其結果,加工線是露出平面型 扣具的背面,而可獲得柔軟性及厚重粗高性優秀非常柔軟 的感觸。這時,對於構成前述地組織的全經線的加工線的 重量比率是設定於將3 5〜6 0 %,爲了確保平面型扣具的柔 軟性的同時,爲了獲得背面的柔軟感是有需要。 且’本發明,構成前述地組織的經線是進一步包含比 其他的結構線材料融點低的熱熔接線,以由加熱處理熔接 的熱熔接線材料,使其周邊部的線條彼此接合也可以。在 本發明中,例如進一步要求柔軟性及薄的情況時,如上述 ’只由編織組織固定環線的形態是成爲困難。在這種情況 -8- (6) (6)200414878 ’在一部分配置熱熔接線將地組織編織作爲經線後,加熱 其編織物熔融熱熔接線,以其熔接線材料將周邊的結構線 間及單纖維(絲)間接合。 這時’熱熔接線是完全熔融成爲液狀將周邊的結構線 間及單纖維(絲)間接合,或者是使熱熔接線成爲半熔融 狀態’將其表面的熔融部分熔接於周邊的結構系間及單纖 維(絲)也可以。 這時’當然因爲加工線是浮起於平面型扣具的背面地 被覆其整體,所以前述熔接線材料是透過加工線露出至外 部爲止’與其平面型扣具的表面側的編織組織接觸的結構 纖維的一部分只是與平面型扣具的表面側的編織組織透過 前述熔接線材料接合。因此,被切成製品時的平面型扣具 的背面是同樣地柔軟感優秀。且,與習知的背部塗抹相異 ’不需要如平面型扣具的基材編織物使用大量的背部塗抹 用樹脂,因爲在基材的內部有效率地將結構線間接合,所 以不會損失柔軟性。 但是,如本發明在平面型扣具的背面,將例如施加厚 重粗高加工的複絲構成的加工線浮起地編織的情況,其浮 起量多的話,周邊物或手指尖等即使只稍微勾到,容易分 離成單纖維(絲)而容易被切斷。通常的合成樹脂纖維製 的平面型扣具,是因量産而將複數條的平面型扣具帶一起 編織而獲得由廣寬的編織物所構成的布捲後,切斷成所需 的帶寬。在此切斷中,因爲防止切斷後的線的解開,一般 使用高周波或超音波的熔接切斷,或者是由加熱所產生的 (7) (7)200414878 熔接切斷。 然而,由這種熔接切斷的話,其切斷端變相當硬,其 接觸於肌膚的話,依據情況會刮傷。在此,本發明是將廣 寬的環編織物切斷成平面型扣具單位的寬時,不進行如前 述的熔斷而由裁刀等進行通常的剪斷。但是,在上述的編 織組織中即使切斷部(耳部)背面的浮起量也太多,手指 尖等是只稍微勾到就會使浮起線容易走散,絨毛斷很嚴重 ,無法符合製品的實用度。在此,在本發明中,將前述基 材編織物的緯線或是横行線彎曲地橫跨浮起於裏面的加工 線的,將耳部的浮起次數(彎曲),設定成比主體部的浮 起次數(彎曲部)的2倍以上較佳。藉由採用這種結構, 耳部的背面的浮起量會減少,不容易解開。此情況,如已 述’配置於耳部的經線的一部分藉由配置熱熔接線,進一 步無解開。 本發明的前述卡合元件是由環構成的母卡合元件單獨 也可以,或者是鉤狀或是菇狀的公卡合元件單獨也可以, 進一步多數的卡合元件是由環構成的母卡合元件及鉤狀或 是菇狀的公卡合元件所構成,那些的卡合元件是混在的纖 維製平面型扣具也可以。進一步本發明,形成有基材編織 物的卡合元件的表面側的地組織,與上述日本特開200 1 -2 3 8 70 8號公報同樣採用由經線所產生的紗羅組織的話, 進一步平面型扣具的形態安定,因可獲得所需的卡合強度 或剥離強度而較佳。 -10- (8) (8)200414878 【貫施方式】 以下,將本發明的最佳的實施例依據圖示實施例具體 說明。 第1圖及第2圖,是具備本發明的編織平面型扣具的 織物構造的第1實施例模式地顯示的織組織圖。同實施例 是使前述編織平面型扣具是在成爲地組織的基材織物的一 g ®形成由多數的複絲線構成的絨頭的母平面型扣具的例 。同圖,符號1 0是基材織物,1 1〜1 4是構成絨頭形成側 表面的地組織的第1〜第4的4條的經線,1 5是浮起於與 成爲本發明的特徵部的一部分的絨頭形成側相反側的地組 織背面的加工線,符號i 6及1 7是本發明的特徵部的一部 分構成’顯不成爲絨頭形成側表面的地組織的一部分第1 及第2熱熔接線。 且,符號1 8是形成於地組織的表面的絨頭用的經線 (絨頭線),由複絲所構成。然而,符號1 9是緯線。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地組織的通常的經線1 1〜1 4、 構成經線的一部分的加工線1 5及熱熔接線1 6、1 7、絨頭 線1 8、緯線〗9的全部是由耐綸系樹脂構成的複絲構成。 當然,於本發明是不限定於耐綸製的複絲,可以將例如聚 酯、丙烯、聚丙烯等的熱可塑性樹脂單獨由或是組合使用 ’或者是在由這些的樹脂構成的絲組合纖維素纖維等使用 也可以。進一步,卡合元件是作爲公卡合元件的情況時, 絨頭線可使用由前述的各種合成樹脂材料構成的單絲。 在本實施例中,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使用於地組 -11 - (9) (9)200414878 織的經線是使用第1〜第4通常經線1 1〜1 4、加工線1 5 、第1及第2熱熔接線丨6、I?及絨頭線1 8的5種類,由 :在平面型扣具的各單位在表面形成有絨頭的主體部A 及形成於其寬方向的兩側的耳部B所構成。主體部A的 地組織,是如第1圖所示,從左爲第1經線1 1、第1熱 熔接線1 6、第2經線1 2、加工線:! 5、第3及第4經線1 3 、1 4、第2熱熔接線1 7依序配置。第:[、第2及第4經 線1 1、1 2、1 4的經方向的行走,是在相鄰接的緯線1 9間 一條一條地潛下後返覆橫跨的動作,前述第1經線n讓 緯線1 9下潛時熱熔接線1 6是橫跨同緯線1 9,第1經線 1 1橫跨緯線1 9時在返覆下潛動作地進行編織。第3經線 1 3是返覆與前述熱熔接線1 6、1 7相同的動作。 上述卡合元件用的絨頭線1 8,是將第1熱熔接線1 6 及第2經線1 2之間與第丨熱熔接線1 6同樣潛下緯線J 9 下,飛過與其鄰接的緯線1 9〗條一邊形成絨頭一邊將第2 〜第4 3條的經線丨2〜〗4傾斜橫跨,在第4經線1 4及第 2熱熔接線1 7之間進一步潛下相鄰接的緯線1 9下,橫跨 下一條的緯線1 9後,潛下下一條的緯線1 9下後將第4〜 第2的3條的經線〗4〜I 2傾斜橫跨後,在第1熱熔接線 1 6及第2經線1 2之間潛下下一條的緯線1 9下後橫跨下 一條的緯線1 9,進一步返覆將下一條的緯線1 9及第2〜 第4經線1 2〜1 4 一邊形成絨頭一邊傾斜橫跨動作地朝經 線方向行走。 上述加工線1 5是配置於上述第2經線1 2及第3經線 -12- (10) (10)200414878 1 3之間,返覆橫跨1條的緯線1 9後,潛下1 1條的緯線 ! 9下橫跨第1 2條的緯線1 9上的動作。且,在前述加工 線1 5及織寬方向橫跨相鄰接的加工線1 5的緯線1 9的位 置,是從橫跨先前的加工線1 5的緯線1 9的位置朝經線方 向飛過6條緯線1 9的位置,這是被交互返覆。然而,在 本實施例中,前述加工線1 5是由二條的複絲構成的加工 線所構成’其合計的線粗細,例如爲4 70dtex。順便,這 時主體部A的由通常的複絲組成的第1〜第3各經系1 1 〜1 4的線粗細是1 55dt ex,由低融點的複絲構成的第1及 第2熱熔接線1 6、1 7的各線粗細是22 Odtex,由複絲構成 的絨頭線1 8的各線粗細是2 3 5 d t e X。 上述耳部的織組織,是使用與上述第1及第4經線 1 1〜1 4同樣的經線1 1〜1 4以平織組織編織,在其第2及 第3經線1 2、1 3之間與上述加工線1 5同樣的1條的加工 線1 5、及上述熱熔接線1 6同樣的丨條的熱熔接線]6是 相鄰接配置,熱熔接線1 6是返覆與第3經線1 3相反的動 作地織入,加工線1 5是與主體部A相異,返覆將上述的 緯線5條下後橫跨第6條的緯線! 9的絨頭形成側表面的 動作地織入。構成如此獲得平面型扣具的各單位所使用的 地組織的第1〜第4經線1 1〜1 4的總條數是1 3 0條,加 工線的總條數是3 3條,熱熔接線1 6、1 7的總條數是62 條。 然而,使用與上述第1實施例同樣的織組織,可在基 材織物1 〇的表面形成多數的鉤片或薛狀的公卡合元件。 -13- (11) (11)200414878 但是,這種情況,上述絨頭線】8是使用合成樹脂構成的 單絲。順便,這時除了絨頭線;! 8的全部的線的粗細,是 對應上述第1貫施例,絨頭線1 8的粗細是3 6 〇 d t e χ。在編 織後進行加熱處理後,將由前述絨頭線1 8形成的絨頭的 側部一部分切斷形成鉤片,或者是切斷絨頭線的頂部後, 將其先端部加熱形成半球狀或是球狀的卡合頭部,形成公 卡合元件。 在以上的結構中,平面型扣具帶1 0的布捲被編織的 話’在表面形成有多數的絨頭,而具備藉由浮起於其背面 地織入的加工線1 5使背面的整體被覆的形態。 這種浮起組織的編織,是與習知的織模樣或織圖案同 樣’使用多臂織機的話可以容易編織。此編織後,投入比 熱熔接線1 6、1 7的融點高溫,且比其他的結構線的融點 低的溫度(本實施例是1 〇 〇 ° C程度)的染色液進行染色 。在此染色時,前述熱熔接線1 6、1 7是熔融滲入周邊的 結構線(經線及緯線)及其結構單纖維間而相互接合,使 絨頭的基端部及地組織的織形態被固定,可完全防止絨頭 的拔脫或拉出。 但是,此接合不及於浮起於平面型扣具的背面側地編 織的加工線〗5的表面,而不會阻礙其柔軟的感觸。且, 對於耳部Β,浮起於背面側地編織的加工線1 5是每6條 的緯線1 9彎曲在與絨頭形成側相反側的表面潛下緯線1 9 下,由地組織所產生的結合,因爲是主體部Α2倍,所以 與由前述熱熔接線1 6所產生的熔接相輔,耳部Β的加工 -14- (12) (12)200414878 線1 5的纖維解開是幾乎不發生,可長期維持安定形態。 第3圖是使用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的編線的平面型扣 具的編構造例的平面圖,第4圖是顯不各編線的編組織, 第5圖是顯示同組織的編構造的部分立體圖。第5圖是爲 了理解將谷易’將編線的粗細依據種類改變的同時,將其 編密度較粗顯示,但是編線的粗細可依據用途朝任意設定 ,其編線彼此之間隔也不如實際密。進一步雖圖示省略, 但是加上圖示的編線,與第1實施例同樣加上熱熔接線也 可以。其時的熱熔接線的編組織,是依據用途及其他的編 線組織可任意決定。 在本實施例中,是如這些的圖,利用使用前筘及後筘 的雙經編機,本實施例的編線,是由:基本構造是使用前 後的全部的滾針編成的鎖編線1 1 1 ;及飛過前滾針只使用 背部滾針藉由 0-2/2-2/2-4/2-2/2-4/2-2/0-2的返覆組織形 成背部絨頭的絨頭編線Π 2 ;及形成於前述鎖編線11 1的 相鄰接橫行線上的背部滾針的線圈交織地交互折返,由在 4縱行間朝緯方向依序插入的緯插入線1 1 3所構成,藉由 這些的編線形成平面型扣具的絨頭形成側的地組織。一方 面,本實施例的加工線Π 4,是使背部滾針飛過全部的同 一縱行上的同時,每隔一針交織前滾針而形成滾針環的 0-0/0-2/2-2/2-2/2-2/2-0的返覆組織形成經線方向的浮線 編織。 由以上的說明可知,在上述第2實施例中,露出與平 面型扣具的卡合元件形成側相反側的背面,且被覆同背面 •15- (13) (13)200414878 的整體的加工線11 4,因爲是浮起於與平面型扣具的卡合 元件形成側相反側的背面地編入,所以可達成與上述第1 實施例同樣的作用效果。特別是,在第2實施例中因爲非 織組織而是各編線以環(編目)編織,所以因編構造線而 使脫線減少,通常的話,不需使用熱熔融線。但是’爲了 安定其編織形狀,是與上述第1實施例同樣編入熱熔接線 較佳。此情況,在上述第2實施例中,也藉由將熱熔接線 以背部滾針編成,使浮起於平面型扣具的背面側表面地編 入的加工線的柔軟無損失。 且,即使此實施,加工線是與其他的編線相異’因爲 更要求柔軟性及柔軟感,材質使用比施加通常的厚重粗高 加工的由複絲構成的線更粗的較佳。這時對於的鎖編線 1 1 1的總重量的加工線1 1 4的總重量的比率爲3 5〜60%的 範圍較佳。35%以下的話,浮起於平面型扣具的背面的加 工線的量太少,表面側的地組織的一部分會露出背面側, 柔軟感不充分。且在60 %以上時,浮起於平面型扣具的背 面的加工線的量太多,平面型扣具的厚度會增加而有異樣 感,或者是編成困難而無法安定編成。 以上的說明,是說明本發明的最佳的實施例,本發明 是不限定於這些的實施例,形成於例如平面型扣具的表面 的卡合元件,不只可由母卡合元件或是公卡合元件單獨形 成,將公卡合元件及母卡合元件混在形成也可以。該情況 ’是將公卡合兀件及母卡合兀件在編織物的寬方向交互配 置的話’編織後的絨頭的加工是因爲容易而較佳。且,由 -16- (14) 200414878 上述的具體上數値顯示線粗細或重量比率也只是一例,那 些數値’只要不違背本發明的精神可任意選用。 【圖式簡單說明】 弟1圖,是將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母平面型扣具的 織構造模式地顯示的部分平面圖。 第2圖,是將同母平面型扣具的各種的結構線的交織 狀態模式地顯示的部分側面圖。 第3圖,是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的母平面型扣具主體 部的編構造圖。 第4圖,是與问母平面型扣具的各編線的編組織圖。 第5圖,是顯示同組織的編構造的部分立體圖。 〔圖號說明〕
A :主體部 B :耳部 1 0 :平面型扣具帶(基材織物) 1 1 :經線 1 2 :經線 1 3 :經線 1 4 :經線 1 5 :加工線 1 6 :熱熔接線 1 7 :熱熔接線 -17- (15) (15)200414878 1 8 :絨頭線 1 9 :緯線 1 1 1 :鎖編線 1 1 2 :絨頭編線 1 1 3 :緯插入線 1 1 4 :加工線
-18-

Claims (1)

  1. (1) (1)200414878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纖維製平面型扣具,與由地組織所構成的基 材編織物(10)的編織成同時織入或是編入,具有從同編織 物(1 0)的表面突出的多數的卡合元件的平面型扣具,其特 徵爲: 構成前述地組織的經線(1 1〜1 7、1 1 1、1 1 4、1 1 5 )的 一部分的經線(1 5、1 1 4、1 1 5 )是浮起於前述基材編織物 (1 0 )的裏面地織入或是編入,以同一部分的經線(1 5、1 1 4 、:1 1 5 )被覆同基材編織物(1 〇、1 1 0)的背面的略全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纖維製平面型扣具,其 中,前述一部分的經線(1 5、1 1 4、1 1 5 )是加工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纖維製平面型扣具,其 中,前述加工線(1 5、1 1 4 ' 1 1 5 )是複絲的厚重粗高加工線 〇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的纖維製平面型扣具 ,其中,對於構成前述編織物的前述經線(1 1〜1 7、1 1 1、 1 1 4、1 1 5 )的前述加工線(1 5、〗1 4、1 1 5 )的重量比率是 3 5 〜6 0 %。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纖維製平面型扣具,其 中,構成前述地組織的經線(1 1 7、1 1 1、〗]4、1 I 5 )是進一 步包含比其他的結構線材料融點低的熱熔接線(1 6、1 7), 以由加熱處理熔接的熱熔接線材料,使其周邊部的線條彼 此接合。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的纖維製平面型扣具 -19- (2) (2)200414878 ,其中,沿著前述基材編織物(1 0)之1條以上的緯線(1 9 、11:))或是經線(11〜15、111、114、115)橫跨裏面地浮 起的加工線(1 5、1 1 4、] 1 5)的耳部(B)的浮起次數,是主 體部(A )的浮起次數的2倍以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纖維製平面型扣具 ,其中,前述卡合元件是由複絲線構成的環狀的母卡合元 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的纖維製平面型扣具 ’其中,前述卡合元件是由單絲構成的鉤狀或是菇狀的公 卡合元件。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纖維製平面型扣具 ,其中,在前述基材編織物(10)的表面使由複絲構成的環 狀的母卡合元件及由單絲所構成的鉤狀或是菇狀的公卡合 元件混在形成。
    -20-
TW092134907A 2002-12-24 2003-12-10 Textile touch fastener TWI24189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72888A JP3895272B2 (ja) 2002-12-24 2002-12-24 繊維製面ファス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4878A true TW200414878A (en) 2004-08-16
TWI241896B TWI241896B (en) 2005-10-21

Family

ID=32677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34907A TWI241896B (en) 2002-12-24 2003-12-10 Textile touch fastener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207195B2 (zh)
JP (1) JP3895272B2 (zh)
CN (1) CN100496325C (zh)
AU (1) AU2003303369A1 (zh)
DE (1) DE10393868T5 (zh)
TW (1) TWI241896B (zh)
WO (1) WO20040579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90315B2 (ja) * 2004-06-17 2011-06-01 クラレファスニング株式会社 布製面ファスナー
DE102007003287A1 (de) * 2007-01-23 2008-07-24 Gottlieb Binder Gmbh & Co. Kg Aus Garnen hergestellter Flächenhaftverschluß
US7549303B2 (en) * 2007-11-21 2009-06-23 Milliken & Company Textile-reinforced composites with high tear strength
US20100255744A1 (en) * 2007-11-21 2010-10-07 Brian Callaway Textile-reinforced composites with High Tear Strength
CN101286756B (zh) * 2008-05-29 2012-02-29 上海交通大学 空分多址系统基于最优量化误差码本的方法及装置
JP5384888B2 (ja) * 2008-09-10 2014-01-08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面ファスナ雌材
JP4531831B2 (ja) * 2008-09-10 2010-08-25 株式会社今井機業場 面ファスナ用編地
FR2937227B1 (fr) * 2008-10-17 2010-10-22 Thales Sa Casque comportant un systeme de maintien de la visiere par microfibres
TWI383077B (zh) * 2009-10-22 2013-01-21 Formosa Saint Jose Corp Clasping slip material construction
US20120219751A1 (en) * 2009-11-09 2012-08-30 Kaneka Corporation Pile fabric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5841318B2 (ja) * 2010-08-06 2016-01-13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面ファスナ
JP4861503B1 (ja) * 2010-08-06 2012-01-25 丸紅イン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面ファスナ用編地
US20130174767A1 (en) * 2010-09-29 2013-07-11 Ykk Corporation Fastener Stringer Provided with Knit Tape
US8468853B2 (en) * 2011-02-07 2013-06-25 Southern Weaving Company Knitted velcro sleeve
FR2985270B1 (fr) 2011-12-29 2014-10-31 Sofradim Production Tricot avec bandes sans picots
DE202012008379U1 (de) 2012-08-31 2012-09-20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Schlingenware als Klettverschluss
JP5531129B1 (ja) * 2013-02-12 2014-06-25 クロス工業株式会社 伸縮性パイル経編地、包帯、メス型面ファスナ
DE102013006612B4 (de) * 2013-04-09 2016-05-25 Gebrüder Aurich GmbH Textiles Gewirk
CN104433001A (zh) * 2014-11-14 2015-03-25 昆山永信纺织有限公司 织造型蘑菇头粘扣带的生产工艺
DE202016008680U1 (de) 2015-05-29 2019-01-10 Nike Innovate C.V. Fußbekleidungssystem mit einem Fußbekleidungsgegenstand mit einem Obermaterial mit medialen und lateralen Seitenabschnitten mit distalen Enden, die getrennt angebracht werden können
CN107956019A (zh) * 2018-01-16 2018-04-24 东莞百宏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单层带有双面毛圈具有粘扣弹性手表带及织造工艺
US11096437B2 (en) 2018-05-29 2021-08-24 Nike, Inc. Micro hook-and-loop closure system
WO2020153160A1 (ja) * 2019-01-23 2020-07-30 クラレファスニング株式会社 織物系フック面ファスナ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5207Y2 (zh) * 1985-10-23 1990-09-25
US4714096A (en) * 1985-12-03 1987-12-22 George C. Moore Co. Elastic fabric provided with a looped gripping surface
JPH0437453Y2 (zh) * 1987-03-24 1992-09-03
US5267453A (en) * 1991-06-06 1993-12-07 Guilford Mills, Inc. Loop-type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5214942A (en) * 1991-06-06 1993-06-01 Guilford Mills, Inc. Loop-type textile fastener fabri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JP2828593B2 (ja) * 1994-04-22 1998-11-2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厚手基布を有する面ファスナー
US6096667A (en) * 1994-07-25 2000-08-01 Milliken & Company Hook and loop fastener
JP3549675B2 (ja) * 1995-07-26 2004-08-04 株式会社クラレ 面ファスナー雌材
US6216496B1 (en) * 1998-09-04 2001-04-17 Gehring Textiles, Inc. High performance hook and loop closure system
JP3647357B2 (ja) * 2000-04-28 2005-05-11 Ykk株式会社 面ファスナー
US6910353B2 (en) * 2002-11-27 2005-06-28 Milliken & Company Printed loop fabri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8953A (zh) 2006-02-01
TWI241896B (en) 2005-10-21
US20060112735A1 (en) 2006-06-01
WO2004057993A1 (ja) 2004-07-15
US7207195B2 (en) 2007-04-24
CN100496325C (zh) 2009-06-10
AU2003303369A1 (en) 2004-07-22
DE10393868T5 (de) 2006-01-19
JP2004201821A (ja) 2004-07-22
JP3895272B2 (ja) 200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41896B (en) Textile touch fastener
TWI250860B (en) Knitted slide fastener
US7387975B2 (en) Surface fastener
JP3587673B2 (ja) 編込み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KR890003510Y1 (ko) 경편성 테이프
KR970008149B1 (ko) 니트 슬라이드 파스너
TW201212845A (en) Fabric tape for slide fasteners
JP2000070010A (ja) 繊維製面ファスナー
US4320634A (en) Thermal-fusible tape of a warp knitted fabric
TWI252085B (en) Warp knitted tape for slide fastener
KR20140066197A (ko) 면 파스너 및 면 파스너용 걸어맞춤 소자의 조합
TWI482601B (zh) Woven into the chain
JP2001238708A (ja) 面ファスナー
TWI243656B (en) Knitted surface fastener
JPH11244010A (ja) 繊維製面ファスナー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11244009A (ja) 繊維製面ファスナー
CN212194511U (zh) 一种具有四面弹性和柔软手感的经编提花织物
TW200425852A (en) Fibrous hook-and-loop fasten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971332B2 (ja) 面ファスナー雌材
JP5729992B2 (ja) 面ファスナー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121456A (en) Woven slide fastener
WO2015137114A1 (ja) ループ織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留具、並びに該留具と対となる雄型留具
JP3966826B2 (ja) 吸水性ファスナー
JPH0217661B2 (zh)
JP6747738B1 (ja) 編レー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