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302241A - Solid-state post-condensation process for increas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 polyamide - Google Patents

Solid-state post-condensation process for increas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 polyamid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302241A
TW200302241A TW92101131A TW92101131A TW200302241A TW 200302241 A TW200302241 A TW 200302241A TW 92101131 A TW92101131 A TW 92101131A TW 92101131 A TW92101131 A TW 92101131A TW 200302241 A TW200302241 A TW 2003022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amide
viscosity
gas
sspc
polyami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2101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rombach Robert Conrad Barbara
Rulkens Rudy
Original Assignee
Dsm Ip Assets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sm Ip Assets Bv filed Critical Dsm Ip Assets Bv
Publication of TW200302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30224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04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9/06Solid state polyconden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04Preparatory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8Preparatory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8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9/30Solid state polyconden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48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0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amides (AREA)

Description

200302241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經由固態後縮合法,藉由使固態聚醯胺 於提高溫度暴於惰性氣體環境中而提高聚醯胺分子量的方 法。 【先前技術】 使固態聚醯胺於提高溫度暴於惰性氣體環境中而進行 的聚醯胺固態後縮合反應(SSPC)是一種習知之用以提高聚 醯胺分子量的方法。SSPC通常用於聚醯胺預聚物且常用 於工業製造高分子量聚醯胺。聚醯胺的SSPC常於提高溫 度、真空或惰性環境(大多是氮氣環境)中進行。惰性氣體 環境是指基本上無氧的氣體環境。SSPC法可於水蒸汽含 量由0% (無水氣體)至100% (超熱水蒸汽)的惰性氣體中進 行。。壓力和溫度是其他程序變數。高溫和低水蒸汽含量 有助於提高固態後縮合反應的反應速率。 由 M.Kullkarni 和 S.K.Gupta,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94),Vol.53,85-103 已經知道這樣的 SSPC法。此文獻中,硏究聚醯胺-6-型聚醯胺的SSPC反 應速率。第95和96頁及附圖指出:水濃度高會損及縮合 動力,停留時間超過6小時,此效應才會顯著。欲提高反 應速率,必須降低環繞聚醯胺的水蒸汽相水濃度。降低至 某程度此方有效。如第9 5頁所述,進一步將水含量値降 至低於此含量,不會有進一步改善。 -6 - (2) (2)200302241 本發明之目的是要提出一種藉由使固態聚醯胺暴於惰 性氣體環境中而提高聚醯胺分子量的固態後縮合法,此方 法使得後縮合反應的反應速率進一步提高,相較於於相同 溫度的已知方法,此有助於縮短產製時間,得到分子量提 高的聚醯胺’或以相同產製時間得到分子量更高的聚醯胺 〇 達成此目的固態後縮合法之步驟包含(a)聚醯胺處於 露點Tdw!的氣體環境中,及之後(b)聚醯胺處於露點 Τ — ·2的氣體環境中,此處的Tdwi高於Tdew-2。 根據本發明之包含該兩個步驟(心和(b)的固態後縮合 法的效果在於可於縮短產製時間內得到分子量提高的聚醯 胺0 由EP-A-073 23 5 1知道包含兩個後縮合步驟之用於聚 醯胺的SSPC法。根據EP-A-07 32351之方法包含第一個步 驟’其中’聚醯胺預聚物受熱至第一個溫度並維持於此溫 度達預定時間,及第二個步驟,其中,預聚物進一步受熱 至第二個溫度並維持於此溫度。此文獻僅針對聚醯胺-6.6 及防止低聚物揮發。此文獻中指出,水氣含量高的惰性氣 體環境有利降低聚合物褪色情況,但定出惰性氣體環境的 露點溫度必須介於和30°C之間。未曾提及改變2步驟 中的氣體環境露點溫度,或是提及根據本發明之具有所欲 優點的方式。 USH821171亦描述一種2-步驟SSPC。此文獻描述 一種SSPC法,其於第一個步驟中於惰性氣體環境中加熱 (3) (3)200302241 _ _胺-6·6預聚物顆粒至低於2〇rc,第二個步驟中加熱 至_於205 °c ’較佳情況中,惰性氣體環境基本上沒有水 氣^ °提及惰性氣體環境越熱和越乾燥,聚合物分子量的提 ®就越迅速。US-A-3821171未曾提及具有根據本發明之所 欲優點的方式。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之提高聚醯胺分子量的方法,使固態聚醯 胺暴於惰性氣體環境中,經由固態後縮合反應提高聚醯胺 分子量’其步驟包含(a)聚醯胺所處於露點Td^.i的氣體環 境中’(b)聚醯胺處於露點Td6W_2的氣體環境中,此處的 T d e w · 1 筒於 T d e w · 2。 固態是指聚醯胺溫度低於其熔解溫度。聚醯胺熔解溫 度是指以差示掃描卡計(DSC)於開口容器中以l〇°C /分鐘 加熱速率測得的熔解峰的峰溫。對分解而非熔解的聚醯胺 而言,加熱時,此處的熔解溫度是指以DSC或熱重分析 (TGA)於開口容器中以l(TC /分鐘加熱速率測得之聚醯胺 開始分解的溫度。 此處的惰性氣體環境是指基本上無氧的氣體環境。這 樣的氣體環境可包含,如:氮、氬、二氧化碳、水蒸汽或 它們的混合物。氣體環境所用壓力基本上由〇·01巴至10 巴,此視方法和設備類型而定。 氣體環境的露點是指氣體環境冷卻之後’氣體環境中 的水蒸汽開始凝結的溫度。適用以控制氣體環境露點的方 -8- (4) (4)200302241 法有,如:使無水氣體與100%水蒸汽以相當於所須露點 溫度的比例混合;使含有過量水蒸汽的氣體環境冷卻至等 於所須露點溫度的溫度,例如:通過滌氣器以凝結和移除 過量水;及使氣體通或吸收劑(如:分子篩)或通過乾燥器( 如:五氧化磷之類)而使氣體乾燥。 聚醯胺的後縮合反應期間內,聚醯胺分子量一般會提 高。分子量之提高可,例如,藉由測定聚醯胺於適用以溶 解聚醯胺之溶劑中之溶液的黏度方式追蹤。通常於甲酸或 96%硫酸中測定聚醯胺黏度。黏度可以,如:黏度値(VN) ,表示。依ISO 307,以於90重量%甲酸中之濃度爲 0.005克/升的聚醯胺測定黏度。聚醯胺不溶解於甲酸中 時,於 96 重量%硫酸中測定黏度値(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國際標準機構)· "Plastics-Polyamides-Determination of viscosity Number (塑 料—聚醯胺黏度値測定)"ISO 3 07,2nd ed. 1 9 84-05 - 1 5)。 後縮合反應所須時間可爲預定時間或可以由得到具某 種黏度的聚醯胺決定。 本發明之方法可於適用於聚醯胺之固態後縮合反應的 任何反應器中進行。適當反應器如:Nylon Plastic Handbook (K o h a η, Hanser Verlag Publishers, Munich, 1995, 28 -29)和其中所列參考文獻及"Kunststof Handbuck, Band3/4, Polyamiden" (Vieweg/Muller, Carl Hanser Verlag, Mu n chen ,1998,65卜652)和其中所列參考文獻中所提及者。 適當反應器例,如:固定床反應器、移動床反應器、迴轉 -9- (5) (5)200302241 滾筒、顛動乾燥機、流化床反應器.·等。同樣地,適用於 聚醯胺之固態後縮合反應的任何加工類型可選用以進行本 發明之方法。此處可爲批次和連續操作。本發明之方法連 續操作時,必須使用單一流通反應器或一個以上的流通反 應器之組合。 使用單一流通反應器時’反應器以包含一個聚醯胺於 步驟U)暴於露點Tcuwd的氣體環境中的區域及另一個聚醯 胺於步驟(b)暴於露點Tdew.2的氣體環境中的區域爲佳。這 些區域不須分隔。具有兩個前述區域的這樣的流通反應器 可包含至少一個氣體入口和一個氣體出口供步驟U)的氣 體環境使用,藉此補充步驟(a)的區域’和至少一個氣體 入口供步驟(b)的氣體環境使用,藉此補充步驟(b)的其他 區域。 使用不只一個流通反應器之組合時,較佳情況中,流 動通過反應器的各流體用以使聚醯胺於步驟(a)暴露於露 點的氣體環境中及用以使聚醯胺於步驟(b)暴於露點 Td…2的氣體環境中。 不同類型的反應器組合亦可用於本發明之SSPC法。 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方法的至少一個步驟(聚醯 胺暴於氣體環境的步驟(a)和/或步驟(b))於顛動乾燥機中 進行。此實施例的優點在於九粒經由壁加熱且不須大的氣 流。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方法的至少一個步驟中,聚 醯胺暴於氣體環境係於移動床反應器進行。此實施例的優 點在於可連續操作。 -10- (6) (6)200302241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中’聚醯胺可以是可藉SSPC提高 分子量的任何聚醯胺。此聚醯胺可以是低分子量聚醯胺( 如:聚醯胺預聚物)和高分子量聚醯胺。此聚醯胺也可以 是已進行過一些後縮合法但須要進一步後縮合反應以進一 步提高分子量的聚醯胺。聚醯胺預聚物是自適用以製造聚 醯胺的單體在一般稱爲預聚法的方法中得到的產物。已知 的預聚法包含熔融聚合反應和溶液聚合反應,此如 EP 0 254 3 67所揭示者。高分子量聚醯胺是指分子量適用 於一或多個選定應用的聚醯胺聚合物。進一步提高分子量 可能使得聚醯胺也適用於其他應用。高分子量聚醯胺(特 別是 PA-6、PA-6.6、PA-4.6、PA-11、PA-12)和它們的共聚 物(包括它們的半芳族共聚物)在許多應用範圍具廣泛用途 ,其包括纖維、膜和工程塑膠。 本發明之方法中的聚醯胺是聚醯胺預聚物。其優點在 於預聚法和S S P C法所用條件可分別被最適化,使得各方 法的變通性最大。 根據本發明之S SPC法可用於任何類型的聚醯胺,其 可爲任何芳族聚醯胺、半芳族聚醯胺或它們的共聚物。脂 族聚醯胺是製自(環)脂族二胺和/或脂族二羧酸、脂族α, ω -胺基酸、環狀內醯胺或這些單體之混合物的聚醯胺。 半方族聚醯胺是製自芳族二酸與脂族二胺之組合或芳族二 胺與脂族二羧酸之組合或它們的混合物製得的聚醯胺。此 處的聚醯胺共聚物是指聚醯胺三聚物、四聚物和以上。聚 醯胺共聚物是一種聚醯胺,其可製自至少2種二胺單體與 (7) (7)200302241 至少一種二羧酸之混合物和/或至少二種二羧酸與至少一 種二胺之混合物和/或至少二種脂族α,ω -胺基酸之混合 物和/或環狀內醯胺二羧酸單體和/或至少一種二胺、一 種二羧酸和至少一種脂族αω -胺基酸或環狀內醯胺之混 合物。 適當的脂族二胺是,如:直鏈、支鏈和環狀C2-C15 二胺。適當脂族二胺的例子是1,4-丁二胺、1,6-己二胺、 2-甲基-1,5-戊二胺(ΜΡΜΑ)、1,9-壬二胺、1,1卜十一烷基二 胺及1,12-十二烷基二胺、間-二甲苯二胺(MXD)、1,3-二胺 基甲基環己烷(h-MXD)、對-二甲苯二胺(PXD)、1,4-二胺基 甲基環己烷(h-PXD)和1,4-胺基環己烷(hXD)。 適當的脂族二羧酸是,如··直鏈、支鏈和環狀C4-C1 5二羧酸。適當脂族二羧酸的例子有,如,己二酸、十 二酸和對-環己二羧酸(CHDA)。 適當的脂族α,ω -胺基酸包括C4-C 1 2 α,μ -胺基酸。 適當α,ω -的例子有,如:胺基己酸、胺基十一酸、4-胺 基甲酸苯甲酸(ΑΜΒ)。 適當環狀內醯胺有,如,己内醯胺、辛內醯胺和十二 內醯胺。 適當芳族二羧酸包括鄰苯二甲酸、異苯二甲酸(I)、對 苯二甲酸(Τ)和萘二羧酸(Ν)。 適當聚醯胺的例子有,如,PA-4.6、ΡΑ-6.6、ΡΑ-hXD.6、PA-PXD.6、PA-h-PXD.6、P A - MXD . 6、P A - 4 · Ν、 PA-6.T、PA-9.T、PA-12.T、PA-MXD.T、PA-h-MXD.T、PA- (8) (8)200302241 MPMA.T、PA-6、PA-hXD.12、PA-MXD.12 和 PA-PXD.12。 適當共聚醯胺的例子有,如,?八-4.6/6、?人-4.6/6.6、?八-4.6/4.12、PA-4.6/4.16、PA-4.65/4.T、PA-4.6/4.CHDA、PA-6.6/6.T、PA-6/6.T、PA-11/6.T、PA-12/6.T、PA-4.T/6.T、 PA-6.T/6.I、PA-6.T/6.CHDA、PA-6/AMB。適當三聚醯胺的 例子有,如,PA-4.6/6.T、PA-4.6/4.T/4.I、PA-6.6/6.T/6.I 和 PA-T/6.6/6。 本發明之方法可以有利地用於聚醯胺,其於SSPC條 件下的褪色敏感度有限。SSPC法的後縮合時間縮短情況 可經最適化且聚醯胺不易褪色。適當聚醯胺的例子是聚醯 胺-6和聚醯胺-1 2。 此方法可以有利地用於熔點低的聚醯胺。已發現 SSPC可於較低溫度進行並於相同時間達到相同的分子量 提高效果,且聚醯胺顆粒發黏的風險降低。熔點低的聚醯 胺例有PA-6、PA-12、PA-11及它們的共聚醯胺。這些聚 醯胺通常熔點低於約250°C,以低於230 °C爲佳。較佳情 況中,此聚醯胺是PA-6,這是因爲根據本發明之SSPC法 可減少因聚醯胺的去聚合反應(當S SPC法於較低溫度進行 時,此效應會增強)而形成的己內醯胺單體量之故。 另一特點中,本發明特別係關於於露點低的SSPC條 件下會黃化的聚醯胺。這樣的聚醯胺例有聚醯胺-4.6、聚 醯肢-6 · 6、半方族聚醯胺和這些聚醯胺的共聚物。更特別 地,本發明係關於熔點高的聚醯胺,即,熔點高於260°C ’特別是高於280°C者。這樣的聚醯胺例有聚醯胺_4.6及 (9) (9)200302241 其共聚物、聚醯胺-6.6和半芳族聚醯胺之共聚物,包括 PA-4.6/4.16、PA-4.6/4.T、PA-4.6/4.CHDA、PA-6.6/6.T、 PA-6/6.T、PA-11/6.T、PA-12/6.T、ΡΑ-4·Τ/6.Τ、PA-6.T/6.I 和 PA-6.丁/6.CHDA。 相較於已知之於短產製時間得到高分子量聚醯胺的 SSPC法及相較於在相同溫度進行的已知方法,與前述聚 醯胺有關之根據本發明之方法的優點在於能夠在更短的產 製時間和有限褪色情況內,得到這樣高分子量聚醯胺。 聚醯胺的褪色度測定如,測定黃化指數(YI)。一種測 定黃化指數的方法述於"Yellowness-index of plastics (塑料 的黃化指數)"ASTM D 1 925 1 977。 本發明特別係關於一種聚醯胺選自聚醯胺-4.6和其共 聚物的方法。更特別地,本發明係關於以丨,4-二胺基丁烷 、己二酸和選用的〇至50%其他單體(特別是具超過20% 其他單體)爲基礎的聚醯胺。聚醯胺-4.6熔點約290 °C,對 於在SS PC條件下之黃化非常敏感。聚醯胺-4.6與對苯二 甲酸的共聚物熔點通常較高,甚至會於SSPC條件下黃化 。本發明之方法(其中聚醯胺以1,4-二肢基丁烷、己二酸 和選用的0至5 0 %其他單體爲基礎)的優點在於:相較於 已知之用於相同聚醯胺的方法,可於實質上較短的後聚合 反應時間內得到高分子量聚醯胺聚合物,且聚合物的褪色 情況限制於可被接受的低範圍。在特別的環境下,甚至於 能夠得到基本上白色的聚醯胺且同時實質上縮短後聚合反 應時間。基本上白色的聚醯胺被視爲黃化指數等於或低於 -14- (10) (10)200302241 1 0的聚醯胺。 根據本發明之包含該兩個步驟(a)和(b)的此固態後縮 合法的效能在於可於較短的產製時間得到分子量提高的聚 醯胺。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增進此效能,其中,Tdu.i比 Tded高至少10。(:,以比Tdew-2高至少2(TC爲佳,比TdeW-2 高至少30°C更佳,Tdwi比Td…2高至少50°c又更佳,此 更能縮短產製時間。 本發明之方法中,步驟(b)中的氣體環境以露點至多 2 0 C爲f±i °此優點在於黏度提局速率進一'步增進及後縮合 時間可縮短。較佳情況中,Tdew.2不高於o°c,這是因爲露 點這樣低的氣體環境更有助於後縮合速率。更佳情況中, 步驟(b)中的氣體環境由無水氮構成。此氣體環境包含低 於10%氮以外且露點至多〇°C的惰性氣體環境。步驟(b)中 的這樣的氣體環境的優點在於聚醯胺黏度的提高速率進一 步提高’及後縮合反應所須時間較短。另一有利的方式是 使步驟(b)的氣體環境循環使用以節省氮和能量花費。最 佳情況中,步驟(b)中的氣體環境的Th.2是至-30°C。 其優點在於得到最適合的後縮合速率及限制聚醯胺褪色且 可以分子篩調整露點溫度。 本發明的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至少30°C。其優 點在於可得到黃化程度(若有的話)降低的高分子量聚醯胺 。更佳情況中,至少50°C,此得到分子量提高且黃 化程度(若有的話)降低的聚醯胺。更佳情況中,至少 70 °C。這樣的氣體環境的優點在於聚醯胺在步驟(a)中不 (11) (11)200302241 會有任何褪色情況。這樣的氣體環境的熱容高,藉此有助 於聚醯胺藉由氣流之非常有效的加熱,以氮爲基礎時,氮 消耗低。例如,可以使用乾熱水蒸汽。比受限於步 驟a中所用氣體環境壓力和溫度。 本發明之方法於提高溫度實施,此溫度低於聚醯胺熔 點。此方法中,步驟(a)和步驟(b)中的氣體環境溫度介於 低於聚醯胺聚合物熔點的20°C和1 00°C之間,其優點在於 聚合物顆粒不會發黏,聚醯胺沒有明顯分解情況,後縮合 反應仍以可被接受的速率進行。 本發明的更佳實施例是一種方法,其中,步驟(a)的 氣體環境溫度是Tg…1,步驟(b)的氣體環境溫度是Tgas-2, 氣體環境溫度Tgas.i比Tgas」高出至少10°C。其優點在於在 步驟(b)中的褪色(若有的話)程度降低。另一優點在於步驟 (a)中的氣體環境可用以加熱聚醯胺並可降低能量花費。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中,可區分爲3種典型黏度:聚醯 胺施以本發明之SSPC法之前的黏度,將此黏度稱爲初黏 度並以黏度値V N。表不;步驟(a)終點時的聚釀fl女黏度’ 將此黏度稱爲中間黏度並以黏度値VNw表示;SSPC法的 步驟(b)終點時的聚醯胺黏度,將此黏度稱爲終黏度’並 以黏度値VNend表示。 本發明之方法中的聚醯胺以初黏度値VN。至多100毫 升/克爲佳,此使得SSPC法所須時間降低幅度較大。更 佳情況中,VN。至多50毫升/克,甚至於至多25毫升/ 克,這是因爲此使得SSPC法時間更爲縮短。 (12) (12)200302241 聚醯胺於步驟(a)終了時的中間黏度値VNint和聚醯胺 聚合物於步驟(b)終了時的終黏度値VNend使得VNint至多 90% VN^d時,得以有利地進行本發明之方法,此處的黏度 値係根據ISO 307方法測定。這樣的方法的優點在於達到 所欲終黏度的總後縮合時間所須更爲降低。更佳情況中, VNint至多80%VNe“,VNint至多70%VNend又更佳,此使得 後縮合時間更爲降低。VNint以至少30% VN end爲佳,至少 50%VNe“ 更佳。 本發明之方法的較佳實施方式中,聚醯胺經過步驟 (a)至中間黏度(黏度値 VNint)至少 70毫升/克(根據 IS 0 3 07方法測定)之後進行步驟(b)。已發現到,聚醯胺對 於黃化敏感時’一旦所得聚醯胺的VNint至少70毫升/克 ,聚醯胺對顏色變化較不敏感。VNut至少100毫升/克 更佳’至少1 30毫升/克又更佳。其優點在於聚醯胺對於 進一步顏色變化較不敏感。VNiru以至多180毫升/克爲 佳,至多150毫升/克更佳。 本發明之方法可用於純聚醯胺。其亦可用於聚醯胺摻 合物和聚醯胺,其包含至少一種添加劑選自塡料、強化劑 、阻燃劑、著色劑和安定劑。此處,聚醯胺先與添加劑混 合’之後進行本發明之SSPC法。一個優點在於可於聚醯 胺黏度仍低時混合’其使得混合可於較溫和條件下進行( 相較於聚醯胺於SSPC法之後與添加劑之混合),且聚合物 比較不會分解。另一優點在於包含至少一種添加劑的聚醯 胺混合物可含較尚添加劑量。此添加劑以塡料或強化劑爲 -17- (13) (13)200302241 佳。另一優點在於磨蝕敏感性添加劑比較不會分解。本發 明因此係關於添加劑爲磨鈾敏感性添加劑的方法。磨鈾敏 感性添加劑的一個例子是玻璃纖維。 參考下列實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施方式】 方法 黃化指數 ^ 約25克聚醯胺樣品冷凍硏磨成平均顆粒尺寸小於2 毫米的顆粒並引至具扁平透明底部的圓筒形玻璃容器(直 徑 4 公分)中。根據 MYellowness-index of plastics (塑料的 黃化指數)",ASTM D 1925 1 977測定黃化指數。將玻璃底 部置於M i η ο 11 a C h r 〇 m a C R - 2 1 0色度計前方以測定L、a和 b 値。黃化指數(YI)計算如下·· YI=l〇〇*(〇.72*a+1.79*b)。 黏度値 _ 聚醯胺樣品冷凍硏磨成平均顆粒尺寸小於2毫米的果頁 粒。硏磨之後,聚醯胺於105 °C真空中乾燥16小時。根 據IS0 3 07,以0.5克經硏磨的聚醯胺於100毫升含水甲酸
(90.0質量/質量%,密度D20/4 1,2040克/毫升)於25°C 測得黏度値。 初黏度低的聚醯胺(如:VN。低於50毫升/克者)須於 較低溫度(如:45 °C )於真空中乾燥3小時,以免過早後,縮 合。 -18- (14) 200302241 熔解溫度 自至少約2 0克之經冷凍硏磨的聚醯胺樣品取得約3 - 5 毫克聚醯胺樣品。根據ASTM D34 1 7-97/D34 1 8-97測定熔 解溫度,此處,第一個加熱曲線的DSC加熱速率是l〇°C /分鐘。測定期間內,D S C樣品應處於一般環境下,即, 在測量期間內,使其蒸發揮發性組份,如:後縮合反應形 成的水。 · 實驗I :聚醯胺預聚物I之製備 根據專利案EP 0 254 367實例1製得聚醯胺- 4.6預聚 物和其壓縮粉末粒。預聚物特性與所指出實例中所述者相 同。預聚物的黏度値VN約1 1毫升/克,峰熔解溫度約 290C ’黃化指數是2.4。水含量是6重量%。
於230°C的SSPC法 比較實驗A 實例I的聚醯胺- 4·6預聚物粉末粒於20°C引至40公 分長的B反應25中’使得九粒:¾¾滿管達2 5公分。此管反 應器配備熱偶(位於管中央)。九粒暴於露點72°c的氮氣環 境中。總氣流維持於34.6千莫耳/(平方米·小時),壓力 是1巴。氣體環境和反應器壁溫度維持於2 3 0 °C,使得平 衡九粒溫度是2 3 0 °C。自反應器中的九粒溫度比氣體環境 和反應器溫度低30°C時開始測定SSPC時間。於規則的時 -19- (15) (15)200302241 間間隔,將10克密實的九粒移至1升玻璃容器中’藉此 自反應器頂端取出樣品,使容器内和環繞樣品的環境維持 惰性。方法終了之後,玻璃容器灌入室溫氮氣流。藉此, 確保聚醯胺於5分鐘內卻至低於50°c。SSPC期間內於規 則時間間隔取出樣品,測定樣品的黏度値和黃化指數。測 定20小時SSPC之後的VN和YI及VN=160毫升/克所須 時間及此時的YI。其結果示於附表I。 比較實驗B :無水氮氣 類似於比較例A,實驗I的聚_胺-4.6預聚物之密實 的粉末九粒引至管反應器中至類似充塡高度。九粒暴於氮 氣流,露點-6 0 °C,氣體環境溫度是2 3 0 °C。流率維持於 3 4.6千莫耳/(平方米·小時)。測定規則時間間隔取的的 樣品之黏度値和黃化指數。測定20小時SSPC之後的VN 和YI及V N = 1 6 0毫升/克所須時間及此時的γ I。其結果 示於附表I。 比較實驗C :熱水蒸汽 類似於比較例A,實驗I的聚醯胺_ 4 · 6預聚物之密實 的粉末九粒引至管反應器中至類似充塡高度。九粒暴於水 蒸氣流,氣體環境溫度是2 3 0 °C。流率維持於2 8.4千莫耳 /(平方米·小時)。測定規則時間間隔取的的樣品之黏度 値和黃化指數。測定20小時SSPC之後的VN和YI及 VN= 160毫升/克所須時間及此時的γ;[。其結果示於附表 -20- (16) (16)200302241
實例I 實驗I的聚醯胺-4 · 6預聚物如同比較實驗A地引至管 反應器中並暴於露點72 °C的氮氣環境10小時,氣體環境 溫度是230°C,藉此使氣體環境以34.6千莫耳/(平方米 •小時)覆住密實粉末。1 〇小時之後,環繞聚醯胺的氣體 環境中引入露點-6 0 °C氮氣並使氣體溫度和氣體流率維持 相同。 於規則時間間隔測定黏度値和黃化指數。測定2 0小 時SSPC之後的VN和YI及VN=160毫升/克所須時間及 此時的YI。其結果示於附表I。
實例II 實驗I的聚醯胺-4.6預聚物如同比較實驗A地引至管 反應器中並暴於2 3 0 °C的水蒸汽氣體環境1 〇小時,藉此 使氣體環境以28.4千莫耳/(平方米·小時)覆住粉末。10 小時之後,環繞聚醯胺的氣體環境中引入露點-60 °C氮氣 環境中,氣體溫度是230°C,流率是34.6千莫耳/(平方 米·小時)。於規則時間間隔測定黏度値和黃化指數。測 定20小時SSPC之後的VN和YI及VN=160毫升/克所須 時間及此時的YI。其結果示於附表I。 -21 - (17〉 200302241 附表I : 23 0°C SSPC法結果 SSPC結果 比較實 驗A 比較實 驗B 比較實 驗C 實例I 實例II 氣體環境 Tdew.l(°C ) 7 2〇C -60°C 100°C 7 2〇C 100°C 形成T d w 2的時間 (小時)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10 10 T d e w - 2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60°C -6(TC 20小時SSPC之後的 結果 VN(毫升/克) 153 153 145 170 170 YI 2 44 2 10 10 達到 VN二160毫升/ 克所須時間(小時) 22 22 26 16 16 此時的YI 2 44 2 7 6
243 〇C SSPC 法 實驗III和比較實驗D和E中,重複實例I和比較實 驗A和B的SSPC法,但SSPC法溫度改爲243 °C。氣體 環境和反應器壁溫度維持於243 °C。此方法期間內,於規 則時間間隔測定黏度値。測定1 5小時SSPC之後的VN和 -22- (18) 200302241 YI及V N = 1 8 5毫升/克所須時間及此時的ΥI。其結果示 於附表II。 附表II : 243 °C SSPC法結果 SSPC結果 比較實驗D 比較實驗E 實例III 氣體環境 T d e vv - 1 ( C ) 7 2〇C •60〇C 7 2〇C 形成Thw」的時間(小時) 不適用 不適用 10 T d e w - 2 不適用 不適用 -6CTC 15小時 SSPC之後的結 果 VN(毫升/克) 185 201 209 YI 3 41 6 達到VN=185毫升/克所 須時間(小時) 15 13 12 此時的YI 3 40 4
217°C SSPC 法 實驗IV和比較實驗F和G中,重複實例I和比較實 驗A和B的SSPC法,但SSPC法溫度改爲217°C。氣體 環境和反應器壁溫度維持於2 1 7 °C。此方法期間內,於規 -23- (19) (19)200302241 則時間間隔測定黏度値。測定24小時SSPC之後的VN和 YI及VN=133毫升/克所須時間及此時的YI。其結果示 於附表III。 附表111 : 2 1 7 °C S S P C法結果 SSPC結果 比較實驗F 比較實驗G 實例IV 氣體環境 Tdew-l(〇C ) 7 2°C -60°C 7 2〇C 形成Tdw.2的時間(小時) 不適用 不適用 10 X d e w - 2 不適用 不適用 -60°C 24小時SSPC之後的結 果 VN(毫升/克) 119 121 139 YI 2.5 35 11 達到 VN=133毫升/克 所須時間(小時) 31 32 24 此時的YI ------ 2.6 37 9 附表I-in的結果顯不,隨著sspc法實施溫度的提高 ί寸到问为子里聚醯胺聚合物所須時間較短。結果亦顯示 SSPC法於單一热體環境中進行(如:比較實驗A_G的情 (20) 200302241 況,S S P C法以單一步驟進行),氣體環境的露點對於以單 一步驟SSPC法於某些溫度某段SSPC時間之後所得聚合 物的黏度的影響很小。但對於這些聚合物的黃化影響極大
實例I- II相較於比較實驗A - C,類似地,實例πI相 較於比較實驗D-E,及實例IV相較於比較實驗F-G,顯示 :相較於相同溫度進行的1步驟SSPC法,2步驟法(步驟 1的露點高於步驟2的露點)以相同SSPC時間得到黏度較 高的聚合物或者以較短的SSPC時間達到相同黏度程度。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2步驟法黃化程度有限。實例I和π 、III和IV分別相較於相對應的比較實驗b、E和G(僅使 用露點爲-6 0 °C的一種氣體環境),顯示根據本發明之2步 驟法得到黃化指數低得多的聚合物,即使後縮合反應進行 至黏度實質上高於單步驟所得者時亦然。
-25-

Claims (1)

  1. (1) (1)200302241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增商聚醯胺分子量的方法,係經由固態後縮合 法,藉由使固態聚醯胺預聚物於提高之溫度中暴於惰性氣 體環境中而達到,其特徵在於此方法包含步驟(a)聚醯胺 處於露點T d".!的氣體環境中,和之後的步驟(b)聚醯胺處 於露點T cu W . 2的氣體環境中,此處的T d e W · 1高於T d e w -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聚醯胺是聚醯 胺-6或聚醯胺-1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聚醯胺熔解溫 度爲至少260°C。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方法,其中聚醯胺選自聚 醯胺-4.6、其共聚物、聚醯胺_6.6和其共聚物。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何一項之方法,其 中 T d e V/ - 1 仁匕 T d e w - 2 局 J ^ 少 1 0 °C 。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何一項之方法,其 中Tdew-2爲至多20°C。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何一項之方法,其 中Tdew.2爲至多30°C。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何一項之方法,其 中步驟U)和步驟(b)的氣體環境溫度比聚醯胺聚合物熔點 低 2(TC 至 100°C。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何一項之方法,其 中步驟(a)的氣體環境溫度是Tgas·!,步驟(b)的氣體環境溫 度是 T g a s · 2 ’ T g a S · !比 T g a S · 2 高至少 1 〇。〇。 -26- (2) 200302241 1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何一項之方法’ 其中聚醯胺的初黏度値VN。至多100毫升/克。 1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至4項中任何一項之方法’ 其中步驟(a)終了時的聚醯胺中間黏度値VNi和聚醯胺聚 合物於步驟(b)終了時的終黏度値VNe“使得VNh”爲至多 90%VNend ^此處的黏度値係根據ISO307測定。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何一項之方法’ 其中聚醯胺經過步驟U)至中間黏度(黏度値 VNw)爲至少 70毫升/克(根據IS0 307測定)之後進行步驟(b)。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何一項之方法’ 其中聚醯胺包含至少一種添加劑選自塡料、強化劑、阻燃 劑、著色劑和安定劑。
    -27- 200302241 陸、(一)、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_圖 (二)、本代表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
    柒、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
TW92101131A 2002-01-25 2003-01-20 Solid-state post-condensation process for increas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 polyamide TW20030224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2075325A EP1331236A1 (en) 2002-01-25 2002-01-25 Solid-state post-condensation process for increas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 polyamid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302241A true TW200302241A (en) 2003-08-01

Family

ID=8185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2101131A TW200302241A (en) 2002-01-25 2003-01-20 Solid-state post-condensation process for increas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 polyamid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767782B2 (zh)
EP (2) EP1331236A1 (zh)
JP (1) JP2005515282A (zh)
KR (1) KR20040086291A (zh)
CN (1) CN100351285C (zh)
TW (1) TW200302241A (zh)
WO (1) WO20030623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06991A1 (ja) * 2002-07-12 2004-01-22 Kuraray Co., Ltd. 多孔質膜
CN101305051B (zh) * 2005-11-10 2013-01-02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阻燃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
BRPI0707534A2 (pt) * 2006-02-08 2011-05-03 Dsm Ip Assests Bv processo para aumentar o peso molecular de uma poliamida
US9321888B2 (en) 2011-07-01 2016-04-26 Dsm Ip Assets B.V. Branched polyamide
FR2984332B1 (fr) * 2011-12-15 2015-12-11 Rhodia Operations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granules de polyamide et utilisations
EP2671902B1 (de) 2012-06-05 2018-01-03 Polymetrix AG Polyamid-konditionierung
CA2914346A1 (en) 2013-06-05 2014-12-11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Cap with band deployment features
JP6223154B2 (ja) * 2013-11-29 2017-11-01 ロッテ アドバンスト マテリアルズ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ポリアミド樹脂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50135737A (ko) * 2014-05-23 2015-12-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공중합 폴리아미드 수지,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FI20165672A (fi) * 2016-09-08 2018-03-09 Neste Oyj Polyamideja ja menetelmä niiden valmistamiseksi
EP3841146A1 (en) 2018-10-26 2021-06-30 DSM IP Assets B.V. Polyester powders and the use thereof i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process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1171A (en) * 1971-07-01 1974-06-28 Du Pont Continuous,solid-phase polymerization of polyamide granules
CH686308A5 (de) * 1994-02-09 1996-02-29 Schweizerische Viscose Verfahren zum Nachkondensieren von Polyamid 6.6.
US5699515A (en) 1995-01-23 1997-12-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Backoff scheme for access collision on a local area network
DE19510698C3 (de) * 1995-03-14 2003-02-27 Inventa Fischer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amiden
CN1081650C (zh) * 1995-12-27 2002-03-27 罗纳-普朗克·维斯科苏希公司 缩聚物,尤其是聚酰胺6,6后冷凝的方法
US5955569A (en) * 1996-11-27 1999-09-21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for solid phase polymerization
DE60217348T2 (de) * 2001-07-09 2007-06-21 Dsm Ip Assets B.V.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n aus homopolyamid-4,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767782B2 (en) 2010-08-03
CN1622967A (zh) 2005-06-01
CN100351285C (zh) 2007-11-28
WO2003062302A1 (en) 2003-07-31
EP1331236A1 (en) 2003-07-30
KR20040086291A (ko) 2004-10-08
JP2005515282A (ja) 2005-05-26
EP1468037A1 (en) 2004-10-20
US20050119444A1 (en) 2005-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16674B2 (ja) 固相重合方法
JP5174143B2 (ja)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Vouyiouka et al. 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
KR101672066B1 (ko) 락탐 및 디아민과 디카르복실산의 염으로부터 코폴리아미드의 연속 제조 방법
JP5542667B2 (ja) ポリアミドの製造方法
JPH0241318A (ja) トリアミン分を減少させた部分芳香族コポリアミド
JP2845567B2 (ja) カプロラクタム及びジアミンとジカルボン酸の塩からコポリアミドを連続的に製造する方法
JPH01135834A (ja) 透明なポリアミドと、その製造方法
TW200302241A (en) Solid-state post-condensation process for increas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 polyamide
JP2012520913A (ja) ポリアミド製造方法
WO2014135625A1 (en) Preparation of polyamides by hydrolytic polymerization, postpolymerization and subsequent extraction
KR20140051920A (ko) 상이한 블럭들을 가진 분지형 폴리아마이드
KR20170008805A (ko) 니더에서의 가수분해성 중합 및 후속 처리에 의한 폴리아미드의 제조
JP2001514281A (ja) ポリアミドの調製方法
KR20150114481A (ko) 폴리아미드의 제조 방법
KR870001411B1 (ko) 폴리테트라메틸렌 아디프아미드의 제조방법
KR101820188B1 (ko) 가공-안정성 폴리아미드의 제조 방법
JP3347545B2 (ja) ランダム共重合ポリアミド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法
US9840587B2 (en) Polyamide production method
JP2016509118A (ja) ポリアミドの加水分解重合および多段抽出による製造
TW201030024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lubricated thermoplastic polymer
EP0207539B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ylon 4,6
MX2008004948A (en) Polyamides formed from meta-xylylenediamine and adipic acid and having an amino end group content of less than 15 mmol/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