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笔记本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环形夹机构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立体图;
图3是与图2类似的立体图,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4是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机构的连接片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机构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底部立体图;
图7是与图6类似的立体图,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8A是机构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局部立体图,其中壳体、控制柄和环部件的一部分被除去,以显示内部结构;
图8B是图8A的机构的侧视图,其中控制柄铰接销被除去;
图8C是沿着图8B的线8C-8C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9A是与图8A类似的立体图,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9B是其侧视图,其中控制柄铰接销被除去;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A是图10的机构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局部纵向横截面图,其中铰接板和环部被除去;
图11B是与图11A类似的横截面图,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A是机构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局部纵向横截面图,其中铰接板和环部被除去,
图13B是与图13A类似的横截面图,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机构的移动杆的底部立体图;
图16A是图14的机构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立体图,其中一部分壳体被切开并且一个环部被除去以显示内部结构;
图16B是其放大局部侧视图;
图17A是与图16A类似的立体图,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17B是其放大局部侧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机构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立体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图20的机构处于闭合锁紧位置的立体图,其中一部分壳体和环的第一环部被除去以显示内部结构;
图22是机构的放大局部纵向横截面图,其中铰接板和环部被除去;
图23是与图21类似的示意图,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24是与图22类似的横截面图,机构处于打开位置;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在所有附图中,对应的标号表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并且具体是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用于保持活页纸(未示出)的环形夹机构大体上由标号1表示。机构1显示为安装在笔记本(笔记本大体上由标号5表示)的脊3上,笔记本具有铰接地安装到脊3上的封面7和封底9。封面7和封底9移动以有选择地盖住或露出保持的纸页。但是,安装在除笔记本之外的表面上的环形夹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
如图2和3所示,机构1包括细长板11,也称作壳体,它支撑着三个环13(图2)。控制柄(广义地,“致动器”)15可枢转地安装在壳体11的第一纵向端,以便在闭合位置(图2)与打开位置(图3)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时,活页纸保持在环上,在打开位置时,可以增加或取出纸页(未示出),以下将更加详细地描述。控制柄15也是可移动的,以便将环13锁紧在闭合位置,以下将更加详细地描述。在所示机构1中,壳体11的第二纵向端没有致动控制柄。但应理解的是,在壳体两端都有致动控制柄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而且,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可以使用除控制柄之外的致动器(例如,推钮)。具有大于或小于三个的不同数目的环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夹机构可以与除笔记本之外的支撑结构一起使用。
如图4和8C所示,壳体11成细长矩形形状,并具有一个均匀的、大体上成弧形突起的横截面,其中心处具有一个平顶部17。两个开口19a和19b设置在平顶部17上,用于接收和安装能够将机构1固定到笔记本5上的第一和第二安装柱21a、21b(图1)。壳体11也具有一纵轴线23、两个大体上相对的纵向边缘、以及两个相对的横向端,其中第一端(控制柄15安装在其上)大体上是敞开的。弯折底边25沿着两个纵向边缘形成,六个孔27(在此只有3个可见)沿着纵向边缘形成在弯折底边25上,以接受穿过弯折底边的环13。具有包括非规则形状的其它形状的壳体或者与笔记本或文件夹成一体的壳体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
壳体11支撑两个大体上相同的铰接板29a、29b,以使它们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枢转运动,以下将详细描述。每一铰接板29a、29b为一薄的细长片,其具有内外纵向边缘以及两个纵向端部。三对对齐的槽口31形成在铰接板29a、29b的内边缘上,对应的定位槽口33沿着外纵向边缘形成,它们的用途将在以下描述。
还是参照图4,每一环13的两个环部件35安装在两个相对的铰接板29a、29b之一的底侧。在操作过程中,环部件35可相对铰接板29a、29b在闭合位置(图1和2)以及打开位置(图3)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每个环部件形成连续、“D”型闭合回路以保持活页纸,在打开位置,每一环部件形成不连续的打开回路,以增加或取出纸页。环部件35由诸如不锈钢的合适材料制成的现有圆柱形杆形成。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环部件或当闭合时形成不同形状(例如,随后实施例所示圆形回路)的环部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尽管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两个环部件35均可移动,但是具有其中一个环部件可动、另一环部件不可动的环的机构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例如,每个环的环部件中仅有一个安装在铰接板上,而另一个例如安装在壳体上的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结构37控制铰接板29a、29b的枢转运动,枢转运动使得环部件35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它也操作以便当环部件35在闭合位置时将它们锁紧在一起。控制结构37包括致动控制柄15、中间连接器39、细长移动杆41、和三个连接片43,所有这些都可相对壳体11移动。具有多余或少余三个连接片的机构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
致动控制柄15设置在壳体11的第一敞开纵向端。它包括从窄本体55延伸的增大头部53,这有助于抓握并给致动控制柄15施加力。增大头部53可以与控制柄本体成一体或者单独地安装到其上。具有不同于所示控制柄的机构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中间连接器39位于控制柄15与移动杆41之间,并且是细长的梁形状。中间连接器39一端大体上比另一端宽,窄端包括一个从其突出的增大头部59。形成在中间连接器39上的细长狭槽61使中间连接器在接收穿过狭槽61的第一安装柱21a时可以移动。移动杆41大体上沿着壳体11纵向并与壳体的纵向轴线23平行地远离连接器39延伸。移动杆41大体上是扁平、细长的,其一端向下弯曲以形成具有狭槽65的肩部63,狭槽65沿着移动杆的纵向是细长的。三组止动部69和71沿着移动杆41均匀地分布,使每个止动部的一部分形成在移动杆41的相对纵向侧。止动部69和71可以通过向下冲压和折叠移动杆的一部分而形成(在图中仅有在移动杆41一侧上的止动部的一部分是可见的)。
螺旋扭簧或杆簧45紧邻控制柄15设置,并且与控制结构37相互作用,以便在环部件35闭合时推动控制结构到锁定位置。在所示实施例中,扭簧45包括螺旋本体47和两个自由端49和51。以下将详细描述它们与控制结构的相互作用。三个连接片43在沿着机构1邻近环部件35的相应对的位置均匀地间隔开。更好地如图5所示,每个连接片43具有相对于连接片成一角度从连接片顶部中心(如所示在线75处)突出的舌部73。舌部73的上部外周缘77大体上是直的和平的。一对定位臂79从连接片43相对侧侧向向外延伸。垂悬部81和两个突出部83从连接片43下部中心悬垂下来。垂悬部81位于两个突出部83之间,并且包括沿着与舌部73延伸方向大体上相反的方向从垂悬部向外倾斜的阻挡部85。阻挡部85比垂悬部81宽,其原因将在随后描述。
参照组装形式的环形夹机构1,尤其是图6和7,壳体11松动地支撑着平行布置的铰接板29a、29b,使得每个铰接板的外纵向边缘被接收在壳体11的对应弯折底边25中。每个铰接板29a、29b的内纵向边缘相互配合并且形成铰链87。在这种布置中,当铰接板29a、29b绕铰链87枢转时,外纵向边缘可在弯折底边25中自由移动。当铰接板29a、29b枢转以闭合环13时(闭合位置),铰链向下移动(即,如图6所示远离壳体11),当铰接板29a、29b枢转以打开环13时(打开位置),铰链向上移动(即,如图7所示朝向壳体11)。在所示机构1中,壳体11提供小弹力以偏压铰接板29a、29b,从而远离铰接板的共面位置枢转(即,朝向闭合位置或打开位置枢转)。但是,由壳体11提供的偏压力大体上比现有环形夹机构上的小。优选地,壳体11提供的力可以与静止支撑铰接板29a、29b一样小的力。
现在参照图8A和8B,可以看到控制柄15通过穿过控制柄的孔91和壳体的孔92(孔91和92显示在图4中)的铰接销89可枢转地安装在壳体11的第一纵向端处于易于接近的位置,以便抓握增大头部53并枢转控制柄15。中间连接器的宽端在控制柄通过销89安装在壳体11上的位置下方通过穿过控制柄15的孔96和连接器39的孔97(图4)的铰接销95可枢转地连接到控制柄15上。中间连接器39的窄端的增大头部59被接收在移动杆41的肩部63的狭槽65中,使得中间连接器39推靠移动杆的肩部,同时增大头部59可与肩部63的另一侧配合。这使得中间连接器39可相对于移动杆41自由地上下枢转,以及移动杆可以自由地上下移动而没有来自连接器的妨碍。中间连接器39中的细长狭槽61绕着第一安装柱设置,使得中间连接器可以纵向移动,同时接收穿过狭槽的第一安装柱。力因此在第一安装柱21a周围从控制柄15传递到移动杆41,同时沿着中间连接器39的中心线保持力的方向。因此,中间连接器39能够将力从控制柄15传递到移动杆41,使得给控制柄施加力产生移动杆的平移移动。应理解的是,如所示实施例中所示的控制柄的枢转运动使得操作员可以施加较小力就能够移动移动杆,而不需要通过推或拉直接平移移动杆,这样做也不需要移动杆从壳体突出。其中枢转控制柄直接连接到移动杆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
图8A和8B也显示了扭簧45相对于控制结构37的定位。如图所示,扭簧45通过穿过扭簧的螺旋本体47的铰接销89连接到壳体11,铰接销89也将控制柄15安装在壳体上。扭簧45的第一自由端49(图8B)与控制柄15配合,而第二自由端51(图8B)与壳体11和中间连接器39配合。因此,扭簧45定位成阻止控制结构37沿着趋于打开环部件35的方向的移动。具体地,扭簧45阻止控制柄15向外和向下的枢转运动(即,扭簧45的第一自由端49向着扭簧45的第二自由端51的运动),如以下将详细描述的,这将打开环部件35。
参照图8A-8C,每个连接片43(图中只有一个连接片被显示)设置在移动杆41与铰接板29a、29b之间,并且三个连接片43一起枢转地将移动杆支撑在铰接板上方,实际上可操作地将移动杆连接到铰接板上。每个连接片43的舌部73松动和枢转地被接收在移动杆的止动部69和71之间,使得舌部的棱角大体上朝向控制柄15。最好如图8B所示,止动部69和71被方向性地构造,以在操作过程中限制连接片43相对于动杆41的角向枢转运动。止动部69的棱角不同于止动部71的棱角,使得连接片43与移动杆41之间的最大相对角度在一个纵向方向比在相对纵向方向大(比较图8B和9B)。这将在以下详细描述。
参照图8C和连接片43的定位,每个连接片43的突出部83紧邻铰链87与两个铰接板29a、29b的上表面配合(图8A),同时悬垂部81穿过由对齐槽口31在铰链87处形成的开口99松动地装配。在这个位置,悬垂阻挡部85位于铰接板29a、29b下方。阻挡部85比对应的铰接板开口99大,因此可在操作过程中防止悬垂部81完全地从开口撤出。每个连接片43的定位臂79穿过铰接板29a、29b外边缘上的对应定位切口33。臂79被充分松动地接收在定位切口33中,以便不干涉连接片43的枢转运动。这有助于将连接片43安装到铰接板29a、29b上,并将连接片43设置成阻止翻转运动(例如,例如绕着垂直于壳体11的纵向轴线23的连接片43的垂直轴线24的运动)。因此,连接片43,因而移动杆41总是与铰接板29a、29b连接。悬垂部81和定位臂79与铰接板29a、29b的松动装配使得悬垂阻挡部85可以向着或者远离铰接板底侧移动,同时使连接片43相对于铰接板枢转。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当移动杆41纵向移动时,连接片43可相对于铰接板和壳体成角向移动地在铰接板29a、29b上枢转。更具体地,连接片43可绕着横过壳体11的纵向轴线23和连接片43的垂直轴线24每个的轴线枢转。
以下将参照图8A-9B描述机构1的操作以在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环部件35。如图8A-8C所示,当环部件35闭合时,机构1锁紧并且控制柄15处于直立位置,使铰接板29a、29b向下并远离壳体11的铰接。连接片43(仅显示一个)位于过中心位置上,大体上朝向控制柄15倾斜。最好如图8B所示,每个连接片43相对于壳体11的典型角度A1是大约95°到大约100°。突出部83牢固地与铰接板29a、29b配合并阻止铰接板的枢转运动。任何趋于打开环部件35的力被三个连接片43可靠地抵抗。
为了打开环部件35,操作员给控制柄15施加力并使向外和向下逐渐地枢转。这将扭簧45的第一自由端49向着第二自由端51移动(压缩扭簧),并且推动中间连接器39和移动杆41远离具有控制柄15的壳体11端部。移动杆的移动同时并且枢转地开始将连接片43从它们的过中心位置通过大体上垂直的位置移到远离控制柄15倾斜的位置。每个连接片舌部73的预定棱角防止连接片43被阻止在垂直位置,而很少或不趋于移离该位置。在该初始打开操作过程中,扭簧45阻止控制柄15的枢转运动。因此,如果控制柄15在打开环部件35之前被释放,扭簧45立即推动控制柄15返回到直立位置,将中间连接器39、移动杆41和连接片43拉回到锁紧位置(图8B)。
当操作员继续枢转控制柄15时,移动杆41继续远离控制柄移动,并且进一步大体上远离控制柄15枢转每个连接片43。连接片43的枢转运动将每个连接片43的阻挡部85设置在与铰接板29a、29b的底面配合的位置。因此,当连接片43枢转时,它们向上拉动铰接板29a、29b并通过铰接板的共面位置,打开环部件35(图9A和9B)。在打开位置,连接片43相对于壳体11的典型角度A5是大约30°到大约45°(图9B)。铰接板29a、29b处于向上铰接的位置,并且在壳体11的弹力(夹紧力)作用下保持连接片43处于图9A和9B所示位置,克服扭簧45将控制柄15推到直立位置并趋于闭合环部件35(并且移动控制结构37到锁紧位置)的力。连接片43的过中心定位也有助于阻止扭簧45的推力。但这种阻碍较小,单独不足以阻止弹簧的推力。对扭簧推力的主要阻碍来自于壳体11。
为了闭合打开的环部件35并将机构1返回到锁紧位置,操作员可以向上和向内枢转控制柄15或者手动地将环部件35推到一起。枢转控制柄15使中间连接器39和移动杆41向着控制柄拉动。这对应地大体上返回地向着控制柄15枢转连接片43。连接片突出部83向下推在铰接板29a、29b上,使它们向下枢转并通过共面位置。铰接板29a、29b一通过共面位置(并且壳体弹力将它们完全向下偏压),环部件35闭合,扭簧45自动地推动控制柄15以向着其直立位置枢转。控制柄的移动将拉动移动杆41,移动杆41将连接片43枢转回到向着控制柄15的过中心位置,阻碍铰接板打开环部件35的枢转运动(图8A-8C)。每个连接片舌部73的预定棱角以及来自扭簧45的偏压防止在闭合和锁紧操作过程中连接片43被阻止在垂直位置,而很少或不趋于移离该位置。其连接片形成与这里所述和所示角度A1和A5不同的角度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夹机构1的几个优点非常明显。例如,扭簧45直接作用在控制柄15上,同时推动它以便将控制结构37移动到锁紧位置。更具体地,扭簧45大体上邻近控制柄15的枢转轴线安装、并且定位成推动控制柄枢转以移动控制结构37。因此,扭簧45利用了与枢转控制柄15相关的机械优点,以自动锁紧机构1。
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夹机构1的另一优点是扭簧45可利用用于安装控制柄15的铰接销89在紧邻控制柄的可操作位置安装在壳体11上。不需要附加部件将扭簧45容纳在机构中,这可以降低机构的制造成本。而且,机构1的部件不需要特别地形成以容纳扭簧45(例如,不需要在移动杆41或铰接板29a、29b上形成另外的开口)。这降低了制造成本。这些优点大体上适用于这里所述的每个实施例。
图10-11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夹机构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的机构以标号101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机构中与第一实施例机构1相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加上“100”表示。该实施例的机构101与第一实施例的机构1大体上类似,但是在环部件135被移动到闭合位置时,弹簧板144被用于(通过控制柄115)朝着锁定位置推动控制结构137。弹簧板144大体上是细长的金属扁平件,它被弯成大体L形状。其用途将变得明显的一个大体上隆起的沟槽沿着弹簧板144的宽度邻近弯曲部形成。第一和第二自由端146和148分别位于隆起沟槽相对侧并相对地成90°定向。
最好如图11A所示,弹簧板144通过铰接销189安装到壳体111上,铰接销189也将控制柄115安装在壳体上。弹簧板144的隆起沟槽被容纳在铰接销189上,并且弹簧板的第一自由端146与控制柄115配合,同时第二自由端148在平顶部117下与壳体111配合。趋于打开环部件的控制柄115的向外和向下枢转运动使弹簧板绕着铰接销189枢转,并将弹簧板的两个自由端146和148移动得更加靠近。这在弹簧板144中产生了趋于将控制柄115推回到完全直立的锁紧位置的张力,类似于由先前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扭簧45提供的推力。
图12-13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夹机构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的机构以标号201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机构中与第一实施例机构1相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加上“200”表示。该实施例的机构201同样与第一实施例的机构1大体上类似,但是在环部件235被移动到闭合位置时,橡胶弹簧250被用于(通过控制柄215)朝着锁定位置推动控制结构237。弹簧板250大体上是塑料或橡胶、或其它可弯曲弹性材料的实体。弹簧250的第一和第二自由端252和254分别相对地成90°定向,并且一个脊在两个端部252与254之间横过弹簧250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一个开口位于脊上,穿过橡胶弹簧250,其原因将随后描述。
如图13A所示,橡胶弹簧250通过穿过弹簧脊中的开口的铰接销289安装到壳体111上,铰接销289也将控制柄215安装在壳体上。橡胶弹簧250的第一自由端252在控制柄的移动杆侧与控制柄215配合,同时第二自由端254在平顶部217下与壳体211配合。如前述实施例一样,控制柄215的向外和向下枢转运动打开环部件235。这种枢转运动也使橡胶弹簧250绕着铰接销289枢转,压缩橡胶弹簧250的材料并将弹簧的两个自由端252和254移动得更加靠近。这在橡胶弹簧250中产生了趋于推动控制柄215以枢转并移动控制结构237回到锁紧位置的张力,这类似于先前描述的实施例的情形。应理解的是,橡胶弹簧250中的张力来自于将弹簧的两个自由端移动得更加靠近以及来自于压缩弹簧的材料。
图14-17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夹机构的第四实施例,该实施例的机构以标号301表示。第四实施例的机构中与第一实施例机构1相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加上“300”表示。如图14所示,该实施例的壳体311包括位于平顶部317上的两个另外开口318a,318b,分别从开口319a,319b处于相对向内的位置,用于接收和安装带槽的安装铆钉320a,320b到壳体311上,其目的将随后解释。在该实施例中,铰接板329a、329b包括沿着它们纵向内边缘的四对对齐的切口,三对切口由标号322表示,一对切口由标号326表示,每对切口的目的随后将变得明显。铰接板329a、329b的外边缘没有切口,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环313的环部件315安装在铰接板的上表面上。
该实施例的控制结构337也显示在图14中,并且与其它实施例相比进行了修改以包括三个阻挡元件328。此外,控制结构337的控制柄315大体上远离壳体311地弯曲并且包括闭合臂330和打开臂332。闭合臂330和打开臂332远离控制柄315地延伸并且大体上垂直相对。闭合臂330和打开臂332可以与控制柄315成一体或者可以单独地安装。其控制柄的形状不同于所示形状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还是如图14所示,中间连接器339位于控制柄315和移动杆341之间,并且显示为弯曲成细长矩形形状的金属丝。中间连接器339的一端339a是敞开的,而另一端包括由其延伸的比连接器本身窄的细长矩形延伸部338。移动杆341沿着壳体311纵向远离中间连接器339并且与壳体的纵向轴线323一致地延伸。移动杆341是相对扁平和细长的,并且包括在其一个纵向端的上表面上的沟槽340。两个细长开口342a和342b在移动杆341上的凹入位置形成。细长开口342a和342b可滑动地接收由其穿过的带槽的安装铆钉320a,320b。在制作移动杆341时在移动杆341的顶部形成装配台356。所示移动杆341通过注入模制工艺形成。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由不同工艺形成。
还是参照图14,螺旋扭簧358包括在该实施例中邻近控制柄315。扭簧358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扭簧45,但它朝向控制柄315的底部设置,靠近闭合和打开臂330和332并且朝向控制柄的一侧。它包括螺旋本体360和两个臂362和364,以下将详细描述它与控制结构337的相互作用。
参照图15,三个阻挡元件328可以沿着移动杆341的底部均匀间隔开。阻挡元件328与移动杆341形成一体,但也可以单独地形成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远离移动杆沟槽340的阻挡元件328的表面366是倾斜的,其原因随后将更加详细地描述。不同于所示阻挡元件形状的阻挡元件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
现在参照环形夹机构301的组装形式,尤其是图16A和16B所示,控制柄315通过穿过控制柄的孔391a和391b(图14,仅孔391b可见)以及壳体的孔392a和392b(还是图14,仅孔392b可见)的铰接销389a和389b(仅铰接销389b可见)枢转地安装在壳体311上。最好如图16B所示,铰接板329a、329b的指状部368装配在控制柄315的闭合臂330和打开臂332之间,同时中间连接器339的敞开端339a被接收在控制柄315的闭合臂330的孔396中。中间连接器339的延伸部338被接收在移动杆沟槽340中(图16A)。
参照图16A,带槽的安装铆钉320a,320b通过移动杆341的凹入狭槽342a和342b以及壳体平顶部上的另外开口318a和318b将移动杆341可滑动地连接到壳体311上。阻挡元件328朝向铰接板329a、329b,并且在邻近由切口322形成的开口和邻近环部件335的位置大体上与相互连接的铰接板的铰链387对齐。第一安装柱321a在靠近控制柄315的切口326形成的开口处穿过铰接板329a、329b以及中间连接器339。安装柱321a以及安装柱321b用于将机构301固定到文件夹(未示出)的封面上。
图16A和16B也显示了扭簧358相对于控制结构337的定位。如图所示,扭簧358通过穿过弹簧螺旋本体360的铰接销389b连接到壳体311上,铰接销389b也将控制柄315安装在壳体311上。扭簧358的第一自由端362与控制柄315的外侧配合,而第二自由端364与铰接板329b的底侧配合。扭簧358定向成阻止控制柄315趋于移动控制结构337以打开环部件335的运动。具体地,扭簧358阻止控制柄315的向外和向下运动(即,扭簧的第一自由端362逆时针远离第二自由端364的运动),以下将详细描述这种操作以打开环部件335。
以下将参照图16A-17B描述该实施例的机构301的操作。如同先前实施例一样,控制结构337在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选择性地移动环部件335。如图16A和16B所示,当环部件335处于闭合位置时,机构301锁紧并且阻挡元件328位于铰接板329a、329b与移动杆341之间,大体上与铰接板切口开口322不对齐。阻挡元件328与铰接板上表面以及移动杆341接触,有效地阻挡铰接板趋于打开环部件335的枢转运动。
为了将环部件335移动到图17A和17B所示打开位置,操作员使控制柄335向外和向下逐渐地枢转。这将向着控制柄335拉中间连接器339和移动杆341。阻挡元件328移离它们阻挡铰接板329a、329b枢转运动的位置、而与铰接板切口开口322对齐。扭簧358的第一自由端362随着控制柄315一起移动远离弹簧的第二自由端364(在弹簧中产生张力),而控制柄的打开臂332与铰接板329a、329b的底侧配合。在该初始打开操作过程中,扭簧358趋于阻止控制柄运动。因此,如果控制柄在打开环部件335之前(即,在铰接板向上枢转通过共面位置并克服壳体的弹力之前)被释放,扭簧358自动地推动控制柄315返回到直立位置,将中间连接器339、移动杆341和阻挡元件328拉回到锁紧位置(图16A和16B)。
当操作员继续枢转控制柄315时,打开臂332偏压铰接板329a、329b以便朝着壳体311向上枢转、并且通过铰接板的共面位置(克服将铰接板保持在闭合位置的壳体弹力)。铰接板切口开口322在对应的阻挡元件328上通过,并且环部件335打开。在打开位置,扭簧358仍然趋于推动控制柄315向上和向内枢转,以闭合环部件335并将移动杆341和阻挡元件328向着锁紧位置移动。尽管这种控制柄运动通过依靠壳体311的弹力被保持在它们的向上铰接位置的铰接板329a、329b被阻止。具体地,控制柄315的闭合臂320与铰接板329a、329b的指状部368配合,这阻止控制柄由于扭簧358导致的进一步枢转运动(图17B)。此外,每个阻挡元件328的一部分倾斜表面366在相应铰接板切口开口332处与一部分铰接板329a、329b摩擦配合,有助于阻止控制柄的进一步枢转运动(图17B)。
为了闭合环部件335并将机构301返回到锁紧位置(图16A和16B),操作员可以向上和向内枢转控制柄315或者手动地将环部件335推到一起。任何动作需要克服保持环部件打开的壳体311的弹力。如果操作员枢转控制柄315,闭合臂330与铰接板329a、329b的上表面配合并使它们向下、通过共面位置、并且在阻挡元件328上枢转。铰接板329a、329b一通过共面位置并且阻挡元件328的倾斜表面366穿过切口开口322的前边缘,扭簧358立即紧缩并自动地推动控制柄315朝着其直立位置枢转。这推动移动杆341和阻挡元件328远离控制柄315回到锁紧位置。类似地,如果环部件335被手动地推到一起,铰接板329a、329b直接向下枢转通过共面位置,向下推动闭合臂332并在对应阻挡元件328上移动切口开口332。扭簧358立即紧缩并自动地推动控制柄315朝着其直立位置枢转,推动移动杆341和阻挡元件328回到锁紧位置。
图18和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该实施例的机构以标号401表示。该实施例的机构201与第四实施例的机构301大体上类似。该实施例的机构401中与第三实施例机构301相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加上“100”表示。在该机构401中,控制柄415通过控制柄安装台470安装在壳体411上,控制柄安装台470作为与壳体分开的件形成。如图19所示,控制柄安装台470通过铆钉472连接到壳体411,使得控制柄安装台的臂474a和474b装配在壳体的狭槽476a和476b中。在其它方面,机构401与第四实施例的机构301相同。
图20-2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该实施例的机构以标号501表示。该实施例的机构501与第四实施例的机构301大体上类似。该实施例的机构501中与第三实施例机构301相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加上“200”表示。如图20所示,在该机构501中,壳体511包括位于壳体平顶部517上的另外开口518b,位于距离开口519b相对向内的位置,用于接收并将带槽的安装铆钉502b安装到壳体511上,以支撑移动杆541沿着壳体纵向的移动。此外,壳体511包括邻近控制柄515的细长切口578,其目的将随后详细描述。如图20所示,每个环513的环部件535安装在铰接板529a、529b底侧,并且形状成形为当处于闭合位置(未示出)时形成大体上D形形状。
该机构501的致动控制柄515也如图20所示并包括从窄本体555延伸的增大头部553。扁平打开臂532朝向控制柄本体555底部设置,远离本体延伸,并且可以与控制柄本体555成一体或者可以安装到控制柄本体上。具有形状与所示不同的控制柄或者打开臂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在机构501中,位于控制柄515与移动杆541之间的中间连接器539在敞开端539a向下弯曲,远离中间连接器539延伸的移动杆541包括在与壳体平顶部517上的另外开口518b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凹入其顶面和底面的细长开口542b。此外,弹簧板544以及芯体580与控制柄515相互作用,以便推动它以将控制结构537移动到闭合锁紧位置。弹簧板544大体上与针对第二实施例的机构101描述的弹簧板144类似,芯体580大体上是塑料、硬橡胶、或能够支撑弹簧板以进行枢转运动的其它大体上类似的刚性材料的实体。
参照图21-24局部所示的组装的环形夹机构501,控制柄515通过穿过控制柄的孔591和壳体的孔592(图20)的铰接销589安装在壳体511上。最好如图21所示,打开臂532设置在铰接板529a、529b下方,并且中间连接器539的敞开端539a接收在控制柄515的下部开口596中(仅一个开口596可见)。中间连接器539的相对窄延伸部538被接收在移动杆541的方形沟槽540中。阻挡元件528位于移动杆541下方,大体上朝向铰接板529a、529b,并且在沿着紧邻切口开口522和大体上紧邻环部件535的铰链的位置与相互连接的铰接板的铰链587对齐。阻挡元件528的倾斜表面566朝向控制柄515。芯体580通过穿过芯体中的开口的铰接销589连接到壳体511。芯体580中的向前槽口装配在壳体511的上平顶部517上,对芯体提供另外的支撑。弹簧板544安装在芯体580上,芯体580用于与啮合控制柄本体555的弹簧板第一自由端546以及穿过壳体平顶部517上的细长切口578装配以保持在下方的第二自由端548相互配合。
参照图21-24可以看到机构501的操作,它大体上与第四实施例的机构301的操作相同。一个重要区别是使用芯体580和弹簧板544推动控制柄515以枢转和移动控制结构537到锁紧位置。此外,当操作者枢转控制柄515打开环部件535并解锁机构501时,中间连接器539、移动杆541和阻挡元件528移离控制柄515。控制柄515的打开臂532与铰接板529a、529b的底侧配合,并且启动铰接板529a、529b向上并通过共面位置的枢转运动(即,打开环部件535)。在打开操作过程中,弹簧板544绕着芯体580枢转,芯体580对弹簧板起枢转支撑的作用。弹簧板544的第一自由端546沿着大体上朝着弹簧板第二自由端548的方向随着控制柄515运动。当铰接板529a、529b通过共面位置时,环部件535打开,类似于第四实施例的打开操作。如果控制柄在打开环部件之前(并且在铰接板向上移动通过共面位置之前)被释放,弹簧板544推动控制柄以将控制结构537枢转并移回到锁紧位置。
一旦该机构501的环部件535处于打开位置,弹簧板544中的张力趋于推动控制柄515枢转,以便移动控制结构537以闭合环部件并锁紧该机构。但这被铰接板529a、529b所阻止,铰接板529a、529b通过壳体511的弹力保持在向上铰接的位置。具体地,每个阻挡元件528的一部分倾斜表面566在铰接板的每个对应切口开口522处与铰接板529a、529b的一部分配合。铰接板529a、529b在壳体511的弹力作用下阻止阻挡元件528的倾斜表面566的凸轮力,并因而阻止弹簧板544进一步枢转控制柄的推力。
为了闭合环部件535并锁紧机构501,操作员可以向上和向内枢转控制柄515或者手动地将环部件535推到一起。枢转控制柄515朝着控制柄拉动中间连接器539和移动杆541,并且导致阻挡元件528的倾斜表面566向下凸轮移动铰接板529a、529b并且通过共面位置(克服壳体的弹力)。铰接板529a、529b一通过共面位置并且阻挡元件528穿过铰接板的切口开口的前边缘,弹簧板544立即扩张并自动地将控制柄515枢转到其直立位置,这又推动移动杆541和阻挡元件528回到锁紧位置。
图2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该实施例的机构以标号601表示。该实施例的机构601在操作与结构上与第六实施例的机构501大体上类似。该实施例的机构601中与第六实施例机构501相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加上“100”表示。此外,在机构601中,大体上与第一实施例的扭簧相同的扭簧645通过穿过壳体上的开口692的铰接销689连接到壳体611,以将控制结构637推到闭合锁紧位置。扭簧645的第一自由端649与控制柄615配合,而第二自由端651在平顶部617处与壳体611配合。控制柄615的向外和向下枢转运动将扭簧645的两端649和651移动更靠近在一起,在扭簧中产生趋于将控制柄推回到完全直立的锁紧位置的张力。
图2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环形夹机构,该实施例的机构以标号701表示。该实施例的机构701在操作与结构上与第六实施例的机构501大体上类似。该实施例的机构701中与第六实施例机构501相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加上“200”表示。阻挡元件728用于偏压铰接板729a、729b,以便从打开位置枢转和移动环部件735到闭合位置,并且在环部件闭合之后阻挡铰接板的趋于打开环部件的枢转运动。此外,在机构701中,与第三实施例的机构201的橡胶弹簧大体上类似的橡胶弹簧750用于推动控制结构737到闭合锁紧位置。如第三实施例一样,橡胶弹簧750通过铰接销789连接到壳体711。橡胶弹簧750的第一自由端752与控制柄715配合,而第二自由端754在平顶部717处与壳体711配合。控制柄715的向外和向下枢转运动压缩橡胶弹簧750,并将弹簧的两端752和754移动更靠近在一起。这在弹簧中产生趋于将控制柄715推回到完全直立的锁紧位置的张力。
这里描述的实施例以示例性以及非限定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方式给出。例如,扭簧、弹簧板、和橡胶弹簧已经描述用于将环形夹机构的致动控制柄推到机构被锁紧的位置。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其它弹簧形式。
另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夹机构的部件由诸如金属(例如钢)的合适刚性材料制成。但是由非金属材料特别是塑料制成的机构也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介绍本实用新型或最佳实施例的元件时,冠词“一个”、“该”和“所述”意味着有一个或多个元件。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指包含并意味着除了所列部件之外还可能有其它部件。此外,在此所使用的“上”、“下”以及这些术语的变形只是为了方便,而无需元件的任意具体定位。
由于上述的各种变形均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下作出,因此上面文字以及附图所示的所有内容均应看作是一种示意性的而不应看作是一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