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84187Y - 喷墨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84187Y
CN2784187Y CNU2004200695873U CN200420069587U CN2784187Y CN 2784187 Y CN2784187 Y CN 2784187Y CN U2004200695873 U CNU2004200695873 U CN U2004200695873U CN 200420069587 U CN200420069587 U CN 200420069587U CN 2784187 Y CN2784187 Y CN 278418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supply unit
jet recording
recording device
ink j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4200695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岛笃久
葛谷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8418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8418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墨头,包括一个输送单元,它形成有一个输送面,在输送面上输送记录介质;和一个第一移动机构,它移动输送单元。利用第一移动机构,输送单元可以有选择地位于输送面邻近墨喷射表面的输送位置和不是位于维护单元垂直下方的缩回位置。当维护单元对头进行维护时,输送单元位于缩回位置。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记录设备,它包括一个在打印头上进行维护的维护单元。
背景技术
使用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方法包括行式方法和串行式方法。在行式方法中,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和宽度比纸张宽或与纸张宽度相等的行式头彼此相对运动,在这种条件下,行式头执行记录。在串行式方法中,沿着纸张输送方向输送纸张,同时头在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即在主扫描方向)的方向上往复运动,这时头在纸张上执行记录。在行式方法中,不需要头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并且因此能够以比串行式方法高的速度执行记录。
无论是行式方法还是串行式方法,为了记录高质量图像,都有必要保持头中形成的非常小的喷嘴处于良好的墨喷射状态。因此通常需要对头进行常规维护,更具体地说,在维护中,要使用刮片或辊把附着在形成很多喷嘴的喷射表面上的多余墨和异物擦掉,强制性地把留在喷嘴中、含有异物或气泡的墨从喷嘴中排出,以及其它类似的操作。
在串行式中,由于以可移动的形式构造头,头可以沿着主扫描方向移动到记录区域以外,可以在这个区域进行维护。
另一方面,根据行式方法中已知的技术,为了输送纸张,头在垂直方向向上移动,离开包括输送带的输送单元,从而在头和输送单元之间形成间隙,在头上执行维护的维护单元插入到这个空间内(见美国专利No.6,578,945)。在这个技术中,在垂直方向上从顶部开始依次布置头、维护单元和输送单元,并且利用这种布置执行头的维护。
发明内容
上述对于行式打印机中头的维护的技术可能会产生一个问题,即在维护过程中由于输送单元位于维护单元的垂直下方,从维护单元中溅出或泄漏出的墨会附着在输送单元上,特别是附着在包含在输送单元的输送带的记录介质输送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它能够防止从维护单元中溅出或泄漏出的墨附着在输送单元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用于通过将墨喷射到记录介质上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该喷墨记录设备包括输送单元,喷墨头,维护单元,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输送单元形成有输送面,在输送面上输送该记录介质。喷墨头具有墨喷射表面,在墨喷射表面上形成多个喷墨的喷嘴。维护单元对喷墨头进行维护。第一移动机构移动输送单元,从而输送单元可以有选择地位于输送面邻近墨喷射表面的输送位置、和在维护单元进行维护时不是位于维护单元垂直下方的缩回位置。第二移动机构至少相对于喷墨头和维护单元中的一个移动另一个,从而喷墨头和维护单元有选择地具有维护位置关系和等待位置关系,当处于维护位置关系时,墨喷射表面邻近维护单元,当处于等待位置关系时,在维护单元和墨喷射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在维护位置关系时它们之间的距离。
在前述结构中,第一移动机构移动输送单元,从而当对头进行维护时,输送单元可以位于不是在维护单元垂直下方的缩回位置。这样,能够防止从维护单元中溅出或漏出的墨附着在输送单元上。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描述并且结合附图,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和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总体结构的前视图;
图2是包括在图1的打印机中的输送单元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沿图2线III-III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局部顶视图,示出了移动机构正在移动包括在图1的打印机中的输送单元;
图5是沿图4线V-V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滑动机构正在移动包括在图1的打印机中的维护单元;
图6A、6B、6C和6D是局部侧视图,以步进的形式示出了在对头进行维护之前,包括在图1的打印机中的输送单元和维护单元的各个移动;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总体结构的前视图;
图8是包括在图7的打印机中的维护单元的侧视图,这个视图是从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观察时的视图;
图9A、9B、9C和9D是局部前视图,以步进的形式示出了在对头进行维护之前,包括在图7的打印机中的输送单元和头的各个移动;
图10A和10B是局部侧视图,以步进的形式示出了安装在维护单元上的清洁机构的移动;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总体结构的前视图;
图12是前视图,示出了图11的打印机中维护单元正在对头进行维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总体结构。
这个实施例的打印机10是行式彩色打印机。更具体地说,打印机10包括四个喷墨头12,它们沿着纸张输送方向彼此相邻地设置在水平方向上,还包括一个输送单元20,它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在头12下面并且输送纸张500。在输送单元20正在输送的纸张500上执行记录,这时头12固定在它们的位置上。
打印机10还包括纸张馈送单元14和纸张排出单元19。如图1中箭头所示,在打印机10中形成了纸张输送通道,它从纸张馈送单元14穿过头12和输送单元20之间的间隙延伸到纸张排出单元19。
纸张馈送单元14包括纸张容器16和纸张馈送辊15,纸张容器16容纳了多张堆叠在一起的纸张,纸张馈送辊15把存储在纸张容器16中的多张纸张中最顶部的纸张500送出。引导板17引导纸张馈送辊15送出的纸张500,从而第一对辊18a和18b、第二对辊18c和18d和第三对辊18e和18f依次把纸张500送到输送单元20的输送带26上。
施压辊29设置在靠近纸张500进入输送单元20的输送带26的位置上。施压辊29把纸张500压向由输送带26的外表面构成的输送面27,从而确保纸张500与输送面27紧密接触,而不会使得纸张500与输送面27分离。
除了在维护单元40(将在后面详述)在头12上进行维护时以外,输送单元20都在“输送位置”,这时如图1所示输送面27靠近头12的墨喷射表面12b。
输送单元20包括两个带辊22和24,循环输送带26和大致是长方体的带引导件28。输送带26环绕带辊22和24并且在两个辊之间伸展。带引导件28设置在输送带26围绕的空间内。带引导件28的上部与输送带26的内表面接触,并且由此支撑输送带26。在垂直于图1纸面的方向上,所形成的带引导件28的宽度几乎与输送带26的宽度一样。
输送带26的输送面27由硅橡胶制造。施压辊29把传送到它上面的纸张500压向输送带26的输送面27。因此,纸张500利用附着力保持在输送面27上,随着带辊22的转动,沿着输送方向(即图1中的向右侧)向下游输送纸张500。
输送单元20进一步包括清洁机构50(见图2和3),在图1中,它设置在带引导件28的后面。将在下面描述清洁机构50。
剥离板70设置在靠近输送单元20的带辊22处,在那里卷绕着输送带26。剥离板70把利用附着力保持在输送带26的输送面27上的纸张从输送面27上剥离下来。
在每个头12的底端都具有头主体12a,它具有长方形截面。每个头主体12a的底表面是墨喷射表面12b,其上形成了很多喷墨的喷嘴(未示出)。洋红色墨、黄色墨、青色墨和黑色墨分别从四个头主体12a的墨喷射表面12b喷射出来。墨喷射表面12b沿着水平方向布置。
在设置头主体12a时,它们的长度方向(即与图1所在纸张垂直的方向)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并且在墨喷射表面12b和由输送带26的外表面所构成的输送面27之间形成较窄的间隙。纸张输送通道设在墨喷射表面12b和输送带26的输送面27之间的该间隙中。因此,在输送带26所输送的纸张500正好依次经过四个头主体12a下面时,各种颜色的墨通过对应的喷嘴向纸张500的上表面(即打印表面)喷射,从而在纸张500上形成预期的彩色图像。
打印机10进一步包括在喷墨头12上执行维护的维护单元40。除了维护单元40在喷墨头12上执行维护时以外,维护单元40处于“等待位置”,这时维护单元40和墨喷射表面12b之间的距离比下面描述的处于“维护位置”时的距离大。
特别是在这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等待位置”位于头12和输送单元20的垂直下方,并且离开将在下面描述的输送单元20移动时所经过的路径。
下面参考图2和3更详细地描述输送单元20。
如图2所示,包括在输送单元20中的带辊22和24具有圆柱形管22a和24a、凸缘部分22b和24b和转轴22c和24c。圆柱形管22a和24a与输送带26的内表面接触。凸缘部分22b和24b设在圆柱形管22a和24a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转轴22c和24c分别固定在凸缘部分22b和24b的中心。凸缘部分22b和24b的半径大致等于输送带26的厚度和每个圆柱形管22a或24a的半径之和。
作为驱动辊的带辊22的转轴22c在其一端(图2中靠右和靠后的那端)与齿轮23整体形成,从而当马达(未示出)驱动并且转动齿轮23时带辊22转动。带辊22的转动驱动输送带26,这导致另一个作为从动辊的带辊24的转动。
如图3所示,输送单元20的上述元件(即带辊22和24、输送带27和带引导件28)支撑在箱状支架21上,支架21顶部敞开。更具体地说,在支架21中,以可转动的形式支撑转轴22c和24c的轴承21a设在两个侧壁的一部分上,侧壁的平面垂直于带辊22和24的转轴22c和24c。两个侧壁的这些部分对应于各个转轴22c和24c的端部。
如图2所示,在带的宽度方向上,清洁机构50设置在与输送带26邻接的位置。清洁机构50用来去除附着在头12的墨喷射表面12b(见图1)上的墨,并且按照离输送带26从近到远的顺序包括一个墨接收件52,一个擦拭辊53和一个刮片54。清洁机构50的每个元件都支撑在支架51上,并且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与一个头12对应。另外,如图3所示,这些元件设置在支架51底壁的上表面上,并且从该处竖直向上设置。支架51的底壁的下表面整体连接到支架21的一个侧壁的上端。
在后面描述的输送单元20从“输送位置”进入到“缩回位置”的移动过程中,清洁机构50依次利用墨接收件52、擦拭辊53和刮片54来执行墨去除操作。
墨接收件52接收附着在墨喷射表面12b上的墨中相对较大量的墨。更具体地说,墨接收件52一共包括16个薄板52a,即每个头12有4个。薄板52a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图2中箭头示出的纸张输送方向。薄板52a在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即图3的侧向)上彼此相对布置,在它们之间形成较窄的间隙。调整每个薄板52a的高度使得薄板52a在经过墨喷射表面12b的下面时,它的上端保持离开墨喷射表面12b一小段距离。当墨喷射表面12b从墨接收件52上面经过时,墨接收件52与墨喷射表面12b不接触的情况下,附着在墨喷射表面12b上的那些相对较大量的墨在它的下端与薄板52a接触。因此墨进入薄板52a之间并且从墨喷射表面12b上去除。
擦拭辊53和刮片54都起到把粘到墨喷射表面12b上的墨刮去的作用(见图1)。擦拭辊53为圆柱形,它的外表面由聚氨酯等能够吸墨的多孔材料制成。擦拭辊53在转动时与墨喷射表面12b接触以刮去附着在墨喷射表面12b上的墨。刮片54由聚氨酯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刮片54与墨喷射表面12b接触从而它的上端弯曲,并且在这个条件下刮去附着在墨喷射表面12b上的墨。
下面参考图3和4描述包括在打印机10内的输送单元移动机构30。移动机构30移动输送单元20使得输送单元20可以有选择地位于上述“输送位置”和在进行维护时不在维护单元40垂直下方的“缩回位置”。
在这个实施例中,特别是从垂直于图1的图纸的方向观察时,“缩回位置”位于比输送单元20更靠近前侧的位置。当从俯视图上观察时,“缩回位置”离开头12和维护单元40一段距离。因此,移动机构30在平行于墨喷射表面12b并且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即图3和4中箭头A示出的方向)水平移动输送单元20。
移动机构30包括两个支撑柱32a和32b(图3中只示出了一个支撑柱32a)和轴承33。两个支撑柱32a和32b支撑输送单元20并且在它的移动方向上引导输送单元20。轴承33设在各支撑柱32a和32b的两端,用来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支撑柱32a和32b。两个支撑柱32a和32b中的每个支撑柱都是细长件,具有大致圆形的截面,并且在箭头A的方向上穿过支架21的两个相对侧壁。
如图4所示,一个支撑柱32a为螺栓状,在它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螺纹,并且与设在支架21相应侧壁上的螺母21b配合。在每个螺母21b的内表面上具有与支撑柱32a的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另一个支撑柱32b具有光滑的外表面,它的上面没有形成螺纹,并且以可滑动的形式通过设在支架21相应侧壁上的轴衬21c支撑输送单元20。在每个支撑柱32a和32b的两上端部都具有光滑的外表面,这样每个支撑柱都能够在轴承33中转动。
螺栓状支撑柱32a的一端与齿轮34整体形成,这样当马达(未示出)驱动并且转动齿轮34时支撑柱32a转动。由于支撑柱32a和螺母21b具有彼此配合的螺纹,支撑柱32a的转动移动螺母21b。这时,安装在另一个没有螺纹的支撑柱32b上面的轴衬21c也以同样的形式移动。这使得输送单元20在箭头A的方向上水平移动。
下面参考图4和5描述维护单元40。维护单元40包括由大致长方形板构成的支架41。在支架41上安装了四个清洗帽42,它们能够盖住各个喷墨头12的墨喷射表面12b。
清洗帽42接收从喷嘴中被强行排出的墨,同时它们覆盖住墨喷射表面12b。清洗帽42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并能够以覆盖的形式与头12的墨喷射表面12b紧密接触。清洗帽42与墨喷射表面12b的紧密接触能够保持喷嘴处于空气密封状态。
清洗帽42连接清洗泵(未示出)的抽吸侧。清洗帽42和清洗泵构成了清洗机构,它们强行把喷嘴中不能用来打印的墨排出。清洗泵可以安装在支架41上或者打印机10内的任何合适位置。当操作清洗泵时,在清洗帽42内产生吸力。由于这个吸力,墨被排出喷嘴。这样吸出的墨排到与清洗泵排出侧连接的废墨存储器(未示出)中。利用上述的清洗机构,喷嘴内那些含有异物和气泡的墨被排到喷嘴外面,其中喷嘴形成在墨喷射表面12b上。
图5中示出的滑动机构60允许维护单元40在箭头B示出的垂直方向上滑动。滑动机构60移动维护单元40使得维护单元40能够有选择地位于“维护位置”和前述的“等待位置”。当维护单元40位于“维护位置”时,头12的墨喷射表面12b靠近维护单元40,更确切地说,靠近安装在维护单元40上的清洗帽42。
“维护位置”是对头12进行维护的位置。当维护单元40位于“维护位置”时,4个清洗帽42以覆盖住的形式与相应的头12的各个墨喷射表面12b紧密接触。
滑动机构60包括四个引导轴61和一个转动凸轮62。四个引导轴61沿着垂直方向B引导维护单元40。转动凸轮62转动以在沿引导轴61引导维护单元40的同时移动维护单元40。每个引导轴61都为圆柱形并且具有光滑的外表面,并且它可滑动地插入形成在支架41的四个角部的每个孔41a中。由于转动凸轮62的转轴62a是偏心的,所以转动凸轮62的上端位置在垂直方向B上随着转动凸轮62的转动而改变。维护单元40的支架41设置在转动凸轮62外周表面的上端。因此,当转动凸轮62转动并且它的上端位置随之改变时,维护单元40在沿着引导轴61被引导的同时在垂直方向B上移动。
然后参考图6A、6B、6C和6D描述在对头12进行维护前输送单元20和维护单元40是怎样移动的。图6A到6D是从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观察时得到的视图。示于图6A的状态与示于图1的状态对应。在图6A到6D中以简化的形式示出了每个单元,并且略去了输送单元移动机构30和滑动机构60。
当首次使用打印机10把墨从供墨源(即未示出的墨盒)引入到头12中时,或者当在长期不使用打印机10而再次开始使用时,维护单元40对头12进行维护。在这个实施例中,用上面描述的由清洗帽42和清洗泵(未示出)构成的清除机构对头12进行维护。
图6A示出了没有对头12进行维护的状态。头12、输送单元20和维护单元40以这个顺序沿垂直方向从上到下设置。在这个状态,输送单元20处于“输送位置”,而维护单元40处于“等待位置”。
如图6B所示,在维护头12前,在平行于墨喷射表面12b并且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如图6B中箭头所示)上水平移动输送单元20(即向图1的前侧移动)。在输送单元20的这个移动过程中,包括在输送单元20中的清洁机构50也相对于头12移动。这时,当移动机构30(见图3和4)移动输送单元20时,清洁机构50去除附着在墨喷射表面12b上的墨。
当输送单元20处于“缩回位置”时,它停留在这个位置。然后,维护单元40开始在垂直方向上向上移动(见图6C)。当输送单元20处于“缩回位置”时,在垂直方向上头12的下面形成了能够设置维护单元40的空间。这样,能够不与输送单元20接触地移动维护单元40。当维护单元40到达“维护位置”时,维护单元40保持在这个能够维护头12的位置(见图6D)。
完成维护后,在下一次打印操作之前维护单元40仍然保持在“维护位置”。当维护单元40在“维护位置”时,维护单元40的清洗帽42覆盖头12的墨喷射表面12b,这样防止喷嘴周围的墨变干。
为了在维护后执行下一次打印,逆向执行上述过程。也就是说,首先在垂直方向上向下把维护单元40移动到“等待位置”。随后,在与前述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水平移动(即向图6B的左侧移动和在垂直于图1图纸的方向移动)输送单元20,从而输送单元20返回到图6A中示出的“输送位置”。在输送单元20的这个移动过程中,包括在输送单元20中清洁机构50以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把附着在头12的墨喷射表面12b上的墨去除。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等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中,移动机构30移动输送单元20,所以在对头12的维护过程中,输送单元20能够设置在不是位于维护单元40垂直下方的“缩回位置”。因此,能够避免从维护单元40中溅出或漏出的墨附着在输送单元20上,特别是附着在包括在输送单元20中的输送带26的输送面27上。这样能够减轻墨不必要地附着在输送面27上所输送的纸张500上这个问题。
另外,输送单元20在水平方向移动,并且维护单元40在垂直方向移动。因此,在输送单元20的缩回位置下面并且靠近纸张容器16和维护单元40的等待位置的地方(即在图1中维护单元40和纸张容器16的前面)形成了一个空间,在那里可以安装打印机10的控制单元(未示出)等。因此,在打印机10中有效地利用了空间,这样就能够避免增加打印机10的尺寸。
另外,移动机构30包括两个支撑柱32a和32b(见图4),其中一个支撑柱32a是螺栓型的,支撑柱32a的转动能够移动输送单元20。与之相似,可以利用具有这种相对简单结构的移动机构30移动输送单元20。
由于移动机构30只移动输送单元20,移动机构30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结构。为了执行维护,移动头12和输送单元20或者只移动头12而不移动输送单元20需要为各个部件的移动提供较大的空间。因此,不能有效利用打印机10内的空间,这样就可能增加打印机10的尺寸。另一方面,在这个实施例中,由于只移动输送单元20,保证输送单元20移动所需的空间较小。因此,在打印机10中有效地利用了空间,这样就能够避免增加打印机10的尺寸。
为了移动维护单元40采用了滑动机构60(见图5),这样维护单元40能够平稳地移动。
另外,这个实施例具有输送单元20这种有效的结构,它包括清洁机构50,清洁机构50能够随着输送单元20的移动把墨从墨喷射表面12b上去除。
特别是在这个实施例中,当移动机构30把输送单元20从“输送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和从“缩回位置”移动到“输送位置”时,清洁机构50把附着在头12的墨喷射表面12b上的墨去除。也就是说,在维护单元40对头12进行维护前和维护后清洁机构50都清除了墨。这样能够保证喷嘴处于良好的喷墨状态。
下面参考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总体结构。在这个实施例中,用同样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并且不再描述。
这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头121移动而不是维护单元140移动,维护单元140固定在其位置上,并且清洁机构50不是安装在输送单元120上而是安装在维护单元140上。另外,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输送单元20在平行于墨喷射表面12b和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输送单元120沿着纸张输送方向移动。
与第一个实施例类似,这个实施例中的打印机100是行式彩色打印机。更具体地说,打印机100包括四个喷墨头112,它们沿着纸张输送方向彼此相邻地设置在水平方向上,还包括一个输送单元120,它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在头112下面并且输送纸张。在输送单元120正在输送的纸张上执行记录,这时头112固定在它们的位置上。
与第一个实施例类似,打印机100包括纸张馈送单元114和纸张排出单元19。如图7中箭头所示,在打印机100中形成了纸张输送通道,它从纸张馈送单元114穿过头112和输送单元120之间的间隙延伸到纸张排出单元19。
纸张馈送单元114包括纸张容器116和纸张馈送辊115,纸张容器116容纳了多张堆叠在一起的纸张,纸张馈送辊115把存储在纸张容器116中的多张纸张中最顶部的纸张(未示出)送出。引导板117引导纸张馈送辊115送出的纸张500,从而第一对辊118a和118b、第二对辊118c和118d和第三对辊118e和118f依次把纸张送到输送单元120的输送带26上。
滑动机构160允许头112在垂直方向滑动。滑动机构60移动头112使得头112能够有选择地位于将在后面描述的“打印位置”和“维护位置”。
滑动机构160包括一对引导柱161和齿轮163。引导柱161在垂直方向引导头112。在沿着引导柱161引导头112时齿轮163转动以移动头112。每个引导柱161都为圆柱形,它的侧表面上形成有锯齿状齿条部分161a。横向构件113整体连接在四个头112上,并且在它沿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端和下游端的附近安装着引导柱161,其中引导柱161在垂直方向向上延伸。齿轮163支撑在打印机100的另一个构件上,并且在这种条件下与各个引导柱161的齿条部分161a啮合。马达(未示出)驱动并且转动齿轮163。当齿轮163转动时,引导柱161的齿条部分161a和齿轮163之间的啮合位置改变。这使得引导柱161在垂直方向上和横向构件113与头112一起移动。
利用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移动机构30相同的机构(未示出)来移动输送单元120。在这个实施例中,输送单元120的“缩回位置”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缩回位置”不同,并且位于它的“输送位置”的上游侧。
下面,参考图7和8描述维护单元140。图8示出了从左侧观察时的图7。
维护单元140包括箱状支架141,它的顶部敞开。四个与第一个实施例中清洗帽42类似的清洗帽42安装在支架141中。维护单元140还在支架141中包括与第一个实施例同样的清洁机构50。
在支架141中,带型移动机构180(见图8)进一步设置在维护单元140中。带型移动机构180移动清洁机构50,并且包括两条带186,两个辊182和184,在两个辊之间各条带186伸展开,还包括马达185,它转动一个辊182以驱动带186。清洁机构50固定在两条带186上使得清洁机构50可以随着带186的驱动而移动。
如图7所示,在一组四个清洗帽42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附近设置着两条带186,并且带186在清洗帽42的长度方向延伸。
每个辊182和184都靠近清洗帽42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设置并且在排列清洗帽42的方向上延伸。带186在各个辊182和184的两个端部附近环绕辊182和184。
如图7所示,马达185连接辊182的一端。当马达185驱动时,转动辊182。因此,两条带186同时驱动,这使得作为从动辊的另一个辊184转动。打印机100的控制单元(未示出)控制对马达185的驱动。
当从图8的右侧观察时(即如图7所示),清洁机构50的支架151大致为倒转的U形。支架151的两个下端固定在带186上。
当清洗帽42等把墨从喷嘴中排出时,清洁机构50所处的位置使得它永远不会面对覆盖住墨喷射表面12b的清洗帽42的顶面。更具体地说,在图7中清洁机构50设置在清洗帽42的后面。当清洁机构50在清洗帽42上方并且与清洗帽42分开一定距离而且不与清洗帽42接触时,带型移动机构180在平行于头112的墨喷射表面12b并且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即垂直于图7的图纸的方向上)移动清洁机构50。清洁机构50在进行这种移动的时候执行墨去除操作。
然后参考图9A、9B、9C、9D、10A和10B描述在对头112进行维护前输送单元120和头112是怎样移动的,以及清洁机构50怎样进行墨去除操作。图9A到9D是从同样的方向进行观察时的前视图,这个方向由带辊22和24的转轴22c和24c所限定。示于图9A的状态与示于图7的状态对应。图10A和10B分别示出了从左侧观察时的图9C和9D。在图9A到9D以及图10A和10B中以简化的形式示出了各个单元。
图9A示出了没有对头112进行维护的状态。头112、输送单元120和维护单元140以这个顺序沿垂直方向从上到下设置。在这个状态,输送单元120处于“输送位置”,而头112处于“打印位置”。
如图9B所示,在维护头112前,沿着输送带26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输送单元120,更具体地说,向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移动输送单元120。
当输送单元120到达“缩回位置”时,它停留在这个位置。然后,滑动机构160开始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移动头112。当输送单元120处于“缩回位置”时,在垂直方向上维护单元140的上面形成了能够设置头112的空间。这样,能够不与输送单元120接触地移动头112。
头112一直垂直向下移动直到到达“维护位置”,在这里,类似于第一个实施例,能够对头112进行维护。当头112在“维护位置”时,四个清洗帽42以覆盖的形式与头112的各个墨喷射表面112b紧密接触。
当头112到达“维护位置”时,头112保持在这个位置,并且维护单元140对头112进行维护(见图9C和10A)。
当维护单元140完成对头112的维护后,如图9D所示,滑动机构160在垂直方向上略为向上地移动头112,其移动量使得墨喷射表面12b与包括在清洁机构50中的薄板52a的上端分开一小段距离。随后,如图10B所示,带型移动机构180在头主体12a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清洁机构50。随着这个移动,去除了附着在墨喷射表面12b上的墨。
然后,滑动机构160在垂直方向上向上移动头112使之回到“打印位置”,并且带型移动机构180把清洁机构50移回到图10A示出的位置。随后,输送单元120返回图9A示出的“输送位置”。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中,在对头112的进行维护的过程中,输送单元120能够设置在不是位于维护单元140垂直下方的“缩回位置”。因此,与第一个实施例类似,能够有利地避免从维护单元140中溅出或漏出的墨附着在输送单元120上,特别是附着在包括在输送单元120中的输送带26的输送面27上。
另外,输送单元120在水平方向移动,并且头112在垂直方向移动。因此,在输送单元120的缩回位置下面并且靠近维护单元140的等待位置的地方(即在图7中维护单元140的左侧)形成了一个空间,在那里可以安装打印机100的控制单元(未示出)等。因此,类似于第一个实施例,在打印机100中有效地利用了空间,这样就能够避免增加打印机100的尺寸。
另外,采用能够移动头121的滑动机构160,因此能够平稳地移动头121。
另外,维护单元140包括清洁机构50和在维护单元140内移动清洁机构50的带型移动机构180(见图8)。带型移动机构180保持清洁机构50与清洗帽42分开一定距离,这样就可以移动清洁机构50,从而清洁机构50能够有效地执行墨去除操作。
下面参考图11和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在这个实施例中,用同样的参考标号表示与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并且不再描述。与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类似,这个实施例中的打印机200是行式彩色打印机。
这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四个头212不是布置在水平方向而是布置在垂直方向,所以墨喷射表面12b也沿着垂直方向布置。因此,形成在墨喷射表面12b上的喷嘴在水平方向上喷墨。通过把第一和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对应单元顺时针转动90度得到这个实施例中对头212、输送单元220和维护单元240的布置。
在这个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一个实施例,维护单元240可以移动而头212的位置固定。类似于第二个实施例,清洁机构50安装在维护单元240上,并且可以利用与第二个实施例的带型移动机构180类似的机构在平行于头212的墨喷射表面12b并且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即垂直于图11的图纸的方向)移动清洁机构50。
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移动机构30相同的机构(未示出)沿着输送带26的长度方向(即平行于墨喷射表面12b,见图12)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输送单元220。
在这个实施例中,与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不同,如图11所示,输送单元220的“缩回位置”位于它的“输送位置”的垂直上方。即在维护头212前,在垂直方向向上移动输送单元220,在维护完成后,在垂直方向向下移动输送单元220。
打印机200包括纸张馈送单元214和纸张排出单元219。如图11中箭头所示,在打印机200中形成了纸张输送通道,它大致在垂直方向上从纸张馈送单元214穿过头212和输送单元220之间的间隙延伸到纸张排出单元219。
纸张馈送单元214包括纸张容器216和纸张馈送辊215,纸张容器216容纳了多张堆叠在一起的纸张,纸张馈送辊215把存储在纸张容器216中的多张纸张中最顶部的纸张500送出。引导板217引导纸张馈送辊215送出的纸张,从而第一对辊218a和218b把纸张送到输送单元220的输送带26上。
已经输送到输送带26上的纸张500保持在输送面27上,并且在这个状态下将其在垂直方向上向上输送。
剥离板270设置在靠近输送单元220的带辊24处,在那里卷绕着输送带26。剥离板270把纸张从输送带26的输送面27上剥离下来。随后第二对辊218c和218d与第三对辊218e和218f依次输送纸张,随后纸张排放到纸张排出单元219。
在维护单元240中,四个清洗帽42与相应的头212对应布置在垂直方向上。
除了维护单元240在喷墨头212上执行维护时以外,维护单元240处于“等待位置”,这时维护单元240和墨喷射表面12b之间的距离比处于“维护位置”时的距离大。当维护单元240执行维护时,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滑动机构60(见图5)相同的机构(未示出)在水平方向上向头212的墨喷射表面12b(即向图11的右侧)把维护单元240移动到“维护位置”。
当维护单元240完成对头212的维护后,略微移动维护单元240,其移动量使得墨喷射表面12b与包括在清洁机构50中的薄板52a的上端分开一小段距离。随后,与第二个实施例相似,带型移动机构180移动清洁机构50,并且随着这个移动,去除了附着在墨喷射表面12b上的墨。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200中,在对头212进行维护的过程中,输送单元220能够设置在不是位于维护单元240垂直下方的“缩回位置”。因此,与第一和第二个实施例类似,能够有利地避免从维护单元240中溅出或漏出的墨附着在输送单元220上,特别是附着在包括在输送单元220中的输送带26的输送面27上。
在维护前、维护中和维护后,只要在维护单元对头进行维护时,输送单元能够设置在不是位于维护单元垂直下方的缩回位置,可以例如以多种形式布置、在多个方向移动头、输送单元和维护单元,以及移动或不移动这些部件。
例如,当前述实施例采用只移动输送单元的移动机构30时,移动机构不仅可以移动输送单元,还可以移动头。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当没有进行维护时,维护单元240可以设置在输送单元220的垂直下方,并且在开始维护前,在水平方向移动输送单元220(向图11的左侧),随后在垂直方向上向上移动维护单元240。而且,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头212可以象第二个实施例那样移动,而维护单元240固定在它的位置上。在前述三个实施例中的头和维护单元中总是一个固定而另一个朝向或远离固定的那个移动。但是,头和维护单元也可以相向或彼此远离移动。
第一个实施例的移动机构30与第一和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滑动机构60和160不仅能够在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还能够在与水平面成各种角度的其它方向上分别移动输送单元或输送单元和头,以及头和/或维护单元。在这种条件下,当要把清洁机构象第一个实施例中那样安装在输送单元中时,为了清洁单元能够执行较好的墨清除操作,优选适当改变清洁机构的布置。
头的墨喷射表面不必设置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可以与水平面成多种角度设置。
第一个实施例的移动机构30与第一和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滑动机构60和160可以采取多种结构,只要它们能够移动与它们对应的单元并且不相互阻碍彼此的移动。更具体地说,在滑动机构60和160中(见图5和7),可以使用带代替引导轴61和引导柱161,使它卷绕转动凸轮62或齿轮163。维护单元或固定在带上的头可以随着带的转动而移动。另外,可用第一个实施例中包含在移动机构30中的螺栓形支撑柱32a(见图3和4)来代替滑动机构60和160以同时起到引导件和转动件的作用。
清洁机构50的每个件52、53和54都不必分成分别与每个头对应的四个部分,它们可以比平行布置的四个头的整个宽度长。另外清洁机构50不必要包括墨接收件52、擦拭辊53和刮片54。清洁机构50可以只包括这三个部件中的一个或两个部件,或者可以包括这三个部件之外的其它适合的部件。与之类似,有多种结构是可接受的。
清洁机构50的移动方向不限于上面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平行于墨喷射表面12b并且垂直于纸张输送方向的方向,即垂直于头布置方向的方向。对于彩色打印机来讲,如果象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那样不同颜色的墨分别从对应的头中喷出,为了防止不同颜色的墨混合在一起,优选在垂直于头的布置方向的方向移动清洁机构50。但是,只要在打印中不出现问题,清洁机构50可以在头的布置方向上移动(如图1的侧向)。
清洁机构50既可以安装在输送单元上也可以安装在维护单元上。另外的选择是,清洁机构50可以不必安装在这些单元上而是形成在一个设置在打印机中可以移动的单独机构上。例如,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可以略去带型移动机构180(见图8)从而清洁机构50靠近清洗帽42设置,它整体构成维护单元。
维护单元不只是可以采用前述实施例中的方式维护头,即,使得清洗帽42紧密接触墨喷射表面12b,然后在清洗帽42内产生吸力从而利用吸力把墨抽出喷嘴。例如,可以采用一种称为加压清洗的方法,即给头的墨通道中的墨加压并且由此将墨排出。当使用加压清洗时,不必让清洗帽42与墨喷射表面12b紧密接触。头的维护不限于前述的强迫喷嘴中的墨喷出。对头的维护可以是:例如清洁机构50的墨清除操作,前述强迫墨喷出和墨清除操作的组合,或者其它各种方法。
制造输送带、清洁机构的各个部件等的材料不限于上述的那些材料,为了设计方便,可以适当改变制造它们的材料。
另外,输送单元不必使用输送带26来输送纸张。例如,输送单元可以使纸张与圆柱形鼓紧密接触从而输送纸张。
包括在打印机中的头的数目不限于四个,并且打印机不限于彩色打印机。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喷墨打印机。例如,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应用于例如喷墨型传真机或复印机。
尽管已经参考特定的实施例描述来本实用新型,很明显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显然有很多针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变化或其它变体。因此,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优选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制性的。无需偏离本实用新型在下面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就可以实现各种改变。

Claims (25)

1.一种喷墨记录设备,用于通过将墨喷射到记录介质上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该喷墨记录设备包括:
一个输送单元,输送单元形成有一个输送面,在输送面上输送记录介质;
一个喷墨头,它具有墨喷射表面,在墨喷射表面上形成多个喷墨的喷嘴;和
一个维护单元,它对喷墨头进行维护;
其特征在于,该喷墨记录设备还包括:
一个第一移动机构,它移动输送单元,从而输送单元可以有选择地位于输送面邻近墨喷射表面的输送位置、和在维护单元进行维护时不是位于维护单元垂直下方的缩回位置;和
一个第二移动机构,它至少相对于喷墨头和维护单元中的一个移动另一个,从而喷墨头和维护单元可以有选择地具有维护位置关系和等待位置关系,当处于维护位置关系时,墨喷射表面邻近维护单元,当处于等待位置关系时,在维护单元和墨喷射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在维护位置关系时它们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墨喷射表面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和
第一移动机构在水平方向移动输送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俯视图中在缩回位置上的输送单元远离维护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喷墨头和维护单元具有等待位置关系时,维护单元位于喷墨头的垂直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墨喷射表面沿着垂直方向延伸;和
第一移动机构在垂直方向移动输送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移动机构包括多个支撑件,它们支撑输送单元,并且在这个条件下,在它的移动方向上引导输送单元;和
多个支撑件中的至少一个支撑件为螺栓形,在它的外表面上形成螺纹,从而利用它的转动移动输送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螺栓形支撑件以外的支撑件以可滑动的形式支撑输送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喷墨头和维护单元具有等待位置关系时,喷墨头和维护单元位于离开第一移动机构移动输送单元的通道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移动机构具有能够滑动维护单元的滑动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滑动机构包括:
一个转动件,它转动以移动维护单元;和
一个引导件,它在维护单元的移动方向上引导维护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移动机构具有能够滑动喷墨头的滑动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滑动机构包括:
一个转动件,它转动以移动喷墨头;和
一个引导件,它在喷墨头的移动方向上引导喷墨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维护单元具有安装在其上的清洗帽,它覆盖住墨喷射表面,并且在这个条件下,接收强行从喷嘴中排出的墨;和
输送单元具有安装在其上的清洁机构,它去除附着在墨喷射表面上的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移动机构平行于墨喷射表面移动输送单元;和
随着第一移动机构移动输送单元,清洁机构去除附着在墨喷射表面上的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第一移动机构把输送单元从输送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和从缩回位置移动到输送位置时,清洁机构去除附着在墨喷射表面上的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清洁机构包括一个墨接收件,它具有多个突出部分,并且使得突出部分与附着在墨喷射表面上的墨接触,从而把墨接收在突出部分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清洁机构包括一个擦拭辊,它与墨喷射表面接触,从而随着它的转动,擦拭掉附着在墨喷射表面上的墨。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清洁机构包括一个刮片,它由柔性材料形成并且与墨喷射表面接触,从而它的上端弯曲,并且在这个条件下,擦拭掉附着在墨喷射表面上的墨。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输送单元中的清洁机构在平行于墨喷射表面并且垂直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维护单元包括:
一个清洗帽,它覆盖住墨喷射表面,并且在这个条件下,接收强行从喷嘴中排出的墨;
一个清洁机构,它去除附着在墨喷射表面上的墨;和
一个第三移动机构,它在维护单元内移动清洁机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三移动机构在平行于墨喷射表面并且垂直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移动清洁机构。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清洗帽接收强行从喷嘴中排出的墨时,清洁机构位于不是面对着覆盖住墨喷射表面的清洗帽的表面的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三移动机构包括:
一条带,清洁机构固定在它上面,从而清洁机构可以随着带的驱动而移动;
两个或更多个辊,带在它们之间伸展;和
一个马达,它转动至少一个辊以驱动带。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
带设置在邻近清洗帽在宽度方向上的每个端部的位置并且在清洗帽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和
清洁机构,它的端部固定在各个辊上,在离开清洗帽一段距离处移动时执行墨去除操作。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喷墨头是行式喷墨头,它的宽度比记录介质的宽度宽或者与记录介质的宽度相等,并且在它相对于记录介质移动时进行打印。
CNU2004200695873U 2003-06-30 2004-06-30 喷墨记录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784187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8998/2003 2003-06-30
JP2003188998A JP3966242B2 (ja) 2003-06-30 2003-06-30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84187Y true CN2784187Y (zh) 2006-05-31

Family

ID=334323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4200695873U Expired - Lifetime CN2784187Y (zh) 2003-06-30 2004-06-30 喷墨记录设备
CNB20041006198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277C (zh) 2003-06-30 2004-06-30 喷墨记录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198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5277C (zh) 2003-06-30 2004-06-30 喷墨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78915B2 (zh)
EP (1) EP1493584B1 (zh)
JP (1) JP3966242B2 (zh)
CN (2) CN2784187Y (zh)
DE (1) DE602004006195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35277C (zh) * 2003-06-30 2007-09-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1639B2 (ja) * 2005-02-14 2009-03-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ヘッドの保守方法
JP2006289648A (ja) 2005-04-06 2006-10-26 Olympus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7731319B2 (en) * 2005-04-14 2010-06-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ing head elevator
US7701478B2 (en) * 2005-04-14 2010-04-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ing head mount
KR100788668B1 (ko) * 2005-08-05 2007-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KR100782816B1 (ko) 2005-08-19 2007-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및 노즐부 메인터넌스 방법
KR100717046B1 (ko) * 2005-10-20 2007-05-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KR100788675B1 (ko) * 2005-12-02 2007-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JP4703623B2 (ja) * 2006-12-27 2011-06-1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吐出部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75613B2 (ja) * 2007-12-25 2012-11-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62635B2 (ja) * 2008-12-01 2013-08-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
US20110279521A1 (en) * 2010-05-17 2011-11-17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printing having offset wick
JP5577962B2 (ja) * 2010-08-31 2014-08-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多機能装置
CN104553321B (zh) * 2010-10-29 2016-07-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
JP5593281B2 (ja) * 2011-07-28 2014-09-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861357B2 (ja) * 2011-09-26 2016-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991164B2 (ja) * 2012-11-21 2016-09-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及び記録方法
DE102013208751A1 (de) * 2013-05-13 2014-11-13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Druckmaschine
JP2015085228A (ja) * 2013-10-29 2015-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吐出式印刷装置、インク吐出式印刷システム、インク吐出式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インク吐出式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EP3107736B1 (en) * 2014-02-18 2021-01-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head wiping
CN106427219B (zh) * 2016-11-18 2018-07-06 深圳华云数码有限公司 清洗机构、喷墨打印机以及清洗方法
US10906058B2 (en) 2017-01-27 2021-02-02 Nordson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specting and cleaning a nozzle of a dispenser
JP2019155597A (ja) * 2018-03-07 2019-09-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3137A (en) * 1986-12-10 1990-0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US5040000A (en) 1988-05-12 1991-08-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a space saving ink recovery system
JP2816217B2 (ja) * 1990-02-21 1998-10-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H0453752A (ja) * 1990-06-22 1992-02-2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535885B2 (ja) * 1992-12-16 2004-06-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US5534897A (en) * 1993-07-01 1996-07-09 Xerox Corporation Ink jet maintenance subsystem
JP3907708B2 (ja) * 1994-04-01 2007-04-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記録ヘッドの保守方法
JPH11342632A (ja) 1998-05-29 1999-12-14 Canon Aptex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0062151A (ja) * 1998-08-18 2000-02-29 Konica Corp 液体吐出プリンタ
JP2001071521A (ja) * 1999-09-08 2001-03-21 Casio Comput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627878B2 (ja) * 2000-01-19 2011-02-09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機構
JP2001287377A (ja) 2000-04-07 2001-10-16 Seiko Instrument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059559A (ja) * 2000-08-14 2002-02-26 Casio Comput Co Ltd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790107B2 (ja) * 2000-10-13 2011-10-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2002355982A (ja) * 2001-05-31 2002-12-1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回復装置
JP3828411B2 (ja) * 2001-11-30 2006-10-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692101B2 (en) * 2002-04-26 2004-02-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ing an inkjet print head
JP2004074554A (ja) * 2002-08-16 2004-03-1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機
JP3966242B2 (ja) * 2003-06-30 2007-08-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873949B2 (ja) * 2003-08-20 2007-01-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35277C (zh) * 2003-06-30 2007-09-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63602A1 (en) 2004-12-30
JP3966242B2 (ja) 2007-08-29
US7178915B2 (en) 2007-02-20
JP2005022182A (ja) 2005-01-27
DE602004006195T2 (de) 2008-01-10
CN1575992A (zh) 2005-02-09
EP1493584B1 (en) 2007-05-02
DE602004006195D1 (de) 2007-06-14
EP1493584A2 (en) 2005-01-05
CN100335277C (zh) 2007-09-05
EP1493584A3 (en) 2005-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84187Y (zh) 喷墨记录设备
JP4613978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US6866361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aintenance method of ink-jet head included i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915671A (zh) 喷墨成像装置及维护其喷嘴单元的方法
JP200733111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735959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80278536A1 (en) Inkjet image-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JP201902571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22217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これに備えられ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0715294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8249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41327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660576A (zh) 喷墨记录设备及其维护机构
CN107160860B (zh) 液体喷射装置
KR20080112542A (ko)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JP534732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860778B2 (ja) ノズル面清掃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061927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692021A (zh) 排液头、排液头的清洁方法以及排液装置
JP463145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8087165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7375453B2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093413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534684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179129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4063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40630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