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74318U - 一种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374318U CN221374318U CN202323435136.9U CN202323435136U CN221374318U CN 221374318 U CN221374318 U CN 221374318U CN 202323435136 U CN202323435136 U CN 202323435136U CN 221374318 U CN221374318 U CN 2213743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ies
- assembly
- rod
- mounting
- mounting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437 trache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7 he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其包括前悬置总成、后悬置总成和挂车阀支架总成,挂车阀支架总成包括支撑杆,支撑杆包括水平杆和两竖直杆;两竖直杆相对设置在支撑杆的两端,且竖直杆的上端与支撑杆连接,竖直杆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座;水平杆设置有用于连接挂车阀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且安装板的背面与水平杆固定连接;安装板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且第一安装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安装板的正面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架,定位架呈n形结构,且定位架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架与相邻的第二安装孔之间设置有第三安装孔,且第三安装孔与安装板的上边沿之间设有开口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商用车采用了全浮式驾驶室悬置,但很多企业仍采用机械式弹簧作为弹性元件,虽然结构简单,技术成熟,但其隔振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满足乘坐舒适性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通过前悬置总成、后悬置总成和挂车阀支架总成的相互配合,提高了隔振效果,满足了乘坐舒适性高的要求。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包括前悬置总成、后悬置总成和挂车阀支架总成,所述挂车阀支架总成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水平杆和两竖直杆;两竖直杆相对设置在支撑杆的两端,且竖直杆的上端与支撑杆连接,竖直杆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水平杆设置有用于连接挂车阀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且安装板的背面与水平杆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且第一安装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板的正面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呈n形结构,且定位架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架与相邻的第二安装孔之间设置有第三安装孔,且第三安装孔与安装板的上边沿之间设有开口槽。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板的上边沿中部向后水平弯折形成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安装板上边沿的两侧分别向后倾斜弯折形成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设置有第五安装孔;所述安装板的下边沿中部向后倾斜弯折形成第三折边,所述第三折边设置有第六安装孔。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竖直杆与水平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倾斜过度段。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面板,且面板的两侧分别向后弯折形成第一侧板;所述面板和两第一侧板形成与竖直杆相适配的半包围结构;位于内侧的第一侧板设置有第一连接板。
进一步改进在于:其中一竖直杆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空滤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背板,且背板的两侧分别向前弯折形成第二侧板;所述背板和两第二侧板形成与竖直杆相适配的半包围结构;两第二侧板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板。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悬置总成包括前围连接杆、稳定杆、两第一气囊、两第一减振器总成和两第一下支座总成;所述前围连接杆和稳定杆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稳定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翻转臂总成,所述前围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支架总成,且上支架总成的后端向下弯折并与对应翻转臂总成的后端铰接;两第一气囊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翻转臂总成上,所述第一气囊的下端与翻转臂总成固定连接,第一气囊的上端与对应的上支架总成铰接;两第一减振器总成分别设置在对应翻转臂总成的外侧,所述第一减振器总成的下端与翻转臂总成铰接,第一减振器总成的上端与对应的上支架总成铰接;两第一下支座总成分别设置在对应翻转臂总成的下方,所述第一下支座总成的上端与翻转臂总成铰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稳定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高度阀总成,所述第一高度阀总成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高度阀本体和第一气管;所述第一安装架通过管箍与稳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高度阀本体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并通过第一调节杆与前围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气管用于连接第一高度阀本体和对应的第一气囊,且第一气管上设置有三通接头。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稳定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摇杆夹子总成。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后悬置总成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两第二气囊和两第二减振器总成;所述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压锁总成;所述下横梁呈倒V形结构,且下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下支座总成;所述第二下支座总成的上端与下横梁之间设置有加强板;两第二气囊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二下支座总成上,所述第二气囊的下端与加强板固定连接,第二气囊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座与上横梁连接;两第二减振器总成相对设置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所述第二减振器总成的下端与下横梁的中部铰接,第二减振器总成的上端向外倾斜并通过第二铰接座与上横梁连接,且上横梁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二减振器总成的油管。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横梁设置有第二高度阀总成,所述第二高度阀总成包括第二高度阀本体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二高度阀本体通过第二安装架固定设置在下横梁上,并通过第二调节杆与上横梁连接;所述第二气管用于连接第一高度阀本体和第二气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装置采用气囊减震器同时辅助液压减震器,因而在任何载荷下自振频率不变,使弹簧装置具有几乎不变的性能,同时吸收高频振动和隔声的性能更好,能适应多种工况,提高了整车行驶平顺性和驾乘舒适性。
2、与金属弹簧相比使用寿命更长。
3、使用气囊减震器同时辅助液压减震器使行车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4、隐藏式的第二减振器总成设计,不仅提高了隔振效果,而且节约了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挂车阀支架总成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挂车阀支架总成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挂车阀支架总成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挂车阀支架总成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悬置总成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悬置总成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悬置总成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悬置总成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悬置总成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悬置总成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悬置总成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悬置总成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挂车阀支架总成;11-支撑杆;1101-水平杆;1102-竖直杆;1103-倾斜过度段;12-第一支架;1201-安装板;1202-第一安装孔;1203-第二安装孔;1204-定位架;1205-定位槽;1206-第三安装孔;1207-开口槽;1208-第一折边;1209-第四安装孔;1210-第二折边;1211-第五安装孔;1212-第三折边;1213-第六安装孔;13-连接座;1301-面板;1302-第一侧板;1303-第一连接板;14-第二支架;1401-背板;1402-第二侧板;1403-第二连接板;
2-前悬置总成;21-前围连接杆;22-稳定杆;23-上支架总成;24-翻转臂总成;25-第一气囊;26-第一减振器总成;27-第一下支座总成;28-第一高度阀总成;2801-第一安装架;2802-管箍;2803-第一高度阀本体;2804-第一调节杆;2805-第一气管;2806-三通接头;29-摇杆夹子总成;
3-后悬置总成;31-上横梁;3101-第一铰接座;3102-第二铰接座;32-下横梁;33-第二下支座总成;34-第二气囊;3401-加强板;35-第二减振器总成;3501-油管;36-液压锁总成;37-第二高度阀总成;3701-第二安装架;3702-第二高度阀本体;3703-第二调节杆;3704-第二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包括前悬置总成2、后悬置总成3和挂车阀支架总成1,挂车阀支架总成1包括支撑杆11,支撑杆11包括水平杆1101和两竖直杆1102;具体的,竖直杆1102与水平杆1101的连接处设置有倾斜过度段1103。两竖直杆1102相对设置在支撑杆11的两端,且竖直杆1102的上端与支撑杆11连接,竖直杆1102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座13;水平杆1101设置有用于连接挂车阀的第一支架12,第一支架12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1201,且安装板1201的背面与水平杆1101固定连接;安装板1201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202,且第一安装孔120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203;安装板1201的正面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架1204,定位架1204呈n形结构,且定位架1204上设置有定位槽1205;定位架1204与相邻的第二安装孔1203之间设置有第三安装孔1206,且第三安装孔1206与安装板1201的上边沿之间设有开口槽1207。
具体的,安装板1201的上边沿中部向后水平弯折形成第一折边1208,第一折边1208设置有第四安装孔1209;安装板1201上边沿的两侧分别向后倾斜弯折形成第二折边1210,第二折边1210设置有第五安装孔1211;安装板1201的下边沿中部向后倾斜弯折形成第三折边1212,第三折边1212设置有第六安装孔1213。
具体的,连接座13包括面板1301,且面板1301的两侧分别向后弯折形成第一侧板1302;面板1301和两第一侧板1302形成与竖直杆1102相适配的半包围结构;位于内侧的第一侧板1302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303。
具体的,其中一竖直杆110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空滤的第二支架14,第二支架14包括背板1401,且背板1401的两侧分别向前弯折形成第二侧板1402;背板1401和两第二侧板1402形成与竖直杆1102相适配的半包围结构;两第二侧板1402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403。
参见图5~图8所示,前悬置总成2包括前围连接杆21、稳定杆22、两第一气囊25、两第一减振器总成26和两第一下支座总成27;前围连接杆21和稳定杆22上下相对设置,稳定杆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翻转臂总成24,前围连接杆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支架总成23,且上支架总成23的后端向下弯折并与对应翻转臂总成24的后端铰接;两第一气囊25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翻转臂总成24上,第一气囊25的下端与翻转臂总成24固定连接,第一气囊25的上端与对应的上支架总成23铰接;两第一减振器总成26分别设置在对应翻转臂总成24的外侧,第一减振器总成26的下端与翻转臂总成24铰接,第一减振器总成26的上端与对应的上支架总成23铰接;两第一下支座总成27分别设置在对应翻转臂总成24的下方,第一下支座总成27的上端与翻转臂总成24铰接。具体的,稳定杆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高度阀总成28,第一高度阀总成28包括第一安装架2801、第一高度阀本体2803和第一气管2805;第一安装架2801通过管箍2802与稳定杆22固定连接;第一高度阀本体2803安装在第一安装架2801上,并通过第一调节杆2804与前围连接杆21连接;第一气管2805用于连接第一高度阀本体2803和对应的第一气囊25,且第一气管2805上设置有三通接头2806。稳定杆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摇杆夹子总成29。
参见图9~图12所示,后悬置总成3包括上横梁31、下横梁32、两第二气囊34和两第二减振器总成35;上横梁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压锁总成36;下横梁32呈倒V形结构,且下横梁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下支座总成33;第二下支座总成33的上端与下横梁32之间设置有加强板3401;两第二气囊3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二下支座总成33上,第二气囊34的下端与加强板3401固定连接,第二气囊34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座3101与上横梁31连接;两第二减振器总成35相对设置在上横梁31和下横梁32之间,第二减振器总成35的下端与下横梁32的中部铰接,第二减振器总成35的上端向外倾斜并通过第二铰接座3102与上横梁31连接,且上横梁31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二减振器总成35的油管3501。具体的,下横梁32设置有第二高度阀总成37,第二高度阀总成37包括第二高度阀本体3702和第二气管3704;第二高度阀本体3702通过第二安装架3701固定设置在下横梁32上,并通过第二调节杆3703与上横梁31连接;第二气管3704用于连接第一高度阀本体2803和第二气囊34。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优选地”、“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包括前悬置总成(2)、后悬置总成(3)和挂车阀支架总成(1),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车阀支架总成(1)包括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包括水平杆(1101)和两竖直杆(1102);两竖直杆(1102)相对设置在支撑杆(11)的两端,且竖直杆(1102)的上端与支撑杆(11)连接,竖直杆(1102)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座(13);所述水平杆(1101)设置有用于连接挂车阀的第一支架(12),所述第一支架(12)包括竖直设置的安装板(1201),且安装板(1201)的背面与水平杆(110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201)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202),且第一安装孔(120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203);所述安装板(1201)的正面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架(1204),所述定位架(1204)呈n形结构,且定位架(1204)上设置有定位槽(1205);所述定位架(1204)与相邻的第二安装孔(1203)之间设置有第三安装孔(1206),且第三安装孔(1206)与安装板(1201)的上边沿之间设有开口槽(12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201)的上边沿中部向后水平弯折形成第一折边(1208),所述第一折边(1208)设置有第四安装孔(1209);所述安装板(1201)上边沿的两侧分别向后倾斜弯折形成第二折边(1210),所述第二折边(1210)设置有第五安装孔(1211);所述安装板(1201)的下边沿中部向后倾斜弯折形成第三折边(1212),所述第三折边(1212)设置有第六安装孔(12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杆(1102)与水平杆(1101)的连接处设置有倾斜过度段(1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3)包括面板(1301),且面板(1301)的两侧分别向后弯折形成第一侧板(1302);所述面板(1301)和两第一侧板(1302)形成与竖直杆(1102)相适配的半包围结构;位于内侧的第一侧板(1302)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3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竖直杆(110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空滤的第二支架(14),所述第二支架(14)包括背板(1401),且背板(1401)的两侧分别向前弯折形成第二侧板(1402);所述背板(1401)和两第二侧板(1402)形成与竖直杆(1102)相适配的半包围结构;两第二侧板(1402)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4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总成(2)包括前围连接杆(21)、稳定杆(22)、两第一气囊(25)、两第一减振器总成(26)和两第一下支座总成(27);所述前围连接杆(21)和稳定杆(22)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稳定杆(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翻转臂总成(24),所述前围连接杆(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支架总成(23),且上支架总成(23)的后端向下弯折并与对应翻转臂总成(24)的后端铰接;两第一气囊(25)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翻转臂总成(24)上,所述第一气囊(25)的下端与翻转臂总成(24)固定连接,第一气囊(25)的上端与对应的上支架总成(23)铰接;两第一减振器总成(26)分别设置在对应翻转臂总成(24)的外侧,所述第一减振器总成(26)的下端与翻转臂总成(24)铰接,第一减振器总成(26)的上端与对应的上支架总成(23)铰接;两第一下支座总成(27)分别设置在对应翻转臂总成(24)的下方,所述第一下支座总成(27)的上端与翻转臂总成(24)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高度阀总成(28),所述第一高度阀总成(28)包括第一安装架(2801)、第一高度阀本体(2803)和第一气管(2805);所述第一安装架(2801)通过管箍(2802)与稳定杆(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高度阀本体(2803)安装在第一安装架(2801)上,并通过第一调节杆(2804)与前围连接杆(21)连接;所述第一气管(2805)用于连接第一高度阀本体(2803)和对应的第一气囊(25),且第一气管(2805)上设置有三通接头(280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摇杆夹子总成(2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总成(3)包括上横梁(31)、下横梁(32)、两第二气囊(34)和两第二减振器总成(35);所述上横梁(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压锁总成(36);所述下横梁(32)呈倒V形结构,且下横梁(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下支座总成(33);所述第二下支座总成(33)的上端与下横梁(32)之间设置有加强板(3401);两第二气囊(34)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二下支座总成(33)上,所述第二气囊(34)的下端与加强板(3401)固定连接,第二气囊(34)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座(3101)与上横梁(31)连接;两第二减振器总成(35)相对设置在上横梁(31)和下横梁(32)之间,所述第二减振器总成(35)的下端与下横梁(32)的中部铰接,第二减振器总成(35)的上端向外倾斜并通过第二铰接座(3102)与上横梁(31)连接,且上横梁(31)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二减振器总成(35)的油管(35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32)设置有第二高度阀总成(37),所述第二高度阀总成(37)包括第二高度阀本体(3702)和第二气管(3704);所述第二高度阀本体(3702)通过第二安装架(3701)固定设置在下横梁(32)上,并通过第二调节杆(3703)与上横梁(31)连接;所述第二气管(3704)用于连接第一高度阀本体(2803)和第二气囊(3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35136.9U CN221374318U (zh) | 2023-12-14 | 2023-12-14 | 一种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435136.9U CN221374318U (zh) | 2023-12-14 | 2023-12-14 | 一种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374318U true CN221374318U (zh) | 2024-07-19 |
Family
ID=91859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435136.9U Active CN221374318U (zh) | 2023-12-14 | 2023-12-14 | 一种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374318U (zh) |
-
2023
- 2023-12-14 CN CN202323435136.9U patent/CN2213743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088918A (en) | Closed loop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for laterally spaced suspension components | |
CN112061252A (zh) | 一种驾驶室前后悬置总成 | |
CN221374318U (zh) | 一种用于汽车的减振装置 | |
CN104527817A (zh) | 驾驶室全浮悬置装置 | |
CN109305003B (zh) | 乘用车及独立悬架系统 | |
JP2999331B2 (ja) | 自動車の車輪懸架装置 | |
JPH06286642A (ja) | 車両における後部車体構造 | |
CN214647350U (zh) | 车桥下盖板、空气悬架与车桥的连接结构 | |
CN2675442Y (zh) | 大巴全空气前悬架 | |
CN215285018U (zh) | 一种后地板结构及汽车 | |
CN213565303U (zh) | 一种低底盘五连杆式前空气悬架系统及汽车 | |
CN211166310U (zh) | 一种基于6米纯电动城市客车的后空气悬架下支座的结构 | |
CN113910886A (zh) | 一种发动机与车架的连接结构 | |
CN104527816A (zh) | 驾驶室全浮悬置装置 | |
CN213799935U (zh) | 一种驾驶室气囊前悬置总成 | |
CN215752039U (zh) | 一种汽车座椅下框架 | |
CN219790292U (zh) | 副车架安装结构及增程式新能源汽车 | |
CN204399305U (zh) | 驾驶室全浮悬置装置 | |
CN110712705B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
CN213735237U (zh) | 一种驾驶室气囊后悬置总成 | |
CN220391362U (zh) | 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 | |
CN215794034U (zh) | 车架和全地形车 | |
CN216153553U (zh) | 一种发动机支架总成 | |
CN217598269U (zh) | 一种全地形沙滩车后悬挂结构 | |
CN219243339U (zh) | 一种车载燃气钢瓶安装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