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91362U - 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91362U
CN220391362U CN202321619454.8U CN202321619454U CN220391362U CN 220391362 U CN220391362 U CN 220391362U CN 202321619454 U CN202321619454 U CN 202321619454U CN 220391362 U CN220391362 U CN 220391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eam
rear cross
hydraulic lock
supporting seat
rear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94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钦洲
朱大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Zhouhu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Zhouhu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Zhouhu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Zhouhu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94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91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91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91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包括后横梁,后横梁的下方设置有下横梁,所述后横梁下表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筒式横向减震器,筒式横向减震器的输出端连接下横梁,所述下横梁的左端设置有左后悬下支架,下横梁的右端设置有右后悬下支架,左后悬下支架和右后悬下支架与后横梁的左右两端之间设置有气囊减震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采用后横梁和下横梁中间设置筒式横向减震器,两边气囊减震器的连接结构,同时配置有高度阀,该结构设计简单,同时又能确保整体强度和驾驶室的舒适性要求,左后悬下支架和右后悬下支架采用高强度钢成型后焊接的结构,即保证零件的强度,又减轻了零件的重量。

Description

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后悬挂形式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是影响汽车舒适型的重要参数之一。汽车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
现有的一些后悬采用铸造件,这导致整体的重量较重,影响车轮性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包括后横梁,后横梁的下方设置有下横梁,所述后横梁下表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筒式横向减震器,筒式横向减震器的输出端连接下横梁,所述下横梁的左端设置有左后悬下支架,下横梁的右端设置有右后悬下支架,左后悬下支架和右后悬下支架与后横梁的左右两端之间设置有气囊减震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后悬下支架和右后悬下支架均包括支撑座,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有U型安装座,U型安装座的上方设置有U型连接架,U型连接架的内部设置有平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座中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支撑座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螺纹套,支撑座的中部设置有套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横梁的左端设置有左液压锁总成,后横梁的右端设置有右液压锁总成,所述后横梁的正面左侧设置有左液压锁感应器线束,后横梁的正面右侧设置有右液压锁感应器线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横梁的左侧设置有阀体支架,阀体支架上设置有高度阀,高度阀的右侧连接第一出气管和第一进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右液压锁总成上设置有线束卡箍,线束卡箍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左液压锁总成和右液压锁总成在从动锁钩处安装有传感器,在右液压锁总成处还安装有常开两位两通气阀,确保液压锁能安全锁紧,采用后横梁和下横梁中间设置筒式横向减震器,两边气囊减震器的连接结构,同时配置有高度阀,该结构设计简单,同时又能确保整体强度和驾驶室的舒适性要求,左后悬下支架和右后悬下支架采用高强度钢成型后焊接的结构,即保证了零件的强度,又减轻了零件的重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中左后悬下支架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中左后悬下支架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液压锁总成;2、左后悬下支架;3、后横梁;4、左液压锁感应器线束;5、高度阀;6、阀体支架;7、第一出气管;8、第一进气管;9、筒式横向减震器;10、下横梁;11、右后悬下支架;12、右液压锁感应器线束;13、气囊减震器;14、右液压锁总成;15、线束卡箍;16、第二进气管;17、第二出气管;18、第二气囊进气管;19、第一三通气管接头;20、驾驶室举升用液压软管;21、第二三通气管接头;22、第一气囊进气管;23、高度阀调节杆;24、高度阀连接杆支架;25、支撑座;26、U型安装座;27、U型连接架;28、平板;29、第一加强板;30、第二加强板;31、套管;32、第一螺纹套;33、第二螺纹套;34、第三螺纹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4,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包括后横梁3,后横梁3的下方设置有下横梁10,下横梁10为人字型,两侧翻边,前后2件用6个螺栓将左右下支座和减震器连接在一起;所述后横梁3下表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筒式横向减震器9,筒式横向减震器9的输出端连接下横梁10,所述下横梁10的左端设置有左后悬下支架2,下横梁10的右端设置有右后悬下支架11,左后悬下支架2和右后悬下支架11上的孔与车架连接,左后悬下支架2和右后悬下支架11对称设计,左后悬下支架2和右后悬下支架11与后横梁3的左右两端之间设置有气囊减震器13。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所述左后悬下支架2和右后悬下支架11均包括支撑座25,支撑座25的上方设置有U型安装座26,U型安装座26的上方设置有U型连接架27,U型连接架27的内部设置有平板28。所述支撑座2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套32和第二螺纹套33,支撑座25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螺纹套34,支撑座25的中部设置有套管31。支撑座25下部分为几字型,支撑座25上部为U型;U型安装座26为U型与支撑座25上端插接后焊接;U型连接架27为U型,U型连接架27的U型开口的上部较窄,下部插接在U型安装座26的U型开口处,上部较窄部位与U型安装座26的缕空部位插接后焊接;平板28为中部缕空的长方形平板28,插接在U型连接架27的U型开档内与U型安装座26焊接在一起;所述支撑座25中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加强板29和第二加强板30,第一加强板29和第二加强板30为外形与支撑座25一致的平板,该件主要起加强作用,与支撑座25焊接在一起;第一螺纹套32、第二螺纹套33和第三螺纹套34为螺纹套管31。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所述后横梁3的左端设置有左液压锁总成1,后横梁3的右端设置有右液压锁总成14,所述后横梁3的正面左侧设置有左液压锁感应器线束4,后横梁3的正面右侧设置有右液压锁感应器线束12。所述下横梁10的左侧设置有阀体支架6,阀体支架6上设置有高度阀5,高度阀5的右侧连接第一出气管7和第一进气管8。所述右液压锁总成14上设置有线束卡箍15,线束卡箍15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二进气管16和第二出气管17。第一进气管8通过第二三通气管接头21连接第一气囊进气管22和第二进气管16,所述第二出气管17通过第一三通气管接头19连接第二气囊进气管18。所述后横梁3的后侧设置有驾驶室举升用液压软管20,在左液压锁总成1后侧设置有高度阀连接杆支架24,高度阀连接杆支架24上设置有高度阀调节杆23,高度阀连接杆支架24为Z字型,上端与上横梁焊接,下端一孔与连接杆连接。左液压锁总成1在从动锁钩处安装有传感器;右液压锁总成14在从动锁钩处安装有传感器和常开二位二通气阀;后横梁3由两片横梁和两个U型支架焊接而成,后横梁3为长条形,后横梁3下部左液压锁感应器线束4处凸出设计,凸出部位压出台阶,长条形中间有两条长圆孔,上部为台阶外形;左液压锁感应器线束4和右液压锁感应器线束12为液压锁感应器线束,左右各1件,对称布置;阀体支架6为Z字型,上下为缺口设计。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左液压锁总成1和右液压锁总成14在从动锁钩处安装有传感器,在右液压锁总成14处还安装有常开两位两通气阀,确保液压锁能安全锁紧,采用后横梁3和下横梁10中间设置筒式横向减震器9,两边气囊减震器13的连接结构,同时配置有高度阀5,该结构设计简单,同时又能确保整体强度和驾驶室的舒适性要求,左后悬下支架2和右后悬下支架11采用高强度钢成型后焊接的结构,即保证了零件的强度,又减轻了零件的重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4)

1.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横梁,后横梁的下方设置有下横梁,所述后横梁下表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筒式横向减震器,筒式横向减震器的输出端连接下横梁,所述下横梁的左端设置有左后悬下支架,下横梁的右端设置有右后悬下支架,左后悬下支架和右后悬下支架与后横梁的左右两端之间设置有气囊减震器,所述左后悬下支架和右后悬下支架均包括支撑座,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有U型安装座,U型安装座的上方设置有U型连接架,U型连接架的内部设置有平板,所述支撑座中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支撑座的上端设置有第三螺纹套,支撑座的中部设置有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的左端设置有左液压锁总成,后横梁的右端设置有右液压锁总成,所述后横梁的正面左侧设置有左液压锁感应器线束,后横梁的正面右侧设置有右液压锁感应器线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的左侧设置有阀体支架,阀体支架上设置有高度阀,高度阀的右侧连接第一出气管和第一进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液压锁总成上设置有线束卡箍,线束卡箍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
CN202321619454.8U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 Active CN220391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9454.8U CN220391362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9454.8U CN220391362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91362U true CN220391362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613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9454.8U Active CN220391362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913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63964A (en)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CN112061252A (zh) 一种驾驶室前后悬置总成
CN210478331U (zh) 一种轻量型空气悬架
CN202016512U (zh)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20391362U (zh) 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
CN109334770B (zh) 一种混合式轻型纯电动客车车架
CN216102460U (zh) 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
JP2999331B2 (ja) 自動車の車輪懸架装置
CN11187377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后置后驱系统
CN114750559A (zh) 商用车全浮驾驶室前悬结构
CN111891219B (zh) 一种电动汽车上多悬置的外连接系统
CN220032076U (zh) 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
CN220842684U (zh) 支撑架、副车架、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219601382U (zh) 前副车架和车辆
EP0275407A1 (en) Unit for elastically suspending the wheels from the frame of a motor vehicle
CN220430284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2423310U (zh) 一种驾驶室前后悬置总成
CN220842532U (zh) 一种转向架构架及悬挂式单轨车辆
CN219601381U (zh) 前副车架和车辆
CN220032055U (zh) 前副车架和车辆
CN219601380U (zh) 前副车架和车辆
CN219600848U (zh) 前独立悬架系统
CN210258554U (zh) 一种副车架结构
CN216833178U (zh) 一种电车机舱结构及汽车
CN219619215U (zh) 前副车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