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32076U - 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32076U
CN220032076U CN202321510314.7U CN202321510314U CN220032076U CN 220032076 U CN220032076 U CN 220032076U CN 202321510314 U CN202321510314 U CN 202321510314U CN 220032076 U CN220032076 U CN 220032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bracket
shaped
shaped connecting
front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103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钦洲
朱大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Zhouhu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Zhouhu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Zhouhu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Zhouhu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103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32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32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32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包括拉杆总成,拉杆总成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设置的左上支架组件和右上支架组件,左上支架组件和右上支架组件之间设置有横向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横向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与左上支架组件和右上支架组件之间设置有气囊总成和筒式减震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稳定杆采用空心钢管,两端镦粗,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左右两端采用筒式减震器加气囊总成的组合减震方式,左右各采用一个高度阀控制气囊总成的充排气,左右下支座总成采用冲焊件,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
背景技术
前悬置总成,又称驾驶室前悬置总成,是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置在驾驶室前下部与车架之间,主要起到对驾驶室的支撑、翻转及抗侧倾作用,同时在车辆行驶中衰减路面不平激励传给驾驶室的震动和冲击,引导驾驶室相对地面的垂直运动,限制驾驶室侧倾和偏转运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但是现有的一些前悬置总成采用铸造件加工,这导致整体的重量较大,影响车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包括拉杆总成,拉杆总成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设置的左上支架组件和右上支架组件,左上支架组件和右上支架组件之间设置有横向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横向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与做上支架组件和右上支架组件之间设置有气囊总成和筒式减震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上支架组件和右上支架组件包括与拉杆总成固定连接的Z形连接板,Z形连接板上设置有U形连接板,U形连接板靠近装置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内侧板,U形连接板靠近装置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侧板与U形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内加强板,外侧板和U形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外加强板,U形连接板和Z形连接板之间设置有L形加强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向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包括稳定杆,稳定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称设置的左支架和右支架,左支架和右支架的端部设置有与安装孔配合的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橡胶套,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内壁加强板和加强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下方设置有下支座总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支座总成包括设置于左支架或者右支架内部的第二套管,第二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橡胶套,第二套管的外壁设置有U型件,U型件上设置有橡胶硫化件,所述第二套管固定连接U形翻边板,U形翻边板固定连接几字形连接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Z形连接板的背面设置有L形支架,L形支架连接气囊总成的一端,气囊总成的另一端与左支架和右支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筒式减震器的一端连接U形安装座,筒式减震器的另一端连接垫块,所述垫块设置于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稳定杆的左右两侧设置了高度阀支架,高度阀支架上设置了高度阀,在拉杆总成的两侧设置有高度阀调节杆,并且在拉杆总成的右侧设置了第一出气管和第一进气管,在拉杆总成的左侧设置了第二出气管和第二进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稳定杆的两端设置了摇杆卡子,Z形连接板的底部设置了Z形支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稳定杆采用空心钢管,两端镦粗,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左右两端采用筒式减震器加气囊总成的组合减震方式,左右各采用一个高度阀控制气囊总成的充排气,左右下支座总成采用冲焊件,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中左上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中右上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中横向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中下支座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式减震器;2、左上支架组件;3、拉杆总成;4、横向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5、右上支架组件;6、下支座总成;7、气囊总成;8、第一出气管;9、第一进气管;10、第二出气管;11、第二进气管;12、高度阀支架;13、高度阀;14、高度阀调节杆;15、摇杆卡子;16、Z形支架;17、L形支架;18、Z形连接板;19、内侧板;20、外侧板;21、U形连接板;22、安装孔;23、U形安装座;24、L形加强板;25、外加强板;26、内加强板;27、垫块;28、左支架;29、内壁加强板;30、加强支架;31、稳定杆;32、第一橡胶套;33、第一套管;34、右支架;35、U形翻边板;36、几字形连接板;37、第二橡胶套;38、第二套管;39、U型件;40、橡胶硫化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6,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包括拉杆总成3,拉杆总成3中间为圆管,两端压扁有孔,通过螺栓与左上支架组件2和右上支架组件5连接,圆管上焊接有支架,用于连接车身其它零件,气管也通过线卡固定在该件上,拉杆总成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设置的左上支架组件2和右上支架组件5,左上支架组件2和右上支架组件5之间设置有横向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4,横向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4与做上支架组件和右上支架组件5之间设置有气囊总成7和筒式减震器1。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所述左上支架组件2和右上支架组件5包括与拉杆总成3固定连接的Z形连接板18,Z形连接板18上设置有U形连接板21,U形连接板21靠近装置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内侧板19,U形连接板21靠近装置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外侧板20,所述内侧板19和外侧板20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孔22。所述内侧板19与U形连接板21之间设置有内加强板26,外侧板20和U形连接板21之间设置有外加强板25,U形连接板21和Z形连接板18之间设置有L形加强板24。Z形连接板18为Z字型,中下部设计为缺口与U形连接板21前端插接后焊接,内侧板19为上部压出台阶、中部缕空、下部和前后侧面翻边结构;外侧板20与内侧板19左右对称;U形连接板21为U型结构;U形连接板21与外侧板20和内侧板19沿翻边处以及缕空边缘焊接,内侧板19、外侧板20与Z形连接板18在贴合处边缘焊接;U形连接板21为半圆弧带翻边结构,中间为圆孔,焊接在Z形连接板18上,主要作用为拧紧螺栓时防止螺栓转动;U形安装座23为U型带翻边结构,翻边处平面和U型平面与Z形连接板18贴合后边缘焊接,该支架为减震器安装支架;L形加强板24为L型件,在L折弯处缕空有T型槽,与U形连接板21的U型槽贴合焊接;外加强板25和件内加强板26为对称件,为圆弧结构,圆弧与内侧板19和件外侧板20该处的圆弧贴合,在边缘处焊接,该件起加强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所述横向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4包括稳定杆31,稳定杆3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称设置的左支架28和右支架34,左支架28和右支架34的端部设置有与安装孔22配合的第一套管33,第一套管3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橡胶套32,所述左支架28和右支架34的内部设置有内壁加强板29和加强支架30。所述左支架28和右支架34的下方设置有下支座总成6。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横向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4由垫块27、左支架28、内壁加强板29、加强支架30、稳定杆31、第一橡胶套32、第一套管33、右支架34焊接装配而成;垫块27机加件,垫块27为中间带孔的带台阶的圆垫块27;左支架28和右支架34为左右对称件,该件为前宽后窄的U型结构,后端折弯面为两同心的圆弧,该处圆弧与第一套管33圆贴合焊接;内壁加强板29为两端圆弧中间缕空长方形孔的平板,插在左支架28和右支架34的U型槽内起支撑加强作用;加强支架30为三角形的U型支架,在稳定杆31两端与左支架28、第一套管33贴合焊接在一起,对稳定杆31焊接总成整体起加强作用。稳定杆31为厚壁圆管,两端为镦粗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增加强度,该件材料为30CrMoA,镦粗后经过调质处理;第一橡胶套32的内外筒体为钢件,中间为橡胶硫化而成;第一套管33焊接在左支架28和右支架34的圆弧槽上。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所述下支座总成6包括设置于左支架28或者右支架34内部的第二套管38,第二套管3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橡胶套37,第二套管38的外壁设置有U型件39,U型件39上设置有橡胶硫化件40,所述第二套管38固定连接U形翻边板35,U形翻边板35固定连接几字形连接板36。下支座总成6对称装配在左支架28和右支架34的左右翻转支架的U型槽内,下支座总成6由U形翻边板35、几字形连接板36、几字形连接板36;下支座总成6由第二橡胶套37、第二套管38、U型件39、橡胶硫化件40焊接装配而成,U形翻边板35为上端U型翻边,几字形连接板36为下部为几字型,上部为U型,在U型上端部有圆弧槽,第二橡胶套37为橡胶套总成,该橡胶套总成的内外筒为金属件,内外筒的中间为橡胶硫化而成;第二套管38外圈与U形翻边板35、几字形连接板36贴合焊接,第二套管38内圈与橡胶套总成的外圆压配;U型件39两端与第二套管38的外圆贴合焊接;橡胶硫化件40用螺钉安装在U型件39上。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所述Z形连接板18的背面设置有L形支架17,L形支架17连接气囊总成7的一端,气囊总成7的另一端与左支架28和右支架34连接。气囊总成7在该悬置总成上使用两件,为对称分布。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所述筒式减震器1的一端连接U形安装座23,筒式减震器1的另一端连接垫块27,所述垫块27设置于左支架28和右支架34的外侧。筒式减震器1对车身上下运动起辅助减震作用,筒式减震器1在此总成上有两件,为左右对称布置,筒式减震器1的上端与件U形安装座23的U型槽通过螺栓连接,下端与左支架28和内壁加强板29在内孔插入带螺纹的芯轴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所述稳定杆31的左右两侧设置了高度阀支架12,高度阀支架12上设置了高度阀13,在拉杆总成3的两侧设置有高度阀调节杆14,并且在拉杆总成3的右侧设置了第一出气管8和第一进气管9,在拉杆总成3的左侧设置了第二出气管10和第二进气管11。所述稳定杆31的两端设置了摇杆卡子15,Z形连接板18的底部设置了Z形支架16。第一出气管8外包波纹管,第一出气管8一端与高度阀13的出气口快插连接,第一出气管8另一端与右边的气囊总成7连接;第一进气管9外包波纹管,第一进气管9一端与三通的快插连接,另一端与高度阀13连接;第二出气管10外包波纹管,第二出气管10一端与高度阀13的出气口快插连接,另一端与左边的气囊总成7连接;第二进气管11外包波纹管,第二进气管11一端与三通的快插连接,第二进气管11另一端与高度阀13连接;第一出气管8、第一进气管9、第二出气管10和第二进气管11均采用扎带捆扎在拉杆总成3上;高度阀支架12上部为平板状,下部为圆弧,圆弧粘贴橡胶皮与稳定杆31的外圆贴合,用两个不锈钢卡箍紧固,该件每个总成对称装配两件;高度阀13每个总成对称装配两件;高度阀调节杆14可以调节高度阀13的进排气;摇杆卡子15每个总成对称装配两件,用以装配摇杆;Z形支架16中部有加强筋,用以装配车身其它零件;L形支架17为L型支架,中部为T型缕空,该件每个总成对称装配两件,该件用螺栓与L形加强板24连接,然后再将气囊总成7安装固定在该件上。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稳定杆31采用空心钢管,两端镦粗,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左右两端采用筒式减震器1加气囊总成7的组合减震方式,左右各采用一个高度阀13控制气囊总成7的充排气,左右下支座总成6采用冲焊件,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总成,拉杆总成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对称设置的左上支架组件和右上支架组件,左上支架组件和右上支架组件之间设置有横向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横向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与做上支架组件和右上支架组件之间设置有气囊总成和筒式减震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支架组件和右上支架组件包括与拉杆总成固定连接的Z形连接板,Z形连接板上设置有U形连接板,U形连接板靠近装置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内侧板,U形连接板靠近装置外部的一侧设置有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外侧板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与U形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内加强板,外侧板和U形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外加强板,U形连接板和Z形连接板之间设置有L形加强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稳定杆带翻转臂总成包括稳定杆,稳定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称设置的左支架和右支架,左支架和右支架的端部设置有与安装孔配合的第一套管,第一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橡胶套,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内壁加强板和加强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下方设置有下支座总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总成包括设置于左支架或者右支架内部的第二套管,第二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橡胶套,第二套管的外壁设置有U型件,U型件上设置有橡胶硫化件,所述第二套管固定连接U形翻边板,U形翻边板固定连接几字形连接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Z形连接板的背面设置有L形支架,L形支架连接气囊总成的一端,气囊总成的另一端与左支架和右支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式减震器的一端连接U形安装座,筒式减震器的另一端连接垫块,所述垫块设置于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的左右两侧设置了高度阀支架,高度阀支架上设置了高度阀,在拉杆总成的两侧设置有高度阀调节杆,并且在拉杆总成的右侧设置了第一出气管和第一进气管,在拉杆总成的左侧设置了第二出气管和第二进气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的两端设置了摇杆卡子,Z形连接板的底部设置了Z形支架。
CN202321510314.7U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 Active CN220032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0314.7U CN220032076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0314.7U CN220032076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32076U true CN220032076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4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10314.7U Active CN220032076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32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62334B2 (en) Reinforcement device for vehicle
US7673904B2 (en) Device for reinforcing vehicle body of vehicle
KR100315528B1 (ko) 빔형 차축 서스펜션 시스템
WO1997030860A1 (en) Linkage suspension system
CA2464161A1 (en) Vehicle subframe mounting
US8851492B2 (en) Mechanical stop for axle/suspension systems
US20070290525A1 (en) Body Reinforcement Device for a Vehicle
CN113232469B (zh) 一种前悬架系统及车辆
CN112061252A (zh) 一种驾驶室前后悬置总成
CN220032076U (zh) 一种气囊式前悬置总成
CN201102453Y (zh) 汽车的后悬架系统
CN217022108U (zh) 一种用于汽车大梁和板簧之间的限位块支架总成
CN109484118B (zh) 复合材料弹簧ctba悬架系统
JP3487213B2 (ja) 車両の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KR20100067312A (ko) 자동차 로어암 및 쇽업쇼버 브라켓 어셈블리 장치
KR20150066110A (ko) 트레일링암의 구조
CN106274336A (zh) 一种下横置钢板弹簧式后独立悬架结构
CN220391362U (zh) 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后悬总成
JPH05319049A (ja) 自動車の車輪懸架装置
CN220721216U (zh) 一种气囊式驾驶室前悬置
CN201304878Y (zh) 一种可增加抗侧倾能力的挂车用空气悬架
CN111376668A (zh) 横置板簧悬架
CN213892085U (zh) 一种多连杆式后悬架和车辆
CN213799935U (zh) 一种驾驶室气囊前悬置总成
CN220430284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