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10787U - 一种固定结构、动力电池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定结构、动力电池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10787U
CN220710787U CN202322388489.1U CN202322388489U CN220710787U CN 220710787 U CN220710787 U CN 220710787U CN 202322388489 U CN202322388489 U CN 202322388489U CN 220710787 U CN220710787 U CN 220710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bar
voltage
fixing groove
voltage copper
bar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884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逸凡
张磊
赵福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Power Tra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Power Tra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Power Tra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884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10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10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10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结构、动力电池及汽车,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支架、盖板及连接件,连接件与固定支架连接,固定支架上设有贯通的高压铜排固定槽,盖板可开合地盖设于高压铜排固定槽的槽口,盖板朝向高压铜排固定槽的一面设有贯通的低压线束固定槽,低压线束固定槽内用于放置外套有套管的低压线束且低压线束固定槽与低压线束的一侧接触,当盖板盖合于高压铜排固定槽后,使低压线束的另一侧与高压铜排固定槽内的高压铜排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能够同时对高压铜排与低压线束进行固定,也即集高压铜排固定结构与低压固定结构的固定功能于一体,固定结构的集成度更高,节省动力电池内部空间占用。

Description

一种固定结构、动力电池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固定结构、动力电池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低压线束和高压铜排是动力电池不可或缺的零件,现有低压线束一般采用扎带固定,而高压铜排采用卡扣固定。由于低压线束与高压铜排分别采用不同的固定结构固定,占用空间较大,无法满足动力电池内部空间紧凑的布局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高压铜排与低压线束分开固定,固定结构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支架、盖板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贯通的高压铜排固定槽,所述盖板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的槽口,所述盖板朝向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的一面设有贯通的低压线束固定槽,所述低压线束固定槽内用于放置外套有套管的低压线束且所述低压线束固定槽与所述低压线束的一侧接触,当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后,使所述低压线束的另一侧与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内的高压铜排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其中固定支架可通过连接件连接于例如汽车上相应的零部件上,固定支架上的高压铜排固定槽用于固定高压铜排,盖板上的低压线束固定槽用于固定低压线束,在需要固定高压铜排与低压线束时,可先将盖板打开,之后再将高压铜排置于高压铜排固定槽内,低压线束置于低压线束固定槽内且低压线束的一侧与低压线束固定槽的槽壁接触,最后再将盖板盖合至高压铜排固定槽的槽口处,以使低压线束的另一侧与高压铜排固定槽内的高压铜排接触,实现对高压铜排及低压线束的同时夹紧固定,低压线束外套设诸如波纹管等套管,高压铜排与外套有套管的低压线束可直接接触,满足耐磨防护需求,且降低固定结构整体沿高度方向的尺寸。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结构能够同时对高压铜排与低压线束进行固定,也即集高压铜排固定结构与低压线束固定结构的固定功能于一体,只需要一个固定点,减少固定点数量,固定结构的集成度更高,节省动力电池内部空间占用,更好地满足动力电池内部空间紧凑的布局要求。
可选地,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内设有隔挡,所述隔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的相对两侧壁连接,且将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分隔成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和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所述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的槽口盖设有所述盖板,所述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的底壁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的第一侧壁一体设置,并可翻转连接,所述盖板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的第二侧壁卡接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盖板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延伸有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应的翻边,所述翻边上设有卡口,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口相匹配的卡扣凸起,所述卡扣凸起与所述卡口卡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的一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弹性卡钩。
可选地,所述隔挡和/或所述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的底壁用于沿所述高压铜排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形成支撑部。
可选地,所述低压线束固定槽为弧形槽。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座和定位部,所述连接座的周向设有所述定位部,所述连接座用于插入电池箱体上的连接孔中,所述定位部用于与所述连接孔周向的所述电池箱体抵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包括上述的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固定结构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动力电池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结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支架;11、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2、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2、隔挡;13、卡扣凸起;14、弹性卡钩;15、支撑部;2、盖板;21、低压线束固定槽;22、翻边;23、卡口;3、连接件;31、连接座;32、定位部;4、高压铜排;5、低压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配合”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文中,建立有坐标系XYZ,其中,X轴的正向代表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左方,Y轴的反向代表右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支架1、盖板2及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固定支架1连接,所述固定支架1上设有贯通的高压铜排固定槽11,所述盖板2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的槽口,所述盖板2朝向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的一面设有贯通的低压线束固定槽21,所述低压线束固定槽21内用于放置外套有套管的低压线束5且所述低压线束固定槽21与所述低压线束5的一侧接触,当所述盖板2盖合于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后,使所述低压线束5的另一侧与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内的高压铜排4接触。
具体地,以固定支架1竖向设置为例,固定支架1的底部与连接件3连接,汽车零部件诸如电池箱体上可设连接孔,固定支架1可通过连接件3固定于连接孔中。固定支架1上可设上方敞口的高压铜排固定槽11,高压铜排固定槽11为U型槽,高压铜排固定槽11内用于放置高压铜排4,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可沿X向贯穿设置,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的顶部槽口设盖板2。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上的高压铜排固定槽11用于固定高压铜排4,盖板2上的低压线束固定槽21用于固定低压线束5,在需要固定高压铜排4与低压线束5时,可先将盖板2打开,之后再将高压铜排4置于高压铜排固定槽11内,低压线束5置于低压线束固定槽21内且低压线束5的一侧与低压线束固定槽21的槽壁接触,最后再将盖板2盖合至高压铜排固定槽11的槽口处,以使低压线束5的另一侧与高压铜排固定槽11内的高压铜排4接触,实现对高压铜排4及低压线束5的同时夹紧固定,低压线束5外套设诸如波纹管等套管,高压铜排4与套有套管的低压线束5可直接接触,满足耐磨防护需求,且降低固定结构整体沿高度方向的尺寸。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固定结构能够同时对高压铜排4与低压线束5进行固定,也即集高压铜排固定结构与低压固定结构的固定功能于一体,只需要一个固定点,减少固定点数量,固定结构的集成度更高,节省动力电池内部空间占用,更好地满足动力电池内部空间紧凑的布局要求。
如图1-2所示,可选地,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内设有隔挡12,所述隔挡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的相对两侧壁连接,且将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分隔成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和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所述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的槽口盖设有所述盖板2,所述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的底壁与所述连接件3连接。
具体地,所述隔挡12水平设置或者相对水平面略微倾斜设置,所述隔挡12将高压铜排固定槽11划分成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和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所述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内分别用于放置高压铜排4,两个高压铜排4上下平行放置,两个高压铜排4的一端可分别沿X轴所示方向穿过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或者在盖板2打开后,上方的高压铜排4可从侧面插入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
本实施例中,通过隔挡12将高压铜排固定槽11分隔成互不干涉的两部分,两个高压铜排4分别置于对应的槽内,以实现对两个高压铜排4的分开固定。
如图1-3所示,可选地,所述盖板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的第一侧壁一体设置,并可翻转连接,所述盖板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的第二侧壁卡接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竖向设置,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可为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隔板围合形成的U型结构。所述盖板2的一端可与第一侧壁柔性连接,盖板2可通过上下翻转以实现打开和关闭,盖板2的另一端与第二侧壁卡接,当需要打开盖板2时,可先将盖板2与第二侧壁的卡接关系解除,再转动盖板2即可。盖板2与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的槽壁转动连接,或者说与固定支架1转动连接,盖板2在打开之后,不易发生丢失现象。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可通过转轴、铰链以实现与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的第一侧壁的相对翻转。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可完全从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的槽口取下来,当需要盖合时,可通过螺栓、卡扣连接等方式,将盖板2固定于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的槽壁上。
如图1-2所示,可选地,所述盖板2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延伸有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应的翻边22,所述翻边22上设有卡口23,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口23相匹配的卡扣凸起13,所述卡扣凸起13与所述卡口23卡接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的左端可与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的左侧壁转动连接,盖板2的右端向下延伸形成翻边22,盖板2整体可呈“7”字型结构,当盖板2关闭时,翻边22与第二侧壁平行。所述翻边22上设卡口23,将盖板2向下翻转关闭,翻边22位于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的右侧壁的右侧,卡扣凸起13插入卡口23中,即可实现盖板2与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的槽壁的锁紧固定。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在翻边22上设卡扣凸起13,在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的右侧壁上设卡口23,固定原理与上述类似。
如图1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的一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弹性卡钩14。
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与第二侧壁对应的一面设开口,开口沿X向贯穿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的侧壁,也即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的右侧全开,弹性卡钩14位于开口的下方且往上钩合。下方的高压铜排4按照从右向左的方向,从开口插入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内,高压铜排4在插入的过程中弹性卡钩14可向下发生挤压形变,插入到位后,弹性卡钩14恢复形变,并与高压铜排4的侧壁钩合,以实现下方的高压铜排4的固定安装。
如图2所示,可选地,所述隔挡12和/或所述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的底壁用于沿所述高压铜排4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形成支撑部15。
在本实施例中,隔挡12构成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的底壁,隔挡12沿X轴所示方向的两端沿高压铜排4的长度方向延伸,也即沿X轴所示方向延伸,延伸之后的长度大于第一侧壁的长度,通过形成支撑部15,以增大与上方的高压铜排4的接触面积,提高高压铜排4的固定稳定性。在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的底壁设支撑部15的情形与上述类似,不再重复说明。
如图1所示,可选地,所述低压线束固定槽21为弧形槽。
在本实施例中,低压线束固定槽21可突出于盖板2设置,也可直接在盖板2上向内挖空形成,低压线束固定槽21采用开口朝下的弧形槽,能够更好地与低压线束5的外部形状相匹配,提高固定的稳定性。所述低压线束固定槽21的槽壁可发生挤压形变。
如图1所示,可选地,所述连接件3包括连接座31和定位部32,所述连接座31的周向设有所述定位部32,所述连接座31用于插入电池箱体上的连接孔中,所述定位部32用于与所述连接孔周向的所述电池箱体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31类似卡爪结构,可向下插入连接孔中,并与连接孔的孔壁抵接,电池箱体上沿所述连接孔的周向部分可与定位部32抵接,利用定位部32与电池箱体的抵接,以增大连接座31与连接孔之间的接触摩擦力,提高连接座31的固定稳定性。连接座31、定位部32可采用弹性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包括上述的固定结构。所述动力电池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的固定结构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所述汽车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的动力电池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1)、盖板(2)及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固定支架(1)连接,所述固定支架(1)上设有贯通的高压铜排固定槽(11),所述盖板(2)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的槽口,所述盖板(2)朝向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的一面设有贯通的低压线束固定槽(21),所述低压线束固定槽(21)内用于放置外套有套管的低压线束(5)且所述低压线束固定槽(21)与所述低压线束(5)的一侧接触,当所述盖板(2)盖合于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后,使所述低压线束(5)的另一侧与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内的高压铜排(4)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内设有隔挡(12),所述隔挡(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的相对两侧壁连接,且将所述高压铜排固定槽(11)分隔成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和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所述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的槽口盖设有所述盖板(2),所述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的底壁与所述连接件(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的第一侧壁一体设置,并可翻转连接,所述盖板(2)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高压铜排固定槽(111)的第二侧壁卡接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延伸有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应的翻边(22),所述翻边(22)上设有卡口(23),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口(23)相匹配的卡扣凸起(13),所述卡扣凸起(13)与所述卡口(23)卡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的一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弹性卡钩(1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12)和/或所述第二高压铜排固定槽(112)的底壁用于沿所述高压铜排(4)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形成支撑部(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线束固定槽(21)为弧形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包括连接座(31)和定位部(32),所述连接座(31)的周向设有所述定位部(32),所述连接座(31)用于插入电池箱体上的连接孔中,所述定位部(32)用于与所述连接孔周向的所述电池箱体抵接。
9.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固定结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
CN202322388489.1U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固定结构、动力电池及汽车 Active CN220710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8489.1U CN220710787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固定结构、动力电池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8489.1U CN220710787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固定结构、动力电池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10787U true CN220710787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5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88489.1U Active CN220710787U (zh) 2023-09-04 2023-09-04 一种固定结构、动力电池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10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05768B2 (en) Charging connector
EP2905160A1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vehicle device
CN102714381A (zh) 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
CN101662133A (zh) 电接线盒
CN220710787U (zh) 一种固定结构、动力电池及汽车
CN113451965A (zh) 一种电驱动系统高压直流母线固定装置
CN210139810U (zh) 汽车尾灯支架及汽车
CN104269788B (zh) 一种车身线束插接件的固定基座
JP2013223362A (ja) 車両用充電装置
CN219427947U (zh) 充电插座组件和车身结构
CN218505666U (zh) 用于充电模块的安装结构、充电模块总成及车辆
CN213354368U (zh) 一种车载充电机枪线收纳组件
CN212685239U (zh) 一种汽车气瓶安装支架
CN211592275U (zh) 一种氢电混动汽车充电机安装结构
CN210111118U (zh) 用于7kW随车交流充电桩的充电头接插件
CN212447136U (zh) 一种带有线束支架的车载电源模块
CN220439966U (zh) 用于电动车充电座的左右出线模块装置
CN209870304U (zh) 多功能蓄电池托盘
CN217426590U (zh) 一种车用接线总成
CN220984716U (zh) 电池箱、电池包和车辆
CN217574925U (zh) 快换支架用边梁、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
CN219226485U (zh) 一种电池箱及电池设备
CN217048795U (zh) 汽车的机舱上边梁外板、机舱上边梁总成及汽车
CN220604572U (zh) 一种可互挂式防水继电器座
CN210554255U (zh) 充电支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