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9427U - 承装治具及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承装治具及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9427U
CN220679427U CN202321753043.8U CN202321753043U CN220679427U CN 220679427 U CN220679427 U CN 220679427U CN 202321753043 U CN202321753043 U CN 202321753043U CN 220679427 U CN220679427 U CN 220679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groove
product
negative pressure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530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修猛
苏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zhun Precision Tooling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zhun Precision Tooling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zhun Precision Tooling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zhun Precision Tooling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530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9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9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9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承装治具,包括本体、弹性组件、覆压件及松紧组件;本体具有承装面,本体开设有自承装面向内延伸的用于容置产品的容置槽,本体还开设有一端延伸至承装面、另一端连通负压装置的负压通道;弹性组件包括顶持件和一端与顶持件连接、另一端止挡于本体内的弹性件;覆压件被负压通道内的负压吸附以紧贴于承装面上,弹性件弹性抵推顶持件以使顶持件顶持产品与覆压件紧贴;松紧组件包括压紧件和抵推件,抵推件抵推压紧件朝向容置槽移动以压紧产品。通过在覆压件和产品上均钻孔,将产品的孔口延伸至覆压件上,对孔口产生的破坏状态遗留在覆压件上,对产品的孔口不产生破坏,提升产品的小孔的加工质量。本申请同时公开一种加工装置。

Description

承装治具及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小孔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装治具及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小孔加工工艺是一种高精度的产品打孔工艺(孔径在0.1mm-1mm的孔一般定义为小孔),小孔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电子等多个领域,随着小孔加工产品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小孔的孔径追求越来越小,对于小孔的加工质量、加工效率、降低成本都有着迫切需求。目前精密小孔在钻削过程中,由于钻头直径小导致钻头刚性弱,在钻削实施过程中,导致钻头打滑、定心不准、歪斜、孔径不良,降低小孔的加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承装治具及加工装置,以提升小孔的加工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装治具,包括本体、弹性组件、覆压件及松紧组件;所述本体具有承装面,所述本体开设有自所述承装面向内延伸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产品,所述本体还开设有负压通道,所述负压通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承装面,所述负压通道的另一端用于连通负压装置,以使所述负压通道内能够产生负压;所述弹性组件包括顶持件和弹性件,所述顶持件活动设于所述本体内且所述顶持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槽内以用于与所述产品抵接,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本体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顶持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止挡于所述本体内;所述覆压件设于所述承装面上并被所述负压通道内的负压吸附以紧贴于所述承装面上,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推所述顶持件,以使所述顶持件顶持所述产品与所述覆压件紧贴;所述松紧组件包括压紧件和抵推件,所述压紧件设于所述本体内且与所述容置槽相对设置,所述抵推件活动设于所述本体内并与所述压紧件连接,所述抵推件用于抵推所述压紧件朝向所述容置槽移动以压紧所述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安装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容置槽穿过所述第二槽壁以使所述第二槽壁上形成用于容置所述产品的凹槽,所述压紧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抵推件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一抵持件穿过所述本体以与所述压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抵持件穿过所述本体以与所述压紧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槽壁为平面,所述第二槽壁相对于所述第一槽壁为斜面以使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第一槽壁之间的距离自所述压紧件的一端至所述压紧件的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抵持件用于活动抵推所述压紧件的另一端移动,以使所述压紧件压紧所述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件面向所述第二槽壁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产品相适配的适配槽,所述适配槽与所述凹槽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具有与所述承装面相背设置的底面,所述本体还开设有自所述底面向内延伸并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锁附件,所述锁附件锁附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锁附件抵接,所述顶持件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延伸至所述容置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与一平行于所述底面的平面相交形成的截面的尺寸大于所述容置槽与另一平行于所述底面的平面相交形成的截面的尺寸;所述顶持件包括抵挡部和顶持部,所述抵挡部适配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顶持部与所述抵挡部连接并适配延伸至所述容置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开设有自所述承装面向内凹陷的吸附槽,所述吸附槽与所述负压通道的一端连通以使所述吸附槽内能够产生负压而吸附所述覆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开设有自所述承装面向内凹陷的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所述吸附槽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之间;所述承装治具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覆压件的材质与所述产品的材质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覆压件的厚度大于钻头的切削部沿所述钻头的中心轴线的长度,其中的所述钻头用于在所述覆压件和所述产品上钻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加工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承装治具。
上述承装治具及加工装置在承装产品时,将产品置于容置槽内,并将覆压件置于承装面上,负压通道内在负压装置的作用下产生负压从而吸附覆压件,使得覆压件能够紧贴于承装面上,同时覆压件受到负压通道的负压吸附作用而将产品挤入容置槽内,产品在弹性件和顶持件的作用下紧贴于覆压件,从而使得覆压件与产品相互紧贴,通过抵推件抵推压紧件朝向容置槽移动以压紧产品,从而对产品进行固定,实现对产品和覆压件的固定并使覆压件紧贴在产品上。
上述承装治具及加工装置在对承装后的产品进行加工时,先由钻头在覆压件上钻出定心孔,再由钻头以定心孔定心后对覆压件和产品进行钻孔。当钻头对覆压件和产品钻孔后,通过使抵推件复位以使压紧件复位而松开产品,负压装置停止产生负压以从承装面上取下覆压件,当取下覆压件后,弹性件弹性复原以抵推顶持件,以使顶持件将产品顶出容置槽,从而取出钻孔后的产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装治具及加工装置,通过将覆压件紧贴在产品上,通过在覆压件上钻出定心孔,加深定心孔深度,提升钻头的定心稳定性,提高小孔的位置精度;通过在覆压件和产品上均钻孔,将产品的孔口延伸至覆压件上,当钻头脱离产品和覆压件时,因钻头抖动而对孔口产生的破坏状态遗留在覆压件上,对产品的孔口不会产生破坏;通过在覆压件和产品上均钻孔,覆压件上的孔还可以对钻头起到加强导向和扶持作用,抑制钻头振动,降低钻头因直径小刚性弱而产生的弯曲,消除产品的孔口锥度,提高产品的孔口表面质量、孔口尺寸精度,从而提升产品的小孔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装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承装治具中本体为透视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承装治具的又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承装治具沿Ⅳ-Ⅳ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承装治具沿Ⅴ-Ⅴ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加工装置 1
承装治具 100
本体 10
承装面 10a
第一侧面 10b
第二侧面 10c
第三侧面 10d
第四侧面 10e
底面 10f
容置槽 11
负压通道 12
安装槽 13
第一槽壁 131
第二槽壁 132
凹槽 133
第一抵持孔 14
第二抵持孔 15
安装孔 16
吸附槽 17
内环槽 171
外环槽 172
连接槽 173
第一密封槽 18
第二密封槽 19
弹性组件 20
顶持件 21
抵挡部 211
顶持部 212
弹性件 22
锁附件 23
覆压件 30
松紧组件 40
压紧件 41
适配槽 411
抵推件 42
第一抵持件 421
第二抵持件 422
第一密封件 50
第二密封件 60
钻头 200
切削部 202
产品 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装治具100,承装治具100用于承装待加工小孔的产品2(请参阅图3所示),其中的产品2可以为圆柱状、椭圆柱状、多边形柱状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产品2为圆柱状。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所示,承装治具100包括本体10、弹性组件20、覆压件30及松紧组件40。
本体10具有承装面10a,本体10开设有自承装面10a向内延伸的容置槽11,容置槽11用于适配容置产品2,其中容置槽11的形状可根据产品2的形状适应性改变,本体10还开设有负压通道12,负压通道12的一端延伸至承装面10a,负压通道12的另一端延伸至本体10的第一侧面10b上并用于连通一负压装置(图未示),负压通道12大致为L形,通过负压装置的负压作用以使负压通道12内能够产生负压。本申请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所示,本体10大致为立方体,第一侧面10b与承装面10a为垂直设置,本体10还具有第二侧面10c、第三侧面10d和第四侧面10e,第二侧面10c、第三侧面10d和第四侧面10e均与承装面10a为垂直设置,第一侧面10b与第二侧面10c为平行设置,第三侧面10d与第四侧面10e为平行设置且均与第一侧面10b和第二侧面10c垂直设置,本体10还具有与承装面10a相背设置的底面10f,底面10f与承装面10a为平行设置且与第一侧面10b、第二侧面10c、第三侧面10d和第四侧面10e均为垂直设置。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体10还可以为圆柱状或其他形状,相应的,第一侧面10b、第二侧面10c、第三侧面10d和第四侧面10e为圆柱状中的圆弧面或其他面。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负压通道12的另一端还可以延伸至底面10f上。
弹性组件20包括顶持件21和弹性件22,顶持件21活动设于本体10内,且顶持件21的一端延伸至容置槽11内以用于与产品2抵接,弹性件22设于本体10内,弹性件22的一端与顶持件21的另一端连接,弹性件22的另一端止挡于本体10内,弹性件22用于弹性抵推顶持件21朝向容置槽11移动。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件22可以为弹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2还可以为橡胶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物件。
覆压件30设于承装面10a上并被负压通道12内的负压吸附以紧贴于承装面10a上,当覆压件30紧贴于承装面10a上时,弹性件22弹性抵推顶持件21,以使顶持件21顶持产品2与覆压件30紧贴,从而使得产品2与覆压件30紧贴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中,覆压件30大致为片状,覆压件30的材质与产品2的材质相同或大致相似,如此,能够确保钻头200(请参阅图6所示)对覆压件30和产品2的钻孔能力相同,避免因覆压件30和产品2的材质差异较大而使钻头200无法对覆压件30和产品2保持相同的钻孔能力。例如,当覆压件30的材质与产品2的材质相比较软时,钻头200能够很容易地在覆压件30上钻出小孔,在穿过覆压件30对产品2钻孔时,钻头200容易产生较大的阻碍而使钻头200容易发生断裂的情况。例如,当覆压件30的材质与产品2的材质相比较硬时,钻头200需要使用较强的钻孔能力在覆压件30上钻出小孔,在穿过覆压件30对产品2钻孔时,钻头200能够轻易地在产品2上钻孔,无法保证产品2上的小孔符合加工要求,影响产品2上小孔的加工质量。本申请实施例中,覆压件30的厚度大于钻头200的切削部202(请参阅图6所示,切削部202大致为虚线以下部分所示)沿钻头200的中心轴线的长度,其中的钻头200用于在覆压件30和产品2上钻孔,如此,以便于钻头200在覆压件30上钻出定心孔,加深定心孔深度。
松紧组件40包括压紧件41和抵推件42,压紧件41设于本体10内且与容置槽11相对设置,抵推件42活动设于本体10内并与压紧件41连接,抵推件42用于抵推压紧件41朝向容置槽11移动以压紧产品2。通过压紧件41压紧产品2以使产品2固定在本体10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装治具100在承装产品2时,将产品2插入容置槽11内,使得产品2与顶持件21抵接,并将覆压件30置于承装面10a上,打开负压装置,使得负压通道12内在负压装置的作用下产生负压从而吸附覆压件30,使得覆压件30能够紧贴于承装面10a上,同时覆压件30受到负压通道12的负压吸附作用而将产品2挤入容置槽11内,弹性件22受到挤压而收缩,产品2则在弹性件22和顶持件21的作用下紧贴于覆压件30,从而使得覆压件30与产品2相互紧贴,通过抵推件42抵推压紧件41朝向容置槽11移动以压紧产品2,从而对产品2进行固定,实现对产品2和覆压件30的固定并使覆压件30紧贴在产品2上。在对承装后的产品2进行加工时,先由钻头200在覆压件30上钻出定心孔,其中定心孔可以理解为由钻头200在覆压件30上钻出的盲孔,再由钻头200以定心孔定心后对覆压件30和产品2进行钻孔,由于覆压件30和产品2的材质相同且覆压件30与产品2相互紧贴,钻头200对覆压件30和产品2进行钻孔可以理解为对同一材质的物件进行钻孔。当钻头200对覆压件30和产品2钻孔后,通过使抵推件42复位以使压紧件41复位而松开产品2,负压装置停止产生负压以从承装面10a上取下覆压件30,当取下覆压件30后,弹性件22弹性复原以抵推顶持件21,以使顶持件21将产品2顶出容置槽11,从而取出钻孔后的产品2。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吸附的方式将覆压件30紧贴于承装面10a上,当覆压件30上钻过一个孔后,可以通过改变覆压件30的位置,以使覆压件30上未被打孔的位置与产品2紧贴在一起,提高覆压件30的使用率,节约成本。
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本体10还开设有安装槽13,安装槽13贯穿本体10的第三侧面10d和第四侧面10e,安装槽13与容置槽11连通,安装槽1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131和第二槽壁132,容置槽11穿过第二槽壁132以使第二槽壁132上形成用于容置产品2的凹槽133,也可以理解为,凹槽133为容置槽11的组成部分。压紧件41大致为四边形柱状,压紧件41设于安装槽13内。抵推件42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抵持件421和第二抵持件422,第一抵持件421穿过本体10以与压紧件41的一端抵接以使压紧件41固定在安装槽13内,第二抵持件422穿过本体10以与压紧件41的另一端抵接以用于推动压紧件41的另一端移动而使压紧件41变形。第一槽壁131为平面,第二槽壁132相对于第一槽壁131为斜面以使第二槽壁132与第一槽壁131之间的距离自压紧件41的一端至压紧件41的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即第二槽壁132与压紧件41的另一端之间有缝隙,第二抵持件422用于活动抵推压紧件41的另一端移动,以使压紧件41变形而压紧产品2。如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具体结构,以使松紧组件40实现松开和压紧产品2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抵持件421和第二抵持件422均为螺丝,本体10还开设有自第二侧面10c向内延伸并与安装槽13连通的第一抵持孔14和第二抵持孔15,第一抵持件421和第二抵持件422分别螺纹穿过第一抵持孔14和第二抵持孔15以与压紧件41抵接,通过向内旋转或向外旋转第二抵持件422以使压紧件41变形或复位,从而使压紧件41压紧或松开产品2,其中第一抵持孔14和第二抵持孔15均为阶梯孔,以便于使得第一抵持件421和第二抵持件422均能够嵌入到本体10内。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抵持件422还可以设置为气缸、电伸缩杆或其他可以被电控或气控的物件,如此,以便于提升承装治具100的自动化。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槽壁132还可以为曲面或其他面型,即所设置的第一槽壁131和第二槽壁132能够使得第二槽壁132与压紧件41的一端紧贴而第二槽壁132与压紧件41的另一端之间具有间隙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中,压紧件41面向第二槽壁132的一侧开设有与产品2相适配的适配槽411,适配槽411与凹槽133相对设置。如此,通过在压紧件41上开设上述的适配槽411,以便于使压紧件41更贴合地压紧产品2。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更换不同的弹性组件20以适用于不同的产品2,本体10还开设有自底面10f向内延伸并与容置槽11连通的安装孔16。弹性组件20还包括锁附件23,本申请实施例中,锁附件23为止付螺丝,锁附件23螺纹锁附于安装孔16内并嵌入本体10内,弹性件22位于安装孔16内且与锁附件23抵接,弹性件22通过与锁附件23抵接以止挡于本体10内,顶持件21位于安装孔16内且延伸至容置槽11内。如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具体结构,当需要更换不同的弹性组件20时,将锁附件23从安装孔16内拆掉,即可取出弹性件22和顶持件21,以便于更换不同种类的弹性组件20,从而提升承装治具100的适用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顶持件21在弹性件22的作用下从容置槽11脱离出本体10,安装孔16与一平行于底面10f的平面相交形成的截面的尺寸大于容置槽11与另一平行于底面10f的平面相交形成的截面的尺寸,也可以理解为,安装孔16的孔径大于容置槽11的孔径。顶持件21包括抵挡部211和顶持部212,抵挡部211适配且活动设于安装孔16内且与弹性件22连接,顶持部212与抵挡部211连接并适配延伸至容置槽11内。如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具体结构,顶持件21受限于抵挡部211的尺寸大于容置槽11的尺寸而不能脱离安装孔16,从而保证顶持件21不会在弹性件22的作用下从容置槽11脱离出本体10,保证承装治具100的稳定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提升负压通道12在承装面10a上的有效吸附面积,从而提升对覆压件30的吸附效果,本体10还开设有自承装面10a向内凹陷的吸附槽17,吸附槽17与负压通道12的一端连通以使吸附槽17内能够产生负压而吸附覆压件30。本申请实施例中,吸附槽17包括呈圆形的内环槽171、呈圆形的外环槽172和呈条形的多个连接槽173,多个连接槽173沿容置槽11的周向均匀设置且分别连通内环槽171和外环槽172,其中一连接槽173与负压通道12的一端连通,通过设置上述吸附槽17的具体结构,以提升负压通道12在承装面10a上的有效吸附面积,从而提升对覆压件30的吸附效果。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吸附槽17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为网状或其他形状。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覆压件30被吸附到承装面10a以后,覆压件30与承装面10a之间不发生漏气的情况,本体10还开设有自承装面10a向内凹陷的第一密封槽18和第二密封槽19,第一密封槽18和第二密封槽19均为圆形,第一密封槽18围绕安装槽13设置,第二密封槽19围绕第一密封槽18设置,吸附槽17位于第一密封槽18和第二密封槽19之间,即吸附槽17整体位于第一密封槽18和第二密封槽19所围成的环形区域内。承装治具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50和第二密封件60,第一密封件50和第二密封件60均为橡胶圈,第一密封件50和第二密封件60分别设于第一密封槽18和第二密封槽19内。如此,通过设置上述的具体结构,当覆压件30被吸附到承装面10a以后,通过第一密封件50和第二密封件60对覆压件30和承装面10a之间进行密封,避免覆压件30和承装面10a之间发生漏气的情况,从而保证覆压件30能够被有效地吸附并紧贴于承装面10a上,从而保证覆压件30紧贴于产品2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装治具100,通过将覆压件30紧贴在产品2上,通过在覆压件30上钻出定心孔,加深定心孔深度,提升钻头200的定心稳定性,提高小孔的位置精度;通过在覆压件30和产品2上均钻孔,将产品2的孔口延伸至覆压件30上,当钻头200脱离产品2和覆压件30时,因钻头200抖动而对孔口产生的破坏状态遗留在覆压件30上,对产品2的孔口不会产生破坏;通过在覆压件30和产品2上均钻孔,覆压件30上的孔还可以对钻头200起到加强导向和扶持作用,抑制钻头200振动,降低钻头200因直径小刚性弱而产生的弯曲,消除产品2的孔口锥度,提高产品2的孔口表面质量、孔口尺寸精度,从而提升产品2的小孔的加工质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装治具100,结构简单,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请参阅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加工装置1,加工装置1用于在产品2上加工出小孔。加工装置1包括如上技术方案所述的承装治具100,承装治具100用于承装待加工小孔的产品2。加工装置1还包括用于在产品2上加工出小孔的钻头200以及用于与钻头200连接并带动钻头200进行移动、旋转等动作的动力机构(图未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加工装置1,通过将覆压件30紧贴在产品2上,通过在覆压件30上钻出定心孔,加深定心孔深度,提升钻头200的定心稳定性,提高小孔的位置精度;通过在覆压件30和产品2上均钻孔,将产品2的孔口延伸至覆压件30上,当钻头200脱离产品2和覆压件30时,因钻头200抖动而对孔口产生的破坏状态遗留在覆压件30上,对产品2的孔口不会产生破坏;通过在覆压件30和产品2上均钻孔,覆压件30上的孔还可以对钻头200起到加强导向和扶持作用,抑制钻头200振动,降低钻头200因直径小刚性弱而产生的弯曲,消除产品2的孔口锥度,提高产品2的孔口表面质量、孔口尺寸精度,从而提升产品2的小孔的加工质量。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加工装置1中的承装治具100,结构简单,能够降低加工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承装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承装面,所述本体开设有自所述承装面向内延伸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产品,所述本体还开设有负压通道,所述负压通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承装面,所述负压通道的另一端用于连通负压装置,以使所述负压通道内能够产生负压;
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顶持件和弹性件,所述顶持件活动设于所述本体内且所述顶持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槽内以用于与所述产品抵接,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本体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顶持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止挡于所述本体内;
覆压件,设于所述承装面上并被所述负压通道内的负压吸附以紧贴于所述承装面上,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推所述顶持件,以使所述顶持件顶持所述产品与所述覆压件紧贴;及
松紧组件,所述松紧组件包括压紧件和抵推件,所述压紧件设于所述本体内且与所述容置槽相对设置,所述抵推件活动设于所述本体内并与所述压紧件连接,所述抵推件用于抵推所述压紧件朝向所述容置槽移动以压紧所述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容置槽连通,所述安装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容置槽穿过所述第二槽壁以使所述第二槽壁上形成用于容置所述产品的凹槽,所述压紧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抵推件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抵持件和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一抵持件穿过所述本体以与所述压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抵持件穿过所述本体以与所述压紧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槽壁为平面,所述第二槽壁相对于所述第一槽壁为斜面以使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第一槽壁之间的距离自所述压紧件的一端至所述压紧件的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抵持件用于活动抵推所述压紧件的另一端移动,以使所述压紧件压紧所述产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面向所述第二槽壁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产品相适配的适配槽,所述适配槽与所述凹槽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具有与所述承装面相背设置的底面,所述本体还开设有自所述底面向内延伸并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弹性组件还包括锁附件,所述锁附件锁附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锁附件抵接,所述顶持件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延伸至所述容置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与一平行于所述底面的平面相交形成的截面的尺寸大于所述容置槽与另一平行于所述底面的平面相交形成的截面的尺寸;所述顶持件包括抵挡部和顶持部,所述抵挡部适配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顶持部与所述抵挡部连接并适配延伸至所述容置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开设有自所述承装面向内凹陷的吸附槽,所述吸附槽与所述负压通道的一端连通以使所述吸附槽内能够产生负压而吸附所述覆压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开设有自所述承装面向内凹陷的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所述吸附槽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之间;所述承装治具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和所述第二密封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压件的材质与所述产品的材质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压件的厚度大于钻头的切削部沿所述钻头的中心轴线的长度,其中的所述钻头用于在所述覆压件和所述产品上钻孔。
10.一种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装治具。
CN202321753043.8U 2023-07-05 2023-07-05 承装治具及加工装置 Active CN220679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3043.8U CN220679427U (zh) 2023-07-05 2023-07-05 承装治具及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3043.8U CN220679427U (zh) 2023-07-05 2023-07-05 承装治具及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9427U true CN220679427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11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53043.8U Active CN220679427U (zh) 2023-07-05 2023-07-05 承装治具及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9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679427U (zh) 承装治具及加工装置
CN214816847U (zh) 一种用于薄型回转体工件车削加工的真空吸附工装
CN111299631B (zh) 一种定心装夹装置
CN214979122U (zh) 一种真空吸附机构
CN213132678U (zh) 一种8寸高压膜壳用承压头
US8978540B2 (en) Cylinder
CN214723848U (zh) 一种油封压装工装
CN202291472U (zh) 一种加工油嘴类工件的专用定位工装
CN216442031U (zh) 一种车床真空吸盘工装治具
CN213929428U (zh) 一种新型组合密封圈
CN212536671U (zh) 一种泥浆泵模块化阀座筒
CN102371374A (zh) 加工油嘴类工件的专用定位工装
CN2198056Y (zh) 易卸式弹性夹头
CN211277549U (zh) 电磁吸盘夹具
CN219212024U (zh) 一种阵列式芯片载体激光刻蚀工装
JP2012006114A (ja) 工具ホルダー
CN213141489U (zh) 一种8寸低压膜壳用承压头
CN210116312U (zh) 吸附组件及雕刻机
CN220637616U (zh) 固定治具
CN219727631U (zh) 一种用于装夹墨盒支撑头的夹具
JP2010082789A (ja) 工具ホルダ
US8274008B2 (en) EDM spindle assembly with fluid seal
CN209953826U (zh) 一种带有定位槽的cbn刀片
CN216858978U (zh) 一种异型偏心零件加工用辅助工装
CN216967074U (zh) 气动浮动支撑锁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