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37340U - 物料起吊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料起吊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37340U
CN220537340U CN202321474377.1U CN202321474377U CN220537340U CN 220537340 U CN220537340 U CN 220537340U CN 202321474377 U CN202321474377 U CN 202321474377U CN 220537340 U CN220537340 U CN 220537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rting device
plate
material lifting
sliding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43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复宇
黄国将
彭海水
董博儒
彭从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43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373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37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373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应用于轨道,轨道包括两个轨道梁,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包括两个安装架和提升件,两个安装架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提升件位于两个安装架之间,且连接两个安装架;每个安装架横跨两个轨道梁,且可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长度方向移动,提升件包括牵引部和承载板,牵引部和承载板位于两个轨道梁之间,牵引部可以带动承载板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高度方向移动。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在将物料运输至轨道梁时,可以避免占道施工影响交通,同时便于在轨道的不同区段之间移动。

Description

物料起吊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起吊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轨道交通领域技术日益成熟,空中轨道列车的使用频率日益提高,例如云巴等。空中轨道列车所行驶的轨道架设在高空中,在建设空中轨道列车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线槽、光电缆等施工物料吊运至轨道上。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汽车吊将施工物料由地面吊运至轨道。但汽车吊占用场地大,通常需要占道施工影响交通;且使用汽车吊将物料运输至轨道梁的不同区段时,需要使汽车吊相应的在道路上移动,然而轨道梁的各个区段附近并不总有适合汽车吊行驶的道路,例如,轨道梁附近为河流、绿化带等,因而增加了施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可以避免占道施工影响交通,同时便于在轨道的不同区段之间移动,从而降低将物料运输至轨道的施工难度。
一种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应用于轨道,所述轨道包括两个轨道梁,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包括两个安装架和提升件,两个所述安装架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提升件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架之间,且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架;
每个所述安装架横跨两个所述轨道梁,且可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提升件包括牵引部和承载板,所述牵引部和所述承载板位于两个所述轨道梁之间,所述牵引部可以带动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高度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物料起吊运输装置的两个安装架可以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长度方向移动。将物料起吊运输装置放置于轨道梁上,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可以沿轨道梁移动。提升件位于两个轨道梁之间,提升件的牵引部可以带动承载板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高度方向移动,使承载板到达轨道梁所在高度,从而使承载板将物料运输至轨道梁所在高度,对物料进行卸载。整个运输过程中,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始终架设于轨道梁上,且可沿轨道梁移动,避免占道施工影响交通,且便于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在轨道的不同区段之间移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架包括两个支架和固定板,每个所述支架包括滑动部,两个所述支架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固定板相互连接,两个所述支架分别架设于两个所述轨道梁,且可通过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长度方向移动;
两个所述支架可相对所述固定板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宽度方向移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所述固定板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凹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面;
所述安装架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丝杠和两个滑块,所述丝杠插设于所述滑槽,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套设于所述丝杠的两端,所述丝杠转动可带动两个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槽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所述支架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滑块。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提升件还包括安装部和驱动部,所述安装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架的固定板,所述牵引部固定于所述安装部,所述驱动部固定于所述安装部,所述驱动部可以驱动所述牵引部牵引所述承载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部包括两个驱动轴,两个所述驱动轴同轴设置且背向延伸;
所述牵引部包括两个辊筒,每个所述辊筒上绕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辊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板连接;
两个所述驱动轴可以带动两个所述辊筒转动,并使所述牵引绳缠绕所述辊筒或从所述辊筒释放。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固定部、限位部和带动部,所述带动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带动部连接,所述带动部可以带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宽度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轨道梁。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包括第一滑动面和第二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面和所述第二滑动面背向设置,所述滑动板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凹设于所述第二滑动面,且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带动部包括带动体和导向块,所述带动体和所述导向块装设于所述导向槽,所述带动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槽的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导向块,所述带动体可以带动所述导向块沿所述导向槽移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体和抵接体,所述限位体固定于所述导向块,所述抵接体固定于所述限位体朝向所述轨道梁的表面。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部包括滚轮,所述滑动部固定于所述滑动板,且位于所述滑动板和所述轨道梁之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滑动板;
所述支架还设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滑动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物料起吊运输装置起吊和运输物料的过程中,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始终架设在轨道梁上,无需占道施工影响交通;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可以沿着轨道梁移动,便于物料起吊运输装置移动至轨道的不同区段;此外,只需安装一次物料起吊运输装置,提高施工效率,显著降低工程量和施工成本。通过设置限位部,可以将物料起吊运输装置限位于轨道梁,避免物料起吊运输装置脱离轨道梁,提高物料起吊运输装置的运输安全性;并且,在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到达指定区域时,限位部与轨道梁抵接,提高了货物装卸过程中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在轨道梁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起吊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物料起吊运输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物料起吊运输装置的安装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安装架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安装架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支架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支架的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物料起吊运输装置的提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安装于轨道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起吊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理解,定义物料起吊运输装置的高度方向为Z轴方向,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Z轴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包括两个安装架10和提升件20。两个安装架10相互连接,且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长度方向(X轴方向)相对设置。提升件20位于两个安装架10之间,且连接两个安装架10。两个安装架10可架设于轨道的轨道梁上,并可沿轨道梁移动;提升件20可将物料从地面吊起至不同高度。随安装架10移动,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可到达轨道梁的不同区段,提升件20可将物料提升至轨道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安装架10持续架设在轨道梁上,无需占道施工,避免影响交通;同时能够不受轨道梁附近的环境影响,降低施工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主要适用于空中轨道列车,例如云巴等。空中轨道列车的轨道通过墩柱架设在空中。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0包括固定板11、两个支架12和驱动组件13。两个支架12的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固定板11连接两个支架12。驱动组件13装于固定板11,且与两个支架12连接。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1为矩形板体。固定板11包括第一固定面111、第二固定面112、第一侧面113和第二侧面114,第一固定面111和第二固定面112沿固定板11厚度方向背向设置;第一侧面113和第二侧面114沿固定板11长度方向背向设置,且连接于第一固定面111和第二固定面112之间。固定板11设有滑槽115和连接孔116。滑槽115为T型凹槽,且凹设于第二固定面112,滑槽115沿固定板11长度方向延伸。滑槽115包括第一槽侧壁1151、第二槽侧壁1152和周侧壁1153,第一槽侧壁1151和第二槽侧壁1152沿固定板11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周侧壁1153连接于第一槽侧壁1151和第二槽侧壁1152之间。连接孔116设于固定板11沿长度方向的端部。沿固定板11长度方向,连接孔116贯穿第一侧面113和第一槽侧壁1151。连接孔116与滑槽115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滑槽115也可以为燕尾型凹槽;连接孔116也可以贯穿第二侧面114和第二槽侧壁1152;固定板1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请参阅图5至图8,本实施例中,支架12包括固定部121、限位部122、带动部123和滑动部124。限位部122、带动部123和滑动部124均安装于固定部121。本实施例中,滑动部124包括滚轮,滚轮为万向轮。
如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21包括滑动板125和连接板126。滑动板125为矩形板体。滑动板125包括第一滑动面1251和第二滑动面1252,第一滑动面1251和第二滑动面1252沿滑动板125厚度方向背向设置。滑动板125设有导向槽1253和第一减重槽1254。导向槽1253为T型凹槽,且凹设于滑动板125的第二滑动面1252。导向槽1253沿滑动板125的长度方向延伸。导向槽1253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一壁和第二壁沿导向槽1253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导向槽1253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滑动板125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沿滑动板125宽度方向,第一减重槽1254位于滑动板125中间位置,且位于两个导向槽1253之间。沿滑动板125厚度方向,第一减重槽1254贯穿第一滑动面1251和第二滑动面1252。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槽1253也可以为燕尾型凹槽;也可以没有第一减重槽1254。
连接板126为矩形板体,且沿着滑动板125的边缘设置。连接板126凸设于滑动板125的第一滑动面1251,且向远离第一滑动面1251方向延伸。连接板126与第一滑动面1251呈夹角设置。连接板126与第一滑动面1251的夹角为90°,可以理解为,固定部121为L型板体。连接板126设有第二减重槽1261,沿连接板126长度方向,第二减重槽1261位于连接板126中间位置。沿连接板126厚度方向,第二减重槽1261贯穿连接板126沿厚度方向背向设置的两个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动板125和连接板126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也可以没有第二减重槽1261。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第一减重槽1254和第二减重槽1261,可以分别减轻滑动板125和连接板126的整体重量,从而减轻安装架10的重量,进而减轻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的整体重量。
如图7,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22包括限位体127、滑动体128和抵接体129。限位体127为矩形块体,限位体127包括第一面1271和第二面1272,第一面1271和第二面1272沿限位体127厚度方向背向设置。滑动体128为矩形板体,且连接于限位体127的边缘。滑动体128凸设于第一面1271,且向远离第一面1271方向延伸。滑动体128与第一面1271呈夹角设置。本实施例中,滑动体128与第一面1271呈90°。
本实施例中,抵接体129为板体。抵接体129凸设于限位体127的第一面1271。抵接体129包括抵接面,抵接面1291为背向限位体127的第一面1271的表面。本实施例中,抵接体129的材质为橡胶材料。在其他实施例中,抵接体129的材质也可以为其他弹性材料。
本实施例中,带动部123包括带动体1231和导向块1232。带动体1231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带动体1231伸缩。导向块1232为T型块体,导向块1232连接于带动体1231的端部。在其他实施例中,带动体1231也可以为气缸的活塞杆,控制器可以控制活塞杆伸缩;导向块1232也可以为燕尾型块体。
如图5至图8,本实施例中,单个支架12的限位部122和带动部1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带动部123的带动体1231和导向块1232装设于导向槽1253中,且两个带动体1231的一端连接导向槽1253的第一壁,另一端连接导向块1232。带动体1231伸缩,可以带动导向块1232沿导向槽1253移动。两个限位部122的限位体127位于滑动板125背向连接板126的一侧,且分别固定于两个导向块1232。沿支架12长度方向,抵接体129的抵接面1291朝向连接板126。带动部123可以带动限位部122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宽度方向(Y轴方向)移动;具体的,通过控制器控制带动体1231伸缩,可以使导向块1232相对导向槽1253的第一壁远离或靠近,从而使导向块1232沿导向槽1253移动,进而带动限位体127沿导向槽1253长度方向移动。
单个支架12的滑动部1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动部124均固定于滑动板125的第二滑动面1252。具体的,两个滑动部124分别位于两个导向槽1253靠近连接板126的一侧。滑动部124可以带动支架12移动。
本实施例中,支架12还包括加强杆1211。单个支架12的加强杆1211的数量为两个。加强杆1211倾斜设置,且加强杆1211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部121的滑动板125和连接板126。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杆121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也可以没有加强杆1211。
如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3包括电机131、丝杠132和两个滑块133。丝杠132与电机131的电机轴连接,两个滑块133分别套设于丝杠132。具体的,丝杠132为双向丝杠,丝杠132两端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旋线。两个滑块133为T型块体,且分别套设于丝杠132的相对两端。两个滑块133与丝杠132螺纹连接。电机131可以驱动丝杠132转动,丝杠132转动可以带动两个滑块133沿丝杠132向相反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3安装于固定板11。具体的,电机131与固定板11连接,且电机131的电机轴穿设于固定板11的连接孔。丝杠132穿设于固定板11的滑槽115。两个滑块133容纳于固定板11的滑槽115中,且两个滑块133分别套设于丝杠132的相对两端,并与丝杠132螺纹连接。滑块133的侧壁与滑槽115的周侧壁1153抵接,且滑块133可沿滑槽115移动。电机131驱动丝杠132转动时,丝杠132可以带动两个滑块133沿滑槽115向相反方向移动,即两个滑块133沿滑槽115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支架12沿安装架10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具体的,两个支架12的连接板126分别固定于两个滑块133。两个滑块133沿滑槽115向相反方向移动时,可以分别带动两个支架12沿安装架10长度方向向相反方向移动,即,两个支架12可以沿安装架10长度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支架12的抵接体129的抵接面1291沿安装架10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支架12的滑动部124可以同时带动两个支架12沿安装架10宽度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支架12的连接板126通过驱动组件13与固定板11间接连接,可以理解为,每个支架12的连接板126连接固定板11和滑动板125,两个支架12通过固定板11相互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没有驱动组件13,每个支架12的连接板126直接连接固定板11和滑动板125,两个支架12与固定板11直接连接。
可以理解,在此过程中,滑块133的侧壁始终与滑槽115的周侧壁1153抵接,滑槽115可以对滑块133起导向作用,提高了滑块133的运动精度;此外,两个滑块133与丝杠132螺纹连接,丝杠132转动带动两个滑块133移动,提高了滑块133的运动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支架12的运动精度和运动稳定性。
请参阅图9,提升件20包括安装部21、牵引部22、驱动部23和承载板24。牵引部22和驱动部23均安装于安装部21,牵引部22与驱动部23连接,承载板24与牵引部22连接。
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1包括安装板211、安装座212和两个转动板213。安装板211为长条形板体。安装板211包括第一安装面2111和第二安装面2112,第一安装面2111和第二安装面2112沿安装板211厚度方向背向设置。安装板211设有贯通孔2114,沿安装板211厚度方向,贯通孔2114贯穿第一安装面2111和第二安装面2112。贯通孔211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安装板211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
安装座212包括底板2121和两个侧板2122。底板2121包括正面和背面,正面和背面沿底板2121厚度方向背向设置。两个侧板2122分别位于底板2121长度方向的两端,且相对设置。两个侧板2122均凸设于底板2121的正面,且向远离正面的方向延伸。两个侧板2122与底板2121的正面呈夹角设置。每个侧板2122均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位于每个侧板2122的中间位置,且贯穿侧板2122沿厚度方向背向设置的两个表面。底板2121和两个侧板2122之间形成安装腔。
转动板213包括第一板2131和第二板2132。第二板2132包括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和第四面沿第二板2132厚度方向背向设置。第一板2131凸设于第二板2132的第三面,且向远离第三面的方向延伸,第一板2131与第三面呈夹角设置。第一板2131与第二板2132的边缘连接,第一板2131与第三面的夹角为90°,可以理解为,转动板213为L型板体。
本实施例中,牵引部22包括两个辊筒221和牵引绳,每个辊筒221上均绕设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固定于辊筒221,另一端固定于承载板24。
本实施例中,驱动部23包括两个驱动轴。两个驱动轴同轴设置,且背向延伸。具体的,驱动部23为双头电机。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部23也可以为两个背向设置的电机。
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12固定于安装板211的第一安装面2111,具体的,安装座212的底板2121固定于安装板211的第一安装面2111。安装座212的两个侧板2122沿安装板211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没有底板2121;两个侧板2122直接凸设于安装板211的第一安装面2111。
本实施例中,驱动部23安装于安装座212的安装腔中,且驱动部23的两个驱动轴分别伸入安装座212的两个侧板2122的安装孔中。两个牵引部22的辊筒221分别连接两个驱动轴和两个转动板213。具体的,每个辊筒221的一端与驱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动板213转动连接。两个牵引部22的牵引绳分别穿过安装板211的两个贯通孔2114,且与承载板24的相对两端连接。驱动部23可以驱动牵引部22牵引承载板24,具体的,驱动部23的两个驱动轴可以分别带动两个辊筒221转动,从而使牵引绳缠绕辊筒221或者从辊筒221释放,进而使承载板24靠近或远离辊筒221。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提升件20还可以包括限位器,当承载板24到达指定位置时,限位器可以使承载板24停止移动,使装载或卸取货物十分方便。
本实施例中,两个安装架10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长度方向(X轴方向)相对设置。滑动部124可以带动两个安装架10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长度方向(X轴方向)移动。提升件20位于两个安装架10之间,且连接两个安装架10。具体的,提升件20的安装板211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安装架10的固定板11;提升件20的两个转动板213分别固定于两个安装架10的固定板11。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长度方向(X轴方向),提升件20位于安装架10的两个支架12之间。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还包括连接杆30。连接杆30为杆状,且连接于两个安装架10之间。具体的,连接杆3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连接于两个安装架10的支架12的滑动板125。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杆30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或者也可以没有连接杆30。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的工作方式为:将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放置于轨道200,使两个安装架10沿轨道梁210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每个安装架10横跨轨道200的两个轨道梁210,安装架10可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长度方向移动。每个安装架10的两个支架12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且分别放置于轨道200的两个轨道梁210。每个支架12通过滑动部124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长度方向(X轴方向)移动,每个安装架10的两个支架12可相对固定板11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宽度方向(Y轴方向)移动。每个安装架10的两个限位部122分别位于轨道梁210的外侧,且限位部122的抵接体129的抵接面1291朝向轨道梁210。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的提升件20位于两个轨道梁210之间,具体的,提升件20的牵引部22和承载板24位于两个轨道梁210之间,牵引部22可以带动承载板24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高度方向移动。
将物料放置于承载板24上,提升件20的驱动部23同时驱动两个牵引部22的辊筒221转动,使两个牵引部22的牵引绳带动承载板24到达轨道梁210所在高度,使承载板24到达轨道梁210侧边。
每个安装架10的驱动组件13带动两个支架12向远离轨道梁210的方向移动;或者,每个安装架10的带动部123带动两个限位部122向远离轨道梁210的方向移动,避免支架12的限位部122与轨道梁210接触,进而避免限位部122阻碍安装架10沿轨道梁210移动。每个安装架10的滑动部124带动安装架10沿轨道梁210移动至指定区段。此时,每个安装架10的驱动组件13带动两个支架12向靠近轨道梁210的方向移动;或者,每个安装架10的带动部123带动两个限位部122向靠近轨道梁210的方向移动,使每个支架12的抵接体129与轨道梁210抵接。随后,对承载板24上的物料进行卸载,从而完成一次物料起吊与运输。
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可以继续沿轨道梁210移动至其他区段,提升件20的牵引部22可以将承载板24提升至其他区段的轨道梁210所在高度,从而继续在其他区段进行物料起吊与运输。在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离开一个区段时,控制每个安装架10的限位部122向远离轨道梁210的方向移动,并使抵接体129与轨道梁210分离;在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到达一个区段时,控制每个安装架10的限位部122向靠近轨道梁210的方向移动,并使抵接体129与轨道梁210抵接。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限位部122,当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通过滑动部124沿着轨道梁210移动时,限位部122可以将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限位于轨道梁210上,避免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脱离轨道梁。当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到达指定区段时,使每个安装架10的限位部122与轨道梁210抵接,可以增大限位部122的抵接体129与轨道梁210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每个安装架10在轨道梁210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在轨道梁210上晃动,提高了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的滑动部124可以使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适应轨道梁210的高低起伏,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可以沿着轨道梁210移动至不同区段。在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的移动过程中,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始终架设在轨道梁210上,无需占道施工;且只需安装一次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提高施工效率,显著降低工程量和施工成本。此外,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无需占用轨道梁210以外的其他区域,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所在位置不会受到轨道梁210所在环境的约束,便于物料起吊运输装置100在轨道梁210的不同区段之间移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应用于轨道,所述轨道包括两个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包括两个安装架和提升件,两个所述安装架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提升件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架之间,且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架;
每个所述安装架横跨两个所述轨道梁,且可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提升件包括牵引部和承载板,所述牵引部和所述承载板位于两个所述轨道梁之间,所述牵引部可以带动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高度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两个支架和固定板,每个所述支架包括滑动部,两个所述支架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固定板相互连接,两个所述支架分别架设于两个所述轨道梁,且可通过所述滑动部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长度方向移动;
两个所述支架可相对所述固定板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宽度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所述固定板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凹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面;
所述安装架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丝杠和两个滑块,所述丝杠插设于所述滑槽,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套设于所述丝杠的两端,所述丝杠转动可带动两个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槽相互靠近或远离,两个所述支架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滑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件还包括安装部和驱动部,所述安装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架的固定板,所述牵引部固定于所述安装部,所述驱动部固定于所述安装部,所述驱动部可以驱动所述牵引部牵引所述承载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两个驱动轴,两个所述驱动轴同轴设置且背向延伸;
所述牵引部包括两个辊筒,每个所述辊筒上绕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辊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板连接;
两个所述驱动轴可以带动两个所述辊筒转动,并使所述牵引绳缠绕所述辊筒或从所述辊筒释放。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固定部、限位部和带动部,所述带动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带动部连接,所述带动部可以带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宽度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轨道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包括第一滑动面和第二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面和所述第二滑动面背向设置,所述滑动板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凹设于所述第二滑动面,且沿所述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宽度方向延伸;
所述带动部包括带动体和导向块,所述带动体和所述导向块装设于所述导向槽,所述带动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槽的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导向块,所述带动体可以带动所述导向块沿所述导向槽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体和抵接体,所述限位体固定于所述导向块,所述抵接体固定于所述限位体朝向所述轨道梁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包括滚轮,所述滑动部固定于所述滑动板,且位于所述滑动板和所述轨道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料起吊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滑动板;
所述支架还设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滑动板。
CN202321474377.1U 2023-06-09 2023-06-09 物料起吊运输装置 Active CN220537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4377.1U CN220537340U (zh) 2023-06-09 2023-06-09 物料起吊运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4377.1U CN220537340U (zh) 2023-06-09 2023-06-09 物料起吊运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37340U true CN220537340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2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4377.1U Active CN220537340U (zh) 2023-06-09 2023-06-09 物料起吊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373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31729A (zh) 货架穿梭车及货架系统
CN215827594U (zh) 升降式换向位智能调节轨道搬运车
CN210122322U (zh) 货架穿梭车及货架系统
CN108910755A (zh) 一种多功能运输装卸车
JPH11199058A (ja) フォーク駆動式荷役装置及び荷役方法
CN108756384B (zh) 载车板移动系统和车辆搬运系统
CN109835813B (zh) 一种便于远程操控的港口集装箱起重机
CN220537340U (zh) 物料起吊运输装置
CN113184438A (zh) 一种升降式换向位智能调节轨道搬运车
CN110748215A (zh) 悬挂列车出入库系统、悬挂列车移载装置和悬挂式车库
CN111747348A (zh) 一种货物运输装车系统
CN115489955A (zh) 一种智能窗框存放系统及窗框存放方法
JP5170543B2 (ja) スタッカークレーンと物品収納設備
CN212609353U (zh) 一种货物运输装车系统
JP2001163408A (ja) スタッカークレーン
CN110748216A (zh) 悬挂列车出入库系统、悬挂列车移载装置和悬挂式车库
CN206051033U (zh) 一种迁车台和卸车系统
JPH0718702Y2 (ja) 車輌用走行クレーン
CN217673226U (zh) 应用于直升机的重型货物装卸载轨道装置
CN220562620U (zh) 一种车载货物装卸系统
CN218230624U (zh) 一种重载rgv系统
CN220562610U (zh) 一种平板车及具有其的搬运装置
CN214495477U (zh) 一种门式起重设备
CN215210255U (zh) 一种运输车
CN219885581U (zh) 无人搬运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