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3213U - 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3213U
CN220483213U CN202321651939.5U CN202321651939U CN220483213U CN 220483213 U CN220483213 U CN 220483213U CN 202321651939 U CN202321651939 U CN 202321651939U CN 220483213 U CN220483213 U CN 220483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mping part
piece
upright post
decorati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519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敏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g Lia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g Lia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g Lia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g Lia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5193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3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3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3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及车辆,所述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包括具有夹持部分和卡接部分的支架本体;夹持部分夹持在侧围内板的止口边上,并在夹持部分上设有防脱部,防脱部用于限制支架本体脱离止口边;卡接部分用于和立柱饰板卡接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通过支架本体上的夹持部分夹持在侧围内板的止口边上,卡接部分与立柱饰板卡接相连,能够将立柱饰板与侧围内板的止口边相连,并通过设于夹持部分上的防脱部,能够防止支架本体脱离止口边,利于提高支架本体在止口边上的连接牢固性,进而提高立柱饰板与止口边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解决立柱饰板与车窗玻璃的匹配问题,并提升立柱饰板的装饰效果。

Description

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有该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立柱饰板布置在侧围内板的内侧,且立柱饰板的边缘抵接在车窗玻璃上,以提升车内的内饰效果。以车身上的C柱为例,C柱饰板沿C柱的高度方向设置在C柱的内侧。受到侧围内板结构空间的限制,使得侧围内板上的止口边无法为C柱饰板提供连接固定点,导致C柱饰板的边界因缺少连接而易于变形。且C柱饰板的边界变形后与角窗玻璃的间隙匹配不良,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从而影响侧围内饰产品的装配品质,进而影响内饰的精致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以利于立柱饰板与侧围内板上止口边处的连接,且具有较好的连接牢固性,而提升立柱饰板的装饰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包括具有夹持部分和卡接部分的支架本体;所述夹持部分夹持在侧围内板的止口边上,并在所述夹持部分上设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用于限制所述支架本体脱离所述止口边;所述卡接部分用于和立柱饰板卡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部分用于和所述立柱饰板上的卡扣卡接相连,所述卡扣设于所述立柱饰板的边缘处。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分和所述卡接部分通过连接片相连,且所述连接片呈U形,而使所述夹持部分与所述卡接部分之间具有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分包括限位片,以及在所述限位片的两相对侧均设置的夹片;两侧的所述夹片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其中一侧的所述夹片远离所述限位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片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防脱部包括设于至少一侧所述夹片上的防脱凸起,对应于所述防脱凸起,所述止口边上设有防脱槽,另一侧的所述夹片上设有避让所述防脱凸起的避让口;和/或,远离所述卡接部分的所述夹片上设有引导片,所述引导片向所述夹持空间外侧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防脱凸起插入所述防脱槽内时,所述限位片与所述止口边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部分包括主体,以及设于所述主体上的卡勾;所述主体呈U形,并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侧壁,所述主体上设有贯穿两个所述侧壁的缺口,所述卡勾位于所述缺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卡勾设于靠近所述夹持部分的所述侧壁上,且所述卡勾穿过所述缺口向远离所述夹持部分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卡勾的勾体上设有加强筋;和/或,远离所述夹持部分的所述侧壁的边缘设有外翻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通过支架本体上的夹持部分夹持在侧围内板的止口边上,卡接部分与立柱饰板卡接相连,能够将立柱饰板与侧围内板的止口边相连,并通过设于夹持部分上的防脱部,能够防止支架本体脱离止口边,利于提高支架本体在止口边上的连接牢固性,进而提高立柱饰板与止口边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解决立柱饰板与车窗玻璃的匹配问题,并提升立柱饰板的装饰效果。
此外,通过卡接部分与设于立柱饰板边缘处的卡扣卡接相连,便于立柱饰板与卡接部分的卡接,从而解决立柱饰板边界容易变形的问题,利于提高立柱饰板的装饰效果。通过呈U形的连接片连接夹持部分和卡接部分,利于避免立柱饰板上与卡接部分卡接的卡接结构和夹持部分之间因碰撞而产生异响。通过两个夹片形成夹持空间,利于夹持部分夹持在侧围内板上,一侧夹片远离限位片的一端与连接片相连,使得支架本体弯折层叠设置,利于提升支架本体的结构强度和使用效果,还便于在止口边和立柱饰板之间布置实施。
另外,通过防脱凸起和防脱槽配合,以及避让口的设置,能够防止夹持部分由侧围内板的止口边脱出,提升支架本体在止口边上的连接牢固性,进而利于立柱饰板与侧围外板的连接强度,同时,避让口还利于弱化夹板的结构强度,利于增大两个夹片的弹性变形量;通过设置引导片,利于夹板的前端沿自身在侧围内板上的安装方向安装在侧围内板上时,止口边能够将夹持空间的开口撑开,进而提高支架本体在止口边上的安装效率。
通过防脱凸起插入防脱限位槽内时,限位片与止口边抵接,能够实现对安装过程中支架本体的限位,使得支架本体无法沿前后方向晃动,而具有较好的连接牢固性,并为实现立柱饰板与侧围内板的连接提供连接条件。卡接部分中的主体呈U形并具有缺口,卡勾位于缺口内,为卡接部分与立柱饰板的卡接提供了卡接空间。卡勾设于靠近夹持部分的侧壁上,且穿过缺口向远离夹持部分的方向延伸,利于提高卡勾的卡接效果。而勾体上的加强筋利于提高卡勾的强度;夹持部分上外翻边的设置,利于提高夹持部分的侧壁边缘处的结构强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与上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侧围内板、立柱饰板及车窗玻璃在装配状态下其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侧围内板、立柱饰板及车窗玻璃在装配状态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侧围内板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和侧围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部分B-B方向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和侧围内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C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C柱;2、立柱饰板;3、角窗玻璃;4、支架本体;5、侧围内板;
101、止口边;102、防脱槽;
201、卡扣;
401、夹持部分;4011、限位片;4012、第一夹片;4013、防脱凸起;4014、避让口;4015、引导片;4016、第二夹片;402、卡接部分;4021、主体;4022、卡勾;4023、第二侧壁;4024、缺口;4025、加强筋;4026、外翻边;4027、第一侧壁;403、连接片;4031、第一部分;4032、第二部分;4033、中间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车辆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其中,车辆的上下方向也即车辆的高度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也即车辆的长度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也即车辆的宽度方向。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包括具有夹持部分401和卡接部分402的支架本体4。夹持部分401夹持在侧围内板5的止口边101上,并在夹持部分401上设有防脱部,防脱部用于限制支架本体4脱离止口边101;卡接部分402用于和立柱饰板2卡接相连。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在安装状态下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3中所示。以下以立柱为C柱1为例对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的结构进行说明,立柱为D柱或其他立柱时,可对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的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满足立柱饰板2在侧围内板5上的连接需求。
本实施例中,侧围内板5的外侧设有角窗玻璃3,立柱饰板2位于C柱1的内侧,且沿C柱1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立柱饰板2的靠近角窗玻璃3的一侧抵接在角窗玻璃3上。而止口边101具体为侧围内板5上围构形成玻璃安装孔的四周边缘,如图4至图6中所示,夹持部分401具体夹持在C柱1的朝向角窗玻璃3一侧的止口边101上,以为立柱饰板2边界处的连接提供基础。
本实施例中的支架本体4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4至图6中所示,支架本体4在止口边101上装配状态下的结构如图8至图11中所示。作为优选的,夹持部分401和卡接部分402通过连接片403相连,且连接片403呈U形,而使夹持部分401与卡接部分402之间具有间距。此处通过呈U形的连接片403连接夹持部分401和卡接部分402,能够满足立柱饰板2与侧围内板5止口边101匹配间隙的要求,并能够避免立柱饰板2上与卡接部分402卡接的卡接结构和夹持部分401之间因碰撞而产生异响。
本实施例中,连接片403因呈U形而具有与夹持部分401相连的第一部分4031,与卡接部分402相连的第二部分4032,以及用于将第一部分4031和第二部分4032连接在一起的中间部分4033。其中,连接片403的第一部分4031和第二部分4032之间的间距应当满足大于4.5mm,以满足立柱饰板2上卡接结构与侧围内板5止口边101匹配间隙的要求,卡接状态下立柱饰板2上的卡接结构与夹持部分401之间仍具有安全距离,从而避免卡接结构与夹持部分401碰撞产生异响。
本实施例中的支架本体4优选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和弹性。该支架本体4通过自身的弹性利于夹持部分401夹持在侧围内板5的止口边101上,卡接部分402与立柱饰板2卡接,还通过自身的弹性便于支架本体4在止口边101和立柱饰板2之间进行布置,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至图6中所示,夹持部分401包括限位片4011,以及在限位片4011的两相对侧均设置的夹片。两侧的夹片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其中一侧的夹片远离限位片4011的一端与连接片403相连。为便于区分描述,将不与连接片403相连的夹片称为第一夹片4012,并将与连接片403相连的夹片称为第二夹片4016。其中,第一夹片4012的自由端和第二夹片4016的与连接片403相连的一端之间形成有用于将两夹片装入止口边101上的开口。
由于第一夹片4012和第二夹片4016已层叠设置,通过第二夹片4016与呈U形的连接片403连接,能够使得支架本体4进一步层叠设置,不仅能够加强支架本体4的强度和弹性,而且还利于支架本体4在立柱饰板2和止口边101之间的空间内进行安装,从而解决立柱饰板2边缘处与侧围角窗玻璃3间隙匹配不良问题,利于满足装配设计要求。
如图4中所示,为提高夹持部分401在止口边101上的夹持效果,第二夹片4016呈与止口边101适配的平面状,第一夹片4012沿着远离限位片4011的方向向第二夹片4016靠拢设置。其中,平面状的第二夹片4016利于增大夹持部分401与止口边101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在夹持部分401安装在止口边101上时,防止第二夹片4016相对于止口边101晃动,并利于提高夹持部分401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平面状的第二夹片4016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夹持部分401在止口边101上的夹持效果,以及防止防脱凸起4013脱出防脱槽102的效果,从而提升支架本体4在止口边101上的连接牢固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片4012沿着远离限位片4011的方向向第二夹片4016靠拢设置,使得第一夹片4012和第二夹片4016之间的间距沿着远离限位片4011的方向渐小设置,开口处的第一夹片4012和第二夹片4016之间的间距最小。如此在夹持部分401夹持在止口边101上时,通过止口边101将开口撑开,第一夹片4012向着远离第二夹片4016的方向弹性翻折,过程中第一夹片4012和第二夹片4016保持对止口边101的抵紧,如此能够增大第一夹片4012在止口边101上的夹持力,从而更牢固地将夹持部分401夹持在止口边101上。
为便于夹持部分401在侧围内板5上的安装,如图4中所示,远离卡接部分402的夹片上设有引导片4015,引导片4015向夹持空间外侧倾斜。也就是说,第一夹片4012的自由端具有引导片4015,引导片4015与对应第二夹片4016之间的距离沿着远离限位片4011的方向渐大,如此利于第一夹片4012和第二夹片4016安装在止口边101上,提高夹持部分401在止口边101上的安装便利性,进而提升安装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防脱部包括设于至少一侧夹片上的防脱凸起4013,对应于防脱凸起4013,止口边101上设有防脱槽102,另一侧的夹片上设有避让防脱凸起4013的避让口4014。如图4至图6中所示,第一夹片4012上的中部设有上述的防脱凸起4013,在第二夹片4016的中部设有上述的避让口4014。防脱槽102的结构如图7中所示,其中,防脱凸起4013优选呈长条块状,且表面圆弧过渡。防脱槽102和避让口4014也呈与防脱凸起4013适配的长条状,如此不仅利于防脱凸起4013防脱槽102内,还利于增大防脱槽102与防脱凸起4013之间的抵接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防脱效果。
本实施例中,随着第一夹片4012和第二夹片4016在止口边101上的夹持装入,当防脱凸起4013抵紧在止口边101上时,使得第一夹片4012与止口边101之间的间距最大,也即第一夹片4012的弹性最大。如此在防脱凸起4013滑动至防脱槽102时,第一夹片4012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抵紧在止口边101上,并使得防脱凸起4013插入防脱槽102中。其中,防脱凸起4013的伸出防脱槽102的部分伸出避让口4014中。
此处,通过防脱凸起4013和防脱槽102的配合,能够防止夹持部分401由侧围内板5的止口边101脱出,提升支架本体4在止口边101上的连接牢固性,进而利于立柱饰板2的经由支架本体4与侧围外板相连。同时,避让口4014还利于弱化第二夹板的结构强度,利于增大第一夹片4012和第二夹片4016的弹性,能够提高夹持部分401在止口边101处的夹紧效果。当然,防脱凸起4013的位置、数量及形状等均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确定,防脱槽102和避让口4014与防脱凸起4013一一对应设置即可。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防脱凸起4013插入防脱槽102内时,限位片4011与止口边101抵接。通过防脱凸起4013插入防脱限位槽内时,限位片4011与止口边101抵接,能够在夹持部分401装入止口边101的过程中,通过限位片4011与止口边101的抵接确定夹持部分401安装到位,有效防止夹持部分401沿装入方向的进一步移动。限位片4011能够与防脱槽102和防脱凸起4013配合,使得安装到位的夹持部分401在止口边101上无法前后晃动,而具有较好的连接牢固性,并为实现立柱饰板2与止口边101的连接提供实现条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图8及图9中所示,上述的卡接结构为卡扣201,卡接部分402用于和立柱饰板2上的卡扣201卡接相连,卡扣201设于立柱饰板2的边缘处。通过卡接部分402与设于立柱饰板2边缘处的卡扣201卡接相连,便于立柱饰板2与卡接部分402的卡接,从而具有较好的连接便利性。本实施例中的卡扣201伸入卡接部分402中,卡接部分402具体卡接在卡扣201的卡接面上。
如图4至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卡接部分402包括主体4021,以及设于主体4021上的卡勾4022。主体4021呈U形,并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侧壁,主体4021上设有贯穿两个侧壁的缺口4024,卡勾4022位于缺口4024内。卡接部分402具体通过卡勾4022与卡扣201卡接相连。其中,卡接部分402中的主体4021呈U形并具有缺口4024,卡勾4022位于缺口4024内,为卡接部分402与立柱饰板2上卡扣201的的卡接提供了卡接空间。卡接状态下,卡扣201具体伸入缺口4024内,并与卡勾4022卡接相连。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缺口4024的设置能够为立柱饰板2上卡扣201的安装提供指引具体体现在:卡扣201在安装时,将卡扣201对准缺口4024并装入缺口4024内,即可使得卡勾4022与卡扣201卡接,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卡接部分402与卡扣201之间的安装便利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中所示,卡勾4022设于靠近夹持部分401的侧壁上,且卡勾4022穿过缺口4024向远离夹持部分401的方向延伸。通过将卡勾4022设于靠近夹持部分401的侧壁上,且穿过缺口4024向远离夹持部分401的方向延伸,利于提高卡勾4022的弹性,以及与卡扣201之间的卡接效果,使得卡接状态下的卡勾4022不易于解除与卡扣201的卡接。
为便于区分描述,将与连接片403相连的侧壁称为第一侧壁4027,并将与第一侧壁4027相对设置的侧壁称为第二侧壁4023。卡接部分402上主体4021的一端靠近第一侧壁4027的自由端连接在第一侧壁4027上,且穿经第二侧壁4023上的缺口4024而伸出第二侧壁4023设置,卡勾4022设置在主体4021的伸出端,且朝向第二侧壁4023设置。
如图9中所示,卡扣201朝向卡勾4022的一侧设有与卡接面相连且倾斜设置的导向面,在卡扣201伸入第二侧壁4023和第一侧壁4027上的缺口4024的过程中,导向面能够与卡勾4022抵接,而使得卡勾4022向着远离卡扣201的方向翻折,直至卡勾4022与卡接面对应时,卡勾4022因主体4021的弹力复位而卡接在卡接面上。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因设置U形的连接片403和U形的卡接部分402,均能够提高支架本体4的结构强度。如此使得卡接部分402的主体4021能够在满足强度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长,不仅能够为卡勾4022与卡扣201的卡接提供了卡接空间,而且还利于增大卡接状态下卡扣201与第二夹片4016之间的距离,进一步防止卡扣201与第二夹片4016因碰撞而产生的异响。
为进一步提高卡接部分402的使用效果,如图6中所示,卡勾4022的勾体上设有加强筋4025,该加强筋4025具体位于勾体的中部位置,且加强筋4025朝向夹持部分401凸出设置。此处的加强筋4025利于针对性的提升勾体的结构强度,进而利于提高卡勾4022的强度及与卡扣201的卡接效果。
如图5和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远离夹持部分401的侧壁的边缘设有外翻边4026。该外翻边4026具体位于第二侧壁4023的自由端,利于增加卡接部分402的刚度,从而利于防止卡接部分402发生变形,能够提升卡接部分402的结构可靠性。
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因夹持部分401、连接片403以及卡接部分402的设置,使得支架本体4整体呈弯折且层叠布置,不仅利于在侧围内板5止口边101与立柱饰板2之间的空间中进行安装布置,且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及刚度。本实施例中的支架本体4采用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如此不仅利于提高支架本体4的结构强度,还利于提高支架本体4的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通过支架本体4上的夹持部分401夹持在侧围内板5的止口边101上,卡接部分402与立柱饰板2卡接相连,能够将立柱饰板2与侧围内板5的止口边101相连,并通过设于夹持部分401上的防脱部,能够防止支架本体4脱离止口边101,利于提高支架本体4在止口边101上的连接牢固性,进而提高立柱饰板2与止口边10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解决立柱饰板2与车窗玻璃的匹配问题,并提升立柱饰板2的装饰效果。
另外,该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的通用化程度高,利于降低侧围内饰的开发及生产成本,并实现对立柱饰板2于侧围内板5上安装方式的拓展,有效预防立柱饰板2边缘变形后产生的装配问题。
此外,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有如上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利于提升车辆内饰的精致感,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夹持部分(401)和卡接部分(402)的支架本体(4);
所述夹持部分(401)夹持在侧围内板(5)的止口边(101)上,并在所述夹持部分(401)上设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用于限制所述支架本体(4)脱离所述止口边(101);
所述卡接部分(402)用于和立柱饰板(2)卡接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部分(402)用于和所述立柱饰板(2)上的卡扣(201)卡接相连,所述卡扣(201)设于所述立柱饰板(2)的边缘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分(401)和所述卡接部分(402)通过连接片(403)相连,且所述连接片(403)呈U形,而使所述夹持部分(401)与所述卡接部分(402)之间具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分(401)包括限位片(4011),以及在所述限位片(4011)的两相对侧均设置的夹片;
两侧的所述夹片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其中一侧的所述夹片远离所述限位片(401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片(40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部包括设于至少一侧所述夹片上的防脱凸起(4013),对应于所述防脱凸起(4013),所述止口边(101)上设有防脱槽(102),另一侧的所述夹片上设有避让所述防脱凸起(4013)的避让口(4014);和/或,
远离所述卡接部分(402)的所述夹片上设有引导片(4015),所述引导片(4015)向所述夹持空间外侧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凸起(4013)插入所述防脱槽(102)内时,所述限位片(4011)与所述止口边(101)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部分(402)包括主体(4021),以及设于所述主体(4021)上的卡勾(4022);
所述主体(4021)呈U形,并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个侧壁,所述主体(4021)上设有贯穿两个所述侧壁的缺口(4024),所述卡勾(4022)位于所述缺口(4024)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勾(4022)设于靠近所述夹持部分(401)的所述侧壁上,且所述卡勾(4022)穿过所述缺口(4024)向远离所述夹持部分(401)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勾(4022)的勾体上设有加强筋(4025);和/或,
远离所述夹持部分(401)的所述侧壁的边缘设有外翻边(4026)。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上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
CN202321651939.5U 2023-06-27 2023-06-27 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及车辆 Active CN220483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1939.5U CN220483213U (zh) 2023-06-27 2023-06-27 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1939.5U CN220483213U (zh) 2023-06-27 2023-06-27 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3213U true CN220483213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24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51939.5U Active CN220483213U (zh) 2023-06-27 2023-06-27 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3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077755A1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motor vehicle
CN220483213U (zh) 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及车辆
CN210139833U (zh) 一种三角窗饰板组件
CN211501210U (zh) 一种密封式汽车侧气帘安全卡扣
US6238157B1 (en) Attachment connection for vehicle trim component
CN215097383U (zh) 车门窗框亮条端盖及车辆
JP5327623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AU2004324724A1 (en) Auxiliary-handle fixing clip for modular headliner of automobile
CN215285005U (zh) 一种汽车后内柱总成
CN217917583U (zh) 汽车车门及汽车
CN219077145U (zh) 一种汽车顶盖装饰条
CN219277210U (zh) 车门外三角板总成及汽车车门
CN219406337U (zh) 车门装饰板总成及车辆
CN218085387U (zh) 通风盖板及车辆
CN217401388U (zh) 一种卡扣
CN210310202U (zh) A柱内饰板、汽车a柱及汽车
CN109649311B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支架
CN210852348U (zh) 用于车辆的前格栅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332609U (zh) 外后视镜亮条的固定结构及车辆
CN213120577U (zh) 一种扣合结构及车载导航仪
CN214523640U (zh) 弹性夹及饰板安装结构
CN218970918U (zh) 机盖锁拉索支架、机盖锁拉索组件及车辆
CN220009627U (zh) 一种汽车门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
CN220314683U (zh) 一种无框车门内板结构、无框车门及汽车
CN211567843U (zh) 一种装饰板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