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23640U - 弹性夹及饰板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弹性夹及饰板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23640U
CN214523640U CN202120402635.XU CN202120402635U CN214523640U CN 214523640 U CN214523640 U CN 214523640U CN 202120402635 U CN202120402635 U CN 202120402635U CN 214523640 U CN214523640 U CN 214523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mping arm
substrate
elastic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026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洋洋
张猛
吕通
赵东明
韩冬梅
崔宁
李敬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026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23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23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23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性夹及饰板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夹包括基板,第一夹持臂和夹持部。其中,第一夹持臂由基板的顶部向基板的一侧弯折设置而形成,于第一夹持臂的自由端和基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插入口,以供其一构件撑开第一插入口而进入并保持在第一夹持臂和基板之间形成的第一夹持腔内;夹持部包括沿基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向外延伸的弹性的第二夹持臂和弹性的第三夹持臂;于第二夹持臂和第三夹持臂之间形成有第二插入口,以供另一构件撑开第二插入口而进入并保持在第二夹持臂和第三夹持臂之间形成的第二夹持腔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夹可解决两个相邻构件间的匹配安装的问题,其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值得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弹性夹及饰板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弹性夹,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有该弹性夹的饰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驾驶体验和汽车品质要求越来越高。C柱饰板是装配在汽车车身上的一种装饰件,主要起到装饰和隔音降噪的作用。
现有的C柱饰板因车内视野需求,一般采用U形设计,虽然能够增加后排三角窗位置尺寸,相应的提高驾驶时的视野效果,但是因C柱饰板为塑料件,受U形设计影响,产品翻边处变形,造成C柱饰板和车身部件的安装位置匹配效果较差,与车身部件之间缝隙不均匀,密封性不足;且拆卸不便,不易更换和维修,降低了汽车的使用效果和顾客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弹性夹,可便捷匹配安装两个相邻的构件,使用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弹性夹,用于夹持两个相邻的构件,并将两个所述构件保持在预定的匹配位置,所述弹性夹包括:
基板;
弹性的第一夹持臂,由所述基板的顶部向所述基板的一侧弯折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自由端和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插入口,以供其一所述构件撑开所述第一插入口而进入并保持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基板之间形成的第一夹持腔内;
夹持部,形成在所述基板的另一侧;所述夹持部包括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向外延伸的弹性的第二夹持臂和弹性的第三夹持臂;于所述第二夹持臂和所述第三夹持臂之间形成有第二插入口,以供另一所述构件撑开所述第二插入口而进入并保持在所述第二夹持臂和所述第三夹持臂之间形成的第二夹持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臂和所述基板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二夹持臂由所述基板的底部向所述基板的另一侧弯折并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因将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中部区域本体,连续撕裂至所述基板的中下部而形成所述第三夹持臂。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三夹持臂的自由端上,分别设有引导部;两个所述引导臂由所述第二插入口至所述引导臂的自由端方向上,成敞口状。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自由端上形成有外翻设置的翻边,以引导其一所述构件接近所述第一插入口。
进一步的,于其一所述构件插入途径的所述基板上,设有向所述第一夹持腔内突出的弹性阻挡部;其一所述构件压迫并越过所述弹性阻挡部后,所述弹性阻挡部因弹性恢复,而阻挡其一所述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阻挡部因撕裂所述基板的部分本体而形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性夹,通过设置弹性的第一夹持臂,可在基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插入口和第一夹持腔,再通过设置弹性的第二夹持臂和弹性的第三夹持臂,可在基板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插入口和第二夹持腔内,能够使得两个相邻的构件分别通过撑开第一插入口和第二插入口,而夹持固定在第一夹持腔和第二夹持腔内,从而实现两个相邻构件的匹配安装,操作便捷,使用效果好。
同时,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第三夹持臂的弹性设置,既便于两个构件的可拆卸安装,又利于对分别进入第一夹持腔和第二夹持腔内的两个构件形成夹持力,以使两个构件夹持固定于第一夹持腔和第二夹持腔内。
(2)将第二夹持臂和基板一体成型设置,并将第二夹持臂的中部区域本体,连续撕裂至基板的中下部而形成第三夹持臂,同时,与由基板的顶部向基板的一侧弯折设置的第一夹持臂相配合,使得装置整体上一体成型,简化了结构构造,减轻了结构重量,且便于实现。此外,采用一体成型设置,能够提高弹性夹整体结构在受力时对力的传递及分散效果。
(3)在第一夹持臂上设置翻边,以及在第二夹持臂和第三夹持臂上设置引导部,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便于两个构件进入第一夹持腔和第二夹持腔。另外,在基板上设置朝向第一夹持腔内突出的弹性阻挡部,可对进入第一夹持腔内的构件进行限位阻挡,防止构件脱离第一夹持腔。并将弹性阻挡部与基板一体设置,利于进一步简化结构构造,减轻结构重量,及提高整体在受力时对力的传递及分散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饰板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作为其一构件的车身钣金,以及另一个构件的、匹配于车辆C柱上的饰板,所述饰板经由如上所述的弹性夹安装在所述车身钣金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饰板上设有撑开所述第二插入口而被夹持在所述第二夹持腔内的卡头。
进一步的,于所述卡头的外廓上设有外突设置的突起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饰板安装结构,通过使用上述的弹性夹,可便捷的匹配安装饰板和车身钣金,解决因受饰板外型设计影响而导致位置匹配效果差的问题,提升整车的精致感,且基于弹性夹的使用,可实现饰板和车身钣金之间的便捷拆卸,便于安装结构的更换和维修,从而有效提升使用效果和顾客的驾驶体验。
此外,于饰板上设置带有突起部的卡头,可避免饰板和第二夹持腔脱离,利于夹持部对饰板的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弹性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弹性夹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弹性夹及饰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向的断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板;101、弹性阻挡部;102、第二豁口;
2、第一夹持臂;201、支撑部;202、第一插入口;203、第一夹持腔;204、翻边;205、通孔;
3、第二夹持臂;301、第一引导部;3011、折弯边;302、第一夹持端;303、第一豁口;
4、第三夹持臂;401、第二引导部;402、第二夹持端;403、避让孔;
5、第二插入口;6、第二夹持腔;7、第一构件;701、开口;8、第二构件;801、卡头;8011、突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弹性夹,用于夹持两个相邻的构件,并将两个构件保持在预定的匹配位置,整体结构上,其包括基板,设于基板一侧的弹性的第一夹持臂,以及形成基板另一侧的夹持部。
其中,第一夹持臂由基板的顶部向基板的一侧弯折设置而形成,于第一夹持臂的自由端和基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插入口,以供其一构件撑开第一插入口而进入并保持在第一夹持臂和基板之间形成的第一夹持腔内;夹持部包括沿基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向外延伸的弹性的第二夹持臂和弹性的第三夹持臂;于第二夹持臂和第三夹持臂之间形成有第二插入口,以供另一构件撑开第二插入口而进入并保持在第二夹持臂和第三夹持臂之间形成的第二夹持腔内。
此处,为便于描述,两个相邻构件分别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对应于插入下述的第一夹持腔内的其一构件,并对应于实施例二中所述的车身钣金;第二构件对应于插入下述的第二夹持腔内的另一构件,并对应于实施例二中所述的饰板。
通过设置第一插入口和第一夹持腔,以及第二插入口和第二夹持腔,能够使得两个相邻的构件分别通过撑开第一插入口和第二插入口,而夹持固定在第一夹持腔和第二夹持腔内,从而实现两个相邻构件的匹配安装,且由于弹性设置,两个构件可便捷拆卸安装于该弹性夹上,操作便捷,使用效果好。
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弹性夹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的弹性的第一夹持臂2,在图1所示状态下,经由基板1的顶部向基板1的左侧弯折设置时形成有支撑部201,并经由支撑部201后,第一夹持臂2逐渐贴近于基板1的向下延伸设置,直至第一夹持臂2的自由端与基板1和基板1之间形成第一插入口202;此时,第一夹持臂2因形成有支撑部201,而与基板1之间形成第一夹持腔203,以供第一构件7撑开第一插入口202而进入并保持在第一夹持腔203内。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为便于第一构件7撑开第一插入口202而进入第一夹持腔203,如图1至图3所示,于第一夹持臂2的自由端上形成有外翻设置的翻边204,以引导第一构件7接近第一插入口202。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于第一夹持臂2的中部还开设有通孔205,于第一构件7上设有与通孔205相对应的凸起部分,通孔205的设置即可减轻结构整体重量,又对凸起部分进行避让,并对第一构件7形成限位,此处所述的凸起部分并未在图中体现。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并在图1所示状态下,上述的夹持部形成在基板1的右侧,其包括沿基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向外延伸的弹性的第二夹持臂3和弹性的第三夹持臂4。此处,第二夹持臂3的自由端和第三夹持臂4的自由端之间的间距,小于两夹持臂与基板1的连接处的间距,以于第二夹持臂3和第三夹持臂4之间形成有第二插入口5,并在第二夹持臂3和第三夹持臂4之间形成第二夹持腔6,以供如图3所示的第二构件8撑开第二插入口5而进入并保持在第二夹持腔6内。
值得提及的是,为便于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夹持臂3的自由端和第三夹持臂4的自由端分别称为第一夹持端302和第二夹持端402。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二构件8上具有类似倒刺结构的结构设计,以便于第一夹持端302和第二夹持端402对进入第二夹持腔6内的固定夹持,并对应的于第二夹持臂3上开设有避让孔403,以起到组档限位的作用,避免第二构件8和第二夹持腔6发生脱离。
此外,上述的第二夹持臂3和第三夹持臂4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夹持端302和第二夹持端402之间的间距,可根据所夹持的构件的形状及大小进行相应的调整。
结合图1及图2所示,第二夹持臂3和基板1一体成型,且第二夹持臂3由基板1的底部向基板1的另一侧弯折并延伸设置,以简化弹性夹整体结构,提高弹性夹整体结构在受力时对力的传递及分散效果。作为优选的,将第二夹持臂3的中部区域本体,连续撕裂至基板1的中下部而形成第三夹持臂4,可避免因增设部件而使得弹性夹重量增加,更进一步的简化结构,提高弹性夹使用效果。
其中,如图1所示,因第三夹持臂4的形成,于第二夹持臂3的中部区域至基板1的中下部成型有撕裂后的第一豁口303,第一豁口303的设置可提高力于第二夹持臂3和基板1上的传递及分散。作为更进一步的实施形式,第一豁口303的形状随形于第三夹持臂4的边缘形状,且第一豁口303的宽度小于第二夹持臂3和基板1的宽度,以确保第二夹持臂3和基板1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
为便于第二构件8进入第二夹持腔6,如图1至图3所示,于第一夹持端302和第二夹持端402上分别设有引导部。为便于描述,两个引导部分别为第一引导部301和第二引导部401,两个引导部由第二插入口5至引导部的自由端方向上,成敞口状,以利于引导第二构件8。其中,为提高第一引导部301的使用效果,第一引导部301的自由端向下弯折而形成折弯边3011。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第一夹持端302和第一引导部301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部,第二夹持端402和第二引导部401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部,且第一夹角部和第二夹角部的间距即为敞口的大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第一夹角部和第二夹角部的夹角设置以便于第一引导部301和第二引导部401引导第二构件8顺利进入第二插入口5为准则即可。且第一夹角部和第二夹角部均圆滑过渡设置,以利于第二构件8撑开第二插入口5而进入第二夹持腔6。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于第一构件7插入途径的基板1上,设有向第一夹持腔203内突出的弹性阻挡部101;第一构件7压迫并越过弹性阻挡部101后,弹性阻挡部101因弹性恢复,而阻挡第一构件7退出。基于弹性阻挡部101的设置,于第一构件7上设置有适配于弹性阻挡部101的开口701,可使第一构件7和基板1之间贴合设置的同时,避免第一构件7和基板1之间发生脱离,而影响弹性夹使用效果。
另外,作为进一步的实施形式,如图1所示,上述的弹性阻挡部101因撕裂基板1的部分本体而形成,并因此于基板1上形成有第二豁口102,第二豁口102具有与第一豁口303相同的设计和作用,且宽度小于基板1的宽度,利于在确保基板1自身强度的同时,减轻结构整体的重量,并利于力的传递及分散。
作为更进一步的实施形式,如图1所示,可将弹性阻挡部101截除部分本体,而使得弹性阻挡部101的长度变为约原本体的三分之一,以利于弹性阻挡部101和开口701的匹配使用。当然,弹性阻挡部101的截除长度及余留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只需能够与开口701相匹配,并便于使用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夹在使用时,先将第一构件7的插入端靠近第一夹持臂2的翻边204,经翻边204的导向作用,接近并撑开第一插入口202,而后进入第一夹持臂2和基板1之间形成的第一夹持腔203内,此过程中,第一构件7压迫并越过弹性阻挡部101后,弹性阻挡部101因弹性恢复,而阻挡第一构件7,使第一构件7固定安装于第一夹持腔203内。
然后,将第二构件8的插入端靠近第一引导部301和第二引导部401所形成的敞口,经第一引导部301和第二引导部401的导向作用,接近并撑开第二插入口5,而后进入第二夹持臂3和第三夹持臂4之间形成的第二夹持腔6,并经由第一夹持端302和第二夹持端402的固定夹持,使得第二构件8牢固安装于第二夹持腔6内。
当需要更换或维修时,只需反向操作上述过程,即可便捷的完成弹性夹与第一构件7及第二构件8之间的拆卸。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饰板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作为其一构件的车身钣金,以及另一个构件的、匹配于车辆C柱上的饰板,饰板经由如上所述的弹性夹安装在车身钣金上。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车身钣金对应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构件7,饰板对应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构件8;另外,除本实施例所述及的饰板和车身钣金的各结构,饰板和车身钣金的的其它结构部分可参见现有汽车中的相关结构。
结合图3及图4所示,于饰板上设有撑开第二插入口5而被夹持在第二夹持腔6内的卡头801;并作为优选的,于卡头801的外廓上设有外突设置的突起部8011,且突起部8011具有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类似倒刺结构的结构设计,以便于弹性夹的夹持部对卡头801形成夹持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饰板安装结构在使用时,其操作过程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弹性夹的使用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弹性夹,用于夹持两个相邻的构件,并将两个所述构件保持在预定的匹配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包括:
基板(1);
弹性的第一夹持臂(2),由所述基板(1)的顶部向所述基板(1)的一侧弯折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臂(2)的自由端和所述基板(1)之间形成有第一插入口(202),以供其一所述构件撑开所述第一插入口(202)而进入并保持在所述第一夹持臂(2)和所述基板(1)之间形成的第一夹持腔(203)内;
夹持部,形成在所述基板(1)的另一侧;所述夹持部包括沿所述基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向外延伸的弹性的第二夹持臂(3)和弹性的第三夹持臂(4);于所述第二夹持臂(3)和所述第三夹持臂(4)之间形成有第二插入口(5),以供另一所述构件撑开所述第二插入口(5)而进入并保持在所述第二夹持臂(3)和所述第三夹持臂(4)之间形成的第二夹持腔(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臂(3)和所述基板(1)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二夹持臂(3)由所述基板(1)的底部向所述基板(1)的另一侧弯折并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夹,其特征在于:因将所述第二夹持臂(3)的中部区域本体,连续撕裂至所述基板(1)的中下部而形成所述第三夹持臂(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夹,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二夹持臂(3)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三夹持臂(4)的自由端上,分别设有引导部;两个所述引导部由所述第二插入口(5)至所述引导部的自由端方向上,成敞口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夹,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夹持臂(2)的自由端上形成有外翻设置的翻边(204),以引导其一所述构件接近所述第一插入口(20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夹,其特征在于:于其一所述构件插入途径的所述基板(1)上,设有向所述第一夹持腔(203)内突出的弹性阻挡部(101);其一所述构件压迫并越过所述弹性阻挡部(101)后,所述弹性阻挡部(101)因弹性恢复,而阻挡其一所述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阻挡部(101)因撕裂所述基板(1)的部分本体而形成。
8.一种饰板安装结构,包括作为其一所述构件的车身钣金,以及另一所述构件的、匹配于车辆C柱上的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饰板经由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弹性夹安装在所述车身钣金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饰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饰板上设有撑开所述第二插入口(5)而被夹持在所述第二夹持腔(6)内的卡头(8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饰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卡头(801)的外廓上设有外突设置的突起部(8011)。
CN202120402635.XU 2021-02-23 2021-02-23 弹性夹及饰板安装结构 Active CN214523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2635.XU CN214523640U (zh) 2021-02-23 2021-02-23 弹性夹及饰板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2635.XU CN214523640U (zh) 2021-02-23 2021-02-23 弹性夹及饰板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23640U true CN214523640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36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02635.XU Active CN214523640U (zh) 2021-02-23 2021-02-23 弹性夹及饰板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23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91237A (ko) 차량의 모듈헤드라이너용 보조손잡이 고정구
JP6373619B2 (ja) 車両用モール
CN214523640U (zh) 弹性夹及饰板安装结构
JP4120951B2 (ja) フロント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CN210139833U (zh) 一种三角窗饰板组件
JP2000331723A (ja) アース用クリップ端子とこれを含む接地構造
CN211592473U (zh) 一种拖钩盖板组件及汽车
CN210047421U (zh) 一种汽车b柱内饰板的接头结构
CN210139810U (zh) 汽车尾灯支架及汽车
KR20010060321A (ko) 자동차용 부품의 부착장치
CN218717951U (zh) 卡扣
JPH09140504A (ja) 乗り物シートに使用されるヘッド・レストレイント・ブラケット
JP2005254904A (ja) モールディング構造
CN218257693U (zh) 车门内水切结构、车门结构总成及车辆
JP2012245916A (ja)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
CN115071381A (zh) 用于接收轴杆的钩
CN219214938U (zh) 卡接结构及汽车
CN211398190U (zh) 用于胶条的卡扣
KR200150777Y1 (ko) 자동차용 와이어링 클립
JP2003326966A (ja) サイドバイザー支持装置
CN210343015U (zh) 一种后背门扣手、后背门及车辆
JP2005067372A (ja) クリッ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JP2007290589A (ja)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
CN209811760U (zh) 盲孔零件夹具
JPH1058971A (ja) サンバイザホルダ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