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85387U - 通风盖板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通风盖板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85387U
CN218085387U CN202221547769.1U CN202221547769U CN218085387U CN 218085387 U CN218085387 U CN 218085387U CN 202221547769 U CN202221547769 U CN 202221547769U CN 218085387 U CN218085387 U CN 218085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
plate body
ventilation
flap
ventila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477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辛广兵
邵会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477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85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85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85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盖板及车辆。该通风盖板包括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在沿车身宽度方向上,第二通风板体位于第一通风板体的一侧,且第一通风板体与第二通风板体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本公开的通风盖板具有较高的装配便捷性。

Description

通风盖板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盖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通风盖板设置在挡风玻璃与车身的前隔板之间,主要作用是遮挡挡风玻璃下方与发动机舱盖下方之间的空白区域,防止外部杂物进入到车辆内部,并且,当车辆处于外循环状态时,车辆外部的风可以通过通风盖板进风,经过散热器,最后进入车内。
在相关技术中,通风盖板大多为由塑胶制成的一体式结构,在安装时容易发生变形,导致通风盖板难以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风盖板及车辆。
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通风盖板,包括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在沿车身宽度方向上,第二通风板体位于第一通风板体的一侧,且第一通风板体与第二通风板体之间可拆卸式连接。
可选的,第一通风板体靠近第二通风板体一侧的至少部分与第二通风板体靠近第一通风板体一侧的至少部分相贴合。
可选的,第一通风板体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第二通风板体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卡合连接。
可选的,第一通风板体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第二通风板体上设置有第二插接结构,第二插接结构与第一插接结构插接配合;第一卡合部设置在第一插接结构上,第二卡合部设置在第二插接结构上。
可选的,第一插接结构包括侧向翻边,侧向翻边设置在第一通风板体的靠近第二通风板体的一侧,且朝向第二通风板体延伸;第二插接结构包括插槽,插槽设置在第二通风板体靠近第一通风板体一侧,且侧向翻边与插槽插接。
可选的,侧向翻边的顶端与插槽的顶端平齐。
可选的,侧向翻边顶端的宽度大于侧向翻边其余部分的宽度,且侧向翻边的至少部分外壁与插槽的槽壁紧密贴合。
可选的,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关于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可选的,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的顶部均设置有与挡风玻璃连接的第一安装部,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的底部均设置有与车身前隔板连接的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为朝向挡风玻璃延伸的卡勾,挡风玻璃上具有玻璃密封胶条,卡勾与玻璃密封胶条卡接;和/或,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孔,车身前隔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分别通过穿设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的紧固件与车身前隔板连接。
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通风盖板。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通风盖板及车辆中,通风盖板包括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第一通风板体与第二通风板体可拆卸连接,也就是说,将通风盖板设计为可拆卸连接的两部分,在装配时,可分别将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这两部分单独进行安装,由于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的尺寸都小于通风盖板的整体尺寸,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一通风板体、第二通风板体发生过度变形,且提高了通风盖板装配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的组装结构图;
图2为图1沿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中的第一通风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中的第二通风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沿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沿C-C处的剖视图;
图7为图1沿D-D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通风板体;2、第二通风板体;3、第一安装部;4、第二安装部;k、中轴线;
10、通风盖板;20、挡风玻璃;30、车身前隔板;11、第一卡合部;21、第二卡合部;12、第一贴合面;22、第二贴合面;13、第一插接结构;23、第二插接结构;41、第一安装孔;40、紧固件;50、螺钉座;60、发动机盖;
131、侧向翻边;231、插槽;201、玻璃密封胶条;301、第二安装孔;601、发动机盖密封胶条;
2311、第一侧壁;2312、第二侧壁;2313、底壁;1311、顶端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车辆中,通风盖板设置在挡风玻璃与车身的前隔板之间,主要作用是遮挡挡风玻璃下方与发动机舱盖下方之间的空白区域,防止外部杂物进入到车辆内部,并且,当车辆处于外循环状态时,车辆外部的风可以通过通风盖板进风,经过散热器,最后进入车内。在相关技术中,通风盖板大多为由聚丙烯(PP,polypropylene)塑胶制成的一体式结构,因此,在安装时容易发生变形,导致通风盖板难以安装。
由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风盖板及车辆,其中,通风盖板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在装配时,可分别将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这两部分单独进行安装,由于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的尺寸均小于通风盖板的整体尺寸,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一通风板体、第二通风板体发生过度变形,使得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具有较高的装配便捷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的组装结构图,图2为图1沿A-A处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风盖板10,包括第一通风板体1和第二通风板体2;在沿车身宽度方向上,第二通风板体2位于第一通风板体1的一侧,且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之间可拆卸式连接;第一通风板体1和第二通风板体2的顶部均设置有与挡风玻璃20连接的第一安装部3,第一通风板体1和第二通风板体2的底部均设置有与车身前隔板30连接的第二安装部4。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1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通风板体1和第二通风板体2,这样,第一通风板体1或第二通风板体2的尺寸则小于通风盖板10的整体尺寸,从而,在对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进行连接时、对第一通风板体1与挡风玻璃20进行连接时、对第二通风板体2与挡风玻璃20进行连接时、对第一通风板体1与车身前隔板30连接时以及对第二通风板体2与车身前隔板30连接时,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发生过度变形,以便于对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进行组装,且便于将第一通风板体1和第二通风板体2分别与挡风玻璃20和车身前隔板30进行连接,进而便于将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10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提升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10的装配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车身宽度方向与图1中的x轴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均可以由PP塑胶材质制成,在此,对制成第一通风板体1和第二通风板体2的材质不作具体限制。
请参见图2至图4,其中,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中的第一通风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中的第二通风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3为朝向挡风玻璃20延伸的卡勾,挡风玻璃20上具有玻璃密封胶条201,卡勾与玻璃密封胶条201卡接;第二安装部4包括第一安装孔41,车身前隔板3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01,第一通风板体1和第二通风板体2分别通过穿设在第一安装孔41和第二安装孔301中的紧固件40与车身前隔板30连接。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图2只展示了第二通风板体2与玻璃密封胶条201、车身前隔板30的连接关系示意图,而第一通风板体1与玻璃密封胶条201、车身前隔板30的连接关系与第二通风板体2与玻璃密封胶条201、车身前隔板30的连接关系一致。
具体的,紧固件40可以是自攻螺钉,相应的,第二安装孔301内可以固定用于与自攻螺钉螺纹连接的螺钉座50,在此,对第一通风板体1、第二通风板体2与车身前隔板3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制。
而为了提升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10的密封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风板体1靠近第二通风板体2一侧的至少部分与第二通风板体2靠近第一通风板体1一侧的至少部分相贴合。这样,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使得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之间无缝隙或缝隙较小,从而能够防止灰尘从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之间进入车身内部,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10具有较高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第一通风板体1和第二通风板体2进行设计和加工制造,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风板体1和第二通风板体2关于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中轴线k对称设置。
而为了进一步提升通风盖板10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风板体1和第二通风板体2的厚度处处相等。这样,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之间为面贴合,使得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10具有较高的密封性。
为了实现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10还应该包括用于可拆卸连接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的连接结构,以下将对可拆卸连接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3至图5,其中,图5为图1沿B-B处的剖视图。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通风板体1靠近第二通风板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合部11,第二通风板体2靠近第一通风板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合部21,第一卡合部11与第二卡合部21卡合连接,将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可拆卸地连接起来。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风板体1具有与第二通风板体2贴合的第一贴合面12,第二通风板体2具有与第一贴合面12贴合的第二贴合面22,第一卡合部11为朝向第二贴合面22延伸的卡勾,第二卡合部21为槽口朝向第一贴合面12的卡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卡槽的槽口可以是矩形开口,而卡勾则为与卡槽适配的卡勾,在此,对卡槽槽口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
而为了更快速地使第一卡合部11与第二卡合部21卡合连接,以快速连接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10还可以包括用于辅助第一卡合部11与第二卡合部21卡合连接的导向结构,以下将对导向结构作具体介绍。
请参见图3至图6,其中,图6为图1沿C-C处的剖视图。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通风板体1靠近第二通风板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13,第二通风板体2靠近第一通风板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插接结构23,第二插接结构23与第一插接结构13插接配合;第一卡合部11设置在第一插接结构13上,第二卡合部21设置在第二插接结构23上。具体的,第一卡合部11与第一插接结构13一体成型,第二卡合部21为开设在第二插接结构23的卡槽。
进一步地,第一插接结构13包括侧向翻边131,侧向翻边131设置在第一通风板体1的靠近第二通风板体2的一侧,且朝向第二通风板体2延伸;第二插接结构23包括插槽231,插槽231设置在第二通风板体2的靠近第一通风板体1一侧,且侧向翻边131可由插槽231的顶端插入至插槽231中。也就是说,在对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进行安装时,在侧向翻边131与插槽231的插接配合作用下,能够对第一卡合部11与第二卡合部21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卡合部11与第二卡合部21能够快速卡接,以实现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的快速连接,提升通风盖板10的组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槽231具有第一侧壁2311、第二侧壁2312和底壁2313,第一侧壁2311与第二侧壁2312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底壁2313面向第一通风板体1,且第一侧壁2311连接于第二通风板体2,以使得插槽231为一U型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21为卡槽时,卡槽开设在第一侧壁2311与底壁2313的连接处,且卡槽贯穿第一侧壁2311与底壁2313。在此,对卡槽的设置方式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2312在通风盖板10厚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侧壁2311在该方向上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插槽23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插槽,只要能够实现第一插接结构13与插槽231的结构均可以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在此,对插槽231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制。
而为了提升通风盖板10整体的外观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侧向翻边131的顶端与插槽231的顶端平齐,也就是说,侧向翻边131的顶面与插槽231的槽壁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为了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对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以使得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之间能够可靠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以对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请参见图7,图7为图1沿D-D处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侧向翻边131顶端的宽度大于侧向翻边131其余部分的宽度,且侧向翻边131的至少部分与插槽231的槽壁紧密贴合,具体是,侧向翻边131的顶端结构1311与插槽231的槽壁紧密贴合,也就是说,顶端结构1311沿车身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插槽231在该向上的长度相等,且顶端结构1311的端部抵接于底壁2313,这样,不仅能够对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以可靠连接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而且,从通风盖板10的顶部向下看时,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之间没有间隙,则使得分体式的通风盖板10与整体式的通风盖板10在外观上具有较小的差异,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10具有较好的外观。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包括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在沿车身宽度方向上,第二通风板体位于第一通风板体的一侧,且第一通风板体与第二通风板体之间可拆卸式连接;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的顶部均设置有与挡风玻璃连接的第一安装部,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的底部均设置有与车身前隔板连接的第二安装部。其中,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可拆卸连接,在装配时,可分别将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这两部分单独进行安装,由于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的尺寸都小于通风盖板的整体尺寸,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一通风板体与第二通风板体发生过度变形,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具有较高的装配便捷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挡风玻璃20、车身前隔板30以及上述的通风盖板10;通风盖板10连接在挡风玻璃20和车身前隔板30之间。其中,通风盖板10的结构已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详细介绍过,在此,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还包括发动机盖60,发动机盖60具有发动机盖密封胶条601,第一通风板体1和第二通风板体2能够分别与发动机盖密封胶条601卡合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还应该包括其他组件或零部件,在此,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中的其他组件或零部件不作详细介绍。
而为了便于将通风盖板10安装在其他部件上,在本实施例中,通风盖板10的沿车辆高度方向的顶部为曲面,且曲面的中部向车辆的底部凹陷。具体是,第一通风板体1和第二通风板体2沿车辆车身高度方向的顶面分别为上述曲面的一半,且第一通风板体1和第二通风板体2的连接处区域向车辆的底部凹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车身高度方向与图1中的z轴方向一致。
在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盖板10进行组装和安装时,首先,使第一通风板体1上的第一安装孔41与车身前隔板30上的第二安装孔301对应,然后使第一通风板体1与玻璃密封胶条201、发动机盖密封胶条601卡合连接,以可拆卸连接第一通风板体1与挡风玻璃20以及第一通风板体1与发动机盖60,之后,使紧固件40穿过第一通风板体1上的第一安装孔41、第二安装孔301,连接第一通风板体1与车身前隔板30;其次,将第二通风板体2沿着车辆车身的高度方向由下至上,将第二通风板体2向上滑动,使第一卡合部11与第二卡合部21卡合连接,以可拆卸连接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在第一通风板体1与第二通风板体2卡合连接时,第二通风板体2上的第一安装孔41与车身前隔板30上的第二安装孔301对应,之后使第二通风板体2与玻璃密封胶条201、发动机盖密封胶条601卡合连接,以可拆卸连接第二通风板体2与挡风玻璃20以及第二通风板体2与发动机盖60,之后,使紧固件40穿过第二通风板体2上的第一安装孔41、第二安装孔301连接第二通风板体2与车身前隔板30,自此,通风盖板10的组装和安装完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挡风玻璃、车身前隔板以及通风盖板;通风盖板连接在挡风玻璃和车身前隔板之间。其中,通风盖板包括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在沿车身宽度方向上,第二通风板体位于第一通风板体的一侧,且第一通风板体与第二通风板体之间可拆卸式连接;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的顶部均设置有与挡风玻璃连接的第一安装部,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的底部均设置有与车身前隔板连接的第二安装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板体与第二通风板体可拆卸连接,在装配时,可分别将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这两部分单独进行安装,由于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的尺寸都小于通风盖板的整体尺寸,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一通风板体与第二通风板体发生过度变形,以提升通风盖板装配的便捷性,进而提升车辆的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风板体和第二通风板体;
在沿车身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通风板体位于所述第一通风板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通风板体与所述第二通风板体之间可拆卸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板体靠近所述第二通风板体一侧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通风板体靠近所述第一通风板体一侧的至少部分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板体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通风板体上设置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板体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所述第二通风板体上设置有第二插接结构,所述第二插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插接配合;
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接结构上,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插接结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侧向翻边,所述侧向翻边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风板体的靠近所述第二通风板体的一侧,且朝向所述第二通风板体延伸;
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包括插槽,所述插槽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风板体靠近所述第一通风板体一侧,且所述侧向翻边与所述插槽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翻边的顶端与所述插槽的顶端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翻边顶端的宽度大于所述侧向翻边其余部分的宽度,且所述侧向翻边的至少部分外壁与所述插槽的槽壁紧密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板体和所述第二通风板体关于车身宽度方向上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板体和所述第二通风板体的顶部均设置有与挡风玻璃连接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通风板体和所述第二通风板体的底部均设置有与车身前隔板连接的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一安装部为朝向所述挡风玻璃延伸的卡勾,所述挡风玻璃上具有玻璃密封胶条,所述卡勾与所述玻璃密封胶条卡接;
和/或,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孔,所述车身前隔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通风板体和所述第二通风板体分别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的紧固件与所述车身前隔板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盖板。
CN202221547769.1U 2022-06-20 2022-06-20 通风盖板及车辆 Active CN218085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7769.1U CN218085387U (zh) 2022-06-20 2022-06-20 通风盖板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47769.1U CN218085387U (zh) 2022-06-20 2022-06-20 通风盖板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85387U true CN218085387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7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47769.1U Active CN218085387U (zh) 2022-06-20 2022-06-20 通风盖板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853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69814B2 (ja) ドアライニングの固定構造および固定方法
US7120971B2 (en) Low insertion effort u-base retainer
CN201786833U (zh) 汽车装配用固定卡扣
WO2011152279A1 (ja) ガーニッシュ及び取付構造体
US7272873B2 (en) Sill plate retainer
JP5994646B2 (ja) 車両の内装部材の取付け構造
US5915767A (en) Bumper side supporting structure
CN218085387U (zh) 通风盖板及车辆
CN209870066U (zh) 用于车辆天窗的回管固定结构及车辆天窗
CN108317624B (zh) 窗式空调器面板装配结构、窗式空调器
CN215097382U (zh) 进气格栅用饰条的安装结构
CN211567843U (zh) 一种装饰板及车辆
CN211567842U (zh) 一种前风挡下装饰板
CN214874537U (zh) 车辆的行李舱挂钩组件以及车辆
CN216231621U (zh) 汽车车门及汽车
CN220076098U (zh) 车门及车辆
CN212889807U (zh) 一种汽车天窗框结构及汽车
CN211893411U (zh) 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9592051U (zh) 线束盖板和线束固定装置
CN218519764U (zh)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483213U (zh) 车身立柱饰板固定支架及车辆
CN216331371U (zh) 饰条组件及汽车
CN219406337U (zh) 车门装饰板总成及车辆
CN215097856U (zh) 多构件装配连接装置及车辆构件装配结构
CN215883533U (zh) 一种扣接亮条的泥槽接角卡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