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4692U - 一种可连续补锂/钠的蓄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连续补锂/钠的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4692U
CN220474692U CN202190000374.7U CN202190000374U CN220474692U CN 220474692 U CN220474692 U CN 220474692U CN 202190000374 U CN202190000374 U CN 202190000374U CN 220474692 U CN220474692 U CN 220474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pole piece
supplementing
sodium
diod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900003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云智
付传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n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n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nx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nxing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4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46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42Regeneration of electrolyte or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4Accumulators with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of metals other than lithium, e.g. with magnesium or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续补锂/钠的蓄电池,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可连续补锂的蓄电池,包括正极片I、负极片I和至少一个补锂极片,任意一个补锂极片均通过二极管单元I与负极片I连接,所述二极管单元I包括至少一个二极管,所述补锂极片、二极管单元I与负极片I通过导线串联,所述二极管单元I的阳极与负极片I导通,阴极与补锂极片导通,所述补锂极片、正极片I和负极片I相互之间通过隔膜I隔离,所述补锂极片设置在电芯内部的任意位置。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锂离子蓄电池的实时自动补锂,大幅提升锂离子蓄电池的可逆容量、充放电库伦效率、循环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可连续补锂/钠的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连续补锂/钠的蓄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化成)过程中会因为在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而造成正极活性锂的不可逆消耗,且SEI膜在循环过程中存在反复破坏和再生的现象,进而导致电池的库伦效率、可逆容量、比能量、循环稳定性和续航能力的下降;钠离子电池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负极预锂化即添加额外锂源以补偿负极表面形成SEI膜时正极材料中活性锂离子的损耗,可以提升电池的可逆放电容量。申请号为201310094757.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向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双面连续补充锂粉的方法,通过外加电场吸附和辊压技术相结合将锂粉分散于负极极片的上下表面。申请号为201520748174.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补锂装置,通过将供锂装置与电极片在含锂离子电解液槽中接触达到对电极片补锂的效果。申请号为201910761270.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补锂装置及补锂方法,通过电化学补锂方法完成负极片的补锂过程。申请号为201210351225.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向锂离子电池负极片补锂的方法,通过在惰性气氛中将有机锂溶液喷洒或滴加于负极片表面,使有机锂溶液中的锂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锂并嵌入负极片中,实现“湿法补锂”。申请号为202010534027.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补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合补锂剂由无机盐化合物、催化剂和导电剂组成,将复合补锂剂添加到正极极片或者隔膜靠近正极一侧,在电池充电过程中,补锂剂分解释放活性锂离子为电池补锂,弥补电池首次充放电负极不可逆锂损失。上述补锂方法能够补偿电池首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活性锂消耗,提升电池首次库伦效率和放电比容量,但无法在锂离子电池循环过程中进行连续补锂,电池在循环过程中依然存在活性锂持续消耗的问题,无法获得理想的循环性能。申请号为201710116105.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补锂电极的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向电池中引入补锂极片,当补锂极片与正极片或负极片通过极耳连接时,可以实现正极补锂或负极补锂,实现高的库伦效率,改善循环特性;该补锂技术可以在首次或循环过程中对电池进行补锂,但考虑到锂离子电池是集成在电子器件中,而补锂过程需要单独连接补锂电极与正极或负极,补锂过程十分繁琐,实际应用中可操作性差,无法实现电池的实时补锂。设计合理的电池结构,引入补锂电极,实现电池的实时自动补锂,可以大幅提升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和全电池比能量、充放电库伦效率、循环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解决锂离子蓄电池首次及循环过程中因活性锂消耗而造成电池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时自动补锂的蓄电池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解决钠离子蓄电池首次及循环过程中因活性钠消耗而造成电池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时自动补钠的蓄电池结构。
一种可连续补锂的蓄电池,包括正极片I、负极片I和至少一个补锂极片,任意一个补锂极片均通过二极管单元I与负极片I连接,所述二极管单元I包括至少一个二极管,所述补锂极片、二极管单元I与负极片I通过导线串联,所述二极管单元I的阳极与负极片I导通,阴极与补锂极片导通,所述补锂极片、正极片I和负极片I相互之间通过隔膜I隔离,所述补锂极片设置在电芯内部的任意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补锂极片为金属锂片或与导电材料复合的含锂极片。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单元I中的二极管数量大于1时,二极管之间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以保证补锂过程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片I包括叠片式正极片、卷绕式正极片或卷绕与叠片复合式正极片,所述负极片I包括叠片式负极片、卷绕式负极片或卷绕与叠片复合式负极片。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片I中的活性材料为碳基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锡碳复合负极材料、硅锡复合负极材料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材料包括导电碳材料或导电金属材料I,其中导电金属材料I包括铜箔、泡沫铜、铜网或袋式铜箔中的一种,所述袋式铜箔为含腔室的铜箔,锂源置于袋式铜箔的腔室之中,所述袋式铜箔的表面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锂离子的溶出。
一种可连续补钠的蓄电池,包括正极片II、负极片II和至少一个补钠极片,任意一个补钠极片均通过二极管单元II与负极片II连接,所述二极管单元II包括至少一个二极管,所述补钠极片、二极管单元II与负极片II通过导线串联,所述二极管单元II的阳极与负极片II导通,阴极与补钠极片导通,所述补钠极片、正极片II和负极片II相互之间通过隔膜II隔离,所述补钠极片设置在电芯内部的任意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补钠极片为金属钠片或与导电材料复合的含钠极片。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单元II中的二极管数量大于1时,二极管之间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以保证补钠过程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片II包括叠片式正极片、卷绕式正极片或卷绕与叠片复合式正极片,所述负极片II包括叠片式负极片、卷绕式负极片或卷绕与叠片复合式负极片。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片II中的活性材料为碳基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过渡金属磷化物负极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材料包括导电碳材料或导电金属材料II,其中导电金属材料II包括铝箔、泡沫铝、铝网或袋式铝箔中的一种,所述袋式铝箔为含腔室的铝箔,钠源置于袋式铝箔的腔室之中,所述袋式铝箔的表面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钠离子的溶出。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巧妙利用二极管伏安特性中的正向特性,在补锂极片或补钠极片与其对应的负极片之间连接二极管单元,其中二极管单元的阳极与电池的负极片连接,二极管单元的阴极与相应的补锂极片或补钠极片连接,即可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实时自动补锂或钠离子电池的实时自动补钠。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锂离子或钠离子蓄电池在任意一次循环过程中的实时自动补锂或实时自动补钠。二极管单元中二极管的类型、数量及串并联方式可以根据待补锂负极片或待补钠负极片的工作电压特性进行调整,当待补锂负极或待补钠负极的工作电压平台较高时,可以选择高正向导通电压的二极管或将多个低正向导通电压的二极管进行串联,当待补锂负极或待补钠负极的工作电压平台较低时,可以选择单个二极管;当补锂电极或补钠电极与其相对应的负极之间在补锂或补钠过程中产生的电流较大时,可以采用大功率二极管或将多个低功率二极管并联以降低单个二极管的运行功率,保证二极管不被大电流烧毁。此外,补锂极片或补钠极片与二极管单元均可封装在电池内部,补锂或补钠过程无需人为干预或特殊电路设置,也不消耗额外的能量。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补锂极片或补钠极片的厚度会在循环过程中逐渐下降,进而释放出一定的自由体积,为电池的体积膨胀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小电池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相比其它一次性或阶段性补锂/补钠方法,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循环过程中持续补偿正极活性锂/活性钠损失,大幅提升锂/钠离子蓄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和电池比能量、充放电库伦效率、循环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连续补锂的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连续补钠的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钴酸锂正极-氧化亚硅负极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曲线图;实线为含补锂极片,虚线为不含补锂极片;
图4:含补锂极片的钴酸锂正极-氧化亚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图;
图5:不含补锂极片的钴酸锂正极-氧化亚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图;
图中:1、正极片I;2、负极片I;3、补锂极片;4、二极管单元I;5、隔膜I;6、正极片II;7、负极片II;8、补钠极片;9、二极管单元II;10、隔膜II。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一种可连续补锂的蓄电池,包括正极片I1、负极片I 2、补锂极片3和二极管单元I4,所述二极管单元I 4包括至少一个二极管,所述补锂极片3、二极管单元I 4与负极片I 2通过导线串联,所述二极管单元I 4的阳极与负极片I 2导通,阴极与补锂极片3导通,所述补锂极片3、正极片I1和负极片I 2相互之间通过隔膜I 5隔离。
进一步的,所述补锂极片3为金属锂片或与导电材料复合的含锂极片,补锂极片的数量、位置和厚度可以根据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要求进行调整,以提升补锂效率。所述导电材料包括导电碳材料或导电金属材料I,其中导电金属材料I包括铜箔、泡沫铜、铜网或袋式铜箔中的一种,所述袋式铜箔为含腔室的铜箔,所述袋式铜箔的表面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锂离子的溶出;与导电材料复合的含锂极片可以是在铜箔表面压延或蒸镀金属锂后制得的含锂极片、泡沫铜孔隙中填充熔融金属锂后制得的含锂极片、金属锂与铜网压延复合制得的含锂极片或锂源置于袋式铜箔的腔室之中得到的含锂极片。所述补锂极片3优选在铜箔表面压延或蒸镀金属锂后制得的含锂极片或将锂源置于袋式铜箔腔室之中得到的含锂极片,上述含锂极片与铜集流体之间具有高的结合力,可以提高补锂电极的结构稳定性与锂源的利用率,保证长循环过程中的连续补锂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单元I 4中的二极管数量大于1时,二极管之间采用串联、并联或串联和并联结合的方式连接,当待补锂负极的工作电压平台较高时,采用多个低正向导通电压的二极管串联的方式可以保证其正常补锂,当补锂电极与负极之间的补锂过程产生的电流较大时,采用并联的方式可以降低单个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保证二极管不被高功率发热烧毁。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片I1包括叠片式正极片、卷绕式正极片或卷绕与叠片复合式正极片,所述负极片I 2包括叠片式负极片、卷绕式负极片或卷绕与叠片复合式负极片。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单元I 4中的二极管可以是硅二极管或锗二极管。
优选的,所述负极片I 2中的活性材料为碳基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锡碳复合负极材料、硅锡复合负极材料中的一种。优选硅质量占比5%-50%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或氧化亚硅负极材料,上述负极材料具有高的比能量,匹配高电压正极可以显著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是其首次循环不可逆容量较大,且循环过程中仍会因负极表面成膜问题而持续消耗正极中的活性锂,无法获得理想的循环稳定性,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时补锂特性可以降低上述高比能负极材料对电池循环稳定性的影响,获得高能量密度和高循环稳定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在电池首次充放电之前,负极片I 2的电极电位高于二极管单元I 4的正向导通电压,补锂极片3与负极片I 2电子导通,在电池内部形成补锂极片3-二极管单元I 4-负极片I2的电池结构,补锂极片3发生溶解对负极片I 2进行补锂,用于负极SEI膜的形成,当负极片I 2的电极电位下降进入二极管单元I 4的死区电压区间时,补锂极片3与负极片I 2之间的电子通道自动关闭;在电池充电过程中,负极片I 2中的活性材料发生锂化反应,负极片I 2的电极电位进一步下降,二极管单元I 4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因此,补锂极片3不参与电池的充电过程;在电池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溶出,负极片I 2的电极电位逐渐增大,当负极片I 2的电极电位超过二极管单元I 4的死区电压区间上限电压时,补锂极片3与其相对应的负极片I 2电子导通,补锂极片3发生溶解并释放出锂离子,补偿充电过程中正极活性锂离子的损耗,负极片I 2与二极管单元I 4保持电子导通直至电池放电过程结束。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一种可连续补钠的蓄电池,包括正极片II 6、负极片II 7、补钠极片8和二极管单元II 9,所述二极管单元II 9包括至少一个二极管,所述补钠极片8、二极管单元II 9与负极片II 7通过导线串联,所述二极管单元II 9的阳极与负极片II 7导通,阴极与补钠极片8导通,所述补钠极片8、正极片II 6和负极片II 7相互之间通过隔膜II 10隔离。
进一步的,所述补钠极片8为金属钠片或与导电材料复合的含钠极片,补钠极片的数量、位置和厚度可以根据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要求进行调整,以提升补钠效率。所述导电材料包括导电碳材料或导电金属材料II,其中导电金属材料II包括铝箔、泡沫铝、铝网或袋式铝箔中的一种,所述袋式铝箔为含腔室的铝箔,所述袋式铝箔的表面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钠离子的溶出;与导电材料复合的含钠极片可以是在铝箔表面压延或蒸镀金属钠后制得的含钠极片、泡沫铝孔隙中填充熔融金属钠后制得的含钠极片、金属钠与铝网压延复合制得的含钠极片或钠源置于袋式铝箔的腔室之中得到的含钠极片。所述补钠极片8优选在铝箔表面压延或蒸镀金属钠后制得的含钠极片或将钠源置于袋式铝箔腔室之中得到的含钠极片,上述含钠极片与铝集流体之间具有高的结合力,可以提高补钠电极的结构稳定性与钠源的利用率,保证长循环过程中的连续补钠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单元II 9中的二极管数量大于1时,二极管之间采用串联、并联或串联和并联结合的方式连接,当待补钠负极的工作电压平台较高时,采用多个低正向导通电压的二极管串联,当补钠电极与负极之间的补钠过程产生的电流较大时,采用并联的方式可以降低单个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保证二极管不被高功率发热烧毁。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片II 6包括叠片式正极片、卷绕式正极片或卷绕与叠片复合式正极片,所述负极片II 7包括叠片式负极片、卷绕式负极片或卷绕与叠片复合式负极片。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单元II 9中的二极管可以是硅二极管或锗二极管。
优选的,所述负极片II 7中的活性材料为碳基负极材料、锡基负极材料、过渡金属磷化物负极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电池首次充放电之前,负极片II 7的电极电位高于二极管单元II 9的正向导通电压,补钠极片8与负极片II 7电子导通,在电池内部形成补钠极片8-二极管单元II 9-负极片II 7的电池结构,补钠极片8发生溶解对负极片II 7进行补钠,用于负极SEI膜的形成,当负极片II 7的电极电位下降进入二极管单元II 9的死区电压区间时,补钠极片8与负极片II 7之间的电子通道自动关闭;在电池充电过程中,负极片II 7中的活性材料发生钠化反应,负极片II 7的电极电位进一步下降,二极管单元II 9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因此,补钠极片8不参与电池的充电过程;在电池放电过程中,钠离子从负极溶出,负极片II 7的电极电位逐渐增大,当负极片II 7的电极电位超过二极管单元II 9的死区电压区间上限电压时,补钠极片8与其相对应的负极片II 7电子导通,补钠极片8发生溶解并释放出钠离子,补偿充电过程中正极活性钠离子的损耗,负极片II 7与二极管单元II 9保持电子导通直至电池放电过程结束。
实施例1
将面容量为4.1mAh/cm2、尺寸为6.3cm×4.5cm的单面涂布钴酸锂正极与理论面容量为4.305mAh/cm2、尺寸为6.5cm×4.7cm的单面涂布氧化亚硅负极叠片,将铜箔表面压延有20μm厚度锂金属的含锂极片作为补锂极片3置于氧化亚硅负极片无涂层一侧,电极相互之间采用商业隔膜隔离,在负极片2与补锂极片3之间采用导线串联一个硅二极管(正向导通电压0.7V,额定功率0.5W),硅二极管的阳极与氧化亚硅负极片导通,阴极与补锂极片3导通,将叠片电芯置于铝塑膜壳中,正极片1和负极片2分别焊接极耳,真空注液后封装,室温静置90h后对其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充放电倍率为0.2C,充放电区间为2.5-4.48V,测试温度为室温。
对比例1
对比例锂离子电池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比例电池电芯中不包含补锂极片3和二极管单元Ⅰ4,电池注液封装后同样室温静置90h后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充放电倍率为0.2C,充放电区间为2.5-4.48V,测试温度为室温。
由图3可知,不含补锂极片3的锂离子电池首次充电初始电压值在0.3V左右,而含补锂极片3的锂离子电池静置90h后,电池充电初始电压在2.5V左右,且充电前期电压缓慢上升的时间大幅缩短,以上现象均证明补锂极片3在前期静置过程中对氧化亚硅负极片进行了有效的预锂化;此外,含补锂极片3的锂离子电池充放过程中的电化学极化更小,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10.883mAh和83.088mAh,库伦效率为74.933%,而不含补锂极片3的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容量仅为104.7mAh和72.15mAh,首次充放电库伦效率仅为68.934%。
图4和图5分别为含补锂极片3的钴酸锂正极-氧化亚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图和不含补锂极片3的钴酸锂正极-氧化亚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图,由图可知,含补锂极片3的锂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明显优于不含补锂极片3的锂离子电池,且含补锂极片3的锂离子电池在前24次循环过程中平均库伦效率为98.24%,明显高于不含补锂极片3的锂离子电池的97.39%,证明补锂极片3可以在循环过程中对电池进行持续补锂,从而提升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Claims (10)

1.一种可连续补锂的蓄电池,包括正极片I(1)、负极片I(2),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连续补锂的蓄电池还包括至少一个补锂极片(3),任意一个补锂极片(3)均通过二极管单元I(4)与负极片I(2)连接,所述二极管单元I(4)包括至少一个二极管,所述补锂极片(3)、二极管单元I(4)与负极片I(2)通过导线串联,所述二极管单元I(4)的阳极与负极片I(2)导通,阴极与补锂极片(3)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补锂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锂极片(3)为金属锂片或与导电材料复合的含锂极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补锂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单元I(4)中的二极管数量大于1时,二极管之间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补锂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I(1)包括叠片式正极片、卷绕式正极片或卷绕与叠片复合式正极片,所述负极片I(2)包括叠片式负极片、卷绕式负极片或卷绕与叠片复合式负极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补锂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包括导电碳材料或导电金属材料I,其中导电金属材料I包括铜箔、泡沫铜、铜网或袋式铜箔中的一种,所述袋式铜箔为含腔室的铜箔,锂源置于袋式铜箔的腔室之中,所述袋式铜箔的表面设置有通孔。
6.一种可连续补钠的蓄电池,包括正极片II(6)、负极片II(7),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连续补钠的蓄电池还包括至少一个补钠极片(8),任意一个补钠极片(8)均通过二极管单元II(9)与负极片II(7)连接,所述二极管单元II(9)包括至少一个二极管,所述补钠极片(8)、二极管单元II(9)与负极片II(7)通过导线串联,所述二极管单元II(9)的阳极与负极片II(7)导通,阴极与补钠极片(8)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补钠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钠极片(8)为金属钠片或与导电材料复合的含钠极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补钠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单元II(9)中的二极管数量大于1时,二极管之间采用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补钠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II(6)包括叠片式正极片、卷绕式正极片或卷绕与叠片复合式正极片,所述负极片II(7)包括叠片式负极片、卷绕式负极片或卷绕与叠片复合式负极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连续补钠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材料包括导电碳材料或导电金属材料II,其中导电金属材料II包括铝箔、泡沫铝、铝网或袋式铝箔中的一种,所述袋式铝箔为含腔室的铝箔,钠源置于袋式铝箔的腔室之中,所述袋式铝箔的表面设置有通孔。
CN202190000374.7U 2021-01-25 2021-12-03 一种可连续补锂/钠的蓄电池 Active CN22047469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94203 2021-01-25
CN202110109420 2021-01-25
PCT/CN2021/135401 WO2022156383A1 (zh) 2021-01-25 2021-12-03 一种可连续补锂/钠的蓄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4692U true CN220474692U (zh) 2024-02-09

Family

ID=824602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1214.XA Pending CN114792848A (zh) 2021-01-25 2021-06-25 一种可连续补锂/钠的蓄电池
CN202190000374.7U Active CN220474692U (zh) 2021-01-25 2021-12-03 一种可连续补锂/钠的蓄电池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1214.XA Pending CN114792848A (zh) 2021-01-25 2021-06-25 一种可连续补锂/钠的蓄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4792848A (zh)
WO (1) WO20221563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2725B (zh) * 2022-08-22 2024-06-21 珠海冠宇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隔膜和电池
CN115473008B (zh) * 2022-09-28 2023-08-01 东莞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补锂型隔离膜、电芯及二次电池
CN115395116B (zh) * 2022-10-26 2023-01-20 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CN116789191B (zh) * 2023-07-25 2024-01-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补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和用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2509B2 (en) * 2004-10-29 2010-02-16 Medtronic, Inc. Lithium-ion battery
US10665905B2 (en) * 2016-05-17 2020-05-2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al-ion battery
CN108539124B (zh) * 2017-03-01 2021-07-20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补锂电极的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7765567U (zh) * 2018-01-26 2018-08-24 东莞一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芯
KR20200044231A (ko) * 2018-10-18 2020-04-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9786662A (zh) * 2019-01-18 2019-05-21 湖北锂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补锂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11907608U (zh) * 2020-05-07 2020-11-10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结构
CN112072078A (zh) * 2020-09-15 2020-12-11 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预锂化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56383A1 (zh) 2022-07-28
CN114792848A (zh) 202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474692U (zh) 一种可连续补锂/钠的蓄电池
US8481203B2 (en) Integrated energy storage unit
US20110189507A1 (en) Extended energy storage unit
CN101626099A (zh) 一种聚合物磷酸钒锂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WO2020215921A1 (zh) 一种全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48750B (zh) 一种石墨烯气凝胶/金属锂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51816A (zh) 一种混合超级电容器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混合超级电容器
CN110190331B (zh) 一种稳固锂离子电池硅碳表面的电解液、制备及其应用
CN104347894A (zh) 一种沉积型水系锂离子电池
CN114665169A (zh) 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活性恢复的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2259722A (zh) 一种水系混合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41981B (zh) 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3029002A1 (zh) 负极集流体、含有其的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111081986A (zh) 一种高功率外敷式铅炭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
CN109004233B (zh) 一种负载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金属锂负极复合铜箔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565397B (zh) 锂金属电极表面氧化复合保护层结构及制备方法
WO2020220945A1 (zh) 硫化物固态电池正极极片、硫化物固态电池及装置
CN102201605A (zh) 具有双极性结构的电化学储能与能量转换装置
CN112103554A (zh) 一种三电极可修复锂离子电池
WO2023088078A1 (zh) 金属锂负极、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202712358U (zh) 锂离子电池的电芯
CN215896448U (zh) 一种补锂电芯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CN113675376A (zh) 一种无枝晶的基于负极表面固/液相转化的碱金属离子电池
CN112825350A (zh) 预锂化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二次电池
CN110808365A (zh) 一种高性能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及电池的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