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65465U - 制动踏板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制动踏板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65465U
CN220465465U CN202322039962.5U CN202322039962U CN220465465U CN 220465465 U CN220465465 U CN 220465465U CN 202322039962 U CN202322039962 U CN 202322039962U CN 220465465 U CN220465465 U CN 220465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king
pedal
brake pedal
brake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99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学鹏
鲍龙
刘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k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k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k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k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99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65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65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65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制动踏板结构及车辆,包括支架、制动踏板和驻车踏板,支架固定在前车身上,支架上设有驻车齿块,驻车齿块上设有多个齿槽;制动踏板转动连接在支架上,制动踏板连接有与齿槽卡接配合的驻车钩,制动踏板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制动器制动;驻车踏板与制动踏板转动连接,驻车踏板与驻车钩联动,当制动踏板带动制动器制动,且驻车踏板相对制动踏板沿第二方向转动时,驻车踏板能够带动驻车钩与任一齿槽卡接。通过上述方案能够降低制动踏板和手刹的占用空间,提高驾驶室空间利用率,提升制动和驻车操作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制动踏板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动踏板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制动踏板,又称刹车踏板,连接制动器,踩下制动踏板时能够降低行车速度;手刹,又称驻车制动器,用于停车的时候刹住车轮,防止溜车。
现有的制动踏板、手刹、以及加速踏板等通常设置在驾驶室底部,占用较大的驾驶室空间,不利于提升车辆的空间利用率,使得小型车辆的驾驶室较为拥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动踏板结构,能够降低制动踏板和手刹的占用空间,提高驾驶室空间利用率,提升制动和驻车操作的便捷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动踏板结构,包括支架、制动踏板和驻车踏板,所述支架上设有驻车齿块,所述驻车齿块上设有多个齿槽;所述制动踏板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制动踏板连接有与所述齿槽卡接配合的驻车钩,所述制动踏板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制动器制动;所述驻车踏板与所述制动踏板转动连接,所述驻车踏板与所述驻车钩联动,当所述制动踏板带动所述制动器制动,且所述驻车踏板相对所述制动踏板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驻车踏板能够带动所述驻车钩与任一所述齿槽卡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连接在所述支架和所述制动踏板之间,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用于向所述制动踏板施加作用力,以使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
优选地,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制动踏板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为扭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连接在所述驻车钩和所述制动踏板之间,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用于向所述驻车钩施加作用力,以使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转动。
优选地,所述制动踏板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驻车钩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为扭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优选地,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驻车踏板以及驻车钩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制动踏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踏板面以及限位面,所述驻车踏板包括第二踏板面,所述限位面用于限制所述驻车踏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以使得所述制动踏板与所述驻车踏板相对静止时,所述第一踏板面与所述第二踏板面齐平。
优选地,所述第二踏板面位于所述第一踏板面靠近所述支架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齿槽的宽度由开口向槽体逐渐变窄。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制动器和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制动踏板结构,所述制动踏板与所述制动器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设置了制动踏板与驻车踏板,若需要刹车制动时,可以踩下制动踏板,使得制动踏板沿第一方向转动,制动踏板控制制动器制动。由于驻车踏板与制动踏板转动连接,此时若需要驻车,则在保持踩下制动踏板的同时踩下驻车踏板,使得驻车踏板相对制动踏板沿第二方向转动,驻车踏板带动驻车钩与驻车齿块的任一齿槽卡接,由于驻车齿块设置在支架上,驻车钩连接在制动踏板上,此时制动踏板被固定,始终保持制动状态,从而完成驻车。由于本申请的制动踏板与驻车踏板一体设置,使得该制动踏板结构集成了制动和驻车功能,为驾驶室节省了手刹的空间,提高驾驶室空间利用率。同时,由于制动踏板与驻车踏板一体设置,仅通过踩踏就能完成制动和驻车操作,且由于驻车齿块上设有多个齿槽,驻车钩与任意一个齿槽卡接都能完成对制动踏板的固定,使得制动踏板在较大的转动范围下都能被驻车钩固定,提升了制动和驻车操作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制动踏板结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制动踏板结构一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3a-图3c是本申请的制动踏板结构各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的制动踏板结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的制动踏板结构一实施方式的爆炸图。该制动踏板结构5包括支架51、制动踏板52和驻车踏板53,支架51固定在前车身上,支架51上设有驻车齿块54,驻车齿块54上设有多个齿槽541;制动踏板52转动连接在支架51上,制动踏板52连接有与齿槽541卡接配合的驻车钩55,制动踏板52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制动器制动;驻车踏板53与制动踏板52转动连接,驻车踏板53与驻车钩55联动,当制动踏板52带动制动器制动,且驻车踏板53相对制动踏板52沿第二方向转动时,驻车踏板53能够带动驻车钩55与任一齿槽541卡接。
制动踏板52沿第一方向(第一方向可以是踩下制动踏板52的方向)转动时,制动踏板52控制制动器制动;在制动状态下,驻车踏板53相对制动踏板52沿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踩下驻车踏板53的方向)转动,驻车踏板53带动驻车钩55与驻车齿块54的齿槽541卡接,由于驻车齿块54设置在支架51上,驻车钩55连接在制动踏板52上,此时制动踏板52被固定,始终保持制动状态,从而完成驻车由于本申请的制动踏板52与驻车踏板53一体设置,使得该制动踏板结构集成了制动和驻车功能,为驾驶室节省了手刹的空间,提高驾驶室空间利用率。同时,由于制动踏板52与驻车踏板53一体设置,仅通过踩踏就能完成制动和驻车操作。
具体地,驻车齿块54设置在支架51底部,多个齿槽541沿制动踏板52靠近支架51的方向依次排列,多个齿槽541的排列轨迹呈向远离支架51方向凸出的弧线,由于驻车齿块54上设有多个齿槽541,驻车钩55与任意一个齿槽541卡接都能完成对制动踏板52的固定,使得制动踏板52在较大的转动范围下都能被驻车钩55固定,使得制动踏板52受到不同踩踏幅度的情况下,均能通过踩踏驻车踏板53实现驻车,降低对零件加工的精度要求,提升了制动和驻车操作的便捷性。可选地,齿槽541的宽度由开口向槽体逐渐变窄,方便驻车钩55伸入齿槽541中,从而降低卡接难度,为进一步降低卡接难度,驻车钩55宽度也可以由端部向根部逐渐变宽。
可选地,参阅图2,制动踏板结构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521,第一复位弹簧521连接在支架51和制动踏板52之间,第一复位弹簧521用于向制动踏板52施加作用力,以使其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具体地,支架51上设有第一转轴522,制动踏板52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522上,第一复位弹簧521为扭簧,第一复位弹簧521套设在第一转轴522上。
在制动踏板52在被踩下的状态下,若撤去对制动踏板52的作用力,例如抬脚,第一复位弹簧521带动制动踏板52复位,制动踏板52沿第一转轴522转动回弹至原位,制动器不再进行制动。另外,在驻车钩55与齿槽541卡接的状态下,第一复位弹簧521能够为制动踏板52提供与第一方向相反的反弹力,使驻车钩55与齿槽541内壁始终处于抵接状态,驻车钩55难以脱离齿槽541,以保持驻车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复位弹簧521也可以为拉簧等弹性结构。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2,制动踏板结构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551,第二复位弹簧551连接在驻车钩55和制动踏板52之间,第二复位弹簧551用于向驻车钩55施加作用力,以使其沿第二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具体地,制动踏板52上设有第二转轴552,驻车钩55转动设置在第二转轴552上,第二复位弹簧551为扭簧,第二复位弹簧551套设在第二转轴552上。制动踏板52上设置有第三转轴531,驻车踏板53转动设置在第三转轴531上。
在驻车踏板53在被踩下的状态下,若撤去对驻车踏板53的作用力,例如抬脚,第二复位弹簧551带动驻车踏板53复位,驻车踏板53沿第二转轴552转动回弹至原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复位弹簧551也可以为拉簧等弹性结构。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1和图2,制动踏板结构还包括连杆56,连杆56两端分别与驻车踏板53以及驻车钩55转动连接。驻车踏板53通过连杆结构与驻车钩55联动,连杆结构简单高效,通过踩踏驻车踏板53实现驻车钩55的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驻车踏板53和驻车钩55也可以通过其他传动结构联动,例如,可以通过在驻车踏板53和驻车钩55之间齿轮组实现联动,当驻车踏板53沿第二方向转动时,带动齿轮组转动,从而带动驻车钩55的转动。
可选地,参阅图3a-图3c,图3a-图3c是本申请的制动踏板结构各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制动踏板52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踏板面523以及限位面524,驻车踏板53包括第二踏板面532,限位面524用于限制驻车踏板53沿第二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以使得制动踏板52与驻车踏板53相对静止时,第一踏板面523与第二踏板面532齐平。制动踏板52未被踩下时的状态如图3a所示,制动踏板52面向驾驶员足底的第一踏板面523和驻车踏板53面向驾驶员足底的第二踏板面532齐平,此时驾驶员足底与制动踏板结构的接触面包括了第一踏板面523和第二踏板面532,接触面积较大,方便驾驶员踩踏施力。在此状态下,由于制动踏板52远离支架51,使得驻车钩55远离支架51上的驻车齿块54,即便此时误触踩下驻车踏板53,驻车钩55也无法与驻车齿块54上的齿槽541卡接,不会对制动踏板52的转动造成影响。
制动踏板52被踩下时的状态如图3b所示,制动踏板52以第一转轴522为轴沿第一方向(图中X方向,逆时针)转动,此时制动踏板52仍与驻车踏板53保持相对静止,第一踏板面523与第二踏板面532齐平。在此状态下,由于制动踏板52更靠近支架51,从而带动制动踏板52上的驻车钩55靠近支架51上的驻车齿块54。
在制动踏板52被踩下的同时踩下驻车踏板53的状态如图3c所示,制动踏板52仍保持图3b中靠近支架51的状态,此时制动器持续制动,而驻车踏板53以第三转轴531为轴沿第二方向(图中Y方向,顺时针)相对制动踏板52转动,驻车踏板53拉动连杆56,从而拉动驻车钩55以第二转轴552为轴逆时针转动,直到驻车钩55与齿槽541卡接。在此状态下,制动踏板52可以在第一复位弹簧(图3c未示)的作用下始终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复位的趋势,从而使得驻车钩55始终与齿槽541内壁抵接,确保卡接的稳固。当驻车踏板53不再被踩踏时,驻车踏板53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的反方向回转,当回转到第二踏板面532和第一踏板面523平齐的状态下,限位面524阻止驻车踏板53继续转动,从而保证了第二踏板面532和第一踏板面523的平齐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当制动踏板52被踩下的幅度较小时,在该状态下踩下驻车踏板53,驻车钩55可以与更靠近制动踏板52的齿槽541卡接;当制动踏板52被踩下的幅度较大时,在该状态下踩下驻车踏板53,驻车钩55可以与更远离制动踏板52的齿槽541卡接,均能实现驻车,对结构精度要求较低,增加操作的便捷性。
可选地,第二踏板面532位于第一踏板面523靠近支架51的一侧。即当驾驶员脚踩在制动踏板52和驻车踏板53上时,第一踏板面523更靠近驾驶员脚尖位置,方便驾驶员利用足底的踩住制动踏板52的同时,下压脚尖带动驻车踏板53转动,操作更为便捷。且当驾驶员只需制动操作时,可以使用脚尖踩踏第二踏板面532,避免误触驻车踏板53。
可选地,第二踏板面532的面积大于第一踏板面523,由于通常情况下,制动操作相对于驻车更为频繁,通过增大第二踏板面532面积,提升制动操作的便捷性,且能降低误触驻车踏板53的概率。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制动器和任一实施例的制动踏板结构,制动踏板52与制动器连接。制动踏板52可以与制动器机械连接,即制动踏板52可以通过传动结构带动制动器制动,也可以与制动器信号连接,即通过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制动器实现制动。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可以为低速电动车,例如高尔夫球车、观光车等,也可以为其他车辆,例如轿车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动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制动踏板和驻车踏板,所述支架上设有驻车齿块,所述驻车齿块上设有多个齿槽;
所述制动踏板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制动踏板连接有与所述齿槽卡接配合的驻车钩,所述制动踏板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制动器制动;
所述驻车踏板与所述制动踏板转动连接,所述驻车踏板与所述驻车钩联动,当所述制动踏板带动所述制动器制动,且所述驻车踏板相对所述制动踏板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驻车踏板能够带动所述驻车钩与任一所述齿槽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连接在所述支架和所述制动踏板之间,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用于向所述制动踏板施加作用力,以使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制动踏板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为扭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连接在所述驻车钩和所述制动踏板之间,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用于向所述驻车钩施加作用力,以使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踏板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驻车钩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为扭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驻车踏板以及驻车钩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踏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踏板面以及限位面,所述驻车踏板包括第二踏板面,所述限位面用于限制所述驻车踏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以使得所述制动踏板与所述驻车踏板相对静止时,所述第一踏板面与所述第二踏板面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踏板面位于所述第一踏板面靠近所述支架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槽的宽度由开口向槽体逐渐变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动器;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踏板结构,所述制动踏板与所述制动器连接。
CN202322039962.5U 2023-07-31 2023-07-31 制动踏板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20465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9962.5U CN220465465U (zh) 2023-07-31 2023-07-31 制动踏板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9962.5U CN220465465U (zh) 2023-07-31 2023-07-31 制动踏板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65465U true CN220465465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801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9962.5U Active CN220465465U (zh) 2023-07-31 2023-07-31 制动踏板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65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01394B2 (ja)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レバーのロック装置
CN220465465U (zh) 制动踏板结构及车辆
KR100361275B1 (ko) 페달식 주차브레이크의 주차해제장치
JP2014031058A (ja) ワイパアーム
CN217730219U (zh) 一种加速踏板
CN220465616U (zh) 车辆
JP2921456B2 (ja) 双輪キャスター
CN216805409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带有自锁功能的驱动轮
CN212709342U (zh) 制动踏板与真空助力器的总成及汽车
CN212034921U (zh) 驻刹机构及具有该驻刹机构的割草车
JPS6342070Y2 (zh)
JP2536106Y2 (ja) ワイパ装置
CN220596954U (zh) 托盘车用踏板结构
CN2737635Y (zh) 可换向推动的婴儿车煞车驱动结构
CN219428217U (zh) 方向盘和车辆
JPS6237777Y2 (zh)
CN220535627U (zh) 一种四轮同步驻车的驻车系统和车辆
CN210653048U (zh) 一种新型汽车刹车踏板
KR200220801Y1 (ko) 자동차의 답면 일체형 페달장치
JPS6246604Y2 (zh)
CN117184235A (zh) 车辆
KR100851826B1 (ko) 차량의 브레이크 시스템용 페달장치
JPH0470188B2 (zh)
JPH0711003Y2 (ja) 可変タイロッド機構
JPS5843456Y2 (ja) 農用運搬車の操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