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82033U - 灭弧系统 - Google Patents

灭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82033U
CN220382033U CN202321642296.8U CN202321642296U CN220382033U CN 220382033 U CN220382033 U CN 220382033U CN 202321642296 U CN202321642296 U CN 202321642296U CN 220382033 U CN220382033 U CN 220382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extinguishing
grid
arc extinguishing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22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哲
周长青
秦志凯
蒋家鹏
朱木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n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422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82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82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82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灭弧系统,包括灭弧罩和两个间隔相对的栅片组,所述灭弧罩的一端为敞开设置并作为入弧口,与入弧口相对的灭弧罩另一端封闭,每个栅片组设置于入弧口一侧的灭弧罩内,两个栅片组之间形成与入弧口连通的跑弧通道;还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于灭弧罩外侧的导磁板,导磁板在跑弧通道形成磁场。本实用新型的灭弧系统,在相对封闭的灭弧罩内设置两个栅片组,两个栅片组之间的跑弧通道对应位于导磁板之间,由导磁板在跑弧通道形成磁场,利于将电弧吹向栅片组,相对封闭的灭弧罩可以延长电弧与栅片组的配合时间,提升了其灭弧效果,导磁板设置于灭弧罩的外侧,避免影响电弧在灭弧腔内移动。

Description

灭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灭弧系统。
背景技术
开关装置是一种用于接通或断开电路的装置,当开关装置分闸时,其触头机构的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组件之间的空气介质在电压作用下放电,进而产生电弧以及高热气体,通常,在开关装置内配置有灭弧系统,由灭弧系统熄灭触头机构分断时的电弧,因此,灭弧系统的灭弧能力直接决定隔离开关的性能。
因此,为了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通常采用提升短路分断时灭弧室弧压,其中,以增加灭弧室内灭弧栅片数量的效果最为明显。但随着断路器逐渐向小型化、高性能的方向发展,灭弧室受限于断路器的内部空间,仅通过增加灭弧栅片的数量,导致灭弧栅片的厚度、间距得不到保证,使其灭弧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熄弧效果好的灭弧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弧系统,包括灭弧罩和两个间隔相对的栅片组,所述灭弧罩的一端为敞开设置并作为入弧口,与入弧口相对的灭弧罩另一端封闭,每个栅片组设置于入弧口一侧的灭弧罩内,两个栅片组之间形成与入弧口连通的跑弧通道;还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于灭弧罩外侧的导磁板,导磁板在跑弧通道形成磁场。
优选的,每个导磁板沿跑弧通道的一侧贴合设置于灭弧罩的外侧壁,且每个导磁板的宽度与两个栅片组之间的间距相等。
优选的,两个栅片组以及跑弧通道位于同一个灭弧罩内,所述导磁板设置于对应跑弧通道的灭弧罩外侧壁。
优选的,所述灭弧罩内设置有两个安装区,每个安装区对应装配有一个栅片组,两个安装区之间形成跑弧通道,对应跑弧通道的灭弧罩外表面设有导磁板安装部。
优选的,所述导磁板安装部包括导磁板安装槽,在所述导磁板安装槽的槽底凸出设置有紧固凸台,所述导磁板的中部开设有与紧固凸台插接的紧固凹槽。
优选的,所述灭弧罩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灭弧罩相对的一侧设有开口,每个栅片组分别装配于一个灭弧罩内,且使每个栅片组的灭弧槽与所述开口相对,两个灭弧槽之间形成跑弧通道,所述导磁板设置于两个灭弧罩之外且导磁板的投影覆盖于跑弧通道。
优选的,所述灭弧罩包括间隔相对的两个罩体,由两个罩体合围形成两端敞开的灭弧腔,其中一个敞开端作为入弧口,另一个敞开端被封闭。
优选的,每个罩体的两侧边缘设有对接部,由两个罩体同一侧的对接部配合形成紧邻入弧口的灭弧罩侧壁。
优选的,所述栅片组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灭弧栅片,相邻两个灭弧栅片之间形成灭弧间隙,每个灭弧栅片的一端边缘开设有灭弧缺口,所有灭弧缺口连通形成栅片组的灭弧槽,与入弧口相邻的灭弧罩侧壁开设有多个排气孔,至少有部分灭弧间隙与排气孔对应连通。
优选的,所述两个栅片组远离入弧口的一端等电位短接。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连接栅片组,所述连接栅片组设置于远离入弧口的跑弧通道一端,所述连接栅片组的两端分别与每个栅片组远离入弧口的一端间隔相对,使每个栅片组远离入弧口一端与连接栅片组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栅片组之间的最小物理间隔。
优选的,所述连接栅片组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连接栅片,靠近栅片组的连接栅片与栅片组远离入弧口一端的灭弧栅片间隔相对。
优选的,多个连接栅片沿着连接在两个栅片组之间的直线、弧线或折线排列。
优选的,每个栅片组远离入弧口的一个灭弧栅片为尾栅片,两个栅片组的尾栅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灭弧系统,在相对封闭的灭弧罩内设置两个栅片组,两个栅片组之间的跑弧通道对应位于导磁板之间,由导磁板在跑弧通道形成磁场,利于将电弧吹向栅片组,相对封闭的灭弧罩可以延长电弧与栅片组的配合时间,提升了其灭弧效果,导磁板设置于灭弧罩的外侧,避免影响电弧在灭弧腔内移动。
此外,两个栅片组可以装配于同一灭弧罩内,也可以分别设置于两个灭弧罩内,适用范围广。
此外,两个栅片组在远离入弧口的一端等电位短接,使每个栅片组的灭弧栅片被充分利用,提高了灭弧系统的灭弧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灭弧室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实施例);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灭弧罩、导磁板以及栅片组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实施例);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罩体和导磁板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实施例);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栅片组与罩体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实施例);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栅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磁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40-灭弧室,401-入弧口,402-跑弧通道,41-栅片组,410-灭弧槽,411-灭弧栅片,412-灭弧缺口,42-灭弧罩,421-罩体,422-对接部,423-排气孔,424-栅片插槽,4251-导磁板安装槽,4252-紧固凸台,427-卡合槽,43-导磁板,431-紧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灭弧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灭弧系统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开关装置包括操作模块和接触模块,其中接触模块由操作模块驱动进行分合闸从而接通或断开电路,其中,开关装置可以是隔离开关,也可以是断路器,或者其他开关装置,当开关装置为隔离开关时,操作模块与接触模块层叠设置,接触模块中至少有一个接触单元由操作模块的操作机构直接或间接驱动,当开关装置为断路器时,每个接触单元为一个断路器极,相离两个断路器极并排设置,操作模块至少包括一个操作机构,由一个操作机构驱动所有断路器极,或者,操作模块包括对应设置于每个断路器极内的操作机构。
灭弧系统配合设置于触头机构的一侧用于熄灭触头机构分闸时产生的电弧,灭弧系统的入弧口401与触头机构对应,灭弧系统包括灭弧罩42和两个间隔相对的栅片组41,栅片组41设置于入弧口401一侧的灭弧罩42内,由栅片组41将进入灭弧罩42内的电弧进行切割。
本申请的改进点在于,所述灭弧罩42的一端为敞开设置并作为入弧口401,与入弧口401相对的灭弧罩42另一端封闭,每个栅片组41设置于入弧口401一侧的灭弧罩42内,两个栅片组41之间形成与入弧口401连通的跑弧通道402;灭弧系统还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于灭弧罩42外壁的导磁板43,导磁板43在跑弧通道402形成磁场。如此,在相对封闭的灭弧罩42内设置两个栅片组41,由导磁板43在跑弧通道402内形成磁场,利于将电弧吹向栅片组41,相对封闭的灭弧罩42可以延长电弧与栅片组41的配合时间,提升了其灭弧效果,导磁板42设置于灭弧罩42的外侧,避免电弧停滞,避免影响电弧在灭弧腔内移动。
进一步的,每个导磁板43沿跑弧通道402的一侧贴合设置于灭弧罩42的侧壁,且每个导磁板43的宽度与两个栅片组41之间的间距相近,优选的,每个导磁板43的宽度与两个栅片组41之间的间距相等,导磁板43可以嵌设于灭弧罩42的侧壁内,也可以贴合设置于灭弧罩42侧壁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体积较小的磁板43利于降低成本。当然,当导磁板43的尺寸较大,优选将导磁板43设置于灭弧罩42侧壁的外表面。
优选的,两个栅片组41以及跑弧通道402位于同一个灭弧罩42内,导磁板43贴合设置于对应跑弧通道402的灭弧罩42侧壁,进一步的,导磁板43贴合设置于灭弧罩42的外侧壁,装配便利,也可以避免干扰电弧在灭弧腔内移动。当然,导磁板43也可以嵌设于灭弧罩42的内侧壁,或者,设置于灭弧罩42的内侧壁表面,但当导磁板43位于灭弧腔内时,容易造成电弧与导磁板43形成短接。
优选的,两个栅片组41远离入弧口401的一端等电位短接,使每个栅片组41的灭弧栅片411被充分利用,提高了灭弧系统的灭弧能力。
结合图1-6提供一种灭弧系统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4所示,灭弧系统包括灭弧罩42、两个栅片组41和一对导磁板43,灭弧罩42的两端敞开,其中灭弧罩42一个敞开端作为入弧口401用于与触头机构配合,将电弧引入灭弧系统内,与入弧口401相对的另一个敞开端被封闭起来,优选在灭弧系统装配于开关装置的外壳中,由外壳的侧壁或分隔板所封闭,从而形成相对封闭的灭弧腔,两个栅片组41间隔相对且分别设置于入弧口401的一侧,两个栅片组41之间的间隔作为跑弧通道402与入弧口401连通,一对导磁板43间隔设置,跑弧通道402位于一对导磁板43之间,一对导磁板43在被磁化后对应的在跑弧通道402产生磁场,具体的,每个导磁板43设置于与跑弧通道402对应的灭弧罩42侧壁,导磁板43可以选择嵌设于灭弧罩42侧壁内,优选的,导磁板43贴合设置于灭弧罩42的外侧壁,方便拆装,也不会干扰电弧在灭弧腔内行走。
具体如图1、2所示,灭弧罩42包括两个间隔相对的罩体421,由两个罩体421合围形成两端敞开的空心腔,图中,灭弧罩42整体呈“□”形,此时灭弧罩42内部形成一个两端敞开的灭弧腔,由灭弧腔一个敞开端作为入弧口401,与入弧口401相邻的灭弧罩42侧壁开设有多个排气孔423,多个排气孔423沿着远离入弧口401的方向间隔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4和5所示,灭弧罩42内设置有两个栅片组41,每个栅片组41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灭弧栅片411,相邻两个灭弧栅片411之间形成灭弧间隙,至少有部分灭弧间隙与排气孔423对应连通,每个灭弧栅片411的一端开设有灭弧缺口412,同一栅片组41的灭弧缺口412连通形成灭弧槽410,灭弧槽410面向跑弧通道402,且灭弧槽410的一端与入弧口401连通,两个栅片组41的灭弧槽410间隔相对,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灭弧缺口412远离开口方向沿着偏离轴线方向延伸,使整个灭弧缺口412呈“y”形,相邻两个灭弧缺口412的延伸部分错位设置,利于提高灭弧栅片411对电弧的切割。当然,每个栅片组4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在灭弧腔内设置有两个安装区,两个安装区间隔相对,每个安装区对应装配一个栅片组41,优选的,每个安装区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栅片插槽424,栅片插槽424与排气孔423分别位于灭弧罩42相邻的侧壁上,每个栅片插槽424内对应插接一个灭弧栅片41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每个罩体421的两侧边缘设有对接部422,设置有对接部422后的罩体421整体呈“U”形,同一罩体421的中部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栅片插槽424,由两个罩体421同一侧的对接部422配合形成用于开设排气孔423的灭弧罩42侧壁,图2、4中,每个对接部422的边缘间隔开设有多个作为排气孔423的开口槽,且多个排气孔423等间距排列,当两个罩体421的对接部422对接时,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对接部422的排气孔423错位设置,如此,可以避免电弧和电弧粒子在灭弧罩42外短接。当然,每个对接部422设置的排气孔423也可以通孔。
当然,其中一个罩体421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有对接部422,使罩体421整体呈“U”形,另一个罩体421不设置对接部422整体呈“—”形,也可以合围形成两端敞开的灭弧罩42,此时,在每个对接部422的中部开设有排气孔423,相邻两个排气孔423错位相对;或者,每个罩体421的单侧设置有对接部422,使每个罩体421整体呈“∟”形,每个罩体421的对接部422开设有多个排气孔423。
另外,一对导磁板43间隔相对,且跑弧通道402位于一对导磁板43之间,使一对导磁板43磁化后在跑弧通道402形成磁场,磁场方向与两个栅片组41之间的连线方向相垂直,以加速将电弧引入两个栅片组41件中。
如图3所示,每个罩体421的中部设置有导磁板安装部,优选导磁板安装部位于灭弧腔外,在本实施例中,导磁板安装部位于罩体421的外表面,也就是设置于两个罩体421的外表面,具体的,导磁板安装部包括导磁板安装槽4251以及设置于导磁板安装槽4251内的紧固凸台4252,图3中导磁板安装槽4251开设于罩体421的外表面,且每个导磁板安装槽4251对应于跑弧通道402,在导磁板安装槽4251的槽底凸出设置有至少一个紧固凸台4252,该紧固凸台4252与导磁板43的紧固凹槽431对应插接,图3中,导磁板43为矩形板状结构,在导磁板43的中部开设有两个紧固凹槽431。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紧固凸台4252,导磁板43直接嵌设或粘接于导磁板安装槽4251内即可。
另外,灭弧罩42还可以设置限位装配结构,使灭弧罩42被稳定装配在接触单元的外壳内,图2、3中,在灭弧罩42远离入弧口401的边缘位置开设有卡合槽427,当灭弧罩42被装配于隔离开关的外壳中,该卡合槽427可以与外壳内的卡合部(未示出)卡接,以实现稳定装配,当然,也可以部设置限位装配结构。
提供灭弧系统的第二实施例(未示出),灭弧系统包括两个灭弧罩42和两个栅片组41,两个栅片组41分别设置于两个灭弧罩42内,两个灭弧罩42相对的一侧设有开口,每个栅片组41的灭弧槽410与开口对,两个灭弧槽410之间形成跑弧通道402,两个灭弧室40通过跑弧通道402以及两个灭弧罩42的开口相互连通,此时,跑弧通道402并不完全位于同一个灭弧罩42内,导磁板43设置于两个灭弧罩42之外且导磁板43的投影覆盖于跑弧通道40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其跑弧通道402内还可以设置有连接栅片组,连接栅片组位于跑弧通道402远离入弧口401的一端,由连接栅片组将两个栅片组41远离入弧口的一端等电位短接,也就是,连接栅片组的两端分别与每个栅片组41远离入弧口401的一端间隔相对,使每个栅片组41远离入弧口401一端与连接栅片组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栅片组41之间的最小物理间隔。
具体的,连接栅片组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连接栅片,靠近栅片组41的连接栅片与栅片组41远离入弧口401一端的灭弧栅片411间隔相对,其中最靠近栅片组41的连接栅片与每个栅片组41远离入弧口的灭弧栅片411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栅片组41之间的间距,从而使两个栅片组41之间的电气间隙小于两个栅片组41在灭弧腔内的最小空间距离,对应的,每个连接栅片的一端也设有灭弧缺口412,连接栅片组的灭弧缺口412连通并分别与两个栅片组41的灭弧槽41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栅片组沿着连接在两个栅片组41之间的直线排列,由此两个栅片组41与连接栅片组在灭弧罩42内形成一个“U”形结构,当然,连接栅片组也可以沿着连接在两个栅片组41之间的弧线排列,优选该弧线的凹面朝向入弧口401,由此,两个栅片组41与连接栅片组在灭弧罩42内也形成一个“U”形结构,或者,连接栅片组也可以沿着连接在两个栅片组41之间的折线排列,例如沿着倒“V”形折线排列,优选的,两个栅片组41远离入弧口401一端之间的间隔逐渐减小,由此,两个栅片组41与连接栅片组在灭弧罩42内形成“W”形结构。
当连接栅片组设置于第一实施例中,优选连接栅片组与两个栅片组41位于同一个灭弧罩42内,此时可以认为灭弧罩42内设置有一个整体呈“U”形或“W”栅片系统;当连接栅片组应用于第二实施例中,优选连接栅片组单独设置于一个灭弧罩42内,用于装配连接栅片组的灭弧罩42采用第二实施例中的灭弧罩42,也就是,在灭弧罩42的一侧设有开口,且该灭弧罩42的开口分别与另外两个灭弧罩42的开口连通,此时,灭弧系统具备三个灭弧罩42,从而形成三个灭弧室40。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连接栅片组,由两个栅片组41远离入弧口401的一端直接等电位短接,也就是,每个栅片组41远离入弧口401的一个灭弧栅片411作为尾栅片,由两个栅片组41的两个尾栅片相互靠近从而实现等电位短接,优选的,两个尾栅片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灭弧间隙,进一步的,每个尾栅片靠近跑弧通道402的一端向入弧口401的方向弯折,由此,当两个尾栅片连接后形成一个向入弧口401方向凸出的引弧部,引弧部呈V形结构用于桥接电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灭弧系统,包括灭弧罩(42)和两个间隔相对的栅片组(41),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罩(42)的一端为敞开设置并作为入弧口(401),与入弧口(401)相对的灭弧罩(42)另一端封闭,每个栅片组(41)设置于入弧口(401)一侧的灭弧罩(42)内,两个栅片组(41)之间形成与入弧口(401)连通的跑弧通道(402);
还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于灭弧罩(42)外侧的导磁板(43),导磁板(43)在跑弧通道(402)形成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磁板(43)沿跑弧通道(402)的一侧贴合设置于灭弧罩(42)的外侧壁,且每个导磁板(43)的宽度与两个栅片组(41)之间的间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栅片组(41)以及跑弧通道(402)位于同一个灭弧罩(42)内,所述导磁板(43)设置于对应跑弧通道(402)的灭弧罩(42)外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罩(42)内设置有两个安装区,每个安装区对应装配有一个栅片组(41),两个安装区之间形成跑弧通道(402),对应跑弧通道(402)的灭弧罩(42)外表面设有导磁板安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板安装部包括导磁板安装槽(4251),在所述导磁板安装槽(4251)的槽底凸出设置有紧固凸台(4252),所述导磁板(43)的中部开设有与紧固凸台(4252)插接的紧固凹槽(43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罩(42)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灭弧罩(42)相对的一侧设有开口,每个栅片组(41)分别装配于一个灭弧罩(42)内,且使每个栅片组(41)的灭弧槽(410)与所述开口相对,两个灭弧槽(410)之间形成跑弧通道(402),所述导磁板(43)设置于两个灭弧罩(42)之外且导磁板(43)的投影覆盖于跑弧通道(40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罩(42)包括间隔相对的两个罩体(421),由两个罩体(421)合围形成两端敞开的灭弧腔,其中一个敞开端作为入弧口(401),另一个敞开端被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罩体(421)的两侧边缘设有对接部(422),由两个罩体(421)同一侧的对接部(422)配合形成紧邻入弧口(401)的灭弧罩(42)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片组(41)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灭弧栅片(411),相邻两个灭弧栅片(411)之间形成灭弧间隙,每个灭弧栅片(411)的一端边缘开设有灭弧缺口(412),所有灭弧缺口(412)连通形成栅片组(41)的灭弧槽(410),与入弧口(401)相邻的灭弧罩(42)侧壁开设有多个排气孔(423),至少有部分灭弧间隙与排气孔(423)对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栅片组(41)远离入弧口(401)的一端等电位短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连接栅片组,所述连接栅片组设置于远离入弧口(401)的跑弧通道(402)一端,所述连接栅片组的两端分别与每个栅片组(41)远离入弧口(401)的一端间隔相对,使每个栅片组(41)远离入弧口(401)一端与连接栅片组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栅片组(41)之间的最小物理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栅片组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连接栅片,靠近栅片组(41)的连接栅片与栅片组(41)远离入弧口(401)一端的灭弧栅片(411)间隔相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连接栅片沿着连接在两个栅片组(41)之间的直线、弧线或折线排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栅片组(41)远离入弧口(401)的一个灭弧栅片(411)为尾栅片,两个栅片组(41)的尾栅片连接。
CN202321642296.8U 2023-06-26 2023-06-26 灭弧系统 Active CN220382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2296.8U CN220382033U (zh) 2023-06-26 2023-06-26 灭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2296.8U CN220382033U (zh) 2023-06-26 2023-06-26 灭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82033U true CN220382033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71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2296.8U Active CN220382033U (zh) 2023-06-26 2023-06-26 灭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82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85742B2 (en) Switching device
WO2021258895A1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及车辆
US9831053B2 (en)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ical switch element and switch element
CN115910717A (zh) 断路器的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CN220382033U (zh) 灭弧系统
CN220172050U (zh) 灭弧室和断路器
WO2024007845A1 (zh) 灭弧机构
KR100578889B1 (ko) 전지 모듈
CN220171958U (zh) 灭弧系统
CN219958818U (zh) 用于开关设备的灭弧装置及开关设备
CN220171959U (zh) 灭弧系统
CN210200592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
CN220172049U (zh) 灭弧室和断路器
CN220873511U (zh) 灭弧室
CN112885659A (zh) 一种大开距双断点断路器
CN220172048U (zh) 灭弧装置和断路器
CN220774171U (zh) 单元壳体
CN220474559U (zh) 灭弧室
CN220065468U (zh) 开关的壳体结构
CN220138236U (zh) 断路器
CN219958861U (zh) 隔离开关
CN220085917U (zh) 隔离开关
CN220569619U (zh) 一种相间绝缘结构
CN217719431U (zh) 交直流隔离开关通用壳体、交流隔离开关和直流隔离开关
CN220873438U (zh) 隔离开关或断路器结合面的绝缘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