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8236U - 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8236U
CN220138236U CN202320134813.4U CN202320134813U CN220138236U CN 220138236 U CN220138236 U CN 220138236U CN 202320134813 U CN202320134813 U CN 202320134813U CN 220138236 U CN220138236 U CN 220138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extinguishing chamber
circuit breaker
arc extinguishing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48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森林
孙良权
孙健焜
刘毅
张慧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al Apparatus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48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8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8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8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灭弧系统以及相对设置的触头系统和排气口,灭弧系统包括灭弧组件和防击穿组件。灭弧组件包括第一灭弧室、第二灭弧室以及导弧件,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沿第一方向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二者能够通过导弧件电气连接,第二灭弧室位于第一灭弧室背离触头系统的一侧,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触头系统和排气口的排列方向,第一平面垂直于第一方向。防击穿组件包括第一绝缘件,第一绝缘件抵接于第二灭弧室背离第一灭弧室的一侧,第一绝缘件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贯穿自身的第一贯通部,第一贯通部用于将第二灭弧室产生的气体排向排气口。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能够提高灭弧效果。

Description

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开关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一般断路器都采用灭弧室来熄灭电弧,灭弧室中采用以堆叠方式排列的金属栅片来切割电弧,迫使长电弧分割成多段短电弧,实现电弧分压和冷却。
分断高电压电路的断路器一般包括两个灭弧室,即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第一灭弧室靠近触头系统,第二灭弧室远离触头系统。在分断电路时,第二灭弧室的电弧可能会运动到背离第一灭弧室的一侧从而发生击穿现象,降低断路器的灭弧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以提高灭弧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灭弧系统以及相对设置的触头系统和排气口,灭弧系统包括灭弧组件和防击穿组件。灭弧组件包括第一灭弧室、第二灭弧室以及导弧件,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沿第一方向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二者能够通过导弧件电气连接,第二灭弧室位于第一灭弧室背离触头系统的一侧,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触头系统和排气口的排列方向,第一平面垂直于第一方向。防击穿组件包括第一绝缘件,第一绝缘件抵接于第二灭弧室背离第一灭弧室的一侧,第一绝缘件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贯穿自身的第一贯通部,第一贯通部用于将第二灭弧室产生的气体排向排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断路器包括导电排、接线板以及连接于导电排和接线板之间的过渡板,导电排与灭弧组件在第二方向相对,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二灭弧室的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并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一本体和挡板,第一本体设有多个第一贯通部,挡板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本体背离第二灭弧室的一侧,挡板从过渡板与导电排的连接处延伸至接线板背离导电排的一侧,与挡板在第一方向相对的多个第一贯通部同挡板之间形成空腔,空腔与排气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包括隔离部、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一分部和隔离部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二分部连接于隔离部靠近第二灭弧室的一侧,第二分部与挡板在第一方向相对且沿导电排至第二灭弧室的方向超出挡板背离导电排的端部,隔离部的至少部分连接于挡板和第二分部之间并将空腔分为沿第三方向相对的两个子空腔,两个子空腔分别与排气口连通,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背离导电排的端部具有与第二灭弧室相背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第一分部背离第二灭弧室的表面以及隔离部背离第二灭弧室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贯通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灭弧室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一本体和多个第一导气部,第一本体设有多个第一贯通部,多个第一导气部设置于第一本体面向第二灭弧室的一侧,至少部分数量的第一贯通部的在第三方向的至少一侧对应设有第一导气部,并通过第一导气部将第二灭弧室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的气体引入自身,第三方向相交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灭弧室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气部为条状结构且具有背向第一本体的第一导气面,第一导气部在远离第一贯通部的一端到靠近第一贯通部的一端,第一导气面距离第一本体的距离逐渐变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贯通部包括多个第一贯通子部和多个第二贯通子部,多个第一贯通子部和多个第二贯通子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二平面的投影间隔设置,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二灭弧室的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第二平面垂直于第二方向,多个第一贯通子部沿第三方向在多个第二贯通子部所在侧的投影与多个第二贯通子部在第二方向交替且间隔设置;第一贯通子部和第二贯通子部在第三方向的一侧均设有一个第一导气部,第一贯通子部和第二贯通子部对应的第一导气部的导气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击穿组件还包括第二绝缘件,第二绝缘件抵接于第一灭弧室面向第二灭弧室的一侧,第二绝缘件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导气部,第二本体设有多个第二贯通部,第二贯通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灭弧室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并用于将第一灭弧室产生的气体排出,多个第二导气部设置于第二本体面向第一灭弧室的一侧,至少部分数量的第二贯通部在第四方向的至少一侧对应设有第二导气部,并通过第二导气部将第一灭弧室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的气体引入自身,第四方向相交于第一方向以及第一灭弧室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断路器还包括相对的两个侧板,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安装于侧板,第二绝缘件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本体的端板,端板设置于第二本体在第一灭弧室多个栅片层叠方向的一端,端板沿第四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灭弧室包括在层叠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灭弧室包括在层叠方向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灭弧室沿第一方向在第二灭弧室的投影覆盖第四端,第二灭弧室沿第一方向在第一灭弧室的投影覆盖第一端,第二绝缘件还包括导气板,导气板连接于第二本体,导气板包括与第一端层叠设置的第五端以及与第四端层叠设置的第六端,导气板沿第五端至第六端的方向引导第一灭弧室的气体排向排气口,第一绝缘件由第三端延伸至第四端并具有面向第六端的限位凸起,第六端面向第四端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凹槽,限位凹槽用于容纳限位凸起并对限位凸起形成在第一方向的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弧件包括与第四端层叠设置的第七端,导气板第六端面向第二灭弧室第四端的一侧形成插槽,导弧件第七端能够与插槽插接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断路器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聚弧件以及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聚弧件,第一聚弧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灭弧室和触头系统之间,第一聚弧件包括面向彼此的第二表面,两个第一聚弧件的两个第二表面之间形成第一窄缝,以使电弧沿第一窄缝运动至第一灭弧室,第一聚弧件的与第二表面在第四方向相背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灭弧室的至少部分栅片一一插接的第一限位槽,第四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一灭弧室多个栅片的层叠方向;第二聚弧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之间,第二聚弧件包括面向彼此的第三表面,两个第二聚弧件的两个第三表面之间形成第二窄缝,以使电弧沿第二窄缝运动至第二灭弧室,第二聚弧件的与第三表面在第三方向相背的一侧设有与第二灭弧室的至少部分栅片一一插接的第二限位槽,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灭弧室多个栅片的层叠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方向平行于第三方向,第一聚弧件包括第一聚弧部和第二聚弧部,第一聚弧部位于第一灭弧室和触头系统之间,第二聚弧部位于第一灭弧室在自身栅片层叠方向的一侧,第二聚弧部面向第二灭弧室的一端具有第一台阶面,第二聚弧件面向触头系统的一端具有第二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抵接配合,以形成第一聚弧件和第二聚弧件在第三方向的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头系统包括静触头,静触头与第二灭弧室在第一方向相对设置,静触头的弧根能够向至第二灭弧室转移,静触头包括承载板、挡弧件和静触点,静触点设置于承载板面向灭弧组件的一侧,挡弧件贴敷于承载板面向灭弧组件的一面且围绕静触点设置,挡弧件用于阻止静触头的弧根向背离第二灭弧室的方向运动。
本申请通过在第二灭弧室背离第一灭弧室的一侧设置第一绝缘件,从而对电弧进行阻挡,使得与第一绝缘件在第一方向对应部分的电弧无法运动至第二灭弧室外,从而提高第二灭弧室的灭弧效果,即提高断路器的灭弧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防击穿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第一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第二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第二绝缘件和侧板的分解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第二绝缘件和侧板的装配图;
图8是图5所示的第二绝缘件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第二绝缘件在另一角度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导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第二绝缘件和图10所示的导弧片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第一聚弧件和第二聚弧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第一聚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第二聚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静触头和导弧片的分解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静触头和导弧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静触头和导弧片的另一种分解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静触头和导弧片的装配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第一绝缘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防击穿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第二绝缘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触头系统;
11、静触头;12、承载板;13、挡弧件;131、第一子部;132、第二子部;14、静触点;
2、排气口;
3、灭弧系统;
4、灭弧组件;41、第一灭弧室;411、第一端;412、第二端;42、第二灭弧室;421、第三端;422、第四端;43、导弧件;431、第七端;
5、防击穿组件;
51、第一绝缘件;
511、第一贯通部;5111、第一贯通子部;5112、第二贯通子部;512、第一本体;5121、第一加强板;513、挡板;5131、第一表面;514、空腔;5141、子空腔;515、隔离部;516、第一分部;517、第二分部;518、第一导气部;5181、第一导气面;519、限位凸起;
52、第二绝缘件;
521、第二本体;5211、第二加强板;522、第二导气部;523、第二贯通部;524、端板;525、导气板;526、第五端;527、第六端;528、限位凹槽;529、插槽;
61、导电排;62、接线板;63、过渡板;64、侧板;65、导弧片;66、连接板;
71、第一聚弧件;711、第二表面;712、第一窄缝;713、第一限位槽;714、第一聚弧部;715、第二聚弧部;716、第一台阶面;72、第二聚弧件;721、第三表面;722、第二窄缝;723、第二限位槽;724、第二台阶面;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第三方向;
A、第四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图1至图21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包括灭弧系统3以及相对设置的触头系统1和排气口2,灭弧系统3包括灭弧组件4和防击穿组件5。灭弧组件4包括第一灭弧室41、第二灭弧室42以及导弧件43,第一灭弧室41和第二灭弧室42沿第一方向X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二者能够通过导弧件43电气连接,第二灭弧室42位于第一灭弧室41背离触头系统1的一侧,其中,第一方向X平行于触头系统1和排气口2的排列方向,第一平面垂直于第一方向X。
防击穿组件5包括第一绝缘件51,第一绝缘件51抵接于第二灭弧室42背离第一灭弧室41的一侧,第一绝缘件51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X贯穿自身的第一贯通部511,第一贯通部511用于将第二灭弧室42产生的气体排向排气口2。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灭弧室41和第二灭弧室42沿第一方向X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可以完全重叠,也可以部分交叠。可选的,第一灭弧室41和第二灭弧室42沿第一方向X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部分交叠。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绝缘件51抵接于第二灭弧室42靠近排气口2的一侧。示例性的,第一绝缘件51可以抵接于第二灭弧室42面向排气口2的整侧,也可以抵接于第二灭弧室42面向排气口2一侧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贯通部51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示例性的,第一贯通部511为通孔或槽。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绝缘件51采用绝缘材料制作。
第二灭弧室42在进行灭弧时,电弧可能运动至第二灭弧室42背离第一灭弧室41的一侧从而发生击穿现象,使得第二灭弧室42的至少部分栅片无法发挥灭弧作用,影响灭弧效果。本申请通过在第二灭弧室42背离第一灭弧室41的一侧设置第一绝缘件51,从而对电弧进行阻挡,使得与第一绝缘件51在第一方向X对应部分的电弧无法运动至第二灭弧室42外,从而提高第二灭弧室42的灭弧效果,即提高断路器的灭弧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51从第二灭弧室42在层叠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层叠方向的另一端。
可选的,第一绝缘件51沿第三方向Z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二灭弧室42沿第三方向Z对应部分的尺寸。其中,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灭弧室42的栅片的排列方向相交。
可选的,第二灭弧室42任意的两个栅片之间均对应设有第一贯通部5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断路器包括导电排61、接线板62以及连接于导电排61和接线板62之间的过渡板63,导电排61与灭弧组件4在第二方向Y相对,第二方向Y平行于第二灭弧室42的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并与第一方向X相交,第一绝缘件51包括第一本体512和挡板513,第一本体512设有多个第一贯通部511,挡板513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本体512背离第二灭弧室42的一侧,挡板513从过渡板63与导电排61的连接处延伸至接线板62背离导电排61的一侧,与挡板513在第一方向X相对的多个第一贯通部511同挡板513之间形成空腔514,空腔514与排气口2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对过渡板63与导电排61、接线板62的夹角不做限制。示例性的,过渡板63与导电排61、接线板62均呈钝角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挡板513从过渡板63与导电排61的连接处延伸至过渡板63与接线板62的连接处,指的是,挡板513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位于过渡板63与导电排61的连接处,另一端位于接线板62背离导电排61的一侧。其中,接线板62背离导电排61的一侧即是图2中接线板62的上侧。
电弧在被第二灭弧室42切割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会直接排向过渡板63和接线板62,从而造成接线板62与设置在上面的螺栓熔焊,造成接线板62的损坏,从而影响使用。本申请在第一本体512背离第二灭弧室42的一侧设置挡板513,挡板513从过渡板63与导电排61的连接处延伸至接线板62背离导电排61的一侧,如此一来,挡板513对高温气体形成了阻挡作用,阻挡至少部分的高温气体直接排向过渡板63和接线板62,改善接线板62与螺栓的熔焊问题,延长接线板62的使用寿命。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防击穿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512包括隔离部515、第一分部516和第二分部517,第一分部516和隔离部515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二分部517连接于隔离部515靠近第二灭弧室42的一侧,第二分部517与挡板513在第一方向X相对且沿导电排61至第二灭弧室42的方向超出挡板513背离导电排61的端部,隔离部515的至少部分连接于挡板513和第二分部517之间并将空腔514分为沿第三方向Z相对的两个子空腔5141,两个子空腔5141分别与排气口2连通,第三方向Z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相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分部517与挡板513之间形成上述的空腔。
可选的,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
本申请实施例对隔离部515的形状不做限制。示例性的,隔离部515为板状件。进一步可选的,隔离部515垂直于第三方向Z设置。
可选的,隔离部515由第二分部517背离第一分部516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分部517靠近第一分部516的一端,以将第二分部517超出挡板513的部分相对的区域也分隔成两部分,该两部分分别与两个子空腔5141连通。
可选的,第一分部516、第二分部517和隔离部515均直接相连。进一步的,隔离部515、第一分部516、第二分部517和挡板513一体成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分部517沿导电排61至第二灭弧室42的方向超出挡板513背离导电排61的端部,从而第二分部517超出挡板513的部分沿第一方向X对应的区域能够与两个子空腔5141连通,两个子空腔5141通过该部分区域与排气口2连通,以使高温气体顺利排出。
设置隔离部515,使其连接于挡板513和第二分部517之间,并将空腔514分为两个子空腔5141,如此一来,不仅增加了第一绝缘件51的结构强度,而且还分隔开了高温气体,降低高温气体重燃弧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513背离导电排61的端部具有与第二灭弧室42相背的第一表面5131,第一表面5131、第一分部516背离第二灭弧室42的表面以及隔离部515背离第二灭弧室42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如此设置,可使得第一绝缘件51面向排气口2的一侧为平面,如此一来,可便于设置其他结构,减少第一绝缘件51与其他部件的干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第一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贯通部51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灭弧室42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第一绝缘件51包括第一本体512和多个第一导气部518,第一本体512设有多个第一贯通部511,多个第一导气部518设置于第一本体512面向第二灭弧室42的一侧,至少部分数量的第一贯通部511的在第三方向Z的至少一侧对应设有第一导气部518,并通过第一导气部518将第二灭弧室42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的气体引入自身,第三方向Z相交于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灭弧室42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
第一贯通部51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灭弧室42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并不代表第二灭弧室42任意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均设有至少部分的第一贯通部511。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导气部518的形状不做限制。示例性的,第一导气部518可以为一个整体的条状结构,也可以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块状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导气部518可以设置于第一贯通部511在第三方向Z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贯通部511在第三方向Z的相对两侧。
可选的,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二灭弧室42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进一步可选的,第一方向X、第二灭弧室42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和第三方向Z两两垂直。
在第一本体512上设置第一导气部518,从而将相邻两个栅片之间因灭弧产生的高温气体引导至第一贯通部511中,从而使得高温气体顺利向排气口2运动,提高排气效率,降低由于高温气体流动不畅带来的爆炸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气部518为条状结构且具有背向第一本体512的第一导气面5181,第一导气部518在远离第一贯通部511的一端到靠近第一贯通部511的一端,第一导气面5181距离第一本体512的距离逐渐变小。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导气面5181的形状不做限制。示例性的,第一导气面5181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也可以为平面和曲面相结合的不规则形状的面。
将第一导气部518设置为整个的条状结构,便于加工制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贯通部511包括多个第一贯通子部5111和多个第二贯通子部5112,多个第一贯通子部5111和多个第二贯通子部5112沿第二方向Y在第二平面的投影间隔设置,第二方向Y平行于第二灭弧室42的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第二平面垂直于第二方向Y,多个第一贯通子部5111沿第三方向Z在多个第二贯通子部5112所在侧的投影与多个第二贯通子部5112在第二方向Y交替且间隔设置。
可选的,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两两垂直。
将第一贯通子部5111和第二贯通子部5112沿第二方向Y在第二平面的投影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一贯通子部5111沿第三方向Z在多个第二贯通子部5112所在侧的投影与多个第二贯通子部5112在第二方向Y交替且间隔设置,如此设置,则相邻的两个第一贯通子部5111间隔较大,相邻的两个第二贯通子部5112同样间隔较大,不仅可显著增加第一绝缘件51的结构强度,而且也大大降低了高温气体在第一绝缘件51背离第二灭弧室42一侧重燃弧的可能性,提高第二灭弧室42的灭弧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贯通子部5111和第二贯通子部5112在第三方向Z的一侧均设有一个第一导气部518,第一贯通子部5111和第二贯通子部5112对应的第一导气部518的导气方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第一贯通子部5111在靠近第二贯通子部5112的一侧设有第一导气部518,第二贯通子部5112在靠近第一贯通子部5111的一侧设有第一导气部518。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气部518和第二导气部522的导气方向均是沿第三方向Z。
将第一贯通子部5111和第二贯通子部5112对应的第一导气部518设置为导气方向相反,则可将相邻的第一贯通子部5111或者相邻的第二贯通子部5112之间由于灭弧所产生的高温气体沿第一导气部518导向对应的第一贯通部511,减少高温气体的堆积。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第二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击穿组件5还包括第二绝缘件52,第二绝缘件52抵接于第一灭弧室41面向第二灭弧室42的一侧,第二绝缘件52包括第二本体521和第二导气部522,第二本体521设有多个第二贯通部523,第二贯通部523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灭弧室41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并用于将第一灭弧室41产生的气体排出,多个第二导气部522设置于第二本体521面向第一灭弧室41的一侧,至少部分数量的第二贯通部523在第四方向A的至少一侧对应设有第二导气部522,并通过第二导气部522将第一灭弧室41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的气体引入自身,第四方向A相交于第一方向X以及第一灭弧室41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
示例性的,第二绝缘件52可以抵接于第一灭弧室41面向第二灭弧室42的整侧,也可以抵接于第一灭弧室41面向第二灭弧室42一侧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绝缘件52采用绝缘材料制作。
第二贯通部523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灭弧室41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并不代表第一灭弧室41任意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均设有至少部分的第二贯通部523。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贯通部52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示例性的,第二贯通部523为通孔或槽。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导气部522的形状不做限制。示例性的,第二导气部522可以为一个整体的条状结构,也可以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块状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导气部522可以设置于第二贯通部523在第四方向A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贯通部523在第四方向A的相对两侧。
可选的,第四方向A垂直于第一灭弧室41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进一步可选的,第一方向X、第一灭弧室41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和第四方向A两两垂直。
可选的,第四方向A平行于第三方向Z。
在第二本体521上设置第二导气部522,从而将第一灭弧室41中相邻两个栅片之间因灭弧产生的高温气体引导至第二贯通部523中,从而使得高温气体顺利向排气口2运动,提高排气效率,降低由于高温气体流动不畅带来的爆炸风险。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第二绝缘件和侧板的分解图,图7是图6所示的第二绝缘件和侧板的装配图。
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断路器还包括相对的两个侧板64,第一灭弧室41和第二灭弧室42安装于侧板64,第二绝缘件52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本体521的端板524,端板524设置于第二本体521在第一灭弧室41多个栅片层叠方向的一端,端板524沿第四方向A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64卡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端板524设置于第二本体521远离触头系统1的静触头的一端,即设置于图2中的上端。
本申请实施例对端板524与侧板64的卡接方式不做限制。示例性的,端板524的两侧设有凸起,侧板64设有挖槽,凸起能够卡置于挖槽中以实现端板524与侧板64在第一方向X的限位。可选的,凸起设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用于与侧板64抵接,以使端板524能够运动至挖槽处。再一示例性的,端板524的两侧设有凸起,侧板64设有通孔,凸起能够卡置于通孔中以实现端板524与侧板64在第一方向X的限位。再一示例性的,端板524的两侧设有挖槽,侧板64设有凸起,凸起能够卡置于挖槽中以实现端板524与侧板64在第一方向X的限位。
将端板524与侧板64卡接,也就是将第二绝缘件52与侧板64进行卡接,从而实现第二绝缘件52的安装与固定,增加断路器的结构强度。
图8是图5所示的第二绝缘件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图3、图5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灭弧室41包括在层叠方向相对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第二灭弧室42包括在层叠方向相对的第三端421和第四端422,第一灭弧室41沿第一方向X在第二灭弧室42的投影覆盖第四端422,第二灭弧室42沿第一方向X在第一灭弧室41的投影覆盖第一端411。
第二绝缘件52还包括导气板525,导气板525连接于第二本体521,导气板525包括与第一端411层叠设置的第五端526以及与第四端422层叠设置的第六端527,导气板525沿第五端526至第六端527的方向引导第一灭弧室41的气体排向排气口2。第一绝缘件51由第三端421延伸至第四端422并具有面向第六端527的限位凸起519,第六端527面向第四端422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凹槽528,限位凹槽528用于容纳限位凸起519并对限位凸起519形成在第一方向X的限位。
本实施例的导气板525大致形成Z型结构,Z型结构的中间部分用于引导第一灭弧室41的气体排向排气口2。
断路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第一绝缘件51位于第二绝缘件52的上方,为减少第二绝缘件52因重力掉落的风险,因此将第一绝缘件51和第二绝缘件52通过限位凸起519和限位凹槽528实现在第一方向X上的限位,从而增加断路器使用的耐久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51由第三端421延伸至第四端422并具有面向第六端527的限位凸起519,第六端527面向第四端422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凸部,限位凸部用于抵接于限位凸起519面向第二灭弧室42的一侧并对限位凸起519形成在第一方向X的支撑。
本实施例对限位凸部的形状不做限制,示例性的,其可以为块状或条状。
图9是图8所示的第二绝缘件在另一角度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导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所示的第二绝缘件和图10所示的导弧片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9-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弧件43包括与第四端422层叠设置的第七端431,导气板525的第六端527面向第四端422的一侧形成插槽529,导弧件43第七端431能够与插槽529插接配合。
可选的,导弧件43包括与第一灭弧室41第一端411层叠设置的端部以及与第四端422层叠设置的第七端431,从而对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进行电气连接。
可选的,导弧件43与导气板525贴合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弧件43采用导电材料制作。
本申请实施例的插槽529开口朝向第一灭弧室41。
在灭弧过程中导弧件43的温度会逐渐升高,进而发生热变形,这种变形既可能表现为导弧件43向上弯曲,也可能表现为导弧件43向下弯曲,故将导气板525与导弧件43的端部插接配合,以减少导弧件43弯曲形变的严重程度。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第一聚弧件和第二聚弧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第一聚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所示的第二聚弧件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2-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断路器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聚弧件71以及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聚弧件72,第一聚弧件71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灭弧室41和触头系统1之间,第一聚弧件71包括面向彼此的第二表面711,两个第一聚弧件71的两个第二表面711之间形成第一窄缝712,以使电弧沿第一窄缝712运动至第一灭弧室41,第一聚弧件71的与第二表面711在第四方向A相背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灭弧室41的至少部分栅片一一插接的第一限位槽713,第四方向A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一灭弧室41多个栅片的层叠方向。
第二聚弧件72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灭弧室41和第二灭弧室42之间,第二聚弧件72包括面向彼此的第三表面721,两个第二聚弧件72的两个第三表面721之间形成第二窄缝722,以使电弧沿第二窄缝722运动至第二灭弧室42,第二聚弧件72的与第三表面721在第三方向Z相背的一侧设有与第二灭弧室42的至少部分栅片一一插接的第二限位槽723,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灭弧室42多个栅片的层叠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聚弧件71和第二聚弧件72采用绝缘材料制作。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向Z和第四方向A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不平行。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表面711的形状不做限制。示例性的,第二表面711可以是平面、曲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面。第三表面721亦如此,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二聚弧件72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与第二灭弧室42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相同。
设置第一聚弧件71和第二聚弧件72,通过第一聚弧件71和第二聚弧件72的聚弧作用,使得电弧能够尽可能地沿第一窄缝712和第二窄缝722进入第一灭弧室41和第二灭弧室42,从而提高灭弧系统3的灭弧能力。并且,第一聚弧件71和第二聚弧件72分别设置多个第一限位槽713和多个第二限位槽723,多个第一限位槽713可形成对第一灭弧室41的栅片在自身层叠方向以及第四方向A上的限位,多个第二限位槽723可形成对第二灭弧室42的栅片在自身层叠方向以及第三方向Z上的限位,减小第一灭弧室41和第二灭弧室42的晃动幅度,而且还能够使得电弧进入栅片面积较大的的主体部分,被栅片的主体部分切割,从而提高灭弧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方向A平行于第三方向Z,第一聚弧件71包括第一聚弧部714和第二聚弧部715,第一聚弧部714位于第一灭弧室41和触头系统1之间,第二聚弧部715位于第一灭弧室41在自身栅片层叠方向的一侧,第二聚弧部715面向第二灭弧室42的一端具有第一台阶面716,第二聚弧件72面向触头系统1的一端具有第二台阶面724,第一台阶面716和第二台阶面724抵接配合,以形成第一聚弧件71和第二聚弧件72在第三方向Z的限位。
可选的,第一聚弧部714和第二聚弧部715一体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台阶面716和第二台阶面724抵接配合,即第一台阶面716和第二台阶面724相匹配契合。
可选的,第一灭弧室41的栅片的层叠方向平行于第二灭弧室42的栅片的层叠方向。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台阶面716和第二台阶面72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灭弧室41的栅片的层叠方向。
将第一聚弧件71和第二聚弧件72利用第一台阶面716和第二台阶面724形成在第三方向Z上的限位,由于第一聚弧件71和第二聚弧件72分别具有对第一灭弧室41和第二灭弧室42的限位作用,因此相互限位的第一聚弧件71和第二聚弧件72能够限制第一灭弧室41和第二灭弧室42的摇晃,提高第一灭弧室41和第二灭弧室42的可靠性。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静触头和导弧片的一种分解图,图16图15所示的静触头和导弧片的一种装配示意图,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静触头和导弧片的另一种分解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静触头和导弧片的装配图。
请参阅图15和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头系统1包括静触头11,静触头11与第二灭弧室42在第一方向X相对设置,静触头11的弧根能够向第二灭弧室42转移,静触头11包括承载板12、挡弧件13和静触点14,静触点14设置于承载板12面向灭弧组件4的一侧,挡弧件13贴敷于承载板12面向灭弧组件4的一面且围绕静触点14设置,挡弧件13用于阻止静触头11的弧根向背离第二灭弧室42的方向运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承载板12与导电排61连接。可选的,承载板12与导电排61一体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挡弧件13采用绝缘材料制作。可选的,挡弧件13采用绝缘纸或塑料片制作。
本申请实施例的静触点14凸出于承载板12设置。可选的,静触点14为块状结构。进一步可选的,静触点14为长方体块状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挡弧件13围绕于静触点14设置,但是并不设置于静触点14面向第二灭弧室42的一侧。
可选的,断路器还包括连接于导电排61和承载板12之间的连接板66,连接板66的两端分别与导电排61和承载板12呈夹角连接。进一步可选的,导电排61、连接板66和承载板12一体设置。
可选的,挡弧件13包括贴敷于承载板12的第一子部131以及贴合于连接板66的第二子部132,第二子部132与连接板66螺纹连接。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子部131与承载板12粘接。进一步可选的,第二子部132与连接板66粘接。
可选的,断路器还包括导弧片65,导弧片65设置于导电排61面向灭弧组件4的一侧并与静触头11电气连接,导弧片65与第二灭弧室42的第三端421层叠设置,以将静触头11上的电弧转移至第二灭弧室42。
进一步可选的,导弧片65、连接板66和挡弧件13螺纹连接。
请参阅图17和图18,可选的,挡弧件13包括贴敷于承载板12的第一子部131以及第二子部132、两个第三子部133和第四子部,第一子部131和第四子部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第二子部132与第一子部131弯折连接,两个第三子部133分别连接于第一子部131沿第三方向Z的两端且相对设置。第一子部131、第二子部132、两个第三子部133和第四子部围设形成容纳腔,以罩扣于承载板12、连接板66和部分的导电排61。
在连接时,可先用螺钉将导弧片65和连接板66装配在一起,再套上挡弧件13。将挡弧件13设置为罩状结构,以使螺钉不外露,从而增加电爬电距离,提高断路器使用的安全性。
在承载板12上设置挡弧件13,阻止静触头11的弧根向背离第二灭弧室42的方向运动,减少弧根在静触头11附近燃烧的风险,增强断路器的灭弧效果。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第一绝缘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防击穿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9和图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512包括多个沿第三方向Z依次排列的第一加强板5121,相邻的两个第一加强板5121沿第三方向Z相对设置,第一贯通部511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加强板5121之间。
进一步可选的,第一加强板512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加强板5121形成两个容纳空间,多个第一贯通子部5111设置于其中一个容纳空间,第二贯通子部5112设置于另一个容纳空间。
在第一本体512上设置多个第一加强板5121,以增加第一本体512的结构强度,减少由于多个第一贯通部511的设置导致第一本体512断裂的可能性。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路器的第二绝缘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本体521包括多个沿第四方向A依次排列的第二加强板5211,相邻的两个第二加强板5211沿第四方向A相对设置,多个第二贯通部523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加强板5211之间。
在第二本体521上设置多个第二加强板5211,以增加第二本体521的结构强度,减少由于多个第二贯通部523的设置导致第二本体521断裂的可能性。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4)

1.一种断路器,包括相对设置的触头系统和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灭弧系统,所述灭弧系统包括:
灭弧组件,包括第一灭弧室、第二灭弧室以及导弧件,所述第一灭弧室和所述第二灭弧室沿第一方向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二者能够通过所述导弧件电气连接,所述第二灭弧室位于所述第一灭弧室背离所述触头系统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触头系统和所述排气口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防击穿组件,包括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抵接于所述第二灭弧室背离所述第一灭弧室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件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自身的第一贯通部,所述第一贯通部用于将所述第二灭弧室产生的气体排向所述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排、接线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导电排和接线板之间的过渡板,所述导电排与所述灭弧组件在第二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灭弧室的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并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一本体和挡板,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多个所述第一贯通部,所述挡板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第二灭弧室的一侧,所述挡板从所述过渡板与所述导电排的连接处延伸至所述接线板背离所述导电排的一侧,与所述挡板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多个第一贯通部同所述挡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包括隔离部、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隔离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分部连接于所述隔离部靠近所述第二灭弧室的一侧,
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挡板在第一方向相对且沿所述导电排至所述第二灭弧室的方向超出所述挡板背离所述导电排的端部,所述隔离部的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二分部之间并将所述空腔分为沿第三方向相对的两个子空腔,两个所述子空腔分别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背离所述导电排的端部具有与所述第二灭弧室相背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分部背离所述第二灭弧室的表面以及所述隔离部背离所述第二灭弧室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贯通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灭弧室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
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一本体和多个第一导气部,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多个所述第一贯通部,多个所述第一导气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面向所述第二灭弧室的一侧,至少部分数量的所述第一贯通部的在第三方向的至少一侧对应设有所述第一导气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导气部将所述第二灭弧室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的气体引入自身,所述第三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灭弧室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部为条状结构且具有背向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导气面,所述第一导气部在远离所述第一贯通部的一端到靠近所述第一贯通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导气面距离所述第一本体的距离逐渐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贯通部包括多个第一贯通子部和多个第二贯通子部,多个所述第一贯通子部和多个所述第二贯通子部沿第二方向在第二平面的投影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灭弧室的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多个所述第一贯通子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在多个所述第二贯通子部所在侧的投影与多个所述第二贯通子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交替且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贯通子部和第二贯通子部在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导气部,所述第一贯通子部和所述第二贯通子部对应的所述第一导气部的导气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击穿组件还包括第二绝缘件,
所述第二绝缘件抵接于所述第一灭弧室面向所述第二灭弧室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缘件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导气部,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多个第二贯通部,所述第二贯通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灭弧室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并用于将所述第一灭弧室产生的气体排出,
多个所述第二导气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面向所述第一灭弧室的一侧,至少部分数量的所述第二贯通部在第四方向的至少一侧对应设有所述第二导气部,并通过所述第二导气部将所述第一灭弧室相邻的两个栅片之间的气体引入自身,所述第四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一灭弧室多个栅片的排列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相对的两个侧板,所述第一灭弧室和所述第二灭弧室安装于所述侧板,
所述第二绝缘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端板,所述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第一灭弧室多个栅片层叠方向的一端,所述端板沿所述第四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室包括在层叠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灭弧室包括在层叠方向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灭弧室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灭弧室的投影覆盖所述第四端,所述第二灭弧室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灭弧室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端,
所述第二绝缘件还包括导气板,所述导气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导气板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层叠设置的第五端以及与所述第四端层叠设置的第六端,所述导气板沿所述第五端至所述第六端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灭弧室的气体排向所述排气口,
所述第一绝缘件由所述第三端延伸至所述第四端并具有面向所述第六端的限位凸起,所述第六端面向所述第四端的一侧形成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用于容纳所述限位凸起并对所述限位凸起形成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限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弧件包括与所述第四端层叠设置的第七端,所述导气板所述第六端面向第二灭弧室所述第四端的一侧形成插槽,所述导弧件第七端能够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聚弧件以及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聚弧件,
所述第一聚弧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灭弧室和所述触头系统之间,所述第一聚弧件包括面向彼此的第二表面,两个所述第一聚弧件的两个第二表面之间形成第一窄缝,以使电弧沿所述第一窄缝运动至所述第一灭弧室,所述第一聚弧件的与所述第二表面在第四方向相背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灭弧室的至少部分栅片一一插接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一灭弧室多个栅片的层叠方向;
所述第二聚弧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灭弧室和所述第二灭弧室之间,所述第二聚弧件包括面向彼此的第三表面,两个所述第二聚弧件的两个第三表面之间形成第二窄缝,以使电弧沿所述第二窄缝运动至所述第二灭弧室,所述第二聚弧件的与所述第三表面在第三方向相背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灭弧室的至少部分栅片一一插接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灭弧室多个栅片的层叠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聚弧件包括第一聚弧部和第二聚弧部,
所述第一聚弧部位于所述第一灭弧室和所述触头系统之间,所述第二聚弧部位于所述第一灭弧室在自身栅片层叠方向的一侧,
所述第二聚弧部面向所述第二灭弧室的一端具有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聚弧件面向所述触头系统的一端具有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抵接配合,以形成所述第一聚弧件和所述第二聚弧件在所述第三方向的限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系统包括静触头,所述静触头与所述第二灭弧室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静触头的弧根能够向所述第二灭弧室转移,
所述静触头包括承载板、挡弧件和静触点,所述静触点设置于所述承载板面向所述灭弧组件的一侧,所述挡弧件贴敷于所述承载板面向所述灭弧组件的一面且围绕所述静触点设置,所述挡弧件用于阻止所述静触头的弧根向背离所述第二灭弧室的方向运动。
CN202320134813.4U 2023-01-12 2023-01-12 断路器 Active CN220138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4813.4U CN220138236U (zh) 2023-01-12 2023-01-12 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4813.4U CN220138236U (zh) 2023-01-12 2023-01-12 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8236U true CN220138236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0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4813.4U Active CN220138236U (zh) 2023-01-12 2023-01-12 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8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21871B2 (en) Terminal protection device and battery module
EP3667764A1 (en) Battery module
US8852766B2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CN220138236U (zh) 断路器
CN115133237A (zh) 电池组
CN219917051U (zh) 灭弧室
CN116313679A (zh) 断路器
CN219419389U (zh) 一种极组组件及锂电池
US6288354B1 (en) Switching device with an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JP2024514944A (ja) 電池実装システム
EP4318761A1 (en) Battery cell assembly having blocking plates,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battery cell assembly
CN220710229U (zh)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CN220382033U (zh) 灭弧系统
CN217933690U (zh)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
CN220895376U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消弧装置
CN117691295B (zh) 刀片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7544515U (zh) 断路器
CN220171959U (zh) 灭弧系统
CN220873501U (zh) 排气结构及断路器
KR200493391Y1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아크 챔버
CN220710228U (zh) 灭弧系统及断路器
EP1017073B1 (en) Switch with two pairs of contacts and two-cell arc extinguishing chamber
KR102634662B1 (ko) 전자 계전기
CN218996592U (zh) 高电压灭弧室
CN117594373A (zh) 一种灭弧室以及灭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